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34:10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态势分析;集团医院;发展战略

【abstract】Swot(superiority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methodwasusedtoanalyzetheinternalstrengths,weaknesses,externalopportunitiesandthreatsofthedevelopmentofprivatehospitalgroups.Basedontheresults,threedevelopmentstrategieswereputforward:thegroupmanagementstrategies,talentteambuildingstrategiesandcapitalattractionstrategies.

【Keywords】Superiority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analysis;Grouphospital;Developmentalstrategy

医院集团是在现代医院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健康服务组织高级形态,近三年来,我国医院集团化发展迅速,关于医院集团化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中极少有专门针对民营医院集团的研究。本文以南京某民营医院集团为研究对象,对民营医院集团化内、外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民营医院集团化发展策略,为民营医院集团在新医改背景下的科学组织、稳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医院集团内外环部境分析

1.1医院集团内部环境

1.1.1内部环境优势分析①该民营医院集团具有两家核心医院,其中定位于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二级妇产医院已取得市妇幼保健院资质,将按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进行扩张建设。集团扩大核心医院规模,利用规模效应和无形资产提升对患者的吸引力,带动集团内其他医院发展。②另一家定位中高端的二级妇产医院于2010、2013年两次通过美国JCi评鉴,集团在核心医院推行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以院间交流方式在集团内推广。③集团用三年时间将核心医院信息系统整合,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掌握集团内各医院的运营情况。

1.1.2内部环境劣势分析①集团内医院分布区域广,客观上资源共享存在困难,总部对成员医院管控松散。②集团内医院存在民营医疗市场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动性大、人次结构不合理、忽视自身人才培养等问题,没有形成专业技术人才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1]。③集团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对核心医院扩张的投资预计5年以上才能达到收支均衡,在此期间,集团无力对其他医院进行资金注入,成员医院只能自主盈亏,难有大的发展。

1.2医院集团外部环境

1.2.1外部环境机会分析①国务院现已明确支持社会资本办医,要求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在此政策引导下集团在核心医院扩张过程中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在土地、税收方面均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2]。②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有助于集团缓解人力危机。

1.2.2外部环境威胁分析①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多,公立医院出现了一股升级、扩建的热潮,民营医院生存空间被挤压。②随着医改深入,外资医院进入医疗市场,外资医院具备公立医院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具备民营医院的服务优势,规模上普遍大于一般民营医院集团,对民营医院集团造成极大威胁。③部分已经取得改革成功的民营医院集团迅速扩张,同行业竞争白热化。

2民营医院集团化发展策略

2.1集团化管理策略民营医院集团的发展必须是现代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的融合,建立“管理中心模式”是民营医院集团化管理的可行策略[3]。在医院层面建立管理中心,分管非医疗事务,在集团层面建立管理中心,对医院管理中心进行垂直管理,同时,集团管理中心对各医院医疗质量进行指标性考核,通过集团管理中心对医院非医疗事务的直接管理和医疗事务的间接监督,将集团的松散管理过渡为集约化管理。

2.2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灵活利用多点执业政策,以核心医院与公立医院公对公合作的方式实现医生的多点执业,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跨学科资源。加大对重点科研、专业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特别是非核心医院只有在集团的扶持下才有可能使所在学科专业水平保持前列。

2.3资本引入策略通过获取风险投资和上市借力于外来资金,这两者都要求医院集团必须具备正规的财务管理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这是民营医院集团走上现代化管理道路的必经之路[4]。随着国家对医疗市场的放开政策,医院集团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形式,民营医院集团可以尝试与公立医院进行更深入地合作,公立医院入股大型民营医院集团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方素珍,陈哲娟.民营医院人才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2(10):204-220.

[2]许仙忠.对当前我国医疗集团组建有关问题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3(12):29-30.

[3]李宏为.医院集团的构建及成效研究.中国医院,2001,5(3):38-42.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民办非营利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空间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11-02

一、民办非营利医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顾名思义,民办非营利医院就是由民间资本投资,依法登记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主要由原公立医院民营改制后变更、新登记设立。部分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在提供特色诊疗服务、引进医疗新技术、开展医疗新项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在方便群众、造福人民、缓和医疗供需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民办非营利医院主要政策环境

1.执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和住院病人收费清单等制度,享有比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为宽松的价格政策。业务盈余在扣除办医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费用后,可向出资人分配。

2.民办医疗机构可自主选择开设与其类别和功能相适应的诊疗科目,鼓励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比有更为自主的医疗设备的配置权。

3.有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也可以进行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4.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价格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自产自用制剂、经过相关税务部门认可直接用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非医疗服务收入,自用的车船、土地以及房产,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接受的社会捐赠均可免税。

5.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可申请医保、新农合等定点单位,其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各类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三、部分非营利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行为不规范,诚信缺失,公信度差。部分民办非营利性机构通过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夸大疗效、欺诈宣传,对介绍患者至其院就医的乡村医生、公立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等一切可能接触患者的人群支付一定比例的送诊业务费,甚至动用医托等方式招揽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大处方、滥检查、巧立明目收费,并竭力鼓吹自己的能力、水平,诋毁其他医疗机构。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侵害了患者利益。

2.业务盈余分配不规范。投资者任意享用经营利润,不能遵守“扣除办医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费用”的分配原则,致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发展无后劲。

3.生存发展方式不当。重宣传、重炒作,轻业务能力的真实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难以从整体上提升医疗水平。

4.不能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取得他人医保卡后,办理虚假住院手续,任意放大医疗费用,存在骗取医保金的现象。

5.利润最大化成为经营目标,背离“非营利性”。一方面享受着税收等非营利性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不能严格遵守非营利性医院享受优惠政策的前提要求。

四、当前对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监管现状

1.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低。民营医院财务和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民营医院的财务人员不具备上岗资格,账务处理缺乏规范性。大部分民营医院只有一个统计人员,很多是由办公室人员或会计、出纳兼职,有些是医院里的护士、护师人员转岗过来,业务参差不齐。一些民营医院为了节省开支,不但不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会计,而且现有的会计还要身兼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总体上来说,水平不高,平时工作内容多,压力大,无法系统有效地进行业务学习;再者,会计和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缺乏医院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这也造成一些地方目前统计业务培训难以开展的原因,会计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直接影响了民营医院统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改革政策研究的分析与决策。

2.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缺乏管理意识。财务制度缺失,业务流程不合理。很多工作量不大的工作都由一个人兼任,甚至收款付药都由可以兼任,违背了内部牵制的基本原则。结果是会计库存总账与仓管员明细账“牛头不对马嘴”,谁错了都不知道,财务会计保护资产的功能已被。经营者关心是主要是现金,有的经营者自己充当出纳、会计,认为只要将钱管好,其他都不重要,现金由一人支配,财务监督不起作用,财务记账成为表面文章。

