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发战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1:20

市场开发战略篇1

研究背景

a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深圳,同时拥有深圳、上海、北京三个运营基地,分别在华东、华南、华北成立多个分子公司,上海分公司主要从事于高端印刷品的印制。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原辅材料及人工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以及国家环保政策对包装印刷行业的生产要求持续趋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包装印刷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加剧,市场加速向细分领域分化和优势企业集中,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也刺激了包装印刷行业在细分行业的发展。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如何提高a公司企业竞争力,创新公司市场开发战略,做出客观的判断和正确的规划,对于a公司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关于市场开发战略,学术界业已形成普遍共识,其源于1975年,营销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提出的安索夫矩阵理论,该理论以两大基本要素(产品和市场)进行不同组合,区别出四种相应的营销战略。即: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

其中市场开发战略即以原有产品进行新市场开拓。当原有产品无法在原有市场上进一步渗透的时候,企业就必须开辟新市场。新的市场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原有市场的细分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二是在原有市场以外的新的地理区域进行拓展,比如国外市场。

市场开发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领先型开发战略。企业采取这种战略,必须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雄厚的资源,以便可以追求产品技术水平和最终用途的新颖性,保持技术上的持续优势和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追随型开发战略。企业采取这种战略,必须有较强的跟踪竞争对手情况与动态的技术信息机构与人员,具有很强的消化、吸收与创新能力,以便能在市场上出现较好的新产品时,进行仿制并加以改进,迅速占领市场。

替代型开发战略。企业采取这种战略,适用于研究与开发力量不强、资源有限的企业,目的是以适当方式使用其他单位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替代自己研究与开发新产品。

混合型开发战略。企业采取这种战略,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混合使用上述几种产品开发战略,目的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包装印刷行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战略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和营销管理工作者都在应用这种方法,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进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因此本文采用Swto分析工具对a公司进行分析。

机遇。在现代商品社会,产品的竞争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包装也是构成商品的一个重要属性,几乎所有的商品都需要包装,而所有的包装都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印刷。2017年2月9日,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26.2%,两倍于同期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总额达5.16万亿元,较2016年同期占比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实现近42万亿元。从增速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增速依然强劲,电商渠道业务量、占比将持续扩大,给包装印刷行业带来了持续利好的市场空间。

威胁。包装印刷产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造成了破坏,其主要污染源是挥发性有机物。2013年,国家环保局出台“大气十条”,明确提出重点行业综合整治要求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防治。同时“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纳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强制性减排指标,印刷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排放源,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优势。与集团下属广告设计公司强强联合:如果在出现上海地区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可将部分在售活件发派到深圳公司,来寻求支援,如此,便可解决由于活件太过饱满而劳动力不足导致可能丢单的情况。服务团队:a公司有专业的营销和制作的服务人员,1+1对口客户服务模式,提升客户忠诚度管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物流配送:a公司自有储运部门,全面负责公司内部的市内物流配送工作,保证按合同要求履行印制后的及时配送,确保在合同要求的时间将全部货物配送至甲方指定地点。

劣势。a公司主营业务单一,缺乏市场开拓的经验和意识,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公司在按需印刷方面对某些产品仍有局限性的,竞争力低;公司为避免浪费原料和节省成本,实行的是零库存,因此订单增加时,会导致成本过高。

基于上述对a公司所处包装行业进行的Swot分析,可以看到包装行业充满机遇,市场空间巨大,但受环保治理影响,行业企业成本上升;内部环境方面,公司优势明显,但也看到公司主营单一,且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现行市场开发战略分析

如前所述,a公司在上海市场的定位是为广大客户提供系列高端印刷品印刷生产及相关配套服务,采取的是领先型市场开发战略,即公司凭借既有的卓越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雄厚的资源,努力追求产品技术水平和最终用途的新颖性,以保持技术上的持续优势和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其主要表现为:新产品开发速度快,开发周期短;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质量务求完美;有效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竟逐市场;重视研究与开发投资,由新技术领先中创造出差异化的新产品领先上市,而占领市场;与政府、行业协会保持良好关系,获得广泛的隐性资源优势;重视教育培训,公司对全体员工每月至少有2天时间进行培训,以学习新技术。

根据前述Swot分析,采用安索夫矩阵对公司现行开发战略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原有的领先型市场开发战略已经很难再让公司的业务取得较大进步的发展,应积极采取混合型市场开发的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创新建议

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深度拓展国内国外市场

电商市场具有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信息及用户海量化的优势,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快速调整发展决策和指导生产计划,而且能帮助传统制造业充分挖掘线匕、线下可用资源,快速接收用户反馈信息,为客户提品快速开发及迭代服务,以响应市场需求,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由此建议a公司在运营管理中大力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开发“拍品艺术网”,为全球艺术收藏家,投资爱好者阅览珍贵历史遗迹创造便利的条件。通过该网站可提前拍品预展信息,将是全国唯一做到业内权威人士认可的艺术品官方网站,也是较于其他印刷包装公司的首个成功拥有自己网站的印刷公司。同时由于国内的劳动力密集,而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又很高,所以可以开发国外的―些拍卖公司,比如已有合作的美国的佳士得,日本的东京中央拍卖公司,另外还有国外的一些出版社等,可以签订合同,进行长期合作,为更多的国家承印艺术品图书。

在市场开发中将渗透、撇脂等多种战略结合

渗透战略是安索夫矩阵中针对原有市场,原有产品提出的战略举措,也是产品生命周期针对成熟市场的营销策略,a公司在现有市场规模较大,还存在着强大的竞争潜力;同时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可以通过降低价格,增加需求量;大批量生产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有效实施渗透战略可以让a公司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通过提高销售量来获得企业利润,也较容易得到销售渠道成员的支持,同时,低价低利对阻止竞争对手的介入有很大的屏障作用。

对于新市场,单一的产品和服务不足以支撑新市场开发战略的实施,因此应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开拓的需要,实施撇脂战略。实行这种策略a公司必须使新产品和服务的卖点比新市场上现有产品的卖点显著,可以有效吸引目标消费群体,通过有效实施撇脂鹇钥梢匀a公司达到短期最大利润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地位的确定。

强化竞争应对策略

内部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公司下属互联网和印刷事业部是相互独立运行的两大模块,印刷事业部主要负责开发印制图录的客户,互联网事业部主要负责网络客户开发,因而造成客户资源管理分散,不能及时资源共享。因此,建议将两个独立的部门的事业部合并,打造成“传统印刷+互联网+”的成熟营销体系,前端后端并行,挖掘潜在客户需求。

艺术品复制,开拓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家个人,艺术机构签约,让作者本人或者机构授权给公司,将罕见的珍品以复制品的形式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收藏品鉴。

艺术衍生品开发,签约艺术家授权作品,进行艺术品复制与艺术品的二次开发与应用、艺术衍生品的个性化研发与制作。

利用权威的数据,形成大数据的管理,进行艺术品走势的分析,为更多的艺术品工作研究者提供权威的数字和分析。

联合全国知名艺术学校,甚至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个人开发艺术课程讲堂,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

市场开发战略篇2

1供电公司开发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1营销战略方面的问题

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认识与调查,因此其发展战略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缺少先进的营销理念。当前一些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坚持经济至上的营销理念,在创新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第二,营销战略的布置上。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营销战略也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当前一些供电公司并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使其营销战略缺少合理性。

1.2市场定位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供电企业通常为国营企业,属于垄断行业,因此对市场缺少一定的重视,导致其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具体表现有:第一,市场调查不够深刻。一些供电公司在市场调查时不够深入,因此调查结果也不够理想,从而影响领导决策结果;第二,目标制定的错误性[1]。由于对市场缺少深刻的认识,因此一些电力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其营销目标、营销手段也会存在偏差。

1.3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一些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其不能正确使用营销手段,进而使开发市场的效果也不理想。此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少负责的态度,因此在开发市场时,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影响工作的质量。

2供电公司开发电力市场的主要策略

2.1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是指导供电公司开发市场的主要思想,因此在营销理念的选择及学习上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供电公司可以参考以下几种营销理念,将其与本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从而帮助供电公司开发市场:第一,创新理念。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供电企业可以从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如产品的品种、产品的生产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第二,效益理念。企业进行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效益,因此树立企业的效益理念是必要的。电与其他商品不同,它是借助电网实现其价值的,因此电网对于电力市场有重要意义[2]。供电公司需要明确其工作的重心,在遵循国家政策的要求下,通过加强服务质量等方式,实现对电力市场的有效开拓,将供电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第三,服务观念。消费者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对象,因此消费者对供电公司的服务情况会直接影响该供电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供电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其服务观念,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供电公司的发展[3]。

