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十篇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十篇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5:21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流通;应用前景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countrymedicineindustry,medicinefieldalsointroducedtheelectroniccommerce,e-commercehasinallwalksoflifeinawiderangeofapplications,representthefuturebusinesstrends,butinChinathe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industryisfacingalotofchange,medicale-commerceholdsenormousbusinessopportunities.inthispapertheauthorbasedonChina'se-commerceand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presentsituation,andtalkabouttheelectroniccommercein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applicationprospect.

Keywords:electroniccommerce;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applicationprospect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电子商务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商务活动。医药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相关信息的传播,以促进和达成医药类商品的交易,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医药流通中,药品品种繁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为了高效、高标准地完成医药的招标采购任务和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同时为了保证操作程序的合理公平和有效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应用于医药流通的集中性和广泛性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体制改革,并提出在医药流通领域进行改革,这为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电子商务的重大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它与现代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从根本上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电子商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用户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医药行业引进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医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医药流通方式,可以对医药流通中的物流链、价值链进行整合,对产品、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降低医药流通的成本,提高医药流通的效率,这也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中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正不断向前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

(一)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与阻力并存。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过严,导致医药流通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但这个压力一定程度上是促使医药流通企业变革经营模式和发展电子商务的外在动力。

(二)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医药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和影响小,业务类型单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

(三)医药流通网络分散。医药流通网络相互独立,信息流、资金流等不能有效集成,导致资源浪费,也限制了医药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提高医药流通速度的作用。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从发展现状况看,在法律规范上的状况趋于完善,国家药品监管局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有所松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发展,同时可以自主地开展药品电子商务;在医药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上,很多医药企业只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内部却难以实现计算机的统一管理,尽管有些实现了资源的管理,但计算机水平还很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产业化发展水平整体来说偏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实施医药电子商务是医药流通体制的一项改革,在未来的日子里,医药电子商务将成为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变革、经营模式转变和医药流通行业产业格局发生重组的最大的推动剂,会促使整个医药行业发生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非处方药、处方药和原料药三个方面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一)非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进行判断,并决定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相对于处方药,更能显示出其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和愿望比较敏捷。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处方药的市场得到不断扩大,国家对非处方药流通的相关政策监管也不是很严格,药监部门对非处方药的监管和对一般消费品的监管有接近性。由于非处方药所具有的消费者自主选择性使得其在网上交易更能突出优势性,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网上药店都是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流通的主要流通模式,只要网上药店得到大力发展,那么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药品流通就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电子商务在非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开立处方后才能进行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我国,处方药主要是从医院的药房中进行出售,国家药品监管局对这类药的管理也较严格,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并且凭处方来销售处方药。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用网上药店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的模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医改政策的推动,为网上销售处方药提供了可能。网上药店销售处方药与电子处方密切相关,电子处方指的是执业医师开立的以电子形式为主的处方,其具有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低差错率和高效率的特点,同时,电子处方还实现了网上存档,这样就能够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患者用药情况方面的工作,虽然目前电子处方仅仅限于在医院内使用,但在未来,电子处方完全有可能实现在网上药店使用。从这些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属于生产资料商品,它的销售特点是直接面向生产厂家且客户数量较少,交易和采购成本高,为降低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子商务和医药电子商务在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电子商务行业和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同时也有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要不断开拓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达到更好地为国家、企业或个人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彦丽,翁苏湘,周姗姗.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4)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2

中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近年来,随着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的中药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之一,素有“秦地多名医,秦地无闲草”的美誉,拥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药物4000多种,其中植物药就达3291种。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推动下,陕西省不断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自2002年起,陕西省政府相继印发了《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支持中药研究、基础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化开发的扶持资金累计逾3亿元;制定并颁布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填补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的空白,建立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中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中药工业迅速崛起,中成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53家,通过Gmp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有188家,其中70%以上拥有中成药生产线。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中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老化、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中药加工层次低、规模小等诸多难题。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就需要开展技术预见研究,探寻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技术预见通常用于筛选战略研究领域和技术群,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区域技术预测的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

开展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对把握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对促进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

国外技术预见活动兴起于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将技术预见应用于科技计划制定,形成了技术预见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和第一代技术预见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大规模技术预见活动,并将此活动作为政府制订科技政策、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一种尝试,此后每5年组织一次,截至目前已组织了8次技术预见。1990年德国在欧洲率先开展了技术预见行动计划,通过3次技术预见活动,提出了德国未来30年内所应关注的重点技术领域,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而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则是在开展技术预见计划的同时,加强在科技发展趋势与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技术预见活动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系统性的技术预见是在2000年后兴起的。在2002~2003年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对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六个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技术预测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产生了多部技术预见报告。区域技术预见则以上海、北京技术预见为标志全面展开。2001年,上海市启动了《“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计划;2009年《上海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报告》出炉,该报告综合运用了技术路线图和专利地图技术,形成了技术预见综合报告和信息、生物、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社会发展等四个领域研究报告。2001年,北京市启动“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在信息、材料两大技术领域采用德尔菲调查、专家会议和有关政策分析方法进行技术预见调查。随后云南、新疆、武汉、广州、陕西等省市也先后启动了技术预见计划,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目前技术预见作为技术预测的一种延续,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方法。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技术预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产业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点领域的应用以及预见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方面,学者们已通过专利分析法、专利引文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德尔菲调查法等,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产业以及能源产业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预见研究。目前针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预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仅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中所涉及的部分内容。

研究方法和内容

技术预见发展至今,针对技术预见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德尔菲调查法、文献计量法、情景分析法、专利分析法等。

1.研究方法

(1)德尔菲调查法

德尔菲调查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预计方法,许多学者运用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关键技术进行预见,可预见未来10-30年各种技术发展概率,为政府制定规划服务,一般基于国家层面。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上比较客观,有利于科技决策民主化和社会化,但调查周期长,工作量大。

