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财务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6:50

行业财务分析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局限性对策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在逐步拓宽,商业银行呈现排队上市的局面。然而,能成功通过监管部门审核并吸引投资者,必须有过硬的财务指标做基础;同时,投资者、债权人也越来越关注财务分析报告。在我国目前大的金融环境下,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财务分析决策的实用性在实践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客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客体主要是指财务报告及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首先,现行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某一特定时期或时点的货币化信息,而不能提供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其次,只是简单套用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没有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第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人为地篡改财务数据、账外经营等情况屡有发生,因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此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会计核算结果及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加工,但目前对其应用亦存在局限:首先,制度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会计制度极不统一,上市银行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未上市银行有的开始试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城商行还在执行很久以前财政部为其制定的专用会计制度,制度上的不一致造成同业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失去基础。其次,某些比率无法反映综合财务状况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主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主体是指财务分析人员,他们是保证财务分析报告决策实用性的关键。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

在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末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注明。由于表外业务具有控制度差、透明度低、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如不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潜在的风险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的缺陷,主要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而且该指标只注重对表内资产的计算,没有对表外的或有业务进行加权计算。此外,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若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尚失在短期内变现的能力,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此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说到流动性就不得不提到盈利性指标,在盈利性分析中应用得最多的当属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快,尤其是银行业,先后做了几次大的变动,从而使纵向比较失去可比性,而横向间在全行业内也是众多制度并行,可比较的范围又大打折扣。另外我国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规定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五、改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尽快完善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进程,使财务分析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真正能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

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坚持“三铁”、杜绝“三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造假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建立惩罚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提倡“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信誉,把物质奖融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构建分析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并不能提供财务分析所必需的财务信息,而是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对数据进行合成、加工,将之转化为可用信息。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是做好财务分析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大力加强科技投入,用计算机系统代替手工劳动,加大财务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减少手工计算的误差。有条件的银行可以用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数据仓库大大地减少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数据又十分精确,真正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参谋。

行业财务分析篇2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货币化信息,而与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的需求相距甚远;第二,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而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以至于难以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第三,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能因受到银行内部各种动机的支配而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二)商业银行进行比率分析的局限性。第一,比率值要与某一标准比较方有意义,但这样的绝对标准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影响,几乎不存在;第二,某些比率反映的是银行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却无法揭示会计年度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这有时会引起误解,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日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第三,不同的比率有时会发出互相矛盾的信息,给正确评价银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某银行的利差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其资产利润率却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此时便难以判断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而需结合其他信息综合考虑;第四,比率分析在进行银行同业的横向比较时,会受到不同银行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干扰和影响,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

(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局限性。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涉猎表外业务,如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贷款承诺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未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注明,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庞大指标体系中也普遍缺乏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考核分析指标。由于表外业务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透明度差、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不对其进行多方面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表外业务快速发展趋势下防范潜藏的巨大风险的需要。

(五)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体系中,存贷款比例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间的安排适当,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这就有“一刀切”之嫌。此外,资产流动性比率为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问题在于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通常指一个月)变现,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该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盈利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利润率是由银行当年的净收益与资本总额相比得到的,其中资本总额等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之和再扣除某些项目。但目前我国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还不够明确、细致。另外,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比较,也有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该比率能否如实反映银行运营情况,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有赖于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健全,避免用账面处理的技巧瞒天过海,如附属资本的范围可能被不合理地扩大,特定资产的归类对计算出来作为分母的风险资产总价值又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若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未理顺,银行不具备独立于企业的地位,反而有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系,就可能会使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真实比率来得更高,如坏账冲销问题未及时得以解决,坏账损失又未及时用自有资本补偿,就会导致有“水分”的资本充足率的形成。这一指标的缺陷包括它可能迫使银行以资本为经营目标,追求高回报并向非信贷业务转移,而资产的多样化会进一步加大计算和报告资本水平的难度。

二、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对策

1、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

2、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月一次简要分析,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年度一次全面分析,出现重大问题时再作专题分析。各分行的财务分析应在基层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行又基于分行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全行分析,如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分析制度。

3、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财务分析制度的执行者――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着手加强对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相关理论水平。

4、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表外业务的风险性、流动性、效益性系列指标。如,用“表外业务金额/银行资本总额”再与一定标准比较,就可以衡量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又如,我们可设计指标来反映表外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再如,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表外业务也应予以考虑,即应制定出表外业务风险资产额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要始终对银行表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跟踪监测,防患于未然,以利于银行的长远安全与持续运作。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比率分析时指标计算的有用性和经济性,避免陷入指标越多越无用的怪圈,而应根据分析的特定目的来选择必须计算的比率,不是动辄算出所有的比率。必须计算的比率一般应符合两大条件:一是特定分析必不可少的,如银行流动性分析中少不了对存贷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核心存款比率等重要比率的分析,而资本充足率比率、贷款质量衡量比率对银行的安全性分析同样不可缺少;二是指标间尽可能不重复,如计算了财务杠杆率,就无须再计算股权收益率;否则,不仅使分析程度繁琐,且指标越多,反而可能冲淡对主要指标的注意程度,以至于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行业财务分析篇3