2.2完善供电公司工作流程

企业的工作流程受其管理理念影响,企业的营销理念不同,其工作流程的制作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在市场发展规律影响下,电力企业要想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求对供电公司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制定工作流程时,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第二,流程要简明扼要。企业在制定工作流程时,切忌不要过于冗长,否则不仅会增加工作的负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给工作人员留下要求繁多的印象。第三,保证工作流程的系统性[4]。相关人员在制定工作流程时,需要注意各条例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格局,从而保证供电公司工作开展的系统性、科学性。

2.3加强供电公司的服务管理

当前服务意识对于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由于企业服务是无形的,因此需要供电公司对其进行处理。为此,供电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服务质量进行体现:第一,对其服务进行包装。这需要供电公司在建筑、工具、人员形象、信息等方面进行设计,让消费者通过公司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等,对供电公司的质量进行感受,进而吸引消费者。第二,使用技能化的服务。技能化的服务主要是通过服务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取消费者的认可。通常情况下,供电企业服务技能可以从电子服务、客服中心等几个方面着手。第三,承诺化的服务。这种服务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比较彻底。不会给消费者留下讨论的余地。②比较明确。供电公司给予的承诺通常是简明的,不会有异议的发生;③明确的利益性。供电公司的承诺会给客户带来一定的利益。④服务真诚。供电公司给予的承诺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真实的。⑤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供电公司给予的承诺具有规范性的特点,保证各项服务的规范进行[5]。

2.4完善供电企业的供电结构

供电公司运营的核心内容就电网的运行,而获得的效益主要是通过电价获得的,不仅如此,电价在调节市场需求、保证市场的规范运行方面有重要的作用[6]。因此,供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其供电结构:第一,制定合理的电价。电价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其是否合理,对于供电公司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第二,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这主要是指供电公司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对电价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缓解用电高峰期的压力,促进用电的合理性,保持用电的平衡。第三,供电企业还可以让消费者参考供电公司提供的电价进行用电选择,从而减少供电公司的成本,减少消费者的用电费用。

2.5积极创新、开发技术

2.5.1蓄冰储能技术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使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增加,但是空调的用电量就非常的惊人,占据总用电量的一部分。为此相关部门可以积极研发新技术,将蓄冰储能技术应用在空调技术当中,从而确保空调功能的同时,居民消费的时段,缓解用电高峰、缓解用电低谷。

2.5.2蓄热锅炉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在供电低谷时段,通过加热蓄热体,将能量存储的方式,在用电高峰期将能量释放,从而缓解用电的紧张。而该技术适合在用电低谷阶段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电者的成本,同时还能缓解高峰期用电的紧张状况,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效果。

2.6提升供电企业员工的素质

人员是影响供电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人员素质高低也直接决定了供电企业发展的长度。由此可见,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性。为此,需要供电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员素质的提升:第一,树立良好的形象。供电企业在开发电力市场的过程中需要人员拥有良好形象,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消费者留下好印象,看到企业的正规化管理,认可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7]。另一方面,良好的形象,也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使其在开发市场中占据有力地位。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供电企业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有深厚的营销知识,以及专业的能力,才能保证其市场开发的质量。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求供电企业能够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进行相关知识与内容的学习,从而使其能够掌握更多关于开拓市场的方法与技巧,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第三,加强员工的规范化管理。供电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制定统一的标准,树立良好的模范,从而使其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能够展示供电公司优秀的一面。

市场开发战略篇3

关键词:医药企业农村市场营销管理

一、引育

中国是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为8.5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日益兴盛。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为82.39亿元,人均9.49元,至2000年增长到12.55元,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25.24元。2005年全国农村人口按照8.66亿计算,即全国农村市场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218.57亿元。农村医药市场的巨大购买潜力对医药企业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毫无疑向,21世纪,在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由此,如何抓住先机,提前一步进人农村市场成为众多医药企业要考虑的战略问题。然而,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启动难度大,投人时间长,企业收益小等因素使医药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举步维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医药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现实的情况下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才能抢占先机,占领农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那么,在进人农村市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我们要分析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

二、农村医药市场特点分析

(一)农村药品消费呈逐级递减式阶梯结构

在用药总量、药品数量、用药品种、用药档次、单位品种价格、新品种普及率等几个方面,农村疾药市场都按照逐级递减的方式发展,即省会城市>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城乡镇>村屯。同时,农村患者总体用药水平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药品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

随着农民总体收人水平的大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支出也在逐年快速增加。

(三)农村药品需求结构与城市不同

农村多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因为卫生条件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肝炎等)。这与城市人群易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富贵病”明显不同,这种状况不会很快改变。

(四)零售药品为主要消费药品

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虽然个体诊所、个人承包医院为药品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药品零售远大于医院消费,且多为自费购药,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基本属于otC市场。

(五)管理无序

相对于城市市场来说,农村医药市场管理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作为农村医药市场的主体,县镇零售药店、村医务室进药时受到的约束较少,进药渠道混乱,至使很多地方假药劣药泛谧。

针对以上农村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医药企业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必须按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农村消费者的药品消费心理与习惯,以“4C”的观念进行营销活动,真正做到患者导向;在战略上,企业要端正认识,要把农村市场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并投入必要的资源,做出战略规划;必须克服可有可无,三心二意或生搬套、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详细分析开辟农村医药市场的几个核心问题很有必要。

三、农村医药市场开发核心问题分析

(一)市场调研分析

市场调研是企业开辟农村市场的首要环节。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用开拓城市的办法去开拓农村,自然是行不通的。农村医药市场药品销售结构与城市有很大区别,不同区域的农村市场之间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农村患者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产品进行开发。

市场调研主要要分析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的药品消费缺口。即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哪些药品是农村市场最急需的。2.农村的消费水平。要确定某种药品的价格定为多少才能被农民接受,哪些药品是适应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富裕地区、发展地区、贫困地区对药品价格的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已经加大,富裕农民与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3.农村的消费心理。要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据调查,农民及城镇居民购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那些物美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就成为首选。农村患者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也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即为有效,就是好药,很少关心一种药品是西药还是中药或者毒副作用的大小。再有,他们认为西药吃药2-3天必须见效,中药5-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就会被认为无效或效果不好而转换品牌。总之,只有经过全面的调研,企业才能推出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从而制定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二)销售网络的构建分析

对医药企业来说,销售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拥有运行良好的销售网络,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网络建设费时、费力、费钱,农村市场更是因为其地域分散、购买力分散使许多企业半途而费。农村网络建设有四个重点:1.员工队伍的建设。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市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员工应以本地人为主,以减少费用。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也不能太低,以高中文化为宜),以保证营销队伍的稳定性。2.培训。员工招聘结束后,应当对其进行培训。员工来自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达到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营销专业水平。企业文化教育也是新员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会与企业一起努力拚搏。3.给织自己的批发网与直销网。首先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把产品充分渗透到各药店、卫生院、村卫生室。经销商和经销终端是货、款流通的渠道,货的合理顺流可以调动经销商和经销终端的积极性,款的按时回流是货物顺流的保证。使遍布全国农村的经销商和经销终端做到货的合理顺流和款的按时回流是深入县、乡、村的农村的营销队伍的重要工作。还有一种渠道是由企业员工直接将产品送到镇卫生院、药店、村卫生室直至患者。目前,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大量亏损及破产,农村市场的直销网络作用日渐突出。但同时应该看到,企业经常会由于员工的跳槽而失去掌握在部分员工个人手中的网络资源。因此,加强销售网络的管理,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产品结构问题分析

医药企业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药品。如上所述,农民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与城市不同,影响其健康的疾病也与城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农村消费者消费心理,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销售适合他们使用的药品不仅体现在药品的品种选择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据调查,农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时,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唯一考虑的因素;对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若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因此,只有合理的药品价格,才能被老百姓接受。2.质量。中国农民是很会算账的,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往往数量更能打动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放弃药品质量。假药、劣药给农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制度的推行,那些质量不过关的药品将会越来越难销。3.包装。农民买药的频次高,每次量很小,很多常用药必须拆零销售。因此,在农村销售的药品每独立包装不能太大。农民的审美情趣与城里人也不尽相同,如在色彩上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在名称上求吉祥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认真考虑。面对农村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是企业成功开拓农村市场最关键的一面。

