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1:21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1

1 做好成本预测,确定项目目标成本

一项工程中标后,就会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此时的首要工作就是搜集各项信息,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确定目标成本。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标书、经济标书、图纸会审、招标答疑纪要,当时的人工及材料市场单价,关于项目周边交通情况、水电管道布置情况等信息。

1.1 对工程直接费用成本进行预测

工程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直接费用。

(1)人工费。对于人工费,首先要了解当前建筑市场的劳务行情及工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考虑赶工因素,确定人工单价,与预算工程量相乘,预测人工费支出额。

(2)材料费。材料费在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可高达80%,应作为重点准确把握。要逐项分析各项主材、辅材、地材的供应地点、运输方式、购买价、采保费及装卸费,确定其市场单价。对于定额中材料规格与实际用材不符的,要确定其材料价差及材料用量差异。如对于实际采用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定额规定不同,先计算出其材料用量差异,然后以施工预算中的实物量为依据,参照材料消耗标准以及材料市场单价,计算出材料的预测成本。

(3)机械费。机械设备方面应优先考虑使用本公司自有的机械设备。如果公司使用的机械大部分为外租,那么在确定了机械租赁单价之后,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提供的机械设备的种类、台数、使用时间,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与设备租赁单价相乘,即可得出设备租赁成本。对于设备用电成本,可根据设备总耗电量与用电单价相乘得出,而机械设备的耗油成本可以根据设备的总耗油量与柴油单价相乘得出。

1.2 对现场临时设施成本进行预测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现场所需施工管理人员及二线人员数量、最高峰工人入场人数和平均工人驻场人数、大宗材料的数量及堆放地点、工期长短等因素,确定临时设施的面积、生活用水用电设施的数量,与土建单方造价及水、电单价相乘,即可初步估算出临设成本。

1.3 对现场管理费用进行预测

除上述两项费用开支以外,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交通费、文明设施费、检验试验费等因无定额可循,可根据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预测开支数。

1.4 对风险成本进行预测

工程施工进行当中必须要考虑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预测其风险成本。造成成本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不可抗力、项目所在地的物价上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及特殊施工方案等,如事先对风险估计不足,则会给成本目标带来很大的负担。风险成本准确预测的关键是要熟悉工程施工方案,了解工程特点,掌握特殊施工工艺的方法,对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及当时的物价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 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2.1 加强施工组织。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2.1.1材料成本控制

(1)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公司每年对大宗的材料,如钢筋、砼、模板等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从采购上降低成本,转移材料涨价的风险。年度采购每种材料一般选择2—3家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供应商或厂家来供应材料。同时注重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并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切实执行限额领料及奖罚制度。施工班组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凡超额使用的材料,由班组自负费用,节约的由项目部与施工班组五五分成,从而提高施工班组节约材料的意识。要对施工班组交底,让其掌握节约材料的方法,如钢筋的使用,能使用短料的地方尽量使用短料,而不要将原材料截断;将短料通过对焊接长后使用,减少废品率。另外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持余料回收。

(3)周转材料及料具的管理。周转材料即在工程中重复使用的材料,如模板、木枋。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投入量越小,对降低成本所起的作用越大。因此,对周转材料的管理,就是要力求其投入量少,重复使用次数多。

(4)辅助材料的包干使用。工程中辅助材料很多,如管理不善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辅助材料的管理,一般采用包干的方法,如扎丝、铁钉采用将材料包含在人工单价中的方法,适当提高人工单价,让施工班组包干使用。

2.1.2 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项目组建后,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1-2家信誉良好、价格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也就是说,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这并不困难。

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

2.1.3 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保证机械的正常满负荷运转。

2.2 加强项目管理,控制工程间接成本

工程间接成本主要发生在项目管理开支、质量效益流失、工期效益流失、分包商反索赔损失。控制工程间接成本的唯一办法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以满足使用为目标,尽可能地使用废旧料及能周转重复使用的材料。

(2)项目管理费用。

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的长短,从满足管理效果和效率要求出发,合理地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3)分包工程。

有些作为总包的施工单位,由于其施工的资质有限和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会将诸如桩基础、弱电、消防、栏杆、门窗、幕墙、石材等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质的企业施工。分包工程因总包单位仅投入管理费用,因此分包的赢利是企业赢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包工程一般可在项目投标时和分包单位签订协议,由分包单位报价,中标后由分包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按分包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或企业中标后再通过招标选定分包单位。

(4)质量。

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分项工程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精度越高,越能节约材料和人工。譬如,天棚面如平整度很高,可以不用抹灰,而通过刮腻子的方法一样能达到使用要求,还能加大使用空间,节省费用。又如外墙的垂直度是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工序,如外墙偏差过大,为保证外墙的垂直度,在装修过程中就必须加大抹灰的厚度,从而浪费材料及人工,并加大外墙荷载,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分项工程的优良率越高,投入维修或返修的费用就越低。因此,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点。

(5)工期。

项目施工中。如能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完工,将节省大笔的机械及周转料具的租赁费及项目的管理费,从而降低成本。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一定要围绕着减少资源费用来进行工期的优化。

(6)施工技术。

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技术的提高或新技术的采用,必然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和发挥技术对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如在钢筋的连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就是节省材料、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另一项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的技术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这是项目常采用的。

上述六个方面是构成施工项目工程间接成本产生的重要因素。人员的精简可以产生高的效率,有先进的施工技术支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原材料的损耗率、提高质量的优质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质保金的开支。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2

布式工作流的设计。

图1.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3分布式工作流模型设计工作流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计算机支持下可以实现整个或部分过程的自动化。物流作业也是一个工作流程,因而也可以采用工作流技术驱动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3.1分布式工作流系统模型规划与设计工作流系统模型中包含的三类对象:文档对象,工作流对象,操作员对象。这三种对象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工作流的运转。⑴文档对象(document):文档对象是物流信息系统中订货数据、配送路线等信息流转的载体。主要由三个字段(属性):id号、文档名、文档内容。id号:guid字符串,作为系统中文档的唯一标识符。通过id号就可以存取文档。文档名:文档的中文标识,可以由用户任意来命名,是文档的说明。文档内容:采用xml文档定义文档,包含有具体的物流信息。可对文档进行录入、浏览、打印三种操作。⑵操作员对象(user):操作员对象是标识登录系统的每个客户端的对象。操作员对象与权限设置密切相关。操作员对象采用多级分组设置,即操作员分为两种类型:个人用户操作员、小组用户操作员;其中分组操作员用户中至少有一个缺省操作员,作为接收文档的个人用户操作员。操作员采用树状结构管理;分组级数没有限制;在工作流中,操作员与部门是平等的关系,通称为操作员对象。⑶工作流对象(workflow):所谓工作流对象是指当前正在运转的工作流程。这里的工作流对象是每一个具体的、实际的流程,而不是工作流的定义(模板)。⑷三种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利用工作流对象将文档对象与用户对象关联起来。工作流定义中,结点就是用户对象;数据载体就是文档对象;整个系统的核心就是文档根据工作流的定义在用户之间不断的流动。3.2工作流流程设计

