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55:41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5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effectofclinicalnursingpathinperioperativehealtheducationforcoloncancerpatients.methodsatotalof74patientsundergoingradicaloperationforcoloncancer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with37casesineach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healtheducationbyclinicalnursingpath,andthecontrolgroupreceivedhealtheducationbytraditionalmethod.Understandingofrulesandnursingknowledge,hospitalstayandsatisfactionofnursing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hadhighermasterydegreeofbasicrules,nursingknowledge,prescriptionfollowingrateandsatisfaction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ir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Clinicalnursingpath;Coloncancer;perioperative;Healtheducation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患者了解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疗知识,尽快适应入院治疗并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养成对疾病恢复有益的生活习惯,消除患者不良精神反应[1]。传统的健康教育一般采取口头传教、宣传展板等方式,虽然能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差强人意。与传统健康教育不同,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入院即制定的护理计划,是由护士计划实施的围绕患者身心健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此过程中让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使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2]。本院将临床护理途经用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入的将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其中男46例,女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3±8.9)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7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1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9±8.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按照预先制定好的结肠癌患者临床护理途径进行健康教育。按照时间顺序制定临床护理表格,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内容包括各种需要掌握的规章制度、各项检查及用药目的以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正常状况以及并发症、饮食、管道、活动、有效排痰、疼痛等的指导、患者出院时给出院指导、嘱咐随访等。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如口头传教、宣传展板等。术后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遵医嘱行为。出院前发调查问卷,对患者对规章制度掌握的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饮食、手术配合、术后护理等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3]。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基本规章制度,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率、护理满意度。对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等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对基本规章制度、护理知识的掌握度,以及遵医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等均少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2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已逾2.1亿。在校学生主要为青少年,横跨青春期及青年期两个时期,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及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学校卫生建设,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学校卫生现存问题及对策,旨在完善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生长发育,现报道如下。

1.学校卫生现存问题

1.1学校卫生法规不健全、卫生资源配备不足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准及指南[2,然而,该条例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明确学校卫生工作法律责任、无配套细则及实施办法等,致使学校卫生工作存在执法难行、有法难依等问题。近年来,尽管党中央国务院等职能部门下发了一系列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规章制度,然而,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因缺乏有效法律支撑,而难以落实。

除此之外,学校卫生工作普遍存在资源配备问题,如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医学药品不齐全,人员配备不足等,严重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进行。

1.2学校卫生隐患

学校是学生长期学习及生活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大,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然而,学校卫生管理存在诸多隐患,其中以生活饮用水卫生隐患(饮水机未定期进行清洗及消毒,饮水杯具不卫生等)、食品卫生隐患(食堂工作人员无证上岗,食品储存环境差,卫生管理不合格)最为显着。如何杜这些隐患,也是学校卫生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3学生体质及健康问题突出

据报道,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如视力、肺活量、体重等)逐年恶化“桶形’、“梨形’、“豆芽菜”等体型学生日益增多;近视、肥胖、营养不良、心理问题、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已经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

1.4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2008教育部的《中小学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小学及初中应开设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每学期应保证6?7课时。据报道,在接受调查的32所中、小学中,仅有1所小学专门设立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1学时,其开课率仅为3.1%,与纲要要求相去甚远H。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其现状不容乐观。

2.学校卫生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法规

(1)从组织层面保障学校卫生体系的人员配备,定期组织学校卫生人员参加系统化培训,通过文献检索、会议讨论、专家咨询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细化学校卫生规章及制度,如青春期教育及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饮用水技术标准;厕所配备标准;课桌椅配备标准;教室采光标准;营养不良、肥胖、近视评估及干预标准;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标准等;以达到规范学校卫生工作,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有法可依的目的。(2)从管理层面明确卫生工作人员职责,定期及不定期进行卫生工作检查,定期进行卫生工作人员考核,切实做到奖优罚劣,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蓬勃发展。

