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6:31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总思路授课时间课程学风建设非授课时间图书馆学风集成系统

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简称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学风是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学风建设是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加强学风建设。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高,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品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

1、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

学风建设从哪入手呢?我们基于一个哲学思考给出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哲学上讲: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在时间序列中的展开。我们通过下面的学风建设时序图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风建设的主要框架。

我们把时间划分为学生在校内时间和校外时间。校外时间主要是假期和实习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内的学生学风建设不能忽视,应当引起重视,加强引导。校内时间我们划分为授课时间和非授课时间。因此,学风建设要加强校内授课时间和非授课时间的学风建设。我们主要就校内授课时间和非授课时间的学风建设进行重点探讨研究。

要搞好授课时间内的学风建设,重点在于教师的教风建设,因为教师教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学的好不好。学风建设的重点在于教风建设。教风建设不仅仅是教师师德建设,教风建设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我们这里课程建设包括三个方面:课程学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法建设。

关于校内非授课时间的学风建设研究,我们这里主要进行的是如何把这段时间内学生精力更多地调配到学习中去,我们主要进行了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建设与研究。

关于精品课建设、教法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有许多相类似的研究,这里不多谈了。我们重点介绍两个问题,课程学风建设和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建立机制。

2、课程学风建设

我们认为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学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法建设等内容,课程学风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石,是学风建设的核心。

什么是课程学风建设?

课程学风建设定义:课程学风建设是指通过课程教育或约束等手段形成学生学习课程所必备的基本的品性素养,如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等等。

课程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课程情感建设;(2)课程学习品性建设;(3)课程学法建设;(4)课程文化建设;(5)课程制度建设等。

我们把课程学风建设纳入课程建设中,在课程建设中,给课程学风建设以具体的课时(或时间),也就是在课程设计时要给课程学风建设预留时间,不能让课程内容占满课程计划时间。课程学风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基础课程都应该搞好课程学风建设。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在学风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课程学风建设必须加强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因为基础课程主要在第一年开设,由于基础课程优先接触学生,因此,基础课程必然要承担起学风建设的教育功能,而这点恰恰被我们忽视了。

把学风建设纳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突出基础课程在学风形成中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具体地讲:

2.1课程情感建设

课程情感建设主要包括师生情感建设、课程情景设计、课程学习动机、课程双边活动、课堂活跃度、课程定位、课程概要、课程背景、课程意义与课程价值等等的教学与引导。通常教学中这方面有计划的设计不多。

2.2课程学习品性建设

课程学习品性建设包括:课程精力投入,学习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的意志品性,课程所要培养的精神品质,思维品质,理论高度,思维视角等等。课程学习品性是一种通过教育以及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所具有的品性或气质,是一种对灵魂的质的塑造,是一种高贵智慧品格的形成与定格,是素质教育不可或许的重要品性。学生如果只会做几道题,而忽视了课程品性的形成,就从根本上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质的教育,忽视了大学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教育功能,忽视了高贵优秀人格的养成与教育。素质包括着技能与创新力。学习品性包含了包括高级技能在内的本质创新力和思维品质等,如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类比思维,思维的基本框架,科学的思维观等等。学习品性建设是通过课程学科教育让优秀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良好的学风等形成的过程,是让优秀的学习品性在学生内心潜滋暗长,是学生内在的心灵建设工程,是对学生灵魂的质的塑造。

2.3课程学法建设

教师的教学包括学法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教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接受知识,学法教学更能彰显一个教师教法应用的境界,重视学法教学是教法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法教学更能从学生的视角入手,从学生的心灵学习技巧的培养入手,更能贴近学生,更能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接受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精心呵护,是对学生心灵学习技巧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学法教学是对学生学习的扶助,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依靠,是一切教法的根基。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中形成。

2.4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建设能从历史观的角度拓宽认识视野,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待学科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对学科系统的认识,具备认识的科学的历史观,这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课程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科学的历史发展观,还能够从课程发展过程中一些引领学科发展的著名学者、科学家、思想家身上学习到敬业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学习到科学的思维观、方法论,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品性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性,养成良好的学风,这应该在学风建设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5课程制度建设

课程制度建设是课程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当中,课程制度建设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高职学生的自律性不是很强,因此,需要制度约束。除了校纪校规,课程制度建设更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时代特征、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任务等,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学习计划、作业完成、考试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课程制度建设是基于人性的惰性,以及高职学生不能很好自律的特点加以严肃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体现。课程制度建设要宽严结合,要注意情感培养与严肃教育的巧妙结合,严肃不是为了打击学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关爱学生,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轨道,形成良好的学风。

