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资金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9:40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1

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是资源良好利用的过程。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资源利用需要掌握和谐共存,互通有无的原则。投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投资环境影响了金融投资管理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环境上讲,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保证管理上有秩序,优质的文化环境,能够促进管理的人文交流,正确的政策环境,能够保证投资活动健康稳定。投资环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政策框架就是在金融投资中所享受的宏观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商业便利机会主要是在金融投资活动中的便利性,主要是金融投资的促进措施和金融投资的鼓励措施。经济决定因素就是金融投资管理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目的地资源可利用性和价格,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专业技术劳动力可用性等诸多因素。金融投资过程中,良好的投资环境既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对金融投资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从当前金融投资实际来看,构建健康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保障金融投资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金融投资具有正向的决定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正确理解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影响,才能为金融投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认真分析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影响,是提高投资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2投资环境在金融投资管理中的影响

(1)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从硬环境来说,气候环境日益恶化,在倡导环保的基础环境下,自然环境作为最为前提的条件,如果存在严重弊端,就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国内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必然导致金融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很难引入外资的投入。从软环境来说,国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的服务环境与国外服务环境差距较大,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占优势,诚信环境没有条件开发。这样的投资环境也会导致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如不改善,投资环境很难在金融投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要想有效化解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的整体收益,就要在充分认识金融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还要对投资环境的适应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做到积极推动投资环境建设,使投资环境能够根据金融投资过程进行适应性调节,达到防控金融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收益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正确理解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金融投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投资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投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投资人员和整个投资活动要保持动态管理状态,来增加金融投资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的投资人才业务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投资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单一,严重缺乏评估、管理、审计等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金融投资管理效率不高。从目前金融投资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投资环境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当前企业投资管理实际,投资环境的诸多不确定,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使得企业只有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体系,并优化人才配置,才能达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金融投资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应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把握投资环境构建原则,并做好投资环境建设,才能满足投资需要。

3注重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相互促进

(1)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要和谐共融。首先,科技发展水平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安全保障功能。高科技能提供一个电子交易系统的投资活动,它的投入使用能很好地改善投资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也越完善和强大,科技发展水平给金融投资管理带来了安全保障,避免操作风险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次,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是投资管理的重点任务。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时期里,各种风险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频繁,金融活动的创新必须要与投资管理相适应。金融创新能在金融投资管理中起到活跃因素,进一步促进金融投资环境。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亮点。金融投资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类别,人力资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金融投资管理活动的效果。结合金融投资管理实际以及投资环境建设经验,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投资环境既对金融投资管理有着正面的影响,金融投资管理也反过来影响投资环境建设。因此,只有保持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和谐共荣,才能促进投资环境建设并保证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使金融投资的整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2)优化投资环境,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健康运行。投资环境中所在城市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基础设施等建设水平,时刻影响这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基础环境往往能给投资者直观的视觉感受,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有重要意义,金融投资管理必须依靠必要的物质设施投入来完成,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衍生出良好的基础条件。任何投资和管理都需要依托环境作为支撑。金融投资管理活动,对于投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就是因为金融发展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相关联。金融产业升级需要稳定的基础,商业的繁荣是其中必要的条件。投资活动可以缩短投资者对正在出现的投资机会的反应时滞,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科学性发展。鉴于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投资环境建设中,根据金融投资的需要重点构建良好健全的投资体系,并逐步优化投资环境,才能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优化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了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推动金融投资管理发展和满足金融投资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4结语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2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对策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拨款、国债资金以及其它形式投资的建设项目。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调节性、引导性、带动性、基础性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发挥好政府投资调控引导作用,以及让项目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起着很关键的重要。

二、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1)项目立项流于形式。很多政府投资项目缺少科学论证,着急上马,论证也往往流于形式。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前期立项不科学,设计不完整,导致施工过程随意更改设计,增减合同工程量,导致合同价失控,结果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管理混乱。

(2)招投标程序不严格。很多要求公开招标的项目逃避或者规避招标,如采用议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有的擅自变更投资规模,招小做大。有的采取擅自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而将应招标的一些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的方式有意肢解招标。还有一些违反招投标法,以续建的名目内定项目建设队伍。

(3)工程监督不够。有的工程现场监理签证不及时,待工程完后再集中补签,影响了签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的监理对施工单位随意变更的工程内容违规签证,在工程签证资料中因监理签证不实造成的虚报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未建立跟踪审计制度。

(4)竣工结算不及时。很多的建设单位对所承建的项目未能按合同支付工程进度款、超付工程款,导致施工单位不及时的进行竣工结算,导致建设单位的财务决算不能客观及完整地反映建设投资状况,也不能为政府及时提供信息,影响到了政府的投资决策。个别项目存在超付工程款,造成政府资金流失。

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立项管理

政府项目投资立项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咨询部门进行编制项目书,经相关部门及专家论证后上报政府审定,审定的项目纳入政府项目投资计划中,预防项目的仓促上马。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同时发改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应当紧密协调,增加对项目投资的评审,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政府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应当对项目中错误计算、高估冒算以及重复的预算进行认真审减。同时对于招标控制价应当严格审查,审查项目资金的预算是否超标以及投资计划是否达标。

(二)规范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查处力度,规范招投标管理。严肃查处部分招标以其它方式规避招标、或对项目化整为零的行为。同时,有关部门应当有针对性的出台一些管理办法,规避一些单位逃避监督、围标或者串标的问题。项目业主应当提出招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发改委依法进行核准。凡符合招标条件的施工、勘查、设备、设计、材料以及监理的采购均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行采购与招标。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应成立招标领导小组,由财政、发改委、监察、招标管理机构、审计等主管部门参加,监督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

(三)实行合同管理制

要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设计、监理、施工等均需签订合同,质量承诺应在合同中注明,建立违约责任追求制度。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应当严格质量管理,按照合同要求对项目法人负责。政府投资项目严禁违法分包与转包。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应当在相关合同中列明:必须经审计机关审计后方可办理竣工决算或工程结算,加强实施环节的跟踪审计,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设备监理合同以及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理。

(四)竣工验收及保修制度

项目建成后,项目业主应首先进行工程规划、质量、环保、人防、消防、档案、卫生等专项进行验收,并出具专项验收报告。专项验收合格后,项目业主应及时申请项目综合验收。如果没有通过综合验收或综合竣工验收,一律不得投入运营。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监督,审计部门应强化对建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不符合有关程序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一年后,发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后评价,重点评价项目运行是否达到原设计功能和效果,是否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严格基建财务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施管理和监督。项目业主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设立基本建设专户,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坚持检查项目单位专账设置情况,然后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资金拨付。在项目资金拨付时,必须实行资金拨付审核制度。二是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三是严格实行工程决算审查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查批复。

参考文献:

[1]杨江梅.谈谈如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4.

