传统艺术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5:38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1

【关键词】装饰画艺术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a)-0073-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里,艺术文化一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为人们生活增光添彩,也丰富了我们国家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更是完善和促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风味的形成。在我国,传统装饰画主要是按照我国人民的审美规律、精神需求和生活情趣形成的一种精神、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它又借助于各种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工艺形成了一种可以表达人们审美功能和感受的物化形态。

1装饰画概述

装饰一词最早出现与十八世纪的西方国家,其在过去主要是指艺术装饰,而经过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理论实践研究,使得人们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装饰艺术、图画和其他物料为主的的专业性术语。装饰画在目前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是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凡是从属于环境装饰要求的绘画都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装饰画。同时在目前,以从属工艺制作、工程装饰等多种项目为主的绘画形式都已经列入了装饰画的概念。从这里我们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装饰画具有的广泛性和外延性特点。当前,装饰画在发挥其应有的装饰功能的同时,更是赋予了人们环境的一种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的美感和生活情调,同时也使得人们获得了相关审美的愉悦性和生活乐趣,更使得人们在生动活泼的造型、形式以及优美的色彩中获得生活感悟和生命真谛。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度地下,使得人们在物质、精神的追求上都处于一种原始阶段,而在那时候,人们对于精神追求很少,只是在生活中单纯的追求该如何去与自然争斗,如何发挥自己自身能力以便能够获得的生活基本生存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步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时代的物质追去和精神文化差异而对于装饰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时代性的要求,使得装饰画从制作工艺、生产技术和色彩等多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系统的工作模式。也使得其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与时代感相融合的艺术作品和工作理念。

2装饰画常见特征

2.1功能特征

就装饰画的功能而言,其主要是依托于各种实用物品存在和发展的,诸如目前我们常见的各种装饰画,其主要是依托各种器物、建筑物以及景观存在的,在这些装饰画中,我们不仅要使得其能够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还要促使其功能与美观性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美化的目的。

2.2绘画特点

就绘画手法而言,在目前我们常见的装饰画通常都是有各种特殊的材料、应用技巧以及绘制过程的程序化构成的,其主要体现了绘制工艺的特点与相关特性,如目前我们最为常见的民间年画,其在绘画技巧和颜色组成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与控制。

2.3艺术特色

在艺术方面分析而言,装饰画在创作和绘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强调人们的主观感受要求,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不受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局限与影响,通过在工作中对各种自然景物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概括、简化等多种形式的阐述,从而形成一种整体装饰目标的特点。

3中国传统装饰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传统装饰画经过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成就辉煌。传统装饰画因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而风格各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充分显示了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了解中国传统装饰画的发展,对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3.1彩陶

中国传统装饰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可追述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华祖先在彩陶装饰图案方面,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装饰语言的表现,创造了二方连续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善于用点、线、弧形、半圆形、圆形等元素,表现图案流畅的运动节奏感,展示出一种粗犷、单纯、质朴的装饰美感,开启了中国装饰画的先河。

3.2青铜器

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继原始彩陶之后的一个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青铜艺术在当时主要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四大类。纹饰图案主要以动物纹为主,纹饰风格沉重、神秘、威严、凝重,呈现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狞厉之美。进人战国后,青铜器的纹饰题材呈现出世俗化倾向,一些表现日常狩猎、骑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的生活场景,大量的出现在青铜艺术纹饰中,画面也具有了一种轻盈流畅的气韵。

3.3漆器

中国的漆器工艺历史悠久,发展到战国时期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特别是在当时的楚国,漆器工艺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其装饰纹样精美浪漫,将方与圆有机巧妙的搭配组合起来,线条灵动流畅,极具韵味。红、黑两色的调配响亮、典雅。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体现了实用和审美的高度统一。

4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4.1中国传统装饰画注重心象表达

中国传统装饰画表现注重心象的表达,将主观感受与意愿诉诸于装饰画这一载体。无论是以皇族统治或宗教服务功利为目的,还是以愉人悦己为目的,都体现了心想飞扬的表现原则与审美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澄怀味象”、“中得心源"等命题皆离不开心象这一主旨。

4.2中国传统装饰画注重形象平面化

形象平面化处理是中国传统装饰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它打破了视觉上的限定性,将自然显示中的形象归纳到二维空间的范围之内。一方面,在构图上进行平面化处理,用平视角度将图形平铺到画面上,无远近空间或形象之间的相互摞叠,只有大小或上下左右的位置经营。另一方面是个体形象的平面化处理,弱化其立体感,强化其外轮廓的整体剪影效果。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应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在近200多年以来在文化艺术方面几乎停滞不前以至于与整个时代有很大的差距。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方面的需求却是空前的。在我们设计发展的初期只能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这是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而中国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国在各个方面都不甘落后于人,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需要新的创新和突破,这不仅仅是民族自尊心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不是落后和过时,它像流水一样,是民族自身演变的过程。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同样她的传统文化也是最复杂和深厚的。地域的广博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悠久的历史又促成了其文化的兼容性。这些纷繁、复杂、厚重的传统文化才是我国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目前很多文艺工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反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造成中国目前现状(主要指对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不满意)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儒家”思想,认为正是其造就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羊”的精神。这一观点在去年最流行的小说《狼图腾》中得到了较完整的阐述和论证。我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5000年的封建文化曾使中国在300多年前就站在世界之巅(中国在乾隆年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整个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但又恰恰是这种最为完善统治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但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农耕文化”被“狼文化”取代,“野蛮人”打败“文明人”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定理,而应该说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在全世界的人类历史上都是这样:“希腊人”赶走“爱琴海人”(特洛伊被希腊人摧毁);“罗马人”取代“希腊人”,“英国人”打败了“西班牙人”,而最终“日不落帝国”的霸权又拱手让给“山姆大叔”,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但是谁又能说希腊文明应该抛弃呢?“罗马神话”恰恰是全面抄袭了“希腊神话”,就象“宙斯”和“朱庇特”的关系。就是现在谁会认为英国人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逊于美利坚国。“胜则为王败则寇”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而艺术上却恰恰相反。如果将成吉思汗与赵佶在艺术领域上的成就进行比较,宋徽宗虽是亡国之君但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是一代天骄骑着“汗血宝马”都追不上的。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就象殖民地文化的最大好处是当地人的外语(入侵民族的语言)基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样,中国长期的腐化和奢靡的封建社会生活习气恰恰成了滋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温床。可以概括的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其涉及面十分广博,艺术设计工作者应从中吸取相应的文化元素将之融汇贯通加以利用,其实“古为今用”在当今中国艺术设计领域里比“洋为中用”还管用。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直接应用---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慎重的选取相应的图案或符号,发挥其原有的图形信息。但这种直接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使用环境和材质。这种使用实际上最为简单和实用,初学者往往愿意使用但一定要注意在组合上不能是简单的堆砌,而要注意其融合。否则直接罗列和附着会给人一种突兀或牵强附会之感。这方面的成功作品中以大连金石滩的“万福鼎”最为典型。该鼎高5.6米(代表中华56个民族),宽4.8米(代表四面八方),其四面由8888个小福字组成。寓意深远的数字构成与应运而生的吉祥个数,囊括了其能够祈福呈祥的所有含义。

