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评价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2:38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1

关键词:阳光体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

一、阳光评价体系的含义

阳光评价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国家评价体系而言的,在评价指标上由过去的五大项增加到现在的六大项,在小维度的细分指标上,也由过去的20项增加到了现在的22项,并且在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更理性的一种评价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唯成绩指标”“按分数评比”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更加强化和注重,同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问题的“体检”上而不是基于评价之后对学校和学生的排名上,在评价方式上也更加突出多元化、差异化和人性化。

二、阳光评价体系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最终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

按照阳光评价体系的评价要求,为尽可能地增强总体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强化具体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笔者将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各自占据50%的比例。第一类测评指标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三个维度的评价,即来自家长的评价、来自同学的评价和来自教师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评指标在学生平时表现的测评指标中分别占据20%、30%、50%的权重。第二类测评指标是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笔者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了评价表,包括:

学生平时表现

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基本上也能够涵盖学生与英语学习的所有情况,有助于对每一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阳光评价体系下小学英语教学日常评价的应用策略

1.在评价形式上应当凸显多元化

首先,教师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从小学生获得评价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的评价才能更具针对性。其次,应当注重评价的灵活性,即评价的设计应当突破过去单一、固化的评价模式,根据课堂的氛围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独具一格、新颖感人。再次,要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那么评价的设计应当不H仅定位于个体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小组也应当作出评价,这样使评价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和价值。

2.在评价导向上应当注重积极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范继龙教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评价应当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那就是对于小学生的评价应当尽可能地以鼓励性语言、夸奖性体态来实施,很多时候“奖”胜于“教”。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大胆探究、积极创新进行极高的评价,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事物也应当予以充分的包容和谅解,始终让小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期待的心理、热爱的激情,在自身的专注和努力下,渴望得到教师更高层次的评价。教师也应当对教学评价进行不断的探索,努力提升评价的及时性、唤醒的适时性、鼓励的恰当性和激励的有效性。

总之,在阳光评价体系下,教师应当在评价形式上凸显多元化,在评价导向上注重积极性,在评价内容上把握好均衡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2

关键词: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个体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以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通过评价,及早改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改进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议

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也就是说,以教师评价为手段来监督整个教育过程,使之更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评价体系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与发展,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团队的良性发展,帮助学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体系的积极推动与实施

1.制定与奖罚标准挂钩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本身应具有奖惩依据的功能,学校管理者应积极作为,把握好尺度,处理好评价中奖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奖惩为中介目的,以发展为终结目的。这种评价制度仍注重对教师在一定阶段内的素质、职责、绩效等方面的考评,为奖励、晋升、加薪等提供依据,达到激励优秀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的作用。

2.与全体教师共同制定教师评价体系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经常与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讨论对教师评价方法等问题的看法,教师评价体系应让被评者进行参与,才能更好地实行。目前实施的教师评价的具体方式、内容、指标和操作过程基本都由学校完成,其实校长与其他管理人员也明白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而非仅仅是管理,应由管理者多参与关于教师评价意见的讨论,这样不仅使管理者更加了解被评教师的想法,也让教师评价体系更加有效。

3.制定教评标准应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学校教师评价的大部分内容对于不同教师的评价标准大致相同。学校虽然分组设立了教师评优课,但评课过程中依旧将同一标准套用在不同教师身上进行打分,使得分组失去了意义。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经验、个人风格、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师评价体系的同时,应明确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鼓励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师评价体系才是成功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1.提高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程度

教师评价的程序与制定的过程,教师基本很少参与,而这对于以教师为被评者的教师评价体系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只能被动接受,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期望。教师作为一线工作者,比管理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身遇到的问题,甚至有时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可能比管理者提出的理论问题更加一针见血,因此,学校应更多地让教师参与到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来,通过小组会议或建议征集等形式,将问题反馈给学校,再由学校综合进行讨论,并且相应地对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作出适当修改。

