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58:35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1

【关键词】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对策

一、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已经在各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农田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仍应注意到现有灌溉情况中存在着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效和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灌溉建设资金不足,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对水利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由于国家财政资金层层分割,到神经末梢,已经所剩无几,与实际需要相比杯水车薪。一般贫困山区的地方财政都比较紧张,对农田水利投入极为困难。随着物价的快速上涨,更加大了建设成本,造成财政资金支持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拉大。此外,在农村修建饮水设施建设和基层水利灌溉设施基本都是地方自筹或部门扶持,也可通过汇报,争取专项资金。现实是,争取专项资金很难,靠财政乏力的乡、村自组织来筹资举步维艰,让村民自筹更困难。现在村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农村村委会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的能力较弱,经常出现“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现象,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受到较大影响。

2、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工程难以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关于灌溉工程,国家相继出台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应规范,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技术标准。然而现实中大部分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资料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难以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与规划设计不够因地制宜有关,更与实施过程中未能严把质量关紧密相关。其实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项目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既需要工程设计师能够根据当地水利和地形的条件设计合理的规划设计,也需要施工队伍能够加强重视、保障施工得以高质量完成。渠灌设计的引水口、抗旱天数、保证率等等一个个设计中的关键数据都需要工程设计师以灌溉地区的经济情况、现有水利条件等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而施工过程中渠道的坡度是否与地面坡度一致等关键问题也往往因为施工队伍追求施工速度儿难以得到落实。

3、现有农村实际劳动力匮乏,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现存农动力匮乏,种粮食本身就难以得到追捧,对于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积极性就更难产生。不仅如此,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实施起来容易,养护起来却是需要专门的人手和定期的经费,维修灌渠难以实现。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对于水利建设的投入比例相对实际来说仍然较低,缺乏多元化的财政政策来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壮大种粮队伍。另外,目前的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有部分是跨区域的水利灌溉工程,容易在各村庄、各乡镇之间因为水资源而产生利益分歧并滋生矛盾,当地政府也缺乏利益协调和良性引导,背离了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初衷。

二、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对策

基于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的现状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解决当前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重要设施,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补充。加强山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这对于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鉴于当前城乡差距极度扩大的情况下,国家应把山区农田水利灌溉建设作为缩小差距的突破口,使农民能更多享受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在落实“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现阶段,国家应加大对农建的财政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2、保证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首先,水利工程设计师在规划设计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时应当深入灌溉地区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调研,不仅要关注当地的水利条件,也应当结合当地的地质土壤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一套科学的灌溉系统。并且针对当地已有的灌溉工程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调整,争取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灌溉设计。同时,项目施工团队负责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规划完成,而并非敷衍、打折扣的完成灌溉项目。河流的径流量有着季节性、气候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为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小到灌溉渠道中干渠、支渠的实际分布是否与设计准确一致,渠道的纵横面位置是否符合渠道坡度等等,每一个施工中的细节都关系到灌溉取水的实效。唯有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项目完工后能够达到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现实需求。

3、完善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体系。加强绩效考评和监督制度。项目每一步的进展都应当进行专门的考评和汇报,绩效考评机制能够让每个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参与人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同时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定期考评、专人专责,能够改善工作懒散、偷工减料等不良工作作风,确保项目能够高效高质完成。

4、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农民积极性。由于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大多涉及到跨区域工程,因此当地政府应当统筹监督、加强重视,根据水资源的分布辅以利益性相应政策,尽力分好利益这块蛋糕,避免村与村、乡与乡之间因为这一本是惠民政策的项目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和谐。同时,建议政府可以建立一个水利工程投资的单位资料库,定期开展一些研讨会加强单位之间沟通和水利工程的投资管理,适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水利项目投资。另外,建议政府在开展例如节水设备的补贴政策、灌溉项目的政策性贷款优惠政策等农田水利优惠方针政策的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农田水利灌溉讲座或者邀请水利专家开展实际操作演练,在当地培养专门的渠灌人员,把各种节水技术和灌溉工程维修技术落到实处,确保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发挥实际效益。

结束语

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关系到山区全部的农田灌溉和抗旱救灾工作。贫困山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虽然规模较小,但依然包含着复杂的内容。通过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地区水利地形条件,设计出多条灌溉路线,疏通堵塞渠道,修整山塘,增填土地,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加固,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渠道系统,以实现优良的农田水分和水利条件,在涝时引走洪水,旱时保证供水,得以调整水资源的整体分布,促进农作物的茁壮成长和整个农村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占义等.现代灌区自动化管理技术使用手册[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于凤鹏.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08.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基本原则

前言: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越来越重视,农村水利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灌溉问题和村民和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主要包括灌排工程、节水抗旱以及小型水库、中小泵站等。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近几年来加大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使得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有了显著的成效。可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范围广和形式多等特点,因此,健全工程的管理措施是当今农业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技术要求高、科学合理开发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相结合、互为兼顾。因此在进行某一项工程建设时,应当先进行科学合理的专家认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最终实施。从而有效地解决工程漏水、枯水期无水农田灌溉和丰水期的泛滥成灾等问题。(2)农田水利工程重复建设的项目多、半成品工程频繁出现。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秩序混乱、施工没有质量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从而引发了许多的遗留问题。(3)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偏低。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差补的工程,其中建设的资金将近一半以上是由县、乡镇以及村庄和群众自筹的,但是这一部分的资金到位情况艰难。从而导致有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偏低,建设完成后,管理模式粗放,使其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白白流失。

