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方法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9:32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1

国家、省市已经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各大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维护信息安全已经有法可依。但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了解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法规,需要学习信息技术一般理论,需要知道信息安全漏洞知识,需要明白信息安全禁令范畴。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和方法,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管理教学系统,提供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的教学条件,从而为各方面人员学习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提供依据。相比其他管理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比较多的理工专业基础和比较高的电脑技术要求,在实际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灵活的信息安全管理处置能力,更多的是判断信息安全问题、识别信息安全陷阱、规范信息安全管理。由于知识背景和工作性质特点,管理干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才能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为帮助他们更好地独立处置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技能,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需要提供深入浅出、知识完备的知识体系学习训练系统,而且需要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系统。

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思路

为满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人员培训方面的需要,需要依托各级培训学校,按照国家和省市地方的制度法规,借助现代教育思想,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明确符合实际需要的功能定位,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培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要求。

1.培训依据

(1)依据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法规。信息安全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的时候,必须按照各种信息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要求实施,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必须依据国家、省市和本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管理干部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的有效性。涉及信息安全制度法规的相关文件很多,有的是专门为信息安全制订的,有的制度和法规散落在各个业务管理制度中。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时,必须将业务部门的相关规定融入知识体系中,使得管理干部在处理具体业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符合培训教育特点规律。信息安全管理技能是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属于岗位专业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属于培训教育培训。受训人员专业背景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必须避免材、统一授课、统一训练、和统一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强调个性化学习,将不同层次受训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达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水平上来。

(3)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现代教育思想要求采取“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员能够方便地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自主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分析信息安全管理技能特点,需要分析管理干部学习动力,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学员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训练环境,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的教学资源、模拟的问题情况、交互的学习平台和方便的使用途径,提供与培训教育特点规律和技能训练要求相适应的培训条件。

2.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目标

按照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培养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业务和技术三支人才队伍,突出业务和管理人才需要,兼顾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持技术,建设满足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现代培训条件。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以管理干部为培训对象,以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培训内容,区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干部和信息技术专门人员等不同层次,跟踪信息安全管理形势,实行阶段反复轮训,以适应信息安全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环境构建

为适应信息安全管理培训需要,适应管理干部培训教育需要,必须构建遵循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瞄准复合型适用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条件涉及面很广,包括组织机构、舍堂馆所、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等,这里我们更关心符合培训思路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支持。从知识体系、学习途径、训练场所和训练系统多方面着手,构建信息安全管理训练体系,构建管理人员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条件。依据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和培训教育教学特点,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建立开放式、自主式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强时效性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知识测试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系统,等等。

1.构建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

培训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受训对象知识背景和技能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受训者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的要求。知识体系必须建立覆盖学科知识和管理手段的所有内容,包括理论体系和教学资源两部分,其中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安全理论、规范制度、管理方法、历史沿革、防范手段和操作方法,教学资源包括现状分析、经典案例、技术讲解、训练题库和数据模型,适应和满足每个受训对象的需求。为满足个性化服务需要,可以按照知识点建设模块化框架结构,设计具备菜单选择功能的专家系统,允许受训者建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受训者完成培训任务后胜任安全管理的岗位需要。可以建立智能教学计划生成系统,系统对每位受训者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测试结果,将该学员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够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形成列表,从知识体系中搜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该受训者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变化,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应该是动态更新的,剔除修改陈旧的,充实替换实用的。

2.搭建开放、共享和交流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交流互动的基础。按照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规范建设知识体系,以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实现信息安全管理教育资源共享。作为资源共享平台的网络平台,不仅为建设者资源共享提供平台,而且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资源上传服务,成为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资源的共享平台,更为信息资源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和存储条件。网络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允许网络用户365天24小时使用,可以提供受训者随时学习和训练,二是允许网络用户在任何有信息覆盖的地方登录,可以提供受训者随地学习和训练,这两个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为学员自主学习、教师开放教学、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也为实施现代教育思想提供了条件。

3.建立虚拟讲堂

优秀教师的讲授可以将学习效果演绎得趣味精彩,可以将学习内容组织得明白易懂,可以将现实运用解析得透彻自然。为更多学员获得完美的教学体验,为积累并共享优秀教学资源,为学员快捷准确全面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供帮助,记录、整理并优秀教师或专家授课录像,供更多受训者学习参考。教学录像在网上成为虚拟讲堂,成为不同专业不同时期受训者良好的教学资源,目前全球风行的慕课,可以成为这种培训目的的教学模式,成本低,效益好。因为技术层面的因素,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在理论基础和原理解释有大量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学习时需要佐证的理论和严谨的逻辑,需要传授者环环相扣的谨密推演,因此针对重要知识点和疑难杂诊的讲授片段是受训者自主式学习时需要的重要教学参考资料。各个大学基本都建设了网络课堂,为虚拟讲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依据此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和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可以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培训教育自主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4.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实验室

