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1:49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1

abstract:Howtodowellinthedomesticenterpriseprojectplanning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efirststepistoaneffectivecostcontrol.therefore,weneedasystematicanalysisandresearchwithscientificmethodtoeffectivelycontrolcostandimproveenterprise'soperationlevel.Startingfromthebasicpointofhowtodowellincostcontrol,thepaperexploresthegeneralprinciplesofprojectcostmanagementandcontrol.

关键词:项目;成本费用;控制;原则

Keywords:project;cost;control;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14-01

0引言

项目就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系列彼此相互关联的任务和活动的一次性过程。成本是指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而控制是指掌握住使不超出范围。那么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的由他一贯的运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集中控制是指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应在企业负责经营管理的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由成本费用控制归口管理部门(通常是财务部门)负责统一控制、统一协调和统一核算。分散控制是指由企业本部各个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根据其自身的职责分工,对应负责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是由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有关人员来共同完成的,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整确定集中与分散的合适的度,力求达到既能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在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的积极性,又能使财务部门充分发挥其协调、监控的功能的最佳状况。

2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需要广大职工群众来具体贯彻落实。而且职工群众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对成本费用控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或很好的建议,充分调度职工群众参与成本费用控制的积极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3全面控制的原则

3.1项目全员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2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的每一阶段。

4成本效益原则

实施成本费用控制活动自身一般也会发生一些费用,这些费用一般称为控制成本。实施成本费用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切实可行有效的控制活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即控制收益。如果控制收益大于控制成本,则该项控制活动是合算的,因而该项控制活动是必要的。否则,在一般情况下,该项控制活动就是不合算的,也就没有必要进行。

5及时性原则

成本费用控制的及时性原则是指在成本费用控制系统中,应能及时揭示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实际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偏差,并能及时消除偏差,恢复正常,以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要注重缩短反馈控制的周期,及时提供成本费用控制的信息。同时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一些重要的、金额较大的信息应及时提供;而对于一些金额较小、重要性较差的信息可定期提供。

6适应性原则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成本费用控制的适应性原则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成本费用控制能适应这种变化,并能在变化的条件下较好地发挥控制作用。在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顾此失彼,应对外界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充分的估计,在估计困难时,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因素,还要考虑企业外部的因素。

7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很多,各种方法和措施的适用性也不相同。由于每个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组织机构、管理水平、管理的要求等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没有一个普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法和措施。企业应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8适时适度满足需要的原则

要妥善处理好成本与效率的关系。如果所有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手续均过于繁琐,势必影响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按照适时适度满足需要的原则把握好中间的度和寻找确定合适的切入点。

9目标协调的原则

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应服从于企业经营总目标,根据企业经营总目标确定应该控制的产品采购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水平;成本费用目标同时应与其他相关目标相协调,防止某些部门、单位为追求自身利益,只注重某些指标的完成,而忽略其他方面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10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11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玲燕.浅谈绩效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小方.“摩托罗拉”的绩效管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2

[关键词]小企业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中成本效益原则的涵义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性概念,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在内部建立和实施的各种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等所形成的控制机制,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确保各控制环节的运行等都必须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则是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得到良好运行所应达到的控制目标,即: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因浪费、盗窃或不当经营决策而产生的损失;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所应遵循的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只要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大于其成本,就是经济合理的,就应当设置和运行该项控制;反之,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现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估量的,而控制产生的效益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达到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这种效益是未来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体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环境中,企业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在可能获得的收益与不设置相应控制可能产生的损失之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权衡和取舍。

二、小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小企业因具有经营规模小、组织机构简单、职责难以划分、资金有限、市场风险高等特点,其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更容易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因此小企业尤其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好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许多控制的成本和效益是难以确定的,有时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由于主观判断的失误会使得必要的控制未能实施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或者某些控制成本超过预期效益,使得控制程序得不偿失。因此,需要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掌握成本效益原则的“度”,以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只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而不是惟一原则,因此还应当与以下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相互协调。

1.合法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性原则居于首要地位,成本效益原则必须在坚持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小企业不得以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借口拒绝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例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那么企业就不能因人员少而让出纳兼任会计岗位。