1.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到位困难,管理难度大。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一部分来自于中央有关部门的补贴,另一分是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村民自愿筹集的。地方政府以及村民筹集的资金到位比较困难,而且通常无法以现金的形式出现。多是以材料和最后的工资抵算,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周转困难。而对于中央的财政补贴,原则上规定补贴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应当向受益区域的农民张榜明确公布,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严禁别的部门截留、挤占以及挪用,以保证补贴资金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可是在具体的流程当中,各级政府往往忽略了该程序,导致补贴资金的挪用情况严重等。(2)水利工程的项目招标工作以及竣工决算存在难度大问题。因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采取的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配套和群众筹备资金相结合的投资模式。该模式在实施党的过程当中,除了国家投入到位比较准时外,地方政府的资金到位难度较大,群众资金筹备部分多以工程完成后的工资抵算,从而造成资金流通困难。(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弱化了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的水利行政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主要职责是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强制性的水利过程建设标准为依据,以水利工程的质量为主要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农田水利建设。而水利行政部门直接参加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监督管理的力度,从而无法很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措施

2.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

(1)健全其管理体系,使得工程的管理水平有质的飞跃。为达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具有合理性、施工质量具有优质性、工程管理具有科学性,应当具备一整套健全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同时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上到下,齐抓共管,以保证农田水利的质量合格优秀,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建立并且健全水利工程的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完满完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依据。因此,需要一整套健全的规划、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调查分析、规划申请、审核实施的工作程序,经过县级、市级到省级的层层把关,努力做到工程的规划合理科学。(3)创建工程施工的准入证制度以及对工程进行监管的制度。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工程全程监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施工准入制度,能够使得有实力、经验以及技术的施工企业接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有保证。而工程全过程的监管,有利于投资的监控、质量的控制以及工程进度的监控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2加强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合格、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几处。可是,农田水利工程应当做到长期充分地发挥其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对已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显得极其重要。(1)工程的安全管理。应当加强宣传《水法》当中的相关内容,以能够做到在防止自然灾害冲击的同时,也能做到水利工程不受极小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2)水利工程的设施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应当进行等级造册,将其绘制成工程分布图,分类排列。对于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应当进行挂牌、由专人进行重点的管理。(3)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先进人才的培养。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效益长期化的工程,因此要求工程建设规划应当具备发展的目光。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当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使得现有的、正在施工的农田水利项目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质量问题,为保证工程建设的优质,应当具备一整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同时也应当加强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充分地发挥出长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农业能够顺利生产以及保证人民的生活能够正常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学功,崔招女,李小琴.村镇供水工程规模大的合理确定[J].中国水利,2007(10).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3

近年来,衢州市坚持把农村居民住房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村庄整治、下山脱贫、中心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建设等工程,着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和突破。为进一步推进以“生态人居、和美家园”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近我们先后到全市各县(市、区)的有关乡镇、行政村对农民建房情况进行专题调查。

 

农民建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衢州市共有104个乡镇(街道),1744个行政村,现有农户61?郾70万户,农业人口190?郾65万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民建房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为主,九十年代建房以居住改善为主。进入新世纪,农户建房已进入到居住和享受共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市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2009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农村住房建设11?郾1万户,完成投资额95?郾19亿元;其中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4?郾9万户,改造建设面积523?郾29万平方米,投资额19?郾64亿元。2012年全市审批农民建房用地12147户,审批用地面积128?郾8745公顷,全市农民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左右,比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人均生活用房面积13?郾1平方米提高了近3?郾5倍。尽管我市农村居民建房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当前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民建房需求的新变化,我市农民建房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规划执行难,违章建房现象时有发生。当前,由于农村情况的复杂性,村庄规划执行十分困难,各地普遍存在违章建房现象。一些村庄没有新村规划,无序建房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村庄规划的,也没有按指定的规划区内建房,而是贪图审批方便,进行原址拆建或“圈地建房”,以致一些新建房屋横竖不齐,朝向不一,杂乱无章;有的在未纳入中心村和居民点规划的旧村庄进行建房;有的在村内“见缝插针”随意搭建,一些农户为出行方便,“道路修到哪里,房屋就建到哪里”,沿路临街搭建生产性、经营性建筑比较普遍,不仅造成村内交通不便,排水不畅,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还对扩建道路大幅增加成本。在城中村和城郊村,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调查中发现,农民违章建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批先建。主要是许多农民认为只要房子“盖顶”,就无可奈何,以致“以罚代处”,补交点罚款就可以了。二是批少建多。现有的户型大小是按照人口来审批的,且标准已是10多年前乃至20多年前的标准,难以满足农民建房和日常生活所需。三是擅自加层。一些农民“好高”、“好大”,盲目建“大”、“建高”房屋,造成“房屋总体外观造型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甚至遮挡了村庄的历史风貌。

 

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农民不满意。目前,农民建房的正常审批程序,一般是农民先到村里提出申请,经村统一报到乡镇,由乡镇国土管理员和规划员组织勘察,再由乡镇向国土、规划部门领取农户建房审批表,依序由国土、规划部门审批。建房从建房用地申请到审批,程序较多,时间较长。加上提出建房申请的农户,必须与四边邻居签订协议,有的因与邻居关系紧张,“四邻”协议迟迟未能达成,这也延误了建房审批时间。一般较快的需3个月,较慢的需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的村干部反映,建房审批至少要一年多,时间过长,造成部分村民不满。

 

土地调整难,宅基地统筹安排困难重重。由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及经济条件差距等原因,土地调整实施困难,旧村改造实施难度较大。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来,从未进行过土地调整。调查中发现,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认为土地是祖宗留下来的财产,不愿意将自己的承包地统筹出去。且有的群众一旦听说要将自己的土地规划为建设用地,往往就为自己的利益盘算、漫天要价,从中阻扰工作的开展。因此要集中一片土地,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房往往要做很多的工作,需要多次与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的协商,有时往往是一户农户工作的不到位,而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致使集体土地统筹问题就很难实行。

 

