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税务筹划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5:11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1

摘要:工程承包模式是当前建筑业积极推广,并已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工程建设承包模式,开始在包括房地产开发、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国内建筑市场中被采用,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集合了设计、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等业务。虽然是新的商业模式,但仍属于效益比较低的建筑业,因此,需要企业探索开源节流的的有效途径,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结合自身企业业务特点,针对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对建筑业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字:工程总承包税收筹划合同模式

abstract:engineeringcontractingmodeisactivelypromotethecurrentconstructionindustry,andhasbeenwidelyrecognizedbyaprojectconstructioncontractmode,begantoincluderealestatedevelopment,large-scalemunicipal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thedomesticconstructionmarket,thenewbusinessmodelbringstogetherdesign,equipmentprocurementandprojectconstruction,etc.althoughitisanewbusinessmodel,butstillbelongstotheconstructionefficiencyislow,therefore,requiresenterprisestoexploretheeffectivewaystoopensourcethrottling,improvetheeconomicbenefit.theauthorcombining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ownbusiness,tocarryouttheprojectgeneralcontractingbusinessenterpriseshouldbehowtocarryouttaxplanning,carryonsomebeneficialexploration,inordertohelptotaxmanagemen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s.

Keywords:engineeringgeneralcontracting,taxplanning,contractmodel

epC是“设计、采购、施工”的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中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承包模式,也是在当前国内建筑市场中被我国政府和我国现行《建筑法》积极倡导、推广的一种工程建设承包模式。它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

由于epC项目涵盖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环节,根据税法的规定,各环节根据其业务实质适用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在流转税方面,主要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而在营业税中,由于业务项目不同所适用的税率也不同,epC工程总承包业务所涉及的工程金额较大,因此,对于税负的影响也非常大,如何对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涉税项目进行合理筹划是建筑企业财务工作的重心。

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周期长,资产流动性较弱,良好的税收筹划尤其是营业税税收筹划会从成本和周转资金等多方面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税收筹划是企业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在守法的前提下,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涉及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这种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财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从而税收筹划也呈现出独有的特点。结合对此类业务的认识以及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全面理解和运用,科学合理地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将是筹划方案成功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流转税中,建筑业存在重复纳税的风险,这也是国家进行税制改革,进行营改增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建筑业尚不在改革的范围内,因此,需要财务人员针对流转税进行必要的筹划。

总承包企业与业主方在在商务谈判期间便已是税收筹划的开始,在商务谈判阶段,所签合同模式的不同,对最终的税收筹划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现结合我国当前税法有关规定和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现状及不同合同模式的特点,对合同模式对税收筹划的影响进行分析。

1,复合合同模式

复合合同模式是当前最常被采用的一种合同模式,是从传统的建筑业合同模式延续而来的。复合合同模式是指总承包企业与业主方签订一个总的复合合同,其中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一并在合同中分项列示。此类合同的优点是于在复合合同中能够明确约定总承包企业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中进度、安全、质量、环境、技术、投资等方面的总承包责任,合同相对集中统一,有利于接口管理。

在税务方面,对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财务人员和税务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解读,复合合同由于将设计、设备购置和建筑安装等业务约定在同一个合同中,因此容易被认定为混合销售行为,存在税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根据此项规定,设备销售业务不仅需要缴纳增值税,同时,也可能被认定为是安装工程的一部分而被征收营业税,造成重复纳税的损失。

可以清楚地看出,复合合同模式在商务方面规定清晰,但在税务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存在税务风险,因此,这也是我们进行筹划的根本原因。

2,一组平行合同模式

此种合同模式是为了规避复合合同存在的税务风险而设计,是指工程承包企业与业主方签署相互独立的一组合同,包括设计合同、设备销售合同、建筑安装合同等。此类合同在商务方面存在明显的缺点,在各个合同中无法集中统一描述总承包方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中进度、安全、质量、环境、技术、投资等方面的总承包责任,同时,接口多,不利于合同管理。

但是,一组平行合同的模式涉税事项最为清晰,最有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根据当前税法的规定,一组平行合同基本上消除了混合销售的风险,相互平行各个合同分别根据其业务性质的不同适用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各个独立的合同是纳税的主要依据,相互独立。以流转税为例,设计业务适用5%的营业税;设备(材料)销售业务适用增值税;建筑安装业务适用3%的营业税;同时,由于设备销售合同单独签订,且设备的价值不包含在建筑安装合同额内,因此,完全可以解决复合合同中设备销售业务可能被重复征收营业税的风险。

可以看出,一组平行合同模式解决了复合合同模式在税务方面的缺陷,规避了税务风险,但在商务方面难以统一约定总承包企业各方面的责任。因此,虽然一组平行合同满足了企业财务在税务筹划方面的要求,但在商务及合同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仍然不是最适合的合同模式。

3,框架协议+一组子协议模式

“框架协议+一组子协议模式”是结合复合合同模式和一组平行合同模式的优点而设计形成,目的是为了在满足epC业务的商务要求的同时又满足税务筹划的要求。“框架协议”是指总承包企业与业主方签署一份无金额的合作框架协议,在框架协议中明确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中进度、安全、质量、环境、技术、投资等方面的总承包责任,框架协议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商务方面的要求。“子协议”包括有设计协议、设备销售协议、建筑安装等子协议,各子协议分别约定各项业务的金额,独立存在,子协议是企业纳税的主要依据。在合同的归口管理方面,此模式合同集中统一,便利接口管理。

此模式下,子协议是纳税的主要合同依据,各个子协议间的关系与一组平等合同的关系相似,各子协议独立存在,涉税事项清晰,最有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消除了被认定为混合销售的风险,解决了设备销售业务重复计征营业税的风险,达到的税务筹划效果与一组平行合同的效果一样,但由于框架协议的存在,在商务方面优于一组平等合同的模式,满足企业在商务方面的运作。

通过对以上三种合同模式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单纯从税务风险规避的角度,首选平行合同形式,但合同模式的选择需要从商务、会计核算、业务实质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框架协议+子协议”合同形式最适合当前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同时满足了epC业务在商务和税务筹划方面的双重要求,这种合同模式将逐渐被越来越多建筑业企业的所采用。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试分析“框架协议+一组子协议”的模式在税务筹划方面的优势。

a化工企业欲投资新建一化工厂,由B建筑企业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B企业负责整个化工厂建设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等全部业务。a企业计划整个epC总承包工程投资20,000万元,其中,勘察设计费1,000万元,占工程建设投资额的5%,设备费10,000万元(含税价),占工程建设投资额的50%,设备安装费2,000万元,占工程建设投资额的10%,厂房建筑工程费7,000万元,占建设投资额的35%,设备由B企业负责购置,设备购销差价为10%。分别测算复合合同模式和“框架协议+一组子协议”合同模式下流转税金的情况。

复合合同模式:a、B企业签订一个总的复合合同,约定该项目的全部内容。

1)营业税:1000万×5%+(20000万-1000万)×3%=620万;

2)增值税:10000÷(1+17%)×10%×17%=145万元;

复合合同模式下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为765万元。其中,在营业税方面1000万元的设计费适用5%的税率,其他合同额全部归为建筑安装业务适用3%的税率,设备费重复缴纳了营业税。

“框架协议+一组子协议”合同模式:a、B企业签订一份无金额的合作框架协议和若干子协议。

3)营业税:1000万×5%+2000万×3%+7000万×3%=320万;

4)增值税:10000÷(1+17%)×10%×17%=145万元;

“框架协议+一组子协议”合同模式下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为465万元。与复合合同模式下税额相比节省了300万元,主要原因是设备费规避了合并计入建筑安装合同内重复缴纳营业税。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有较强综合能力,不仅需要能理解和熟练运用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和税收法律、法规,同时,需要熟悉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的特点和性质,在守法的前提下,分析探讨进行税收筹划。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在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注重税收筹划,加强对政策的收集和研究,担心企业的财税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纷繁多变的业务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2

关键词:税收筹划;博弈论;非对称信息

abstract:asonekindofenterprisefestivaltaxbehavior,thetaxrevenuepreparationmustconformtogovernment’slegislationintention.Butinpresentsituation,thefactthatthegovernmentcollectstaxwhilethetaxpayersrunaftermaximalbenefitshasmadetherelationshipofthembecomeonekindofgame.therefore,toletthetaxpayershavetheirbenefitslegally,anytaxrevenuepreparationmustbeadjustedtothevariationsofthetaxationlaws.

