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十篇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十篇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2:58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国际金融贷款农业项目

一、财政部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有关实践

(一)我国财政支出项目的制度变迁

回顾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效绩评估制度。特别是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传入后,我国便开始借鉴世界银行的做法,着手开展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评估工作。投资项目后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投资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营情况,分析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为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提供经验教训,改进并完善建成项目,提高其可持续性。项目后评估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目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效益、项目影响、项目持续性五类评估。

2000年以后,财政部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试点,财政部统计评估司开始着手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研究。2001年,湖北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部的安排,率先在该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择了5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评估试点。2002年,湖北省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扩大试点,湖南、河北、福建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试点。通过试点,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2005年开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步入正轨。由于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投资权利与责任不对称,容易造成一定的职能错位,从而导致财政支出的越位,财政部于2009年6月颁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完善绩效评价基本框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绩效评价要遵循科学规范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分级分类原则和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现有中央和部分地方考评办法为基础,结合近年绩效评价试点情况,在评价框架体系上作了进一步完善,与原有中央和地方绩效考评办法相比,增加了“绩效目标”、“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两个部分,内容上以绩效目标的设立为逻辑起点,各部分之间在工作程序和概念关联方面的逻辑性较强,引入更为合理,体系更为完整。此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还明确绩效评价的主题是开展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落实绩效评价责任的基本要求;突出了绩效目标的重要性和操作性,确认了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和依据,设立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强调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以享受资金数额较多的地区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评价重点。此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制定,明确了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规范了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报告内容。

2011年4月,财政部在2009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上又颁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包括总则、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附则8章37条,标志着我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步入了与改革步伐相一致,更合理、更科学的新阶段。

(二)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制度

十六大以来,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策略,中央连续九年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伴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财政支农投人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给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从总体上看,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预算管理、探索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加强监督检查等,在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也探索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但是,对支农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违规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部门预算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交叉安排、分散使用的现象。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绩效评价;改革措施

1政府绩效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内涵、评价和作用

(1)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本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2)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公共支出)是在市场经济下条件下,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支出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点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财政支出绩效直接反映政府部门的行政绩效,财政支出绩效高,行政绩效高,财政支出绩效低,行政绩效也就低。因此,加强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不仅是推行政府绩效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在财政资金安排(分配)环节,实行竞争性机制,增强资金安排(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透明度。②在财政资金申报环节,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增强预算申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③在资金使用环节,实行事中绩效督查及事后评价,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绩效性。④在评价结果应用环节,建立健全三个机制(绩效约束与激励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反馈机制)提高用财水平。

通过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从而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运行体系。因此,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问题的改革举措,也是一项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2003年8月进行试点起,至今已近八年了,从效果来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较大的改善,财政管理制度源头防治腐败的功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但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部门预算方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约束力不强,项目支出预算编审监督薄弱,绩效观念还未普遍确立;部分地方特别是县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改革力度不足。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方面,大多数二、三级预算单位还没有实行集中支付,大量财政专项资金没有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市县级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度不平衡,财政专户设置及管理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政府非税收入重“收”轻“支”的现象仍然存在,“谁收谁用、多收多用”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非税收入,往往也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绩效评价,残留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和细化,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采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估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地方政府来说存在诸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处于政府自发状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估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等一系列问题财政支出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有限的财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更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预算使用经费,按时间进度拨付经费。年初预算通过批准程序下达之后,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严禁转移资金,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和骗取财政拨款。

(2)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财政给予各单位基本经费保障后,除突发性、灾害性、临时性发生支出外,原则上一般不再追加。确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要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杜绝随意性支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3)单位确需追加的,应先使用部门预算不足部分再办理追加。

(4)严格经费审批制度,经费的追加先由单位提出经费申请报告,由财政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意见,需要解决的报上级部门审批。

(5)从严控制人员经费的增长,严格控制部门人员增长,各部门不得自行聘请和借用人员,未经上级批准的聘用和借用人员财政一律不安排人员经费。

(6)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财政各单位的经常性必需公用经费按规定的定额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基本保障。公用经费一般不办理追加。

4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原则

在财政支出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性原则。严格依法理财,加强收入管理,应收尽收,凡是应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全部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2)坚持公共性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逐步退出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重点保障“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等社会公共支出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

(3)坚持效率性原则。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科学利用财力、巧用财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运用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手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4)坚持节约性原则。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注重节约行政成本,抓好公务活动的节约,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5)坚持公开性原则。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财政运行的程序和过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及党务公开活动,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的监督。

(6)坚持平衡性原则。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理财思想,严格执行《预算法》及相关法律,增收节支,建立平衡、稳固、强大的地方财政。

5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使用效益,采取积极改革财政管理的措施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加大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并加强从预算分配、执行到绩效考评和自身配套改革各个环节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广东省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健全了专门的评价机构和队伍,确保“事有人做”

东莞市、中山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主任、主要部门负责人为副主任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全市绩效评价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健全了较为规范的评价工作制度,确保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如:2004年出台了《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并相继制定一系列专项资金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操作规程(流程);如:2011年4月,印发了《广东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规程》;各地也以市政府或财政部门的名义出台了评价办法。

(3)、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绩效管理工作

①部门单位项目绩效自评形式(从05年至今,广东省单位项目绩效自评计:13,653个,资金2,261多亿)

②财政部门或第三方项目重点评价形式(从05年至今,广东省单位项目绩效计:1,592个资金近500亿)

③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形式(从2009―2010年省财厅审核962个项目,核减729个,确定233个列入预算安排,核减请款200余亿)

