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35:07

医药产业综述篇1

关键词:医药产业;外资并购;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11-02

1医药产业安全及影响因素

产业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所谓产业安全是指某一国家对于某一特定的产业所拥有的控制能力、发展的能力和自主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的时期,区域一体化加速,产业安全的概念开始引入国际竞争的能力,包括某国其特定行业在应对各种生存和发展所面对威胁的能力,从而保证国家、政府或企业对产业发展现有或者未来潜在的产业权益免受危害的能力。

医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其产业安全不仅仅对国家产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医药产业也切实的涉及到国民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医药产业安全状况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国家和政府也迫切的需要一套合理科学的理论和评估体系来指示和判断当前医药产业的安全状况。

评价影响医药产业安全的因素整体评价包括对医药产业自身竞争力的评价和医药产业外部的环境安全评价,以及涉外经济活动的影响。以此为评判标准将医药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自身控制力三个方面。

2医药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对医药产业安全科学公正进行评价,必须有一个明确科学的指标体系作为支持,指标体系是由一组相互关联却彼此不存在干扰的指标构成,并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进行排列,最终构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2.1指标设立原则

指标体系建立,要根据具体评价的问题来设计,但是在设计指标时也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1)指标选取应少而简。

指标的选取应按照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来评判,并不是指标设定越详细越多越好应该以目的性为出发点,能反应评价目标的全部信息内容。

(2)同一层次指标之间不应存在干扰。

每一个指标都应该有明确的内涵、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同一层次指标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相互不存在因果关系,相互之间没有重叠。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必须围绕综合评价的目的层层展开,使最后的评价结论能够确实反映评价的意图。

(3)指标应具有客观代表性和可比性。

指标应能够明确的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定方面的固有特性。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客观实际,便于比较。

(4)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应该能够很好的反映理论和现实案例,符合相关的理论基础。指标在设计时有相关理论作支持,同时在运用中可行。可行性是指指标符合客观实际水平,有稳定的数据来源,易于操作。同时指标含义要明确,数据要规范,口径要一致,资料收集简便易行。

2.2构建与设计

2.2.1指标体系构建

医药产业安全状况的影响体现在医药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自身控制力三个方面。相应的,评价指标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总目标因素集u=(u1,u2);第二层,子目标因素集u1=(u11,u12,u13,u14,u15,u16)、u2=(u21,u22,u23,u24)和u3=(u31,u32,u33,u34)。医药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系统结构及其各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见图1。

2.2.2指标描述和计算方法

(1)我国医药产业控制力指标描述与计算方法见表1。

(2)我国医药产业对外依存度指标描述和计算方法见表2。

(3)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描述和计算方法见表3。

3指标体系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该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评估医药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为了体现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重要程度,需要对各指标赋予各自的权重系数。

指标权重应是指标评价过程中其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客观度量的反映。一般而言,指标间的权重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由于评价者对于各个指标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将会在评价者的心目中有一个评判标准,由于各个评价者的评判标准不同造成权重的分配不同,主要反映评价者的主观差异性。

(2)由于各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评价的作用不同,其重要程度不同,造成权重的分配不同,反映各指标的客观差异性。

(3)由于各个指标在进行考量时其主要信息或途径不同,信息获得的可靠性不同,造成在体系中所占有的权重不同,反映各指标的所提供给信息的可靠性程度。

我们在考虑指标的权重问题时要从以上的三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对于医药产业安全评估体系为了提高科学性,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对各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分析逻辑性强,加上数学处理,可信度大,应用范围广。具体评判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3.2评价方法的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就是将要评价的目标根据分层的方法将目标逐级分层,建立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函数的计算方法对研究目标进行整体的总和评价。根据评价方法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将总和评价方法可以分成四大类:

(1)专家评价方法,如专家综合评判打分法。

(2)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3)新型评价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

(4)混合方法,如aHp+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法。

各种方法各有其所适配的情况,同时也各有其利弊。对于医药产业安全的评估方法应当采用aHp+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将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分成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原则对各层次的指标进行模糊评判,最后给出总额的评判结果。这种混合的评判方法将层次分析法中的定性分析转变成模糊分析法中的定量分析,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综合评估,还能够有效的将难以定量的指标量化后科学分析,使数学方法可以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富.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研究――基于生产业发展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2).

医药产业综述篇2

关键词:河北医药;石家庄综保区;契机

本文为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关于‘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建立给河北省医药行业带来的红利’的研究”阶段性成果;指导老师:张希颖

中图分类号:F74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4日

“十二五”之后,河北省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打造为后续支柱产业,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生产制造业基地,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地区的“药都”,从而充分发挥河北省技术和产业优势。“十三五”的时候河北省医药行业虽发展势头良好,但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规模经济、突破技术瓶颈、扩大正外部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从2000年的111.01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807.98亿元,河北省医药行业生产总值一直持续稳定上升,企业单位数也由2012年的196家上升到2014年的213家,增加了17家。但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却呈现下降趋势。统计表明:河北药企销售收入由2012年的752.43亿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548.08亿元,由此销售收入增长率由19.18%下降到3.08%,利润总额也由2012年的4,835,308千元下降到3,760,957千元。

(二)出口情况。河北省医药主要出口至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亚洲主要有日本、香港、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欧洲重点为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对亚欧国家的出口额占据总出口额的80%以上,其中对日本、香港地区的出口总额占据对亚洲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出货值由2012年的7,868,969千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4,666,311千元,同比增长从5.49%跌至-5.45%。

(三)产品结构。医药行业产品类型主要分为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9大类型。在全国看来,河北省主要以生产大宗原料药而著称,特别是在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的生产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中药、生物生化制药比重比“十五”期间提高近3个百分点,化学制药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左右。

从以上分析看来,河北省医药行业拥有自身独特的生产优势,出口范围十分广泛,盈利能力稳步增长,整体呈现高速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营业利润巨额下降,说明当今河北药企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新的途径和渠道来解决。

二、河北省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优势不明显。河北省医药行业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中上游水平,与山东、吉林、江苏、四川等医药强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医药行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竞争力的增强,河北省医药行业利润处于下滑阶段。2015年规模以上医药行业9月份增长速度为7%,1~9月份累计增长仅为2.8%,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二)创新能力仍不足。创新是推动河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河北省医药行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2010年,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5%,我国的医药大省江苏为3%,河北省仅为1%左右。2012年,江苏省作为医药大省申请专利数是河北省的3.5倍,远远超过河北省。“全国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中江苏省有五家,河北省却没有企业入选。

(三)产品结构需优化。医药行业产品类型种类繁多,河北省产品结构却相对单一,化学原料药产品结构偏重,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5%。并且河北省产品附加值较低,下游产品开发落后,深加工程度不够,产业链也急需完善。除“华药”、“石药”等少数行业巨头凭借多元的产品结构、强大的竞争优势走向国际外,河北省医药企业中跨国公司少之又少。

