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9:31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1

关键词:信用管理;防范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渐开放,外资银行渐渐参与到我国金融业的竞争中,而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市场不长,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市场化经营过程中,我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如盈利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改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如何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世界接轨,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从提高我国商银行贷款质量和降低风险角度出发,提倡银行实施科学的信用管理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良性快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

波及世界范围的次贷危机,是由于信用危机引发的,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迅速扩散开来。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金融机构业务是相关的,都是相互影响一起的整体,只要一家银行出了严重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金融业的信誉,立即引发整个金融业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世界出现金融危机。如果在金融危机中大量银行遭遇挤兑,许多金融机构就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甚至倒闭。

(一)我国银行业对信用管理认识的缺失

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多是国有企业,垄断经营,遇到行业竞争强度小,由于对国有企业存在政策性倾斜的需要,一些贷款是否收回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到一定时候用行政命令冲销我国国有银行呆坏账,效益不是国有银行关心的主要指标。改革开放这后,金融体制改革使得我国银行开始面对市场,银行系统自负盈亏,但是国有企业的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头脑中,许多时候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报着对金融客户服务的应有心态,没有建设有竞争力企业的主人翁的意识,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发放随意,有限的管理能力使得银行盈利性差,贷款回收率低,呆坏账比例非常高。信用管理对于许多商业银行系统内的人来说,重要性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许多银行信用管理部门流于形式,贷款的发放仍然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信用审批过程,缺乏基本的现代银行管理环节,这十分不利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

贷款是银行获取利润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贷款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古老的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永恒的主题之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需要更好的金融支持,银行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银行在成为现代经济必要的核心条件之一时,银行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大,甚至可能对我国金融行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银行业逐渐对外开放,将面临国外银行竞争的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以信贷为主要职能和业务的商业银行,需要在增加业务和防止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都担负着盈利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普遍存在着不良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这些严重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引起了业内人士、理论界和政府高层的广泛关注。引入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已成为国有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找出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就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科学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严格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

1.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保障整个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巴塞尔协议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系统,确定资产风险权重和最低资本充足要求。而内部评级系统正是一种建立在信用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金融管理创新,它需要以科学的信用信息处理方法、资信评级和信用风险计量等信用管理技术为基础。一个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将极大促进优良贷款的产生,并且同时遏制不良贷款率。这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依据说不清的个人经验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而是科学、系统地对贷款对象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和贷款的数额、期限及利息率等。

2.信用管理为坏账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信用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对不良贷款的盘活能力和债权资金的回收能力。银行对不良债权不能仅仅以卖方为主,更不能完全依靠准备金冲销,这将极大地削弱银行的获利能力。信用管理为坏账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坏账可以由信用管理部门借助信用服务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完成。

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本途径

防范贷款风险的传统方法:自从14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次出现现代意义的商业银行以来,贷款风险的防范问题一直都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任务,降低贷款风险的传统方法包括财务报表法,即通过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可获得贷款对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指标,可以确定贷款对象目前以及未来的风险因素。包括专家打分法,即传统上银行度量客户信贷风险的方法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量体裁衣,银行考核客户各种状况并最终做出关于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金额的决定。

现代防范基本途径:围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应侧重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管理制、内部评级方法、资产组合分析工具、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等全新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于如何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处理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商业银行在盈利目标之外,还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责任,保护民族产业生存、发展、壮大。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地方政府,而要降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依法行政、依法治贷的方法弱化行政干预,并向政府争取应有的权益。对涉及银行权益的房地产抵押,要依据《担保法》、《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据理力争,不轻易放弃应有的合法权利,才能将银行风险降低到合理程度;对地方政府要求支持的项目,商业银行要坚持信贷原则,主要从银行利益出发,依据制度规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担保手续,或者要求有政府背景的信用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做好商行信贷风险的转移和化解工作,确保发放的每一笔贷款不因地方政府的干预而发生信贷风险,一方面要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要尽到银行的合理社会责任。

(二)加强银行系统制度建设

1.银行内部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监测、预警与控制的组织体系,完善组织设计,在各个岗位上安排合适的人员,确保各机构之间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