[2]何进跃.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变更管理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毛果玉.浅谈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J].商业会计,2014.

[4]马丰华.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5]梁九凤,蒋吉鹏.关于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

[6]周燕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3

【关键词】经营管理;金融投资管理;应用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金融活动是其各项环节实施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仅需要对产品生产的流程优化进行全面的思考,还需要对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方面进行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事,保障产品的质量,促进流通。企业想要在领域中提升知名度,就需要在前期进行合理的投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所发挥的作用是能够指导企业通过使用所投资资产来科学合理的划分,其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投资企业通过怎样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管理、如何选择恰当的投资契机,投资流程由哪些等。与此同时,企业经过金融投资管理对市场回报率能够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活动是基础,如果金融投资合理、科学,那么企业将会收获相应的市场回报,这也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另外,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中,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及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在市场大环境中立足,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优势,尽量避免竞争为企业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投资管理能够为企业运营各类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企业需提升对其的重视度,了解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作用,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对保险管理的重视,保障企业能够在内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不利的因素,从长远角度看待企业发展[1]。

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心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

(一)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经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来讲,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1.明确投资方案。资管理各项工作中,明确投资方案是首要工作,也是整体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明确投资方案的前期,需要对市场实际发展状况开展调查、分析和总结,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的评估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对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并为方案提供理论方面的职称。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所遇到的各类风险,保障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最大的获取利益。如果企业的投资方案不明确,且设计的不合理,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很多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失败。由此可见,在明确投资方案时,需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做以正确的解读,掌握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系,有效防范风险。2.详细分析投资。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分析投资的工作十分重要。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市场中所体现出的各种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对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总结,并科学的评估市场未来发展的走向,从而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企业的投资分析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避免各类因素所导致的投资风险,最大程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组件投资组合。组合投资组合可以在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分散化。由此可见,企业在明确投资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反馈和发展情况,科学的组织投资组合。当然,在投资过程中的很多风险和无法避免的,但是通过组合投资的形式进行科学的组合,就能够有效的将风险分散,避免因企业单向投资的失败而为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4.评估并修订投资组合业绩。虽然组建科学、合理的组合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企业投资时,就一定能够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因为市场的发展形势经常在变化,其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很多问题是无法预测的。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投资组合中每一个组成部分业绩,并结合各部分组合业绩对市场的走势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的修正投资组合。保障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优势,站稳脚跟,有效的规避因为投资发给企业的风险,将投资利益最大化[2]。

(二)加强队伍健身,完善投资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竞争,而究其根本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讲,人才是其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在金融投资管理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样是人才。企业在开展各类投资活动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具备十分充足的资金,还需具备一定的空间,以及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人员是否专业对企业投资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人才是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见,企业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引进专业的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特别是需要引进分析能力强的投资分析相关人才,系统化的培训相关的人员,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责任感。与此同时,在设定金融投资管理相关制度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保障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责任及义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设立符合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奖罚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企业资金预算

在企业发展中,资金预算工作十分重要,其关系着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是一项重要信息依据,与此同时,其影响着金融投资管理的工作质量。因此,想要做好编制的预算工作,需要对企业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企业未来发展道路进行规划,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在编制预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企业管理中,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开展编制预算工作之前做好市场调查及取证,对市场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掌握真实资料和数据,为企业编制预算工作奠定基础。2.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应当设立全面、完善的编制预算管理体系,禁止随便更改数据或者随意调整预算数据。如果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对预算数据调整,那么需要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资料。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规定调整预算数据。由此可见,不断的完善编制预算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资金管理,为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工作提供预算依据,保障金融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在编制预算工作中,需要公正、公平。确保编制预算工作可以不受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审核,对于部门谎报、虚报等问题需给予严厉的打击和批评,保障预算公正、公平,为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3]。4.详细记录编制预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数据,并进行系统分析。准确记录预算的结果,为企业每个部门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指导各部门之后的各项工作。利用数据可以有效约束各部门工作,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加强资金管理,并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基础,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合理论知识,加强金融投资管理,从客观角度审视投资对象

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将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例如:eRp理论,其最早由美国公司GartnerGroup提出,该理论是一套较为完成的企业管理流程,其强调了企业流程化管理,包括: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采购、投资管理、运输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应用eRp系统,各大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的生产活动,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的掌握。与此同时,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应用eRp理论,可以将投资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有效降低认为因素对金融投资管理相关工作的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生产活动的掌握以及对资金流向的了解是各项管理措施实施的基础。由此可见,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对金融相关知识充分了解。除此之外,企业在明确投资对象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了解对方财务状况,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情况以及信用水平等相关问题。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益,因此,全面考察投资对象十分重要,准确评估投资对象,了解投资对象的管理经营状况,了解其是否有能力偿还欠款等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全面评估投资对象,可由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各项活动的本质即为金融活动,在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空间时,通过有效的金融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的活跃性。如果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在考察好各项工作之后,进行企业金融投资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金融投资工作十分复杂,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由此可见,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对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视度,有效提升企业金融投资有效性,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也需提升对投资管理的重视度,合理应用企业投资管理,提升企业基础建设,不断的完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体系,提升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度,引进金融投资管理人才,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的投资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丹.试论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J].财税金融,2015.

