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59:42

土地管理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1、目前,我县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自查工作已全部结束。针对自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情况较为简单或者纯业务性的,已落实整改措施纠正到位;情况较为复杂的,正研究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处在纠正之中;情况非常复杂甚至有可能因处理不慎激发更大范围土地承包纠纷的,有待进一步系统探讨解决。

2、从各乡镇上报的自查自纠登记表所反映的情况看,到目前为止,我县权证到户率为93.6%,其中:权证到户率达100%的乡镇3个(*乡、*镇、*镇),权证到户率在95%以上但不足100%的乡镇3个(*乡、*镇、*乡),权证到户率在90%以上但不足95%的乡镇3个(*乡、*乡、*镇),权证到户率只有60%的乡镇1个(*镇)。合同到户率基本与权证到户率持平,个别乡村合同到户率要稍低于权证到户率。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健全机构,组织领导到位。市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动员大会一结束,我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监察局。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综合协调组于县纠风办,设农村土地政策督查协调组于县农业局,设涉农资金督查协调组于县财政局。

县农业局在农村土地政策督查协调组的基础上,另行成立农业局强农惠农政策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人秘股,设土地政策落实情况指导组于局农经站,设惠农资金落实情况自查组于局计财股。

2、制定方案,工作部署到位。我县农业局根据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精神,结合县情及农业部门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特别针对农村土地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作出了系统的安排部署,确保了工作的重点性、技巧性、完整性、时限性和有效性。

3、宣传培训,动员发动到位。4月10日,我县召开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动员大会暨业务培训班。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财政所长、农业服务中心农经工作负责人,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全县涉农单位分管财务领导、财务负责人等130余人。

会议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农工部长*主持。会上,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长*宣读了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局长*、县农业局长*分别发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分别就相关工作要求和《强农惠农政策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登记表》、《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登记表》的填报事项作了讲解。

县动员大会结束后,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乡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分别于4月13日至4月18日召开了乡村两级干部大会,进行了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落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自查自纠工作时限。

4、开展督查,指导督促到位。为及时督促、指导、掌握我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进展情况,我县农村土地政策督查协调组自4月23日至5月5日安排10天时间,对全县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自查自纠进展状况开展了工作督查与情况反馈,进一步增强了我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的务实性、针对性。

5、及时调度,整改落实到位。5月15日,我县召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调度会。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全县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分管领导,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等80余人。

会议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农工部长*主持。会上,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农业局长、财政局长、各乡镇乡(镇)长、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就督查、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了汇报。最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农工部长*强调三点:一是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麻痹和侥幸心理;二是保持严谨作风,工作上不能有任何马虎和疏忽地方;三是保持高压态势,开展督促检查不能心慈手软和稀泥。

三、主要经验做法

1、领导

2、定期调度。有些乡镇每星期调度一次,一是汇报工作进度,二是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集思广益,制定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整改纠正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位。

3、上户纠正。有的乡村针对分户登记表、承包合同、经营权证填写不规范的现象,组织村干部上户纠正,并核对落实相互之间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4、补签合同。有的乡村针对农户承包合同因保管不善丢失较为严重的现象,组织村组干部与农户重新补签合同。

5、现场带动。有的乡镇为了增强农村土地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效果,将村与村之间的交叉检查转换成召开农村土地政策落实示范村现场会,让事实说话,促进大家对照检查,积极查找不足,以先进为榜样,落实整改措施,真正自纠到位。

四、自查与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不到位。督查发现仍然有个别乡村主要领导重视不到位,认为土地政策落实不如涉农资金落实重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只为应付,查找问题大事化小,整改纠正措施不力。

2、属地责任不落实。部分乡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处理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省、市、县减负、农业部门转办的群众件调处不力,存在踢皮球的行为,意在矛盾上交。截至目前,仍然有2起省、市农经部门转办的群众件未得到妥善处理,其一是今年3月6日,*镇*村*组村民*丈夫*电话上访到省、市农业部门,反映其将土地流转给另一农户*。其想要回土地自己耕种时,对方却不肯;其二是今年4月11日,*镇*村*组村民*电话上访到省、市农业部门,反映*村强行将其承包地流转给同组的其他农户。