2.按照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真正落实和完善信贷“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管理制度及风险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内控制度,科学控制风险,做到商业银行岗位有责权,操作要规范,保证合法经营。

3.健全内部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搞好人员监督工作,防止人为造成风险的隐患。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教育加强责任心,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4.强化内部审计与稽核的力度,建立健全风险的防范、监测与预警系统,有效识别风险隐患,尽早把信贷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银行内部还要健全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避免内部人员因为过劳而出差错,防范内部人员作案造成的损失。

(三)强化信用评定工作

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是信贷发放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贷款发放前掌握第一手资料。除了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收集信息资料,如利用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自行收集资料。要求信贷管理人员深入第一线,与借款人的股东、供应商、客户及企业主管进行充分地接洽和沟通,收集资料。还有,商业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征信系统收集资料。目前,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工商管理征信系统均已开通,商业银行可利用这些渠道查询企业的资料。最后,商业银行要通过分析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去伪存真,利用其真实的信息资料,做好贷款调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确保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资料都是真实有效的,以降低决策风险。

(四)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贷款风险预警体系是针对贷款对象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导致的风险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风险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这样通过充分的准备,而不至于等到企业出现严重坏账才发现银行损失无法挽回,这样能有效降低贷款回收的风险。

提高信用管理水平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科学信用管理方法的引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的降低,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效益。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开放的需要,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收益,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科学的信贷管理将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良性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小英.关于加强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12.

[2]江木峰.关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问题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2005,8.

[3]聂庆平.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286.

[4]徐建斌,金雪军.信息不对称、信贷制度安排与信贷资源配置[J].浙江金融2003,9.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2

1.1持续改进思想的发展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部分,其目的是追求积极活动的最大化和不利活动的最小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改进思想被引入到项目风险管理,这离不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标准和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贡献。这二者对于项目管理不仅体现在标准方面,更体现管理思想和原则方面的意义,比如iSo9000提出管理的八项原则,Cmm提出5个层次的持续改进。它们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但是它们的基础各不相同,前者是确定一个质量体系的最低要求,而Cmm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尽管iSo/DiS9000:2000版也增加了持续改进原则,但仍属于单一层次的标准,而Cmm模型分成5个等级,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Cmm把管理内容定义为若干关键过程任务,并设立了初始化、可重复性管理工作、识别组织基本能力的管理工作、确立企业竞争力管理工作、通过持续改进方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目前来看,引入持续改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iSo/DiS9000:2000的基础上,充分利用Cmm持续改进方面的优势,建立起一套规范化并且能够持续改进的过程和质量管理循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2面向持续改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的优点

持续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来源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持续风险管理指南”(CRm),在项目风险管理领域被称为项目风险能力成熟度模型(Rmmm),这个框架基于成熟程度、文化和组织的其他相关属性,由一系列与项目有关风险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组成,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主动管理的合理环境。它主要针对:一是对可能会出现错误(风险)的部分持续评估。二是决定哪类风险最主要,并且进行重要程度描述。三是实施处理风险的战略。

这种基于过程的方法与传统的基于事件风险管理方法显著不同。后者所要实施的策略要等到风险事件发生,然后再有所反应,接下来再采取措施来阻止它再次发生。相反,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在问题发生前预防。二是改进产品质量。三是使得资源更好地被利用。四是增进团队合作。五是为投资决策设立预期目标,并且提供解决方案。

2、基于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2.1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与项目管理的其他知识域不同,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风险管理程序属于与项目管理程序相互交叉的双维度结构。同时,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形成了项目风险管理的第3个维度,这3个维度构成了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Rmmm)。Rmmm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的子集,Rmmm在Sei中也被称作CRm.尽管pmmm的研究起源于欧洲,但是其核心仍然是Cmm.Cmm模型主要通过项目生命周期,设置可以持续改进的关键管理流程域(Kpa)来进行项目管理。Cmm目前已应用到多个研究和实践领域,比如面向系统开发的SD—Cmm,面向系统工程的Se—Cmm,面向项目团队的p—Cmm等等。但是不可否认,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pmi对pmmm开发作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并且已经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