④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形式(从2009至2010年,全省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86个项目,分配资金达142亿)

⑤试行整体综合评价形式(广州市不断创新从中探索出本市实施部门整体财政支出综合性评价,取得了实效;惠州、湛江:尝试对一些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绩效结果提供给部门预算编制用。华南理工大学的公共政策评价中心于2007年对地方政府进行整体评价,公布了“2007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指数研究报告”,在全中国引起轰动,这是中国第一个整体评价地方政府绩效的报告)

⑥实行项目绩效预算事前评审形式(佛山及南海、三水、顺德各区,以及东莞、中山、珠海、湛江、江门等市对项目预算进行事前绩效评审,合理确定项目及预算数额;中山市:部门单位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要提出两个以上的量化目标,连同部门预算一并报人大审批)

⑦实行绩效激励和问责形式(广州市每年向人大专题报告财政支出绩效情况,试行将项目资金管理和绩效监督情况纳入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范畴,对资金使用绩效低或发生挤占、挪用和浪费的,建议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深圳市2007年正式启动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纳入“行政成本”评估项目,从“行政业绩、事务性行政效率、执行力建设、行政成本”四个方面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责任型政府)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财政支出效益评价考评制度效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用科学的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财政资金使用产生的结果和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收支规模扩大,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如何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管理工作,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已成为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共财政的三驾马车之一。通过绩效评价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财力保障。

从财政部到我省市政府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和实施办法并指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价,也是提高政府工作绩效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杭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杭州财政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1985~1989年四年财政收不抵支,四年赤字;94年摘掉赤字帽子;1998年,消化历年赤字,实现净节余,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999年,上百亿台阶;2005年,收入521亿,可用财力185.78亿,占收入35.67%;2004年1月,比全国提前两年停收农业税;1996年~2005年,7次调整最低保障标准,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3年,对失土农转非人员实行社会保障补助;2003年,设立教育资助券专项1480万元,33000名低收入子女受助;2005年,专项260万元补助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等;以上数字不难看出杭州财政支出更多地倾向教育、农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方面,把钱用到了老百姓最需要、最紧迫的地方。2007年12月,杭州市被评上“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是有充分依据和说服力的。

作为直接承担对杭州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和追踪工作的财政部门一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上个世纪80年代对专项经费实行跟踪反馈;90年代对事业周转金和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开展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工作试点。成立评价办公室和专家咨询组,确定相关企业作为试点,探索绩效评价工作在企业效益评价、经营者业绩评价、企业管理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做出综合评价;2003年在总结7年财源建设的经验上,提出了“绩效财政”新思路,在坚定政府引导、扶植、促进经济发展必要性的同时,明确了现阶段推进绩效财政着重需把握“扶植方向”与“规避风险”两大关键问题;2005年提出了对所有预算内外用于建设的资金坚持绩效考评的原则,对各专项资金都要建立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等制度。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人大和审计、财政等部门审查监督,财政项目支出要逐步推行绩效考评制度。特别是杭州财政局财政监督局成立以来,开展了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等内容的监督检查;对财政局内部19个财政处室的内部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内部控制制度、专项资金管理、行政收费收支管理、基础资料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及财政性专项资金追踪绩效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05年,财政监督局将监督视野从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拓展到财政资金的有效性上来,探索开展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监督试点,提升财政监督层次。选择了部分建设项目进行绩效监督试点,对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分析和报告,对项目实施必要性、设计的合理性、实施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情况和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杭州财政部门也开始关注怎样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进步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2007年9月,市政府印发了《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办法》通知,对开展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了明确详尽规定并确定我市今后绩效评价工作重点是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全面试点工作,同时又开展了:

1.加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分析杭州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借鉴国内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经验,完成了《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和《杭州市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分别获2005省财政系统调研课题和2006年财政学会课题成果二等奖,为开展我市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2.积极探索试点项目:2005年对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试点;2003~2005年对5.1亿再就业资金实施评价;上塘高架延伸、西湖隧道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2007年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涉及一百多个单位自评,在此基础上抽点评价,为建立全面系统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打好基础,摸索出一条以企业自评为主、财政和主管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重点评价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7~8月对省环境自动检测网络建设项目涉及7个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站、8个地表水质自动检测站项目;对我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的广电公交媒体等45个项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等等,开展了多项试点工作。

3.树立绩效监督理念:在进行资金安全性和合规性监督检查同时关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和固定资产清查专题调查等工作中,查补沉淀财政资金1994万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制订了绩效评价工作配套措施和五年规划,设置了专职机构、建立了专家库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等。

然而,要真正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财政支出范围广,支出绩效呈多样性,有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有长短期效益;直间接效益等,很难用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

应该说,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工作制度体系,包括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工作流程、结果应用等等。可以说这是项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是这个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相信我们财政部门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把财政

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志财税篇.2007,8.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4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恩施州国资公司湖北·恩施)

摘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考核财政支出效果的一种财政管理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本文对湖北省试点会计建账监管地区开发的建账监管系统进行了改造,拓展其功能,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程序,设计了基于动态监测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框架,可实现与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还预留了信息公开、反馈的出口,以期实现预算的透明与公开。

关键词:建账监管;系统;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等实施监督。建账监管是财政部门依据《会计法》的规定,履行会计监督管理职责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预防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治理腐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湖北省于2007年出台了《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鄂政发[2007]15号),荆门、咸丰等地进行了试点,并开发了建账监管平台,从实际运行情况考察,建账监管系统功能还比较单一,未能实现与“金财工程”的融合。

