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16:36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现状、特点

一、引言

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二、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智能工程化发展现状

①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运转失灵,甚至个别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完工,进而导致了整个工程延期,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投资浪费。②社会需求高。在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的需求量现在还比较高,在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热潮。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显示,智能化系统为我国环保节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此系统,智能建筑在设备的维护、能源节约、管理方面的投入、维修次数、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都可以为我们节省出一笔很大的费用,其大概相当于全周期成本的20%。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②施工管理模式落后,现场管理混乱。由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相对复杂,且技术更新也非常快,所以加大了总承包方、建设单位以及监理方的管理难度。经常是要么管理力度不够,要么仅简单当作传统的电气工程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频频发生路由矛盾、空间矛盾、接口矛盾等等,不仅费钱、费力、费时,而且还可能造成系统缺陷严重的后果。

③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建设的过程,而忽视了竣工后的维护,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也过少,而且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介入晚、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等情况。通过对以上不良现象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每个细节做起,严把质量关。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实现,需要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作为支撑。另外,它又是一项建设工程,因而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和工期规划等方面的设计,并按照建设总体总目标进行全程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具体而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工程十分复杂,它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电气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现代控制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的相关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工程内容非常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可分为通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如果按照专业来划分,其可以划分为二十多个子系统。

②涉及的协调和配合单位多。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协调配合,主要有:监理单位、市政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咨询单位、安装工程施工单位、土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装修工程施工单位等等,而且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也非常复杂,给整个工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一)“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选择

纵观国内外建筑智能化管理现状,项目的成功实施智能化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要对其整体规划和优化的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解决总体控制和专业化分工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在智能化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①此模式下各单项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合同的签订方式及原因。一般来讲应该由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分包单位三方共同签订合同。这样可以方便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也便于分包单位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和安排。有效防止总承包单位以各种理由向分包单位收取其它不合理费用。

②此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完成的智能化工程原因和内容。总承包单位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负全责。因此对于智能化系统中协调工作面大以及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应该由总承包单位来负责全面实施,而对于那些相对专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工作相对简单,协调面小的系统可以让分包公司来实施完成。

③此模式下必须指定分包的智能化工程的原因和内容。找出智能化系统中专业性强、保密度高、施工相对简单的系统,由分包公司来完成,可以为总公司节约一部分人力和物力,使其有更多是时间和经历投入到难度系数大的系统中去。那些可以由分包公司来完成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电话交换机、移动通讯覆盖系统、微蜂窝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接入网设备、大屏显示、应用软件等等。

(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点分析

①责任明确。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负全责。由于其责任划分明确,所以可有效避免众多单项系统工程的分包单位,防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故意推卸责任,可以有效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协调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

②技术管理压力减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有能力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策划和实施管理。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同时智能化系统本身还有很高的系统和技术要求。比如建设单位自行策划和实施该工程智能化项目,在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此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力,可以使该工程项目克服诸多困难,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③有利于协调和智能化工程项目。有目的的进行协调和沟通是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影响着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诸多方面。承包单位在整个智能化工程项目的作用是协调和管理,他们利用自己擅长的技术和特长,制定整个项目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整个智能化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④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规划。不难发现,规划在智能化系统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业主应该及时确定智能化承包单位,让他们参与到系统规划中来,利用他们在长期工程中所积累的技术及施工经验对系统的先进性、整体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做详细的研究,为业主制定出最优规划。总体而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智能建筑获得到了较速发展,在技术、观念、队伍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但这对于我国智能建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步伐,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地区间的交流学习,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2

关键词:建筑;建筑电气;智能化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型现代化建筑和高层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电气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系统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得到业界的关注。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2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2.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3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3.1基于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3.2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智能”体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

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如:“水立方”、“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参考文献:

[1]耿霄.现代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之间的关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3

不同于普通建筑,智能建筑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与拓展性,有其灵活性特征,且具备较好的节能与环保功能,能够实现对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通信与处理。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实施综合化的控制与管理,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统计记录相关数据,同时可实现办公自动化,对建筑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所应用的材料均为绿色、节能、环保的高效建筑材料,所有设备均可实现即时更新。且具备典型的节能型特点,主要依照建筑特点进行设计,体现相对发散性的设计要求,能够节约大量水、电、热能源。智能建筑与城市环境同样有其一定的协调性。现代建筑并非独立存在,其发展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而进行,能够充分融入环境中,体现其舒适性特点。

2现代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案

2.1总体设计目标

智能建筑的设计目标主要围绕多功能、一体化同步发展所展开。首先需实现对大功率智能电气及设备的管理与监测,发挥其控制作用,以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智能建筑结构,提高智能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还需做到充分利用建筑环境的优势,将智能化系统融入建筑环境中。诸如在设计房屋走向时,可根据智能控制系统对光源的强度反应,灵活地调节太阳板。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太阳板将自动转向,面向背光面,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且与之相反。此外,还需对建筑空间实施合理化的分配,以改善室内的温度环境,遵循节能的原则,确保建筑通风采光等条件可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以突显智能化设计的理念。