[2]孔飞.浅谈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新经济,2015.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4

关键词:

>>国外养老金投资管理研究综述国外养老金如何投资?瑞典公共养老金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澳大利亚养老金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浅议国外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养老金投资管理的mom模式研究国外公共养老金指数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未来养老金形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新形势下养老金的转型变革分析对我国养老金制度调整的启示养老金投资,看看国外都咋做?国外养老金投资:盈利求稳不求多养老金投资的“锚”我国养老金的现状研究英国养老金改革对中国养老金的启示美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美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关于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探析我国养老金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13]伊志宏/张慧莲,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国际经验及中国的选择[m].2009.

[14]徐海燕.俄罗斯社会保障方案中的基金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2009.

[15]封.金融危机背景下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效应及启示[J],2010.

[16]弗朗西斯・考埃尔.金融衍生工具与投资管理计量模型,2011.

[17]陈志国/冯梦如.俄罗斯强制型养老基金个人账户投资管理启示[J].2012.

[18]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m].2012.

[19]杨华.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研究[J].2012.

[20]于阳.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研究[J].2012.

[21]管益君.境外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制约因素与对策[J].2012

[22]苏卫东.境外养老金入市的几点思考――兼谈对中国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启示[J].2012.

[23]韩立岩,王梅.国际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2012.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5

[关键词]投资基金 不对称信息 治理和监管

我国的投资基金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它的出现的自发性、相关制度及监管的缺失或不完善使得投资基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从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角度看,投资基金的引入,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基金已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运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美国在2000年底共同基金的总资产达到69668亿美元,约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45.64%);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投资基金的功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在金融领域进行的制度创新的尝试。在西方,投资基金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之后逐渐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制度和监管体系。我国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来缩短这个探索的过程。

一、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长期以来,因非资本所有者的管理者控制企业而产生的动力问题,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由此形成了早期的“经理型厂商理论”和“行为型厂商理论”,这些理论摒弃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合一的古典企业模式,而倾向于把重点放在研究经理的动力问题的理论上。对同一问题的近期研究则形成了“委托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会出现内部的利益冲突,委托人(企业的所有者或称股东)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人(经理)追求的是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收入、权威、在职消费等。由于经理人员不是或不完全是企业的所有者,在努力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成本完全由自己承担,而因努力工作提高的产出却被股东分享,故经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努力工作。同时,假如经理人员追求在职消费的话,所耗费的成本由企业承担,自己却可以得到全部好处,故经理人员就有足够的动力追求在职消费等不利于股东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实际价值就减少了,所减少的部分被称为“成本”。这种成本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委托关系及其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总之,只要所得和所付出不相称,就意味着某个当事人的行为会带有外部性,因而产生了激励问题。不过,无论是哪种问题,其根源都可归结到一方没有足够的能力监督另一方的行动。委托理论把这种监督能力的缺乏视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即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是人,他利用委托人对自己的不了解来采取谋私利的行为。如果要解决这种问题,委托人必须设计恰当的契约或制度促使人说实话。

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交易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偿还风险的资金使用者,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资金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得到资金的人。道德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可能从事从投资者的观点来看不希望看到的那些活动的风险,因为这些活动使得这些投资血本无归。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可能最终放弃投资的打算。信息不对称理论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仍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分析工具。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基金有不同的称谓。无论称谓如何,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投资基金既是一种组合资产和投资工具,也是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制度。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以基金方式将各个投资者彼此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投资专家运作和管理,主要投资于证券等金融产品或其他产业部门,以实现预定的投资目的的投资组织、投资机构和投资制度。可以看出,在投资基金的运作体系中,投资人和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因此也必然产生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由于巨大的风险,投资人会选择不投资于基金,投资基金就得不到发展。如果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得到解决或最大限度的缓解,投资者能选择优秀的基金运作和管理者,基金运作和管理者能够基于投资人的利益谨慎行事,投资人的投资利益将得到保证。实际上,投资基金的治理制度和监管体系都是围绕着解决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当然,在现阶段,我国这个问题解决得还不太好,因此才出现了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基金黑幕”等种种问题。

二、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

投资基金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其刚出现时的完全无序状态相比,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初步建立了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框架,但离相对成熟的治理和监管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投资基金也未得到投资者的完全信任。

1.投资者分类及监管的特殊性

建立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体系,并不是要构建一个让投资人“只能如此”的僵化体制,更不是代替投资者做选择。在金融服务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同样是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课题。既要防止过大的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要避免抑制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监管者必须找到均衡点。在投资基金的监管上,如果从监管措施上着手效果恐怕不会太理想;但如果按投资者信息收集能力、对风险的认识能力和承受能力进行分类监管,监管者的上述困境似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可使监管者有效地分配监管资源。这一认识的理论基础同样是上述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既然投资人委托投资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那当投资者获取人信息的能力很高时,监管自然就可放松。西方国家在投资者分类和分别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分析这类问题时的有效性。

在美国,监管规定把投资者分为普通投资者和高深投资者,并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分类,对基金业务给予了一定的豁免,具体包括两种情形:

(1)投资顾问根据客户账户资本收益或资本升值收费的豁免。

美国的《投资顾问法》只允许投资顾问对所管理的资产(包括投资基金)按资产的规模收取固定比例的费用,而不能按业绩收取费用,目的是避免投资顾问追求短期利益,滥用权利,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但国会给予证券交易委员会豁免的权利。具体说,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下列情形的客户实行豁免:①如果客户有750000美元以上的资产接受该投资顾问的管理,或客户有不少于1500000美元的净资产。②客户是符合资格的购买者,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个人或配偶拥有至少500万美元的投资;具有至少500万美元投资的家庭公司;至少具有2500万美元随意投资支配权的公司(机构投资者);一些信托机构(如果不以控制该证券为目的,并且得到信托人的批准,则该信托机构符合条件)。③客户是投资顾问中有专业知识的雇员。

