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10:28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1

   [论文摘要]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直接税的第一大税种,在促进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的出台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文章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背景,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探悉其创新之处,以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且决定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此次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税法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公平性。新税法的颁布实施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背景

   1.从我国现行经济形势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2.从我国现行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我国政府职能及其行使方式经历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直接的微观式行政直接干预,逐步转向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各种宏观调控政策日益受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应以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经济功能为重点。

   3.从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的现状来看。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主要由流转税、所得税、行为税等构成,其中流转税和行为税主要调整的是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发挥的是直接的经济调节功能;虽然所得税主要是针对各经济主体的所得直接课税,直接影响收入在各经济主体间的分配,但是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目前占主要地位。这样,从我国目前税收体系中各种税收种类所占的地位、功能等来看,我国税收制度的功能还是重在调节经济,税收制度改革也应朝着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经济功能的方向进行。

   二、新税法的主要内容

   1.明确纳税人和纳税义务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新税法采用了“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做了明确界定(新税法)

   2.对税率进行了合理的调整

   新税法将新的税率确定为25%(新税法第四条第一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税法第二十八条)。现行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33%。同时,对一些特殊区域的外资企业实行24%、15%的优惠税率,对内资微利企业实行27%、18%的二档照顾税率等,税率档次多,使不同类型企业名义税率和实际税负差距较大。

   3.调整了税收优惠内容

   (1)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新税法第二十八条),扩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新税法第三十一条),以及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新税法第三十四条)。

   (2)保留对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新税法第二十七条)。

   (3)是对劳服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直接减免税政策采取替代性优惠政策(新税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

   (4)是法律设置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特定地区(即经济特区)内,以及国务院已规定执行上述地区特殊政策的地区(即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过渡性优惠;继续执行国家已确定的其他鼓励类企业(即西部大开发地区的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新税法第五十七条)。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四个统一、两个过渡”,即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政策,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政策,对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同时,新税法对“不征税收入”也做了明确规定(新税法第七条),新税法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规定为“免税收入”(新税法第二十六条),明确了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范围。除此之外,为了防范各种避税行为,新税法借鉴国际惯例,对防止关联方转让定价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增加了反避税、防范资本弱化、防范避税、核定程序和对补征税款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等一般条款,强化了反避税手段,有利于防范和制止避税行为,维护国家利益(新税法第六章)。

   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法》是一部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参考国际通行做法的现代法。中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融入了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其制定与实施,无疑在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税收负担;引导企业资金的流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统一企业所得税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03-06.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2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影响

2007年3月16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高票通过,于2008年1月1日起已经实施,结束了多年以来内外资企业“内外有别”的两套平行税收体系。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对吸引外资会产生什么效应?值得关注。

一、新旧《企业所得税法》比较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至今已经十多年,存在两部不同的税法以及两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承认两法带来的积极效用的同时,其中的弊病也无法回避。主要表现在:首先,内外资企业税负差异大,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25%左右,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15%左右,内资企业高出外资企业近10个百分点。其次,优惠政策出现税收“黑洞”,一些内资企业利用原有税法中的优惠政策,采取将资金转到国外再投资回国内的方式,非正常地享受外资企业的税率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统一税收负担,贯彻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确立了对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25%的一般税率。在某些过渡安排下,企业可以由于原有优惠政策的影响而享受实际低于25%的税率,并在五年内逐步过渡至25%的税率水平。

其次,改变税收优惠政策,由“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了“产业优惠”为主。新税规定了对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业,以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

再次,引入居民企业概念。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拓展了纳税主体的范畴。

最后,强化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采取源泉扣缴的方法,解决非居民企业偷逃税问题;明确了纳税地点、年度、申报等问题,强化了反避税手段。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影响

1.提升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企业发生的合理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据实扣除,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提高了税后净利。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激励企业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扩大了内资企业发展的空间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对外资企业的特殊优惠只保留在某些特别需要的投资项目上,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契机。新税法对内资企业降税和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低税的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业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3.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新税法与原税法相比增加了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内容,明确了“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在“准予扣除项目”中增加了“税金”和“其他支出”两个项目,取消了利息及工资扣除标准的详细规定,使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更具合理性。

4.改善了内资企业财务状况

新税法实施后,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减轻额度实际上要超过仅税率降低一项所带来的税负减轻额度,从而增强了企业自有留存资金的实力;内资企业有更多的税后利润,经过股利分配后的留存利润也相应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内资企业更大的利用内部资金的空间,改善内资企业负债状况,提高了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也可以利用税收利润补充不足的资金,从而降低外部融资的数额,进而增强了内资企业利用内源融资的能力。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1.新设立外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以新《企业所得税法》公布之前的2007年1月~2月的外商投资企业来看,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716家,同比增长11.29%。2007年3月份新《企业所得税法》公布后,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81家,同比下降5.09%。2007年4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52家,同比下降18.18%,是同年各月下降幅度最大的月份。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4月~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0.51%。

2.对外商资金流入整体影响不大

统计2007年1月~2月之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同年3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84亿美元,同比增长9.32%。同年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66亿美元,同比增长5.49%。据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1月~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