⑴控制模型概念:所谓控制模型是指系统究竟如何控制操纵工作流,如何推动工作流的运行,如何与操作员进行交互。控制模型可以分为“工作流控制中心”、“流向控制中心”、“活动状态控制中心”、“文档派发中心”、“任务处理中心”、“文档提交中心”、“文档检测中心”7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工作流控制中心模型示意图

⑵工作流控制中心:工作流控制中心是整个工作流引擎的最外层控制部分,所有的正在运行中的工作流程都将处在该中心的控制之下。控制中心具有管理所有工作流程的权利。主要包括:(1)启动、暂停、取消、终止工作流实例。(2)查看工作流的当前状态、历史运行记录。⑶工作流向控制中心: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的控制都由控制中心解决,包括:(1)判断活动的后续活动。(2)判断活动的返工路线。(3)记录文档的流转路线。⑷活动状态控制中心:当一个工作流的实例启动之后,最初所有的活动都处于休眠状态。随着工作流的不断进行,活动陆续被激活。活动状态控制中心是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它充分的模拟现实中的工作场面,兼顾了智能性与实际工作流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该控制中心主要用来:(1)自动激活、完成某一活动。(2)手动激活、完成某一活动。(3)查看工作流中所有活动的状态。(4)记录活动状态轨迹。⑸文档派发中心:文档分发中心是当某一订货活动开启之后,负责管理将文档分配给某个人(组)的功能模块。文档的分发依靠“文档派发规则”。⑹任务处理中心:该中心并不具体执行业务,它只负责记录在当前活动的运行过程中用户的所有操作,以供查看之用。所谓“任务处理”是指每个活动用户针对文档进行操作。是一种前台操作,主要是录入、修改文档。⑺文档检测中心:该中心的功能比较单一,而且比较直观,相当于一个自动审表人。它负责检验文档是否合格。检验方法由文档检验规则确定。⑻文档提交中心:在某一订货活动中,参与人员完成文档操作之后就进行提交。是否提交完成由提交规则确定。文档提交中心负责暂时保管所有文档中已完成的部分。当根据“提交规则”,所有必须提交的文档全部完成之后,提交中心就将文档全部发送给活动控制中,再发送给流向控制中心,然后再回来由文档派发中心分给其他活动中的人员。4分布式工作流系统实现分布式工作流采用三层结构,分别对应客户端和服务器端。4.1服务器端设计与实现服务器端包含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各种具体服务;另一部分是工作流引擎。(1)具体服务包含各种服务,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检索等各种功能。(2)工作流引擎是服务器端的核心工作组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运行组件。整个工作引擎的结构可分为功能模块和数据模块两部分,如图3所示。其中,图中左侧为功能模块,右侧为数据模块。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3

关键词: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讲解方法

引言

工程测量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首先在指定测区选定控制点建立控制网,使用精密仪器利用精确方法进行控制测量工作。在控制测量平差完成的基础上,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控制网可以分为两种: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其中,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位置(H)的工作成为高程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由于线路的布设形式,是比较适合进行建筑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导线测量内容在大部分工程测量教材中都位于后半部分,原因是它的学习需要有前期的一些学习基础,这就说明学好导线测量需要将前期的知识首先融会贯通,而这些基础知识在建筑工程专业体系内别的课程中很少涉及。总结可知,导线测量中涉及水平角度测量、边长测量,所以外业方面一定程度上综合,同时,在内业计算中,涉及坐标正反算、角度误差处理、测距误差处理。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内业的数据整理计算,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法,能够尽量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融汇到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中,顺利完成数据整理,是每一个讲授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教师头疼的问题。

本文提供一种讲授思路,相对来说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导线测量内业数据整理计算的方法,其主要过程如下:

一、讲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公式

导线测量实际是计算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公式如下:

x?=x已知+Δx;y?=y已知+Δy

公式中坐标增量Δx、Δy计算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坐标正算,公式如下:

Δx=Dcosα;Δy=Dsinα

在上面两组公式的组合公式中即可得到,要计算待求导线点的坐标,实际取决于外业中量测的导线边长D和坐标方位角α,其中导线边长D是直接观测值,而坐标方位角α需要通过推算才能得到,推算公式如下:

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可以知道,坐标方位角与外业实测的转折角关系密切。

二、计算的基本步骤

由于测量数据总是存在误差,要进行闭合导线内业计算,首先应该考虑对观测值进行误差处理。由内业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公式可以得到结论,要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实际,只需要三个大的步骤:

(一)处理实测转折角误差;

(二)处理实测边长误差;

(三)利用坐标正算公式,将处理过的转折角和边长带入公式计算出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三、测量数据误差处理基本思路

由于前边总结的计算步骤中两个步骤需要处理实测数据误差,因此将误差处理基本思路总结如下:

(一)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

(二)计算改正数(分配误差,将误差反号按一定原则进行处理);

(三)计算改正后的数值以用于后期计算(改正后数值=实测数值+改正数)。

四、具体计算步骤

按照二中的计算步骤,将三中的观测值误差处理步骤插入,进行计算即可。

(一)处理实测转折角误差

1.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具体如下:

f■=∑β■-(n-2)×180°

计算f■

对二者进行比较,若误差比限差小,则进行第二步计算。

2.计算改正数:

v=-f■/n

3.计算改正后的数值:

■=β+v

至此,实测转折角误差处理完毕。由于处理转折角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因此,可以利用坐标方位角推导公式,将改正后的转折角数值带入进去,从而推导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

(二)处理实测边长误差

1.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具体如下:

边长与转折角不同没有实测理论值,所以将有误差的实测边长D值带入坐标增量中,计算总的坐标增量的误差,即为实测边长D产生的误差。

Δx=Dcosα,Δy=Dsinα

fx=∑Δx,fy=∑Δy

导线全长闭合差f=■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m

与容许误差进行比较,若误差比限差小,则进行第二步计算。

2.计算改正数:

vx=-fx×Di/∑D

vy=-fy×Di/∑D

3.计算改正后的数值:

Δ■=Δx+vx

Δ■=Δy+vy

(三)利用坐标正算公式,将处理过的转折角和边长带入公式计算出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x?=x+Δ■

y?=y+Δ■

结语

这种讲授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给学生一个“纲”,即计算的三大基本步骤,这三个步骤是计算的一个主线思路。

在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三大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三大步骤中每个步骤的解题思路。可以发现,三大步骤中的前两个都是关于误差处理的。误差处理应该如何做,在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知识水准测量数据整理中已经学过,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已经比较长,大多数学生已经记不得如何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列出处理误差的基本方法步骤,这是一个重点。

在大纲和骨架的基础上,将公式依次带入其中,边讲边写出相应步骤,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参考文献:

[1]史.浅谈市政工程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4.