(2)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为制定未来技术领域和学科领域方向提供客观的科学根据的一种预见方法,能够客观的掌握迅速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强化技术预见的客观性和前瞻性;但它以科技论文为基础,需要利用文献进行大量且较为复杂的分析,影响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既是一种预测方法,也是一种规划工具。它在技术预见中的运用比较复杂,一般用于国家科学技术的预见。它列出未来发展情景的多种可能性,并设置技术“路标”,即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参数说明,倒推哪一种可能性更加逼近真实情况,但可能由于过多的想象而偏离预见的主题。

(4)专利分析法

专利是技术变化的领先指标,专利分析法是预测短、中期技术发展趋势最准确的方法。通常在研究某一开发试验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专利分析法快速找到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实现技术预见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预见未来朝阳产业。但此类方法仅基于专利检索数据来进行分析,只关注专利文献所反映出来的技术和法律信息。

2.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立足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首先利用专利分析法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进行遴选,然后选用德尔菲调查法进行技术预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陕西省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选择中运用专利分析法,以中国专利数据库(Sipo)检索的专利数据为基础,选择中医药产业的前沿技术作为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备选技术。

(2)德尔菲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研讨会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查的调研对象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和顾问,结合陕西省省情,针对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先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再做进一步的筛选和论证,最后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解决中医药技术瓶颈问题等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清单,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

1.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医药产业技术遴选

专利是反映某个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首先应针对国内中医药产业的总体技术发展进行专利综合分析,了解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再以此分析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状况,从而筛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关键技术。

(1)中医药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中药主要由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部分组成。结合国家发改委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指南(2011年度)以及《陕西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的中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及重点任务,根据《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中医药发明创造内容,对中医药产业进行内容类型划分。本研究拟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涉及的中药制剂、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包括含有中药的保健品、食品等)以及中草药等4种类型及的专利技术统计分析。

从专利类型来看,我国中医药多为发明专利,如表4-1所示。从陕西省状况看,中药制剂和中成药技术上相关发明专利相对较多,其他类型专利虽有涉及,但占全国的比重均很小。这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偏低水平,还需加大发展力度。

陕西省在上述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中均未见有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故以下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只对其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如表4-2所示。我国在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均有发明专利,其中中药制剂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从陕西省的状况来看,除中药制剂中提取技术的煎煮法、回流法以及蒸馏技术(含水蒸气蒸馏)和分离纯化技术中的色谱法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外,其余技术专利数量较少,均小于10项,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全国还处于落后水平。

(2)德尔菲调查法

本次技术预见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基于专利分析所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课题。根据可行性和唯一性原则,最终遴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4个技术领域22备选技术课题。

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调查法顺利实施和有效预见的基础,根据技术预见的目的不同,来选择的不同的专家样本。高校和研究院所是科研工作的一线,是技术的供给方,这类专家的意见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发展的状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需求方,对技术的预见更能反映市场的需求;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者,对技术的预见能反映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本次技术预见的专家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涵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以及政府,各方面的人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领域25人左右。本次预测拟形成100人以上的领域专家网络。

2.研究结果

通过专利分析法和德尔菲调查法的筛选和论证,最终确定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包含4个重点领域的20项关键技术。

(1)中药制剂领域

101煎煮法

102回流法

103渗漉法

104浸渍法

105超临界萃取

106水蒸气蒸馏法

107超声波提取法

108微波萃取

109水提醇沉法

110色谱法

111大孔树脂精制法

(2)中药材及饮片领域

201炮制技术

202贮藏技术

203种植

204病虫害防治

(3)中成药领域

301成分测定

302质量检测

(4)中草药领域

401种植

402病虫害防治

403毒物检测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技术的发展。结合上述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及关键技术,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力度,发挥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秦药”品牌,将其做大做强,实现中药现代化。

结语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医药行业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已不能保证毕业生在综合技能上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为此,在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2.4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扩展行业师资

组建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及企业界兼职专家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医药基础知识老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药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领域。同时,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或专家的协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85.

[2]王振林.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J/oL].中国医药联盟,2013-7-1.http:///2013/0701/695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50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104-03

近年来,民间中医药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中医药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医药特点的研究;二是对具体的民间特色技术与验方的整理及临床运用报道;三是民间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法及相关政策。笔者现就中国知网以“民间医药”作为检索词检索到的近10年来民间中医药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民族医药特点的相关研究

少数民族医药是民间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环境较为恶劣,其以代代相传的方式沿袭发展出了多种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民族医药学。研究民族医药特点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民族医药进行整理分析

甘氏等[1]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黎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了收集和研究。陆氏等[2]对云南省云龙县阿昌族民间医药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阿昌族民间医药鼎盛时期始于民国期间,现在当地仍有传承脉络较清楚的阿昌族民间医药,值得发掘、整理。郭氏等[3]对怒族医药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挖掘、整理其民间医药资源应从多角度入手,以怒族宗教人士、长者、药商、民间医生等为对象进行调查,特别应注意当地药物加工技术及动物药、草药、矿物药等的运用。

1.2对民族医药治疗特定病种相关验方的整理总结

彭氏等[4]总结了景东彝族民间验方,认为其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疗效好、价值高,并列举了几种多发疾病如肝炎、糖尿病等的相关验方。李氏等[5]在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后,发现傣族人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来防治肾虚病,很多验方药效好、价值高,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列举介绍了相应的验方。

1.3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些非药物疗法的介绍

陶氏等[6]通过深入浙江、福建等畲族村镇,走访近百名畲医,收集了20余种有畲族特色的外治疗法,选取其中的8种(刮、挑、捏、熏、吹、法、熨、抓筋法)加以介绍。都氏[7]介绍了蒙医民间疗法如腹部按摩术、子宫震疗术、茶疗等治疗子宫病变引起的各种综合症和呼伊藤(内外寒)引起的下腹痛、不孕症等妇科杂病及胃肠疾病。

2对民间特色技术与验方的整理总结及临床报道

文献中谈及较多的是对具体实用的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与单方验方的整理总结,并通过临床运用对其作出疗效评价。