3.外部财务监管缺失。因为是民营资本,财政部门不过问,审计部门不过问;卫生主管部门只对其业务进行监管,关心卫生统计性指标,对其财务管理不过问;因为是非营利性机构,纳税义务少,税务机关不过问,结果导致监管缺失。

4.无法正确提供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的财务及统计数据。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民营医院应和公立医疗机构一样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会计信息资料。然而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由原来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变成执行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民营医院仅是可以参照执行,也就是说是否执行,如何执行,没有统一的口径。民营医院缺乏一套统计格式、统一口径、统一内容的报表体系。所以,目前民营医院提供的报表数据,既无法直观反映各自医疗行业的业务特点,又与公立医疗机构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已无法满足政府及社会对民办医疗机构会计信息使用的需要,同时也违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的原则。

五、加强财务监管,纠正存在问题,保证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1.加强财务监管对民办非营利医院的意义。

(1)体现非营利性宗旨。规范地处理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会一目了然地体现其组织活动是否符合宗旨。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还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监督医院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避免发生非正常甚至非法的驱利性手段的使用,将主要经济资源放在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上来,保证医院持续健康运行。

(4)合法地争取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非营利医院税收等优惠政策有严格的条件、范围限制,加强财务监管对恰到好处地执行对应条件有促进作用。

(5)保留发展资金,合法地分配利润。医院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的行业,只有留足资金才能保证正常业务发展,保证生存,谋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在确保发展的资金基础上,在满足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分配利润,取得合理的报酬。

2.加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监管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意义。

(1)促其规范执业行为,让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成为其生存手段、目标。为同业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净化了医疗供方市场。

(2)减少促利性短期行为,保留充足的发展资金,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为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供资金保证。满足人民群众长期的医疗服务需求,维持医疗服务供应的稳定性。

(3)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加人民群众对医院的认同,提高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公信度,利于对外树立形象,为医疗行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3.加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监管的建议。

(1)完善配套文件,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收支、业务运行、结余留存比例,可供投资者分配限额等作明确的界定,并进行年度审计,以确认其是否完全遵守非营利义务。对挂着非营利招牌,享受非营利政策待遇,却又不按规定享受营利结果的,取消其非营利性登记;对严重违规、违法开展医疗业务的逐出医疗市场。

(2)政策宣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提高民营医院经营者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目标责任制,从目标管理入手,达到科学管理,成本核算、内部分配、绩效管理等;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规范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建立约束机制、加强会计监督,增强财务管理对医院发展形势的战略选择与设计。

(3)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队伍素质。首先是配备配强财会人员,加强会计人力资源的投入,物色具有财会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担任会计;同时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增强风险和法律责任意识,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以适应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是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法》的规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维护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正当利益。

(4)加强外部财务、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民办非营利医院外部监督机制,从外部对民办非营利医院进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执行可信度等方面进行常规监督,以民办非营利医院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对医院发展战略、经营活动、业务流程、业务结余、结余分配等情况作重点监督。

总之,民营非营利医院的正常发展事关医疗市场秩序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正视体制性、机制性的完善问题,正确引导,加强监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价格降低,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只要所有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就一定会健康发展,并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艳梅.浅析社区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4(4)

[2]王昭伟.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研究.学会,2005(7)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预算管理制度

1引言

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作用难以发挥、预算管理力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其财务精细化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所降低。本文主要针对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不足之处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不断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对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完善,并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2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概述

2.1民营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基础环节,能够保证该机构资金的合理运转,同时也是内控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而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流程等组成,如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政策需要与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相符合,以保证该工作的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民营医疗机构不断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便有助于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低、工作负担重等问题,从而给该机构创造更高的综合效益。

2.1.1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不仅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使得财务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也会增加该机构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投入量,影响到其最终经济效益。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促进自身业绩的提升。

2.1.2有助于民营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的提升

民营医疗机构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是该机构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且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该管理方式顺利推行。这就能够带动民营医疗机构中其他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保证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民营医疗机构整体的运行效率。

2.2民营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在进行财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有所缺乏

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市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时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案和流程,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不断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但目前,我国民营医疗机构还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该机构未从自身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来完善机制,从而使得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缺乏一个稳定的指标,且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从而给机构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2.2.2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管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民营医疗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备和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较为完善,会计核算标准也较为严格,使得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但目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大多为医疗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对机构内的财务管理并不熟悉,对财务人员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资金收付等业务上,财务管理方式仍会受到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影响,甚至还存在着机构管理层人员带头违反财务管理要求的状况,这就增加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难度。

2.2.3预算管理制度的缺失

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严格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依据。但目前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在预算管理制度的设立层面上并不严格,预算执行力度也较小,这就使得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运行负担加重。在预算管理层面,民营医疗机构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并不严谨,相关参考数据也不完善,对于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对后续预算执行、评价等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而在预算执行层面上,民营医疗机构并未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方案出现偏差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导致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支撑力度的不足。

2.2.4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之中,民营医疗机构也不例外,其不仅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整合效率,为相关工作人员减轻了很多负担,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业财融合”。但目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内部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业务信息、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共享,这就导致该机构的管理层与财务主管部门很难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如此,民营医疗机构对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不高,导致先进硬件设施较少、软件开发力度不够,使得该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且民营医疗机构也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高,财务管理团队的信息素养较低,这也不利于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提高。

3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

3.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财务人员管理、流程的精细化

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不断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机制,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从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趋势出发来健全该机制,同时也要充分参考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以保证该机制能够真正落实下去。这便能够提供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一个统一的指标,且保证相关财会人员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从而给民营医疗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作用的真正发挥。同时,民营医疗机构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也需要注意财务岗位的合理设置、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及业务的流程等,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参与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为该机构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人员管理主要采用会计委派制度,这就需要民营医疗机构能够对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与认证,并需要对人员的调换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对财务岗位进行精细化管理,需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并进行定期考核;三是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对财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每个流程、环节都制定相对应的操作制度,实施检查,并纳入考核制度。

3.2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加深财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民营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全面有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脱不开关系,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基础,财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是关键。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方式,如通过对经营数据信息的有效处理与分析来向管理层传递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挖掘原因,以为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进行经营决定调整和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有效帮助其规避经营风险,真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其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了解各部门业务的重难点,在部门管理上积极采用部门核算带动相关负责人在追求业绩的同时能够兼顾成本效益的原则。最后,需要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实行完善的绩效激励政策,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纵深发展。

3.3确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制的层面中,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注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不断扩大自身的预算管理范围,使其能够包含机构经营管理业务的较多层面,并严格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要求而不断提升预算编制方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流程。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注重预算编制工作科学性的提高,如其需要在编制之前对自身发展情况、市场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严格结合机构自身的资产规模和发展实际,以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能够真正落实下去,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战略性。而在预算的执行层面,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注重对该工作的考核与监督力度,以保证预算执行能够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方案来进行,并在其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找出原因,以为民营医疗机构减少损失。同时,民营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实现对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率,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监控层面上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4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其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中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民营机构发展的必然,该机构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时,需要从精细化管理人员出发,对其进行定时培训与考核,如从数据的分析、处理、整合等多方面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团队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注重硬件设施的引进与软件的开发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结语

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真正落实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注重相关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与监督制度,以保证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预算编制力度、预算执行力度,促进预算管理工作作用的真正发挥。不仅如此,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大资金投入量,并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时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更高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雒敏.风险投资进入民营医疗机构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9).