2.相互牵制原则。企业应当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小企业虽然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有限,但还是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和人员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有些小企业出于压缩成本的需要,由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核算和资产保管,往往一人多岗,各岗位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工,对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有效的职责分离,如银行印鉴及支票由一人掌管、采购兼保管等,因此发生贪污、盗窃、挪用等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且不易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3.重要性原则。小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实行有重点的控制,只有将控制成本花费在那些影响企业成败和经营效率的重要事项,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中,有些小企业片面强调完整性和严密性,照抄照搬大企业现成的制度,设置了过度繁杂的控制程序,抓不住重点,增加了不必要的控制成本,由于这种理念和做法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难以在企业中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经营管理的效率。

4.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约束所涉及的企业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在小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家族式家长制现象普遍,容易造成任人惟亲,部分人员凭借其特殊身份破坏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主也往往越权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效执行,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因此在不增加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领导重视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能够提升控制的效果。

5.时效性原则。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需要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当企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状况、企业规模、经营业务等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企业风险重点的转移,因此,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小企业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的方法

小企业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力求使有限的成本产生尽可能大的效益,或在不改变某项控制的效益时尽可能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益或成本比。为此,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建立起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通常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方法和措施越严密则控制效果越好,但控制成本也越高。这就要求小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可从最基础层面的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做起,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资产保全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和内部稽核制度。同时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业务循环,如采购、销售、付款和收款等循环分别设计控制活动,抓住关键控制点,即在一个业务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控制环节,如果缺少这些控制环节,业务处理过程很可能出现错误和弊端,达不到既定目标。对关键控制点应特别强调相互牵制的设计,在横向上一项业务至少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部门或人员,在纵向上一项业务也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上下级相互监督。在不能做到职责划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事后的监督检查。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3

关键词: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系统;原则

建筑企业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实施开展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施工阶段做好成本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增加收入减少开支,这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综合阐述,来达到减少建筑施工成本的目的。

一、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内容及特点概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为了促进使企业盈利的目标早日实现而产生的。它是在项目经理制度的基础上,认真安排施工计划、合理组织施工顺序、认真协调各工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科学的施工管理一方面使项目施工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使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项目即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对象,项目是一个整体,是一次性的,具有可行性、全面性、程序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念、方法对其进行管理。

企业想要加强自身的施工管理,就必须对工程项目各个生产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强化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合理配置施工中的各个生产要素。施工过程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都要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时间恰当、比重适当,不能过多或过少。二是合理协调各个生产要素。不同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搭配合理,使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的发挥各自作用。三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督。要根据工程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施工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确保施工流水线的顺利推进。四是要合理利用施工材料,避免施工浪费,从而不断提升施工管理的综合效益,达到整体优化工程的目的。

二、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系统

(一)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工程项目整个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业主都是希望项目工程能保证高的质量与低的成本。技术就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其关键要素,施工企业要想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高效比,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项目工程的高质量,通常说来,先进、科学的项目方案是技术系统的有力保障,施工企业应该对其加以重视。

(二)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必然包含人,包含人与人间的互相关联,人类社会是最大的社会系统,而工程项目也离不开人的管理与控制。因此,在建筑项目的成本系统当中,人就是最为重要的要素。所以项目经理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作为高端的项目经理人,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工作与领导能力,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的相互结合,并且较好地运用到工程实践当中。项目经理人的综合素质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有着重大影响,领导者必须充分调动起下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员工愿意工作,由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

(三)经济系统

在成本控制的诸多系统当中,经济系统占据着主导地位。施工中的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生产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只要有施工工程存在,就必须要投进人力、材料、机械、以及资金等,投入不足就会对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而投入太多有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济系统的演进是由社会生产力系统所决定的,是对投入和产出的一种反映。在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投入产出分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施工企业想要得到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率比,就必须对其企业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施工企业要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保障工程项目与成本核算的同步性,以期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建筑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准则

建筑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的成本不断积累的各项环节中,通过合理的控制、调节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生产资料,及时纠正施工时脱落施工预算的各项偏差,把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在预想的范围中间,从而确保成本目标的完成。施工管理成本控制以节约项目经费支出、增加项目收益为目标,它为施工企业进行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石。在一个项目的施工周期中,项目经理只有时刻遵循如下准则才有望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一)成本最低准则

