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4:55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8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34-01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2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防范措施

3.1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2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2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价值。方法:本样回顾分析手术室2009-1~2010-12对手术室新进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室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技术操作、手术配合程序均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良100%,3年前同期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75%,2008~2010年间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结论:加强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使其达到现代化手术室护士的要求,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手术室新护士培训

手术室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科,如何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培养手术室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初步达到新世纪能力型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这需要手术室管理者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手术配合、抢救技能娴熟的手术室生力军。

1.1一般资料选取手术室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统称为手术室新护士10人,均为女性,其中中专1,大专7人,本科2人,年龄19~24岁,平均21.8岁。以各专科有代表性的常规手术为主,培训法律法规、职责制度、基础护士操作、手术适应证、解剖、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术中巡回、洗手护士术中配合的要点等。

1.2方法

1.2.1法律法规教育对新进手术室护士宣传并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医院手术室作为外科病人治疗的场所,危险性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制问题。宣传并实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医德医风的建议等文件,加强医德规范教育,全面提高新护士的整体素质。

1.2.2理论培训培训以手术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为主,培训方面引入iS09000标准体系,建立动态连续的培训系统,目的是使新进护士了解手术室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手术室的应急预案,操作常规等理论体系,设备、器械名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1.2.3操作培训带教老师指导新护士具体的操作。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器械传递及特殊器械处理等。着重培训无菌技术、急救抢救技术。并考核护士对手术消毒、铺巾、缝针、术中无菌技术、术中器械传递方法等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方法,示范手术配合技术操作,抢救性手术配合要点,熟悉病情的观察,培养应急和抢救的能力。

1.3培训考核包括主观考核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客观评价以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的分数为量化指标。理论考核包括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的职责、手术步骤的配合、安置及注意事项、抢救手术的工作流程、一般器械及特殊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手术室易出差错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技术考核包括无菌技术、安置,穿针比赛、敷料包器械包的包装及消毒有效期,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术,常规仪器的使用。主观评价指标:护理管理人员、同事、自我评价结合,工作能力及态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考评一次。。客观评价:评分1~5分,计算总的得分,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90分以上为优秀,85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合格。将近3年考核结果与3年前同期人员资料对比。

2结果

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9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秀4名,优良率75%,2007~2009年间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讨论

手术室的工作由于专业性强、难度高,技术要求规范,对新进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如何熟练各种操作技能,培训老师对新进护士进行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本资料通过我院理论培训、规范化的专业技术培训,巩固了手术室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新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7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考核-培训-再考核-再培训,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新护士对操作技能的领悟更深刻、更明确。新护理人员经一系列规范培训,理论和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整体护理水平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将有利于新护士的顺利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是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在加强规范化培训的同时,引导新进护士发挥工作自主性、创造性,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逐渐完善的新进手术护士培训考核制度,以培养技术熟练,职业道德优秀的专业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包丽梅.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黑龙江医学,2003,27(8):619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3

1道德素质要高尚

手术室的工作和专业技术操作都具有独特性,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而且要具有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如手术室常常遇到危重、抢救及成批急诊手术患者,面对这些紧急情况,我们应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投入到手术抢救工作中去。消毒隔离工作对手术室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往往某些操作是单人进行。如果消毒不严、违犯操作规程等,即造成术后感染,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残废和死亡的后果。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自觉地忠于职守,不论工作忙闲、白班夜班、身边有人无人,都要把准备工作、无菌技术操作、贯彻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负责做好。因此手术室护士有必要与患者做换位思考,以亲身感受术患者的感觉,以了解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思想素质[2]。

2心理素质应良好

急救是手术室的特点要求手术室护士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决策、争分夺秒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值班和节假日期间,心理素质差的护士往往不知所措,慌乱紧张,此时,心理素质良好的护士会首先稳定自己的紧张情绪、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合理安排。术室护士就必须时刻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得心应手的工作,使自身的思维在紧张的环境中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业务素质扎实而精湛

3.1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首先要熟悉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急救药品、物品的放置地点,以及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物性质、用法、剂量及配伍禁忌和常规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麻醉仪器各管道的连接和各种监测数据的观察、常见麻醉意外的抢救程序等。同时掌握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隔离消毒措施和工作流程。

3.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由于术中患者的切口是开放的,因而在手术室内无菌操作的执行非常严格。作到术前、术中、术后都要严格执行和遵守。