【关键词】出租车行业;行业风险;财务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出租车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租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出租企业,对出租汽车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促进出租汽车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必须结根据我国出租车行业市场情况,以及出租汽车企业运营模式的差异特点,分析出租车行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出租汽车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二、北京市出租车行业风险分析

1.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市场风险分析

截止至2013年底,北京市出租汽车企业共有252家之多,同时逐渐形成了以银建集团为首的出租车行业市场发展格局。然而,随着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行业之间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司机收入下降以及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使得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存在相当多的市场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出租汽车企业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换言之,市场经济能够直接作用于出租行业的发展。然而,市场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若出租汽车企业无法掌握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那么企业就会面临诸多的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是当前出租车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租汽车企业的产权不够明确,并没有坚持“以员工为本”的原则,忽略了出租车司机的主体地位,而片面注重出租车承包人的权利和作用,进而使得出租汽车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方面、财产成果的分配方面以及人才聘用方面存在短期行为。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管出租车承包人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出租汽车企业通过以包代管的方式管理承包人,却没有重视对承包人的行为约束,使得一部分出租车承包人包盈不包亏,甚至出现了违法经营的情况。最后,出租汽车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将某些市场风险转移到出租车承包人身上,一旦出现承包人无法承担、企业也无法承担的情况,最终只能依靠政府来承担。

2.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从整体上看,出租车行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出租汽车企业负债经营的决策失误,以及在市场影响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局势的恶化。然而,出租汽车企业资产结构的不平衡才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最终原因。在举债方面,出租汽车企业因依靠财务杠杆而使得到期无法偿还债务,从而让企业面临财务危机,严重者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此外,企业借款的增加使得企业收益的波动性加大,当出租汽车企业的借款利率高于息税前利润率,或者息税前利润率降低时,企业负债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进而造成企业亏损。在投资风险方面,大部分出租汽车企业经营模式与经营范围相对单一,通过出租车承包经营,向各个承包人收取一定的押金,这些押金并没有用来进行投资,而是存入银行中,若出现通货膨胀,则会给出租汽车企业造成资金损失。

三、北京市出租车行业财务管理对策

1.成立财务预算管理机构

出租汽车企业可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来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会长,实行问责制,全面负责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则是该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负责审核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完成企业年度预算审批工作。企业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执行部门,协助预算管理委员会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出租汽车企业预算管委会需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出发,在企业预算编制原则和编制制度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整个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信息与收支明细,对全部的财务收支信息情况做出详细的分类汇总报告。并且,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市场发展现状、政府的规章制度、出租车行业的运营特点和企业自身的运营条件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完成企业整体的预算编制工作,并交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及董事会审批。待审批通过后,财务部门要根据审批的预算情况,将责任落实到企业各个部门中。

2.完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出租汽车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将传统的、形式单一的财务部门进行优化,将财务部门细化为财务管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使部门职责更加明确。对原来的财务部门人员进行重新整合,根据部门实际对人员进行合理划分,制定各个财务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细表,使财务工作更加精确。在财务管理部门中还可以建立资金结算办公室、财务分析和结算办公室、筹资办公室等等下属机构,实现全方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方面,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审计事宜,需要由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负责监督和落实,定期对企业市场运营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的回报信息等内容进行财务审计,并交由董事会审阅。

3.实现财务信息化控制

出租汽车企业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包括企业的财务账目情况、各项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资料,同时还包括企业的会计科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统一集中在一起,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是需要对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与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每天负责收集整理各个部门的各项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方便上级领导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以及本企业在出租车行业的运行状况。

4.加强现金流控制

出租汽车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安排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结算账户进行科学的监管,通过已有的资金预算程序,将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阶段内的现金流量准确的进行预算。同时,根据所得的现金流预算情况有计划的分流到各个分公司和部门,进一步明确各个月份、季度以及年度的经营所需备用金额。对于出租汽车企业而言,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存在为了适应本企业经营发展需求而事先垫付资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市场开发部门应根据对应的资金报批流程根据由上级到下级的方式进行审批,并从下到上的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从而有效的对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情况进行合理预算,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的流动资金预算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出租车行业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核心内容。当前,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在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上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确保出租车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各出租汽车企业需要成立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健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实现财务信息化控制以及加强现金流控制,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最大程度的降低出租汽车企业所面临的行业风险,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程哲,李勃,刘波,唐成平.出租汽车特许经营权出让相关因素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2,11(06):102-103