2.2智能设计融入建筑环境中的具体途径

将智能建筑设计作为中心,围绕具体建筑的空间组合、限定等实际情况,加入空间行为、体验、感知、构景等内容,正确处理建筑智能设计与环境的关系。首先保障空间与环境的一体性。加入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的观念,实现智能建筑规划与设计。一般来说,要实现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功能,必须构建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铺设高速主干通信网络,在不同的建筑楼层设置单个或多个局域网,与主干网络进行高速连通,进而实现建筑与外界环境的联网通信。其次,为解决智能建筑设计的布线问题,需建立结构化的布线系统,实现不同电气设备的连接、互通,同时支持不同厂家的数据设备与语言环境。再者,贯彻系统集成理念,将建筑物内部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不同的子系统建构为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系统。充分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内容,确保其独立性,同时注重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发挥不同系统的作用,保障集成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智能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优化建筑电气能源配置,同样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3智能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3.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

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框架结构等融入进来,从而打造一个灵活多变、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可以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设计柱网。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对其要求具有舒适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应该尽量避免将内部的管道、线路暴露在外,中央空调的设置是施工的一大难点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管道、排水系统、支架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整个智能建筑物中,每一层的高度不能够小于3.6m,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央空调的安装与施工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

3.2合理的设置布线

在设计智能建筑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对布线进行合理的设置。在建筑物日常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电气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声响,从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所以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根据设备的性质进行合理的设置,另外,需要根据外界环境来对其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

3.3节约用水技术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节约用水技术不仅仅指的是见谅的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还包括了在建筑过程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比如说我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中排放出来的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废水,这其中包括了沐浴、洗衣、厨房以及厕所当中的排水,对这些排出的污水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经过处理的污水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中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讲办公楼、居民区、以及超市和饭店当中排放出来的污水进行收集,在收集之后进行合理的处理形成中水,然后将中水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冲厕所、道路清扫、消防、洗车以及绿化等方面。

4智能建筑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智能建筑与我国传统的建筑进行比较的话具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其中的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址设计、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节能减排、功能齐全、智能灵活、帮助建筑物的用户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环境。这样不仅仅能够满足带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还能够对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进行降低,降低建设过程以及使用过程当中二氧化碳的平排放,对环境进行很好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方面一个技术方面。在社会内涵方面,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的理念”上,其中主要强调的就是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这些一系列的特点主要就是体现在建筑物的整体的布局规划以及系统的机构模式、制度体系、管理理念、价值观等。在技术的内涵方面,主要就是体现在“绿色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两个方面上来。其中的“绿色技术”也就是与环保有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具体上包括了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节省占地面积以及节约用水和高效率的利用能演以及资源等绿色的环保技术。智能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的控制之下所采用的视频监控技术、图像显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各种互联网新型技术。所以说,智能建筑能够自动的对内杯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尽心观测并且根据观测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响应,具有着智能报警的功能,从而能够达到技术的协调一致以及建筑物内外结构的有机结合。

5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4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设计;绿色节能

1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内容及建设理论分析

1.1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内容

目前关于智能城市的概念内容尚无权威定义,不同行业、机构专家从不同层面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内容进行了充分解读与合理界定。智慧城市指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于一体,实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内容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在目标定位方面,智慧城市主要以实现服务全民、高效有序城市管理、绿色开放经济发展等目标为主。通过坚持按照制度规划、信息引导等原则内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2智慧城市建设理论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理论进行分析,可从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1)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在特征表现、内容从组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增强。从城市建设特征分析,智慧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健康出行服务、居住生活服务,具备了科技智能型特征。从城市建设发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神。要求规划设计人员主动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神,借助互联网等建设手段,实现对城市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在提升城市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智慧城市建设侧重引进优秀人才资源、智能技术资源,可促使智能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水平。(2)实现城镇与工业的有效融合。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涉及的范围内容较广,可视为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产物形式。城镇化作为智慧城市信息智能化的载体形式,可通过利用城镇自身具备的扩散功能、聚集功能,保障城市智能型建设更科学合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内容较多,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等均可列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范畴。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将信息产业发展作为有效推进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

2智能建筑概念分析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对智能建筑的概念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标准中提出,智能建筑主要以建筑物为平台,集成各类智能信息应用、架构系统实现对智能建筑体系的合理构建。与常规建筑不同,智能建筑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通过科学运行与安全应用,可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高效便利的居住环境。(1)智能建筑内部集成多项新兴技术内容,可针对智能建筑运行各环节进行调整优化,智能建筑可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2)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可提前对系统各参数进行合理设定,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3)智能建筑在电力系统、通信系统方面较为完善,可为智能建筑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保障。

