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商业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0:46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1

>>商业模式创新实践与展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与展望电商冲击下中国传统零售业商业模式对国内农产品零售电商的商业模式的思考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以市场化为抓手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盘点&展望:广电新商业模式发电企业如何应对电煤市场化改革电煤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煤电市场化的改革图景售电市场改革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兴市场战略关于移动商务市场与商业模式的探讨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政府商业性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市场化模式探讨浅谈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售电侧市场改革与售电企业经营策略的构建日本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经验与启示商业模式与战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5.

[3]曾朵红.国外电力体制改革对于我国售电市场格局和电力交易模式的启示[R].中泰证券,2015.

[4]栾昊,刘进.浅谈未来售电公司经营模式[J].中国能源,2015(11):106-109.

[5]孙浩,孙凤东.售电公司运营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11).

[6]朱成章.一种新的售电机构模式――购电公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3):36-37.

[7]周宁,杨知方,钟海旺,等.售电侧市场的工业园区能源模式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7).

[8]段银斌.市场化售电主体运营模式及关键业务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18(3).

[9]董开松,丁岩,谢永涛,等.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微电网市场优化模型[J].高压电器,2015(6):122-126.

[10]秦睿,杨俊,赵耀,等.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参与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管理技术及经济效益研究[C]//海峡论坛・2015海峡两岸智能电网暨清洁能源技术研讨会.2015.

[11]周庆捷.能源互联网下的电力商业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6(1).

[12]黄焘,马溪原,雷金勇,等.考虑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的家庭型用户侧微电网优化运行[J].南方电网技术,2015,9(4):47-53.

[13]吴燕,白茹,金鹏,等.基于智能电网的能源互联网研究[J].电气应用,2015(S1):592-595.

[14]LiUDong-sheng.Retailelectricitymarketandregulatorysysteminaustralia[J].powerDemandSidemanagement,2016,18(2).

[15]Zdrilicm,pandzicH,Kuzlei.themixed-integerlinearoptimizationmodelofvirtualpowerplantoperation[C]//energymarket.ieee,2011:5-9.

[16]Futchm.&J.Cochranetc.marketevolution: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Designfor21stCenturypowerSystems[R].U.S.: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nReL).2013.

[17]ChalkiadakisG,RobuV,KotaR,etal.Cooperativesof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forefficientvirtualpowerplants[C]//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utonomousagentsandmultiagentSystems.internationalFoundationforautonomousagentsandmultiagentSystems,2011:787--794.

[18]VandoorntL,ZwaenepoelB,DeKooningJDm,etal.Smartmicrogridsandvirtualpowerplantsinahierarchicalcontrolstructure[C]//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exhibitiononinnovativeSmartGridtechnologies.ieee,2011:1-7.

[19]e.ela&m.milligan.evolutionof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DesignwithincreasingLevelsofRenewableGeneration[R].U.S.: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nReL).2013.

[20]Kashifimran&ivanaKockar.atechnicalcomparisonof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innorthamericaandeurope[J].electricpowerSystemsResearch.108(2014)59-67.

[21]mohammadiJ,Rahimi-Kiana,GhazizadehmS.Jointoperationofwindpowerandflexibleloadasvirtualpowerplant[C]//environmentandelectricalengineering(eeeiC),20111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eee,2011:1-4.

[22]FtiConsulting.DemandSideResponseSourcesofValueandpotentialBusinessStrategies[DB/oL].https://fti-intelligencestore.com/Demand-Side-Response-Sources-of-Value-and-potentialBusiness-Strategies

[23]DaliaStreimikiene&indreSiksnelyte.Suainabilityassessmentofelectricitymarketmodelsinselecteddevelopedworldcountries[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57(2016)72-82.

[24]theodoreJ.Kury.theimpactofcoordinationonwholesalemarketparticipation:thecaseoftheU.S.electricityindustry[J].Utilitiespolicy32(2015)38-44.

[25]asmusp.microgrids,VirtualpowerplantsandourDistributedenergyFuture[J].electricityJournal,2010,23(10):72-82.

[26]mnatsakanyana,KennedySw.anovelDemandResponsemodelwithanapplicationforaVirtualpowerplant[J].ieeetransactionsonSmartGrid,2015,6(1):230-237.

[27]panagiotisandrianesis.anoverviewofGreece’s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withemphasisonancillaryservices[J].electricpowerSystemsResearch,(2011)1631-1642.

[28]talatS.Genc.measuringdemandresponsestowholesaleelectricitypricesusingmarketpowerindices[J].energyeconomics,56(2016)247-260.

[29]elBakariK.Virtualpowerplants:ananswertoincreasingdistributedgeneration[J].2015.

[30]Salmanima,anzalchia,SalmaniS.Virtualpowerplant:newSolutionformanagingDistributedGenerationsinDecentralizedpowerSystems[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2010:1-6.

[31]ieeeStd1729?-2014,.ieeeRecommendedpracticeforelectricpowerDistributionSystemanalysis[S].

[32]BakariKe,KlingwL.Virtualpowerplants:ananswertoincreasingdistributedgeneration[C]//innovativeSmartGridtechnologiesConferenceeurope.2010:1-6.

[33]Giuntolim,poliD.optimizedthermalandelectricalSchedulingofaLargeScaleVirtualpowerplantinthepresenceofenergyStorages[J].ieeetransactionsonSmartGrid,2013,4(2):942-955.

[34]eURopeanCommiSSion.energymarketdesign[DB/oL].https://ec.europa.eu/energy/en/consultations

[35]LukovicS,Kaitovici,muram,etal.VirtualpowerplantasaBridgebetween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andSmartGrid[C]//Hawaii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ystemSciences.ieee,2010:1-8.

[36]marquesV,Soaresi,Fortunatoa.applicationofaStructuralmodeltotheSpanish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J].europeanResearchStudiesJournal,2012,15(Special):65-108.

[37]mirzaFm,Berglando.pass-throughofwholesalepricetotheenduserretailpriceinthenorwegianelectricitymarket[J].energyeconomics,2012,34(6):2003-2012.

[38]Chaoi.DemandmanagementinRestructured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J].newenglandiso,2010.

[39]CeppiS,Gattin.aStudyofCentralauctionBased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J].LecturenotesinBusinessinformationprocessing,2010,59:1-14.

[40]papaioannouG,DikaiakosC,evangelidisG,etal.Co-movementanalysisofitalianandGreekelectricitymarketwholesalepricesbyUsingawaveletapproach[J].energies,2015,8(10):11770-11799.

[41]KalashnikovV,Kalashnykovan,JesúsFD,etal.modelingmexicanelectricitymarket:experimentalResults[J].internationalBusiness&economicsResearchJournal,2010,9(7).

[42]FuelmixCharacteristicsandexpectedStockReturnsofeuropeanpowerCompanies[J].SsrnelectronicJournal,2011.

[43]alFaruquema,DalloroL,LudwigH.aggregator-basedelectricmicrogridforresidentialapplicationsincorporatingrenewableenergysources:US,US8571955B2[p].2013.

[44]Roosa,ottesenS?,Bolkesj?tF.modelingConsumerFlexibilityofanaggregatorparticipatinginthewholesalepowermarketandtheRegulationCapacitymarket[J].energyprocedia,2014,58:79-86.

[45]trikiC,GhianiG,musmannoR.portfoliooptimizationfortheelectricitytradersintheitalianmarket[J].

[46]LewinerC.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s[m]//europeanenergymarketsobservatory.Springernetherlands,2012:22-27.

[47]weronR,JanczuraJ.efficientestimationofmarkovregimeswitchingmodels:anapplicationto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prices[C]//UniversityLibraryofmunich,Germany,2010:385-407.

[48]wehingerLa,Hug-GlanzmannG,Galus,m.D,etal.modeling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swithmodelpredictiveandprofitmaximizingagents[J].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13,28(2):868-876.

[49]mulderm.CompetitionintheDutch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anempiricalanalysisover2006-2011[J].energyJournal,2015,36.

[50]RamosGutierrezai,DeJongheC,SixD,etal.DemandResponsewithinCurrent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Design[J].2013.

[51]ZhangJ,CompanyH,GroupCH.aComparisonoftypical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soverseasandwhatCanbeLearnedbyChina[J].Sino-Globalenergy,2016.

[52]三枝,まどか.CompetitiveResidualDemandanalysisofmarketpowerinelectricwholesalemarquesV,Fortunatoa,Soaresi.CanstmarketsintheUnitedstates[J].エネルギ`?Y源学会研究k表会v演文集,2013.