3.返程投资依然存在

返程投资即一个经济体境内的投资者将其持有的货币资本或股权转移到境外,再作为直接投资投入该经济体的经济行为。我国香港一家国际公司的统计表明,在50多万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企业中,约有近20万家与中国的私营企业有关。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将对“返程投资”企业进行约束,以企业居住地而非注册地作为认定标准,即使企业在国外注册公司,但其实际的管理控制机构在中国境内,也将被视作中国公司,其全球收入也要在中国纳税。

四、正确认识新《企业所得税法》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1.内资企业:是生机也是挑战

税法改革给一直处于苦乐不均状态中的内资企业带来了生机,包括银行业、通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纺织,以及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都成为税法改革的先驱受益者,初次尝到了税改的果实。但也应当看到相对巨大的发展前景,内资企业在经营理念、资金设备,以及内部管理方面薄弱的现实,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下,如果不能在体制及自身建设方面迎合需要,反之则会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迷失方向。

2.外资企业:塞翁失马,影响有限

从世界上各国的引资实践来看。税收优惠对吸引外资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一般来说,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市场潜力因素,二是政局和法律因素,三是包括劳动力、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因素。但从发展规律来看,这些因素对吸引外资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下降。新《企业所得税法》调整的主要是税负结构,总体税负不会有大的变化。如果选择在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的改革方案,变动较多的会是内资企业而不是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制,因此对吸引外资影响有限。改地区优惠、外资优惠为产业、行业优惠,实行以行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只是外资企业的行业税负结构。

新《企业所得税法》调整税收制度,改普遍优惠为特定优惠,给予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税收优惠,同时限制污染企业、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促进外资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增加外商的收入。所得税两税合一从长远看,不会对吸引外资有大的影响,应正确看待引进外资的数量和增长比例的变化。从短期看,所得税两税合一初期,引进外资的数量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的。从长期来看,引进外资的数量会增加。因为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地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统一税制,符合公平原则,能够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消除税收歧视,促进竞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注重引进外资的数量,而今天强调的是在稳定数量和适当增长的同时,提高质量,多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企业。

综上所述,新《企业所得税法》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预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改变,为内资企业带来了生机和竞争,对外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呈现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刘俐:试论新《企业所得税法》给内外资企业带来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7)

[2]宋效中姜铭: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内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税务研究,2008(3)

[3]邓明凤:新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2)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3

摘要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税后优惠、扣除办法、税率和税基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执行对我国各个部门和经济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国家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能源部门之一的电力企业,一直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项目,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电力企业也必须对自身的税务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就分析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电力企业税负筹划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新所得税法电力企业税负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支持。但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一个经济部门,也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自我国实行新企业所得税法以来,企业的税务负担有所降低,且税收政策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针对这一变化,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应根据新政策的要求,对自身的税务进行合理科学的筹划,从而获得充分的税务筹划空间。

一、新所得税法对电力企业税负的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于技术密集型的电力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税负筹划,为此,各个电力企业要充分了解新所得税法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费用成本扣除造成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企业的税前扣除标准,减小了税基,从而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真实税负。这也引起了企业福利费用和工资扣除的变化,废除了以往税前扣除工资的做法,变为了现有的以实际为基础进行扣除的计算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改良和修理支出,从而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新税法规定,改变原有对于长期处于高腐蚀和强震动中的固定资产,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计算方式,实际折旧年限不能在60%以下,也可使用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计算。由此可见,新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实际对于电力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地域分布范围较广,覆盖面大且分类复杂,因而管理和维修难度都较大。新所得税法根据电力企业这一特点,为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式。同时,对于电力企业中的节能减排项目,新所得税法也规定:实施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所获得的收入,以及实施国家重点开发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所得,都可以减征或免征其企业所得税。企业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所投入的成本,也属于免征所得税部分。电力企业用于购置节能节水设备、安全生产设备和环境保护设备的资产,也可视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电力企业的税负筹划方法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税负筹划。首先,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和实施特殊建设项目的成本,都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抓住这一契机,做好税负筹划,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这些税后优惠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专用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上,电力企业以此为契机做好税负筹划不仅对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其次,调整企业特别纳税项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较大程度上调整了反避税政策。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三大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电力企业在进行税负筹划时,就必然受到外界更大的关注,所以,电力企业在为其他产业提供劳务和商品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定价。再次,企业资产的税务处理。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电力企业自身的技术设备更新速度较快,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电力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取更大的实惠。所以,电力企业在进行设备折旧时,必须要执行新税法的相关规定,同时要合理充分地对企业坏账损失进行利用,从而有效筹划企业的避税措施,将企业的应纳税款尽量滞后,提高电力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最后,工资扣除方法。根据新税法的相关规定,电力企业要适当地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废除原有的伙食补助,转变为提供就餐服务。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发放健身医疗保险费和教育补助金,这些费用都可以划分为企业成本支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电力资源,同时,各个电力企业还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劳动力,这样既能够为电力企业带来税收方面的优惠,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下,税负筹划仅仅是电力企业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在进行税负筹划时一定要避免节税措施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电力企业在要新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财务管理和经营战略的总体目标,依据自身情况和特点筹划税务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肖倩.浅议新会计准则、新企业所得税的执行对电力企业的影响.现代企业教育.2009(8):116.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4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合理避税措施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制度逐步完善,经济领域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健全,尤其是企业所得税法的完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企业所得税的税法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方式与纳税率逐渐脱离了现实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国家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了新企业所得税法,进一步迎合了全国各大中小企业的情况。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企业都该履行的义务,但是企业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一直以来,企业都存在利用税收筹划来进行合理避税。新企业所得税法恰好给企业合理避税留下一定的空间。本文就企业合理避税的意义、类型以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避税的分类