3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的对比

3.1相同点

针对智能建筑设计、智慧城市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度、地方企业设计标准,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智能建筑设计、智慧城市设计要求,对相关设计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在设计目的方面不具备高度相似性。

3.2不同点

针对智能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智能建筑设计观点方面表现较为明确,但针对智慧城市的设计工作,在部分细则问题方面尚未明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条理清晰,可参考的设计标准也较多,智慧城市设计可参考的设计标准较少。与智能建筑设计相比,智慧城市在制度及相关细则标准方面缺乏健全性、完善性。

4基于智慧城市的智能建筑设计

4.1明确智能化建筑的实施标准

在设计智能建筑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针对智能建筑使用功能、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内容进行全面考虑,根据分析反馈内容,合理界定智能化建筑标准,将该标准作为建造实施要点内容。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如果建筑面积达到2万m2以上,可对其进行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始终立足于居民的实际需求,对智能建筑功能设计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尤其应重点针对智能建筑中的温度、采光程度、智能化系统应用等进行分析。为了保障智能建筑良好的采光效果,设计人员无须对空间进行大进深设计。在智能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可从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形式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设计。在设计建筑物层高时,层高控制应大于3.6m。设计人员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工作时,除了需要考虑智能建筑使用功能外,还需要对智能建筑设计发展前景进行重点考虑。在智能建筑设计方面,相关人员可从地面、墙面、天花板、屋顶等方面进行智能化设计。架空地板进行布线较为方便,较好地利用了空间容量,且管线不存在过多的交叉点,施工工序较为方便。为了达到安全效果,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外,墙面可预留线口,墙内空间布置各种传感器、控制设施;智能建筑内天花板设计光线感应兼顾智能照度调节,负责出风、烟感、喷洒、走线等;屋顶应合理种植绿化植物,构成绿色空间渗透与延伸,可充分利用再能生源的设备,节能减排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外界作用力对建筑的损害。

4.2完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集成新一代通信技术与新兴发展内容于一体的建筑类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应用价值。结合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智能建筑在设计工作方面存在滞后性问题,易对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相关设计人员应对智能建筑体系结构进行适当健全与完善。通过结合新兴技术内容、发展模式,使智能建筑可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好的应用价值。

4.3充分应用B/S访问模式

智能化可视为智能建筑的特征表现,为了保障智能化特性可顺利实现,设计人员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门户技术,实现对访问模式的优化处理。在智能建筑优化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应根据功能需求,对子系统的集成设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设计人员应合理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体系。设计人员可利用门户技术、B/S访问模式,对智能建筑系统安全运行进行有效处理。除此之外,当前各种物联网子系统在智能建筑应用发展中主动与B/S接入模式结合应用,可对智能建筑安全运行进行有效处理。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智能建筑通过集成多项先进技术,可有效促使智能建筑更好融入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4.4充分运用智能云计算技术

智能云计算技术作为促进智能建筑安全设计的重要技术内容,在实际设计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加强对云计算服务的构建分析。通过科学运用智能云计算技术,可有效优化智能建筑服务质量,提升智能建筑的应用效率。结合当前发展情况分析,为了进一步加强智能建筑安全设计效果,设计人员将智能云计算技术融入智能建筑设计、智慧城市设计规划中。通过不断拓展行业云计算服务技术、产品内容,可为智能建筑云服务中心提供良好的平台保障。可从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等服务方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研究,确保智能建筑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5贯彻绿色节能设计理念

绿色节能设计理念是我国智能建筑予以重点践行的设计目标。近年来,为了全面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进程,行业内部工作人员主张利用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与施工工作进行全面调整、优化。在绿色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主张利用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优化替代。工作人员可利用自然光实现照明,减少电能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回收与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除此之外,在绿色建设施工方面,现场施工人员可从应用绿色施工材料、绿色施工技术方面,充分落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可利用软膜天花板、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等,深化绿色节能理念的贯彻效果。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部署号召,智慧城市发展工作针对绿色节能设计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为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在智能建筑设计施工中应用提供了保障。

4.6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发展智能建筑可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从多个方面将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贯穿于智能建筑施工设计全周期中。例如,日本某现代化建筑庭院,庭院可利用智能化系统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数据监测反馈结果,对门窗、空调等进行智能调控,保障居民始终可处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优先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做好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并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年龄特征、实际需求,做好针对性智能建筑设计工作,保障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安全性。

4结语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内容得到了相应拓展,从事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发展责任。相关人员应立足于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对当前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主流方向进行明确把握,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相关设计人员应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经验,对当前设计体系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深化智能建筑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众,刘晓强.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居舍,2020(17):15-16.

