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十篇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十篇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7:59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1

【关键词】价值管理;eVa;平衡计分卡;价值中心;价值贡献模型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电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火力发电公司尤其是老火力发电公司由于能耗多、污染严重等特点在电力行业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局限于单一的财务核算工作,并不能全面合理地反映公司价值的增减变动。基于此,构建这些火力发电公司价值贡献模型,运用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全方位推进火力发电公司价值管理就显的十分必要。

一、价值贡献模型的建立

(一)建立价值中心

mD火力发电公司作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贡献中心。将发电环节的燃料车间、除灰车间、锅炉车间、电气车间、汽机车间、化学车间分为不同的价值中心形成主价值链,着重关注其影响整体价值贡献的程度。将燃料部、安全监察部作为服务提供单位,形成基础保障链,它们的作用是确保主生产线流程稳定顺行,着重关注其影响主作业线的关键指标。将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经营策划部、生产技术部等管理部门作为管理部门链,它们直接影响公司的价值贡献结果,而不是本部门的经济结果,着重关注其如何有效发挥管理部门的专业技能,使其他部门价值贡献增加,并以其他部门对其工作效果的评价作为依据。此外,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在此忽略对其销售系统的价值衡量。

(二)价值贡献计算公式

总价值贡献得分=制造系统价值贡献得分×权重a+基础保障部门价值贡献得分×权重B+管理部门价值贡献得分×权重C(其中a+B+C=1,权重的划分依据对公司价值贡献的重要程度而定)。

其中制造系统价值贡献=电价×上网电量-(燃料数量×燃料价格+燃油数量×燃油价格+单位时间内平均固定消费)-制造系统资本总额×资本成本率

公司制造系统资本总额=固定资产+存货(燃料煤和燃油)

从上述价值贡献计算公式中可看出,基础保障部门价值贡献得分、制造系统价值贡献得分和管理部门价值贡献得分的加权求和基本等于公司整体价值贡献得分,实际中的差异主要来自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部分资本占用费,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在此设定该公司整体价值贡献不考虑差额因素。

二、数据模拟

关于价值贡献指标选择,一是借鉴eVa的思路选取综合的财务指标即价值贡献,指标体系相对简单易行,赋予经营管理更大的灵活性;二是选取一些符合公司战略的非财务指标;三是选取互相挂钩的业绩指标,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以求总体最优,达到整体价值增值的目的。然后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路将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融合成价值贡献模型。下面以mD发电公司2001年实际数据进行模拟,介绍如何构建价值贡献模型。

(一)mD公司制造系统(燃料车间、除灰车间、锅炉车间、电气车间、汽机车间、化学车间)的价值贡献评价

1.价值贡献衡量指标(见表1)。对发电的各项作业而言,重点是畅通物流运输,优化设备结构,增加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整个制造系统的生产价值贡献最大,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中某一项指标。另外,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由财务因素(a)和非财务因素(b、c、d)构成,所占权重按实际情况设定;对非财务因素b、c、d进行评分,并根据在整个评价中的权重进行价值量化。在公司制造系统评价中,设定财务因素占80%,非财务因素占20%,则非财务指标的目标值价值量化=财务指标实际值×0.20/0.80(在此选取财务指标实际值是为合理反映价值增加量),财务因素得分=非财务因素得分总和÷0.2×0.8。

2.评价结果(见表1)

注:财务因素(a)即公司制造系统价值贡献;用户因素(b)即市场占有率、电力调度中心满意度、负荷不稳定罚款率、电量容量比;内部流程优化(c)即单位电量煤耗、厂用电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非计划停运次数;学习与发展(d)即全员岗位培训率、研究开发人员比重、技术创新成果转换率。

3.数据模拟及价值贡献分配

我们将模拟测算制造系统中燃料车间、除灰车间、锅炉车间、电气车间、汽机车间、化学车间的业绩,确定挂钩系数。挂钩系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下两因素:一是各车间在发电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二是各车间成本占mD公司总成本比例、能源消耗比例、污染程度比例。由此得出燃烧车间、除灰车间、锅炉车间、电气车间、汽机车间、化学车间分摊制造系统中价值增值系数分别为13%,5.5%,24.5%,25%,26%,6%从而计算出这六个车间的价值增值分别为1044.94万元、442.09万元、1969.31万元、2009.5万元、2089.88万元、482.28万元。

(二)基础保障部门(燃料部、安全监察部)价值贡献评价

1.价值贡献衡量指标(见表2)。基础保障部门主要为主生产流程提供配套服务,确保主作业线生产稳定顺行,评价影响主作业线流程的1~2个关键指标,避免由于指标过多使得管理重点不明。

2.评价结果(见表2)

(三)管理部门(经营策划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价值贡献评价

1.价值贡献衡量指标。管理部门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往往体现在对其他部门的支持,体现在公司总体的价值贡献当中,因此,各管理部门的业绩主要体现在非财务指标上,我们采取主观打分的方法进行评价,不具体量化到价值上。管理部门相应职责履行的有效性是其价值贡献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可参照mD公司的“满意服务承诺评价办法(十分制)”进行打分。

2.评价结果(见表3)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分析,构建了完整的mD火力发电公司价值贡献模型,使mD火力发电公司价值贡献指标得到层层落实、层层分解,并可据此进行奖金分配,奖优罚劣,以调动广大员工创造价值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本文以mD火力发电公司为例介绍了价值贡献模型,在运用中,它不仅使财务指标得到有效地衡量与评价,而且关键的非财务指标也得以量化,真正实现了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客户所需的功能,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的整体价值并在全企业内形成人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模式。对火力发电公司保护和提升价值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贵生.电力企业绩效考核[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18-219.

[2]范松林.宝钢钢管公司构建价值贡献模型探索[J].北京:会计研究,2004,(5):57-61.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2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激励机制

1引言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管理制度与理念的引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会朝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融合多方面的生产要素,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的发展时间较短,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极大的阻碍了集团化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强化对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探究,从而加深对其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好地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集团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首先来看,目前集团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分权的情况,一些集团公司将财务权利过度下放给子公司,这就使得其财务权利过于自由,对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在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子公司的数量与规模在不断的提升,这使得母公司所提供的资金管理比较分散,造成了一些资金方面的浪费与限制,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由于子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很难保证财务管理的信息质量,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集团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

3.1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

在我国目前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当中,由于整体的发展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集团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当中,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大部分的财务管理并没有开展相应的事前预算与事中控制的工作,使其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动态性缺乏,对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一些集团公司中,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事前预算以及事中控制工作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许多这方面的工作停留于表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特别是在这种缺乏动态管理的财务工作当中,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会对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财务管理失控的情况。

3.2激励机制缺乏

在目前一些集团公司发展当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特别是所形成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使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集团公司总部在对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所制定考核指标往往停留在短期利润方面,并没有制定出长期的考核指标,在这种不完善的考核体系中,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一些子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对于利润的重视程度过高,并没有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经营质量方面,这使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在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集团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的调动,这使其自身的潜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对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4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