(四)发展环境要提升。河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投资环境、企业生存环境和人才环境三方面,河北省医药工业一方面受招标、价格和环保等政策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能源动力供给方面约束趋紧的制约,市场的不规则竞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产品成本的上涨等方面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相比于其他医药强省,河北省的医药行业投资政策优惠力度小、差异化不显著、政策落实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医药产品生产成本也较外省同行高,生产要素供给不足,这使药企面临着供应紧张的窘境。此外,河北省医药行业高端人才资源匮乏,且高端人才引进少,后备人才成长速度慢,医药企业人才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人才环境存在“青黄不接”的隐患。

面对国内外较大的需求弹性、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各国不同的政策风险,河北省医药企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河北省行业龙头的带动下应对要素供给偏紧、行业竞争加剧、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规模经济?总体功能定位为河北省创新发展新平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新引擎、京津冀地区高标准新兴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无疑是河北药企最好的选择。

三、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给河北医药企业带来的机遇

继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成立之后,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9月获批,经过一年的建设,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工程建设完成了90%,已具备验收资格。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位于中国北方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于一体的外向型、多功能国际化省会城市石家庄,必将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巨大的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成为省会高标准的新兴产业聚集区、高效率的国际物流分配中心、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增长极,为医药企业释放巨大的红利。

(一)自由贸易的基地。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通过一道虚拟的关境线,使企业在税收方面,“入境不入关”;贸易管制方面,除特殊规定,无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保税监管方面,区内保税存储货物不设存储期限;区内企业之间货物可以自由流转。如此种种优惠政策,必然有助于河北省医药企业自由贸易的开展。并且保税区内保税加工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河北省药企优先利用政策福利提供了机遇,使降低高投入的医药企业生产成本和流动资金的压力成为可能,由此带来的竞争机制更有助于在河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医药行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贸易的开展,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同时贸易便利化也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从而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减少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成本,给企业带来收益。

(二)规模经济的载体。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是一个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物流企业、相关政府机构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而形成,将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平台,价值链信息的载体,更是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企业的集结点。生物医药需求弹性大,价值增值高,综合保税区通过价值链的方式把各个环节医药企业集聚到一起,优化企业供应链,形成产业间的前后联系,充分发挥各个医药企业的专长和优势,产生强大的规模优势,在成本利用政策优势本就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利润。同时,集聚企业与外部市场保持的长期联系也将形成一种动态累积优势,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应变能力,进一步打造品牌优势。

(三)创新发展的平台。为避免保税区货物与区外出口加工区形成同类产品竞争,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加工贸易并未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短平快加工项目,而是充分利用保税区作为省会贴近国际市场、接轨国际潮流的增长极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项目,吸引其更多的科技专利成果在保税区内孵化、转化,进而产业化。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竞争已由传统的制造业转为集技术、资金密集型的服务业,河北药企可充分利用石家庄保税区为其提供的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窗口,抓住学习国内外企业国际管理、商事法律等知识的机遇,把握国内外顶尖企业入驻保税区技术外溢的优势,利用保税区对高素质人才、熟练劳动力的集聚效应,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带动自身传统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开拓更多产品类型,突破技术瓶颈,发展清洁产业,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升创新核心竞争力。

(四)物流仓储的中心。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以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服务功能为核心,其保税仓库不仅具有传统的保税功能,也期望为医药等敏感货物根据药品特性,提供专用保税仓库,满足药品存储需求。保税区医药企业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分批提取贮存在保税仓库的货物、分批缴纳关税,这样不仅可节约仓库空间,还可避免一次性缴纳大额关税,便于资金流转。同时,保税区也应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当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打造平台经济,帮助企业规避原料涨价,降低经营风险。此外,位于正定国际机场东侧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拥有集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变既方便又便宜,又可以通过区港联动为医药企业实现一体化运作,为其提供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方便医药产品运往有需求的世界各地。

(五)综合服务的窗口。在全球信息化迅速更新换代的今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变动频繁,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资本交易,通信和信息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不仅发展与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相关的研发、设计、检测、维修、展览展示等功能,还积极拓展医药试剂的检测、供应链的管理以及经济法律咨询等业务。高投入高风险的河北省医药企业可以在保税区内获得各种优质的市场咨询、业务咨询、金融信息咨询等服务。保税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多样的金融产品、便利的外汇政策、跨境电商贸易综合的服务中心,都将有利于入区医药企业优化资金管理、抓住市场机遇、帮助其规避投资风险,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维护自身利益。

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河北省经济发挥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医药商业市场不断的发展变化,国内外大型药企扩大经营的现象层出不穷,使行业内竞争加剧。河北省医药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深入研究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生产结构以及客户需求变化趋势,抓住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机遇,充分利用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为其提供的政策优惠、区位优势、综合服务这一系列“福利”,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自身快速崛起,成为医药行业的翘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冰.百年鹿特丹港“启示录”.珠江水运,2010.15.

医药产业综述篇3

【关键词】壮医药;口述文献;整理研究;综述

1概念界定

少数民族口述医药文献是指各少数民族在没有创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以前,通过口耳相传,并用固定语言记录下来代代相承的具有强烈民族情感和时代特征的民族口述科技档案。包括反映少数民族医药的歌谣、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单方验方秘方、及诊疗技法等。[1]

2壮医药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概述

2.1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的构成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壮族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中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壮医药体系。主要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天人自然观;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病观――病因病机轮等。[2]壮医药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壮医药经验主要依靠口耳相授的方式在壮族民间流传,还有一部分散见于历代汉文史籍,尤其是广西各地的地方史志中。因此,发掘和整理好这些文献对维护壮族文化、传播壮族医药及我国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2反映医药内容的歌谣、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口述文献

2.2.1民歌

民歌是民族口述文献的一种表现形式,世代在民族地区广为流传。壮族医药歌谣起源于祭神活动,以后便蜕化为男女追逐歌唱,用歌来抒发胸中的闷气以达到身心健康。这些歌谣被后人传唱,并继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壮族医药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涉及医事保健、医药理论、治疗技法、方剂及药物功效等。如《八位药性歌诀》、《补虚药歌诀》、《见病用药歌诀》等。亦有“柳州有座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山脚潭边唱山歌,医药山歌早已传。自从开天地,药王传医又传药。广西山歌刘三姐,她用山歌唱医药。”[3]