(一)符合国家立法意志的避税

在2008年1月1日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许多特殊产业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目的用于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例如对从事谷物种植、棉麻种植、蔬果种植、糖料制造、薯类种植等产业的企业实行免征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从事农、牧、渔、林等一些公共基础等产业的企业实行免征一部分税收政策;而对从事海水养殖、陆地养殖、茶叶种植或者花卉种植等企业实行减半征税政策;另外对进行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企业,从开始获利的纳税年度起,前三年免征所得税,第4到第6年税收减半。由此看来,从事以上行业的企业是可以直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能够实现合理避税。

(二)非违法的避税

非违法避税行为并不是国家光明正大地有政策指示的,严格来说是不符合国家的税法立法意志的,但是该种行为又没有直接与国家税法条文相抵触,这就是平常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税收筹划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国家是默认这种行为存在的,因为合理的避税对社会经济经营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是对这类型的合理避税作出分析探讨,尝试在提出一些符合国家立法意志的避税办法,激发各类企业扩大经济活动的意愿,总体上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企业合理避税的意义

通常又将“合理避税”称为“税收筹划”或者“合法避税”。其含义是指纳税单位或者纳税个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的差异和政策指向,对企业投资过程、经营活动中一些涉及纳税的环节进行纳税筹划,目的是为了合理规避一部分税费,以此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大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均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合理避税或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因此许多企业掀起了一股合理避税的浪潮。合理避税是在国家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实现其避税目标对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都存在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企业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

通常企业是通过规避经济、融资活动中的某些环节的税费来提高纳税后经营的利润,这就实现了企业节约成本的财务管理目标,与此同时,现今阶段,我国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这个时期内,许多企业纷纷进行结构重组,通过合理避税,企业内部的某些经济结构可以得到优化,让企业的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促进转型后的企业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合理的避税知识是每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该具备的素质,在企业实施各项财务活动时,首先需要对现行的新企业税法作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能够保障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财务规划。企业要将合理避税这项工作做好,务必不断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方能不触及法律底线,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合理节税的目标。

四、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合理避税方式

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在原税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修改,但是仍然有许多税收规定让企业有合理避税的空间,主要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针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合理避税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关于企业的组成方式、税收率以及税收优惠相比于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变化很大。特别是一部分较大型的公司企业,会开设一些下属单位或者分公司,而在这个组建下属单位或者分公司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一些合法避税的措施,因为企业不一样的组成方式,它的所得税税负也是存在差异的。下属企业或者分公司是独立法人,其财务管理也是独立的,它的核算不列入总公司的财务活动中。通常下属公司规模比较小,获利空间小,按照新税法的规定,其只用缴纳20%的企业所得税即可,整体上降低了集团公司的总税负;如果下属公司不属于非独立法人,其纳税并入到总公司中。如果下属公司在开设的前期,很有可能出现亏损,并合纳税能够降低整个企业的总税负,从而实现合理避税。

(二)针对收入确认时间的合理避税

按照常理,企业的每一笔收入时间都不确定,而收入是企业进行缴纳所得税的基础,因此,不同的情况下的收入确认时间会影响到纳税的时间确定。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税收筹划。比如,直接经营的过程中,是以货款到账或者取得货款凭证的当天作为经营收入的准确时间;但是如果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经营,就是以合同约定的收款当天作为收入确认的时间;采用订货销售与分期预收货款销售的情况下,在货物发出时进行收入确认即可;而取用委托代销的方式,则以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时方能进行收入确认。所以,不一样的销售办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收入确定时间,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这样可以推迟缴纳所得税的时间,相当于在享受一笔无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可常用的避税方式。但是推迟收入确认时间,很有可能产生欠款问题,所以采用这种避税方式,必须建立在保障公司资金周转以及能够安全收款的基础上,防止出现人为的财务风险。

