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行业现状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0:02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建筑企业运用

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型产业。建筑行业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企业资金应用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向管理会计转变,实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1]。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4.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导致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财务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要对管理会计师和普通会计师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职能进行具体的要求。管理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储备,满足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选拔,促进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水平的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桂秀,汪智芳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J].现代商业.2011.(20):229.

[2]张妮,张旭锐.浅析责任会计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43.

[3]孙洁.加强农发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11):80-81.

[4]顾海燕.试论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推进企业精细管理[J].科技视界.2015.(04):319.

[5]郝桂艳.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31):252.

[6]刘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应用[J].中国外资.2014.(02):64-65.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2

关键词:管理层;改革;优势

一、财务管理创新发挥的重要意义

我们通常所指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从过往的经营当中吸取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已经由此基础但是剧烈的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经验跟不上新的形式,因此急需做出改变以适应时展。财务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将原来的作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变,这能够生化公司的竞争机制,是质的改变。财务管理创新虽然有很明显的效果,然而现在被接受的面积还不是很广泛,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依然问题重重。财务创新要求将财务管理当中相关的一切管理手段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到一起,以达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很多企业都因为本身财务管理的转变太慢,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部分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二、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观念现在很多企业不仅是管理层没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所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很多财务人员一样没有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意识。因此出现了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普遍较低的状况,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创新的认知普遍处在较肤浅的状况。我国财务管理的现在总的趋势是朝着财务管理信息化方向转变,虽然如今很多企业都有相应网络,然而网络的实际运用水平却过于低下。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较低,只晓得利用网络对财务进行管理,却不懂得通过对获取的结果加以利用来实现对企业全面管控以及管理的优化。

2、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度不够部分企业因为几年来总体的发展趋势较为平稳,造成企业的管理层忽视市场的变化,对外部环境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必然会做出失误决策。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认识不正确,觉得财务人员只要管理公司的财务和企业资金的使用周转就够了。如今国外很多企业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都会让自身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决策当中,同时还有着监督控制等权利,而经营理念在如今的国内还没有普遍实现,甚至有的企业的管理者的思维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以及规章等,这种方式对于企业的未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这样除了会破坏掉企业自身原有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同时也会引发企业管理层面的混乱。如果有事故发生的话,没法办立刻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三、财务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持续性原则财务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任务,它并非一日、一月九能够完成的。企业管理层首先应当对充分支持,有相应贡献的财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做能够让公司的创新能力保持永久的活力,让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改善。企业还可以把创新活动纳入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这样有利于让财务管理部门参与进企业的管理中。

2、资金适度紧张原则一些企业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出现安于现状,没有进取精神的状况。出现这种状态主要是因为:企业流动资金足够花钱比较容易,几乎没有资金的顾虑,这样的状况企业很难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

3、广泛参与原则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只是财务管理一个部门的工作,它同企业中所有的在职人员密切相关,这是每个企业工作者都需要承担的责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应当让所有部门都参与进来,这样能够确保企业管理创新的效率,让其可以快速执行。参与范围的广泛还有利于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看到潜在的利润源,这样有利于确保企业一直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四、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

1、加强建设企业财务管理结构说过: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如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步入,企业所有的工作人都都应当明白知识是重要生产力这一点,它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起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努力转为知识型,这个转变过程比较缓慢,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并且无法帮助所有者实现期望的收益,但长远来看其益处却非常大。企业需要在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方面增加更多的注意力,并增加知识类收益的比重。

2、创新管理模式企业不同,其实际的管理状况也不尽相同,那么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方面没有必要求同。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需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不断增加新的活力。企业的管理者在推进财务管理的创新的实行的过程中应当首先以企业实际状况为基础,明确自身的短板以及优势,并对其他企业成功的先进经验进行改进以及吸收。所有这些的最终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模式。