(四)广告传播问题分析

由于普及医药知识的报刊杂志及电视在农村的订阅率、普及率较低,农村中具有医疗与药品知识的人数少且素质低,加上价格贵,很多药品不能下乡,使得农民医药知识异常缺乏,农民渴求医药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普及。因此,要想开拓农村市场,就一定得把消费者教育与药品销售并重,这样,产品才能逐渐进人农村市场。利用各种煤体对农村消费者进行药品知识普及,使他们能了解、会使用各种常用药品将对企业销售十分有利.农村患者药品信息来源主要有三: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各种广告煤体获得药品信息,其顺序为电视(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本地电视台)、报纸(当地报纸及企业自印的各种报纸宣传品)、各类店头pop广告与宣传物。其次是乡村医生(医院、个体诊所、乡村卫生室)、零售店员介绍。再次,人际口头传播,即病友、亲朋之间的互相传播,这一比例远比城市高。针对这些特点,要求企业在进行广告传播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条幅广告不便于在农村的公共环境下保存;宣传小报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而使人工成本过于高昂;路牌广告制作成本太高而无法普及……而墙体广告由于形式简单、成本低廉、针对性强、便于操控、保持时间长、传播范围广而成为农村市场宜传手段的较佳选择,它既可单独操作,也可与其他煤体相结合,对提高药品品牌知名度,形成品牌偏好很有好处。需要指出的是,与城市消费者相比,农村消费者对那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的品牌忠诚度极高。因此,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强品牌管理对企业在农村市场上获得竟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十分重要。

四、实证分析: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策略

(一)调研分析

红桃K公司在推出生血剂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生血剂是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其一,农村贫血群体大。我国妇女贫血比例达47%,其中孕妇高达55%以上,青少年婴幼儿贫血比例高达64%。在各群体中,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等原因而使其贫血率明显高于城市贫血率,客观上决定了生血剂在农村有着潜在的大市场。其二,传统的习惯和现实的心理,农村消费极为看重血。市场调研中询问消费者怎样看待血的作用时,许多农村消费者都用‘最”字级的评价,认为“血是人体中最宝贵的东西”“人体中最不能缺的是血’,形容其为“人体之本”。其三,可见的失血或多种原因导致的贫血,直接刺激着农村消费者对补血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有九成以上的农村消费者认为生病动手术或者人体受外伤流血较多后,需要补血;还有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为妇女经期流血后,需要服用补血的保健品。这些调研说明,红挑K生血剂这种产品是适合于投放农村市场的。

(二〕产品价格策略

市场上补血类产品价格多为50-100元盒。红桃K公司经过反复论证认为,30元左右一盒,是可以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价格。产品上市后调研显示,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可和接收这一价格。调研还显示,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较多将红桃K生血剂作为保健品购买,用于日常保健;经济条件一般的消费者部分人作为保健品购买,部分人作为药品购买;经济条件差的消费者较多是作为药品购买,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后补身体。红桃K在农村各种经济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找到大批忠诚消费者,说明其定价是合理的。

(三)营销网络的营建

红桃K认真地研究与建立营销渠道有关的农村市场特点,如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居住相对分散;农村市场经销商多,经销终端多,但规模相对较小;农村市场消费者较容易相信信息,但对大煤体的接受程度低等等。根据这些特点,红桃K组建了深人到县、乡、村的营销队伍,县有办事处,乡有工作站,村有宣销员,这些队伍编织了一张巨大而严密的销售网。他们深入渗透,积极向农村消费者宜传产品功效,介绍产品形象,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他们积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以保证货、款流通的顺杨。

(四)广告传播策略

熟悉农村消费者,广告传播中尽贴近农村消费者是红挑k公司广告传播策略的根本出发点。红挑k公司运用了大t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宜传方法,比如最初的开拓农村市场的号角式广告语:‘呼儿梅吃,中国出7红桃K’,这句话简单易记,而“呼儿梅吃.则运用了陕北农村的音调,农村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再比如,在制作‘王婆.专题片时,刻意突出了农村特色。在农村消费者中“王婆.的声名家喻户晓,借用“王婆形象,可以达到很快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效果,而广告画面夸张、诙谐,也为农村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红桃K;司还在农村制作了大的靖体广告,将广告语以标语的形式届臼在农户堵上,使他们时时处处可见,持久、反复地将产品的功效信息传递给农村消费者。

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结了其它企业在农村市场运作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向县乡村的口号,几万营销大军9年里累计销售额超过6例乙元,成为健康产业的一预明星。2002年,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医药企业60强排名中列第48位,在补血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33.96%。

市场开发战略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7.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075-04

引言

四川省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四川民族地区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是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州地区。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其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现状

四川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部级风景名胜旅游区5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7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悠久的藏羌文化、彝族文化、康巴文化、摩梭母系文化。实践证明,民族地区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2007年,四川民族地区接待游客达到2559.52万人次,增长46.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53亿元,增长2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2008年川西民族地区受创明显,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九环线传统国际和国内高端旅游市场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川西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始逐步恢复。

二、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于2010年7月9日开始,2010年8月30日结束。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现场调查主要针对贡嘎山、海螺沟、德格印经院等甘孜州重点景区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同时辅以游客访谈;网络调查采用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讯工具发放电子问卷,对未来1年内有前往四川甘孜州出游意愿的成都、重庆、兰州、银川、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市居民进行调查,以丰富或修正本次游客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人口统计变量、游客旅游市场认知度、游客需求动机、游客出游方式、游客消费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游客市场认知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游客对甘孜州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其中,游客对甘孜州最知名旅游品牌的排名依次为:“香格里拉之魂亚丁”、“《康定情歌》故乡”、“贡嘎山海螺沟”、“古碉藏寨美人谷”、“康巴文化宝库德格巴宫(印经院)”;这表明:(1)经过多年的旅游市场开发,甘孜州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旅游市场有效地认识。(2)依托于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对“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的评选活动以及甘孜州的旅游营销活动开展,促使甘孜州旅游品牌取得市场的较高认同。(3)甘孜州境内同样具有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优势的“格萨尔故里”、“茶马古道中心”、“西部太阳谷得荣”、“木雅文化之乡”旅游品牌,其市场认知度较低,应成为今后其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的重点。

(二)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甘孜州旅游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在旅游出游方式、旅游偏好、出游目的、服务需求存相当大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三)游客出游方式选择分析

调查表明,甘孜州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有:团队出游、自驾车出游和散客出游三种。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家庭亲友或俱乐部为出游形式的自驾游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旅游出游方式。尤其是伴随着四川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程的加快,川西旅游线、攀西旅游线、川南旅游线不断成熟,这不仅拉动了四川省内及渝、陕、甘、黔、滇等传统自驾游线路,而且逐步开始吸引京、沪、黑、浙、粤、蒙等远距离自驾车游客。甘孜州作为川西旅游线路代表,成为自驾游热点线路。因此,自驾车旅游市场是甘孜州旅游营销中必须重点开发的市场。

(四)游客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四川省旅游局统计数据:①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四川本省居民是四川国内旅游的最大市场,占国内客源的45.5%;广东、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场是第二大市场,占来川游客总量的19.2%;周边重庆、陕西、云南三省市是第三大市场,占12.7%。依省(市)划分,除四川本省外,前五位客源地分别是重庆(5.9%)、广东(5.6%)、北京(4.2%)、陕西(3.6%)和云南(3.2%)。②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游客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日韩游客(47.2%),接近整个游客市场份额的一半;其次是欧美(39.2%)以及东南亚国家,例如新加坡(6%)。因此,现阶段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实际情况,甘孜州国内旅游市场定位应以周边省份(陕西、甘肃、云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广东、上海)和国内旅游活跃地区(川、渝)为主体;国际旅游市场拓展应以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为海外旅游市场核心。

三、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分析

(一)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从旅游区位上来看,甘孜州旅游区位优势显著。甘孜州既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又是川青藏“格萨尔文化走廊”旅游区、川藏“茶马古道”旅游区的中心,称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康巴文化旅游区”。

从交通区位上来看,未来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甘孜州自驾车旅游创造良好条件。甘孜州东部位于四川省三大旅游环线――川西旅游环线;西部与昌都“茶马古道”旅游线相连;南部与云南香格里拉以及三江并流旅游线路相接;北部与青海“格萨尔走廊”旅游线路相通。未来,在四川省“七大出川通道”、“五大经济环线”新型交通格局发展带动下,按照甘孜州“构建两横三纵主骨架、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思路,甘孜州的外联交通将获得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打通区域间网络化关键通道,势必为其自驾车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吸引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实现甘孜州旅游业的全面兴旺。

(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良好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合

作发展已成必然选择。甘孜州作为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代表,已经充分融入了川、滇、藏以及青海交界地所构成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下,四川与云南、、青海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不断加深,为甘孜州游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有力地整合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优质的背景条件。