[2]王晴,赵宏婷,刘丹,等.民营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8).

[3]毕兴全,王晓华.威海定点民营医疗机构价格管理情况调研[J].中国医疗保险,2020(5).

[4]王卫东,降春雷,张志樑.介休市民营医疗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山西财税,2016(11).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4

对于集团财务信息化是集团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提升集团竞争力的战略指导。就民营医疗集团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意义、管控模式选择、实施及实现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使集团财务信息系统成为民营医疗集团管理的重要支撑工具,从而服务于民营医疗集团的经营与决策。

关键词:

民营医疗集团;集团财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69-02

1民营医院集团财务信息化规划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

近些年来,民营医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2009年国家新医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民营医疗领域和民众对于医疗服务要求的增加,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民营医疗,从而使得国内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数量有此消彼长之势,2008-2012年,公立医院数量从约1.6万下降到不到1.5万,减少了10.5%,2012年占医院总数量的66.2%;民营医院数量从约3,200发展到8,000余家,增长了122.5%,2012年占医院总数量的34.8%。随着民营医疗的不断壮大,近些年来逐步出现了一批医院集团化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而医院集团化的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团资源的一体化整合,尤其是日益发展的民营医疗行业,加强集团总部财务管理管控手段是现代化医疗集团财务管理的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团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随着民营医疗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集团的管理模式逐步从分散经营、分散管理逐步向分散经营、集中管控方向转变,集团的管控能力是民营医疗集团面对的挑战,而借助具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增强民营医疗集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是保障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民营医疗集团发展的必然选择。

(2)意义。

集团财务信息化规划是医疗集团整体it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财务信息化规划是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信息规划框架下,根据民营医疗集团化发展战略的需求,借助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以财务管理模式为驱动,整合财务资源、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财务信息化应从医疗集团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实际出发,统一各下属机构财务与政策标准,健全集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流程控制,构建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资金和全面预算管理为战略目标的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规划过程。

2民营医疗集团化管控模式的选择

在分析民营医疗集团整体战略的的基础上,制定出集团的财务发展战略,然后在财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确立财务管控模式,建立与集团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集团和所属医院(子公司)体制,明确职责、义务与权限等,而实施财务信息化是加强集团财务管控的重要手段。

集团型企业发展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财务控制型: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手段来实现,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经营运作管理基本不加干涉,也不会对下属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集团主要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

战略控制型:指集团的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战略协调功能。集团与下属子公司的关系主要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而建立,但是集团总部很少干预子公司的具体日常经营活动。集团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核心经营层,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活动。

运营控制型:通过母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对控股子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特别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和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集团管控模式应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心基础的动态系统,从中国民营医院集团化发展背景、民营医院行业特点、现阶段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现阶段的民营医疗集团重点关注业务战略发展、财务和人力结果考核等重点因素,是在集团化战略决策基础上进行的业务运营的分权控制,因此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适合多数民营医疗集团。当然,随着中国投资型民营医疗集团发展多样化,对业务方面关注的重点不同,也有相当一部分集团选择财务型和运营型管控模式,同时也有以上三种管控模式混合搭配的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管控需要。

3集团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在民营医疗集团中的实施

民营医院集团信息化需要更好地满足集团财务管控的需要,随着集团所属医院不断增多,层次结构复杂,这使得民营医疗集团总部很难快速、准确、全面地收集下属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所以,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目标,一定是要建立一个大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来支撑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体系,从而满足集团对财务信息需求。

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首先要以各个医院的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为基础,只有业务系统建设起来了,在业务运行的基础上产生的费用结算,通过系统集成可以汇入到这个财务一体化的大系统中,才能真实、准确地满足集团公司的对财务管理数据的需求,才可以及了解各家医疗机构的运营和经济活动情况,辅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是某医疗集团财务系统实施架构与特点分析:

财务系统实施架构:

某医疗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集团财务基础政策、集中核算、财务表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等核心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动态监测和风险监控,有效遏制财务信息的失真等现象。解决方案的实施架构重点在于打破传统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顺应民营集团集中财务管理趋势,在管理模式上支持在整个集团内实现集中监控、集中管理的转变,帮助集团提高运作效率,发挥集团的整体效益,实现集团企业效益最大化。

医院集团系统实施目标和特点:

满足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需求,满足集团实时查询和监控特点:

(1)构建集团统一财务管理平台,集中监控和管理所属各医院、各分、子公司财务,使集团与下属医院财务有机衔接。

(2)建立集团的预算管理体系,从项目可行性、资金投入状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管理者的全面管控之中。

(3)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实施资金管理系统,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在整个集团资金结算、资金筹集、发放贷款、协调规划、合理利用以及集团对资金的集中监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集团财务状况实时查询和监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集团财务数据的大集中,集团可以可以联查到各医院的财务账,进一步可以跟踪查询到明细的业务单据和原始凭证;同时集团可以详细查看月、季、年度相关报表,实现集团对各医院的报表的穿透查询和监控。

总之,通过以上前三点集团财务统一核算平台、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系统建设,管理模式上支持在整个集团内实现集中监控、集中管理的转变,帮助集团提高运作效率,满足集团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运营控制型多种管理模式的要求。

同时通过最后系统对整个集团财务的查询和监控,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帮助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实施集团财务信息化对民营医疗集团取得的成效和价值

(1)通过系统实现医疗集团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统一集团财会政策和标准。实现集团及时查询各医疗单位财务查询数据,实时监控流程执行情况,实时监控有效管理财务指标,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

(2)实现集团统一财务制度和财务体系。集团统一会计制度、标准科目体系、基础设置、报表等。所有医院的财务数据按照组织结构体系统一建立在一个数据库中,财务人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均可进行日常财务业务处理,集团总部又可实时准确地获取合并各医院的财务信息。

(3)实现医疗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原来仅财务部做预算,实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后,医院各个科室也会制定预算,通过各医院和各部门的准确的预算编制并与资金的使用集成挂钩,为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实现集团财务报告异地实时查询与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告,支持决策支持管理。可以实时穿透式追溯查询任意下级单位财务数据,进行集团总部合并报表各医疗机构个体报表账页凭证的任意追踪查询,有力地支撑集团层面的实时分析、监控和管理.