   扩展使用---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其实这是一种转化。这需要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和很高的艺术修养。例如中国书法的精髓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汉字书法的构成不外乎章法、线条和结构,同样好的景观作品不外乎追求自然、和谐和超凡脱俗,其布局的合理与正确是最重要的,这一点设计者可以吸取书法中布局的特点,但其各部分组成和功能模块的架构也是相当的重要,好的作品“随形就势”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的斧琢痕迹是优秀设计师的追求。让人们在隐藏的技巧中看出艺术的智慧来,这才是最为出色的作品。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价值;体现

前言: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贯穿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进程,其中艺术元素丰富,包含建筑特色、服饰特色、瓷器工艺、窗花剪纸等元素,充分的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展现出来,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主要是对美的一种欣赏,营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朴实的氛围。随着政治经济的深入改革,为文化艺术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现代社会艺术具有综合性,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同时也融入了现展的思想。

一、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价值

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欣赏,同时也是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的印记,每个年代、时期、以及地域都存在独特的装饰艺术,这也是对人类思想的一种反映,它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通过利用朴实传统的工艺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民族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之间具有以下几点影响:

一是概括能力强,我国的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是一种对于客观情景的提炼升华,通过简单的外形特点对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通过简单明快的手法对特征进行描述,大多数的艺术设置都趋于平面化,通过对制作对象的特点进行分析,简洁鲜明的对描述对象进行勾勒。例如我国发现的汉代画像,以及一些装饰图案上,对于画面的勾勒都是采用这类手法进行绘制的,利用简单的线条突出重点思想,从一幅幅画像中可以了解到汉代的整体特色,形成高度的概括,虽然构造简单,但是表现内容则丰富多样。

二是形式感强,虽然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具有概括能力强的特点,但是这不代表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在追求简洁的同时忽视对整体效果的美感,所以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对于构造的整体布局要求严格,对各种组成元素的关系处理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制作就十分的精细复杂,需要对表达人物的勾勒按照经书上严格的标准进行,利用线条进行的编制形成秩序,形成整体感观的协调与连贯,并且在传统京剧面具脸谱的绘制也可以发现抽象艺术的出现,脸谱大多颜色结构以及线条勾勒简单,但是在具体绘制中不同的脸谱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与现代艺术中的平面构成以及相关理念不谋而合[1]。

三是象征性与抽象性,提到象征性与抽象性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西方绘画艺术,例如梵高、毕加索等知名艺术家,但是在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中已经发现使用象征与抽象的技术进行思想表达。在我国考古遗迹中也不难发现抽象壁画艺术,前人们通过利用抽象的绘画手法表达出人物或者是物品的图形,对事物本身进行了一定的夸张渲染。象征手法也是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特色之一,例如每逢过年时要倒贴福字,寓意着福到了,并且在中国古代建筑上大多数都会出现鲤鱼的图像,因为鲤鱼跃龙门,而且鱼与余字谐音,也象征着有余,代表富足的意思。而在现代的艺术中也注重象征的应用,通过利用象征图画的形式传达需要体现的意思。

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同时也蕴含着我国传统人文情怀,是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对于一个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是比不可少的,在世界战争中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人物曾经说过,要想破坏一个民族的发展,首先就要毁掉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一类独特的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是深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灵魂中的传承[2]。同时,现今社会全球化发展,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逐渐融入国际艺术当中,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得到世界的认可。

二、现代社会的装饰艺术价值观

现代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与满足审美需求,同时还要符合各种感官的需求,对于现代装饰艺术的设计涵盖了各种元素,通过与环境进行搭配从而刺激人们的感官,全方位满足人们的需要。现今的装饰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比较多,其中首要是装饰的主体,在设定好装饰的主体之后,再根据其他因素进行附加装饰,类似于人类通过服饰搭配美化形象一样,人们通过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人体就是装饰的主体,通过服装来修饰人体,并且通过头饰、首饰等进行细小的装饰,从而达到整体美化。现代装饰艺术也是如此,并且通过对于材料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对灯具、墙纸等的选取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美化[3]。