4.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集团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诸多的资金流动,因此在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必须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对于各项资金的管理,从而避免出现资金过于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集团公司而言,应该设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预算,从而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控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集团公司能够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对于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子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进行审查,从而强化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保证其发展与母公司相适应。只有更好地推行全面预算制度,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实现集团公司最终的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4.2强化资金控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相应的资金来支撑整体生产经营业务的开展,资金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质量与速度。对于集团公司的发展而言,资金的重要程度更为突出,因此集团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资金的控制,从而在促进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记录每一笔资金流向,协助及时做好资金回拢,从而保证集团公司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来开展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工作。特别是要强化对于子公司的资金控制,对集团公司总部拨付的资金进行详细的记录,监督资金的使用,从而保证每一笔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相应的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4.3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在以往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许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良好的制约,这使得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效率低下对整个集团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从而更好地对其业务开展进行约束。特别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能够更为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其工作潜能,进而更好地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完善考核体系,能够在约束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同时,促进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提升其专业技能,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结论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集团化趋势更加的明显。而在我国公司的集团化发展当中,由于其自身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的缺失,在集团公司的发展当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集团化公司的发展经验,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与缺陷。所以,必须要强化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探究,从而加深对其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好地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黄丽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崔俊英.合理选择集团公司的财务决策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3).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3

关键词:财务绩效评价;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石油化工行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的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5月9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司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和革新,公司治理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需要明确自身的经营状况,以便于制定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计划。而公司的绩效评价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是公司一段经营时期的经营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近年来大众投资者对股市的认识理性化和科学化程度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成为投资者判断投资与否的重要决定依据。因此,公司绩效评价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公司股东、投资者以及分析机构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针对目前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构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采用沪市上市的石油行业6家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测算,期望为广大管理人员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一)企业财务绩效。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将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综合考虑,给出一个综合的得分。从而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从另一侧面反映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绩效水平。

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的经营宏观环境和整体发展阶段各异,因此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应该是同一行业不同公司间财务指标的一种横向比较方法。

关于财务绩效评价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是认为财务绩效评估是利用财务指标对公司绩效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由于财务指标涵盖了企业经营过程,所以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全面判断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发现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揭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财务绩效评价最早作为国家对中央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分别测算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允反映评价对象的财务绩效水平,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其体系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本文为保证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选取的指标来源于新浪财经板块中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所有指标,共计64项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指标库。64项指标被分类为每股指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及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6大板块,具体为:摊薄每股收益(元)、加权每股收益(元)、每股收益-调整后(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元)、每股净资产-调整前(元)、每股净资产-调整后(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元)、每股未分配利润(元)、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销售净利率(%)、股本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三项费用比重、非主营比重、主营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元)、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存货周转天数(天)、存货周转率(次)、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总资产周转率(次)、总资产周转天数(天)、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天)、股东权益周转率(次)、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利息支付倍数、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比率(%)、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本化比率(%)、固定资产净值率(%)、资本固定化比率(%)、产权比率(%)、清算价值比率(%)、固定资产比重(%)、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元)、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

三、因子分析方法

(一)因子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表示成X={x1,x2,…,xp}(可以观测的随机变量),这些指标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表示成F={f1,f2,…,fn}(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p

1、因子分析模型描述如下:

f1=a11x1+a12x2+…+a1pxp+e1

f2=a21x1+a22x2+…+a2pxp+e2

……

fn=an1x1+an2x2+…+anpxp+en

由于该模型是针对变量进行的,各因子又是正交的,所以也称为R型正交因子模型。式中aij是因子载荷系数,是第i个指标在第j个因子上的负荷,若某指标在某因子中作用大,则该因子载荷系数就大;ei为修正因子,在实际计算中一般可以不考虑。

2、确定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由于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就是对应因子的方差,第j个主因子fj的贡献率为dj=■,贡献率给出了每个因子的变异程度占全部变异程度的百分比,表示该公共因子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量。贡献率越大,该因子相对越重要。累计贡献率■dj表示相应的前p个公共因子累计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量,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可以作为主因子个数p的选择依据。一般选择累计贡献率大约等于85%的因子个数作为主因子个数。

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后,各个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还需要进行因子旋转,通过适当的旋转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旋转的方法有很多,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是因子旋转的两类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

(二)层次分析法求解权重。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1、建立递进层次模型。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后,确立评价结果为目标层即最上层,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实际,我们要评价企业财务绩效,因此企业财务绩效总得分就是目标层,将上一步骤得出的财务绩效评价的主因子作为目标层的下一层即指标层,就完成了层次模型的构建。

2、构建对比分析矩阵。运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结构,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直到最下层,造成对比较阵。(表1)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表2)

(三)财务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以各主因子的层次分析结果w={w1,w2,…,wp}为权,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函数。

G=Fwt={f1w1+f2w2+…+fpwp}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了6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石油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样本数据来源新浪财经财务分析的2011年度报表的财务指标部分,数据略。

原始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处理,并进行最大方差的正交旋,得到标准化数据和累计贡献解释率结果。(表3)由表3可知,前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901%≥85%,故可以用主因子f1,f2,…,f4代表原来的64个指标来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规范化后对应指标的因子得分系数见表4。(表4)因此,可以分64项财务指标为财务绩效评价的4大主成分因子,即根据主要载荷的特点分成:因子1,股东权益类因子;因子2,偿债类因子;因子3,营运周转类因子;因子4,成长类因子。得到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的综合排名情况评价如下:

首先,按照上文层次分析法的建模步骤,构建判断矩阵,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一级主因子进行打分,即可得到结果。最终可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表5)

其次,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得分计算公式为:

V=0.4811f1+0.2197f2+0.1685f3+0.1307f4

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表6)从结果来看,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排在前三名,体现出国有大型公司在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水平要高于其他上市公司。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很全面直观地反映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又是企业经营情况的主要体现点之一,因此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准确对于企业自身或是相关利益方都至关重要。本文综合相关的研究,采用比较成熟的因子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的评价模型。改变了以往仅仅采集少数指标的局限,而是将所有的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的相关性解析方法降维。同时改变了使用因子分析的累计贡献率来决定因子权重的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整个模型都依靠评价对象的数据而造成的误差放大效应。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尽量避免信息单一渠道化造成的偏差。

主要参考文献:

[1]项华录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财会,2007.2.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4

关键词:旅游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

一、引言

自2002年欧洲国家要求企业每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潮流,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发表了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见解,而对旅游业而言,由于过去旅游业的高速增长让旅游经营者们忽略了旅游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误解”让旅游经营者很少把保护环境列入产业规划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旅游产业才真正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把社会责任当成是影响旅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尚未树立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认为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浪费资源,会使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所以他们不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参与国际经济市场的公平竞争,旅游企业对国家、投资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旅游企业应当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法,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整理,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总结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旅游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旅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eviews软件对收集的旅游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以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注重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李正(2006)、王怀明(2007)等都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徐光华和张瑞(2007)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模型,选用内部和外部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数据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选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中,以旅游企业为对象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得出的结论大多为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向的影响。其中,肖和华(2011)以沪深16家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09年为研究区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但社会责任的不同维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张钟方、赵君(2011)以上市旅游企业为样本,从股东、员工、顾客、环境、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方面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公司的社会责任指数与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长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三期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与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长率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以往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都只局限于简单的相关性分析,即使采用了回归分析,也没有考虑实证模型的异方差或多重共线性问题,容易出现伪回归现象,得出的研究结论并不十分可靠,且在指标选取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引入对旅游企业财务绩效有重要影响的主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基于此,本文克服了以往研究的不足,科学全面地进行了指标选取与优化,并在实证模型方面进行了稳定性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检验,研究结论更为可靠。