[2]赵淑旗.智能建筑设计与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智能城市,2020,6(13):45-46.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开始逐步体现出智能化特性,智能型建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体现出了高科技的特性,也充满了生活性气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便已经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此之后,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出现了智能建筑的身影,随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开来。我国最早出现智能建筑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未来的几年内,智能建筑在我国将有飞快的发展。有学者统计,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起的智能建筑约占全球智能建筑的50%,而我国的大型智能建筑主要是综合性的智能化大厦。智能化建筑集合了多种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有现代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而多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建筑的弱电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弱点系统是建立智能化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智能型大厦是专业研究人员的重点工作目标,也是其长期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智能建筑系统集合了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型建筑系统也逐渐开始朝着集成化方向迈进。在不久的将来,集成化系统的逐步应用能够更加完善智能建筑的各种资源调配,使得智能型建筑的管理更加高效、功能也更加完善,同时也更加的安全化及舒适化。

1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实施要点

智能建筑系统具有较多现代化智能型特点,因此其工程建设建设也更加的精细化及复杂化,故其管理也应当更具技术性及科学性。当然,无论智能建筑系统多么先进,它也是属于建筑性工程范畴,此类建筑工程的策划应当满足客观性及科学性要求,同时也应当首先设立实施目标并严格遵守预规划要求进行质量管控及进度管控。智能建筑系统因其科技性及综合性比较高,固其工程设计及策划与一般的建筑系统工程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而其施工及工程监理也具有自身特点。智能建筑系统与其他电子系统或其自身子系统间又应当是协调相关的,因此,在智能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对其统筹规划安排、施工过程、相关管理及施工人员的要求更具技术性及经验性。智能建筑系统涵盖了多种现代化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应当满足多系统的匹配要求,且其在选定公司、设备、施工、安装、验收、审查等方面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及相应的标准规范[2]。目前,国内集成系统研究公司主要集中在it行业,而设备研究行业大多从属于制造行业及建筑行业,这造成了行业间沟通存在局限性,而智能建筑系统的承建方在规划设计系统及施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避开技术协商的情况,这会造成智能系统的构建出现功能齐全不足、施工走弯路的现象,不仅会造成智能建筑系统完善性不足,也会增加了成本浪费。此外,在实际的智能建筑系统施工的过程中,因施工规划和与智能设备供应等部分分工不够细化,时常引起施工智能颠倒,调解不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性齐全、控制好系统质量及降低投资成本,应当引进更加科学化的技术监理与技术咨询,从而能够确保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监控、审查验收等更加协调化及合理化,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型智能建筑系统工程中已开始施行该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智能建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我国目前的智能建筑工程的调查,表现出了智能建筑系统的实际建造与工程预规划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建造工程的质量监理未达到预期要求,造成系统运行率、节能提效、系统开通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其中重点方面有如下几点:(1)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以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的建设情况看,智能建筑设备大体上均为进口的智能化产品,因为进口的智能化产品品种及数量繁多,并且其制造通常是由不同的厂商完成的,工程规划设计公司大多只是将原有的设备资料进行套用,这导致了不同系统间的不同问题无法一致性进行解决,也难以采取更好的措施进行设备匹配,这为整个建筑系统的智能化体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与工程建筑部门也是不同的单位负责,这也给设计与建筑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带来了困难,最终导致工程设计出现的问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造成不可逆转的缺陷,最终造成智能建筑的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而基于目前我国的现状,有效的监理工作还难以顺利开展[3]。(2)技术规范。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完成后,对其建筑情况进行质量验收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但从目前国内状况看,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规范完善性仍显不足,这不仅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管控难以有据可依,也给后期建筑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3)设备服务。智能建筑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智能设备大部分是国外直接进口,这给智能设备的价格询问带来了很多困难。但通常来看,其基本使用材料及安装费用部分是遵照行业收费标准的,但这也不能作为整体定价依据,系统设备的价格也仅仅只是大体上的一个参考价格。因此,在这方面的预算难以做到精确化,造成了此部分投资无据可依,其控制投资计划也难以制定。此外,大多数情况下智能化设备的购买主要是由业主负责的,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负责监理的工作人员难以有效开展施工索赔事宜。(4)管理部门。在智能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因受到较多行业部门参与管理的影响,不仅造成了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困难,也给工程监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参与建筑工程方面管理的有通信、文化、电力、公安等管理部门,会影响到系统设备选型及报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常常阻碍到监理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监理暂停的现象发生。(5)重复作业。在智能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存在多队伍共同作业的情况,有时候会存在不同队伍进行同样类型工作,这会造成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同队伍之间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相互推脱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造成工程项目的延迟[4]。(6)监理人员素质。智能建筑工程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性,对专业技术性的要求较高,也要求更具细节化,这意味着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引进多专业性人才进行项目支持及协调作业,这也表明了进行监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相关方面的管理经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工程监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基于以上,可以看出工程监理的任务较重,责任也非常的重大,同时也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但是,假如监理工作未能够有效的开展,那么就难以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措施,最终造成资本投入与实际效果匹配性差,系统的功能不能较好的发挥出来,因此,若要有效的建立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就一定要遵循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监理特性,针对不同工程阶段采取不同的监理措施,并选用一些专业知识能力较高、实际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监理人才进行智能建筑的监理工作,从而推动监理工作进入良性发展[5]。