旧村改造工作进展缓慢,“一户一宅”政策难以及时实施到位。从整体上看,农村普遍存在“空心村”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一户多宅”现象。这些村庄内的大量居民已经搬迁,现有的房屋大多是砖瓦结构,由于年久失修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原因,很多已成为破房、危房,部分房屋长期无人居住,造成了很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如衢江区高家镇中央徐村,全村90%左右农户已建新房,但老房子就是拆不掉。有的农户另行搭建堆放农具、杂物等方面用的生产性用房和配置厨房,还有因兄弟合住等原因,也造成老房子没有拆除的。有的村干部甚至对“一户一宅”政策表示“异议”,认为“一户多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导致“一户一宅”政策难以实施。

 

农民建房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有地方政府短视的原因,也有老百姓传统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影响。

农村用地指标与农民建房需求不相适应。目前,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比较迫切。尤其一些旧房,由于年久老化,大多缺乏功能设施,品位档次低,又部分成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而这些老房子往往占地相对狭小,并且不少是成片连体建造,原地拆建十分困难,也不符合发展要求,客观上要求批地新建。但由于各地建房用地指标极为有限,批地新建的难度大,使一些确实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农户无法实现愿望。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到了结婚高峰期,以致农民建房需求相对比较集中。农村人口在不断增加,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原本就很突出,省、市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原本有限,加上农保田指标较高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的划拨倾向工业园区,下拨到农民建房的指标就更少了,可谓是“僧多粥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调查中,各地普遍反应农保田指标偏高,不符合我市实际。如衢江区高家镇农保田占全镇农田的比例高达80%。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4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小型的农田水利设备是其基础保障,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关于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较为落后,无法完全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自2009年,我国财政部门及水利部门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作。极大程度延缓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改善了农田灌水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总值。以下简要针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影响条件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资金影响条件

现今,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是由政府部门投入的。而政府对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是依赖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工作计划为导向。最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农业的生产建设工作,体现在增加建设农业资金投入、农业津贴补助数额加大、农业相关政策越来越完善等方面。但是,近些年,因为天气异常情况时有发生,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出现,所以,各个地区人们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都把建设农田水利项目当做确保农业稳定生产的重点项目。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本,无疑确保了其进一步发展。然而,因为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及形式较为单一,从而造成其在建设资金方面时常碰到经济紧缺的情况。政府更加倾向农业生产中大型水利项目的建设方面。尽管最近几年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作获取了政府的关注,成本投入逐渐增多,依旧不能从根本上处理小型农田建设的资金问题。另外,因为各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及经济情况差别较大,所以,政府投入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中的资金也存在差别、部分区域的政府无法确保资金满足小型农田水利的连续性建设。同大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资金类别相比,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进行社会范围的融资活动十分艰难。这是因为小型的农田地势较为复杂,产权也不单一。部分企业及个人在投资期间无法看到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厚回报,缺少投资的信心与积极性。那么,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来讲,想要保证其长远、连续性发展,就需要开拓资金渠道与形式,建设多元化的投资途径,进而确保可以稳定、连续的为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提供经济保障。所以,相关部门应针对现今农田水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融资体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分配资金。不但应合理、全面利用政府关于水利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将社会的功能发挥出来,进行补充。不但应均衡各型农田的水利项目,同时还应顾及项目的程度与民众的需求。

二、管理影响条件

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来讲,管理影响条件是其难点内容。因为小型的农田归属人员较不清晰、地形较为复杂,所以建设、管理小型农田的水利项目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存在许多不确定的条件。最为主要的是,长时间以来,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始终缺少专业的管理体系及部门,很多地区都是地方政府直接进行管理。因为缺少专业的管理体系及管理自身的困难,所以导致我国当前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秩序较为混乱,缺少计划,造成整体建设工作杂乱无章。另外,因为缺少专业的管理部门,因此,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标准也较不全面,十分落后,从而更加剧了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困难。同资金影响条件相比,管理条件是现今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瓶颈。就算再多的建设资金,假如缺少合理的计划与分配,也无法全面发挥功能。对于处理“三农”问题来讲,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意义重大,同我国的社会稳定及粮食生产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应该增快创建相关标准规定的速率。第一,先创建全面的水标准规定,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水资源的利用率。应认真落实好《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法》等法律规定,并创建水利配套的政策法规,形成全面的法律系统,让水利项目建设工作步入正轨。第二,增大执法强度。严格打击惩处有关违法事件,规范水体活动,保证秩序;第三,以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为重点,增大水体的使用效率。增强质量管理力度,利用鼓励政策、榜样师范等行为激发人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人员影响条件

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来讲,人员的影响条件对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是资金条件还是管理条件,都需要人为进行操作来完成。农田的水利设备损坏严重,一方面是因为资金的紧缺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设备的使用及管理人员缺少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各市、县地区专业人员紧缺、普遍老龄化。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现存的水利技术专业人才年龄相对较高。自乡镇体系改革以后,乡镇中的水管站合并到了农业服务中,从而导致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更加紧缺,并且业务工作较不固定。甚至一些乡镇没有专业的水利人员,同时资金方面也无法保证,很难处理水利项目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抗洪、防汛期间的工作;其二,水利项目责任划分不清晰。当前,农村中的小型水利项目很多都是由民众投劳创建的,归属村集体所有,村小组负责使用,而维修、管理工作则需要政府进行,责任划分不明确;其三,管理力度较弱。因为主体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很多已经修建完成的水利项目监管力度较弱,严重的甚至无人监管,从而导致水利设备老化、失修,形成安全隐患。因为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从而导致小型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效率较低,较难产生高效的组织,引发恶性循环。建设小型农田的水利项目较慢,质量较差。所以,更多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转向了大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进而加剧了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人员紧缺的问题。良好的处理上述问题不但需要增加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同时需要对相关的管理标准及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促使更多专业人才向小型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中转变,形成良性循环。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来讲,其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决定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前提。因为小型的农田水利项目工程较为复杂,对其影响的因素较多,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对其进行分析,找寻相应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闵志红.农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浅谈[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机制管理