[2]胡伍生,潘庆林.土木工程测量(第四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3]林长进.建筑施工测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5.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4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故障诊断;应用

1pLC概述

pLC是工业设备中常常使用见到的可编程程序存储器的一种,因其体积小、运算快、功能强等特点而使用广泛。其经常使用在控制方面,所以也可以说pLC是一种控制装置,而pLC对工业设备的控制则是通过数字运算操作来实现的,在设备的运行中,pLC通过在其设计下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中执行逻辑运算、然后控制机器的每个程序、对每个工段的运行进行定时等,对数字的模拟输出输入来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pLC同时对工作的环境要求较小,即它的运行不受时间、空间和天气的影响,很容易和所在的工业系统结成整体,而且pLC内定的电子运算系统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进行修改,所以工业设备在进行更新或者改造后,完全没有必要对pLC进行更换,只要由专业工程师对以前的既定程序进行修改即可,也就是说pLC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还有据一些资料显示,pLC的故障间隔时间大于20000~50000h,但是故障的维修时间却小于10min,充分显示了其使用的稳定性。pLC现在基本采用传统的继电器符号语言,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工程技术人员很多,所遇pLC又便于被人们掌握。pLC在工作中是通过既定程序对某些具体开关进行工作的,比如pLC利用输出信号,控制按钮开关,对电机、指示灯、电磁阀等进行控制。pLC还称为“间接网络”,因为pLC的控制省去了传统的继电器的接拆线的麻烦,通过pLC控制的生产线的自动化的实现,也增加了pLC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pLC作为现代工业设备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当然在数控机床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控制装备,我们都知道pLC是通过输出输入信号实现控制的,在数控机床中,则主要是接受CnC发送的信息以及其他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编,然后在回馈给CnC信息以及机床的各种参考点,比如坐标轴对应,刀回原点等。数控机床通过面板进行操作,面板输出的信息变成数据输入pLC中,然后由pLC进行整合,再输出给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等信号,控制机床的执行元件,比如说接触器、指示灯等。其实pLC在数控机床中不只是接收信号、输出信号的作用,它还起到检测的作用,pLC中有特定的梯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序,它通过正常的接收信号,整合,输出信号,同时还对这些信号进行跟踪检测,出现问题时会产生警报信息,操作人员通过对显示的警报信息进行分析,或者对故障周围的元件利用梯形图进行逐一排查,可以快速的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对元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通过pLC的特定梯形图,大大提高了机床故障的诊断速度和准确,缩短了维修时间。

2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1就配备SinUmeRiK802D数控系统的CK6140数控车床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实例:进行开机时出现硬限位故障的分析。

在机床开机后,出现了“021614”号报警,当查看的时候,有两个报警,分别是“通道1轴X到达硬件极限开关+”、“通道1轴X到达硬件极限开关-”,通过检查机床发现其并没有达到限位位置。然后进行机床重新启动,但是仍旧出现了上述的报警情况。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找到与X轴限位有关的pLC程序段,跟机床进行联机。如图1所示,是开关X+限位的梯形图。当机床数据mD14510设定为1时,第一轴、第二轴都被选通,第三轴被定义为主轴。所以当开机后,L5.0的常开接点接通。本机床的X轴采用的是关限位,所以其常闭接点接通,常开接点断开。本机床采用pLC方案限位,使V14000125.0置为1。然后再按下复位键后发现报警被清除,进而机床恢复正常。所以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判定,是开机后的瞬间,V14000125.0置1。所以我们为了能够消除报警,就要改进梯形图,改成如图2所示,然后将其重新下载到系统中。对于X轴的负限位也可以根据上面的步骤做相似的改进。

2.2pLC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步骤

结合实例对于pLC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分析的步骤进行总结:

步骤一:按pLC报警号的提示或通过分析故障现象,找到相应的pLC程序模块,再进一步查找相应的pLC程序段。

步骤二:对pLC程序段进行分析,搞清楚其逻辑控制关系。

步骤三:与机床进行联机,进行现场在线分析。根据各个输入信号的变化以及pLC程序的控制逻辑关系,分析对应的输出,看实际的结果是否跟理论分析的结果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就是故障点。

步骤四:绘制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查找故障点所对应的是哪个故障元件。

步骤五:调整或者是更换元器件,又或者是对于pLC程序本身加以改进,进行故障排除。

参考文献:

[1]张中燕.pLC在数控机床出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07(12).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5

关键词:数控教学;VnUC;仿真加工

abstract:introducedtheVnUCsimulationsoftwarefeatures,analysisofthenumericalcontrolsimulationsoftwareinteachingadvantages,accordingtothesimulationprocessingsimpleintroducedthesimulationprocessinginteachingtheuseofmethods.

Keywords:numericalcontrolteaching;VnUC;Simulation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G5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VnUC数控仿真软件的简介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各种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如北京斐克(VnUC)、上海宇龙和南京宇航等不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但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在教学中主要以北京斐克(VnUC)系统为主辅助教学。该软件由北京市斐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联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依据《全国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软件课程远程培训》中的教学要求,联合研制开发的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技术教学软件[1]。

VnUC包含了常见型号的数控机床,如卧式数控车床、3轴立式数控铣床和3轴立式数控加工中心。该软件更包含了种类繁多的主流数控系统,如FanUC、GSK、华中HnC、KnD和SiemenS等系统。系统采用数据库统一管理的刀具材料、特性参数库,含数百种不同材料、类型和形状的车刀、铣刀,同时还支持用户自定义刀具及相关特性参数。数控车床上的圆柱状毛坯可以是实心棒料和空心套筒两种,铣床或加工中心的毛坯是可以自行定义大小尺寸的长方体毛坯。不论车床还是铣床其毛坯材料的种类十分丰富,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

2VnUC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中的优点

结合我校数控技术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被动无兴趣等,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数控技术人才谈何容易,这就要求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现状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控教学,发现数控仿真软件能在其中显示出桥梁作用,能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衔接,打破了传统的数控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了操作的熟练程度。因此,把数控仿真软件用于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

数控机床仿真加工是数控技术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省时间降低风险,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将课本上所学数控加工知识通过仿真加工模拟完成。数控仿真通过不同类型典型零件的模拟加工弥补实践操作中的种种不足。因此VnUC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思。

可以弥补学校数控设备不足的问题。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VnUC数控仿真软件学习,结合“三本”加强动手能力的特点,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通过边学边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利用VnUC数控仿真软件的全面检测功能,可以设计出实际加工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加深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3VnUC数控仿真软件的零件加工

下面通过一个车床的零件加工来反映数控仿真加工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在进行仿真加工教学环节之前一般会完成工艺以及编程等的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所学知识在进行加工仿真之前应该进行准备工作,根据加工需求,进行工艺分析,编织程序生成nC代码(根据所辅助课程体系不同,可采用手工编程或利用CaD/Cam软件自动生成)在预备工作完成之后,利用VnUC进行零件的虚拟加工仿真。仿真加工步骤与实际加工基本相似,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软件特点结合实践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步骤1: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本实例选择大连机床厂卧式车床,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

步骤2:设置毛坯,根据加工零件的需要设置毛坯大小并且选择毛坯的材料。(这里取代实践加工中毛坯的选择,选择材料45#钢,Φ70×270棒料)。

图1

步骤3:开起数控系统,回零定义机床坐标原点。(与实际加工中开启数控机床顺序一致,启动数控系统,设置机床原点)。

步骤4:通过VnUC毛坯装夹面板选择适当的夹具与装夹方案(这里取代实践加工中的装夹步骤,本工件选择三爪卡盘)。

步骤5:切削刀具的选择,根据零件的加工工艺,程序中定义刀具编号选择所需的刀具并且定义好刀具的类型,长度,角度,补偿等各个参数。(这里与实际中选择刀具原理一致,本实例选择外圆车刀并设置刀具参数)。