3、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实行计划经济,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财会研究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可是随着时展作用越来越小,其劣势与弊端也逐渐显现。使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水平。所以改变现在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必须立即进行。总体来讲,转变理念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紧跟市场变化,改变坐井观天的状态。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自身的规章制度,并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规则。确保资金实现有效运转。要想适应时代,就必须加以转变,从传统的控制型转为服务型,让部门主观能动性很好的发挥出来。

作者:朱叶云单位: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

参考文献:

[1]王华,庄学敏;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融的企业经营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危机

一、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现状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浙江甚至于全国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而且不管企业大小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财务人员,且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角色和能力还处于会计核算的层面。会计核算只是一种事后监督,不能反映事前和事中的成果。

(一)小型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配备1名以上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理念无,没有内控的概念,认为配备了财务人员就解决财务问题了。事前没预算、事中没把握、事后没反映。

1.财务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财务人员每个月月初会根据前一个月的业务发生情况,用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对上个月的会计核算,除负责报税外,不再向管理者提供上个月的财务报表。即使在管理者问财务人员的时候,有些财务人员也只会选择性地告诉管理者现在还剩多少钱,应收应付还有多少,因为在财务人员的观念中管理者关心的就是这两个结果。存货不能做到月月盘点,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情况更是无从得知,每个月的销售情况及合同订单情况也不会去关注,成本核算的结果更觉得无关紧要。

2.管理者观念分析

管理者以不懂财务为借口,认为只要知道还剩多少钱和还有多少应收应付这种最古老的家庭式理财方式,就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了,认为最初原始投资和中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需要计算资金成本率和计提折旧的。管理者这些基本财务管理理念缺失严重。

(二)中型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也比较齐全,基本上会有一个主管以上的职务了,会计核算也比较健全,内控执行性也不错,能比较全面反映企业的基本会计核算结果,但事前没预算、事中把握不够、事后反映不及时全面。

1.财务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能在约定的时点正确提供每个月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结果也能真实反映财务现状,财务流程设定也比较完整,与销售、采购等各个部门沟通也非常顺畅,事后的会计核算做的非常不错,反映详细明朗,但是没有对结果进行财务分析,没有给管理者应有的提醒,虽然有些财务主管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开始时也有提醒但在没有得到管理者重视或得到的重视不够甚至被否定后积极性下降,久而久之就不做,这最终导致财务管理的职能丧失。

2.管理者观念分析

不懂看报表,只凭对商业的敏感度和对未来的满怀希望和对朋友的信任,盲目进行对外投资,盲目扩大再生产经营规模,比如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销售网点办事处的设置、设备的投入、厂房的建设等都是凭主观的喜好和单方面的主观臆断做出的决策。财务数据对他来说都过去了,无关未来。而且面对具有财务分析能力的财务人员的提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待发现不对的时候所有的决定都木已成舟,殊不知自认为健全的会计核算也弥补不了财务管理理念的缺失。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的分工,具有各自的特点。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分支,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关联性非常大、反映非常迅速的管理工作,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正因为财务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管理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是非常受重视的一项活动,但是,因为企业领导者和企业财务人员主观意识上的欠缺导致一直被闲置,不懂运用。

三、重视财务管理理念是缓解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关键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只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以及财务管理理念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再对比分析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重视财务管理理念是缓解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并从自身原因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给中小型企业的建议

第一,财务人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理念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自我满足,并且要把学习到的财务管理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我主观能动性,同时要积极引导身边的同行加强财务管理理念认识,积极引导管理者往财务管理意识靠拢,努力使财务人员自身可以依据财务管理数据参与经营决策,并努力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参与控制。

第二,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的财务意识,破除会计核算就代表财务核算本身的局限意识,要懂得要求财务人员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要懂得尊重和利用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分析结果,积极认真听取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见,并有意识地招聘拥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为企业服务。在积极提倡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后续培训,使真正拥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为企业服务,促进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财务核算体系的完善。

第三,企业应吸取失败的经验,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正确理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弥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走上真正的企业管理之路,造福于社会。