一、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严重下降,难以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前,莱阳市农田水利工程几乎是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利用每年冬春的农闭时机,发动组织农民,以自力更生为主,辅以国家支持持续不断的兴修农田水利。

我市的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固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有的甚至已到50年)运行,现在大多数工程已经到了设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难以支撑。据统计1987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62.72万亩,修建小(一)型小库18座,小(二)型水库67座,塘坝725座,机电井2965眼,排灌机械拥有量6998台,配套功率82730.88kw,全市粮食单产487kg。扭转了粮食短缺的局面,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伟大成就。据统计2008年全市66.2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实际灌溉面积只有36.8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仅有52.82万亩,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均完好率仅为40%左右。经调查,多数60%塘坝淤积严重,存在坝坡陡,漏水等问题,蓄水能力下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抽水泵站,大部分都报废了,大部分水浇地又变成了旱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的严重局面,任其自由发展,将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二、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需要改变

莱阳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生产队农民积极高涨。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每户土地1~5亩,而且还要分1~3等地,土地分割零碎,加上种粮效益低,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劳动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2004年取消农民的两工后,每年投劳修水利的数量急剧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施工基本上施行机械化专业化,在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以农民投工投劳的传统方式兴修水利,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三、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视不够

在“重大轻小”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从社会舆论到具体措施,往往对大江大河,大型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强调的多,关心的多,投入的多,连“农村水利”也主要大谈大中型工程。重视大型工程是必要的,但小型农田水利亦不应忽视,应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近几年虽然引起重视,但与实际相比,实属是杯水车薪。

四、中小灌区财政紧张,水管单位运行艰难,人才流失

多年来,我市中小型灌区水价高却难低于运行成本,管理单位的生存空间束缚着其服务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农民增收困难,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免税、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另一方面,管理单位提供服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费水费,尽管水费同化肥、农药、良种一样是农业生产的必需成本,但农民始终认为别的都在补钱,水费则在收钱,交费抵触情绪大。单位运行艰难,高素质人才流失。

五、投入体制机制不健全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水利投入资金逐年下滑,近几年虽有增加,但由于国家财政农水资金多头管理,标准不一,投资不一,长此下去,受害的是水利公益事业,影响的是社会稳定,牺牲的是农民的利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辖14个乡(镇),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土地面积1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8万亩,全县水资源总量1.66亿m3,人均亩均占有量仅为全省的1/4和1/3,是典型的旱原农业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人民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势头,先后组织实施了五一水库、永内水库、胜利水库、温泉五级提水以及富源水库除险加固,东庄防氟改水工程,农村人饮解困,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增效示范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使全县基本形成了中小灌区结合,蓄引提节保措施并举,灌溉、水保、供水、发电并重的水利工程体系,共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80多处,设施灌溉面积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为抗御水旱灾害,促进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澄城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全县除石堡川、抽黄(客水)两大灌区的31万亩农田外,其余灌溉面积零星分布在富原、永内、胜利等水库的灌溉片点和机井灌区,由于缺乏工程供水设施,由此导致澄城县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农田水利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综合多方因素,导致该县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天不足

澄城县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引水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管理体制不清晰,组织化程度低

计划经济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转入市场经济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

3、投入不足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瓶颈”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由于澄城县财政困难无钱投入,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投资投劳顾虑重重,这必然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造成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民实际上未能承担起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应尽义务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很大成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两工”(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国家投资有限,地方政府又无钱投入,“一事一议”存在难度,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难成为现实,从依靠国家投入来讲,澄城县耕地点多面广,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难度大,投入需求巨大。

三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策与措施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各级领导要坚持深入农建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农建进度,检查工作质量,协调处理农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强化管理,注重实效,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农建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工程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规范操作,安全施工。在修田平地工作中,要坚持“四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机械,统一检查验收。在建设规模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在资金扶持上,实行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充分调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3、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新技术

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澄城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澄城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农村税费改革后,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出现投劳不足,资金筹集难的实际问题,我们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农建投入。奔着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农户自愿投入为基本,其他经济组织和形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原则,整合利用项目资金,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持等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7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新方向,不断开创新局面。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等一下,李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卢常委将作总结讲话,希望大家务必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年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成果丰硕,**年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成绩喜人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发展战略,着力富民产业、美丽乡村、扶贫攻坚、改革创新、基础建设,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呈现提速升级的良好态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7亿元、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63元、增长10.8%,接待国内外游客71.2万人次、增长23%,完成旅游收入9880万元、增长25%。主要有六大新亮点: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达7.5亿斤。富民产业规模壮大,新增井冈蜜柚1.43万亩、竹木花卉2.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5.95万亩,连续四年全省第一;龙脑樟、黄栀子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安福米猪”提纯保种选育进展顺利。加快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拓展了示范园旅游功能,被评为全市“十佳乡村旅游点”,初步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鲜果采摘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二是农业农村改革激发新活力。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农村土地确权基本完成,发放证书4.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新增土地流转3.2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187家、专业大户206户。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稳步推进,3个乡镇综合执法局挂牌运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日趋规范,阳光农廉网上线运行,林地用途管制“一张图”编制完成。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亮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同步推进,推进了9个中心村和11个烟草援建点建设,完成了45个一般村点建设,进行了陈年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和乡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全县1000余个组初步建立健全了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完善提升了镇村联动和示范带建设,打造了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岗口村塘下等一批精品示范点,2个村庄入围“江西百个最具乡愁村庄”。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营造林36.4万亩,建成风景林示范点11个、营造林示范点8个,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长,荣获全市森林质量提升优秀县。开展了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枫田镇车田村被命名为省级水生态文明村,水库水质治理稳步推进,水库水质明显改善,**年荣获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养优秀县。