(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甘孜州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大类,30个亚类,61个基本类型,可谓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甘孜州旅游资源具体包括:(1)香格里拉自然原生态。(2)贡嘎雪山冰川温泉群。(3)情歌文化与民族风情。(4)康巴中心与宗教历史。(5)立体气候与生物景观。

(四)旅游市场机遇好潜力大

甘孜州旅游市场发展机遇良好、市场潜力巨大。(1)四川省“旅游强省”战略拉动力:四川省提出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旅游强省”战略。为此,四川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四川“旅游强省”的新战略为甘孜州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灾后旅游重建的历史机遇。世界旅游组织(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世界组织高度关注“5.12”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为甘孜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此外,甘孜州也积极寻求灾后旅游发展;例如,海螺沟风景区管理局与都文旅集团签署了《关于强化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合作的协议》,以推动震后旅游市场恢复。甘孜州旅游市场在遭遇地震重创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高度关注下的甘孜州旅游恢复与重建重大契机。

四、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

(一)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目标

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将甘孜州建成世界知名的世界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的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为实现这一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按以下分期目标进行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

1 近期(2010-2015年)围绕甘孜州旅游线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围绕旅游集散地,建设旅游中心城镇;围绕特色民居,打造藏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加强能源、通讯环保、广播电视建设,提供旅游发展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核心品牌。例如,以海螺沟一康定为核心,加快建设“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以稻城亚丁为核心,加快康南旅游区建设;以德格为核心,加快康北旅游区建设。按照国际精品景区的要求新建一批国家4a、5a景区,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特种旅游并行转变,最终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

2 中期(2016-2020年)依托四川省“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思路,充分融入四川省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增强区域交通辐射能力,初步将甘孜州建成中国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加强与云南、“大香格里拉”合作建设,打造香格里拉国际营销平台,大力营销建成大香格里拉发展格局中独具特色的,以中国甘孜州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完成“香格里拉旅游带”与“康巴文化旅游带”精品建设;最终,将甘孜州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线”产品核心组成、西部最大自驾车旅游示范营地乃至中国著名生态休闲度假地。

3 远期(2021--2025)实现“世界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树立甘孜州的中国知名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将甘孜州建成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强州。拓展国内国际远程市场,提高甘孜州旅游产品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中远程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使之成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深度开发欧美、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际中高端特色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定位开发战略

从近期来看,甘孜州旅游市场可进行如下定位:

1 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客源市场为核心,以香格里拉和康巴藏区为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观光体验旅游市场。

甘孜州旅游区呈圈带状发展格局,其南部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北部是康巴文化发祥地,二者均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由于甘孜州从旅游空间区位看正好是上述两大著名旅游地的交合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绝佳互补、有机联动,因此近期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为核心的国内外中高端观光体验旅游市场将构成本区域旅游市场的主体之一。

2 以川渝及周边省(地区)为主体,以贡嘎山、康定情歌文化区为旅游目的地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市场。

贡嘎山、海螺沟、康定情歌文化区等重要旅游区凭借其旅游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其原生性生态自然景观与多元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能够在近期快速、有效地吸引大量客源市场。因此,近中期在继续扩大传统川渝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西安、云南等国内市场,扩大外省游客比重;深度开发雅安、绵阳、乐山、德阳、宜宾等省内二级城市市场,挖掘省内客源潜力。

3 以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以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旅游区开发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中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此外,依据甘孜州旅游资源特征,可打造不同类型山地户外生态活动基地,开发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从中远期来看,伴随甘孜州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进程,甘孜州将吸引来自于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客源;在巩固欧美国际市场的同时,中远期应重点开发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客源市场。

(三)区域旅游深度合作发展战略

加快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建设。通过国内跨区域联合,对区域内实现无障碍资源与客源互流,对区域外实现与云南、、青海、甘肃等周边省份区域联动,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例如,按照行程时间结构设计2~3日、4~5日、6~7日产品线路。近期按照空间联动结构设计中程联动产品;远期设计向云贵川渝方向、陕甘宁方向、新疆方向、方向运行的远程联动产品。这不仅形成区域优势互补,还可借助“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宣传营销,进一步提升四川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四川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巩固旅游客源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领域。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其意义在于既有利于促进甘孜州以及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又能为中国西部乃至世界树立一个区域旅游开发与合作的典范。

五、结语与展望

依据《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预计到2012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民族地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有望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2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接待旅游者达到433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最终,实现加快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1CmZ044)项目编号;201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与四川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CioC003);2011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1SZYQn23)。

市场开发战略篇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已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大众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显示,全球以体验文化为出游目的的出游人次已超过总出游人次的三分之一,并仍将以每年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讲,文化旅游市场与其他旅游市场相比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也较富裕;在旅游目的地,游客往往逗留时间更长、消费水平更高,参加的旅游相关活动更多。无论从市场现有的价值还是其成长性来讲,文化旅游市场都显示出了卓越价值。许多旅游景区都从自身资源禀赋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力争在这一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一、“渤海国”景区的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宁安市“渤海国”旅游景区坐落于部级风景名胜区镜泊湖畔,西临小北湖火山口地下森林公园,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唐代著名的渤海国就建都于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景区借助与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借助上京龙泉府遗址、玄武湖、兴隆寺、古渤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满族、朝鲜族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渤海风情园、朝鲜族民俗村以及渤海稻作文化园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渤海文化”为中心,集民族风情、乡村文化及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渤海国”旅游景区,对推动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确定了其文化旅游景区的市场属性。

二、“渤海国”景区文化旅游市场细分

当代旅游市场营销理论认为,没有任何两个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是完全相同的。部分文化旅游者出于体验文化资源这个主要动机访问某一旅游景区,在景区中向往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部分文化旅游者在出游决策过程中并不关注文化旅游体验,尽管他们在旅行期间也会参观一些文化旅游吸引物。了解景区潜在的不同类型文化旅游者的特点对“渤海国”景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目标明确型文化旅游者

目标明确型文化旅游者出访旅游景区的首要动机是文化旅游资源,而且需要获得深刻的文化体验。对于“渤海国”景区来讲,了解渤海文化,并有着强烈出游动机的潜在游客构成了这一市场的主体;他们通过访问渤海风情园、博物馆能获得较深的旅游体验,能够结合自身对渤海文化的了解对其出游经历作出新的解释。从旅游管理实践角度来看,这一市场的开发应围绕大中专院校教职工、相关文化研究机构、历史文化相关专业学生展开。鉴于“渤海国”文化与东北亚地区以及国内中原地区的文化渊源,这一市场在国内旅游市场,甚至东北亚旅游市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观光型文化旅游者

尽管观光型文化旅游者也把文化作为其出游的首要或主要理由,但其要求的文化体验较目标明确型文化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游客要浅得多。历史教科书对于渤海国历史文化的介绍使得大多数中国游客对其文化有所了解。在这一市场中省内游客,尤其是景区周边游客,出于交通的便利性对到访景区有着较强烈的愿望,他们对体验的深度没有过高的需求。在这一市场开发中要结合景区与镜泊湖、地下森林相邻的区域优势加强景区间的合作营销。从地域上来讲,客源主要集中在省内、吉林以及内蒙古等邻近省份。景区中的稻作文化园、朝鲜族、满族风情及饮食会对这一市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偶然型文化旅游者

偶然型文化旅游者并不是为文化旅游的目的而旅行,但他们也参加了一些文化活动,获得了肤浅的文化体验。由于“渤海国”景区的地理位置,使得相当一部分到镜泊湖观光的游客在其行程中添加了“渤海国”景区游览计划,但这些游客并不真正想了解渤海的文化内涵,只是通过对渤海风情园、渤海博物馆的游览得到较为肤浅的认识,并且认为这已经足够了。对于景区来讲,加强与旅行社、旅游协会等相关组织的合作,使其把“渤海国”旅游景区体验加入那些偶然型文化旅游者的行程,进而培养景区目标明确型游客仍是营销工作的重点之一。

(四)随意型文化旅游者

目前,“渤海国”旅游景区有相当大比例的游客是随意性文化旅游者。他们在到访景区前对渤海文化有所了解,但其出游决策过程中文化动机较弱,其旅游体验构成的文化体验较肤浅。具体来讲,他们认为,“渤海国”旅游景区在其出游过程中可有可无,并不是必然到访的景区,其主要目的地仍是镜泊湖,或到渤海镇品尝响水大米,体验朝鲜族生活。对他们来讲,渤海风情园也仅仅是他们游览后的休息点,只是提供了一些住宿、饮食方面的服务。不同于观光游客的是,他们在出游决策制订过程中对景区的文化属性考虑较少,渤海文化不是吸引其出游的主要原因。