培训教育能力训练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验证理论、观摩操作方法和训练技能需要包括场所、设备和软件等实验条件,实验室是完成实验任务和检验方法效果必须具备的教学条件。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实验和训练是信息安全管理培训需要完成的教学环节,这些需要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的支持。信息技术具有可设计、可复制、可重用的特点,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训练条件具备降低训练费用、提高学员学习自主性、提供学员反复学习等长处,结合音频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可以为学员学习提供强烈逼真的感官刺激、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和自主操控的虚幻体验。从训练目的而言,实验室可以分为虚拟实验室和能力训练场两部分。

(1)虚拟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涉及大量技术手段,信息安全技术攻击和防范具有不可见、不易理解的特点,需要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形象展示。虚拟实验室是依托信息技术按照实验室运行规律、要求和任务,以网页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的可以模拟实验室运行的软件系统。虚拟实验室内设信息安全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引擎,可以多维形象地反复演示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可以允许受训者以第一人称介入并依据受训者干预情况展示相应信息安全分析结果,虚拟实验室可以记录并考核受训者实验过程和成绩。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2

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三个方面。

1.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具体的安全态度教育两个方面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教育和法纪教育。通过劳动保护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生产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纠正各种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从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法纪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通过法纪教育,使员工认识到自觉遵章守法,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具体的安全态度教育是一项经常的、细致的、耐心的教育工作,应该建立在对员工的安全心理学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地进行。

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基本安全管理方法等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主要是针对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目的是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是企业内所有员工都应该具有的。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是指进行各具体工种操作时所需要的专门安全技术知识。’

3.安全技能培训

仅有了安全技术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操作,还必须把安全技术知识变成进行安全操作的本领,才能取得预期的安全效果。有的新员工有安全操作的愿望,也学习了公司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出了事故,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技能,力不从心的缘故。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就要借助于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应预先制定作业标准或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标准(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姿势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要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就是要多次重复同样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动作,使职工形成条件反射。要达

到这样的标准程度,不是通过一两次集体讲授就能做到的。-

安全教育的类型

按照教育的对象把安全教育培训可分为五大类型。

1.领导人员的教育

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主要是进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体制、安全规章制度、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超级秘书网:

2.技术干部的教育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不直接参加生产,受到生产中伤害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又不承担领导干部那样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因此往往缺乏接受安全教育的迫切要求。但事实证明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3.专兼职安全干部的教育

他们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方面的工作,应该具有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为此,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系统的专门教育。

4.新员工的教育

新员工要接受公司、科站、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公司、科站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安全防护知识以及公司、科’站的安全生产状况、危险场所、设备、,尘毒等情况和事故报告制度等。班组教育应着重安全技能培训,即结合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训练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护方法等..

5.特种作业员工的教育

对特种作业的员工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并经过有关部1-]的严格考试,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后,才准其上岗操作。特种作业员工的培训一般采用短训班的形式进行,而且持证后须按规定的年限进行年审。

怎样搞好安全教育

搞好安全教育涉及的因素很多,现着重提出下列各点:

1.要建立和发展安全教育的阵地

有条件的公司和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安全教育部门,条件差的至少应该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资料室。要逐步添置积累安全教育所需的资料、图书、教材和设备。有了安全教育阵地,就能为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2.安全教育要坚持经常化

要重视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要有计划地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结合事故案例进行教育,使人触目惊心、印象深刻,给人以启示警戒,久久难忘;模拟性的安全训练能使人迅速牢固地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竞赛性质的教育方法能激励人进取,而且生动有趣。总之、,要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3

学生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主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其平时的日常行为,这也是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阶段,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就相对更早的与外界社会发生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学生的安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1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在校学生的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高校安全形势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因家庭、交友、经济等问题斗殴,造成流血事件的现象屡见不鲜;因随意用火、用电而引发火灾的事件不胜枚举;因不堪承受学业上的压力或感情上的纠葛而坠楼伤亡的案例一再发生;因沉迷网络而上当受骗的学生随处可见;因毕业后谋职不顺而心灰意冷、自甘堕落甚至自寻短见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法制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教育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基础,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使得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人身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也了解甚少,造成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对他人轻易相信,并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没有意识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法律措施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也由于欠缺法律意识,学生自身的犯错行为可能上升到违法的行为,最终后悔莫及。因此,高校要首先要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学生纪律观念,从而规避安全风险。

