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十篇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十篇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7:36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1

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份率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自2009年7月份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找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土地、劳力资源等“硬件”的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等“软件”的集成。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同时也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少数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认识不足,群众筹资投劳难以落实。土地治理项目名义上农民是实施主体,实际上是以县级开发部门或乡镇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的。由于实施主体和利益主体不一致,农民分散耕种和外出打工劳力多,难以组织其投工投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和绩效。

2.投资标准偏低

目前项目开发中农田配套设施投资标准偏低,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执行的标准是中低产农田改造标准,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按现行投资标准改造后的项目区,往往会形成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之分。造成辐射区水利工程严重配套不足,形成“断头路”、“断头渠”现象,项目区群众受益不均。

3.耕地难调,质量退化

延长土地承包期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难以调整。按照“统筹规划、集体资金、连片开发”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打破原有农田划块,重新调准农田分配,往往有些农民不愿接受。另外,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对新增耕地质量要求有所忽视。且大部分采用机械方式开垦,土壤原有结构被打乱,土壤养分含量低。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为追求较高的生产效益,进行掠夺式耕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绿肥等有机肥料,使得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4.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投入资金有限,农民投入难、地方财政资金紧张,近几年,国家农发办规定的亩投资标准难与国家农发办2004年出台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相对应。由于亩投资标准相差较大,虽然我国许多项目区采取了集中资金、整合投入等措施,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规模仍然不大,速度依然很慢。

5.规划设计不合理,注重硬件,忽视软件

在建设标准农田中,农业综合开发较普遍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等有形实体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均精心布置,工程做得精、细、实、优。与田间工程相比,土壤改良、科技等软件措施略显不足,没有真正达到综合配套的要求。科技措施等无形投入的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只能算是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没有真正体现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有的地方设计未从实际出发,存在着路渠建成后“进水渠不进水,排水渠不排水”的现象。

6.建设有力,运营乏力

在现行的农村分散经营体制下,大部分村镇经济基础薄弱,许多建好的工程由于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高标准农田发展不可持续。一些项目工程在建设当期当年,无论工程的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形象,都可算得上是精品优质工程,一旦后续管护工作跟不上,工程破损扩大,高标准就会转化为低标准。一些通过土地整理建成的标准农田,也由于后期管护不到位,导致整理好的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因此,有效管护,持续运营,长久发挥效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总理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目前,不少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必须进行广泛宣传。

2.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树立“高”的理念,不可与中低产田改造的模式相等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借鉴意义。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与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画等号,用中低产田改造的思路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模式、机制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通过建立实验示范区来加以验证。既要充分利用以往中低产田改造搭建的平台;又要深刻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毕竟与中低产田改造目标不一,一定要有新理念、新思路,绝不是增加点投入就能解决问题的。

3.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面规范,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要从适应当地地形地貌条件出发,从方便农业生产与生活、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节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方便运输、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布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应有利于改善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资金保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主动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整合平台,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和“资金渠道不变,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和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合力。

5.整合项目,综合资源。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复杂,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坚持综合开发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通过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科学选点、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规模开发、综合资源、分别利用、渠道不变、归口申报、县级负责、有序推进、整体验收、各记其功的项目建设机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综合开发资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结构调整、特色示范的亮点,科学发展、持续利用的亮点。

6.创新机制,处理解决好土地流转等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愿,让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应依托资源和产品比较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发展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系,做到藏粮于田。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融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中。应正确处理适当提高标准与经济适用的关系,探索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和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确保国家投资效益的长期发挥。

7.加强管护利用。要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创新建立一种新型的管护机制。一是法律保护,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予以重点保护。二是明确管护主体及责任,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建立统一的、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永久性标志牌,标明工程的范围、面积、主要设施及管护责任单位等。要办理好移交手续,县、乡(镇)、村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三是推广科学技术,搞好开发利用。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大力推广先进的、成熟的、品质优良的科研成果,坚持标准化生产,使改造后的农田实现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张钢军, 张恩禄,侯宇.关于推进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10,(3).

[2]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土地治理项目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3).

[3]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7,(2).

[4]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进展顺利开局良好[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0.