(5)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民营医院集团资金的利用效率。

通过集团资金集中使用,集中结算,加强了监督和控制;通过统一核算资金的占有成本,掌握了集团资金分布情况;通过对资金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高了对资金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古尔德.战略与风格集团管控三分法[oL].百度百科,1987.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5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对目前民营医院成本核算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科室级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的现状,指出民营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核算信息化程度不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实用、有效的医疗成本核算统一标准;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优化医疗项目组合,简化成本管理措施;实现医疗成本核算信息化的具体方法。

[

关键词]民营医院;成本核算;科室级成本;医疗项目成

1引言

民营医院这十年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数量、床位数增长缓慢,抑制了民营医院医疗服务工作量的增长,所以,有必要对民营医院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抑制民营医院发展的具体原因。尽管民营医院的积极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相对于公立医院传统形成的主导地位,民营医院对政策制定者尚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话语权。而长期以来“管办合一”的卫生体制使得医疗政策的制定往往着眼于公立医院而忽略全行业的发展。而恰恰由于民营医院的弱小地位,医疗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新医改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出台,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吹来了一阵暖风,本文将从国家政策、价格、人才等方面分析民营医院发展所处的环境,说明实施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民营医院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

2民营医院成本核算现状概述

近几年,公立医院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2010年底国家出台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公立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方法予以确定,但是大部分民营医院是营利性医院,参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医院的成本核算存在很大差异,民营医院只能参照企业和公立医院的会计制度,自行确定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目前民营医院中有进行过的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种:科室级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

2.1科室级成本核算

科室级成本核算实际上是医院全成本核算,指医院在开展正常医疗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将所有成本归依到科室的一种核算方法,用来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

科室成本按照成本受益对象,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每个科室的成本内容分为六大类:人力成本、卫生材料及药品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成本支出。由于科室成本核算的最终对象是直接对病人实施医疗行为的科室,而不是医院全部科室,所以,按照科室的工作内容,将科室分为五大类: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管理类科室,科研教学类科室。

由于医疗活动是需要多个部门、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要计算最终的成本结果,必须按一定的原则,把成本逐步计算、逐步结转到临床科室。为了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医疗成本资料,在分步结转成本的同时采用了分项结转。这种方法既能反映医疗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医院成本,又能反映每一步骤的成本项目资料,解决了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科室成本核算的分摊步骤如下:

第一级分摊:公用成本分摊,针对不能够直接计入科室的当期成本进行分摊。包含以下项目:水电煤费用、物业管理费、保安、绿化等公共支出费用。分摊方法:人员比例、面积比例、资产比例、谁受益谁承担等原则。

第二级分摊:管理成本分摊,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用成本分摊部分)进行分摊。分摊方法:按人员比例、定向分摊。

第三级分摊:内部服务成本分摊,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公用成本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分摊方法,谁受益谁承担原则。

第四级分摊:医技科室成本分摊,将医技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技科室成本、公用成本分摊部分、管理科室成本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分摊方法:使用收入支出配比平衡原则。

科室级成本核算是目前民营医院使用最多的成本核算,可操作性强,数据容易取得。但是,目前科室成本核算的分配方法很粗糙,基本上按照一种标准分摊,这样容易造成结果的不准确,甚至误导管理层作出错误的决定。

2.2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对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所消耗进行归集和核算。由于医疗项目核算方法较科室成本核算,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项目众多,且不同的医疗项目诊疗路径不径相同,成本不稳定,切取数更复杂,所以,目前民营医院很少开展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医疗项目实际法和相对值法。

2.2.1实际法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有两个:

第一步:在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计算科室每单位时间基本成本;

单位成本=科室总成本/科室总工时。

第二步:根据各医疗项目操作时间将科室成本分摊至医疗项目;

医疗项目成本=科室单位成本*项目操作时间+医疗项目消耗材料成本。

2.2.2相对值法

相对值法是指在调查、咨询相关医疗专家人员的基础上,确定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相对值表,再由已核算的参照项目的实际成本乘以未核算项目的成本相对值,推算出未核算项目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未核算项目成本公式为:

未核算项目的推算成本=参照项目的核算成本×相对系数

相对值法不是以医院全部的医疗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是根据专家的意见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资源消耗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因此相对值法对成本发生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严格,其计算值代表医院提供服务项目时的一个合理成本水平,更加接近标准成本。

2.3单病种成本核算

单病种成本核算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推行诊断分类定额预期支付制(DRG),DRG对引导美国医疗需求及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医疗改革,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病种成本核算是指以病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目前病种成本核算是建立在科室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有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两种类型。

2.3.1历史成本法:

指通过对大量的病种和病种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进行的病种成本核算。计算某病种的平均住院日、平均药费、平均医疗费等,分摊到病种治疗所需的平均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上,归集为单病种医疗成本。

2.3.2标准法:

标准法强调病种的疾病诊断标准及病种病例分型标准化;通过制订病种的诊疗技术方案使医疗技术项目标准化;根据全国或本地区医疗收费统一价格,测算出病种病例的医疗成本。

3民营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医院由于自身的特点,规模小,以专科为主,大多数医院对成本核算仅停留在医院级成本核算,对于科室成本核算只有一些大型民营医院才重视,但是成本核算方法单一,计算成本对象的结果不是很准确,更谈不上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管理。民营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缺乏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分配路径的确定,成本内容的确定,成本分摊系数的确定等问题,都是医院成本核算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民营医院成本核算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2010年12月公布的公立医院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成本核算作了说明,要求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但对民营医院,仅说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由于医院与企业不同,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民营医院都是参照企业的成本核算办法准则制定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因此,制度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标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是民营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才能实现民营医院价值链成本管理。

3.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民营医院的高端人才缺乏,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人才,还体现在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民营医院的投资者用重金吸引高级医疗人才,但为了减少支出,仅聘请一般的财务人员管理医院财务运行。这也造成了医院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同时,由于民营医院普遍偏小,民营医院管理者只重视强占市场,增加收入,忽略了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造成虽然医院医疗服务量上升,但是医院的收益并未上升的局面。还有,部分民营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医院应该加强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成本管理并没有真正实现其本身意义。

3.3成本核算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民营医院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民营医院规模小等原因,民营医院很多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大型的民营医院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HiS系统,统计医院的经营收入。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成本核算计算机软件来适应民营医院成本管理,所以,民营医院普遍信息化程度不高。

4民营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4.1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实用、有效的医疗成本核算统一标准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全体成员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医院各科室间的关系密切,给医院成本核算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逐步完善医疗成本核算对象,医疗成本核算的内容,对各成本进行分类,建立成本中心,确定成本分摊的方法,系数,探索出一套符合民营医院特点,又能有效控制民营医院医疗服务成本,使符合民营医院价值规律,又能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效率的标准成本核算体系。