2.2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层次

pmmm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为不同的项目或者公司定制用以测评成熟度各层次的方法。同样,Rmmm(CRm)也为项目定义测评风险管理成熟度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其特征是可定制的,其核心是围绕项目生命周期阶段所进行的持续改进,即风险流程改进(Rpi)。应该注意到,流程改进是过程,而不是目标。Rmmm(CRm),采用Cmm的1至5级来描述项目风险及相关流程,因为Cmm是一切成熟度模型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说是元模型。Rmmm(CRm)包括5个层次:

第1层次为通用术语。组织第一次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语言和术语。第2层次为通用过程。组织运用风险管理,开发相应的可重复利用的通用风险管理过程和方法。第3层次为方法集成。把所有风险管理方法集成为单一方法,可以最好地实现风险管理协同效应和过程控制。第4层次为基准比较。确定风险管理基准点与比较的指标和内容,基准比较必须连续进行,改进风险管理构成及执行方法,并增强竞争优势。第5层次为持续改进。组织评估通过风险管理基准比较获得的信息,然后决定是否能改进单一方法。

2.3持续风险改进通用风险域

Rmmm(CRm)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利用工作分解结构图(wBS)设立不同的可用于持续改进的通用风险域。比如考虑到建设项目为系统运营就绪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造、进度和成本、每个项目的合同样本等等。一般说来,大型工程项目可用一个3层的风险识别流程描述出来:

(1)全局风险域(这些潜在风险影响项目整体并且会导致全程项目成本/进度全部策略的改变或者再评估)。

(2)项目风险域(这些潜在风险影响每一个基本项目并且对实现项目目标有潜在影响或者要求项目范围或者个别合同水平上变化以及它与其他项目界面关系上)。

(3)个别合同风险域(这些风险对个别合同中的域有潜在影响,而且具体到特别合同上,直接影响成本、进度和具体合同的效率)。

3、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与步骤

3.1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

尽管Rmmm(CRm)有5个层次,但是所有工作不是必须被依次鱼贯地完成,而是可以重叠进行的,这主要取决于项目组愿意承担的风险大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Rmmm是柔性的,适应性很强,能够与传统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知识域紧密结合。在实施中风险应该用重要程度来计划,这依赖于项目、管理者和个体的目标和限制条件。这意味着,虽然一个风险管理模型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但是可以通过Rmmm的持续改进与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知识域的适应性组合、动态调整,就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情况,并提供合理的风险管理程序与功能。通常,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主要有:

(1)识别。在风险成为问题前,搜寻并定位风险。

(2)分析。通过系统化分类、估计和理解以降低不确定性并提供计划和行动框架的流程,把风险转换成决策信息。

(3)计划。把风险信息转化为决策和适当的消减行动(现在与未来)以及实施。

(4)跟踪。通过项目生命周期来监控风险指标和风险消减计划。

(5)控制。纠正与计划执行的偏差。

(6)沟通。贯穿所有以上提供信息和反馈的功能给所有项目相关利益人。

关于风险活动以及当前和新产生风险在这些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相关利益人和管理层次的差异,特别是相关利益人应该理解风险管理是如何适应整体项目管理流程的。这些流程之间以及与其他项目管理知识域之间交互作用,并要求不同阶段不同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到持续改进的项目风险管理中来。所以说,面向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必须因项目管理阶段不同、主体间差异而有所不同,贯穿于项目管理始终。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应该通过相关利益人和项目组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的职责、指标和风险的分配来实施,具体如下:一是风险经理。检查、批准和提供与风险计划和行动有关的资金。二是用户识别风险。三是项目经理。识别风险并设计风险管理和行动计划,跟踪、沟通与风险管理计划对应的项目绩效。四是项目经理。识别风险并且设计消减风险选择方法。五是项目组成员识别风险。

3.2持续风险管理的步骤

持续改进过程的步骤是一种基于pDCa循环的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法,改进通常是阶段性的,要观察每个阶段各个过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分散进行。不然的话,分散优化会降低整个项目的效率。具体的步骤如下:

(1)识别项目风险流程改进机会。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选择适当的项目风险流程用于改进。例如,工程实施中土地使用权获取、建筑设计、融资分析的关键环节和过程,对整个项目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标影响重大,因此作为关键的风险流程用于改进。

(2)评价需改进的风险流程。这一阶段目标是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及确定改进的指标。重点就是把需改进的项目风险流程的具体指标细化,并确定改进的具体目标。

(3)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目标是识别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原因,充分利用有关工具和方法找出原因。

(4)采取措施。计划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不规范的做法,针对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正,以达到目的,消除存在的问题。

(5)确认改进的结果。评价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达到了目标。

(6)改进方法标准化。这一阶段主要目标就是确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维持,要确保已经改进的工作效果通过制定的管理流程图、程序、制度、标准等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规范化管理成果推广到其他过程或部门。

(7)为下一阶段或未来项目进行计划。主要针对遗留问题制定计划并评价其效果,通过学习其他部门的经验为下阶段工作和未来项目提供规范化管理的知识。

4、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价值

4.1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目标

持续改进是Rmmm(CRm)的核心,因此,风险流程改进业务(Rpi)是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一般的项目经理只是相信看得见的投资收益,而不是采纳Rpi及所能带来的非显而易见的收益。传统的风险流程改进计划目标是通过很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从而取得项目高绩效和高可靠性。现行的风险资源型管理方法,是把风险当作获取收益的资源,通过风险预算的低成本,取得项目的中等绩效和中等可靠性。但是利用风险预算,来弥补流程环境的不足是不能获得期望收益的。相反,虽然Rpi没有较明显的满意投资收益,但是用定量方法仍然是能够度量成本和收益。这是由于Rpi能够形成良好的风险流程,可以降低与不良流程相关的风险。Rpi是可以用Cmm第2层次的工作来实施,并且最终能够实现低成本、高绩效、高可靠性的目标。

4.2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成本

Rpi的成本是决定项目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方面。Rpi成本模型主要包括:风险流程基础设施成本,风险流程改进实施成本,风险流程改进技术路线成本和风险流程评估成本。

这些直接和间接的成本和收益均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成本被归因于与生产低劣产品相关的现存不合理流程的成本。这可能导致客户不满意或者丧失未来商机,这些成本如客户满意度下降、瑕疵纠正成本、返工成本,以及由于违约而导致的业务损失成本等。利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把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成本,这可以通过评估不同因素相关风险,然后为每一项分配风险预算来实现。风险预算是规避风险的成本乘以风险发生概率。要建立Rpi投资的成本收益模型的一种方法是,定义关键指标以期能够跟踪和度量项目。这些关键指标以关键质量指标(KQi)形式出现,与tQm项目所定义的部分指标相一致。还可以体现为关键性能指标(Kpi),与项目经理和职员的设想一致。其他指标能够体现为项目健康指标(pHi),与项目规划阶段的相一致,而且易于在项目跟踪活动中被定期检查。

4.3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价值

风险流程改进价值包括建立合理风险流程的直接结果以及改进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结果。有关可定量化价值包括:增加生产力、降低产品周期、降低开发与维护成本等。不可定量化价值包括:改进客户服务水平、适应需求,以及降低维护的努力。这些定性化价值可以通过特定方法来转换成定量价值。在实施Rpi过程中,应当建立统一的成本价值模型。利用可以为不同组织所使用的统一模型,可以很方便用于结果和价值比较,也可以为企业建立一个可能的标杆或基准(Benchmark)。这个模型的另外一个价值是提供一个度量Rpi努力的基准。通常,流程改进要至少经历一个完整的Rpi周期,平均需要18~36个月。但是目前没有通用或标准模型来进行Rpi的收益成本验证,因为处理定量化的部分较容易,但处理Rpi定性化成本和收益方面很难。为了证明Rpi的成本收益,对项目风险域改进的潜在收益需要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并定量化,如利用项目风险分析管理模(pRam)。

pRam现在已经被很多欧洲公司用于识别、分析和减低与系统集成项目有关的风险。pRam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应用于对关键流程持续的风险识别和叠代工作,该方法核心概念是风险预算,它通过把预算价值加在潜在的Rpi收益上,来度量Rmmm(CRm)的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效果。

总之,随iSo9000:2000和Cmm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工程项目复杂性的增加,对Rmmm或者CRm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因此,要想提高项目运转效率和可靠性,有效地降低风险,应通过持续改进的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凯西。施瓦贝尔。it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90.