2.2.2民谚

壮族有很多医药谚语,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起到了指示和预防的作用。不少民间壮医用药经验编成谚语便于传授,如:“藤木通心定祛风,对枝对叶可除红,枝叶有刺能消肿,叶里藏浆拔毒功,辛香定痛驱寒湿,甘味滋补虚弱用,圆梗白花寒性药,热药梗方花色红,根黄清热退黄用,节大跌打驳骨雄,苦能解毒兼清热,咸寒降下把坚攻,味淡多为利水药,酸涩收敛涤污脓……”。[4]

2.2.3民间故事

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一书中,明确以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阳盛对各种痧症进行分类作为辨证的总纲。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名老壮医蕈保霖先生在“壮医学术体系综论”一文中首先提出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对壮族聚居地河池、柳州、南宁、百色实地调查中也证实确有此说。

2.2.4民间传说

《史记纲鉴》中记载着许多壮族民间医药传说,譬如:药王是传说中的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普救民众,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知识,使壮族人民得以健康繁衍。壮族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建立药工庙,每年定期祭祀药王。再如壮族医神三界公的传说,三界公乃仙童转世来到壮族民间,专为贫苦乡人治病,深受群众的爱戴,历经磨难最终成为神医。现忻城县土司衙门旧址附近仍保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三界庙,至今常年香火不断。

2.3记录民族医药经验的单方、验方、秘方等口述文献

壮族民间有许多关于医药经验的单方、验方、秘方。如黄花参肝舒袋泡茶,是广西壮医医院根据壮族民间治疗肝炎有效验方研制而成的袋泡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壮医刮痧疗法以其操作简单方便、人人易学、成本费用低、效果显著等特性在壮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据民间和现代临床研究,刮痧疗法用于治疗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2.4反映诊疗技法的民族口述文献。

壮族医药中大量诊疗技法是通过口口相承的,如壮医药中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壮医针法、竹筒灸疗法、蛊毒的治疗法等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较明显的疗效。[5]其中一些已纳入我国民族医药医技医术抢救性传承研究项目,甚至一些已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壮医药口述文献整理研究存在的不足

3.1意识薄弱

目前,壮医药口述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口述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还只限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层面,尚未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行为。在对民族口述文献整理工作上,缺乏各地民众的广泛参与。此外,现代社会壮族青年人中许多人已不会说本民族语言,更不认识本民族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字,这使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壮族口述医药文献面临着丧失生存土壤的危险。

3.2区域局限性

我国少数民族体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壮族亦不例外,聚居地较为分散,给壮医药理论的整理研究也带来诸多困难。在资料收集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区域局限性,出现文献古籍收集不完整的情况。壮医药资料主要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尚有许多资料散落于文山、贵州等其他壮族聚居地。

3.3法规政策不全

健全的保护机制、各级部门的重视、相关法律的保护是开展壮族口述医药文献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各省区已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条例,但缺乏指导性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执行性规章制度,没有具体详尽的细则和有力监督,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的整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3.4人才队伍匮乏

目前从事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的人员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体现为数量稀缺、结构不合理、协作协调不足等特点。壮族医药文献各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都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在壮族医药文献整理的某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的研究员少之又少。成为制约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的瓶颈。

4壮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的探索

4.1强化意识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树立忧患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壮医药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研究中。充分认识壮族的医药古籍文献是各少数民族医药历史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当代研究各少数民族医疗卫生资源的第一手资料,是制定民族医疗政策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重要依据。为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奠定思想基础。

4.2打破区域局限性

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一方面,加强理论经验交流合作,就收集与抢救壮族口述医药文献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互通有无,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加强地区间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的技术合作,对一些珍贵而濒危的口述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保存;同时,不遗余力的号召全社会,将散落在民间的壮族口述医药文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类保存。

4.3完善法规、政策

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有关部门首先应尽快出台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政策法规,以促进整理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地方执行性规章制度层面,充分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的办法和政策性鼓励措施,鼓励献医、献药、献剂、献书。

4.4培养人才队伍

重视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吸引高素质的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专业人才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到壮族地区开展调研,鼓励现有高校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研究队伍通过在职培训、专业进修、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有计划与系统地发掘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档案部门成立专门的内设机构,配备专人进行口述档案的采集。在实践中造就具有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为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各级领导部门和管理部门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将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理论与业务工作研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步增加有效科研投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有效地对其挖掘、翻译、整理、研究、开发,让它充分体现出壮族民间医药的历史性、文化性、实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壮族口述医药文献在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量口授流传的口碑医药经验得以集结,极大地推进了壮医药文化的传播和研究,推进了壮医药理论的系统化和成熟化。随着各少数民族口述医药文献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加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包括壮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口述医药文献的研究整理事业将会更繁荣。

【参考文献】

[1]陈海玉.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医药文献的文献式保护研究.兰台世界.2011(18).

[2]戴铭.《壮族医学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医药产业综述篇4

1.1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传统的以保障供应为主的医院药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强调安全用药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正在建立并向药学保健(pC)模式过渡。医药物流、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成为当前医院药学的三大工作任务。然而,这一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在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没有真正按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许多与医院药学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如作为主干专业课程的药理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对作用与作用机制的阐述,保留了许多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征,缺乏针对医院药学方向的(如药学服务等)内容;在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基本采用动物实验的实训项目,缺乏与医院药学工作任务相关的实训项目。又如,处方调剂这一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任务,分别在药理学、药剂学及药事管理学中涉及,内容分散且侧重于知识介绍,没有将知识和工作任务很好地整合,使知识内容与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此外,课程体系在职业方向课程设计开发中,没有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没有体现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一体化的开发原则。如工作任务中的医患沟通、处方点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内容,没有在职业方向课程中得到体现。

1.2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与岗位需求脱节近年来,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热点,无论是卫生部下发的指导性意见,还是各省卫生厅下发的相关文件,都要求综合性医院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制度的实施,使许多综合性医院对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师的需求迅速增加。而我国目前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医院仅有200余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0.07%。可以预见,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够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各类药学人才缺口很大。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中没有体现这一岗位需求的变化,没有及时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造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毕业生不能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1.3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课程安排不合理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改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开展了如模拟药房等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训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结合,通过构建实验室实训—仿真室实训—生产性实训的技能培养模式,完成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缩短学校学习与岗位就业之间的差距。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验实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仿真基地、附属医院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仿真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几乎未开设生产实训项目;附属医院的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上述现象说明,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现行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普通高校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没有将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真正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影响专业建设进程、学生岗位技能培养、课程改革的实施等工作。

2改革思路

笔者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发现,将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突出药学专业的专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以行业需求为研究主线,探索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

2.1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在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研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趋势入手,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经验,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路径,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进行高度整合,建立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其开发路线是学科系统化—职业分析导向—学习理论导向—工作过程导向(见图1)。