(2)私募投资公司的豁免。

在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中,有一类特殊的投资公司即私募投资公司得到了豁免。如果投资公司不公开募集股份;并且股东不超过100个,或者股东全是符合资格的购买者。私募投资公司(民间习惯上被称为对冲基金)不需要根据《投资公司法》注册为投资公司,也不需要按《证券法》注册其股份,因为其不公开发行股份。私募投资公司几乎摆脱了所有有关投资基金的联邦法律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的约束,其投资目标、投资方法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很大程度上由基金发起人和投资者协商而定。私募投资公司的投资顾问补偿费用主要或完全取决于投资业绩。当然,对私募投资公司投资顾问的监管不能豁免,《投资顾问法》包括许多反舞弊的条款,投资顾问必须全面地向客户披露业务、费用以及利益冲突的事项。在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之后,有关对私募投资公司监管过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美国对此进行了评估和反思,认为应该加强私募投资公司的信息披露,但仍然不应对私募投资公司采取实质的监管。除美国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如欧盟国家也有类似的安排。

我国目前在监管文件中尚未对投资者进行明确分类,在监管上还没有把金融产品与投资者分类对应起来。中国法律对证券类经营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对于保护普通投资者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却牺牲了高深投资者特殊的投资需求和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虽然法律没有规定,我国实际上已存在大量的处于地下的、隐蔽状态的具有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据估计其总规模已达2000~5000亿元人民币。由于缺乏法律的规范,这些“私募基金”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6

(一)投资方式固化、投资效率低下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限定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重不低于50%,企业和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重不高于40%,在这之中还规定银行存款的比重不得低于10%。根据以上规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主要依赖于银行存款和买卖国债这两种方式,显然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风险小、安全性较高的优点,但与此同时其收益率也相应降低,此外,选择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还难以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必然会导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低。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实际收益率总体偏低。在2008年和2011年这两年间,综合当年的Cpi指数,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甚至为负增长。虽然在2009年收益率曾回升到16.82%,但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收益率却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2013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仅为0.44%。

(二)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涉及面广且管理体系散乱,管理模式不统一,导致基金管理分散,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和权责划分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状况间接影响了我国社保基金的有效投资,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性。

(三)基金运作不透明,信息不对称2000年国务院专门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会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收益等财务情况。然而仅仅通过这些财务会计报表,公众很难从中了解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作的全部情况,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公众无法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同时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的不透明,也会直接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瞒报、少缴以及骗取社保基金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地区还存在私自侵占和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恶劣现象,严重侵害了广大参保人的利益,威胁到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制不健全2013年上海市发生“违规挪用社保基金案”,该案件反映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除了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之外,同时还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以防止贪污挪用基金的现象发生。当前,我国还缺乏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社保基金运营管理方面看,虽然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但这些暂行办法仅是针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对于其他方面没有做明确的规范,法律层次低,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法制建设的滞后也使社保基金的投资面临风险。

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引入多元化投资,拓宽投资渠道“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投资领域的至理名言,揭示了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应引入多元化投资模式,通过分散投资,将资金投向不同领域,以保障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性,降低投资风险,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保值增值。除了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投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之外,社保基金还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投资形式:一是实业投资,包括对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股权基金的投资,以及直接对中央企业的股权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社保基金能够获取稳定的收益,还可以促使央企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能够进一步增加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互惠互利。二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将社会保障基金投入到国家扶持的产业项目中,这样既能够在资金方面对国家建设进行支援,也可以使社会保障基金稳定地获得长期收益,且这种投资方式具有风险性低,收益率高的优点。三是开发海外投资,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投资工具也比较单一,而海外的资本市场相对健全,投资品种也相对丰富,且法制体系比较完善与规范,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海外投资是社保基金实现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政府责任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于管理部门较多,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给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应细化各政府部门的职权,实行分工管理,做到“一一对应,各司其职”,即不同的事项有不同的部门进行专门负责管理,如政策的制定、宏观规划等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交由财政部统筹,监管工作由审计部负责等。这样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才会清晰明确,管理效率也会因此提高。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增强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完善监管体系,实现信息透明社会保障基金是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其投资运营安全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建立高效完善的监督体系十分重要。1.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决策科学、客观、合理,并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可做相应调整。应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管机构,以保证可以随时进行监督,一旦内部出现违规操作行为,要及时揭露并给予处罚。2.实现外部监督,提高信息与运营操作透明度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应将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投资使用状况等定期向全社会公布,且要详细告知在此过程中资金的相关经手方,确保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透明度,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还应充分动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做好新闻监督工作,及时报道揭露侵占、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良现象,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7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投资管理;风险;市场分析

在美国爆发次级贷款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进入到一个寒冬期,特别是整个世界的金融秩序都转入到一种新常态之中。而随着当前资产逐渐走向证券化经营,金融风险也就随着市场的演进和变化而产生。因此,不管是进行资产经营,还是投资管理,实际上都应该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的新动态。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触底,而且在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增长周期到来之前,世界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投资管理应该充分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的市场行情,从而做出更适应当前后金融危机条件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应该全面分析当前的企业发展状况,并且结合后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投资规律,谨慎做出投资方面的决策。因此,投资管理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行为,作为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方,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动自身的投资发展。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管理挑战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其表现出的资本市场特征,不同于以往的资本市场表现,特别是从本质上看,其资本的特征也有一定差别,所以在投资过程当中,投资方应该全面分析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全方面分析当前的市场主要表现,抓住契机推动自身的投资项目得到增值。而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管理也需要重视对其面对条件的解析,才能够把握住市场趋势,最终拉动自身发展。从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上看,投资管理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当前整个世界生产和商业格局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结构上的调整将会深刻影响整个市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正处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之中,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存在发展停滞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对当前资本在整个世界各种市场当中的流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贸易壁垒,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往往是质量较低,而且价格也相对低廉等,这些都对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第二,整个世界的金融投资市场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美国当前已经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的占有份额不断下降,而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美元地位也逐渐动摇,这些因素都导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金融投资市场出现比较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所以当前市场金融投资管理面对的挑战更加复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盲目发展资本行业,特别是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充分支持,金融不断扩大缺乏实体经济的充实基础,因此,投资方面的监督管理的强化,对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管理造成了一定挑战。第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革命也成为一项重要补充。金融危机和次级贷款危机等都充分表明,对于金融危机的监督和控制,实际上不能够仅仅依靠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也不能够仅仅依靠投资者或者资本运作的相关单位出现的道德自觉,而是应该采用各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监督之间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作用。此外,从当前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科学技术未必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必然会对金融投资领域的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第四,当前经济也从过去的污染性逐渐转变为低碳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去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之所以有部分企业出现了投资方面的快速提升,是因为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牺牲了大量的自然环境以及资源。但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已经逐渐趋向于绿色和低碳的理念范畴当中,特别是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方面,全世界都正在付出努力。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投资者应该充分看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状况,从而把握住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把握好投资的方向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投资方在把握后金融危机时的投资方向,以及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方面的一些管理调整上,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多。特别是对于经济状况的把握,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抓住当前后金融危机的发展契机,特别是没有根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具体趋势进行投资调整,就可能给当前的投资行为造成损失。因此,投资方对于后金融危机条件的分析应该是真正到位的,投资行为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2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投资管理的主要对策