(五)意外发现型文化旅游者

近些年来,随着渤海文化申遗工作的深入,景区在接待能力上有所加强。餐饮、娱乐、交通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得景区有能力接待相邻景区游客的能力,那些原本不以渤海文化作为出游目的的游客在旅游途中意外接触到了渤海文化的内容,并深深被其吸引,进而把此文化要素溶入其行程当中去,大大加强了其出游的满意度。他们对于渤海文化体验“倍感意外”。他们多数来源于外省市,在游览过程中意外拜访了渤海文化,对其建筑、绘画等历史遗存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景区来讲,潜在客源市场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甄别并培养这一部分游客,使其“偶然”成为“必然”是目前市场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渤海国”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

目前,从文化市场角度来讲,“渤海国”景区的游客多为体验层次较浅、目标不是很明确的旅游者,真正以文化为主要目的的高端文化游客很少。景区内游客逗留时间仍然较短、消费欲望不强、旅游体验满意度较低。旅游景区市场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渤海文化与中原主流文化相比,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认同度不高;景区在资源开发以及市场管理上还不能适应各细分市场的要求。这些问题如不得到妥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渤海国”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文化旅游市场形象,提升景区认知度

“渤海国”景区的文化旅游属性决定了其潜在游客受教育程度要普遍高于大众市场游客。他们获取旅游信息途径相比也较多,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对其潜在游客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有效利用互联网对终端游客的影响作用对景区市场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景区应加强区域景区营销合作,充分利用其对镜泊湖等景区的接待补充作用,吸引更多的初级文化游客到景区来,并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及产品,通过游客间的相互推荐,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此外,渤海文化的申遗工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景区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因此,景区应积极配合文化部门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扩大景区的影响力。

(二)以市场细分为基础,充分关注差异化需求

与大众旅游消费行为相比,文化游客的旅游行为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目标明确型文化旅游者、观光型文化旅游者、意外发现型文化旅游者、随意型文化旅游者、偶然型文化旅游者的出游主要目的不同,但他们在旅游中都参加了文化体验过程,但其对旅游安排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游览内容及餐饮、住宿的具体要求不同。因此,差异化的旅游安排成为旅游景区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渤海国”旅游景区应充分了解这些差异化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产品服务组合内容及提供方式,在差异化的市场中树立差异化的景区形象。总体来讲,在产品服务组合内容上能把自然风光及修学主题有机结合的产品会在文化旅游市场中得到广泛认同;在产品服务组合方式上,开展自助游及半自助游也将大大推动“渤海国”景区旅游市场的发展。

(三)整合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上京龙泉府遗址是渤海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景区旅游产品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通过有形的遗址、遗物、复原的古建筑来加以展示;依据史料设立一个渤海国稻作展示馆,展示渤海国稻作沿革也能够提高地方特产的知名度;根据考古发现,再现的渤海国古乐演示、民俗演示、艺术作品展示、渤海国庭院居室与生活用品展示以及饮食体验能够大大丰富“渤海国”景区文化的内涵,增加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深度。此外,以渤海国文化为核心,增加部分民族风情、乡村文化等体验要素以及观光游览等项目也能吸引部分对文化体验要求较低的游客,对景区短期市场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见,目前渤海国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紧迫任务是从文化旅游体验角度深挖渤海文化内涵,并把文化转变为能被消费者认同的旅游产品。

(四)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市场开发战略篇6

关键词: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战略

任何企业都希望自身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的发展不断面临风险和障碍。企业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存在,也只有满足了市场需要,即其市场发展了,企业才可能真正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战略,它是以扩大市场范围,增加市场销量,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加强企业市场地位为重点的长期目标的战略,包括市场发展方向、发展范围及发展方式等战略。

一、市场发展方向战略

发展方向包括正向发展即“正增长”、反向发展即“负增长”、不发展即“零增长”。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可在不同时期交替使用,也可在同一时期混合使用,即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略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战略。当然,正向发展是主流、根本的选择。

市场扩张、正增长,即企业增长战略,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扩大市场的战略,适合在市场有需要、竞争有必要、企业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它可分为开拓型和赶超型两种形式:前者指先进企业以自身为对手,不断挑战自我、创新进取、开拓市场;后者指相对落后的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逐步缩小差距,从追随到争取赶超先进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位次。

市场稳定、零增长,即企业稳定战略,是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基本不变,从而巩固市场的战略。在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均良好,但发展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它有积极主动的一面,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由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难长期维持原状,所以此战略只是短期相对的稳定战略。

市场收缩、负增长,即企业紧缩战略,是缩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缩小市场的战略,在出现严重不利的内外情况而无法扭转、改变时不得已而采用。可通过资产重组,抽资转向,出售、出租部分资产,业务拆分,企业分立等途径、形式,治理、整顿、改造,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克服困难、摆脱危机,力保生存,为以后复苏、振兴准备条件。

二、市场发展范围战略

市场发展范围战略是企业选择在老市场范围发展,还是在新市场范围发展的战略。

老市场就是现有市场、已实现的市场、已被满足的市场,包括本企业占有的市场和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新市场包括任何企业都未开发过的全新市场(未被发现或虽已被发现,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市场),以及已开发但未实现、未被满足、未被某一企业占有的市场。这里的市场既包括商品种类、顾客类别,也包括销售地域、场所。

企业扩大市场范围,可在老市场中发展,即争夺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也可在新市场中发展,即去占领未实现的市场或开发新市场。一般而言,后者较好些,尤其在老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限或者在老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产品生产过剩、内需严重不足,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范围,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选择。

三、市场发展方式战略

市场发展方式战略是企业选择什么方式使市场扩展、企业成长的战略,可以分为:

1.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是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即企业选择一个或几个小市场目标,实行专业化市场和销售,集中力量,力争在这些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采用这种战略时,企业的扩张速度随行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速度可能很快;如已进入成熟期,速度就可能放慢;扩张速度还会因企业采用市场营销策略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策略正确而有效,速度可望加快。

(1)市场渗透

这是向市场深度发展的方式,在现有产品的市场尚有潜力可挖的情况下,一是设法使老客户增加购买本企业现有产品的数量、次数,甚至专门购买本企业产品而不购买竞争者的产品;二是设法把竞争者的顾客吸引过来本企业的现有产品;三是设法刺激潜在顾客购买本企业的现有产品。这样促进现有产品销量的增长,风险小,易监控,但需花费大量促销费用,且发展有限,是一种较保守的发展方式。

(2)市场开发

这是向市场广度发展的方式,一是努力将现有产品推广到新地区,如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从沿海到内陆,从本国到外国;二是努力将现有产品介绍给新顾客,推广到新的目标市场。这样发展风险不太大,但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分销、促销费用大。

(3)产品开发

只是在市场已经饱和、产品已成熟、老化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改革、创新,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差别化。一是增加品种、规格、型号、款式;二是增加、改变功能、用途;三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利用产品的新面貌来吸引顾客。这样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延续产品,但风险较大,失败率较高,且新产品会夺去现有产品的市场,还需花费较多的研发费用。

专业化战略的优势是:可以使企业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深入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节省开支,增加利润;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创造竞争优势。专业化战略越成功,越能有效利用其积累的经验、特别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声誉,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占据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专业化战略的主要风险是:容易限制获取整体市场份额,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则企业会遇到麻烦。一些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下降,如顾客偏好不稳定性的增加、竞争激烈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强、技术变革、政府政策的改变,这些都可能对实行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构成威胁。

2.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从现有产品、市场组合向外延伸,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向不同方向扩展市场的战略。实施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不论是比竞争对手相关还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只要能够让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就体现了多元化战略的价值。多元化战略能够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业务组合降低管理者的风险等等。

(1)相关多元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追求战略竞争优势,增强或扩展已有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而有意识采用的一种战略。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企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这些业务在技术、市场、经验、特长等方面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的存在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产生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市场开发战略篇7

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实质,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它是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经营领域、经营规模与经营成果等制订具有影响企业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长期性的经营政策和策略。因此,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制订,应在企业环境分析和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既敢承担风险,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属网资料dw.)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并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利益为基础。概括起来,新业务计划必须建立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上,即:

(=)外部环境与机会;

(=)本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势与劣势;

(=)计划执行者的才能;

(=)社会对企业的需求和期望

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企业必须对这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才能制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新业务计划,否则就可能导致错误和失败。例如,在大体相同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下,美国通用电(属网资料dw.)器公司采用了全面生产各种高质量产品的战略,取得了经营上的成功;而美国西屋电器公司采用同样的战略,却遭到了失败。原因就在于通用电器公司在技术上和其它资源上拥有雄厚的实力,而西屋公司却缺乏这些内部因素上的优势。由此可见,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制订,不是简单的技术方法上的问题,也不是选择一种别人已经定型的发展战略形式就能奏效的。