(二)给政府的建议

政府的社会职能不言而喻,在企业财务危机四伏、市场经营不易的紧要关头,除运用强大职能进行市场大环境和宏观面的操作,帮助企业家渡过难关外,也要让企业意识到企业自身财务危机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企业家自身的盲目造成的,而这个盲目的关键因素是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站在企业的立场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帮助企业共同解决当前或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引导企业走向理性科学的财务核算之路。同时,通过政府的公共平台对社会各界宣导财务管理理念,引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环节向财务管理方向倾斜。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4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各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改变,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一席之位,已经变成了各企业重视的焦点。在企业的发展经过中财务管理制度具有关键的作用,极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所以,企业想要完成自身的发展,就一定要把采取报表管理工作做好,而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合理、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改善自身的管理活动,下面就针对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深入的探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为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三种。分析这些报表所得到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反应出企业的各类经营状态。并且当管理者实施判断企业盈利能力、负债能力和财务运营情况等指标时,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供应更加重要性的根据。依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一样,分析财务报表的内容又分为下面几点:首先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这是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关键标志,并且还是偿还企业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其次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衡量企业盈利状态的关键标志,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段时间管理的优劣程度的关键指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使管理者及时制定对策,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就是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这部分关键包含三部分:构成资产分析、构成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这也是反应财务信息的关键指标。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在财务管理中资产负债表分析的作用体现

资产负债表可以把企业会计期末所有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全部的反映出来。资产负债表在必然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价值。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投融资,资产负债表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企业投资活动的结果能够经过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获得了解,资产是有效投资的保证。分析企业价值其实就是分析资产负债表的重心,所以,资产负债表分析对于财务管理者认识某一时点上各种资产与负债的规模、构造与其数量对应关系,清楚确定财务管理者受托责任和义务,作出基于优化构造、风险降低与提升运营效率的判断与决策。

(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作用

全部的财务报表分析大概都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分析,财务报表的分析关键就是包含企业的财务情况,企业的运行经营能力,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和企业的获得利润的能力等。在我们经过各类方法,分析不一样角度的财务报表分析中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是特别关键的,经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去进一步的认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问题。以企业的现金为基础进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的变动情况,它可以反映企业规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状况,表明企业的现金流动经过,企业的血液是现金,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动能力和现金是不是优良的情况,经过分析现金流量表,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清楚正确的认识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量状况。现金流量表不但可以分析出这些问题,还可以把企业的投入资金投入是不是跟企业的经营策略相符分析出来,也可以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得出企业发展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情况。

(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利润表的分析的作用

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分析企业利润表,能够使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点,便于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经过对利润表的分析,企业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利润构造,更好的实施剖析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因为利润表是对企业以前的财务总结,所以,通过利润表的分析能够把企业在以前时期里的不足和问题,发现自身的问题,这对于长远发展企业的意义重大。对利润表实施深入的分析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收益和成本消耗,对于企业的经济命脉有着关键的参考价值。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企业在发展中不单单追求提高经济总量,展现企业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指标是经济的效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运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一定要依据企业的现实状况合理分析。如果是企业的数据资料对比以后,会造成不能发挥出分析方法的作用,给分析方法导致非常大的局限,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需要对企业之前的有关数据实施分析,及时全面的认识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之后,企业需要科学的对企业自身与别的有关行业的数据实施科学的对比,并在这个基础上全面的实施分析,从而保证获得的数据正确性相对高。因此,企业需要依据企业现在的状况和之前的状况,来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实施合理的判断,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由于数据相对滞后而影响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企业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通常来说,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受很多原因的影响,其中包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是指那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原因,像生产经营计划、安排人财物等;不可控因素是指那些管理人员不能控制,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备影响的事项,像国民经济的运转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所以,了解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对企业业绩的不一样影响,进行合理评价。

第三,注意财务报表的每一个信息,不能只看简单的财务报表信息。财务报表的内容包括区域非常广,企业现实的运营状况简单的报表信息根本不能反映出,需要结合几种报表共同分析,得出准确、可观的数据。如果是专注某一个报表,就也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决策者需要综合认识财务报表的每一项信息,充分认识信息和财务情况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掌握每一个报表的核心,为准确发展做出准确的决策。