[53]ructuralmodelsbeusefultounderstandtheelectricitywholesalemarkets?anapplicationtoSpain[J].Chapters,2012.

[54]pand?i?H,moralesJm,ConejoaJ,etal.offeringmodelforavirtualpowerplantbasedonstochasticprogramming[J].appliedenergy,2013,105(5):282C292.

[55]Kury,theodore.theimpactofthetransparencyofwholesalemarketsonmarketparticipation:theCaseoftheU.S.electricityindustry[J].SsrnelectronicJournal,2013(January):78-79.

[56]eisenJB.whoRegulatestheSmartGrid?FeRC’sauthorityoverDemandResponseCompensationin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3.

[57]CervigniG,perekhodtsevD.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J].Chapters,2013.

[58]XiaoboLi,GaoL,wangG,etal.investingandpricingwithSupplyUncertaintyinelectricitymarket:aGeneralViewCombiningwholesaleandRetailmarket[J].中国通信(英文版),2015,12(3):20-34.

[59]Roozbehanim,Dahlehm,mitterS.onthestabilityof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underreal-timepricing[C]//DecisionandControl.ieee,2011:1911-1918.

[60]parvaniam,Fotuhi-Firuzabadm,Shahidehpourm.optimalDemandResponseaggregationinwholesaleelectricitymarkets[J].ieeetransactionsonSmartGrid,2013,4(4):1957-1965.

[61]ZarnikauJ.Successfulrenewableenergydevelopmentinacompetitiveelectricitymarket:atexascasestudy[J].energypolicy,2011,39(7):3906-3913.

[62]SilvamonroyCa,LooseVw,ellisonJF,etal.newwholesalepowermarketdesignusinglinkedforwardmarkets:astudyfortheDoeenergystoragesystemsprogram.[J].technicalReport,2013,195(1):6428C6447.

[63]aparicion,macgilli,abbadJR,etal.ComparisonofwindenergySupportpolicyandelectricitymarketDesignineurope,theUnitedStates,andaustralia[J].ieeetransactionsonSustainableenergy,2012,3(3):809-818.

[64]KarovaR.Regionalelectricitymarketsineurope:FocusontheenergyCommunity[J].Utilitiespolicy,2011,19(2):80-86.

[65]H?schleH,DupontB,Vingerhoetsp,etal.networkedbusinessmodelfordynamicpricingintheelectricitymarket[C]//europeanenergymarket.ieee,2013:1-8.

[66]abdulmuhaimint.electricitymarketofthefuture:assessingeconomicfeasibilityandregulatoryconstraintsfordemandresponseaggregatorsineurope[J].2015.

[67]abrellJ,KunzF.integratingintermittentRenewablewindGeneration-aStochasticmulti-marketelectricitymodelfortheeuropeanelectricitymarket[J].networks&Spatialeconomics,2013,15(1):1-31.

[68]Ruskam,Simil?L.electricitymarketsineurope:BusinessenvironmentforSmartGrids[J].Vtttiedotteita-Valtionteknillinentutkimuskeskus,2011(2590):1-70.

[69]Horit.CreatingthewholesalemarketforelectricityinJapan:whatshouldJapanlearnfrommajormarketsintheUnitedStatesandeurope?[J].mitCenterforenergy&environmentalpolicyResearch,2001.

[70]Samsethe,HagaGa.europeanpowermarketmodel[J].instituttforindustriell?konomiogteknologiledelse,2013.

[71]tasiosn,Caprosp,Zamparam.model-basedanalysisofpossiblecapacitymechanismsuntil2030intheeuropeaninternalelectricitymarket[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europeanenergymarket.2014:1-5.

[72]magnussont,tellF,watsonJ.Stickingtoyourknittingorchangingbusinessmodel?Discontinuitiesandcapabilitiesinelectricalpowergenerationequipmentmanufacturing[J].SprumantellBuildingUniversityofSussexBrightonUnitedKingdom,2013.

[73]DuanYB.Researchontheoperationmodeandkeybusinessofthemarketofthemainelectricitymarket[J].powerDemandSidemanagement,2016.

[74]HallS,RoelichK.Businessmodelinnovationinelectricitysupplymarkets:theroleofcomplexvalueintheUnitedKingdom[J].energypolicy,2016,92:286-298.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一、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渠道主要分为利差盈利与非利差盈利。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充分性,利率市场尚未全面开放,利差盈利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以建设银行为例,2013年度建设银行营业收入为5086.08亿元,其中净利息收入3895.44亿元,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6%,这与西方国家50%左右的利差盈利非常不同。

近几年来,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已加大发展中间业务力度,但是由于外部条件的约束,增长仍较为缓慢。仍以建设银行为例,2013年度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2.83亿元,比2012年度增长11.52%,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由20.1%上升到20.5%。[1]

由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尚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阶段,商业银行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金融中介,面对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及越来越强的资本流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走较低资本消耗、高收益的发展新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建立起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自此,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序幕。2013年7月19央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面对日益激烈的存贷款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开始下降,这势必会给以利差盈利为主导的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短期承压。由于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同时净息差波动加大,使得存贷业务的收入下降,而中间业务短期内还难以取代存贷业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二是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由于利率市场化打破了无差异的资金价格水平竞争方式,社会信用资金会由于不同的收益和风险偏好而在金融机构和地区间流动,由此必然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扩展到更深层次,而不仅仅停留在“价格战”上。这不仅要求各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更要求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及客户体验方面的提升,以满足客户更多元化及深层次的业务需求。三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长期存在金融管制现象,而当利率市场化后,被强行压制的实际利率水平会上升,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实际利率上升通常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这将会加大银行业的整体信用风险。四是利率市场化会在我国掀起一场优胜劣汰的改革,银行集中度将提高。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部分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将受到的较大的冲击,因为这类银行主要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业务模式单一,客户资源较少,中间业务难以扩大,再加上大型国有银行在资金及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将会被大型国有银行收购兼并,从而导致银行数量减少、银行集中度提高。

三、传统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挑战进行成功转型

一是大力推进金融业务创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是混业经营,而我国为了方便管理,采用分业经营的方式,这固然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起到一定作用,但如今面对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的瓶颈,我们应该使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实现综合供给,改变其现有的盈利模式。

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以质取胜。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看,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客户提供便利快捷且安全优惠的服务来赢得客户,这是属于典型的产品和服务营销。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退居次要地位,“关系营销”成为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仍然以政府机构、大中型国企、大型跨国企业为主,对于此类优质客户,各家银行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全力营销,此时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亲疏远近就决定了产品和服务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严重束缚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将过多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到了维护客户关系方面,中间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

三是重视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抓住有利时机。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环比一季度增长12%。其中poS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两类业务的交易规模分别为2.23万亿和1.34万亿,与一季度相比分别增长11%和7%,是目前各类支付业务中占比最大的两类。面对来势汹汹的支付宝、财付通等三方支付平台,我们传统商业银行的电子渠道已慢慢不再成为人们网上支付的首选。究其原因,第三方支付平台方便快捷、收费低廉、整合了各家商业银行的电子渠道,使资金可以用最低的手续费实现自由流动。但是,其较低的安全防护也被众多人所诟病,所以,我们传统商业银行应该搭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优化我们的电子银行渠道,重新抢夺电子支付市场。

参考文献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银行风险管控

1.引言

1986年以来中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2004年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预示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渐加快。央行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对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先市场化产品定价与Shibor挂钩,再存贷款利率定价与Shibor挂钩,为最终实现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奠定基础。Shibor的推出深化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还相对落后。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以介绍西方的理论为主,针对我国现实的并不多。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实,以宁波银行为例,分析衡量其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为主,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其它商业银行具有借鉴意义。

2.利率市场化概况

2.1利率市场化定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1]。

2.1.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就存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政府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

2.1.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2]。

2.2利率市场化现状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利率风险的管理也是必然的趋势。国内的研究则主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实践中虽然已经有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独到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利率风险的管理还缺乏经验。

2.2.1世界利率市场化

从1997年底开始,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资本要求将把银行业务的利率风险包括进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利率风险衡量管理的理论,实践上,从美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实践来看,各个银行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为核心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对利率风险的衡量从早期的缺口分析发展到今天以收入模拟分析为主,对利率风险敞口的管理也从早期的表内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广泛运用[3]。