3、合同、权证未实现100%到户。有些乡村承包合同与经营权证因种种原因(上水片乡镇大多数村组都存在3~5年重新调整承包地的做法,下水片乡镇部分村组存在前述做法,县城周边村组及部分乡镇所在地和道路沿线因土地即将被征用,部分村组因群众土地承包纠纷难以调解,少数村组因农户修路集资款项未上交,如此等等)尚未全面换发到户,这个问题有的乡村已引起高度重视,但整改纠正措施不力,或不切实际,或违背法律规定,或无从着手;有的乡村则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听其自然,放任自流,根本就不想纠正过来。导致合同、权证不能全面到户的实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由于其贯彻执行时间不是在颁布之日起生效,而是在维护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状况的基础上以第二轮延包态势为基准,如此一来,给我们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现实表现为:一是有部分乡村干部对“小调整”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以为3~5年重新调整农户承包土地属于小调整范围,或者以为生老病死娶媳嫁女应该调进调出承包土地属于小调整范围等;二是为数不少的农民甚至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承包期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有意见闹情绪,认为有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新生婴儿或者刚娶的媳妇却无以为生,等着喝西北风,不符合农村实际。于是以村组协议、村组惯例为由进行一年一调或者3~5年一调的做法在不经请示或经默许的情形下风行起来,有些地方还很难压制取缔这种做法。时间一长,要回到第二轮延包时的状态很不现实,甚至可能激发更为严重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不是很眷恋,甚至有部分农民不想要土地,口头上要将土地送回村组,有一部分农民还真这样做了。但当时没有一个村组肯收回土地,原因是村组如果收回土地,万一发包租赁不出去(根据当时的情形,这种可能性很大),那么今后的一部分税费任务就没了着落。因此,有些农民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时间稍长,有的农民就认为土地归我承包了。如果没有以下情况的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归谁的矛盾也许可能没有这么快激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承包土地应缴的税费任务逐步取消不说,反而还可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补助款项,特别是农村征地补偿价格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土地增值较大,由此大大增强了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就算自己暂时不耕作也纷纷要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了,而且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断,矛盾升级。如果按法律政策裁决,一个问题解决了,但类似情况多,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不稳定;如果照顾情理,另一方就不依不饶,依法上访;如果各打五十大板,双方又难以达成一致性意见。

4、表册、合同填写不够规范。有的分户登记表承包面积抄写出错,或合同、权证编号漏填等;有的合同内容填写不完整,如承包共有人、地块四至等。

5、经营权证填写不够规范,表现为:

(1)有的权证上共有人只填写户主一人,且共有人年龄误填成出生年月;

(2)有的权证上“农地承包权()第号”漏填,合同编号漏填或错填;

(3)有的权证发证时间漏填或填写不全;

(4)有的权证地块四至界址漏填或填写不完整;

(5)有的权证承包期限不足30年,甚至整整少了1年;

(6)有的权证未加盖“换证”章。

6、数据、信息互不一致。每个乡镇都或多或少存在农村土地承包调查摸底表、分户登记表、基础数据库、承包合同、经营权证、农户实际承包情况数据、信息互不一致现象,有的乡村“六不相符”现象还比较严重。

7、土地流转不规范。大多数乡、村、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只履行口头协议,未签订流转合同,缺乏规范管理,埋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据查,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的农户只占土地流转农户总数的24.7%,其中土地流转合同较为规范的农户也只占签订流转合同农户数的51%。

8、土地承包档案保管不够规范。有的乡镇由于电脑通用,基础数据库安全性差,甚至由于人事变动丢失软件安装光盘等;大多数村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保管不规范、不完整。

9、完成工作不及时,工作质量不高。其一,自查自纠登记表在规定时间(5月5日)内上交的只有3个乡镇,超过规定时间1天内上交的乡镇1个、2天内上交的乡镇2个、3天内上交的乡镇2个,4天内上交的乡镇2个;其二,自查自纠登记表填写质量较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认真听培训讲解;二是没有认真看指标解释;三是没有认真理解报表之间的对应与逻辑关系;四是没有认真安排部署工作;五是没有认真问询请教;六是没有认真审核把关;七是没有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八是没有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九是没有严格责任追究;其三,百分之八十的乡镇没有上报自查自纠登记表填报说明,已上报填报说明的也大多不完整、不具体、不具针对性,甚至避重就轻。