2.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师评价指导

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教师评价体系的真正作用与意图,所以,学校应加大对教师评价的投资,这里的投资不止包括金钱,更有精力与时间。小范围地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也可请专业的评价人员进行小型的讲座,只有对教师评价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使教师更好地参与到评价中去。不光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教评技能培训,管理者也应与教师一起参与,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使评价者与被评者有共同的认知,才能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制定与评定。

3.重视评价的结果

评价是为了有所反馈,其次才能有所改进,否则评价将失去意义。因此,教师评价之后,学校应针对教师评价的结果及时给予教师反馈,并且反馈需要针对性强,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总结性陈辞或者只评价无结果,使得教师不知道评价的结果是什么,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今后又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评价的结果要清晰、具体,提出建设性建议,帮助教师进步与成长。

如何重视以及如何平衡评价的结果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教师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评价得当,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l展,更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文.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3

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社会呼唤创新性的人才,实验教学对于激发中小学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育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小学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没有发挥出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需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1.1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可以充分反映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对教师的一个督促,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1.2发现学生的学习盲点,提高学习质量

实验教学的根本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善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反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譬如说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人格品质等各方面的情况,这些评价信息不仅能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自我改正,而且也让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1.3明确实验教学改革方向,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状况,还可以暴露出学校在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的信息将有利于学校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室的建设等,有利于促进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充分反映各个方面的问题,譬如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先进的实验设备的引进等,学校可以根据评价信息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各方面进行适时的完善与改进,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当前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2.1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单一,影响教学质量

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等,因此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局限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是互动的过程,单一的评价是不能全面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

2.2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

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往往更加深刻、全面,然而当前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占了总成绩的很大比重,而学生平时在实验教学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上课的积极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等情况都没有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重视,这种评价是不够全面、不够真实的。

2.3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中小学的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都已形成了统一成熟的评价模式,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还未受到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包括相应的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应结合实验教学自身的特点,尽快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有的评价标准,要加强修订和总结,使之不断完善。

3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质量评价体系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必须是全面的,即多元化的,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实验教学准备情况:实验设备的准备情况;配备实验指导书;布置实验预习;检查实验预习;交代实验任务和目的。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理论相结合;实验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联系;教师备课充分,讲解清晰,操作熟练。

3)教学态度: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

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主动启发教学;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宽松、民主;学生掌握全部实验内容;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评价可以采取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量化就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打分,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通常是以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所谓质化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话语式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多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等各个方面。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克服单一评价模式的缺陷。此外,在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遵循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原则,对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做好记录,并将其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之中,加大过程评价在综合评价中的比重。

3.3对学校实验教学管理的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队伍的建设和水平,实验设备,实验环境和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对学校的管理评价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作用。

3.4多个评价主体之间的多种评价手段

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对这三个主体可以采用多个评价手段。

1)可以实现主体的自评,即学校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给不同的主体以反省自身的机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2)可以进行主体之间的互评。即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校和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价,各个主体都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都与其他两个主体发生直接联系,所以他们有发言权,评价信息也是很有价值的。

3)进行同行之间的互评,即教师同行之间的互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评价主体在具有相同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交流,从而发现差距,改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史智平.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战春梅,李军.综合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模糊评价[J].肇庆学院学报,2008(5).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4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范围方法过程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7.075

ResearchonevaluationSystemofprimaryandSecondary

SchoolmentalHealtheducationCourses

DonGShuhan

(educationandteacherDevelopmentinstitute,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He'nan453000)

abstractinrecentyears,mentalhealtheducationhasbecomeanewtopicofprimaryandSecondaryeducation.astheimplementationofmentalhealtheducationsupport,mentalhealtheducationcurriculum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schoolcurriculumsystem.inthecourseoftheoperationoftheprocess,curriculumevaluationisessential,accurate,objective,andeffectivecourseevaluationwillbecarriedoutprimaryandsecondarymentalhealtheducationplayasignificantpositiverole.Forprimaryandsecondarymentalhealtheducationcurriculum,thecurriculumevaluationofthescopeandcontentincludingevaluationofteachers,studentassessmentandevaluationoftheteachingprocess;curriculumevaluationmethodincludespsychometricevaluation,portfolioassessmentandsituationalevaluation;curriculumevaluationprocessconsistsofthreestagesandotherpreparation,implementationandfeedback.

