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8:11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实际困惑;集中核算;权责发生制

2008年8月,财政部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后文简称《核算办法》),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核算办法》为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规范,但给实际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惑。

一、执行《核算办法》的困惑

(一)储备项目成本核算的困惑

真实反映土地储备项目的成本及其构成是土地储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之一。《核算办法》第五条规定了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土地储备项目应进行成本核算。第十三条中也规定了收储项目应设置的各成本项目及其结转方法。这些规定较完整地反映了收储项目取得、开发整理和完工交付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性,但仍未解决与土地储备运作特殊性相关的收储项目成本确认与计量的一些重大问题。

土地储备运作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土地储备运作由不同机构与部门协同完成。按《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后文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土地储备工作。收储土地的取得、开发整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由土地储备机构交付主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供地。我国现行土地储备运作基本是按《管理办法》设计和运作的。反映在《核算办法》中就是土地储备机构完成收储项目时,应汇总核算收储项目的“交付成本”,同时,将“交付成本”转入“交付项目支出”,表示项目收储责任的解除。实际工作中,已经交付的收储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通常仍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按《核算办法》规定,这部分日常管理和维护费用不再构成收储项目成本。收储项目交付后至供应前仍发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费用不予以资本化是否合理?不能资本化的收储项目管理与维护支出是否费用化?《核算办法》既未明确规定也预留核算的空间。

2.融资责任与收储责任不匹配。按《管理办法》,土地储备机构有权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进行融资等活动。这意味着土地储备机构是事实上的融资主体,承担全部因土地储备而发生的还本付息责任。然而,收储项目交付后,因收储项目而发生的融资责任并未一并交付。即使是已交付的收储项目,从交付日至出让日常常存在较长的时滞,相当部分已交付的收储项目持有时间长达数年。收储项目交付后至供应前仍发生的融资费用,按《核算办法》不再计入收储项目成本。收储项目交付后至供应前仍发生的融资费用不予以资本化是否合理?不能资本化的收储项目利息是否费用化?《核算办法》同样既未明确规定也预留核算的空间。

若按《核算办法》组织收储项目成本核算,结果是收储项目成本信息不完整。为使会计核算合规,会计人员只能无奈地人为推迟已完工收储项目的交付时间,结果是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收储项目运作进程。

(二)收储项目出让核算的困惑

根据《管理办法》,土地储备机构严格遵循收支两条线管理,出让收储项目取得的收入全额缴入国库,然后再由财政补偿收储项目发生的相关支出和返还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因此,收储项目出让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不仅事关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承担的重要的受托责任。然而,由于收储项目从出让至款项收缴国库的周期长,金额巨大,必须由具体的责任单位负责监督款项缴库进展,而监督款项收缴又离不开会计提供的收储项目受让人应缴款项与实缴款项信息。

《核算办法》仅规范土地储备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并将土地储备资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按《核算办法》,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这意味着土地出让涉及的资金不属于土地储备资金。以此为立足点,《核算办法》排除了土地储备供应业务的核算。这使土地储备机构处于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按《核算办法》,应适时监督的应收收储项目受让人出让款不能通过“应收账款”或其他类似债权账户及时反映,另一方面,由于财政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十分依赖这些重要会计信息,这又迫使土地储备机构只能通过备查簿进行辅助登记,满足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的需要。以武汉市为例,因出让土地应收未收的出让款累计高达几十亿元,很难想象,若没有“应收账款”或其他类似债权账户及时反映和记录,这几十亿元国有资产将如何管理。此外,迫使金额巨大的收储项目出让款无奈地通过备查簿进行辅助登记,似乎也有损于《核算办法》的权威性。

(三)收支表信息质量的困惑

按《核算办法》,土地储备机构应当编制收支表,以反映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其中“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包括“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因此“财政拨款收入”项目提供的是收付实现制的收入信息。“其他收入”项目,反映当期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已收和应计利息收入,提供是的权责发生制的收入信息。“交付项目支出”项目反映的是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包括已付和应付的支出,但不包括预付项目支出,如预付的工程款,提供的是权责发生制的信息。

从实务的角度看,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极有可能是上期交付的项目垫付资金和土地收益的返还,而“交付项目支出”则是本期交付的项目实际支出。因此,按《核算办法》所提供的收入与支出信息必然存在项目或期间方面的错位,这使得收入与支出信息含义变得扑朔迷离。其次,收付实现制信息与权责发生制信息的混合提供,更使收入、支出及其差额信息含义难以琢磨。所有这些,都使得理解、分析和利用收支表信息变成一件令人十分困惑的事情,严重损害了收支表信息的相关性。

二、困惑成因分析

土地储备会计核算可将“土地储备资金”作为会计主体,也可以“土地储备机构”作为会计主体。以“土地储备资金”为会计主体,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可能等于、大于和小于“土地储备机构”,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真正相对独立于土地储备机构。而以“土地储备机构”为会计主体,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只能受制于土地储备机构。