2.2.2中国利率市场化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但在管制的框架内,我国也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两份文件最先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1996年6月,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此后我国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陆续出台[4]。1997-2002年之间,陆续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外币大额存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5]。2004年10月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0.9倍。2007年Shibor的运行确定了市场基准利率的雏形。2012年6月8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则于7月5日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崭新一步,向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和自主定价模式靠拢[6]。

3.文献综述

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以及新古典综合派利率决定理论的长期争论分别从不同侧面讨论了“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根本问题。麦金农和肖以及新制度金融学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论证了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要求[7]。

3.1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的理论核心在于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实际利率并且利率具有自发调节经济失衡的作用。由此可见其实质是一种市场化的利率决定理论,是现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的雏形[8]。但这一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凯恩斯提出了他的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息是对人们放弃流动性追求收益性的补偿,而利率则是衡量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指标。有的学者认为凯恩斯强调利率是由货币需求决定的,而货币需求是受政府操纵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赤字或放开货币发行来扩大投资影响利率并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9]。于是,世界各国纷纷以此为指导思想对经济和金融进行严格管制。但与此同时他将利率视为纯粹的货币现象这一点受到了诸多批评。在凯恩斯之后他的学生罗伯逊(D.H.Roberson)等人又提出了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其将利息视作是借贷资金的代价,因此利率应当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求来决定。其实质也是强调利率是由整个社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也即利率由市场决定。但是他在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却忽略了两个市场各自的均衡[10]。为弥补上述缺点,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希克斯和汉森的iS-Lm模型分析是相对最为成功的一种。iS-Lm模型认为应当以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和货币供给为基础,借鉴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考察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考察收入和利率的相互决定关系。其强调利率由市场决定另外又要求控制利率上限便于央行进行控制[11]。上述传统的利率决定理论贯穿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最终认为利率由供求关系决定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

3.2麦金农和肖的利率抑制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麦金农和肖是最早关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在其1973年的著作中他们指出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其中利率抑制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金融抑制的环境里,一方面过低的存款利率抑制了人们的储蓄愿望造成资本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利率的限制,借款人可以按照很低甚至是负的利率得到贷款但这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为投资分配储蓄能力。麦金农和肖主张为了刺激金融增长应该实行利率自由化的金融改革措施。他们认为利率自由化提高了国内私人部门的储蓄的报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分散持有国内金融资产。储蓄率的提高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规模给更多的物质资本投资者提供了资金的支持[12]。

3.3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与利率控制

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等人于1998年提出了金融约束论。金融约束理论与金融自由化理论针锋相对主要从信息不对称、监管的角度强调政府适当控制利率上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金融市场最有可能存在市场失败。一定程度的政策干预不仅使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经济绩效[13]。

4.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业务不断拓展,金融创新步伐日益加快,金融业务综合化水平逐步增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成为加快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动力。它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率自的同时,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4.1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

4.1.1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利率风险。利率的频繁波动充分暴露出银行的利率风险,其中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内含选择权风险。美国发生的储蓄贷款协会危机即是一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从1965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管制的逐渐放松,利率波动频繁,市场利率水平迅速升高,导致许多相关金融机构账面利润下降,甚至破产。据统计,在1980年到1991年期间,25%的储蓄贷款机构破产倒闭,发生所谓的储贷协会危机[14]。

4.1.2传统业务冲击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产生冲击,影响商业银行的获利空间。利率市场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利好作用自然会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比重会增加。此外,利率市场化也会提高银行之间传统业务的竞争,导致盈利下降。如果不加限制,银行存款利率会在竞争中上升,贷款利率下降。这两个相反的竞争效果会降低银行利差收入,降低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

4.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4.2.1银行金融服务质量提升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增加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利率放开后,直观的感觉就是社会的金融风险提高了,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都会感受到财富的价值如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外汇等会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人们需要更精细地计算利率变动对各种财富价值以及对财富组合价值的影响,积极寻找可以避险保值的财富组合方式。因此,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将进一步丰富,由于利率市场化大幅提高了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对于专家理财的需求,商业银行的各种相关服务也会大量增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应能够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通过风险溢价覆盖风险,既满足风险偏高的弱势群体的贷款需求,又实现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

4.2.2银行业务创新和发展

利率市场化会促进整个银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会不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降低成本,因为一家经营良好的银行,完全可以用相对的低利率放贷,高利率吸引存款,通过灵活的产品定价,使自身更有竞争力。而企业可根据各家银行不同的利率水平,选择自己最满意的银行,达到银企双赢。同时还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

5.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现状与措施

现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系统不完善,亟待建立纵深的风险监控管理体系。虽然部分银行已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但目前资产负债管理部职能与国外比差异较大,专业分析水平不够。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以利率风险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高效的现代利率管理体制。

5.1中小商业银行管控模式现状以宁波银行为例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10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5月,宁波银行引进境外新加坡华侨银行。2007年7月19日,宁波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5月18日,上海分行正式开业。至此宁波银行顺利实现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和跨区域经营三大发展战略。2010年来,宁波银行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个人银行、信用卡、金融市场五大利润中心,实现利润来源多元化。到2013年3月末,全行总资产4216.19亿元,各项存款2442.67亿元,各项贷款1543.62亿元;资本充足率13.30%,核心资本充足率10.07%;不良贷款率0.83%,拨备覆盖率256.07%。1-3月实现净利润12.70亿元,每股净资产8.11元[15]。

人民银行于2012年6、7月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宁波银行持续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利率定价管理,稳定净利差和净息差水平。根据2012年宁波银行年报显示,2012年宁波银行净利差为3.23%,比上年提高11个基点;净息差为3.48,比上年提高25个基点。

(来源《宁波银行2012年报》)

首先,宁波银行建立专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在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其次,在运行阶段,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明确信贷政策导向,合理分配信贷资源;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加强贷后管理,及时预防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加强资金限额错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流动性风险;运用新系统、新工具,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在推进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推广操作风险三大工具应用,简化业务流程,深化落实十八字操作风险检查,确保操作风险零案件、少损失。

关于资金的价格问题,宁波银行采用资金的市场利率作为内部资金定价的基准利率,即直接利用资金的市场利率作为内部资金定价的基准利率,各业务部门在经营资产或负债业务时,就会以内部资金价格为依据,在充分考虑筹资成本和资产收益的情况下,既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贷款价格,又能实现经营目标。

5.2措施

5.2.1资金定价机制深化改革

建立起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资金定价机制,提高商业银行收益测算和控制的能力。要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高效率、低风险,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就必须建立运作有效的资金定价机制,即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促进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比如说,引入以mR(即风险价值)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即在银行内部建立资金中心,制定资金价格,分析资金来源的利率水平与期限,确定贷款利率和转移资金利率。通过不同的利率水映政策导向,降低总体风险水平。将银行多余的资金运用在资本市场中,获取短期收益,弥补资金来源与运用中的期限缺口。通过金融市场调整负债结构,增加主动型负债比重,使资金中心成为利率调节的阀门,控制综合成本,转嫁银行内部不能消化的现实及潜在风险[16]。在利率逐步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下转第176页)(上接第173页)大,因而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要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

5.2.2多元化经营

商业银行要将资产负债、金融服务和中间业务融合起来,利用新的金融技术改造传统存贷产品,如存贷款证券化、贸易融资;要着力开展网上营销,减少金融服务营销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在零售业务方面,要加强各种业务、信用卡等的推广,提高经营所占比重;要发展信托、典当、租赁业务,并凭借良好的信誉基础、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一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能力,适时开办对外担保和贷款承诺业务。在市场利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变现某些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金重新定价,减少利率波动的影响[17]。其次,要从赚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向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商业银行要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要积极拓展各项低息无息资金来源,开发以智力服务为主的金融产品;要逐步开展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国内外结算业务、银团贷款与融资安排、财务顾问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等高附加值的、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获利空间,使自己在获取佣金、手续费等服务费的同时,弥补利差收入的减少[18]。

5.2.3有差异的利率服务战略

为取得最优的预期收益,商业银行要利用低利率策略稳定并吸引优质客户,利用高利率限制或淘汰劣质客户。首先,要根据客户的平均正常贷款和平均存款的余额以及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将客户群划分为优质客户,潜力客户、限制客户、淘汰客户等类别。其次,通过对存贷规模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测算出具体客户的综合贡献,同时测算银行可以承受的最低贷款利率和最高存款利率,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决策,确定对具体客户的存贷款基本利率。最后,根据对客户进行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确定对具体客户的存贷利率,为不同级别的客户制定不同的利率[19]。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利率结构,推出分层利率,即根据不同的存款结余和存款期限按照不同的利率给予不同的利息。总体思路是大额长期存款结余给付的利率高,小额短期的存款结余给付的利息低,活期存款或数额较小的存款结余不计付利息甚至可以适当收取一定的手续费[20]。并且根据货币资金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等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上述利率的确定做出相应的变化。商业银行要建立利率预测模型,强化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建立市场利率信息收集、反馈和分析系统,并利用利率预测模型对利率的走向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S].利率实用手册,2003.

