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2:41

成本管理方案篇1

成本管理在本质上是“管理”而不是“控制”。对于“管理”,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而“控制”则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运行情况的检查,看其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显然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的五大基本职能之一。其二,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为基础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因此,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为基础,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有组织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活动。成本管理本质上也不是关注成本,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2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2.1以不完全成本核算为主

医院目前开展的核算基本上都是不完全成本核算,主要是对直接成本计算,没有做到间接成本和费用的合理分摊。少部分医院尝试进行全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医院内部的历史数据和人工经验进行成本费用分摊,而且不少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奖金分配,因此这项工作也具有暂时性,容易受不同时期管理目的和各方压力而对相关系数作出调整。

2.2领导和职工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医院成本管理的推行是一个领导挂帅,全员动员的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实行,但现在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认为成本核算的结果不能作为医疗定价依据,亏损结果得不到有效补偿。搞成本核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2)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淡漠,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医院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

(3)认为成本核算不能立竿见影产生效益,不如购置一台设备来得直接。

(4)对现代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吨水”的简单、狭隘的思维之内。成本控制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对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成本控制环节质与量均缺乏合理的系统流程。

(5)有部分医院管理者甚至财务人员对于医院是否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本身也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由于医院的情况特殊,与企业相差很大,并不需要成本核算,只要注意费用控制即可。

2.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医院各科室、各收费项目种类繁多,有效的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但不少医院各科室、各费用或项目之间的代码不统一,造成信息数据的孤岛现象,形成数据流程、上报的断裂,无法形成完整统一,可以比较和合并处理的成本信息,对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形成很大障碍。

2.4成本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多数医院设置的经济管理办公室与财务部门的角色有分工又有合作,但部门的分离造成工作上的沟通不便。

总之,目前公立医院基本都己遵循责任会计思想,制定了相关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建立了科室两级核算体系。但由于成本核算基础薄弱,以及观念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目前的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奖金核算,或者科室直接费用的简单控制,加之管理上的种种原因,医院成本管理离成本预测、成本目标、成本决策等阶段还相距甚远。转3医院成本管理对策

3.1强化全员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管理的前提,也是现代成本管理最为基本的出发点。要形成全院上下每个员工、每个角落对成本管理和控制都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无法再降的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充分认识到医院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医院利用院刊《医院文化》这一载体向全体员工灌输成本意识;采取办公用品“零库存”的形式节约了几乎全额的库存;通过举办医院人力资本与经营战略研讨会把先进的成本意识作为命题供大家讨论。医院成本管理如果失去职工群体的参与肯定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3.2建立成本效益理念

成本效益理念可以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地、大量地削减开支(或者获得利益)而应该支出的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现代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之内,而应重视潜在的损失和利益。比如:设备投入、人才培养等都涉及这一理念。近年来,医院对每月、每年的相关成本都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当前成本和长远成本、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关系并评价其对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为院长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大家都知道医院最不赚钱的科室是小儿科,所以鲜见有民营医院争办小儿科的。但从成本效益理念看,小儿科对公立医院至少有三大贡献:第一,降低了全院出院病人的平均费用。第二,缩短了全院出院病人的平均床日。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假定医院的技术、服务、价格都得到公众认可,就培养了一批对医院有好感的潜在人群,等于在培育未来市场。还可形成医疗服务链。既产生了社会效益又符合“能获得未来利益”的成本效益理念。

3.3注意研究隐性成本

所谓“隐性”成本是指平时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的的确确在耗费着的支出。一是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如若忽视则会产生高于日常维护、保养成本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隐性成本。为此,医院建立了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档案,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二是医院的人力成本是除药品成本外的第一大成本,存在着严重的隐性耗费。不论哪个行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一方面人是收入的源泉,是需开发的对象;另一方面人又是消耗费用的一部分,是需要节约甚至减少的对象。“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工作,这就是最大的节约。因此在成本管理中“管人”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3.4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针对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原始数据失实的顽症,医院领导适时提出了尽快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正确性、实用性,建立信息数据下的成本体系及反馈通报制。充分利用计算机医院管理系统,力争达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从而掌握工作上的主动权。这也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重要保障。

3.5落实成本管理措施

成本管理中任何的松懈都会对医疗经营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医院管理层以科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度对原重叠而复杂的科室、行政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降低成本是调整过程中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科室调整通过建立学科板块把性质相同、相近的科室合并归类,尽可能缩减行政后勤人员,医院运作成本大为降低。二是制订医院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全院所有物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减少浪费,尽可能使各分院、诊所达到零库存。三是规范采购行为。建立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申购的逐级审批制度,将各科室器械材料的使用情况纳入日常管理。四是加强物资管理。为控制成本费用,切实降低病人费用,院部要求各住院病区及医技科室对使用的单价在500元以上的医用卫生材料、人体植入材料建立台帐,每月上报。院部实施全程监控。

随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最终实行,医院成本管理的必将向着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发展,将会引入各种最新的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工具,以及管理会计的最新成果,如:人力资本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在医院领域的应用前景都将非常广泛。

参考文献

[1]李淮涌,王燕燕,何宏梅,等.基于Swot分析的医院战略成本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8,(10).

[2]张丹平.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5).

成本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

企业在进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要对成本数据进行准确地分析,对工程的分散体系、责任结构体系和企业的资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规划,然后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应该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步骤,严格按照pDCa的原则来实施。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要对成本的合同进行审定,将材料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全面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采用全面地成本管理,要对全体员工和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都要对成本进行管理,确保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合理的控制成本,实现成本的不间断控制。一般来说,施工项目是一次性完成的,所以,在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对成本进行核算,以免在工程竣工后核算,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二)工程成本管理的集成性

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对项目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对劳务的分吧、材料的够没、机械的使用和各类管理使用的资金等,这些因素共同共同构成了成本管理的因素,都需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管理。

(三)企业定额制度的形成

企业的定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企业对成本的运用,使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有据可依,现在,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都认识到对定额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形成内部的定额,在对定额进行编制的时候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在定额的编制过程中没有准确而周全的数据来支撑,定额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

二、工程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一)业务流程

在对工程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施工的成本进行预算,然后对施工的流程进行计划,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对施工所用的成本进行核算。

(二)数据的整合

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整合,加上对材料够买费用和机械使用费用的整合,从而将成本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工程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在对成本的数据进行整合的时候,应该制定项目成本管理的步骤,使成本管理的每一步都能够有章可循,将工程的利润和工程消耗的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比较出工程的盈利点和亏损的地方。对工程的盈利和亏损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核算。对材料的使用进行限制,在材料出库的时候要对成本的支出进行管理。