在学风建设的五个方面中,前四个方面是对学生良好学风形成的引导(或说牵引),第五个方面是对学风形成的一种鞭策和推动,一种牵引一种推动,良好的学风建设就可以形成。

学风建设是对学生心灵的引导和推动,教师应该制定合适的时间段,如开学、期中考试、期末复习等进行重点教育。平时抓住重要的事件,如神九发射,课程相关内容的引申、深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予以引导、激发、推动、鞭策,并在具体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扶助,即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思想波动、心里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即时教育,积极实施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育是以学生优秀的心里品格的形成为基础的,这里的心里品格包括了良好的思维观和学习技能。因此,课程设计一定不能仅仅以知识的多少为依据,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好,知识的信息量要适量,不能超过每堂课学生可接受的信息总量。知识够用就好,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学风建设为前提,任何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心灵的感悟和理解为前提,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心里品格的形成是学风建设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学风建设应该纳入课程建设中,并应该在课程设计中给予一定的计划课时。课程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只有通过良好地教育来实现。课程学风建设是在授课时间内彰显教育的重要功能。教育应该是普遍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将品德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技能教育融于心灵品格的形成中,加强课程学风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校内非授课时间内学生的学风建设问题。

学生在校内的非授课可利用时间主要包括周六周天、课外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情况难以监管,我们能否有办法,通过某种机制对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进行软监管呢?

3.1学生在校内非授课时间的精力调配构想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的,我们把非授课时间内学生的精力划分为两部分:一是逛街、玩游戏等,二是学习。我们希望把学生逛街、玩游戏的时间和精力调配到学习中去。见下图1:

我们通过设计一个软件来完成这种构想。这个软件我们称为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

下面我们设计一种机制,来完成学生精力的调配。

3.2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机制构建

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软件记录学生进入图书馆的时间和频度。我们把学生进入图书馆的时间累积为t。(1)当时间t达到时间t(如t=30或50小时)时,可以作为一门公选课的学分计算;(2)累积时间t可以作为学生评优以及获得奖学金的重要考核指标。

4、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软件的功能

4.1该系统可以普遍提高学生进入图书馆的频度和时间

(1)对于学习不好的同学,学不会的同学,上网玩游戏的同学,担心考试不及格,会进入图书馆积累学分,增加一条毕业途径。这样我们就把学生逛街、玩和打游戏的时间精力调配到了学习中。

(2)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更能促进其努力学习。为了获取评优和获取奖学金的资格,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到图书馆学习增加累积时间t,以增强评优和获取奖学金的考核指标分值。

(3)对于学习一般的同学,在别人进入图书馆的带动下,同时,同学平时也会结伴去图书馆,这样,他们进入图书馆的频度和时间也会增加。

学生只要能进入图书馆就是良好的学风形成的重要标志。

4.2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软件增设学风检测功能

(1)学生进入图书馆的频度和时间基本上能反映学院学风的整体状态。因为,上课时间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在有监管的情况下进行的。而非上课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体现学风的好坏,而上图书馆学习的频度与时间能直接体现学院学生在非授课时间内的学习状况。如果学生在非授课时间内的学习都能够抓好了,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学生的学风是好的。我们通过统计调查可以证明学生上图书馆的频度与时间与学风的优良与否成正相关性。

(2)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上图书馆的频度与时间的数据建立学风运行曲线。学风运行曲线包括学院学风运行曲线,级部学风运行曲线,班级学风运行曲线和个人学风运行曲线。

通过学院学风运行曲线可以看出学院学风的状态,如果学风运行曲线是上升的,说明学风向好,如果学风运行曲线下降,要注意学风建设,加强管理教育。如果学风运行曲线下降迅速,要找到原因,可以调用级部学风运行曲线,查看是哪个级部的问题,甚至可以调用班级学风运行曲线,查看班级的学风建设问题。这样,就有针对性,为高层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这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风建设问题,用学风检测功能加以体现,在很大程度上给出了学风建设的科学检测。

(3)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风运行曲线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建立周期性学风运行曲线。周期分为年、学期、月、周、日。这样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可以设立各种检测指标。如频度指标,时间指标,平均线指标,乖离指标等。这样,会对学风建设有更大的参考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在于内在学习品格的教育,课程学风建设是核心,学风建设是心灵的塑造与建设工程;学风建设在于学生内在精力的调配,在于机制的创新。我们相信只要在授课时间内抓好课程学风建设,在非授课时间内抓好学生的精力调配,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推进学风建设的进程,良好学风就会形成。

参考文献

[1]作者:(美)帕梅拉·博洛廷·约瑟夫.iSBn:10位[7533873114]13位[9787533873110].《课程文化》.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2