(三)针对优惠税率的合理避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更改了原所得税法对地域性强的企业实现税收优惠的政策,但在税率其他方面制定了多项新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于较小型的微利企业可只缴纳20%的税率,这比平均税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对微利企业的界定是:(1)工业领域的企业:企业职工没有超过100人,年度税负没有达到30万元,公司总资产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方面的企业:企业从业职员不超过80人,年度总税负未达到30万元,企业总资产额不超过1000万元。因此界定,企业在考虑规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项优惠政策,建立几个规模较小的微利公司,而不是建立一个大型或者超大型的企业,这样可以利用优惠政策,总体上降低纳税额,让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通过成本费用筹划进行合理避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在费用成本方面有特别的规定,也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部分费用可以在缴纳所得税之前扣除,但是这部分费用扣除的比例是有限定的。企业就可以通过成本费用筹划进行合理避税。例如,除了国家财政部或者主管税务部门有特别的规定以外,企业的宣传费用与广告业务费用开支没有超过总经营利润15%的部分,可以扣除;而超过15%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时扣除。除此之外,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准予按扣除60%的部分,但扣除部分最高不能超过年经营总额的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颁布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背景下,各大中小企业要加强对新法的了解,才能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而达到合理避税、节约开支的目的,这是新时期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本文通过对新企业所得税的意义、类型以及合理避税措施的分析,证实了在新法背景下,做好企业合理避税工作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江凌.法律平衡线上的博弈――谈企业避税与国家反避税管理职能定位.地方财政研究.2010(08).

[2]肖成义.论我国企业的合理避税.经济研究导刊.2009(05).

[3]谢延伟.企业合理避税研究.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08).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5

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是在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这种“两法”合一是我国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所需要的。早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我国将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所得税“三合一”,推出现行的内资企业所得税,但当时考虑到吸引外资的需要,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仍然分设,将1991年全国人大立法通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单独保留下来。之所以实行这种“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是因为外资企业所得税在制度上全面优惠于内资企业所得税,这对于吸引外国投资者来华直接投资是有利的。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已从过去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民族企业面对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因而急需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经过几年来的论证和研究,这次“两法”终于要合一了。应当说,这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一次巨大变化,也是我国税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

翻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我们不难看出,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以及反避税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问题

原企业所得税法将纳税人分为内资企业和涉外企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企业所得税法将纳税人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并分别规定其纳税义务,即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部分纳税。同时,为了防范企业避税,对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也认定为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还应当就其取得的与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境外所得纳税。为此,实施条例对“实际管理机构”的政策含义作了明确,即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对非居民企业所设立的“机构、场所”的政策含义也作了明确,即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工厂、农场、提供劳务的场所、从事工程作业的场所等,并明确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托单位和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

二、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税率

原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法定税率是33%,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较低者还有18%和27%两档低税率。另外,对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另加地方所得税3%,同时外资企业还有15%、24%的区域优惠税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较多,也比较混乱,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法税率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公平竞争。

三、规范了税前扣除标准,统一了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做出了统一规范,规定对企业发生的真实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予以税前据实扣除。实施条例对具体各项税前扣除的项目及标准予以了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了企业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

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这是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调整了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业务招待费支出实行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限额扣除。考虑到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之间难以区分,为加强管理,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新企业所得税法调整为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3.统一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

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实行的是根据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比例限制扣除的政策,对外资企业则没有限制。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统一了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

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扣除,对外资企业没有比例限制。新企业所得税法则统一为12%。

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资企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由3%提高到12%,表明了国家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社会公益性捐赠的力度。同时,借鉴国际通用作法,将原对外资企业捐赠税前扣除从无比例限制统一到12%的比例上,实行内外资企业一致的政策,使中外企业竞争更趋公平。实行捐赠扣除比例的限制,主要是为了堵塞税收漏洞,防止部分企业利用捐赠扣除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四、税收优惠侧重于向科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倾斜,规范减免税审批管理

税收优惠是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在税法上的体现。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除了保留老法中对农、林、牧、渔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优惠以外,又新增了一些对高科技、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提高了原有的优惠力度。例如,新法规定,企业取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在500万元以内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而老税法对技术转让所得只给予30万元的免征额。又如,老税法对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只允许自生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免征所得税,而新法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只需将其中的90%计入到应纳税所得额中,而且没有5年的时间限制。特别是这次新法还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

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投资额的10%实行税额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还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而过去税法中的投资税收抵免只适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购置的国产设备。另外,新法对原来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了每安置一名残疾人员给予加计扣除工资的替代办法。

五、税制更加向国际通行的做法靠拢

过去,由于我国的税收管理水平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国外税法中一些通行的做法在我国都不允许。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例如,老税法只允许企业办理外国税收的直接抵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则允许我国的居民企业办理多层次的外国税收间接抵免。又如,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和劳务提供成本在关联企业之间合理分摊是国外通行的做法,但我国过去一直不允许这种成本分摊;新企业所得税法加进了这方面的规定,即只要企业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费用在分摊时符合费用列支与所有权、用益权和收益权相匹配的原则,则允许纳税人进行这种成本分摊。

六、增加了新的反避税条款

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税务机关反避税的权限,对纳税人滥用转让定价以外的其他避税行为必将形成一定的威慑。《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这是反避税的一般性条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纳税人避税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所谓的“非商业目的性”,即纳税人从事的避税活动并非出于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其主要目的是要在税收上获得一些好处。