现代装饰设计中通过对抽象技术的使用,从而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通过现代科技的发展,从而将抽象思维进行实质化体现。艺术与社会一同发展,艺术本身就源于生活当中,所以这就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现代装饰设计师需要牢牢掌握当下时代的发展特点,并且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统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4]。装饰艺术的发展是开阔的,是需要根据当下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文化内容进行改变的,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对于现阶段的装饰艺术来讲材料过于单一,而且技术手法也过于陈旧,相对现代的刺激艺术来说过于慢热,但是现代装饰艺术也是由民族传统艺术逐渐演变而来,这也就对装饰艺术赋予了时代意义。

三、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现今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信息交流方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维与创新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理念不断出现,这也就对民族传统装饰艺术造成一定的影响,信息全球化导致人们不断在学习并且接受新的概念,虽然对传统装饰艺术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不会在根本上动摇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新的观点和理念并不会完全将传统装饰艺术或者说抛弃,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尤其独特的魅力,目前对于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更多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现阶段现代装饰艺术与传统装饰艺术之间的关系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是历史的沉淀,有许多方面都是现今装饰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二是对于现代装饰设计,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高技术并不代表高享受,装饰艺术需要与时俱进;三是面对当前人们的个性化要求,人们的居住环境并不是完全一样;四是人们很容易接受来之物质条件的改变,但是在精神层次方面的转变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5]。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古代时期发展演变而来,但是在古代时期,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也是当时的现代装饰艺术,当今社会中现代装饰艺术是从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中发展而来,并且会在未来也成为传统装饰艺术。所以说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中的一部分已经被抛弃或者是被取代,只留下其中的精华部分,但是精华部分如果不能与现今时代特点相符,也难以逃脱被取代的命运,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做出改变,打破原有的局限,与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从而在现今的艺术发展中谋求更好的发展,符合人们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装饰艺术中涉及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传统建筑的仿制,通过对古建筑的格局和建筑方法进行剖析,从而得到建筑数据,并且对建筑工程即将施工的建筑物图纸也采用古建筑的方法进行设计,包括建筑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细节,完全模仿古建筑,由于部分材料问题,所以在架构上大多使用现代材料。例如新疆维吾尔族具有民族特色的米拉吉饭店,在外观以及内部装修都是采用雕刻的方法进行装修,建筑物设计时还融入了当地伊斯兰教的建筑符号。

二是对于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中包含的艺术花纹、图样进行还原拼贴,这种方式是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

三是在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例如我国上海经贸大厦的设计理念就是参考砖密檐塔的建筑构造[6]。

结论

总而言之,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并且在日益喧嚣的社会发展中以其特有的朴实、自然使得装饰艺术逐渐平静,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是我国漫长发展中沉淀的文化精华。我们可以在追求国际思想的同时将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融入其中,对现代装饰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在具有时代意义的同时还可以在艺术表达中体现出民族特点,将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推向国际,让全世界各民族感受到中国艺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兰兰.浅析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地位[J].魅力中国,2008,24:83-84.

[2]王小芹.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07-108.

[3]叶青.中国传统装饰要素的文化分析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

[4]朱建成,李双.浅析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J].艺术教育,2010,03:125.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4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现代布艺装饰画

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布艺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刺绣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忠实记录者,值得我们仔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布艺是现代装饰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主要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现在,布艺有了另一种含义,指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制品。将布艺装饰画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得布艺装饰画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宝贵创意资源;同时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装饰画的范畴内进行重新的解读,赋予传统民间艺术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布艺相结合,也是我们从实际出发的结果,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较为丰富,并且有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我们在此基础上,主要对表现方式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尝试,另外我们选取的加工材料“布”,较为方便易得,加工条件要求不高。

二、研究现状和我们的研究目标

1、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的民间艺术与布艺装饰画结合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布艺只是作为装饰画的一个加工手段被介绍,对于它的表现特征和加工手段研究的较为表面,另外现有的源于民间艺术的布艺装饰画大部分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审美层次,基本是传统民间布艺的原封不动的模仿。国外一些国家对于自己民族的民间艺术继承较好,并尝试了极为丰富的媒介和载体,结合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研究目标

首先,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剪纸、皮影、脸谱、刺绣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以点带面的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特征、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其次,通过对于现代国内外装饰艺术形式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形成对于当下装饰表现的系统认知;最后,将以上两点进行结合,借鉴优秀的对于传统继承和应用的案例,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现代布艺装饰画的创意源泉,现代布艺装饰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

三、创新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创新点,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应用,将在分析出其各自的创意方式、表现语言、材料特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视觉元素“解构”的方式,保留一个特征性元素,对其他的元素进行大胆的主观处理,以期望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赋予传统民间艺术新的生命力。

(2)解决的关键问题,将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特征在现代装饰艺术的语序下进行从新的解读,使得传统的民间艺术成为现代布艺装饰画的创意源泉,现代布艺装饰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两者形成共赢的局面。

四、具体的实施步骤和研究方法

1、具体的步骤

对于代表性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剪纸、皮影、脸谱、刺绣等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尽量去体会和掌握它们创意方式、表现语言、表现材料、加工工艺;对于我国传统布艺的表现语言、材料、加工方式进行了解;并对现代的国外及国内的布艺的表现语言、材料、加工手段进行了解,进而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对,掌握发展脉络;收集国内外对于传统继承和应用的优秀案例作为借鉴,将我们对于民间艺术形式的认知与其结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总结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应用路径;收集现代国内外的装饰艺术资料,分析现在语境下的装饰语言的特征。

2、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并结合设计实践:综合研究法:首先,对我国代表性传统民间艺术做深入的了解,梳理、概括代表性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和表现特征。其次,对我国传统及现代的布艺装饰作品进行比对研究,总结出在表现方式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变化;个案分析法:针对国内外对于民间艺术继承和应用的具体优秀个案,对民间艺术与现代装饰画的结合,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设想。从一般到特殊,先归纳再演绎,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设计实践:根据收集的资料在自己对选择民间艺术形式的认识下,结合现代的装饰语言特征,进行装饰画的制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脸谱、皮影、剪纸、刺绣作为研究对象,广泛的收集资料,并分析他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在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材料运用上的特点,然后将它放在现代视觉语言的语境下进行重新的解读,借鉴图形设计中的解构方式,对传统形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进行全方位大胆的解构尝试,以期待出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产生即源于传统有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戴瑞.装饰画(高等艺术院校系列教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傅太华,温学拼布Diy.纺织期刊第十五卷第三期.