3.3器械护士必须有娴熟的配合手术的技术及经验,具备较强的应激能力。器械护士在发生意外的损伤、大出血等情况下转换手术方式时,应熟悉手术的每一步骤,准确无误地传递每一件专用器械。护士必须掌握特殊手术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及管理,以便于手术中能运用自如。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

3.4巡回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术前教育、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巡回护士于术前一天探视患者,针对性地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的简要过程、麻醉配合要点,了解穿刺静脉状况、皮肤准备及手术相关的其他问题,对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初步估计,做好预见性准备。

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患者情况。手术结束清点工作,并随时记录。

4具备防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由于工作的需要,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术中常常意外发生针刺伤、刀割伤,因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很高。故要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感染危险”的观念,进一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手术室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因此,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改善通风条件,选用废气吸收器等。接触化学制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如果误入眼睛内或溅落在皮肤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影响的程度减至最低。

手术室作为患者进行治疗的特殊场所,护理工作难度大,也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和法律问题。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并具有奉献精神,才能认真地去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以及健康的身心为患者服务[3]。

参考文献

[1]陈华明.现代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89-90.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4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2]。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3]。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4];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静.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容易忽略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32~234.[2]杨福兰.手术室中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泰山卫生,2008,32:41~42.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问题;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要,一旦护理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事故,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术室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下面,文章就当前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以及临床诊治效果。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凤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3(01):210-211.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6

1.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力以及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材的应用,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健康观念、服务质量要求的变化,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对现代化护理管理理念认识的深入,手术室护理管理向着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专科化、信息化发展。

[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1(b)-0120-03

不断更新变化的医学模式,迅速发展的医学技术,逐步提高的手术专业化程度和复杂度,以及外科手术量的大幅增加,都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护理管理者探索管理新模式,转变管理理念[1]。随着现代化护理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出现的新型手术室管理模式给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借鉴。手术室护理顺应医疗需要也逐步更新自己的技术、拓展自己的业务、改进自己的理念。许多护理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1手术室法制观念的提高

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常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如术前查对制度落实情况、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等,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通过定期进行法律常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执业,保证患者和自身安全[2]。

2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改善

2.1护理理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医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提高以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和可利用资源,将整体护理、循证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3]。现代化手术室管理将工作拓展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与手术室护士有了更多的互动,手术室护士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多专业的术前照顾及咨询,方便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教育,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标准对室内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可陪伴在患者身边,帮助其降低消除不安情绪。同时,护士应保证手术室的安静,准确及时与术者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局麻清醒患者,在确保正常工作的同时要适当和患者传递手术信息。手术结束后,完善术中记录单,并安全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同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详细地给予术后指导,告知患者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手术结果。通过术后随访可以获得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护理的评价、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恢复状况,对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巨大的帮助[4-5]。

2.2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手术器械趋于复杂化、多功能化和精细化。技术的进步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随机分配配台护士难以让护士和医师达到默契,易出现沟通上的偏差。在特定的手术中护士与医生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默契程度提高,熟练程度提高,避免减少失误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手术室工作应该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手术室护士专业固定,完善加强专业护士的培训。新仪器引进使用前,应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实现专科化,每种医疗器械都由专一的人员来使用[6]。

2.3手术室护理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全方位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大力提倡,部分三甲医院根据自己的情况,借鉴先进的经验,设立了手术室患者家属等待区、麻醉苏醒区,患者家属在等待区中可以第一时间获知患者的手术图片或影像信息以及手术进展情况,护士也可同时对在此区中等待的手术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和手术状态解释,医师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第一时间联系到家属,便于通知协商手术的变更,提高手术质量[7]。