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在保障工程项目达到质量要求的同时,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低成本。因此,企业会利用各种渠道与手段,来完善项目的成本控制,但在考虑这一条原则的同时,企业应该尤其注意成本减低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要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原则进行兼顾,不要一味只是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找到一个最佳的合理成本点。

(二)成本全方位控制准则

全方位成本控制即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对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进行管理与控制。施工成本的形成是项目所有部门经济支出不断积累的过程。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在全体成员中进行,不断落实全员成本责任制。施工成本同时也是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成本控制必须在项目施工的整个周期中贯彻实施,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三)动态控制准则

动态控制原则也是项目成本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由于项目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对象,计划工作只能保障工程项目一个好的开端,而在项目不断进行的过程当中,还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控制,也就是动态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进行初期,企业要根据工程组织设计的内容来制定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拟定成本的控制方案,给项目后续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到项目竣工期间,成本盈亏基本已经确定,控制工作可能就起不到较大的作用。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4

当前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协调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建筑工程单位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大施工项目的管理力度。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保证企业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对项目进行研究,基本工作以及项目安排都是由项目经理有组织有计划的对项目进行安排、协调与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以及经营理念,帮助公司实现产业与利益的最大化,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在于可以合理统筹各管理环节之间的合作,使管理变得更具科学性、程序性、全面性。

二、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合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的基本内容,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基本包括:动态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等四个方面,这是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

在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计划、分析、考核、计算,这些环节都是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而做的准备工作。动态控制原则主要是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方案。但是,动态控制原则仅仅是根据施工计划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不涉及竣工之后的盈亏就差。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相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来说,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全面管理即对整个企业、整个员工团队、整个过程的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实质性的管理方案、管理内容。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可以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有效防止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工作责任的推卸。全面成本控制即随着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而进行,全面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体现出很强的有序性与严谨性。

3.成本最小化原则

成本最小化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成功其核心在于成本控制最小化。其中成本控制最小化的原则在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信息和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估计预测,为成本估算提供资源。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预算的基础,通过制定成本计划可以明确生产费用、成本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率,做到真正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即对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进行控制,控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施工预算制定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只有加强施工预算制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控制与预算直接的关系,编制施工预算书,将施工预算书的科学性作为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不能将施工预算书简单的理解为各种数据的汇总,而是应当明确认识到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对施工项目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应当按照“按照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的原则,对现有施工预算过程加以改进,充分发挥编制施工预算的指导意义。按照施工预算及施工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严格控制各部门的成本数量,按照施工预算计划,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思想。

2.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需要认识到当今经济环境中,信息产生和使用时能够发挥的影响作用,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也能够有效的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是符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多元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建立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作用。

3.完善合同管理环节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5

1.1成本控制的内容

首先要看开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定,能不能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所制约。不仅要从支出的数额上进行控制,使之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计划预算的范围,还应从时间、用途和效果上加以控制,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2控制各种资源的消耗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分布在各个环节中,其中人力和物力的资源消耗,占成本构成的比重较大,一般对成本高低具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注意控制各项消耗定额,坚持工艺操作规程,及时解决因安排不当而导致定额偏紧的问题。不断提高利用效率,节约资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1.3控制生产技术、经营过程

各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包括着自己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此,发生的各种费用,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对成本的影响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成本控制。例如:对直接生产过程,应严格执行定额,防止偏离定额而造成的浪费,所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应作为控制的重点;对生产准备过程,应在时间上衔接紧密,做到既保证生产进行又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

2成本控制的原则

(1)经济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经济原则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经济原则还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应把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事项,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经济原则还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

(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是指大型企业和小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中和相对稳定的企业,这个行业和那个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例如,新建企业的管理重点是销售和制造,而不是成本;正常营业后管理重点是经营效率,要开始控制费用并建立成本标准;扩大规模后管理重点是扩充市场,要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规模庞大的老企业,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建立投资中心。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

(3)全员参加原则。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都应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为了调动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需要有客观的、准确的和适用的控制标准。②鼓励参与制定标准。③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实际情况。采用压力和生硬的控制,常会导致不满,而了解实情会激发员工的士气。④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⑤冷静地处理成本超支和过失。在分析成本不利差异,应始终记住其根本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寻找“罪犯”。