四是精准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364.5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县财政统筹扶贫资金5000万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建立了单位挂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32个县直单位、760名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派驻“第一书记”31名,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挂点帮扶、结对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4634户,搬迁移民1600人,帮扶6800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井冈蜜柚等富民产业,资助13331名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全年减贫74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7%。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获得新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5.4万亩,获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县,完成了2条中小河流治理、2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1处重点山洪沟治理、38座山塘整治、4座小水电改造和2座电站电气化建设,启动了白门洲等6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谷口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4.5万人。气象水文预测预报预警体系不断完善,林火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基本覆盖,防汛抗旱队伍、森林防火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防汛、防火、防疫工作扎实到位,荣获全省森林防火优胜单位,县专业森林消防队获得全省先进。

六是旅游发展目标实现新拓展。积极融入赣西旅游圈,实施“决战景区”战略,加快了武功山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武功山三天门索道建成并投入运营,羊狮慕景区开发和索道建设加快推进,武功山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羊狮慕景区获批为第六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拓展农业旅游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点,围绕提升美丽乡村的旅游功能,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点。

**年农业农村和旅游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圆满收官划上了句号。“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也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旅游投入最多的五年,全县上下坚持“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坚持工业化的理念、项目化的手段抓农业和旅游,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站上新起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谨向为“三农”和旅游工作贡献智慧、付出辛劳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农业仍然是我县“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且制约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一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县还有2万余人未脱贫,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成效不明显;二是农业水平化还不高,特色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少;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农村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四是旅游投入还不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鼓劲加压,全面落实今年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谋划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十分关键。我们要深刻领会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农民增收脱贫,加大富民产业、绿色品牌和旅游基础建设力度,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限期脱贫”为使命,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按照“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脱帽”的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减贫7500人,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一要精准识别和分类。前段时间,围绕精准识别市县开展了“四项专项”检查,发现我县的扶贫对象不够精准、扶贫对象数据信息不够准确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要在前阶段比对和筛查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过筛过点的办法,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识别,实行再确认,再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剔除”,对应纳入而未纳入的贫困户按识别程序及时增补,坚决杜绝“五类对象”的出现,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同时,做到精准分类,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条件,进行精准分类,设立“黄、红、蓝”户,为分户施策打下基础,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二要精准发力。坚决落实好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突出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扶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方面,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动员组织和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大力发展我县的农林主导产业,通过入股或收入保障性合同等方式,把有意愿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结成利益联结体,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同时,对没能参加或没有参加条件的贫困户,依据贫困户的不同产业发展意愿,结合贫困户自身条件,因户、因人施策,制订各自的产业发展计划或者入股分红办法,做好帮扶工作,确保该部分贫困户收入不断增长。要做好产业扶贫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培训提升贫困户的致富本领、增进贫困户的自生脱贫动力。通过产业扶贫,建立起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安居扶贫方面,要积极整合移民搬迁、美丽乡村、“空心村”整治等项目,大力推进安居扶贫工程,年内力争完成移民搬迁589人,实施土坯房改造270户。“凡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全部实施搬迁扶贫,对无力改建房的绝对贫困户,实行免费改造或“交钥匙”,让绝对贫困户住有所居。保障扶贫方面,对蓝卡户实行兜底保障,在最大限度内叠加政策,确保特困群众有尊严地生活。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大病救助以及就学保障政策,落实政府保障和户均一亩柚“双保险”兜底脱贫。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举措,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解决好“如何扶到位”的问题。

三要精准帮扶。继续强化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确保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工作组及结对帮扶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经常深入贫困群众家中解决实际困难,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其脱贫信心,落实好“扶贫责任”的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解决扶贫先扶“志”的问题,千万不能走入“政府干、群众看”的误区,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以赴抓好现代农业。坚持以富民产业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做强井冈蜜柚产业规模,深入实施井冈蜜柚“百千万”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以横龙、严田等乡镇为重点,抓好严田镇青桥村蜜柚育苗基地建设,提升横龙镇石溪、严田镇邵家等示范基地,新增井冈蜜柚0.75万亩,落实老乡工程6000户。着力提升烟叶产业水平,以寮塘、严田、洋溪、竹江、洲湖、甘洛、洋门等12个乡镇为重点,强化田间管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努力实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巩固发展粮食、油菜、有机蔬菜、高产油茶、竹木花卉等传统产业,力争粮食、油菜播面稳定在82.7万亩、11.4万亩以上,努力使这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新增高产油茶1万亩、龙脑樟0.5万亩、安福甜茶0.5万亩、黄栀子0.1万亩。

第二,强力推进示范园建设。今年,要加快提质扩园建设步伐,完善园区路网、水系等基础设施,重点在良种良法、农民培训、产业升级、多元投入上下功夫,拓展农业功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核心区面积达到3200亩以上。要积极引进2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园,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示范园集聚,逐步扩大示范园辐射范围,提高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积极促进“接二连三”。要强化农业招商力度,全力组织对外招商,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力争年内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业服务网络,新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业观光采摘园,精心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深圳前海八实万运营基地建设同时,选择1-2个农产品和5-1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试点,努力打造1-2个农产品电商示范点。

(三)以“中心村”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五美”标准和“八不八多”、“农民上坡”等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进一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第一,精心打造示范工程。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工作思路,重点抓中心村建设,巩固和提升美丽乡村示范带档次。一方面,要在巩固原有通道示范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精心打造高速连接线至武功山精品示范带。另一方面,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点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9个中心村整村改造任务,认真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等“七改三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及耕地保护,结合空心村、土坯房改造,着力推进一般村点建设。其次,要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人的新农村”,传承和弘扬优秀庐陵文化、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强化休闲场所、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管理等设施配套,着力打造一批注重文化传承,体现生态理念的精品示范点。