Keywords:taxrevenuepreparation;gametheory;asymmetricalinformation

一、税收筹划行为弈论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博弈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分析经济现象的重要手段。“博弈”一词的英文单词是Game,是对策、游戏的意思,所以,博弈论亦称对策论。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Fnash)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这标志着博弈论已和现代经济学融为一体,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博弈论是研究当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对方选择时的决策和均衡问题。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包括:博弈的参与人;博弈时对弈者可利用的信息、行动、策略以及博弈的结果、支付。其中参与者、策略和支付函数是博弈论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税收筹划行为弈论的基本要素可以归纳如下:①税收筹划行为中的对弈者(player),包括作为征税主体的各级税务机关与纳税主体的企业、单位和个人。②税收筹划行为中的行动(action),它是税收筹划博弈者在税收分配过程中采取的决策变量的集合。如征税主体应建立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应采取怎样的征管模式和稽查方式;纳税人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如何缴纳税款等。③税收筹划行为中的策略(strategies),就是征纳双方在现有的税收环境下所采取的税收行动规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④税收筹划行为中的信息(information),是指有关税收方面和纳税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各项税收法规和税收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征纳双方的行为特征及行为规律等。⑤税收筹划行为中的收益(payoff),指税收筹划对弈者所得或预期所得的效用,如征纳双方都尽力获得最大效用,即税务机关采取一切策略提高税收收入,而纳税人则想尽一切办法或策略进行筹划以达到少纳税或迟纳税的目的。这是税收筹划博弈中对弈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⑥税收筹划行为中的结果(outcome),是通过筹划征纳双方达到的结果,如税务机关通过努力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及纳税人通过筹划达到少纳和迟纳税款的目的。

二、税收筹划空间的博弈论分析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预先的合理筹划与安排,对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后,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求减少税收支出或者取得货币的时间价值。税收筹划决策流程图为:

从这个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理财环节,是事前的一种“谋划活动”,其目的是少纳税款或迟缴税款。这种活动的前提必须是企业尽量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搜集信息,然后筹划主体通过认真分析与比较,寻找能够达到筹划主体理财目标的各种纳税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获得的更完全的信息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再修正,而后再实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需搜集的信息包括两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它对自身的筹划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的信息是完全的。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还要及时了解一些外部信息,如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与调整等,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无法准确预测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时间、变化方向以及如何变化等。比如国家既定的税收政策对企业来说是透明的、公开的,但是一旦作为立法者的国家修改税法、完善税制,纳税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应变调整,就难免要遭受损失。此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国家来讲同样如此(这里为了分析方便将外部环境抽象为涉税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改进完善是建立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后的反馈信息之上的,但是国家无法及时并准确掌握企业将要如何利用现行税收政策法规,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税收筹划。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利益在数量上的消长关系反映并决定了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指向上相似而在形态上各异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要尽可能的多征纳税款;另一方面,纳税人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会尽可能少的缴纳税款。因此,以政府为主体的征税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纳税人成为博弈的双方[2]。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双方可以在遵守某种协议的条件下实现一种理想状态,即“纳什均衡”,而该均衡的前提是双方遵守协议的收益大于破坏协议的收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博弈双方都有不遵守协议的动机,那么协议的制定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以,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在制定税

收法律制度时既要考虑纳税人的生存发展,还要考虑税源的可持续增长,从而必然会预先为纳税人留出一定的空间,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行空间。

三、税收筹划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考察是建立在“经济人”的理论假设基础上的,所以,谋求主体利益最大化是税收筹划博弈的实质性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征税人以依法治税为前提的税收收入最大化,纳税人以可承受风险为最小的财务利益最大化。绝对的税收遵从模型并不存在,因而征纳博弈就不可避免。如果企业选择进行税收筹划,那么必然会与征税方发生利益博弈。这种博弈是企业先行动的动态博弈。有些筹划活动可能完全在税收制度约束下展开(比如利用税收优惠),但有些税收筹划活动,其合法性需要由税务机关进行界定(比如转让定价)。在这种情况下,税收筹划的收益变得具有风险。企业能不能进行税收筹划需要依赖于对税务机关行动信息的判断,下面我们用一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1.模型的建立

参与人:纳税人—企业;征税人—税务机关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U:企业的收益函数;Y:企业的实际收入;t:企业应纳税额;C: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成本;a:税务机关税收检查的成本;B: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而对企业的罚款;m:企业税收筹划所获得的收益。

当税务机关不进行检查或者经检查认定筹划行为合法,企业收益函数为:U=Y-t-C+m;反之,若税务机关检查且认为企业筹划行为非法,企业收益函数变为U=Y-t-C-B+m(见图2);具体支付矩阵见图3。

2.对模型的分析

假设企业认为税务机关进行检查但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为p,检查合法的概率为1-p,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为R=1,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为0,该情况下预期收益可表示为:

π(1,p)=p(Y-t-C+m-B)+(1-p)(Y-t-C+m)

π(0,p)=p(Y-t)+(1-p)(Y-t)

令π(1,p)=π(0,p),得均衡概率p*=(m-C)/B

分析说明:

①税收筹划收益m越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也越大;m越小,税收筹划的概率也越小。

②税收筹划成本C越大时,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小;C越小时,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大。

③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惩罚力度B越大,企业税收筹划的概率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可以表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并不是一件容易和简单的事,任何一种税收筹划方案都不可能永远是最优的,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随着税收法律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纳税人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

①企业(纳税人)自身必须全面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特别是要通晓税法。正如前面所分析:税务筹划取决于纳税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和国家税收制度、政策等外部环境,应该说能够使税务筹划得以真正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是外部税收制度及国家其他(如投资、外汇管制等)政策和制度等外部环境,这也是税务筹划的一个独特之处。目前,我国现行税制还不太完善,纳税人应该在认真学习与掌握税收政策后进行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从微观角度来看,税收筹划行为不违法,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真正实现节税目的;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来洞察国家税收政策执行的效果,发现并堵塞税收法规和政策的缺陷和漏洞,使税制日臻完善。

②纳税人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更新税收筹划方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税收政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以便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所以要求纳税人在利用某项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防范筹划的风险。必须指出,在税收的计税差异、政策差异和税制设计缺陷给予的税收空间中,不同纳税人的选择环境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利用空间。“纳什均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与税收法规的制度缺陷不断地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地调整税收筹划空间。企业要不断地发现和利用税收筹划空间制定新的筹划方案,伴随着博弈双方对该空间的认知程度,在约束与博弈中达到新的“纳什均衡”[2]。