四、结语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业绩评价都是学者、咨询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于2002年2月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和《企业效绩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该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评价。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由于财务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指标,具有规范的标准,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易于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广泛采用。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企业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知识和信息日趋重要的新经济时期,企业已全面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由原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从更高的战略层次来把握市场规律。因此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内外部信息,充分发挥业绩评价的决策支持作用。显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面临严峻的挑战,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所以,改革传统财务评价体系,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如: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业绩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一)财务会计报表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

1.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现行财务报表中,某些会计要素定义的狭隘性,以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内容不完整,收入和费用计量不准确,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例如资产的定义,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资产解释为:“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将资产定义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现行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以交易为前提,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以交易和事项观定义的资产,使得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不到确认,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比较关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以外。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使得一些资产成为表外事项,尤其是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这就使得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2.收益的非全面性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采用传统收益观,导致收益的不全面,以至于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

传统收益观在计算净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和利得时,不仅权利或义务的变化已经发生,而且必须通过相应的交易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取得现金索要权。这样,净收益是通过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按配比原则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这就会引起财务报表内在逻辑的不统一,计算出来的收益也不够真实可靠。同时,传统收益表是以已确认和已实现的收益为基础编制的,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未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以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timingerrors),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呈报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严重损害了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了收益信息的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

3.定性评价的欠缺性

现行财务报告中相关的质量性因素不足,导致定性评价的缺乏,从而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被排除在外。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财务信息报告手段的财务报表,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由于市场交易项目日益复杂,企业的融资与投资方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很难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一方面行业转换、技术进步、政府行为和需求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层价值观与能力等相关质量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们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地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二)财务评价指标不完整所导致的问题

1.财务评价的短期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缺少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短期性。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与传统财务管理相适应,没有考虑战略因素,只注重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缺乏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导致评价结果的过去性和短期性,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未来预测的非准确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严重不足,某些指标计算公式不合理,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报酬无法准确预测。

目前,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一方面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着诸如折旧方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润的年份企业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在当今“现金至尊”的时代,使用这些指标无法预见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并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造成所有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计算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比率口径不一致,导致计算的结果不准确,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增加反映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1.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价指标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精诚合作,是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关键。财务资本在本质上属于消极资本,若缺乏人力资本的参与,财务资本要么只能够靠自然缓慢增值,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增值甚至会出现贬值;而人力资本则属于一种积极的资本,若能动地参与到财务资本的运营中,并实现和财务资本的精诚合作,那么往往会促进财务资本呈几何倍数增长。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与智力等无形资产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的确,把知识与智力资本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势在必行。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成为时展的客观要求。

在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中,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有利于衡量企业未来的、长期的发展潜力。

2.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飘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研究开发成本的投入而实现的)。当今,涌现出一批注重技术创新、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企业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等。这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进行经营的公司。因此,需要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3.建立反映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企业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应该看到,企业在向市场提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大自然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只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所以,增加废物再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增长率等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和改进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1.以未来经济利益观定义资产

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最基本的标准,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资产的定义是对资产本质的揭示与表述,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必须突出资产的实质:“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表述资产的本质特征更为合理。因此,可将资产解释为:特定企业所实际控制的、具有创造能力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以确认。

2.采用恰当的计量属性

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3.推进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透明、有一定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而成为国际上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一个亮点。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因此,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又分为股东收回投资与利润分配)之外的权益(净资产)的一切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报告中。

(三)强化现金流量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6

关键词:资产评价;财务会计;问题探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自身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关于企业自身的自己周转问题。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定期对企业的自身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在资金流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数据支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情况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对此,需要做好企业的资产评估过程,保证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行,避免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运营问题。目前,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关于目前企业在资产评估中的一些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究。