三、信息化的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分析

(一)成本的控制

对成本进行控制是对工程进行管理的基础,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施工的特点,制定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应该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以落实,按照企业项目自身的特点和工程需要,科学的设置成本控制方案。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成本进行预算,然后对成本进行核算和跟踪控制,在成本控制的执行阶段,应该完善成本控制的目标,切实根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方案的变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应该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结合在一起,三者不能偏颇,要综合的考虑,从而能够让企业知道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从而能够降低成本,使工程施工的效率提高。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体系,从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数据。

(二)合同管理

合同是现代工程施工的主要载体,在对施工的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工程的性质出发,制定工程量清单,建立合同法,对定量和变量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支付的流程,对施工的成本进行精确地管理。按照总包和分包的需要,建立不同形式的合同清单,建立起合同风险的防范机制,当合同出现变更的是偶,应该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审批。在对合同进行履行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计量、支付、结算等方式对合同进行循环管理。合同如果需要变更,就需要制定严密的变更流程,明确管理的责任。在对合同的趋势分析,合同的管理人员能够对合同进行动态的管理,从而能够完善合同审批的流程,从而能够简化合同的审批步骤,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三)进度管理

在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确定工期,确保施工能够按时完成。在工程实施的额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工程进度问题,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出施工的计划,对施工的计算编制、计划执行、计划优化等进行分析,从而能够确保施工的进度。

在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工作的结构进行分解,可以运用不同的网络计划和评审功能,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动态化管理。对施工的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四)对施工机械的精细化管理

在对施工的机械进行管理时,要按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设备进行周期化的管理,从生命周期的理念出发,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流程,使机械的管理能够融入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之中,从而实现机械工程的全面化管理。制定科学的机械管理制度,对管理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防止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对设备的维护进行计划,减少设备在维护过程中消耗的资金。

结语

现在,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因为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的特点,项目在完成后不可能因为局部的质量问题再重新施工,因此,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可以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应该强化对成本的控制,对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管理,对施工中所需要的机械进行精细化管理,而且要对成本的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分析,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冬慧.以内控制度促进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J].化工管理,2013,23:77-79.

[2]吴子稳,尹旭,仇恒成.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12:94-95.

[3]徐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4,08:73-74.

成本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项目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F045文献标识码:a

中国高速公路业正处在产业的扩张期,高速公路行业正面临着持续繁荣的契机。作为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Y公司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较好的体现了对于各具体作业活动的成本预算方法,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成本考核制度不健全,同时缺乏合理可行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为此,笔者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

一、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公司现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全面,有一套完整的成本预算方法,但是在预算的准确度和成本控制方面还需要改进,具体方案如下。

1、精确成本预算

由于高速公路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取得合同,因此能够依据投标清单做出较为准确的采购和施工成本预算,难点在项目管理费用预算环节,为此,要做出精确的项目成本预算,就需要完善项目经费预算制度。

a、项目经费组成

项目经费由办公用品费、低值易耗品、交通费、油费、汽车修理保养费等、差旅费、通讯费、办公用房、食宿费、业务接待、项目奖金、节假日工资(不含固定资产费、汽车租赁费、联合设计费)组成。

B、项目经费总额核算方法

根据公司多年项目管理的经验数据,项目经费总额按如下方法确定。

项目经费总额=项目合同工期(天)*项目部人数*日人均费用

合同工期=联合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运行阶段+审计结算阶段

日人均费用为150元,该标准由公司每年做一次重新确认。

其中:业务接待费占总额的10%,超支部分提前向公司申请比例上浮,大型业务接待活动报公司批准,由公司单独列支经费,不记入项目经费。

个别金额小、投入少、工期短的小项目不采用本核算办法,只需填写项目经费预算清单,按实际经费开支需求编制预算并审批。

C、项目部人员配备标准

1000万以下项目1~4人;1000~3000万项目3~6人;3000~6000万项目6~9人;6000万~10000万项目8~12人;1亿元以上项目按照工期要求参照人数=10*工程量/亿*工期/年的公式计算方法确定人数。

实际项目部人员数量,由公司参照上述标准和工程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在项目立项时审批确定。

经费批准后,项目部人员增减时经费金额不变。

2、加强成本控制

加强成本控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入挣值管理,二是加强项目经费的日常管理。

a、引入挣值管理

成本控制是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绩效来体现的,绩效度量技术主要用来评估费用变化的大小、程度及原因等。挣得制(earnedValue)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用三个指标来控制和衡量费用使用情况,并以此预测项目可能的完工时间和完工时的可能费用。这三个基本值是:

1)计划值(pV,plantValue)。是指到某一时点应当完成的工作所需投入资金的累计值。该值是衡量项目进度和项目费用的一个标尺或基准。

计划值=计划工作量×预算单价

2)挣得值(eV,earnedValue)。是指到某一时点已完成工作所需投入资金的累计值。该值反映了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

挣得值=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

3)实际成本额(aC,actualCost)。是指到某一时点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成本的总金额。

实际成本额=已完成工作量×实际单价

通过三个基本值的对比,可以对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作出明确的测定和衡量,有利于对项目进行监控。

从这三个基本值还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两个重要指标[3]:

1)费用偏差(CV,CostVariance)。是指到某一时点aC与eV之间的差异。如果CV为负,表示项目超支,实际费用超过预算费用,如果在几个时点都出现此问题,说明项目执行得不好,需要采取措施调整;如果CV为正,表示项目在预算之内,实际费用没有超出预算费用,项目执行情况良好。

费用偏差=挣得值-实际费用

2)成本绩效指标(Cpi,Cost-performanceindex)。是指项目挣得值与实际费用的比值。若Cpi>1,表示节支,即实际费用少于预算费用;若Cpi<1,表示超支,即实际费用多于预算费用。

Cpi=eV/aV

B、加强费用管理

1)项目经费的日常管理

项目部的项目经费采取项目部承包制,在公司批准的预算范围内,由项目经理对经费进行控制,项目经理要保证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不超出限额。项目部设立专人负责报销、验收、帐目登记、统计等帐目工作。

工程管理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开支情况进行监督。财务部负责控制项目经费的支付,在经费超支时及时停止支付,通知工程管理部和项目部并提交经费支出结算单;财务部在项目交工后提交工程管理部和项目部经费支出结算单。