[5]湖南省攸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新一轮的粮食增长点——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调查与思考[eB/oL].攸州网,2009-09-29.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用地数量已经逼近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活对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一方面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受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以下角度着手:

1规范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指导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行为,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水利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借助自身的职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水利专家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而适应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规范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量化标准,并综合分析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制定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进而指导、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整合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整合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投入渠道比较广,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水利部门,以及相应的农业部门、国土部门等都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多部门参与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各部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所有部门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于野蛮发展状态,进而难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虽然各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有效整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统一管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通过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集中所有资金解决关键性问题,从根本上确保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存在,一方面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另一方面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首先,需要有效管理工程投资,通过全面把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市场发展等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其次,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全局规划工作,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其功能最大化;最后,在施工现场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4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时,运行管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多么高,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护,必然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首先,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做好运行管护工作。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政府部门需要给予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扶持,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运行管护措施,同时安排相应的运行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其次,结合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农田水利管理规章制度,在该规章制度中,从责任、义务的角度对各级政府,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明确,同时制定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机制;最后,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全面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等工作,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产权改革,借助产权改革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奠定基础。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养护,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工作。另外,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地质、气候等情况,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

5培养高标准农田水利技术力量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作为管理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丰富施工技术知识,在掌握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组织管理工作。对于一线作业人员来说,经过教育培训后,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6结论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一、前言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2012年4月,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经分解下达至3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站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才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任务、在开展建设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

二、历年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追求图件美观、投资比例合理,忽略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相比一般的土地整治项目,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特点是: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耕地质量相对较高,骨干设施较好;已有田间基础设施的雏形,便于出具设计的初步方案,等等。在项目设计阶段,受时间、测量图纸准确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项目区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有时设计方案过于迎合对图纸美观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受投资比例的约束,从而忽略了方案的实用性,这对后期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重设计轻监管,施工阶段变数较多

项目立项、设计等工作一般都较严格和规范,而施工及其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验收却容易被忽视。重设计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了部分施工工序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反复次数较多,对变更材料的审查难度较大。

(三)整治后的权属调整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基本农田项目一般是以大田整治为主,所以会涉及多个权属单位,权属调整则成为了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另外,农村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耕地主要散落在各农户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新修工程占地、改变原权属界线走向等情况出现,各农户对此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整治后的权属调整工作难以开展,土地整治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

(四)后期管护跟不上,工程寿命缩短

后期管护主要包括工程管护及土地质量检测等。其中,工程管护是指对修建的农田水利及农村道路等设施进行及时地修缮,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基本农田整治工程的实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土地质量的检测,尤其是对新增耕地部分的检测,宜采用动态检测的方式,定期对土地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满足耕作物生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项目竣工后主要是将项目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管护,因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不够完善,管护主体及权责不明确,管护资金无法落实,所以管护效果并不理想,“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沟渠路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等。无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将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创新模式,循序渐进。现根据历年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及各地区相关学者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与北方平原地区的是截然不同的,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有所区别。如北方平原区因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资源匮乏,因此井灌比较普遍,且多为大田整治;为防风害,一般需种植农田防护林,以起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南方丘陵区水资源较丰富,但地形相对复杂,田块之间高差较大,整治后多以水平梯田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则以明渠明沟灌排为主,为避免过度冲刷,沟渠多配套跌水或消力池;部分地区为抬高水位,需修建陂头(小型拦水坝);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修建蓄水池蓄水,通过管灌的形式解决田间灌溉的问题。

综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能为了达到路宽、渠直、田块整齐的硬性要求,一味地追求外观设计上的美观,应以实用为主,充分结合项目区特点进行方案的设计。

(二)农田建设与水利建设相对接

近年来,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农村小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不少地方,小水利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不能有效对接,无法保证每一块地旱涝保收。作为小水利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将农村小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同力协作,将“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落实,以小资金获取大效益。

(三)注重施工工程质量把关及验收

工程施工及验收阶段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同等重要。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成为质量差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把握好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工作。

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将施工方与监理方的质量检验资料分类建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按相关规定做好变更设计材料,及时上报备案;工程验收时结合普检与抽检、初验与复验、内业与外业检验等验收方式,对重点隐蔽工程、阶段性工程加强验收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总体达标。只有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及工程验收的环节,才能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明晰产权,确保农民权益