第二,全面提升清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探索建立管用可行的村庄垃圾清运、处理、保洁长效机制。抓设施。强化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2座垃圾压缩转运站、9个中心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确保洲湖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年内每个乡镇都要建设1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个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强管理。按照“管干分离、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每个乡镇均要组建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要强化日常监管,对所有保洁员实行“四定两挂钩”,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时清理,与工资待遇挂钩,与长效聘任挂钩。要积极探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形成农村垃圾治理新常态。营氛围。深入开展“农村星级清洁户”等各类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活习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到户,营造“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氛围。年底前,要确保70%以上的乡镇、村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实现“六个有”和“六个基本没有”目标。

第三,深入推进生态工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生态至上理念,以治山、理水、防污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建养。治山,就是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低产低效林改造,确保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全面实施林地用途“一张图”管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空间管制。加强林地和自然区保护,积极探索发展碳汇交易,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理水,就是重点实施县乡村三级“河长制”,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强河流和水库管理,坚决清理肥水养殖,持续巩固提升水质治理成果,强化泸水河跨界断面及社上水库、东谷水库等重点水域的水质水环境监测,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河流及大中型水库全部达标,小二型水库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防污,就是重点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扎实推进农业“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四)以“激活动力”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抓好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交易平台建设,围绕富民产业发展、土地综合效益提升,引导群众推进土地适度流转。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培育,力争新增家庭农场50个、农民合作社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积极创建1—2个精品示范社、10家精品示范家庭农场,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要大力推进涉农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做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进林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要加快实施扩权强镇。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紧扣“三个二”目标,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宜居宜业上下功夫,强化简政削权、政策扶持、强基固本,把试点镇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局作用,依法行使城管环卫、建设规划、劳动保障等领域的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

(五)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全力以赴抓好基础设施。要补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短板”,巩固提升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规划修编和“上图入库”,统筹抓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渠系、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县城防洪工程、竹江乡防洪工程和白门洲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尽快启动洲湖镇神口水库建设。巩固提升已建农饮工程,保障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需求。加快山庄、赤谷、枫田、竹江、金田、泰山等6个乡镇的小农水项目建设,完成谷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确保水库水源灌溉到田。

二是强化农业安全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抓好气象、水文预警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优化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和预案,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预防体系、扑救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森林防火能力;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提高动植物病虫害防疫能力,确保农林生产安全。

三是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安福“三农”家底。加强农技推广,加大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6%,强化机耕、机播、机收、机防公益。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扩大“财政惠农信贷通”、“金穗油茶贷”等信贷产品的放贷范围和总量,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富民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保险,落实保险政策,增加保险品种,扩大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六)以“旅游兴县”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武功山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要立足大武功山旅游发展战略,发挥武功山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一要加速武功山景区建设。策应全市“三山一江一城”旅游发展,启动武功山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金顶、箕峰景区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武功山游客服务中心、羊狮慕索道等建设,启动羊狮慕景区二期(金牌山景区)和南大门片区建设,开发水系瀑布景观,确保羊狮慕景区上半年全面对外开放。尽快启动安下至文家公路改建,加快推动文家片区道路、商业街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抓好泰山乡铜溪村旧村改造。配合省里做好赣西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促进武功山全面融入全省“大武功旅游”,实现资源共享。

二要加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武功山景区,完善乡村旅游规划,继续推进高速连接线至武功山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养老、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古村民居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每个乡镇打造1个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点,全县新增4a级乡村旅游点2个,完成21座旅游厕所建设,形成山上山下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全力争创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借此机会,我再简要强调一下当前农业农村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做好农田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供应,保障农民利益。要加强天气预测预判,及时农情信息。同时,抓紧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扫尾工作,做好资料整理和总结验收。

二要做好防大讯准备。要树立防大汛的思想,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做好防汛各项准备,深入开展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同时,要正确处理防汛和抗旱的关系,积极做好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三要做好动植物防疫和森林防火。要全面强化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下周一就是清明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做好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8

一、认清严峻形势

镇有19个村(社区)、101个社,29832人,水田22779亩。2013年8月以来,我镇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极端温度最高的严重干旱;去年秋至现在,基本无有效降水,加之境内水库、水库两座主要水源工程因除险加固而无法蓄水,致使我镇旱情未得到有效缓解,今春防旱减灾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供水矛盾日趋突出。据测算,我镇今年上半年总需水量约475万方。由于降水偏少,全镇两座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88口山坪塘、21条石河堰等工程蓄水仅110万方,有效供水仅70万方,加之境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低,特别是云顶片区的沉香、其林、马盘、大山、周村、马石和片区的高石、塘湾、新和、新权等村,农业用水紧缺,供水矛盾突出。二是人畜饮水面临较大困难。目前,部分泉眼出水量减小,一些水窖无存水,有的水井已经无后援水,全镇已有6025人出现饮水困难,随着旱情的发展,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还将增加,且饮水最困难的群众分散居住在山区,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取水难、送水难。三是大春水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今年大春生产用水短缺问题突出,春耕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目前,全镇田面积22779亩,其中能保栽的只有17679亩,有5100亩需要改种。全镇目前有水的田面积仅3387亩,仅占14.87%,受旱严重的沉香、塘湾、新和等村有水田面积不到10%,有灌溉条件的新田、方碑等村有水田面积也只有30%左右。四是水利设施薄弱。全镇188口山坪塘中有86口出现垮塌、渗漏,急需整治;21条石河堰中有6条需维修;84.5公里渠道中有45公里基本堵塞、24.4公里裂缝、垮塌;6座提灌站中只有2座能正常运行,但目前也无水源。五是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由于去年的大旱,水稻收成普遍比去年降低30%,很多群众觉得在家务农还不如外出务工,目前全镇已有6600余人外出务工。

二、明确目标任务

按照区政府研究全区防旱减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努力实现“四个确保”。一要确保人饮安全。全面排查全镇特别是近年连续干旱区域人畜饮水困难情况,科学调配水源,落实供水应急措施,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安全。二要确保水稻栽插。稳定粮食尤其是水稻播种面积,广开水源,全面落实科技制旱措施,做到应栽尽栽。三要确保农民增收。帮助农民积极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旱粮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确保农民不因旱减收。四要确保社会稳定。及时掌握有关受灾区域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切实做好因旱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确保旱区社会和谐稳定。