1.2安全知识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高校还要向广大学生普及相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周边经常发生学生受伤的实例,因此通过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财产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的钱财并不算多,但却是小偷、骗子的主要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和社会上财务失窃、骗人的一些惯常手段和方式,让其增强防盗、防窃和防受骗的意识,从而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第三,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生寝室的密集性,校内消防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校内规章制度,禁止使用违禁电器,从而降低消防事故发生的可能;第四,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其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增强网络中保护个人隐私,防止被骗的意识,做到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第五,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虽然交通规则大家都懂,但是却被严重忽视,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并且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是外出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悲剧的发生。

1.3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行为一般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正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1.4安全道德教育安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意识架构,并且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的并不是保障某一个人的安全,而是所有学生的安全,这就需要大家具备基本的安全道德意识,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不仅要对自身的安全负责,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友善合作,提高整个校园内的安全水平。

2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为了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一件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并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并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让班级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做这方面的兼职老师,其虽然具有较为认真的教学态度,但因为安全教育并不是其所学专业,所以在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上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那些更加专业的法律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知识等就更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②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相关老师都是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以及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教授,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的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③缺乏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切实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活安全工作中,除了需要其自身的安全保护之外,还需要学校的相关配套制度予以管理和约束。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校纪校规、寝室管理条例等方式和手段达到这样的目的。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也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还存在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而忽视了人性化的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的现象,最终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2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安全教育知识是一种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并且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类型,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和宣传方式上,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其安全素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课堂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无法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3忽视安全心理教育根据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综合类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心理素质上以及接受能力上等,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也就相对高一些,一般包括: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然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这就给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最终可能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3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3.1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①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对安全教育工作更加重视,首先就要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从外面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或让其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与其以合作的方式保持联系;另一方面,要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保证其能够将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②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在具有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后,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的教材,知识要正确,内容要全面,包括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③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以及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制度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校园治安管理处罚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等等。此外,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除了要考虑到其安全功能,还有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也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2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其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丰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做报告、视频或图片宣传、社区安全活动实践、访谈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具体措施比如:在讲解法律安全知识时,可以针对大一新生容易受骗的特点,邀请当地公安部门的同志为新生作关于防火、防盗、防受骗及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讲座,这样也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可信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其安全实践的能力;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3.3创造更好的安全环境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学生的安全,而良好的安全环境也是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校内相关设施,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比如,学校需要对校内的硬件设施进行改良,防止发生安全隐患;在路口处设置减速带和警示牌,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各地方尽可能的装置摄像头,从而能够对全校情况有所掌握;要在校内的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地方安装消防设施,以便发生紧急情况;还要在学校设置保卫科以及便捷电话,加大保安巡逻的范围和频率,方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总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软件,而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就是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二者缺一不可。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4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也同样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基础是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等,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道德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养成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尤其是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通过对员工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知道,不安全行为易发生工伤事故,不仅影响班组、车间和企业的评比和声誉,而且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有损企业的形象。通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认识到安全不仅是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认识一旦出了事故,就害了“三代”。这样,员工就会珍惜生命,时时处处自觉讲安全、注意安全。

二、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主要的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内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起重机械和厂内运输等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等。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订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防止员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安全”,而且“会安全”。使安全工作不仅仅是领导、责任人和安全员要做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要做的工作。

三、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做好基层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抓好职工的全员安全教育,做到有计划、全方位、系统地教育,包括新入厂职工、临时工、特殊工种教育等。因为,工人是接触机器和环境的最基本分子,若没有他们在安全方面自觉遵章守纪,即使企业领导怎么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怎么管理,事故也照样会发生。因此,通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也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如贴挂安全标语、标志牌,进行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定期播放安全方面的录像片,进行安全板报和宣传栏评比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安全”两字扎根在职工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要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专业队伍的教育

由于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监督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要求他们不仅有较广泛的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方针、政策以及安全规程、规定和标准。因此,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除了对他们进行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一般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规定、标准等培训外,还应该对他们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预防、系统管理等新科学理论的培训。只有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搞好安全工作,带动全体职工提高安全素质。

总之,要重视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教育的经常化、普遍化和规范化。只有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使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使绝大部分职工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变成主动的“我要安全”,行动上做到“我管安全”,“我会安全”,从而在效果上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劲松;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2]黄劲松;浅谈路桥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安全工作;法制化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特点

根据我们对赣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在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所做的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有如下特点:第一,事故主要形式有故意伤害、交通事故、交友不慎被伤害、溺水等,其次是食物中毒、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自然灾害等。第二,重大安全事故,如意外死亡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校外,发生时间是假期、实习阶段或学生请假离校期间,处于学校或家长监管难到位、对学生自律要求更高的情况下。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成因

中职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第二,校外因素介入大;第三,学生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差;第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和完善;第五,家长未尽责,尤其在学生请假回家或假期在家期间家长对安全教育和监管未尽责;第六,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到位,未能给学校提供文明、洁净、安全的育人环境,给学生安全留下了隐患。