Keyword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mentalhealtheducation;courseevaluationsystem;rangemethodprocedure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学校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着手开展了诸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2002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

课程是学校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依托课程获得进一步深入。就目前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不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课程运作由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个环节组成,它不是一个单向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课程评价对于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的质量保证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当的课程评价,只会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变为简单的培养工具,最后只能是徒劳无功。因此,要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有效、持久、规范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外,就要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更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实施的、有效的课程评价将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成效。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需要我们通过相关可测量指标来体现,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测量具体的项目反映抽象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文化课程,当然在课程评价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对我国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可以从主体取向的三个维度出发,即参与课程的教师、学生以及介于主客体之间教学过程。

对教师的评价:着眼于教师的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有正确的目的观和价值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其次要看教师对整个课程活动的设计、监控和评价是否到位,所设计的课程是否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最后要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否真诚,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愿意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是否愿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

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各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了学生。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展开的评价。具体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对学生个体评价和对学生集体评价。对学生个体评价包括: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与生存;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品德;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是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对学生心理问题起到一定的预防与矫治。对学生集体评价包括:是否提高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荣誉感;是否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班集体的自主、自立和自我教育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首先要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是否能够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心理发展的空间;其次要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活动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创新性,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形成浓厚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态度;最后要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否高效,能否营造出宽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

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外,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课程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课程的评价方法运用是否得当,都直接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与质量。常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包括情境式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心理测量评价法。

2.1心理测量评价法

心理测量评价法是指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量表,在课程开展之前和之后分别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之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显著的变化,进而凭借前后数据变化,就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作出评定。心理测量评价法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对课程实施效果的测量。这类方法依托专业的心理测验量表,通过测量学生的外显行为来揭示其内在的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定量化程度,其结果较之以往使用的观察法、访谈法,更加准确、客观、详细。

2.2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将一些与学生相关的、能给充分反映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的作品或材料,例如日记、作业、试卷、绘画作品等,将其收集起来后作为档案袋内容,运用一定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风格、价值观念、心理发展历程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该方法属于典型质性评价方法,它通过描述和记录的方式,能够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但由于资料收集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且所搜集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一致性,标准化程度较低,所以运用档案评价法得出的结果往往更适合作为参考。

2.3情境式评价法

情境式评价法是指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真实活动场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并记录学生各项表现,进而对其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方法之下,学生的表现是自然的、真实的,其结果也更加客观可信。运用情境式评价方法需要注意: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者与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境相似,这种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鼓励或唤起需要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情境式评价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

方法为课程评价搭建了桥梁,但关键还在于如何操作与实施。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其课程本身所产生的效果具有内隐性、长期性、个人化等特点,它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一套硬性的、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这也就为该课程评价的实施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简单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评价结果的质量好坏,更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取得预期评价目的。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之前,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并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确定参与评价工作的相关人员。在人员确定之后,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步骤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确保评价方案细致周密、具有可行性。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预评价和正式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正式评价之前,首先要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评价方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试评,并在试评结果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在正式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全面地获取信息,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根据提前确定好的评价标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反馈阶段: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的开展说到底都是为了最后的结果反馈。反馈阶段的工作首先是形成评价报告,报告以书面形式为主,要求能够准确、客观、详细地反映评价结果;其次是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书面汇报、座谈会、个别交谈等等;最后是对课程评价的再评价,课程评价本身也是整个课程运作的环节之一,评价活动本身也应成为评价对象,我们应站在更高层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从而更好地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期评价目的。