三、突出工作重点

(一)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密切监测天气变化趋势,要加快建设完善雨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水库蓄水、苗情、灾情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做好旱情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二)抢修农田水利设施。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立即安排对排查出来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一是鼓励和组织群众开展渠道清淤、小型水源整修等工作,全面加强大中型灌区、提灌站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抗旱能力。对已规划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要倒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二是立即组织对跨塌的24.4公里渠道进行维修整治,力争在3月中旬完成,预计需资金57.12万元。三是对垮塌渗漏的86口山坪塘进行维修整治,对目前已经干涸无水的120口山坪塘,加固堤坝,力争在3月底前完成,做好蓄水储水准备,预计需资金205.7万元。四是努力增加可用水源,通过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用好工程水,加大从溪流提水等充蓄塘堰、冬(囤)水田的力度,做好春灌准备工作,确保水稻春灌保栽的基本用水需要。需在新庄、板栗两个村各新建1处石河堰,在古井、新和、沉香、新田、马盘、周村等六个村整治6处石河堰,目前新庄村两叉河口的新建石河堰已动工建设,将在本月底完成,其余计划在三月底前完成,预计需资金20.3万元。五是及时修复损坏和老化失修的重点提灌站,组织动员群众抢修冬(囤)水田损毁田坎,疏通田间沟渠,保证有水时能蓄上水。依托东风水库,在新和村2社谢家湾新建一座二级提灌站,可灌溉新和村、塘湾村和古井村的2300亩土地,可解决新和村和塘湾村上1000人的饮水问题;依托其林沟水库,在其林村一社穿牛皮新建一座二级提灌站,可解决600亩田的灌溉和500余人的饮水问题;维修灌儿山、新联、板栗、马石四座提灌站,预计需资金269万元。

(三)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一是堵溪截流。目前全镇有21处石河堰,有10处蓄水情况比较好。要组织动员群众,通过提灌站、抽水机等将溪流、河沟的水提到田、山坪塘,以便再次堵溪截流,实现多次提水。为能够及时提水,需新建15处临时泵站,预计需资金40万元。目前,有302户需买柴油机,268户需买汽油机,37户需买电动机,全镇需购输水管57865米。二是组织动员群众早动手,对有水田田坎进行加固,随时检查是否漏水,保住现有水源;对已经干涸的正冲田、潮沟田,抓紧进行田土翻耕、田坎整治,以便下雨时能够堵住雨水。三是对、两座水库水源进行合理调度和安排,在召开灌区工作会前,禁止外放这两座水库的水,以保证在春耕生产时能有水可供、可调,并动员组织群众做好供水蓄水用水准备。

(四)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经调查核实,目前全镇共有6025人开始出现饮水困难,随着旱情加重,这一数据可能还会增加。因此,各村社要组织协调好现有水源,千方百计做好人畜饮水工作。一是合理管好和用好水库和地下水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然后再考虑春耕生产用水。二是协调好周边水源,互帮互助,实现困难人群和牲畜就近解决饮水问题。三是动员群众打井解决水源,据各村统计,目前全镇共有1875户需要打井取水,287户需建蓄水池,35户需建水窖。四是做好送水准备。成立送水服务队,备好送水车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送水服务时,立即组织送水。

(五)加大科技制旱力度。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在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和抗旱措施落实的基础上,以水布局,调改结合,全力开展大春科学抗旱。一要坚持把水稻旱育秧作为主要育秧方式,做到“四秧”(小、中、大、长龄多蘖壮秧)配“四田”(冬水田、早熟蔬菜绿肥田、麦(油)茬两熟田和等雨迟栽田)。积极采取集中育秧(苗)、育商品秧等有效方式,育足育好水稻等大春“四苗”。对无法在高产季节内栽上水稻的等雨迟栽田,可在尊重农民种植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指导农户主动推迟播期,采取分期育秧的办法,确保适时栽秧,减少改旱风险。二要对正冲、槽沟田或历年的冬水田,尽力蓄水或等雨栽水稻。大力推行少水或过水整田,边整田边栽秧,尽量节约用水,使有限的水源满足尽可能多的水稻栽插。对必须等雨栽长龄老秧的田块,要千方百计管护好秧苗,确保栽上水稻,栽够基本苗。三要按照“宜水则水、宜粮保粮”的原则,调整大春作物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旱地规范改制,对无水源保证的5100亩“三田”(高磅田、望天田、漏筛田)要主动改走旱路。四要大力推广早玉米、再生高粱、绿叶黑豆等旱地抗旱作物新品种,积极推广地膜(秸秆)覆盖栽培、聚土垄作栽培等抗旱增产技术,提高作物适应干旱的能力。五要充分利用春节后农闲时节,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开展抗旱春管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开展科学指导服务,切实推动各项抗旱春管措施的落实。六要发动组织群众积极投入防旱减灾,搞好苗床调剂和统一规划,重点要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扎实开展集中育秧和供秧。同时,通过组织防旱技术服务队和流动农机服务队,搞好机耕机插和助耕帮扶,千方百计多栽多种,最大限度减少撂荒。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修订完善预案。各村要按照“一村一策”进一步完善防旱减灾预案,要组织相关人员再次开展防旱抗旱普查,全面准确掌握本村的水资源及供水现状,提前制定和落实供水保障措施。