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的概念

首先关于企业的资产评估概念,关于资产评估,是指通过聘用专业的评估人员,这些专业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资产评估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情况。对此,企业的资产评估过程是建立在一个真实、可信的财务会计信息之上进行评估的,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掺入虚假信息,导致企业真实资金情况出现误差。企业的资产评估需要以财务会计信息,需要以企业自身的真实财务信息为基础,进行客观的分析。

二、企业资产评估中财务会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资产评估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方法和环节,同时需要以企业自身的真实客观信息为基础进行评估,但现实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

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首先需要依据真实客观的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准确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真实资金流动情况,通过基于这些采用报表,能够做到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真实有效地评估。对此,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中,需要对保证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保证企业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不准确,在建立财务报表时没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资金流转情况,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改进,提高企业对财务报表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评估意识建立及评估资本投入问题分析

关于目前企业的资产评估现状,有一定就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资产评估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运行的重要性。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进行资产评估的意识,认为在企业的整个运行发展过程中企业资产评估没有丝毫用处,从而忽略对资产评估的投入,认为这项投入是没必要的。对此,需要改进这些企业管理者对资产评估的认识,提高其对企业资产评估的重视度。

(三)评估系统健全性问题分析

对于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过程,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同时也涉及到多种评估手段,对此,需要对这些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评估体系,保障评估过程的正确性。

三、对企业资产评估中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监督

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所要依据的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对此,需要保证企业财务会计的真实客观性。由于有些企业对其自身的财务信息在日常制作过程中,不太重视对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制定,因此需要做好企业的财务报表工作,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关于这点,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提高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视,仔细制定财务会计信息表。

(二)重资产评估中的财务管理

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中,最重要的是理清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做好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企业资产评估的意识

目前有些企业对企业资产评估没有引起重视,认为没必要投入资金进行资产评估。对此,需要加强企业对资产评估的重视,让相关企业认识到企业资产评估对企业自身运作的重要性,同时让企业管理人员充分意识企业资产评估对于企业长期良性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终上所述,企业资产的评估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一旦企业自身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企业日常正常运行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定期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财务会计评析。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财务评估中,同时还需认识到资产评估中的方法性,合理真实的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资金情况。让评估工作能够切实体现企业现实资金运作与周转情况,体现企业资产评估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秋杰.关于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4(11):237-237,238.

[2]陈铮.关于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4(11):76.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根据商业银行中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解决措施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现状

1.1没有专业的人员和管理团队

现在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大多来源于各个商业银行中原有职员,他们虽然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因为工作的影响,他们所认识的知识面只是单方面的,这些知识和从事金融行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都不相符。商业银行监管机构还没有制定出针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制度。现在的主要是采用银行内部考核的方式来取代监管部门的作用,把所有权利基于一身,从而没有达到监管的效果。现在国内的商业银行频繁出现金融衍生交易、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对理财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和评估,其中的创新力度严重缺乏,很多产品的设计都要依靠外资银行进行设计、报价、评价,没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强大的竞争能力。

1.2确保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明显

所谓的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就是指,商业银行要根据规定向客户支付一定的收益,其中的投资风险由银行承担,或是银行根据有关规定向客户支付最低收益或是承担其中的风险,其它的投资收益就由银行和客户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分配,投资中的风险问题由双方承担。商业银行中的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银行盲目的提供确保收益理财的产品,根据相应的理财计划和产品来获得更高的利息。理财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也会出现盲目经营和缺乏秩序的情况,这样就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危害,也也没有很好的维护客户的实际利益。盲目的承诺保底收益、变相揽蓄。如果这种情况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动荡,当年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的情况极有可能再现。有的商业银行在对收益进行宣传的时候,故意把预期最高收益率转换成最高收益率,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就会是客户误以为是高息存款,从而影响客户的判断。

1.3投资人利益没有得到保护

在商业银行中进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人往往在信息和专业知识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有的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推销的时候,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客户的风险问题,承受能力以及具体的财务状况,从而没哟普给客户提供准确的投资产品。而且有的商业银行就是利用投资人对专业知识的不熟悉,故意误导投资人,似的投资人最后做出的决定并非出自本意。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根据合同中的要求使用相应的投资人资金,从而危害到投资人的利益。