2.2卫生隐患干预

对于主要卫生隐患,应进行重点干预。(1)饮用水卫生管理干预。要求每天进行饮水机清洗,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加强学生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2)食品卫生干预。认真落实、贯彻《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及《食品卫生法》[5,,定期组织食堂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要求双证上岗(需取得卫生知识合格证以及健康合格证),加强餐具消毒,以杜绝食物中毒隐患。

2.3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质监测

(1)加大科研力度。定期组织学校卫生人员学习前沿资讯,鼓励学校卫生人员进行科研攻关,立足主要学校卫生问题(如肥胖、近视、营养不良及意外伤害等),以期研究出解决学生健康问题的适宜技术。(2)加强宣教力度。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健康教育需求(如10岁以下学生应主要针对个人卫生、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宣教;10岁以上学生应主要针对青春期知识及生殖知识进行宣教),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大纲,由教师与卫生工作人员共同教学,保证健康教育课时,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3

1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能够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减轻高校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重任,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需要;能够使各院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尽早解决,避免事态严重化;能够更好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但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够到位,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1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仍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致使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开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虽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部分非常简陋,布置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缺乏基本的专业设备,如沙盘、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并且这些场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隐秘性,很难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温馨感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功能。除了场地不足之外,经费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倾向于重点建设校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经费投入却非常少,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一般都没有独立的经费支持,即使有专项经费,也远远低于相关标准,从而制约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2.2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应该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心理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其他人员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需要对提供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他们大部分没有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专职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心理辅导的实践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3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本规章制度已建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院系的现状和学生特点来制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辅导站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和私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规范。

3加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建议

3.1明确工作内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工作内容:要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日常咨询工作,并对其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或及时向其辅导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要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做好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2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

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用的场所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满足个人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在院系学生工作经费中,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专项建设经费,专门用于辅导站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学院要逐步加大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全面发展。

3.3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成员维持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日常运行,其他成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作为站长,要认识到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提高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并鼓励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它的建设。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和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及时把学生的相关心理情况向他们进行反馈,与他们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去尝试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设立了心理拓展协会,可以将其纳入到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充实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力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创新工作方法,将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促进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3.4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4

(一)倡导正确的健康管理理念   

健康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来自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媒体的宣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理念的高度认可。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大众媒体树立健康优先的舆论导向,营造人人参与健康管理的文化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普及健康生活,为健康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鼓励医院、健康管理组织、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进行健康投资,增强全社会的健康管理观念。卫生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工作者都要向社会和公众强化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把增进公众身心健康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来增进公众对健康管理理念的接受度。     

(二)将健康管理列入相关法律制度   

法律是健康管理事业良好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需要从法律上统一规范健康管理事业的性质、组织形式和具体的运作程序,统一规范其职能和管理等,明确政府的职能和监督方式、范围及力度。建议政府出台《健康管理组织法》,完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和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建议物价部门为健康管理的核心服务如检测、评估和干预等制定收费标准;卫生部门实施政府购买基本“健康管理服务包”的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以维护健康公平;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组织登记注册制度,规范准入门槛;制定和推行“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化标准”等。     

(三)重视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生活   

健康管理事业作为一项惠及亿万百姓的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参与,而调动全社会投身健康管理事业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健康教育。国家需要将健康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并且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来讲,一是要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建立起健康教育的推进机制,从儿童抓起,传播健康科学知识,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教育和课外实践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二是大力培养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重点在体育教师当中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并督促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三是推广全民健康生活,加强对高危个体生活方式的指导、干预和纠正,以县为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健康体重、口腔和骨骼等内容的专项行动。四是鼓励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广播电视的健康栏目,及时向全社会健康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核心信息。      

(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5

二七年我镇的德育工作主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农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年年德育工作要点》精神。以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创造为信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为保障,全面开展,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提高。下面,简单把二七年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六个一”活动情况。

本学年,我校各班及各村小班级,首先,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生“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写好计划,并在平时活动时做好“六个一”活动记录,每学期末有总结。

除此之外,我校各班级也开创性的开展“六个一”活动,如,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跟父母交流一次等等,把“六个一”活动具体化,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学校各班设立了“六个一”活动成果角,自己班级设立六个一活动角,所有成果自己保留,以备中心校检查评比。(中心校检查,每学期两次或两次以上,其检查结果,做为老师评价的依据。)