产生上述三大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于《核算办法》对“土地储备资金”这一会计主体的理解与具体运用存在偏差,模糊了“土地储备资金”与“土地储备机构”作为会计主体的界限。《核算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储备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这一规定使土地储备资金局限于土地储备机构这一空间范围。接着规定:“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这一规定又使土地储备资金局限于土地储备机构从事的业务范围。以此为基础,只得将权责发生制限制于对土地储备项目的成本核算范围内。结果是难以规范土地储备机构范围之外的土地储备业务,如土地储备项目交付的后续业务、土地储备项目出让业务和土地储备项目损益等。《核算办法》先天不足,导致实际核算工作陷于法理冲突的两难境地。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管理办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土地储备全程运作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土地储备项目的取得、开发整理和出让事宜。其中,土地储备项目的取得、开发整理由土地储备机构具体运作,土地储备项目的出让则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下属另一机构,如土地交易中心具体运作。因此,从整体上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下属的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交易中心均是政府土地储备项目的具体受托责任者,有责任履行对土地储备项目出让款项收回进行全程监控。《核算办法》不应局限于土地储备机构,而应充分体现“土地储备资金”为独立的会计主体,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角度来设计土地储备会计核算规范。即,土地储备机构不仅是土地储备项目的取得、开发整理的具体实施机构,也是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委托,从事土地储备相关业务核算的责任机构,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系统的土地储备项目取得、开发整理和出让各类业的集中核算的中心。

以土地储备机构为集中核算中心,“土地储备资金”为会计主体,在会计系统设计上可实现多方面优化:一是信息全面完整,合理合法。由于土地储备项目经济业务的全貌均由土地储备机构集中核算,土地储备的筹资、营运和分配全面反映在账户与报表体系中,不但消除了土地储备会计信息在不同单位之间的人为隔裂,大量被迫备查登记的重要业务能合法纳入账户与报表体系,解决了实际核算工作的法理冲突问题。二是提升了财务报表信息的信息质量。全面完整地反映土地储备业务,使土地储备会计能更好地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履行监管责任、银行评价土地储备的偿债能力、土地储备机构管理土地储备营运业务的信息需要,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相关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实现规模效益。实行集中核算,有效减少土地储备会计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减少人员配备、办公场地和设施和办公用品等相关开支,切实有效地提高了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

要实现上述目标,《核算办法》要在几个方面作相应调整:

一是修改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储备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改为,“本办法适用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改为,“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出让及分配等所涉及的资金。”

二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收储项目取得、开发整理和出让进行全面反映。具体包括:对收储项目按全部成本核算,成本内容包括出让前发生的必要直接支出;反映出让收入款项的收缴情况。

三是允许土地储备机构根据需要增设相应的总账科目,如增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项目出让收入”等科目,同时资产负债表与收支表项目作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Z].2008年8月.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2

一、基本原则

1.明确部门职责。根据各专项资金的具体情况,明确涉及资金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原则上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包括项目的设立申请和初审、资金分配、检查验收等,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包括预算资金、资金拨付等。

2.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针对各自专项资金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原则上对没有具体管理办法的专项资金不纳入年度专项资金目录。

3.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对纳入目录管理的专项资金,在财政分局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前,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具体内容包括专项资金实施内容、用款单位、资金额度等。财政分局对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提出初步意见,并报管委会审批,由管委会以文件形式下达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对连续两年未动用的专项资金,财政不再安排预算。

4.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探索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我评价。在加强日常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专项绩效审计,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具体工作部署

1.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区财政专项资金分析表》,对本部门负责管理的专项资金进行清理,明确设立依据和设立期限。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是指农村社区的住宅、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以及产业发展等六类项目。所称资金是指市财政安排的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涉农项目捆绑资金、农村社区公用经费和推进村庄合并奖励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项目资金管理。

第四条市新农办主要负责审核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组织项目考评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农村社区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由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市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和各社区三年规划编制并报送市新农办,由市新农办商市城乡统筹办报市政府审定后下达。

第六条项目工程建设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工程设计方案、施工、监理单位、投资规模等主要内容应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七条农村社区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和项目责任审计制。承担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监理资质,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八条市级对农村社区补助资金按年度计划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县区也应配套一定的专项补助资金,并根据投资额度对新农办列支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

农村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计划拨付的管理方式。

资金拨付程序是:按照《市市本级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有关规定,每年农村社区项目开工后,由市新农办根据农村社区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检查核实提出《农村社区建设启动资金拨付方案》,报市政府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市财政先预拨30%的启动资金;剩余资金由市新农办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提出资金拨付方案,经市政府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批后拨付。

第九条市发改、财政、监察、审计、新农办等相关部门单位应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向市政府报告检查情况。

第十条对年度投资额度达到300万元(实际完成工程量,不含市补资金的投资额)以上的农村社区,经市新农办检查验收后,按市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奖补。农村社区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其它项目涉及不到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市上补助资金到达县区财政后要按照资金补助方案的要求及时拨付项目实施单位,严禁擅自调拨项目资金。对不按时限要求拨付资金或转移用途的,经市新农办检查核实后,有权调拨其未拨付资金,用于奖补投资力度大、项目实施进度快的农村社区。对项目管理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负责任、循私舞弊、行贿受贿、挪用资金或违纪国法的,应依法追究相应的纪律法律责任。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4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条创新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开支范围