综上所述,新企业所得税法,彻底统一了多元化的企业所得税制,革除了长期以来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所得税制度导致的负担不公平等诸多弊端,使各经济条件相同的企业负担相同的税负,满足了形式上的平等,也符合税收公平的纵向要求,考虑到了小型微利企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在税负上作了特殊对待,体现了实质上的平等。这些都标志着新税法彰显了税收公平原则,为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作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使中国的所有企业从此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5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6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组建的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组建税务筹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企业仍然享受15%的低税率,高新技术企业仍是税务筹划的重点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向高科技、环保等企业倾斜。旧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但仅限于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此作了调整,明确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产业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不再设地域限制,而是扩大到全国范围,其目的是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步伐,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换代,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除高新技术企业外,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企业也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法将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

(二)新税法引入“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概念,从而改变了税务筹划中三资企业的选择新企业所得税法采用了规范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我国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采用了“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建立了反避税制度,加大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避税的风险和成本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附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新企业所得税法要求关联交易各方支出分摊、关联交易定价有监控,并赋予企业提供合法交易证明材料义务,加大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逃税的风险和成本。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组建的税务筹划

(一)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为优化产业结构,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企业、举办知识密集型项目及基础设施的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优惠;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优惠;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从事技术服务企业的优惠;兴办第三产业的优惠;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优惠;国家对乡镇企业的优惠;利用“三废”产品的优惠及专门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若企业投资方向符合上述要求,就能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政策由地区优惠更多地转向产业优惠。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考虑高新技术企业、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

(二)企业组建形式的选择企业在选择组建形式时,可以选择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税务负担,企业要权衡利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合理地进行税务筹划。

第一,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选择。如果建立公司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要优于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股份制企业享有税法规定的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股东所获得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作为个人所得,不计征个人所得税,所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制企业的最佳选择。

第二,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的选择。目前,许多国家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办法。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公司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则不作为公司对待,营业利润不缴企业所得税,只课征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从税负看,有限责任公司的税负高于合伙企业。

第三,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选择。在纳税人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组建形式上可以选择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形式。在所得税方面,个人独资企业适用5级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而私营企业税率按25%(符合微利企业条件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分红时再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为6.75(25%x=35%x-0.675)(0.675为速算扣除数)万元时,税务负担是一样的,这里不计分红的影响,如果考虑分红后个人所得税的影响,这个点就大于6.75万元。如果应纳税所得额在6.75万元下,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较私营企业轻,如果应纳税所得额在6.75万元以上,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比私营企业重;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相比,税务负担基本一致。纳税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及税务筹划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时需确认其纳税人身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两者的计税方法和征管方式有所不同。一般人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两种纳税人各有利弊。仅从税务负担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并不总是高于一般纳税人。如果企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而增值额较大,就可能使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假定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同,且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则:

销售额×增值率×税率=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增值率×17%=销售额×6%

增值率=6%÷17%=35.3%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当增值率为35.3%时,两者的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35.3%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35.3%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这个点为纳税无差异点。同理可计算出其他纳税无差异点,如表1所示:

表1单位:%

一般纳税人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纳税无差异点增值率

17635.3

17423.5

13646.1

13430.8

a公司为一百货公司,假设该企业预计可实现销售额200万元,同时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符合税法规定的一般纳税人标准,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该企业购进成本为120万元,即增值率为40%,应纳增值税额为13.6(200×17%-120×17%)万元。若将该企业分设为3个独立核算的小企业,假设分立后3个小企业的销售额均为100万元,则需缴增值税额8(200×4%)万元,可以节约税负5.6万元。由此可见,根据自身的状况,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是切实可行的。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7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税法;企业;税收筹划

一、税收筹划的涵义

税收筹划,也称纳税筹划。它是指纳税人在“尊重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企业的组建、筹资、投资、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减轻企业税负、降低成本费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终极目标的一种经济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在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期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税收筹划的特点

1.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表现在其活动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等同于偷避税行为。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假设企业主为“经济人”,他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其次,“经济人”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经验判断选择最佳纳税方案,使自己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在这一前提下,当企业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如选择税负较低的方案是无可厚非的。以合法为前提进行税收筹划,不仅是对税法的尊重和拥护,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税收筹划不仅是不违法的,还应该做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

2.筹划活动的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企业对筹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策划和安排。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由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如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后才缴纳增值税,实现或分配净收益后才缴纳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确定的滞后性使得企业税收筹划成为可能,因为一旦经营活动实际发生,应纳税款就已确定,此时再进行税收筹划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是偷税、避税行为。

因此税收筹划就是要对企业的筹资、投资、理财、经营等活动做出事先的计划、安排、实施。

三、筹划人员的专业性

税收筹划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措施的灵活运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筹划者通晓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措施,熟悉企业的各种纳税会计调整,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合若干税收筹划方案,并从这些方案中选择出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最佳方案。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1.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