10、上报数据有的夸大,有的缩小或者隐瞒。根据督查的情况看,一是大多数乡镇上报的权证到户率略高于实际到户率;二是有的乡镇缩小或者隐瞒了表册、合同、权证填写不规范的事实;三是个别乡镇隐瞒或者缩小了存在“3年一小调,5年一大调”做法的村、组、户、土地面积等情况。

11、农经专业人员不足。百分之九十的乡镇只有1~2名农经工作人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土地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开展的力度、查找问题的深度、覆盖范围的广度、整改纠正的强度。

12、工作经费紧张。一是预算不全面;二是安排不到位。由此造成交叉检查难组织开展,督促指导难全面深入。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大综合督查力度。我县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自5月21日起实施综合督查和重点督查,给乡村主要领导施压,促进整改纠正措施落实到位。对敷衍塞责、整改不力的乡村,将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2、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是当前引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重点和调解工作的难点,规范和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将作为当前乡镇党政工作的一个重点抓好抓实,积极创建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3、妥善调处群众案件。进一步督促*镇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妥善处理省、市、县减负、农业部门转办的2起久拖未决的群众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处理结果。

4、落实合同、权证两个100%到户。通过加强综合督查力度,促进整改纠正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在5月31日前实现合同、权证两个100%到户。

5、广泛宣传法律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消除部分乡村干部在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中的抵触情绪,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严肃性。

六、对策咨询

1、如何压制取缔农户热衷的3~5年重新调整承包土地的做法,既确保不因此激发新一轮或者更大范围、更为严重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又能够顺利把合同、权证发放到户并且与实际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回归到二轮延包时的状态?

2、按照法律政策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后,事实上站得住理的一方可能成为失地农民,也可能引发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没有预留机动地的情况下,如何做才能既让农户心甘情愿地把法律意义上侵占的土地退让出来,又能妥善安置好这个农户的生产生活问题,教其没有后顾之忧,不闹意见,不闹情绪,不上访,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土地管理总结篇2

一、参与我市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的事务性、基础性工作,成功出让等8宗土地,成交土地面积1130亩,成交价款17.2亿元,给市政府创造收益5.27亿元。

二、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参与地区改造项目工程,按照计划完成规划范围内4宗国有土地的收购和其余13宗国有土地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参与国际机场的二期扩建工程,按时完成1200亩集体土地的征用和4宗国有土地的收购工作,保证了机场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参与配件厂等14宗国有土地的收购工作。五、参与厂的破产处置工作,使企业职工妥善安置。

六、按照市局、中心领导的指示,参与制定我市等地块中低价商品房运作方案的制定工作。

七、按照市局、中心领导的指示,参与我市6宗现状用地招拍挂出让的试点工作。

八、参与经营性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按时完成中心涉及的2宗约400亩土地的收购、置换工作。

九、年11月,按时完成3宗政府储备土地的抵押贷款工作,共为中心融资1.2亿元。

十、与市城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路两侧土地招拍挂的前期调研工作。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在今后的土地储备交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加快城市规划建设这一目的,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服务。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待被收购单位、用地单位要热情周到,认真讲解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对待收购、出让的土地,要精打细算、科学分析,力争政府收益最大化;对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增强危机感,适应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要积极参与创建“四型”单位活动。通过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摒弃传统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在工作上大胆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参与主动服务、现场服务,提高自身工作效能;廉洁自律,洁身自好。

土地管理总结篇3

一、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推进___区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

1、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土地供应和管理机制。

今年,我区共审批建设用地38件,用地面积54.59万平方米,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44件、面积90.52万平方米。土地管理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精神,清理、整顿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推进闲置土地的启动为突破口,努力消化历史遗留的存量土地,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组织对1999―20__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和20__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新建、续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对农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拖欠资金全部催缴到位。开展了闲置土地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处置建议,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推进,目前已完成5个地块的启动工作。对12个历史遗留的经营性用地项目进行了处置。

