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34篇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34篇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34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0:12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_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高个子青年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负,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让小明帮助藏起来,.小明帮助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__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结交良友的若干准则,并做简单解释。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奋斗——这是结识朋友的基础。

2.坦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是结识朋友的标准。

3.彼此勉励,荣辱与共——这是结识朋友的目的。

4.讲求原则,广交益友——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与他人相处,凡事替换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适当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讲究信誉——诚实守信是我们选择、结识朋友的标准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归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益友分为三类: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响你的品行)。

友谅:诚实守信的人(影响你的责任心)。

友多闻:有学问的人(影响你对知识的兴趣)。

这个标准是古人总结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据自己的“标尺”选择的结果,在选择朋友时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前者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后者以各自的私利为出发点;前者以造福于社会为准绳,后者以满足彼此的私利为准则;前者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后者却具有狭隘的排他性、不讲原则。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帮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总之,就是能使自己上进。这样的朋友是应该多交的,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四)乐交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

温馨故事:快速阅读教材54页王小刚和李小勇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你身边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结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益友,借助友谊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出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和他们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开出友谊之花。

结束语: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充满友情。在你成功的时候,有人与你同欢乐;在你悲伤的时候,有人与你分担忧愁。生活在友情中,你会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长在沃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31训练一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友情(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与友同行善交益友

慧眼识人,慎重交友

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注意事项】

1.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鼓励每一个同学主动结合自己的交友实际发表观点,引导学生体验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交友故事和感受。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教给学生有关友情的道理,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往中、在交流中学会交友,在交流中感受友情,获得友情。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出那些有价值的观点,弓i导学生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按照“创设情景一感悟体验一引导探究一理性概括一思想升华”的途径,设置若干教学环节,重点放在学生的互相交流和讨论上。

2.小品剧结束后,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气氛。教师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3.如果时间不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不讲。如果讲解,也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争论的,不要绝对化。

4.课前准备:

(1)准备几首有关以“友谊、朋友”为主题的歌曲(磁带或者做好多媒体课件)。如周华健《朋友》,谭咏麟《朋友》,臧天朔《朋友》,童谣《找朋友》等。

(2)准备一个因为友情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和一个因为缺乏友情而导致心理失调的故事。

(3)准备马斯洛“需要金字塔”图(或课件)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自己交友的小故事。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小故事。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篇

本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已经十五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与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学生一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一门说教性强,没有趣味,实用性差的课程,很难有学习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课时就应当用微笑、平和、幽默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老师对课程都充满期待,继而有兴趣对接下来的教学能够给予积极的配合。

1、教师在第一次课时一定要保持微笑,让你的微笑如一缕春日明媚的阳光照亮整个教室;

2、在准备第一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有一个特别打动学生,与学生进入校园的实际状况相吻合的小笑话;

3、第一次课时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欢迎学生来电或留言,利用心理学的首映效应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假大空,充满套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为了占领学生的思想领域,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照本宣科,满堂空话和套话,而应该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紧贴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用事实说话,让同学们学会思考和分辨,从内心信服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1、对社会的黑暗面不要回避,但是要注重从正面给予引导;

2、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他们愿意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

3、视频资料和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注意更新;

三、课堂语言一定要生动、幽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个必备条件,那就是有激情。在做好课前充分准备的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运用语言之美,用充满激情、生动和幽默的课堂教学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后关心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下课铃响并不是教学的结束,反而是新的教学的开始。课堂教学结束后,应通过手机、QQ、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现代化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与关注。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3篇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4篇

摘要:要打破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瓶颈”,就需从共性中探索各专业间的个性所在,才能形成规范性、操作性强、有特色的运行机制。高校设计艺术学专业以“一体两翼”的模式、采取课内外、校内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课内围绕听、说、读、写、画、看、演等环节选择主题;课外以校园为轴心,开展公益活动、勤工俭学、创新创业、撰写调查报吿;校外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参观考察、劳动锻炼、能力培养、社会服务。通过主动参与、实践,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能有所提高,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质的升华。

关键词:艺术学专业“思政”课程实践课目标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学科性极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动手操作为途径,以现象观察为基础,以数据采集为依据,以检验理论或发现问题为目的。由此可知思政课程教学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也要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我们将以设计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为例、来对实践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作进一步的深入探求,以此更好地推进实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形成“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培养“德艺双馨”人才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清晰明确,有标准。其设计核心在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对学情特点的把握,通过研讨、探究和实践检验来逐步形成要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塑造和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应该达到的标准或者水平,它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

因此,设计艺术院校“思政”课程应以思想素质培养为核心(“一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拓展,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设计艺术学知识相互渗透为辅助(“两翼”),形成具有设计艺术专业特色的“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的蓝图“内化、入脑”,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能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创新理念、法治思维、有敏锐的社会感悟力、严谨的逻辑分析力、熟练的艺术表现力,又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能从事视觉传达、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等专业设计、研究和教学的“德艺双馨”设计艺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重在“为人”培养、“德艺”修养,实现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一体”的目标要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重在“为人”培养,以课内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提升,通过实践,识国情、明责任,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艺术人生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两翼”中的知识目标:以课外校园实践教学方式来强化。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进一步印证、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达到开拓思维空间、规范专业行为、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深刻认识社会、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两翼”中的能力目标:以校外社会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做事要实、做人要实,能明辨是非,锻炼组织、表达、写作、绘画、社交能力,激发其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德艺”修养,实现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要求如下:

1.课内实践教学师生“双向互动”、与热点问题、生活细节结合,达到以思促学。教师教学要有负面清单意识,确保实践教学导向性、正确性和规范性。可采取以学生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围绕听、说、读、写、画、看、演等实践教学所选的主题,广泛了解其内容:听——专家讲座、学术报告或由学生自己讲课;说——课堂讨论、辩论赛、演讲赛、新闻点评;读——自主研读原著或经典作品;写——热点小论文、心得、总结;画——大学生活百态圖;看——公益广告宣传片、动画影视作品或法庭审判录像;演——以小品、创意绘画等形式进行课堂表演等。在此基础上,参与组内讨论,精心准备、团结合作、协调配合,以求准确把握所选主题的意义,体现实践活动效果,从体验的过程中感知思想触动。

2.课外校园实践教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三观”教育的活动,进而提升整体素质

(1)调查报告:立场、观点要正确,调查态度要端正、目的要明确、方法要讲究。

(2)公益活动:注重创新性、可行性、时效性,遵循公德、符合公意,形成参与者多赢共益的氛围,不误学业,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传播爱心、提高自身修养。

(3)勤工俭学:立足校园,加强外联,拓宽渠道,服务社会,校外实践需先备案,加强领导,注意思想教育及安全教育。

(4)创新创业:以推动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鼓励创业精神为宗旨,立足学科特点,发现商机,创立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

3.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依托相关活动方式走出校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实践能力。

(1)社会调查:有求益的态度: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相关理论的融合;求实: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求教:眼睛向下,虚心向社会学习,向各阶层群众求教。最终调查报告力求客观具体,问题讲清,原因找准,措施具体,建言务实。

(2)学习参观:事先有计划、参观学习有主题、考察过程有讲解、回班上课有讨论、组员交流有评价、总结之后有心得,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真正达到观有所获、学有所悟、悟有所思、思有所行。

(3)劳动锻炼:树立集体观念,不走过场,克服依赖心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的习惯。

(4)能力培养:立足设计、心系公众、关心社会、献身艺术,既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5)社会服务:接触社会,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追求社会正义,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努力。

综上,明确目的和要求,才能增强实践的成效,调动学生参入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学以致用、不断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中,增强思辩意识,探索发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个体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广泛的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一种“远者来,近者悦”的教育境界。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5篇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6篇

一、“融通问题”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从必然性看来,要从目标这一维度去考查融通问题的必然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要发挥课堂作用,切实发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而育人的主要路径在于充分利用思政课课堂教育,各专业课要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寻找、挖掘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成长。_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因此,加强思政教育,落实“课程思政”,实现二者相互融通、相互合作,不仅树人,更要立德,从而真正为社会、为地方培养高品质、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和地方发展。从可行性看来,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既对立又统一,实现二者的相互融通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课程类别上看,思政课与专业课属于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课程,但是二者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以实现德育目标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统筹兼顾,实现二者的相互融通。因此,专业课、通识课不能仅停留于知识层面的教育,要解决二者育人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要统筹育人目标也要兼顾二者的差别。不是思政课教师讲专业课,也不是专业课教师讲思政课,而是转变传统的“各守一方”的思维方式,思政课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未来需要,在专业课知识讲授中积极鼓励学生主体性思考,启发学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理解工匠精神、劳动意义等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二、“融通问题”的实践路径探究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3]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改革发展中,要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立足培养高觉悟、高修养、高能力的人才目标。首先,从教学内容层面看,坚持“专业元素”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是在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说到底是实践的思维问题,非单纯地讲授专业知识,也非单纯地讲思政元素,要转换思维框架,构建新教育理念。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类专业为例,如讲授经济法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经济活动中系列法律规范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优良的法律品格,可融入忠于法律、捍卫正义、诚实守信、善良仁爱等元素进行德育价值引导,围绕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个人美德,进行爱国情怀的夯实、人文素养的熏陶、价值观念的思考、心灵情操的滋养。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立足学生成长成才,把专业理论从情感价值观层面进行升华引导。在思政课教学案例讨论讲解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分析。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如在思政课教学对象为医学生时,可根据医学生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未来职业发展等,在医院领域选取经典案例,如医学界榜样事迹、社会新闻等,加强学生的使命教育,培养崇德尚技的态度、笃实创新的“三观”。结合医学专业课程基础知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我国医学行业取得的重大发展成果等,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精神情操等德育要素,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因而,融通问题的路径之一是灵活使用思政元素,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目的、内容、方法、逻辑上加强课程设计编写,实现二者内容的融通。其次,从教学目的看来,坚持灌输与引领交互,创新教育教学设计。从古至今,教育的发展最根本的立足点就是要实现育人的目标,以优秀文化、传统美德、革命故事、崇高的精神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育德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因此“思政元素”没有固定范畴。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大德”和“私德”、家国情怀、个人修养、道德品行等元素都是思政元素,深入“现实的学生”这一角度中去,从其成长发展过程培养其思维力、认同力、研究力,增强学习体验,传播专业知识,提升思想品性,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困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将梳理凝练的“思政元素”单独列出并增加具体教学实施计划,创新教学设计(如表1)。思政课教师可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兼顾学生专业,增加“专业元素”或“专业案例”栏目(如表2),真正为专业发展服务,提升育人实效。无论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德育设计时,还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打破常规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更不能牵强附会、舍本逐末,要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实现“三全育人”。最后,从教育主客体层面看,引导教育主客体交融,构建师生协同机制。“融通问题”逻辑关键是设计者与执行者,即教师,二者融通的关键、实施的效果直接受教师的思政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影响。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教师节前夕,_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2018年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会上及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两次强调了“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所以,要按_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激发教师的潜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学生充分参与,积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在笔者本学期讲授概论课程中,在学完第一章思想的时候,笔者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一个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想给你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有哪些启示”。很多小组学生结合思想的主要内容,谈到学习、考试不打无把握之仗,做事要实事求是,生活中要独立自主,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被资本主义思想所侵蚀等,通过讨论,学生主动体悟真正的学思结合。此外,通过创新作业形式、考核评价方式,运用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构建师生协同机制,定期通过问、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自觉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三、结语