步骤6:进行对刀操作。对好所需加工刀具(无论车床铣床对刀方式步骤与实际操作一致)。

(1)平端面

在手动(jog)状态下,让刀具靠近毛坯并主轴打开正转。进给速率减慢,+X方向退刀。点击刀具补偿”进入刀偏表1进入坐标系设定补正里面在在X试切长度里面输入“0”并回车。如图2所示

(2)试切直径

在手动(jog)状态下,让刀具靠近毛坯并主轴打开正转。进给速率减小一点。试切直径,并+Z方向退刀。主轴停转,点击主菜单里面“工具”。点击测量功能就,把试切直径测量出来,例如:直径是68.026。点击刀具补偿”进入刀偏表1进入坐标系设定补正里面在X试切直径里输68.026里面并回车。如图3所示

图2

图3

步骤7:加载nC代码(等同在实际数控系统中录入程序)。

步骤8:进行自动加工完成零件的仿真过程。如图4所示仿真加工结果(相当于实际加工中按循环启动加工零件,这里仿真系统可调节观看速度大大缩短实际加工时间)

图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教师机演示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工作过程,可以做到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对加工中的重点难点可反复演示大大缩短了教学过程。通过软件自带录像功能录制过程达到巩固教学效果反复温习的目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积极性,满足他们求知的成就感。

4结语

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利用计算机虚拟动画技术来模拟实际机床的加工过程,可使用户既能掌握数控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又能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将该软件应用于教学培训和实际生产中,可以减少培训成本,保证生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总之,合理的将VnUC仿真软件应用到数控教学中,就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芹.基于VnUC数控仿真软件下的教学[J].科技风,2009,(19)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6

关键词:复制Sim卡识别

1.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大多数Sim卡加密技术都能够被破解,很多不法分子通过对Sim卡破解从而复制该Sim卡的用户信息,达到对该用户Sim卡盗用的目的,该通过复制他人Sim卡的用户信息实现通信的Sim卡称为复制Sim卡。

目前,非法用户一般通过复制Sim卡发送大量垃圾短信或进行漫游通话,从而产生大量欠费,造成运营商计费损失;同时对合法用户的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2.现有技术介绍

为了对复制Sim卡进行识别,现有技术主要基于用户的mt(接收成功)话单,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所示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判断在关闭用户短信功能之后,是否继续产生mt话单,若是,执行步骤102,若否,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确定该Sim卡是复制Sim卡;

步骤103、确定该Sim卡不是复制Sim卡。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通过对用户的mt话单进行分析,如果在关闭用户短信功能之后,还能够产生mt话单,则说明当前Sim卡为复制Sim卡。

3.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上述通过分析mt话单识别复制Sim卡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存在识别及时性差的问题:

由于mt话单是用户发送短信后,确定对端号码成功接收才会生成并下发。如果用户同一时间发送大量垃圾短信,系统均是在事后才能判定,因此,识别复制Sim卡的及时性差。

(2)存在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

由于复制Sim卡大多数用于垃圾短信的群发送,而目前很多系统中都设置有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即在用户发送较多短信的情况下,会对短信进行拦截,使得对端号码无法接收到该被拦截的短信,从而系统不会下发mt话单,造成无法识别出此类复制Sim卡,识别复制Sim卡的准确率低。

4.方案介绍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方案一方面通过分析交换机数据识别复制Sim卡,从而无需等待生成mt话单,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及时性;本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分析mo话单(短信上行话单)识别复制Sim卡,从而避免了由于垃圾短信拦截而造成的漏话单,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准确率。

本方案实施例一中,通过分析交换机数据识别复制Sim卡,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所示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BoSS系统与短信网关接口,及对mo短信话单的分析,获取发送短信量较大的用户号码。

该步骤201中,BoSS与短信网关接口,为实时接口方式,网关实时监控用户短信发送情况,当发现用户发送短信的量超过第一设定阀值,则将该用户号码发送至BoSS系统;BoSS系统可以自行对该用户号码的mo话单进行分析,统计设定时间内短信发送量超过第二设定阈值的用户号码,将该用户号码确定为发送短信量较大的用户号码。

步骤202、BoSS系统根据该用户号码,通过发送HLR指令到用户归属HLR,获取HLR中登记的交换机代码;

步骤203、BoSS系统从用户mo话单中获取该mo话单中包括的mSC代码。

步骤204、判断从HLR获取的交换机代码与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代码是否一致,若是,执行步骤205,若否,执行步骤206;

步骤205、确定该号码为非复制Sim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Sim卡的识别流程结束。

步骤206、确定该号码为复制Sim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Sim卡的识别流程结束。

根据图2所示的流程,通过对比mo话单中交换机代码与从HLR中获取的交换机代码,确定Sim卡是否为复制Sim卡,由于mo话单在用户发送短信后即可以生成,相对于mt话单,生成话单的时间短,从而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mo话单是在用户发送短信后生成,因此,垃圾信息拦截系统不会对该话单造成影响,避免了由于垃圾短信拦截系统而造成的漏话单,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准确性。

本方案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例方式如图3所示:

图3所示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至步骤303的具体过程与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的具体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判断从HLR获取的交换机代码与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代码是否一致,若否,执行步骤305,若是,执行步骤307;

步骤305、判断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代码的数量是否超过第三设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306,若否,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确定该号码为复制Sim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Sim卡的识别流程结束。

步骤307、确定该号码为非复制Sim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Sim卡的识别流程结束。

根据图3所示的流程,步骤305中设定的阈值可以为5个,该值为经验值,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基于图3所示的流程,在获得图2所示流程的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代码的数量进行分析,避免了合法用户由于漫游到不同交换机下使得mo话单中交换机数量较多可可能被识别为复制Sim卡用户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本方案实施例二中,通过分析用户的mo话单识别复制Sim卡,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图4所示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通过BoSS系统与短信网关接口,及对mo短信话单的分析,获取发送短信量较大的用户号码。

该步骤401中,BoSS与短信网关接口,为实时接口方式,网关实时监控用户短信发送情况,当发现用户发送短信的量超过第一设定阀值,则将该用户号码发送至BoSS系统;BoSS系统可以自行对该用户号码的mo话单进行分析,统计设定时间内短信发送量超过第二设定阈值的用户号码,将该用户号码确定为发送短信量较大的用户号码。

步骤402、确定该用户号码被关闭短信功能的时间。

该步骤402中,关闭短信功能可以是系统在监控到该用户发送短信量超过设定阈值后,由系统主动控制关闭;也可以是用户停机。

步骤403、分析mo话单,判断在关闭该用户号码的短信功能后,是否还生成mo话单,若是,执行步骤404,若否,执行步骤405。

该步骤403中,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存在话单生成的时延,可以判断在关闭该用户号码的短信功能的设定时长后,是否还生成mo话单。

步骤404、确定该号码为复制Sim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Sim卡的识别流程结束。

步骤405、确定该号码为非复制Sim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Sim卡的识别流程结束。