三、社会责任对旅游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笔者选用旅游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借鉴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选取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25家a股旅游企业为研究样本。为了扩大样本量,使研究更具有说服力,选取2000-2012年的截面数据本文的研究样本。为了增强研究的可行性、可信性、普遍适用性和科学性,剔除了以下几类特殊的上市公司:(1)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公司;(2)研究期间内为特别转让和特殊处理的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否定或保留等审计意见的公司;(3)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a股上市公司,因为B股和H股对a股的信息披露会有影响;(4)净利润小于零,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以及新浪财经网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

(二)变量与模型选择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变量指标主要有三类:一是被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旅游企业绩效,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equity,简称Roe)作为评价指标;二是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根据旅游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综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最终选取了旅游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用GoVCR表示)、对员工的贡献率(用empCR表示)、对投资者的贡献率(用inVCR表示)和对公益事业的贡献率(用CHaCR表示)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三是控制变量,由于公司的成长性水平、规模、所有制性质与行业等因素都是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主要因素,所以引入旅游企业的成长性(CiGR)、旅游企业的规模(SiZe)、旅游企业的所有制性质(ownSp)以及行业哑变量(inDU)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与说明见表1。

(三)社会责任对旅游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分析

对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得到各变量的膨胀因子(ViF)的值均约为1,因此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计算残差与预测值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043,且检验不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异方差现象不明显。

为了探究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旅游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因变量,以国家贡献率(GoVCR)、员工贡献率(empCR)、投资者贡献率(inVCR)和公益贡献率(CHaCR)为自变量,同时引入总资产利润率(CiGR)、旅游企业所有制性质(ownSp)和公司所处行业(inDU)等控制变量,使用eviews6.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的模型拟合度为0.74,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得出以下结论。

(1)国家贡献率(GoVC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11,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学术界的多数研究结论相一致。

(2)员工贡献率(empC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09,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学术界多数研究结论相悖,这可能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关,在我国的上市旅游企业中,国有旅游企业和国有旅游企业控股的较多,鉴于其性质,对旅游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较为重大,导致旅游企业绩效与之呈负相关关系;另外也可能是由于样本公司大部分为中小旅游企业上市公司,其业绩水平并不高,职工薪酬成为其主要支出,职工薪酬方面的支出越多,旅游企业绩效自然越低。

(3)投资者贡献率(inVC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01,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与多数已有研究结论相一致。

(4)公益贡献率(CHaC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15,但是显著性却约为0.22,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

综合来看,本文探究的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旅游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结论虽然与学术界已有研究稍有不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旅游企业绩效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四、对策建议

1.重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前提是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从旅游企业总体长期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从完善旅游企业制度及结构等方面入手来强化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法律层面鼓励旅游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从维护社会利益出发,国家应该从员工权益、消费者利益、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制定法律法规,以明确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一定的优惠措施来激励旅游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3.构建旅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构建适合于我国发展的独特的评价体系,方便我国旅游企业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有利于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07).

[2]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2007(02).

[3]徐光华,张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7(12).

[4]肖和华.旅游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10).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5

一、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我从事财务工作,深刻知道财务工作对促进公司工作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具有积极重要作用。为此,我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财务方面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为全面做好财务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同时,我加强自身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建设,做到在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与公司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忠诚于公司,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刻苦勤奋,完成财务工作任务

我无论是从事出纳工作,还是担任成本会计,直至现在担任计财部财务负责人,我都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工作,全面完成财务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在财务工作中,我遵守《会计法》及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执行公司财会制度和财务纪律,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全面做好财务工作。从事出纳工作时,我认真做好出纳工作,确保帐款一致。担任成本会计时,负责广绵、江水、女嘉、西沐、溪洛渡、皂盘、岳常、永安、鲤韶、葛岗、盘七窑等工程的成本审核,在成本审核中,我严格把关,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工程成本的真实和正确,努力提高公司的工程经济效益。担任计财部财务负责人,我深感公司对我的信任和自身责任的重大,除自己勤奋、敬业、廉洁工作外,还带领财务员工一起认真努力工作,务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财务人员的力量。

三、严格要求,培养良好工作作风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6

[关键词]因子分析模型;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37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日益进步的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推动经济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因此对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会采取因子分析模型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与评价,根据因子分析法来对我国各类企业进行综合的排名,通过这样的评价分析,为经营者提出更有效的信息,帮助其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1因子分析的模型与基本原理和步骤

11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研究数学变量间的复杂的关系以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将复杂的变量关系转变为简单的公因子的统计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12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首先需要假设因子分析方法中存在多个原指标,为其命名j,现在存在i个样品,并且将观察值做关系变换后就会出现均值与标准差,然后根据相关系数列出方程,最终便可得出特征向量矩阵和特征值,这样便完成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转变。

建立因子模型,并确定因子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根据标准化后得出相对应的值建立公因子与单因子间的关系方程,其中方程中存在的主因子会反映出某些信息中难以观测出来的潜在变量。建立因子模型,根据其中的质变判断哪个因子作用较大,并可得出因子贡献率的方程,便可以根据因子的贡献率占整个贡献程度的比重,最终就可以确定因子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

因子载荷矩阵变换和旋转,并计算因子得分。根据因子模型矩阵可以得到初始因子的模型,如果因子之间的载荷存在的差异性不大的话,就难以对因子进行准确的解释,所以需要通过为因子建立坐标轴这样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解释。同时通过旋转和计算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因子载荷矩阵,这样求出的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报表就会比较科学。

对财务风险进行因子分析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对公司财务风险的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分析处理:

Yij=[SX(]Xij-minXj[]maxXj-minXj[SX)],i=1,2,…,n;j=1,2,…,p

该公式中,Xij表示第i个上市公司的第j个指标,Yij是表示的标准化后的指标值。通过原始数据来计算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通过相关矩阵R计算其特征值及正交化特征向量。

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值。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以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

13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根据SpSS190(求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软件)得出的结果,Kmo检验会从样本中抽取足够的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的统计值是介于0~1之间,这是标准情况下的要求。倘若统计出来的数值在05~1之间,就表明可以对因子进行分析与研究;那么如果统计值是小于05,则表明对因子的分析是不合适,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与统计。

14因子变量的确认

通过前面的步骤得出的相关矩阵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的数值,就可以提取因子的变量,前面的步骤都是确认因子变量的前提条件与主要依据。上述步骤中得出的特征值大于1以及累计贡献率大于85%,这是提取因子变量的原则,这主要是通过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