医药产业综述篇5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加强医药市场营销和相关管理,有着巨大的意义。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其本质就是针对需求进行管理,最终达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而从任务方面加以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的划分为刺激性的营销、扭转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开发性营销、维持性营销、协调性营销、抵制性营销以及限制性营销等几个方面。另外,医药市场营销的管理还集中的体现在选择目标市场、分析市场机遇、实施市场营销活动以及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组合等几个方面当中。所以,结合上述的分析,在当前医药市场营销的大环境之下,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影响,在实践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对理念和营销技巧的分析,真正意义上促进项目化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运转。

二、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重要性和意义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营销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对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可行性分析,并且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对项目化管理的价值进行综述,进而增进行业的发展水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建设方向。

1.医药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医药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指的是以需求为核心,从企业的基本战略规划至企业营销组合等的整个营销活动,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一个企业完整的运作过程。从本质上来分析,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存在有组织不灵活、营销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整个营销和管理的流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并且营销管理的利润过于粗放,整个医药市场营销企业的规划战略缺乏长久性的规划等等。另外,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在营销的方式之上还过于偏重定性研究,故而整个营销的过程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在针对医药市场营销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于后续的发展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进而难以明确基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方向。所以,在市场之中相关利润也存在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还会导致内部部门协调困难以及结构过于臃肿等难题,严重之时还会导致企业内部的部门职能出现重叠的状况,各项工作管理支离破碎,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当前的医药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各个产品的竞争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极端,所以采用先进的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革新,将有着巨大的意义。今后的医药市场营销应当向组织灵活性和反应的快速性等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做到准确的把控市场动态,掌握准确及时的消息和资讯。

2.医药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其次还应当针对医药市场营销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广泛的开设多种营销渠道,加强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加强市场相关产品的推广,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促销等手段,使得整个医药市场营销更加有目的性。在营销项目的启动阶段,应当由相关项目经理人以及管理人员成立项目的研究小组,准确的分析和把控市场目标,确定基本的营销目标和营销方案。同时,还需要编制出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产品说明书以及工作说明书等等,结合营销的目标和方向,准确的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熟悉企业的各种文化,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对市场之内相关产品的劣势和优势进行分析,加强统计数据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风险的记录,最终确定得出营销的方案,并且确定出基本的范围。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计划分析,编制出详细的项目计划表格,对可能的营销管理资源和项目的活动等进行分析,确定得出阶段性的研究指标,并且研究得出基本的网络项目图纸,选拔成员,组建起一个团队,创建出基本的工作分解结构,对各项活动进行定义。最后,则是应当加强项目的实施,构建起专业性的商业渠道,加强对产品的分析,对网络计划进行评审,纠正错误,加强对全过程的控制。

三、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价值

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主要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从基本的战略角度着手进行管理的研究工程。所以,此项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打破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界限和弊端,使得其管理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更加柔性,进而增进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实现了高效的信息数据传输,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市场的效率和营销管理工作的优越性。另外,由于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从企业的运营管理之中派系出来的,所以更加强调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层级较多,使得整个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臃肿。而通过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则可以实现准确的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信任合作、责任公担、加组织成员的交流与学习,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医药产业综述篇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93-03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药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凉山、金沙江、乌蒙山、哀牢山和无量山一带,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彝族医药。彝族医药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我国学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对彝族医药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定研究成果。

本文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为线索,兼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云南省文化厅主管、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官方网站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展开的彝族医药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

1彝族医药概念研究

彝族医药概念在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阐述下日臻完善。王敏从民间传说、古籍文献记载、考古出土文物和民间民俗流传4方面论述了中国彝族医药历史源流,认为彝族医药源远流长,其伴随着彝族先民的生存斗争与生产实践,发端于神话传说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形成与成长,并发展成为内容丰富而独特的彝族医药学。钱韵旭等从地理环境的视野探究了彝族传统医药,认为“彝族医药基础理论受到地理位置临近的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彝族医药与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尤其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密切相关;彝族医药擅治生活环境的多发疾病或者采用一些适应当地环境的治疗方法;由于地理的隔绝,彝医多用单方或者简方”,说明彝族医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罗艳秋、徐士奎通过对彝汉文史资料和田野资料的系统研究,认为彝族医药是根据彝族先民所创制的先天八卦太阳周天历法测度日月运行规律,结合气候时节推算生物的首萌长遍退藏,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阴阳疗疾理论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保留着中华上古医药理论的源头,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彝族医药概念的阐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彝族医药的历史源流、地域特色、理论基础等,明白其医疗保健作用及文化内涵。

2彝族医药“非遗”特质研究

国内学界撰文阐述彝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揭示其人员锐减等的濒危状态。秦国政认为彝族医药至今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地区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服务于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要卫生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颜晓燕、童志远认为彝族医药同其他少数民族医药一样是我国传统医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国本从民族医药的医学范畴、人文因素;卫生事业、经济产业;自然文化、人文文化;民族文化瑰宝、文化交流口岸;地方、中央共同规划,全面协调保护五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赵富伟等通过大量实地调查,以第一手数据从民族医药传承人“非法行医”、女性在传承人中所占比例偏低、传承人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传承人受教育程度低5个方面,揭示民族医药传承危机。崔箭等认为由于受到全球化、现代化的冲击,目前民族医疗机构治疗的病种日益减少,许多知名的老民族医生由于年龄偏大相继离开了工作岗位,现存的民族医疗服务阵地越来越小,盲目的用西医和中医填补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民族医药的人才伍方面。

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普通民众中,人们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彝族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其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开发其医疗药用价值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需要。面对彝族医药的传承危机,如不加紧采取措施给予有利帮助扶持,彝族医药的传承将面临急剧的流变和消失的风险。

3彝族医药传承人研究

面对当前彝族医者中出现的年龄断层问题和“技在人身,技随人走,人亡技亡”的特点,对彝族医药传承人的认定与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具备的条件,这对彝族医药传承人的认定,特别是申报国家、省、地、市级别的项目传承人具有指导意义。秦阿娜等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论述“从广义上讲,凡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彝医知识治病并将其告知于他人的人,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彝医文化的传承。而从狭义上讲,只有掌握丰富的彝医知识,直接参与诊治活动并乐于将其传授于他人的彝医从业者,才能称得上是彝族医药的传承人。民族医药传承人培养模式,包括3方面的内容:申请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鼓励民间传承;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传承。”诸国本认为对于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培养目标及教育方法上应考虑“在现有的中医药院校或专业内开设‘非遗’课程,加强‘非遗’教育;对省、地、市级非遗项目中已经确定的传承人,利用举办培训班、专题学习班的形式,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水平;对可能入选的‘非遗’项目,特别是民间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医药人员,通过集中办班、分散实践观察等办法,提高他们的文化、专业水平。”有学者从“活态传承”角度阐释民族医药传承人的重要性,认为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特征,区别于文物的定点保护、博物馆式的实物收藏、古籍整理等的“静态”保存,强调传承过程中人的重要作用,传承人集中体现了活态传承的内容、形式与手段。胡芳梅等认为彝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彝族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应对当前彝族医药面临空前的“断档”危机。李佳川等认为需要建立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从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民族医药教育体系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等方面,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助力民族医药的发展。