[3]黃莉缉,当代纤维塾术探索,台北市,整术家出版社,台湾,55–65.

[4]邓福星,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5]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5

关键词:三维动画;传统电影;动态视觉艺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逐渐拥有了突破传统电影表现能力限制的强大艺术表现力,三维动画只受限于创作者想象力的巨大自由度,超越真实世界的丰富性,都注定了三维动画设计不能受制于传统视觉艺术表现技法的窠臼,需要迅速开阔创作思路,对传统电影艺术的表现技法做出全面的补充与恰当的开拓。

一、三维动画的简单概述

三维动画是一门新兴的动态视觉艺术种类,与传统动态视觉艺术,如电影等有着异语同源的密切联系。当前三维动画的发展与电影制作相互依存的现实性使三维动画设计在艺术和技术上都对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有学习与继承的需要。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特点需要遵循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规律,同时由于技术的革新又产生出超越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力也较传统电影作品更富有广阔性和自由性;如何对传统电影艺术既有的制作形式和审美规律加以继承,使三维动画作品更符合电影艺术长久积累的艺术表现方式并适应观众的审美习惯;同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对传统电影制作形式的局限性加以改进和拓展,使电影作品更符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欣赏视听艺术作品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当代三维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辨析三维动画技术对传统电影作品的继承与扩展,使三维动画与包括胶片、数字在内的电影作品相辅相成,独立而融合的发展新时代的视听艺术形式是三维动画的技术使命。

二、三维动画的发展现状

动画行业发展的快速和多元化,是和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包括:生物,影像,新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兼续并进的,也是与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密不可分的。

二十一世纪以来,三维动画技术在上世纪末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后,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艺术种类。但同时,三维动画技术更多的是与传统艺术一主要是传统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加以融合,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各种视听艺术作品。

三、三维动画与传统实拍电影的差异与联系

目前由于三维动画技术性强的特点,世界范围内三维动画技术的提供者与传统电影艺术家相对属于独立的群体,这使得在利用三维动画技术的视听艺术作品,尤其是独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在融合性上面有所缺失。而这一点正是由于对三维动画技术和传统电影制作方式的共同点和独特性研究不充分造成的。

(一)我国三维动画技术是在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正因如此,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电影艺术家对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的掌握需要更多结合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特点来对技术加以选择吸收。同时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特点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对传统电影艺术的历史特点进行总结,并对三维电影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理性认识。我国三维动画正处于商业化运作的初级阶段,成功作品相对稀缺,很多作品质量有待提高。在三维动画与电影结合方面,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电影对三维动画的强大表现力利用不够。三维动画艺术设计者对我国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艺术内涵及观众对传统电影的欣赏习惯研究不够深入。这不仅造成了我国三维动画作品表现力不足,题材狭窄,并在与电影作品结合以提高电影作品表现力进行开发的方向上进行的很不充分。

三维动画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电影艺术以及新兴并突破性发展的计算机数字影像技术的混合体。在构成这个体系的要素中,有多种艺术形式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存在。这种结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三维动画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三维动画设计既要重视艺术性的创新,又要重视技术性的表现方式。

(二)三维动画是视听艺术的一种,是现代多媒体艺术中脱胎于传统电影艺术的独特类型

作为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三维动画在设计中必须符合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符合人们长久以来观看传统电影作品所形成的欣赏习惯;而技术性是三维动画得以构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之上的根基,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三维动画设计也必须运用自身拥有的几乎以几何级数超越传统艺术技法发展速度的新技术创造出传统电影无法达到的新艺术特质。

(三)三维动画与传统拍摄的电影画面结合的视听作品是目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三维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经超过了电影内容的本身。在这种以形式为主导的视点下,三维动画制作的电影特效使得电影能够回归“奇观”性本质,甚至可以作为了一种独立的视觉表现艺术而存在的。

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电影特效的萌生。传统电影百年余的历史见证了电影特效这门特殊艺术的茁壮成长。并因为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传统电影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模拟特效的作品向全部由计算机制作的数字特效转变的过程中,所有人都看到了其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大和不可限量。今天,我们已经很找到一部电影没有运用三维动画特效。因此,人和电影制作者都不可能忽略三维动画在电影作品中地位,三维动画技术已经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维动画对电影作品来说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使三维动画与电影的结合更加融会贯通,避免使观众在观赏时有突兀感,又能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给电影作品插上强大的翅膀使之能为艺术家恣意发挥想象力提供更自由的空间?研究传统电影制作方式,传播方式,长久以来电影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习惯就是必然的选择。而打破传统电影拍摄过程的记录性本质,用三维技术的完全虚拟性构筑视觉艺术全新的表现技法也是三维动画设计者必需的创作出路。

从三维动画出现的那一刻起,三维动画与传统电影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三维动画作为动态视觉艺术的一种,与电影艺术异语同源,既具有传统电影从来不曾有过的巨大自由度与先进性,又不能脱离传统电影的艺术规律而独立存在。无论是完全的三维动画设计作品还是三维动画与传统拍摄结合的电影作品,都必须符合电影艺术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规律和欣赏特点。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对传统电影制作中的现实性,摄制方式,拍摄器材的物理特点和传统电影特定的拍摄模式要有选择的加以模仿才能符合电影艺术的即成规律和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应该利用三维动画设计软件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以及非凡的自由度和表现力去克服传统电影制作中一些无法克服的局限,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情况下,创造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三维动画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改进电影制作的方式来增强电影的“奇观性”,使电影的视觉效果既有创新又符合电影作品的艺术规律和观众的审美习惯。在电影艺术的殿堂里书写新的篇章。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6