根据图4所示的流程,通过对比mo话单进行分析识别复制Sim卡,由于mo话单在用户发送短信后即可以生成,相对于mt话单,生成话单的时间短,从而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mo话单是在用户发送短信后生成,因此,垃圾信息拦截系统不会对该话单造成影响,避免了由于垃圾短信拦截系统而造成的漏话单,提高了识别复制Sim卡的准确性。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7

【关键词】变频应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49-03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结合国内的具体职业教育实践现状,摸索出的一套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它在我国中高职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它的内涵是在教中做、做中学,做是核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训练相互交融。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要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课程内容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授课方式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变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探索新知;课程评价从老师讲好为准,变为以学生学好为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及实践。

二、变频应用技术课程的定位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教学目的是:一是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二是掌握通用变频器基本控制电路的接线、参数设备、操作;三是掌握通用变频器典型应用;四是掌握通用变频器的维护方法。它的前续课程有电工电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及实践

(一)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一体化教材

为适应教学需要,我们在原有理论教材(《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实训教材(《变频器操作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设备的实际,编写了《变频器应用》一体化教材,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变频器应用》教学内容表

项目内容教学目标备注

项目一变频器的认识1.了解变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应用。2.熟悉变频器的外形、结构及组成部件。3.掌握变频器的拆装步骤和方法。变频器的基础

项目二变频器的选用与安装熟悉变频器的选用原则,掌握变频器的安装要求、安装步骤和方法。

项目三变频器键盘面板的基本操作熟悉变频器的键盘面板操作体系,掌握键盘面板的操作方法,能够操作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的面板。

项目四点动运行控制电路熟悉变频器的外形结构和基本使用控制要求,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点动控制接线,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有关参数设置,通过键盘面板和外部端子信号控制变频器的点动运行。变频器的基本控制电路

项目五正转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熟悉变频器的外形结构和基本使用控制要求,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正转连续控制接线,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有关参数设置,通过键盘面板和外部端子信号控制变频器的正转连续运行。

项目六正、反转运行控制电路熟悉变频器的外形结构和基本使用控制要求,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正、反转控制接线,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有关参数设置并熟悉所涉及的参数功能,熟悉掌握通过键盘面板和外部端子信号两种模式控制变频器的正、反转运行。

项目七外接两地控制电路熟悉变频器两地控制的设置方式,掌握变频器两地控制的外部接线,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相关参数设置,熟悉所涉及的参数功能和两地控制运行的操作方法。

项目八piD控制运行操作熟悉变频器在自动调节控制中piD的应用,掌握变频器piD控制的外部接线和各参数的设定方法,理解piD控制的意义及各参数含义,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piD控制的相关参数设置和运行操作。

项目九多段速控制电路熟悉变频器多段速控制的设置方式,掌握变频器多段速控制的外部接线和各参数的设定方法,理解多段速各参数的意义,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多段速的相关参数设置和多段速运行控制。

项目十程序运行操作控制掌握变频器程序运行的操作方法,掌握变频器程序运行控制的外部接线和各参数的设定方法,理解程序运行各参数的意义,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程序操作运行控制和相关参数设置。

项目十一变频器模拟量控制掌握变频器模拟量控制运行的操作方法,掌握变频器模拟量控制的外部接线和各参数的设定方法,理解模拟量控制各参数的意义,能够对富士FRn0.4G11S-4CX变频器进行模拟量控制和相关参数设置。

项目十二变频器在生产线中分拣工件单元的应用掌握变频器在生产线中分拣工件单元的应用;掌握SiemenSmm420变频器的使用方法。变频器在典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项目十三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掌握恒压供水系统的操作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材+设备技术手册方式,以强化学生的工程素养。

(二)建立一体化教学场所

通过整合教学设施及设备资源,建立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将原来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分别在普通教室、实训室进行,调整为在一体化教学场所进行,所建立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如图1所示。

图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

(三)配备一体化教师实施教学

我们参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提出的“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如表2所示。

表2“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

教师类型定义标准备注

“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两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经历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二者的关系:“一体化”是“双师型”的一部分,因为“双师型”要求实践经历,但不一定必须具备承担实践教学特别是技能训练的能力。

“一体化”教师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

在实施变频应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参考此标准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教研室配备了3名专业教师开展该课程教学,教师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一体化”教师情况

教师学历职称职业资格企业工作情况

教师1本科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外聘(来自企业)

教师2研究生副教授高级技师有企业工作经历

教师3研究生讲师高级技师有企业工作经历

在教学中,这些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四)改变考核评价方法

改变考核方法,以达到真实反映学生掌握变频器应用技能情况的目的,考核方法构成如图2所示。

图2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构成

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40%)+集中考核(60%)方式: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实训报告、综合作业、各阶段学习评价(每个项目均有学习评价表),学习评价表如表4所示。

表4学习评价表

序号内容配分等级评分标准自评互评教师评

1根据给定电路图进行接线3030接线完全正确

20接线错1处

10接线错2处

0参数多处出错

2参数设定3030方法及步骤完全正确

20方法及步骤完全基本正确

10方法及步骤不熟练

0方法及步骤不正确

3通电调试3030通电调试结果完全正确

20通电调试结果错1次

10通电调试结果错2次

0通电调试失败

4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1010安全文明生产,合操作规程

8基本规范

4经提示后能规范操作

0不能文明生产,不符合操作规程

5成绩小计

集中考核分为口试(20%)和实训操作考核(80%):其中口试重点考核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实训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考核内容为给出系统控制要求,要求学生设计并绘制主电路图及控制电路图,进行设备安装、电路连接、参数设定、通电调试及运行,评分标准如表5所示。

表5实训考核评价表

序号内容配分等级评分标准得分

1画出接线原理图2020接线原理图完全正确

16接线原理图错1处

12接线错原理图2处

0接线多处出错

2根据操作要求进行电路接线2020按线完全正确

16接线错1处

12接线错2处

0接线多处出错

3参数设定2020方法及步骤完全正确

16方法及步骤完全基本正确

12方法及步骤不熟练

0方法及步骤不正确

4通电调试、运行2020通电调试结果完全正确

16通电调试结果错1次

12通电调试结果错2次

0通电调试失败

5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1010安全文明生产,符合操作规程

6基本规范

4经提示后能规范操作

0不能文明生产,不符合操作规程

6回答问题10

7成绩小计100

变频应用技术课程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知识技能得到了切实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岗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项目驱动发挥主动克服厌学――论项目教学法克服高职高专英语学生厌学情绪的几点措施[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王建,徐洪亮,张宏.变频器操作实训(富士)[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张淼,冯垛生.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8

关键词:流程管理;数据库模型;实时监控;B/S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500-02

theDesignandRealizationofenterpriseprocessmanagementSystem

XiaoLe-ping1,HUanGHai-quan2

(1.Guangdo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Zhuhai519090,China;2.HitachiGlobalStoragetechnologiesCo.,LtD,Shenzhen5180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workedoutagoaltoimprovetheenterpriseprocessmanagementfromthreeanglesofexecution,supervisionanddecision-making.Drawuptheframeworkofsystem,makedetaileddesignforeveryfunctionmodule.Fromtheactualsituationsofthecompany,analysizedchoiceanddesignfordatabase.inconsiderationofthekeyproblemsofinefficientimplementationtoprocess,designdetailedthedefinitionofprocessanditsdescendants,adoptthetechnologyofreal-timemonitoringandfeedbacktoimprovetheexecutionandworkefficiency.Finallydescribeplatformconstructingofthesystem,using.netcomponentsandwebservicemethodtodevelopthesystem.