权属调整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后的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项目实施后的权属调整问题,应做到未雨绸缪。在项目规划设计的实地踏勘阶段,应将权属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的初步方案需要到实地征求国土部门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并确认项目实施后权属调整是否可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此才能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大,所需资金的投入量较多,单靠政府财政出资无法满足项目所需全部资金。因此,拓宽筹资渠道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在资金筹措过程中,除政府财政外,还可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也可考虑引导农村闲散资金投入,试行农民先行投资,后期根据投资比例免收使用税费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提高综合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建设与管护并重是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和实施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保障项目实施后新建的田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实施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必须加强项目的后期管护。同时建立健全后期管护体系,落实工程管护措施,使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关于后期管护经费,个人认为应将其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预算中,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后期管护的相关措施以及管护主体的职责,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始有终,能够发挥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瑷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4).

2.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3).

3.蒋胜强,匡春峰,郭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4.冯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3).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问题;解决措施;建议

国家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是最要的前提条件,在农村建设水利工程就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当前面对恶劣的环境气候,面对自然灾害带给人民的不便和财产损失,只有健全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才能够完善这些问题。因此面对想要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必须要有多样的工程形式时期反战应有的效益。

1.当前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许多年来,国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导致在枯水的季节里水资源短缺,没有足够的水去灌溉农田,在丰水期水又泛滥成灾。这严重的影响了农民收入,另外由于资金的缺乏,工程建设维修方面还不能够完善,这使得在工程质量技术改善不了,不能够合理的开发社会经济效益,导致在维修时只维修表面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2.建设要求不高,管理不够精细,有的地区因为资金不足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只是粗略的管理,致使过早的失去它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在有的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因为管理不到位不具体,使得建成不久就引起了水渠道污染瘀堵非常的严重,造成了极大的不便。3.在建设维修方面涉及的范围太小,国家在建设水利工程只集中建设在坝区,在山区里几乎从不建立,由于缺水严重,导致了在干旱时节山区不能够得到水资源。因此国家应该集中加大针对山区引水工程等的建设维修。4.工程建设时间长建设迟缓,老工程时间就不能重建,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解决措施

1.要加强监管力度,要想完善建设程序,首先要建立好管理机制,这样有待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更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完善建设程序,在建设施工前做到先申请规划审批之后施工的形式,做好科学管理,共同建设一个规范有秩序的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2.创新工作新思路,要想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序进行,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有序发展,国家应该着力于指定合乎科学的发展规划,努力把城乡镇的农田水利问题解决,在施工建设的同时,要广泛的接受农民群众的意见,征求人民的建议,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3.加强环境建设。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国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水行政部门要全面认真负责,一经发现有破坏水利建设设施的不法人员要做到依法打击绝不放过不法分子,保障建设利益,并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建设和维修水利工程的规划维修。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各水利部门应该增强责任感,建设管理好农田水利的设施,各级各部门还应该高度重视兴修农田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要把如何改革耕作方式,培育、推广使用抗旱品种,发展雨养农业;如何采取工程性措施,大量利用过境水发展低成本灌溉农业;如何利用水文地质资料和现有耕地状况合理布局井位,科学利用地下水发展水浇农业等问题,用规划的形式明确下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的征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征求是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3.建议

首先要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还应该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的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更应该要防止人为的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特别的重要,尤其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还有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另外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还应该推广技术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各部门应该增强责任感,建设管理好农田水利的设施,各级各部门还应该高度重视兴修农田水利工作,逐步建立起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2010(5):61-62.

[2]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3]郝红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8,24(6):21-22.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建设解决对策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石林县共有水库塘坝233件(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8件,小(二)型水库81座,小塘坝132座),总库容1.061万m3,引水工程43处,引水流量0.3m3/s,灌溉面积32.3万亩、水浇地15.0464万亩。由于小(二)型以下水库大多数工程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劳建设,普遍存在工程标准低、配套差、管理差、渗漏严重等问题。加之这几年小(二)型水库加大投入,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影响全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对策有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力度、规划好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加强工程的监管力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1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工程的设计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工程的前期工作较为欠缺,工程的设计标准不统一及工程的方案太过单一。我国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出现已经老化的现象,又因为当地乡政府不重视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常年的失修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下降,有些已经不具备蓄水的能力,排涝的功能也有所下降。这就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较为欠缺,这就很容易导致基本资料的准确度,而且也影响了我国工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性。小型农田水利的设计标准不一样,各个部门对于设计的流量、工程面积等方面都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导致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小型农田水利在设计时设计方案太过单一,没有较多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导致水利工程在决策时没有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