3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

3.1手术室新型护理管理理论的运用

现代化的手术室既需要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更需要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模式,手术室管理从只针对人员、物品逐步拓展到提高信息利用率、最大化利用时间以及提高专科技术等细节方面。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可将管理理论大致总结如下:①pDCa循环管理法:吴小红等[8]将pDCa循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计划、应用实施、标准检查、问题处理的循环模式,对细节问题进行量化考核,并通过各环节控制督导,每循环一次,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②“6S”管理模式:“6S”管理源于日本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李志荣等[9]通过在手术室实施“6S”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服务满意度由85.38%提高到95.35%。③扁平化管理:该法的重点是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剔除流程中无效和低效的环节,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合理地组合和调配以达到全过程、连续性管理和服务。李胜云等[10]通过手术室工作流程重组,取消无效的层级管理,并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2009年、2010年手术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30.9%和69.9%;平均护士年加班时间从723h减至651h;手术间利用率则由2008年的42.3%提高到2010年的56.6%。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2.8%提高到94.6%,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93.4%提高到98.9%。④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该模式将层级管理与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相结合,层级管理思想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具有秩序性和效率性[11]。手术室专科护理根据手术特征划分组别,专科护士对该组的手术物品准备、手术器械传递、特殊器械应用等有针对性地学习,进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12]。陈玉巧等[13]将手术室全体人员进行5层分级及对每组专科分组内部划分层级,明确各层级人员的权责,适当调整集权和分权,并制定apn上班方法,规定a班上班时间为8:00~16:00,p班上班时间为15:30~22:30,n班上班时间为8:00~12:00和22:30~次晨8:00,根据当日手术量安排a班人数,一般p班2人,n班2人,以手术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手术需要为原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⑤持续质量改进法:该法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方法。罗群等[14]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质量标准和标准流程,同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定期考核。再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质量反馈,通过反馈信息,组织讨论,对标准、流程进行改善,杜绝错误再次发生。⑥护理标识法:吴雪琼等[15]将护理标识分为3类:患者类、警示类、环境类。患者类包括记录病人一般信息的腕带、管道管理卡、过敏警示牌以及特殊病人红色腕带警示牌。该方法的执行,使护士压力感降低,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得到提高。

3.2手术室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文化建设

Denise等[17]通过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促进围手术期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减低了患者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受伤或死亡。我国卫生部办公厅于2010年印发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用于指导规范手术室工作。李春丽等[16]通过术前访视核查、护理员接患者时核查、手术等候区核查、手术间核查及病区护士长核查五方面的共同查对,充分体现出全程式服务,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

3.3手术室物品管理

由于手术室一次性医用消耗品和贵重医疗物品较多,应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并由专人管理。对各种麻醉包及成本较高的医疗物资根据情况固定基数,按照基数领取并按班交接,同时作好使用记录。对低价格的小物品,浪费现象较普遍,应使全科人员参与监督管理。楼建红[18]采用“五常法”,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使物品取放有序,节约了查取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因物品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同时由于标识清晰,大大减少了浪费和重复消毒灭菌。林小茜等[19]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中,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计划、提出措施、实施计划,检查督促这样的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一次性物品的有效使用率。周培明等[20]在手术室建立二级库房,利用研发的二级库管理软件,实施二级库管理。该材料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生产管理、领用管理、统计报表和维护。经过该方法的管理,方便了手术室对耗材使用情况的把握。

3.4手术室信息数字化管理

现代化手术室的发展要求加快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国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对手术室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探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急速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更加异军突起。手术室不仅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更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手术信息的采集、汇总、整理、报备、分析是医院整体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部分三甲医院将手术室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管理模式融合,使手术的安排实现了数据对接,患者所有信息均完整提交数据库进行保存管理,并可通过数字信息得到相关手术量化资料,为医疗同行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相关数据,同时也为医护人员作出正确的医疗决策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

4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控制

4.1手术部位的感染控制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也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出台多部手术室相关管理规范,包括了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部位清洁规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文件,制定了明确的行业执行标准,也提高了政策的执行力。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手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为手术室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降低危险因素和寻求有效预防上,通过研究显示,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控制手术过程中人员数量,减少人员走动,保证空气质量;②合理备皮与术前肠道准备;③合理应用抗生素;④术中维持患者体温正常稳定,防止低体温发生;⑤合理使用引流管;⑥严格无菌操作[22]。

4.2严防术中低体温

Journeaux[23]建议明确低温标准定义,用以指导手术患者体温保持措施。在手术期间由于各种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原因相对较多,使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成为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手术中在病人躯体非手术部位覆盖盖被、体温监测,静脉输液、输血均采用加温装置、用加温的液体冲洗体腔;术后进入苏醒室后即电子测体温并准确记录;苏醒室内的病人给予保暧。

综上所述,我国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手术室护理模式、护理管理理念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依据现代化护理管理理论,大量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手术室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手术室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手术室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当从我国当下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国医院手术室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护理工作向更高更精层次发展。

[

参考文献]

[1]陈秋英,李荷花,林晓玲.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208-209.

[2]田秀玲.手术室护理的有关法律问题及护理安全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5):119.

[3]彭淑平,李世荣.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8-139.

[4]伍淑燕,陈美婵,冯正华,等.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34):114-115.