[2]贺阿佳.关于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4,11(26):54-55

[3]张萍.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会计师,2010,03(10):163-164

行业财务分析篇4

1.“净值型”产品

目前大部分理财产品都为“预期收益型”,产品说明书中即列明了预期收益率。尽管说明书中必须载明“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警示标语,但从实践来看,较少有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按预期最高收益率兑付收益,而本金损失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一旦出现就可能演化成银行巨大的声誉危机。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与存款同质化,市场吸引力将会下降。而“净值型”产品更符合资产管理的本质要求和监管部门的对于理财业务“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四项基本要求。“净值型”产品能够强化银行和投资人双方“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认识,能够通过投资于标准化资产实现公允估值,并能够以银行的资产管理行为而非利差作为收费的基础,因而“净值型”产品虽然目前在市场上占比较低,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标准化融资渠道

非标资产的全名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标准化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均是在一种相对明确、规范与公平的机制保护下进行的投融资过程,非标产品则是绕过银行或债券审批管理部门,通过某个非标准化的载体(如信托计划等),从而将投融资双方衔接起来。目前标准化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当前理财产品的必然发展趋势。

3.“资产池”运作

资金池模式的运作方式是银行建立一个“资产池”,银行采购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债券、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同时银行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把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对接采购来的资产。“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就是银行将多款理财产品所募集到的资金归集到同一个“资金池”中集合运作,并将“资金池”中的资金投入到多个投资对象所组成的“资产包”中。因此,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到自己所投入的资金究竟对应了哪一项投资资产。而目前绝大多数银行都不对资产池中各品种投资比例进行披露,资金池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已经成为这一模式的最大隐患。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改善对策

1.细分目标群体,通过差异化服务模式,尽量满足顾客多层次需求

基于现代金融背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细分客户理念引入银行内部,对客户管理系统予以健全与完善,充分利用银行本身所具有的客户资源,细分客户,以此将贴切、合理的理财服务提供给各文化背景、消费心理及社会阶层的客户。比如,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收入的客户,应该在客户风险承受范围前提下,将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提供给客户,对于具有较低风险承受能力、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的客户,应该为其介绍保本型或者收益固定的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低,也有可能亏损本金,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最好是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利用部分投资资金进行投资,分散风险。

2.加强创建与整合营销渠道,创先与变革银行营销方式

不断强化我国银行直接营销(比如:物理网点)与间接营销(比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的整理与构建,对向顾客转移金融产品极为有利,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理财产品并不仅仅是单纯、简单推销,是努力创建可以与竞争对手抗衡与竞争的自主品牌,营销观念的转变,必须转变银行产品推销至将银行有效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层面,应该将优势顾客当作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投资者在购买挂钩类理财产品前,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

3.制定有效产品创新策略,提高品牌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服务予以不断改进,对产品予以不断创新,以此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以创新的方式引导市场需求,而且还要保证银行内部观念更新速度快于市场,商业银行所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多于顾客需求。银行应该对市场形成敏锐洞察力,而且还要对国内、国际金融发展形成精准的预测能力,对市场变化趋势与客户潜在需求进行分析,将适销对路服务或者产品创造出来。加理财产品销售可以扩大我分行销售费收入和管理费收入,随着房地产市场变化、第三方合作终止、服务收费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面临严峻的挑战,有必要找寻中收业务转型的替代性产品。理财产品要作为重点产品,成为拉动中收增长的火车头,打造成为中收新的增长点。

行业财务分析篇5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财务分析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更加趋向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财务分析机制,并对财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的应用等都进行了相关明确。然而,纵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应用现状却不难发现,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状况并不佳。相较于企业,还十分薄弱。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我国特殊经济与政治的产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该拨款也并不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执行两套会计准则与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主要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在这些制度与准则的要求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笔者试对此进行分析。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财务分析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更加趋向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财务分析机制,并对财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的应用等都进行了相关明确。有效的财务分析工作,包含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过程,不仅能指导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能帮助单位管理者及各方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财务分析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财务分析涵盖的内容较多。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单位财务收支状况;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资金运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财务人员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对上述内容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能够对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把握,以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和战略做出正确的决策。

2.财务分析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能够有效保证管理者决策的公正性、客观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法又包含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运用公式或文字对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所进行的体现与说明。定性分析法一般是对定量分析法的补充。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以定量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为辅,并利用绝对值与相对值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并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财务分析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基础财务资料进行汇集与整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单位财务收支状况;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资金运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等。由于财务分析的内容众多,因此,在正式的财务分析工作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前期工作。财务人员需要搜集、查阅、整理、分析各类资料和有关的财务数据。财务人员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多角度、全面的数据资源。在为财务分析准备资料的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资料。