总而言之,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根本上就区别于其他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工作自然也不同于其他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采取的是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其课程评价方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课程评价既要涉及到教学过程,也要涉及课程的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力争多角度、多层面地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各种信息,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将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进一步推动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何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aHp法;评价指标

1.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

随着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教学方法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评价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改革质量的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总结,形成互动的教学反馈机制,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创新。

2.aHp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美国学者t.L.Saaty提出的,它是用一种标度把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将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多准则评价和决策方法。aHp法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别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度的总的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根据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体系评价、教学方法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对各指标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选取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同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选择那些针对性较强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调整,构建了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3.案例研究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6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绩效评价;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自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以下简称标准),很多地区都组织了一线中小学教师或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下简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标准对教育系统中的三类人员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相应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也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目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方式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计算机操作考核和理论笔试相结合。计算机操作考核部分往往只考察一些简单的操作,理论部分往往只注重受训教师对一些教育技术理论的简单记忆。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考察培训的效果,进而影响最终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笔者尝试借鉴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中绩效技术的内涵,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绩效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培训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概述

(一)绩效评价的含义.

绩效来源于英文的perfomrnace.原意为成绩、表现、能力。绩效技术又称人类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目前,学者对绩效技术的概念、定义、基础理论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从下面三个方面来阐述人类绩效技术:人类:组成一个组织的个人与团体:绩效:活动与可测量的结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与整体的方法。国内学者张祖忻则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目。

绩效评价,是绩效技术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领域,是将绩效技术的思想系统地运用于评价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行为。

(二)绩效评价与教育技术相互促进的融合关系

绩效技术起源于教学系统设计,美国学者garyanglin认为“绩效技术包含了教学技术,绩效技术还涵盖了人类绩效问题的非教学法解决方案的设计。”94定义的作者西尔斯(b.seels)认为“(教学技术的实践也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焦点在于面向绩效的提高,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是教学系统设计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产物而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两者在相互补充中又略显差别,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将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不断发展。绩效评价是绩效技术重要组成环节之一,是绩效技术的重要领域,类似于教育技术的评价领域,也类似于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评价环节,绩效评价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关系.二者交叉发展的现状无疑为绩效评价在教育技术培训领域里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aect05定义中指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将94定义中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五大领域归结为创造,使用,管理三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当具备知识、能力、意识等教育技术素养。05定义强调绩效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并且突出强调教师意识和潜力在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意识和潜力层次是绩效评价强调的长远评价目标之一。

在教育技术学中如此重视绩效思想,突出教育技术工作者绩效的提高,作为教育技术领域之一的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尤其不能脱离这些思想。我们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中引进绩效的系统思想,采用绩效评价方式来评价受训者绩效的改变就显得尤为迫切,探讨绩效评价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绩效评价本身的许多优点。以及绩效评价与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不可分割的发展关系.为绩效评价在教育技术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绩效评价乃至绩效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本位回归。这种回归让我们思考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中如何运用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更好的对培训进行价值性评定。

二、培训绩效评价的原则及指标体系

今年上半年,笔者在科技信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试论绩效评价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运用》一文,文中笔者提出了培训绩效评价的概念,并总结了培训绩效评价需遵循的六点原则。基于绩效评价的特点及绩效评价与教育技术相互促进的融合关系,结合标准,并依据培训绩效的培训原则,笔者提出了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设计培训绩效评价表,探究相关指标内容可行性,思考建立有关的绩效指标体系时.笔者结合当前一些现状,力求体系能够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1.该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维度)有三块内容,分别是知识、能力与潜力、意识。