企业业务活动范围很广,如市场销售业务、产品研制开发业务、生产制造与外购业务、财务业务、海外发展业务、企业组织改革业务等等。企业以哪些业务为主,这是业务计划应该研究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业务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总体经营对策略起概括的作用。

西方企业从产品和市场的结合关系(属网资料dw.)出发,对众多的企业新业务发展战略,归结为如下几种基本类型:

=.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由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织而产生的战略,是通过改变销售渠道,增加产品功能,降低售价,增大广告宣传费用和促销费用,力图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大销售额的企业成长战略。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它以单一产品向市场边疆多年渗透,取得很大的经营成果。

=.市场开发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是由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它是开发现有产品的新顾客层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销售量的企业成长战略。市场发展可以分为区域性发展、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市场发展等。日本松下公司曾将国内已饱和的黑白(属网资料dw.)电视机和老型号彩色电视机推向国外市场,维持其增长速度,就是市场开发战略的一例。

=.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是由开发新产品和企业现有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即对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以图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成长战略。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因为对企业来说,市场毕竟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可以努力做到的可控制因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不断推出新车型,保持其国内占有率第一位的地位就是产品开发战略的一例。

=.多角化战略

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的产品、市场或服务类型,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进入新的经营领域。使企业同时涉及多个经营领域的一种经营战略。也可以说,多角化战略是通过以新产品和新市场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多种经营的产品,市场战略。为了达到这(属网资料dw.)个战略目标,必须要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究和开发等为推进力,并预先积累足够的经营资源。因此,企业在实行多角化战略时,必须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能力。一个正确的多角化战略,可以为企业带来美好的前景,如日本战后经济奇迹般的发展,得助于多角化战略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也说明,如果多角化战略决策不当或实施不力,不仅会导致新业务的失败,还会影响到已有的事业,殃及整个企业的前途。

=.缩小或撤退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篇8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二是市场营销物流战略的含义和作用。三是当前开展物流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物流战略

一、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product)、价格战略(price)、渠道战略(place)和促销战略(promotion),没有提物流战略(logistics),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当前面对加入wto的情况下,我们应把物流战略加入到营销战略体系中来,变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为5pS营销战略体系。本来早在1916年,市场营销专家阿佳肖(archShaw),在《经营问题的对策》一书中,就初次论述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L.D.H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产生3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还提出了流通渠道概念,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的较全面的认识。后来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克(Frede.Clark)于1929年在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进一步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之内,可以说,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起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不折不扣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的,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因此国内外任何一个企业,搞市场营销,开拓市场,无不把物流作为一个最重要的考虑因素。美国从上个世纪初开始,日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其企业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越来越重视物流的历史,经济越发展,企业越发展,就越重视物流。物流可以说既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利润源泉,现在世界上的一些知名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通用电气、iBm、麦当劳等,日本的neC、松下、丰田等,国内的海尔等企业在市场营销时,无不把物流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战略。

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市场营销的人员,如果不懂物流,是搞不好市场营销的。不懂得物流,就不知道应当怎样选择流通渠道、怎样制定合理的价格、选择怎样的促销方式、怎样去开拓市场。例如麦当劳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便首先考虑在中国应该有几个配送中心,从哪几个地方采购,在哪几个地点加工,在哪几个地方储存,供应哪些连锁店等,如果首先没有这些物流的策划,盲目地到处去开拓市场,结果市场是出来了,但是原材料供应不上,产品供应不上,或者供应上来,却成本老高。这样的市场营销,或者市场开拓不出来,或者是即使开拓出来了,也会开一个亏一个,开几个亏几个。也许有人会说,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沿用的是4pS的市场营销体系,似乎运行起来也是没有碰到什么不顺心的地方,为什么现在要创新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形势不同了。在国内,市场营销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总的来说还不高,依靠第一和第二利润泉,还可以有利润空间,人家的物流观念、物流意识因此调动不起来。加之当时人们的市场营销也只是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只是沿用和消化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还谈不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或者说脑子里已经有了改进创新的看法,但是还没有形成气候,因而还没有提出来,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物流日益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利润源泉的事实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随着国外一些实力企业进入中国,开始了物流营销的实际操作,创造了惊人的营销效果,人们就逐渐认识到了物流营销对于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二、市场营销物流战略的含义和作用

市场营销的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准时化送货战略等。

产品分销战略,就是产品实体在分销市场的送货物流网络战略,包括物流网络策划、网点布局、配送中心建设、配送计划、配送组织、配送业务等。分销战略对于市场营销的作用:一是对开拓市场起支持作用。开拓出来的市场,只有有了实实在在的物流支持网络,这个市场才是可能的。二是对所开拓市场运行的保证作用。一个市场的运行,需要实实在在的将产品销售给用户,产品必须存储、运输、供货、送货、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网络系统实际运作起来,才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市场才能运行起来,如果没有这个分销物流网络的保证,则这个分销市场便难以维持。三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作用。市场营销如果能够进行很好的物流策划,则可以利用物流优化方案,一方面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这对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送货成本低,可以大大提高顾客的满意率,赢得了顾客的心,也就赢得了市场,对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四是宣传广告作用。客观事实是最好的广告,只要我们所开拓的市场,有很好的物流支持保障系统,运行良好,就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和赞赏,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无形的广告,可以宣传、影响和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我们的市场,也就能够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供应链营销战略是利用供应链机制进行营销的战略。所谓供应链机制,就是为了改进和扩大对于用户需求满足水平而建立起来的、联系有关产、供、销的一个互相协调配合的企业链条系统。整个供应链的宗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以保障、巩固和扩大市场为目的。基本做法就是建立供、产、销联盟,为保障、巩固和扩大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协调合作,使营销效果最优。

第三方物流战略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自办”物流以及“联办”物流业务模式的战略。其宗旨就是选择成本、高服务水平的物流方式,以响应回报用户。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稳定巩固现有市场,吸引扩展新的市场,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商物分离战略是将商流和物流各自分别独立运行战略。

联合配送战略就是采用多种联合方式进行联合送货战略。准时化送货战略是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将其需要的产品,按需要的质量送到所需要的地点的战略。这些战略的宗旨,也都是以高服务水平以及低成本来为客户服务,都能够稳定和发展客户群,巩固和扩大市场,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三、当前开展物流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物流营销是一个新提法,首先,要统一认识。物流营销不能取代传统的市场营销,它是市场营销的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市场营销体系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这个新形势的特点一是面对wto,市场空间扩大到整个世界,必须要辅以物流动作才能够得以实现市场扩张;二是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物流成了既是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张的瓶颈,又是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张的利润源泉;三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全世界的实力企业激烈竞争,争夺市场的战斗不可回避。而世界上能够走出来与我们的企业进行抗争的企业,无不都是物流营销的高手,我们不开展物流营销,就难以和他们进行抗争。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我们的物流营销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篇9

[关键词]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战略

任何企业都希望自身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的发展不断面临风险和障碍。企业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存在,也只有满足了市场需要,即其市场发展了,企业才可能真正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战略,它是以扩大市场范围,增加市场销量,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加强企业市场地位为重点的长期目标的战略,包括市场发展方向、发展范围及发展方式等战略。

一、市场发展方向战略

发展方向包括正向发展即“正增长”、反向发展即“负增长”、不发展即“零增长”。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可在不同时期交替使用,也可在同一时期混合使用,即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略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战略。当然,正向发展是主流、根本的选择。

市场扩张、正增长,即企业增长战略,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扩大市场的战略,适合在市场有需要、竞争有必要、企业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它可分为开拓型和赶超型两种形式:前者指先进企业以自身为对手,不断挑战自我、创新进取、开拓市场;后者指相对落后的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逐步缩小差距,从追随到争取赶超先进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位次。

市场稳定、零增长,即企业稳定战略,是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基本不变,从而巩固市场的战略。在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均良好,但发展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它有积极主动的一面,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由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难长期维持原状,所以此战略只是短期相对的稳定战略。

市场收缩、负增长,即企业紧缩战略,是缩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缩小市场的战略,在出现严重不利的内外情况而无法扭转、改变时不得已而采用。可通过资产重组,抽资转向,出售、出租部分资产,业务拆分,企业分立等途径、形式,治理、整顿、改造,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克服困难、摆脱危机,力保生存,为以后复苏、振兴准备条件。