对彝族医药传承人概念的阐释还不多,然而彝族医药传承人作为彝族医药传承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已有的对彝族医药传承人的培养探讨有理有据,为具体彝族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提供了思路。

4彝族医药传承路径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两种不同的思路出发探寻彝族医药的传承路径。思路一,通过寻找民族医药传承的渠道或方式,描述民族医药在传统或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的内在传承机制。王志红、向芯慰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民族医学医技的传承基本上都是以“口传身授”为主,强调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体验型的学习方式,其“秘方”和医技大多也只有记忆相传,没有文字记录;有些专家“保密”意识较强,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倾向,传习人基本上是在子女亲属之中选择。梁正海等在对湘西苏竹村个案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地方性医药知识的传承机制和特点,认为纵向承继(祖传、师传),横向交换(自由式交换和当地政府干预下的交换)都是其内在机制。沙学忠认为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诊疗疾病的实施者。毕摩经书上有部分彝医药方面的记载,彝族医药理论基础来源于毕摩的部分理论,毕摩对彝族传统文化(包括彝族彝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吴道显等将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模式总结为文献传承、言传身教传承、学校教育传承和产业化发展传承。思路二,学者们在总结区域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保护、传承、弘扬彝族医药非物质文化献计献策。徐士奎等在总结云南省彝医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彝族医药的对策:梳理彝族传统医药基础理论、建立彝药临床研究基地、开办彝医药专科服务窗口;组建彝医药知识传承的主线型团队、彝医药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团队;集中打造“彝族医药”品牌,用品牌统摄与培育各品种品牌和各产业链;对彝族药实施分类管理,对面临枯竭的部分药材尽快开展驯养种植,提升其资源储量和质量;重视技术创新,使彝药质量工作有效促进彝族医药产业的发展。许嘉鹏等在调研楚雄州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条件开展彝医药执业资格考试。在开考之前,依据一定的办法认定部分彝医药系列专业人员、乡村彝医,解决其合法行医的身份问题。杨祝庆认为收集、整理和挖掘第一手资料建立档案,是云南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

彝族医药的传承路径是彝族医药研究的核心议题,学者们从不同思路出发,指出彝族医药的内在传承机制及就当前彝族医药发展现状指出保护、传承、弘扬彝族医药的可行性办法,已涉及传统理论梳理、医疗研究与运用、药品研发与种植、彝族医药品牌打造、合法行医身份认定、建档保护等,思路开阔、具有启发意义。

5彝族医药申遗研究

由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级名录的申报对彝族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早在2010年秦阿娜等就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彝族医药――探索动态保护的可能》一文中指出“彝族医药尚无国家或省级名录项目,这种状况是与彝族医药丰富的内在价值和亟待保护的现状不相符合的”,并提出彝族医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具体努力方法。以云南省为代表,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彝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被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彝族医药代表性传承人有7人,其中国家1人,省级2人,州级4人;7人中除省级1人的申报地区或单位在四川外,其余6人都在云南。截止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其中的彝族医药代表性项目共有2项,分别是部级1项――彝医水膏药疗法,部级扩展项目1项―一拨云锭制作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都在云南省楚雄州。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理工作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缺乏行业特色评审标准、申报主体模糊等问题,应从政策制度、资金保障、传承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传统医药非遗保护措施。

对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级名录的研究,有助于确有代表性的彝族医药传承项目、传承人尽早达到申报条件,尽早成功申报。同时,学者指出当前我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这些研究都是围绕彝族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的。

6结语

综上所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对彝族医药展开研究,已经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就研究方法而言,已从早期的文献收集、整理发展到现在的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从区域、个案、专题研究切入,总结彝族医药传承现状、传承机制,探讨传承办法,使得彝族医药传承得到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就研究学术领域而言,已经涉及医学、药学、化学、图书情报、历史学、教育学等。不同研究方法的运用、不同学术领域的关照,使当前彝族医药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也反映了当前彝族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和意义所在。

医药产业综述篇7

1临床药学概述

临床药学是通过药师直接参与医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接受用药咨询,参加病案会诊,向患者提供多方位药学服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人为本,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最大幅度的实现用药祛病本质特征、独立综合性学科[2]。开展临床药学需从客观实际出发。首先,各个地区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我们的重点工作,在于解决各个地区不合理用药的差异特征,从根本上避免不合理用药带来的负面作用。其次,开展临床药学,需作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结合以往的工作情况,否则很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成效。

2开展临床药学,促进合理用药

2.1实现了医生、护士、药师三位一体的全范围治疗体系

相对于其他医疗工作来说,临床药学的开展,能够对很多方卖弄的医疗工作,都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在合理用药方面,实现了医生、护士、药师三位一体的全范围治疗体系。这种治疗体系对促进合理用药具有以下价值:首先,该体系减少了药物的出错率。一般来讲,医生、护士、药师分别属于不同的工作,但三个群体都与药物具有莫大的关系,倘若按照之前的方式工作,经常会造成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例如,医生在开药后,患者向药师拿药。部分药师会向患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患者有权利选择药物的种类,并返回医生那里重新开单子。这种情况影响了患者的有效治疗,并且产生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医患纠纷。通过实行三位一体的全范围治疗体系,减少了矛盾和冲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药物的合理应用。其次,在应用这种治疗体系之后,诊疗过程中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必然促进三者各自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医疗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2.2有效的杜绝了药物滥用

在临床药学未全面展开之前,药物滥用情况几乎成为了医疗工作中的一项“毒瘤”。首先,医托现象特别广泛,患者在久治不愈的情况,势必造成“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医托的出现,导致滥用药物情况不断严重,不仅对我国的医疗体系造成影响,甚至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滥用药物还表现在医生向患者开出一些疗效不明显、对身体无伤害的药物,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比较严重的事件就是“葛兰素史克案件”。开展临床药学以后,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药物配伍中出现化学反应,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为医师跨专业选择药品向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提供了空间,使“安全合理用药”有了实质性的保障[3]。从以上的表述来看,临床药学的开展,在杜绝药物滥用方面,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日后应加强临床药学的执行力度,为患者的合理用药保驾护航,促进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2.3合理用药使患者的费用水平趋向最佳