4.2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占科室总成本的比例在30%之间,材料消耗是科室成本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医院材料加强管理和控制是有必要的。一是对医用材料实行动态定额控制,消耗定额根据实际消耗和业务收入增长因素制定,通过erp系统时时监控在定额内;二是对药品材料实行定量库存,根据实际调研各库房药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药品重要性进行区分,测算各库房的经济库存当量,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三是对贵重、使用量大的医用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采购价格和采购成本。四是加强供应商价值链管理,找出可能降低成本的方法,优化供应商价值链。

4.3优化医疗项目组合,简化成本管理措施

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医疗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医院医疗项目很多,逐个管理必会带来管理成本上的浪费,也会带来医院成本管理的复杂,将性质相同,诊疗路径一致的医疗项目组合管理,简化价值链,简化医院成本管理措施。

4.4实现医疗成本核算信息化

依赖于各终端录入人员操作的规范和录入的准确,依赖成本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标准化等,以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信息共享。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成本核算这一工具,对医院成本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计划和控制。同时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还要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把临床信息系统采集到的有用信息转化成医院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信息,使医院经济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定性向定量管理转变,有效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高经济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兴柱,孟庆跃.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测算:背景及理论框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7):377-379.

[2]郑文,陈家应,陈剑峰.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综述[J].中国医院,2007,11(6):60-62.

[3]马俊.医疗项目及病种成本核算[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1):60-61.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医疗服务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一、理论分析

本文使用区位商来度量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业集聚度,其计算公式是:LQ=Xij/Yj,其中Xij代表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占j产业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Yj代表i地区j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

国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01)认为需求是集聚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天津、上海、海南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隐含着无限大的医疗服务需求,从需求角度有相对集聚优势。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五省和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省经济较发达但医疗产业集聚水平却低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医疗产业集聚水平也低于全国。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河北六个省区的集聚程度在1上下波动。

黄小平(2008)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泰尔指数,发现中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财政卫生支出较为公平,符合各地人口所需。韩华为(2010)认为中国各省份之间政府卫生支出综合技术效率差异显著,通过计算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平均排名发现,中部地区平均排名为9。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更高。另外他证实中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效率也高于东、西部地区。这与本文测算的医疗产业集聚特征一致。

二、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一)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的性质定位

公立医院是政府投资、有财政预算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院,旨在满足民众基本医疗服务来体现政府福利政策;公立医院公益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医院不得拒收病人,医疗服务价格在政府价格体系之下运行。在新的一轮医疗卫生改革中,卫生保健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性质正在“回归”福利性质,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是新医改的核心。由于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中具有龙头优势,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公立医院的这种特性能否带来医疗服务产业的集聚特征尚不确定。李林(2008)认为营利性医院加入医疗市场参与竞争,有效降低了政府医院的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说明在医疗服务市场这一特殊市场,竞争同样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民营医院进入各地医疗服务市场是否会带来当地医疗产业的集聚特征?本文将予以研究。

(二)资源分配

吕国营(2009)认为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的两极分化;二是城市基层卫生组织与城市大医院的两极分化。在我国,大城市中的大医院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二线城市及其他地区。由于市场作用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中缺位,医疗资源的配置很难达到公平和效率并举的状态。在中心一线城市,医疗服务提供者具备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设施以及医疗技术人员。在这里,我们用每千人床位数来替代各地的医疗资源水平。

(三)人均收入水平

齐良书(200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与收入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水平。叶春辉(2008)认为收入水平与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医疗消费作为正常品,收入越高的人其医疗支出越高;另一方面是健康效应,即收入较高的人其健康状况可能相对较好,导致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医疗支出较少。根据健康效益原理我们可以推知,收入水平高不一定会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反而会降低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反映和比较一个地区国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本文把预期寿命作为影响医疗产业集聚特征中需求导向因素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本文认为预期寿命越长,医疗服务需求越大,预期寿命是激发医疗产业集聚的一个间接因素。

三、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假说及变量的选择,本文的线性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LQi,t=α+β1phi,t+β2phi,t+β3bper1000i,t+β4ici,t+β5lei,t+εi,t

β为回归参数,i分别为31个地区,ε为随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LQ是利用区位熵系数衡量的我国3个一线城市的医疗产业集聚程度;ph和nph,是本文所设定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医院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性质;在控制变量中,bper1000表示每千人床位数,ic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le表示预期寿命,表1是对个统计变量的描述。

四、实证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医疗机构的非营利以及营利性对该产业集聚的影响呈现负的显著性特征。医院的性质对医疗产业集聚的系数值均为负值而且系数值很小,这说明医院的性质对医疗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很小。这也证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的结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医疗产业集聚的影响呈负的显著性。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医疗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医疗需求越高,集聚水平越显著。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健康效应:居民收入水平的越高,用于医疗的支出就会减少。

第三,预期寿命对医疗产业集聚有显著地正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预期寿命是反映医疗产业需求方面的有效因素,而需求因素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韩华为.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10(4)

[2]魏众.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3]邓国营,窦晨彬,龚勤林.医疗机构性质、医疗费用与服务质量[J].经济评论,2013(1)

[4]黄枫,甘犁.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6)

[5]李林,刘国恩.我国营利性医院发展与医疗费用研究: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0)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经营模式;规模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22-02

2009―2014年,我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蓬勃发展,机构从2009年的31001个增长为2013年的38215个。同时,现有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呈现出中医院特色优势突出,数量多但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下的特点。2012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中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机构发展。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积极探索中医药发展道路,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医药优势,并在探索中充分运用中医药的优势和发展规律,结合现代市场运营模式,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

一、中医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需要“医药结合,以医促药”的经营发展模式

云南S中医馆成立于2005年1月,是一家集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传统疗法、中医教学为一体的中医馆。目前在云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中门诊名中医数量位居第一、门诊中药饮片调剂配方数量位居第一。“医药结合,以医促药”的模式表现为与其所属集团的“以药企带医馆”战略关系,高度整合资金、系统、药材购进渠道等优势资源。集团下属的医药零售连锁公司于2005年进入中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十强。集团以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是由“药”向“医”的一种延伸,实现了“药与医”优化组合的经营模式,从而也形成了由单一的药材经营发展为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中西成药的批发和零售以及医疗、科研教育为一体的产业结构。

作为民营的规模化中医馆,其发展离不开集团的资金保障。2005年,集团投入建立的第一家中医馆,在成立的第一年经营惨淡,不过,接下来昆明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医馆受益匪浅。市场升温也促使其在成立十年内先后成立了七家分馆。高起点、规模化的发展,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集团的资金保障下,中医馆没有了后顾之忧,迅速做大做强。