2.提出参考权重的概念: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中将各维度所占的比例设置某一参考值。在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时,我们发现目前关于绩效评价运用于教育技术培训领域里的文献很少,而且教育技术的学者大多也局限于讨论绩效技术本身的发展、或者是绩效评价在商务领域里的运用、没有将具体的绩效评价方法借鉴性地引入到教育领域,尤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域。学者还没有尝试建立一套比较受欢迎的培训评价体系和权重比例,因此笔者在明确评价的主次和重点,设置能力和权重维度对应地占有较高的比例。学校在实施具体评价时,应当以发展为主.兼测目标的评价思想。绩效指标只是强调要将意识和潜力应当占有更大的比重。具体的权重,应该结合受训教师的特点、结合学校物力财力,灵活设置。

3.培训绩效评价体系中,对于知识,能力潜力维度在二级指标中给出了具体可测的行为或者能力表述,因此不存在三级指标。而意识维度.为了区分意识维度差别和层次,建立了二级指标内容,并且对每一“二级指标”中还给出了三级指标,每一指标项里还含有具体的内容,这样更具有针对性。(1)关于知识维度:受训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对于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如教学理论)的理解应该大部分是已经具备的,也是容易达到的。(2)关于意识和潜力维度:问卷调查和实际调研显示,大多数受训教师并非缺乏信息技术技能,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但很少会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和使用。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举办一系列的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目的就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正如o5定义强调绩效中的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吻合绩效评价中对能力和潜力的强调,具体表现就是受训者行为、能力、潜力的提高和改变,因此建立培训绩效指标体系时,应突出强调受训者通过培训在能力和潜力方面的绩效。笔者在培训绩效评价中,将能力潜力和意识维度置于较突出的位置,两块内容构成了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在主体,将评价体系中能力潜力维度所占的参考权重一设置为50%的比例,这符合信息社会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要求。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案例分析;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基础夯实,综合性较强,涉及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等方方面面,内容庞杂,知识点多且零散。面对严谨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理论基础差、自制力不足,容易产生厌反情绪。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曾指出:“教学方法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类型,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够用”为尺度,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结合作者本身的教学实践,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了一体化分小组案例教学模式,并创新性地采取了“1+1+1”三方考核评价系统,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探讨与交流。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与会计专业契合度不高

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涉及的法律种类较多,内容庞杂,但课时却非常有限,少的仅有42个课时,因此在课堂上无法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高职学生普遍对基本的法律、法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吃透法律的基本原则、精神以及各单行经济法条文。另外,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普遍采用不分专业、授课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突出其与各自专业的结合,无法体现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的法律优势,这也往往使得学生在心态上,习惯于将经济法当成非专业课程对待,忽视其重要的地位,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所以学生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普遍缺乏条件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仍以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为主要形式,教学上更是偏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法条的讲授,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难以实现。更为突出的另一方面,是普遍都缺乏可实践的教学条件,这就导致一些事务所咨询、实地法律调研、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其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并不能因此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经济法相关问题,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缺乏专门针对该课程特殊性做出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考核不能仅仅体现在对法律概念、法条的背诵记忆上,更高层次的考核应该是体现在其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思路,瞄准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分析能力测试,进行综合考评。

二、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教学思路

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法律之路》一书中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个的案例就是人类法律生活经验的结晶。这说明了具体案例对于学习法律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经济法》课堂中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是非一体化的分小组案例分析方法过于零散,无法实现《经济法》课程中各章节知识点的串联,且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短视。而基于一个统一的企业背景下的一体化案例分析,能让全体学生有身临其境融入企业经济环境中,去实践经济法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寓教于学、工学结合的目的。

其次,对于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学生评价配套体系改革。此前,《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且平时成绩部分,也都依靠任课老师的主观印象给分,有失公允。哪怕是课程中运用了案例分析后的评价,也是单一的由教师评分作为考核评价,这个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本文作者在这里引入“1+1+1”三方评价系统,从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角度均衡地去评价学生的一体化案例分析成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大家地积极性,也有利于公平地打分。

三、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需要研究一套用于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