[2]朱广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设[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4(3):10-13.

[3]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袁东.证券、金融、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赵瑞安.西方银行管理理念[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管仁容,刘远亮,徐阳.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经营转型[J].中国金融,2012(20).

[7]陈谊.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9):22.

[8]杨长江,张波,王一富.金融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9]李崇淮,黄宪,江春.西方货币银行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0]斯蒂格利茨(美).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中译本,1998.

[12]爱德化.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13]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J].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1998.

[14]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动作与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15]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R].2013(4).

[16]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金融出版,2005.

[17]李扬.金融改革参考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3(5).

[18]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4

【关键词】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资源组合;7pS理论;创新

一、商业模式概述

(一)概念

商业模式的原型就是对企业中客户界面、内部构造以及合作伙伴界面中的各种要素形态的结合。其实质是一种商业实践模式,在该实践模式中不仅包括企业中有形的外壳运作,还包括了很多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以及资源组合等。从另一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概括为对活动性以及一致性的综合表现。

(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企业中的价值主张是指,企业发展中为了目标客户而创造的价值。价值主张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向客户展示企业的发展产品是什么,指出企业的客户是谁等问题,从这些比较基础的问题中能够总结出企业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流程,并将这些信息在企业中进行传递。企业的价值主张中的这些做法能够符合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实现企业定的方法,并体现出现一定逻辑。

2.资源组合。要想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创造,需要在企业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将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对于资源的组合,需要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厂房设备以及专利技术方面入手,进而实现企业的资源组合。

3.运作流程。企业的商业运行流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实现出重复。在此环节中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向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提升企业的经济资本,进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在此环节中,企业管理人员将企业的活动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不断重复,进而产生了运作流程。在企业中,主要内部运作流程有:企业的战略计划、产品的开发流程、订单完成流程以及产品销售流程等。这些流程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完成了整个商业运作构架。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传统形式的商业模式不能与时代接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展现出来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将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从经济上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面临着重大的经济改革,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第一,从党的领导方针中进行分析,我国社会正在向着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发展,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地推动企业经济产业发展,优化其产业结构。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上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市场中的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的经济结构没有得到优化与完善。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管理一直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形式,商业模式得不到创新;第二,近年来,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采取绿色经济形势,而这种经济形势正在与我国企业之间相互磨合,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联系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形势,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将其构成要素,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动机相互结合,在科学的领导方针下,实现对企业发展要求的重新整合,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为目标,完善发展结构。

目前,随着经济市场中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对将其发展结构以及模式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实现企业中机构的调整。因此说,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市场营销的社会贡献。

三、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内在联系

(一)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要想实现对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内在联系研究,就需要对于市场营销的环境进行分析,实现商业模式社会意义。对市场营销进行分析,企业需要对市场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并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决策。在企业中,企业的营销一般受到宏观环境、内部经济竞争以及行业中客户需求的影响。从微观环境中进行分析,主要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法律;而从微观环境中进行分析,主要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技术优势以及企业的利润前景中分析。在商业模式中,比较常见的市场营销分析方法有:peSt分析方法、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方法、机会威胁分析矩阵法以及Swot分析方法。针对peSt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与企业实现双向的联系的部分分别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其中政治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持续性、政府的效率以及对商业利益的鼓励保护政策等。而从经济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可支配的收入、国际收支情况利率。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的内容体现为社会结构、人口规模、风俗和信仰、文化传媒以及价值观念。

(二)市场营销的拓展性变化

市场营销的变化能够及时的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经济市场发展形式,同时也能够反映出相应的变化。在市场营销的拓展中,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有:营销主体、营销客体、营销对象、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目标等。从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内容能够呈现出一致性。在商业模式中主要主张的是企业的经济市场价值,并与市场营销维持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在商业模式的概念中,也可以集中体现出营销的要素与内涵。以上两者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了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可以说,商业模式是经济市场营销中的关键体现,而市场营销则是商业模式的实现方法。

四、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揭示与发展

(一)商业模式7pS理论创新

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发展策略,在企业发展中国比较著名的就是“4pS”理论,针对4pS的实际含义进行分析,主要的内容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项内容构成了商业模式的总体构架,是商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职能部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学家针对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内容扩充。增加了3个“pS”。7pS策略与4pS相比,更加注重企业员工的营销技能,关注企业的服务对象――客户,以企业的活动为基础,实现工作的协调。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下企业市场营销形式,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开展与活动分工,在7pS理论基础上,新型的企业营销整合形式诞生――4CS营销策略。该种策略是前面理论的优化与拓展,能够与科技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是新时期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点营销策略。该种新型策略的诞生,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还能够在新的商业模式下,将客户需求与企业服务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中来。4CS的实际含义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以及消费者的成本。该种模式虽然是以上模式的延伸与完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4CS能够将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扩大,并试图将企业的营销思路拓展到社会经济领域中,源于企业的内部调整,但是并不拘泥于企业的内部调整。

(二)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创新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定位逐渐变化,从传统的市场经济选择最后发展到当今社会中的绿色营销形式,经济发展为市场营销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市场营销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下,推陈出新,内涵逐渐丰富。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下的市场营销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从市场营销的概念以及方式转变上进行分析,其运行范畴逐渐加大,在创新理念下,实现商业模式巩固。商业模式可以与市场营销分开来进行分析,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两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企业发展的竞争力的体现。

其中商业模式从宏观角度进行科学模式建立,以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企业的基本要求的集中整合,在企业发展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市场营销理论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最初的阶段的对企业产品的营销,到最后能够解决企业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壮大与完善。如今,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中的市场营销能够向着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中发展。市场营销在企业中能够得到价值体现,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变化,得益于商业模式的转变创新。从整体角度对市场营销进行分析,商业模式则是企业实现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换言之,商业模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市场营销带来无限生机。

五、结论

本文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论述,针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科技高度发展,当今企业中的市场营销逐渐趋向于科技化。市场营销在企业中能够得到价值体现,得益于商业模式的转变创新。可见,商业模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市场营销带来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宣.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中国商贸,2012,(17):28-29.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21-02

2011年11月31日,四川省首家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四川大宗电子交易平台正式启动,同时,三家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分别和四川大宗达成合作,交易合同总金额达6亿元。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的出现对推动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改造与提升、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以及实现商品价格发现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现状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指以现货“仓单”或者标准化合约为交易标的物,以大宗商品为主要交易品种,以互联网和电子交易平台为依托,买卖双方缴纳保证金为入市条件,采取集中竞价、电子撮合的交易方式,实行涨跌停板、当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和保证金交易风险管理制度,交割期限一般在一年内的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现货交易模式,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据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旗下大宗商品数据平台——生意社的最新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大宗商品年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再创新高,与2011年相比将实现超过20%的增速。截至2011年12月1日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超过326家,涉及农副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多种产品和领域,不断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带来了交易品种和成交量的提升。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是适应现代生产方式要求,整合传统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探索了互联网上交易新型交易模式。目前,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历经三种模式创新。

1.1准期货模式

准期货模式是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的最初形态,是借鉴和套用了期货交易模式发展起来的,因此称其为准期货模式。

1.2“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

“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是在准期货模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从准期货模式的特点看,除了在合约交易期限和交易保证金比例与期货不同外,在标准化合约交易、采用集中竞价形式、进行计算机撮合交易、交易所为买卖双方提供履约担保、交易的涨跌停板、每日无负债结算等方面,与期货交易没有差别。

1.3“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

随着交易商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货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交易市场管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同时,交易模式进一步创新,在“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基础上,形成第三代的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即“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在基本的交易规则和内容上与“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相同,创新点在于它引入了“中间仓”和生产商市场会员,制定了相应交易制度。

三种不同交易模式,反映了大宗商品交易发展的历史演进,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结果,是现货贸易和流通领域的现实需求。

2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电子交易市场运行平稳,但随着其快速发展,原本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类似,虽然国38号文件做了明确规定要理性回归现货本质,但仍有部分交易所打政策球。