我国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工程施工的技术相对薄弱及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两个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相对薄弱主要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而且技术的熟练程度较弱。而且,对小型农田工程的改造的时间要求较短,从而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存在着难度大的问题。对小型农田的改造工程主要是为了排水和灌溉等的问题,所以很多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不注重工程的质量,又因为小型农田水利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就导致工程缺乏一定的质量监管,因而影响工程的效益。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

小型农田水利是由国家投资和村民集体所建的,随着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度的建立,所以传统的计划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了,所以导致水利工程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而且减弱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了小型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量较大,国家投资较少,就导致了工程没有得到及时准确地养护,从而致使了水利工程老化较为严重,水利工程的排水、灌溉等功能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对策

2.1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防止自然灾害重要的手段,它不仅会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作出一定的贡献,而且对我国的粮食的增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国的各级政府都应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予以高度的重视。我国人民政府通过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的投入力度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竞争力,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层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政府应当安排充分的人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定的工程策划等前期工作,这样一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据的准确性,为以后工程的改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的解决。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的解决。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国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水利资金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通过这些策略加强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从而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快速建设。我国人民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而推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

2.2规划好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工程的相关部门通过统筹规划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努力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主要的步骤措施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关的工作部门要建立较为严格的设计方案及审查的工作。小型农田灌溉项目分布地较为密集,它的工程项目也较为繁多,所以要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就必须建立一定的方案及审查体系。这些方案、审查的体系不仅有利于水利工程资源的不断优化,而且对工程的质量方面也有一定地提升作用。第二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过程中,要做好一定勘察工作,通过对水利设施的研究,以此来确定水利的具体建设方案。相关工作人员设计出多种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一定地比较,选择一种较为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这个措施不仅可以很好地制定出与当地的情况相符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而且,也能很好地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第三部分,相关部门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利用当地的资源,通过对当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的工作效益。

2.3加强工程的监管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加强监管的力度,所有工程项目都应该经过一些部门的严格审查,按照工程需要的步骤加以进行,以确保工程设计和质量的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加大监督管理的工作效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建立一个完备的监管的体系,也有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

3结语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存在着前期工作较为欠缺,工程的设计标准不统一及工程的方案太过单一等问题。第二个方面,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工程施工的技术相对薄弱及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两个部分。第三个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内容,第一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力度。第二条,规划好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第三条,加强工程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赵凤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9):41-42

[2]易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16(01):182-183.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6

1.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问题

农田水利的建设是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而过去,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以粮食为主,主要作物都是些大田作物,比如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水利配套标准很低,仅能满足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日趋多样化,转向经济为主的发展方面,要求品种多,季节性强,比如蔬菜、瓜果、苗木、花卉比重不断加大,这对于水利配套设施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比以往高了许多,而且在市场的调节下,种植的分散性和多样性,加上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1.2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经济作物的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多农产品都是直接供人们食用,直接入口,所以对于灌溉的水质要求更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于农产品都要求绿色、有机、无公害,这对农业生产来讲,没有良好的水质是万万做不到的,所以水质的保证也是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

2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

现在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做好防洪防涝、有效的节水灌溉,做好河道的清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保护好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保证农业生产有序进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2.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量分布不均,所以在农田水利的管理中,要实行节水灌溉技术,尽可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能,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能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避免农业污染。在农田管理中,要完善水利设施,做好防渗,合理采用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2.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对于农田的灌溉、排涝、降渍等都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都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以更高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要适应未来农业的发展需求,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更好地为农业的生产提供配套服务,满足新形式农业生产的需要。

2.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随着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水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水质破坏问题已经危及到了农业生产,水土流失情况也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污染的水源,对于养殖业的冲击最来严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加大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保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发显得重要。

2.4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管理

防洪防涝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进行的基本工作,因此要大力加强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洪防洪,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规划、高标准施工,有效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确保农村城镇及农业生产的安全,避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3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提高对农田水利的认识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先进的水利配套设施是保证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的农田水利的管理中,还存在对于农田水利认识不够的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当地农民等,都存在认为农田水利无所谓的想法,重视不够,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致使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设备人为损坏和丢失。针对这些情况,水利管理部门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对农田水利重要性的认识,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3.2要加强农田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芜湖;三山区