从法制角度探讨职业学校

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防范对策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是包括学生本人、学校、家庭、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疏忽失误,都将形成学生安全工作环节的断链,给学生安全埋下隐患,甚至造成实际损害。我们认为,要有效防范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

(一)通过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安全意识,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

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行为人(包括致害人和受害人,但主要是受害人)安全意识差。如因缺乏安全知识而认识不到危险或隐患的存在;有相关安全知识但思想麻痹而没有意识到危险或隐患;认识到隐患或危险但心存侥幸地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事故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因防范技能差而受伤害等。

学生自身特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法制、安全教育中职生法制、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首先表现为学生法制、安全意识差。比如,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当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因不懂法而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纵容、包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或者因为思想麻痹、疏于防范,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甚至部分学生因纪律、法制观念差故意以身试法。在我们的调查中,首先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校内翻爬围墙、到不安全水域游泳、随意约见网友等行为可以发现,学生安全意识差。其次表现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差。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年龄基本在15~18周岁之间,处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于社会规范知之甚少。比如,依然有部分学生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调查发现,有2%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火警电话;有近10%的学生不知道楼内失火时应如何正确逃生。

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学校领导层、教职工的法制、安全意识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可能较缺乏,但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应该有大的差距。中职学生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处于“易变”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就极易成为权益受侵的对象;同时,也容易由权益受侵者(受害人角色)转变成侵权者。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来自学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认为自身现有安全知识、技能来自学校教育的占62%,说明学校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师生安全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采用黑板报、宣传栏(窗、牌)、播放影像作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校报或校园网宣传、召开主题班会、故事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讲授安全基础知识和传授安全防护技能。应让师生尤其是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长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实践证明,重视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得好的学校,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

家庭和社会应提高法制、安全意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除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多是外界因素造成。以交通事故为例,2007年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违规驾驶。另外,拼装车、报废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因此,仅靠学校、学生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共同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地防范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保障学生安全。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承担起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的责任。

(二)通过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通过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在学生安全工作中的责任根据学生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制度、防火制度、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实验室及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其次是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从高到低,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学校应注意教、管结合,即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形成工作体系,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强化家庭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的保护工作。”第十条规定了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五种情形。另外,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是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教育和关心被监护人,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等。因此,家长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负有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家长应该明白自己对孩子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认真履行自己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管理义务。

强化社会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在安全宣传、安全立法、安全监督、安全执法、安全服务等方面制度化。

(三)通过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争取社会支持和参加学校责任保险,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处于相对缺位的状态,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还没有专门的、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虽然涉及校园安全,但对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部门法规、规章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政策性较强,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地方规范性文件多属于应急性规定,且往往出现部门立法的倾向。因此,往往在解决校园安全的问题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我国急需制定一部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校园安全法”,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安全。

完善社会保障,更好地保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安全对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尽力去防范和控制,但很难完全避免。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没有科学的风险转嫁机制,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活动势必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伤害事故所引发的巨额赔偿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现实中,部分学生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并非事故中相关人或部门的过错、责任不清晰,也不是学校拒绝承担责任,而是学校缺乏相应的赔偿能力。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其经费来源都很有限。因此,对学生安全事故的赔偿进行必要的社会救济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决:第一,参加学校责任保险,转移学校风险。即通过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把由于学校过错(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学生人身损害,在法律上应由学校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学校应动员和要求家长为学生投人身伤害保险,学校投事故责任险,形成学生投保、学校投保、社会风险基金保障的良性运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强制投保学校责任险,而保费由地方财政负担。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政府举办的学校和经政府批准的民办学校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应当购买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经费由市、区财政承担。”第二,建立国家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目前大多数学校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巨额的赔款将使学校不堪重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引入社会保险机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建立相关的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社会捐资、发行等多种手段,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校园伤害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这样一方面可以真正落实对受害学生的赔偿,切实维护受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从校园伤害事件处理的经济纠纷中解脱出来,全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维护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综上,我们认为: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学习,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掌握法制、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应强化、落实各方责任、共同协作,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尽早完善我国学校安全立法,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和风险转嫁机制,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6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创新;法律制度