目前,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由于宣传教育、思想认识等的不到位,很多同志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识不清晰,少数同志甚至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领导的事、是纪检部门的事,和普通党员干部没有太大的关系,缺乏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多数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还局限于强化反腐败斗争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没有深入到强健党性、纯洁党风等方面,致使部分单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关心、不重视,甚至认为这是党委的事,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把责任制工作当成额外负担,“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层思想认识有偏差,行动乏力。

少数基层乡镇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党风廉政建设看作是工作任务,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贯彻落实,缺乏实际行动,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对责任制的考核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村组干部的思想教育不到位;党性作风不纯洁,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三)群众认识不清,参与监督不够。

在多数地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一知半解,了解甚少,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评价的积极性不高,更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主要表现在:群众参与社会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群众对党风廉政内容不了解,很难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缺乏进行群众监督的意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根本的原因是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部分单位对纯洁党性、廉洁从政的工作不重视、行动乏力、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建设学廉尚廉的社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把强健党性、端正思想工作提上日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自律的社会风气。

(一)深化宣传教育的内容、范围。

要把强化党性和廉政教育结合起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在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同时,把廉政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进一步锻炼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端正思想品格,从思想根源抓廉政建设。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学习优秀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先进事迹和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意识,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抓宣传教育和工作责任,双管齐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干群对责任制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从加大反腐败力度的高度来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认真执行。要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主体意识,履行好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

二是抓好责任考核,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建立科学的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包括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情况,反腐败任务的完成情况,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分管地区和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同时,明确考核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努力使考核结果准确地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抓这项工作的责任意识,使责任制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扩大群众宣传,进一步强化社会评价工作。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3

一、作风建设在执行制度中存在的偏差

现在,我们的党纪法规日趋完善,有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日益完备,各级党委也一直很重视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可以说,我们有了抓的充分依据和迫切需要,具备了抓的客观环境和有利条件,但是,仍有少数部门、单位抓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以为,主要就是对抓的理解和执行上有一些偏差。

“真抓”还是“假抓”。作风建设的指向对象很明确,就是领导干部自己,真抓的话,就得有割肉剜疮的勇气、身正为范的底气和心底无私的正气。假抓就是不痛不痒地抓、象征性地抓,说轻一点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说重一点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辨别真抓与假抓并不难,只要看看是停留在嘴上还是付诸行动就行了。

“实抓”还是“虚抓”。实抓就是用务实的精神,抓实在的内容,求最佳的客观效果。它不仅有明确要求、具体措施,而且有跟踪检查、监督奖惩。虚抓看起来一样在抓,有时候可能比实抓声势还大。但是,它避重就轻,抓的不是实实在在的而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看起来很像回事,事实上没什么效果。

“常抓不懈”还是“偶尔抓抓”。个别单位的党委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很重视,但它是“阵风似地”、“应景似地”,上级一强调就马上热乎气来,风头一过立马冷却,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作风建设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只有常抓不懈、日积月累,才能收到实效。为什么有些单位的作风建设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断时续、时冷时热。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作风建设如果不以制度建设加以固化,就有可能雨过地皮湿,最终流于形式,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可持续操作的长效机制。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为固化,相得益彰。

二、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密切联系

制度的最大作用是导向和预期,通过激励领导干部从事制度所允许的行为,褒扬遵规守纪者,来引导、推进好的作风的培育和发扬光大。

好的作风是基础。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能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良好的作风具有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是领导干部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不好的作风则是一种腐蚀剂,是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助推因素。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从内在自觉性入手解决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问题,可以消除领导干部腐败行为发生的思想根源。

好的制度是保证。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制度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性作用,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形成一整套“治官治权”的完善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颁布了《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重要规章,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和决策、质询和罢免、诫勉谈话、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重要制度;国家颁布实施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重要法律,从而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好的作风制定并执行好的制度。制度建设是制度形成和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与逐步得到完善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好的作风。首先,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是党的制度的重要内容,以必要的形式把领导干部好的作风加以明确和规范,可以为形成好的制度奠定基础。其次,只有领导干部具有好的作风,才能够始终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行使作为制度建设的主线,放在制度建设的核心地位;才能够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执行性。再次,只有领导干部具有好的作风,率先垂范,带头尊重制度、遵守制度,才能防止好的制度被束之高阁,防止因形式主义和而导致好的制度虚化、弱化、形式化和口号化,使制度真正得到实施;才能在全党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从而保证党和政府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以好的制度培育和弘扬好的作风。通过制度建设来培育和弘扬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制度具有规范性和具体性。通过制度建设,将领导干部好的作风固定下来,使好与坏、是与非、正确与错误、可做与不可做的标准界限清晰明了,易于领导干部在实践中遵守。制度又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制度一经形成,任何人都不得违反,这种强制力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制度还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通过褒扬遵规守纪者,可以激励和引导领导干部只做制度所允许的事,树立和弘扬好的作风。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应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定期学习培训等制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领导干部对歪风邪气不愿为;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加强对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督,使领导干部对歪风邪气不能为;落实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质询制、问责制等制度,健全和加强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机制,使领导干部对歪风邪气不敢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廉政激励机制,逐步做到领导干部工资、福利、生活等待遇与其担任的职务、承负的责任相适应,使领导干部对歪风邪气不必为。

