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4:10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1

1.研究背景

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是错综复杂的,有外部风险、企业内部风险;有来自业主的风险,也有工程项目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目前常用的风险分析和决策的方法主要有:灵敏度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均各有千秋,有的侧重于定性分析,有的侧重于定量分析,也有的侧重于综合分析。但由于投标时间往往较短,而且投标报价相关风险因素众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量化分析,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在企业定额和询价系统尚未建立、我国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标报价决策实质上是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参与投标及利润的幅度。在投标报价阶段,由于工程量的估算、工程材料变动趋势及施工环境等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投标策略的使用,更加强了投标风险。所以,在现阶段,施工企业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建立一套方便快捷又可行的投标风险分析系统,对项目在投标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决定投标报价,既增加投标中标率又最大程度减少成本。这套报价风险分析系统还可以为中标后的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目标,使整个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从报价开始,真正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

2.1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工程项目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对风险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风险尚无一个统一的看法。但在综合分析各种学派的论点及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可对风险的定义作这样的表述:风险是指人们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与人们利益相关的可能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偏离的综合。还有一些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对项目风险定义为:项目风险是所有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

2.2风险的特征

在投标报价中,相同的风险条件下,投标人希望争取更多效益,或者相同的收益下,冒较小的风险。风险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因而它也可被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控制。要防范控制风险,就要了解掌握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最本质的特征。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在客观情祝下,对风险的主观估计.故有些学者将其称为主观风险,而将“风险”相对地称为客观风险。风险虽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2)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总是相对项目活动主体而言的。同样的风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影响。人们对于风险事故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活动因人和时间而异。对于工程项自风险,人们的承受能力主要受收益大小、投入的大小、项目活动主体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3)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后果的变化,出现新风险。风险后果包括后果发生的频率、收益或损失大小。

(4)可测性

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发生之后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人类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许多事件的发生都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人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经过分析处理,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做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

2.3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的特点及要求

2.3.1投标风险识别要有可操作性

企业在进行投标报价时所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并随着经济、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及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而改变。

施工企业在进行报价风险分析时,面对可能的风险哪些才是本项目主要面临的风险,在这些风险当中有哪些可以采用工程索赔、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等方式进行风险的回避或转移?哪些风险直接对投标报价产生重大影响需要进行量化分析?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风险识别时解决。同时,由于投标报价时间往往很仓促,要求能在较短时间内识别风险,投标价格又涉及商业机密,所以,除了重大项目外,请专家开会讨论是不太可能的;又由于现阶段企业投标历史资料不够完备,投标技术人员的水平局限,采用故障树等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也不太有操作性。投标风险识别还要与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系统联系起来,并能方便进行档案管理。

2.3.2要求使用计算机进行投标风险量化分析

目前,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主要表现在人们在制企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完全借助计算机这一先进的工具。

在进行投标报价风险量化分析时,由于竞争对手及企业本身收集的相关资料有限加上风险因素的复杂性,要准确的建立某个风险因素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它发生的概率,在现阶段是很难实现的,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选择方便快捷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就建立基于wBS的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系统进行分析。

3基于wBS的报价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

3.1wBS的定义和应用方法

工程投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隐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投标人员通过工程风险识别,识别和掌握工程投标报价过程中可能对将来的工程造价造成风险的因素及其转化条件等,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对策。如果在风险识别阶段就漏掉了某些重大风险,没能进行后续的风险规划,这样很容易酿成工程风险事故。

现有的一些风险辨识方法不能非常有效地对投标报价风险进行风险识别。比如专家调查法、故障树法、流程图法等都不能从工程项目整体的角度,系统地辨识工程项目的风险。为了克服现行风险识别的缺陷,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借鉴项目管理中的wBS方法来处理投标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1.1wBS的定义

wBS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采购办提出的,用来进行大型装备采购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是根据树形图将一个功能实体(项目)分解为子项目,再逐级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并确定每个工作单元的任务及其从属的工作(或称之为活动),以便更有效地组织项目的进行。

项目wBS是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为理论基础,通过长期项目管理活动的实践积累总结升华的结果。整个项目wBS是由各个阶段的项目wBS组成。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具,项目wBS的建立必须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要遵从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的原则。