1.4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中的风险把握不充分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控方面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不能进行定价和风险对冲,使得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强;第二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手段和能力不强,没有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把控不到位;第三就是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恶劣的竞争氛围;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银行都把理财存款作为一种揽储的方式,有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就故意提高利息。

2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方法

2.1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使用资格认证的方法,对于理财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个人理财业务并不是单纯的指银行产品或是销售人员,而是指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理财的工具比较熟悉,而且拥有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实际经验的个人理财能手,这些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的不只是金融产品,更多的是要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为这些客户提供实现财务目的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客户和银行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的技术认证,还要拥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2要确保理财产品的规范化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确保收益理财地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现在对这项业务的风险认识还不全面,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停办法》中指出,确保收益理财技划或是相关产品中高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需要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能够向其中的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而且商业银行也不能盲目的承诺保证收益以后的其他收益。所以在存款利率没有达到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商业银行在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根据监管局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故意偷换概念,误导客户。

2.3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只有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够保证理财业务的顺利进行。在商业银行中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意愿,采取谨慎尽责的态度,才能够顺利的开展业务。商业银行在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了解通铺自认的资金状况、选择意向以及风险的承担能力,从而给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根据相应的理财合同来合理的使用资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每一个理财计划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商业银行还要给投资人介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其中的风险问题,尽量使用准确而又通俗的语言,使得投资人能够准确的理解。

2.4商业银行还要根据理财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需要对利率和汇率等一些重要金融策略的调整和改变进行检测,预测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且找到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在制定、销售和管理相关理财计划的时候,其中的董事成员和高层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要把理财业务风险融合到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中。上面所说的都是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要加强内部的风险监控。但是商业银行在去、追求利益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一些隐藏的风险问题,根据这个情况,就需要制定出具体和详尽的风险标准和规定,从而更好的维持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杨俊松.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3):74-75.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改进方法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因子。但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核算不规范以及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其财务管理改进办法的探索。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家族式财务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在民营企业中,其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绝对地位,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员也大多是家族成员。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居于财务管理岗位中的家族成员并不具备全面的财务管理技能,又加上精细化分工机制的缺乏和越权行为,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极为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也流于形式,财务数据信息存在失真问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认为,在民营企业中,其主要工作内容是登记企业中的出账、入账并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编写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于税务发票,并且此项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在此种认知的影响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于相关数据中的问题不会认真思考,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极低。这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工作人员不重视企业的资金流向,对每一阶段的的财务信息也没有进行严格把控。因此没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数据,增加了财务风险,弱化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力有待提升

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都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在民用企业中,其存在较大的财务内部控制漏洞,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不明,会计、出纳以及审计之间没有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内部监督处于失控状态。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流于形式,审计与财务职责混淆,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使得民营企业存在较多的烂帐和坏账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长此以往,民营企业很容易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缓慢和资金受困难等问题。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看,其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部分会计工作过人员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都还需要强化。在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工作能力不高,在工作中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引,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再加上,很多中小型民营管理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同一个人,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主要是听从管理者的安排,使得企业所获得的财务信息真实度有待考证。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是登记相关信息和编写报表,由于其认知的缺乏,财务人员通常不会主动分析数据信息,也不能够发现会计信息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强化

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加,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民营企业规避风险。但在民营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中,其缺乏风险评估部门,不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工作。其次,民营企业自身的规模一般较小,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程序不透明,信用等级也比较低,这些固有缺陷进一步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再者,在生产经营上,民营企业对风险的关注力度不够,对风险控制的投入力度也不够,不能够较好的防控风险。

二、原因分析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机制、会计基础以及职权分配制度都还不完善,企业运行的秩序相对比较混乱。再加上管理人员过渡重视生产和销售,对理财的关注不够,使得民营企业在运营中出现了财物资源的浪费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危机意识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严重的家族式成员问题,在财务管理中,这些人员不仅缺乏工作经验而且也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再加上各项决策都是由经营者自行决定,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者都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较高的财务素养,这极大的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管理技能较差