2、以规范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为重点,形成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今年,我区房地产市场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全年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148.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10.81万平方米;商品房预售10633套,成交面积123.38万平方米,预售金额132.8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4.91、-4.29和12.10;商品房销售13361套,成交面积177.4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5.86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4.46、-18.49和-4.58;存量房销售24645套,成交面积207.3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75.88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80,-0.42和39.68。

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以规范市场为重点,落实商品房交易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调研和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全年完成土地勘测定/!/界面积469.9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上海南站土地测量107.99万平方米;完成房屋测绘面积512.61万平方米。

二、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建设整体水平

20__年我区住宅建设新开工33个项目16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130.9万平方米,公建34万平方米,完成计划108.5、100.7和154.7。住宅建设竣工51个项目17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150.1万平方米,公建为24.2万平方米,完成计划100.2、100.1、100.9。住宅建设配套商品房新开工项目3个,建筑面积38.81万平方米;竣工4个项目,建筑面积31.26万平方米。完成新建住宅绿化建设32.3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140.4,集中绿地11.9万平方米,完成计划118.8。

住宅建设以“四高”优秀小区为引导,全面提升新建住宅质量,积极建设和培育“四高”优秀小区、示范居住区、“四新”技术集成应用小区和生态住宅小区,全面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工作。全年建成“四高”优秀小区8个,落实建设了6个“四新”技术集成应用住宅项目,通过了2个生态型住宅小区的专家评审。

在住宅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坚持新建住宅与市政、公建同步配套建设。全年共申报市政公用、公建建设投资计划63个项目,安排建设资金8086.6万元;落实住宅建设竣工配套项目35个,建筑面积148.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29.8万平方米;积极推动新建住宅配套市政道路的建设,全年新开工红松路、龙吟路、华济路、华发路、龙漕路、漕东二路等6条道路,续建漕东支路北段、龙恒路、华展路、钦州路(漕宝路-康健路)等4条道路,并完成漕东支路北段、龙恒路、华展路、龙吟路、红松路等5条道路。

发挥两局职能合并的合力,把“平改坡”与旧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通过工作调研,探索经验,形成机制,在继续推进“平改坡”改造的同时,积极启动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的试点工作,全年平改坡竣工面积达20.99万平方米,其中综合改造项目三个,总计改造面积11.4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617.17万元,受益居民2042户;房屋综合整治工程超额完成75万平方米的工作计划,开工达到105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施工45万平方米,通过“平改坡”和综合整修,旧小区的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市民的满意程度也不断提高。

在20__年上海市住宅建设立功竞赛中,荣获创建“四高”优秀小区组织奖及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示范窗口达标奖。

三、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落实动拆迁五项制度

今年,根据市场运行情况,我区调整了房屋拆迁最低补偿单价标准。认真落实动拆迁五项制度,抓好安置补偿审核关,积极规范被拆迁人选举评估公司的程序,从源头上有效保障了动迁居民利益;建立裁决前、申请强迁前的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制度;探索并不断完善申请强迁前听证会规则,缓解了动迁矛盾,确保拆迁“公开、公正、公平”,促进拆迁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有序地推进。全年,新开基地8块,历年遗留拆迁基地25块,(其中包括注销2块),目前已完成13块,尚余18块,累计完成拆(搬)迁居民户数2101户。拆迁裁决立案89件,实施裁决37件,召开听证会13次,实施强迁11户。同时,重视拆房安全,全区拆房工地未发生工伤死亡事故,并编制了___区建构筑物拆除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据

统计,全年开工的拆房基地60个,总计36.4万平方米,当年竣工55个基地。

进一步拓展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思路,推进我区旧区改造和保护保留的协调发展,加强拆迁工作管理,积极探索公众思维规律和富有人性化的工作模式,使拆迁安置方案趋于合理、公平,增强协商操作的透明度,贯彻“以民为本、依法拆迁、有情操作”的原则,加大推进力度,积极推进建业里保护改造的搬迁工作的进行,累计完成搬迁1002户,占总户数91。

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和谐发展

今年,我局建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检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指导,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定了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了本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目标。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测评成绩有了新的提高。今年,政风测评成绩为86.70分,比去年(77.74分)提高了8.96分;行风测评成绩为85.40分,比去年(73.2分)提高了12.2分。