1引言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居住环境趋于复杂、多样,频发的消防安全事故使得消防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在应对新社会、新生活产生的问题上存在诸多不足,必须不断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及方法,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杜绝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2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近些年我国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我国消防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时捉襟见肘。学校、居民住宅以及公司企业等虽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器材,但不会及时更新和维护,当面对消防安全事故时,很可能延误救灾的最佳时间,造成损失。(2)社会整体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重在防范,消防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整体的消防意识薄弱。①政府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不足。政府处于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及监督的领导位置,需要加强公共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工作的出发点,不能单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走形式主义和投机主义,而弃公共消防安全于不顾。②公司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公司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识薄弱,态度轻浮。a.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为缩减成本未配备具有消防安全资质的安全负责人,消防安全部门多为其他部门人员兼管,缺乏专业素养,管理水平低下,消防安全部门如同虚设。b.部分企业缺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没有应急方案或措施,监督也不到位。对于安全检查,企业领导敷衍了事,没有榜样观念,同时对消防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也疏忽大意。c.部分企业无视消防安全法规,生产中占用安全通道、破坏消防设备的现象屡禁不止。③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火灾的引发原因、火灾的扑救以及自保方法知之甚少。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源于公众的侥幸心理及对消防安全事关人人的认知不足。另外,消防安全知识及消防安全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公众未意识到维护公共消防安全设施的责任义务。为杜绝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务必加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知识素养。(3)我国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上,我国仍有许多不足,在涵盖范围及标准方面需要逐步完善,并法德兼下以解决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3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对区域进行分类监督管理

利用大数据将各区域按照居民居住环境复杂程度、企业生产规模及特点、火灾发生频率等进行分类,赋以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的权重绘制热力图,通过热力图直观反映出各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并根据不同区域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安全警备人员,建立“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针对区域的不同分类,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等级划分,书面化、标准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可行的高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大数据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对不同区域的消防安全综合评价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和合理性,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形成消防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做出科学预判,防范于未然。

3.2公众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事关人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人有责。消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我国消防力量薄弱,如果仅仅依靠消防机构必然监管不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社会的支持,要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公众化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公众化消防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公众的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公众的消防知识水平。消防机构、公安部门、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居委会及消防志愿者要相互配合,将消防知识的传播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消防机构作为消防监管工作的主导者,对日常检查到的及其他部门或组织反馈的火灾隐患,应该及时以法律文书或以函的方式告知相关单位并要求其整改。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在消防监管工作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检测机构定期对区域消防设施进行效能检测并及时将检测报告反馈给消防部门,同时告知相关单位存在的消防隐患,协助社会单位进行设施整改以清除安全隐患。居委会要充分利用职务之便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社会个体要配合各部门工作,加入消防监管的大军中,及时举报、反馈身边存在的消防隐患。

3.3网络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消防监管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消防监管平台,共享消防监管信息。消防监管的网络化告别了奔走相告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消防监管的反馈信息会更具时效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更顺利、更高效,同时,消防监管网络化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3.4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将消防法或其他相应法律法规纳入企业单位平日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责任中,与其他部门协同监督企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比如某娱乐场所长期缺失消防安全管理,员工缺乏消防安全培训,防火巡查不到位,且消防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消防部门可联合工商部门、文化部门等视娱乐场所管理者整改态度对其给予年度检查不合格,到期不予办理执照,甚至是停业取缔的处罚。

4结语

城镇人口日益密集,消防安全越来越来重要,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消防管理工作,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政府机构需要完善与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社会团体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监管消防工作;个体要加强消防知识的学习,加入消防监管的队伍中。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消防监管模式,提高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晓峰.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96.

[2]杨边江.浅议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的信息化监管[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9):24~25.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7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大量传统业务被移植到信息平台。与此同时,各种信息安全威胁涌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信息安全成为信息化建设中日益重要的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将在工作岗位中承担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1],具备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成为专业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各高校设置信息安全相关专业和课程至今尚不足20年,而外界形势变化纷繁复杂,因此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国内开设的相关课程、已出版的教材以及对该领域教学改革的探索,主要是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研究工作相对缺乏[3]。对于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它们在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背景及需求上都具有特殊性,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信息安全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现出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变革。

一、信管专业信息安全课程体系规划

(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系统分析员和Cio等岗位的人才[1],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案规划的能力。因此,信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某一项具体的安全技术,而是综合选择、使用和管理各种安全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知识结构设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中要包含相对全面的技术体系介绍,同时强调管理能力培养,即如何完成相关组织、制度、人员管理,制订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根据以上设定的目标和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发展现状,面向信管专业学生的信息安全课程内容应该包括管理、技术和综合应用三大模块。管理模块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况、安全立法、行政管理、安全评估标准和安全审计等内容;技术模块应涵盖实体安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病毒防护、网络安全、密码学、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等内容;综合应用模块包括信息安全方案的案例介绍和设计。

(三)实践环节设计信息安全学习重在实践,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实践包括个人计算机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两部分。前者包括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方法、主流网络浏览器的安全设置方法、常见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数字证书的申请和使用方法等,保障个人计算机使用安全;后者通过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设计进行实际演练。