第五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六条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创新基金对每个项目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无偿资助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

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三)资本金投入方式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费是指用于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经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具体按《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5号)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4]84号)执行。

管理费实行预决算管理。管理中心年度管理费预算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审批后,列入创新基金预算。年度管理费决算经审计后,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

第八条其他费用是指经财政部批准开支的与创新基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企业依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监管。

第十条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通过受理审查的项目,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估。根据评审、评估意见,管理中心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的项目正式立项。

第十二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管理中心与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资金在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

第十四条管理中心依据合同金额每年分批编制立项项目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管理中心每年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分批编制二次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六条财政部对管理中心报送的立项项目用款计划和二次拨款计划审核后,将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检查

第十七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创新基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规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理。管理中心根据企业监理信息调查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实地检查情况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送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问效。科技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项目监理信息汇总情况抄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所辖地区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下一年度4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基金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管理中心实行重点检查。财政部、科学技术部采取委托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抽查、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基金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二十三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相应处理措施。需追回项目资金的,由管理中心负责监督企业将未使用的扶持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凡违反创新基金有关管理办法及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分别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版权所有

第五章附则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5

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加大,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国债资金的注入,学校的硬件得到了改善,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宁夏大学为例,自2000年以来的3年中,宁夏大学申请到的教育国债资金达壹亿壹仟玖佰陆拾伍万元整。先后建起了逸夫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教学综合大楼、动力中心、西部校园网等设施先进、功能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学校在扩招过程中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的困难。为了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科学合理地分配经费,在国债资金的管理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保证了国债资金的安全、高效,增强了宁夏大学的办学硬件,提高了办学水平。

一、宁夏大学教育国债项目概况

4.宁夏大学校本部动力中心概况。动力中心建筑面积为6653m2,概算总投资为1046万元,其中:教育国债为500万元,学校自筹546万元。此项目实现了校内锅炉的四合一,为学校置换了土地,为本部及新校区的集中采暖提供了保证。

5.西部校园网工程概况。申请到的教育国债资金为1065万元,校园网的实施,使宁夏大学网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提高了宁夏大学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二、教育国债资金管理的经验和办法

1.成立专项管理机构。宁夏大学的教育国债项目从立项伊始,就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行专项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实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的要求下进行管理,以项目法人为龙头,加强合同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高效。

2.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依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宁夏大学在建设银行开设了国债资金的专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将地方配套资金,捐赠及学校自筹资金全部按教育国债资金的要求,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统一核算。使各项目在办理了前期缴费手续的情况下都能按时开工。本着加强管理、严格审核的原则,每月25日前依据施工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的进度报表,由处指派的工地负责人核实工程量,乙方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签字,经甲方项目负责人审签,然后由主管处长签字,办公室盖章,以认定工程量,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款,若不按时上报,给予迟报一天,支票迟签三天的处罚。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了奖罚制度,有利地调动了施工企业的积极性,使工程的工期、质量及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把《国债项目稽查办法》引入到制度的管理中。国债资金来之不易,为了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宁夏大学把《国债项目稽查办法》引入到制度的管理中,确实把国债项目的稽查制度当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每笔外来原始凭证进行认真的审核,准确的摊销计入成本费用,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要求,保证国债资金不挪作他用。配合中央八部委及自治区重点项目办、监察厅、财政厅的严格检查,均无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并受到了一致好评。

(2)把会计核算引入到项目的管理中。会计按照合同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核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所规定的付款的期限及金额的规定,设备是否安装到位,工程形象进度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做好项目资金的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维护财经纪律。

(3)实行会计财务处理电算化。在主管处长的支持下,我们在资金管理中实行了账务处理的电算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账务能及时处理,仔细核对,账账相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能认真、准确地向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

三、国债资金管理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图纸设计先行,与实际施工往往会产生脱节,使得施工中出现一些需要变更签证的项目,因此容易造成费用的增加,扩大成本。所以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必须领导要高度重视,程序规范、制度健全,要把国家利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发挥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宁夏大学在今后的国债资金管理中有高起点、高标准。

2.把会计制度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施工中的土建与安装,分包工程与总包工程,水暖、电气、照明及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要协调一致,把会计制度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负责人要懂基本的会计知识,资金拨付实行一把手审批制。同时会计也要懂基本的建筑知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事。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6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江西省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南昌市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城维费”)是指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全市城市维护管理的资金。

第三条城维费项目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部署和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重点推进工作安排,着重保障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环卫设施维护,城管执法基础建设,重点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设备购置和城市运行保障等重要经费支出。

(二)注重绩效。加强对城维费项目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发挥绩效对于城维费资金安排的指挥棒作用。

(三)公正公开。城维费的申报审核、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等,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确保城维费安排、使用科学、规范、安全、高效。

第四条市城管局是城维费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年度使用计划的编制、专项资金的监管,以及组织各资金使用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城维费的预算安排、年度使用计划的编制、资金的拨付和监管,以及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抽查工作。