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整体水平,以市民“愁、急、难”问题为着力点,努力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和谐发展,齐抓共管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积极推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全面开展居住区公共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和汛期防汛工作,推进商品住宅维修资金上线,规范维修资金使用管理。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加强房屋应急维修和抢险应急预案,进一步理顺应急维修服务体制,落实急修项目维修服务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推广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责任制,加强对小区经理的日常指导和考核,不断规范管理服务行为,着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完成了房屋协管服务社的筹建。同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积极组织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行政工作水平,增强行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推动了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房地执法监查力度

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强依法行政,建立法制领导小组,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强执法工作的信息沟通,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工作,并以例会形式通报有关执法信息,沟通、商谈处理疑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无一例行政败诉案。

通过建立“边界统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社区行政执法机制,对新出现的违法搭建的处理,以属地化执法为主,强化各房地办事处的执法功能。今年,对违法建筑立案50件,行政处罚45件,由局和房地办拆除违法建筑248处,0.43万平方米;配合街道拆除违法建筑895处,1.53万平方米。

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和管理,针对淮海中路1610弄4号(逸村)优秀历史建筑被擅自拆除案件,建立了三级巡查网络。拟定了我区风貌区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新申报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48处。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根据《上海市房地产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执法普查,共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含门店)936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发出限期整改98份,作出行政处罚93件,共罚款4.82万元。

六、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积极、稳妥地做好廉租、私房落政、公积金基数调整、接待等各项工作

到今年为止,累计受理廉租住房申请家庭1097户,初审公告1073户,经审核符合条件实际登记的家庭1020户,实际配租解决的976户,其中实物配租44户。根据私房落政规定,继续积极、慎重、稳妥地做好私房落政工作。与建行联手,超额完成了20__年度的公积金基数调整工作,创历年的最好水平,在全市中心城区中名列前茅,全年共完成公积金受理业务45309件。

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切实做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应急处理的有效机制,及时疏导矛盾、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对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建立了信息平台,设立___区市民寻呼中心网上投诉点。今年累计受理来信2437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

七、内部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基础管理上新台阶

今年,以加强窗口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了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制度,积极整合各业务部门的行政职能,通过流程再造,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和内部考核体系,逐步理顺了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了“一门式”业务受理窗口的硬件设施改建,全年“一门式”业务受理窗口共受理2145件,其中综合业务1419件,配套商品房审核271件、政府公开信息申请9件、网上业务查询转移28件、拆私还私维修基金418件。

加强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信息化管理规章办法,建立历史建筑基础数据库,以1949年前建造的建筑为统计对象,按建筑类型、保护要求、产权性质进行分类,为风貌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我局与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立项的“20__―20__年___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研究”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三等奖。基本完成风貌区内约4000余处保留建筑的建档工作。完成了“住在___”局政府网站改版,办事处电话接入系统、楼盘表系统等的开发和相关硬件建设管理。深入贯彻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加快社区现代化建设和加强社区党建的工作要求,以湖南街道为试点,建立___区房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档案管理,全年共归档42928卷、接待查阅档案5800人次,查阅档案35000卷,制订《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并进行了培训。按照公共政府职能要求,做好了明年的财政预算工作。

深化凝聚力工程促进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全局人员配置,制定了《___区房地局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若干规定》和《房地局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和退出领导岗位工作机制试点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全面深入的教育培训机制、能上能下的干部进退机制和高效有序的内部工作机制,打造职业化的公共政府,重精神文明创建,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明窗口百日竞赛”活动,制定了《___区房地局深入开展“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的实施意见》,从机制、体制和思想道德三个方面切实加强政风建设。

土地管理总结篇4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办的联系,分解落实*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继续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巩固地名标志设置成果。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在20*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慈溪、*、*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慈溪、*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鄞州、慈溪、*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土地管理总结篇5

【关健词】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应用;维护管理

1引言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综合了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的各种实际应用需求,涵盖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变更管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历史数据管理、图件管理、系统管理等一系列的业务,系统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稳定可靠,具有兼容性、规范化、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数据的共享应用、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影像的高度压缩和快速还原显示等显著特点。建设和维护好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资源评价、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直观地服务。