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其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是家族内部成员,由这些人员所组成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技能和雄厚的财务知识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民营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存在盲目接受经营者命令的情况,财务数据失真问题存在,并且工作人员不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系统的分析其已经掌握了的财务数据信息。再者,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会在财务人员入职前进行培训,不仅使得财务人员流动频繁,而且还会降低财务核算质量。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改进方法分析

(一)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因子,其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战略地位,民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摒弃之前的传统认知,不能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财务信息的记录上而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准确记录并分析处理企业中的财务数据,强化对财务预算项目的管理,做好财务结算工作。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利用己有的财务数据对民营企业中的资金资源进行调整,优化资金资源的利用结构,以保证其财务资源处于最优化状态。

(二)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在民营企业中,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工作技能和财务知识,还必须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以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民营企业的运营中,需要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会计技能,全而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做好财务人员的激励工作,让他们都完全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而高,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思想与法制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引导工作人员的思想,并深化其对税法和会计法的认知。其次,民营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帮助他们与时俱进,获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能,提高其业务技能。再者,民营企业要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并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此外,民营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惩罚制度,严格打击违法乱纪行为和假账坏账行为,加大财务工作人员犯错成木,以此全而提升其素质。

(三)加大内部控制力度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又离不开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因此,为了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必须要加大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具体而高,在内部控制中,要依据岗位选择管理人员,并将会计、出纳与审计等财务职能部门分开,让其处于独立办公状态,形成三足鼎立,让其相互监督。这三大部门要形成独立体系,并让审计部门为财务的核实检验提供切实数据,强化审计部「〕与其他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其共同发挥保护民营企业财产安全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加大财务内部控制力度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为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打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一般而高,民营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其在财务管理方而的重视度相对缺乏,风险预测控制体系也还不完善,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地域财务风险。为了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运用财务信息的能力,发挥其对财务风险预警方而的作用_具体而高,财务工作人员要对各类会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运营状祝,利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分清主次风险,事先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减小财务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c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在民营企业营运过程中,周转时间短、形态变化大的营运资金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首先需要做好生产环节的经营管理工作,依据民营企业生产的实际情,控制好营运资金的使用量,并烙守勤检节约传统美德,挖掘资金潜力,有计划的使用资金,进一步提升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现金和}存款管理中,需要遵循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定期核定民营企业中的现金限额,将管账和管钱的财务人员分开,让其相互牵制。同时,民营企业要做好银行存款的结算和清查工作,以保障存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存货管理方而,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规范物质采购、领用程序,强化对样品的管理,做好存货的盘点工作,避免其在财务管理中出现漏洞。在应收账款管理方而,要严格调研评价赊销客户的信用,做好征信工作,按照规定日期及时收取相关账款并妥善处理死账和呆账

四、结束语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9

摘要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改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于是如何完善和发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虚假披露财务信息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所采取的舞弊手法主要包括:(1)虚假确认收入;(2)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3)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4)制造假文件,达到舞弊目的;(5)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6)投资收益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7)漏计支出和债务;(8)提前确认资产;(9)私自对冲账户款项;(10)隐瞒重大事项等。

2.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

现行财务报告内容把重点放在企业硬性资产的反映上,而对于像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软性资产则未予揭示,并套用旧有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往往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信息。

3.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

由于受技术手段等因素影响以及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等,目前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续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较大挑战。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财务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管理

企业会计报表作为簿记技术的一个会计期间的总结,可以从纵、横剖面观察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因此,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企业会计报表的应用管理

企业会计报表是根据企业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整理而成的一个完整报告体系。企业会计报表的应用管理即是指以会计报表为对象,通过对会计数据综合分析,了解企业经营生产、资金运动、收入分配、债权债务等状况,从而掌握企业发展趋势的过程。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里。

3.企业会计报表的存档管理

企业会计报表作为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企业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妥善管理。