(4)领导推动原则。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成本控制对企业领导层的要求是:①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各级人员对于成本控制是否认真办理,往往视最高当局是否全力支持而定。②具有完成成本目的的决心和信心。管理当局必须认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限额必须而且可以完成。成本控制的成败,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成败。③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施成本控制,不可好高骛远,更不容易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惟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④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

3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方法

3.1按组织层次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1)制定纵向成本控制标准。把成本计划及降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采取的方法就是财务人员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测算工作,最后把目标成本定下来,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企业现在真正以效益为中心,使职工真正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加强了成本意识。

(2)制定横向成本控制标准。在制定纵向成本控制标准占分解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把成本管理的责任、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

①生产部门全面掌握生产情况和物质条件,熟悉各职能部门生产运营能力及其利用程度,负责编制并落实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组织均衡生产,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努力缩短生产周期。

②供销部门负责制定原材料供应计划,合理组织原材料的采购运输,防止停工待料,避免材料积压,降低材料消耗。

③财务部门是实际成本控制的综合部门,要在编制并落实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经常对成本控制标准进行计划、监督和考核,使成本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企业真正增收节支。

3.2按经济内容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1)制定产品设计、试制过程的控制标准。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机器设备、原材料使用、人力安排、动力消耗等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制定材料成本的控制。原材料成本一般占产品成本的较大比重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之一。

(3)制定工资产成本控制标准。劳动人事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在出勤率、工资、奖金、津贴等的核算、统计与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基本标准,奖勤罚懒,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把工资与效益挂钩。

(4)制定产品控制标准。产品质量、数量既影响班组工序衔接与平衡,又影响工作效率,所以要合理分配以提高产品质量。

4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注意事项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方法与标准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每年的物价指数、主要原材料的价格状况及对企业的影响,以物价指数为基本依据,对成本控制标准及时进行修订、调整。

(2)企业经营计划部门根据状况进行预测并投产后,每年6月初和12月会同财务部门对成本标准进行考查后,若有新的能力完成建设项目,就由有关计划、财务部门核定该标准。

(3)凡是企业下属单位有效降低成本的做法,累计3年有效者,均将作为成本控制标准并投入生产中,但同时允许以3年的时间溢出为基准奖励实施者。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6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立原则

一、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依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首先,应当根据《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分工、授权、审批、制衡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都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工密切相关。任何企业在建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方法、措施、途径和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在《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这些法律的规定。其次,应当根据《会计法》所确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原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配置要求,特别是对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设计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配备与及时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的重要保证。《会计法》对出纳员职责的特别规定更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应予特别遵循的要求。再次,应根据财政部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和运行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详细规定了单位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应采取的基本措施和应具有的基本方法,是企业建立自身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直接法律依据。任何企业建立自己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都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并应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该规范的要求予以具体化和完善化。最后,应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各项结算纪律与规定,国家《审计法》、《内部审计条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定》等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优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

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使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行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每一个企业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比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较细致的分工,就不能设置较大规模的内部控制;业务复杂、包括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就应尽可能大些。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人类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是效益大于成本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也应当遵循此项原则。企业设立的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是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否则,即使该项控制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也不值得设置。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完整越好;规模过大的内部控制,会使企业得不偿失,是要不得的。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益往往是很难衡量的,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时,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判断。不但要从某项控制措施本身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该控制措施对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影响的全局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不但要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效益包括直接控制收益和间接控制收益。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本身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设置并运行后,使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从而使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其它控制措施所能增加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

内部控制成本也包括直接控制成本和间接控制成本。直接控制成本是指为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所发生的有关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以及办公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的购置费、折旧费和修理费等。间接控制成本是指实施该项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使整个企业的办事效率下降,甚至贻误商机,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带来的损失。

三、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兼容职务,是指如果集中于一个人或岗位办理,会增加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掩盖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企业的所有不兼容职务原则上都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工作岗位来执行,这是能够形成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离开了不兼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基础,现代内部控制就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行。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可以大体上分为: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等四种。在这四类职务中,除了授权批准和稽核检查具有兼容性,一般来说可以兼任外,其余各种职务之间都是不兼容的,一般应当予以分工执行。具体到更容易出现错误与舞弊的货币资金业务而言,支出的授权审批、资金的出纳和保管、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一般都应当予以分工负责。