三、以制度为保证加强作风建设

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实践证明,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巩固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我们只有按照“坚持、恢复、完善、创建”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要立足于早抓,决不放过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现在不少腐败案件一经查实,往往就是大案要案。这说明反腐败总体上处于事后发现的被动状态,也提醒我们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要见微知著,重点关注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及干部的“八小时以外”,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通过对小事小节的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管理,促使干部猛然醒悟,避免小节问题发展成大问题,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损失,避免对党的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4

以优良的党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委和省纪委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建设都要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扎实实地抓党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党风建设状况总体呈现出逐年好转、风清气正的良好态势。

把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形成党风建设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各部门积极参与。纪委牵头协调,依靠全体党员共同努力,全党动手抓党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委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省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党风建设的政治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全省党风状况不断好转。

把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省委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连续5年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利用正反典型教育引导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管好自己、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每逢节假日、干部提拔任用、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时段,省委、省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勤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把深化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促进权力的规范运行。省委连续5年相继以制度建设年、推进年、提高年、规范执行年和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年为载体,从省、市、县三个层面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巡视等党内监督制度,稳步推进职务消费改革。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围绕权力运行,全面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对权力行使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把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综合运用组织、纪律、法律等手段,及时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重视群众举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并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严肃党风党纪,赢得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当前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我省党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仍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不纯,作风不正,引起了社会和群众的不满和批评。主要表现为:

领导作风方面: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不尊重规律,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乱铺摊子,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缺乏民主意识和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搞“一言堂”。

工作作风方面:作风漂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于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不思进取,工作标准不高,办事拖沓,不讲效率,遇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弄虚作似,欺上瞒下,刻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实际情况不求甚解,习惯于凭经验办事,甚至欺压群众、与民争利。

生活作风方面: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热衷于迎来送往,挥霍公款;特权思想严重,在办公用房装修、公务用车、公款出国(境)等方面,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有的思想蜕化变质,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甚至“傍大款”、“包二奶”,追求低级趣味。

执行纪律方面:纪律观念淡薄,政治责任感不强,对上级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利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有的放松纪律约束,,甚至无视纪律规定,顶风违纪,。

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几千年来封建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又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等因素。但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主观上放松了党性修养。

一是党性修养和道德素养低下。有的学风不正,动机不纯,放松政治学习、党性修养和思想改造,把学习看作职务升迁的“敲门砖”;有的官本位等特权思想严重,沉迷于自我“包装”,操守不严,品行失端,醉心于研究左右逢源、溜须拍马等所谓官场“潜规则”,培植关系网,唯上不唯实,投机钻营,跑官要官。

二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偏差。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多元思想观念的并存,社会生活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较为盛行,导致少数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淡忘党的宗旨,无视群众利益,脱离群众,私欲膨胀,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三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缺失。有的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吃苦精神差,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责任心不强,老好人思想严重,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影响仕途;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想得到“回报”,在各种利益面前患得患失。

四是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忽视法律法规和党纪规定的学习,对党风党纪的规定和要求知之甚少,直至触犯被查才追悔莫及;有的在小节上自我放纵,认为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玩一点算不上违纪违法、出不了大事,以致小错酿成大错;有的在法纪面前心存侥幸,明知故犯,以身试法;有的自恃权重,排斥法纪和制度约束,、为所欲为。

加强党风建设的思路

全面加强新时期党风建设。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党风建设,需要做到“五个坚持”:

立足教育。坚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促进党风建设的根本途径。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加强教育。既要注重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注重新时期作风建设新内涵的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要注重实践。把锤炼党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结合,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把党性修养落实到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上来。第三,要严格党内生活纪律。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强化纪律约束和民主监督。

找准关键,坚持把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

突出问题作为重要抓手。一是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地方和部门利益至上、阳奉阴违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二是积极构建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着力解决权力过分集中、暗箱操作、滥用权力等突出问题。三是增强宗旨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并将制度执行情况列入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等突出问题。四是坚决制止和反对奢侈浪费。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从严控制各种费用开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严肃查处纠正各种顶风违纪行为,维护法纪的严肃性。