三、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当前现状

1.财务分析指标有待完善

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制度,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详见下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分为三类,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类型不同,各财务指标所体现的作用也不同。对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的财务分析作用要更强些;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完全不具有盈利性,因此财务分析的重点是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否合理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并未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类型而有所分类和侧重。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安排不甚合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基础普遍为“收付实现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均以单位是否实际收付为准。在这种计量模式下,会计期内的应付未付和应收未收项目便无法被有效体现,从而使会计信息有失真实性。尤其是会计期内的应付未付的支出未能被列支,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结余被虚增。同时,应付未付款项不作为真实负债,而体现为一种“隐性负债”,制约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3.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分析重视不足,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普遍对财务分析工作相对忽视,更多的只是重视会计核算。相较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在作用方面不如会计核算凸显。同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由上级财政部门拨款,这一特点也变相加重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核算的重视。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机制并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多是为了应付了事,财务分析工作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开展。使单位管理者和上级部门无法有效通过财务分析报告了解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而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体制不健全所导致。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1.加强对新财政体制的了解和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推行了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政府采购为主体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新体制的推行强化了财政资金的审批管理力度,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应当及时转变思路,及时理顺财务分析与财务核算间的辩证关系,另外,在不断强化财务会计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对于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2.注意对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做财务分析时,要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合理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等。其中比率分析法是运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收支数据与企业的计划指标(预算指标)或者上一时期内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各数据的增减对比情况,及时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今后的管理加以修定和指导。在比率分析法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定的图形图表,从而更加简单直观的反映出各数据间的差异和变动趋势。

3.加强财务分析理论研究,构建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相关财政管理部门应组织部分财务理论与管理的专业人士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在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评价管理体系,对当下的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较为客观和专业的指导。该评价体系应涵盖财务分析的目标、流程、方法、指标参数、分析模型和分析报告设计等等,并建立财务分析数据库;数据库中不仅要包括满足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分析要求的共性指标,还要包括满足部分具有鲜明经营特点的单位的个性指标;体系中应涉及多种分析模型,以满足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需要。

行业财务分析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对策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涵义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涵义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是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依据相关财务信息并结合一定财务环境,采用特定的分析技术与方法,通过揭示影响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因素,寻求资源有效利用和增收节支的办法;通过揭示财务指标形成的原因,反映经营管理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的要点。可以说,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活动乃至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做出预测、计划、控制、考核等行为的内在前提和基础。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其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财务环境分析是基础。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更多受到财务环境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影响,只有密切结合环境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二是“三性”分析是主要内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是日常经营的基本原则,涉及资金运用、资产质量、财务收支等方方面面,“三性”分析理所当然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三是风险分析占据主要地位。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高杠杆、高风险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其本质的高杠杆性将会迅速产生放大效应,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风险分析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

(一)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不全面

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践来看,尚存在分析体系构建不全面的桎梏。一方面是财务分析指标及目标考核指标的设置缺乏严谨性及科学性,尤其是缺乏安全性和流动性指标分析,同时表外业务分析也是缺失项,这将很难适应当前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趋势下防范潜藏风险的需要;另外在目标考核指标中也存在绝对额指标过多,相对额指标过少的问题,造成指标缺乏连续性及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财务分析表现出仅是肤浅的财务收支数据分析及相关指标的堆砌罗列,缺乏纵深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其价值无法得到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是财务分析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和单一,只是基于简单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更多体现出的是对财务报表的静态性分析,往往是粗略的定量分析和以主观判断代替的定性分析结合,非常缺乏细化、严密、系统的分析方法。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宏观环境、同业及非同业竞争、内部控制等方面就被忽视或被低估,就无法科学预知未来银行的走势,财务分析的效能将大打折扣。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偏低

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及财务会计理论基础、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距离管控型、创新型、决策支持型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影响下,财务分析人员的价值创造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现行教育体系下,财务分析人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熟悉,而跨专业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对信贷、资金、风控、渠道等业务条线缺乏深入理解,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的能力也异常匮乏,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行为性缺陷。再者,随着大数据时代带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多元化,监管机构要求的数据全量化和高质化,意味着财务分析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但大部分商业银行财务人员信息素养较低,难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导致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进程受到了阻滞。