本学期开始,运行星级班级管理评价,各班每周的团队检查结果,做为班级星级管理评价的依据,按星级评价,期末汇总,算出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分。记入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考评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

本年度,学校加强了德育制度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团队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图书室、实验室、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项活动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通过班团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各有侧重,构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4、德育队伍建设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德育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围绕开展“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项活动与教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真正收到实效。

5、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心理释放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困惑。强化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6、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点,以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形成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师生情感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值周班级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搞好班级布置,增强班级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学生办班报、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7、家长学校创建方面。

根据农安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的要求,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班级家长领导小组,由3—5名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二次会议,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让家长参与学生重大决策。家长通过联系卡,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工作。

8、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情况。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6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委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7

一、物质文化建设,陶冶聋生的情操,净化心灵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建筑、景观、绿化美化等校园的“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可以给人直接的感官刺激,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装饰校容,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一)注重校园外部环境设施,构建和谐校园,体现陶冶育人的作用

学校是师生的家,是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干净舒适、整齐划一的校园“硬件”设施,不仅可以构建和谐校园,而且可以熏陶学生,起到陶冶育人的作用。因此,学校的每一块区域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精心设计,满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每一处景观都要担负着一定的教育使命,安定情绪,涵养师生性格,启迪学生思想,陶冶身心。

(二)别具匠心的外部文化,渲染浓厚的教育氛围,净化学生心灵

一是精心设计,营造浓厚的外部文化氛围。首先,从大处着眼,用标语、名人名言等来激励师生,如“坚强勇敢、放飞梦想”“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特殊教育是充满爱心和人性闪烁的教育”等。其次,做好墙报设计工作。墙报是很好的育人阵地,学校的规章制度、获奖情况、好人好事、近期活动、学生的心情感悟等都可以写在墙报上,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学校,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注重板报,建构教室内文化的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做好教室内黑板报设计,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一幅幅良好行为的图片、一句简明的警示语、一首充满爱意的诗篇,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制度文化建设,督促聋生的持续发展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是保障学校正常秩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使校园管理有效运转,也可以营造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氛围。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常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据“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封闭管理、开放办学”的办学模式,学校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校务公开制、教务民主评议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健康环境,促进民主办学和民主管理,把尊重、理解、关爱、宽容的“人文关怀”和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激励和促进师生自律、自强。同时,学校要加强常规管理,制定如《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文明班级评比方案》等,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用制度来保证每一位在校聋生在学习、生活上都得到关心、指导,在心理上得到有效的疏导,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氛围。

(二)重视艺体教育,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艺体教育对聋生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一是开展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艺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组织专业层次的艺体活动,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定期开展活动,鼓励聋生发展成专业特长,深造提高。三是开展校级大型活动,如学校运动会、艺术节、演讲比赛等,以便让学生展示才艺、发挥个性、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行为文化建设,提升聋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指师生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行为文化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

(一)开展多项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

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听力有障碍的聋生,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发具有聋校特点的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如下教育:一是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个学期学做一样家务、学会一项自理技能、在班会上大声说一句话、帮父母做一件事,让聋生逐步学会自理、学会生活。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学校依据《特殊教育暂行规程》,对聋生进行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一技之长,让学生能够自食其力,为未来生活奠基。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针对聋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的语言康复训练,弥补学生听力的缺陷,培养学生用书面语和手语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素质,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现在聋生住校生有小龄化的趋势,教师的言行举动等综合素质对聋生的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学校要坚持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进行科研推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进而提升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

四、精神文化建设,引领聋生健康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活泼的精神面貌,引领聋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优良的个性品格。

(一)凝聚学生的精神力,培养集体意识

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良好的校风能够凝聚学生的精神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使其认同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形成集体意识。尤其是对聋生而言,他们因自身缺陷都比较孤独,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独来独往,不爱交际,而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可以改变学生的这种性格,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塑造健康的人格个性。