中医馆进行规模化战略,进行标准化管理,形成了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和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同时,传统中医院运营形式与现代企业化管理手段相结合,通过公司化的市场运作、品牌战略、广告宣传急剧扩张,抢占优势区位,形成了服务网络的合理配置。

在“以药企带医馆”的同时,“以医促药”,即通过医生的诊疗,推进药物的销售。“以医带药”发展模式起源于我国中医药行业进军海外市场建立的模式。据有关资料介绍,像北京同仁堂这样的世界知名的中药生产企业,其走出国门也是采用了此模式实现的,在其新一轮国内发展中此模式也在积极推广中。中医馆不断强化“以医促药”发展模式,有多名部级、省级中医专家常年坐诊中医馆。充分发掘中医养生预防,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调养人体“亚健康”等优势;提供中医理疗、推拿、拔罐、艾灸、中医美容、中医足部特色服务。“好药助名医,名医开好药”,通过以上各种特色中医诊疗服务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医馆的中药销售和医馆的营业额。

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引进

除了资金瓶颈外,我国民营中医医院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卫生技术人员的引进与管理问题。众所周知,中医师尤其是名老中医属于稀缺资源,对于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至关重要,甚至是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民营医院人才基础还很薄弱,人才匮乏,选择余地较小而流动性大,这与民营医院迫切需要扩充实力的趋势不相匹配。从遵循中医药本源的角度,也是从自身的发展来看,中医馆把中医和中药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多名部级、省级中医专家常年坐诊中医馆,从而提升了中医馆的口碑和声望。同时,中医馆也为这些名老中医提供了多点执业的选择。

三、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以文化促发展

成立了“中医中药文化博物馆”,以购买、捐赠的形式面向社会征集中医药文物。为了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资助中医泰斗著书。成立其冠名的中医药学校,通过名医理论授课、经验传授、临床观摩、指导学习计划等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中医师业务水平。

为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中医馆定期到社区提供免费义诊,并定期举办各种讲座,邀请广大群众参与。对贫困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和优惠政策,为患者减免医药费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四、规模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馆突破了传统民营中医院发展中普遍遭遇的资金瓶颈、人才瓶颈和信用危机,保持了建馆十年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中医馆的规模化发展中也遇到了问题与挑战。目前,我国的政策环境非常适合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相关配套政策和细则仍然具有很大的可完善空间。民营中医院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但现行的卫生人力资源制度,由于科研限制及相关资源的限制,并不利于中医药人才从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的流动和在民营医院的长期发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科学管理和行业自律的同时加强监管。

发展是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重任与使命。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对全国1470家民营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民营医院已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机制灵活的民营医院将与公立医院展开积极、有序的竞争,逐步在某一地区或学科崭露头角;另一部分则会因为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值此医疗改革向纵深发展之际,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在坚持中医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坚持中医中药密切结合,建立包括中医药管理人才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强化执业科目、人员素质、质量控制、诊疗规范、客观宣传等方面的规范经营、科学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性规模化发展,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要补充力量的积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珞珈.我国民营医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的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5):396-398.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8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01-02

随着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的纵深发展阶段,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势在必行。制度条件的变革使公立医院既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又是其发展的难得机遇。当前,中国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基本上处于对国外理论引入与介绍层次。而相对公立医院而言,特别是在目前新医改条件下基于行业特色的战略管理研究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新医改方案可以看出,国家从医疗保障补偿机制,基本公共卫生的覆盖、药品购销体制若干方面将会面临重大改革。而公立医院在政府补偿、社会公益性、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财会、人事等制度等方面也将面临重大改革。

一、战略管理概念之界定

战略管理本质上界定了组织整体发展方向与活动的主要领域。由于组织活动的内外部环境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管理对组织的发展愿景、目标实现,其作用至关重要。

当前战略管理理论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上逐渐趋热,其学派纷呈。其理论发展脉络主要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战略规划学派。其主要观点为:战略就是要努力使企业自身的条件与所遇到的机会相适应,最好的战略规划方法是权变的,是动态的,而非是单向的和静态的。其主要分析工具为Swot分析和波士顿矩阵。

之后的环境适应学派,是由奎因和明茨伯格等学者在对战略规划学派批判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该学派不同于战略规划学派的主要分歧在于组织环境是不可测、不确定的,战略决策其实就是逐渐适应不确定的决策过程。因此,该学派就组织所处环境作为不确定变量加以重点考虑。其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未能具体提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在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时如何有效应对。因此,其实践指导意义有限。另外,产业组织理论目前研究也较为成熟,其在业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充分重视行业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必须将企业同它所处的行业环境相联系。贝恩(1959)研究了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产业进入壁垒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标志着该学派理论的成熟。舍勒(1970)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结构―行为―绩效(SCp)的产业组织学派经典分析框架。波特(1980)进一步发展了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五力模型”。

二、国内医院战略管理研究历史和现状

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方式主要经历了作业管理、经营管理,将逐渐过渡到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在作业管理阶段,医院主要是为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医院在财政、人事、内部各项管理上方面均受到了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全面干预,其“管办不分”的体制长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医院几乎没有也不必有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到经营管理阶段,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让公立医院从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获得了一定的自,各类公立医院也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当前随着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渐加深,已进入纵深阶段。而城镇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的扩大也导致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急剧放大,从而促使公立医院加强服务有效供给。新医改政策表明各类性质的非营利医院以及营利性医院将逐渐成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有力补充,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必将逐步形成。其也必将引起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当前新医改已近攻坚阶段,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改革、财政补偿机制以及绩效改革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为了生存发展、顺应改革,公立医院必须对制度环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环境中各类预期及不确定性有透彻分析与应对策略。因此,公立医院管理必须引入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战略管理思想。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积极提升医院文化内涵、拓展投融资渠道、强化组织胜任力、提升组织管理内涵、强化人力资源培养、完善医院内部各项管理等,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当前公立医院对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认识不足。医院经营只注重医疗服务的产生过程,只关注自我服务评价,病人满意度差、内部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因此,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及其高层管理团队必须建立完整的战略管理理念来应对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

波特提出了可使组织致胜的三大战略,即低成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型战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Swot分析法,认为组织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树立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这就需要组织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优势(Strong)、劣势(weake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存在威胁(threats)进行逐一深入、全面的分析[2]。

当前,公立医院已经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医疗设施、公益性、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各类其他性质的医院展开竞争。应该看到,在日趋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有相当部分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者无明确的战略目标与规划,医院发展上急功近利,对当前复杂的制度环境、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等重大的战略问题缺乏长远思考和战略管理。因此,正确的战略管理是公立医院顺应新医改,迎接挑战与竞争的核心课题。