一、建账监管系统功能及流程

建账监管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局域内网,行政区域内有预算拔款的单位均通过该平台办理建账审核。纳入建账监管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

1.建账监管系统的功能

建账监管系统分为财务核算、台账、监管、权限设置四大系统模块,具有规范单位财务处理、审核管理、预警和汇总查询四大功能。(见图1)

(1)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预算单位等用户终端安装财务核算软件,其核心模块是总账系统,可与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应收及应付款管理、工资管理等多个系统集成应用。该系统由用户(预算单位)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财务应用环境,并可设置科目代码、级次、选取会计标准、汇率计算方法、凭证类别、格式等个性化的专用模块;具有严密的制单控制功能和操作员的权限设置控制;自动计算并保证凭证借贷平衡;凭证对冲、科目汇总功能;往来账款管理功能;预警功能;审核功能;出纳管理;查询功能;提供引导式记账功能等。在这些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原始凭证及附件扫描上传功能等。

(2)财政业务股室台账系统。为加强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对预算资金的监管,及时掌握资金拨付、使用及结余等相关的监管信息,按照统一要求建立各业务股室的资金台账系统。业务股室根据管理权限在后台录入预算资金指标,适时查询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根据资金流动情况保证国家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该系统,财政局各业务股室根据其所分管的预算单位的用款指标和计划,在监管系统中录入指标台账,并通过录入的指标台账和预算单位填的记账凭证,汇总生成“指标拨付和使用汇总表”,反映预算单位是否按照财政所下达指标和计划所指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3)财政财务监管信息系统。预算单位通过财政局所下达的用款计划,打印用款支付凭证,同时根据用款凭证及其他相关原始凭证,在单位财务软件中填制记账凭证,并扫描上传相关原始凭证。财政局各业务股室通过监管系统查看所分管的预算单位的相关账务处理情况,对账务处理有问题的会计凭证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监管系统对各预算单位没按时做账,以及没有及时处理财政局对相关会计凭证提出的意见的,进行统计和预警。

(4)管理权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系统管理员、用户以及各股室管理员的权限进行管理。

2.建账监管系统的工作流程

纳入建账监管系统的单位首先要在系统中注册填报相关资料,在建账监管系统中录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编号、税务登记证号、经办人相关信息、单位性质、区域等相关信息注册并提交;然后打印相关资料审核盖章,填写完所有资料(建账监管审核表、主要财务指标表、纳税情况表)并上报成功后,将所填资料及上传会计报表打印一式两份,检查核对后盖章;最后现场审核确认,资料上报后三日内携带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审核表、主要财务指标表、纳税情况表及会计报表、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金融机构核办的开户许可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经办人身份证等资料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建账监管审核确认手续。具体建账监管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1)注册填报相关资料。登录系统,填写注册信息,确认无误提交后,就可用注册时的组织机构代码和密码登录系统,并按建账监管信息系统操作说明,填写、上传、上报相关资料。

(2)打印相关资料审核盖章。填写建账监管审核表、主要财务指标表、纳税情况表等相关资料,上报成功后,将所填资料及上传会计报表打印,检查核对后盖章。

(3)现场审核确认。将账簿(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审核表、主要财务指标表、纳税情况表及会计报表、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金融机构核办的开户许可证、财务人员(包括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经办人身份证等资料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建账监管审核确认手续。

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是在会计建账监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和开发,其功能如图3。

(1)会计核算功能。系统的客户端(用户)安装用友财务软件,预算单位通过财政局所下达的用款计划,打印用款支付凭证,同时根据用款凭证及其他相关原始凭证,在单位财务软件中填制记账凭证,进行会计核算。

(2)绩效评价功能。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中,开发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数据库。在实施评价时,直接从指标库中抽取评价指标,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和其他渠道收集评价数据,实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3)绩效动态监控功能。系统通过预算单位上传的绩效成果凭证,结合项目绩效指标台账、国库支付系统适时跟综项目绩效。

(4)绩效指标台账功能。财政局各业务股室根据其所分管的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绩效目标,在系统中录入绩效目标台账,便于和项目实施绩效进行对比分析。

(5)预警功能。财政局各业务股室通过监管系统查看所分管的预算单位的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

此外,拓展的系统功能还包括对比分析功能、实用兼容等核心主体功能等等。

三、基于建账监管系统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实现

l.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数据设计

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系统中设计开发指标库、标准库、方法库三个数据库。基本思路是按照财政支出功能分类九大类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便于实践中的操作和基础数据收集,也能和预算管理保持一致。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各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是绩效评价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引导绩效评价的功能,也是衡量绩效评价指标得分情况的基准。理论上的绩效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评价标准的强度和频率,是指评价标准的内容,也就是各种规范行为或对象的程度或相对次数;评价标准的标号,是指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评价标准的标度是测量的单位标准,是评价标准的基础部分。按绩效评价的手段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按评价的尺度可分为类别标准、等级标准、等距标准、比值标准和隶属度标准;按标准的形态可分为静态标准与动态标准;按标准的属性分类,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等。要结合评价对象的特性,根据指标与标准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广泛收集整理并通过大量的案例等,逐步建立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深入研究公众评判法评价社会效益的方法,创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同时,探索项目评级工具(programas-sessmentRatingtool,paRt)及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等方法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对具体评价过程中需要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设计开发相应的软件,实际需要时直接调用即可使用,减少评价过程中建模和计算的工作量。

2.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程序

按照财政部2011年4月颁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基于建账监管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流程表,如表l。