③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税收筹划的概率,不仅与税收筹划成本有关,而且与预期税收筹划收益有关,所以,这就要求纳税人在一定的财务管理水平下对税收筹划成本及收益进行预测,以节税利益最大化和所花费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权衡利弊,全面分析,开展有的放矢的税收筹划活动,以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当前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异性很大,且纳税人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并未分设,虽然规定在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时,计缴税金应以后者为准,但两者在会计上要统一反映,有时还是难以完全统一的,甚至还有矛盾,所以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与《税法》的相关制度,力争做到既能使企业受益,又不违反《税法》的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3

关联交易在企业纳税筹划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受到了国际国内越来越广泛而高度的关注。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企业进行关联交易的纳税筹划带来了诸多影响。

形势分析

“避税天堂”的影响要把握。近期,“避税天堂”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刚刚结束的20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并准备实施制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公布了最新税收表现评估报告,公布了黑、灰、白三份名单。

那么,“避税天堂”是否真如有些人预测的那样会被取消?李晓晖认为,“避税天堂”有些是独立的国家,其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其他国家很难干预和取消的。现在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避税天堂”准备采取一些行动,但不是取消,而是可能对在黑名单或灰名单所在国家和地区有投资或被投资的本国企业加强税收征管,各国家可能会出台相关国内法规及监管措施,加强自身征管力度,这对纳税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设在黑名单或灰名单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对没有实质运作而仅仅是壳公司的海外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设立在“避税天堂”,本国企业的税务当局可能将这些公司的收益视作本国企业的收益而课税。

危机中的利弊需统筹。李晓晖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有利有弊。具体而言,“利”主要表现在,经济低迷时期的相关税收筹划成本也较低。比如进行税收筹划可能会牵涉到公司的重组,需要对一些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等进行估值,并按照公平价值交易。在经济很好的时候,房屋的价格会非常高,企业转让相应也要交较高的税。而在经济低迷时期,相关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此外,最近几个月,政府出台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倾向于给企业多一些支持,企业要做税收筹划可利用的方面也多一些。

“弊”的方面包括:其一,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收益降低,筹划能节省的金额也相应降低,纳税筹划的短期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同时,进行纳税筹划需要一定的费用,在企业现金流较紧张的情况下,是否做纳税筹划,往往会很谨慎。其二,进行关联交易纳税筹划过程中,在评估验证转让定价合理性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一些可比公司,对近三年的数值进行平均,并用平均值来评估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当前,无论是目标企业还是对比企业,它们前两年的经营数据较高,去年的较低,平均值往往介于前两年与去年数值之间,这样企业去年的数值可能就低于合理值。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税务机关质疑的可能性加大,对企业不利。关于第二个问题,已经有企业向税务机关反映,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

“办法”解析

2009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简称“办法”),作为企业所得税法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的详细规定,涵盖了转让定价税制、避税港税制、资本弱化税制及国际反避税等四大领域,受到了纳税人的高度关注,更是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李晓晖提醒企业有以下四点需要掌握。

一、同期资料。对一部分规模比较大或者转移定价及关联交易规模较大的企业,“办法”提出了纳税申报同期资料的保存和申报的要求。也就是说,根据规定,企业如果有关联交易,就需要提供关联交易的同期资料,以证明关联交易的合理性。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新要求。以前关联公司之间转移定价的价格是否合理,并没有法律文件要求整理并提供一套资料,而现在有了这样的要求。因此,对于企业纳税筹划而言,以前没有对筹划中的关联交易进行定价合理性基准分析(同期资料的组成部分)的,现在需要补上,做好同期资料数据支持和准备,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资本弱化。按规定如果一个公司的关联方企业的借款超过其权益资本的二倍以上,且超过的部分如果没有充分的同期资料证明借款的利息是按照公平交易原则收取的,就不能税前列支。所以,企业的关联公司或股东在融资过程中,需要首先注意借款的额度是否超过权益资本的一定比例;其次要注意利率高低,这是纳税筹划中新的注意点。

三、预约定价。按照规定,企业间关联交易的定价,是可以跟税务局协商并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的,这就给了企业一定的确定性。比如企业要做一项关联交易,对于交易价格心里没底,不知道以后税务局是否会质疑、调整并补税。那么企业可以去税务局协商把价格提前确定下来,在未来的协议期之内,都可以按照这个价格进行关联交易,而税务局就不会在协议期内对企业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的税务稽查。预约定价降低了企业双重征税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预约定价花费的时间较长,人力物力投入较大。

四、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是对跨国企业有利的一种方式。在全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多个关联企业间,如果这些关联企业共同开发或者提供服务,当某一关联企业需要使用该开发成果时,原来是采取收费的方式,现在可以使用成本分摊协议方式。比如,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多家关联企业共同研发了一项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并不是属于哪个公司,但是其使用权可能属于国外的某个公司。而中国的某家参与研发的公司要使用这项无形资产,一种方式是付费,同时需要代扣缴营业税、所得税,加起来可能有15%左右的税负。而在成本分摊协议方式下,由参与研发的企业分摊相关开发成本,并免费使用无形资产,这样,开发的成本可以直接在税前抵扣,且不会如付费的方式下那样需要负担额外的税负。

实操建议

一个真正好的税务筹划方案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在纳税筹划工作中,李晓晖建议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要点提醒企业注意:

一、事前筹划。事前筹划远比事后筹划重要,其效果也会好很多。李晓晖见过相当多的企业在事情已经发生,税务局要求补税时,觉得要交的税金太高,才去想补救办法,但是那个时候往往已经没有办法了。

二、日常管理。企业通常认为税收筹划就是要做一套筹划方案,改变企业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税收筹划,就是日常的税收管理。尤其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一些集团总部对众多子公司的税收管理状况包括是否按时纳税、财务人员是否熟悉掌握税法等并不很了解。往往是突然有一天某下属子公司出了问题,补了很多税,还要交罚款和滞纳金,事情发生了以后集团总部才知道,这样,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就非常高。因此,企业是否有一套系统的、制度化的税务管理体系以及应对税收征管制度的策略与方法很重要。不少企业一边辛苦地做着税收筹划,好不容易节省下来一些税负,另一边因日常的税务管理出现了问题,要补税、交罚金等,其损失往往比通过筹划减少的税金还要多。因而税收筹划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日常的税收管理及风险防范。

三、全面考量。市面上有些税收筹划的书籍,给大家描绘了非常好的前景。通常是介绍某个方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出最终省了多少钱。但是,其中有些方案没有充分考虑诸多相关因素。例如纳税筹划中经常会涉及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会减少所得税,但如果原来是不存在的关联交易现在有了,可能需要交纳新增税种的税金。或者一个方案可能涉及好几种税,要避免只考虑部分税种,遗漏其他相关的税种。另外,如果某项筹划涉及公司间的重组,包括合并、分立、购买股权等,这些动作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成本,且会产生一定的交易税费,这些都必须作为筹划的考虑因素。还有时间成本,因为十年后节省的1元钱跟现在的1元钱,价值是不一样的。