[5]韩春丽.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99-200.

[6]李英,雷琳,陈焕,等.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1057-1059.

[7]敬洁.参观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见闻[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91-92.

[8]吴小红.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3):176-177.

[9]李志容,查玉玲.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90-691.

[10]李胜云.手术室扁平化管理之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87-89.

[11]文英.浅谈科室护理目标层级管理[J].医学信息,2012,23(2):344-346.

[12]孟庆美.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对医护配合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4-55.

[13]陈玉巧.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6-117.

[14]罗群.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09,24(7):1878-1880.

[15]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4.

[16]李春丽,曹芳,陈锦丽.“五次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72-573.

[17]SchererDenise,Fitzpatrick,JoyceJ.perceptionsofpatientSafetyCultureamongphysiciansandRnsintheperioperativearea[J].aoRnJournal,2008,87(1):163-175.

[18]楼建红.“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0-71.

[19]林小茜,史力方,陈小花,等.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54-57.

[20]周培明,常后婵,曹艳冰,等.建立二级库提高手术室贵重耗材的管理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85-186.

[21]张岭南,王玥.医院手术信息资源与管理支持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0):59-60.

[2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61-62.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7

1.1研究对象选择在我科的护理实习生共96名,男10名,女86名,在我科实习时间为1个月。将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名,2组的带教老师均为具有本科学历、操作能力强、专业知识全面的主管护师。在实习结束出科时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

1.2方法对照组和研究组根据实纲的要求,确定护理实习生手术室需要掌握的知识,制订带教的计划和目标。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护士长带领护理实习生熟悉环境,观看带教老师演示后即被分配给相应班次的带教老师跟班学习。研究组的护理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后首先也是由护士长带领护理实习生熟悉手术室环境,由带教老师对手术室常规技术操作如外科洗手法、穿和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传递,先进行示范,然后指导护理实习生反复练习;再设定一个模拟阑尾切除术的训练,由带教老师和实习生轮流担任各个角色进行训练,最后再固定带教老师一对一开展教学。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技能考试分数为(85.12±6.25)分,理论考试分数为(81.31±7.62)分;研究组技能考试分数为(92.26±8.65)分,理论考试分数为(88.28±5.39)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技能考试)=9.33,(t理论考试)=7.16,p<0.01)。

3讨论

手术室在临床科室中属于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护理要求也与其他科室不同。传统的带教模式注重操作和流程,护理实习生只能机械地听讲和简单地重复。虽然传统的带教模式重视传授知识,但轻视护理实习生能力的培养,导致护理实习生只能被动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采用改进的带教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护理实习生在学校关于手术室护理的理论学习较少,导致刚刚进入手术室的护理实习生非常茫然。改进的带教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的操作技能,使其在临床上配合手术医生手术时自信心增加,为顺利完成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技能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改进的护理带教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有限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手术室各种操作技能。

4总结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8

【关键词】沟通技巧;手术室;护理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其见效较快,能直接作用在并早上而迅速缓解患者痛苦。但其在操作过程中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这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手术效果[1]。因此,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次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中阑尾切除术11例,骨科内固定手术1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甲状腺切除术5例,其他4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5±16.2)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4±17.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沟通技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沟通技巧加以强化,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当掌控沟通内容及进程等,选择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心态较平和且具有沟通意愿时与其进行交谈。在沟通过程中要向患者不断传递正面信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沟通过程中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情况可暂停交流,待患者情绪较稳定时再进行沟通。

1.3沟通效果评价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沟通有效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大于等于85分的为非常满意,60-89分的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观察组(n=30)18120100*

对照组(n=20)1064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09,p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沟通仅将沟通作为护理的一种手段及方法,而不重视或未意识到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2]。我院自2013年开始将沟通技巧视为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1)注重言表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注意举止落落大方,姿态协调优美,谈吐亲切温和,着装得体美观,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2)强化沟通技巧手术室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的是护理的全方位及全过程。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向患者介绍手术要点、护理举措、预期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基本资料,了解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系统培训[3],提高其言语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3)沟通方式护理人员要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沟通时要注意使用尊称,要保持语气的温和,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尽量简练易懂,避免大量专业术语的使用;在沟通时也要注意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眼神及身体姿态等表现,注意从细节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4)沟通效果的控制在沟通过程中,对于不能详细解答的专业问题,护理人员不要盲目解答,要邀请医师进行讲解,避免造成医生与护士对同一问题解答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本研究中,强化沟通技巧护理组患者对整体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常规沟通护理组80.0%,充分证实,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萍.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3):332-334.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9