Keywords:processmanagement;databasemodel;real-timemonitoring;B/Sstructure

面对日益繁杂的企业系统,企业运维、企业服务是目前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没有流程管理的帮助,管理者很难了解流程的运作状况,而要找到流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优化更是困难。企业流程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管控力度。流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流程管理系统[1]。

1系统目标

从执行、监督、决策三个角度制定系统总的功能目标[2]。

1)执行层。处理it流程中各子流程的请求、处理、跟踪及协作。系统能够零维护的处理好流程变化带来的影响。

2)监督层。方便监督人员定位到相关的事件过程。监督人员的职责范围及权限能够灵活配置。监督的信息能醒目地提醒到事件处理人员。

3)决策层。能通过系统及时掌握相关部门的处理能力,能方便分析配置资源状况。

2系统的设计

2.1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上面系统总体目标,结合作者所在企业的具体需求分析结果,流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2.2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2.2.1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该模块包括用户信息和权限两个子模块,对需要参与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人员进行数据初始化,并对进入系统的用户分配权限。

2.2.2流程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流程基本信息管理及流程的执行两个子模块,前者定义流程的基本资料,包括详细流程定义、添加、删除流程,后者定义各流程的具体实施步骤[3]。

2.2.3信息反馈与监控模块

该模块包括系统报警、执行过程监控、执行后情况反馈三个子模块。实现所有流程相关信息的管理,每个流程的信息定义,流程的所有步骤信息定义;支持流程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流程执行模块是最重要的模块之一,设计可实时显示流程及步骤的执行状况,流程执行如图2所示。继续跟踪未完成步骤3,可找出相关的负责人,子步骤执行如图3所示。

2.2.4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包括实时信息反馈、查询、报表三个子模块,可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和报表可对统计可以帮助管理层发现存在的漏洞或执行效果。

2.3数据库设计

综合以上分析,再结合本公司情况,本系统估计数据量最小2千万条记录。因此数据库选用mSSQLServer。流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表包括用户信息表、流程信息管理表、实施步骤信息表、步骤执行记录表、权限管理五个基本表。

3企业对流程管理系统的实现

3.1系统平台构建

3.1.1硬件环境

pC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工作流引擎都运行在这台机器上。公司所有用户可以通过内网络访问。web服务器主要响应用户需求[2]。

流程管理系统(数据库):承载流程管理系统数据存储,web服务器通过oDBC与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

磁盘阵列或San:为大数据量提供数据存储空间。

3.1.2软件环境

1)服务器端必须具备以下配置:

a)ntServer4.0/win2000Server/win2003Server

b)iiS4.0/iiS5.0/iiS6.0

若有mail服务器(如:exchangeServer)可自动转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通知邮件。

流程管理系统软件环境部署:

pC服务器中采用win2003Server操作系统,安装iiS6.0,数据库中使用win2003Server操作系统。

2)客户端用户

windows95/98/nt,Xp及以上版本版本的操作系统。

3.2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

3.2.1系统首页

当管理用户登录后,可对用户进行管理;可对流程进行管理,系统具有添加流程、删除、修改的功能;页面也应该有执行实时监控的功能,当管理用户执行监控时,能实时反应出流程的执行情况,这是系统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页

面也有报表中心管理,对各部门,各个流程的执行效果进行统计。

3.2.2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实现添加用户和分配用户权限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管理,为用户分配用户组,也可以直接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部门管理员可对本部门的步骤负责人用户管理和权限的分配。

3.2.3流程管理模块实现

当具有部门管理员和管理员的用户登录到系统后,可对流程和流程对应的步骤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可对步骤的信息进行管理,流程的实时监控应得到体现。

3.2.4信息反馈与监控模块实现

在步骤的定义过程中,设定提醒时间和延迟时间的时间间隔,在定点的时间系统自动发送邮件给步骤负责人或相关的直接经理。

3.2.5显示模块模块实现

包括实时信息反馈、查询、报表三个子模块。当点击主界面左侧的执行监控时,在右上边可按部门查询流程,主界面会显示出实时流程监控图,管理者从中可看到流程执行情况,右下边可查看所有流程执行的状态属性,系统实时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

4结束语

根据目前企业流程运作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面向中小型it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的设计方法,实现结构,并结合网络、邮件等技术,实现了个性化的流程完成情况界面,以醒目的红色代表未完成的步骤,同时在信息反馈上,采用邮件提醒等服务功能,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为企业开辟了条新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系统经过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解宇.流程管理发展的两大革命:从福特的流水线到哈默的流程再造[J].科技管理研究,2005,41(2):60-83.

[2]李明子.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流程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12):48-57.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9

[关键词]HJpSo;Bp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单元机组

中图分类号:C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48-02

1引言(introduction)

大型火电厂单元机组控制对象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时变,大滞后等特性,当各种扰动作用时会导致控制对象的参数不确定,难以建立准确的模型,属于复杂难控的大型生产过程。在常规局部控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协调控制系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为解决非线性控制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学习与适应不确定系统的动态特性,充分逼近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且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其中Bp网络被大量用于系统的模型辨识及控制上[1];但是其收敛速度慢将难以满足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实时控制的要求,为此本文采用基于Hooke-Jeeves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混合算法的Bp神经网络(下文统称HJpSo-Bp网络)用于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predictiveControl)是随着自适应控制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控制方法;它汲取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优化控制思想,可以通过广义的反馈校正消除控制系统的稳态偏差,并用滚动优化取代了传统的最优控制,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该算法由模型预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等控制策略组成。广义预测控制作为对其进行修正的新型优化控制方法,大大增强了算法的适用性和鲁棒性[2],近年来收到学术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

2.1基于HJpSo-Bp网络的预测模型(predictivemodelofHJpSo-Bpnetwork)

火电厂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的复杂控制对象,数学上已经证明一个前向3层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任何非线性映射,可以逼近任何复杂的函数。因此本文首先建立一个3层Bp神经网络来逼近此被控对象。

Bp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梯度最速下降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调整权值使网络总的误差最小,也就是采用梯度搜索技术,以期使网络的实际输出值的误差均方值为最小[3]。本文提出HJpSo-Bp算法来优化Bp神经网络,有效地克服了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提高了Bp算法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利用HJ算法的强收敛能力来提高pSo的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利用pSo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能给HJ算法提供一个好的初始值,保证HJ算法的收敛效果[4][5]。利用pSo算法的逼近能力搜索得到一个接近最优位置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使用Bp算法根据这些权值和阈值进一步寻优,从而得到网络权值和阈值的最优值。

粒子群算法描述为,假设在一个D维的目标搜索空间中,有n个粒子组成一个群落,其中第个粒子表示为一个D维的向量,。第i个粒子的“飞行”速度也是一个D维的向量,记为,。第i个粒子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称为个体极值,记为,。整个粒子群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为全局极值,记为在找到这两个最优值时,粒子根据如下的公式(2.1)和(2.2)来更新自己的速度和位置:

(1)

(2)