关键词:衡南七巧龙;保护;发展

衡南地处衡阳市中南部,湘江中游,地控粤桂,域连楚荆,毗邻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受到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其它地域的文化的影响,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衡南的七巧龙、渔鼓、花鼓戏、杂技、二月八、唢呐等艺术独具特色,享有盛誉。

一、衡南七巧龙舞蹈介绍

(一)起源与发展

衡南七巧龙舞蹈大约起源于清末时期,传说是延寿村廖姓人氏在外地学到一种舞蹈艺术,名曰“狗婆蛇龙”,后逐渐改进发展,并在家乡代代相传。由于清末时期社会动荡,民生民生凋敝,因此七巧龙舞蹈并未出现广泛传播,其表演主要集中在衡阳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党和政府大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利好政策下,衡南七巧龙开始迎来了快速发展。其独具特色的龙舞艺术不仅吸引了当地民众,同时也开始在国家及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如在2010年荣获世界龙舞邀请赛金奖。随着衡南七巧龙的不断发展,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成为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艺术特点

衡南七巧龙舞蹈源于我国传统龙舞艺术,同时又在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不同于传统龙舞。与传统龙舞相比,七巧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首先是龙身更加精巧,虽然与传统龙舞相比,单条龙显得比较单薄,气势不够恢弘,但由于龙身精巧,它具有精、巧、奇、捷的特点,可以表现出传统大型龙身不能表现的一些艺术程式及造型。其次,传统龙舞比较常见的是单条龙的龙舞,有时也有“二龙戏珠”等艺术形式,但七巧龙可以由四到八条龙参与其中,组成各种艺术造成,不仅场面热闹恢弘,而且其艺术表现力更人引人入胜。再次,七巧龙舞蹈也更利于民众参与,因为七巧龙的龙身轻巧,所以舞龙者不需要身壮体健,即使力量小者也可以通过训练完全掌握,便于广大民众参与其中。

二、衡南七巧龙舞蹈的发展现状

衡南七巧龙的主要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浓郁的民众参与性让七巧龙实现了快速发展,展现力强大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然而,虽然七巧龙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但这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七巧龙舞蹈的民众基础较小。虽然传统龙舞的群众基础十分广博,但七巧龙单从其自己艺术而言受众很小,主要集中在衡南地区。虽然七巧龙屡次在龙舞比赛中崭露头角,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缺乏众多的民众支持,传播度较低,民众基础较小,因此,更加易于出现发展缺乏后劲的情况。

(二)文化和经济大环境对七巧龙舞蹈的影响。由于我国已步入现代化社会,因此现代化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明显。物质生活的极大发展使人民大众的娱乐休闲方式出现了极大转变,传统的舞蹈、杂技、戏曲等艺术不再成为热门的休闲娱乐方式,民众更多的是喜欢现代化的一些娱乐形式,如网络、电视等等,造成传统艺术受众不断缩小。此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让年青人更加注重经济和个人的发展,致使传统艺术的传承人群大幅缩减。目前,我国许多传统艺术已濒临失传的境地,衡南七巧龙也不例外,整个大环境对该项艺术的影响显而易见。

三、衡南七巧龙舞蹈的保护与发展

尽管衡南七巧龙的艺术形式独具特色,在各个比赛中不断斩获大奖,让人民大大众欣赏到了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但七巧龙仍存在民众基础较小和传承人群很少的情况,致使这项舞蹈艺术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在现代化社会对传统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衡南七巧龙的保护与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创新是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艺术也不例外,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正是因为有了不断的创新,才使我们的很多艺术文化不断流传下来。

(二)加强宣传,扩大七巧龙舞蹈的民众基础。人民大众是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没有人民大众的支持和喜爱,任何艺术都难以实现发展。因此,民众基础薄弱的衡南七巧龙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其民众基础。如借助现代媒体展示其独特魅力,积极参与各种赛事和活动,让更人了解这项艺术,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七巧龙的活动及演出等。

(三)培养“传人”是当务之急。衡南七巧龙舞蹈的传承人主要是当地族人,虽然一直一脉相传下来,但是现在的青年一点很多都不愿意继续从事这种传统艺术,更愿意外出打工,追求个人在事业和经济上的发展,因此七巧龙舞蹈的当务之急是扩大传承人的范围,而不是仅局限在当地族人之中,否则七巧龙很难有大的发展,因为只有传承人不断增多,这门艺术才能不断发展,实现广阔的传播。

(四)精益求精是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其它传统龙舞艺术,衡南七巧龙具有起源较晚、传播教缓、民众基础较弱的特点。七巧龙虽然在艺术形态、动作套路和艺术套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晚上的地方。而且总管传统艺术,那些不断流传和发展下来的艺术凭借的就是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完善,比如我国京剧艺术,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推陈出新和精益求精才成就了现在的辉煌。因此,衡南七巧龙仍需要在道具、动作套路、表演程式、音乐伴奏等方面不断追求完美,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7

关键词:传统木雕;材料;装置艺术;材料的结合

中国传统木雕的发展历史悠久,传统木雕的魅力无穷,除了图案设计严谨,丰富多样的木雕雕刻图案更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更具艺术性观赏性。经过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分支。现在通常的分类是按照地域的划分而形成的。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在我国,目前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来区分的。例如: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辽宁永陵桦木雕,贵州苗族龙舟雕、江西傩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东山海柳雕等等。