「2parisonofthreeapproachestoprojectRiskmanagement「R.pmimelbourneChapter.BroadleafCapitalinternationalptyLtd,2000.

「3aninternationalguidetobestbusinesspractice:Riskmanagement「S.Standardsaustrlia,1999.

「4aS/nZS4360(1999)「R——Riskmanagement.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3

经济资本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经济资本通过对银行运行中的非预期成本的计算和预测,切实反应银行风险状况,形成了资本与风险匹配的管理模式。经济资本的管理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本手段。企业的战略管理指银行的根据资本的增长规划和规律、根据相应的资本管理目标以及业务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匹配,确定银行风险资产的规模,确定银行的资产结构。经济资本的引入和发展还能为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建立高效的资本约束机制。经济资本的计量和管理,为银行的内部绩效考核提供了基础的发展依据。以风险调整的经济指标衡量银行发展的绩效,从而能改善传统的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经营的理念。经济资本的运用和管理能有效配置银行的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从而为业务的决策提供基础。经济资本引入利润以及资本的指标等,从而能对内部的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在银行发展的空间内对整体的经营和发展策略进行调整。通过经济资本的分配,能了解相关产品的风向状况,从而能在产品的定价过程中提高价格的调整机制,从而建立与市场风险匹配的价格体系。

二、经济资本加强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经济资本的应用,能对银行发展经营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措施选择,运用经济成本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相应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相应的银行应建立风险识别与量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和关键的考核体制,并由此建立合适的经济资本的利润率的指标,建立各单位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建立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理性风险文化的树立和营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建立高效的风险识别以及量化的管理机制引入经济资本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能为银行的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从而为相应风险管理体制奠定良好的计量基础。经济资本的计算应对银行的风险在对相应的风险识别基础之上进行模型化和量化,从而能对各业务部门或是相应的业务产品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进行计算,由此可见,风险的识别和量化的管理是经济资本计算的基础。在对风险的计算过程中,可根据银行自身的风险体系和特点确定具体的算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的计量体系,在完善相应的风险计量体系的同时也应建立信用的评级体系以及信贷管理的系统建设。在相应体系的完善基础之上,通过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以及系统的开发和内部风险的计量模型等方面的建设,建立逐步完善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式,为相应风险管理和经营策略的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以经济资本为基础,建立优化的配置体系相应银行的风险体系建设,应以经济资本为基础,建立优化的资源和资本配置的体系,从而建立优化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在银行对风险的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之上,应对经济资本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资本的配置实现预算管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建立完善的资源配置体系。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应对各支部以及各业务部门按照季度或是月份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测,建立定期的考核体系。若出现经济资本实际占用超过预算费用,应对超过部分加倍收取资本的占用费用,从而能建立有效的经济资本的配置体系,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行业和业务发展优势,调整业务经营管理结构,从而能建立敏锐的风险预警和处理体系。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毕业论文

0、引言简历大全/html/jianli/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作文/zuowen/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zuowen/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毕业论文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html/jianli/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sixianghuibao/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zuowen/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简历大全/html/jianli/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sixianghuibao/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sixianghuibao/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作文/zuowen/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7

关键词:项目风险;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书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049-03