15因子变量的命名

为了便于利用因子变量来分析公司财务状况,需要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其中因子存在主因子,一般情况下用F1表示,因为它在收益增长率、净增长率以及利润总的增长率中因子载荷值最大。这三个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F1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第一主因子;F2则代表的含义是第二主因子,它在流动比率、速度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中的比重较大,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三主因子则用F3表示,作为净资产收益、成本费用利率表、销售净利率三者中载荷的因子量最多,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通过它可以清晰了解企业的未来成长状况;最后第四主因子F4,它则是在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二者中的载荷的因子量最多的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业务的运营能力,通过对第四主因子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

2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的设置

分析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时需要设置指标体系,同时也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设置的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首先就需要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整体状况,遵循整体性原则就需要保证这个指标体系在对公司情况进行整体评价时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大于各类分指标情况的总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指标体系需要的是层次结构要清晰明了,在反映公司情况时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保证评价的整体、全面以及可信度。

22可比性原则

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其设置标准需要符合实际要求,这样就便于比较,存在可比性。设置的指标间如果存在比较明显的包含或相似关系,就需要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整与删减,消除相关以及包含关系。对于不相似且不具有包含关系的指标在进行分析或调整时要避免将其进行相同的方法或将其视作类似关系进行处理,保证指标间存在可比性。

23科学性原则

在对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时,要有科学的指导理论,指标内部存在的自然关系为依据,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正确合理地反映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内部间的本质联系与关系。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指的是将指标间的绝对量与相对论间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作用的方法,能够通过其反映强度与密度分析财务主要使用情况;而定性的分析方法可以进行适当的量化处理。两者的优势结合、劣势补充,对于建立公司综合评价模型有重大益处。

24实用性原则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有几项要求,首先指标的含义要清晰明了、指标中的数据要符合规范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力求简单、方便查阅。对于指标的设置当然是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针的规定,如有违反,则需进行修改或删除;评价模型设计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计算的方法要易于理解,同时需要将操作应用于计算机上,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与合理。

3因子分析模型在各大上市公司的应用

31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应用

D公司属于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这几年时间内D公司不断发展,但还是存在流动比率与负债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国内外政策的不断变化,导致其承受着极大风险。为此本文将重点以D公司的经营情况为例,分析因子分析模型在该公司中的实际运用。按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完整性,这里将选择2004―2011年的29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

首先,检验数据。在开始展开因子分析前,需要开展Kmo测定工作,进而明确相关数据是否能够开展精减工作。根据SpSS160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发现Kmo值等于0607,该数值明显高于05,由此能够知道数据可以实施主成分分析。

其次,需要提取公因子。下表中数据表示的含义是各个因子与变量两者方差的贡献情况。其中具体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其一表示的是所有因子对应的累贡献率、方差贡献率以及因子特征值;其二则是特征值明显高于1的公共因子特性。根据总方差分解表能够知道,其中主要将选择五个因子,且这些因子能够包括14个原始变量信息的8966%,因此得到的公共因子结果属于满意。

根据测度财务综合因子不能针对全部变量展开评价,贡献率加权可以得到公式F=008732F5+012767F4+013948F3+018389F2+035824F1

通过上述公式能够知道D公司各个季度财务状况,若F值更大,那么对应D公司经营情况也将更好,且财务风险也将更小。

32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目前旅游行业蓬勃发展,而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的发展水平以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阻碍发展的因素,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而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公司的财务展开研究,就必须根据系统性原则来,就是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五个方面,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及其可信性;科学性原则也很重要,旅游公司必须科学合理地对所有的指标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所有的因子分明,既要实现短期效益又要考虑长期效益,不仅要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也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分析结果要具有可比性,才能对旅游上市公司有积极作用。

4对策

41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对策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如预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候,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有时候企业的全部资金甚至无法偿清所有的债务;二是企业长期无法盈利,经济效益不明显,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企业就会面临破产;三是企业对于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下降,不能有效地保管资产和促进资产的高效利用;四是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企业一味地依赖于外延来扩大再生产的范围,但是由于企业本身的资金力量比较薄弱,再加上技术水平跟不上,这样就造成经营能力不足、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往往不一致,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资金的非良性循环。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是要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然后找出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这些情况来制订出一套解决方案。

42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之处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财务状况一般由这五个因子来决定,即资产营运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成长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和市场价值因子,通过研究这五个因子,投资者就可以对要进行投资的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这种研究模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采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前提条件,因子分析模式是在理论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再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所以这就决定了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时候,只会选取财务指标本身而不会去选择其余的财务状况,即使是一些和财务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变量也不会被纳入分析范围之内,比如国家的一些经济政策,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他们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采用因子分析模式就没有将这些重要的变量加以分析。因此,财务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因子分析模式本身就存在缺陷,因为因子分析的方法是要根据财务状况的具体数据来进行分析,因子分析模式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因子旋转的结果。与此同时,在因子分析模式中有一些特殊的因子没有被计算进去,结果就会有偏差,那么就极容易丢失数据。从实际情况来看,因子分析模式也只是通过纯数学理论应用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个过程,所以对具体的财务状况的分析还取决于使用者的分析能力。

5结论

财务分析者要努力学习数学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要善于找出各类经济指标内部的经济联系,找到一个比因子分析模式更完善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财务状况。因子分析模型对于研究与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偿债能力都是十分便捷,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朱顺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4):44-48

[2]潘泽江,左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7):41-42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主成分法;实证

引言

上市公司有着比一般公司更为严格的审批和监管制度,而正是这一特点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要充当经济社会的领头羊。只有科学、公正的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评价有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一是如何设计合理的财务评价标准;二是基于确定指标的评价方法。针对前者的研究,目前国内成果已经很多,如饶翠华、郑亚光(2006)所说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降低成本,已成为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财务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具体而言,为分行业(金融银行业、制造业、农产品业)和分规模(国有大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评价体系构建。在方法论上,有模糊数学法、现金流法、因子分析法、eVa法等。本文在这些理论基础上,首先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再运用pCa(主成分法)对选取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实证评价。

一、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及pCa处理

目前,根据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财务状况优劣体现在4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但这4个方面所包含的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财务状况,诸如资本结构所引起的权益资本成本界定不明确、现金流指标包含过少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引入资本结构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共计16个。具体指标见表1。其中盈利能力包括x1,x2,x3,x4,均为利润率指标。偿债能力由净资产收益率(%)(x5)体现,剩余的指标均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并且很好地引入了资本结构和现金流因素。

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处理,即对16个因素中进行主成分提取,以达到解释率为85%以上。主成分(pCa)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在保持好解释率的前提下对指标数进行精简,并且在处理过程中,所有指标均0-1化处理,数据均无量纲。下面将简单叙述pCa处理的基本原理。

①样本公司数为n(i=1,2,…,n),财务评价指标m个(j=1,2,…,k),那么Xij代表第i家公司第j项财务指标数据,并对Xij进行0-1无量纲化处理。并得到yi=(Xi-X)/σ

②根据无量纲化处理后的yi进行自相关分析,得到自相关系数?籽ij,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R=(?籽11?籽12?籽13……?籽1n?籽21………………………………………………?籽n1………………?籽nn)。