2数据库建设

2.1数据库结构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由主体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两部分构成。其中主体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元数据库则由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和其他元数据组成。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2.2数据库内容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存储矢量、栅格、统计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数据,具体内容有:1)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等土地利用数据;3)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土地权属数据;4)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基本农田数据;5)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6)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元数据;7)其他数据。除此之外,建库单位还可根据具体需要,依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进行扩充。

2.3数据库应用功能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应用功能有:信息查询功能、专题图制作、统计汇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本农田分析、日常更新与年度变更、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可完成自定义查询、组合查询等多种查询功能,实现日常土地管理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图属互查;不同专题图的制作功能可实现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多种专题图制作,并能生成规范所要求的统计汇总表,具有表格的统计、汇总、查询、编辑、打印输出等功能;能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结构和占用基本农田情况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具有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日常更新,年度变更数据批量处理等功能,并生成年度变更上报数据;可完成图形与属性历史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等。

3数据库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体现了各行业用地的权属、结构、数量和分布,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事效率、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其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为明显,这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二次土地调查建立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准确、翔实的土地数据将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保障。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为依据,通过对辖区内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基本农田等各种图斑的地类、质量、面积和分布等进行分析,合理制定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配置以及农业与非农业内部的配置,从而达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切实有效保护耕地和实现不同产业之间合理配置的目的,力求辖区内经济的长远发展。

3.2为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库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是在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全面查清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状况,满足国土资源日常管理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等资料,是国土部门对国土资源进行实时、科学、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建立以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前后两个年度的遥感影像和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内业提取的变化图斑为依据,通过外业实地核实调查,确定图斑实地的地类、位置和面积;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审批资料,确定建设用地的类型;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资料,确定新增耕地来源类型等属性信息,内业再利用土地变更调查软件按要求逐图斑和线状地物进行变更,建立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年度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汇总输出各种土地利用变更汇总表格和图件,从而可以掌握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及各种地类之间的流向变化信息。

3.3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管理总结篇6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五条承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部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五)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重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管理总结篇7

一、从严从紧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供求关系是市场运行的最基础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是加强地价管理的基础条件,是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要。2003年以来开展的土地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已有效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盲目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势头,但反弹压力仍然很大。当前,在建设用地供应上仍要实行从严从紧的政策,严格执行规划计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发挥规划计划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的作用。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城市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合理确定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结构和进度,促进土地市场公开、安全、稳定运行。

二、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地价形成机制

修订《划拨用地目录》,严格限定划拨用地范围,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推进经营性的基础设施用地逐步纳入有偿使用。坚定不移地执行经营性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行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程度。强化对协议出让土地的监管,建立协议出让土地的公示制度,年内统一公布各地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引资。加强土地有形市场建设,为土地的公开交易提供平台。建立土地成交价格申报制度,对低于市场价成交的土地,政府可优先购买,防止非法交易。

三、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稳定土地价格

稳定房价、地价,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土地供应调控的重要任务。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捉下,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土地供应总量、结构、供应方式、供应节奏及供应时间。对居住用地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地方,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着重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要不断完善土地供应方式,对不同用途的房地产开发用地要根据市场状况,灵活确定招标、拍卖、挂牌方式。

四、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地价政策,发挥地价杠杆调节作用

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用地是土地管理要解决的两大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项建设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巨大,给耕地保护、土地供应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闲置浪费又十分普遍,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巨大。如何利用地价杠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利用,这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提出,要求“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目前,我们正在总结各地经验,研究起草有关文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五、加强地价管理的基础建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土地管理总结篇8

在此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供给总量稳步上升。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2010年娄底市中心城区土地供给总量为265.75万平方米,2011年供给总量为343.56万平方米,与上年相比增加了将近30%的比例。土地供给总量的增加有效缓解了房地产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

1.居住用地供给不足,地价高涨

近几年来娄底市商品房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居住用地供给量,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供不应求,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拿地时极其不易,竞争相当激烈,土地成交价也不断飙升。拿到地的开发商为了挽回之前的成本,不断提高商品房销售价格。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又刺激了地价的上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地价和房价都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

2.供给结构比例失衡,住房困难问题难以解决

娄底市商品房市场出现中低价位的商品住房供不应求,高价位的商品房空置率高的现象。从长远出发的角度来看,娄底市政府应对商品住宅用地规模进行合理调控,适当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3.土地供给管理不到位,囤地、炒地刺激房价上涨