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投资方管理,应该还是围绕投资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管理,也就是后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应该放在首位。一旦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能够有预先的措施降低投资方可能出现的损失。所以金融方面的安全是整个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管理重点和难点。从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管理风险类型上看,主要包括市场上产生的投资风险,以及被投资方的信用问题、投资操作方面的风险这三方面。从本质上看,当前的投资管理应该充分分析市场和自身存在的风险,特别是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自己的预测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动自身的科学发展。投资方需要围绕当前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进行管理,并且要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避免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和冲突,这样才能够推动投资管理的科学发展。从当前后金融危机的条件看,投资管理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投资方应该对当前的金融投资市场状况有自己的评估体系,特别是根据当前后金融条件之下的金融市场环境,适当地调整和优化投资方的融资结构以及投资产品优化等,提高整个投资方的投资效率。因为在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投资方最大的目标实际上是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投资方的损失,或者利润的减少等。因此,投资方应该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状况来看,将当前的融资渠道进行充分拓展,将直接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优化投资方的资本来源渠道等。资本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已经出现萎缩,所以资本市场已需要进行转型,很多投资方实际上都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而这样的一种融资结构并不是直接融资结构。对于投资方而言,应该解决单一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要从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出发,开发一些直接投资渠道,真正意义上将投资行为的资本直接管理作为核心部分,降低银行内部出现的资金效率相对矛盾的状况,真正让投资方的资金得到活化。第二,投资方也应该对自身做空以及做大的工具进行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资本市场特征。从当前的资本市场状况看,股票市场也经常会出现相对比较大幅度的调整状况,尤其是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处在一个波动期,这些都要求投资方要根据投资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规定,调整自己的做大和做空工具,让自己做大和做空行为更有依据,真正符合投资方的基本利益。特别是当前投资方应该完善自身的做大金融衍生工具,只有投资方都具备了完善的做大和做空工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稳定整个金融市场,避免各自受到局部金融因素的波动而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对于未来金融市场而言,企业应该全面分析当前金融杠杆的规律和表现,抓住金融杠杆的基本特征,全方位地推出全面性的金融投资工具体系,从而更好地平衡投资方在进行金融市场投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而拓宽金融投资渠道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当前的融资方而言,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相对应地提出一些配套的创新金融产品,避免当前整个资本市场出现金融产品同质化的状况,真正意义上保障投资方和融资方的利润和效益。因为当前很多金融基金产品,特别是投资或者融资类的产品其同质性问题比较突出,很多投资方都没有什么真正的选择性。所以面对当前状况,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推出更多新的金融产品,扩大基金产品的投资范围,以及银行业也应该创新自身的中间业务等。从金融茶品的创新角度上看,应该从防止整个金融市场出现失衡状况作为基本条件,从优化当前的投资和融资工具,推动当前信用贷款工具的证券化等方面进行防护。尤其是当前信用贷款方面,鉴于之前金融危机爆发时出现的次级贷款问题,所以应该强化信用贷款资产的流动性,真正转变当前投资者的资金质量等,以此更好地规避当前市场可能出现的金融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也可以适当推出一些人民币的衍生工具,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第四,投资方应该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不能够盲目相信投资过程当中的低风险。一些融资和投资者往往推出所谓的低风险债券,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低风险。投资方应该分析各种债券和基金的风险状况,从金融市场和整个实体经济的状况看,真正将主线投资和当前辅投资划分清楚,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体的投资利润率,规避风险。当前的金融脱媒化已经是必然趋势,特别是银行对于债券的持有也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对地方债务或者是传统的低风险国际金融机构债券等,投资方应谨慎持有,不能盲目相信其没有风险,要强化自身对于债券风险的判断和鉴别能力等,真正做到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3结语

当前金融投资环境日渐复杂,特别是当前投资方所面对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现的经济现状和问题,所以应该更加审慎地处理当前的投资需求,要形成科学的投资策略和模式。投资管理的模式应该和投资方的自身发展状况相结合,也应该和当前投资方所面对的市场状况充分融合,只有把握住风险的种类和来源,才能够让投资方的投资行为更加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危机。防控投资风险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特别是投资方应该形成风险评估团队,对于当前市场所推出的各种金融投资工具进行甄别和分析等,只有具备真正具备实践意义的投融资判断力,才能做好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投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卢文雯.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高晓雪.入世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演变[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8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式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现状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权责不清。我国养老基金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的权责不清,以及管理主体越俎代庖的现状是导致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制度因素,不利于我国基金投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散化削弱了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当前我国社保基金实行的是区域性分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三级地方(省、市、县)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由于三方责、权、利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制约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比较混乱,老百姓的养命钱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要想实现有效保值增值,其投资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种“养病钱”、“保命钱”,其投资运营几乎不容一点闪失,因此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资中最重要的原则。

2.收益性原则。收益性原则就是为了实现基金的增值。因为基金要取得增值,其投资运营就必须实现盈利。收益性原则可以缓解社保基金的支付困难。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两个基本原则。

3.统筹安排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基金管理人要根据基金支付需要,合理安排其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的投资组合。