二、市场发展范围战略

市场发展范围战略是企业选择在老市场范围发展,还是在新市场范围发展的战略。

老市场就是现有市场、已实现的市场、已被满足的市场,包括本企业占有的市场和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新市场包括任何企业都未开发过的全新市场(未被发现或虽已被发现,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市场),以及已开发但未实现、未被满足、未被某一企业占有的市场。这里的市场既包括商品种类、顾客类别,也包括销售地域、场所。

企业扩大市场范围,可在老市场中发展,即争夺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也可在新市场中发展,即去占领未实现的市场或开发新市场。一般而言,后者较好些,尤其在老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限或者在老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产品生产过剩、内需严重不足,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范围,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选择。

三、市场发展方式战略

市场发展方式战略是企业选择什么方式使市场扩展、企业成长的战略,可以分为:

1.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是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即企业选择一个或几个小市场目标,实行专业化市场和销售,集中力量,力争在这些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采用这种战略时,企业的扩张速度随行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速度可能很快;如已进入成熟期,速度就可能放慢;扩张速度还会因企业采用市场营销策略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策略正确而有效,速度可望加快。

(1)市场渗透

这是向市场深度发展的方式,在现有产品的市场尚有潜力可挖的情况下,一是设法使老客户增加购买本企业现有产品的数量、次数,甚至专门购买本企业产品而不购买竞争者的产品;二是设法把竞争者的顾客吸引过来本企业的现有产品;三是设法刺激潜在顾客购买本企业的现有产品。这样促进现有产品销量的增长,风险小,易监控,但需花费大量促销费用,且发展有限,是一种较保守的发展方式。

(2)市场开发

这是向市场广度发展的方式,一是努力将现有产品推广到新地区,如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从沿海到内陆,从本国到外国;二是努力将现有产品介绍给新顾客,推广到新的目标市场。这样发展风险不太大,但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分销、促销费用大。

(3)产品开发

只是在市场已经饱和、产品已成熟、老化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改革、创新,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差别化。一是增加品种、规格、型号、款式;二是增加、改变功能、用途;三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利用产品的新面貌来吸引顾客。这样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延续产品,但风险较大,失败率较高,且新产品会夺去现有产品的市场,还需花费较多的研发费用。

专业化战略的优势是:可以使企业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深入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节省开支,增加利润;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创造竞争优势。专业化战略越成功,越能有效利用其积累的经验、特别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声誉,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占据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专业化战略的主要风险是:容易限制获取整体市场份额,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则企业会遇到麻烦。一些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下降,如顾客偏好不稳定性的增加、竞争激烈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强、技术变革、政府政策的改变,这些都可能对实行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构成威胁。

2.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从现有产品、市场组合向外延伸,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向不同方向扩展市场的战略。实施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不论是比竞争对手相关还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只要能够让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就体现了多元化战略的价值。多元化战略能够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业务组合降低管理者的风险等等。

(1)相关多元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追求战略竞争优势,增强或扩展已有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而有意识采用的一种战略。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企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这些业务在技术、市场、经验、特长等方面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的存在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产生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相关多元化包括集中性多元化和水平多元化。前者是利用企业原技术优势发展不同产品,即以现有一种产品为圆心,向外多方位扩展,生产经营原材料、工艺等相同的多种新产品;后者是利用原市场优势发展不同产品,即用不同技术生产经营多种产品,为原市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

相关多元化要求企业具备这样的条件:①可以将技术、生产能力从一种业务转向另一种业务。②可以将不同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运作,降低成本。③在新的业务中可以借鉴企业品牌的信誉。④以能够创建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

(2)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进入与原有行业不相关的新业务,企业经营的各行业之间没有联系。这种战略的特点是能够分散经营,把发展新产品和和新的目标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但是不相关多元化的实施比较复杂,容易陷入盲目性,一旦处理不好,企业可能会陷入瘫痪。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使用条件:①企业所在行业逐渐失去吸引力,企业销售额和利润下降。②企业没有能力进入相邻行业。③企业具有进入新行业所需的资金和人才。④企业有机会收购一个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

多元化战略的优势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样化发展,进入高增长、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以减轻在现有产品市场上的压力;资源共享,发挥资源的协同效益,尤其在相关多元化战略上更为明显;企业的盛衰不受个别产品的生命周期左右,可以规避行业不景气所带来的风险和竞争压力,甚至可以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多元化战略的局限性是:新的领域需要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建立品牌,都需要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做后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人才队伍;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会提高加大、管理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否充裕;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在短期内中止该战略,其竞争地位是否能够继续维持。

3.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向经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有利于企业深化专业化协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综合利用效率。

(1)垂直一体化战略

垂直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在同行中两个可能的方向扩大企业竞争范围的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战略。1.后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将价值链进一步反向延伸,即向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的方向扩展其生产和经营,使企业在内部就能满足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后向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对战略起着关键作用的技术,增加能够提高客户价值的核心竞争力。2向前一体化战略是将企业的价值链进一步向前延伸,进入其产品的加工、销售行业。由于企业直接进入销售渠道,取消了销售渠道的议价,带来了明显的成本节约,降低了产品价格,并使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更接近消费者,有助于提高产品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向垂直一体化的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①它是否会提高对战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活动的业绩,降低成本或者加强差异化。②它对与协调更多阶段之间的活动有关的投资成本、灵活性、反应时间以及管理杂费所产生的影响。③它是否能够创造竞争优势。

(2)水平一体化战略

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置于同一所有权控制之下,兼并或与同行业的竞争者进行联合,以实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实力、增强竞争优势。这种战略一般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情况下的一种选择。采用水平一体化战略,能够吞并或减少竞争对手,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力量与对手抗衡,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能够取得被吞并企业的市场、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

然而,现代市场竞争中,已不再是一味地、无条件地进行“小并大、大吃小”的资本和生产、经营的集中,而出现了与集中化并行不悖的分散化趋势,形成了少数大企业与大量小企业实行稳定的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系列化生产经营以求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格局。因此,企业需要并成功实施水平一体化战略,应在下列情况之下:①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以提高进入进入障碍。②企业在一个成长着的行业中竞争。③需要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竞争优势。当竞争是因为整个行业销售量下降而经营不善时,不适用于水平一体化战略。④企业具有成功管理更大的组织所需要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而竞争者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或特定资源停滞不前。⑤企业需要从购买对象上得到某种特别的资源。

综上所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谋求发展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对企业能否成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吕健华:略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理论视野,2005年06期

[3]陈宏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求索,2005年08期

市场开发战略篇10

关键词:全球化 企业成长战略

在全球化条件下探讨中国企业的成长战略,需要全面深入且具体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全球化环境中,中国企业处在什么样的起点位置上?在全球市场中,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和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战略有什么样的特点及其变化?在外国跨国公司云集的全球市场,中国企业有哪些跨国成长的机会?这些机会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抓住这些机会,采取哪些有效的行动才能成为一家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一、全球环境中的中国企业

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企业,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战略本质属性是弱小者、后来者,并有某些特殊性。在主流跨国公司理论中,对战略本质属性的全面、深入认识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以强大者和先行者为前提。但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个假并不成立。因此,对战略本质属性的认识是中国企业跨国成长战略思维的起点,它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成长的战略选择及其成功率。

(一)中国企业是弱小者

从全球视野来看,今天的中国企业总体上是弱小者。首先,从规模实力和技术优势来看,除极少数垄断型国有企业外,中国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第二,从市场地位来看,除极少数全球细分市场冠军企业外,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很低;第三,从品牌价值来看,中国企业的品牌至今还未进入“全球品牌100强”;最后,从商业规则来看,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参与制定商业规则的能力,只能遵守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制定的商业规则。

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历史发展中看到中国企业的日益强大,而且还要从全球视野看到中国企业的弱小现状。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认清自身在全球环境中的位置,才能找到进一步成长的起点。认清“弱小者”这个现实,并不是表明我们甘当弱小者。恰恰相反,这是中国企业日后成为“强大者”的前提。反过来,如果我们现在就以“强大者”自居,中国企业日后就难以成为全球市场中的“强大者”。这不仅是一种辩证思维,而且还被历史所证实。

资源有限是弱小者的本质特征,“长袖善舞”是强大者的主要体现。区分强大者与弱小者,是企业战略的前提,更是企业跨国成长战略的前提。但遗憾的是,我们所熟知的来自美国的主流企业战略理论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仍然是以美国主流企业战略为指导,实际上就是以强大者战略为指导,中国企业就难以制定和实施适合自己的战略,也就难以实现成为“强大者”的宏伟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到适合弱小者的战略,即如何从弱小者成长为强大者的战略。

(二)中国企业是后来者

强大与弱小主要是在某个时点上,从规模实力、市场地位、技术优势、品牌影口向力等因素比较而言的;先行者与后来者则是从时间历程来看的,先行者是行业/市场的开拓者,而当后来者进入市场时,已有一批先行者早就存在。