三、完善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路

当前,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世界经济正日益走向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对财务报告加以改进已势在必行。笔者拟结合实际需求及经济发展趋势,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提出如下思路: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结构

增加编制全面收益报表。全面收益是指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些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全面收益应分为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增加增值表,增值表是一种反映企业的增值额及其在企业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情况的财务报告。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并将其纳入财务报告已成为必然。提高财务报告真实性,主要是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以保证最终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2.增加表外信息披露

建议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以下表外信息的披露:①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②前瞻性信息。企业应披露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尽地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③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地域、行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改造、市场上的经营氛围、远期近期发展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过去的赢利水平,主要竞争对手等状况,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反映。④简明信息。编制简明信息,便是对那些为绝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重要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样更能扩大财务报表的效用。

其次,建议进一步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则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企业合并、分立;重大投资、融资活动;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4.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

通常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企业问题往往是该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等,而要预测企业未来的变化,单凭过去按月、按年编制的会计报告在时效上无法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已不再有技术上的问题。

5.改进财务报告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有必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实用性。据了解,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已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能大大增加财务报告的实用性,因此,有必要在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来改进我们现行的报告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淑东.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18

财会行业现状认识篇10

一、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内在涵义

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所履行的是对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状况的监督和管理,监管主体涵盖多个方面,诸如财务管理人员、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商业银行以及上级纪检单位等等,针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管理。事业单位财务财政监管在具体操作中,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情况和执行情况以及预决算情况。其中的预算管理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对于财务预算百年之极为重视,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以及预决算中就会存在着误差。这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重点内容。

二、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中所存在的不足

1.对监管的职能没有高度认识

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经过市场调研获得大量的信息,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核实,以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但是,由于监管主体过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难以达成共识。特别是监管人员各自需要承担的监管责任,都没有明确,使得监管主体对自身的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地认识。关于监管的对象没有明确划分,比如国有资产是监管对象,而国有资产的运行主体本身也是监管主体。监管的目标是会计信息所表达的财务状况和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状况,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计算出来的。这种监管职能认识不清的现象,就必然会在具体执行中漏洞百出。

2.监管人员素质偏低

在财务监管人员中,除了财务人员之外,还包括审计人员和国库支付部门人员等等。其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普遍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是多为一人一摊,几乎不会具有综合能力。现代的事业单位要提供运行效率,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文字水平都要有所提高,以适应多方面工作。从监管主体的专业技能来看,财务人员虽然会计核算能力较高,但是会计监督能力匮乏。

3.财务监管制度难以发挥其时效性

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制度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国家层面和本单位层面。国家层面的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制度以宏观性监督为主,但是难以发挥其实质性的监督作用,主要在于监督范围、监督领域的划分等等都没有明确。对于部分事业单位的小金库现象难以根据监管制度有效遏制。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制度属于是内部财务控制范畴。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承担基层会计人员的聘用、薪酬待遇的制定等等。

三、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的有效策略

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建设

随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覆盖面越来越广,就要将系统化的财务监管机制建立起来,并从法律的层面深化财务监督。比如,财务监督的地位、执行的程序以及所要完成的目标都赋予法律形式,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行为以规范。当财务监督做到有法可依的时候,就会在按照法律条文展开监督活动,推进事业单位依法理财,促进财务监督人员依法执行,以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时效性。

2.事业财务监督的主体意识要有所提升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取决于主体责任意识。事业单位要定期地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将新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讲解,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行为。监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积极主动意识的增强,在监管的日常活动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财务监管质量。

3.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中,内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要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力度,就要督促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以高度重视,并支持内部监管工作。将内部财务监管纳入到单位组织的规章制度中,根据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对财务监管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财务监管以规范化管理,注重财务监管运行的科学性、时效性。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是对于单位组织内部的有效控制,以使财务监管体系能够在事业单位的各个管理环节落实到位,充分地发挥其监督职能。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主体,要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就要使当地在资源上和的权限上予以支持,以使监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