三、解决对策和方法介绍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国际财务分析体系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一是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融会贯通。外部分析应结合财务管理涉及的重点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宏观环境、监管要求、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等,这样才能提升发展战略的高度,增强管理视角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从内部而言,也应从资产负债全面分析出发,将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定价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甚至市场营销在内的主要管理内容,作为整个财务分析的对象范围,强化财务分析的综合性和纵深性,便于及时通过资本分配、风险资产配置等财务手段进行干预和控制。二是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系列的表内外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大额风险暴露、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表外加权风险资产等,要始终对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日常重点监测,防患于未然,以维持长远稳健安全发展。三是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年度一次全面分析,重大事项专题分析,并科学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财务分析方法,以“分析思维”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执行与落地。

(二)强化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分析能力

商业银行财务人员分析能力的提高首先应源于自身对财务工作的深刻认知,透彻理解金融政策及会计理论和准则要求,并对时代环境变化保持敏锐性,在分析判断过程中不断积累,逐步提升专业素养。从银行整体层面,要为财务分析人员提供成长的空间和平台。首先,要更加重视财务分析人员培养。高级管理层要配备充足的财务分析人员,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的财务分析团队,甚至组建跨部门、跨条线分析团队,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全面提升财务分析价值创造力。要定期组织召开财务分析培训会和研讨会,推进总行及各分支机构财务分析人员的轮训、交流制度,为财务分析人员提供适宜的成长平台,建立培养常态机制。其次,从财务分析人员自身角度,要努力提升综合业务素质。除了要具备积极主动的财务意识和分析意识,能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之外,又要具有创新意识,对市场和数据拥有独特的解读能力,并为之进行战略规划,将传统的职能管理与业务协同管理相融合;要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能力,把财务分析管控与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结合起来,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关注非财务指标;不仅要关注硬资产价值,还要关注软资产价值;不仅要关注过去,更要关注未来,从而真正实现从传统财务分析到价值创造分析的突破和跨越。

行业财务分析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行政财务经济分析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关注的内容。本文围绕财务经济的内涵及作用,对财务经济的理论结构进行简要阐述,对其分析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财务经济理论结构内涵

一、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的作用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标准体系,全面综合评估财务管理情况及生产运营情况,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及其建议,同时预测相关行政部门未来的发展前景,优化资源配置,维持其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与信息提供。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财务经济分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位的发展,为行政部门财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二、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内涵

自从中国加入wpo以来,行政部门财务经济也全面润入到世界经济浪潮之中,这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剧烈的挑战。因此,加强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提高行政部门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水平,是财务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抓住财务经济的核心并进行主体与目的的高度总结,同时对财务经济分析进行重新构架,确定其发展的框架结构,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涵。要使财务分析具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必须具有确定的财务分析框架结构。对行政部门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投资者分析财务投资,债券人分析其贷款,以及其他主体为自己的目标进行分析,虽然如此,但是任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对行政部门财务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做好相关分析,即判嘈姓部门未来财务状况及现有的成果,充分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对其经济的影响,从而满足各方面财务主体分析的基本要求。行政行业财务分析的主体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分析主体与外部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主体多元化致使财务分析内涵很难确定,导致财务分析的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经分析可知,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对行政部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虽然内外部的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目的也存在颇大差异,但是均需要判断行政部门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核心内容。对现有行政部门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部门的发展历史与个人业绩,主要包括行政部门的性质、个人能力、市场经济水平以及利润,对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和拓展,在此基础之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给予评价与预测,进一步确定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

三、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

(1)财务经济分析目标。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即财务经济分析主体通过对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为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从契约角度出发,Freeman于1990年将行政部门理解成一系列多边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参与主体都有可能成为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一是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是指投资者对财务经济的信息分析,最为关注的是部门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财务经济的盈利能力及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债券偿还能力以及声誉,从而做出正确的债券配置。三是行政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经济的基本目标,一般较为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最终成果,以及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从而了解到行政部门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优化。

(2)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财务经济的假设主要分为信息真实性假设与有限理性假设。本质上来说,财务经济分析就是对财务报表以及初级信息进行整合,逐渐将初级信息演化为高级信息的过程。由于财务报表及初级信息为行政部门加工的原材料,因此高级信息的获得必需具有真实性,鉴于此类原因,可对初级信息提出以下要求:一是会计信息必需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可比性,这样,加工出来的高级信息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才会对行政部门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初级信息不真实,高级信息也将失去意义,严重是会导致出现决策上的错误。二是财务统计核算必需符合客观性原则,即行政部门必需真实反映财务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同时要以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主要依据。有限理性假设。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将有限理性引入财务经济当中,并建立其模型,认为现实中经济人处于有限理性状态当中,还具体的区分了结果理性与程序理性。结果理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程序理性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主要按照规范进行,其本质区别是指经济人是否按照一定的规范为标准。其立论依据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经济人无法预测某个部门的未来,其行为选择主要依靠程序理性完成。在有限理性假设下,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利用初级信息进行加工时,初级信息的结果无法判断其合理性,因此必须对初级信息产生程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3)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一是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投资成本必须小于其产生的效益,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是财务经济分析时信息的优化过程,因此,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是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将初级信息转化为高级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从而利用再加工信息进行决策产生财务经济收益。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信息加工成本及财务收益必须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和信息加工成本小于超额收益,反之则不可行;第二,信息加工成本和财务经济收益若干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情况下,只要信息加工成本现值优于超额收益现值,则经济分析主体可行,反之则不可行。二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弹性原则。弹性原则要求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考虑财务外部环境变动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保证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使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发生剧烈变化。财务经济分析的弹性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提出相关要求:第一,财务经济主体必须以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第二,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调整;第三,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变化而确定。