3工程监理方面的重点任务

(1)工程设计及其规划。基于智能建筑对系统设备的需求角度出发,更好地为业主提供帮助,同时帮助业主更深入地了解工程系统的总体规划及目标。准确地分析探讨业主在系统规划方面的相关要求,并认真审查相关方案;在进行合理的相关协商谈判后进行合同设计;设计阶段便要积极开展监理工作,在进行施工图预算及审查设计预算阶段应当先进行专业的技术咨询。(2)开展招标活动及系统设备确定。在给业主提供技术方面咨询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帮助业主进行招标组织活动,依据业主提出的条件进行审查及制定项目标书。在业主审查承包方资质及建筑工作业绩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在工程设计方面采取严格的把关并进行价格及设备系统功能的分析对比;对系统设备的供给以及施工工程承包方面的合同条约进行审核。(3)运行系统。在智能建筑系统完工后应进行系统试运行;明确区分业主、系统承建商以及协调物业三方的工作内容;审查与系统相关的培训技术资料及系统操作的过程;还应当将相关设备的运行方案及施行制度进行重点审查并将系统的试运行记录进行准确的审查。(4)验收系统。在系统完工后,应对其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审核,审核过程中应当注意其精确性及完善性;基于系统设计的细节要求及相关的合同条款对系统的功能性进行验证,还必须要对它的试运行状况进行审查;提供技术支持以保证业主的验收工作顺利开展[6]。

4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智能化设备的产生给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发展较滞后,相应的监控机制尚不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完善。而将监理的概念引入智能建筑系统中,能够有效的监控智能建筑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及其质量,这极大的推动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国,刘成玲.发挥监理作用提高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13(09):92-94.

[2]张美静,王宽.智能建筑系统的构成及造价[J].科技情报,2014(01):77-79.

[3]李良红,刘国邦.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研究[J].河南建材,2012(11):119-122.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智能技术;智能控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公众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智能化建筑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实现其功能的多样性和便捷性,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个引进的要点倍受关注。

1电气自动化及智能建筑

1.1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特点

简单地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在不需要人工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电器元件装置或对象,使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运转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很明显的识别、响应、动作等系统性;从工程角度分析,电气自动化系统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在系统构建完成后,反馈数据可以直接影响动态系统,输出值与设定值达到一定的对等区间后即可做出动作。这种技术“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险、繁琐的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应用范围较广、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强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特点。

1.2智能建筑及其特点

所谓的“智能建筑”是一个相对概念,相比于传统建筑类型而言,具有更加舒适、高效和便捷的人性化环境。智能建筑采用大量新型设备和系统来铺设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和安全系统等,将多种需求融合一体。最明显的特点是依据“人性化”的要求,对大部分需要人工操作的繁琐过程用机械代替,形成了一个节能、环保、经济、健康的居住环境。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的本质是建筑体,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平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营造一个便捷性、舒适性较高的建筑居住空间。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

门禁系统是居民楼和写字楼等建筑的必要设施,是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护电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门磁、控制器、读卡器以及电控锁等设备构成,是一个很典型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其工作程序是:读卡器获取门禁卡信息,将信息传入门禁管理系统中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门禁管理系统中的预存信息,电控锁就会在电磁继电器作用下开放。因此,对于门禁系统而言,保证电力供应是最基本的要求。智能建筑中的门禁系统不需要人工值守,同时在安全性控制方面十分便捷。业主可以使用门禁卡进入楼内,能有效减少一些不法事件的发生。同时,门禁系统还具有报警功能、出入登记功能等。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监控系统是电气自动化安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一种先进的防范功能综合管理系统,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主,通常也会包括一些人脸识别、聚集识别等功能。监控系统需要通过摄像头来捕捉信息,而摄像头想要完善地得到实时情况,需要一定的传感设备作为辅助,对监视对象的内容进行记录。控制摄像头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同样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其特点是实现防盗安防系统的联合,扩大防范规模和能力。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如果把智能建筑看作是整个城市的信号源,那么报警系统就是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连接的必要结构。对于智能建筑而言,防火防盗等系统主要是基于物理手段实现的,如电子监控、烟雾探测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会及时做出反应,并通过报警系统直接与相关部门联系。即便是在业主不在家或无法及时反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救援。此外,智能建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还包括防静电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大多是基于安全角度的应用。很显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规避人工反应慢的问题,同时在一些危险的环境中避免了人身伤害,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较高。例如在一些长期需要反馈信息的环节中,采用人工操作不仅成本高,而且存在危险性,而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只需要通过总线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各个部分的调节、重启、管理即可。

3结束语

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设计、建造、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一方面要加强智能建筑自身的发展水平,通过培养综合性人才来满足建筑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适用于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从整体性出发,改进该类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英清.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3(10):54.