然而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经遇到了诸多的发展瓶颈,优秀的传统技艺的流失,传统木雕盲目的商业化,技术化,很多时候传统木雕已经不再让人觉得是一件艺术品,而更像是一件商业品。这对传统木雕的发展是一个很大制约。而装置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通过把人们已消费或者未消费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的结合,重组,而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者丰富群体的精神文化意蕴的新艺术形态。当把传统木雕与新型材料相结合时可以很大限度上的让传统木雕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得到一个新的发展。

想要用传统木雕来结合装置艺术进行创作,首先要了解装置艺术①。所谓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②。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所以抓住装置艺术这个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木雕是一个打破传统木雕发展瓶颈的一条新路②。

想要更好的结合传统木雕与新材料创作装置艺术,就必须了解传统木雕与一些新兴材料的特性。木材,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它具有大自然最原始最自然的气息,因为地域的不同因为气候的不同,导致了木种的不同,木种的不同又带来了木材密度上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的木种,也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产生不同的木纹不同的品相。木材还有很好的可塑性,通过雕琢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所以自古以来木材都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材料,尤其一些非常名贵稀少的木材例如红木、紫檀木、黄花梨木等更是众人追捧的对象。

在科技的发展今天,尤其在近几十年间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工业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这些材料也成为了众多艺术家开辟新思路新创作的好材料。比如不锈钢,硅胶,pVC,等材料都是一些新兴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有着不一样的特性。以中国园林山石为原型,通过对观念、装置、行为、影像等一系列艺术形式运用了不锈钢特有的艺术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他对当代艺术对装置艺术的理解,同时将不锈钢这种新材料运用的十分得当,也给我们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出发点。那么我们从不锈钢出发,当把不锈钢与中国的传统木雕想结合在一起,从材质到形态都将产生强烈的对比,运用这两个材料进行装置艺术一定能更好的表现传统木雕的魅力。当代的一些不锈钢作品基本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而中国传统木雕很多都是具象的,传统木雕与不锈钢的结合也是抽象与具象艺术的一种碰撞。

硅胶也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材料,它在工业,医疗等领域都有很好的表现。它有很多特性,比如具有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特性,而且可塑性也很强,而且也可以有不同的强度。这样的材料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也将会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例如80后新锐艺术家黄成创作的一系列经典作品鼠猪类雕塑很好的把硅胶的特性表现了出来。

他运用超写实雕塑的方式来变现他对当下浮躁社会的批判,在欣赏作品艺术表现的同时带给了我们一些信息,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个材料。在创作中如果能把硅胶与传统的木雕相结合,利用两种材料共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可以创作一些具象写实甚至超写实或者意象但追求细节的作品。然而硅胶又有其透光性并且强度也可以改变,这又与木材形成了对比。又突出了木雕的的特性。这样的结合必然也会产生很多新意。还有pVC也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很好的被运用到了工业中去,它是一种通用型合成树脂。根据添加增塑剂的不同,可分为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两类。pVC也有很好的可塑性,并且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亦有一定的可拉伸性,这些特性也具备了艺术创作的一些特点。

这些新材料所表现出的新特性已经慢慢被很多艺术家所运用并创新,而想要表现传统木雕并把它结合到装置艺术中去就必须打破单纯木雕的表现形式,用另一种与其不同的材料与之结合,让另一种材料通过自身的特性来更好的衬托出木质材料的魅力,进而更好衬托出传统木雕工艺的魅力。除去木材,传统的一些材料还有石材,铁,铜,布料,陶泥等一些材料。而从古至今乃至现在的当代艺术中,已经有很多将这些材质运用到了木材中去。但很少有艺术家将其他的一些材料与中国的传统木雕相结合去创作,结合当今的这些新材料与中国传统木雕相结合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将传统木雕与新型材料相结合的装置艺术是一种很好表现传统木雕的方式。

传统木雕是一项很具有艺术价值的技艺,从古至今有很有优秀的作品以及高超的技艺流传至今,所以发展和传承这项技艺是我们的责任,而从装置艺术为出发点,用传统木雕以及新型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可以体现传统木雕的艺术性并且可以把传统木雕带到当代艺术中去,让其有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注解:

①百度百科,

②《装置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页

参考文献:

[1]李飞.《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平面设计;彰显与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长河洗礼而流传下来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海纳百川之心胸,蕴含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元素。平面设计是一种依据现代技术和艺术而发展的新兴行业,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注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为设计提供了源源不尽的设计资源和灵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并不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照搬,而是要经过筛选和加工,选择合适的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融会贯通,使平面设计拥有自己的灵魂。[1]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的交流,文化交流也出现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各国的文化元素在世界中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我国文化在当今开放的世界格局中传播的范围更加广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也不断刮起阵阵中国风,中国元素逐渐得到世界艺术的认可和应用。我国的平面设计较世界其他各国相比起步是比较晚的,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中虽然尝试运用我国传统艺术元素,但是始终把握不住艺术的核心因素,不能彰显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磅礴和精深。主要原因还在于设计者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到达艺术的核心,一味地顺应潮流,只会被潮流所抛弃。[2]因此,设计出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也不具有太高的审美价值。在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碰撞中,设计师也逐渐探索出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有效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现代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融合,从而是设计出的作品具有更高深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

2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2.1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平面设计是一种内在交融,帮助作品体现出其设计理念和内涵。现代平面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运用是不同时代的标志和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艺术经过千年的发展,依然能够在当今时代得到应用和体现。例如中国红这一色彩元素,已经成为我国色彩的象征。中国人对大红色无比推崇,这与大红色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红色代表喜庆、丰收、热情,而又不缺庄严和大气,与黄色同为我国古代色彩的主调,黄色也成为封建社会皇家专用颜色,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历史感和时代感。中国红代表的还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尊重,经过时代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凝结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感。将我国传统艺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更能够凸显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2.2中国传统文化绘画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使用的水墨元素,是点与线的构成。传统绘画具有很高的绘画技巧,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相辅相成。例如,阿里巴巴公司的标志,是一个飞舞的小写a,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水墨绘画艺术,还运用了传统绘画工具毛笔的行迹,同时与现念相结合,结构新颖。在颜色选择上应用的是黄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拓宽了设计渠道,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中国传统水墨画意境深远,注重写意,通过点与线的使用,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同时注重留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中广泛的运用传统绘画艺术元素。例如在一些现代平面广告中,通过使用传统水墨艺术元素,表达现念,能够激起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传统绘画还具有简练的特点,通过简洁大方的构图,表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绘画的这一特点,能够增加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审美层次。