“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消弭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功能上的分离”[4]解决了“融通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有实践意义。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中兼顾德育,思政课教学中兼顾学生专业,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改变传统育人“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在推动二者相互融通的过程中,一定意义上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此外,二者协同育人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了积极影响,还对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7篇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查看全文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8篇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需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是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桥梁。本篇微信推送,我们尝试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期待帮助大家顺利达到目的彼岸。

一、课程思政是否存在教学模式

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的新手教师,模仿或者现成的教学模式都是经常被用到的。在教学设计领域,初学者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依托这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就会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单独的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呢?我的个人观点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存在。主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部分,非思政课程虽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但却不是这些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伴随状态,具有附属、附庸、相伴而生的特点,或者说其优先级是要低于学科教学的。如果单独针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模式,势必会打乱学科教学的规划,形成反客为主的情形。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流程

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主要任务依然是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这里的目标依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构成了最后的终极目标。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确定,都直接决定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选择。

从前面关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的原理中我们提到过,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都需要经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从整体上看,都是需要经过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其中行为方面的转变可以作为检验态度形成或者转变的主要渠道。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会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未必所有的课程思政内容都需要实现行为转变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目标,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可。

如果目标是要实现认知层面的认同,就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如果目标是要实现情感层面内化,则需要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亲身体验机会等方法实现情感层面的内化。如果需要实现行为层面的转变,则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系数,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展示某些行为。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情感教学方面,行为转变层面的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可以在一些大的学习板块结束之后再考察学生在行为方面的转变,而不是每次教学结束后都去考察学生的行为转变。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也要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认知认同可以通过客观测试题目进行考察,情感内化可以通过撰写反思的形式考察,行为转变可以通过标志性成果或者档案袋等形式进行考察等等。对于更加宏观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估方法,我们在上一篇已经进行了文献综述,大家可以直接参考。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前一篇关于“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汇编”部分,我们从宏观层面综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分别是区分挖、合作挖、系统挖、互补挖。可以说已经给老师们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对于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而又急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而言可能还不够明确和具体。这里我们再继续细化一下。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学科德育。这就说明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兼具学科的特色。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和思政教育这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元素继续深入挖掘,让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显性化”。

学科层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从学科层面的挖掘办法已经给出指导意见。这里我们再进行深入,具体地说在学科层面可以从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关键事件上寻找榜样和素材,从学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文精神中挖掘动力,从本专业的发展中寻找专业认同等。

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分别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进行挖掘。大德层面可以结合学科领域挖掘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规范等元素。从公德层面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行业规范等元素。从私德方面可以挖掘职业操守方面的元素。

在前一篇微信推送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开展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些设计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可以体现在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鉴于学校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部分,在通识教育中也可以在学校的层面挖掘校史、校情、校友、校风、学风等元素,挖掘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等,比如延安大学正在和智慧树联合打造一门《圣地淬魂——延安大学与时代精神》的通识课程。此外,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方面,也可以开展宏观的设计,让学生浸润在隐性育人的文化环境之中。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增加一条主线。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上增加一条“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并行主线即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与原来的教学设计模板有关的。实际上,我们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也有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也设立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体现,也很少针对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评估。

在三个阶段中,特别说明的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务必要和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融合的效果,否则就变成了“两张皮”。“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狭义)的“应用”。先有知识目标,再有能力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有所得,习以致用”。在知识“学”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认知认同的内容,在“习”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情感内化的内容,在“用”的阶段(能力塑造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行为转变的内容。具体的元素挖掘和教学策略在前面已有相关说明。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9篇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抗疫人士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美德教育,并能将这种感情带到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教学难点:认识爱国的重要性;

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体现爱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最美逆行者的先进事迹1、投影三张照片:钟南山、李文亮、董苏红2、(1)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国?什么是社会主义美德?爱就是给予,就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也不是交换。爱国,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作出各种各样的牺牲,在祖国需要时,义无反顾的接受党和国家的召唤,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3、介绍图中最美逆行者的事迹(1)钟南山:2003年非典第一功臣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如今已经83岁的他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中国重回平静再一次走向疫情的战场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早在几年前钟南山院士的一场纯英语教学课堂纯正的英语口音流利的语言表达让许多人都大开眼界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35岁才开始学英语后来,他受邀16个国家和地区演讲84岁钟南山眼含泪光:他的童年故事,值得讲给孩子听!钟南山院士已成为国民偶像,除了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敬仰,孩子们更应该学习他的那种敬业和忘我的精神!我们一起来看看钟南山小时候的经历!如今,钟南山仿佛成了全国人民的定心丸,他带来的每一条有关新冠疫情的消息,人们都认真聆听,深信不疑。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很多报道中,我们还能了解,钟南山一直保持着规律的健身,一身肌肉让许多3、40岁的中年人自叹不如。