四、预算基础。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会涉及很多税收筹划的选择,需要全面测算税收筹划收益,往往是要跟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经营收益挂钩,企业的成本、收益数字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筹划方案选择。企业经营通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税收筹划是要基于预测的,因此,需要非常详细地了解相关预算假设条件,进而确定税收收益。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非常好的财务预算体系,从而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成本、收入、收益等,这样才能对筹划方案做一个准确的选择。

五、合理目的。避免因为单纯的目的而进行税收筹划。按规定,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重组、交易、股权的转移买卖等,如果只有一个税收目的,那么税务局可以根据一般反避税条款,视同并还原于没有这个行为的情况下该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比如企业销售一批货物给a,但是为了降低税负,改为先卖给B,再由B卖给a。那么税务局会视同企业直接销售给a,并要求企业交纳相应的税金。所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为单纯的税收筹划目的去做,否则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务筹划

企业会计税务筹划的概念税收是国家调整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调节企业生产和消费者行为的的经济杠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消费者的行为诉求,有条件、有目的地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国家某些经济或社会目标。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本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尽可能地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会计税务筹划活动。

一、企业会计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会计税务筹划的现状经过税务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企业的会计税务筹划意识正在得到逐步的加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有如下几方面典型:

1.纳税观念陈旧,会计税务筹划意识淡薄

近年的纳税宣传,纳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同时也对会计税务筹划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一提起会计税务筹划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偷税、避税和漏税。由于会计税务筹划还没有被普遍接受,许多企业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并不真正了解会计税务筹划,其实,会计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和漏税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偷税是企业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避税是企业利用税法上的漏洞,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行为;漏税是指企业并非主观故意,是由于企业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不交货少缴税款的行为。可以看出,偷税、避税和漏税的结果是补齐税款,有时候还有接受处罚,但会计税务筹划则不同,会计税务筹划是在合法的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本身与《会计法》立法精神相符,符合国家和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会计税务筹划与税法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不影响会计的正常工作,不削弱会计各种功能的发挥。

2.漠视会计税务筹划的风险会计税务统筹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会计财务统筹工作是技术性、政策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工作。随着企业对会计税务筹划的逐步重视,相关行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税务筹划活动以各种面貌、形式和方法在各地悄然兴起,但是很少有企业或者相关行业对会计税务筹划所蕴含的风险有够的重视。当应用的政策、筹划技巧失误导致筹划失败的时候会计税务筹划的风险就会显现,企业就要为风险付出代价。会计税务筹划风险来源于:首先,会计税务筹划过程中对会计政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不够,会计税务筹划如果不能系统地、正确地理解税法精神,就会形成会计税务筹划风险。如在企业在破产、改制、兼并和分设过程中主体发生变更涉及多种会计优惠政策,会计税务筹划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其次,企业对有关会计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运用和执行不到位,如伤残人员的比例数不足而获得财税优惠,这也会造成违法的风险。最后,决策者对会计税务筹划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片面理解筹划,将会计税务筹划看成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这容易造成筹划工作失去应有的支持,导致筹划风险倍增。

3.缺乏会计税务筹划专业人才

会计税务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

二、完善会计税务筹划的建议

1.加强法制和宣传工作在政府的层面上不断完善

财税相关的立法工作,税务部门要严格执法,强化征管与稽查。进一步加强宣传税法和会计税务筹划的工作,做到教育与惩处并重,加深企业对依法纳税的认识,增强纳税人进行会计税务筹划的积极性。这是完善我国会计税务筹划制度的基础保障。

2.培养会计税务筹划的专业队伍

会计税务筹划在我国属于刚刚兴起的经济活动,人才队伍专业化有待提高,队伍建设急需尚,会计税务筹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智力行为,要求会计税务筹划人员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因此,企业和会计工作者在开展会计税务筹划应综合考虑企业利益的整体,全面权衡,不能为局部减免而损失整体经济利益。

3.加强会计税务筹划的研究工作

企业加强对涉税业务和纳税行为的研究、分析、计划和筹划对企业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税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之中,而税务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税务筹划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和消除的。企业只有加强税务筹划的理念,遵守相关的原则,加大税务筹划的研究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筹划风险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卢静媛.税务筹划易进入的误区探讨[J].陕西电力,2006,06.

[2]蔡玉高.变味的“税务筹划”[J].共产党员,2007,20.

[3]刘,马艳红.浅谈现代企业投资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0,08.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5

【关键词】筹建期;开业之日;营业执照签发日;第一笔收入

新开办企业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在会计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与主要帐务处理”(财会[2006]18号)中,关于“管理费用”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主要帐务处理,开办费的会计处理不再是“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而是直接将费用化,因此,筹建期的招待费在“管理费用”会计科目核算,然后计入当期损益,不再按照摊销处理。在税务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规定: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为此,会计与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单单就筹建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在税务处理上,在201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中税企之间也有争议,原因是现行税法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筹建期间”均没有准确给出定义,企业筹建期税收法律地位的缺失给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税收管理及相关企业办理涉税业务带来不便和纠纷,下文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从企业和税务机关的角度举例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某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于2012年6月,2012年8月份开始筹划一楼盘建设,通过招标方式取得一块土地,支付地价款8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之前只进行了规划方案、图纸设计等工作,筹建期间未进行生产建设,通过“管理费用-开办费-招待费”科目核算招待费20万元,2013年2月取得开工许可证后开始施工,在2013年3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遇到问题如下。

企业申报:根据税务公告2012年第15号,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即:20万元*60%=12万元,超出的20-12=8万元需要纳税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局机关的意见:因2012年无收入,业务招待费20万元不得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焦点:企业认为虽然2012年无收入,筹建期可以按照税务公告2012年15号进行60%进行扣除。税务机关答复2012年6月已经成立,筹建期为营业执照签发日,因此不得扣除,需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根据国税函[2003]12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以纳税人正式取得的工商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为企业筹办期结束(该文件已废止)。

2关于筹建期的解释税收文件不尽统一

关于“筹建期”百度的解释,是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在实际工作中,关于筹建期税收实务主要有一下四种观点:

2.1税务机关主持的观点:以工商局营业执照签发日作为筹办期

主要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国税函[2003]1239号),以纳税人正式取得的工商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为企业筹办期结束(注:该文已废止)。笔者这种观点不太合理,主要是取得营业执照时企业的筹建或筹办期大部分情况没有结束,该事件跨度较短还不能正常的生产、经营。

2.2企业主持在观点:以试营业作为筹办期

主要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9]第003号)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1991]第85号)规定,前款所说的筹办期,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办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注:已废止)。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原则,但须对试运行、试营业进行准确界定,以便于实际操作。

2.3少数人胡观点:以取得第一笔主营收入作为筹办期

主要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规定新办企业减免税执行起始时间的生产经营之日是指纳税人取得第一笔收入之日(注:该文已废止)。这种观点也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不能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期的时间作为筹建或筹办期的结束时间,两者调控的对象不同。

2.4较新税政的观点:企业对外经营活动开始作为筹办期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这种观点存在的不足是,主管税务机关不易判断或取得判断的证据证明各项资产已经实际运营。

3关于对“筹建期”法律规范的建议

正因为“筹建期”企业税收法律定义的不规范,才给企业办理涉税业务和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税收管理带来争议、产生纠纷,只有明晰了政策依据,才能保持税收的政策“准确性”和“连续性”,笔者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统一明确企业筹建期的税收管理规定。考虑到企业类型不同,笔者建议分3类不同规定比较合理:

1)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取得第一笔收入作为筹建期结束。

2)工业企业和建筑业:开始归集生产成本作为筹建期结束。

3)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工程开工日,开始施工[打桩](不含前期工程,如地质勘探、平整土地、拆除旧有建筑物、施工用临时道路等),即为开始生产经营之日,不考虑相关证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是否齐全。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R].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

[2]翟建国.企业筹建期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的财务处理与税务处理探讨[J].河北企业,2013(08).