(1)选取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对象后,按照财政项目支出类别,结合评价对象的特性,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从评价指标数据库中选取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论证,修改整理后构成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一套完整指标体系。

(2)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这种综合性的统计方法,对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研究变量,比如满意度、战略等,可以找到一些可观变量作为这些潜在变量的标识,从而有效地确定各种明细绩效指标的权重。

(3)评价结论。根据定量计算结果,确定评价对象的结论,可根据优、良、中、低、差五个级别设计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如表2。

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动态监测模块设计

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系统中,设计开发基础信息、目标跟综、动态监测等模块,实现对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的动态跟踪和监测。

1.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信息模块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基础信息由评价项目编码、项目预算支出科目名称(编码)、项目资金安排文号、项目资金安排年度、项目评价年度、项目评价类型、评价项目的时间、主管部门、类型、项目(用款)单位个数、项目开始完成时间等组成。此外,还包括资金设立依据(财政批复部门预算文件,专项资金的政府文件、会议纪要或者立项研究报告,发改委、财政批复文件),具体的立项方式;反映部门预算支出计划或专项资金分配计划预算分配绩效目标、项目预期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其数量的预期产出绩效目标、项目公共产品预期可以产生的经济社会效果的预期效果绩效目标、项目实际设定衡量预期产出和效果的绩效指标(个性指标)的绩效指标等。设立评审专家库、评价中介机构库等后台支撑,实现绩效评价的信息化。

2.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跟综模块

根据资金到位与使用明细、项目进展、项目的效益和效果等项目实施情况,按照数量和质量指标对计划任务数和实际完成数进行统计,设计验证实际与计划不一致的方法和依据,分析计划与实际完成数产生偏差的原因等,建立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的动态跟综。

3.财政项目支出绩效动态监测模块

财政局各业务股室根据其所分管的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绩效目标,在系统中录入绩效目标台账;预算单位通过财政局所下达的预算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扫描上传项目绩效成果凭证;通过财政局录入的绩效目标台账与预算单位上传的绩效凭证进行对比分析,汇总生成“绩效目标和资金使用对比分析汇总表”;财政局各业务股室通过监管系统查看所分管的预算单位的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达到系统实时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综合分析、实用兼容等核心主体功能目标。财政项目支出绩效动态监测流程,如图4。

五、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1)建立完善绩效报告机制、反馈整改机制以及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绩效评价结果,应及时报送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构建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促进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背景;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财政支出亦有了飞跃式增长,无论政府内部还是社会公众对财政支出的效率均产生了极大关注,各有关单位也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开展了初步探索。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政府配置资源、使用公共资金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了科学评判,也是政府组织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必要措施。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财政支出的效率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从经过上级机关批复的预算出发,对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比对,对支出行为过程进行监督,对支出成本进行测算,对最终效果进行评价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系统。有利于提升财政支出效益,降低支出风险,加强政府调控能力,促进财政资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财政支出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增加政府使用资金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其参与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监督资金的流向,防范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其可以增加财政部门或财务部门对相关业务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管理者与资金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有效规避高风险项目及面子工程等短期行为。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开始时间还比较短,财政部曾先后《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号,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2011年重新修订并的《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对所有之前试行、试点情况进行了梳理与优化,同时宣告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正式开始全面实行。

在试行的几年中,我国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单位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并初步取得成效,但许多不足之处也依然存在,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模式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一)缺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统一的法律保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支持,并且不断加强制度化、经常化,不能“搞运动、搞突击”。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或条例,所有工作仅由财政部的部门规章指导,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致使个别单位、个别地区工作推行困难。《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均侧重对财政支出资金投入的管理和监督,而对资金产生的投资效益缺乏管理标准与管理手段。

(二)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横向标准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模式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因而同一项工作被分散在众多部门、众多单位、众多地区,难以形成同一的、全面的绩效评价标准。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并缺乏可比性,无法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三)缺乏规范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组织开展这项工作的首要步骤就是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价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和公正的评价标准。目前各有关单位或部门的绩效评价更侧重于技术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而忽视了支出后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能性评价。如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仅仅关注预算拨款或者对现行规章制度的遵守,那么将会纵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维模式,将会纵容“只管要钱,不管花钱”的错误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可能滋长思维,并且和审计工作职能重叠,损害社会的真正效率。

(四)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手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存在,绩效评价结果很难对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发挥作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有着明显的影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容易流于形式。

(五)缺乏绩效预算观念

目前在预算编报过程中,部分项目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没有制定绩效目标,造成的后果就是项目本身的设立就是无效率或者低效率的,而在中后期强加上绩效评价工作也只能是走过场。

三、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

中央应在全国层面上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加快立法进程,对相关问题予以规范。对财政部门、业务部门、地方政府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加以法定,尽量减少“球”及“三不管地带”。

(二)多层次开展教育培训,使绩效观念深入人心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不久,对许多单位的领导甚至是经办人员而言都是项新工作,没有成熟的工作方法和套路可循。财政部门应加强本项工作的教育培训,向财政资金的使用单位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尤其要普及绩效评价和审计,和财政检查的区别,争取各方面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是一门综合学科,除了财务知识外,还对相关的许多理工类或经管类学科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搞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就需要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

(三)推动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化进程,便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

目前由于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施主体分散,造成了评价指标多样,评价方法各有不同,评价标准差异较大,直接导致不同项目主体之间的评价结果无法互相比较,甚至同一单位承担的不同项目之间也互相无法比较。哪些项目更有效率,哪些项目缺乏效率,就无法通过绩效评价结果来对比,开展绩效评价的作用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甚至走上了形式主义的误区。