(2)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3)董苏红是任县一名普通的护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选择了自我隔离,确保自己和家庭安全,但随着祖国一声召唤,董苏红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广大疫区群众,那里更需要医护人员。她说:“当疫情发生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驰援武汉,我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大家都用生命来阻击疫情,我也要承担一名护士的责任。”

上午10点,任县人民医院为董苏红举行了简短的送行仪式。院长郭朝军嘱咐她要履职尽责,在完成救助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有后顾之忧,医院是她坚强的后盾。随后,董苏红前往邢台市卫健委集结,与其他县市援鄂医疗队员一同驰援武汉。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面对疫情,这些前往武汉的“逆行者”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是顶天立地的“巾帼大英雄”!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5、爱国格言知多少?比一比,看谁说的多。(学生分组比赛)

教师举例,出示投影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尼迪§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_ 三、和平年代的小学生还需要爱国吗?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本世纪初的青年爱国,是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浪潮中;

三、四十年代的青年爱国,是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

五十年代的青年爱国,是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正处在和平年代,祖国又正在日益强盛起来,我们还需要爱国吗?(学生讨论、发言)

四、他们有爱国之心吗?(播放影片,以下是影片大概内容)

在校园教室的地板上有纸团、饮料盒,不知是谁扔的,也没有人捡起来;

教室里没人时灯还亮着;

校园里看到同学们洗手时水龙头打开哗哗地冲,冲完了没关严就走了,水还在滴滴地流也没有人管。

班主任:

看到这些现象与行为,我真的怀疑某些同学的爱国心。也许有同学会说,老师是不是太绝对了,地上的废纸与爱国有关系吗?读书是为国家服务,眼前的事你都不做,还能为未来服务吗?眼前的责你都不负,能为未来负责吗?水、电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现在对浪费国家水电的行为不闻不问,将来能为国家节省资源与财富吗? 五、我们应该怎样爱国?1.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请同学们对我们班近段时间的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看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答:(略)

这些都是谁的责任?老师的?班干部的?值日生的?对?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班级搞不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而深深自责。

国家不强盛,是谁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我有责任”,是“我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2.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同学们可能还有一丝不服气,国家不强盛,怎么是我的责任?我还是个小学生有什么责任呢?是的,就算你们对过去、对现在没有责任,那么你们对国家的未来有没有责任?国家如果在二十年以后仍然不强盛,你有没有责任?因为要承担起对未来的重任,现在就要学好本领,因此,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你现在读好书,就是对未来负责。

而有的同学学习凭兴趣,喜欢这门课,就多花点时间看看,不喜欢那门课,就放弃;

喜欢这个老师讲课,就有兴趣学好这门课,不喜欢那个老师讲课,就不听他讲课。读书是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找到兴趣,而不能以兴趣代替责任。

一个人做事,要先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六、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如何爱国?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发言七、小结我们是21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强大,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未来负责。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我们的爱国热情吧。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0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抗疫人士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美德教育,并能将这种感情带到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教学难点:认识爱国的重要性;

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体现爱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最美逆行者的先进事迹1、投影三张照片:钟南山、李文亮、董苏红2、(1)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国?什么是社会主义美德?爱就是给予,就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也不是交换。爱国,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作出各种各样的牺牲,在祖国需要时,义无反顾的接受党和国家的召唤,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3、介绍图中最美逆行者的事迹(1)钟南山:2003年非典第一功臣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如今已经83岁的他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中国重回平静再一次走向疫情的战场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早在几年前钟南山院士的一场纯英语教学课堂纯正的英语口音流利的语言表达让许多人都大开眼界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35岁才开始学英语后来,他受邀16个国家和地区演讲84岁钟南山眼含泪光:他的童年故事,值得讲给孩子听!钟南山院士已成为国民偶像,除了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敬仰,孩子们更应该学习他的那种敬业和忘我的精神!我们一起来看看钟南山小时候的经历!如今,钟南山仿佛成了全国人民的定心丸,他带来的每一条有关新冠疫情的消息,人们都认真聆听,深信不疑。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很多报道中,我们还能了解,钟南山一直保持着规律的健身,一身肌肉让许多3、40岁的中年人自叹不如。

(2)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3)董苏红是任县一名普通的护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选择了自我隔离,确保自己和家庭安全,但随着祖国一声召唤,董苏红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广大疫区群众,那里更需要医护人员。她说:“当疫情发生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驰援武汉,我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大家都用生命来阻击疫情,我也要承担一名护士的责任。”

上午10点,任县人民医院为董苏红举行了简短的送行仪式。院长郭朝军嘱咐她要履职尽责,在完成救助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有后顾之忧,医院是她坚强的后盾。随后,董苏红前往邢台市卫健委集结,与其他县市援鄂医疗队员一同驰援武汉。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面对疫情,这些前往武汉的“逆行者”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是顶天立地的“巾帼大英雄”!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5、爱国格言知多少?比一比,看谁说的多。(学生分组比赛)

教师举例,出示投影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尼迪§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_三、和平年代的小学生还需要爱国吗?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本世纪初的青年爱国,是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浪潮中;

三、四十年代的青年爱国,是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

五十年代的青年爱国,是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正处在和平年代,祖国又正在日益强盛起来,我们还需要爱国吗?(学生讨论、发言)

四、他们有爱国之心吗?(播放影片,以下是影片大概内容)

在校园教室的地板上有纸团、饮料盒,不知是谁扔的,也没有人捡起来;