2.1民间特色技术的临床运用及分析总结

达瓦罗布等[8]对四川省甘孜州常用的民间刮背术治疗风寒感冒寒湿、血瘀腰痛证等进行了分析。田氏等[9]用民间“抱灯火”方法治疗多年不愈的皮肤湿疹患者45例,效果显著。韩氏等[10]介绍了在山东民间广为流传的按压穴位缓解癫痫持续状态的方法,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杨氏等[11]从卫生预防、隔离预防和药物预防三方面论述了中医疫病的民间预防方法及措施。李氏等[12]探讨了源于民间蜂针的各种治疗方法,如活蜂直刺法、散刺法、点刺法等。刘氏等[13]根据前人治痧经验,运用腋下捏筋、手指拉拔、穴位按摩等法配合通用解痧汤综合治疗痧证200例,结果表明远期疗效可靠。

2.2民间验方的临床运用及疗效评价

符氏[14]观察了民间验方阳雀通乳汤治疗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认为其疗效确切,药源充足,值得推广。杜氏[15]用哈萨克民间含汞制剂治疗银屑病患者46例,结果显示,该制剂能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皮疹及瘙痒症状。张氏等[16]用民间验方水蛭液化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不液化患者41例,疗效满意。范氏等[17]用民间验方金蟾膏治疗245例骨髓炎患者,认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曹氏等[18]利用民间验方血余炭合芝麻油蘸拭治疗带状疱疹34例,获满意疗效。朱氏等[19]运用民间验方虎杖、红花、苏木浸泡后涂擦患处治疗急性关节扭伤患者57例,疗效满意。

2.3民间单味药的临床疗效及评价

梅氏[20]从稻秆的药用历史出发,分析了民间用稻秆治疗黄疸型肝炎及痛风所取得的较好疗效。杨氏等[21]对童便的民间药用进行了探讨,发现童便在民间为产科、伤科之良药,常作为跌打损伤的引经药,也可用于养颜保健等方面。

3民间中医药工作相关政策、措施、方法研究

民间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如何去“淘金”是目前的一个难题。对此,很多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对民间中医药工作相关政策的建议或意见,以及对民间特色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的研究,值得民间中医药工作者借鉴。

3.1民间中医药工作相关政策的建议

孙氏等[22]通过探讨各国开发和利用民族医药以及我国民族医药在治疗现代疑难病上的优势,分析了在实现现代化时代背景下弘扬和发展民族医药的现实意义。诸氏[23]在分析我国民族医药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民间医药面临的问题,从一些政策思路上发表若干意见及建议,认为国家应建立一套适合民间草根医生获取执业医师资格的机制。陈氏等[24]认为,医药要发展就得继承创新,应给予民间中医药创新人才一个平台。陈氏等[25]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如:在政策、法规、条例的制定上应为民间中医创造一个安心乐业的软环境;建立民间中医与中医院、中医高等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机制,并鼓励民间中医从事中医药创新工作。张氏等[26]在讨论分析我国民间中医秘方开发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如成立民间中医秘方鉴定委员会,加强民间中医秘方知识产权保护等。李氏等[27]对建国以来我国民间医药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包括加强民间秘方验方的收集、挖掘与整理,成立民间医药相关研究机构与社团,解决民间医药人员执业资格三方面的政策内容。庞氏[28]按时间顺序概括阐述了明清以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民间验方与传统诊疗技术的发掘与整理状况,对民间验方、传统诊疗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3.2民间特色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郜氏[29]认为,区域性民族民间医药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如运用深入基层、联合研究、重点突破等方法进行研究。曹氏等[30]认为,应借鉴药用民族植物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知识探索民间医药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议先要加强民间医药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民间医药陈列馆和民间医药信息数据库。侯氏等[31]从民间医药的文献收集、田野调查、献方献技收集等7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主要的民间医药挖掘与整理方法;同时,从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民间医药的科学研究、民间医药和技能的评估等方面提出现阶段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措施。徐氏等[32]介绍了民间医药资源收集常用的方法及特点,对岭南中医民间单方、验方收集整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对各种民间单方、验方收集方法的选择运用中,最佳方案为综合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文献收集法。

4讨论

民间中医药工作很久以来一直都在争议中前行。近几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地做好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与验方的收集、整理、评价及推广工作。目前,民间中医药工作也已被纳入公立医院等级评审条目,足见政府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对以上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认为,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应该是依据相关政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与验方收集、整理、评价、推广的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其中,最为重要且困难的问题是如何高效地对一项民间技术或验方作出客观评价,如何对一项确有价值的技术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在工作中如何借助并运用好现代计算机技术。国医大师朱良春曾盛赞民间医药调查工作,认为对待民间一技之长者要待之以礼,动之以情,晓以大义,给予专利,予以保护,加以推广,方能取得医者信任,献出绝技,光大中医药事业[33]。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甘炳春,杨新全,李榕涛,等.黎族民间传统医药与植物的利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2):24-26.

[2]陆宇惠,左飚,赵景云,等.云南省云龙县阿昌族民间医药现状调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34-35.

[3]郭世民,汤晓云,马克坚,等.怒族民间医药现状调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37-39.

[4]彭朝忠,纪朝斌.景东彝族民间验方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6):43.

[5]李先恩,祁建军,彭朝忠,等.傣族民间治疗肾虚病验方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41.

[6]陶云海,雷后兴.畲族民间常用外治疗法[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156-158.

[7]都人仓.浅述蒙医民间的基本应用[J].北方药学,2012,9(1):98.

[8]达瓦罗布,杨全富.民间刮背术治疗风寒感冒寒湿、血瘀腰痛证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4(1):106.

[9]田传荣,潘国盛,宋玉莹.民间疗法治疗皮肤湿疹45例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1,8(9):223.

[10]韩乃沂,饶艳秋,王丽华.按压穴位缓解癫痫持续状态[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59.

[11]杨亚龙,陈仁寿,陶西凯.论中医疫病民间预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40-42.

[12]李万瑶,张,袁凯.蜜蜂针刺法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63-65.

[13]刘姣,季晓军,贾金进.综合治疗痧症20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2):22-23.

[14]符春平.民间验方阳雀通乳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介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2):107.

[15]杜美兰.哈萨克民间含汞制剂治疗银屑病4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1):10.