借鉴Swot分析方法,公立医院应大致了解其组织使命和目标的最佳位置[1],从而有效的在组织内部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并根据公立医院的市场定位和对医院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制定符合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规划。

1.优势分析。当前中国公立医院是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货转移支付的方式组织兴办的。它是中国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公益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主要的医疗服务供应方。因此,各类公立医院一般都是当地医疗、科研、预防和保健中心。其人力资源的数量及质量有绝对的优势,拥有较强的品牌效应与社会声誉,其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公众认知度较高。

2.劣势分析。目前公立医院最大的劣势表现在“管办合一”。其最主要的表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呈现“父子关系”,公立医院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直接辖属。在这种体制框架下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行政单位掌握了财政权、等级评定权、高层管理者任免权以及人事权等对医院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性资源。而“管办合一”的公立医院运营机制又极易产生“管制俘获”[1]。其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容易形成合谋,医院集体声誉普遍下降,最终导致医院发展的严重滞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各级公立医院的发展。在此机制下,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实施将会步履维艰,难以成功。

3.外部机会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可通过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管理的品质,积极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开拓现有的医疗服务市场,充分利用病源广泛以及历史积淀而来的良好的社会声誉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适宜新技术和服务项目,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的政策也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可以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可辅之部分的特许服务。这为公立医院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机会。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设备优势、预防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经验为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需求的病人提供相应的高端医疗服务或特需服务,受到了特定人群的欢迎。其次,新医改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与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其题中之义体现在公立医院会逐渐通过投资与融资等资本运营手段逐渐解决其自有资金短缺问题、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供政策通道。因此,在此前提下也必将带来公立医院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4.存在威胁分析。新医改后,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中国全面铺开。面对巨大的医疗保险市场、逐渐提升的医疗服务需求以及逐渐增多的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必须在坚持公益性为前提下,提升有效的市场需求意识与医疗服务营销理念,改变日益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以面对日益激化的医疗服务市场间竞争。反之,则不足以保证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也将会得不到保障。当前整个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目前民营医院在和公立医院的竞争上呈白热化竞争趋势,其中人才流失是公立医院面临的最大威胁。民营医院由于具有灵活的人才选聘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在人才引进方面具有公立医院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因此,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应新医改要求的人才培养战略。

四、结论

战略管理最初是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成功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而医院在社会责任、运营体制以及医疗服务产品特殊性上与企业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目前从公立医院的实际来看,具体可以参照医疗服务收入、医疗事故发生率以及赔偿额度、科研水平、新技术开展、社会认知度、医院声誉以及医院的品牌效应等指标评价医院战略管理效果。如果未能取得战略目标所预期的效果,则应对从医院管理内部采取措施纠正,以保证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要获得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顺应新医改思路,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3],公立医院必须以此为核心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完善医院内部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文化内涵及品牌意识等战略管理策略。唯有此,公立医院才能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条件下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条件。

参考文献:

[1]吕国营.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09,(7):56-71.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宏观战略peStSwot

一.公司简介

鱼跃医疗的全称为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002223,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和营销,先后通过了iSo13485:2003国际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日本SG认证等国际认证,凭借自身的品质以及优质的服务,在国内外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支持。

二.鱼跃财务管理竞争环境分析

本文对鱼跃医疗设备公司的宏观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主要采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个方面对鱼跃的财务管理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因素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了多项文件支持、促进和监督医疗卫生事i的发展。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同时,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以应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并购、重组等情况所需的应对措施,政府也以国家政策的方式对医药产业进行了帮扶,在一定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医药行业的发展。鱼跃医疗在这样的政治大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

(二)经济因素

主要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的经济因素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经济的发展、医疗行业的市场需求、医疗改革深入的程度等等。在国际经济都缓慢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GDp仍保持良好增长的势头,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保持在不错的状态下并稳步提升,人民的手头宽裕,就会开始追求养生保健,市场需求增大,对于医疗保健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更加全面化,精细化,对该项花费的投入也越来越高。从2009年9月开始启动新医改以来直到2015年,我国的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这说明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全民参与医保制度,在此基础上,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鱼跃医疗设备公司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无疑是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

(三)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在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地域文化差异等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这些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问题,截至2013年底,而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90%,已经达到2.02亿人,很显然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需求等都日益增长,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养生保健类产品的大量需求;而且如今人们也更趋于科学先进健康的医疗方式,开始懂得预防保健的重要,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家用医疗设备,及时掌握自身身体状况,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也能及时预防及时治疗。这对于鱼跃医疗来说,是一个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鱼跃医疗设备对于家用医疗设备的研发及生产,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只有不断地创新保持优良的产品品质才能一直站在行业的前端。

(四)技术因素

技术要素不但包含了一些能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的发明,同时也包含了出现与企业的生产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其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技术含量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精确度、舒适度、节能环保以及人性化等方面的核心的产品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产品立于不败之地,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好评。研发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技术进步的重中之重,研发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是否有实力,是否能够创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这些方面,如产品技术、市场、营销模式和内部制度等等。

三.鱼跃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内部的竞争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分析,从而有机地结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鱼跃医疗设备公司进行Swot分析,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评价鱼跃医疗设备公司的现状,从而为提高鱼跃医疗设备公司的整体实力,提出合理有效的具体策略。

四.结论

目前鱼跃公司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对公司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同时公司面临着更多的优势和机遇,克服劣势和威胁,抓住全民医疗的大潮将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医院投资、投资逻辑、盈利模式、财务尽调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06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同时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也推动了更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现有的公立医院集聚了大部分的医疗优质资源,组织结构膨胀到一定层面,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巨大需求面前,存在巨大的缺口,医疗改革也走到了一个深层次攻坚阶段,这正是民营医疗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在逐步发挥作用。医院投资成为了各路资本追捧的宠儿,而许多医疗行业之外的投资人普遍存在看不懂的情况,不了解医院投资背后的东西。如何看清楚医院的盈利模式、了解医院本身的财务状况及政策监管,避免盲目跟风而陷入困境,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医院的分类及主要盈利模式

21医院的分类标准

第一,根据所有权的归属,可以分为国有医院、民营医院、个人诊所、外商独资和参股医院、混合所有制医院等;第二,根据诊疗疾病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类医院、专科类医院(肿瘤、眼科、妇科、男科、口腔、中医、心脑血管等)、诊所;第三,根据营利性,可以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第四,根据主管部门的不同,可划分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

22医院的主要盈利模式

由于医院分类的角度较广,本文主要从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角度探讨医院的盈利模式及投资医院的获利模式。

221营利性医院的盈利模式

营利性医院基本上均是通过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来盈利,与一般服务性企业的盈利方式差不多,根据业务及发展策略不同,可以分为几种典型的模式。