对于患者来说,最贵的药物不一定是最理想的药物。在我国的医院当中,很多医生都向患者开出一些价格昂贵的药物,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避免这种情况的持续发生,需通过临床药学中的各项制度及规范,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使患者的费用水平趋向于最佳。从当下的情况来分析,临床药学要求医生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向患者开出疗效显著的药物,避免患者的病情反复。另一方面,临床药学还要求患者必须对药物具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完全听从医生建议,毕竟患者才是疾病的承受者,医生仅仅是凭借医疗知识去诊治。日后需患者与医生多交流,才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医药产业综述篇8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熵权法综合绩效评价

1概述

尽管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颇多,但大多数过于笼统或过于理论化,实践指导性不强。

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熵权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中国2008年底深市中国医药制造上市企业44家为样本,先选取代表性强的5个财务指标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再综合选取了共计20个指标,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对各生命周期的企业进行了绩效排名及评价。

2基本原理

2.1企业生命周期的应用原理

所谓企业生命周期,是指将生命周期运用于经济领域,把企业看做一个生命体,研究其从创办到消亡的过程。其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各生命周期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企业寻找到与之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从而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选取指标,合理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绩效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加准确,实践性强,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指导作用。

2.2熵权法的应用原理

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起源于信息论。按照信息论基本原理的解释,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理当越大,权重就应该越高。它的应用原理是:假设研究对象由n个样本单位组成,对应的样本质量评价指标有p个,分别为Xj(j=1...p),得出原始数据矩阵:

X(ij)n*p,i=1,2,……,n;j=1,2,……,p。

该矩阵通过标准化后得矩阵:

R(ij)n*p,i=1....n,j=1,2,……,p

最后通过归一化,得出指标的信息熵(Hj)及对应的权重(wj)。如果某个指标的信息熵Hj越小,就表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大,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则其权重wj也应越大。由于熵权法避免了主观赋权的弊端,现已广泛运用于绩效评价等各个领域。

3构建模型

3.1构建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企业生命周期有多种模型,本文构建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步骤如下:

①选取指标,搜集原始数据资料。假设搜集到的原始指标数据为X1,X2,…Xp的n个样本企业,观测数据矩阵X(ij)n*p(i=1,2,……,n;j=1,2,……,p)。

②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合理赋权,确定所选各财务指标的权重wj(j=1,2,……,p)。

③计算各指标相对增长指数:通过计算单个企业各指标与该指标在所有企业的均值的差额与均值的比值,确定各财务指标的相对增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相对增长指数vij=■×100%

④计算各样本企业综合成长指数:结合各指标相对增长指数及其权重,得出综合成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Vi=■wj×vij×100%i=1,2,……,n

⑤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假设上市公司不考虑初创期,根据相关理论及应用,本文将判断指标设为:当Vi大于0时,企业为成长期;当Vi介于-1和0之间时,为成熟期;当Vi小于-1时,为衰退期。

3.2构建综合得分模型

本文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步骤如下:

①选取n个样本及p个指标,获取原始数据矩阵X(ij)(i=1,2,……,n;j=1,2,……,p)。

②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矩阵R(ij):首先对适度性指标和逆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再对正指标和处理后的适度性指标及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i=1,2,……,n;j=1,2,……,p

适度指标同向化t■=■

逆指标同向化t■=■

正指标不变t■=x■

指标无量纲化r■=■

③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g■=■×Ln(■)

④根据归一化的数据计算权重wj,涉及公式如下:

Hj=■,j=1,2,……,p

Dj=1-Hj,j=1,2,……,p

wj=■

⑤计算各指标得分:

某指标得分Fij=标准化数据rij×权重wj

⑥计算各样本综合得分:

Fi=■Fij(i=1,2,……,n)

4实证分析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生命周期判定所需指标的连续性,本文选取了截止2008年底前深市中国医药制造企业44家进行样本分析;数据来源为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各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及附注,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各指标数值。

4.2变量描述

选取指标变量时,应选取能综合反映企业绩效的指标。本文生命周期判定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2008-2011年度的环比增长率财务指标作为变量:分别为收入增长率、总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绩效评价阶段选取指标为反映短期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11个,反映长期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4个、非财务指标5个,分别为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资产适合率;反映营运能力的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现金流状况的现金与总负债比率、现金与净利润比率;反映规模发展能力的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反映治理能力的大专以上员工比例、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指标;反映技术能力的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后)比例、技术人员比例。

4.3生命周期判断

采用excel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对上述生命周期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这五个指标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将各个指标的权重确定为0.2,最后得出综合增长指数,确定各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见表2,其中:“1”代表成长期,“2”代表成熟期,“3”代表衰退期)。其中国农科技、海王生物等22家处于成长期,丰原药业、四环生物等15家处于成熟期,*St生化、*St吉药、*St广夏等7家处于衰退期。研究表明,研究结果与实际较相符。

4.4绩效综合排名

本文运用上述绩效评价变量,结合生命周期判断表与熵权法进行绩效评价,得出各生命周期的变量权重表(如表1)和企业绩效综合排名表(如表2)。

4.5绩效评价

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熵权法得出上述生命周期判断表、变量权重表、企业绩效综合排名表,并进行分析:

4.5.1从生命周期判断表来看,对企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尤其是处于*St的企业(St四环因为企业调整,规模扩张且利润率大幅增长外)均处于衰退期,明显可以看出与实际情况较相符。

4.5.2从各生命周期权重表来分析:

①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短期绩效指标权重为22%,长期绩效指标权重为78%,长期绩效指标权重>短期绩效指标权重,尤其是规模发展能力、技术能力、治理能力这三项指标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实际战略中,成长期要重点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即关注规模发展能力、加强技术改进、提高管理效能相符。

②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短期绩效指标权重为58%,长期绩效指标权重为42%,长期绩效指标权重略大于短期绩效指标权重,这与成熟期的实际战略即注重短期利益,兼顾长期利益相符。

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短期绩效指标权重为38%,长期绩效指标权重为62%,长期绩效指标权重大于短期绩效指标权重,其中短期指标中尤其重视现金能力指标,这与实际相符;同时可以看出长期绩效指标中技术能力占14%,治理能力占23%,这说明如果衰退期能够加强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技术更新,实现企业的产品转型,是可以让企业转变命运,获得新的发展机遇,避免走向衰亡,这与衰退期的实际战略也相符。

4.5.3从绩效综合排名表分析:

总体来看,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综合得分极差较大,说明这两个期间的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较大,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综合得分极差较小,说明相对稳定,发展空间和机遇也相对较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具体分析:

①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中汇医药、华邦制药等排名靠前,以中汇医药为例,主要是由于最近三年收入环比增长率和利润环比增长率非常高(分别达124%和468%)以及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高达10倍以上;国农科技、紫鑫药业等企业排名靠后,以国农科技为例,主要是因为其运营能力和规模发展能力指标非常靠后,其中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不到平均水平的10%,运营能力各指标也只有将均水平的1/3。