四、制衡原则

所谓制衡原则,是指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任何人,都应当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其拥有的控制权力与承受的被控制的压力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各项工作岗位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允许出现只是控制者、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没有相当控制责任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哪怕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能否实现全面的相互制衡,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的重要标准。为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划分工作岗位、配备工作岗位职权与责任时,要严格遵循制衡原则;在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时,要把各个控制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是否存在权力失衡,甚至失控作为重要内容。一旦发现有失控的岗位或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通过重新配备职权或岗位轮换等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1.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7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立原则

一、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依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首先,应当根据《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分工、授权、审批、制衡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都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工密切相关。任何企业在建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方法、措施、途径和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在《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这些法律的规定。其次,应当根据《会计法》所确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原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配置要求,特别是对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设计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配备与及时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的重要保证。《会计法》对出纳员职责的特别规定更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应予特别遵循的要求。再次,应根据财政部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和运行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详细规定了单位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应采取的基本措施和应具有的基本方法,是企业建立自身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直接法律依据。任何企业建立自己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都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并应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该规范的要求予以具体化和完善化。最后,应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各项结算纪律与规定,国家《审计法》、《内部审计条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定》等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优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

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使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行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每一个企业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比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较细致的分工,就不能设置较大规模的内部控制;业务复杂、包括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就应尽可能大些。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人类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是效益大于成本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也应当遵循此项原则。企业设立的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是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否则,即使该项控制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也不值得设置。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完整越好;规模过大的内部控制,会使企业得不偿失,是要不得的。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益往往是很难衡量的,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时,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判断。不但要从某项控制措施本身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该控制措施对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影响的全局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不但要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效益包括直接控制收益和间接控制收益。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本身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设置并运行后,使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从而使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其它控制措施所能增加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

内部控制成本也包括直接控制成本和间接控制成本。直接控制成本是指为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所发生的有关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以及办公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的购置费、折旧费和修理费等。间接控制成本是指实施该项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使整个企业的办事效率下降,甚至贻误商机,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带来的损失。

三、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兼容职务,是指如果集中于一个人或岗位办理,会增加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掩盖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企业的所有不兼容职务原则上都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工作岗位来执行,这是能够形成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离开了不兼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基础,现代内部控制就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行。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可以大体上分为: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等四种。在这四类职务中,除了授权批准和稽核检查具有兼容性,一般来说可以兼任外,其余各种职务之间都是不兼容的,一般应当予以分工执行。具体到更容易出现错误与舞弊的货币资金业务而言,支出的授权审批、资金的出纳和保管、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一般都应当予以分工负责。

四、制衡原则

所谓制衡原则,是指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任何人,都应当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其拥有的控制权力与承受的被控制的压力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各项工作岗位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允许出现只是控制者、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没有相当控制责任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哪怕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能否实现全面的相互制衡,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的重要标准。为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划分工作岗位、配备工作岗位职权与责任时,要严格遵循制衡原则;在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时,要把各个控制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是否存在权力失衡,甚至失控作为重要内容。一旦发现有失控的岗位或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通过重新配备职权或岗位轮换等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1.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8

关键词: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原则;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3日

一、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外贸企业成本控制能够降低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而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具体来说,企业外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能够减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外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外贸易中,国际市场竞争主要依赖于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成本。因此,只有加强控制商品的成本,才能增强价格优势,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管理水平。外贸企业的商品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间接反映外贸企业的管理情况。外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产品改进意识,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外贸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外贸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付出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收益高于企业的服务。同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加强对成本的重视,增强成本的可控性和企业的利润弹性。并且,外贸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要积极考虑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根据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够降低成本,纠正企业在生产和运营的过程中出现的成本偏差,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要求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成本项目及企业的岗位和部门设置为依据采取成本控制措施。首先,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行及时调整,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符合企业的发展;其次,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根据企业部门和企业岗位的设置,明确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而控制其运营成本。并且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符合企业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最后,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符合企业成本项目的特点,能够反映企业成本项目的内容和性质,促进企业成本项目的发展。

(三)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原则要求全员参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并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全部环节实施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性。首先,外贸企业要对运营所需的全部要素进行成本控制,避免生产材料、财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要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控制,使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企业运营全部环节;最后,外贸企业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加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监督,提高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效率。