[16]张若鹏,邵华.民间验方“水蛭液化汤”治疗不液化41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9(5):279.

[17]范金山,张佩武,马训世.民间验方金蟾膏治疗骨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23-24.

[18]曹立场,喻月勤,韩赞友.民间验方蘸拭治疗带状疱疹34例[J].中医外治法,2004,13(1):54.

[19]朱悦萍,周海平.民间验方治疗急性关节扭伤5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0):2655.

[20]梅全喜.稻秆的药用历史与现代应用[J].中药材,2006,29(10):1109-1110.

[21]杨亚龙,陈仁寿,陶西凯.童便的民间药用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552-1553.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48-01

一、医药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近二十年才从国外引进我国,对于我们来说,它是陌生的,是先进的。可以说物流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各企业,地区都在研究着它。

医药物流对于我们来说是更新的词汇。医药物流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医药(主要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环节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实现医药流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正处于起步的阶段。

二、医药物流的现状

在讨论医药物流的现状之前,我们先浅谈下目前我国我国物流企业状况。

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状况可归纳为“小,少,弱,散”即: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货源结构单一且不稳定,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医药企业的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的假冒伪劣是非常有害于社会的。假冒伪劣药品不仅会带来各方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国家为确保药品安全,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分别有Gmp和GSp的规定,对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质量跟踪。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药品缺乏统一标准编码,物流信息系统严重滞后,影响药品质量监管。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我国目前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生产、销售的药品没有一个合法的惟一的识别标志。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标识编码,无法尽快确定某一药品的身份,在一些药店、医院经常碰到的买真退假,为假药、劣药查处带来极大的困难。

2、医药物流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进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GSp、Gmp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设置应该与企业规模、活动类型、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相吻合,与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3、药品批发企业多而小,储存、运输中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全国有12000家左右的医药生产及批发企业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小规模企业占了78.5%以上,由于物流量小,多数药品采取邮寄、铁路托运,周期长,运输环境、条件差,药品损坏、变质、污染严重。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流通企业中不合格药品中17.03%是在药品运输、搬运过程中造成的。

4、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看好医药物流市场,如中邮物流,邦达物流等少数可以提供综合的医药物流服务,但大部分医药物流服务都是由医药企业所属物流公司承担的,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偏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三、医药物流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物流水平正处于起飞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对药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药品供应的要求也会逐渐多样化。我国的药品市场在过去10年中已经增长了3倍,预计2012年药品市场价值将达到8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药品市场。

随着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正面临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过去,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在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营销经验等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大企业相比。从2003年起,跨国医药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放开医药分销业务,医药物流领域成为国际资本竞争的舞台。目前,已经有少数资本雄厚、营销策略先进、物流运作模式成熟的跨国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要想真正地使我国的医药物流稳定地发展,必须要有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壮大发展。我国的政体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在医药物流这一方面,先阶段必须要采取国家干预,制定政策来扶持。我国可以在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作好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这几方面人手。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首先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现状来决定物流方面在企业中的地位,考虑物流成本,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综合市场来看,该采取怎样的物流模式提升企业的利润。其次,要关注医药经济这一行业的动向,掌握最新消息,抢占先机赢取机会,当然要迎合国家的政策,规范生产,重要的是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认品牌的,只有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之后才会有长远的利益)。最后,是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像最近研究的RFiD技术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RFiD这一技术主要是为了有效提供医药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只有在技术创新之后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之中站稳,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俊.浅析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卜一珊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构建医疗机构药品物流系统2001

[3]詹学锋.龚时薇对我国医药物流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2007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6

中医理论是聚集了哲学、佛学、道学等知识的一套整体系统学说[1],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通过阴阳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使自然界和人达到平衡状态[2]。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观念用于指导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园林景观创新的重大突破点。研究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除了中医理论外,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等也是本文的理论依据。中医理论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规律性对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同时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园林景观相关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本文在理解中医理论的前提下,以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分析了常见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以中医理论为理论前提,以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园林景观是应对“亚健康”人群的重要举措。

2.1应用类型

2.1.1药用植物园

药用植物园是以中草药文化为基础,以植物为主要造园要素并以恢复和保护人们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类园林。大多数药用植物园设计都是利用植物的药效特性进行景观功能分区,起到展览、科普教育等作用,少数药用植物园除了药用植物的景观营造外,还融入阴阳五行理论安排整体布局,如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景观规划立意选取“易经八卦”作为结合点[4],以“天人合一”思想贯通中国文化的主题,展现传统医药文化的内涵。如景区中的“中和餐厅”以祖国中医学中的“平衡论、协调论和衡动观”的中和思想命名,奇恒堂以中医学的“奇恒之腑”为理论基础而建,观象台的地面铺装图案分别为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和中央金凤,达到了“在地为形,在人为情,在天为象”的五行境界。此外,园区内的“藏象山庄”运用“藏象”的外在中医内涵(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人体外部的象征,反之,人体外部的外部象征又客观地反映了内在脏腑的机能变化)与其内在寓意(反映隐士贤人顺应社会发展,淡泊名利的处事情怀)更是此园林景观的独到之处。

2.1.2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通过植物自带的理疗作用和人们参与相关园艺劳动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的一种治疗方式。将我国中医药文化与园艺疗法结合是我国发展特色园艺疗法的突破口[5],目前我国特色园艺疗法主要是通过植物理疗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如芳香浴、森林浴,声音理疗等,植物颜色、味道、大小、声音、药效等是主要应用方式。此外,部分园艺疗法利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来指导景观空间营造和景观元素的动静结合,如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利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五行相生理论进行景观营造[6]。园区景观设计从植物的形态、色彩、姿态、香味、习性等方面出发,利用了五感(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上美的层次[7],结合传统中医学形成“天人合一”、“身心一体”的整体布局形式,使游客不知不觉中得到精神和身体两个层次的疗养,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2.1.3保健型园林