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铁矿石的暴涨暴跌中所受到的损失、创伤,早已经被市场及业界人士有目共睹。在铁矿石暴涨时订立、追加的商业订单,因没有必要的订单市场交易,而不得不在铁矿石价格的快速、巨幅的暴跌中,造成铁矿石订单履约后的巨额的商品库存成本及信贷损失,或因放弃铁矿石订单的履约,而造成巨大的订金及信用损失。更为重要的,则是居于全球钢铁生产第一大国的中国钢铁行业,其所希望拥有的铁矿石的市场话语权与定价权,就可以利用这个市场因素,来与全球三大铁矿石垄断企业对决。当电子商务应用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领域的时候,现货订单交易也就和现货交易一样,成为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所必须具备的市场功能之一。

另外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将电子商务运用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建设方面,要求我们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或传承,来进行相关的客户体验的设计、赢利及商业模式的规划。

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志超认为,作为新兴的交易模式,电子交易市场在解决现货流通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现货贸易与投资、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只有真正立足现货市场进行交易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大发展。根据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需求,确定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在操作层面建立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为创新点发展的支撑平台,促进应用和模式的创新。

3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研究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明确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一种适合生产要素市场和大宗商品贸易流通的电子商务形态。其模式是以服务于现货贸易为宗旨,在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大宗商品市场化进程、组织形态演化、电子商务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产物。

备受瞩目的“中国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揭牌开业仅一个月便创下了交易额近百亿的惊人业绩,绿金在线采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依托中国药材产业优势,构筑全球化的“天然药材标准品大宗现货交易平台”、“B2B网上直销平台”、“B2C网上直销平台”;借助国家物联网工程,大力发展天然药材产品的仓储配送、物流追踪、产品溯源(RFiD)等业务。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探索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也希望能给动荡中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开辟一片新天地。

电子商务模式是互联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模式的优势则是可以很好地把企业和运营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共同发展。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不管怎样,其核心依然是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与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内的市场服务的落实。

在这个创新发展中,也最值得业内倾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一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为因应其所具有的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市场功能,而需要倾力创新、开发的市场交易产品;二是因应其市场交易产品的创新、开发,而在厘定金融及其衍生产品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开发出其市场所亟须的、相应的服务产品。

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因为它的每一点进展都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从电子商务视角,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可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多种交易模式并存,有效地利用三维电子商务模式即多方联营的复合型或混合性的电子商务模式。简单把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应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及其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不全面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功能,要从线上拓展至线下,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功能体系。

搭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公共贸易平台,是对传统现货贸易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提升。根据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具体情况采用独特的三维电子商务模式,如B2m2C商业模式,企业信息,经理人获得商业信息,并且将商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所有的消费者或客户——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结合的双赢模式,充分解决了信息来源、客户源、在线结算、物流等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交易所场内交易定价和交易所场外实物交割的有机结合。我们对国内未来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依然有很强的信心,金融创新将有效支持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于国内经济成功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交易所可交易化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只是不断地创新、开发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与服务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才能无限广阔、充满生机!不管怎样,其核心依然是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与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内的市场服务的“落地生根”。

4结论

2012大宗商品起伏不定、企业利润更是堪忧。为摆脱困境扩大客户源,在线电子现货交易成为企业营销手段之一。对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中国电子商务从快速增长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不仅有利于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本身,也有利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流通企业,利用这个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具有国际化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加强对各界资源的整合,快速转型,创新经营,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引领基于电子商务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快速发展,争取其在国内、国际同行业的商品生产、流通中的市场话语权、定价权。

参考文献:

[1]贾国华.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创新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9).

[2]董建瑾,王岩.谈国发38号文件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影响[J].创业家,2012(1).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临商银行采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种企业竞争模式的可行性,发现临商银行应采取聚焦竞争战略模式,以临沂市中小企业作为细分市场,针对其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特色需求,通过有效聚焦目标战略资源,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实现成本领先或品牌差异,充分发挥自身的局部竞争优势,加大在相关产品、服务的创新,以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需求。

关键词:临商银行;竞争战略;战略模式选择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是企业绩效高于行业平均值的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竞争战略。以下以临商银行为例,分析三种竞争战略模式的利弊和适用条件,选择最适合临商银行的聚焦竞争战略模式。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模式分析

总成本领先战略指通过有效途径,使企业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据此获得高额利润的战略。成本战略需要高效的设备、丰富的经验、严格控制的费用及较低的研发、营销成本。

(一)优缺点

商业银行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在于,具有“价格战”优势,能够在其他竞争对手损失的情况下获利;面对增加利息、降低利率等压力,商业银行的自主能动性较大;对潜在竞争者构筑更大的进入壁垒;削减价格等使得商业银行不易被替代品及服务取代。其缺点在于,商业银行须具备先进的设备和老练的员工;技术变革会导致成本优势丧失;过分强调降低成本可能导致忽视客户需求变化;提高退出障碍,对技术创新反应迟钝。

(二)适用条件

商业银行要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模式,必须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自身生产或服务规模,降低生产或服务成本;关注上游市场态势变化,与资源供应者保持密切联系,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控制;减少销售环节,利用稳定客户群降低销售成本。

(三)选择结论分析

目前,临商银行难以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模式。临商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和储蓄存款,揽存成本较高;业务系统自行研发资金消耗大,科技成本高;员工素质不够高,人力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临商银行无法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模式分析

差异化战略指商业银行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建立自身特色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差异化战略需要设计形象、独特技术、个等要素。

(一)优缺点

商业银行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优点在于,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敏感性,占据特定领域的市场;客户忠诚性构成更高的进入壁垒;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削弱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更难以替代。其缺点是,保持差异化成本较高;部分客户对产品差异形成的价格歧视不满;商业银行可能因差异化导致已有市场份额流失。

(二)适用条件

商业银行要采用差异化战略模式,必须保证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客户能够认可,或部分认可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为此提供不同价格;由于不同市场之间彼此分割,客户对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各异;市场中采用差异化战略的商业银行不是太多。

(三)选择结论分析

目前,临商银行难以采用差异化战略模式。临商银行品牌价值不足,难以保证客户的认可度;自身产品研发能力有限,难以创造出与目前诸多商业银行差异的产品或服务;资金、人才和管理水平有限,难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超越;缺乏差异化的核心技术,容易被模仿、超越;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成本较高,容易丢失已有市场。

三、聚焦竞争战略模式分析

聚焦竞争战略是指对于特定的企业或单位,通过选择其所属产业内的一种或一组详细划分的市场,针对性的制定其具体的细化市场服务体系,能够很好的区别于其他细化市场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制定细化目标市场的针对性战略,并聚焦相关企业综合推进竞争战略的优化,寻求相关企业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战略推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快速的发展。聚焦竞争战略通过业务的聚焦,实现较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进行运营。

(一)优缺点

经营目标集中,集中所有资源,有效提高分配效率;熟悉产品和服务特定,有效把握市场形式,获得竞争优势;通过高度专业化实现生产和科研的规模效益;适用于中小银行新进入银行,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其缺点在于,采取广泛市场战略的竞争者会争夺其市场份额;通过产品和服务差异性维持细化市场竞争优势成本较大;容易受到政治、文化、法律等因素影响而使得细分市场发生变化;技术突破和创新引致替代品出现,聚焦竞争优势可能减弱或消失。

(二)适用条件

能够对产品和服务下游市场进行市场细分;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分析各细分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竞争环境变化,发现并利用需求“盲点”;结合自身实际和细分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科学的目标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能力切合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目标细分市场。

(三)选择结论分析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临商银行能够采取聚焦竞争战略模。第一,临商银行的目标市场较为集中,临沂市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而临商银行集中于中小企业市场,与临沂市当地诸多批发市场建立了良好的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细化市场客户基础;第二,临商银行自身规模较小,管理层级较少,决策链条较短,因此其市场洞察力较为敏锐,能够较为快速的发现临沂市银行市场的“盲点”――中小企业市场,并能较好的反映中小企业细分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创新能力,针对其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临商银行充分考虑了临沂市中小企业注重商贸领域的特点,借助临沂市“商贸物流城”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研发优势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中小企业细化市场中形成了显著影响力,有效提升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研究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本文发现临商银行不适合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而应采取聚焦竞争战略模式,以临沂市中小企业作为细分市场,科学细化目标客户,针对其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特色需求,通过有效聚焦目标战略资源,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实现成本领先或品牌差异,充分发挥自身的局部竞争优势,加大在相关产品、服务的创新,以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需求,实施差异化的聚焦竞争战略。(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李克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实施基于技术创新的差别化服务竞争战略[J].生产力研究,2004(3):11-16.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7