(1)如何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设立时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既是组织形式的选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供企业选择,但是不同的组织形式也对应着不同的税收负担。因此,新设立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税负较低的组织形式。①有限责任公司既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股东在获得股利分配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当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这一规定,中小企业在设立时可以选择合伙企业这一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②新企业所得税是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义务人。新税法第五十条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在设立下属公司时,就将面对设立子公司和设立分公司两种不同的选择,因为不同的选择会对企业应纳所得税税额带来不同的影响。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因此它所取得的企业利润应当依照规定以独立法人的角色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子公司的注册地点所执行的税率低于母公司所在地的税率时,子公司就可以依照较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无疑就降低了整个企业的税收负担。反之,分公司因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分公司的企业利润需要与总公司汇总后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时不管分公司注册地点的税率是高还是低,都不会对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产生影响。另外子公司可享受注册地点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分公司因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以不能享受注册地点的税收优惠。

(2)如何选择企业的注册地点。国家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这类区域都给予了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①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o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起,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凡当年出口产值达到企业当年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②凡符合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并转让技术的外商投资项目,凡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国内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设备,除列为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也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应充分利用这类特殊的区域优惠政策,尽量选择这类区域作为注册地址,以减轻税收负担,为企业谋求最大的利益。

(3)如何延迟企业的纳税期限。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延迟纳税期限,就可以把现金留在企业继续周转或投资,另外企业在利润总额较高的年度延迟纳税期限,能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这样不仅节约了筹资成本,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也使得企业获得了税款在延迟的期间内实现的额外收益。①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的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因此如果企业下设注册地点在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企业股东可以将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转而在投资子公司,暂时不予分配,这样不仅是子公司获得投资持续发展,还可以降低母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延迟纳税期限的目的。②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税务机关具体核定。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可根据这一规定事先预测利润实现情况,如果预计今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比上一年度高,可选择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反之,则按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

2.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任何一个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筹资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好坏,进而影响企业收益的分配。所以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不仅需要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正是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收负担的高低,使得企业对筹资决策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企业筹资可以选择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负债筹资的利息可以从税前扣除,因此选择这种方式能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数额,但企业利用负债资金要定期支付利息并按时还本,到期无法还本付息就会增加企业破产的机会或普通股盈余大幅度变动的风险。权益筹资由于没有固定的利息支出,因此对债务人而言风险较小,但股息和其他权益资本的支付不能作为税前扣除项目,只能在税后利润中支付,且股东获得的股息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选择一种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最优资金结构,适时、合理地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和长远发展筹资足够的资金。

3.企业投资的税收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报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想要获得利润,就必须进行投资,在投资中获得效益,当然在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利润的同时,也要注意降低风险、减少税收负担。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人。因此企业在使用闲置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时,可以把购买国债以及取得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对外投资的重点。同其他形式的债券以及股利相比,企业对于免税收人项目的投资风险较小,还能获得税收收益,这显然是一个较好的投资决策。

另外国家为了促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在新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还对关于鼓励或者限制某些行业领域的发展作了相关规定。例如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十一条规定:“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十三条条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针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和项目进行投资,争取最大的税收收益。

四、结论

西方国家对税收筹划的研究和运用都比较早,税收筹划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成熟,成为了企业决策层日常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税收筹划虽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但是逐渐在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此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税务从业人员应该抓住这次契机,努力提高从业能力,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关于税收筹划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把减少企业税收负担,降低成本费用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相应地,国家立法机关和税务机关也应该重视对税收法制的研究和改革,加快中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的步伐,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减少税法本身和税收征管中的漏洞,积极引导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蒲护强,赵代喜,滕清安.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所得税筹划[J].四川有色金属,2008(2):73-76.

[2]周晓斌.浅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纳税筹划的思路[J].山东商业会计,2o08(4):47-48.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8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特点;影响

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在我国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内、外资税法有较大的差异,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影响也很大。

1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统一

(1)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

先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分内资和外资两套不同税制。内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两套税制,在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扣除项目、优惠政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新企业所得税法只在大小企业之间和是否高新技术企业之间作了区分,而在内、外资之间不再有税率的区别,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所得税告别“双轨”时代,是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方针的具体体现。

(2)统一并适当降低税率。

在“内外有别”的税制下,虽然内外资企业的法定名义税率统一为33%,但形形色色不平等的优惠政策造成了内外资企业实际税负的不平等。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25%左右,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15%左右,内资企业实际税负高出外资企业近10个百分点。www.133229.Com这种实质上的差异,带来了内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使它们在不公平的税收负担下竞争,同时税制本身也不符合国际税收惯例和加入wto的要求。

新企业所得税法将纳税人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不再按内、外资分类。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统一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3)统一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

①为统一内、外资企业税负,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②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这是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在税前据实扣除。

③新企业所得税法不再区分内外资和不同行业的内资企业,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④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业务招待费支出实行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限额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不再详细规定而是简化了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4)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采取了多种方式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向高科技、环保等产业倾斜,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等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统一税收征管要求。

新企业所得税法针对企业所得税征管的新特点,在企业纳税地点、合并与汇总纳税、纳税年度的起算时间、纳税方式以及企业终止经营活动后的汇算清缴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注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法律适用上的一致性,而且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有利于法律的施行。