4.社会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是政府的一笔大规模的支出,这笔支出应该讲求社会效益,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1.购买国债。这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最重要的投资方式。由于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有政府财力做后盾,信誉高,一般可以认为是无风险的,符合安全性原则;同时,其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所得免税,所以收益率也差强人意;部分国债的运用也体现了社会性原则。

2.存入银行。银行存款素来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重要工具,这主要是由其安全性决定的。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存入银行将面临市场风险;我国现已加入wto,商业银行还将面临破产风险。这样社保基金投资于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加之其收益率较低,笔者建议只将少量基金投资于这种方式,具体比例为不超过20%。

3.产业投资。这里所说的产业投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进行投资;二是对社会效益明显的国家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这主要是社会性原则的体现。

4.购买股票或证券投资基金。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投资取得较好收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参照国际惯例,社保基金入市可以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初始比例可以比较小,并主要购买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

5.购买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一般利率较高,是可以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缺陷是由于其发行主体为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故该投资方式有风险。但我国对发行企业债券规定的条件十分严格,发行主体通常都是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且一般都有担保,因此风险也是比较小的。不过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育不成熟,规模较小,品种单一,期限结构不够合理,故投资比例不宜过大。

6.直接贷款。可以向经济效益好、偿还能力强、信誉高并能提供足够担保的企业直接贷款。贷款利率较高,资产担保又保证了到期可收回贷款,故这种方式符合安全性与收益性原则,可使社保基金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同时还可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7.房地产投资。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使居民对商品住房的需求大增;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也需兴建大量商用建筑物。当前房地产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为社保基金投资房地产创造了条件。由于房地产是一种实物资产,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并且价格通常看涨,盈利性较强,因此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投资工具。

8.海外投资。国外投资是发达国家社保基金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无论社保基金进行哪一种投资都将面临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降低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散投资有可能使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并不是越分散越好。分散度太高,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而且造成投资管理不便,费用增加,效益降低。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适度分散投资,以便在既定条件下实现一个最有效率的风险-收益搭配,则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纲:社保基金投资的比例控制与安全性[J].中国软科学,2001,(6)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9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利率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就是指整个市场的风险。系统风险指的是总收益变动中由影响所有股票价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变动是系统风险的根源,它们的影响使几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样的方式一起运动。

我国设立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是将风险否认了,这是隐形的系统性风险的极端形态。如我国证券基金的设立方式便是对基金设立风险的一种间接否认。目前的证券基金全部采用契约型而非公司型方式设立,这其中隐含着不小的设立风险:因为契约型基金的设立应以社会信用体系十分完备、信托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相当健全作为存在与运行的制度前提。而反观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信托制度、法律规范很不成熟,在此背景下贸然大肆设立契约型证券基金,其实是对其设立风险的一种变相否认。包括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为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可以选择赎回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如果市场发生了大幅度波动,基金市场可能出现赎回潮,基金所持有的现金准备往往不足以满足需求,只能选择抛售手中的股票或债券来应付赎回。而此时由于市场波动而处于较低的水平,基金资产就会蒙受损失。

(二)非系统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信息风险、道德风险等。证券投资基金也具有缺点甚至是致命的弱点:如在长期熊市格局下,由于有“船大难掉头”、“进得去出不来”等流动性风险,加之在不健全的治理结构下有引发“逆向选择”、“利益输送”等道德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的系统性风险就是“你没有办法避免的风险”,像国家的政策、国际形式的变化、天灾之类的,这些都是你处在这个环境中不得不面对、但是又无力去抗拒的。非系统性风险就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减小的风险”。比如说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风险,这些东西所带来的风险你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组合来规避。

二、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营销的方法

哈里・马科维茨(markowits)于1952年创立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马科维茨认为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或者偏于风险厌恶型,从而追求在风险最小(数学上用方差或标准差表示就是实现方差或标准差最小的情况下)时的尽可能大的收益。这是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目的,也是扩大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的根本途径。

根据威廉・夏普(Sharpe进行的实证研究,当股票种类达20种以上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逐渐趋于零,此时风险只剩下系统风险,从而只与市场因素的方差有关,投资组合的标准差逐渐成为一个线性函数,因此可用“线性规划法”迅速找出有效边界。

三、对防范和化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建议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是可以不失控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是可以人为加以约束的,有些风险是可以有效降低的。

(一)采取民事法律措施规避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

要尽早引入民事赔偿和追偿机制防范基金经理选股时“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这一点尤为重要。虽然现行法律规范有的涉及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但大多是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制度,几乎没有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即便是2004年6月1日实施的《基金法》,也未明确规定在基金运作过程中,无论管理人还是托管人,一旦违反合约义务并给基金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投资者都可以提讼,违约方应以公司资产甚至个人资产予以赔偿。试想,既然基金公司可以“造就”千万元年薪的“金领”,为何不让其上交一定的违规风险抵押金?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最为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也许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成制。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基金投资人对基金经理的选择力度与监督力度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忽略了风险因素,当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业绩评价,尤其是要对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加快证券与投资基金法律建设进程,加强宏观监管。应充分借鉴外国经验,建立健全基金法律体系,在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正和补充基础上,尽快制定完善《投资基金法》;建立以风险和回报为评估标准的基金评估考核制度,监督基金信息的披露,同时完善基金治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利益机制、利益冲突处理机制等,降低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成本,充分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建立基金同业公会,发挥同业公会的自律功能。在依法运作的基础上,加快投资基金行业自律建设。加强基金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工作。

(三)成立更多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的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降低风险

中国证券市场的新基金开始尝试“转型”。从类型上看,偏债型基金逐渐在此前清一色股基的发行市场上崭露头角。继鹏华信用和国联安信心增益之后,在2010年5月24日发行的6只新基金中又出现了银华信用债和长信中短债两只债基的身影。分析人士表示,前期在股市没有明显反弹迹象之际,固定收益类基金的业绩应声而起,债基在新发型基金中逐渐增多,特别是中短债这样比较明显的低风险品种的出现,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于持续震荡市场的回应。

(四)建议改原有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为合伙制基金或公司制基金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投资资金的管理篇10