中国白酒已经过去的20年,特别是白酒黄金十年是川酒六朵金花商业模式全面创新十年,在活跃商业模式推动下六朵金花在市场层面灿烂绽放。

首先,五粮液将制演绎到极致。五粮液是将白酒制演绎到极致川酒龙头企业,五粮液授权的以地理范围看包括有全球总代、全国总代、大区域总代、省级总代、地级市场,县级市场等;从渠道形式看,有团购渠道、特通渠道、专卖渠道等;从产权关系看,有授权买断、包销、oem贴牌等等,五粮液丰富的模式极大地放大了品牌商业价值,也奠定了五粮液中国酒业大王江湖地位;

其次,泸州老窖对内独立运营公司模式,对外股权模式,大商模式为老窖快速发展赢得了先机。泸州老窖内部人力资源商业化,外部商业资源股权化,同时兼容五粮液授权买断,贴牌等模式,为泸州老窖丰富品牌资源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来看,泸州老窖商业模式更加具有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第三,剑南春联合运营模式。面对庞大商业资源,剑南春采取了与各地经销商联合办公方法,通过与区域经销商联营模式,创造厂商供应局面。目前来看,剑南春联合运营模式也表现出巨大稳定性;

第四,水井坊选择了省级模式,通过省级市场整体运营创造板块市场,赢得市场先机。省级制对于水井坊这样品类不多但结构高端品牌来说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省级平台可以对一个省级市场运筹帷幄,决策效率大幅度提升。至于全兴酒业,正在推行区域深耕与市场布局,其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第五,四川郎酒选择了扁平化区域模式。商业资源与品牌价值,市场时机选择密切相关,随着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对于大商资源垄断力度不断加强,四川郎酒选择扁平化渠道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郎酒的群狼战术也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扁平化经销商体系更加适用于企业未来运营;

第六,沱牌舍得在高端产品与流通性产品模式选择采取了差别化政策,其中流通性产品主要采取了深度分销模式,其经销商更多以快速消费品商为主体,讲究面的铺陈;高端产品主要选择拥有团购资源经销商进行分渠道运营。同时,沱牌也授权有一定范围买断商与oem贴牌商,但实际影响力与范围并不是很大。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8

所谓的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性资源,结合市场状况与合作伙伴的利益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商业运行组织,这种商业运行组织一般会设计到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终端商以及消费者等综合性利益,因此,商业模式是一种多赢价值体系下,主导企业一种战略性构思。商业模式不同于单一的渠道策略,商业模式更多地是一种基于利润结构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性设计,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渠道铺货策略。

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终端商,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商业模式。由于本书主要针对快速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制造企业,因此,我们所说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为制造商(含品牌商)商业模式。目前,制造商商业模式主要有如下六种形式。

第一、直供商业模式。主要应用在一些市场半径比较下,产品价格比较低或者是流程比较清晰,资本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大公司。直供商业模式需要制造商具有强大的执行力,现金流状况良好,市场基础平台稳固,具备市场产品流动速度很快的特点。由于中国市场战略纵深很大,市场特点迥异,渠道系统复杂,市场规范化程度比较低,在全国市场范围内选择直供商业模式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即使强大如口可可乐,康师傅等跨国企业也开始放弃直供这样商业模式。但是,利润比较丰厚一些行业与产业还是会选择直供方式商业模式,如白酒行业,很多公司就选择了直供的商业模式。云峰酒业为了精耕市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销售性公司,直接控制市场终端,广州云峰酒业,西安云峰酒业,合肥云峰酒业,湖北云峰酒业等公司在当地市场上均具备一定的实力与良好的基础;如很多otC产品也会选择直供市场。

第二、总制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为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所广泛使用。由于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个最为核心的苦难,其一是团队执行力比较差,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庞大的执行团队,而选择经销商做总可以省去很多当地市场执行面的困难;其二是资金实力上困难,中国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实力比较薄弱,选择总制商业模式,他们可以在一定成为上占有总上一部分资金,更有甚者,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最初原始资金的积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第三、联销体商业模式。随着大量中小企业选择采取总商业模式,市场上好的经销商成为一种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很多经销商对于鱼目混珠的招商上产生了严重的戒备心理,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很多比较有实力的经销商为了降低商业风险选择了与企业进行捆绑式合作,即制造商与经销商分别出资,成立联销体机构,这种联销体既可以控制经销商市场风险,也可以保证制造商始终有一个很好的销售平台。联销体这种方式受到了很多有理想,有长期发展企图的制造商欢迎。如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娃哈哈就采取了这种联销体的商业模式;空调行业巨头格力空调也选择了与区域性商合资成立公司共同运营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

第四、仓储式商业模式也是很多消费品企业选择商业模式。很多强势品牌基于渠道分级成本很好,制造商竞争能力大幅度下降的现实,选择了仓储式商业模式,通过价格策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比如九十年代,四川长虹电视在中国大陆市场如日中天,为降低渠道系统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价格竞争能力,长虹集团就选择了仓储式商业模式,企业直接将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里。

仓储式商业模式与直供最大的不同是,直供属于企业不拥有直接的店铺,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产品销售,企业将货源直接供应给第三方销售平台。而仓储式商业模式是企业拥有自己的销售平台,通过自己的销售平台完成市场配货功能。

第五、专卖式商业模式。随着中国市场渠道终端资源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品企业选择专卖形式的商业模式。如tCL幸福村专卖系统,五粮液提出的全国两千家专卖店计划,蒙牛乳业提出的蒙牛专卖店加盟计划,云南乳业出现的牛奶专卖店与牛奶总汇等。选择专卖店商业模式需要具备三种资源中的任何一种模式或者三种特征均具备。其一是品牌。选择专卖商业模式的企业基本上属于具备很好的品牌基础,消费者自愿消费比较多,而且市场认知也比较成熟;其二是产品线比较全。要维系一个专卖店具有稳定的利润,专卖店产品结构就应该比较合理,因此,选择专卖渠道的企业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产品线;其三是消费者行为习惯。必须看到,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可能我们这种专卖模式就很难起到推动市场销售的功能,因此,专卖商业模式需要成熟的市场环境。

专卖式商业模式与仓储式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仓储式商业模式是以价格策略为商业模式核心,而专卖商业模式则是以形象与高端为核心。

第六、复合式商业模式。由于中国市场市场环境异常复杂,中国很多快速消费品企业在营销策略上也选择了多重形式。复合式商业模式是一直基于企业发展阶段而作出的策略性选择。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无论多么复杂的企业与多么复杂的市场,都应该有主流的商业模式,而不能将商业模式复杂化作为朝令夕改的借口,使得营销系统在商业模式上出现重大的摇摆。而且,我们应该了解,一旦我们选择了一种商业模式,往往需要在组织建构,人力资源配备,物流系统,营销策略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我们就不能认为这个企业已经建立其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我们下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来说明商业模式变化方向性错误带来的企业经营上的深层次混乱。而且,这种由于商业模式混乱带来的企业经营与管理上混乱绝对不是我们案例中的企业,很多中国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商业模式混乱带来的经营上深层级危机。

某快速消费品企业,规模不大,年销售约4500万,每年利润约450万。后该企业进入到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的乳饮料市场,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该企业决定投资8000万(一期工程投资)进入到机会比较多的乳饮料市场。该企业当时的市场仅仅陷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销售人员也仅仅百十号人。

该企业在省内市场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对企业阶段性成功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该企业选择了商制度。由于企业面临着投资以及市场建设带来的巨大的资金压力,选择在每个地市,乃至于县级市场选择商,回笼部分资金成为该企业首选。于是,借该乳饮料产品上述之机,企业在全省市场开始大规模招商。通过招商,企业完成了市场布局,并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其次,按照商制度的商业模式,该企业应该有一个比较简约的组织结构,将服务经销商,阶段性指导经销商进行市场建设,借助经销商人脉与组织资源,低成本实现了市场铺货与市场动销工作。但恰在此时,该企业却开始大规模扩充队伍,建立起一个等级森严,人浮于事的官僚行政机构。在全省设置五个隶属于营销中心的大区,大区下设若干个办事处。这样,整个营销系统形成了营销中心,大区,办事处,业代四个层级的营销组织,经销商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营销组织架构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处理非营销类行政事务;不仅如此,大区,办事处都有独立的行政,财务,业务,促销,独立的行政办公房等,大区配备有专门车辆庞大的行政机构与管理系统使得市场分销成本与系统沟通成本骤然上升;