二、教学方法探索

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和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体系的综合性把握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涉及知识面很广,管理和技术模块中的各章节都可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教学课程,涉及知识量大。如何在计算机信息安全这门课程中融入这么多的内容,是教学安排时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更注重宏观和应用层面的介绍,使学生对各知识模块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性认识,了解该领域的核心知识构成,能够基本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技术细节部分可作为兴趣引导和课后拓展模块。同时,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中与本课程有交叉关联的内容,应有意识设计知识连接进行引导,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安全领域。

(二)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更新非常快,针对这个特点,要及时跟踪最新领域发展动态,审查教材内容,对讲授内容进行更新。除了教师对课程进行定期的时效性检查和内容更新外,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可设计相关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并分享,如针对某一热门研究专题,请学生课后收集最新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交流讨论。

(三)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课程动态管理是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全程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控,及时根据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和辅导方式。同时,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学习支持的渠道。通过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促使新思想的产生。

(四)课程成绩的细化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细化评价,是课程动态管理的辅助方法之一。作为一门极具生命力和时代性的课程,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外,考核方式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针对丰富的课程安排,应该加重平时考核部分的分数比例,如上机环节、课堂讨论交流、资料收集、实际案例问题解决等部分,都应配备相应的考核机制,并计入课程总成绩。同时,为及时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动态把握调整课程学习状态和进度,可建立一套动态的课程考核信息共享机制。

三、应用效果分析

本项目提出的部分思想已在近三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进行一些实验性实施,具体包括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资源开发等。整体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方面进步较为明显,课程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得到增强,成绩评价验证了这一效果,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提高;在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普遍能够有意识地把信息安全因素考虑到各种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中。综合以上方面,本文所提出的课程改革设想是成功的,在下一步的推广应用中,还需要构建更加成熟的课程管理平台和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应急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水利工程是构成水利事业的中枢和灵魂,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的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水利发展大局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该水利工程管理处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安委会负责组织、指导全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全处安全生产状况,研究全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并组织开展全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各单位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全处职工从事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该水利工程管理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并根据管理处的特点,结合部分单项制度制定了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把它作为全处安全生产管理最基本的管理制度。

除《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外,该水利工程管理处还对部分单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对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电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以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都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要求各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把各项规章制度悬挂上墙并认真组织学习。

1.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2做好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

2.1专门的培训机构,确保培训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

成立了培训中心,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日常的培训工作,并经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来进行授课、培训,形成了规范有效的培训机制,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具备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和一定数量的教学设施。

2.2注重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每年都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并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2)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要使全体职工思想上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应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处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水利工程法规和本岗位本工种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安全简报》、《每月一试》、《安全生产专栏》、《典型经验和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

2.3安全知识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教育培训、经常性的安全技术培训等。

(1)三级教育是水利工程单位必须坚持的安全教育基本形式

主要包括:入处教育、单位教育和岗位教育。

入处教育是管理处负责对新入处的职工、实习培训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等在没有到单位或工作地点正式上班之前,必须进行的初步安全教育。该水利工程管理处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有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而且新进技术工人及实习培训人员、临时用工人员也比较多,加强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处区危险部位及注意事项;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及防火防爆知识等。教育的方法通常是根据新入处人员的数量或文化程度的差别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2)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教育、培训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该管理处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包括:潜水工、电工、电焊工、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行车操作工、机动船舶驾驶员、汽车吊驾驶员等。特种作业人员比较多,加强安全培训十分重要,管理处每年都统一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做好相关的领证、复审、换证工作,确保职工持证上岗,并将全处所有特种作业人员登记在册,以便加强管理。

2.4注重安全技术培训的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践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

生产技术知识是指本单位水工建筑、机电设施的基本概况、性能、作用,工程设施的运用程序、操作方法、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知识。

安全技术知识是指本单位有危险的设备和区域内危害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进行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还包括有关机械电器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有毒、有害作业的防护;一般安全常识、消防规则;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的报告办法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等。

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是指某一特殊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包括:压力容器、电气、焊接、起重、潜水、机动车辆驾驶等专业的安全技术。

2.5重视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安全员是指单位中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是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员和检查员。安全员不但是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也是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者,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因此,加强对安全员的培训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江都管理处每年都会组织安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并经常邀请安监部门给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讲座,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技术等。

3强化安全督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检查是及时发现和消除水利工程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水利工程设施在管理、调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整改,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用。

(1)汛前检查。这是根据该水利枢纽工程调度、运用的特点而进行的安全检查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安度汛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要求各工程单位按照《汛前检查考核细则》,对所管辖水利工程范围内的土建设施、机电设备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维修、保养,做到消除隐患、确保汛期万无一失。管理处组织汛前检查组对各单位进行复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同时接受省水利厅汛前检查组的检查。