其中:为惯性权重,和为学习因子,也称加速常数(accelerationconstant),和为[0,1]范围内的均匀随机数。混合粒子群算法的步骤(HJpSo-Bp)

步骤1、建立Bp神经网络结构并初始化设置HJ、pSo算法各参数。

步骤2、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并比较,得到pest和Gbest.。

步骤3、根据公式(1)、(2)分别计算各微粒新的速度和位置,计算新的粒子适应度值并比较新的pest和Gbest。

步骤4、将使用pSo所产生的点作为初始值赋给HJ,利用HJ优化pSo的位置。

步骤5、更新并储存各微粒的个体历史最优位置和个体历史最优适应值;更新并储存微粒群的全局历史最优位置和全局历史最优适应值。

步骤6、如果是在全局历史最优适应值第一次没能得到改善之前的迭代,则转至步骤9。

步骤7、启动HJ法。使用pSo搜索到的20%的较优的点进行局部搜索,若满足HJ结束条件,将HJ搜索的结果回代到pSo,计算此时粒子的适应度值并记录pest和Gbest.。

步骤9、若满足停止条件(适应值误差小于设定的适应值误差限或迭代次数超过最大允许迭代次数),搜索停止,输出全局历史最优位置和全局历史最优适应值为所求结果。否则,返回步骤3继续搜索。

步骤10、将计算出的最优粒子的位置各维度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阀值,得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并预测输出结果。

2.2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predictivecontrol)

2.2.1滚动优化(Rollingoptimization)

为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在性能指标函数中考虑了现在时刻的控制u(k)对系统未来时刻的影响,性能指标函数为:

(3)

其中是最大预测时域,是控制时域,是加权常数,是控制增量,是设定值,由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出。

由此对指标函数在每一采样时刻使用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便可得出控制律,根据广义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理论,最终控制量可取为:

(4)

其中,采用梯度下降法求取时的优化步长,可借助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的权值和S形函数的导数来求取,。

由此可见,通过用优化滚动方法求取的控制律,与采用丢番图求解相比减少了计算量,加快了计算速度。

2.2.2反馈校正(Feedbackcorrection)

预测模型的输出不可能与实际对象的完全一致,于是通过反馈来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在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算法中,每一步都要检测实际输出,并与模型输出加以比较以构成误差信息,然后以此误差信息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和修正,这一过程可以在线进行,也可以离线进行。为满足控制系统实时性的要求通常采用在线学习和修正,设实际对象输出与模型输出之间的误差用下式表示:

(5)

则得到反馈校正后模型的预测输出为

(6)

式中,u为误差修正系数。

基于混合型HJpSo-Bp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的在线算法可归结为如下步骤:

(1)初始化预测网络模型及控制器参数。

(2)采样被控对象输入输出数据,根据(2)式修改网络权值。

(3)按(4)式求出控制系列。

(4)返回第二步。

2.3控制系统结构(thecontrolsystemconfiguration)

如上所述,基于HJpSo-Bp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是由HJ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优化控制器和反馈校正三部分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3仿真研究(SimulationStudy)

火电厂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经过合理简化,可以简化看作双输入双输出系统。它的两个输入量为:汽轮机调节阀开度指令Ut,锅炉燃烧率指令Ub;两个输出量为:汽轮机主蒸汽压力pt和机组实发功率ne。

300mw火力发电机组在100%、70%负荷工况运行时传递函数分别表示如下:

=(11)

=(12)

用基于HJpSo-Bp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策略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

分别采用HJpSo-Bp算法进行网络模型训练与普通Bp算法进行网络模型训练,对比其误差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看出采用HJpSo-Bp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在速度上较普通Bp算法提高很多,经过9步即可使平方误差达到0.0001。

然后用HJpSo-Bp广义预测控制策略对控制对象进行仿真实验:

在100%负荷时取采样周期t=15s(选取的经验为:,为过渡过程上升到95%的上升时间,通过对功率和系统气压的阶跃响应分析可得采样周期),模型长度n=1000,预测时域长度p=3,控制时域长度m=2,控制权矩阵R=[0.80.2],pt的约束值为0和20mpa,ne为0和330mw,取功率设定值ne=300mw,压力设定值pt=18mpa;

在70%负荷时控制器参数均保持不变,以此来观察nnGpC的鲁棒性,pt的设定值和约束值保持不变,ne的设定值为210mw。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如图3:

采用HJpSo-Bp网络的广义预测控制策略,机组实发功率ne和主蒸汽压力pt的输出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实线为100%负荷模型时调整控制器参数的输出曲线,虚线为切换到70%负荷模型且保持控制器参数不变时的输出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把HJpSo-Bp网络广义预测控制运用到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可保证快速平稳地跟踪系统的功率及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且对对象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为方便清楚的比较HJpSo-Bp网络广义预测控制的控制效果,下面采用常规piD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仿真对比。在100%工况时,Ut和UB的piD控制器参数分别设置为:kp1=0.0007,ki1=0.000041,kd1=0.012;kp2=0.1,ki2=0.25,kd2=1.4。ne和pt的输出曲线如图4实线所示;在70%工况时,piD控制器参数保持不变,以此观察piD控制的鲁棒性及对模型的适配性,此时ne和pt的输出曲线如图4虚线所示。

由上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改变,使得常规piD控制器不能很好的适应模型的变化,ne和pt的输出均出现了较大超调量,同时ne的调节时间较长,不能迅速跟踪功率设定值。由此可以看出,常规piD控制的鲁棒性较差,而HJpSo-Bp广义预测控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且更能适应大型单元机组模型不确定性的要求。

4结论(Conclusion)

本文针对大型单元机组被控对象的特点,结合协调控制运行中的普遍问题,采用HJpSo算法进行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利用Bp网络快速完成这种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辨识,同时将训练好的HJpSo-Bp网络中的参数用于求取广义预测控制率,这样避免求解Diophantine方程,减小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保证在系统运行中功率和主蒸汽压力平稳地跟踪其设定值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单元机组控制中较之常规协调控制策略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增圻.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10

关键词:sbr活性污泥法序批处理格曝气格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msbrinwastewatertreatmentincludingitsprincipalbase,operationalinstructionandtechnicalfeaturearepresented.asanewlydevelopedmodifiedsbr(sequentialbatchreactor)msbrhastheadvantagesofbothsbrandconventionalactivatedsludgeprocesses.boththeprimaryandsecondarysedimentationtankscanbeomittedandcontinuousoperationwithfullfillingtanksofconstantliquidlevelwillbecompleted.thisisaquitenewtechnologyforwastewatertreatmentofhigheffective,economical,flexibleandeasytocomputeraidedautomation.