由于缺乏强而有力的土地供给后续监管,房地产商非法囤地、炒地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一些开发商在招标得到土地使用权后,不是马上开始建设项目,而是待价而沽,将土地闲置在那,卖出高价。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上半年娄底市中心城区土地均价为103万元/亩,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40%,有几宗地已卖到了十分惊人的高价。这种价格的非正常高涨与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娄底市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协调机制的构建

1.完善土地供给计划

土地供给计划是保障土地供需平衡的重要一环。娄底市在制定土地供给计划时,需要将住宅用地严格控制在计划中,把握土地供给节奏。与此同时,要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合理预测市场需求,根据房地产市场状况科学地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合理安排供地时序。

2.创新土地供给模式

娄底市需要尽快改变由政府单一集中性供地的方式,增加土地供应的来源,丰富土地供给的形式,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例如可通过变土地供应“双轨制”为“一轨制”,改批租模式为年租模式,改革、完善地价税等方式,有效实现土地增值,促进土地市场发展。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方式,通过加强对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等供应方式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土地流失。

3.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娄底市在发展房地产市场过程中,要注重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变化,根据市场供需来从总量、布局、结构上作出调整,以保障正常土地需求,抑制不合理需求。对于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及其他用地,要合理进行供应。

4.加强土地供给管理

要将土地供给对娄底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控制在实现两个市场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娄底市政府需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管理机制。一方面,娄底市需要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改革,实现土地产权管理和土地经营分离,构建土地管理、经营、监督三权分立的体制。另一方面,需要规范土地使用管理,加强对土地供给管理的监督。严厉打击土地投机行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使用管理及监管机制。

土地管理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修编原则

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切实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地块面积、保护设施、保护责任的落实。

2、坚持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的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应能力,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引导和确定各业用地布局和规模。

3、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发节约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各业用地走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确保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5、坚持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占用耕地的法定义务,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六)《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九)《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十四)20*年*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三、土地规划编制的期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以2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二)规划范围

1、县级规划范围:本县行政辖区范围。

2、乡镇规划范围:本县22个乡镇行政管辖范围,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乡镇级规划修编工作。

四、土地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土地宏观利用和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各区域、各部门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科学分区和功能定位。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打下基础,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

1、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土地资源个性特点,发展思路,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原则;

2、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结合本县土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土地利用任务和目标;规划目标通过控制性指标即约束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包括园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村工矿用地总规模、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面积及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等)的量化来体现。

3、根据本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吸收部门相关专项规划成果,将市级下达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落实并分解到乡镇;

4、对市级已确定跨区县线状、块状工程衔接一致;

5、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深入论证,科学确定园区及重点镇用地规模,并对园区重点镇进行产业和功能定位;按照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和园区城镇发展规模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减少挂钩的政策要求,通过改造空心村或向空间发展,走集约节地挖潜的路子,农村居民点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布局调整的需要。

6、依据本县土地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保护区、其它用地区等;

7、同步做好土地整理开发,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8、制定规划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二)乡镇级规划的主要任务: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五级规划中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单独且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当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主要任务是落实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土地资源特点,确定本乡镇土地利用的目标、方向;

2、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群众参与、政策引导、分步实施方针和发展小城镇、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与乡村规划的有机结合。具体确定并落实乡(镇)居民点的规模与范围;

3、具体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和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4、将各类用地的用途落实在图斑上,做到文字、表册、图、实地一致;

5、切实抓好村级规划。村庄规划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闲置地。鼓励利用村落中的旧宅基地、闲置宅基地。

五、技术路线和方法

依据20*年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取指标控制与功能分区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市人民政府下达给本县的主要控制性指标,对各类用地需求、结构、布局和功能,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预测与实地调查、专家预测与各行业预测、多方案预测与综合择优相结合的方法。

本次规划修编采取县、乡镇两级规划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

六、步骤安排

(一)准备阶段

组织成立县、乡镇部门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修编工作班子(包括技术组成员及各乡镇、部门联络员)和技术指导及技术组,落实经费和人员,商定技术协作单位;县政府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组织全县各乡镇业务骨干及联络员、各部门联络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和工作布置。