1930年,所罗门,许布纳在美国管理学会发起的一次保险会议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的概念。尔后风险管理迅速成为一门涵盖面甚广的综合管理科学。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其几乎涉及到经济、工程和金融等各个领域。在美国项目管理学院的经典理论著作《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也将风险管理列为项目管理九大知识分支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一、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英国皇家特许工料测量师学会(RiCS)对风险的定义是:一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发生后将对项目的目标成果获得产生影响:一种风险可以按照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估量。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风险是对事务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时间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2)风险的产生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3)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经济主体对相关信息的掌握,信息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4)风险使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必然包含不利状态的成分,如损失或低于期望值的回报,损失也是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风险分为不同种类:根据是否涉及决策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根据是否可能给风险承担者带来收益。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根据风险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根据风险的诱发因素,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般认为,风险管理是指为了项目团队所有成员的利益,致力于控制和消除项目存在的不确定的结构性分析和控制过程。它包括一系列项目风险识别、分析、回应的系统过程。它要最大化对项目有利的不确定性和积极的效果,并且最小化对项目目标损害的不利条件和后果。

二、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是指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对潜在的或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地归类和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确定对交付目标的不确定性的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的过程。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应予以考虑的因素、引起风险的原因,风险类型、性质和后果。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是指对于项目的成功交付所识别风险的单独或联合效果的全面和有效的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由风险识别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关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程度的有关信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对经济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风险分析为选择风险回应方法和进行正确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其要解决的问题是:风险究竟有多大,会带来何种程度的损失和概率。

(三)风险回应

风险回应(RiskResponse)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寻找和选择各种避免和控制损失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确定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回应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1、方法。选择适当的措施,这一原则是根据已知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回应手段。当更多的信息得知后,风险回应的措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通常,风险回应措施有如下几类:(1)风险避免;(2)风险转嫁;(3)风险减小;(4)风险控制。在此,要注意风险回应措施可能会带来副作用(次要风险的产生)。当提议一种风险回应措施后,必须对它的全面应用进行评估,确保是否由于使用这个风险回应措施而导致副作用(次要风险)的产生。如果次要风险与减少的原有风险的总和大于原有风险,则意味着没有找到正确的回应手段,应另找其他方法。

2、工具和技术。可用的技术通常是与项目管理流程相联系的,例如:合同采购规划、应急意外事件管理、项目控制等。通常这些可以得到的工具不是纯粹与风险管理相关的。这些工具包括:保险、保函、担保,应急备用金规划,合同类型的选择。意外降低模型,特殊的费用列项,挣值分析,资源平衡等。

(四)风险回应实施的事后评估

风险回应与事后评估是指根据所选风险对策的要求。制定具体计划;并在其后的执行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反馈,并在必要时调整风险管理对策。对实施效果和差异进行评估。实质上,是在于协调和配合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项目融资相关的风险管理

(一)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活动,也必然包含“风险”这一基本属性。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失败的项目融资案例都是由于风险分析、评价与处理失当导致的。随着项目融资应用范围的推广、融资规模的扩大,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的结合。项目融资活动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项目经营和融资安排。从而,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实际上包括了项目风险管理和金融(融资)风险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据此。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与技术手段。对项目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加以控制和处理,已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导致的项目实际效益和预期效益的偏差,从而保证项目投资人和参与者的预期收益,以及在发生风险损失的情况下项目贷款人的追索权得以顺利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

第二,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要求知识结构复杂、涉及范围广。项目融资风险涉及到项目东道国政策、金融、法律、工程、设计、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需要诸多方面专业领域人才参与。通常,对东道国政策要求的把握和对当地法律法规的遵守是融资风险管理的一大瓶颈。这是因为。在西方普遍认为合理合法的事情,在一些国家就变得不可行。其中也包括中国。另外,这样会导致项目融资结构设计出现更多的复杂性,需要变通处理。在工程设计阶段,也会因为项目要求的复杂性和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的不同,从而导致工程成本估价的不准确和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融资成本估计失误,导致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失败。这在中东地区体现得非常明显。该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不愿付钱”,而这一地区却在建设世界上最多的项目,而且普遍采用英

美规范。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创新设计。由于目前项目建筑设计(建筑、结构、设备、装饰等)技术日新月异,对业主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和承包商而言,做出准确的建设费用估价和建设时间估计变得越来越难,会经常导致项目预算和时间超支,进而引发项目风险管理失败,也会导致融资风险管理失败。