2)项目经费的月计划和审批

项目部每月依据经费预算编制月计划,即将本月项目经费开支列入月财务计划中,汇同上月经费支出统计表,报计划合同部,公司审批后执行。项目非施工高峰期,一般情况下,项目部的月经费开支不应超过月平均开支金额为原则。

3)经费的领用、报销和登记

项目经费支出须经项目经理同意,支票领用单、报销单等由项目经理批准签字,单笔金额超过5000元的报公司领导审批。项目经费应控制在月计划内开支,计划外开支提前报公司领导批准。项目经理发放个人奖励,需上报公司经理会审批。

项目部在筹建时可以在月计划中申请一笔启动资金,金额由项目部提出申请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日常备用金不超过5000元,在财务部领用。

项目部要建立经费流水帐,每笔开支记帐,项目部每月要进行开支统计核算,避免总额超支。

4)项目经费追加

发生项目经费不足情况时,由项目部向工程管理部提交报告和经费结算表,说明开支情况和经费不足原因以及项目部的意见,由工程管理部组织审核作出审核报告报公司作出处理决定。有合理的理由的如项目工期延长,项目增加人员或其他正常理由,公司将根据预算作出经费追加的处理。

5)经费的结算和审核

项目部在项目交工后将项目经费结算报工程管理部审核,其中项目开支流水台帐和月统计表和结算表经工程管理部审核后作为竣工资料提交档案室存档。

二、建立成本考核机制

无论公司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得多么完善,最终都要通过人来执行,因此,如何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内部成本考核制度是强化成本控制的保证。

成本考核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考核标准要统一;

2)考核的过程要严谨、透明;

3)对考核结果的认定要公开、公正;

4)要兑现考核结果,有奖有罚,切实保证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

结论

目前,公司正在推行新的成本控制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通过绩效管理,实现了过程控制。项目经理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关注成本-进度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人员也建立了成本意识。

二、逐步建立成本数据库。通过采集各个项目的成本信息,逐步建立公司的成本数据库,为项目进行更准确的预算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公司建立自己的定额标准做准备。

事实上,Y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在施工企业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的内部控制,而比较偏重财务结果的事后审计。这种事后审计使企业成本管理中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而缺乏成本考核机制的成本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

笔者希望上述研究能够对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实践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受笔者学识的限制,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玖平.项目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59~164

[2](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成功的项目管理(张金成,等,译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63~389

[3](美)帕维兹F.拉德.项目估算与成本管理(北京广联达慧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译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成本管理方案篇4

【关键字】房地产成本管理决策方案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地产成本管理流程

1、准备阶段成本管理

该阶段是开发项目的成败关。此阶段的成本管理表现为项目的选址(地段、地块的选择)和项目建设方案。在地块的选择上包括看地价和土地出让金的高低、比较补偿费(拆迁、赔偿、过渡等项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的高低,结合销售价格进行综合平衡,选出最佳经济效益。接着是建设方案的确定,通常的作法是进行建设方案招标。开发商制定招标文件小区(或区域)的总体规划设计、功能、配套要求和建筑设计等技术指标,同时制定经济指标(投资估算)。在方案评定时由技术专家和经济专家共同组成评审专家组节能型专业的评估。业主选定中标方案,经济专家对投标人的投资估算进行审计评估,确认其真实可靠程度,防止中标方案在实施中突破(或较大突破)估算值。

2、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这个阶段是以策划论证批准的技术经济原则和方案为基础,完成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开展设计前,业主设计委托书和双方签订设计合同,而且合同必须有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配合监督等条款,并有对设计实际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和奖惩要求。开展设计后,业主指派懂行业技术和经济的专业人员,跟踪设计的全过程。在扩大初步设计阶段业主设计人员一同研讨项目的技术方案(如建筑型式、结构方案、基础类型、装饰装修标准、设备、管道选型及材质要求等等),大量搜集信息,将市场行情反馈给设计人员,促使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运用到项目中去,达到提高建筑产品档次,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这阶段造价人员的工作要从经济上比较技术方案的成本高低,为业主决策当好参谋。防止两个误区:一是对设计不闻不问,完全依靠设计人员一手操作或是人云亦云心中无数;二是忽视对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估及成本分析。在施工设计时应针对性地进行优化。配合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在施工设计阶段业主方的专业人员要做两项工作:一是督促应按既定的技术方案设计;二是了解设计计算的结果,注意单项设计的经济性。

3、工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

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前阶段的继续,首先是确定完成这项施工任务应采取的手段――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这一工作应由专业工程师来完成――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管理机构、施工工艺路线、操作方法、施工机械设施、劳动力及材料需求、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工期安排、安全管理、施工场地布置等等作出一个明确规定。发动职工全员参与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励行节约,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具体作法应是:各项经济指标,材料消耗、人工费用、设备摊销、动力需求,直至办公用品、检验试验费用等等逐一分解下达到项目部:项目部再分解下达到各生产施工班组,层层签定成本目标责任书,实行节约分成奖励,超支按比例承担赔偿的奖惩制度。

4、保修服务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保修服务阶段的成本高低,首先取决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好坏,做好工程质量工作,则可以将保修费用降到最低水平。

(1)作好商品房的使用说明书和保修书,分清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和用户各方应承担的保修责任和费用,杜绝非开发商自身责任所发生的保修支出。

(2)选择业务水平高、管理素质高的物业管理公司承担项目的物业管理工作,加大对物业在使用中的监管力度和维护保养,从而达到减少保修量提高开发商信誉的目的。

二、房地产公司在财务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建立与自身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成本管理一直处于粗放状态,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没有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2、房地产成本管理缺乏正确方法的指导

当前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落后。从房地产企业传统财务成本管理的方法分析,主要是利用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决算报告为依据,按照此方法对财务成本进行核算具有时间的滞后性的缺点。即使核算过程中发现问题,但是项目已经实施,无法进行相关的弥补工作。没有及时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因此在项目完成阶段财务成本核算显得很被动。

3、工程的预结算上存在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工程的预结算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工程的预结算定额的更新上较缓慢,之前用的换算法已不能准确地反映工程预结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计算的繁琐使工程的效率和进度大大降低。其次,在工程项目上缺乏综合性的管理,施工、设计和建设等单位之间缺少统一的管理和适当的沟通,这使工程项目缺乏全面性,预结算款大大增加,而预结算的不准确性和不真实性又使企业资金处于危险状态。再者,对工程预结算进行造假,尤其是有关国家投资的项目上,故意做出很高的预算,从而赚取此之间的差额。

4、成本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全面性

目前我国部分房地产在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实现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员的管理和控制。