(二)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树立校园榜样,这种正面典型既生动体现了校园精神,又促进了学生的正面发展,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激励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和沟通交往的能力,使聋生能够全方面地健康成长。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支撑;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0-0011-03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基础目标之一。当前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秉承了我国传统德育的做法,由学校或教师依据育人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系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种外加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教育,确实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不过这样的教育过程很长且有反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痛苦。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要认同教育要求,有主动接受的需求。当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知,且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有内心体验时,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行为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自律,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的认同,增强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才是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一、优化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接受度

教师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可以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理解和尊重学生,随时关注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并体验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行的教育,大多是“我要求你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你应该这样做!你就要这样做!”不可违背、不可抗拒。常年来,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已习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严厉的高压政策和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使学生更加逆反对抗,如果教育对象有阻抗、不接受,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实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建立理解、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能够缓解学生的逆反阻抗,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明其理,行其德”,“接受”是教师有效实施行为规范教育的前提。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前,教师需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缩短情感距离,运用“爱屋及乌”的情感心理效应,增强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可和接受,提高行为规范教育的接受度。

2.悦纳学生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正能量。学生有形无形地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他们的行为也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在矫正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这时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积极的信念,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藏着道德良知和是非的价值判断,一旦他们认同教育要求,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正能量。所以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学生的行为表现,理解学生的认识,包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说理、示范、榜样、模拟、辨析、比较等方式,走近学生,感化学生,树立规范形象,体验积极情绪,建设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礼仪、公共规范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3.观察与倾听学生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技术。在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全面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认真地倾听了解学生的各种认识和需求,真诚地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偏差及其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在制定共性教育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认识和行为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对自己良好的或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在具体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规范的行为。当教师看到学生任何细小的改变时,要及时“夸张地”给予肯定,对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纠偏并给以具体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自觉养成。

4.促进教师自身身心健康

教师既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主导,又是行为规范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行为偏差既有道德认识问题,还有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除了要不断提高教师师德,还要想方设法促进、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的人格不健康,受害的不仅是教师本身,学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应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学校要尊重教师的职业期待和心理需求,给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完善人格,让教师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积极的情绪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

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

高中生自我意识强烈,对行为习惯、人际礼仪、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公共规范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他们的理解和评价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可能有偏差,但对成人感的渴望、强烈的自尊和自主意识,使高中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变得困难。因此,在具体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在保留原有的有效的共性教育方法的同时,可以借鉴、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通过活动、讨论、游戏和训练的形式,注重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群体乃至社会的意义,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能够站在自己和他人的双重立场上看行为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规范,促进行为规范教育工作。

1.认同和接受

学生认同和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要求,这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行为规范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为人处事、社会活动都有规范和底线,作为学生,这个底线是遵守其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准则。

比如,高一新生因为其所在初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各有不同,同时,初中的行为规范要求与高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在内容上、深度上、要求上也不完全一致。随着环境的变化,如果学生不能尽快接受和形成符合其当前所在学校的行为规范要求和行为习惯,则可能会造成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进而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增进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认同和接受学校行为规范要求,笔者所在学校抓住高一新生军训和进校之初的良好教育契机,在专题教育、班会教育、课堂教育等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通过讨论、游戏活动、团体训练等辅导,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切实体验到规则对个人、集体、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公共道德规范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是美好校园生活的保障。对教育的认同可以软化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阻抗和排斥,从情感和理性上都愿意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要求,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进而达成共识: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坚持和自纠

学生在执行新的行为规范要求、养成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原有的习惯还是会不断地、顽固地表现出来,影响新行为的养成。教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对学校现有行为规范要求的对抗,而是在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中,在新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对其原有的、非理性的认知作出价值判断时所必然存在的冲突。发生这种现象,教师要能够理解、接受,这种行为偏差是接受教育的开始。