[3]谢峰.企业所得税中业务招待费处理辨析[J].财会通讯,2011(16).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6

【关键词】纳税筹划科学性提升建议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基础

一是严格遵守税法。企业的纳税筹划应当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违背税法就是偷税漏税。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当详细研究税法,依法合理纳税筹划,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的远大目标和理想得以实现。二是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合理避税,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企业经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盈利,保护环境和社会就业已成为现代企业新的责任,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应当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当考虑社会效益。三是统分考虑风险意识。我们应当意识到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统分考虑避税收益和避税风险,科学地权衡两者的利弊轻重,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四是纳税筹划的方案应当具有灵活性。纳税筹划方案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税法、相关规章的改变随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修正筹划方案,使得方案达到最佳,并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提升企业税筹划工作的技术操作水平

如果企业在不同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资金调整空间,则应当进行部分内容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计算方式与分析工具。当计算与分析的结果为业务a的利率水平不高于业务B的利润水平时,则应当将需要进行调整的业务内容合并到业务a当中,从而来降低税负的水平。然而,当a业务水平的利润率水平高于B业务利润率水平时,则应当进行反向的调整,将需要调整的业务合并到B业务当中。总体来看,调整过程可以遵循如下原则,也可以根据不同业务所具有的不同的利率水平,来将需要调整的项目或业务放到利润率水平较低的业务中。这具体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1、对于混合销售所造成的税收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

在企业的很多项目中,一些销售业务所占的比例通常比较高,为了有效避免税务机关将这种比例较高的现象归结为混合销售行为,企业应当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一是对合同进行有效的拆分处理。例如,当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合同时,应当将整个业务分成技术方面的设计、具体工程及销售三个具体的业务,并分别进行合同的签署工作,在合同当中,也应当将涉及到的金额数量加以详细标出。当然,如果实在存在合同拆分方面的困难时,也可以将三项业务在总合同当中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单列。二是会计的处理工作。在合同拆分思想的影响下,应当将三项具体的业务进行分别的核算处理,这样能够十分清晰的将核算项目与内容加以表达,确保不致出现被归结为混合销售行为的局面出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核算工作应当以拆分后的合同内容为根本依据,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由混合销售行为所带来的税收风险。

2、对于重点项目加以重视,并根据税种的不同来进行具体的筹划工作

从这个视角来看,基本可以将税种分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其他税种,并结合不同税种的要求,来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工作。从营业税来看,企业应当严格根据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中的规定,来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具体操作上,可以将技术提成所带来的费用,归结到营业税的计税抵消项目当中,从而来降低营业税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根据技术转让合同,将相应的提成费用作为某种项目或业务的技术服务费用来处理,单独计入这个项目或业务中。进行这样的处理后,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从而作为营业税的抵消项目进行税收剔除,然后再进行营业税的计算。就增值税而言,企业有必要对于国家政策进行系统的把握,将进口免征关税与增值税的优惠与抵扣进项税等方面的优惠进行有效的区别,并积极研究各种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企业税收筹划所造成的影响。

三、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组织工作水平

1、强化纳税筹划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是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对于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加以重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当将纳税筹划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事项当中,通过详细的工作计划制定,从政策、方法、资源等多方面给予纳税筹划工作以大力的支持。除此之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为纳税筹划工作争取到足够的资源支持,从而从根本上避免该项工作处于弱势地位的局面,逐步建立起自身应有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建立实际上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对于解决企业纳税筹划难题方面的巨大作用,为纳税筹划工作提供大力的帮助。二是需要营造起优质的纳税筹划环境。以往企业很多员工对于纳税筹划仅是一知半解,抑或对纳税筹划仍停滞于陈旧观念中,亟待给予新的观念。有效的解决之道是加强倡导、沟通与人员培训,对象应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只有全体员工均对纳税筹划有了正确观念,才能营造优质的纳税筹划环境,也才是预算工作成功的最佳保证。三是给予制度创新以关注。重视纳税筹划工作这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从制度层面来给予指导。就企业可持续发展来看,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制度体系应当首先考虑企业自身的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起即体现时代精神,有富有企业特色的纳税筹划制度体系。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需要进行即时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对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需求特征加以清晰的认识,确保员工不仅能够改善自身的困惑,而且也能够使员工深刻体会纳税筹划规范。

2、促进企业与政府措施的有效融合

一是对企业的建议。由于目前企业的会计处理受税法规定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报表税务化,而记帐凭证主义化的结果,使得企业经营实况严重受到扭曲,破坏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一些研究也发现,企业或因会计制度的不健全,使其财务报表的管理似乎更易操弄,而在不同动机与限制下,其所采用操弄方式也并不同。因此当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时,应了解企业课税所得管理的方法,关注是否有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并且要注意相关的罚则,以免误触法律遭受处罚而得不偿失。另外,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应该避免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过大,而对其员工应该落实更多的教育培训,这除了可让员工增进其专业知识外,也可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

二是对政府辅导机关的建议。政府应辅导企业健全会计制度,引导指正税务会计领导财务会计的作法,这也成为增加我国企业财务报告可信度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应加强查核公司的交易对象是否为本身在境外成立的公司,以免造成公司与个人的盈余都放置于国外,使国库税收减少,加速贫富的差距。除了从外部对企业进行税收查核外,也应该加强企业对会计法令的认识,多开一些相关的课程,让企业的管理人员与税务会计人员可以体会到会计的重要性,相对的也提升未来税收查核上的速度。

四、降低纳税筹划工作的财务风险

一是改善企业财务信息揭露模式。纳税筹划工作对于财务报表的要求很高,导致报表编制范围较大,企业编制时间、成本也均会增加。因此,应积极地培训企业会计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有效的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编制集中的财务报表,而非委托会计师编制及查核,这违背会计师独立性的审计角色。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原则与政策、会计作业系统与流程的调整及整合问题是进行纳税筹划财务工作的主要考虑因素,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会引发企业内部存在多套帐的困扰,因而如何改善集团企业落实纳税筹划的报表编制工作十分重要。

二是落实会计师的独立性、利益冲突的回避与揭露。在处于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下,会计师必须要有相当大的专业能力与独立性,才能发挥保障信息质量的功能,目前独立性规范对象仅限于签证会计师个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所内其它会计师及查核人员的独立性规范,还有待加强。非审计业务,如财务税务规划、会计制度设计、内部管理制度规划、管理咨询服务、法务事件处理、企业并购处理等,是国内目前会计师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也尚无规范的法令对这一方面加以约束。受到事务所营业额的压力,会计师的独立性及客观性容易逐渐向现实妥协,这将影响财务信息揭露的透明度。会计师如何维持其查核与核阅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成为信息透明化必须正视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有效的促进企业纳税筹划水平的提升,必须在将相关会计事物交由会计师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会计师独立性的实现。

三是健全内部控制与审计机制。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中,除了应当借助会计师等外部控制因素之外,还应当在企业内部配置内部控制部门。以管理的观点来看,这一部门设置的目的应在于执行内部业务的审查与控制,提早发现应改善的问题。问题的即早解决,也有利于纳税筹划目标的合理达成。以内控或管制的观点来看,企业应形成部门内部与外部多重的内控与控管系统。现行企业部门设置的相关内控或控管单位,基本上多是注重防止财务舞弊的现象发生。如果企业能健全自身内部控制单位的设置,并结合自身资源,在高层管理者充分信任与授权下,协助财务管理人员执行纳税筹划的审核或控管,将有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执行,并减少外部控制与控管的困扰。因此,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障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瑞: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5).