三、相应对策

1、完善预算管理系统

在企业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而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预算的考核和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构建全面的预算机制。首先,在企业确定三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投资中心以及利润中心,并构建财务预算、项目预算以及资金预算,分别对企业年度的目标成本计划进行分解与汇总,审批并执行,打造全新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其次,在预算的编制上应做到上下互动并反复沟通,而各责任中心则应以预算委员会所批准的预算为标准严格执行;最后,对月度进行分析,季度进行考核,年度进行总评,并将各责任中心的实际业绩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实行相应的奖赏或惩罚。

2、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房地产开发公司节省资金成本。财务部门根据整个项目的资金收支测算,来制定相应的筹资策略,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公司经营的成本。多项目公司可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3、建立信息化系统

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数据量大、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高,强调各方面资源整合能力,多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运营分工,因此,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甚至在一个项目中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信息系统强调的是规范性和流程化,通过信息化的实施促进企业标准化的进程,促进企业建立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和规范管理体系。

4、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

成本管理责任制可以保证房地产开发公司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要按照各个环节明确相关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定期对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有亲.浅议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山西建筑,2005。31(2).

[2]张睿,刘识博.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山西建筑,2005,31(3).

成本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

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经济效益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有利于企业在最大限度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这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一、关于成本管理理念的创新

无论是传统成本管理理念还是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其目的都是控制企业成本,减少经营过程中的浪费。不同的是,传统成本管理是以节约为手段,单纯的减少支出、开销,通过对某一领域的成本管理以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具体说来,现代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以提高成本效益为目的

按照现代管理理念,企业成本管理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现代成本管理也要体现出成本效益观念。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企业的收益(产出)与成本(投入)是相关的,但并不是单一的强调减少投入就一定能增长收益。最理想的成本效益理念是在最大限度压缩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当今以高科技为主产品的企业,高投入才有可能高产出,如果对成本过分进行控制,可能会萎缩企业的市场规模,造成企业效益不升反降的局面。而对于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在需求达到一定饱和度的市场下,如果使成本的降低幅度大于收益的减少幅度,实质上成本效益也是在提高。总之,在以提高成本效益为目的的成本管理中,要处理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增减成本。

(二)成本管理系统化观念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提高效益,不再追求产品量的规模效应,而更多的注重产品科技含量、人才的引进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诸方面。正因为如此,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理念,改变过去只注重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方式。

由于市场需求关系到产品销售问题,企业需要更多的关注市场的动态和技术发展更新等许多信息,这注定了企业会加大成本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因此,成本管理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还必须考虑产品技术开发的投入、销售成本以及售后的维修成本等等。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产品由有形的物质逐渐无形化,诸如人力资源和产品售后服务成本,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成本管理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结合起来,形成了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三)全程成本控制和成本预先控制观念

不少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均以成本核算为中心,机械地让财会人员将成本费用计算好,上层领导也只是利用计算好的数据去管理成本。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费用,但这只是事后的成本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费用问题。因为计算好的数据只是针对已发生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所消耗成本而言,没有预先对成本作出控制。而往往在生产的过程中,财会人员很难对成本投入进行准确的控制,最终达到不到成本管理的效果。成本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各类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成本预先控制意识,做到生产过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工作。

二、关于成本管理的对策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为适应企业长远发展要求,就必须探索成本管理的新方法。

(一)人才培养是重点,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是基础

成本管理观念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效果,先进的管理思想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前提。而一个企业管理得是否好,往往决定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企业领导阶层需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的投入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软件,由于成本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往往带有人为因素的失误,会影响到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降低人为成本管理中的失误风险。

(三)成本管理制度是保障

成本管理包括生产前的预测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三部分。建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规划一定时期内的成本管理计划,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同时要根据市场的态势,随时更新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成本审核监督工作,落实各项环节的成本管理。

三、成本控制新方案

成本管理是企业通过控制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可以说,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便是成本控制,如何创新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长期发展。

(一)创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要在企业盈利目标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长期性,要对企业项目、行业价值和竞争对手等进行分析,考察整个市场环境。同时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在一起。

(二)创新成本控制模式

在企业确定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后,要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就要求实行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通过有效的信息,将相关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反映,成为降低成本的源泉。

(三)创新成本控制手段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企业从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这一过程使成本信息数据变得庞大和复杂起来,对信息数据的处理要求也越拉越高。因此,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处理平台为其提供了可能,不仅提高了成本数据信息的准确度,还提高了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研究成本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系统性的成本管理。同时,采用先进管理思想,不断改进成本控制方法,这样才能其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辉.如何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04期

成本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分配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99-03

一、医院面临的形势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66年建院历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随着南院于2010年9月29日全面开业并正式投入运营,我院“一院两址,一体两翼”的医院布局已经形成。由此,医院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医院的整体规模成倍扩大,服务设施不断增加,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医院已初步具备了做大做强的硬件基础,这是机遇。二是医疗市场份额未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同地区、同级别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医院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并未显著增加;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并未显著提高;医院的运行成本却大幅增加;医疗人才特别是医疗一线骨干人才十分短缺,上述诸因素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医院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这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是每一位医院职工特别是医院管理层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宣传发动固然十分重要;但“民以食为天”,经济是基础,坚持以医院管理为抓手,加强经济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理顺并调整好医院、科室、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凝心聚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并在全院广泛宣传发动。(2)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计算机账册管理。(3)对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库存物资等流动资产完善计算机入库和领用制度,加强采购、领用等环节的管理。(4)计算并分析医院每一个医疗业务项目的成本、利润和贡献程度,进而落实各个医疗业务收入项目的准确归集和分成比例。(5)落实医院变动成本的计量和准确归集工作,对各个变动成本项目进行收集、分类和编码。(6)制定医院内部服务价格,实行内部有偿服务。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价格,被服中心的洗涤价格,后勤维修各个项目的服务价格,医疗器械、通讯工具和计算机设备维修的服务价格等。(7)制订医院间接成本的分摊和转移办法。(8)按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医院成本管理部门有核算办、财务科、后勤服务中心、供应室、被服中心、信息中心、药库、医疗器械库、采供中心物资库等。这些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已正常运行,为医院将成本数据准确归集到各核算单元提供了技术保证。(9)医院信息中心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医院全成本核算计算机管理软件,以便实现各科室收入和成本的自动归集,进而全面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分配工作的计算机管理。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1.科室收入: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部分。(1)病区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床位费、护理费、材料费、氧气费、本科室仪器检查费、治疗费、空调费等。(2)病区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化验费35%、超声检查费35%、Ct费35%、mRi费35%、放射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3)门诊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包括本科室治疗费、本科室检查费、氧气费、材料费等。(4)门诊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化验费35%、放射费35%、Ct费35%、mRi费35%、超声检查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5)医技科室收入是科室总收入减去临床科室相关间接收入之后的余额。(6)重症监护包括lCU、nlCU等科室,按上述病区收入分成方法计算后的净收入为基数,70%作为重症监护科室收入、30%归入相应的病区收入。(7)病区收入以实际结算额计入,病人欠费按收费项目分类上报核算部门,不作为病区和医技科室的收入,待欠费收回后再作为相关科室的收入。(8)实行内部服务价格的供应室、被服中心、服务托管或外包的后勤水、电、汽、木工、消防、中央空调等维修部门的内部服务收入以实际服务量全额计入。(9)部分辅助部门的收入计算。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仓储发放部门,以出库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药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进销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优惠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以实际结账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10)科室总收入=直接收入+间接收入。