程绪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园林》中提出的运用阴阳五行建设生态保健型园林[8]给保健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保健型园林景观整体布局以种植大量保健树种为设计要点,局部景观将阴阳五行理论应用于自然、景观、人三者的协调统一,强调园林景观元素、特性等与阴阳五行相互对应,并与人体五脏六腑联系起来,旨在利用具有阴阳五行理论的景观调整人的身心健康,如刘滨谊先生在国外营造的五行花园[9]。该花园基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男,肝气郁接),故以“阴”景观设计为主,在植物种类、植物药效、植物色彩、空间大小、树下阴影等方面考虑阴阳平衡搭配,并辅以五行五脏对应去调整人体机制正常运转,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该花园景观设计将人的活动和周围环境结合考虑,主张“人是花园的一部分,花园和人处于阴阳和谐状态”,人体变化与季节的变化,时辰的变化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使其所有都处于同一节律中。

2.2药用植物园、园艺疗法花园和保健型园林的差异

药用植物园、园艺疗法和保健型园林都是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表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各自特点。

2.3应用方式

2.3.1植物的应用

植物色彩:暖色属阳,暗色属阴,根据植物色彩选择合理的五行方位、季节表现;光照与阴影:有光照的地方是阳,有阴影的地方是阴;方位:东、西、中、南、北分别对应不同的色彩、季节,达到五行相生;药用性状:根据使用人群问题症状来选择具有某类药效的植物;群落的搭配:落叶树、阔叶树、阳性树、乔木等属阳;反之属阴;生态习性:耐热、喜光、耐干旱瘠薄等树种属阳,反之属阴;雌雄性质:雄性树种属阳,雌性树种属阴。

2.3.2水体的应用

动静状态:动态水体属阳,静态水体属阴;水池形状:圆形、椭圆形属阳,方形、规则形属阴;上升、下降:上升的水体(如喷泉、涌泉等)属阳,下降的水体(如瀑布、叠泉等)属阴;有无人类活动:可供娱乐的水体属阳,仅供欣赏的水体属阴。

2.3.3建筑小品的应用

颜色:暖色属阳,暗色属阴;体量:体积大的属阳,相对体积小的属阴;方位:安放的位置有东、西、中、南、北之分,对应五行木、金、土、火、水。

2.3.4场所(空间)的应用

开敞、封闭:开敞空间为阳,封闭空间为阴;人类活动:有人类参与的空间为阳,无人类活动的空间为阴;明暗:有光照的空间为阳,无光照的空间为阴;园路铺装: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与铺装材质、色彩等的对应。

3中医理论在园林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中医理论应用领域窄

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多是附属绿地,如医院、疗养院、生态农庄等,没有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应用范围小。

3.2植物选择匮乏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中最主要的元素,其选择和配置时举足轻重的。现阶段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匮乏,我国园林常见植物不少于300种,而目前结合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用植物、保健型植物却仅有几十种。

3.3相关人才匮乏

由于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特殊性,一般园林景观设计者不能通透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缺少中医药学家、植物学家、心理学家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合作,这对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4景观元素营造比例不平衡

我国目前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侧重于阴阳五行理论与植物景观结合,忽视了中医理论在其他景观元素的表现和应用,如水体设计、空间营造、建筑小品布局等。

4结语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7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三级医院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医院药学也在不断深入发展,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趋势。药学由原本单纯的药品供应向临床服务转变,在此背景下,临床药师的作用及重要性也越来越大[1]。临床药学是指医院药师结合临床开展药学工作,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提高患者药物利用率,发挥药物疗效[2]。临床药学对于"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实现以及对医院药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1临床药学的发展背景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兴起了"临床药学"学科,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临床药学的培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实践培训及临床医疗服务模式[3]。此外,美国还设有部级临床药师专业协会,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全面的制定了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服务规范等标准,为临床药师规范、系统化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的培养稍显艰难,发展较为缓慢。1989年我国卫生部最早颁布了医院药剂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了药剂科应结合临床来开展药学科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2002年,卫生部再次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药学服务中的新理念"以患者为中心";随后又陆续提出了其他活动,以期能达到推进临床药学发展,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2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必要性

2.1临床药学的重要性在许多国家的医疗体系中,临床药学已经成为医院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药学是药师结合临床探寻药物的应用规律,是促使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开展临床药工作,使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中,利用其专业知识服务于医护人员及患者,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较为安全有效且经济适用的药物,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医师的合理用药及医院药学的实际发展。有研究显示,有临床药师参与的治疗团队可以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降低,费用花费也可降低近1/3。

2.2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培养现状及不足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内容[4],虽然强调了其重要性,但在我国一直以来却未得到大众以及专业人员的足够重视,常将药师与配药拿药等琐碎的工作对等;而部分临床药师还有认识上的偏差及不足,认为临床药学就是进行科研、做实验,背离了临床药学的初衷;再加上我国的医疗及保险体制等的影响,导致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在我国发展进程缓慢。

在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提出了医院要逐步的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开展各项药学工作;在我国的医院管理评定标准中,也有要求三级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这种背景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三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使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团队中,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全程、立体化等多种药学服务模式,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的专科临床药师。但不同医院之间在医疗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临床药师的培养方式也因院而异,不能相互照搬照抄,临床药学的培养尚未行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3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品的安全使用及效果也日渐重视。因此,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

3.1改变观念,明确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临床药师与普通药师不同,不仅仅局限于药品的处方调剂、配药及核发药物、药剂制备等一般工作,还需要走进临床,与医护人员一起参与到临床诊治中,与患者直接接触,了解患者病情,并为临床医生合理开药提供建议。临床药师要认识到其主要任务不是一味的科研、做实验,而是在临床实践中促进医生的合理用药,使药物治疗趋于科学合理,尽量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及医疗质量,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较为专业的技术服务与知识服务。

3.2全面开展临床药师培养工作,强化综合技能对于临床药师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学校里的临床药学教育以及在职临床药师的培养。目前开设了临床药学教育的高校并不多,且培养模式也较传统药学无太大差别,与临床实际需求不相符[5]。因此,构建新的更贴于实践的临床药学培养体系十分有必要。

在职临床药师的培养是为了改进医学院校的教育不足,从各方面弥补药学专业人员的医学知识。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在我国,一些实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已有较为完整的培养模式,但还有其他部分三甲医院尚未行成自己的培养模式,这些医院应继续加大临床药学的培养,尽量调动药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药师能够把药医结合重视起来,早日形成完善的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综合业务能力。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基础上,争取早日达到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安全、高质、经济的临床药学服务。三甲医院作为先发展者应当好领头,为二级以及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甄健存,王育琴,孙路路,等.关于加速构建临床药学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1):849-852.