3.1.2wBS在投标报价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在投标中应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组成应用wBS进行分解,整个项目的报价就是工作分解结构的最低层各工作包(workpackage,wp)的累加。将wBS法应用到工程风险识别领域,wBS风险辨识从工程造价组成和造价风险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解,然后构建风险分解树,从而对风险进行识别。

3.2wBS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

在应用wBS进行风险识别时,大致要经历两个步骤:

(1)分析工程量清单,确定风险识别的对象。在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应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报价的要求,明确风险识别的对象和范围。

工程量清单是依据招标文件规定、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条件和国家制定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的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及其有关法定技术标准,计算出的构成工程实体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可提供编制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实物工程量的汇总清单,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工程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支付工程进度款和办理工程结算、调整工程量以及工程索赔的依据。工程量清单应由招标人编制。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它项目清单组成。

①分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是反映拟建工程实体消耗部分项目,计算的是工程实体部分,此清单为不可调整的闭口清单,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必须逐一计价,对清单所列内容不允许做任何改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由设计图纸决定,将整个实体工程按统一的计算规则分解成不同的工程量。这部分工程量项目的设定,是按不同专业、部位、特征划分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报价应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逐项填报单价,并将综合单价与工程量相乘计算分项工程合价,最后汇总成工程量清单项目费。每项综合单价都应包括完成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投标人必须对价格风险和工程量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是对材料费的涨价做好准备,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对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反复的核对,防止出现工程量遗漏和错误。同时谨慎做出投标报价,防止出现报价计算错误。

②分析措施项目清单

措施项目清单是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项目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措施项目清单为可调整清单。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应考虑多种因素,除工程本身的因素外,还涉及水文、气象、环境、安全等和投标人的实际清况。由于不同投标人将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与施工措施,因此,措施项目的工程数量只能按“项”计列,具体工程量由投标人自行计算。招标人提出的措施项目清单是根据一般情况确定的,没有考虑不同投标人的实际情况,如果有清单中未包括但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措施,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可自行补充,否则按无其它措施认可。所以这就要求投标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风险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例如水文、气象、地质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措施项目清单的组成,甚至可能会使项目的工程量增加。而且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还会给施工增加难度,使一些预期的施工技术无法得到应用。

③分析其他项目清单

其他项目清单主要体现了招标人提出的一些与拟建工程有关的特殊要求,由招标人部分和投标人部分组成。招标人填写的内容随招标文件发至投标人,其中项目、数量、金额等投标人不得随意改动。《计价规范》所列其他项目清单共四项,即暂列金额、暂估价、总承包服务费、计日工。其他项目费均按“项”报价,每一项报一个总价。

与招标人有关的费用有:暂列金额、暂估价,这部分费用由招标人事先在招标文件中说明,投标人在投标时不得做任何更改。与投标人有关的费用有:总承包服务费,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是配合协调招标人进行工程分包和材料采购所需的费用。计日工是完成招标人提出的,工程量暂估的零星工作所需的费用.为了准确计价,计日工表应详细列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名称、单价和相应数量。这里同样要对总承包服务费和计日工进行风险分析,一个是材料购置费中材料涨价带来的风险,一个是计日工暂估的工程量的风险。

除了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分析外,还要对招标文件中的相关合同条款进行风险分析。防止由于合同的范围不确定和合同部分条款不明确给投标方带来的风险。在合同签订前就对合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

(2)进行风险分解,形成风险分解树(如图3.1所示)。

了解了工程量清单的组成和编制的相关内容,我们开始进行风险分解,形成风险分解树。按照各层次风险对工程造价组成上的影响,将风险逐级分解,一直分解到出现最佳的风险识别单元为止。所谓最佳的风险识别单元就是指最底层的成本包的规模比较适合于风险识别,能够借鉴其它类似工程项目的子成本包的风险分析资料和风险识别经验.对目标成本包进行风险识别。

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结合对工程量清单的分析,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在投标报价中对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鉴于非计量风险的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的,所以本文在此结合对工程量清单的分析,仅对可计量风险进行初步的分析。本人选择了几个投标阶段施工企业应对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