(2)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这是对水利工程重要设施、重要安装施工工地、对外经营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安全生产方面薄弱环节的安全检查工作。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也分经常性检查、定期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其中,做好汛期防汛防旱工作,加强对防汛值班的巡查和对重点水利工程、病险工程安全隐患的巡查将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不容有任何的疏忽和懈怠。

(3)汛后检查。这是每年汛期过后对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对汛期工程运用存在的问题、发现的隐患以及超标准风险运用的水工建筑、机电设施进行的全面检查,为制定工程维修项目做好调查研究,也为来年水利工程汛前检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4加强事故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该水利枢纽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机电设备老化,工程隐患较多,制定反事故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江都管理处根据全处各工程单位的工程实际情况和在排查工程管理中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处置办法编制了《反事故预案》、《防洪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加强反事故演练、消防演练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并在紧急情况发生后都能冷静、合理处置,防止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措施。

5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科技进步

该水利工程管理处历年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积极申报项目,增加技改投入,经过认真研究考察,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水工建筑及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严格按照标准、规程和设计要求为职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绝缘鞋、安全帽及防暑降温用品等。

(3)保证隐患整改资金,按规定配齐各类检测检验仪器仪表和先进的安保设施。如2009年管理处曾组织专人对全处范围内的安全保卫设施进行了清查,增设了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增加了防盗门、防盗窗。为了确保处区交通安全,在主干道增加了减速器、交通安全警示牌、移动门等。

(4)该管理处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方面,单位为职工按时缴纳了各类保险。

6重视综合经营工地的安全管理

发展水利经济也是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管理处综合经营工作的广泛开展为锻炼职工队伍、提高职工收入、利用技术优势更多的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平台。对外经营项目包括:机电安装、科研设计、自动化安装维护、工程代管、电气试验等,具有面广量大,环境复杂,交通往来多,临时用工人员多等特点,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相对处内工程管理而言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项目中的工地安全管理,还制定了《关于加强经营项目中工地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对经营项目中有关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各个对外经营单位都要发挥项目经理和现场安全员的作用,各单位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经营安全工作负责,项目经理具体负责,现场安全员全面协助项目经理抓好经营工地的安全工作。项目经理在进行具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制定安全施工及事故预防方案,在每天布置落实工作任务时也要布置落实安全生产防护责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对施工工地临时用工人员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并要求用工单位必须对其做好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7结尾语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到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大局和稳定,责任重大。作为基层水管单位只有对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安全考核,落实安全措施,严格安全执法,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抓源头、抓落实、抓防范上,才能使水利行业得到稳步发展,水利工程的效益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9

关键词:知识管理;安全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对作业环境陌生,路桥勘测中各种危险、危害随时可能发生。作为公司,在整个工程中,应该从源头抓起,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合理安排和协调各施工单位的作业。要实现项目的长期安全目标,就必须对安全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然而,目前项目安全管理的状况不尽人意,安全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项目管理人员忽视了对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知识的有效管理,导致安全管理知识的丢失;项目安全管理文件的简单编撰导致了项目安全管理知识共享的低效;项目安全管理经验等隐性知识的难以编码导致了隐性知识的丢失等。因此,有必要对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方法、措施、经验、教训等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以便为后续管理提供支持,这就需要运用知识管理方法。

二知识与知识管理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首先提出了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管理的概念,指出人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应该是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将发挥主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彼得·德鲁克继续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对知识管理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提出“未来的典型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波士顿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在知识管理的工程实践和知管理系统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两阶段理论和知识管理模型,是指导知识管理实践的主要理论。与此同时,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针对西方的管理人员和组织理论家片面强调技术管理而忽视隐性知识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并系统地论述了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区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利用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进入到崭新的2l世纪初,瑞典企业家与企业分析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将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引向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并相互比照的道路,他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得出,要进一步强调隐性知识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个人知识的不可替代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进入我国已经有一段较长的时期。然而,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既没有被广泛地接受认可,又没有被较好地实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机制逐步完善,为了适应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一些建筑企业开始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及上市公司,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管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信息与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开展知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建筑企业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三路桥勘测公司安全知识资源分析

在实施知识管理前,路桥企业就必须对本企业中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详尽的分析整理,以确定知识管理的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资源理论认为资源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这些要素是资源理论分析问题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知识资源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企业的显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以路桥理论、科学发明和工程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非常方便地整理、存储以及管理显性知识。路桥产品、路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法、生产工艺、以及企业拥有的资质和专利都是企业重要的显性知识资源。企业的隐性知识是指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的知识,它们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企业拥有大批的知识型员工,这些知识型员工是公司重要知识资源的拥有者、使用者、创造者以及发展者,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等,他们都是企业最重要的隐性知识资源。即便是普通员工和基层施工作业人员在企业知识管理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企业内部拥有的对大量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加工、存储等相关的系统也是企业重要的隐性知识资源。