③因为R是对称矩阵,下三角和上三角数据对称。利用对称矩阵的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解出特征值为:λi(i=1,2,…,m)将特征值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即λ1≥λ2≥…≥λm≥0,特征值是各主分量的方差,反映对目标所起作用的大小。

由于λi就是Zi的方差,故由特征值可求得各主成分的贡献率?琢i及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

根据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85%解释率的原理,选取m个变量中的s个主成分,这样s个主成分Z1,Z2,…,Zs便包含了原来指标X1至X7的95%以上的信息,变量数也由k个减为s个。在确定了选择s个主成分之后,要根据主成分的计算结果,结合定性分析对各主成分赋予新的意义和合理的解释。

二、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来源

根据上文所选取指标,进行数据搜集。数据来源于人大经济论坛(省略/),本着以下三个原则选取样本:一是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其股权结构和运作方式与正规上市公司存在差异;二是排除缺失若干年份数据的样本和数据明显存在奇异点的上市公司。三是选取1990-2008年持续经营的公司,对申请破产、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剔除。数据选择分析年份为2008年。据此,本文选择了60家上市公司,涉及到地产、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石油等各大行业。

(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所探讨问题模拟成:对60家上市公司的16项指标进行评分,应用SpSS13.0软件的FaCtot模块分析,得到无量纲化后的财务指标相关系数如表2,得出以下结论:

(1)16项反映财务状况的指标共存在120项自相关系数,其中24项为负值,占的比例仅仅为20%。基本上指标具有同向性。

(2)主营业务利润率(%)(x1)与营业利润增长率(%)(x7)相关系数最高,为0.748。销售净利率(%)(x2)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6)相关系数为0.637,与利润总额增长率(%)(x10)相关度为0.714。从整体上来说,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者之间密切相关。

根据表2中的相关系数矩阵,来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确定各因子对目标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2)。根据上文累计解释率达到70%的目标,取累计贡献率为0.709318,对应文中为X12。故认为12个主成分指标可解释目标变量。

可取累计贡献率tH=70.93%,则取8个成分替代16个变量,收缩率为50%。建立以下方程:

(三)逐步回归过程及财务检验

笔者以上述方法得到的8个主成分作为新的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自变量。

y(1)ik=0.2242X*i1k+0.0821X*i2k+0.7212X*i3k-0.1599X*i4k

+0.4085X*i5k…+0.1246X*i16k

……

y(8)ik=0.4598Xi1k+0.0527X*i2k+0.5295Xi3k-0.3345X*i4k

+0.3206X*i5k…+0.0284X*i16k(1)

由上式得到y(n)ik(n=1,2,……8),进行加权处理,权重为表3proportion列,根据下式可以对F值进行测度,将上市公司相关参数值代入以下方程,即可得到财务效率评价值。具体检验结果如表4。

F=0.17618y(1)ik+0.11766y(2)ik+0.08662y(3)ik

+0.076403(4)ik+0.075098y(5)ik+0.06939y(6)ik+0.058607y(7)ik+0.049352y(8)ik(2)

根据表4检验结果,可知:①所选取60家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为正的有20家财务效率为负,负效率比例为1/3。充分暴露出在2008年我国深市上市公司财务效率整体不高。②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效率差异较大,最大值为St海药(代码:0566)的9.036,最低值为陕长岭a的-8.7。均值为0.5306。偏度为-0.4052,具有明显的左偏性质。峰度为6.26(>3),显著高窄峰性质。标准差为2.58,大于均值,说明上市公司财务效率差异很大。具体差异幅度可由图1表示。③从行业特征来看,生物及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效率值普遍较高,如海王生物和深能源a效率值为3.224和1.566,但是房地产业效率普遍偏低,这与国内最热点的房地产泡沫问题相关,大量的投资并没有创造经济效用。而如康佳等一些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效率普遍走高,这也迎合了21世纪科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第三产业服务业,效率值普遍不高,居于上市公司整体中游位置。④张爱民等(2001)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板块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企业”,在本文所选取的6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为典型的财务失败企业,并对沪深两市的“双40”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St板块上市公司在财务效率上是低于其他公司的,但本文研究结果发现St海药(代码:0566)的绩效评分为9.036,为所有上市公司榜首。说明自1998年开辟的“St板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摆脱了“财务失败企业”的怪圈,致使目前“财务失败企业”的定义越来越模糊。但同时应当注意,其他St公司财务绩效较低,有3家为负值,这表明由于St板块的特性的存在必然对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

笔者通过对深市2008年117家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主成分分析法是评价财务绩效的合理方法。在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上,引入资本结构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构建新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为广大的投资者、企业高管及金融监管部门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手段,同时也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不仅是监管部门所关注的重点,也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职责、完善金融市场的主要工作。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并辅之以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达到公正的对待企业运行效果的最终目的。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已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选之深市数据,行业涉及较广,结论有较好的说服力。结论显示深市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效率整体不高,且波动幅度较大。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这也能很好地说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由于政治、经济、行业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效率也具有很大的层次性。提高财务效率的途径不仅局限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也应注重于行业政策的波及作用,通过各种得力措施的实施,才能从总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发现该法能够较简明实用的根据所选取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运算,具有以下优点:①不限制原始财务比率的个数,只要该财务比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财务失败企业”与“非财务失败企业”;②由于对财务比率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得各财务比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③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来确定各主成分在预测函数中的权数。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成分法体现的是在众多指标中选取累计解释率较高的变量最后进行回归分析,但仍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解释率只能达到一定的比例(一般为70%-80%),不能完全概括影响评价结果的所有因素,众所周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因素很多,每一项因素都有可能对上市公司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主成分法所忽略的另外一部分因素不容忽视,但目前主成分法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目前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标的选取均包括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一方面是为了扩大样本数量,使研究的精确度提高,另一方面是为了对上市公司在不同行业间有一个清晰的对比,正如上文所说: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导致样本数据的“泛杂”性――不同行业数据特征不同,这必然会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饶翠华,郑亚光.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06(33).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3]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

[4]陈晓龙.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15).

[5]崔刚.因子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基于万科公司年报数据的案例分析[J].财政监督,2009(14).