[2]惠元白:试论现代企业纳税筹划[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5).

[3]奥百宁、陈舒红: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S2).

[4]王琼艺:完善现代企业纳税筹划探究[J].税收征纳,2005(1).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7

摘要分析了税收筹划的含义,对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进行比较,引导纳税人培养税收筹划意识,并对正确进行筹划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筹划偷税避税税收筹划建议

在国外得到广泛运用的税收筹划,在我国虽然得到高层税务部门的默许,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界没有形成定论。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纳税人法律意识的提高,税收筹划必将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税收筹划的涵义及与偷税、避税的比较

(一)税收筹划的涵义

税收筹划又称节税,是指纳税人(法人、自然人)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筹资等事项的预先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税、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以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行为。

(二)税收筹划与偷税和避税的比较

税收筹划与偷税和避税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三者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规避或减少税款支出,但是,从法律角度和对税收的影响看三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从法律角度看。偷税是指在纳税人的应税行为已经发生并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避其纳税义务的行为,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因此现行《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巧妙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避税不同于偷税,虽然不违法,但是属于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因此,一般认为避税可以分为合法和非违法两种情况。合法的避税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非违法的避税,往往是由于税法本身存在漏洞,使纳税人能够利用税法不完善之处作出有利于减轻税负的安排,使国家税收蒙受损失。但是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不可能像对待偷税一样给予法律制裁,国家只能针对避税活动暴露出的税法的缺陷,通过堵塞法律漏洞和完善税制,予以杜绝。税收筹划则是依照国家税法和政府的税收政策意图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对其投资经营和财务活动所做的事先筹划和安排,是完全合法的,与合法避税相似,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意图,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

二、税收筹划在我国发展的几点建议

由于我国的税收筹划从理论到实务发展尚不完善,因此,虽然企业倾向于进行税收筹划,但是由于对筹划规则掌握不好,很多理论上行得通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际运作中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有的筹划方案因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造成税收筹划的失败;有的是考虑欠全面,导致企业虽然在某一方面少交了税款,却多缴纳了其他类型的税款;还有的因为过度进行税收筹划反而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受到税务部门的惩罚。对整个社会而言,税收筹划有过渡炒作的嫌疑,从而使企业和公众过高的估计了税收筹划的能力。在我国发展税收筹划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化和法律化是税收筹划发展的关键

税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责任的范围内进行,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安排自己的经营项目、经营规模,在符合税收政策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法规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进行纳税筹划。另外,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税收筹划的政策,将税收筹划纳人法制化轨道,将其与偷税、避税明确划分,使税收筹划在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保证其所提供的纳税方案与立法思路保持一致。

(二)成本效益性是税收筹划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税收筹划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某一项筹划方案使纳税人取得了部分税收利益,但可能在另一方面带来了损失。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采取的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税负最轻的方案虽然会使税收负担明显降低,但是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整体利益遭到损害,因此只有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有助于企业整体发展的税收筹划方案才是最优方案。

(三)科学的方法是税收筹划发展的基础

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商业行为,筹划之前需要考虑税种、经营活动方式、涉税核算和可避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筹划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纳税方案,通过比较税负和比较效益等科学的方法,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四)良好的执业水平是税收筹划的保证

目前我国的税收筹划多是由税务部门进行的,加强该行业的执业水平是合法有效完成税收筹划的保证。执业水平包括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两个方面。虽然目前我国税收筹划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税制和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对分离和发展完善,以及相关法律的健全,执法力度的加大,企业法律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税收筹划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俊培,许建国,杨灿明.现代财政学.上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余丽辉,胡美琴.税收征纳实务以及税收筹划.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8

[论文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争夺战中,税务筹划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现行税法相关的规定进行梳理,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税务筹划中可利用的税收政策及筹划技巧,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提出相应税种的建议。

 

税务筹划,是以税收政策为依据,在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财务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安排,达到合法降低税收成本的经济行为。而商业银行的税务筹划,也是商业银行整个财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一来可以壮大其资本实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二来,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将面临着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务成本等考验,而构成银行成本中很大的比例就是税收成本。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提高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税负比较 

虽然新企业所得税法使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但二者实际税负还是存在很大差异。

(一)营业税

我国对一般性贷款按利息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外汇转贷按利差征收营业税。内资银行的业务主要以人民币贷款为主,转贷款比例很低;而外资银行则通常以外汇转贷业务来规避营业税,这实际上是采用内部定价规避税收的手段,使外资银行税负远低于内资银行。

(二)企业所得税

虽然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企业的所得税统一为25%,但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核销、固定资产折旧等税前扣除标准过严,审核程序繁琐,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税负远高于名义税率。而外资银行按照国际税收惯例,与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允许在税前如实扣除。

(三)个人所得税

国有商业银行的职工多为中国公民,外资银行的高管人员则有相当部分来自外国,且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我国个税规定在华外籍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可附加减除费用,对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境内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使外资银行的职工实际税负比我国商业银行职工轻了很多。而员工个人所得税相当于企业工资支出的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的最终负担者还是企业。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制度下,国有商业银行比外资银行要承担更多的个人所得税负。

(四)其他税种 

外资银行不需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各地为吸引外资在城市房地产税等征收过程中,也对外资银行实行了很多减免优惠,这更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税负不均。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实际税负远重于外资银行。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做好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也为国有银行实施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行性。如贷款和转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所应缴纳的营业税不同,贴现利息收入和金融往来利息收入免交营业税,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可导致不同的的税负水平。 

 

三、可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免税项目 

1.金融机构往来业务不征营业税;2.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3.国有商业银行按财政部核定的数额划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4.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准予抵扣项目 

1.银行(除中国银行)从事外汇转贷业务,下级行收取的利息收入可减去借款利息支出额计算营业额;2.银行买卖金融商品,可在同一会计年度末,将不同纳税期出现的正差和负差汇总计算并缴纳营业税;3.金融企业已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若超过核算期限(90天)尚未收回,可从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4.金融企业坏账、呆账准备金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以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定投资决策、发展战略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统筹谋划,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从而实现节税目的。 

 

四、国有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建议 

(一)营业税的筹划 

1.增加金融企业往来业务比例 

商业银行可拓展票据转贴现业务和同业拆借业务,在这些同业往来上多投放资金以获得免营业税的利息收入,同时减轻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2.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国有商业银行可在保证学生还贷信用的前提下,增加助学贷款的业务,起到减轻税负的效果。 

3.增加外汇转贷业务 

由于转贷业务的优惠政策,一笔外贷项目委托贷款所纳营业税,就比同额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或按揭贷款少。

(二)所得税的筹划 

1.对利息收入的筹划 

由于国债利息收入既免征企业所得税,又免缴营业税等税金,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此优惠政策,加大国债投资力度。 