教室里没人时灯还亮着;

校园里看到同学们洗手时水龙头打开哗哗地冲,冲完了没关严就走了,水还在滴滴地流也没有人管。

班主任:

看到这些现象与行为,我真的怀疑某些同学的爱国心。也许有同学会说,老师是不是太绝对了,地上的废纸与爱国有关系吗?读书是为国家服务,眼前的事你都不做,还能为未来服务吗?眼前的责你都不负,能为未来负责吗?水、电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现在对浪费国家水电的行为不闻不问,将来能为国家节省资源与财富吗?五、我们应该怎样爱国?1.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请同学们对我们班近段时间的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看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答:(略)

这些都是谁的责任?老师的?班干部的?值日生的?对?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班级搞不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而深深自责。

国家不强盛,是谁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我有责任”,是“我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2.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同学们可能还有一丝不服气,国家不强盛,怎么是我的责任?我还是个小学生有什么责任呢?是的,就算你们对过去、对现在没有责任,那么你们对国家的未来有没有责任?国家如果在二十年以后仍然不强盛,你有没有责任?因为要承担起对未来的重任,现在就要学好本领,因此,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你现在读好书,就是对未来负责。

而有的同学学习凭兴趣,喜欢这门课,就多花点时间看看,不喜欢那门课,就放弃;

喜欢这个老师讲课,就有兴趣学好这门课,不喜欢那个老师讲课,就不听他讲课。读书是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找到兴趣,而不能以兴趣代替责任。

一个人做事,要先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六、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如何爱国?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发言七、小结我们是21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强大,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未来负责。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我们的爱国热情吧。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1篇

近日,郑州大学“内科学”“红色经典咏流传”“中国古代文学”等7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展播,其中“内科学”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年来,郑州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形成了“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新:拓展新思政教育观,构建“大思政格局”

2019年7月,郑州大学在全面深入调研基础上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并列为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学校引导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转变。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挖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形成新思政教育观,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大思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学校统筹、院系主导和教师主体的基本原则,学校做好顶层设计,院系作为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指导、支持试点课程负责人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牵头,多部门多院系合作推进。校际方面,联合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三所不同类型的兄弟高校,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协同攻关,“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a类)立项,并形成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成果。

深: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内科学课堂上,冯永海教授分享率队驰援武汉奋战抗疫的切身体验,让医术医德医风同行。护理与健康学院张艳教授邀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进入课堂分享奋斗历程;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上,学习全世界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在郑州大学,专业课老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把思政之“盐”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吸收“养分”。

为此,学校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教研室、教学团队为单元推进试点课程建设;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统筹做好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优势,为每门试点课程配备1名思政课教师,增强理论性,找准契合点。每门试点课程都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增强针对性,找准共鸣点,合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平台建设方面,构筑“课程思政专题课程平台”,积极建设线上课程思政资源,积极促进线上、线下多空间“共思政”和课内课外各时段“同育人”的德育理念,将“三全育人”延伸至全空间、全时段。学校还加强机制保障,不断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教师党支部考核、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及各类评优评先表彰范围中。

广:典型示范引领,凝练经验逐步推广

学校在改革试点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遴选338门课程进行示范建设,设立330万元的专项经费大力支持,每门试点课程给予2万元—3万元、试点慕课给予15万元。通过试点积累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形成教材、教学、评价、考核等各环节相互衔接的系统化推进方案,然后再实现全校各门课程的全覆盖。

学校还不定期召开课程思政推进会,评选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并选取优秀代表交流认识体会和经验做法。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理论指导与经验分享,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推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指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理念转变、目标设计、大纲修订等方面落实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举行课程思政讲课大赛,推出一批课程思政优秀线上慕课,宣传报道优秀试点示范课程的改革模式、改革经验、教学成果等。为充分利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等思政育人元素,学校发布“关于将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倡议”,并征集、遴选优秀方案在校园网等平台发布宣传,供老师们借鉴学习。

特:分类施策分类推进,打造特色品牌

学校在推进课程建设中立足中原文化,体现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开展中原文化符号征集、“嵩阳书院入泮礼”等中原文化系列特色活动,润物无声以文化人。让中原红色文化资源融进课程,如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实践课”让学生“重走穆青路”,沿着当年新闻前辈的采访路线追寻有关新闻人物,感受前辈们的专业精神。学校还深度发掘穆青“勿忘人民”新闻观的育人价值,将“勿忘人民”升华为郑大情怀。

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深入研究课程特点,找准育人角度,把好切入点,实现思政教育“如盐化水”“日用而不觉”。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来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进行整体把握,探索新方法、新范式,系统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干出特色。理学、工学类课程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和大国工匠精神。农学类课程注重培养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医学类专业课程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提升综合素养。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如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学立足美育,发挥音乐教化功能,推进“红色经典咏流传”重温红色经典,通过歌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伦理学采用多种方法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建设“临床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坊”,每周组织1次圆桌研讨会,每月邀请1名—2名专家分享从医从教经历。探索“1+1+1思政辅导”模式,即思政导师、学业导师和带教医师三者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促进思政教育在研究生培养的全流程、多节点展开。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理念在全体教师心中深深扎根,“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更加明确清晰,有效促进了专业课的自身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学校将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持续强化课程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一流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2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相亲相爱、民主平等的关系。

2.懂得少年儿童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3.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情感:

1.产生敬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长辈有礼貌。

2.关心。体贴、照顾父母长辈。

3.接受父母长辈的教导,用手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的矛盾。

4.与兄弟姐妹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促进家庭和睦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我们都必须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那么,作为一名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家庭和睦呢?(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当好家庭小主人)

对,要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爱父母长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敬爱父母长辈。

思考: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怎样做才算是敬爱父母长辈呢?(出示ppt:“思考”)

2.我们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呢?