2.科室的直接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1)固定成本,包括:1)人员经费成本,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等。2)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设备折旧:科室设备总额乘以月折旧率0.83%(使用期限为十年)计算折旧,其中下列情况不计算折旧:2000年以前购置的设备、外单位无偿赠送的设备;科研课题经费购买的设备、纯用于教学的设备等。3)房屋折旧:根据房屋的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分别确定。(2)变动成本,包括:1)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医用消耗品。2)办公、日用、印刷、五金等非医用消耗品。3)消毒物品、敷料加工等加工性消耗品。4)维修费用:指水、电、木瓦、管道、设备、电话、计算机等项目维修,由各维修中心和服务托管或外包的维修单位按实际发生额提供,包括维修服务费及部分维修材料费。5)洗涤费用由被服中心按各科室实际洗涤额提供,服务价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6)药品及试剂费用:指在药库领用的药品及试剂。7)电讯费、电话费、邮资等。8)加班、夜班、误餐费等。9)复印费用。10)临时工的各项费用。11)进修学习、差旅等报销费用,由财务科按实际发生额计入。

3.科室的间接成本,包括分摊成本和转移成本两部分。(1)分摊成本:包括水、电、汽、电话费、污水处理、保安、绿化、物业等待摊费用,成本分摊方法:科室应分摊费用=全院人均消耗额×科室总人数。(2)转移成本:1)管理费用和离退休人员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2)后勤人员工资性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3)手术室成本转移:将手术室设备折旧的5%按各科室手术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手术科室成本。4)药品管理人员的各种费用按各科室药品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科室成本。5)医技科室成本转移:将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折旧额的15%按各科室相应的医技收入所占比例计入各临床科室。(3)成本转移方法。1)行政后勤管理费用转移:a.平均成本=行政和后勤应转移的总费用/(全院总人数-行政、后勤人数);b.科室应转移成本=平均成本×科室人数。2)手术室成本转移:a.手术室应转移折旧成本=手术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5%;b.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手术室应转移折旧费用/同期手术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手术室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手术总收入。3)药品管理费成本转移:a.药品管理成本=药学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b.每百元药品管理费用=药品管理成本/同期药品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药品管理费用=每百元药品管理成本×科室同期药品总收入。4)医技科室成本转移:a.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15%;b.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同期医技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医技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医技总收入。

科室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科室损益=科室总收入一科室总成本

4.核算单元的划分:(1)医院南北两院有82个核算科室,共划分为205个核算单元,具体划分标准需结合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一并考虑。(2)项目科室(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收益单元内的全部科室):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单元,包括门诊各科室、病区各科室、医技科室、手术室、药品科室、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等,项目科室成本含有直接成本、间接分摊成本和间接转移成本。(3)非项目科室(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成本单元内的全部科室):指间接提供服务的成本核算单元,包括行政各科室、后勤各科室、图书室、监控室、驾驶班、高压配电房、便捷服务总台等,非项目科室成本只有直接成本。(4)核算科室与核算单元的对应关系举例:如核算科室消化内科对应的核算单元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区、胃镜室等。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原则

(1)遵循以医疗一线为中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劳动、效益、技术、管理作为分配要素,实行总量控制,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原则。(3)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4)体现兼顾医院、科室、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5)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体现增加业务收入而不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的原则。

(二)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

以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为基础,结合医院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采用“以收益定支出,在科室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实行院科两级分配、并由医院统一发放到个人”的绩效工资分配形式,即在职工收入与医院收入同步增长的前提下,确定医院和科室两级分配制度;同时将全院科室分为收益单元和成本单元两部分,先通过收益单元的收益和收益单元各项工作指标的达标情况来计算收益单元月绩效工资额,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成本单元的绩效工资基数和考核后的绩效工资额。绩效工资考核中引入权重概念,不同的考核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定期改变。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方法

1.收益单元划分:收益单元分为第一收益单元和第二收益单元。第一收益单元包括:各病区、各门诊、急诊中心、医技科室、手术室等。第二收益单元包括:药品仓储及供应部门、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食堂等。

2.成本单元划分:成本单元分为第一成本单元、第二成本单元和第三成本单元。第一成本单元包括:院部、办公室、医务科、科教科、预防保健科、护理部、门诊部、总务科、基建办、保卫科、财务科、审计科、信息中心、设备科、药学科、院感科、采供中心、医保办等。第二成本单元包括:高压配电房、驾驶班、便捷服务总台等。第三成本单元包括:监控室、图书室等。