另外,各地政府为吸引辖区外纳税大户,会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纳税额达到规定数额可享受奖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若把几个分支机构的贷款集中于某一分支机构,就所有贷款利息收入集中向该机构所在地区税务机关纳税,则可享受当地政府颁发的数目可观的奖金,相当于降低了税负。 

2.及时确认利息费用 

商业银行对定期存款的利息支出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若按季结息,季末计提利息按各存期档次定期存款的平均余额,乘以结息日各相应存期档次的定期存款利率,计入利息支出。如果结息日的挂牌利率低于存入日的利率,则少计了实际利息费用,使账面利润虚增,平添了税收负担。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各户存款的存入日约定利率计算利息支出,及时正确地确认成本费用,于税前列支。 

3.固定资产折旧 

尽量投资税法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对未明确规定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前者可推迟税款,而后者则加速了固定资金的周转期。 

(三)其他税种的筹划 

除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国有商业银行还需缴纳城建税等其他税,如能对这些税种进行筹划,也可能减少税收支出。例如,在使用账簿上能减少贴花件数,就可少用印花税票。 

(四)其他建议 

除了针对税种的筹划,国有商业银行在具体交易时也可在保证业务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税负最轻的途径进行税务筹划。 

另外,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由专业人员进行策划,也有助于税收筹划的合法性,避免税务风险,从而带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税收筹划水平的提高,继而实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安体富:“两法”合并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国税务报,2007-03-21 

[2]张云莺:浅析商业银行的税务筹划,黑龙江金融, 2006年 04期 

[3]邓亚璇:浅析新会计准则给中资银行带来的新挑战,金融经济,2007年24期 

[4]李恒,邱向前:我国金融业营业税税负效应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第7期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9

[关键词]纳税筹划;纳税筹划风险;风险化解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2.036

[中图分类号]F27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2-0064-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逐步确立,对于追求自身经济实体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无论税收是多么地合法化,都将作为一种既得利益的损失进入企业的成本。同时,税收作为国家的职能之一,具有刚性的特点,企业只有寻求合法的途径来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人们虽然已经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但是只看到纳税筹划的积极一面,对纳税筹划风险估计不够,造成了纳税人经济、时间等的浪费,得不偿失。文章通过转让定价、维修服务及相关收入等问题的筹划风险的分析让人们在认识到税务筹划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纳税筹划的风险,在纳税筹划时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出理性的决策,并且从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纳税筹划方案,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

1总部与子公司、分公司之间移库问题

某商业连锁企业的外区店商品调拨采用统一调拨方式,每日销售大件商品均由顾客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外区店都有自己的维修、配送系统。为外区店统一配送的商品有时达到180天还未实现销售。关于此问题,我们认为存在极大的税务风险。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统一县(市)的除外),则在移送实施同销售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属机构间移送货物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37号)对上述实行统一核算的企业所属机构建议送货物的纳税问题明确如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是同销售货物行为的第(三)项所称的用于销售,是指售货机构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经营行为:①向购货方开具发票;②向购货方收取货款。

售货机构的货物移送行为有上述两项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未发生上述两项情形的,则应由总机构统一缴纳增值税。如果售货机构只就部分货物向购卖方开具发票或收取货款,则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计算并分别向总机构所在地或分支机构所在地缴纳税款。

但对于某商业连锁企业来说,不能采用此项政策。因多数统一配送到各分支机构的商品在移送时并未实现销售,须带到分支机构真正实现对外销售才能实现。所以,这种情形可视为委托代销处理,合理推迟纳税时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对委托代销作出如下规定:

(1)纳税人以代销方式销售货物,在收到代销清单前已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未收到区部或部分货款的当天。

(2)对于发出代销商品超过180天仍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是同销售实现,一律征收增值税,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未发出代销商品满180天的当天。

2转让定价问题

对于转让定价问题,即某商业连锁企业移送给各分店的商品按照购进价格确认收入。这一处理不合常规,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转让定价原则,极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转让定价明显偏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我们认为可以有以下处理思路:

方案一:完善合同,进行合理性解释或说明

为了说明转让定价问题,某商业连锁企业与其子公司、分公司各签订一份合同——代销商品合同。合同中约定:具体结算价格按照供应商实际供货价格,若供应商有折扣或反利的,则也按供应商折扣后的价格结算。

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代销的一揽子协议条款,包括其子公司、分公司帮助某商业连锁企业服务客户、开展促销活动等。并强调某商业连锁企业采取统一采购模式,一定区域范围内执行统一物流配送。

方案二:税务一定要调整价格

若税务机关一定调整某商业连锁企业转让价格,则某商业连锁企业计算实际平均毛利率进行解释说明,避免被按照10%的利润率调整价格。而争取按照尽可能低的平均毛利率调整价格补税。但这需要某商业连锁企业有相应证据——毛利率相关的财务数据资料。

3维修服务及相关收入的处理问题

某商业连锁企业负责商品的安装和维修,是某商业连锁企业的子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我们调查取证的具体情况如下:安装收入分为材料收入和劳务收入,其中:收取顾客的材料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收取顾客的人工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由地税代开服务费发票;收取经销商的安装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供应商的维修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如洗衣机、电脑等产品均按此处理。

综合分析,目前维修业务的70%~80%收入实现在某商业连锁企业,安装业务收入主要在惠民维修公司确认,且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还存在一定差别。由于收入确认的主体划分不清,维修服务业务和收入的确认存在主体方面的矛盾,在客观上造成收入与成本、费用不相配比,影响着某商业连锁企业及客户服务中心的损益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风险与纳税风险。

4维修业务所涉及的零星采购问题

维修业务需要到市场上采购配件,大多没有发票,月采购量为40万元左右。目前的处理是:直接将付款额或收据金额作为进货价格,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存在凭证不合法且凭证与账簿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存在一定的财税操作风险。

5促销赠品发票问题

某商业连锁企业在对外销售过程中有促销活动,其所涉及的赠品应该如何处理?

例如,销售笔记本电脑配送电脑包是厂家的赠送行为,而厂家将赠品的费用以现金形式付给某商业连锁企业,某商业连锁企业则购买自己的电脑包作为赠品。目前某商业连锁企业的做法是:电脑包由自己的零售店提供,在赠送时由零售店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是赠品,不需给客户提供该电脑包发票,由某商业连锁企业自己入账。此举不妥,合理但不合法,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

除上述赠品外,零售企业将卖场的库存商品改变为自用或其他活动使用,既不需要进行进项税转出,也不应该按视同销售处理,正确的做法是:直接从库存商品的贷方按不含税成本转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借方。

6储值卡(会员卡)与购物券问题

某商业连锁企业对储值卡(会员卡)或赠券行为的财税操作方法如下。

6.1会员卡

某商业连锁企业会员卡有钻石卡、金卡、银卡、普通卡4种。根据《惠民会员制章程》规定,银卡会员享受无单保修和30日退换货优惠,金卡会员享受家电九折优惠。会员享受的折扣直接在销售时减计销售收入,会员卡不存在税务风险。

6.2赠券行为

赠券行为属于一种促销手段,也应当按照折价销售处理,而不是分解为销售和现金捐赠两项业务进行税务处理,所以赠券基本没有税务风险。

6.3储值卡

储值卡主要是购货单位给员工发放福利的购物卡,其基本操作是:企业或顾客(持卡人)先将一定金额的货币存入卡中,某商业连锁企业收到缴来的钱时先确认为预收款,待顾客消费时转作收入。