2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解决目前内资、外资企业税收待遇的不同、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实现公平税负,是新税法的主要目标。新企业所得税法为所有企业建立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法环境,实现了“五统一”,消除了差别待遇,使各类企业享受同等的税收待遇,站在同一税收待遇的起跑线上,形成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产业导向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创业投资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税收优惠,同时保留了对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外资金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行业和区域中,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关注的是基础性、环保性、创新性、公益性、发展性的产业,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激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时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这将鼓励高科技企业扩大研发投人,并有利于企业减少税费支出。

(4)有利于增强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内资企业而言,新税法实施后,企业法定税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25%的税率,比原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8个百分点,统一和规范了企业税前扣除标准,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有效整合,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将低于改革前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5)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资企业略有影响,但不会造成重大冲击。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对外资企业来说,不同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会有升有降,总体税负将略有上升。但由于采取了诸如外资企业可按照新税法规定享受新的税收优惠,并在一定时期对老外资企业实行过渡优惠期安排等措施,可以给外资企业一个缓冲期,以防止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与并轨前形成太大的反差。

总之,新税法从税法、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五方面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各类企业的所得税待遇一致,将对我国内、外资企业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企业要加强对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学习,以新税法规范企业的行为。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9

[关键词]所得税法会计会计信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企业上缴的所得税收入达到9672.2亿元,所得税成为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不仅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2007年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促进我国各类企业在统一税收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也将对企业会计产生重大影响。

一、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意义

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降低了税率,统一了税前扣除标准,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了税收征管要求。新税法统一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客观要求。原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政策上,存在对外资企业偏松,内资企业偏紧的问题。根据调查,2007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率约为25%,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率约为15%,内资企业比外资企业高10%。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利于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新税法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原税法以区域优惠为主、产业优惠为辅,东部经济特区税率15%,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税率24%,中西部地区企业税率33%,结果造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特惠制度主要关注外资企业的规模,缺乏对外资企业产业结构的引导,以致设在我国的外资企业大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重、资源浪费大的产业。新税法注重产业结构导向,规定只要是投资于高科技、基础设施、农业、环保、节能等方向的企业,不管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能平等地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发挥了税收对产业结构的调控作用。新税法大幅度削弱外资税收优惠,同时保留了西部大开发地区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这样变革,使税收优惠政策由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转向资源、能源丰富但资金缺乏的西部地区,从而加快了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的关系

税法与会计是经济领域中的两大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它们共同作用于现代市场经济,两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一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以会计提供的信息作为核算应纳所得税的基础。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核算所得税费用只能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按税法的规定,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增或调减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税率,计算出当期应纳所得税。另一方面,实际交纳企业所得税金额又会影响会计对净利润的核算。企业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之后的利润,才是归企业支配的净利润。企业所得税占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5%,占企业总利润四分之一的比重。虽然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但两者的目标、经济事项的处理原则和要求不同。新税法对计税依据和计税方法都有很明确的规定。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经过专业判断,按经济事项实质、重要性、谨慎性等会计原则处理经济业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税法与会计过度分离,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难度将会很大,不便于税法对会计信息的监控。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需统一的,尽量保持一致,两者是一种协调、适度分离的关系。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会计的影响

1.新税法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会计信息作为一个对外报告、对内管理的信息系统,真实可靠是其“生命”。然而,会计行业的现实却令人担忧。作为国际公认的会计楷模――美国,接连发生施乐公司等一系列的财务造假案。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首批aaa级信用企业的中国铝业,被动地卷入一桩涉嫌财务造假丑闻中,而这桩涉嫌财务造假的始作俑者,正是2007年底换股吸收合并的山东铝业,也就是如今的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通过对这些财务造假案的剖析,可以看出财务造假的特点是虚报盈利水平、人为推动股价、提高债信评级和盲目扩张,导致投资者利益损失和国家税收流失,并引发财务信用危机。税法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税法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使得其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具有“刚性”。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原税法与会计的关系过度分离,削弱了税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和监督作用。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纳税年度内,无论盈利或者亏损,都应当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同时规定企业有义务向税务机关提供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税务机关在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中,如发现交易价格不合理的,经过实地调查核实后,有权按合理的方法重新调整交易价格。对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等偷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行政处罚,触犯刑法的,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为保证税款不流失,新企业所得税法建立了一套对会计信息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

2.新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外资企业的税率、税前扣除标准及税收优惠措施,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核算所得税费用只能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协调,使各类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了统一。

(1)新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

我国原内、外资企业的适用的税率不一样,以致双方的财务指标没有可比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统一为25%,在国际上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税率的统一,不但使内、外资企业的财务成果口径一致,而且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2)新税法统一了税前扣除标准

新税法扩大了工资全额扣除范围,统一了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和广告费扣除标准。原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按计税工资进行税前扣除,即企业按职工每人每月1600元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据统计,2007年全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932元,月平均工资为2077.67元,按计税工资税前扣除,增加了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然而,外资企业则按全额工资进行税前扣除。新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均可以按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进行税前扣除,扩大了工资全额扣除范围。原内资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有3%、10%和100%,但大多数企业都按3%的比例进行扣除。而外资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可以据实扣除。新税法规定,各类企业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均为年度利润的12%,既公平了税负,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原内资企业的广告费的税前扣除是按类别区分的,一般企业的广告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2%、8%、25%扣除。而外资企业均可据实全额税前扣除。新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广告费均按销售收入的15%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减少了扣除级次,降低了营业成本。