[2]王铁,袁芳,张希栋.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33.

[3]菅凌燕,何晓静,汪珊.美国临床药学发展带给我们的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3(10):39-43.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8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体系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积累和创造,对少数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发挥过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源泉。只有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医药学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创新及产业化,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才能不断创新、突破、发展。

一、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定义和地位

1.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定义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医药经验(或医学)。在我国,具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通常所称的民族医药则是专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包括藏、蒙、维吾尔、傣、壮、苗、瑶、彝、侗、土家、回回、朝鲜族医药等等。这些以不同民族名称命名的传统医药学知识,或自成体系,或以专科特长而闻名,在现代西医学传人之前,为各民族应对地方性疾病和常见创伤等,发挥过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民族医”的概念至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民族医学”、“民族医药”则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见于专业的或政府的各种文件资料中。

事实上,民族医药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概念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犹如民族工业、民族企业、民族经济的用词一样。这里的民族,是指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本国的、本土的、非外来的意义。狭义的概念专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本文所述的民族医药为后者。我们不赞成以“中医学”的概念总括56个民族的传统医学。就现代民族医药的概念而言,它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积累和医学创造的集合,显然不能包括在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范畴之内。民族医药并非是中医药中的一个分支、一种附属品,而是与中医药处于并行平等的地位。

因此,从学科角度而言,中医学与少数民族医学应当是姊妹学科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中,民族医药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民族医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列在中医之下,这就造成中医药对民族医药的长兄代父现象。

2.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地位

2003年l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附则”中申明:“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我们认为这一规定应当有如下含义:

第一,民族医药享受与中医药同等的待遇。民族医药在理论体系、历史传统和诊疗方法等方面不同于中医药,但是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同属于中华医药的组成部分。

第二,民族医药学有它独立的医学地位。民族医药并不从属于中医中药,在民族医药条例尚未制定或不另行制定的情况下,民族医药的管理是参照中医药管理条例执行的。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汉族医药为主的中医药显然不能包括少数民族传统医药。

二、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独特性

尽管民族医学在概念上已体现了与中医学的明显区别,国家在政策上也赋予其与中医学平行的地位,但现实中,由于少数民族医学发展比较滞后,缺乏统一、平衡发展的大格局,以至于不少人仍把其归于中医学的范畴。要发展民族医药,首先必须把政策落到实处,跳出思想的局限,独立自主地进行发展。至于为何要把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从现在的中医学范畴中提取出来独立发展,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和中医学的重大区别所决定的。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医是在中国古代汉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主流是儒、道两家。中医把“调节平衡”、“扶正祛邪”作为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及道家“万物负阴抱阳以为和”思想的体现。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文化土壤则不同于中医学,它是55个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集合,因此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汉民族一样,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发展史和独特的地域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必然具有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根据其文化源流或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学科可分为若干类系:(1)受佛教文化影响,特别是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结合青藏高原的疾病防治经验和药物资源,逐渐发展形成了藏医学、蒙医学。而傣医学则具有南传上座部小乘佛教文化的背景。(2)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特别是受阿维森纳《医典》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而发展出了维吾尔医药、回回医药、哈萨克医药等。(3)受朝鲜古典医学影响,并融合中朝古代医学特点,发展出朝鲜族医药。(4)受汉文化影响,但又具有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从南方地区医疗实践中发展出苗、壮、瑶、彝、侗、土家、黎等医药知识体系。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所植根的文化背景而言,其与中医药并非源和流、主干和分支的关系,而是一个不同于中医药的多元的、复杂的、独立的文化体系。

2.理论体系不同

文化背景、哲学理念的不同,必然导致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大差异。中医学以天人相应和阴阳学说为哲理观,以脏腑、气血、经络为生理观,以四气五味为药理观,以四诊八纲为诊疗观,从而构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天人相应”为一般规律的整体衡动观;(2)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构架的功能生理学;(3)以阴阳为基础的矛盾平衡说;(4)以四诊、八纲为内容的诊断学;(5)以天然药物和方剂为主的治疗学。

相对于中医学,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理论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了它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它是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当地的自然药物为资源,采用适合本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行医方式,以本民族为服务对象而发展起来的。例如,藏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学说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蒙医学理论体系是吸收了藏医学理论和印度医学以阴阳五源说为基础的赫依、西拉、巴干达的三根理论及七素理论,以及汉医知识,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民间疗法,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并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维吾尔医学以火、气、水、土四大物质和气质论为其理论基础,是以维吾尔族人民自身的医学经验并吸收了阿拉伯医学、中医学等理论形成的民族医学;傣医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四塔”(风、火、水、土)和“五蕴”(色、识、受、想、行)学说;壮医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是阴阳为本、天地人散气同步、脏腑、骨肉、气血三道(气道、谷道、水道)、两路(龙路、水路)和巧坞主神理论;苗医学的理论是纲、经、诊、疾,即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经、热经、半边经、慢经、快经)、三十六诊、七十二疾。

3.医疗技法和用药特色

人们往往以神秘、猎奇的眼光探测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其实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无外乎也是各族人民在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积淀的。现实生活中,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对某些疑难病症有着突出的疗效。例如,藏医学至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医治的病种大多是青藏高原的常见病、多发病,用的药物也多是青藏高原所产的植物、动物等。由于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域、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如藏医药对高原病、脑血管病、风湿病,蒙医药对骨折、脑震荡、再生障碍性贫血,维医药对哮喘、白癜风,瑶医药对肿瘤、红斑狼疮都有很好的疗效。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医疗技法上也独具特色,如藏医学的尿诊、灌肠疗法、艾灸疗法,蒙医学的拔罐穿刺法、外伤和正骨疗法、震脑术,壮医学的目诊、耳诊、药线点灸疗法、药物竹罐疗法等等。另外,各民族医学在诊疗的同时,多注重药物疗法和精神疗法的协同作用,在给予病人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诸如冥想、催眠、巫祝、引导意向等心理治疗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必要性