(二)建好防旱队伍。为切实抓好当前防旱减灾工作,确保完成我镇2012年目标任务,成立五个防旱工作组。一是成立镇防旱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督导工作组(附件一),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加强对全镇防旱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宣传动员工作。领导组下设四个督导组,负责督查各村防旱减灾工作开展情况。二是成立镇防旱减灾工作指导组(附件二),由各联系村组长任各小组组长,负责指导各村的防旱减灾工作,深系村摸清情况,挖掘各村在防旱减灾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及时总结推广。三是成立镇防旱减灾农机流动服务队(附件三),负责组织储备移动抗旱设备,农机田间耕作及抗旱抽水等。四是成立防旱技术服务队(附件四),队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好种子的调运、储备和供应,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重点帮扶损失较大和特困农户等工作。五是成立抗旱送水服务队(附件五),主要负责重度干旱时期的送水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的同志们: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学习交流一下水田乡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些经验做法,非常高兴,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水田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水田乡地处吉水县中北部赣江之滨,距县城36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4万余人。为全乡人居环境达到净、亮、美的目标,水田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前,每个村都建有至少1座农村机具停放点、1处畜禽集中圈养点、1座垃圾再生馆、1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

为进一步深化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水田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结合实际,建立了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力争效益最大化。在保障上级资金来源情况下,各村通过“一事一议”按照100元/栋/年标准收取村庄长效管理费用(其中特别困难户、五保户、长年在外务工人员可经村民主评议适当减免),重点用于管护人员绩效工资、卫生家庭评比奖励、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等,调动村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村民卫生清扫的主动性,实现长效管护机制。

2、建立日常管护机制,实现管护无死角。划清工作边界,明确农户、保洁员、村组三级责任。乡党委政府对全乡划分为两片区进行日常督查,并及时通过微信群进行通报,达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3、制定网格化管理制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贯彻落实“村长+片长+户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所有村庄“户户有人包、村村有人管”。各村根据各自然村分布情况进行分片管理,每片配备1名村干部成员,明确责任区域,切实抓实责任管理。户长选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荐产生,将工作职责细化落实,真正实现村民自

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村”的乡、村两级村庄管护队伍,乡级公共设施管护队伍对各村道路、供水、供电、路灯(含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村级管护队伍负责村庄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

4、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开展星级农户评比。为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提高居民文明卫生意识,激发全乡村民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热情,我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卫生星级农户评比办法,让村民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金压力较大。各村收取的村庄长效管理费用仅够补贴村内的长效管护和临时卫生保洁费,对村内一些重点地方的整治、基础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换仍然是资金短缺。甚至有部分村的村庄长效管理费用收取困难,村内的长效管护和临时卫生保洁费靠村集体财政补贴,给村集体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2、工作进展不平衡。村与村比较,有的村进展较好较快,有的村进展较慢,非移民村与移民村之间整治效果相差较大。自然村点与自然村点比较,也存在进展不平衡,如富塘鸭田村整体标准较高,但其他村点整治效果不尽人意。

3、工作标准不高,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有些村仅仅停留在村庄表面清洁,停留在初步环境卫生保洁上,至于农村乱停乱放、建筑材料占道、水塘沟渠清理、杂草清理等深层次整治内容还未纳入工作内容,如沙上村杂草未及时清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资金保障。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提升保障力度。各村积极谋划,确保村庄长效管理费用的收取,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盯紧目标抓落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责任,真抓实干,主动担当,制定水田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按既定时间节点逐项抓好落实。

3、突出问题抓整改。瞄准难点,找出差距,开动脑筋想法子,攻坚克难补短板,摆正“卫生搞突击,检查靠运气”的工作态度,克服厌烦情绪和畏难情绪,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四、意见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适当补助、社会资金投入、村民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筹资筹劳,建立资金多元、长效投入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篇10

在南丰县,依托蜜橘这一特色产业,大多数农村群众实现了致富奔小康,但仍然有贫困户3924户,贫困人口10628人。

为尽快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穷,实现到2017年年底,力争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该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授鱼不如授渔”的原则,通过“把准脉”、“开好方”等多种针对性帮扶措施,力争帮到最需要的地方,扶到最需要的群众,拔掉农村“穷根”,让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支点”。该县先后规划和启动了基本农田水利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区、潭湖水库引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去年11月开工的南丰新大桥项目,目前已浇筑桩基40根、墩柱36根,占到总工程量的35%。“大桥修好后,城东新区的交通条件将大幅度改善,对加快城镇一体化、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负责人杨辉锋说。

白舍镇田东村地处偏僻,村民贫困。该县将该村列为重点扶贫点,先后向上级部门申请了道路建设、农田改造、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多个项目,特别是在农业开发部门的扶持下,申请项目资金350万元对该村的800亩农田进行改造,使其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各项基础设施好了,大家致富的积极性、信心也高了。”该村蔬菜种植大户王润才高兴地说。近年来,该村新发展大棚蔬菜350亩、大棚西瓜150亩,茶树菇年产量达300万筒,走上了多种经营的致富路。

“现在在蔬菜基地做事,每天能挣到80多元,日子也越来越好。”日前,该县白舍镇李家村村民罗平兰喜悦地告诉笔者,罗平兰家共有五口人,60棵橘树每年5000多元的收入就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镇村干部帮忙介绍,推荐她到当地一家蔬菜基地上班,负责蔬菜管理和采摘,每月可以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丈夫出去务工,一年下来,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罗平兰不仅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去年还盖起了新房。

该县大力创新帮扶举措,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健全了贫困村、贫困户电子信息档案,分类制定脱贫计划,争取了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实现社会保障项目对贫困户全覆盖,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大力实施“六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个村派驻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制定一套帮扶方案、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个贫困户制定一项帮扶措施,确定一个增收项目、落实一名帮扶人员,让精准扶贫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加快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扶持模式,使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同时,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大力推行整村扶贫计划,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感谢政府好政策,通过这几年的扶贫,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白舍镇田东村党支部书记罗良财高兴地说。该村共有10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6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678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自2012年该村被列入扶贫挂点村以来,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居环境,新建了200多亩蔬菜基地,扩大了白莲种植面积几百亩。如今,“田成方、园成片、渠成网、树成行”成为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农民人均收入也迅速增加至现在的7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