例如,在2011年修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虽然设置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但是并没有对评分标准予以规定,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标准,严要求”的项目单位获评分反而低于“低标准,宽要求”的项目单位。

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建立起科学的、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就至关重要。

(四)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实用效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想落到实处,其评价结果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应用机制。

首先应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建立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评价结果优良的,视情况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优先考虑、予以侧重;对评价结果差的,除进行通报外,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从紧考虑甚至取消项目,把预算项目与事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从源头上控制无效率和低效率的财政支出。当前文件中已有此种表述,但关键是一定要落实。

其次应把绩效评价与人事管理相结合。近年来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外,政府绩效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因为政府的绩效完成一定是建立在财政支出基础上的,政府绩效是财政支出绩效的表现形式。所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可以进一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与干部的考核任用晋升等人事管理结合起来,互相提供基础资料,结果共享。

(五)重视绩效评价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开拓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新局面

当前专业从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科学研究的人员并不多,并且往往是从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各自的领域着眼,缺乏学科的交叉性与全局性。这种局面不利于学科的理论发展,不利于创新出与时俱进的实践方法,不利于学科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我国在不断推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注重加强其科学研究,做到实践与理论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王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理和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

[3]张新.关于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的研究[J].财政研究,2003.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6

一、实行财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学习和借鉴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做法,成熟一项、推开一项,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的绩效考评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程跟进督办。我局制定了督办规定,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我们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们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我们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在考评程序上,我们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在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我们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我们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我们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我们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国企集团内部控制、镇街财务远程监控、村居会计镇街“四项覆盖”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和思明区财政局强化镇街财政管理、深化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化改革以及活跃机关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各区财政局也分别就各自财政改革和管理的经验做法作了书面交流介绍。通过实施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各区财政局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提高了区级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市区联动、同步发展。

五是抓好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我局制定的《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我局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和《细则》规定对200万以上的专项项目都必须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从预算编制开始,凡按规定应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专项项目,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预算内不予安排资金,凡经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后绩效检查。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行专家评审制度,逐步扩大考评范围,明确将19类专项资金列入考评范围,通过考评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抓好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我局自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特别是的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我局综合成绩评定为优秀,并在48个参加绩效评估的政府部门中位列第一。去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今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财政部门职责,以市委、市政府分解任务和我局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设置了能够体现财政部门职能、反映我局当年工作绩效的15项关键业绩评估指标,再根据这15项指标共计设置了5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都做到: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每月有对照检查、每季度有自查自评、每半年有绩效分析,每年有绩效管理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

二、抓好财政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效能办的直接指导、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就自身工作而言,主要还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前提。

局党组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始终都将其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集体听取职能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局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业务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黄强局长每逢集会,都要强调绩效管理工作,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处室和事业单位领导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局里的统一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几年来,我们始终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职领导配合抓、中层领导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具体由: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预算处为主负责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人事教育处为主负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对内部处室(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效能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绩效管理的保障协调工作。

2、制度建设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我们除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外,还结合财政实际,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落实每日考勤制度。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安装自行研制开发的考勤软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时,通过对考勤软件的点击实施考勤,根据需要可以自动生成全局机关干部的考勤记录或统计个人考勤结果及去向显示。二是建立并落实效能督查制度。为强化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宗旨意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财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监察事项、分工及工作方法,提出诫勉教育的六种情形和效能告诫的九种情形,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并落实绩效管理联络员制度。我们规定每个处室、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负责综合工作的财政干部为绩效管理联络员,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在专门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暂行办法》,区分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行政过错追究范围、方式及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轻微触犯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并落实责任分解制度。我们对每项绩效管理里面的每项工作指标,都进行责任分解,将责任直接分解到处室、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局效能办的职能作用,坚持落实每日网上巡查,检查有无违反考勤制度的人员和超过办理时限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每周有2次以上到各个办公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服务公示内容等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并在单位、个人绩效考评中扣分。凡是上级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纳入行政督办、效能督查范围,实时跟踪、动态监察;对重点工作,还组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效能监察,只要有违反效能建设规定,都必须予以效能问责。

三、下一步抓好绩效管理的初步打算

尽管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希望差距还比较大,与其他单位相比差距也还比较大。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盯紧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我局将在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预算单位依法理财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刚刚研究通过,明确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内容、指标设置、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结果及应用,准备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评丰富了我局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将对其它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做好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工作。

要从清理和规范财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和监督检查权入手,规范财政干部的理财行为和行政行为,促进财政干部严格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要认真落实《市财政局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方案》,围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结构,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巩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处罚行为。

3、完善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要真正建立起二级电子监察机制,担负网上审批(审核)任务的处室及事业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坚持每日上网监控本单位审批项目办理情况,发现报审材料不全、审批流程不畅、审批时限抓得不紧等问题,及时报告单位领导、及时处理,不能出现一起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审批的现象;局效能办也要加强网上审批、审核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改正。担负网上在线咨询、电话对外咨询任务的处室及事业单位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回答、处理群众咨询,不能出现一起让群众不满意的政策或业务咨询。通过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一种非凡的管理活动,它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全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并将考评结果融入整个预算编制,从而使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进行,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的新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绩效预算改革高潮,结合近年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念,将更多的注重力从财政支出过程的管理转到对财政资源使用成果的关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获得立法机构的广泛支持

许多国家已完成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立法。如美国的《政府绩效和成果法》,英国有《财务管理法》,澳大利亚有《计划管理和预算》,新西兰有《财政法》。这些法律明确了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和义务,保证了绩效评估的透明性、权威性和固定性。