对“中国企业是后来者”这个判断,估计不会有人反对,因为大家都能够看清楚这个历史和现实。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欧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都从美国开始,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远离世界工业和信息革命的潮流。只是在近30年的时间内,中国企业才加入到这一潮流中,扮演着一个明显的后来者角色。

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困境,是作为后来者的必然现象。先行者作为行业/市场的开拓者,通常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而后来者的技术依赖特征明显,从先行者引进技术是其成长的起点,随着后来者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先行者与后来者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先行者就会感到明显的威胁,它们就会以知识产权为武器来打压后来者,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后来者拥有的“后发优势”是学术理论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但我们认为,后发本身并无优势,后来者只有拥有学习与创新能力之后,才会有优势可言。学习是后来者的“必修课程”,中国企业是优秀的学习者,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我们走过了西方企业上百年的历程。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是今日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只学习不创新,后发优势难以形成和发挥,也就无法“后来居上”。

先行者与后来者的不同地位决定了战略思维的差异。如果一直模仿先行者而无战略创新之处,后来者就无法取得实现“后来居上”的目标。在全球复印机市场,美国施乐公司是先行者,许多大型企业(美国Ge、iBm、柯达等)以后来者身份进入市场,一直模仿先行者施乐公司的战略,其结果是全部以失败告终。后来者只有在战略上有所创新,才能在市场上取得合适的位置。日本佳能进入全球复印机市场时是一个后来者,战略创新使其“后来居上”,最终成为全球复印机市场的领导企业。美国的沃尔玛、西南航空、戴尔电脑等都是后来者成为领导者的成功案例,战略创新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中国企业要“后来居上”,就必须在战略上有所创新。战略创新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原有的战略思维定势,这个思维定势的核心是“我也是”(metoo),即模仿主导的思维模式。在中国这种思维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其后的20年行之有效,得以强化。1998年过剩经济来临,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成长环境发生了本质变化。中国企业本应随环境而变,改变自己的战略思维。但是,至今许多中国企业仍然固守“我也是”思维模式,这是中国企业战略创新必须克服的首要问题。

除以上两个战略本质属性外,中国企业还具有某些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成长环境和成长路径两个方面。

首先,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部分中国企业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三是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其次,以上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企业成长路径的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路线的特殊性。美国大企业的战略路线是:专业化一多元化一归核化3个明显的阶段。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战略路线差异很大:一开始就采取多元化经营,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多元化——市场机会型多元化;进入21世纪之后,少数中国企业奉行专业化战略路线,许多民营企业仍然难以走向归核化,陷入到“战略迷茫”之中。二是企业能力的特殊性。美国企业走向多元化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企业在专业化经营历程中形成了较强的企业能力后,多元化经营才开始起来。中国企业并非如此,我们是在市场的驱动下,而不是在企业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经营的。直到今天,中国不少企业仍未形成专业化能力,需要补很多基础管理能力的课程。

二、以什么样市场为战略重点?

成为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是当前许多中国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想做什么”的一般表述。更具体的决策是:我们应该进入哪样的市场?或者说以什么样的市场为战略重点?为此必需分析先行者和强大者的战略与行为(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的了解,我们暂且忽略),从其中找到“我可做什么”的战略思路和法则。

根据我们的初步分析,由于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全球市场,使每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分化和重组,加上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国家企业的冲击,强大先行的跨国公司原有的较为完整的市场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化,逐渐形成了4个板块。

1、“严防死守”的市场。强大先行者们经过归核化活动后保留下来的核心业务,都属于“严防死守”市场板块。

2、“被迫放弃”的市场。全球化迫使这些强大先行者们进行的战略调整之一就是归核化,每个公司都从现有业务中剥离出非核心业务。这一大批被放弃的业务,就汇合成一个“被迫放弃”的市场板块。

3、“无心关注”的市场。这是长期存在的一种市场形态,主要指那些市场规模相对小、市场地域相对远、强大先行者们不愿意进入或不够重视的一类市场。

4、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主要指那些由新的下一代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类新市场。

必须注意的是,以上4类市场的划分对某个特定企业只在某个时点上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如果加上时间维度,4类市场的边界是变化的。例如,“严防死守”的市场可能转化为“无心关注”的市场或“被迫放弃”的市场;“无心关注”的市场也有可能转化为“严防死守”的市场;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可能是“严防死守”的市场,也可能是“无心关注”的市场;等等。

三、战略法则

中国企业的起点是弱小者、后来者,为了实现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的是弱小者如何成为强大者、后来者如何成为领先者的战略理论。从外国战略理论丛林中,满足以上要求的战略理论虽然不占据主流地位,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思想和内容。例如蓝彻斯特的弱者战略理论、钱德勤的挑战者战略理论、马卡德的战略创新理论、山田荣作关于美日跨国公司的比较研究、巴特利特等人关于“挑战全球领导者”的研究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也有很多关于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略理论和策略。我们把上述理论中的精华归纳成如下几条法则:

1、起点的利基法则。“做什么”的范围选择是战略的业务起点,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状况来选择。强大者选择市场规模大的业务,弱小者选择市场规模小的业务,其选择标准是保证“单位空间内的高力量比”(这是军事战略中的一个基本法则)。所有的挑战者都是从某个利基市场开始成长起来的,因为一个企业,能否成为挑战者,不是企业自身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其客观的市场地位所决定的。只有在某个利基市场上获取较好的市场地位,你才有资格和能力向领导者发起挑战。一般而言,在某个业务范围内,领导者只有一个,市场地位仅次于领导者的第二、第三位企业才有资格扮演挑战者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成长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成为挑战者阶段和挑战之后的阶段。在成为挑战者阶段,利基战者是其合适的选择。

2、竞争的避实击虚法则。在有资格成为挑战者的时候,企业面向领导者发起进攻。在这样的进攻战中,挑战者必须坚持避实击虚法则,不要与领导者面对面、硬碰硬地竞争,而是回避领导者的长处,在领导者的短处发起进攻。领导者无论多么强大,都会有自身的短处存在。这些短处主要有两类:一是领导者实力强大本身中的短处,二是领导者市场地位高带来的短处。针对这两类短处发起进攻,领导者一般无还手之力,因为这时的领导者陷入一种困境:如果它反击就会伤害自身。最经典的案例是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经典形象的攻击,戴尔电脑针对所有依靠分销体系的个人电脑制造商的攻击。

3、资源的集中法则。在找到领导者的虚处作为攻击对象之后,挑战者还必须坚持资源集中的原则,仅在某条业务线上向领导者攻击,而不是分散资源进攻领导者的多处。即使所攻击的对象都是领导者的虚处,挑战者如果同时攻击的话,其成功的概率也会降低。企业史中的大量事实证明,挑战者若是一下子在非常广阔的阵地上投入多种产品,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尽快获取尽可能多的领地,最终会丧失所有的领地。因为任何时候,防御者的优势都是客观存在的。领导者作为防御者,总是有绝对的力量优势,无论是财力资源、产业关系、分销渠道,还是顾客认知。要记住,“全线产品”是一种奢侈,只有领导者才能担负得起。

四、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成长战略

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和对中国企业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成长战略主要有4种类型。

一是针对外国跨国公司“无心关注”市场的“利基”战略,即找到先行强大者普遍忽视、不太关注的细分市场,利用中国企业的综合优势,进入并占领这个市场。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在美国小冰箱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的若干中国冠军企业,例如中集集团在全球集装箱市场,万向集团在全球万向节、传动轴市场等。

二是针对外国跨国公司“被迫放弃”市场的“承接”战略,即抓住某个先行强大者主动或被动退出的市场机会,利用中国本土的制造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发达国家承接老牌跨国公司的业务,填补外国跨国公司退出的全球市场。典型案例是联想集团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在全球有机硅和蛋氨酸市场等。

三是针对外国跨国公司“严防死守”市场的“嵌入”战略,即在外国跨国公司的价值链中,找到某,个链节,把本企业的业务“嵌入”其中。oem/oDm是嵌入战略的典型行为,代工企业按委托企业对产品和过程的指标要求进行生产,产品冠以委托公司品牌进行销售。典型案例是鸿海(富士康)集团在众多lt产品市场,都是采取oem/oDm方式,把自身的业务牢牢地嵌入外国跨国公司的价值链中,占领了较大的“制造环节份额”。

四是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的“抢先”战略,即看准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用中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比较优势,抢先开发下一代新技术,抢先(至少同步)进入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典型案例是华为公司在全球3G设备市场、敦南科技在全球使用CiS的影像感测器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