(四)管理层推动原则。管理层推动原则要求外贸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企业管理层应积极了解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计划和目标,以身作则,加强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监督。另外,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指明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方向,协调成本控制工作中的矛盾,提高成本控制工作效率。并且,企业管理层应充分了解关于成本控制工作的惩奖制度,积极落实激励机制,对成本控制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扬,并予以资金奖励。同时,也要对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表现懈怠的员工予以相应的惩罚,以加强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提高成本控制工作效率。

三、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健全。部分外贸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分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且各部门有着单独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控制重点,而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企业各部门单独负责成本控制工作容易导致各部门以成本控制重点为核心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控制不平衡,有些部门成本控制工作效果较好,而有些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效果不明显,不利于企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组织结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

工程管理项目中的成本控制是指建筑企业依照相关标准提前确立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要对象在其职责权限内、产品消耗费用产生之前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与成本控制有关的因素和规定采取全套的防御和调控措施,以确保管理活动效果能够有效达到成本控制目标。有效合理的执行成本控制可以使工程管理的成本预算以及超支可能性提前被预计,从而使企业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完善措施,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1.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原则

1.1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确保企业工程管理有效实施需要以项目管理作为主体对象,根据职权划分和配合的管理原则实行成本管理。明确成本管理部门、职工责任权限以及管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保证其权力范围内的项目经费支出数目以及支出合理性,同时,通过项目管理部门对所有项目的成本控制结果进行记录、抽查和定期考核,将成本控制结果与执行控制环节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和赏罚制度相联系,通过责任、权力以及赏罚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1.2全面介入原则

确保建设工程成本控制按照全面介入的原则实施。所谓的全面介入原则是指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和施工人员实施全面系统的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不但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部经费加以控制,还要对资金流动和固定支出进行控制;不但要提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成本控制观念,还要将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案有效的实施到工程实践中去。

1.3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指从工程建设管理施工时间和施工质量等方面执行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并不是说工程质量越好成本控制效果越明显,二者之间并不是正比关系。实现成本有效控制不单单是降低成本资金数额,而是要彻底实现相对节约,最大限度的维持经济平衡性,用相对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更佳的工程效果。质量成本中的事故成本是指在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成本,因此,只有在质量成本事故率最低时,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在保证施工顺利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工程资金流出,确保企业效益得到保障。另外,施工时间过长、工期滞后或超前都会增加工程成本,而最佳工期通常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所以,施工周期长短决定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合理。

2.建设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2.1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狠抓成本管理制度的落实

(1)强化对人工费用的管理。建设行业是劳动力相对集中的产业,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高低决定着用工人数总量的大小,施工效率高,不但减少了人工费用支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费用的使用,因此,在组建施工队伍时,首先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技术水平高、工作态度良好以及工作时效性高的建筑队伍,在薪资计算方面,应该根据定量任务考核记录和结果,以多劳多得的薪资原则对工人实施薪资发放。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连接性,从提高施工效率方面,减少人工费用。最后,要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根本目的就是用奖金实施激励机制,减少用人费用,最大程度的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热情。(2)严格限制非生产成本的资金流出。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资金流出,节约工程成本,禁止浪费。根据年度规划时的各项预算指标,仔细核算和控制工程成本,严格审批资金申请。因为具体的施工过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比较大,需要沟通的部门比较多,所以非生产性的资金流出是不易预算和掌控的,特别是机关办公费用、车辆运输费用、工程维护费用以及招待费用等。针对非生产性的资金使用,负责施工的管理部门应当创建有效的非生产性资金使用审批体系和报销体系,并结合具体的办公费用、车辆运输费用、工程维护费用以及招待费用等进行包干控制,例如,车辆运输费用应当依据车型、车辆参数等,再结合每月驾车的公里数进行包干控制,小型车辆应该配备用油卡,以防驾车司机虚报用油量。小车的维修费用其实应该是单位自修,假如单位无法自修需要外修处理,必要在经过有关管理部门的审批后,才能送往指定维修地点进行修理,倘若未经批准私自将车辆送到不是指定维修地点的单位进行修理的都不予以报销,同时,对相关的监管人员发放奖金,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控制和约束非生产性资金流出,使非生产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节约施工成本。(3)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确计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对于一般的成本差异要在充分注意不利差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有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以防对后续作业成本产生不利影响或因质量低劣而造成返工损失,对于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则要特别重视,并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以纠正。(4)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也就是利用原有会计核算的资料,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归集成本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并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由责任部门或责任者自行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自行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现责任成本创造条件。