在行为养成的自我坚持和自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认知干预,只有当学生接受教师理性的认知后,才可能逐步改变自己原有的非理性认知,逐步矫正由此而形成的偏差行为。对于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教师可采取提醒、启示、正强化和行为消退等行为矫正技术,让学生不断地在新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自我坚持和自我修正。如运用鼓励表扬等正强化行为改变技术,使一些学生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和维持;运用消退技术,通过不去关注而减少学生不合乎规范的行为等。这样的养成教育方法科学有效,也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过去以外力强加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导、启示、鼓励,激发学生自我坚持纠偏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个过程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3.自律和示范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自律性强,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运用强化和榜样示范的方法,鼓励、表彰做得好的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通过树立校级的、班级的行为规范标兵,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以此来激励全校学生,提高学生行为规范的水准。

教师在工作中尤其要关心在行为规范方面经常出问题的学生,要随时发现他们为改变行为所作出的努力,通过及时肯定、强化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做法,激励学生用潜在的正能量来维持已有的良好行为习惯,获得继续改变不良行为的动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矫正,并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形成自我行为规范的自觉性,由他律转向自律。

三、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丰富行为规范教育形式,促进良好行为规范养成

1.注重参与性和活动性

积极心理学主张在教育活动中,启发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性,以积极正面的活动来强化正确的和规范的行为方式,自觉抵制与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对“爱护校园环境”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寻找学校的美”活动,让学生自发自主寻找自己眼中校园最美的人、事、物,并拍成照片,做成ppt,在课堂上演讲和交流。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校园的认识和喜爱,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结,让学生接受学校、喜欢学校,进而融入学校、融入集体。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了,就会自觉地爱护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秩序,避免一些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如对“交往礼仪”的行为规范教育,可组织一系列的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异往的辅导活动,通过丰富的、具有特定场景的、符合学生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人际交往的礼仪情况,学习正确对待异往的方式,努力完善自我修养,提高审美能力,间接减少人际关系矛盾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个人对团队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以生涯发展辅导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行为规范教育

生涯发展辅导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贯穿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涯发展蓝图,制定各个阶段的努力目标,逐步以生涯发展规划来要求自己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清楚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的学习意识、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文明得体的行为礼仪、对集体的热爱、对集体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公共规范的维护和遵守以及环保意识的树立和执行,不只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学生在规划自己生涯的过程中,意识到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所应该具有和必须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己未来的职业与生活、目标与理想、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对自身的终身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与未来的职业、社会适应、生活状态紧密相连时,学生自身强烈的自我发展期望就会使得他们对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理解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也就更容易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自主养成和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9

一、规范教师行为方面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广大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八不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每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2、学校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基本上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学校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校本培训方案主题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听课节数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年度考核直接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二、规范教学行为方面

1.我联区各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不延长学生上课时间,不擅自停上美术、音乐、体育课或调课,不提前结束新课。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的不同,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认真落实“四统一”即: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统一,授课内容与课程标准统一,同年级内容评价标准统一,年级体育考核在校长批准下的统一。

3.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我联区每周上课5天,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小学早晨学生7:50进教室,8点正式上课,每日学生在校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早上7:30到校,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组织安排好学生的每日大课间操活动,给学生充足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

4.严格控制作业量。我联区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

5.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联区未组织参加没经区教体局批准的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三、规范学校安全方面

1、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和文件,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同时制定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确保广大师生校园内的安全。

2、我联区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到目前我联区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3、安全工作领导组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4、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学生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开展学生常见病及流行性的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规范收费、教材管理方面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等所需的合理支出从公用经费中开支,已停止收取住宿费,除教育、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外,不再收取其它费用。

2、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学校未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

3、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同时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篇10

第一条为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爱国卫生工作是以强化社会卫生意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的社会性卫生活动。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相结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提高辖区卫生水平。

第四条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和部门分工负责制。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市、区(市)、镇(街道)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开展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对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市、区(市)爱卫会设立办公室,爱卫会办公室是爱卫会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爱卫会日常工作,组织开展辖区环境卫生、单位和居民区卫生、村镇卫生、除害防病、食品卫生、农村改水改厕及健康教育等爱国卫生各项活动的督导、检查和评比。