二、申报范围与程序

第五条城维费申报范围包括:部分市重大重点项目、城市管理重点专项工作、重点设施维护、重点设备采购、城市运行保障等经费;往年续建工程项目和待拨项目经费、新增设施量管护经费;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确定支持的应由城维费资金支出的其它项目。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在城维费中不予安排:

(一)申报用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市政设施日常养护经费;

(二)申报用于市政设施、设备仍处于质保期内管护的经费;

(三)申报用于非城市管理事项的经费(市政府已抄告明确的事项经费除外)。

第七条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申报城市维护专项资金时,要向市城管局提供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市领导批示、政府抄告单或相关会议纪要,项目合同、决算单或市政设施移交管理证书等项目佐证材料,并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申报数额的准确性负责。由市场主体实施的项目,一并提交该市场主体的企业信用报告。

第八条城维费项目申报实行常态化采集,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申请当年度实施的城维费专项资金申报截止时间为每年2月1日,以市城管局收到申请的时间为准。

三、计划编制

第九条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支出计划由市财政局、市城管局联合编制上报。市城管局按照“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的原则,依据城维费年初预算和年度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规划,汇总编制年度《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支出计划明细表(初稿)》。

第十条城维费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项目的绩效目标、资金需求量的测算依据等,分层分类动态管理并适时更新。城维费项目安排原则上从项目储备库中择优选取,按照项目成熟度及轻重缓急依次排序,优先安排市政府有关文件、会议已明确实施的项目。原则上对于无立项、无设计、无概算的“三无项目”(市政府批准个别应急项目除外)不予安排。

第十一条市城管局于每年3月底前将年度项目资金需求报市财政局审核;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安排计划进行合规性审核,并于每年4月底之前,会同市城管局联合上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

第十二条年度内因出现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需要在城维费中紧急安排资金的,需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并专报市政府批准后,在城维费待安排经费中予以解决。

第十三条每年在城维费中安排的新增设施量管护经费,下一年度应在相关管护单位部门预算中列支。

四、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十四条各资金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市政府批准的城维费收支预算安排,按照工程项目推进进度、合同规定及实际发生额,及时向市财政局申请资金拨付,按规定合理使用资金并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对资金收支、项目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

第十五条市财政局依据各资金使用单位申请进行审核,并按工程进度确定经费调拨数额实施拨付。

第十六条各项目实施单位严禁未经批准任意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以及搞计划外工程。

第十七条城维费安排的项目资金,因客观原因当年未用完的,可结转至下年使用;结余资金和结转超过1年以上的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收回,统筹用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支持的领域。

五、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各资金使用单位每季度向市城管局报送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对于项目进度滞后、资金使用较慢的项目,市城管局应及时进行项目督导调度。

第十九条市本级城维费所有项目资金均列入市财政的绩效管理考核,纳入项目库管理。各资金使用单位应按照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关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支出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并按要求向市城管局报送自评材料,由市城管局复核后送市财政局开展重点评价。

第二十条市财政局绩效管理考核部门对各资金使用单位实施财政绩效考核。市城管局作为市本级城维费主管部门,承担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城维费资金使用单位提出考核评价建议。凡由于工作不扎实,项目进展迟缓、资金积压等情况,市城管局将对各资金使用单位实施扣分考核建议,该评价建议将作为市财政局绩效管理考核部门考核相关单位财政绩效情况,并计入市高质量考核等相关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年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城维费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不理想的资金使用单位,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将酌情削减相关单位下一年度城维费专项资金计划(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必须足额安排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市财政局会同市城管局对城维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违反本办法骗取、截留、挤占、挪用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处罚;涉嫌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附则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根据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鄱阳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益金扶贫项目是指利用中央专项公益金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革命老区县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本办法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从中央专项公益金中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的资金。

第三条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要坚持群众参与、资金整合和公开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鄱阳县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发改委、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农业开发办、林业局、新村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负责进行工程项目的招标、承包、集中采购、实施管理、竣工验收等。

第五条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组织本县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管理、监督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项目设计、预算和技术指导,各项目乡镇负责辖区内项目村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参与项目监督、检查和验收等工作;各项目村按要求组建村级项目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小组,负责本村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验收和监督评价工作。

第六条实行目标管理。乡(镇)、村都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明确责任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对建设内容、开竣工时间、工程造价、资金补助、工程质量和后续管理等做出具体规定。

第七条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操作流程:项目村选择成立行政村管理机构制定参与式村级项目规划报项目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编制年度项目实施方案报扶贫和移民部门审批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书组织实施竣工验收。

第三章项目选择与规划申报

第八条项目村必须符合“村支两委凝聚力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有一定产业基础并在全县‘三个确保’范围内的村”等要求,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特困村,竞争过程要公开、公平、透明。

第九条参与式村级项目规划要坚持群众参与原则。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的规划编制指导组的指导下,各行政村在充分发挥民主、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与乡(镇)、村、群众代表共同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群众满意的整村推进规划。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规划编制方法与过程、贫困原因与对策、项目规划与投资概算、组织管理等。