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9-0180-02

1基本情况

三山区隶属安徽省芜湖市,位于皖南北部,长江下游南岸,区域面积276.1km2,耕地5220hm2,总人口14.6万人。地貌以平原圩区和沿江洲滩地为主,南面为丘陵和低山区,除长江、漳河过境客水外,境内主要有龙窝湖和峨溪河两大水系,全区地面高程多为7.6~3.1m(黄海高程,下同)。

春末夏初随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输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气通量的增加,开始进入梅雨季节;6月至7月上旬副热带太平洋高压西冲北挺,北方不断有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的交锋往往就发生在江淮流域一带,同时在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附近常有低气压产生,并沿长江流域东移,致使本地阴雨连绵,常有暴雨发生;夏秋季受副高压控制,天晴少雨;9―10月受台风影响,常有狂风暴雨产生;冬季少雨[1-2]。

2农田水利现状

2.1圩口

全区现有大小圩口16个,3333.33hm2以上大圩1个,5个万亩圩,其中3个圩口为农业耕地。分别为浮山联圩、门楼圩、大有圩,圩口保护面积共52.6km2,保护人口3.73万人,保护耕地1533.33hm2。圩口基本情况见表1。

2.2灌溉工程

圩区供水水源主要是沟塘蓄水。不足部分由涵闸引水,建设有引水斗涵11座,水源主要引自漳河及其支流。全区共建成灌溉泵站1座、装机1台、容量30kw、流量为0.22m3/s。全区灌溉渠由于使用效率低,塌方、冲毁等损坏严重,过水断面大大缩小,应进行加固处理。三山区水量控制设施只在部分支渠以上进水口设立,由于量水设施布局少,给计量用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3防洪工程

全区主要防洪堤防总长约152.5km。按照规划的防洪标准,全区5个万亩以上圩口中除浮山联圩、门楼圩堤身比较单薄,尚未达标外,其余3个已经基本完成达标任务。万亩以下圩口防洪标准较低,部分堤防需要抛石固基,堤防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2.4排涝工程

全区已建成排涝站12座、装机25台、容量1477kw、流量17.88m3/s。三山区排水沟由于长期未清淤,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大大缩小,应进行开挖清淤。

2.5运行管理

2014年,三山区出台了《芜湖市三山区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改革实施办法》,逐步实施水管体制改革,鼓励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但一种农民自己组织的建立并要形成有效用水、管水的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农水工程依然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管理,管护经费投入不足,水管员待遇低,管理薄弱,运行困难,存在“重建轻管”和“建、管、用”脱节的弊病[3-4]。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防洪除涝标准偏低,部分地区抗旱能力有待加强

三山区的防洪除涝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足;排涝设施不健全,现有排涝站的抽排能力低、建筑物不配套,排水沟不成系统等。由于圩堤防洪标准低,有的不足10年一遇,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全区灌溉农田,基本在3个圩口内,占区域总灌溉面积90%,正常年份缺水现象不是很突出,可是特殊年份和地理位置较高,蓄水工程少,又无补给水源,干旱缺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3.2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仍需探索,重建轻管现象普遍

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制不健全,办法不多,依赖政府投入思想严重,群众参与式建设管理一直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全区水行政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创新,水管人员工资待遇低,“重建轻管”现象普遍,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3.3农田水利缺乏统一的规划

由于缺乏统一的农田水利规划,使各部门的农田水利投入不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和沟通,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综合利用的目的,甚至存在浪费的现象。

4发展对策

4.1科学规划,高标准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合理规划,建设高标准排灌站。完善的除涝、灌溉设施,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础。大力开展农田节水渠建设,做到规格要高、质量要好,同时结合田块整治,合理规划,促使排灌利于农田水系畅通。充分结合排灌站、节水渠建设,全力推进圩堤加固,建设高标准排涝站,形成信息化管理,确保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加大河道、河塘清淤,保证集水面积和河道畅通,以及保证灌溉取水和泄洪,并使农村水环境生态处于良好的状态。

4.2广辟筹资渠道,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3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与节水工程建设相结合

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喷灌,发挥管式喷灌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微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4.4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形成整套合理管护机制

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发挥应有效益。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确权登记,及时颁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证,所有权人与具体管护主体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工程管护责任、管护范围,规定所有权人与管护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制定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运行制度,形成水利建设产权明晰、滚动发展的新机制。

5参考文献

[1]曹鹏宇.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9):87-92.