3.绩效工资分配流程。(1)确定各科绩效工资基数:1)收益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办法(以病区为例)。a.总奖金基数:按上年同期奖金和业务收入增幅,测算出全院奖金基数,病区为全院奖金基数的1.2倍。b.经济效益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50%,其中结余指标占75%,四项收入(指化验、放射、检查、治疗)比指标占25%。c.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25%,其中工作效率指标占50%,工作质量指标占50%。d.管理文明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5%。e.岗位系数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0%。2)三个成本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方法。a.第一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b.第二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c.第三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80%。(2)确定各科室单项绩效工资基数:将各科室绩效工资基数划分为四个单项奖基数。1)成本控制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60%(第一、第三成本单元);40%(第二成本单元)。2)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20%(第一、第三成本单元);30%(第二成本单元)。3)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考核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第一、第三成本单元);20%(第二成本单元)。4)岗位系数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有关岗位系数的确定原则大致如下:a.一般岗位系数K=1;b.工作环境系数:根据是否接触放射线及有毒有害药品、工作的脏或累的程度确定;c.风险系数:风险较大的岗位系数相应较大;d.重点学(专)科系数:按评审部门的级别(国家、省、市)排序,对外影响较大的学科系数较大;e.技术性系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系数较大;f.科室管理难度系数:按科室管理人员占科室总人数的比例确定,比例越低,科室管理难度系数越大。上述6个系数乘积即为科室岗位系数。岗位系数在全院没有可比性,一般根据同一单元层次间的比较来确定。如第一收益单元的科室之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同样,第二收益单元和三个成本单元中的科室也在各自单元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3)进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各职能科室根据医院的目标管理要求和管理需要,按自己主管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考核指标及达标标准,经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相关科室进行考核,现举例如下:1)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主要分为平均每月结余、科室人均结余,平均每月四项收入(化验、放射、检查、治疗)比值、床日成本(可控)、科室人均成本等等(经济效益及成本控制绩效工资考核)。2)医疗技术质量的考核:主要分为服务质量、医疗制度管理、医疗安全、病案管理质量(病历质量、处方规范)、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等。其中医疗安全中医疗事故、严重差错等是最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3)工作量指标与其他工作质量指标的考核:包括门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成本科室工作质量等等。门诊工作量含平均每日入院人数、平均每日门诊人次数等;住院工作量包含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治愈率、床位使用率等(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4)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如服务达标、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包括漏收费、乱收费、收红包、私自介绍病员到院外检查(治疗、会诊、开刀等)、因服务态度差或因工作不负责任而引发的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指标等等(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5)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执行各类管理规定所要求内容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药品使用的管理(药占比指标)、消防安全、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等等(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这些考核指标一经确定,即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建议由相关职能科室每月对照考核。考核结果若达标,科室绩效工资就等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超标,科室绩效工资就大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不达标,科室奖金就小于其基数。(4)确定各科室当月绩效工资:将各科室上述五项内容的考核得分分别乘以各科室四个单项绩效工资的基数,实际得到的考核后的四个单项绩效工资之和即为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数额。(5)绩效工资分配统一发放到人。将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额按照科室各个人员的职称、职务、夜班等系数、个人奖惩以及其他事项等增减项目分别发放到人。1)职称、职务系数的权重设置。包括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职工的岗位系数。2)夜班系数的权重设置。3)个人奖惩的权重设置。4)其他事项的权重设置:指专家挂号提成等。

成本管理方案篇7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收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管理人员从工程质量和工程合同要求出发,从规定的成本费用标准出发,预估、控制、调节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做好项目过程中的范围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处理好干系人的期望,协调好其利益,才能最终保证项目的成功,为客户或项目发起人以及项目实施团队所在组织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和实时的项目监督,对实际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科学管理,这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企业管理资金、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施工企业在实施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首先,应当遵循目标管理原则。企业进行任何一项管理控制都需要用到的方法和手段就是目标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也是如此。目标管理包括设定和分析项目经济目标、制定和执行目标、修正和评价目标的执行结果;其次,成本最低化原则。通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手段降低项目成本是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本质,在执行成本最低化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合理地运用降低成本或使成本最低化的多种方法和手段;最后,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强、工期长、分布广的特点,所以应当分别进行项目的核算,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需要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控制,而全面的成本控制则是指管理控制满足全过程、全员工、全企业要求;最后,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各部门和各班组的项目任务由项目经理进行落实,并对其相应的权利、责任、利益分配等配套管理体制进行落实。

2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理念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理念,具体表现为:首先,施工企业通常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作为重点,对其他环节的成本支出管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而产生了忽视销售和供应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其次,很多施工企业将降低成本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节约费用和降低消耗是其使用的手段。但是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相应的限制和条件,在突破某些限制和条件的状况下,很可能降低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所以当前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具有消极管理的特点,很可能会对企业发展经营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具体项目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围,施工单位和直接生产人员的管理责任应该被充分认识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内纳入供应商、设计单位等供应链的各个部分。

2.2施工企业成本计划和成本预测管理不到位

虽然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已经在部分施工企业实施,但是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其效果仍然有限。很多管理环节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预期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很难实现,主要表现为:首先,项目成本预测之后,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施工企业应当在先完成投标预算的情况下,才能够进入项目投标报价的阶段。然而实际中,很多施工企业却违反了这一规定,在企业各部门和各个项目中没有分解项目成本,明确的成本目标并没有形成,存在项目成本预测滞后的问题;其次,缺乏科学的成本计算基础。当前,具体的成本计划编制活动并没有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有效参与,仅将经济效益考虑进成本计划的编制中,对于技术上的可行性却没有充分考虑;最后,计划成本控制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实施跟踪。实际中施工企业需对比完成工作量所消耗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而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是否吻合进行考察,对成本偏差进行了解和处理。但是当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施工企业还相对较少,进而造成整体上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仍存在较多问题。

2.3未建立强烈的风险意识,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

当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实际中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对这两种方法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多数企业还未形成强烈的认识,所以还未充分认识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例如施工企业往往存在材料合同、劳动合同、工程合同签订不及时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强烈的工程索赔意识和反索赔意识,这样都会对施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成本控制造成影响。

2.4奖惩机制不合理

很多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项目经理掌握成本控制的主动权。但是当前并没有充分落实成本管理模式中项目经理的权、责,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工程项目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水平的直接联系并不显著,合理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因而,项目经理很难全力以赴地进行机械、材料、人工等有关成本费用的控制,这样就会出现工作责任和工作职责不对应的问题,进而对成本控制的成果造成影响。

3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3.1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全企业、全员工、全过程”原则,并且对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进行强化。施工企业在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通过对全体成员的项目控制成本的意识和技能的提升,为实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提供保障。

3.2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和成本投入的控制水平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要建立自身核心竞争的优势,就应当对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并且对项目成本投入进行科学安排。为了提升项目成本控制水平,首先应当保证成本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项目建设之前,施工企业应当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充分了解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考察,进而将工程量科学准确地计算出来。同时还应当从施工进度来计划安排施工内容,并从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从发,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的预算和决算,进而确保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成本。

3.3强化劳动组织管理,将人工费用开支控制在合理水平

控制和管理人工费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很多施工企业在实际的项目成本控制中都存在超定额预算,所以控制管理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人工费的合理控制。实际应用当中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控制人工费用:首先,对施工人员数量进行控制,应当将多技能人员作为首选,并有效预防窝工怠工现象的发生,最终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其次,在计算定额用工量时应当充分考虑劳动定额,并在确定科学比例的基础上向班组承包;最后,应当强化班组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通过对施工活动的合理组织减少无效劳动,进而达到控制人工费目的。