[关键词]护工;管理;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4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1],护士的工作量日益增多,导致手术室护理资源严重缺乏。为了改善手术室人力资源匮乏的现状,越来越多的手术室利用护工承担非护理性技术工作,使手术室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由于护工大部分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是下岗工人和外地民工,他们普遍文化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导致手术室内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工的岗前培训,对控制和降低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工对手术室的认识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所有需要手术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所以,手术室工作运转情况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效益。手术室护工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病房的保洁工作,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手术顺利进行息息相关。手术室的护工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等[2],因而对手术室的认知不同,护士长加强知识培训,给予必要的解释,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交代各项工作程序及工作职责,正确区分医用垃圾及生活垃圾,识别无菌包、非无菌包及消毒包的运用,交代手术患者的接送、标本送检、血液的提取等,正确指导他们做好自身保护,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并操作示范,使他们对手术室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在手术室工作。

2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工素质

因护工大多数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手术室每年对他们进行2次培训,因护工流动性大,平时只要有新的护工上岗,我院就随时对他们进行培训,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形式有讲解、看录像。另外,我院手术室除了对护工进行卫生常识和工作流程的技术培训外,同时更注意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预防感染对个人、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培训后对他们进行书面或口头提问,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大于95%才能上岗[3]。

3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其明确工作职责

制订护工工作制度,规定护工进出手术室的要求、个人卫生、着装要求、语言规范、奖惩制度。手术室护工岗位设置有清洁组、运送组、收发组、敷料组,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内容制订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凡涉及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工作,护工不得参与,违者给予处罚。如不准向患者解释病情,不准给患者输液,术中不得进入手术间等。将护工工作职责严格界定在非护理技术层面,通过制度的有效贯彻,防范并杜绝“以工代护”的不良现象,还要制订各项操作流程,如清洁流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接台清洁流程)及搬运患者流程等。通过完善流程,使护工的工作过程进一步明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4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护士用专业知识监督护工的工作。清洁方面:送检标本、接触污物、清洁卫生工作后和提取血液、运送消毒包前必须清洗双手,同时指导正确的洗手方法。消毒、隔离方面:平时经常口头提问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时给予指导,经常检查护工能否自觉遵守各项消毒制度;在运送患者时必须更换接送车,进出手术室换鞋,外出穿外出衣;吸引器瓶、污物桶必须经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无菌方面:无菌包的运送必须用专用运送车,严禁无菌包放地上,注意包布的完整性及清洁度;若无菌包被污染或可疑污染,必须重新灭菌;一次性物品领取时防止包装破损和受潮而导致污染。我院护工实行的是保洁公司与医院双重管理模式,在明确了职责及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与保洁公司一起对他们进行考核,将每月的定期检查与平时的督察相结合,考核消毒液配置浓度是否合格,拖把是否按区域分开、进行分别晾干,是否规范洗手,清洁车、污染车是否分开使用及使用后的清洁、消毒是否到位,监督他们是否按要求送检,医用垃圾、生活垃圾是否分别放置在不同颜色的袋子中等。每月对他们的手及擦拭过的台面进行采样,及时反馈结果,通过考核进行效果评价,并与奖惩挂钩,强化他们的消毒、隔离观念,使他们逐步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尊重护工,保护护工的合法权益

护工作为普通人,在他们身上同样存在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所阐述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自尊及自我实现的5个层次需求。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对于护工的身心健康要给予关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护工处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告诫护工污染的手套不可接触水龙头、电梯开关等公共设施,在保护自己时也要保护他人,患者有传染性疾病时要告知护工[4]。医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护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护工的用工协议,健全护工的管理体制,明确护工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

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护工的参与。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从基础抓起,充分发挥各级人员(包括护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点。手术室护工完成了大量非护理技术性工作,避免因这些工作占去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而造成护理人力资源浪费。对手术室护工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素质及技能培训,将适合的人安排于适合的岗位上,实现专业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既能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又降低了用人成本[5]。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手术室护工安全管理的保证,也决定着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钱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

[2]朱雅芳.人本原理手术室工人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71-72.

[3]王慧萍.护工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62.