行业财务分析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引言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人民币,GDp增长速度为7.8%,在国家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2013年国家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资也随之加大,维持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投资也会加大,但是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各被投资单位对本单位办公条件的投资也有可能增加,这种投资有没有必要呢?如果增加这种投资,会不会造成有限的国有资产投资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怎样才能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中把握该单位是否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浪费的可能性?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有没有按照预算申报的时序安全、有效的执行?这就需要财务部门给领导提供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其报告分析的指标就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概念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多年来一直沿袭下来的一种习惯提法。实际上是指国家行政单位和国家事业单位两大类。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与行政机关是有区别的,这里主要是财政上的概念。其人员实行公务员体制管理,经费、工资福利等全部由政府拨付。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本文财务指标分析的会计主体不包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三、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是以会计核算、会计报表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会计主体过去或者现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现有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为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数、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车比重;一类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

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没有针对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也就不能分析该单位资产是否存在浪费?是否存在处置不及时?也就不能给单位领导提供是否应该增加设备投资的决策信息;也没有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指标,资金的使用是工作开展进度的直接表现,对于上级领导或者监管部门不可能实地考察督办工作的进展,可以通过一定的财务指标来了解,以便做决策。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财政拨款,尤其行政单位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收入基本是财政拨款,而现有的经费预算实行精细化预算,预算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下一年度工作规划按需进行预算,那么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数、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经费自给率指标分析,只能是宏观上对本单位收支情况了解,把握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但是忽略了资金使用的过程和结果。

2011年4月5日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试行)》,该标准明确了工作人员配备办公设备的标准,但是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其相对应的分析指标,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中,应该有关于固定资产分析的相关指标。

而现有的分析指标资产负债率仅是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满足不了衡量流动资产、设备资产管理的需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指标应该增加以下三类指标:

(一)通用办公设备相关的指标

通用办公设备家具,是指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基本需要的设备家具,包括通用办公设备,办公用家具等,不含特殊需要的专业类办公设备家具。也就是说通用办公设备是指维持一般行政管理需要的设备(除专项业务用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维持日常工作所需要的设备,比如行政管理用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复印机、传真机、数码摄像机等。

通用办公设备有关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两个:

1.人均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占用量(价值指标)

人均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占用量是衡量单位人均占用通用设备价值总量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均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占用量=本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总量÷本单位在职人数

本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总量是指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的总价值量,是设备家具的价值体现的总量,本单位在职人数是单位开展工作实际拥有的人员总数,包括单位编制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下同)。

该指标是价值指标,通过该项指标,可以计算出人均设备占用量,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试行)》规定,台式计算价格上限价6000元/台,笔记本电脑上限价10000元/台,打印机上限价2100元/台等,根据单位在职人数及按规定资产配备的标准、数量,就能知道该单位是否超标使用资产。该指标能综合评价该部门是否违反规定超标配备办公设备,又有利于推行例行节约,节能减排,又能节制资源、资金的浪费。

2.人均个别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占用数(数量指标)

人均个别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占用数是对个别重要资产是否存在浪费评价的一个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人均个别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占用数=单项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实有数÷在职人员数量

该指标配合单位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浪费,有效较少腐败,促进设备有序更新换代以及资产处置。

通过计算得出的数量指标,可以根据该指标分析单位通用设备配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资产处置(报废、调拨)是否及时。假如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在职人员20人,而台式计算机人均占用数为1.5台/人,数码相机1.5部/人,笔记本电脑1台/人。从这几个简单的数量指标,就可以看出本单位或者部门通用办公设备存在浪费或者资产处置不及时(该调拨或者报废的设备未及时办理手续等),通过梳理分析就可以看出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等。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部分办公设备的价格明显下降,国家、单位对该部分的设备资产采购的规定要求也有所调整,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11-2012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中规定,采购数码相机执行政府采购的由以前的3000元/台(或者批量)调整为10000元/台(或者批量),2013-2014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中取消了数码相机,执行政府采购国家可以有效的监控各单位资产、设备采购的情况、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法,但是忽略了资产的使用以及配备的数量,那么国有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通过以上两个指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哪些通用设备需要购置,哪些存在盈余或者不够,又可以有效引导单位决策层决定单位投资的方向,统筹、节约有效的资金,集中投资重大或者急需而又资金不足的项目,这样于国于民于单位都是有利的。