第十条项目规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需要终止、撤销或者变更的,须逐级报批。

第十一条县扶贫和移民办根据各项目村规划和项目村实际,组织编制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村名称、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等。

各项目村要按照规划,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每个项目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报乡镇和县扶贫和移民办审定。交通、水利、农业、质检、农业开发办、林业、新村办等部门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服务。

第四章项目实施与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所有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根据工程总投资情况,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信原则,实行公开招标或者邀标。其中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承包,总投资在10万以上-5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县政府统一采取招(邀)标,10万元以下的由乡镇公共交易站组织招邀标。

第十三条招标工程与询价工程由承包单位负责实施。项目村负责协调处理有关矛盾、督促项目实施进度、监督项目实施质量等。

第十四条自营工程由村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并与村委会签订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书,物资采购报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管理小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项目乡(镇)、村项目实施监督小组要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县扶贫和移民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实施、资金管理、资金投向等进行督促检查和抽查。

第十六条严格质量标准,搞好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村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对项目进行自我验收,自我验收合格后向县扶贫和移民办提交验收申请。县扶贫和移民办接到验收申请后,会同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现场验收,提出验收意见,包括工程质量、后续管理办法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等。项目验收合格后,将工程移交给村委会和农户管护使用,使建成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验收不合格的,由项目实施单位在完成整改工作后,重新申请验收。

第十七条及时搜集项目建设资料,建立完整的项目档案。所有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活动和建设资料要及时搜集整理归档,包括反映群众参与选项目和实施项目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表、报表、技术资料、照片等原始记录。从项目实施开始,都要以项目村为单位建立项目档案,全程记录项目建设实施活动。

第十八条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项目统计监测。县、乡(镇)、村层层建立项目监督小组,配备必要的统计监测人员,完善统计监测网络,按照要求,科学规范、实事求是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工作,按时完成统计报表和监测报表,在信息网上进行公布。

第十九条统一设置项目标识。公益金项目村应在显著地方设立“公益金扶贫项目”永久性标识,并简要介绍项目活动内容、投资情况。公益金支持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公共设施,要在明显位置涂刷“公益金扶贫项目”标识字样。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为: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村级道路、入户路、生产路等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等设施建设,以及小型农田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

(二)贫困村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建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村卫生室、绿化村道、改厨、改灶、改厕以及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等。

(三)产业发展。根据鄱阳县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经相关技术部门专家论证,项目区产业发展以水产养殖、加工、蔬菜、油茶、水稻、油菜、水果等为主导产业,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

第二十一条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以下开支:

(一)机构和人员经费;

(二)招标费、评标费、勘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培训费,各种奖金、津贴和项目村福利、救济补助;

(三)修建楼堂馆所和大中型基建项目;

(四)小轿车、手机等交通工具或通讯设备;

(五)其他与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二十二条专项资金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实行分账核算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不得挤占、挪用或随意调用,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三条各项目村要建立中央专项公益金扶贫项目专帐,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并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示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增强项目资金的透明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专项资金的拨付和报账原则上按《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办法》执行。项目启动时,由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村申请,经县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审核后预拨20-30%的启动资金;以后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条款、项目村和项目监督小组出具的工程进度报告,经县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审核后,分期拨付项目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村按照报账程度及相关财务要求完成报账工作。项目报帐时,所有项目预留10%质量保证金,待一年后没有质量问题再行拨付。

第二十五条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县扶贫和移民办为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部门,要首先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原始凭证、单据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要认真负责审核有关报账凭证、单据,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建立项目资金审计监督机制。审计部门要对项目预算、预算执行和决算分阶段进行审计。监察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违规使用专项资金行为的,按照规定予以处理:

(一)对骗取、套取、贪污专项资金的,由财政部门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如数追回违规资金,并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应当依纪依法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二)对滞留、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由财政部门会同监察部门如数追回违规资金,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依法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三)对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项目资金的,由县监察局和财政局对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并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其它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视情节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建立专项资金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县扶贫和移民办设立专项资金违规行为投诉举报中心,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县举报中心电话:0793-6279502。

第六章附则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高校资金投放企业投资特点财务控制策略

投资是企业投入资金以期在未来获得效益的一种行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即采取措施增加利润降低风险,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投资。在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也有类似的投资行为,这就是资金投放活动。不过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其资金投放活动的目的不是获得经济效益,增加利润,而是通过合理的投放行为保证办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虽然目的不一样,但高校资金投放活动可以借鉴企业对投资的财务控制方法,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本文拟按这种思路,分析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特点和财务控制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特点

高校资金投放活动,就是将不同渠道筹集的资金投放在教学、管理、科研的活动中,确保高校正常的办学秩序。根据高校的非盈利性、公益性特征,高校资金投放活动也必然不同于企业投资活动,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目的不是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是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企业是经济性组织,企业投资是集中筹集的资金,投放在利润最高、风险最小的项目中,其短期目的和长期目的都是获得更多的利润。而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由于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短期目的和长期目的有所区别。高校是公益性组织,从短期看,其资金投放活动的目的是保证正常的教学、管理、科研活动,从长期看,其资金投放活动的目的是在短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和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