[6]任红焱.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研究,2009(2).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管控;管理会计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日益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再财务工作的基础上,转向财务管理的探索,以期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本文针对管理会计模式进行阐释,进而对管理会计模式下如何在企业进行成本管控等应用做出具体的探索,以期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为日后的企业成长做出启示。

一、管理会计模式的基本阐释

管理会计模式是基于管理与会计两项的共同发展基础上而出现的。本来管理会计作为各财经专业的必修课而存在,后来直接发展成为专门的学科。管理会计是结合了管理学与会计基础发展而来的,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管理,根据会计运算得出的一系列数据,对企业的历史发展情况做出分析,对当前的发展进行控制,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在以往一段时间内,管理会计存在的意义更大的在于帮助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未来发展的预测,规划企业的发展。在智能划分上,管理会计被划分到公司的管理层,这就与公司的财务会计相区分,从事着更为发展的工作[1]。

二、管理会计模式下成本管控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的成本管控法

企业的成本、数量、利润三者间的关系,是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传统会计统计中,这三者始终是以一种会计计算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即使具有充分的数据,但却不能对企业发展的决策产生丝毫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体制下,将成本进行更进一步的将企业成本按性态进行分类,将其细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三个部分。我们所说的固定成本,其实是指在相应的业务量范围中的成本,而且不会被业务量影响到,在固定的时间里,成本是相对稳定的。举个例子,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以及相关员工的固定工资发放,都算是固定的成本。所谓的变动资本,可以说在制定的产量范围中,伴随着产量变化而产生正比例的变化的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的成本,材料的成本以及加工方面的成本等等,都属于变动成本范围内的。相应的混合成本,说的是介于两者中间的成本种类,虽然在实际情况中,也是随着实际产量的变化也变化,但是并不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而是因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的具体情况则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混合成本有可以具体划分为半变动资本、阶梯式成本、延期变动成本等几个方面。

在进行详细的成本划分之后,将成本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结合利润、收入等,就可以构建出一个由成本、销量和利润结合而成的计算模型,在管理会计进行管理下,能够运用这个公式进行运算。在企业成本管控的具体应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边际贡献方程式和本量利分析。下面就对常用的两个公式进行列举。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出来就是如下:边际贡献等于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等于单价―变动成本。边H贡献率,就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里占到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进一步的又可以得出: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运用这一系列方程式,可以进行盈亏点的计算,进而计算出企业发展盈亏危险的临界点,计算出安全范围和敏感边际分析,进而将企业的发展运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操作不当为企业带来入不敷出、收支不均等问题,也能通过这些公式,直观的显示出成本、数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有益的互动。减轻成本会计的工作压力。

(二)内部业绩评价中的成本管控方法

内部业绩评价成本管控主要适用于分权管理体制的公司。在分权管理体制公司,建立健全有效的业绩考核和评价机制,需要为公司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下达到每个科室,成为内部单位自我评价的内部依据。在具体执行中,每个部门都有自身的发展要求、业绩目标,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等,这些都是当前内容分权管理体制公司所要关注到的问题。根据这些内部单位的权限大小和职责范围大小等,又可具体的将其划分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和投资建设中心。在此仅讨论与成本中心相关的话题。

对内部成本中心的定义是,如果一个具有独立职权的中心,不考虑其自身发展所产生的消耗,关注的是考核相关的成本投入,所以叫做成本中心。这种成本中心还可以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分成具体的费用中心和标准成本中心两种。在成本中心对成本进行管控的方式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审核:第一,明确实际的人标准成本以及具体直接材料成本。第二,明确用于制造的标准成本费用。第三,明确单位数量产品的实际标准成本。在分析相应的关键因素之后,需要明确实际成本和相应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偏差,而后探究其中的偏差原因,最终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以达到明显的效果。

三、结论

不同企业根据其大小具有不同的内部业绩评价模式以及成本管控形式,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的是如何合理运用这些成本,将企业的发展进行核算,进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要关注到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推动力,并且全面引入管理会计人才,加强企业的内部建设。

参考文献: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9

关键词:财务能力;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战略决策图

一、引言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目前,企业的财务能力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分法、杜邦分析法、eVa评价方法和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法等[1]。然而,这些评估方法又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用某些指标的简均加权来度量企业财务能力,致使企业财务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与综合性,比如当某些评价指标高低错落时,就很难做出企业财务能力的总体评估和排序。为此,本文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建立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财务能力。

二、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全面体现反映现状、发挥优势、规划战略、促进发展的评价目的,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独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1]。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将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五个方面。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偿债能力(debt-payingability)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主要反映企业在将来一定时期后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并从质和量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发展潜力及将来发展趋势,常用的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三、主成份分析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2]。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

2.主成分分析法的建模步骤

(1)设样本数为m,选取的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数为p,则由样本的原始数据可得矩阵X=(Xij)m*p,其中Xij表示第i家企业的第j项财务能力指标。

(2)各项财务指标计算规则不同,我们应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标准化矩阵。

(3)根据得出的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R,其中,Rij(i,j=1,2,…,p)为原始变量Xi与Xj的相关系数。这是反映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

(4)根据协方差矩阵R,分别求出特征值、主成份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份个数。求出特征值λi(i=1,2,…,p),特征值是各主成份的方差,它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成份的权重。主成分Zi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为。根据选取主成份个数的原则,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5%-95%的特征值λ1,λ2,…,λm(1,2,…,m(m≤p)),其中m为主成份的个数。

(5)通过模型计算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解释主成份矩阵。因子载荷量是主成份Zi与原始指标Xi的相关系数R(Zi,Xi),利用它可较好地解释主成分的经济意义[4]。

(6)计算企业财务综合评分函数,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综合值,并进行大小排列:

F=a1F1+a2F2+…+anFn,其中a(i=1,2,…m),各综合因子的权重根据贡献率的大小确定,然后根据函数计算各公司的综合实力,以此对各公司进行排名,而且还可以根据各项指标评分,为各类公司提供一定的策略建议与参考。

四、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的应用实例

1.企业财务能力主因子的选取

本文根据新浪网站上提供的8家上市公司为企业财务能力评价对象,以它们2013年度的有关数据为样本(数据来自于新浪网站http://)。运用SpSS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因子特征值及其贡献率(如表1所示)。我们先来研究8家公司在2013年度的25项财务能力指标,由于贡献率反映了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量度,所以当选择前4个因子作为主因子时就包含了原始变量的91.04%以上信息量的满足了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

2.主因子含义的分析

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后,经过方差极大的正交旋转之后便得到正交因子解,如表2所示。从中看出,由于F1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21、X22、X23、X24、X25、X51、X52、X53和X55,所以第一主因子主要概括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销售净利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1称为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子;F2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11、X12、X13、X15、X26、X42、X43、X44、X45和X54,所以第二主因子主要概括摊销每股收益、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每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2称为企业每股指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因子;F3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31、X32、X34和X41,所以第三主因子主要概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3称为企业市场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因子;F4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14和X33,所以第四主因子主要概括每股资本公积金和净资产增长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4称为每股指标和成长能力因子。以上四个主因子便构成了企业经财务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3.企业财务能力的评价

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8家上市公司的各个主因子得分,结果如表3所示。再按因子贡献率加权即可求出企业财务能力,公式如下:

F=(0.56384F1+0.1397F2+0.12001F3+0.08684F4)/0.9104

将有关数据分别代入企业效益的综合得分数学模型,便得到每个每个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如表3最后一列。当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越高,以及排序越靠前时,则代表该企业财务能力越好。由此我们可以对各个企业的每年财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矩阵图的绘制

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竞争优势――取得竞争优势途径新矩阵图原理,本文创建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增长率战略决策图[10]。它以每年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平均得分为横坐标(e),从静态角度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及其组合效果状况;而以同一时期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分平均增长率为纵坐标(Y),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表4绘制的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增长率战略决策图,如图1所示。