图3.1风险分析树

3.3wBS风险识别系统的优势

同其他工程风险识别方法比较,其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该方法符合风险识别的系统性原则。在运用wBS进行风险识别时,首先要按照工程量清单报价方法对成本构成逐级进行分解,形成成本分解树,这样风险源逐级地呈现在成本分解树上,从而不容易漏掉某些重要的风险源。并且wBS法风险识别也将风险进行了系统地分解,这样比较容易避免漏掉某些风险因素。总之wBS风险识别完全符合系统性原则。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2

【关键词】项目风险集成管理

一、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1.项目风险管理的涵义及特点

在一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每一个不确定性都会对项目发生影响,但最后的影响结果就是由这些不确定性共同作用产生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风险定义为: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时间的机会对项目目标所产生的累加不利影响结果。项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险,项目风险大多数,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性质、风险后果也不一样。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项目管理目标的最大利益出发,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采取相应对策的科学。其目的是识别项目风险,并通过相应的决策以减少风险或采取步骤避免风险,同时,采取的步骤应使相关机会最大化。实质上,风险管理包含着使事情向不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最小、并对不可避免的残余风险进行仔细的责任划分,整个风险管理是一个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过程。传统的静态风险管理体系通常由项目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后果的估计与评价、风险对应措施的拟定、风险措施的实施与控制、总结并形成文件等过程。其特点是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线性过程,只有风险措施的实施与控制与项目本身直接相关,其它阶段一般在项目实施之前或之后进行,将风险管理的各阶段人为分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有学者对传统的静态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部分文献提出了连续项目风险评估模式,动态分析(DynRisk)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周期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LifeCycleRiskmanagement,LCRm)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文献试图将风险识别及分析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事实上,依靠某一种方法解决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大型公益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因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与其它重大工程项目一样,大型公益建设项目也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风险事件的随机性。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而且项目风险事件发生是偶然的。虽然学者们长期统计,试图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

(2)项目风险的相对性。项目风险对于不同管理者有不同的影响,因为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人们认识风险的能力也不同,项目的投入和收益也不同。所以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3)项目风险的渐进性。项目风险经常是随着环境、条件和自身固有的规律逐渐形成的。这些条件变化,项目风险也会随之变化。指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4)项目风险的阶段性。项目风险发展是分阶段的,而且有明显的界限、里程碑和征兆。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潜在风险阶段、风险发生阶段和造成后果阶段。

2.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是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各项活动中,对所面临的风险识别、分析、计划、控制及决策等一系列过程,对风险作出全寿命周期内的全局最优化决策。本文结合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的特点,借鉴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试图建立一个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形成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逻辑维――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知识维――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三维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大型公益建设项目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RiskintegrationmanagementframeworkofLarge-scalepublicgoodconstructionproject

(1)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为项目决策、计划/设计、实施、运营等阶段的整个过程。

(2)逻辑维――项目风险管理过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督与控制。

(3)知识维――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

二、项目全寿命周期决策阶段风险分析过程

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为项目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特质,使之处于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其目的在于通过以最佳成本―效益方式的分析来控制因人为、技术、自然和经济上所造成的风险。而作为决策阶段进行的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更因其对建设阶段和营运阶段的决定性影响,在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

项目风险分析其过程是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和决策密切相关,是决策的科学依据。过程如下:

(1)风险识别。针对大型公益建设项目,考虑备选方案在计划/设计、实施、营运阶段影响其服务功能、进度、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客观概率”分析。识别影响的主要风险因素,考虑决策者、专家层对风险的态度,进行“主观概率”分析。

(2)风险估计。就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测量,给定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要任务是综合考虑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对随机投入产出流的概率分布进行估计,并对各个流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研究。

(3)风险评价。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风险结果进行解释或定级,并制定风险战略和控制措施。

三、项目全寿命周期决策阶段风险分析方法

对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风险,主要方法有:

(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专家调查法是大系统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优点是在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主要表现在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风险识别后列出风险清单,设计风险调查表,专家们根据经验对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打分,再综合整个项目的风险。

(2)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在对某一特定项目中某一特定工作包进行风险分类和辩识并作出风险框架图以后,遵循如下步骤进行层次分析:

构建因素和子因素的判断矩阵,请专家按照aHp规则对因素层和子因素层间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评判,可求出各元素的权重值。

构建反映各个风险因素危害的严重程度的判断矩阵。严重程度通常用高、中、低风险三个概念来表示,求出各子风险因素相对危害程度值。

利用aHp计算机软件,对专家评判的一致性加以检验。如不通过,则要让专家重新评价,调整其评价值,直至通过为止。一般,一致性检验率不超过0.1即可。

把所求出的各子因素相对危害程度统一起来,就可求出该工作包风险处于高、中、低各等级的概率值的大小,由此可判断该工作包的风险程度。

工程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个主观、客观结论相结合的过程,而对某些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的评价也很难用定量数字来描述,而层次分析法则可以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一致。在考虑过程中采用专家评判,并用定量原则检验这一评判的重要性,最后综合成整个项目的风险,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中风险情况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

(3)蒙特卡罗模拟技术(monteCarloSimulation)。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实验方法,它是估计经济风险和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研究不确定因素问题的决策中,通常只考虑最好、最坏和最可能三种估计。如果不确定性很多,只考虑这三种估计便会使决策发生偏差,而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使复杂情况下的决策更为合理和准确。其基本程序如下:

①编制风险清单。通过结构化方式,把已辩识出来的影响项目目标的重要风险因素构造成一份标准化的风险清单。该清单应能充分反映风险分类的结构和层次性;

②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编制风险评价表;

③采用模拟技术,确定风险组合。这一步是对上一步专家评价结果的定量化。在对专家观点的评价统计中,关联量相对增加很快,这样完整、准确的计一算就不太可能。因此,’可以采用模拟技术评价专家调查中获得的主观数据,最后在风险组合中表现出来;

④分析与总结。通过模拟技术可以得到项目总风险的概率分布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项目总风险的变化规律,据此确定风险防范措施。

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把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由此克服了敏感性分析方法受一维元素变化的局限性。一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辩识与评价。该方法既有对项目风险结构的分析,又有对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价,较适合在大中型项目中应用。

(4)模糊数学法。在分析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的性质时,有些风险因素只能用语言描述其性质和变化,而且有些风险因素的结果也是模糊、不确定的,没有统一的准则来评价,难以定量化描述。针对这一问题,可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工程风险,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给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只是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

(5)敏感性分析。它是在假设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只辩识影响项目的某一参数变化的影响。它能初步分析出在影响项目的众多风险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中哪几个是更重要的,要优先考虑的。

(6)Cim模型。是对概率或概率分布进行叠加的控制区间和记忆模型(Controlledintervalandmemorymodel)的简称。这种方法用直方图替代变量的概率分布,用叠加代替概率函数的积分。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需要进行概率分布叠加时,计算就需要“记忆”,既把前两个概率分布叠加的结果记忆下来,再用控制区间即Cim方法与下一个变量的概率分布叠加,如此下去,至叠加完最后一个变量为止。它是一种较成熟的概率分布处理技术。

(7)影响图。影响图是由一个有向图构成的网络。它用直观紧凑的图形表示出问题中主要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可以清楚地解释出变量间存在的相互独立性及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流,它既可以作为一般直观的定性分析工具,又可以研究成为由计算机实现的正规数量化分析的手段。在以往的决策分析中,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时,每个风险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实际中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在以往的评价中都隐藏在专家评价过程中近似地处理了,影响图技术的提出正好弥补这一空白。在构造出的影响图中,用结点和弧就可以方便、简洁地表示这种因素间的影响。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3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例如:沈阳某公司承建的太阳广场,由于对项目的融资风险估计不足,投入工程款2800万元,因甲方(香港某公司)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被迫停工,使乙方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2.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承建非洲某国公路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因技术条款中忽略了铺路砾石的强度指标,施工中不得不进口砾石,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工程严重亏损.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配.如果业主的合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是否隐含着风险.