3.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采用了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做法,也就是,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而纳税申报时要依据税法规定进行。这一、两年,我国新企业所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实施,要求会计人员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这种剧烈的变化。会计人员在处理所得税会计时,既要掌握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又要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法规,正确处理税法和会计之间的差异,并能在财务报告中准确反映,这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新企业所得税法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制度创新,真正实现了“两法合并”的改革。它推动税法与会计的协调发展,为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炜: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6月

[2]夏琛舸: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照讲解[m].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08年3月

[3]翟继光: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4]蔡昌: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与运用技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篇10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差异;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税法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与原内、外资税法有较大的差异,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影响也很大。该法的颁布与实施给各类企业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为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税收负担以及引导资金的流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差异

(一)首次引入“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

新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体现了以“法人组织为纳税人”的做法,摒弃了以独立核算的三个条件来判定纳税义务人标准的做法。同时,新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体现了根据属人主义原则作为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指导原则。首先,明确居民的概念,可以区别不同类型的纳税义务人,明确税收管辖权范围。其次,采用居民与非民居概念,可以避免行使居民征税权的国家之间对同一所得的双重或多重征税。再次,界定本国税法上居民的范围,划清居民与非居民的界限,对于谈判、缔结和执行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协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征税权。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率”方面的差异

现行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33%。同时,对一些特殊领域的外资企业实行24%、15%的优惠税率,对内资微利企业分别实行27%、18%的二档照顾税率等。税率档次多,使不同类型企业名义税率和实际税负差距较大,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容易带来税收漏洞,增加税收征管上的难度。因此,结合我国财政承受能力、企业负担水平,考虑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实际税率水平等因素,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25%。这一税率在国际上属于适中偏低的水平,从而有利于继续保持我国税制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和吸引外商投资。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前扣除”方面的调整

目前,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在成本、费用等税前扣除方而规定不尽一致,如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计税上资限额扣除制度,而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工资支出实行全额据实扣除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扣除将做出统一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内资企业实行的计税工资制度,对企业真实合理的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适当提高内资企业公益捐赠扣除比例;企业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合理确定内外资企业广告费扣除比例。

(四)税收优惠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现行内、外资税法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其主旨是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鼓励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能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资,同时兼顾微利小型企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福利企业、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等。对从事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环保节能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计征,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实行15%的税率;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纳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减征或免征等。

(五)收入总额范围有变化

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规定是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生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采用的是列举法。而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作为收人总额,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企业取得收入的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存货、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以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收入总额口径比原来要大,虽然实际计算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新规定有利于税务部门掌握企业的收人来源,从而避免企业漏计收入。

二、新税法实施对不同企业的影响

(一)对内资企业的税负影响

1.大中型内资企业

对于大中型内资企业而言,新税法最直观的影响是,一方面降低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由33%减为25%),同时减小了内资企业所得税税基,两个变量的减少会降低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有关专家测算,若不考虑税收优惠因素影响,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将使企业税后净利提高11%。

2.小型微利企业

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税率征收。这里的条件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①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万元;②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对认定小型微利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大大提高,多数企业税负会有下降。

(二)对外资企业的税负影响

1.非生产性外资企业

按原企业所得税法,非生产性外资企业,如服务业、餐饮业等与内资企业同按33%税率执行的。内外资企业统一为25%后,税率减少了8%,税收负担也会大幅度降低。

2.生产性外资企业

对于生产性外资企业,我国长期以来都给予扶植,享受各种优惠后,一般平均税率仅为12%左右;新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统一税率后,生产性外资企业增加了13%的税率,税负会大大增加。

(三)对不同行业的税负影响

有关部门报告显示,两税合并将对不同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电力、有色金属、造纸、纺织服装、交通运输等行业在2006年以前实际税负并不高,2006年以后由于税收优惠期满,实际税负大大增加。所以,两税合并仍然可以受益。汽车、家电、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等行业实际所得税税负低于25%,因此行业整体并不能享受到两税合并的好处。食品饮料、银行、通信运营、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实际税负均高于25%。截至2007年,银行业、饮料业和通信运营业税负分别为35.59%、31.06%和31.51%,分列国内行业税负前三名。因此,税制改革后这些行业有可能成为主要获益者。

(四)对不同区域企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原税法的区域优惠政策导向,使东南沿海地区吸引了绝大部分外资,率先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相比,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不利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适当削减东部区域优惠、增加西部地区的优惠是新形势要求。

总之,新税法颁布后,有利于我国税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内资企业而言,消除了税收歧视,使之与外资企业享有相同的税收政策,减轻了税收负担,有利于其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对外资企业而言,新法规定的25%的税率,在国际上仍是适中偏低的水平,有助于国家吸引外资并有效利用外资。同时,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体系,有利于国家清理假外资,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长远来看,新税法的实施不会对我国吸引外资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