[2]邢炜.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4):3-5.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备;自动化;教学改革

智能建筑是建筑领域科技水平的呈现,一个国家和地区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因而,智能建筑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一、构建智能建筑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基础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对学科内涵的有效把握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课程制定的科学设置提供基础支撑,使其能够反映应用需求和学科发展状况。同样,教学体系的侧重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1.智能建筑的学科基础

智能建筑涉及领域众多,例如计算机技术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电气技术学科、自动控制学科、建筑设备学科等,因而,各相关专业学科均可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实施智能教学。这一特点在我国现行智能建筑教学现状中具有很好的反映,各大高校在智能建筑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教学专业和教育系院划分,甚至也有一些高校在特定系院中将智能建筑划分为好几个不同的专业。但是如果按照培养智能建筑应用人才的标准,从学科整体上来看,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则很难称为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智能建筑学科教学。因此,要想展开体系化的职能建筑教育教学,就必须以智能建筑学科基础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设置,这样的教学体系才能适应智能建筑的发展要求。

首先,将建筑设备作为调节和控制智能建筑系统的对象。想要更好地进行智能建筑研究和教学,就要理解和熟悉现代建筑的设备性能、设备类别、控制要求和运行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控制和调节的有效性。

其次,将自动控制技术和原理作为控制和调节智能建筑系统的手段。建筑设备为建筑功能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但是要实现更高效、更舒适和高功能的建筑功能,还需要根据建筑设备的控制要求和运行原理,构建针对性的控制模型,以便更为有效、实时地调节和控制控制对象。因此,教学中对现代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基本方法和原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智能建筑教学内容。

再次,将信息技术作为智能建筑自动化的支柱。自动化的办公系统、通讯系统和建筑设备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控制网络、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分析是实现上述三个系统自动化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智能建筑自动化的技术基础,也是智能建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建筑的人才培养目标

方位多、层次多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特征,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也会有不同的教学体系。对于具有多学科渗透和交叉特点的智能建筑学科来说,尽管相关专业都可以依据自身专业优势进行教学,但是不同的专业其优势也有很大差别,因而其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智能建筑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满足学科基础要求的基础上,强化自身专业优势专业的教学,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智能建筑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1.把握学科基础,注重基础教学

高校在设置智能建筑教学课程体系时,要根据智能建筑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和教学体系的有关要求,在把握智能建筑学科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专业主干课程设定。强化对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教学,对于与智能建筑教学体系不相符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结构的合理设置。

2.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智能建筑教学的自身特点和课程设置的有关要求,确定智能建筑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专业方向,依据课程专业方向确定具体课程和具体教学内容。设置的课程要能体现学科基础要求,基础知识要能反映专业教学内容,并注重强化专业特色。对于那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课程来说,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设为选修课,在不加重一般学生学习负担的条件下,为对该课程比较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强化专业知识的机会。在具体实践中,对于基础专业课程和技术专业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以便学生能够实现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自动化实验课程体系对于智能建筑教学体系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自动化实验课程体系中,要尽可能地加入智能建筑集成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室温调节控制系统的有关内容。总之,对于智能建筑教学来说,只有在充分把握对智能学科专业技术需求和智能建筑学科内涵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智能建筑教学体系,为智能建筑教育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维钧.建筑智能化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2]陈志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4).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8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俨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是居住和实用性等方面了,对于建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同样也成为人们的追求,互联网技术成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平台。如何追求建筑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怎样才能保证建筑在保证自身的舒适性的同时还能给居民提供互联网的服务与享受?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互联网技术。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建筑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展的产物,也是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活动领域扩大逐渐上升的结果,通常来说,智能建筑互联网技术就是对于建筑综合使用多项的高科技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等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物设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并且对于建筑内部电气系统、防火防盗系统的自动化和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简单。除此之外,特别是建筑物内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控的作用,确保了居民的安全性,增强了建筑的智能型。由此见得,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就是帮助建筑物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与建筑物的智能化。

因为在建筑物上应用互联网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大力发展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建筑具有工作效率高、居住环境舒适、节能和安全等特点,在发达国家中更是广泛的普及。虽然在我国这项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像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等一线城市都有着相当高的应用水平,而在中小型城市中普及力度还是有待加强。但是从政府对于在建筑物中推广互联网技术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智能建筑正在向大型的公共建筑和居民楼迈进,相信我国的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一定会得到更快的突破和进展。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接入万维网,为住户提供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住户通过互联网,可以访问全球网站,接受来自网站的信息。这些网站能够带来各种资讯体验,如新闻、视频、音乐、网络社区交流、电子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医疗服务、在线学习等等,有了互联网,建筑成了全球信息网络的一个组成不部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可以参与全球互动的单元。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彼此交换信息,从而实现互联网无国界的零距离理念。