3.4依据施工定额指标控制材料消耗

施工项目成本中约有60%~70%是材料费用,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在项目管控过程中进行材料成本控制,应当从材料的采购、运输、使用三个环节实现。具体应当做到:根据科学合理的招标方法确定材料采购商,并在反复商议和论证后确定材料价格。同时还应当对材料采购时间进行科学的设定,预防因材料价格上涨而增加材料成本。为了节省运输费用,应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并且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避免出现二次运输。在材料使用环节应当充分贯彻限额领料制度,并且从工程进度出发对材料用量进行预测,通过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

3.5控制机械装备费用

施工企业应当在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费进行合理控制。实际运用当中应科学结合自购机械和租赁机械这两种方式,实现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在具体施工中应当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机械费用的投入。并且还应当强化对施工机械的管理和维护,减少不合理的费用产生,最终达到降低整体施工机械成本的目的。

3.6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和索赔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索赔已经成为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升企业施工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施工管理中施工企业应当强化合同管理,在慎重签订合同、严格执行合同、提升合同索赔意识的基础上,保证自身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施工企业应当对索赔管理进行强化,并且对反索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避,进而将反索赔造成的成本费用控制在最低。

成本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文档一体化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标志着一所学校法学院(系)的综合实力,对教学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升法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指的是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以文字材料、图表、录音、影像等形式存在,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的总称。这些教学文件以不同的方式对法学本科教学起着促进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进行保存和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可以在教学档案中得到全面体现,为年轻教师与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提供渠道。另一方面,完备的教学档案包括教师备课资料、授课方式、作业质量及考核成绩等,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自觉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法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是院系和学校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岗位评聘以及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并为院系领导进行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首先,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是法学教学管理的一部分,教学成绩、本科学籍学位、学生在校表现等都属于教学档案的范畴。通过对教学档案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提升法学系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其次,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保证教学管理的公信力。如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职称评定及学生奖学金的评定、“三好学生”等优秀称号的评定等,因涉及面较广而备受关注,而科学全面的档案资料能够为这类教学评定提供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教学管理的公信力。

二、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很多高校并未建立起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档案的管理体系,因此导致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学档案管理缺乏

针对性传统的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其中校级的档案管理主要侧重学生的学籍、课程评价、教学成绩、科研成果申报等,主要是对教学结果的收集。而院级的档案管理注重全面、完整地保存教学过程的全部资料,包括教务类、考务类、毕业生学位类、学生学籍档案类、实验教学类等。但是,校、院两级的管理模式难以兼顾法学本科教学的特殊性。每一个综合学院都囊括很多学科,每个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都各不相同,如果全部按照一个标准管理,则会遗漏重要的教学文件资料。在法学院,所有教学档案集中到学院,进行统一管理,造成了教学档案管理出现重收集归档、轻管理利用的局面,使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

(二)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首先要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目前,很多院校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校、院级两级档案管理的权责不清晰,哪些文件应该归档、何时归档、归档类别等都缺乏基本的依据,使得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在收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大、稳定性差的缺陷。因为缺少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也使得档案管理的责任人不重视教学档案的归档,对教学档案的整理往往出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目的,因此出现教学档案丢失、教学档案缺少利用价值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三)缺乏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使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教学档案分类混乱、顺序颠倒等情况。加之临时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固定,导致教学档案管理风格变化较大,原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流程难以持续。目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收集主要依靠档案管理人员,而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一线的教学工作,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求授课教师也就是教学文件生产人上交教学文件,无法对教学档案进行整体规划,很容易造成教学档案管理的死角。同时,教学文件往往是电子版形式,但教学日志、考试试卷等教学文件又要以纸质文件的形式上交到校级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教学文件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损耗,使最终档案存档状态与现实状态产生偏差。而且纸质文件也会增加教学档案的保存成本,又有时间期限,因此给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档案利用率低

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收集、归档只是档案管理的初级层面,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这些档案进行二次加工。只有经过筛选、对比、归纳、加工,并对档案背后蕴含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才能真正发挥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价值。而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仍流于形式,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较为封闭,很多应公开查阅利用的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只能在档案储藏室中沉睡,很少有人开发利用。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低利用率,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三、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档案管理体制

在校、院两级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将学院中较为贴近教学的如学生成绩、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材料、教师的教学日志、讲座音视频、教学会议纪要等教学档案交由系里管理,这样可以根据法学系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特点科学地制定档案管理方法,避免重要档案资料的遗漏。将档案管理权下放到法学系,还可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使教学档案管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并为法学本科教学提供服务。在实行三级教学档案管理时,首先应考虑到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即如何规范法学系教学档案的管理行为,避免出现一放就散或流于敷衍乃至形式化的问题。在下放部分权利到法学系时,学院应对法学系的教学档案管理有指导和管理权,通过对法学系自身的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年中工作总结的形式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控。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档案管理体制可以使各级管理的权责更加明晰,学院通过对法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进一步提高法学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学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完善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

1.制定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对档案材料的上报与收集、档案立项、档案存档标准与格式、归档期限、档案调阅手续及教学档案秘密等级划分等管理内容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可以逐步推动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奖惩机制

为了避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制度流于形式而缺乏执行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除了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外,还明确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执行人所应负的责任。对于延迟上交档案材料、丢失教学档案材料、教学档案材料不规范等行为要处罚相关的责任人。对教学档案管理优秀的责任人要进行奖励和表彰。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能使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各环节执行人树立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从而促进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3.培养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学院应培养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的归档、借阅进行详细的登记,重要文件遗失要及时上报,对违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人员及行为应及时登记与通报。学院还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

文档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将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流程进行管理。档案管理部门首先应确定本科教学档案的档案类别、格式要求、内容,为文档制作确立规范的标准与模板。文书起草人员在文书制作完毕之后,即依据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文书的特点,对文件的归属类别、目录进行标记,在文件转发、文件、文件使用的同时,将数据文件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教学档案文档一体化,是对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进行综合管理的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一方面,避免了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转换间的信息损耗;另一方面,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这种管理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目前教学档案管理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一)教学档案充分体现了法学系的办学特色

由于实行了校、院、系三级档案管理制度,法学系在档案收集、档案归类方面有了充分的自,因此,法学系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特点设立了档案管理目录,如教学课题方面新设了“生态文明法研究”档案,在此档案下又设立了“林业法”“环境保护法”“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小项目,通过对科研课题的资料整理保证了科研成果的体系性和持续性。同时,法学系在教学档案中还设立了“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两个档案类别,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方式等内容,为特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档案支撑。

(二)实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法学系制定了《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档案管理规范》,从文档制作、档案收集与归档、档案借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教研室主任对档案管理负责,逐步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文档制作与档案整理实现了良好互动。在《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档案管理规范》制度实施以后,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档案收集归档的效率大大提高,基本做到了文档制作完成后2~3天就可以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档案的缺失情况基本消失,形成了规范和严肃的档案管理氛围。

(三)提升了法学本科教学的效果

法学系的本科教学档案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为教师调阅档案备课、教研室教学技术交流提供了载体,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对档案中表现出来的先进教学经验进行集中学习,使得教学与档案管理实现了良性互动,教学档案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资助项目: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建设项目“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若梅.浅谈二级学院(系)教学档案的收集与科学管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1):204-207.