第一,高标准化模式。依靠特定专科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操作经验的积累,使得医疗服务可以高度标准化,不再需要高度依赖专家的经验判断和复杂的治疗技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民营医院开始快速扩张其业务和规模,并可通过规模效应再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率。

第二,区域民营医院综合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特殊的区域条件(如,公立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等)来孵育出一家规模很大的民营综合医院。在此基础上,在核心业务团队确立并积累了足够的管理经验之后,借助资本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扩张。

第三,高端专科医疗服务连锁模式。深耕专科领域的高端医疗,积累管理经验、树立品牌优势,在此基础上,借助并购来做大营收规模,实现规模扩张。

222非营利性医院的盈利模式

非营利性医院目前主要的投资获利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收取医院管理服务费。通过托管这些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投资换取运营权,投资机构通过输出优秀的管理服务来提升运营水平,从而获取一定比例的管理服务费。

第二,从供应链中寻找价值空间。如通过投资机构相关的另外一个主体为下属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并从中获取一定差价。

3医院财务尽调的主要逻辑

医疗行业尽调逻辑与一般行业尽调逻辑类似,其主要逻辑如下。

第一,首先需要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的种类、主要科室、股东情况、管理层情况、经营情况等)、业务情况(包括医院所有重要的流程,如门诊、住院的全套流程,设备采购流程,患者挂号、诊疗、支付费用流程、医保结算流程等)、内控管理情况(医院的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包括医院执行的会计准则、现金结算制度、采购库存制度、职工管理制度等)。

第二,在了解医院基本情况、业务和内控管理情况后,从“舞弊三角”(机会、压力、借口)出发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设置了业绩对赌条款的被投资人,很可能有虚增收入、少记成本及费用,做大利润的动力;对于内控体系缺失及未采用电子结算系统的被投资人,很可能存在内部舞弊的机会;对于职工工资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医院,接受红包等行为可能被医生及管理层合理化。对于上述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在后续尽调中重点关注。

第三,根据判断得出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采用多种方法予以证实,如采用观察、询问、现场体验、计算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盘点、抽查凭证等方式。要注意方法应用的随机性和突然性,及反复较差印证,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4医院财务尽调的主要方法

医疗服务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受过国家政策法规的严格控制。财务尽调人员在开展尽调前需熟悉相关医疗行业政策法规,熟悉与医院经营相关的财务、税收法律法规,熟悉当地的相关监管政策。在医院财务尽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要点:现金科目(对现金的控制)、应付职工薪酬(合规性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准确性)、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费用的合理性等。

41现金的核查

医院结算方式有其特殊性,现金及银行卡收入是医疗收入的主要部分,而现金均有面额小、频率高、不均匀的特点,给现金核查带来很大题,同时也给现金造假(账外现金、坐支现金、私人卡收付)等带来可乘之机。

在对医院进行尽调时,需要首先获取医院的相关现金管理制度,了解医院挂号、划价、结算、收费、入账、对账的流程,通过随机选取部分患者信息,穿行测试提取流程中关键节点的单据,核实管理制度的落地情况;重点关注未上线eRp系统或eRp系统流程存在明显缺陷的及使用股东私人银行卡收取服务收入的医院,可以采用现场暗访、询问、盘点、随机抽查收据存根核对等方式验证其真实性。

42应付职工薪酬的核查

第一,对于营利性医院,重点关注工资与行业平均工资的比较,过低的薪酬会引起人员的流失,医生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是否足额缴纳,是否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社保及公积金,是否存在以费用报销的形式替代工资发放等情况。并在尽调时可随机通过与医生、护士、管理人员访谈进行交替印证。

第二,对于非营利性医院,重点关注薪酬的准确性,尤其对于外部资本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由于政策监管的限制,资本方往往通过虚构员工人数、高薪酬、高福利等方式变相分配公司财产等。

43收入的核查

第一,收入确认完整性核查。采取穿行测试方式核实收入的完整性,按照医院的相关流程,随机抽取若干笔业务,按照业务发生到财务入账的全流程进行穿透核查。如:财务尽调人员可以在医院挂号的eRp系统中随机抽取3~4名患者的挂号信息,按流程核对其挂号划价、单据结算、财务系统中的收入确认、现金日记账与银行日记账(网银)是否完备,记录的结果是否准确等。同时财务尽调人员随机抽取若干笔收入发生额,与对应期间内银行日记账借方发生额进行核查,比较是否一致,确认是否存在少记、漏记的情况。

第二,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核查。实践中很多医院根据现金收款确认收入,主要表现为预收的医疗款直接确认当期收入、未收到的医疗款不确认收入,以及存在部分非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尽调人员可从收入明细账中结合上述问题,采用权责发生制予以还原。对于那些事实上采取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的医院,尽调人员需重点关注并计出大额的预收医疗款,还原报告期标的企业真实的收入水平。

44费用的准确性

医费用科目是医院尽调中问题较多的科目,尽调人员可以利用科目余额表中费用类科目的明细,对比分析今年的变动,并对异常的费用查看原始凭证进行核查。

第一,费用明细分类是否有变动。根据配比原则,直接提供医疗服务医护人员的薪酬应在医疗业务成本核算,而很多医院,成本费用核算比较混乱,错误或故意使用管理费用核算医护人员薪酬福利,造成业务的毛利率虚高。

第二,摊销及折旧金额是否准确。医院的装修费用通常使用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而大型医疗设备的折旧根据使用部门的不同计入成本或管理费用中。尽调人员需获取医院的固定资产清单,了解其折旧的计提政策、期限,明确具体使用部门,对于不符合会计政策、税法及相关管理规范的设备折旧,应估算规范后对医院利润造成的可能影响。

第三,不合理的费用报销。尽调人员对于医院科室主任、医生、护士、行政管理等人员高频次、大额的报销款需要重点关注。此类报销通常以学术会议费、招待费用、通信费、餐补等名目发放。尽调人员需核算相关人员报销的金额是否符合标准,此类报销很可能为变相的薪酬福利发放。

第四,其他各类奇怪的费用明细。尽调人员需要对过于简略、含混不清、非正常经营所需的费用明细(如会议费、服务费、咨询费等)重点关注,可抽取其原始凭证查看,并向当事人询问其具体内容。

以上为笔者实操过程中发现的医院投资财务尽调关注重点,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认知的区别,各地对于医院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加之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复杂,法律规范及政策文件较多,有些甚至彼此矛盾。投资机构在对医院项目做尽职调查时,应提前了解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所在地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分析不同医院面临的个体情况,以达到顺利收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林,张慧兰,试论民营资本进入医院投资与运营模式[J].商业会计,2016(7).

[2]袁超龙,论公立医院托管中的财务尽职调查[J].会计师,2015(21).

[3]王璐有效开展财务尽职调查的几点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版,2014(1).

[4]雪,黄海,韦林山医院并购尽职调查中重点问题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