(二)绩效评价成为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新工具

绩效评价不仅成为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成为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绩效评价已经成为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新工具。尤其在很多国家,地方政府的改革力度甚至超过了中心,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更能顾及地方社会公众偏好。

(三)政府设立了强有力的绩效审计机构

在美国,政府责任总署(原美国审计总署)不仅监督联邦资金的有效使用,还要对联邦政府进行业绩审核、项目评估、政策分析等。此外,很多国家都重视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条件,这也为绩效审计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的困境

早在2003年4月财政部就下发了《中心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此后又下发了一系列制度办法,开始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从这几年实践情况看,绩效监督工作的效果还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当前绩效监督环境基础还很不完善,实施绩效监督还存在较多的难点。

(一)观念制约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资金的管理往往是粗放式的。目前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很多市场规范化的观念仍然没有深入人心。在财政资金的监督审计和考核方面,一些官员和民众仍缺乏一种公共性、效率化的现代财政观念。

(二)制度制约

1.预算管理模式尚未完善。目前我国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各方面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绩效预算的推行。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自主性和可预见性较差。其次,预算执行方面,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管理体系改革刚起步,新问题颇多。第三,预算监督体系不健全。人大、审计、公众等监督乏力。

2.财政的基础管理水平较低。在政府财政管理水平较弱的时候推行绩效预算,不但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甚至会造成负面激励。目前我国缺乏必要的预算信息和分析能力,财经纪律松弛,缺乏一个支持公共责任和追求绩效的预算环境,这些都会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推行。

3.绩效管理法律框架不健全。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低,在绩效评价的标准、组织实施程序、跟踪问效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我国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行无法可依,推行不利。

(三)技术制约

1.绩效标准难以制定。政府追求的公共目标是多元的,这些目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且很多内容难以量化,导致公共部门及公共支出绩效指标和标准很难设定,为编制和实施绩效预算造成很大的困难。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8

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xx〕163号)等绩效管理制度规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xx〕23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xx〕196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设定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管理,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规范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

第三条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

(二)结果导向原则。建立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用以及绩效评价的实施,都以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准则。

(三)推动整合原则。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统筹整合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有关情况作为设定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参考因素,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统筹使用,增强地方自主性和灵活度。

(四)分级管理原则。中央负责设定整体绩效目标,实施整体绩效监控、评价和结果运用。各省负责设定区域绩效目标,组织实施本省绩效监控、自评和结果运用。省级以下工作开展情况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规定。

第四条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拟定中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国家林业局设定、财政部审核整体绩效目标,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审核、财政部批复区域绩效目标;指导、督促省级开展绩效监控;组织实施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督促落实整改,实施相关奖惩措施;指导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细则;设定区域绩效目标,按规定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区域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组织实施本省绩效自评工作,按规定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绩效自评报告;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指导和监督下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省以下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及具体实施单位等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由各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结合本省预算管理体制及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本办法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章绩效目标与监控

第五条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分为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整体绩效目标是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区域绩效目标是指在省级行政区域内,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第六条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反映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与任务数相对应,与资金量相匹配,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

第七条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

(二)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等。

(三)财政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年度预算管理要求和年度预算。

(四)统计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林业统计数据和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的有关数据等。

第八条区域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作为当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要求实施绩效目标执行监控,重点监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现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三章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

第十条整体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实施,省级自评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中介机构、专家等第三方实施。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的内容:

(一)资金投入使用。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方向是否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是否与项目实施方案相符,是否体现了资金统筹整合与促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考核绩效目标设定、方案制定报送、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有效管理措施、自评开展情况、信息宣传报道、部门协作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

(三)资金实际产出。主要根据各省区域绩效目标,从不同支出方向考核资金的实际产出。

(四)政策实施效果。主要考核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及满意度情况。

第十二条绩效评价的依据除了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外,还应当包括以下依据:

(一)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

(二)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拨付文件、当年使用情况报告、财务会计资料等有关文件资料。

(三)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及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有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评审考核意见等。

(四)反映工作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的正式文件、会议纪要等。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绩效评价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根据工作需要,可开展中期绩效评价。

第十四条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省级自评结果和绩效评价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整体绩效评价和省级自评应当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对资金的实际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判定,围绕实际绩效情况,从政策目标、预算管理、资金分配、支持方式等方面进行绩效分析,从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角度查找并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评分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具体量化指标附后)。根据得分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七条整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全国财政和林业系统内进行通报。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是分配下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重要依据。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建立省级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和应用机制。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1月15日前,根据中央下达的任务计划,结合本省工作实际,研究设定当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区域绩效目标,按照财预〔20xx〕163号文件要求填写“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并抄送各地专员办。

第十九条国家林业局于每年4月15日前,对当年区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具体要求参与区域绩效目标审核工作。

第二十条财政部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结合有关方面审核意见,对当年区域绩效目标开展审核,审核后的区域绩效目标随预算资金拨款文件一并下达,抄送当地专员办。各地对区域绩效目标进行调整的,应当随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当年使用情况报告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一条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30日前,组织对上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本省自评工作,按照财预〔20xx〕163号文件要求填写“绩效自评表”,形成绩效自评报告,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二条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于每年9月15日前,完成上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体绩效评价和通报。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具体要求参与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中央单位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五条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部分,预算绩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9