第二,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对象不是各种经济项目,而是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设备购置等)、办学活动的运行管理等项目。企业的盈利目的,决定了其投资对象必须是各种各样的经济项目,通过资金推动项目实施,依托项目获取利润。高校的三大职能,决定了其资金投放活动的对象只能是各种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和办学活动的运行管理项目,比如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实验设备购置、高层次人才引进或培养工程、教学楼建设、学生宿舍建设等等,依托这些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决策基础不是市场调研,而是分析高校办学规模对办学条件的需求关系。企业将资金投放到经济项目中,本质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取利润,前提是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竞争状况、了解投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这必须通过市场调研才能获知。因此,市场调研就成了企业投资的决策基础。高校是办学的主体,在已经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资金投放,就是要根据办学规模的调整不断完善和充实办学条件,使办学条件满足办学的需求,因此,分析高校办学规模对办学条件的需求关系,找出现有办学条件的与办学规模的差距,就成了高校资金投放的决策基础。

二、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财务控制策略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常指财务部门根据会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计划目标等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资金运动、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等进行指导、组织和约束,确保财务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就是要在财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筹资、投资和分配进行有效地调节与控制,解决资金供应与需求之间矛盾。财务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把资金投放到最急需的项目上,将筹集数额、需用数额、筹集成本与使用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资金投放活动同样需要控制,其财务控制控制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高校资金需求预测控制。

企业资金需求预测一般在采用销售预测法基础上,对企业在现有状况下每项资产负债做更深入地分析,找出每项资产负债在企业销售收入变化下各自特有的变化规律。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测,决不能只停留在对企业资金需求缺口进行数量计算,更重要的是还需结合考虑企业目标资本构成、资金成本、筹资方式等情况。高校作为非经营性组织,不可能采用销售预测法进行预测。因此,高校资金需求预测控制的重点在于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学条件的要求(如生均经费、生均设备、生均场地、生师比等),分析现有规模、现有资产负债情况下下教学条件(人才、设施、设备条件)需求、基本运行管理费用需求,找出需求与现实占有之间的缺口,从而确定筹资数量。在确定筹资数量的基础上,需求预测还包括对需求结构、需求时间以及资金使用成本的预测。这种预测控制既是对筹资的控制,也是对资金投放活动的初步规划和初步控制。

第二,高校资金投放决策控制。

企业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认真做市场调查,寻找投资机会,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控制投资风险。高校资金投放决策,也需要根据办学规模、现有基础设施、现有教学科研设备等实际,在分析高校办学规模对办学条件的需求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资金投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资金投放的重点和投放方式,分析资金投放风险和办学效益的关系。高校财务人员在对资金配置活动进行判断时,应当增强财务调控手段,运用充分的数据资料说明和论证资金配置的合理结构,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投放方式,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第三,资金投放规模控制。

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控制,虽然在预测资金需求量时已对资金投放的某些方面做了初步规划,但由于实际筹集到的资金与资金的需求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实际筹集到资金之后,应根据可用资金情况以及投放对象的情况控制投放规模。其控制策略是采用限额控制法和预算管理法通过确定不同项目的资金投放数量和投放时间、投放方式,实现对高校资金投放活动的规模控制,以使资金在有限的情况下,既满足办学活动的需求,又确保资金充分产生效益。

第四,资金投放结构控制。

高校资金投放活动,要在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设备购置等)、办学活动的运行管理均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分析轻重缓急程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控制需要运用平衡控制法、比率控制法和区域控制法,使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以及对内资金与对外资金保持合理的比例,使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用于急需的、紧缺的教学条件建设项目、人才引进项目,避免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科研设备的重复建设和闲置,避免运行管理活动的资金浪费。

参考文献:

[1]徐中平,邓石翼.对企业资金需求预测进一步思考.技术经济,2001.10.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本区政府建设资金投资管理,明确投资建设职责,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按照“计划、资金、建设、监管”四分开的原则,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凡区政府建设资金投资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适用本试行办法。本试行办法所称的区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额或部分使用区政府建设资金建设的项目。包括:

(一)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乡公用设施等基础性项目;

(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公益性项目;

(三)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区政府建设资金的构成包括区财政性资金、政府融资资金以及其它政府建设资金(中央、市补助资金;各种捐款、附加、基金和其它专项资金等)。

第三条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总规模应当与地方可用财力相适应,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的原则;

(二)政府投资项目坚持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决策制度,实行集体决策原则;

(三)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预算不超过概算、决算不超过预算的原则;

(四)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政府采购制度。

第四条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安排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计划编制、审批、上报;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计划控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督促和检查。

(二)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建设交通委)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的管理。

(三)区财政局(以下简称区财政局)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并由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相关的政府采购工作。

(四)区审计局(以下简称区审计局)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五)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区城司)是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载体并负责对融资的资金、财务进行管理。

(六)区投资项目的主管单位(以下简称项目主管单位)负责组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检查、督促建设单位抓好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与投资控制,并对建设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管。

(七)区国有(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国资委)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章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编制

第五条区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政府投资项目中长期建设计划、年度投资计划(包括区政府承担的市重大项目的前期工程投资计划)。