储值卡在零售业一般有两种情形:①零售企业先垫付资金,按面值在银行购卡后再出售给消费者,收取的款项冲减往来账,消费者消费后由银行划转,此种方式其纳税时间在货物销售环节。②零售企业自制购物卡出售给消费者,收取的款项存入银行,此种方式其纳税时间在售卡环节。此种方式并不为税务机关认同,许多地方都予以禁止。因此,储值卡存在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

7供应商返利问题

某商业连锁企业返利问题的处理模式如下:①将部分供应商的反利作为促销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②部分供应商采用折扣低开票的方式返利,或折扣折让形式体现。③向一些厂家(供应商)收取店中店的费用,该费用为改装商场,为厂家(供应商)提供一定的营销空间。

商业返利作为促销费或者商场改装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财税风险。还有一些变相处理返利的办法,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棘手的税务风险。

8商业连锁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化解建议

某商业连锁企业作为大型连锁超市,近3年来业绩斐然,在商业连锁领域名列前茅。经营业绩的突飞猛进,也带动管理和财务的发展。尤其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通过调研也发现,某商业连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呈上升趋势的同时,也存在一次纳税环节的风险与隐患,其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负担也在逐年不断攀升。

8.1提高纳税管理创新意识

在实地调研、资料审阅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某商业连锁企业对税务会计核算、纳税计算与申报等纳税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缺乏探究根源、主动改进、创新管理的意识和精神。

8.2提高纳税意识

全员纳税意识不强,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对税收因素缺乏考虑或考虑较少,纳税管理没有形成企业财务与其他业务部门协调分工管理的合理格局。

企业税收起始于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反映于税务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化解和税收负担的降低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各业务部门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咨询过程中,财务外的业务部门对税法了解较少,往往只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反映或求助于财务部门。各单位在重大经营管理决策时,对税收因素考虑不够,没有进行纳税评估和最优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增加了纳税风险和税收负担。

8.3纳税风险不能从内部控制和流程角度获得根本性解决

针对存在的纳税问题和税企争议,各单位主要依靠于税企关系,将问题暴露得时间拖后或暴露的程度降低;而忽视了寻找政策依据、设计风险化解方案等根本性解决方法。

8.4通常渠道实时获得税法信息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税法的快速变化等对纳税管理人员提出了高于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咨询中调查表明,各接受评估单位的纳税管理人员均没有固定、通畅的渠道实时获得税法信息,对税收政策的知悉速度滞后于税法的高频率更新。针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应用,主要依靠自身的判断,缺少外部专家的指导,致使应用中出现偏差和误导。

8.5纳税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纳税管理制度不全面、不系统、不细化,没有建立起“经济行为+会计核算+纳税筹划”的整体纳税筹划体系和纳税风险管理体系。

与财务会计制度相比,各单位的纳税管理制度不全面、不系统、不细化,存在和单位实际情况结合不紧、操行差、系统性不强的问题。纳税管理仅局限于财务和税务角度,不能从经济行为、合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核算、方案设计等多个方面建立系统的纳税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中秀.纳税筹划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麻晓燕.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J].福建税务,2001(12):18.

[3]朱淑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理论分析及应对策略[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伍红.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企业经济,2008(12).

对税务筹划的建议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所得税、筹划

建筑企业所得税的逐年增长使所得税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我国的主体税种。因此所得税的缴纳不仅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就企业而言,所得税的筹划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企业都十分重视该税的筹划[1]。由于建筑企业所得税的税源大,税负的强性也很大,因此具有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是每个建筑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重点,因此应该引起每个企业的重视。建筑企业若能在筹资过程、投资、生产经营过程和利润分配过程中合理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必能给建筑企业合理合法的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同时增加税后收益带来好处,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2]。本文主要从建筑企业在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来谈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希望能够给建筑企业提出一些策略。

1.筹资过程中的建筑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筹资是建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刚建立的还是需要扩充投资经营的建筑企业都必定会涉及到筹资问题[3]。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所需资金,不同的筹资渠道或筹资方式气税负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选择不一样的筹资渠道,最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是不一样的,企业所承担的税负多少也不一样,即所得税的缴纳多少也不同。

其中利用银行贷款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建筑企业减轻所得税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建筑企业在归还利息后,它的利润略有降低,实际所得税税负会比给银行所支付利息小[4]。假如金融机构和建筑企业之间能够达成某种协议,让金融机构提高部分利率,建筑企业在最后计入成本的利息就会增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建筑企业所承担的税负。金融机构再以某种形式将企业所支付的高额利息返还给建筑企业或者为企业提供更方便地贷款等,也能达到避税的目的。从企业纳税的角度来看,如果自己积累筹资资金所承担税负将比企业与经济组织间拆借所承担的税负要重得多,但是相互融资的税负又比社会融资的税负要重。因此,从建筑企业角度来看,社会筹资达到的效果最好,因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纳税利润规模得到降低。

2.建筑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所得税纳税筹划

2.1所得税纳税筹划之投资方向选择

建筑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先明确投资方向,选好投资行业或领域。不同的行业或区域,最后得到的投资收益会大不一样[5]。就纳税方面来说,我国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国家会对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政策的投资,会给予建筑企业减免所得税税收等方面的待遇。为了改善我国目前的经济布局,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比较优惠。因此建筑企业应尽量选择那些有税收优惠的行业或地区投资。

2.2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之投资结构选择

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国家会对不同行业、性质、用途的项目给予一些税收优惠待遇。比如国家现在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会对农业有关的项目进行扶持、优惠[6]。但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最好不要将所有资金投放于一个地区或行业,这样就产生了优化组合投资结构的问题。不同的投资结构最后肯定会形成不同的应税收益过程,最终影响投资者的所得税负担。

3.建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所得税纳税筹划

3.1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之折旧方法选择

折旧作为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筑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和年度总和法等。当我们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所计算出的折旧额也不一样,这样分摊到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会不同。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折旧方法的选择必然影响成本大小,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税负轻重。因此,建筑企业便可以利用折旧方法上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纳税筹划工作[7]。

3.2所得税纳税筹划之坏账损失处理方法选择

我国的税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规定,建筑企业可以选择备抵法或直接冲销法来处理建筑企业中的坏账损失[8]。我们在选择不同的坏账损失处理方法将会对所得税额的多少产生影响。通常选择备抵法要比直接冲销法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税收收益。大多数建筑企业选择备抵法来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坏账损失,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轻企业税负,企业能获得延迟纳税或增加营运资金的好处。

3.3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之长期投资核算方法选择

建筑企业对长期投资通常采用成本法、权益法来进行核算。成本法是企业“投资收益”账户的反映,当投资企业所持有股份比被投资企业全部股份的25%要小时,投资企业便就可选择成本法来核算长期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投放在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上作为资本积累,这样可以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最后在有利时机将投资收益收回,达到减轻所得税税负目的。

4.结论

建筑企业要是能在筹资、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必能能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收益。但是,建筑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必须权衡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作合理的抉择,在抉择过程中不能片面地看问题,把眼光只盯在税收上,要以实现企业权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最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瞿志明.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合理避税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0年01期

[2]邝健斌.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J].财经界.2010年01期 

[3]李慧霞.浅谈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J].河北水利.2006(02)

[4]徐俊.浅谈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J].科技广场.2009(08)

[5]蒙强.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途径与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2)

[6]刘东波.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J].财会通讯.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