(l)我们的父母长辈勤恳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你们谁愿意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2)父母长辈也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父母长辈是怎样关心你成长的?哪些事情给你的印象最深?

(3)(出示ppt)敬爱父母长辈,也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品德。

3.我们应该怎样敬爱父母长辈?(出示ppt)学生讨论归纳。

生1:有礼貌生2:要关心、体贴和照顾

生3:接受教导

新授:

(1)大家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哪一条讲了这方面的内容吗?(出示ppt: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2)怎样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有礼貌?

(3)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

a、一位学生讲课文中北京少年体贴父母长辈的感人故事,然后学生谈感想。

B、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

(4)我们为什么要接受父母长辈的教导?(出示ppt)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a、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意见,可以提吗?为什么?

B、如果在一些事上与父母长辈有分歧,应该怎么做?(出示ppt)学生同桌讨论回答。

C、欣赏小品,《赵明的故事》,学生欣赏时应注意赵明是怎样做的。

D、刚才赵明被父母错怪时,他在想什么?如果赵明受不了委屈,顶撞爸爸妈妈,结果会怎样?

e、这个小品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我们要怎样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5.小结:通过学习《敬爱父母长辈》,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谈一些孝敬父母长辈的事例。

2.出示ppt,议一议。

3.出示ppt:“想一想”,请学生谈做法。

4.教师总结,提出要求。

5.布置作业:写一篇夸爸爸妈妈的文章,下周召开“夸夸我的爸爸妈妈”主题班会。

6.齐唱《只要妈妈露笑脸》这首歌,把它献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在歌曲尾声处)教师富有激情地说:“同学们,愿你们的爸爸笑容常在,愿你们的妈妈笑口常开,愿同学们的孝心永存!”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3篇

---战胜疫情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同学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的相关原因。

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深刻认识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间具有紧密关系。3、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了解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让同学们对坚持我们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重点】

1、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2、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时长】40分钟

【课后作业】收集战疫_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学习资料】《_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教学内容】

同学们好!我们国家从1月20日进入疫情防控总动员以来,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们的应急响应制度就从一级下降到了三级。在党XX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次抗疫中,我们国家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呢,我们主要结合这次抗疫,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xxxx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多达13条,譬如说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等等。我们说在这些优势中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为什么呢?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来进行探讨。

第一: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什么说世所罕见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啊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呢就会比较尖锐,不容易保持社会稳定,更不用说长期保持稳定了。但是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了,这很了不起,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制度优势。

在这次抗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多、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也相当惊人。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反应迅速,及时打退来势汹汹的疫情呢?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他还说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抗疫中,我们的制度优势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媒体的眼球。

例如俄罗斯的《劳动报》,这是俄罗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他们发表文章认为,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这篇文章谈到:从XX到地方,中国展现出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在紧急情况下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正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这是《劳动报》的报道。

德国《世界报》的网站也认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了巨大效力。

刚才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势。

其次,具有极大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党的领导下,它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取得的,其道路之艰辛,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以后,它就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和完善。因为改革一直都在,改革的目的,正如xxxx所指出:“就是要不断推进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将在改革的路上,得到不停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因为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制度要想能够有效运行,制度优势要想得到最大发挥,高效的中枢系统是重要的保障,正所谓“事在四方,要在XX”。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它

就是这样一个高效的中枢系统,它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

我们党历来重视强有力的统一领导问题。早在战争年代,xx同志就反复强调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_”。新中国成立后,xx同志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XX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党XX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制和法规。譬如说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我们党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强调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我们党有坚定的信仰,党员都能听从党的号召等等。

另外,我们党人数众多,有9000多万名党员,而且基层组织基本上覆盖了所有行业、所有领域。这样党一发出指示、决策、部署,立即就可以在全国尽快落实了生效。我们这里呢,只是例举了一些原因来说明,为什么党的领导能做到坚强有力。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来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是用事实说明了,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是一个高效的中枢系统。

党的领导好比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了,也就是说这个坐镇军中账的帅,把好方向了、总揽好全局了、协调好各方了,其它的“车”“马”“炮”,自然也就能发挥出应有作用了。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下面我们以这次疫战为例,简单地来看一下,以xxxx为核心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怎样坚强有力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现的。

首先,我们党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指示,为全国抗疫指明了方向,把好了方向盘。

在疫情暴发后,党XX提出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抓。xxxx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他频繁地召开XX高层会议,密集地部署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

党XX根据疫情变化,及时、果断做出相应决策、布署。在疫战之初,党XX就提出了总要求,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提问)对,就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随着疫情的变化,党XX又提出,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复工复产工作;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党XX又提出要注意境外疫情流入。这一系列的指示,未雨筹谋,为全国抗疫把好了方向盘。

其次,党XX在疫战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XX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指挥,统一布署。党XX成产指导组,深入武汉一线指导督导,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对其他省份也加强了分类指导。党XX对防疫、维稳、物质保障、教育舆论的引导、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工作都做了统筹安排。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这样发挥出来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有部队,调派了3百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各种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在全国统一调度下,源源不断向湖北武汉汇集。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制度优势呢也体现出来了。各种国有企事业单位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它们响应党的号召,在医疗救治、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当然,在这次疫战中,还有很多其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彰显,我们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从这次疫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它是充分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正因如此,所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为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有很多表现形式,我们这里主要讲两个方面。