各个样本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0.586、3.507、-5.600、1.829、-1.553、7.211、-12.565、6.001)

在图中,位于第一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均强的区域,称之为明星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丽珠医药、北京同仁堂、北京双鹤公司应选择投资发展型战略,即进行必要投资,从而维护和改进其有利的竞争地位,具体经营战略包括产品差异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复合多样化等投资战略等;位于第二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选择性的区域,称之为选择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上海三普制药、华北制药公司应及时调整战略。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较低,所需资金不足,负债比率高。例如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引进期、因种种原因未能开拓市场局面的新产品即属此类问题的产品。对问题产品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即首先确定对该象限中那些经过改进可能会成为明星的产品进行重点投资,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之转变成“明星产品”;对其它将来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产品则在一段时期内采取扶持的对策;位于第三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均弱的区域,称之为瘦狗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的哈药集团、南京医药公司应选择收缩型战略或清算型战略,即通过适度缩小经营领域来减少财务支出,从而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效果;位于第四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强和可持续发展性弱的区域,称之为金牛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应选择收获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以延长产品盈利时间为主要目标。

五、结束语

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财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时,我们根据各个企业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可以客观地了解一个企业各方面的竞争力,发现每个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项能力上,从而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并结合每个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得分的增长速度创建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增长率战略决策图。该图动静结合,反映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提供了科学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尹子民,佟会文.增长率--企业财务能力战略决策图的研究与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8,28(8):186-188

[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6-158

[3]朱星宇,陈勇强.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41

[4]曹飞.十余年来陕西经济发展轨迹及特征分析――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的分析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任远.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J].北方经贸,2004,(5):75-76.

[6]刘志远,刘超.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3-14.

[7]吕长江,赵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J].会计研究,2004,(11):53-61.

[8]罗珉.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一80年代以来定位学派对战略管理理论的贡献.财经科学.2002,11:42-44

[9]刘艳梅.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三大主流学派的回顾与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39-43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贡献篇10

关键词:高管团队;薪酬体系;民营企业

一、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薪酬设计的理论基础

我国民营企业正在实施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委托的经营管理模式,委托制度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激励的不兼容问题,由此带来了更大的成本、道德风险和效率损失问题。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传统产权理论的缺陷以及对人的自利性的忽略。所以,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薪酬设计,需要以经济人假设和现代产权理论作基础。

1.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因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可以使每个人积极性、创造性与社会责任感得以充分发挥。

基于未来企业绩效目标的提升,客观上产生了企业高管团队进行人力资源整合的需求。显然,较之个人,企业高管团队行为的确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但同时也会使团队个体的努力与团队整体的贡献难以界定。面对如此情景,如果高管团队个体贡献与企业利益的分配不相契合,特别是与团队个体边际贡献差距较大时,就会挫伤个体的积极性。为了改进报酬与贡献的非对称性,尤其更是为了弥补期望报酬的损失,个体可能会通过消极的方式或者采取其他利己的替代性措施,使个体的利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2.知识资本产权理论

传统的产权理论观点中,财务资本的出资人――企业所有者,作为企业净资产的所有者与风险责任的承担者,享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这种责权利关系对企业的所有者具有激励的产权动因,有助于激励或者说迫使所有者不断实现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高。但作为受托方的经营者,由于缺乏产权及其相关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也就缺乏激励的产权动因,也就缺乏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内动力。

财务资本产权理论缺乏对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相关性,人的自利性本质需要遵循人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经营者的角色定位,研究经营者知识产权的资本属性,通过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的产权激励机制,兼容委托制度下的企业、股东、经营者、员工之间的激励机制,为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和高效运转做好保障。

二、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薪酬设计原则

知识产权的资本化,使知识资本同财务资本一样对企业的剩余利益进行分配,这对企业的经营者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也为经营者管理的高效性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源泉。但是,具有了知识资本产权的利益驱动机制,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管理绩效就一定会提高。所以,在设计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薪酬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竞争机制原则

在市场经济原则下,对经营者不但需要产权利益的激励,而且需要控制权利益的激励。企业在设计高层管理团队薪酬时,必须考虑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状态,如果企业在竞争中失败,管理绩效就不能达到股东的期望,经营者的控制权的稳定性就要受到严重的威胁,随之的知识资本价值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在竞争机制下的引入控制权利激励,经营者就会面对市场竞争,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绩效,而且市场竞争越激励,经营者为了追求产权利益,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追求更高的效率。

2.剩余贡献原则

剩余贡献也就是剩余税后利润,即企业的税后利润超出市场平均利润水平的部分。在静态上,剩余贡献以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为最低判断标准,在动态上,必须以与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为着眼点。高层管理团队薪酬水平的高低,应当取决于剩余贡献的大小。没有剩余贡献,高层管理团队的知识资本就不能取得报酬。剩余贡献越大,或者比较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的差距越小,高层管理团队分享剩余贡献的比率就越高。

3.利益分享原则

高层管理团队薪酬设计,还要遵循利益分享的原则。所谓利益分享的原则,就是剩余贡献并不能全部归属于高层管理团队的知识资本,而应当由知识资本和财务资本共同分享剩余贡献,因为对于剩余贡献的创造,财务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离开财务资本,高层管理团队的知识和管理也不能转化为税后剩余利润,所以财务资本也就当然要同知识资本一同参与剩余贡献的分享。

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薪酬设计思路

1.结构设计

按照知识资本产权理论,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企业的雇员身份,二是作为知识资本拥有者的身份。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薪酬结构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与企业绩效无关的薪酬部分,二是与企业绩效挂钩的知识资本报酬部分。

(1)雇员薪酬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雇员薪酬分解为基本薪酬和风险薪酬两个部分。

①基本薪酬

管理团队成员的基本薪酬一般按照员工的平均薪酬为基准,且不考虑职位差异,一般以员工平均工资的两倍为最高界限。

②风险薪酬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风险薪酬与其职位的高低及其承担的职责风险的大小相关。又可以包括职位风险薪酬和附加薪酬,其中职位风险薪酬取决于职位的高低和承担的风险责任的大小,附加薪酬取决于主管业务的重要性。风险薪酬以基本薪酬为基数,乘以职位风险系数或附加系数得出。

尽管高层管理团队的雇员薪酬与企业的管理绩效不直接挂钩,但这部分薪酬也是随着职工平均薪酬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高层管理团队不能通过管理绩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必然影响员工平均薪酬的增长,从而也就导致团队成员雇员薪酬的增长。并且团队成员的职位越高、职责越大、主管业务越重要,对薪酬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以高层管理团队的职位风险、管理业务重要性为前提,将成员的雇员薪酬与员工的平均薪酬挂钩,不仅体现了风险与报酬的对称原则,而且具有杠杆效应,通过员工的平均薪酬为支撑点,使管理团队的薪酬利益与广大员工以致企业的整体利益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良好的激励、约束的互动机制。

(2)知识资本报酬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知识资本报酬是团队薪酬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管理绩效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支付给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知识资本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必须以企业的管理绩效为基础,通过对管理团队业绩的评价,并使之充分体现竞争优势原则、剩余贡献原则及利益分享原则。知识资本薪酬设计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如何设计,二是绩效评价如何与高层管理团队知识资本报酬挂钩。以下部分重点阐述这两个问题。