爱卫会办公室经费、设施的配置,应当适应其工作需要。

第七条爱卫会各委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自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八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成立爱国卫生组织,确定办事机构和人员,在爱卫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本系统、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三章制度与管理

第九条每年四月为全市爱国卫生活动月。爱国卫生活动月期间,各级爱卫会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卫生问题。

第十条城市应当开展以环境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除害防病和健康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逐步建立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第十一条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应当以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改善农村饮水卫生条件,修建卫生厕所,完善卫生设施,除害防病,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和生活垃圾处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逐步推行农村卫生城市化管理。

第十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单位卫生标准,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其基本卫生要求:(一)按规定设置卫生设施;(二)单位责任区卫生和内部卫生管理有序,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无卫生死角,不焚烧废弃物;(三)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生活垃圾,无垃圾积存;(四)食堂卫生清洁,各类食品符合卫生标准;(五)厕所清洁卫生,防蝇设施完善,无蝇蛆和粪便积存,排污管道通畅,无污水、粪便冒溢;(六)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预防控制措施完善,“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七)单位环境建设符合硬化、绿化、美化要求。

生活饮用水源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集贸市场的基本卫生要求,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加强对城区居民楼院卫生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其基本卫生要求:(一)按规定设置卫生设施;(二)定时清扫,保持卫生清洁;(三)楼道、楼院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四)不在楼道、楼院内饲养家禽、家畜、犬、鸽子等;(五)楼院符合硬化、绿化和美化要求;(六)楼院内的商店、饭店等单位的卫生和除四害工作应当达到标准;(七)楼院内应当完善除四害预防控制措施,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八)楼院内住户阳台、窗外、门口不设置、悬挂和摆设有碍观瞻的设施和物品。

第十四条镇驻地及村庄应当设有爱国卫生组织,推行农村卫生城市化管理。其基本卫生要求:(一)按规定设置卫生设施;(二)生活垃圾集中消纳处置,无乱扔、乱倒垃圾、污物;(三)道路平整,环境整洁,无土堆、粪堆及污水坑;(四)庭院清洁,物品堆放整齐;(五)村民饮用安全卫生水,使用卫生厕所;(六)家禽牲畜实行圈养,村内不散养牲畜、家禽;(七)完善除四害预防控制措施,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第十五条市、区(市)、镇(街道)、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一)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经常性地开展爱国卫生知识与健康教育宣传,并根据爱国卫生工作重点,适时开办专题栏目;(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应当结合实际,设置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栏;(三)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按规定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四)村镇主要街道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定期更新内容。

第十六条公民应当接受健康教育,参加健康教育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卫生,遵守下列规定:(一)不随地吐痰;(二)不随地便溺;(三)不乱扔、乱倒垃圾和污物、污水;(四)不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五)不玷污、损坏公共卫生设施;(六)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吸烟。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七条爱国卫生实行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或者向爱卫会办公室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对单位和个人的举报事项,爱卫会办公室应当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各级爱卫会应当有计划地对各委员单位和下级爱卫会履行爱国卫生职责,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市爱卫会设立爱国卫生监督员,由市爱卫会聘任,并颁发统一的监督员证件和标志。

爱国卫生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热爱爱国卫生工作;(二)熟悉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爱国卫生知识;(三)遵纪守法,办事公道。

第二十条爱国卫生监督员的职责是:(一)对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二)对违反爱国卫生工作有关规定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三)执行爱国卫生的其他工作任务。

爱国卫生监督员实施检查时,应当佩戴标志,出示证件。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一条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爱国卫生荣誉称号的,由授予荣誉称号的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回奖金、奖品;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卫生水平下降,达不到有关标准的,由授予荣誉称号的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三条在爱国卫生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市)、乡镇(街道)爱卫会予以通报批评:(一)不履行爱国卫生职责和义务的;(二)不参加爱国卫生活动的;(三)未建立健全必要的卫生制度或者制度不落实的;(四)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认真整改的;(五)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六)违反爱国卫生工作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爱国卫生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应予处罚的,由爱卫会相关委员单位依法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