2.3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传统书法艺术是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形式,凝结了我国的文字特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我国的人民不管在任何时期从未停止过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古有王羲之、颜真卿,今有庞中华、田英章,他们都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引领者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近几年来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得到的广泛应用,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文化的神韵。通过对一些使用现代字体所设计的作品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作品的字体棱角分明,虽然具有现代元素,但是却显得沉闷,没有灵魂。在设计作品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能够使作品富有灵动性和形象性,更能够打动人。传统书法艺术具有一种抽象美,蕴含了丰富的情感,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具有千变万化的姿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丰富了作品的情感,使作品拥有活的灵魂,从而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价值。现代很多城市在设计城市标志时,都会使用传统艺术字体,其中草书、隶书、小篆等运用的最为广泛。[3]

2.4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民俗艺术主要是一些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民族艺术元素一般是为了大型文化活动等设计的,主要是为了彰显民族特色。中华民族的民俗元素主要有中国结、龙凤等,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元素,传递了民族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作品的影响力。[4]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作品内涵,赋予作品活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应用要把握文化的核心,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剖析,看到其能够和现代平面设计相通融的地方,并不断进行创新,不断丰富作品内涵和价值,以创作出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8,29(8):156-158.

[2]赵炬宇,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2006,20(4):84-85.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9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脉络基本是沿用西方教育模式进行的,也就是从纯美术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然而,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大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状态,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工艺美术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为现代设计。长期以来,无论是设计教育体系还是设计成果,一直是在模仿抄袭,都没有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中央工艺美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为首的学校和老师,将设计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为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设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强调中国艺术设计应该是两种设计体系,如李砚祖先生曾说:“在当代以设计为特征的造物体系外,还存在着本土的,历史的,传统的,民族的造物系统,这就是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美术。”[1]但是,大部分设计院校仍然沿袭西方教育体系,即使把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专业课程当中,也只是从保护的角度去学习,传统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向边缘化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收藏和展览依然是主要的传播模式,这样只会把传统工艺推向博物馆,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应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欣赏、学习、掌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还应该具备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美术底蕴,才能迅速转型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当代设计。

二、发展地域性设计教育的措施———以长治堆锦为例

(一)设计教育中的地域性“教育导向功能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面向传统的导向,即教育要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工艺美术是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如陶艺、染织、漆艺、金工等,都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这些规律,不仅是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内在要求。”[2]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所谓的地域性,是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孕育出来的,形成的具有显着特征的本土设计和地方风格。如云南云锦,景德镇陶瓷等。[3]而教育的发展程度也与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从设计教育的专业结构来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较集中,其他的中小城市则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不同地域,并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在设计教育中也突出地域性的特点,根据地域的不同来安排高等教育部分设计教育课程,体现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培养当地的设计人员,不仅有利于传播和发展当地工艺美术,更能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长治堆锦概述长治堆锦艺术是山西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所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丝织品包以棉花,通过堆贴、染色等工艺方式制作的艺术作品,因其制作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效果,所以被称为“堆锦”。堆锦在上党地区经过上百年的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和工艺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堆锦制作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清朝末年的李模家族。1915年李模曾带着堆锦作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从此以后堆锦艺术盛名远播,山西的富商贵胄竞相收藏李家父子的堆锦作品;20世纪60年代长治堆锦远销国外,堆锦的加工方式也从手工作坊变成流水作业,长治堆锦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之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再加上堆锦工艺过程繁琐单调,产品也缺乏创新,70年代初期堆锦艺术渐渐没落。直到1997年,李氏家族最后一个传人李时杰同凃必成才重新拾起堆锦艺术,让这门失传了二十多年的传统工艺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4]虽然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国内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的呼声不断提高,但仍然面对着困境:由于堆锦的生产研究组织大部分属于民间团体,对其的研究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缺乏有力的支持;人才短缺,制作工艺复杂繁琐等等都不利于堆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将长治堆锦纳入长治市高等设计教育体系,成为具有地域性色彩的设计专业课程,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长治堆锦这门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并转化为具有地域性的现代设计。需根据长治市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上突出特色,以地域性来体现设计教育的多样性。

(三)长治堆锦的地域性设计教育发展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效益,只能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既然要发展堆锦艺术,就要使传统工艺美术进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编辑出版相关的堆锦教材,使堆锦艺术脱离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加强理论研究的支持;将堆锦艺术列入长治高等院校的设计课程,使每一位未来的美术教师或设计师完整地了解堆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对以后堆锦艺术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我国设计教育的学历层次划分,长治市目前的高等教育层次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专科学历,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长治经济培养一线操作型人才,着重堆锦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的培养,能够在客户主导下完成堆锦设计制作。第二级是本科学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专业设计人才,强调更加全面的个人素养,注重专业的创新。[5]本科学历的学生除了了解堆锦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之外,还应能够独立设计制作堆锦作品,从构图、色彩、造型设计到材料选择和工艺的制作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气息。其次,配合区域产业,产学研相结合。艺术设计是关注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并为生活服务,每个专业方向都应该有其相应的市场,目前我国的设计与产业脱节,一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所以只有产学研结合,才是培养实用型设计师的最佳途径。长治堆锦是长治乃至山西省内都非常有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手工艺,利用这个区域优势,在培养堆锦艺术人才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对堆锦制作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开发研究,用当代的创意为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使设计教育成为设计产业链的一环,并加强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解决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衔接问题。最后,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外,还应进行社会普及教育。设计教育是基础教育,或者通识教育,而上党堆锦主要作用是为百姓娱乐或者装饰用,能够就地取材,表现也大多贴近生活,是人人可以亲为的艺术活动,容易大众化传播,如果单纯从保护的角度考虑,不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流传和发展。运用如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还有堆锦博物馆等渠道,向社会普及堆锦的艺术特点及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全民的设计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仅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扬及传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传统艺术的特点篇10