3.2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FiDiC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1个分条款增加为5个分条款,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3.3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

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4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3.5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4

研制和操作各个阶段的管理决策,决策问题包括设计替换、危害优化和减少风险方案的选择;②必须针对各个项目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风险分析方法,灵活、综合使用各种风险分析方法;③先用定性分析方法(如危险分析、Fmea),在定性方法不能精确描述风险时再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④必须逐步采用新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并与旧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然后进行综合评价。所使用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⑤应跟踪、评价和记录各种减少风险的方案,如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案不可行,应采用其它风险减少效果好的方案,应收集各种元件每次风险分析数据供下次使用。

欧洲空间局(eSa)的风险管理

因此,eSa在标准中(pSS-o1-401)规定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应说明用于风险评价的数据源的主、客观性,并加以分类。用于风险评价的数据源有:①专家经验数据(完全主观的);②相似工程中获得的数据(部分主观);③从过去产品中得来的数据,如通用零件数据(客观);④直接从相关试验中获得的数据(客观)。同时还应考虑如下因素,鉴别所用数据的可信度:①专家的数量与类型;②试运行数;③与系统正常使用有关的数据量。应规定一个可接受的最小数据置信水平,由此来决定哪些数据可用于分析,应使用所有的可接受数据(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应考虑独立的风险参数和主、客观数据的置信水平,应给出分析结果数据的置信水平及其主、客观性质。eSa还制定了降低风险的准则:①在保证系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合理和符合实际地减少风险;②系统风险不应超过由相应系统环境引起的风险。项目经理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9]。

我国航天试验的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

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6

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较高,且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非常困难。工程项目多种多样,每一建设项目都有各自的风险,但这些风险也存在一些共性:

一是对工程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复杂关系,任何个人或参建方都不可能了如指掌。

二是工程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当工程项目进度拖延时,有时可以通过增加人力夺回失去的时间,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增加人力不但不能加快进度,反而会拖延进度。

三是工程项目总是处于变化之中,难得出现平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能短时间维持。

四是工程项目处于一种复杂的环境之中,不但有技术、经济性问题,还有一些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极强的、非技术、非经济性问题,因而项目结果往往是综合权衡或折衷的结果,而非项目计划的实现。

工程项目的投资有不同的阶段(开发策划阶段、前期工作阶段、建设阶段、经营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并且工程项目风险大多数会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变化,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性质、风险后果也不一样。工程项目大量的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早期,而早期决策对工程项目后续阶段和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影响也非常大。我认为,工程项目风险就是为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活动或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为消除或有效控制工程项目风险,必须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分析。

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的含义

风险分析又称风险估计、测定、测试和估算等,因为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可以说明风险的实质,但这种分析是在有效辨识工程项目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对己确认的风险,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量测其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的大小,对风险按潜在危险大小进行优先排序和评价、制定风险对策和选择风险控制方案有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较多采用统计、分析和推断法,一般需要一系列可信的历史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以及足以说明被分析对象特性和状态的资料作保证;当资料不全时往往依靠主观推断来弥补,此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掌握科学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技巧和工具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含义,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结果范围和危害程度。

3、风险事件发生预期的时间。

4、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等。

(二)风险概率分析的概念

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所以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而风险分析就是分析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降低其不确定性。因此,风险与概率密切相关,概率是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

风险概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一般有三种方法: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利用理论概率分布和主观概率法。一般来讲,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应当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但当项目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确定风险事件概率分布时,也可以利用理论概率分布进行风险分析。通过概率分析,可以定量地确定项目从经济上可行转变为不可行的可能性,从而判定项目的风险程度,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过程

1、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资源、工程项目需求和风险管理计划调节风险分析过程,其方式类似于控制风险规划过程。

2、过程输入

风险分析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并依据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的过程

3、过程输出

按优先等级排列的风险列表及其趋势分析是风险分析过程的输出。一个按优先等级排列的风险列表是一个详细的工程项目风险目录,其中包含了所有己识别风险的相对排序及其影响分析。

4、过程机制

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和风险数据库是风险分析过程的机制。机制可以是方法、技巧、工具或为过程活动提供结构的其他手段。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后果的危害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均有助于衡量风险影响和风险的排序。

三、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一)风险评价的含义

风险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项目风险分级排序的过程。它是在工程项目风险规划、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的系统评价模型,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工程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依据

风险评价的依据主要有:

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识别的成果。已识别的项目风险及风险对工程项目的潜在影响需进行评估。