2.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个良好的管理效率,必须建立在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设计绩效评价体系上,需要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或最好水平相比较,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设计绩效评价体系。

(1)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①财务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财务指标应该包括资产的营运效率指标、财务安全指标、成本控制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资本保值增值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经营情况选择适合提高自身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指标,比如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资产销售率、营业现金流入率,反映财务安全能力的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适合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冻比率;反映成本控制的成本系数,反映获利能力的资产收益率、净利现金率;反映资本保值增值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报酬率。

②非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高层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本、创新潜力、企业形象提升力指标。比如反映高层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反映人力资本方面的员工稳定率、员工人气指数、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流失率、用人机制,反映创新潜力的专利指数、研发投入强度、管理创新,管理企业形象提升力的顾客满意度、企业市场形象名次、顾客名单增长率、市场占有率。

(2)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要想对各项指标的权重做出准确地划定是不可能,但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一些共性的关联特征来参考。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权重设计。

国际权威机构在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将非财务指标置于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说,以人为本、顾客至上、创新与冒险都是必不可少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能力,保持优势的竞争地位、赢得客户的信赖,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因此,在对高层管理团队管理绩效进行考核评价时,必须将各项非财务指标,特别是其中的顾客满意度、员工人气指数和创新指数纳入重点,一般非财务指标的权重设计在30%左右为宜。

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占有主要地位,但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需要将70%的总权重分配到各指标中去。企业营运效率的高低,不仅使企业各层次、各环节资源配置与营运效率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与持续经营增长的前提基础,所以在财务指标中,资产运营能力指标具有综合性,成为高层管理团队绩效优劣的重要指标,需占30%左右的比重。其他指标如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财务安全指标和成本控制指标可以按20%、10%和10%左右。

3.剩余贡献的分享设计

各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确定以后,接下来需要确定高层管理团队参与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进而计算出经营者可以获得的剩余贡献的最大额度。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针对管理团队群体而言的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的确定,另一个是群体贡献报酬在团队内部的分配。

(1)管理团队对剩余贡献分享比例的确定

剩余贡献的创造,是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参与剩余贡献分配之前,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各自的投资机会成本均已得到补偿,知识资本得到了基本薪酬和风险薪酬,财务资本得到了相当于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本报酬。基于此分析,剩余贡献在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之间分配的比例以50%为临界点最佳。

这一分享比例也并非是绝对的,不同的企业可以进一步结合高层管理团队的管理绩效,或借助社会评价机构对管理团队的知识资本价值以及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进行准确的研究确定。或者,股东和高层管理团队之间根据职业经理人市场条件,进行谈判确定。

(2)贡献报酬在管理团队内部分配比例的确定

以上确定的贡献报酬是针对团队整体而言的,所以这一贡献报酬还需要在团队内部进行分配。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应该包括总经理层、副总经理层和各业务经理层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管理者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责任密不可分、绩效和利益共存的有机整体。他们相互间尽管存在着责任层次和管理分工的差异,但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绩效而言,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彼此无法替代的。所以,贡献报酬在管理团队内部进行“三三制”的分配,比较合理的。“三三制”就是将贡献报酬总额均分为三份,总经理层、副总经理层、业务经理层各占三分之一,每层次的贡献报酬再根据管理者的业务重要性和风险程度进行分配。

四、支付方式和支付策略设计

1.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

采用现金支付的特点是,简单,财务成本小,企业的原有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动。但是,现金支付还存有缺陷,当高层管理者得到现金后,现金的激励方式就成为了过去式;用大量现金支付,企业的支付能力有可能变弱。

(2)股票支付

股票支付是将经营者的知识产权资本化的一种方式,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将经营者按知识资本得到的价值按照规定的价格折合成业绩股的方式。用于折成股份的价格可以是股票市价、每股账面净资产价、或者按规定的其他价格。按股票市场价格计算,有利于将公司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经营者的绩效统一起来,但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常常为公司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采用账面净资产的方式可以避开证券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能够准确的反映经营者对所有者净资产增值的贡献,既提高了操作性,又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具有实用性。

(3)期权支付

股票期权也称认股权证,实际上是一种看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行权期)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行权)。股票期权只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持有者在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时可以放弃这种权利,因而对股票期权持有者没有风险。股票期权的行权也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且需激励对象自己为行权支出现金。

(4)其他支付

除了以上的几种方式外,还可以有实物交付,债权等其他形式。

2.支付策略

(1)即期支付策略

包括即期现金支付和即期股票支付,即期支付就是在当期将报酬支付给经营者。即期现金支付对于经营者是一种最现实、最直接的感觉,但对经营者的激励效用和约束效用是最短暂的。如果直接用大量的现金支付报酬,势必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影响企业的发展。使用即期股票支付方式,虽然可以控制公司的现金流出的问题,但是会影响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票市场价格,这种方式适合公司现金流出量大、现金支付困难的情况或者是增发股票调整股票市场结构的状况。企业对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和职业风险报酬采用即期股票的支付方式不易在整体支付方式中比例过大。

(2)递延支付策略

递延支付就是在未来的时间里根据经营者具体的业绩情况决定前期的报酬是否发放、发放的时间、发放的方式、时间进程安排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递延现金支付和递延股票支付两种形式。该种方式将经营者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战略结合在一起,更加充分的体现了收益与风险的一致性。对于经营者会产生更大的激励效能和约束效应。

(3)期权支付策略

目前许多企业采用了期权支付的这种方式,他们大多都是应用了期权这种概念,而实质还是递延支付的方式。对于经营者来说,期权支付是最有激励效用和约束效应的,最能将公司的长远利益和战略目标与经营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是对经营者知识资本价值的最有效用的一种支付方式,建议企业最好将期权支付与递延支付策略结合使用。

五、结束语

在企业支付高管团队的报酬中主要有以下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保障部分,保证经营者日常生活的薪金应当的采用即期现金的支付方式;第二部分是激励部分,对于经营者职业风险报酬和知识资本报酬,采用递延支付和期权支付相结合的策略,该部分的报酬主要体现的是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更有利于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与经营者的个人的职业风险和收益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于林,赵士军,李真.基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高层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的研究[J].企业经济,2010.10.

[2]陈佳贵,杜宝芬,黄群慧.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于东智,谷立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9).

[4]银路,赵振元,等.股权期权激励――高科技技术企业激励理论与操作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4.

[5]王锐.广州宝洁的知识型员工的福利激励[J].企业管理与改革,2008.

[6]袁坤.哈佛人才管理学[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

[7]格兰兹,迟文成.等.留住你的金员工[m].中信出版社,2004.

[8]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388-398.

[9]BarkG.,Jensenm,murphyK.Compensationandincentives:practiceVStheory[J].theJournalofFinance,1998(43):513-601.

[10]GarveyG.,GrantS,KingS.talkingDowntheFirm:Short-termmarketmanipulationandoptimalmanagementCompens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1998(16):46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