1.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现代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医疗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长期以来,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各少数民族的医疗卫生状况始终不及发达地区,甚至差距越来越大。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于2005年2~11月,先后4次组织研究人员分赴各地进行民族医学的相关调研,调查覆盖了江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医药卫生状况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缺医少药、医疗设施简陋、医学人才队伍规模过小等问题,严重阻碍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和其他环境恶劣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真正摆脱了缺医少药困境的人群所占比重较小。至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滞后、教育水平低、缺医少药等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少数民族就医难的主要原因有:医疗设施不健全;边远贫困山区缺乏高级专业人才;受经济条件限制,负担不起药费及治疗费。

(2)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据美国商务部(USDepartmentofCommerce)报告,占全世界22%人口的中国,医疗资源却仅占全球总数的约2%,或者说,每千人大概只有2.4张病床。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处于劣势地位。我们知道,中国医疗资源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但更为严重的是,医疗资源分配和分布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国的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现象更为严重。

(3)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传统医药的信赖和偏爱。一方面,现代医药服务可望而不可即,即便能够享受得到,往往也是代价高昂而效果未必尽如人意,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现代医学的认同感;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民族文化、习俗影响较大,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传统医药用药简单、看病便宜、对地区多发病和常见病有着较好的疗效等事实耳闻目睹,因此倚重民族医药、偏爱民族传统医药也就顺乎情理了。

2.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1)民族医药在近代丢失太多,继承不足,适应现代社会的科研起步较迟、起点低。(2)民族医药制药企业起步晚,人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其研发、生产、销售能力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面前显得十分薄弱。(3)民族医药原料质量不够稳定,成药产品质量控制不完善。(4)国外众多的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完善的专利申请策略,已开始仿制与精加工我国的民族传统成药,并进一步研发新药,从而对我国民族医药构成了威胁。(5)民族医药一直局限在各自民族聚居的小范围内使用和传播,有的用药经验仅以口耳相传,其发展和推广受到制约。目前,兼通现代医药、民族医药和语言文字的人才奇缺,各民族医药术语的规范译释工作进展缓慢。大多数民族特色药物的有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及理论、应用、技术方法的创新尚处于空白,现代药品管理的各种规范很不完善,这些都与国际标准和市场要求相去甚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健康发展是十分紧迫的现实要求。

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基本对策

1.高等教育要为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培养高级人才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相继成立了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能够适应21世纪发展的教育模式。

目前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师多数为本科毕业生,缺乏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未形成人事管理一体化的机制,教师脱离临床,除老教授外,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乏临床锻炼的机会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医、教分家现象突出;缺乏专门用于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教师培训的教材;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基本没有实验课程;重专业教材而忽视其他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内容的学习,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学术思维局限,适应社会能力不强。此外,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还缺乏相应的行业协会,缺乏从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缺乏相关的职业考试制度;缺乏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社会认同程度不够。这样老套的教育模式不可能造就出大批高水平、复合型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模式已成为制约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事业的未来。

21世纪是比拼高科技人才的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事业能否迎头赶上,根本取决于高科技人才的补给,其中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新型、成熟、适应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模式中的优点,开发国内传统医学教育的合理成分,构建适合2l世纪长久发展、合理完善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模式。(2)总结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的经验教训,深刻把握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3)结合民族文化特点,构建系统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高等教育模式。

2.另辟蹊径,不能走“中医西化”导致资源枯竭的科研之路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基础研究工作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投入不足,造成科研人员少、整体素质不高,对民族医药体系所包含的丰富科学内涵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撑。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自古以来在个体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自由发展,各立学说,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理论体系。即使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逻辑性、科学性不强,难以适应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使得民族医药创新后劲不足。

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必须在保持其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案、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特色的同时,加强专业研发工作。加强专业研发工作的前提是使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保持特色,即坚信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科学性,坚持用其特有的理论和技术从事医疗和科研;发挥优势,即发扬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现代医学难以克服的疑难杂症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不同民族的医药学发展是不平衡的,其积累和遗失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继承和发展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科研问题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医药问题,而应当结合特定的民族文化视角,综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来进行考查。既要关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医疗技法的搜集整理,拯救濒临消亡的民族医药文化,又要重视医药的实际开发研制。民族医药科研的关键是“创新”,尽快开展寻找和使用珍稀濒危药材资源替代品的研究工作,这将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匮乏乃至枯竭的不利态势,加快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应不断开发民族医药的新药产品,使民族医药的品种更多,档次更高。另外,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科研应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格局,各科研机构既有合作又有明确的分工,以避免研究的重复性。

3.应用及产业化

以往的少数民族传统药品生产环节较薄弱,其产业处于自产自销、自制自用的自然经济状态,基本没有现代化生产过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疗效的不断肯定、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事业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自1995年以来,研制开发的新藏药就有80多种,其中12个品种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蒙药现已开发利用120多种,年产1.5万公斤,产值达575万元。目前开发利用的维药达140多种,自1993年以来,有17种维药通过新药评审,深得各界群众的赞誉。西藏、青海、贵州、四川、甘肃、内蒙等地陆续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的现代化民族药生产企业,完全改变了小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生产能力和药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至1998年,贵州省有民族药品生产企业70多家,产值达到7.8亿,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西藏自治区至1999年,民族药品生产企业已达22家,产值3亿,现已有70%以上的县建立了藏药厂或藏药制剂室,藏药占全区医疗用药的比例为70%以上。

然而,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工业仍处于一种散、小、乱的局面,存在着参差不齐、挖潜力度不够、地区差别大、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影响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总体而言,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产业所产药品品种少、档次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欠缺。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9