教师需先根据所教授的《经济法》课程章节内容,即哪些章节可以进行分小组案例分析,再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研究一套适用于分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本文作者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当下非常热门且深受学生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安排的相关知识点任务,结合背景知识,模拟甚至演绎相关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实现真正地寓教于乐。

(二)对《经济法》课程学生划分小组。

在《经济法》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根据男女比例、性格差异、能力层次等不同的指标,科学地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组长,对该组的案例分析进行统筹安排,同时通过抽签,决定各个小组案例分析的顺序。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分析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分工实施任务。这样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三)课堂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

根据课程进度和分组顺序,每个组会在下堂课前知道本小组要围绕此展开案例分析的知识点。比如,教师本次课堂上讲授了关于“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知识,那相应小组成员就要围绕这个大的范围,以“奔跑吧兄弟”为案例背景,构思相关的案例,将跟“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的知识点嵌入其中。案例展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根据各自分配好的角色,对案例进行演绎分析,也可以通过ppt的展示讲解,进行案例分析。

该环节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指引他们如何有效地去组织案例,从哪里查找相关的案例资料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提示学生注重团队配合,培养整体协作能力,当然,如果出现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搭便车的情况,需要与该学生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适当的约束。

(四)开展“1+1+1”三方考核评价

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在最后的呈现过程中,肯定会有做的出色的可以让别的小组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最后案例分析结束后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会邀请别的小组的成员对该小组的案例分析发表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教师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核评价摒弃了一贯的教师单方评价原则,引入“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分为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分别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能力和完成状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50%的组内自评分数、25%的小组互评分数和25%的教师评价分数,作为学生最后的平时考核分数。

四、实施总结

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任务知识点的选择。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不能与学生生活脱节,对他们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二是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掌握。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是开放式的,要注意协调小组的进度,避免发生“放易收难”的问题。最后要做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注重针对过程的评价,多鼓励学生,使之树立对《经济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尝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法》教学的运作模式,并在高职教育培养“工学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训练了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成果的考核机制上,通过开展“1+1+1”三方考核u价体系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明显提升。本研究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限于时间和范围的局限,一些样本数还不够丰盈、成果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完善并启动新的调研分析,更大范围地实施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玲英.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24).

[2]陈艳峰.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8-116.

[4]缪彦珍.高职《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5]曲珍英,巨小雷.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30).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现状;改进对策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教学评价,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进,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当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致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不合理,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等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改进对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共性是指小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个性是指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但是,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数学教学课堂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这样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促进小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2.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关注不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教学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涉及到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态度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情况。但是,我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关注度不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的考试成绩为主,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课堂教学评价则是缺乏关注,这样会导致教师只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这样能够促进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主要是采取二次量化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之上建立二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二级指标主要是在一级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的若干指标。从评价方法看起来比较合理,客观、公正。但是,这样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那么教学课堂也要采取相应评价体系和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评价体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定量和定性互相结合的方法。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

针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育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数学组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体系和标准。比如教学策略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机智运用教学策略;选取教学策略和方法时,能够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并且考率个体差异;有敏锐、快速地捕捉各种信息和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行素质教育为主要发展目标,对课堂教学也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为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同完成的,是学生主体认知与参与的统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他们的学习意识方面的培养,是小学教师当前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标准。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能够提高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评价,能够指出问题的针对性,也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希望被得到认可和尊重,小学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合理的评价,要对学生采取积极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通过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既不能过度的表扬学生,这样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也不能对学生采取批评的态度,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技巧。对教师的评价要采取多元的评价主体,这样能够体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形成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9

1.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评价工作主要是将学生自身的利益作为工作的主要目的,并将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生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正确的评价结果,全面地了解教育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育评价中,整个评价过程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是教师按照具体的规定以及要求,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希望,小学教学最大的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发展。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利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只能抹杀学生拥有的独特个性,因为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背景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不论是性格上还是学习方式上,或者是学习能力上,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应该是教育评价中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现在的教育评价反而对学生的教育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不能真正发挥教育评价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评价内容片面化