强化监督,坚持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党风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的积极参与,完善民主评议、勤廉双述、询问和质询等制度,保障党员群众对党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媒体监督的作用,把党员群众的认可作为衡量党风建设实效的重要标准,并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创优、选拔任用等挂钩,切实强化党风建设的责任和刚性。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改进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推进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化,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作风建设制度化的必要性

(一)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推行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度出现“左”倾教条主义把红色革命地区丧失殆尽的惨痛教训。1945年,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新中国建立初期,按照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我党连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不仅使党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警惕和抵御糖衣炮弹袭击的显著效果,而且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时期,由于大搞政治运动,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脱离了广大群众,从而使党的作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宗派主义,家长制,封建专断,“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乱抓辫子”等各种歪风邪气滋生。实践证明,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整党整风、解决党内作风问题,在特定的时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党的历史方位转变,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在深刻总结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治本之策是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的思想。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不懈努力,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党的作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建立了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改变了党风建设无章可循的状况,取得了党的作风建设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二)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是由制度自身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首先,制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制度一旦形成,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如果违反,将会受到制裁。因此,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其次,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形成以后,制度的结构和制度的安排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一段时间内发挥它的作用,不可能轻易变动。制度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再次,制度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制度是有具体而明确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的,在实践操作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做,它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党的制度能够使人们正确界定党员、干部的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的界限。最后,制度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党的制度是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对全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约束力,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它可以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邓小平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三)作风建设制度化,是由作风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作风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积淀,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因此,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不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抓一抓就会有好转,松一松就会有反弹;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老的作风问题解决了,新的作风问题又会出现,或者老问题以新面貌出现。如果抓抓停停,或者寄希望于一次集中整治就能解决,抓一阵松一阵,不仅解决不了作风问题,还可能适得其反。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连续性,具有普遍、长期的约束力,因而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重要保证。有了好的制度机制,发挥制度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往往能让好的作风得到更好的弘扬,让不良作风得到更有效的遏制。《决定》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可谓切中要害。

二、当前作风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集中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之所以在党内出现,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道德滑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不完善、不配套、执行不力等造成的。一是制度设计还不够细化。一些制度一般性规定多,具体要求少;弹性的多,刚性的少;原则性的多,操作性强的少。二是在管理监督上,目前还没有一套有效的领导干部的作风监督机制。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又处于松散状态,难以真正了解情况,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发挥作用有限。三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我们长期以来的制度建设只是单项制度的建设,缺乏对制度建设系统性认识,作风制度建设缺乏多项相关制度的配套,难以形成合力。

三、健全和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制度建设是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根本保障。党中央在2013年5月9日下发的《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和2013年6月22日至25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的若干建章立制的要求。其总体思路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作风制度建设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制度建设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科学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艰巨,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浮现;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上。“”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党的作风制度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当前作风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任务保驾护航。

(二)作风的制度建设要体现系统性和实效性

作风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制度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实现制度的功能整合,提高制度体系的整体功效。要深入研究其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体系,尽量使制度更加完整完备、具体周密、系统配套,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当前,工作重点应着眼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完善权力结构、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用科学的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让重大决策建立在群众知情、群众参与的基础上;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会议公文制度,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搭建起作风制度建设的系统框架。

在制定制度和细则时要注重实效性,需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可行性和操作性。就是要便于操作、便于执行、便于理解。防止制度内容繁杂、空洞无物,使笼统的规定尽量明确化,使原则的表述尽量具体化,确保建立的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让大家记得住、传得开、行得通。比如,在加强实体性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程序性制度的建设,减少实体性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二是科学性和规范性。就是要尊重规律、符合规律、严谨周密。抓紧对已有制度进行梳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着力形成整体配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防止“制度缺位”“制度打架”。三是制度的制定要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使得制度建设能够充分反映群众的心声和需求。

(三)作风的制度建设要体现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

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也是一纸空文。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采取重点查、随机查、暗访查等方式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切实把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作为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要求,以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实践推动崇尚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强化制度的规范约束功能,制定有效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改进执行效果,坚决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行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不执行制度的有关机构和领导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使得制度规范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改进;新形势;作风建设

2014年,在河南兰考调研时,对当前作风建设有个一次重要论述,他说:“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是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也就是说,作风问题,它是全面的、根本的、从本质上反映党的性质的一个问题,人们认识一个政党首先是看其党风的。换一种说法,也就是任何一个政党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党的作风建设。注重作风建设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