关键词:供应链;医药物流;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呈现小型化、分散状、杂乱性的局面,整个医药流通供应链比较混乱,为了医药物流的长远战略发展,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分析并改善现状。

一、研究背景

医药物流主要是在流通中对医药实物转运,是为实现医药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过程,采取基于药品的分类信息化、分拣自动化、配送网络化而进行一系列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装卸、配送、客户服务等物流活动。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此前药品流通实行“三级批发、一级零售”模式,药品需要通过层层调拨,进行的是垂直流通。随后医药商品开始进行自由流通和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市场机制下的现阶段,医药企业发展迅猛,但流通环节又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医药物流的发展。因此,我国医药物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落后现状必须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改革。

二、存在问题

1.我国医药物流渠道多样化、复杂化、散乱化。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情现状,医药企业分布不均,营销渠道不同,流通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流形式的复杂化和散乱化。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药品交易成本变高,变相的增加到消费者身上,而且由此也会导致药品经销中,营销等费用成本耗费变大,这不仅使医药分销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医药营销,而且也不利于生产企业控制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

2.医药物流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医药企业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医药物流仍处于粗放式经营、低效率运转的状态。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缺乏实际有效的管理模式,许多企业受传统物流观念影响,依旧沿袭传统观念,认为物流即“仓储+运输”模式。现代化科学技术没有采取,上下游供应链缺乏时效性管理。部分药品的特殊存储性、药效性、应激药品的调配存储等种种问题没有考虑全面。

3.医药物流信息传递孤立

现代物流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对整体进行集成。这就要求供应链各个节点上的医药企业以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来进行资源利用和共享。但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非常薄弱,信息平台的应用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在供应链各环节间的顺畅流动。我国物流信息化在起步阶段又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发展缓慢。尽管很多医药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在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中并未得到应用。真正与其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还有所欠缺,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机制没有发挥本身的作用,信息传递明显滞后,这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低效高耗的运营,使企业开始转向高价值药品,低廉有效药品的供应却开始忽略,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也一直存在。

4.医药物流人才短缺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的培养模式,我国物流的现在仍然以运输作为主要的环节,物流企业内部高专业高学历人才较少,配送人员普遍未接受系统的物流业务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在业务能力上、统筹规划上、服务水平上有所欠缺。同时,医药物流更被普遍认同为货物的运输配送,忽视医药的特殊性。医药物流作为物流学与药学的交叉学科,开设医药物流专业和课程的药学院或药科大学几乎没有,这使得高级医药物流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

三、应对策略

1.在医药流通渠道提供共享信息

医药物流在供应链的环节中,重视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在流通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降低风险。从医药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信息共享,避免牛鞭效应的产生。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药品的生产和运输,因为信息的及时传递,可以有效到达需求者手里,避免不同企业的重复输送,减少库存积压。

2.建立健全医药管理系统

在众多医药企业中,药品的生产是依据社会需求来定的,物流业逐步开始与计算机、工程机械、运筹学等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加上医药专业特殊背景,药品采购与供应链紧密结合,建立基础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如电子资料交换(eDi)、企业资源管理(eRp)、分销需求计划(DRp)、电子自动订货(eoS)等围绕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的技术构建起信息管理平台,使信息共享机制贯穿医药的整个物流环节。

3.大力培养现代医药物流人才

随着新药事管理法规的不断出台和改进,医药物流管理也应引起重视。生产药品的需求度、药品的应急调配、仓储运输合理化设计等,都需要交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此基础上,需要避免因为专业不到位而引起药品的污染与损失,需要能够在特殊情况下作出应激反应,迅速调配药品等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中,社会及各院系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医药物流人才,对现代医药物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四、总结

医药物流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特殊性存在。对药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规章制度设立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将对形成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吸收先进的观念思路,不断努力,发展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物流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杨奎,胡天佑.我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3).

[2]魏际刚.促进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7(3):15-17.

[3]杨科峰.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3.11.

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篇10

>>浅析传统逻辑中推理类型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教学建议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建议农村体育教师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浅析通信监理的现状及其建议浅谈当前农机推广的现状及其改革建议浅议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现状及其建议园林地被植物的引种现状及其建议维吾尔医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民间借贷现状及其建议马钱子及其制剂的药动学研究现状新疆维吾尔药成药研究进展材料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几点建议蒙药炮制的现状及其规范化的建议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建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建议科协系统培训教育及其工作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建议现今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其建议中职专业教材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浅谈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现状及其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69号)[eB/oL].(20110622)[2016127]..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标准[S].1987.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材标准.上册[S].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S].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S].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S].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6]中国药典.一部[S].2015.

[17]石峰,杨伟俊,于睿,等.田旋花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42.

[18]杨伟俊,阿不都沙拉木,陈燕,等,刺山柑果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33.

[19]温方方,郑立明,李晓静,等.维药骆驼蓬草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71.

[20]韩会靖,杨伟俊,何江,等,维吾尔药洋菝葜质量标准初步研究[J].中药材,2013,36(7):1084.

[21]地力努尔・吐尔逊江,史玉柱,杨巧丽,等,维医传统牛奶浸渍炮制工艺对马钱子镇痛作用及毒性的影响[J].中药材,2015,38(2):267.

[22]魏梅梅.余甘子维吾尔医炮制工艺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23]艾尔肯・满苏尔,乌丽亚提・艾达尔白克,热孜万・吾买尔热合曼・巴克里.探维吾尔医药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8):72.

[24]斯拉甫・艾白,玉苏甫・买提努尔,吐尔洪・艾买尔,等.维吾尔医优势病种规范化诊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6):28.

[25]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维吾尔医常见病诊疗指南t/ZGmZYYXH0010072015[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6]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维吾尔医常见病疗效评价标准t/ZGmZYYXH0080142015[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7]杨伟俊,徐芳,顾政一,等.维吾尔药材资源库及鉴定技术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成果,2012(21):63.

[28]何江,徐芳,陈燕,等,维吾尔药材黄皮柳花与其混淆品黄花柳花的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0,8(22):1997.

[29]徐芳,何江,陈燕,等,维药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0,33(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