第六条区发展改革委于每年第三季度发出编制下年度投资计划的通知。各项目主管单位依据区域总体规划,根据中长期建设计划和实际情况提出本单位下年度建设计划报送区发展改革委。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区财政局、区城司确定年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资金额度,并根据总的资金额度对各单位的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同时对重大、实事项目听取区人大、区政协和市民代表意见,然后拟订年度政府投资计划方案,于每年第四季度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区财政局、区城司根据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安排项目年度预算。

第七条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项目主管单位在当年第二季度末向区发展改革委提出计划调整的申请,由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区财政局根据财政预算变化、政府融资执行和计划实施情况,提出计划调整方案报区人民政府审定。

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列入年度政府投资计划的个别项目,经区发展改革委报区政府同意,在资金总量内由区发展改革委调整投资计划。

第八条凡列入区中长期建设计划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应将项目基本情况报送区发展改革委,以列入投资项目备选库。

第九条项目主管单位应根据项目推进情况,组织编制和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方可列入年度政府投资计划。

第三章政府投资项目审批

第十条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按国家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的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立项审批包括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审批及项目调整审批。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一般性项目可以直接报区发展改革委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第十一条项目建议书按以下程序审批:

符合区区域总体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应编制项目建议书,并报区发展改革委审批。

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审批,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第十二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以下程序审批:

政府投资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区发展改革委审批。

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审批,并对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委托投资咨询机构评估并提出评审意见,评估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由区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估算等一般不得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超出项目建议书20%的,应重新编制项目建议书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初步设计按以下程序审批: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并根据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与优化,合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文件(含工程概算)由区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会审后批复。

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不得超出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凡工程概算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额10%的,应重新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四章政府投资项目拨款程序

第十四条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统一预算管理。在项目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获得批准后,其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区财政局(区城司)提交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和项目概算,并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向区财政局(区城司)报送项目年度预算。

第十五条拨款程序:

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由项目主管单位根据区发展改革委初步设计批文向区财政局或区城司提出申请;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根据区发展改革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向区财政局或区城司提出申请,经区财政局或区城司审核同意后,依据年度投资计划按工程建设进度拨付工程款。至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拨付合同工程款80%-90%。一年质保期满后,经接收单位验收合格拨付剩余工程款。

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原则由各项目主管单位垫付,待项目正式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后,项目费用纳入建设成本。前期工作有征地和动拆迁且费用较大的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向区财政局或区城司申请前期经费。

市及其它配套投资项目资金,由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向市及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城司及相关部门予以协助。

国债、市拨切块资金、补助资金对应相应项目列入投资计划盘子。

第五章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

第十六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制、项目法人制或建设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的暂行规定》执行(计建设[1996]673号)。

第十七条区经营性公益项目应市场化运作,公开向社会招商。

第十八条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转批区财政局〈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金府[]12号)实行政府采购。区监察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城司)、区审计局、区检察院对项目施工招投标的开标、评标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政府投资项目的施工招标原则上采用施工图预算报价招标;因特殊原因需采用初步设计概算或单价费率报价招标的,须报区人民政府核准。

第二十条政府投资项目监理招标为项目投资方、建设单位共同组成联合招标人。监理内容包括:质量、投资、工期、安全等。各监理单位按季度向项目主管单位报送项目监理情况。项目主管单位则向区发展改革委、区建设交通委、区财政局(区城司)报告项目监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项目主管单位应逐月对所属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保证项目建设按照正式下达的计划实施。

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应按月向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重大办)、区城司及项目主管单位上报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报表。区发展改革委应当会同上述部门每季召开一次例会,区重大办向区人民政府报告项目建设工程进度、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第六章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区财政局是区政府建设资金项目的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区财政局负责财政资金的管理,并对区城司融资资金进行监管。区财政局应当根据政府投资项目进度,统筹安排资金,合理调度资金,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专户存储、专项使用。

第二十四条各项目主管单位不按本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擅自建设或扩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区财政局或区城司不得拨付建设资金。

第二十五条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实行财政财务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区财政局在财务监督中发现的建设单位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有权采取停止拨款或返缴拨款等强制措施。

第七章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

第二十七条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审计。区审计局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和审计管理。

第二十八条区审计局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的工程量、建设资金进行全过程审计,区审计局对最终审计结果负责。

工程项目的审计严格按《区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办法》(金府[2003]35号)实施。

第二十九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将完整的工程决算报告上报区发展改革委,同时抄送区建设交通委、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城司)。

第三十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后,区审计局应在工程决算书完成后的2-4个月内向区人民政府提交审计报告,同时抄送区发展改革委、区建设交通委、区财政局(区城司)、区重大办。

第八章政府投资项目资产管理

第三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自综合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由建设单位或被移交单位向区国资委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并相应作财务会计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由区国资委进行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必须将投资项目的资产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处理,相应调整委托监管的基数。

第九章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区发展改革委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投资额以及功能等是否与项目批准文件相符合,项目能否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中的效果。