一、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以一个政党的理想和信念为根本宗旨

面对新形势,提出,当前作风建设应重在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要有人情味,又要讲原则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自然有人情,但党员又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群众,更要讲党性。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艺术的形式给予一个很好的诠释。第二是要保持健康向上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是要实实在在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当前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集中体现,就是要落细落实“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第四是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的警惕,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我们党重视的加强作风建设,是长期的、全面的、发展的,坚持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时期作风建设的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党的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党的十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迅速布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新的战略布局。这一新的战略布局,就是我们作风建设所处的新的环境。面对这一新的环境,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有一个深入的论述,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当前加强和改进作风面临的新形势

一方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树立了新的风气。党的十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新形势下的作风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落实四个全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的作风建设。

另一方面,目前党的自身建设仍然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强、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大考验和危险。也正是面对这样的新环境、新形势,我们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严”和“实”,是新的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任务。

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虽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做事干净,勇于担当,力争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推动改革发展上见实效。正如我们常州在“三大一实干”活动中提出的有激情、重责任、敢担当、守规矩,应当说是对“三严三实”的落细落实,是我们常州当前作风建设的新任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同时期自有不同的重点。当前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重点就是要把“三严三实”落到实处,内修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三个见实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领导带头、党性教育、强化管理、优化环境等,方法与路径很多,在此我也结合本人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些想法。

三、总结

曾一再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要持之以恒抓好改进作风各项工作,关键就在“常”“长”二字,即在常态化和长效化上下功夫。而制度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第一,要科学制定各项制度,要将改进作风的各项内容切实融入工作流程,落实到日常工作。要在政绩考核、干部任用、行政问责等重要事项中,查找薄弱环节,完善操作细则,推动作风建设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第二,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既增强制度的防范性,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制度的实施成本,加大对作风建设问题的考量,使作风建设的每个环节制度鲜明,有规可依。在制度落实的操控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制度执行的平等性、警示性、及时性、必然性和刚性,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努力做到行规必严,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三,要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地之间不存在天然的等号,从制度建设到制度落地,既取Q于制度的建设过程,也取决于制度落实的操控过程,特别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和充满“正能量”氛围,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心动变为行动,把改作风转化成自觉行动,使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参考文献:

[1]郭志.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1(01).

[2]罗吉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J].才智,2011(04).

[3]黎林烽,张传忠.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王学俭,张智,李东坡.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与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2011(05).

[5]张斌.略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福建党史月刊,2011(08).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7

2014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他从锤炼党性、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是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

一、作风建设的里程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革命时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中央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带头做起,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显示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

二、“三严三实”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明确了作风建设的新标准。在“三严”中,严以修身指的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指的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严以律己指的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在“三实”中,谋事要实指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指的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指的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这“三严三实”的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总结,是从价值层面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以“三严”祛歪风、以“三实”聚正气,不断开辟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三、如何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推进作风建设

推进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组织者,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执行者。各级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处在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岗位上,这就决定了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三严三实”,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安身立命、胜任本职,须臾不可忘记“三严三实”。只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时刻约束自身言行,保持清醒,勤于修身,才能始终管住自己、把住小节,真正做到顶得住歪理、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各种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8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以落实“三重一大”事项规定为重点的惩防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应对国内国际重大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部署,对纪检监察工作适应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保障地区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抓好惩防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状况及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党执政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决定》讲的六条基本经验中有两条都是直接讲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在讲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六个方面主要任务中,专门用两个部分部署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抓紧抓好。二是以整体性、建设性的思路来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决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仅集中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两个部分,而且将其融入和体现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并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三是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决定》要求在今后工作中,既要着眼于长远、科学谋划,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抓紧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重点带全面,积小胜为大胜,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四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决定》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提出了创新群众工作;改进会风;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建立工作责任制;建立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整顿和考核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严肃查办案件;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中纪委随即召开了十七届四次全会,围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这一主题,分析研究了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六个方面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提出了“七个按照”、“五个严字”和“两个建设”的具体落实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四次全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为做好和深化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指导今后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新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推动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从关键环节入手,健全制度、加强监管,我市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的思路寻求治本办法,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全市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市纪委协助市委制定出台了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的《实施细则》,就不断适应我市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整体水平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谋划,并分阶段、分步骤逐项加以落实。在此基础上,今年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鄂尔多斯市关于“三重一大”事项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紧紧围绕权力运行中的决策、执行、制度、监督等关键环节,就“三重一大”事项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刚性约束的规定,提出了有效管用的监管措施和办法,同时明确了落实制度的保障措施,完全符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改革思路和方向,特别是充分体现了四中全会关于以整体性、建设性思路和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同时,《若干规定》覆盖面广,体系性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充分,做出的规定和提出的措施切合我市实际,监管措施政策界限明确,易于操作,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若干规定》的出台,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反响,得到了中纪委、自治区党委、政府、纪委监察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纪检监察报》、《内蒙古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报道。