[4]李宝珍,关仙花,高广梅.医疗废物处理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7,6(1):52-53.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篇10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体会

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操作,规范的手术室安全管理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分析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范个人的护理操作,从而避免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导致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保证了手术护理的安全进行。

1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

1.1无菌操作技术不具规范性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会增加手术室中感染事故的发生。手术室涉及的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现象通常为穿戴无菌手套、手术衣时,医护人员的手臂超出无菌区域的范围;无菌器械在开启后手臂超出无菌区域;器械敷料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生理盐水的浸泡和更换;手术医生的汗液没被及时擦除,使无菌敷料被汗液沾染;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在口罩和帽子的穿戴上不规范,有头发外露和口鼻没被遮住的情况存在;一些医护人员在完成手术后,会窜到其他手术间参观,增大感染概率;在进行相应的感染手术治疗时,没有迅速开展正负压的切换工作。

1.2手术时的不恰当放置[1]在手术进行时,不同的需要的保护措施都不一样,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去开展保护工作,如果患者得不到恰当的保护就很容易出现相应的神经损伤和压疮现象。常见的安置不当现象有:上肢摆放不当致使臂丛神经受到损坏;截石位双下肢的分开宽度过大会拉伤大腿肌肉;俯卧位时没有将胸腹部进行悬空会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影响,还有可能对腔静脉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低血压;膝关节摆放不当会对胖骨小头造成压迫,致使胖骨的神经受到伤害;应用约束带进行手术的患者,约束力过大,遏制患者输液和静脉回流。

1.3手术中止血带使用不恰当止血的压力设置没有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使患者的神经或其他正常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并对各项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使手术后患者的肢体呈现出相应的异样感触。

1.4高频电刀的不合理使用[2]手术室中高频电刀是最为常用的手术器材,因为一些细节的疏忽致使手术患者被灼伤。在一些医学报告中有此类情况的报道,如对患者用乙醇做消毒后,被消毒的部位还是潮湿的状态时就采用高频电刀手术,致使患者皮肤出现烧伤;一次性电极板重复使用,在紧固性缺失后会使患者出现大面积的电击伤。

1.5接送患者时出现的失误在护送患者的过程中,因一些疏忽导致胃管和引流管脱落;或患者出现碰伤或者坠床摔伤。接错需要手术的患者:手术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通常都做一些镇静,其神志可能不清晰,在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时不能够给予充分的答复,或者术前不积极配合等都会使医护人员接错患者情况的出现。

1.6手术物品器械没有做好清点记录物品和器材的清点是为了防止被遗漏在患者的体腔或深度组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甚至使患者二次手术,加重病情。

1.7手术室管理严重缺乏手术器械零件被遗失,或手术标本没有妥当安置,这些都会对患者疾病的准确性诊断造成干扰。

2手术室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教育,组织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提高规范操作意识,规范护理工作。同时,利用典型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增强其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2.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有制度可依,按制度办事,避免各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2.2.1查对、清点制度接患者时应注意核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患者入手术间后,查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以及药物过敏情况。摆侧卧位时注意核对左右侧。术前查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所用物品是否齐全适用。对于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术前亦要仔细检查,确保完备无误。术中注意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品,并做好记录。术后,清点术中用品,齐全无误后方可关腹。

2.2.2安置原则安全、舒适、功能位,术野暴露好。注意用软垫保护受压部位。术后检查皮肤,对受压部位重点检查,对观察到皮肤有压之不褪色红斑的患者进行早期、重点预防,防止压疮进一步发展[1]。

2.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做好手术间消毒,禁止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

2.2.4使用电刀时注意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金属部分接触,手术结束后,要将电刀功率调至零。再次使用根据手术需要设定调节输出功率[2]。

2.2.5注意小件物品、器械的保管放置于容易清点的位置,对针线安装小心谨慎,避免弹掉。

2.2.6转运患者时要注意恰当安放注意对患者制动、固定,过床时小心防止患者撞伤或者坠床。

2.2.7对因为工作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差错责任人进行教育,对造成后果者按规定处分,对表现优良者进行奖励。

2.3强化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应经常组织培训、讲座活动,安排优秀人员到外院进修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2.4重视术前访视护理人员通过术前访视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从而更好地采取护理方案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术前一天用永不褪色的记号笔在手术切口做好标记,必须在患者手术消毒和手术铺巾后清晰可见[3]。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不仅仅给手术效率及效果带来影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及时发现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分析,详细掌握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的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能,并在护理工作中注意安全隐患的防范,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刘雪琴,徐世元.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06,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