更加让我感到瞠目结舌的是,为了让所谓员工上班不耽误时间,在省会城市市场,该企业竟然设立了独立编制的四个含行政,独立办公房,财务,以及车辆的办事处,办事处经理享受同等级别的驻外办事处经理的待遇。可以想象,业务人员不仅多了打麻将,喝酒的娱乐场所,系统成本也陡然大幅度增加,而市场沟通成本更加难以算计。

第三,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含有自己的商业主体。如采取经销商制商业模式,经销商无疑就是区域市场商业主体,在维护制造商商业利益情况下,合理保护经销商利益应该成为业务人员工作的核心。但是,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畸形,导致办事处在服务板块上越俎代包,做了大量我们称之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导致经销商越来越懒,市场主体越位形成的恶性循环就是该主动的经销商撒手不管,该从属于经销商业务员却在做出成本高昂的终端进店与终端展示工作,很难做到低成本进入到销售终端,这种尴尬的局面深刻地影响了系统运营效率,使得企业营销系统处于命令传输困难,运营效益低下,商业环境恶劣,竞争主体缺失的尴尬境地。

第四,大流通产品卖出了奢侈品产品价格。由于整个系统运用成本居高不下,反过来深刻影响了产品市场的定价。客观地说,乳饮料作为大流通产品,其市场价格与营销利润主要依靠商业模式中利益分配来完成,但是,由于系统出现的商业模式困局,导致企业必须执行高溢价的定价策略。关键是行业龙头企业也推出了同样规格的乳饮料产品,其价格体系具有行业指标性意义,但是,由于系统出现的困难,使得该企业制定了超越行业标杆企业的价格体系,没有品牌,没有规模,没有效率,没有差异的该企业乳饮料产品大规模滞留终端就成为不难理解的事实了。

在意识到自己营销系统出现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成本高昂,竞争乏力状况后,该企业立即开始了大规模改革营销中心。改革的基调就是压缩人员编制,减少沟通层级,增加办事处职能,强化营销执行力,拓宽市场范围,但是,经过半年时间的折腾,市场效果并没有出现老总所希望看到的积极局面,而是市场半径越来越大,但销售规模却越来越小的另外一种局面!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湖北,福建甚至于东北,浙江市场也出现了该企业的产品,但是,该企业仍然是销售规模很小,市场效益很差,现金流十分匮乏,系统员工积极性低落的局面,而06年西安市场秋季糖酒会一无所获使得企业更加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企业有壮志难筹?我以为根本原因就是该企业在商业模式选择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企业资源判断盲目,对市场空间判断更加盲从。要根本性扭转企业不利经营局面,改变商业模式,并相应改变企业经营手段与组织架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首先,企业需要重新界定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合理科学的商业模式下,设计自己的产品价格体系,根本性改变该企业缺少主流商业模式的弊端;

按照新型的商业模式来确立组织结构系统与人力资源结构,使得销售系统效率大幅度提升。单方面将人力资源做成成本中心的做法,而不改变企业运营的商业模式,必然导致企业改革变得有形但无神。

第三,合理计算与分配商业利润,提供符合快速消费品商业利润结构的新的利润体系,根本性改变经销商不愿意进货,终端商不愿意展示,消费者不愿意改变的局面。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9

关键词:商业模式;市场营销;意义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形成成为了必然现象,同时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行模式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发展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商业模式属于新时代科技发展下的重要产物,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新型企业模式,由此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与商业价值。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商业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相符的。当前多种商业模式都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同时很多商业模式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并具备着一定的吸引力。

一、商业模式的基本概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主要是指对企业中客户的相关信息,以及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内部设计、合作企业的信息等多种要素综合整理。现代商业模式在本质上来说就是经济实践的过程,这个实践的过程包含着企业中所有运作流程,并且也涵盖了多种企业的资源与运行模式。从另外的角度上分析,商业模式是一种对关于活动内容的外在表现,并且体现出一致性的特征。

2.组成部分(1)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存在的价值,并且创造出专属的目标体系,这个过程就确定了相应的企业价值主张。它的主要形式就是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向客户展示属于企业的产品,并且有针对性的分清客户是谁等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逐一发现,明确企业产品诞生的整个流程,包括采购过程、生产过程等,将这些流程赋予到传递流通的过程中。企业所执行的价值主张,能够完全符合企业价值的创造历程,并将其完全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从而体现出合理的逻辑。(2)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在企业中投入进一定的资本,但是在企业未进行投入资本的时候就没办法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由此判断企业资源组合的重要性,重在将属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通过专业的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以保证实现企业发展进程中需求最高的资源组合。(3)企业在市场经济行列中发展,始终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趋势,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被重复运作,运作流程是企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企业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实现市场的实际需求,并积极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专注于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资本为目的,从根本上完善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运作流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且重视不断重复的过程,以便产生运作的流程。

二、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状况使得传统形式的商业模式已经脱离了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重视创新改革的意义,针对现有的商业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借助于先进手段及时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契机。现阶段众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面临着重大的经济改革,但是商业模式仍旧维持着原有的步调,并没有在新时期创造出应有的新姿态。首先从党的领导方向上分析,国家仍旧处于转型的阶段,所以想要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就应该适时的推动企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结合现阶段企业始终保持的商业模式分析,企业的发展结构没有跟随时展进行优化与改革,因此违背了不断发展的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国家经济管理始终处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中,商业模式无法得到及时的创新;此外,随着众多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基本采用了较为科学的绿色经济商业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仍旧处于一个磨合期,这为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转型创新提供了条件。对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就是指企业应该结合着市场经济的现状情况,在不断总结并分析传统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区分,与现阶段企业的经济发展出发点相融合,在坚持科学方式引导之下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规划,从而给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创造更多价值,逐渐将企业的发展结构完善。目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仍旧激烈,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果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对发展结构与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与完善,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要,要及时对企业中的机构进行合理调整。

三、商业模式中的市场营销

1.环境分析商业模式中的市场营销应该结合着环境来做合理的分析,保证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社会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市场周边的环境因素需要进行合理调查,并且针对环境因素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制定相关措施,同时拟定出更加完善科学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发展的进程注入新鲜活力。企业发展的过程还受到了宏观环境及内部竞争、客户评价等要素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上分析,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等都对市场营销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微观环境中主要是市场内的竞争环境、技术的优劣程度、企业未来的前景等。现阶段的商业模式,营销分析的方法着重阐述了Swot分析方法等五种方式,这几种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分析方法可以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延展性发展营销模式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能够引导企业发展作出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在营销延伸变化中存在着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主体、客体以及目标等等。通过分析商业模式,能够发现这些内容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体现出一致性的特征,特别是在商业模式的指引下,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够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商业模式的概念能够集中反应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与各种要素,这种明显的对照可以反映出营销的价值,同时也能准确的分析营销的表现,总之,市场营销就是商业模式的手段。

四、创新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市场营销的定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营销模式由传统变为绿色营销,经济的发展为营销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且在商业模式中可以实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能承接着传统的理念推陈出新,使市场营销的内涵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创新商业模式的营销方案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体现出积极意义。商业模式从宏观的角度上进行科学模式的建立,并且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保证可以将企业的基本要求进行整合,将其投入到运营模式中,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掌握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趋势有着极大好处。

五、结语

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同时是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为市场营销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当前市场营销的科技化趋势发展,能够切实看到企业中市场营销的价值体现,这源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严.论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J].中国流通经济,2011,09:88-93.

[2]姚丹,王林.浅析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58+360.

[3]于增翔.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市场观察,2015,S2:224-225.

[4]付筝.论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J].市场观察,2015,S2:226-227.