(二)流动资产相关的指标

本文所指的流动资产主要是指现金,其对应的财务分析指标有一个,全年人均现金使用量(价值指标)。该指标主要是依据全年人均现金使用量,来分析使用现金的数量,尤其是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以来,该指标又能衡量一个单位执行公务卡制度的力度。

计算公式:全年人均现金使用量=全年单位现金累积支出数÷在职人员数量

全年单位现金累积支出数是指本单位本年现(下转第93页)(上接第91页)金科目累积支出的总数,具体是指会计科目-现金科目的贷方累计发生数。

在单位支付业务中,一般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公务卡支付、银行转账(汇兑)支付方式以及网上银行支付,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允许使用现金支付的范围以外的结算起点为一千元,而且很多单位发放工资以及离退休费用是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现金的使用应该是较少的。通过该指标计算的数据,能体现本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是否存在应该使用公务卡执行公务消费的而为了躲避财政公务消费监控或者其他原因而采用现金方式支付的,单位大量使用现金,又易滋生腐败。

(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有关指标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是各级财政部门就经批复的年度预算组织执行的具体情况,包括期中由于各种因素变化对年初部门预算进行调增调减等。预算执行情况强调预算执行过程某一时点的结果,可以根据某一时点的情况做相应工作或者决策的调整,其可以发挥事中能动性,使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本文预算执行仅仅是指财政资金预算执行。

一个单位预算执行的快慢体现工作推动进度的快慢,也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综合评价的一个方面,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动力。因此预算执行率也是财务分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预算执行率分为综合预算执行率和专项预算执行率(可根据自然月份来计算预算执行的时点或者时段的执行率,比如1至5月综合预算执行率,1至5月专项预算执行率)

通用计算公式:预算执行率=预算资金使用累计数÷(部门预算批复数+当年预算调增数或追加数-预算调减数)×100%

综合预算执行率是反映部门综合预算执行进度情况的一个指标,而专项预算执行率是对个别特定专项项目资金或者特定分析要求资金使用情况的一个指标。

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总预算的预算执行率可以评价一项工作进展的情况,如果预算执行率未达到100%(非跨年度项目资金),就存在资金的结转或者结余,存在资金结转则表明一个会计年度期间与之相关的工作未开展完毕,或者工作已完成,但是存在未支付的款项,或者会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未支付出去。

另一方面,资金监管、上级管理部门或者预算安排单位可以通过预算执行率来综合考核预算被安排单位,其预算执行的快慢或者预算执行率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进而决定是否对预算被安排单位进行资金使用检查或者专项审计等,促使资金使用单位按照规定使用资金、有效使用资金、安全使用资金等。

随着国家财政资金改革的推进,国家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要求更为严格、规范,绩效考评也提上改革的议程并试点实施,财务分析报告中的财务分析指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以上思考的三个类别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中应体现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财政部.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试行).财行[2011]78号.

行业财务分析篇9

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

财务预警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等四个特点。参照性:从参照性特点看,运用财务管理和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出反应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或指标体系。预测性: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或推算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预防性:一旦财务预警体系中的指标接近安全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灵敏性:由于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在另一因素中敏锐的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的预警信息。

财务预警模型是一步步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Beaver(1966)最早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altman(1968)最早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财务预警问题,建立了Z模型,ohlson(1980)第一个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odomandSharda(1990)开拓了用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困境的新方法。

二、财务预警实证分析

1.实例背景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和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的风险,任何忽视风险只追求收益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来分析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

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2.财务预警应用

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的部分财务数据进行财务预警应用的实例分析。由altman提出的Z模型: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股东权益总额/负债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由上面数据可得出Z为2.775根据这一模型,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破产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值低于1.81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altman称之为灰色地带的确,进入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是极不稳定的,由于2.775高于2.675,则可以预测该企业不存在破产危险。

三、小结

工商银行采取了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积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编制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充分发挥限额对风险的控制作用;积极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实现对境内分行风险管理情况的动态评价;规范境外分行及附属机构风险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层面风险报告机制。通过F模型,验证了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起到了有效控制风险的作用,将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参考文献:

[1]潘颖:企业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9,(4):137-138

[2]黄德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5,(9):41-44

行业财务分析篇10

财务分析可以精确的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保证企业有效合理的利用人、财、物,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好孩子集团2012年-2013年企业经营相关的财务数据,运用上述三种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未来发展潜力,为童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