2.2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预算实现成本管理

工程建设成本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工时、物料、人力和设备投入的成本。通常情况工程的建设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可变成本是说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在建设领域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机械设备、原料以及劳动力等一些现场的间接成本。固定成本是指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进程中定期工作量以及项目全过程耗工时长。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应该着重加强控制施工管理规模和项目的具体实施,保证二者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假如管理规模过大,则会造成非必要性管理成本的流失,若是规模过小,则会增大成本管理系数难度,甚至会打乱成本管理体系。

2.3做好成本项目的总结,推动成本控制工作不断完善

在做好工程结算的基础上,应该做好工程成本控制的总结。首先,要填好年度预算表,其次,对照年度预算表,重点分析超支部分和节支部分,并分析对应的原因。最后,在对其完成原因分析和总结的前提下,对相关负责人员实行赏罚制度。

总而言之,在工程建设管理项目中,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会使企业自身实力和经营管理力度得到提升,完备的成本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企业经济利润。随着目前我国建设行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企业的成本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稳定运行、经济效益的保证和前提。

参考文献

[1]苏斌,戴昌京.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人民长江,2011(12).

成本控制的原则篇10

关键词: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63-01

1送变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进行施工的企业将施工项目的工程作为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对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所有的生产资料的耗费、劳动者的工时费以及机械成本的消耗等一切生产费用的总和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主要有:生产所消耗的主要施工材料、各种消耗的构件和附件、各辅助材料、各种周转材料的费用、租赁机械设备的费用、支付给劳动生产者的工资、奖金以及工程项目部进行组织和施工管理所消耗的费用。将施工项目成本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直接成本、银杏成本、场地征用费及清理费。银杏成表示指不确定性的,如突发性的难以预料的消耗;直接成本就是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组织施工产生的成本消耗;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则是指土地征用费、拆除清理费以及旧有设施的迁移补偿费等。

2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分析

进行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说成本控制的原则是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构建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重要准则,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活动的准则。成本控制基本原则是在长期的工程项目和成本控制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根据社会环境以及成本控制的客观要求不断的发展。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全面原则,也就是要求对成本控制进行全过程的、全方位的控制,将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节约原则,也就是无论是材料费、人工费,还是机械费都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使用;重要性原则,也就是说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意义深远;整体性原则,要将送变电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各个环节纳入到一个有系统的整体,进行整体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系统性原则,一贯性原则,也就是要对成本控制进行系统性的控制,一贯性的控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全过程的控制。

3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控制措施

3.1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经济措施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的控制与管理;材料费的控制与管理以及机械费的控制与管理。项目经理部是进行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控制与管理的中心,必须切实的编制好各类资金的使用方案与方案,制定好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加强风险分析,做好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在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各项费用的控制,并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及时的、准确的核算与记录,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和结算工程款。

3.2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送变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措施,科学的进行组织成本控制的主体,将一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范畴中,每一个人的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并且从自我做起,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项目经理作为送变电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和第一人,必须加强对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对施工过程中的盈亏情况及时的掌握,及时的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迅速的采取有效的对策。其次,工程技术部是进行送变电施工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进度管理的责任部门,必须在保证送变电施工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下采用降低消耗,节约成本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加强成本的控制。再次,负责订购材料工作的经营部,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项目预算和结算控制。最后,财务部主要是负责送变电施工项目财务收支情况的管理工作,必须合理的调动资金,促进资金的流通,提高有效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3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技术措施就是指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先进、经济,从而实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和流程;科学选用施工机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工作效益高、耗能少、经济效益好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自然等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运输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3.4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是加强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措施。所谓合同措施就是指通过合同条款规定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与管理贯穿于整个合同期间,从合同的谈判到合同最终结束的全过程都必须贯彻执行。在施工合同条款和规定中必须充分的将一切可能影响到施工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潜在的成本控制风险,必须切实的做好规划,制定好必要的对抗风险的措施,在整个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各方合同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履行自己的合同条款,避免被对方案赔。

4结论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送变电施工项目的重要管理项目。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又和一般的施工项目不一样,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切实保障质量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送变动工程的成本控制同样重要。可以说,成本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送变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节约成本,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将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是目前送变动施工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卫国.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