[5]吴宣.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中国商贸,2012,17:28-29.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其中,市场监管职能是政府在经济领域十分重要的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的发挥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福祉。但是,在我国经济处在转型时期,一方面市场中两种体制交织产生体制的磨擦,由此产生信用缺失、假冒伪劣、竞争无序等各种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政府履行市场监管职能还是习惯性地依赖传统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专项整治行动来监管市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问题,运动式市场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因此,市场监管模式如何转型?如何使市场监管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一致、相适应?这些都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传统市场监管模式也称之为运动式市场监管模式,是指政府以及各市场监管职能部门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做法,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用临时性的突击整治予以处置的方式方法,,传统监管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被动性;市场监管不是建立在对市场秩序深层问题的研究分析判断上,是针对市场某一领域的突发事件而被动采取的整治行动,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二是临时性:对于市场秩序的监管缺乏计划性、长期性,而是因某一偶然、突发事件而临时采取专项行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三是成效的不确定性:每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后,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市场秩序的好坏,导致工作成绩无法考核、评定。

当然,传统市场监管模式由于其资源集中、见效迅速而更容易赢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和认可,这也是其被习惯使用的重要原因。但从整体而言,传统市场监管模式有其无法回避的缺陷和先天不足。一是执法成本高。每一次某一地区出现市场突发事件,如食品安全,全国都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管该区域是否有这类事件都必须采取统一行动,这种作法浪费大量执法资源。二是难达到治本的效果。传统市场监管模式以开展运动式的整治行动为主要表现方式,这种方式见效快、收效明显,但由于市场秩序中深层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难以达到治本效果。往往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类问题可能会在其他地区出现。三是成效难以评估、量化,每一次整治行动的成绩都是以查处了多少违法物品、罚没多少金额,但这个区域市场秩序是否好转,没有一套科学、量化的市场秩序综合评估体系进行评定。

二、监管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要有效解决纷繁复杂的市场秩序问题,摆脱不断加剧的监管力量约束困境,必须走高层次、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的市场监管之路,监管模式转变已成为必然:

(一)国内外市场变化对监管模式转变提出了必要的要求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市场环境。随着后wto时代的来临,现今世界成为一个以信息的飞速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统一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国内外市场要素流动加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大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中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流通渠道、经营方式日新月异。商品升级换代不断加快,再加处在经济转型期,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滞后,市场秩序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贩私走私、外贸企业诈骗、通信市场监管、零供矛盾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将会更突出、更综合,呈多样化、专业化、复杂化趋势,加剧了政府监管市场的难度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转变传统市场监管模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实现需要。

(二)工商部门的现状与改革创新工作为市场监管转变提供了实现条件

第一,工商部门“管办脱钩”后,从兼有市场开办者的身份转变为单一的市场监管者,身份、角色的转变,为市场监管模式转变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广阔空间。第二,1996年以来,工商行政管理实行了大中城市区局改分局、“管办脱钩”、省以下垂直管理、总局机构升格等多项改革举措,有效促进和推进了工商事业发展。第三,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资源严重不足与市场主体不断扩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以深圳市工商局为例:深圳市工商局按现有编制2388人计算,每人要监管255户,如按基层所1257人计算,每人则要监管485户。所以继续沿用传统的监管模式和理念,市场监管工作将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第四。全国工商干部长期战斗在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前沿,对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了解和熟悉,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实现市场监管模式转变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启示,使我们更有条件拓宽监管领域。追求更新、更高的监管层次。

我们的现状和市场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能舍弃的要肯于舍弃,另一方面该管住管好的一定要管住管好。明确和强化核心职能,剥离关联性不强的职能,形成工商部门市场秩序监管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常态化监管模式是履行职能到位的关键

所谓常态化市场监管模式,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以一定的理论为支撑。深入分析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全面掌控市场秩序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对市场主体的各种经营行为实施持续、有效、规范管理,并科学、量化评估市场秩序好坏的一种样式或方法。常态化市场监管模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事,既遵守实体法的规定,又遵守程序法的规则。同时在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强调对综合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尽可能形成制度化管理,有一整套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补救的管理机制。

当然,建立常态化市场监管模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中,社会普遍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还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掌握市场信息的手段还较缺乏。因此,探索市场监管模式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强化市场监管理论与学科建设

市场监管理论是研究市场监管内容、对象、特点、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和实践的依据。但就现阶段我国市场监管的理论现状而言,专门研究机构和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监管理论形成独立学科体系的瓶颈,市场监管理论明显地表现为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学理论的简单重叠和相加,缺乏针对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市场监管缺乏基本理论支撑,是市场监管模式滞后的理论根源。因此,必须站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加强市场监管理论建设。要充分依托高等院校,以专家

学者和专门机构为主体,并发挥工商系统现有学会、科研机构和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大兴学习和研究之风,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大胆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监管理论成果,强化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监管理论建设,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机制和模式提供理论保障。

(二)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的法制建设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传统市场监管模式的打破、改革与创新,必然涉及到现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废止、修订和完善。一是按照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对法律法规中不合时宜的、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保护行业特权权益的规定予以废止,消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既充当运动者,又充当裁判的现象。二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监管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秩序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改变现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授权交叉、分层级执法的现状,从根本上消除多头执法的制度基础。

(三)以专业化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市场监管模式“两个转变”

实现传统市场监管模式向常态市场监管模式的转变,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监管对象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由过去以个体工商户监管为主转向以企业监管为主,由查处无照经营等简单执法行为为主转向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全方位监管,提升监管层次。二是监管方式由简单、粗放、表层监管向科学、精细、深层监管转变。即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方式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精度和深度,提高监管水平。“两个转变”的核心是市场监管模式由传统的运动式、被动式、灭火式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型,将市场监管的重心真正从针对具体对象的执法活动转移到针对整个市场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上来。

当然,市场监管模式转变是一个动态、渐进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实条件的积累和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等条件,不同历史阶段市场监管模式转变有不同的重点和内容,监管模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转换,但历史阶段不能跨越。

在实现市场监管模式的“两个转变”过程中,深圳市工商局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是强力推进“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深圳市工商局根据深圳市市场秩序的基本特点和队伍的基本情况,强力推进“专业化、信息化”改革工作,为市场监管模式转变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成立“两化”战略推进指挥部,统一领导全系统“两化”战略推进工作:组建“两化”推进办,成立了引进外脑招标谈判、数据库清理、网格化监管和电子地图与移动执法四个项目推进小组:成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进入业务梳理阶段,准备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完成“两化”任务。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消费维权新机制。多年来,消费维权耗费了基层工商所大量的精力,目前的现状是工商部门不分层次、不分轻重的承担了大量的消费纠纷、投诉和调解等任务,基层工商所1/3的精力都用于处理消费维权,其他更重要的监管任务则分身无术。深圳市工商局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研究新的思路,基本方向就是要从口常的消费调解中解脱出来,能回归社会的回归社会,能回归企业的回归企业,工商部门决不再包打天下。根据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分三步构建消费维权新机制:第一步,制订实施了《深圳市12315/12358统一接听登记若干规定》: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消费争议和解存先和分级调解的原则:第二步,选择三家大型商业服务企业设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试点:第三步,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在商业服务企业设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实际上是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共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沟通平台,创建了一个和谐消费的窗口,也是经营者社会责任的一次回归,实际效果十分明显:据统计,二季度商品类消费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86%。

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广告和商标监管服务水平。为解决行政资源不足、监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监管执法中纯粹技术性业务委托给社会专业机构操作,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力量,提升广告、商标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2006年深圳市工商局委托深圳大学建立了广告监测预警系统,对该市24家主要媒体、门户网站进行全天候监测,以广告监测数据为基础,准确统计和分析媒体广告总体情况,发现典型违法广告,定期形成广告监测通报,由工商部门对违法广告公开曝光,对广告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据统计,今年深圳市各媒体的列入国家重点整治范围的五大类广告总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减幅为58%:违法广告量减少了9384条次,减幅为28%。市局商标预警及服务系统也委托专业公司操作,为政府部门、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中国名牌企业、商标拥有企业提供及时的商标预警服务。截至2007年4月份,共发出预警报告2980份,2127份报告被权利人采纳,占71%。

四是努力向重点行业推行格式合同示范文本,把市场监管向高端领域延伸。目前,房屋买卖、通信消费、二手车交易、供货商与零售商的矛盾是老百姓关注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多年来,由于人力不足、执法手段缺乏、执法专业性不强等原因,恰恰使这些领域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2006年以来,深圳市工商局把目光紧紧盯住老百姓关注的、真正迫切需要我们介入的这些高端市场。从治本人手,向重点行业推行格式合同示范文本。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一手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8月1日将推出《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2007版)和《深圳市二手房预约买卖及居间服务合同》(2007版)示范文本,并将陆续推出房屋装修、零售商供应商供货、二手车、物业管理服务等新的格式合同示范文本,从规范合同人手,规范交易行为,有效治理“霸王条款”,减轻监管执法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