一、单位概况

(一)机构组成

街道办事处未设下属二级预算单位,设有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财政工作办公室。

(二)机构职能

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在区政府直接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居民工作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社区保障和地区稳定为重点,依据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和群众公益性工作履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街道要适当调整经济管理职能,切实把重点转移到对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为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开展工作。街道要适应新的职能定位,积极转变工作方法,切实做到突出发展、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政务公开、强化服务。

(三)人员概况

街道办事处核定编制15人,其中行政编制13人,机关工勤人员编制1人,事业编制1人。2020年在职在岗人员21人,退休18人。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2020年收入决算总额为4190.3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778.98万元,分别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6.1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22.50万元、医疗卫生14.1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131.93万元、农林水支出21万元、住房保障33.26万元。一般财政拨款收入比年初预算数增加433.12万元,上升88.35%,主要原因是追加死亡抚恤金、社区工作人员补贴、项目资金等。

2020年收入决算总额为4190.3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财政拨款收入923.35万元,占总收入的22.04%;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855.63万元,占总收入的44.28%;其他收入1411.35万元,占总收入的33.68%。

(二)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2020年支出决算总额为4127.2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8.9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02.90万元、医疗卫生13.6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797.46万元、农林水支出20.98万元、住房保障65.01万元、节能环保1.25万元。一般财政拨款支出总额比年初预算数增加559.35万元,上升114.10%,主要原因是支付死亡抚恤金、社区工作人员补贴、项目资金等。

2020年支出决算总额为4127.2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17.53万元,占总支出的26.65%;项目支出3109.70万元,占总支出的75.35%。

三、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一)预算编制情况

街道办事处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区财政局“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的预算原则,编制了2020年本级部门预算。年初编制收入预算490.22万元,其中:上年结转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490.22万元,占100%,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上年结转;编制支出预算490.2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98.52万元,占81.29%;项目支出91.7万元,占18.71%,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

(二)执行管理情况

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厉行节约,严格“三公”经费管理,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结合年度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支付相关经费,严格按照区财政局预算的科目、项目、数额执行,及时准确支付中省市专款,分配合规率达98%。

(三)支出绩效情况

1.行政运转保障。2020年度,街道办事处机关运行经费支出42.04万元,比2018年增加14.61万元,上升34.75%。

2020年,在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及区直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我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府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确保辖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8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协税、护税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征收2587万元;辖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5868元,增长9.7%。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明显。二是坚持常抓不懈,民生工作推进有力。三是坚持务实创新,群团工作亮点纷呈。四是狠抓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得到新提升。五是强化依法治理,综治维稳工作有效推进。六是注重预防排查,安全工作总体平稳。

2.机关厉行节约。2020年街道办事处“三公”经费0万元,比年初财政预算数减少2.04万元,比2018年“三公”经费减少0.16万元。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2020年本单位无因公出国(境);

2020年公务接待费0万元,较2018年减少0.16万元,减少100%,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

3.机关节能降耗。2020年度机关水、电、气支出3.17万元,较2018年减少0.25万元。

(四)财务管理情况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办严格按照年初预算进行部门整体支出,在支出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且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及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包括财政所职责、财政所长岗位职责、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出纳人员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包含财政所廉政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对“三公经费”、会议费等进行了完善,单位领导干部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机关干部、职工都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照章办事,没有发生违反财经纪律、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党工委每季度听取一次单位财务工作汇报,了解掌握财务收支情况;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向党工委和职工大会公布,接受纪工委和群众的监督。

1.预决算公开:按照上级的要求,我办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对2020年度部门预决算在政府网站上进行了公开。

2.资产管理:我办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制定了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完善了固定资产档案,严格报批、销审等手续,做好了资产台账登记工作,单位无任何资产流失现象。

3.内控制度管理:我办制定了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了评价。

4.政策采购:所有政府采购都详细制定了方案,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并加强了监督。

四、评价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结论

2020年,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具体业务指导下,我办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各项工作总体呈现出稳中有升、高位求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城区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篇10

美国政府的绩效管理侧重于对项目实行系统的评价,并将绩效评价与项目预算紧密结合,改进了预算管理。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不同于其他预算管理文件,其突出之处在于:它是一部法案,而其它的规定都是以总统直接授权的形式实施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要求: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必须向总统预算办公室提交战略计划;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必须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编制年度绩效计划,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总统预算办公室在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计划的基础上编制总体的年度绩效计划,为总统预算的一部分,各部门的预算安排应与其绩效目标相对应,并提交给议会审议;联邦政府机构须向总统和议会提交年度绩效报告,对实际绩效结果与年度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年度绩效报告必须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开始后的6个月内提交。同时,赋予项目管理者适当的管理权限,使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运行及实际绩效要担负更加明确、具体的责任。为检验上述各项要求的实际效果,《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还确定了一些试点项目。通过试点项目,检测绩效措施是否有效,明确年度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结构,解释、说明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检测项目管理者及其雇员是否具有适当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部门和预算单位又制定了大量的制度与办法,保证《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有效实施。这些制度与办法包括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关于《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报告、总统管理及预算办公室(omB)提出的《通用绩效指标》等。这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了美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美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况

美国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以成果为导向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条件;二是项目评价体系(paRt),这一体系包括了通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它是美国实行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的管理制度重要内容。

(一)通用绩效评价指标

由于不同行业与部门的财政项目支出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要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所有行业与部门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美国的做法是由omB和预算用款部门合作,根据不同部门所承担的不同的联邦支出项目制定通用的绩效评价指标。