0 概述

msbr(modifiedsequencingbatchreactor)是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是c.q.yang等人根据sbr技术特点[1~3],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研究开发的一种更为理想的污水处理系统。msbr既不需要初沉池和二沉池,又能在反应器全充满并在恒定液位下连续进水运行。采用单池多格方式,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技术的优点[4~5]。不但无需间断流量,还省去了多池工艺所需要的更多的连接管、泵和阀门。通过中试研究及生产性应用,证明msbr法是一种经济有效、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

1 msbr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1.1 msbr的基本组成

反应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曝气格和两个交替序批处理格。主曝气格在整个运行周期过程中保持连续曝气,而每半个周期过程中,两个序批处理格交替分别作为sbr和澄清池。如图1所示。

图1 msbr平面布置图

1.2 msbr的操作步骤

在每半个运行周期中,主曝气格连续曝气,序批处理格中的一个作为澄清池(相当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作用),另一个序批处理格则进行以下一系列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msbr的运行过程示意图

步骤1:原水与循环液混合,进行缺氧搅拌。在这半个周期的开始,原水进入序批处理格,与被控制回到主曝气格的回流液混合。在缺氧和丰富的硝化态氮条件下,序批处理格内的兼性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以原水及内源呼吸所释放的有机碳作为碳源,进行无氧呼吸代谢。由于初期序批处理格内mlss浓度高,硝化态氮浓度较高,因此碳源成为反硝化速率的限制条件。随着原水的加入,有机碳的浓度增加,提高了反硝化的速率。来自曝气格和序批格原有的硝态氮经反硝化得以去除。另外,该阶段运行也是序批处理格中较高浓度的污泥向曝气格回流的过程,以提高曝气格中的污泥浓度。

步骤2:部分原水和循环液混合,进行缺氧搅拌。随着步骤1中原水的不断进入,序批处理格内有机物和氨氮的浓度逐渐增加。为阻止在序批处理格内有机物和氨氮的过分增加,原水分别流入序批处理格和主曝气格。使序批处理格内维持一个适当的有机碳水平,以利于反硝化的进行。混合液通过循环,继续使序批处理格原来积聚的mlss向主曝气格内流动。

步骤3:序批格停止进原水,循环液继续缺氧搅拌。此后中断进入序批处理格的原水。原水在剩下的操作中,直接进入主曝气格。这使得主曝气格降解大量有机碳,并减弱微生物的好氧内源呼吸。序批处理格利用循环液中残留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以硝化态氮作电子受体,继续进行缺氧反硝化。由于有机碳源的减少,缺氧内源呼吸的速率将提高。来自主曝气格的混合液具有较低的有机物和mlss浓度。经循环,把序批处理格内的残余有机物和活性污泥推入主曝气格,在此进行曝气反应降解有机物,并维持物质平衡。

步骤4:曝气,并继续循环。

进行曝气,降低最初进水所残余的有机碳、有机氮和氨氮,以及来自主曝气格未被降解的有机物和内源呼吸释放的氨氮,并吹脱在前面缺氧阶段产生的截留在混合液中的氮气。连续的循环增加了主曝气格内的微生物量,同时进一步降低序批处理格中的悬浮固体,降低了mlss浓度,有利于其在下半个周期中作为澄清池时,减少污泥量以提高沉淀池的效率。

步骤5:停止循环,延时曝气。为进一步降低序批处理格内的有机物和氮浓度,减少剩余的氮气泡,采用延时曝气。这步是在没有循环,没有进出流量的隔离状态下进行。延时曝气使序批处理格中的bod5和tkn达到处理的要求水平。

步骤6:静置沉淀。延时曝气停止后,在隔离状态下,开始静置沉淀,使活性污泥与上清液有效分离,为下半个周期作为澄清池出水做准备。沉淀开始时,由于仍存在剩余的溶解氧,沉淀污泥中的硝化菌继续硝化残余的氨,而好氧微生物继续进行好氧内源呼吸。当混合液中氧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兼性菌开始利用硝化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内源呼吸,进行程度较低的反硝化作用。在整个半周期过程中,此时序批处理格中上清液的bod、tkn、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浓度最低,悬浮固体总量也最少,因此该序批处理格在下半个周期作为沉淀池,其出水质量是可靠的。在这一步,可以从交替序批处理格中排放剩余污泥。第二个半周期:步骤6的结束标志着处理运行的下半个循环操作开始。通过两个半周期,改变交替序批处理格的操作形式。第二个半周期与第一个半周期的6个操作步骤相同。

2 msbr法的主要运行特点

(1)msbr系统能进行不同配置的设计和运行,以达到不同的处理目的。

(2)每半个运行周期中,步骤的数量和每步骤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原水的特性和出水的要求。这里介绍了6个运行步骤,但所需总的步骤可以被系统设计者所选择。常常可以在实际运行中减少,以便使运行过程简单化。例如,步骤1和步骤2能通过延长步骤1和减少步骤2的时间来合并这两步为一步。增加步骤1的时间则增加序批处理格有机碳的量,这使得在不进原水的缺氧混合时间需要更长,以平衡步骤3。也可以增加步骤,进行更多的缺氧-好氧序批操作,来处理有机物和氨氮浓度更高的原水,以达到更低出水总氮的要求。

(3)在每半个循环中,原水大部分时间是进入主曝气格。接着是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作为sbr的序批处理格。在主曝气格中完成了大部分有机碳、有机氮和氨氮的氧化。另外,主曝气格在完全混合状态下连续曝气,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物反应环境。这使得整个设备能承受冲击负荷的影响。

(4)从序批处理格到主曝气格的循环流动,使得前者积聚的悬浮固体运送到了后者。循环也把主曝气格内的被氧化的硝化氮运送到在半个循环的大部分时期处在缺氧搅拌状态下的序批处理格,实现脱氮的目的。

(5)污泥层作为一个污泥过滤器,对改善出水质量和缺氧内源呼吸进行的反硝化有重要作用。

3 msbr法的应用与发展

msbr技术已在几个污水处理厂应用。位于加拿大saskatchewan的estevan污水处理厂则为一实例。虽然由于严寒造成一些冰冻问题,但污水厂还是取得了相当好的处理效率。平均温度为13℃,系统处理效果(测试时间1996年4月~1997年3月)如表1所示。

表1 estevan污水处理厂msbr测试结果

进水出水去除率/%bod5/mg/l1658.595tss/mg/l2121195tkn/mg/l393.591tp/mg/l5.11.963

实践表明msbr是一种可连续进水、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且简单,容积小,单池。易于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在较低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下,能有效地去除含高浓度bod5、tss、氮和磷的污水。总之,系统在低hrt、低mlss和低温情况下,具有优异的处理能力。msbr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如下:

(1)msb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生物除磷或同时脱氮除磷。目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此正在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已取得了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2)msbr系统可以有各种不同配置,例如沟(渠)形式,并且现在已经在开发研究。

(3)msbr生物处理的动力学模式研究,以提供普遍的设计和运行依据。

(4)msbr运行过程智能化控制的研究,以实现系统的各操作过程具有适应性和最优控制。由于系统各格互联、交替操作,且可以通过选择、组合与取舍操作步骤,调整各操作步骤时间来控制运行,其运行过程比较复杂。此外,如果进水水质变化,msbr法的运行过程更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与模糊性的特点,难于用数学模型根据传统控制理论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对msbr法这样复杂系统进行在线模糊控制,将能得到其它控制方式无法实现的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这也是msbr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ketchumlhetal.firstcostanalysisofsequencingbatchbiologicalreactor.jwpcf,1979,51(2)

2 aroramletal.technologyevaluationofsequencingbatchreactor.jwpcf,1985,57(8)

3 ngwun-jern.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treatmentofwaste~waters.envirnonmentalsanitationreviews,19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