工程项目进展状况。风险的不确定性常常与工程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关。在项目初期,项目风险症状往往表现得不明显,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工程项目风险及发现风险的可能性会增加。

工程项目类型。一般来说,普通项目或重复率较高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比较低;技术含量高或复杂性强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比较高。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风险识别的数据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进行评估。

概率和影响程度。用于评估风险的两个关键方面。

(三)风险评价的步骤

风险评价可分为三步:

首先,确定风险评价基准。风险评价基准就是针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确定的可接受水平。单个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可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其次,确定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综合所有个别风险之后而确定的。

最后,判断项目风险水平。将项目单个风险水平与单个评价基准、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对比,判断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继续进行。

四、总结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9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篇10

关键词:制药生产;统计学;质量管理;质量风险;药品安全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954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5-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6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其中,风险识别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敏锐的识别,可以参考并利用已有的风险识别经验和信息。可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生产数据资料。产品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对可靠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当出现偏离一般生产水平的质量时,认定为可能会出现风险。相关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识别理论能够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参考,实现定量评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识别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识别指标,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不仅可以提高识别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在识别风险后,对风险的分析十分重要。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出现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形成风险程度评价表。在风险分析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影响也较大。

风险评价即评估该风险发生后影响的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预先建立一个风险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风险指数矩阵图,然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1.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标。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的范围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问题是:(1)判断评估后的风险是否超出了风险控制的水平。当风险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就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尽可能降低风险;(2)企业在降低风险中的可能性。任何风险都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寻求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始终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业可能性损失的有效方式;(3)分析风险,找出风险的可能性来源。风险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及时找到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3风险沟通

在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之后,进行及时的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系统程序的必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同系统不同时期风险的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把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优劣点,为后续风险管理的更有效开展打下基础,进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新的风险出现时重蹈覆辙。

1.4风险审核、回顾

在完成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后,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的审核及回顾是最后一个步骤,这对于全面把握该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风险审核及回顾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文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回顾,并形成记录文件,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资料;(2)定期开展不同岗位员工的全面风险回顾工作,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风险回顾的效果进行考核。

2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2.1统计质量管理法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药品的大规模研发,给更多的疾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人们享受着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面临着药物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在仿制药在整个药品处方量中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药品研发过程与制药过程的质量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监管部门对于药学研发、药品生产开发与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统计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药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体现的。除此之外,仿制药的大规模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药品质量的可靠性。

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趋势下,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统计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优势性。在监管要求严格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动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方面将会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分析发现,国内药企也已经大规模、广泛性地开始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统计学工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药品质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统计学在制药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统计学是有效的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学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实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每一种药物都需要准确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证其药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导致药品质量稳定性失良。药品稳定性的失良被称为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药品稳定性波动可以分为自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而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是基于药品的原料性质不良、人员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欠缺等原因。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发现和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实现其质量的稳定性。统计工作中的控制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控制图的核心工作就是监测并识别药品稳定性的异常波动,并通过控制图的反馈控制,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最终实现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自然波动范围内,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2.2.2统计学在质量诊断中的应用。作为统计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控制图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为Shewhart控制图。这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图形是通过测量或计算样本与样本的数目或时间来体现质量特性。统计推断是实现Shewhart控制图的制图原理,利用统计推断实现对药品质量稳定性的诊断,其中利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实现统计学在质量诊断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为:(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要选用的控制图类型、控制的参数、取样间隔、取样次数和样本量;(2)进行生产研究,按照确定的取样方案进行样品取样,通过对取样样本的检验形成记录结果;(3)按照设计的规程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点超出控制限,从而揭示异常波动;(4)通过对异常波动的分析,调查确定其发生来源,去除超限点,并重新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点落在控制限内,从而建立出用以对后续生产进行质量诊断的控制图。

2.2.3统计学在质量优化中的应用。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诊断之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取样,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进一步控制和优化。质量源于检验,即使是对已经控制过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取样,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说,验收取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而是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预防严重质量偏离的最后防线。验收取样方法是根据取样结果和预先设定的判别标准,决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决策理论,理论依据是概率分布。

3结语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阐释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和适用性。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评估系统:中国,201010233202.2[p].2012.

[3]刘树林,张义恩.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