由以农业伦理和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大工业、密集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的演变正在中国的乡村大规模流行开来。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城市中心人口向城市周围乡村的流动的现实,使人们切实地体验到具有现代性的以城市流行文化等方式为主的艺术感受方式。此外,网络信息与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等在城市和乡村生活中的深入,已经成为一种话语方式存在在人们的思维与艺术接受方式中。赫哲族的工艺美术样式以及赫哲族的其它艺术样式在这种转变中不是获得新生进行一种新的话语方式的转变,就是化成为漫长历史中的死亡样本。而且,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与艺术样式其本身都具有顽强的与当下结合的再生能力与生长性。再次,在我国文化大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任何一种民族的、古老的、闪耀着诱人光彩的古老文化都面临一个发展的机遇。这种机遇既包含城市化带来的冲击所引起的思维转换、感受方式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包含城市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观看角度、传播手段等新的变化;同时城市文化当中的流行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作为观者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和更年轻的儿童少年的观看方式和思维习惯。而受众特征的变化是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和创作者们不能回避地要思考的问题。

二、对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开发与保持的可能性

(一)赫哲族传统艺术进行现代性开发的思想基础赫哲族的传统艺术具有超国界的特色,特别是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萨满教传统。现在的研究者对萨满教的广义定义是“从东、西白令海峡,西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北美、澳大利亚、北极爱斯基摩人在内的所有的原始巫术都包括在萨满教范围之内。”共同的原始宗教行为是建立在相通的原始思维基础上的,比如说万物有灵与多神的信仰以及巫术的形式。虽然不同地域的萨满教其信仰的神名不同,但其恢弘的人神交感、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也会以原型的方式存在在各个民族中。传统图案的象征性、寓意性明显:比如氏族树图案中的鸟代表灵魂等,这种对灵魂不死、善恶分明、敬畏自然、和谐共处、英勇无畏等的追求与现代艺术中的主题不谋而合。特别是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在材料(桦树皮、鱼皮、兽皮、植物染料等)选择、艺术精神(敬畏自然)、工艺(骨质工具压印、缝缀)使用方面所体现出的环保因素,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与敬畏之间的关系,都是当下消费者以及商品生产者所认同的理念。

(二)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开发的形式基础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的构成方式与现代设计当中的构成方式不谋而合。以图案为例,其传统图案包括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以及宗教图案等,其平面构成的方式与现代设计的图案构成方式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例如,几何纹是属于世界性范围内共有的概括方式。从动物纹来看:现代设计讲究对形态特征、动态特征以及神态特征的共同把握;传统赫哲族图案的动物纹在构型上特别强调形态特征,动态特征有所涉及,而神态特征把握不够,但是其在形态归纳上的高度概括和随心随性的自由发挥则可以补足这种不足。赫哲族的动物纹中有些纹样被概括成剪影,比如说鹿只有两条腿等,这样的纹样在保存其本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添加了规整、繁复的装饰,就变成了精美的现代图案。在现代设计中所使用的点、线、面等表现形式以及综合表现技法在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中都有所蕴含,而图案变化当中的简化、组合、夸张、寓意、象征等手法更是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的现代性整理并不违背其艺术精神和造型手法,而是一种发扬光大。而现代在对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过程中,其具体图案的寓意与象征的整理与解释并不全面。对一项古老艺术的保持与开发要在准确理解其艺术思想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在审美观念中的天然、自由、和谐的理念,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对灵魂、力量等精神化的思考是我们认识其造型方式以及造型手段的出发点。我们只有回到赫哲族传统艺术的恢弘的话语系统中才能深刻领会到本质精髓,也才能找到其与现代性结合的最佳结点。

三、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开发的途径

在读图成为主要文化接受方式之一的今天,赫哲族传统艺术独特的、魔幻的特点、材料使用方面的突出特色以及造型观念的天真自由,都暗合着现代性的节拍,呼唤着我们回头与其共舞,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准备好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虚心地走入这一文化语境。

(一)寻找综合性的途径所谓综合性,第一是把赫哲族工艺美术放在赫哲族整体艺术系统中来看待。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在记录赫哲族民族历史的“伊玛堪”同样保留了丰富而珍贵的美术资料,比如赫哲族最长的伊玛堪《希尔达路莫日根》(葛德胜演唱)中,女萨满把一黑一白两个桦皮人儿挂在两个树杈上,在战斗中代表黑斤妖魔的黑桦皮人儿冒出黑红色的血,把黑桦皮人儿踹进火堆,火堆里蓝光四射,冒出浓浓的黑烟,发出鬼哭狼嚎的叫声。这段叙述中既有制作人偶的材料桦树皮、桦皮人染色这种工艺手法,也带有仪式化的色彩。这种类似的记载在赫哲族伊玛堪当中非常丰富,是研究赫哲族工艺美术的丰富的旁证资料。这种充满了舞台性、表演性、动作性、传奇性以及魔幻意识的场景已经进行了美术、戏剧与文学的综合。我们只是需要一种以视觉为主的综合开发方式,从而使其能够在现代性这一点上获得更多的观众。此外的综合包括与其它民族艺术样式、世界范围内流行艺术样式、现代的商业文化以及地方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的立体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