为将“三重一大”事项《若干规定》细化分解到具体工作岗位,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及时制定了落实规定的具体配套措施,在全市同步推行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若干规定》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下发后,各旗区党委、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单位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贯彻落实工作。市纪委监察局也及时进行了督查指导工作,特别是对上报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审核把关。几个月来,市纪委监察局先后向旗区、部门和单位退回实施意见320多件(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200多条。9月份,市委启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督导工作,4个督导组以巡视工作的方式对各旗区、部门和单位落实“三重一大”事项《若干规定》、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总体上看,目前各旗区、部门和单位普遍按照市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行动,及时制定完善两个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贯彻落实《若干规定》、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声势和氛围,“三重一大”事项监管力度明显加大,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三、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深入推进以落实“三重一大”事项《若干规定》为重点的惩防体系建设

以“三重一大”事项为重点,健全制度、强化监管,构筑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是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我市惩防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若干规定》的重大意义,以坚定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抓好“三重一大”事项《若干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具体要做到“六抓六确保”。

一是抓领导,确保认识、领导、工作三到位。各级党委要把“三重一大”事项监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反腐倡廉建设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管的重大政治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要抓。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模范执行“三重一大”规定,在贯彻落实《若干规定》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要坚决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凡违反《若干规定》,或在贯彻落实《若干规定》和惩防体系建设中出现工作失职,导致主管或分管范围内出现严重问题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二是抓协调,确保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在落实《若干规定》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切实把落实《若干规定》的任务和要求纳入地区和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努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协调有力、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抓重点,确保以重点带全面、整体协调推进。要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法落实《若干规定》、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落实《若干规定》工作要以细化“三重一大”事项、建立分项决策程序、健全配套制度和完善内部监管措施为重点,建立决策程序规范、议事规则严密、监管措施有力、相对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所有涉及权力运行的事项均纳入制度约束范围,做到无缝隙覆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以防范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为重点,按照“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的要求,以“找”为基础,找准、找全、找深各单位和个人在履行职责中的廉政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形成前期预防防线;以“防”为关键,建立内部监管措施和风险监控网络,形成中期监控防线;以“控”为核心,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超前处置,形成后期处置防线。

四是抓载体,确保行政效能和监督实效全面提升。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及行政审批中心、产权要素交易和综合招投标中心的建设,逐步实行规范统一的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促进行政审批公开、规范、便捷、高效。条件成熟时,要以固化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实现三级联网,并形成产权要素交易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统一管理,行政权力高度分散,运作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严密到位的运行模式。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特点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090-02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项目作为集经济、技术、管理、组织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于一体,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参与单位多、施工技术新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建设工程项目面临高风险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中,频频发生各式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所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探讨和研究有着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建筑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所自己的资源,减少和控制生产中产生的风险,降低生产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损失,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加强风险控制,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风险管理控制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决策过程中,准确的评估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对策,及时准确地应对风险,可以降低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我国近年来都在完善各种建设规范,从设计到施工,从政府监督部门都工程参建各方,严格审查和监督建设项目的每个阶段。建设投资方也会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提高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环保性,安全性及合理性。例如在建设工程中,现在的建设投资方从以前的建筑美规为重点设计,发展到更加重视建设项目的节能保温,消防安全,更加重视如何做好绿色、环保、安全的建设项目。从过去的设计施工,到现在的设计、图审、聘请项目管理者、监理公司等,从各个方面完善项目管理,控制项目风险。

2提高各方主体的风险控制意识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调动各方主体的风险控制管理意识,使各方都重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从而使投资项目有效顺利的发展进行。从2014年开始,我国推行了项目质量终身制,每个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项目工程前期,必须到政府建设监督部门签署项目质量承诺书,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在建设项目醒目处悬挂质量终身责任牌,上面标注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竣工时间等信息。使工程信息更透明,也使得各参建方负责人更加重视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

要预防项目即将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要懂得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的评估,然后才能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管理。

3.1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的第一步是项目风险的识别,其目标是减少工程建设项目中各式工作所带来的不安定性。而风险识别的第一步就是要理清项目的组成、各种不确定工作的关系、项目工作与项目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工作数据并进行分类,以便以后更好地评估风险事件。如在建设工程中常见的洞口临边防护,就是最简单的安全风险。对设计施工图纸的设计审查及图纸会审就是建设项目的设计风险等。