美国总统管理及预算办公室主任mitchDaniels2002年在《致行政机关和部门负责人的备忘录》中强调,在编制2004财年的联邦预算规划工作中,将继续强调项目的效益,omB已经从各方面努力,选出一部分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指标进行评价。这些项目将在2002年夏季接受详细的封闭审查并进入秋季决策程序。omB派出代表与各预算用款部门联系,讨论项目的确定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并为一些政府职能交叉的重要项目制定评价的指标。

omB在开发与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注重以联邦支出项目的功能为分类的标准,即在由几个不同的部门承担同一或者相近职能的支出项目的时候,制定适用于几个部门的通用绩效评价指标。例如,几个部门都执行着旨在预防或减轻水灾给居民带来损失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通过比较其保护生命和财产的效率来衡量。这种衡量不能完全决定一个项目是否有效,一种比较也不意味着这个项目就一定比另一个好。但是,这种衡量有助于发现重要问题,帮助管理者改进项目的某些方面,这些信息还可以在决策时应用,指导资金的使用和提高某些项目的绩效。2002年,omB为五个跨部门的政府职能开发通用绩效评价指标,这些职能是:低收入住房援助、职业培训与就业、荒地火情管理、减轻水灾以及灾害保险。比如职业培训和就业这一职能,它涉及到劳工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教育部、老兵事务部和内务部。如果每个部门都各自设计一套绩效评价指标,则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可能无法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比较与衡量。因此,omB发挥其协调功能,与这些部门合作制定出了针对这一职能的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其基本衡量方法是用于得到工作或进入高等教育的人均项目总成本。针对这一职能而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找到工作。这一指标主要内涵是找到工作方面是否有效,有关机构要报告是否找到工作的衡量方法,以及由他们或由受益者搜集的信息,以确定存在哪些数据,如何衡量就业及就业的时间,有多大比例的项目参加者在离开时找到了工作。(2)项目参加者得到证书或学位。这是项目成果的过渡性指标,即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收入方面是否有效。(3)得到的收入。衡量项目对参加者在参加项目培训后的收入方面是否有效,尽管找到工作有很多好处,但如果项目参加者收入并没有比参加项目培训之间增加,就会损坏项目关于改善就业和收入的长期目标。(4)每一个工作岗位的项目总成本。这个效果的衡量就是将项目的年度总成本除以找到工作的人数或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通常情况下,每一个职能项目都会有几个关键的绩效评价指标,并且会比较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来判断项目完成的情况。以“学校综合改革”这一项目为例,下表列出了这一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与实际值。

(二)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当局将前一年的预算绩效结果与当年的预算编制工作相联系,实行预算与绩效一体化,强调预算决策以绩效为导向,并于2004财年引入了项目评价体系,以实现客观、透明地评价政府项目的目的。paRt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通过评价项目的目的及设计、战略规划、管理、结果和责任,从而确定它的整体有效性。paRt由近30个问题组成(问题数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前三个部分集中于项目目标、战略规划编制和管理,采用“是/否”的表格形式,同时有一个简短的叙述性解释和相关的证据来支持答案。“是”表示整体绩效的潜在高水平,“否”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或是项目没有取得应有的绩效。

下表对paRt的四个部分进行简单的说明,并列举2004年获得高分和低分的项目对paRt系统进行实例说明。

事实上,根据不同职能项目而制定的通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包括在paRt的“项目成果”部分的,这一部分是美国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除项目成果这一部分之外,其他三个部分也都会设计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价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情况。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每个部分下面的每个绩效评价指标都会进行赋值,以确定其在总绩效评价结果的权重。当然,科学的赋值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可以综合采取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进行,这是绩效评价计分方法的问题,本文在此不作深入分析。

三、美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借鉴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一国财政管理水平的制约,美国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管理水平的现状。但是,我国由当前侧重于财政支出合法性管理过渡到注重支出的绩效性管理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发展趋势,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美国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财政支出职能不同构建不同类别的绩效评价指标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既需要考虑不同项目之间的专业性,又需要兼顾相似项目之间的通用性与可比性,美国以财政项目支出职能为分类标准的做法就能达到这一要求。我国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体系中的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的方法与这种分类方法比较接近。我国在制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按目前的以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的方法,将多个预算部门发生的、同一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统一起来,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具有横向的可比性。如基本建设支出,很多部门都会涉及这一支出项目,如果各个部门制定的这一支出项目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则会使得评价结果失去横向可比性。

(二)统一组织、分工合作制定指标

以支出项目功能为分类标准,就需要由财政预算部门统一组织各预算部门制定评价指标。美国的omB就是美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制定的组织与协调单位。我国可以考虑由财政部门内设的预算绩效评价部门负责,组织与协调各项目支出的实施单位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就能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统一性与横向可比性。同时,由于项目支出的复杂性,往往同一类支出项目在不同的部门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完全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许并不能反映不同部门项目支出的个性特征。因此,可以考虑由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部门与不同的部门合作,在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再制定一些反映不同部门特点的补充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但这种补充性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部门的规划与统一管理之中。

(三)注重项目支出全过程绩效管理

项目支出从规划、立项到执行、结项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大型的支出项目,往往涉及面广,耗用时间长,为了保证项目最终绩效水平,往往需要从项目规划、立项开始就进行严格的以绩效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管理。这就需要将项目支出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过程都纳入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来。前述的美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体现了美国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一种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方式。我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也应该借鉴美国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做法,改变目前只注重对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的做法,从项目设计、规则与立项开始,直到项目实施、结项,进行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支出的最终绩效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科文司.国外绩效考评制度研究―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主要内容.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年第12期.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绩效预算》课题组.美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