(二)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是风险识别。正确识别风险,首先要清楚地认知其表现形式,这就需要一个较为有效的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项目融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不同分类。项目风险是指项目本身存在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而不管其是否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项目融资风险是指项目融资过程对于项目融资各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项目本身的风险是项目融资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和评估离不开对项目本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对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析,不能脱离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一基础,必须对其投资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对项目本身风险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以及全过程的监控,就成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项目本身风险不是项目融资风险的全部,不能以对项目本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来替代对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估。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外,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还有一部分是融资行为引起的风险暴露(如利率、汇率等与资金成本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因此,对项目融资风险因素的考量要充分考虑到传统项目以外的风险因素。

第三,还有一些是项目本身和项目融资行为共同面对的风险,其作用过程却不同。比如,两者都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但具体涉及来源不相一致。因此,对一些风险因素而言。必须清楚它们是项目本身可能导致的,还是融资过程可能导致的,以便更有效地处理风险。

有效的风险分担是项目融资可行的关键所在,有效地分配风险与减少风险对于项目融资的完成和推进、建设和经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风险由适合于管理它的一方承担时。才会有效的分配风险。违反此原则,虽然项目融资仍然有可能实现,但会导致更高的融资成本。风险分担的一般原则是按照政府与投资者各自控制风险的大小,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由于风险分担直接涉及到私人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应当对风险进行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加强对风险的管理。

处理项目融资风险的经常性手段有3种:一是通过谈判,用协议和合同的方式,界定当事人各自在风险中的责任:二是用担保和保证等手段,将风险转移到承担风险的人身上:三是用保险方法,把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实践证明。解决风险的问题没有固定方法,每个国家的特定项目发起人要经过磋商才能够达到一致。影响风险分担的因素包括: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参与人的讨价还价能力、对外国发起人在东道国所担风险的认识等,很难决定哪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最好。

为了降低和减少项目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国际上参与项目融资的主要银行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其核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法律契约与合同,将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承担风险。下表列出了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和解决方案。

四、研究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8

【关键词】道桥工程;工程造价;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43-01

一、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和决策,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措施对风险予以处理,保证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获得安全保障的过程。由于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通过风险管理,一方而,预防和减少意外损失,以较低的费用投入将潜在的重大损失转移给其他组织,或通过精算,决定自留风险,提留最合理的白保基金,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从而直接增加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另一方而,风险管理对于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间接的贡献。

二、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内容

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在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之初,应该对风险管理整个过程做出全而的规划,需要评估风险管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应值得对工程项目做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的人员安排以及机构设置;明确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工具、方法、数据以及本工程和类似工程项目的资料;界定风险管理的范围和成功的标准;制定风险管理的行动指南与方案;(2)针对造价风险因素,根据效用理论建立各阶段的风险度评价标准。运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对可度量的造价风险进行了归类整理度量,对各阶段的造价风险作整体评价。建立起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主要框架的造价风险评估方法体系;(3)在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造价管理全程性、动态性的特点,把造价风险划为阶段性风险和传递性风险,对于传递性风险,不仅在本阶段采取控制措施,在以后的阶段中还要对其开展监控。

三、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单纯地、机械地依赖一定的管理方法是绝对不够的,提高项目业主或开发商的工程造价风险意识,掌握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达到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危害十分重要。

(一)完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直接影响项目组织成员的控制意识以及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我国这方而的起步比较晚,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成本。因此,应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入手完善项目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查明项目在哪些方而、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会隐藏着风险,查明之后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危害程度进行排队,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标准,用以判断该系统的风险是否可被接受,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为了评估风险的大小,一般要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级。风险程度包括风险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两个方而,可以综合考虑两个方而的大小对项目风险程度进行类。

(三)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通过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研究,对于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丰富管理措施及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在风险渐进的不同阶段人们都是可以对风险有所作为的正是由于风险的渐进性和阶段性,使人们能够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和风险性造价也是同样的,由于风险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方法。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造价工程师队伍