[2]中国老年科协农田水利专题调研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水利,2009(11):21-22.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本质上属于基础设施范畴,但也是农村农田引水灌溉的重要服务设施,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以及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现状展开研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和现实意义

1.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渠道防渗灌区方面,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需要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控制在0.65以上,同时还应注意整个单位面积农渠的长度,一般应以每亩5m为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分水闸以及量水设施等。其次,则是对于喷灌区方面的建设标准则要能保证喷洒水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一般对于利用系数应保持在0.8以上。此外还应注重喷头之间的距离以及工作直观间距,在设置过程中应符合标准技术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对排气阀、给水栓等相关设备或者系统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最后,在微灌区域内,微喷灌和滴灌两个的利用系数需要分别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微喷灌需要控制在0.85以上,而滴灌相对需要控制更高一点,应为0.9以上[1]。同样在这一区域,则是需要对量水等相关设施做好配套工作,还要注意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灌水器和毛管的间距进行确定。图1和图2分别为某小型农田水利设计施工图和低水利压管道输水设计图。

1.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分析,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实现当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角度来看,水利工程对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民生之本。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饮水安全性,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实际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保护农村生态角度来分析,目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较高,鼓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完成新农村建设的这项工作内容,并在工作中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前提则是需要重视且不断加强对农村水利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分析

2.1建设过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一般来说,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在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求国家相关水利监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权限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在水利建设完成之后也会有相关监管部门对水利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进行验收。但实际上在我国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监督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水利建设收尾阶段的工程验收中,相关监管部门则容易出现松懈心理,不能及时定期进行检查。此外,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无人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有不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使用。

2.2职责权限不清晰

当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上是为农民或者生产队以及村庄等使用和服务的,因此对于农田水利的使用需求较高,并且需要及时对农田水利展开技术维修和保养工作[2]。但是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小型农田的使用情况来看,缺乏相关制度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工作的责任,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使用年限,许多小型农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引水不足、水位下降等影响农田的灌溉,发挥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2.3农民观念落后

相对而言,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相对缺乏,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导致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相应问题。首先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存在质疑并且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会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在建设滞后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在思想上认为投资修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没有必要。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策略

3.1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首先就需要保障建设的小型农田工程能够发挥自身较大的价值,并且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益产生相应的积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在小型农田建设过程中能够建立并完善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同时需要建立相应地监督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以及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层级和部门[3]。以此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施工中每一工作和环节按照管理制度以及工程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还应加强工程收尾阶段的验收工作,定时定期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解决,以此保证工程水利的质量。此外,需要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和保养责任,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如轮流管理或者是主要管理等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保养,以此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2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因此相关政府在注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投入力度,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快速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而相关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能过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并创建新型资金投入机制,以吸引更多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投入,引导社会经济组织参与到投入机制中,发挥资金规模效益,以此建设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应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以及管理创新能力,以此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使用能够在规范管理将自身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发挥到最佳[4]。

3.3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则是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转变思想观念,对小型农田水利有充分地认识,能够认可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并且也是这一工程设施的重要服务对象,而且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促进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新闻媒体、报纸等加大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并引领农民参与到这一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时还应合理利用农民这一资源,从工程前和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完成维护工作等各方面征求群众意见,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顺应民意,以此提高农民的认可度,提高参与度,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此在新农村建设下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发展。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9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设计也应该完全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加强认证,细化和分解结构图,工程量以及工程费用计算,做到进一步的深入论证。然而,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设计方面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设计方案缺少比较,很多设计方面仅仅达到可行即可,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施工;②对于设计图纸不能进行细致的比较和核查;③设计师对于规范的把握不够细致。这三方面设计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稳定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加以避免。

对于目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来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还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施工队伍素质不高,质量监督不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建设质量。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施工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上,目前存在着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设管理水平。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产权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另一个问题,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在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

针对以上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采取多元化投资拓宽筹资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

采取多元化投资拓宽筹资渠道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来拓宽筹资渠道。为此,应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机结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另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标准。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