首先,党的自身优势化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这样党的自身优势就转化成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中国_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党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的理论优势;我们的党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生活,还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这样一些组织优势;我们的党还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这样一些政治优势,这些优势让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战斗在党最需要的地方。

在这次疫战中,广大党员和广大基层党组织听从xxxx的号召,“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他们闻令而动,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带着作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时刻,我们总能听到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先上。张定宇,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党委副书记、院长,但是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位渐冻症患者。虽然身患渐冻症,但是他总是身先士卒,拖着开始逐渐萎缩的双腿,日夜扑在第一线。即使他爱人因为感染而隔离治疗,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正是在广大象张定宇一样的党员们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下,全国人民通力合作、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制度优势就彰显出来了。

其次,我们党的自身优势化为全国人民的拥戴,这样党的自身优势就转化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党还有一个很大的自身优势,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提问)是的,那就是我们党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党从不计较一时得失,而是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长远发展,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在这次疫战中,从一开始,党XX就提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了治好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任何条件全力以赴。在我们国家,治好一例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一般大概在20-40万左右,高的达到70万左右,但这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可以达到多少呢?大家不妨猜一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青峰医生在他的微博里面谈到,?有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药费用高达一百多万。尽管如此,在中国,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免费,不会有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用而耽误治疗。

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心中的地位,这样的党自然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这是我们党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强大动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战疫中,党一声令下,全国人民就立即闻令而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彰显出来了。

这次疫情,让我们很好地看到了我们党的自身优势是如何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的,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说我们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内容回顾】

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原因是: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第二,党的领导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疫战中党员的先进事迹。

2、请同学们阅读、学习资料《_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4篇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已经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有三个学期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了解,绝对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集中,作业能够当堂完成。而且对于班级的荣誉特别的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方面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也有个别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多用心帮扶,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5篇

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_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__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_的基本理念,以及_权利义务_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_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_、_我们应尽的义务_、_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_、_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_、_隐私受保护_、_终身受益的权利_、_拥有财产的权利_、_消费者的权益_、_我们崇尚公平_、_我们维护正义_。

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教学难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6篇

在前一篇关于“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汇编”部分,我们从宏观层面综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分别是区分挖、合作挖、系统挖、互补挖。可以说已经给老师们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对于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而又急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而言可能还不够明确和具体。这里我们再继续细化一下。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学科德育。这就说明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兼具学科的特色。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和思政教育这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元素继续深入挖掘,让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显性化”。

学科层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从学科层面的挖掘办法已经给出指导意见。这里我们再进行深入,具体地说在学科层面可以从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关键事件上寻找榜样和素材,从学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文精神中挖掘动力,从本专业的发展中寻找专业认同等。

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分别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进行挖掘。大德层面可以结合学科领域挖掘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规范等元素。从公德层面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行业规范等元素。从私德方面可以挖掘职业操守方面的元素。

在前一篇微信推送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开展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些设计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可以体现在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鉴于学校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部分,在通识教育中也可以在学校的层面挖掘校史、校情、校友、校风、学风等元素,挖掘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等,比如延安大学正在和智慧树联合打造一门《圣地淬魂——延安大学与时代精神》的通识课程。此外,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方面,也可以开展宏观的设计,让学生浸润在隐性育人的文化环境之中。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7篇

在校园教室的地板上有纸团、饮料盒,不知是谁扔的,也没有人捡起来;

教室里没人时灯还亮着;

校园里看到同学们洗手时水龙头打开哗哗地冲,冲完了没关严就走了,水还在滴滴地流也没有人管。

班主任:

看到这些现象与行为,我真的怀疑某些同学的爱国心。也许有同学会说,老师是不是太绝对了,地上的废纸与爱国有关系吗?读书是为国家服务,眼前的事你都不做,还能为未来服务吗?眼前的责你都不负,能为未来负责吗?水、电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现在对浪费国家水电的行为不闻不问,将来能为国家节省资源与财富吗? 五、我们应该怎样爱国?1.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请同学们对我们班近段时间的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看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答:(略)

这些都是谁的责任?老师的?班干部的?值日生的?对?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班级搞不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而深深自责。

国家不强盛,是谁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我有责任”,是“我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2.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同学们可能还有一丝不服气,国家不强盛,怎么是我的责任?我还是个小学生有什么责任呢?是的,就算你们对过去、对现在没有责任,那么你们对国家的未来有没有责任?国家如果在二十年以后仍然不强盛,你有没有责任?因为要承担起对未来的重任,现在就要学好本领,因此,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你现在读好书,就是对未来负责。

而有的同学学习凭兴趣,喜欢这门课,就多花点时间看看,不喜欢那门课,就放弃;

喜欢这个老师讲课,就有兴趣学好这门课,不喜欢那个老师讲课,就不听他讲课。读书是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找到兴趣,而不能以兴趣代替责任。

一个人做事,要先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六、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如何爱国?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发言七、小结我们是21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强大,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未来负责。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我们的爱国热情吧。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8篇

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的新手教师,模仿或者现成的教学模式都是经常被用到的。在教学设计领域,初学者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依托这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就会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单独的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呢?我的个人观点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存在。主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部分,非思政课程虽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但却不是这些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伴随状态,具有附属、附庸、相伴而生的特点,或者说其优先级是要低于学科教学的。如果单独针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模式,势必会打乱学科教学的规划,形成反客为主的情形。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19篇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改进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的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有缓冲。