(二)调查研究阶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各乡镇部门联络员开展自然、经济、社会等状况基础资料调查,对2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更新补充调查,收集并分析相关规划资料,特别是发展目标相关资料要重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展目标要落实到用地位置、面积),研究规划修编思路,明确规划任务和重点内容,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和结构布局,同时作好与各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

(三)编制规划阶段

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供需状况,对规划期间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初步拟订规划供选方案,形成初步成果

(四)规划成果论证、完善和上报

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和乡镇规划审查和论证,并完善规划成果,上报县和乡镇规划成果。

七、规划成果

(一)县规划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中心城镇建设规模控制图。

4、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5、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6、县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图。

7、县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

8、县1:1万土地规划数据库。

9、规划附件:

(1)土地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报告、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报告等。

(二)乡镇规划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编制说明。

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4、村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图。

八、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遵循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按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强力推进,保证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修编任务,达到报批条件。各乡镇、各部门也应及时成立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组织机构、联络员在动员大会后报县国土资源局,切实加强对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从组织上、经费上保障修编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设技术指导组、技术组及工作班子,具体负责修编和协调论证具体工作,指导乡镇规划修编工作,重大控制指标的协调由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

(二)搞好协调衔接。编制规划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划的要求,充分征求各乡镇和各部门的意见,确保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同时搞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国土局各国土所要积极协助、配合所在辖区的乡镇规划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前期调查。

土地管理总结篇10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望的必然选择,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作为国土资源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尤其是是涉土矛盾化解,为加快崛起、实现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原则

(一)目标任务

深化全员维稳责任制、基层基础建设、执行力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工作,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运行机制不畅、管控能力不强、资源整合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切实在建立健全国土维稳组织体系、涉土矛盾化解体系、国土动态巡查监管体系、国土服务工作体系、国土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和谐国土的思想基础、基层基础、法治基础,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当今时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望相适应的新型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正确把握形势任务,认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建设与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提升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保障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国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资源保障。

坚持突出重点,保障民生。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服务为先、民生为重,关注民意、集中民智,回应民声、维护民利,努力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实践经验,破解两难局面,真正做到思路务实、措施切实、工作扎实、绩效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国土维稳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意识,把综治与维稳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落实。局机关各科室(单位)、各国土所负责人作为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把维稳责任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各单位责任人要亲自指导协调推动综治工作,积极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较为规范的综治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做到有方案部署、有指导督查、有会议记录、有工作总结。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

(二)建立健全涉土矛盾化解体系。严格执行《市国土资源局涉土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三级网格主体,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我市国土资源稳定工作,并严格落实包调查、包处置、包化解、包息访“四包”责任制,全力化解涉土积案。大力开展初信初访专项治理活动,做到问题早调查、早处理、早答复,提高初信初访办理化解效率,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的诱因,减少越级上访,进一步规范秩序,营造依法有序的环境。

(三)建立健全国土动态巡查监管体系。全面实行动态巡查“零报告”制度,落实《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严格巡查台帐登记制度,对巡查工作量化考核,切实做到违法用地早预防、早制止。积极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全面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加大整改查处力度,有效降低违法占用耕地比例。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力促项目早动工、早竣工。

(四)建立健全国土服务工作体系。根据《进一步明确土地及规划管理职责权限的通知》(东政办发[2011])文件精神,将农民私人建房用地审批、土地登记有关工作职权下放到各镇乡(街道),提高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能办推定和流程再造,继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三级督察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督察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干部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确保局各项中心工作和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继续深化“三联系”活动,健全对企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走访制度,落实好每个联络员作为全程员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五)建立健全国土管理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双保双服务活动,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效保障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协调配合,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农转用和项目供地速度,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深入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化业务指导,加快推进速度,为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拓展用地空间。完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做好划区定界工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和资源整合,确保全市矿山布局优化和资源开发合理有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高度重视重点地灾点的勘查、治理及搬迁避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程序步骤

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工作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2年10月告一段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2011年11月至12月)。成立局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各单位明确责任分工,针对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力争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效,并积极做好上级的考核验收工作。梳理汇总好的典型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推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社会管理创新常抓不懈。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成立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切实加强指导、提供支持,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科所(单位)和个人,定期研究项目推进工作,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确保责任明确、部门联动、合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