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文件将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以邮件或其他载体快速传送。并且共享打印机,实现无纸化办公。上下级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通过互联网实时进行视频通话,召开办公会议。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办公,而且也实现了环保节能。

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设备状态监控。在智能建筑中,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电梯、消防、监控、供水、供电等,均可以在配备相应数字传感器的情况下,将数据通过采集器、编码器等,以标准格式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中央控制计算机,从而使中央控制计算机实时监控各设备的状态,掌握设备运行动态,确保设备可靠运行,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实现供水供气供电自动化计费,为物业单位提供了可靠便捷的计费手段。住户使用的供水供气供电设施配以相应数字化计量器具,将相应使用数据传送到中央处理机房,中心处理软件相应计算出费用,并通过与银行签订相应代扣协议,在住户授权的情况下实现快速交费,住户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可以查询相应的收费情况。

通过互联网构建全方位的安保门禁系统。现代门禁系统采用了诸如非接触式智能卡、指纹识别等技术,确保住户的出入安全。但是传统的安保系统往往是独立的,其信息只在门禁系统内流通处理。借助互联网,住户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家里的人员出入情况,并可以借助视频系统,了解到更详细的信息。由于现代加密技术有比较成熟的应用案例,通过数据加密,不用担心泄密的问题。

另外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通过互联网,停车场的车位情况可以在互联网终端实时展现,借助智能卡,可以方便地实现停车出入管理。大大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

以上列举的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说明了智能建筑离不开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将获取应用层面上突破,为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此可以开发出许许多多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了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的需求。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设计原则

4.1设计中严格采用相关标准

在智能建筑中,关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始终贯彻严格遵循标准的原则。

标准,是技术应用的准绳和参照物,一个合理的有质量的设计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以确保相关设计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指标,确保系统的可用性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同时,按照标准进行的设计,便于各厂商的产品实现彼此的互换和配套。不至于当系统中某个产品不再生产,因找不到替代品而使系统完全崩溃。

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个应用系统往往针对某个特定的目标而设计,就某个特定应用目标而言,国家往往没有制定相应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该就通用和基础部分按照严格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如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系统集成方面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而在应用系统方面在设计上适度超前,在具体指标上留有提高余量。

4.2构建适度超前的网络系统

网络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合适的网络,才能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接入服务。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普遍采用综合布线工程(如图2所示),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光纤到户已经成为许多智能建筑的常用网络介质。当然,采用光纤到幢,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到户,也是经常采用的工程选择。无论采用何用形式,都应该考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故此必须对网络数据接口、信息点设置、带宽等预留余量。另外,为了满足无线局域网的需要,考虑在智能建筑网络系统中建设无线接入点。

4.3考虑合适的费效比

由于智能建筑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一些应用系统尚在开发中,一些已经有成熟的应用,因此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完全割裂。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综合的费效比,即在设计中将基础的网络通讯系统建设好,然后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应用系统。这样既能保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保证建设投入产生应有的效益。同时,不致系统出现闲置,产生不应有的浪费。

结语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及,在现在以及未来将成为智能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依托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将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并且促进人们生活品质的升级、工作效率的提高。采用互联网技术,使智能建筑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了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为未来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广的发展空间。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9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智能建筑

1.0、建筑智能化系统内涵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兴产物,是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应用为主要特点,目标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安全、防灾、设备等管理自动化,达到高效、方便、安全、节能等方面的效果。建筑智能化的内容广泛、专业化程度高;而目前建筑智能化监理工作相对滞后、开展较晚,监理的目标、意识、方法有所欠缺;外加上智能建筑管理体制上部门繁多;这些原因是造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监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建筑系统智能的施工特点、监理工作开展、竣工验收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智能建筑监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2.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对系统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相关单位的关系。

(a)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的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

(b)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的授权。与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c)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各有侧重。从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从土建施工开始,到项目整体验收结束。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和系统验收,一直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

4.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开展

4.01协助业主做好招标投标工作

招标文件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评标定标的依据,招标文件内容要力求完整、详尽,用词准确严谨,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应重点从技术方案上提出要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设计标准和规范;系统包括的内容和功能;主要设备、元件及其技术要求;设备清单;安装调试与验收。

4.02管线隐蔽预埋

智能建筑工程的预埋与电气工程相比有以下几个不同:(1)图纸多。每套图纸单个独立系统的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预埋在楼层里合在一起时不认真检查就分辨不出各自所属的系统。也难以找出不符合图纸的地方。(2)走放射线多。智能建筑为减少相互之间干扰,走放射线多,各系统之间以及与电气之间交叉敷设普遍。使管子相互叠上后接近板厚而使混凝土失去保护层,有的甚至超过楼板使混凝土无法浇注。因此,很多情况下,监理工程师要及时对现场的走管路线进行调整。(3)管径大。电气的配线以直径的大小来体现,一般在楼层水平配线时根数变化不太大;而智能建筑的配线多以线的数量来体现。故越接近布线的始端,线的数量越多,导致配管直径大,根数越多,结果造成这一块混凝土呈现空洞。因此,由于上述三个不同,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线隐蔽预埋使监理工程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03智能建筑工程线缆及模块连接