教学难点:摆臂与蹬地起跳的配合。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快乐热身,激发兴趣)8’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青蛙是怎么捕捉害虫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立定跳远,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课题,并口述本课学习目标。

3、热身活动:慢跑3圈+节奏感比较强的《兔子舞》韵律操。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顺势提出目标要求。设计与跳跃相关的《兔子舞》韵律操也是为接下来的跳跃教学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自主探究,尝试体验8’

(1)教师引导:“谁来模仿一下青蛙捕捉害虫的动作?”指名几名同学示范,师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缓冲、轻巧(因为青蛙可以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2)出示立定跳远的教学图片,六人一组模仿自学图片动作,进行分组尝试性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通过模仿、合作增加趣味性。

2、技能巩固,发展能力10’

(1)首先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组内自由练习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班内展示,教师总结易错点,并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学生认真观看,对比自己的动作进行改正练习。

(2)教师创设青蛙成长过程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青蛙先长出后腿,双脚跳一跳;青蛙又长出前腿,两臂摆一摆;青蛙跳到荷叶上,落地要轻轻的,落地要屈膝。(利用呼啦圈模拟荷叶进行跳跃练习。)

(3)利用体操小垫子,增加难度,跳过垫子,能力强的学生展开垫子进行跳跃。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是摆臂与蹬地起跳的配合,这一环节我利用青蛙生长特点,进行上肢与下肢动作的分解教学,来突破难点。

3、探索创新,拓展延伸8’

比一比:看谁能跳的远

8个小组根据测量尺数据,推选出一名学生在班内进行比赛,最后选出“跳远之星”“动作之星”男女各一个,发放奖励。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一课时,因此在远度上没有拔高要求,以掌握动作要领为主。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的课时打好基础。

(三)结束部分

(恢复身心,师生评价)4’

1、教师小结、评价,宣布下次课的内容。

2、集体放松,坐在地上拍拍自己的腿进行放松,跟随音乐做放松操。

(收拾器材,课堂结束)2’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配以轻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最后教师发挥评价的作用,及时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表现进行点评。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0篇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抗疫人士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美德教育,并能将这种感情带到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教学难点:认识爱国的重要性;

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体现爱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1篇

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影响。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和影响。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课题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活动二: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三:看视频: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连线题

活动五:交流碰撞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活动六:故事会

1、请说出课文中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这些美德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播放课件)

1、中华民族有哪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相关材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如何在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社会生活中继承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小结:

课堂巩固及练习: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2篇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增加一条主线。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上增加一条“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并行主线即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与原来的教学设计模板有关的。实际上,我们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也有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也设立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体现,也很少针对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评估。

在三个阶段中,特别说明的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务必要和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融合的效果,否则就变成了“两张皮”。“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狭义)的“应用”。先有知识目标,再有能力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有所得,习以致用”。在知识“学”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认知认同的内容,在“习”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情感内化的内容,在“用”的阶段(能力塑造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行为转变的内容。具体的元素挖掘和教学策略在前面已有相关说明。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3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4篇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_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__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_的基本理念,以及_权利义务_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_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_、_我们应尽的义务_、_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_、_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_、_隐私受保护_、_终身受益的权利_、_拥有财产的权利_、_消费者的权益_、_我们崇尚公平_、_我们维护正义_。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5篇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6篇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7篇

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主要任务依然是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这里的目标依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构成了最后的终极目标。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确定,都直接决定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选择。

从前面关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的原理中我们提到过,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都需要经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从整体上看,都是需要经过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其中行为方面的转变可以作为检验态度形成或者转变的主要渠道。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会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未必所有的课程思政内容都需要实现行为转变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目标,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可。

如果目标是要实现认知层面的认同,就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如果目标是要实现情感层面内化,则需要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亲身体验机会等方法实现情感层面的内化。如果需要实现行为层面的转变,则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系数,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展示某些行为。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情感教学方面,行为转变层面的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可以在一些大的学习板块结束之后再考察学生在行为方面的转变,而不是每次教学结束后都去考察学生的行为转变。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也要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认知认同可以通过客观测试题目进行考察,情感内化可以通过撰写反思的形式考察,行为转变可以通过标志性成果或者档案袋等形式进行考察等等。对于更加宏观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估方法,我们在上一篇已经进行了文献综述,大家可以直接参考。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8篇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 [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29篇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 [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30篇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思政课大赛课程设计特色范文第31篇

教育目标:1、使新生了解思政辅导员有关信息,在需要时候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周边交通及校园日常生活指南;

3、让学生学习掌握学生手册;

4、使学生了解军训各项时间及要求安排。

主要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与新生首次见面,做自我介绍,公开联系方式,让新生在需要时候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并且寻求帮助

1、思政辅导员信息、社区辅导员信息

二、介绍在校学习生活的服务指南,包括住宿水电费缴交、图书馆使用、就餐、用水、医疗、外出乘车、个人财物安全等注意事项以及遇到事情最基本的求助方式。

三、指导学习《厦门工学院学生手册》,介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新生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宿舍管理规定

2、厦门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3、厦门工学院违纪处分管理规定

四、下达各项安排,做好军训的动员工作

1、下发军训作息表

2、军训期间每日安排

3、军训后勤申请条件及时间

4、军训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