区财政局、区城司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进行现场跟踪管理。

第三十四条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由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接收或管养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属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除竣工验收外,在项目一年质保期满后由区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区建设交通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城司等相关部门进行综合验收。

第三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认可或者准许使用的文件,报区建设交通委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区建设交通委或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责令其整改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责任,给予项目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行政职务、禁止其3年内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

(三)未依法组织招标的;

(四)转移、侵占或挪用建设资金的;

(五)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六)不接受区财政局财务监督或对其提出的意见拒不改正的;

(七)其它严重违反本试行办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中介机构在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进行设计、咨询评估及对项目概、预、结算编审时弄虚作假或评估、编审结论严重失实的,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禁止其一至三年内从事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咨询评估及项目概、预、结算编审工作;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纠正,并依法追究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违法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文件的;

(二)违法拨付建设资金的;

(三)其它严重违反本试行办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的。

第三十九条政府投资项目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除依法追究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外,并依法追究有关行政领导人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干部任用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方面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索贿受贿的,没收非法所得,并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试行办法由区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地勘单位生产经营核心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尤其是多渠道的资金进入矿产开发市场,要求地勘单位把财务管理贯穿到地勘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实现单位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单位准确地进行投资决策与微观管理的基础。

一、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地质勘查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科学探索性强的工作,具有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的特点。地质勘查施工任务一般通过参加招投标获得,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间和结束时获得支付款。

地质单位的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对于加强单位的成本管理、内控建设及财务风险的防范,服务于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为单位创造价值发挥着核心作用。

二、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一)资金筹集管理

组建总部及项目两级资金管理中心。一手抓资金集中,一手抓资金运用管理。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以丰富的资金管理信息及完整的资金管理表格体系为支撑,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资金收、支、结存状况,随时根据所掌握的资金信息对筹资方式进行安排和调整,使资金运作积极有效。在处理每笔经济业务时,坚持按规章办事,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单位的管理制度,并从严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加大资金在筹融资管理、计划支用、过程控制、内部调剂,准确及时核算、相关信息披露、职能分工、资金核算及审批权限等方面都能按制度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使单位资金存量增加,提升银行授信额度,提高与银行的合作水平,有力支持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

(二)资金的调度控制

在日常的资金调度过程中,两级资金管理中心对于各种资金需求,做到分析需求产生的原因、期限、落实后续资金来源。对于各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做到落实还款资金来源,根据各项目资金需求的特点,结合地勘单位全局相应阶段的资金状况,安排内部调剂和外部拆借。并做到确保对外借款的还款能力和日常资金运转的稳定、安全、有序。

在日常过程管控中,积极推动各工程项目收款后的资金使用安排与下一收款期内的资金收付业务分类预测;推动固定建制单位的月度资金收付计划安排与不短于一个季度的资金收付预测,高度重视现金流的短期预测与年度、季度现金流预算工作的相互补充;严格执行资金业务财务决策授权管理制度,完善各项资金决策业务的审批程序,同时努力提高决策效率;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的财务风险评估决策制度,特别是大额保证金、大额承兑、大额借款的决策程序执行良好,为资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

(三)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

加强投标阶段的风险预控,建立投标风险评估制度;在投标阶段,加大对业主资信状况的调查和了解,评估业主资金实力、支付条款,部分项目实施现场调查等,以有效防止严重拖欠的产生。合同条款中,争取明确支付违约责任,加大拖欠款惩罚。实行大额保证金评审制度。对于垫资金额较大、支付条件差、业主资信状况不佳、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经过相关部门评审通过才能投标,有效防范保证金安全风险,控制大额垫资项目。通过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使地勘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管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从经营投标、工程合同管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会计核算、应收款管理等各方面严格有效执行制度的规定要求,控制财务风险。

(四)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实行分级、分类、预算管理。根据生产经营及资金状况,在年初时确定固定资产(如机械设备、小车设备等)年度采购预算总额,各单位依据批复的预算额度,按照不同固定资产种类,根据不同层级管理要求,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使用及处置等进行管理。

(五)成本控制管理

1.预算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单位的主要管理指标进行预算分解,下达到各项目部,项目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解预算目标,编报预算报表报总部。项目部根据批复的预算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布置执行,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开支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超出预算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整改。总部、项目部每半年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对各单位成本费用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末,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负责人薪酬绩效考核挂钩。

2.成本费用的分类、归集、分摊

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调遣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分包费用;费用项目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对于成本项目的不同,人工费、材料费、分包费用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机械设备使用费、调遣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各级单位管理费用按照不同的责任部门进行归集核算,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

3.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及执行

制定项目策划管理办法、分包管理办法、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办法、差旅费报销办法、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医药费管理办法、交通费管理办法、支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定各项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对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报销审批流程进行规范。

对于承接的工程项目,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实施项目策划。确定施工技术方案的重点、难点及采取的措施,对项目骨干人力资源的配备,关键设备的配置,摸清项目物资资源状况,确定供应方案,对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建立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制度,整合各项目材料需求,将原来分散在各项目的材料采购,统一集中到总部物流中心实行集中采购,有效降低单位材料成本。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关系着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赵亚茹.浅论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J].陕西煤炭,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