智能建筑系统的线缆要求较高,品种也较多。因此,监理工程师验证产品的合格证和说明书并使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现场控制器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根据区域监控点的类型和数量设置模块的类型和数量。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在系统图上均有详细的说明,关键是监理工程师要核对水暖、空调、电气等其它图纸上的元件,以便使设备上的信号能正确地反馈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指令能再送回到控制点,通过执行机构的调节使系统保持在最佳状态。

5.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除了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中的“3.5分部(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要求外,还有如下几个注意事项:

(1)消防验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第30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安全防范工程验收按照《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第49号令)和《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实施办法》(公安部第86号令)执行;

(3)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4)验收规范中没有涵盖的技术参数,可以采用厂家提供的参数。

建筑智能化的特点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施工技术

abstract:inrecentyears,intelligentbuildingandsystemin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developsquickly,becometheresearchfocus.thispaperfirstfromthedefinitionofintelligentbuildingandconstitutetwoareanalyzed,andthenthesystemin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werediscussed.

Keywords:intelligence;architecture;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除了造型美观、结构稳定和布局合理等基本要求之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舒适、和便利节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集成化系统,通过建筑内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控制等设施来实现建筑功能的扩展。

2智能建筑

2.1智能建筑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智能建筑有着许多不同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从下面给出的几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定义来看还是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智能建筑概念的内涵。

1)美国智能建筑协会(aiBi)定义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4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2)日本智能建筑协会定义

智能建筑是指具备信息通讯,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的,便于进行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

3)欧洲智能建筑协会定义

智能建筑是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其本身资源的建筑。

4)国际智能建筑协会(iiBi)定义

智能建筑必须是在将来新的要求产生时,可以导入相适应的新技术的建筑。

5)国内定义(学术界)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的本质,简单的说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

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不同定义都有其各自相关的背景,在主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又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含义。但定义的不同不等于是歧义,而是定义者出发点的不同。智能建筑是发展的,对它的理解也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在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应用环境,智能建筑有着不同的含义。

2.2智能建筑的构成

现代“智能建筑系统”(iBS)通常配有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oaS)与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这三大系统,它可以将这三大系统结合在一个综合平台上,使建筑成为具有高效舒适的办公和活动场所,这就是平常大家说的3a系统。

在社会上,人们常常把服务于建筑的上述自动化的多少,用来表明该建筑物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由于“自动化”一词的英文字头是“a”,所以往往有该建筑物是“3a”建筑或“5a”建筑甚至“7a”之类的建筑。实际上是这三大系统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有的人为了炒作概念,将有些子系统单独独立出来,分别也叫一个什么“a”。比如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有的人单独将它们独立出来分别叫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feautomationSystem,SaS)火灾自动化系统(FireautomationSystem,FaS),其实这两个系统就大的类别上是属于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当然这种分法没有强制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智能大厦的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宽频带、高速率的语音、数据、图象信息,包括楼宇内部的通讯(内部网、电视会议)和与外部的信息交换(internet、e-mail);智能大厦的控制系统可以在几乎不用人为操作和控制的条件下,实现多种多样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包括火警和盗警的自动报警响应及电子巡更、闭路电视监控,对室内温度、湿度、亮度、通风度进行最优调控等;智能大厦的办公系统通过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大大的削减了日常的文书处理和传递工作,使商务活动实现无纸化,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由于智能大厦系统不但为使用者创造了优越的软环境,而且节约了建筑物业主与经营者的人员和物力的开支,极大地提高了对建筑物的管理和把握的能力,增强了大厦的竞争力,满足了各行业对现代商厦的要求,因此它一出现,便成为建筑业界的焦点、地产开发商的新宠。

3智能建筑系统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Computer)、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以及现代建筑艺术(architecture)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促使人们对社会的信息化、工作与生活的自动化、居住环境的舒适化与安全化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使智能建筑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获得飞速发展。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已从最初的建设单个智能建筑发展到建设成片智能型数字化社区,乃至采用最新高科技手段,建设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型智能城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管理的能力是智能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区别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同样,一体化集成管理的能力大小,也就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度的高低,从根本上反映了智能建筑的“智商”程度。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不是目的,也不是一套系统、设备、软件,而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

系统集成指的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成一体,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和设备的互操作化。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有两个主要的研究问题。

1)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各子系统内部的技术千差万别,通过何种技术把各个同构或是异构子系统互连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设备互操作,这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

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模式。在工程实践中,不同建筑根据功能需求和投资预算,选用的子系统和实现的智能化程度不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