②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中,金陵药业、九芝堂等排名靠前,以金陵药业为例,主要是由于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积累率及总资产增长率这几个指标得分较高,均达均值分的2倍左右;上海莱士、丰原药业等企业排名靠后,以上海莱士为例,主要是各指标得分普遍偏低,尤其是存货周转率只达平均水平的1/3,流动资产周转率约为平均水平的1/2。

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普洛股份排第一,主要是因为其各指标得分相对靠前,尤其是营运能力指标和现金能力指标。而广济药业、S*St生化、东北制药、沃华医药、*St广夏、*St吉药等排名逐步靠后,其中S*St生化、*St广夏、*St吉药这三家企业从2008年到2011年的环比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来看,均为负值,尤其是*St广夏收入近三年环比增长率达-100%;而东北制药、广济药业、沃华医药的总收入和总利润环比增长率也均为负值,尤其是东北制药总利润近三年环比增长率接近-200%,沃华医药更是净资产近三年环比增长率也为负值,因此排名靠后。

5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熵权法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绩效评价。

影响深市中国医药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反映短期绩效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能力的财务指标,以及反映长期绩效的外部客户层面、规模发展能力、技术能力、治理能力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各企业可以结合自己所处企业生命周期,合理进行绩效评价,认识到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提高企业综合绩效。

参考文献:

[1]Donatomasciandaro.Developingprocessesandtransformingmechanismsofcorporatefinancialabilities:trendsanddeterminants[J].openeconomicsReview,2006,17(1):73-102.

[2]paulHKupiec.Financialstabilityandbaselii[J].annalsofFinance,2006,3(1):206-215.

[3]马爱霞,邹子健,曹杨,余伯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06).

[4]孙维.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8.

[5]邓乔.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业绩的计量.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2.

[6]韩永学.企业生命周期的二阶段多重性周期曲线与混沌边界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105950202m41。

作者简介:

范国勋(1983-),男,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医药产业综述篇9

关键词:R&D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有大部分研究中将风险投资作为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的权益资本,事实上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的初始资本,也是研发活动重要的融资来源。然而,目前从R&D角度考虑风险投资退出的研究较为少见。此外,风险投资选择何种方式退出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采用特定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以医药产业为例,在分析研发融资与风险投资退出的关系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R&D及风险投资现状,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研究R&D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

一、医药产业研发融资与风险投资退出的动态系统化分析

(一)医药产业研发融资的特点分析

第一,资金需求量大。研发是药品开发的关键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第二,持续周期长。开发一种新药的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也决定了其融资成本将高于其他产业。第三,融资风险高。医药产业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失败率较高,这使得投资机构无法判断投资风险是否在其风险承受范围之内,导致医药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第四,高投资回报。研发技术一旦由产业化阶段转为现实产品,将迎来确定的消费市场、高额的附加值、垄断的市场份额以及高额的利润,这就决定了医药企业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扩大融资规模。

(二)风险投资是医药产业研发融资的重要来源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属于一种将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其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期限至少为3年至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投资企业30%左右股权,而且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风险投资人一般会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风险投资的上述特征及优势与本文所分析的医药产业研发融资体系特征有诸多吻合之处,风险投资作为医药产业研发融资的重要来源,对激发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风险投资退出影响医药产业后续研发融资能力

研发融资是风险资本进入风险企业的途径之一,该途径与风险投资退出分别位居一项研发活动的首尾,研发融资与风险投资退出之间存在着动态系统化的关系。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在风险资本退出时,获得超额收益。如果风险投资者无法寻觅到风险资本流动出口,不能使风险资本顺畅退出,其所获得的收益将会大打折扣。此外,风险投资退出所实现的收益具有示范性,如果获得了高额报酬,已有的、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均会积极的投资该产业,从而使得该产业的后续研发资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因此,为了保证产业研发资金充足,风险资本获得高额收益,完善的退出机制以及合理的退出方式是关键所在。

二、医药产业R&D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模糊综合评价

(一)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的确定

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程序,本文将评估因素分为三个层次,评价因素集U=U1,U2,U3=医药产业影响因素,R&D影响因素,风险投资影响因素。其中U1=U11,U12,U13,U14=利润,税收,新增加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U2=U21,U22,U23,U24,U25=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拥有发明专利数,研发机构数,U3=U31,U32,U33,U34,U35=管理风险资本总量,项目经营时间5年以上,新募集风险资本总量,投资规模,投资强度。设立评语集V=V1,V2,V3,V4=优,良,中,差,相应得分分别为95,80,65,50。若最后综合得分为优秀,则医药产业R&D风险投资退出可采用ipo方式以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若最后综合得分为良好,则使用股权转让或ipo方式;若最后综合得分为中等,则风险投资退出可考虑股权转让方式;若最后综合得分为差,则可采用清算方式实现退出。

(二)构建隶属度函数

为使研究具有普遍性,本文以医药产业2008-2011年的数据来预测适合风险企业的退出方式。本文以医药产业影响因素中利润指标为例,构建如下隶属度函数:

2008-2011年医药产业平均利润U11为1181亿元,根据隶属度函数计算可得,V1(U11)=0,V2(U11)=0.555,V3(U11)=0.445,V4(U11)=0。同理可得到其他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其结果如表1所示。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变异系数法,本文以医药产业经营影响因素、R&D影响因素及风险投资影响因素各指标2000-2011年的指标值为基础确定权重,第二层指标权重确定结果为三者同等重要,具体如表2所示。

(四)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

医药行业经营状况模糊评价结果为:

B1=(0.303,0.274,0.291,0.132)

■=(0,0.549,0.451,0)

R&D方面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

B2=(0.238,0.225,0.183,0.278,0.076)

■=(0,0.583,0.417,0)

风险投资方面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

B3=(0.182,0.079,0.150,0.289,0.300)

■=(0.082,0.643,0.275,0)

模糊综合评价二级综合计算为:

B4=(1/3,1/3,1/3)

■=(0.027,0.592,0.381,0)

由此可计算出综合得分t=0.027×95+0.592×80+0.381×65+0×50=74.69。

(五)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经营方面情况来看,医药产业的经营效果良好。从R&D方面情况来看,医药产业R&D状况良好,但与优秀R&D状况距离较大,说明R&D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风险投资本身发展情况来看,医药行业发展情况较好,但也与优秀发展状况存在较大距离,说明还应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予以进一步的加强和重视。综合评价结果74.69分属于中等水平,与优秀评价结果分数相距较大。因此,医药产业可以采用股权转让方式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这一结论也基本上与我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相吻合。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股权转让时机