本文基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2009~2013年的战略计划,从aRC机构使命出发,研究分析了aRC制定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主要发展目标,总体战略下“研究”领域战略目标,实施行动及衡量其结果的绩效指标。aRC投资战略制定过程及在实施行动计划中体现的“可行性”、“国际性”和“灵活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资助体系;项目投资战略;基金管理

2010年初,国家基金委委托开展了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绩效的国际评估工作。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在报告中建议:为了支撑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建议在国家科研经费中不仅要大幅提高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还要更加明确地把基础研究领域的更高经费比例以科学基金的方式进行分配。1986~2005年期间,我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投入为175.1亿元,而2012年投入为236.56亿元,2013年为235.24亿元,中国基础研究经费的绝对量增长迅速。澳大利亚无论科研投入还是科研产出距离英美等老牌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差距,但其研究领域又呈现出往往是科技大国才有的多样性,也更接近于我国等发展中大国可能达到的情况。澳大利亚具有非常强的科学基础,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舞台上表现活跃,到目前为止已有7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科学奖。在某些程度上用以说明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指标———专利对科学论文的引证,显示澳大利亚专利对物理学、工程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高质量论文有很高的引用率,且这些专利所引用的论文中有95%产生于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因此澳大利亚的科技管理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研究对象。

一、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研究项目投资战略及行动计划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ResearchCouncil,aRC)类似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澳大利亚除医学外的基础研究管理机构,成立于1988年。2001年3月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法案(aRC法案),aRC成为独立咨询机构,主要就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科学研究,向部长提供有关研究资助及研究政策的建议,并推动开展高水平、有益于澳大利亚全社会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培训。aRC仅在2003年的科研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性收益,将会一直持续到2018年。从微观方面来看,aRC的科研投入能取得如此可观的收益及回报,要得益于合理有效的科研资助与资助管理制度。合理借鉴其有关投资战略及行动计划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将大有裨益。

(一)aRC项目资助体系。伴随aRC法案的实施,aRC对支持项目、人员、设备和机构的资助类型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国家竞争性资助计划”nCGp体系。aRC在nCGp体系内予以资助的研究,分“发现”(Discovery)、“联合”(Linkage)、“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s)及“专项研究计划”(SpecialResearchinitiatives)四个大类,每一个大类之下,又分别制定了多种具体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根据aRC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2013年,由aRC资助完成的发现类研究项目总计3,605项,资助金额约为16.14亿澳元,分别占期间资助项目总数量及资助总金额76%与65%。可以说由aRC资助的各主要研究类别中以整合本土杰出研究力量,增强本国科技与科研国际竞争力为宗旨的探索发现类研究,在nCGp体系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发现”类研究项目资助办法对全面认识和评价aRC资助制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aRC研究项目投资战略及行动计划。aRC的使命是希望通过提供的项目资助和政策建议能促进澳大利亚科研和创新研究国际发展地位,从而达到服务社会经济的目的。从操作层面来说,aRC主要职责是管理nCGp项目,向部长提供研究政策建议,并负责澳大利亚的科研评估。aRC研究政策建议功能主要围绕项目资助战略展开。aRC的项目资助战略制定从机构使命出发,第一,明确制定战略的指导原则,第二,分年度设立主要发展目标,第三,总体战略分解为几个主要领域,结合经费预算,形成战略实施的行动时间表,然后提出衡量其结果的绩效指标。为完成使命,aRC制定投资战略的四个指导原则为“卓越”、“合作”、“效益”及“责任”,与之对应是“科研”、“能力”、“政策”、“评估”、“提升”及“绩效管理”等六个行动领域。每个行动领域又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下以“科研”领域为例,研究aRC投资项目战略及行动计划。“科研”领域的战略目标是“支持卓越的科学研究”,通过国家竞争性资助计划和严格的同行评议过程,支持科学研究和研究培训。aRC资助项目鼓励高校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其他创新体系中个人或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aRC“科研”领域总的战略行动是:通过竞争性资助计划支持优秀的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以及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的包括工业在内的终端用户之间的合作以支持主要的研究政策和项目计划的实施;鼓励国际合作和流动;培育跨学科研究,以解决社会面临的一些复杂的挑战;确保同行评审程序的有效和透明;促进研究的负责任行为;2011年开始要求成果和数据的公开和宣传,将aRC工作置于政府和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aRC制定每年具体实施的行动计划。2009~2010年采取的行动是建立一个竞争性的项目资助计划,用以促进仿生眼的研究;审核nCGp同行评议过程;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后,设立遴选aRC“卓越”研究中心标准;建立一个评估框架,给政府、行业、企业和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承诺保证在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的研究的卓越性;在《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行为准则》制度下,审查aRC提供的信息。2010~2011年采取的行动是2011年成立新的aRC“卓越”研究中心;与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理事会一起成立澳大利亚科研诚信委员会。2011~2012年采取的行动是通过改进的申请分配系统,加强同行评议;参与国际同行评议过程的讨论;继续简化和标准化项目资助规则和资助协议;支持澳大利亚科研诚信委员会工作。2011~2012年采取的行动是新设“industrialtransformationResearchHubs”资助计划,并进行选拔;继续加强aRC同行评议过程监督,改进信息和通讯技术系统,以优化项目申请和选拔过程;基于国际惯例,实施数据公开政策等。

二、中澳基础研究项目投资战略比较研究

在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体系中,不仅包含对具体研究项目的资助与管理,同时包含对整体项目格局的规划与管理。从项目(流程)和组织层次比较,两国在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方面大同小异,项目组织与规划、申请与评审、资助与实施、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按照各自国情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负责管理项目的管理机构职能也相仿,aRC和我国的国家基金委主要负责项目资助管理及提供基础研究政策建议,主要任务是在科研活动中引入竞争性资金,采取同行评议制度,来激励基础研究,通过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国都注重项目信息化管理,2015年国家基金委也实现了项目全部在线填报,通讯评审使用计算机指派系统;经费预算编制注重劳务费支出;加大对人才计划的资助力度,获资助项目负责人年轻化趋势。评审制度完善,严格执行回避保密制度,有力保障评审工作的质量和公信力等。