管理机制的健全以及项目审批流程的完善工作对于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切实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责任,真正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对于审批流程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达到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的目的。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存在的问题建设措施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offarmlandwaterconservancyandtheimportantroleofirrigationinfrastructure,andanalyzedtheproblemsoftheconstructionofwaterconservancyforthecurrentsituation;proposedmeasurestostrengthen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providea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irrigationand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

[Keywords]farmlandwaterconservancyprojectcharacteristics;problems;develop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工程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农田收益的命脉所在;水利是现代化农业不可缺少的首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发展的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持。通过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基础比较脆弱,遇有自然灾害的突袭抵抗能力相当薄弱。因此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点任务。发展水利事业的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具体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结合本地地域的水资源特点修建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调节与改善目前农田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缺陷,满足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些地域还存在着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等问题,农村水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我国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退化

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任务是防旱、排涝和储水,确保农田灌溉的用水所需以及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对农田的保护。目前我国已成为农业大国,但是农田的水利设施却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据考证我国主要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起始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虽然在90年代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上加大了投入,但仔细算来原存的储水、排涝、防旱等水利工程设施也运营了30至40年了,基本上是在超饱和状态下坚持到今天,所以出现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由于设备的老化和维修的缺失因此目前我国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存在问题更是举不胜举,已经严重威胁到农田对水的需求,设施老化直接导致输水效率严重降低,渗漏损失逐步扩大。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设备的老化和失修直接影响了农田的对水所需,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较低所致。

(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对农田水利的资源投入还有待提高,与农田的水利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发展经济作为重头戏,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意识比较淡薄,尤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发生改变后,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投入更是明显降低,重视程度再度滑落。作为政府难以下发水利工程基金,农民更是不愿自己既耗费劳动力又耗费金钱来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长此以往造成了农田水利设备的严重缺失,所以说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是关键所在。

通过近年来国家对水利的整治政策了可以看出,国家更加重视对大型水利项目的建设,各级政府响应国家号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中,而忽视了对基本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例如西南地区旱灾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旱情大多发生在那些水利设施较为薄弱的农村、山区,有些村子里的沟、塘、渠、堰等因无人管护而荒废。这些与政府监管松散有很大原因。

(三)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经过在我国一些地域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水利工程设施失修,功能老化的重要原因不但有资金缺乏的问题,还有一些是管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上,由于产权不明确造成相关管理部门互相推诿责任,维护管理形同虚设、走马观花,造成运行比较困难等问题。当前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基本上是自发组织对设施进行管理,在设施出现故障时基本是达到勉强使用的程度即可,甚至有时需要更换农田水利设施还要农民自己凑钱购买。另外还存在灌溉用电价格偏高、居民用水价格较高等原因,比如居民生活用水,因为以前是免费或是按照年度收取较少费用使用,以至于现在水利设施改造后按照相应用水标准收取费用困难重重。诸多原因造成管理主体观念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新政推行困难的局面。

二、对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意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深层次的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国家,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历程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了我国发展的基本温饱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级政府在极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农业的发展,在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适当的向农业倾斜。农民耕种的土地,并非农民所有,要求农民无偿的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保护不太合理。农业乃安邦乐民之基础,古有大禹治水,现行政府应当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在规划、宣传发动、资金补助扶持、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多做工作。建议政府及财政部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基金会,吸收更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民修建水利设施或更换水利设施予以适当的补偿,并逐步地扩大补偿金额。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比较科学的投资回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用以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人们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农田水利建设参与到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中,有助于农田水利建设、经营、管理更具活力,发挥持久的、最大的效益。

(三)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排标

近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发生了变化,对农田的灌溉提出了新的要求,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能够节省水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项转变,这项措施应当大力推广。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四)健全农村水利组织规划机制和领导机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是原则,各乡镇要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申报,有助于水利建设总规划的科学化形成。水利部门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功能要力求达到可持续利用这样的高标准、高质量。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积极纳入议事日程。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经常会遇到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各级政府要搞好技术服务,水利人员要深入基层予以指导。政府对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人员要给予大力支持和精神层面的鼓励。这样力求形成政府与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共同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效良性机制,开拓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新局面。

结语: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生产居于我们经济建设目标中的首位,只有把农业搞好才能给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国在农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问题是不可小觑的,政府乃至民众都应当充分的重视。只有把现存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为经济繁荣提供契机,才能更长足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学.论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地位及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2):134.

[2]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