股权转让作为风险投资常见的退出方式,其税务处理也是关系到风险投资收益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企业股权转让的税务处理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并未较好地解决股权转让收益的纳税问题。2007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但该规定对创投企业自身以及被投资企业的条件要求都非常严格,在实际中满足优惠条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创投企业需要在实务操作中进行税收筹划,合理地降低税负,尽可能选择股权转让的最佳时机,例如可在利润分配完成后再进行股权转让。

(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益规范,信息和披露等网络体系、交易规则也已经得到了程序化。尽管如此,我国产权交易和转让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体制政策约束,市场、信息及中介发育不全,人才缺乏和产权交易不规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使风险投资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不畅或使其收益有所损失,从而不利于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因此,完善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股权转让是我国现阶段风险资本退出最适宜的方式,但是也存在着诸多法律障碍,从而导致风险投资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并不顺利。例如,《公司法》规定管理层的董事、监事和经理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份,不利于激发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股票期权计划中的股票来源和资金来源两方面内容,现有政策和法律也尚未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定。此外,企业家是否能够购买自己的公司,是否存在例外条例以及是否存在持股数量上的限制;如何保证股东和雇员的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应做何规定,收购后的公司承担何种义务,管理层个人经济问题中存在的风险,信息披露的道德风险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等,也都是需要在立法层面予以明确的重要问题。X

参考文献:

医药产业综述篇10

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药学服务指的是临床药师通过合理药物治疗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指的是无论在任何场所,药物治疗、保健或公众预后恢复等围绕医疗卫生保健的整个过程中,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为其提供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其实施依赖于集体合作。该文针对药学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特征以及当前影响其实施的因素展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药师的培养水平,促进药学服务的发展。

[http://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学服务;药剂师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c)-0015-02

药学服务是临床药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且近年来随着药物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再加上卫生部试点与推广进程的不断推进,药物服务已经由原有的“以药物保障供应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以公众合理用药治疗为中心”,而药师作为卫生保健人员,只有通过自身所提供的药学服务,才能够保证公众合理用药,从而为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好保障,现将药物服务与全程化药物服务内容综述如下。

1药学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1.1产生

药学服务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对其的理解为“为药物使用负责”,以将其与药物调配工作相区分,而当前人们对其的理解大多接受Strand与Hepler(二者均为美国学者)给定的含义,即指的是临床药师通过合理药物治疗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服务,也可指临床药师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与知识,与其他药师配合后,参与到特定公众所需的特定药物的设计、实施以及监测过程,囊括临床症状的缓解、消除以及疾病痊愈甚至是疾病的预防工作,且药师的主要任务逐渐向药学服务的实施阶段靠拢,通过与临床医生的配合,针对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分享,从而克服临床上的阻力与困难[1]。

1.2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善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药品合理使用问题,且加大了对药学专业人员预防药源性疾病、推动医药资源合理利用的注意力,但现阶段临床药学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主要因素有:①当前国内尚无完善的药学服务理论思想,且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及创新方面存在较大阻力;②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且适合进行药学服务的相关人才匮乏,且无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匹配;③药学服务相关内容存在较大偏差;④国内尚无成熟的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无系统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与规范;⑤对药学信息在药学服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且无医学信息系统或相关技术配套;⑥部分医院虽展开实践,但无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再加上社区药房药师水平存在差距性,工作积极性多不高[2-3]。鉴于上述多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大了对药学服务的研究,并提出了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理念,以确保公众于任何场所、任何医疗阶段均能享受到药学服务,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且认为其发展并不只是临床药师的责任,还与社区药房药师与医院药师有关,以此来动员所有药学力量,促使其稳定快速的发展。

2药学服务的特点与要求

2.1特点

药学服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①与药物治疗相关:它要求药师除提供合格药品外,还应关注疾病的治疗,从而参与决策,如合理选用药品、确定剂量、优化给药方法、评估用药效果等,并施以公众人文关怀;②服务的主动性:其不同于按处方被动的给药方式,强调的是主动给予公众关心,虽然无需提供实际照顾,但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公众负责;③明确服务目标:服务目标除包括为公众提供出高质量的药物与浓度外,还应将疾病的预防、症状的缓解与消除、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④注重生活质量:工作期间应将药物治疗公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相结合,从而深化对药物治疗本质的认识;⑤承担责任:公众将药物治疗交付给药师,药师便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协助医生为公众提供治疗计划,并参与计划的实施与完善,以保证预期结果的实现[4]。

2.2要求

药学服务的核心为公众,并围绕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解决相关问题,即预防与鉴别药物治疗的潜在与实际问题,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因而药学服务的要求为高质、高效、连续且易得,其作为新型的服务理念,高质为基础,这就要求药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工作能力、娴熟的交流技巧、人文修养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够从公众与社会利益出发,参照成本—效益提供优质服务,在确保药物安全的同时降低费用;服务不局限于时间、场所,且应贯穿于公众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且当患者出院后通过将责任转交由社区药师确保该项服务仍保持在继续阶段。

3影响全程化药学服务实施的相关因素

药学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理念与制度的统一化与标准化是顺利实施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物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合理的编制、配套的药学教育体制以及系统的专业结构是普及药物服务的条件,而专业人才、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娴熟的专业操作与技能则是其实施的关键所在,此外还有部分因素影响其开展。

3.1药师因素

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物服务的主体是广大的药师,其对药学服务理念的接受与认知程度在药学服务的具体实施中发挥着较大影响。当前,随着药学服务的开展,其工作内容日渐丰富,药师的大量投入极为迫切,只有真正参与到药物治疗过程中才有利于推动药学服务。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时,药师群体应具备挑战自我的精神,摒弃传统工作模式与思维的桎梏,在摸索的同时结合实践,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面,赢得广大护师与医生的信任与配合,更好的效力于药学服务,从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5]。

3.2其他因素

以往的药学部编制不利于药师服务领域的拓展与创新,且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直接影响到药学服务的实施,今后应在获取医疗机构、管理部分的支持下,为药师创设出更好的工作条件,优化药师比例,使其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展开工作;药学教育部门应对教育内容与模式进行改革,并丰富教学内容,使其与药学服务的发展步伐相吻合;医疗团队应加大合作力度,最大限度的支持药师工作,发挥好团队合作精神[6]。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的产生、发展以及实施,是药学事业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需求。因此,药师群体应主动积极的顺应此潮流,各部门也应加强合作,形成药学服务、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陈波.医院药学工作中的全程化药学服务[J].江西医药,2008,15(3):253-256.

[2]胡晋红,蔡溱,孙华君.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22(3):161-165.

[3]王建平,金大源,王玮琴.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国药房,2009,20(9):714-715.

[4]梁竹,袁成.人性化药学服务与药物治疗学门诊[J].中国药房,2010,30(45):4305-4307.

[5]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等.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J].安徽医药,2010,3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