以往教育评价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只看重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并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如今,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各个岗位都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提倡的是发展创新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育评价中,完全忽视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创新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一些具有创意的想法很可能被教师认为是不好好学习,是调皮捣蛋,并受到教师的批评。这样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注重的只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公平。另外,在小学教育评价的整个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自身品德的具体评价,只是利用成绩说明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具有片面性,缺乏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3.评价方式单一化

以往的小学教育评价都是利用具体的数字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实行量化的方式,具体的行为评价或者是思想品德的评价也都是量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学活动都无法使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全面评价,最终的量化结果不能发挥教育评价的重要作用,同时扼杀了学生天生具有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活动本来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内容比较复杂,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教育的最终结果,使教育评价的最终结果失去了原本的客观性。

二、小学教育评价出现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1.促进评价主体的互动

参与整个教育评价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参与,还需要被评价学生的参与。小学教育评价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及时了解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充分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意愿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改善教育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评价中,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对具体的学习方法以及整个学习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自己学习的缺点并及时改正,最终有效地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目前,大部分小学都在完善具体的评价制度,并创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体系,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以往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现在也倡导让学生对教师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评价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坚持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则,促进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2.评价内容具有多元化

在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入对学生日常表现的具体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评价。教育评价的主要目标并不只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选拔或者是惩处,而应该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小学的教育评价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评价还应该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不能只看眼前,需要综合全面地做出评价。例如,美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育绩效责任机制。学业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划分为四大系统:绩效目标系统、评价系统、报告系统和支持系统。美国教育绩效政策的形成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学校及相关责任主体追求本体利益,绩效制度缺乏内在张力;绩效政策的假设也存在学理性质疑。但其孕育的业绩文化和绩效责任文化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3.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29-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1.课堂评价的涵义、功能及意义

评价的定义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包括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的评价学、生活动的评价以及师生互动活动评价几个部分。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当今课堂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课堂评价的功能也不仅是传统的比较、鉴定和选择,还必须具有导向、预测、激励、诊断、考核、改进以及管理等多种功能。在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不能“重结果而轻过程”,也不能“重过程而轻结果”,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够正确的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2.1评价内容要真诚,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使用发自内心的评价语言,充分发挥表扬鼓励的真正作用。学生受到表扬时,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勇于表现自己。除了口头表扬之外,还可以利用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两种激励方式。例如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宽容的微笑等等,不仅传递了关爱,还传递了信任和激励,这样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有所互动。但是教师还应该注意表扬不要过度,过度的表扬不仅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失去评价的真实意义。因此,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应该是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师要能够从每个学生的回答中挖掘他们的有点,指出他们回答中正确的部分和错误的部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认知自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坚持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相结合

在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能够让教师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课本知识,促进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促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

2.3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首先,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导向性原则,要体现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的新理念,从而体现出培养兴趣、自主探索、养成习惯、面向全体、开发智力、鼓励创新等的正确导向,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改进。其次,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整体性,既要突出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要突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再次,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目标达成性,不仅要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目标,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效果。最后,评估指标体系还应该具有可行性原则,要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易行,提高评价的可信度,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2.4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要进行以下考察。首先要考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在课堂活动中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景交融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功能,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景,协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2.5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是带有自身感彩。在课程之上,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之外,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审美情操和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群体的合作能力纳入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要处理好情感教育和智能培养的关系,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6凸显数学特色,秉承数学理念,关注对数学探究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探究的目的,也是数学学科的特色。在学生探索数学的国产车中要形成数学的学习态度,培养数学情感和数学价值观,这和学习数学理论是同等重要的。尤其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生硬、呆板,强调人文融入到数学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凸显数学特色,秉承数学理念,关注对数学探索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要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是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评价中转变的过程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还需要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提高,从而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下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从而发挥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1]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32:232-234.

[2]郝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欧阳跃.新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109-111.

[4]张晓霞,李建萍.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6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