道桥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道桥工程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很好的修养外,还应懂设计、懂施工技术、懂项目管理、懂经济法规法律、懂计算机应用等,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知识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一批为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造价工程师。

(五)重视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

道桥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我们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依据,对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容包括估算指标、概预算定额、各项费用指标的制定;确定工程量计算规则;项目划分;建材的价格信息和有关的价格指数系统的建立与定期;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对历史造价的分析与整理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建立必要的行政法规,明确责任,使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六)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

应用计算机开发数据库存系统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目前,我国有关道桥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而的计算机软件较少,在信息交换频繁的今天,这无疑将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9

【关键词】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措施;研究;现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在一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除了高科技网络化连接外,直接连接方式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线【1】。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最新兴起的城际交通轨道和市内交通轨道的兴建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兴建和正在兴建的隧道工程数目正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技术上与理论上来讲,隧道工程都是一种具有独特之处的工程形式,因为隧道工程不但具有一般的道路施工所具有的基本特点,还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施工的极端复杂性,同时还会受到地层条件以及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这些基本的特点都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隧道工程施工的难度,也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就从更大程度上对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各种要求。

隧道工程施工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2.1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点,受到自身因素以及来自很多方面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估所产生的后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因素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并存,比如对工程质体的描述: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围岩级别、岩体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等,都具有随机的不确定性【2】,系统的动态性具体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系统会伴随着时间以及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系统稳定性和强度则会随着施工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此系统的开放性则主要指的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信息、能源、材料交换等。

2.2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以及风险性大和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等基本特点。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便成为关系到隧道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和减小其他各项损失的关键因素。同时,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还关系到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控制工期的进度和质量,加强整个工程施工的控制水准的关键环节,更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在此工程中存在较多的潜在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其他施工质量,这成为造成施工过程中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严重人身伤害甚至是人身伤亡的重要原因。如何正确的了解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概率,如何对此类事故发生的后果以及损失进行尽可能相近的估计,以及如何采取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存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隧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一管理由具有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所不具有的强大功能。如何积极地开展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以实现隧道工程施工的总体效益最大化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一,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的目标、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可以较好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从更大程度上规避风险。第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可以使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因为在进行风险评估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决策人员能够对工程的工期以及成本等基本内容做出更加详细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与可行的施工方案。第三,可以更好地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风险分配的基本意识。第四,有利于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做到更好的控制风险和避免事故、减少风险。总之,建立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对于该工程中所出现的风险的主动控制和及时发现,以尽可能地实现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控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与预测模式正在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做好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3.1选择科学与合理的施工方法

伴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不断进步,新的施工方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我们如何让对这些方法进行选择,如何在多种方法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施工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也是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大量的施工实践已经证实所采取的施工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与效益,采用合理与科学的施工方法不但能够避免地质条件的不足引起的损失和风险,还可以较好的规避因为对于地质条件的判断不足引起的潜在风险。并且这也是一种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以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3.2加强风险的辨识

风险辨识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科学与可行的方法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和危险做出定量的评估。风险辨识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性环节,是做好整个工程风险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能否正确识别风险和判断风险的程度,对风险分析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树法、情景分析法、决策树法、流程图法、检查表法等。由于隧道的有些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统计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得到证实,因此,建议采用专家调查论证的方法【3】。

3.3做好风险估计

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基本依据,以可能会发生的后果为基本的预测指标做好风险预测,并且要根据判断的结果对风险评估进行等级确定。这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精密性工作,不能够仅仅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上适用于隧道工程风险估计的常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工程风险模糊估计法等【3】。

3.4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

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全过程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对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预测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风险决策的基本依据,以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发现发生的概率,或者转移风险。在风险管理中,隧道工程施工的各参与方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是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有力保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伙伴关系是有价值的工具。在合作过程中,项目各方之间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制定以降低业主成本和提高承包商的利润、减少工期延迟等的风险管理共赢原则。

结语

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实践中,我们应该进行不断的研究与不断的总结,进一步的认识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争取形成一套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与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世海.浅谈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J].四川建材,2011,(03).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篇10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