二、好孩子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通过因素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好孩子集团2012和2013年度综合收益表进行差异及成原因分析:因素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的对象:根据2012年、2013年好孩子集团实际经营财务数据的综合收益表的变化趋势及变动幅度。综合收益差异分析:利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影响其变动的因素较多。好孩子集团2013年度的净利润较2012年下降了6.55%,2013年企业的收益比2012年下降8.03%。探究得知好孩子净利润的下降大部分原因是2013年好孩子集团在海外的收益下降所致,海外客户的需求比2012年下降16.13%,但是好孩子集团2013年国内在扩大市场销售的情况下收益增加,弥补了海外丧失的部分损失。

表1综合收益差异分析表

项目2013较2012年比较

收益-365,668-8.03%

销售成本454,366-12.34%

毛利88,69810.17%

其它收入及收益-5,437-10.06%

销售及分销开支-87,61924.38%

行政开支-16,7014.87%

其它开支-7,675227.00%

财务成本5,071-42.62%

财务收入2,68033.88%

分占一家合营公司亏损8-26.67%

除税前溢利-20,975-9.72%

所得税开支8,981-27.40%

年内溢利-11,994-6.55%

好孩子集团在公司管理上追求效率,产品品质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2013年该企业在制造业及供应商方面管理效率上升,供应商建设基地取得长足进展,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显著增强,员工责任感、稳定性提高,成本管控良好,有效的应对了成本增长的不利因素。由表1中的销售成本上可以看出2013年的销售成本比2012年下降了12.34%。2013年财务成本下降的幅度也比较大,较2012年下降了42.62%,财务成本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使用了利率较低的美元贷款。综合差异分析表中相关因素下降的还有所得税开支、除税前溢利等,这些因素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2013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相关费用下降。所以成本费用的降低导致2013年的毛利,毛利较2012年上升10.17%,但是2013年好孩子集团国内公司的市场规模扩大,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导致其销售开支成本增加。由于海外市场业务模式战略升级、海外市场新产品的研发推广的花费增加,再加上2013年国内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其他开支增加,在成本费用方面的开支大大增加,以至于影响到年度净收益,导致年度净收益下降8.03%。2013年对好孩子集团来说是一个收益增加的转折点,2013年该企业产品在市场规模上扩大了17%,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2014年及以后,企业经营潜力会爆发,未来的利润将会持续不断的增长。

运用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好孩子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法,着重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指标展开分析。

表2短期偿债能力对比表

序号评价指标2012年2013年

1流动比率186.10%186.10%

2速动比率134.13%129.79%

3现金比率47.92%42.93%

表2数据可得:从总体上看好孩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高。财务状况比较稳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86,非常接近理想比值2,速动比率大于1,面临的偿债压力小,并且通过速动比率大小可以看出,企业在2012年和2013年的流动资金多可以很充裕的投入到存货、固定资产等生产、经营领域得到良好的获利机会。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及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衡量指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而在四个指标中资产负债率是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

2012年:资产负债率=1339550/3191679=41.97%

2013年:资产负债率=1436176/3463668=41.46%

由计算可知:2012年与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几乎是一样的,并且指标值与我国理想化的资产负债率200%一致,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并且贷款的安全性指数提高,资本结构比较合理。

盈利能力分析:

2012年:营业净利率=183123/4188794=4%

净资产收益率=183123/3181459=5.8%

2013年:营业净利润=171129/4188794=4.1%

净资产收益率=171129/3327673.5=5.1%

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两年的营业净利润相对稳定,由于在2013年公司产品需求的下降,但在国内相应的扩大了销售市场,两个条件结合,使2013年的盈利情况与2012年旗鼓相当,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说明企业投资带来的收益较高,盈利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表3营运能力指标

序号指标2012年2013年

1存货周转率6580

2固定资产周转率5360

2013年的存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都变高,在2013年由于产品的需求量减小,产品流动较慢,这导致2013年存货占用大部分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创造的价值减小,企业的营运能力较2012年比有所下降。

(4)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

销售收入增长率=(4188794-4554462)/4554462=-8.03%

利润增长率=(171129-183123)/183123=-6.55%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在2013年的销售收入及利润都处于下降的趋势,由于2013年市场对好孩子公司产品的需求减少,销售数量下降。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下降了6.55%。但是随着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在2015年随着婴儿潮的到来,童车行业一定是比较有发展潜力。

好孩子公司在2013年的总体财务状况虽然处于中等水平,却比2012年下降了很多,由于2013年的市场,货币政策等条件影响所致,未来得发展前景是比较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