(一)切实可行的投资战略。2011年开始aRC在年度战略计划中明确提出“发现”类项目具体的绩效指标:提供材料证明aRC资助项目成果产出的效益生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或健康等领域的影响;结项时“发现”类科研基金项目必须达到既定目标的95%以上;由aRC资助的项目产出成果需达到国际标准,同时80%以上要用于业界共享;“发现类”项目立项的早期研究员的比例需达20%以上,确定培养参与研究的学术研究生的数量以发展科研培训;申请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外国人需达20%以上;“发现”类项目国际参与程度需达65%以上;85%的资助领域需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等。aRC承诺“联合”类资助项目合作单位需提供高于190%的经费投入;保证90%以上的合作单位受益;“联合”类项目国际参与要高于42%;“联合”类项目系列中的基础设施、设备项目中参与单位不能少于3.5个等。从这些指标的具体化程度可以看出,aRC的投资战略绝不是“泛泛而谈”或“言之无物”,每个战略目标都有可衡量结果的绩效指标,能够真正达到“宏观指导、微观操作”的目的。

(二)“国际性”目标下的投资战略。aRC“科研”领域战略行动鼓励国际合作和流动。鼓励国内项目国际参与,或者增加国际合作项目数量,直接资助国外研究人员,或者参与国际研讨会,或者与国外资助机构建立伙伴关系等方式加强科研国际合作,通过这些方式吸引全球专家来澳,使得其将各自先进的技术、技能和专长带到澳大利亚实现产业化,或者帮助澳大利亚的企业集团从事海外技术研究任务,目的是支持科学、工程和技术的战略性合作,尽量使澳研究人员和企业获得世界前沿技术,使得澳大利亚的科技贡献和受益最大化,在国际科研事务处理中取得话语权,成为科研成果的“领跑者”。通过nCGp资助计划,aRC给国外研究人员提供灵活多样的参与澳大利亚科研合作的机会。申报项目申请人海外身份不作限制;本土人员申报的项目,允许国外人员参与;资助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项目中国外申请者所占比例不低于28%;资助的“发现”类项目中国际参与不能低于65%;这个比例已被列为塑造澳大利亚科研环境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考核指标;要求海外人员获取项目后在项目执行期内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项目提供国际差旅支出;“发现”类项目系列中的“国际合作奖学金”提供全额国际差旅和生活补助;aRC的卓越研究中心办成具有国际声望,成为专家或者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向往的圣地。根据aRC2013~2014年度报告分析,截至2013年12月aRC投资约2.85亿澳元与44个国家106个部门新联合资助在澳成立了12个卓越研究中心,同时获得新注入资金3.922亿澳元。保证其国际竞争力,同时产生新的国际投资与合作等。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及区域合作,加强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迄今已与36个国家(地区)的74个境外科学基金组织或科研资助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但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和科研产出持续增长,目前在国际上已处于可与美国相比的位置,而2011~2014年由国家基金委资助各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金额约23.26亿元,仅占基金资助总额905.23亿元的2.57%左右,且绝大部分属于专项国际合作项目。

(三)“灵活性”目标下的投资战略。1.投资研究人员“灵活”。aRC“科研”项目系列承诺资助所有不同研究层面(早期或中期)研究人员(包括女性、本土或国外研究人员等)。因家庭或其它原因而中断科研工作的早期研究人员(拿到博士学位五年内的研究人员)的申请,评委会考虑其科研经历及研究积累,而将申请条件时间限制放宽至八年内;保留对早期研究人员提出的创新性方法,还建立“联邦研究员”制度,向本土最优秀和最具创造力的研究人员提供长期项目支持;通过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工资留住重要的研究人员;颁布新的技术移民政策,保留较多的名额给在澳iCt学生的永居申请,以吸引国际水平的研究人员来到并留在澳大利亚;鼓励全民参与科研活动,以提高澳大利亚国家整体研究实力等。2.资助方式“灵活”。在nCGp框架下保持“科研”领域的资助灵活性,满足不同学科群的需求,在广泛的研究领域内保证都有资助活动;保持与加强反应迅速的灵活资助机制,用来满足不同研究的需求,抓住新出现的研究机会;缩短项目申请处理周期,每年实行多轮受理与批准;鼓励国内研究员与国外研究员参与项目合作,鼓励澳大利亚研究员去国外调研,或者国外研究员到澳大利亚做项目;资助优先研究领域;通过提供研究的直接成本,确保aRC的资助达到可与国际竞争的水平等。3.人性化的考虑,注重研究培训,培养下一代研究人员。aRC投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澳大利亚科研能力构建,科研培训是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aRC注重科学研究培训,“发现”类项目每年资助的科研人员中,早期研究者所占比例不低于20%;早期研究员申请人限制以博士学位获得时间界定,并考虑家庭等其他因素适当放宽申请条件,不像我国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从年龄方面限制,不利于年轻人创新性发挥;给中期研究员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费,允许其根据项目或研究计划需求在全球范围内聘请科研助手,同时设立“国际合作奖学金”等项目用以资助科研助手工资和生活支出;每个项目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参与,以达到培养下一代科研人员目的。

当然我国应该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2015年颁布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劳务费预算取消了上限,但相对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国家按照岗位重要性和人才能力公平定价购买学术人才,以项目形式给研究生提供工资和生活补助,让他们过着体面生活的做法,还是相差甚远。科研作为社会职业的今天,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为“科研”职业的一种专业培训。而我国研究生考研动机真正以科学研究为职业导向的学生比例甚少,而且绝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的助学金标准极低,其生活费用主要由导师承担,导师科研经费中劳务费比例不高,仅靠学校助学金、导师的科研补助,学生难以维持基本生存,更不用说体面的生活了。因此真正喜欢热爱科研的学生并不多,不利于国家科研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报告[R].2011,9

[2]龚旭.澳大利亚科技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的范例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4

[3]唐伟华等.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资助管理办法概论[J].中国科学基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