[2]王慧勤.加强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之我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72-73,82.

[3]滕野杏.论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外语学院学报,1998(3):114-117.

成本管理方案篇9

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这是心理学上对于素质的定义。后天环境及教育即为培育,所谓素质培育,指的是能力、资质、才干的培养教育。档案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教学辅助管理及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因此,对其进行素质培育尤为重要。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近年来,高校档案事业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档案管理队伍壮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其档案意识的逐步增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发达地区及其重点院校中,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达到本科,少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拥有硕士学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受新升本、地方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地方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差异等现实条件的束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是相对较低,素质培育工作还未形成规模与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队伍老化,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稳定性差

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中兼职的多,专职的少,流动性大;管理队伍当中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就无法解决日益增加的档案管理需要与学校建设高速发展的矛盾,从而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基本由老同志担任,年轻人比例过低,且流动性强,长期如此将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漠

政策性强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增强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档案管理工作中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因法制观念及档案意识的薄弱而忽视依法治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工作自觉性不高,未能将依法治档工作落到实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创新精神现代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有较强的业务水平,掌握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然而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无疑会造成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低,对于业务学习抱着“混”的态度,存在应付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差。总而言之,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管理手段落后等是新建本科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档案管理水平低

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平台,其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多囿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滞后,档案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育方案

为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化,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效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育,制定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素质培育方案,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育方案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拥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因此,各级领导应增强档案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育方案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档案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引进档案专业人才,调配政治素质过硬、适应现代化要求、信息化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档案管理岗位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开展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与交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进修及深造,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再次,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使得他们能够享受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同等的待遇水平,推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化,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提供保证。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集政治性、业务性、保密性于一身,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党性强、立场坚、明是非、觉悟高。为了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与交流,并将其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奖惩分明,将政治理论学习落在实处。

(三)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育的重要内容,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职业道德情感以及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作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还要做到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地为领导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另外,对档案资料要认真核对,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争取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历史沿革中的各项工作的活动过程,对于学校过往的成败得失、教训经验进行着客观的记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及编研等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管理势在必行。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普及《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立卷、归档的方法、要求进行严格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使管理人员更科学、更高效地管理档案。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由“杂业型”向“专业型”转变。

成本管理方案篇10

施工方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方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和完善。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施工方案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编制总则(主要包括编制参考根据、编制范围、编制原则、编制思路、编制框架等),工程总况概述(主要包括机电安装工程概况、工程总体布局等),基本组织架构方案(主要包括职能部门及其架构、协调关系、职能责任等),人力资源方案(主要包括安装项目责任人、部门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人员配置等),施工技术方案(是施工方案的核心,主要包括进度计划、工期保证措施、日程安排、关键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施工步骤、季节施工措施、机电设备参数设置等),安全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安全总则及要求、安全施工目标、安全施工保证措施、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安全预案、应急保护措施、救援细则等),采购方案(主要包括机电设备采购细则及标准、零部件采购细则及标准、其他材料采购细则及标准等)、质量方案(主要包括工程进程中的工序质量控制方法、质量验收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等),其他方案(主要包括电压控制室安保方案、后勤保证工作、环保措施以及文明安装要求等)、施工平面布置图(方案中材料布置及检验场所等位置)。施工方案具体内容应该根据机电安装工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工程量等方面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机电安装工程,会有不同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施工方案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施工方案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起到了指导、协调作用,为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是机电安装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工期控制与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验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等。施工方案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施工方案规定了实施机电安装工程的实施措施、方案和重要步骤,而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是对机电安装工程每一项措施、方案以及重要步骤的管理,机电安装工程的重要框架都要按照施工方案来进行的,所以其管理也可以参照施工方案的内容来进行,施工方案起到了指导管理运行的作用。施工方案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起到了协调作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是以施工方案为具体作业文件和管理的参照依据,操作人员在安装工作中,也是以施工方案为重要参照;投资方、监理方、施工方都以它为重要参照,这样,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准,有利于工程各方的协调沟通,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施工方案为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方案为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提供了技术方面的参考依据。

工程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技术方案的操作流程、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等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要求和监督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在安装机电设备的过程中要参照技术规范及其说明,而管理人员在监督管理时,施工方案为其提供了简单明了的技术说明,并且包括重要步骤的技术等,内容较为全面,有利于技术管理的规范和管理。施工方案有利于机电安装工程中质量管理的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施工方案的质量方案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质量标准和依据,以便对质量问题的防范和控制做到心中有数,明确管理重点。并且在采购过程中,施工方案对机电设备、零部件以及其他材料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是管理明确要求。正确的施工方案不仅为采购人员的购置提供依据,也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施工方案有利于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工期控制与管理:进度管理是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施工方案的制定有利于进度控制的管理,因为施工方案中有对工期、进度等方面的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且还有保障方案,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就可以保证进度的顺利完成,甚至能够加快进度,节省工期。

施工方案有利于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成本管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投资方、施工方都希望能够降低成本,施工方案中虽然很少直接涉及成本内容,但是其对于工期、进度的设定以及采购环节的规定,都有利于成本控制的进行,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如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监督控制管理,确保每一个步骤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这样就会减少因操作失误出现的额外成本,并且有利于减少预测外成本,有利于成本控制。施工方案有利于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因为机电安装工程涉及的行业多,风险种类多,特种工种管理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等,极易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很多安全隐患表现并不明显。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是安全施工的技术保障,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运行。施工方案有利于机电安装工程管理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方案中对于质量以及验收等工作的阐述,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试生产管理、验收管理等环节中的效率,有利于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