在安全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将有利于减少安全管理中形成的知识碎片,而且通过对凌乱知识的整理和积累,可以将以文字或语言形式保存的信息资源与人的头脑中的经验思维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将之运用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知识管理在路桥勘测公司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中的运用分析

近年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与日俱增,随着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产品、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知识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作用日益突出。基于知识管理的路桥勘测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就是从获取的大量知识中发现支持安全管理的知识,进行项目安全计划的制定、项目安全计划的实施控制及项目安全计划的实施效果评价,创造出新知识,实现所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共享,实现对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等隐性知识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及个人知识、专家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实现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就是要将文档、数据等(显性知识)和存在于人脑的专家技能(隐性知识)转化为可复用、可检索形式的知识。路桥公司安全管理中,知识获取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电子文档资料、纸质文档资料、语音资料和数据等的搜集、分类和整合。企业的显性知识是相对容易获取的,较难获取的是企业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战略联盟等方式获取知识;可以通过商业购买的方式获取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技术的存储媒体(如光盘、书本、网络、录像带等)、软件等方式获取知识。其次,企业的知识小组可通过业务流程分析,确定企业急需的关键人才,并通过内训、招聘等方式弥补。最后,还可通过与其他外部利益组织组成虚拟企业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政府、银行、法律部门、业主的沟通,获取多方知识。

(二)知识传递

知识传递是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知识的传递,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为企业获得较大的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管理方法知识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各镇(街、场,下同)、村(居)委会、各部门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的长效机制,有力推动我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2年时间,初步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管理培训应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对广大公务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结合近年来我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等,以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借助“一网五库”(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救援专业队伍库、物资库、专家库、法规库、典型案例库)中的法规库,宣传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二)以市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1.围绕市总体预案进行深入报道。在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刊登介绍市总体预案。通过台山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落实,有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2.开展专项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工作。市级专项预案的牵头起草单位要编制简要操作规程,由市政府网站及台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发可对外公开的简要操作规程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稿件由预案牵头起草单位负责提供给市政府网站及媒体选用。同时,各预案牵头起草单位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做好对预案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解读宣传工作。(由预案牵头起草单位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落实,有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3.进行典型案例宣传。一是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镇、各部门单位推进“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法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对外公开的市级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案例;二是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防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由市公安、水利、农业、安监、卫生、环保、科技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请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新闻媒体宣传)

(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1.以发送《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为契机,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在事发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克服困难开展自救、互救,灾后如何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等,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由市应急办牵头,各镇、市宣传、教育等部门组织实施)

2.开辟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专栏。通过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设置应急标识,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在市内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开辟形式多样的专栏、专题等,介绍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信息产业局统筹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具体落实,并由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供稿)

3.举办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由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就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依托学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图书馆等载体和场所,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从不同层面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由市应急办和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组织)

4.开展应急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都是应急管理的重要部位和应急处置的第一线,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应急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宣教活动。机关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企业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学校、社区(居委)以平安建设为重点,沿海镇以防台风为重点,边远山区镇以防御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和山洪为重点,采取典型示范、案例引导、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等方法,加强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应急办、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教育、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及各镇负责组织实施)

5.有针对性地对特定人群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采取集中宣讲应急手册、出墙报、放电影前插播应急知识短片等方式进行。在聋哑学校、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人群和场合,对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进行专题讲解、帮助阅读或演示,制作成宣传橱窗等进行宣传。(由市公安、教育、科技、卫生、民政等部门以及有关镇、居委会负责实施)

(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科技活动周”、“全民国防教育日”、“法制宣传日”等机会,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播放应急知识短片,设宣传栏,摆展板,悬挂标语,手机短信,发放宣传提纲,图片展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农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由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水利、科技、环保、农业、气象、司法、人防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联系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司法、法制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根据不同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1.公务员培训。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培训、轮训课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机关公务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案例教育。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开展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由市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培训计划,负责统筹组织,分步实施)

2.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培训。企业负责人的培训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工人的培训重点是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由市安监、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分步实施)

3.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责任,由相关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4.志愿者培训。应急救援志愿者的培训重点是掌握应急救援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由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5.学校培训。对师生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由市教育局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将日常宣传与应急演练工作结合起来。

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制定的预案要积极开展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要利用应急演练的机会,结合救援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各专项预案的牵头起草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报市应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在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又要统筹安排、加强管理,保证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细化方案,结合本镇、本部门单位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

(三)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镇、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充分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本镇、本系统宣教培训工作的管理,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宣教培训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