3.2风险评估

在工程建设项目完成识别的工作后,就是进行建设项目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性质、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的产生后项目者对风险承受能力,进而确定项目带来的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对项目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采用什么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实施的程度。如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比较普遍的就是重大危险性分项工程安全评审工作,针对深基坑、高支模、超高脚手架等分项工程,政府部分均要求建设方组织相关安全工程专家,对该分项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方案项目进行安全评估论证。

3.3风险控制

项目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对项目进程中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后,针对性地实施的项目风险控制活动。另外,当项目的具体情况产生不同变化时,要及时地对项目的风险重新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新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监督等。

(1)风险回避是通过风险识别搜集风险数据并进行评估,从而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得工程建设项目尽可能地不受风险的影响。例如当工程建设中图纸存在的深基坑、高支模的高危险源分项工程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资方可以通过工程变更的方式,减少基坑的深度,及时解除高危险源,做到风险的最彻底地消除的策略。

(2)风险转移是指建设工程中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得风险的承担者发生改变。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设定保护性条款,将一定的建设风险转移给投标方。还有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建设方通过购买工程保险的方法,将一定的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风险减轻是将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后产生的损失程度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例如在建设工程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在施工外架上满布安全网等都是为了在安全事故中减轻施工人员的伤害。

(4)风险监督是指对项目全过程的风险控制,项目中发现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进行监督。风险监督是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是动态的风险监督、过程监督、预见性的监督。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会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优秀的监理公司,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理,针对建设过程可能存在的施工错误,设计单位图纸问题等及时协调纠正处理,避免或减少因为这些错失造成工程返工和经济损失。

4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风险,项目管理者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自身的状况,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才能更好地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该文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做好建筑工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和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完善和系统的风险管理,为其他的项目累积经验,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叶小君.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价值工程,2014(17):77-78.

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篇10

一、实施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深入推进抓源治本、强化预防腐败体系的创新举措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伴随着反腐倡廉新形势发展而介入的新生事物。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创新点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域,做到事先预防、化解风险、遏制腐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的能控、可控、在控。

1 开展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方法、探索预防腐败新机制的有益实践。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将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和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对接融合,紧紧围绕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制订了预防腐败风险的新的思路举措,探索解决腐败问题的新的途径方法,使党风廉政建设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增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

2 开展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贯彻《实施纲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人权、财权、物权、事权的管理岗位及相关制度建设、执行和运作情况等。实施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能够从过去仅仅由组织层面主抓拓展到全员参与:由过去的被动监督走向现在的主动预防。同时,抓住并细化权利运行的每个环节,并对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和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点的排查。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权力运行的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实现了有效地内控监督。

3 开展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落实“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四个统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四化建设”涵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制度保障。用“四个统一”指导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体制机制、监管效能、监管方式方法、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要求。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正是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风险防范管理为切入点,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进一步拓展。

二、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原则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除了具有与监管风险防范管理相同的特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在遵循一般共性的基础上抓住其特性,才能突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实施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 系统性原则。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环境适应性”三个特征。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系统是一个有内在关联的有机系统,主要包括:适合风险管理的工商文化,按风险管理设置的组织机构,适应风险防范管理的工作流程,关于风险管理防范的管理知识、培训和人员合理配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离开这些方面的保证,单从某个方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均衡性原则。在市场监管执法中,既有因不正确行使权力而导致的廉政风险,也有因不依法履行职责、监管缺失而引发的监管风险。廉政风险与监管风险互相交织,消极腐败现象加剧了监管风险,监管风险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消极腐败现象。这就要求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两者必须同时加以控制。任何廉政风险点和监管风险点都会阻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说风险防范管理获得成功。

3 以人为本的原则。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不同于监管风险防范管理,它很难建立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之间的量化关系,也就是说难以通过模型分析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廉政风险人为的因素影响极大,因此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必须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制度设计、过程控制、后续管理等环节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要关口前移,立足于预防。即在腐败行为发生之前,针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利的情况,查找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教育和保护党员干部,进而降低反腐败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三、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依法履行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建立具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特色的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是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

1 要注重抓好长效机制的建立。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是制度建设。要使风险防范管理成为各级干部群众共同的思想意识、行动准则,需要一套运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作支撑。要建立廉政建设风险防范管理档案,对存在的风险点及相应措施要进行分类管理,提高风险防范的效能。要注重抓好内控监督考核。制定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监督考核操作办法,以制度为抓手,公开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将风险管理寓于各项规章制度之中。

2 要注重把握要害关口和重点环节。一是把握上层,从重点领域、关键部位查找风险点:二是把握中层,从职能分配、权力运行和资源配置等查找风险点:三是把握基层,从干部思想道德、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等查找风险点。要重点围绕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核发证照、处理投诉、队伍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和部位进行排查和监管,切实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廉政风险清楚、防范措施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