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5:31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1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必将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有力维护和可靠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最广大人民的重要基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治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心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自觉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正确把握形势,把反腐倡廉工作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解决好这三个“观”的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我们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要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领导干部非凡要切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要清醒熟悉到自己承担的社会义务,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实践中闪光、奉献中升华。

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注重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党员干部自省、自律,自觉做到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做一个心地清静、品行端正的人,要为民、亲民、利民、乐于奉献,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做一个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干部队伍清正廉洁、团结向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

我们要在行为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对多数的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摒弃那种“臭豆腐”现象。要常怀“畏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要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要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预防为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维护党的性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对党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严峻考验,党能否经受考验,能否保持先进性不变质,只有坚持加强党风建设,才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运用手中的权力,忠实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群血肉联系,才能促使光大党员抵制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的政治本色,才能不断清除腐败分子,使党的组织更加纯洁,使党在政治上更加统一、加强,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的立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党风廉政建设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党员要坚持马列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道德,坚持集体主义和党性原则,严守党的纪律,勇于同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这些要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相一致。因此党风搞好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的道德风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促进作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来进行,取决于党的基本路线,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每项工作都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吻合、相适应、相协调,真正为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促进作用,而且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党风廉政建设,不仅会使党的建设收到重大损失,还会给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一系列重大困难,离开党风廉政建设抓经济,经济最终也搞不上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员的党性的一项重要途径,在新时期党内改革与保守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党性原则与经济原则、艰苦奋斗与贪图享乐、严肃党纪与淡化党纪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的思想矛盾的冲突,会更加激烈。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3

一、充分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总结了中共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我们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传递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全会特别指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素质,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基层组织工作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要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形成保证和推动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有效机制;要完善和创新学习载体,探索建立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引导机关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形成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科学学习的风尚,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和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指导机关干部在读书时多思、多悟,乐于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努力做到埋头读书学习,抬头做人做事。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使其以科学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荣辱观,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关于发展党内民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使党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党内活动,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而党员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内活动,与党员的民主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党员的民主意识是党员自身内在的一种政治修养,当前,应着重加强对党员在党内民主生活中的实践锻炼。特别是在党员流动性增加使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更要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活动。通过党组织的教育以及党员自我学习等各种形式,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素质、民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强化党员民主意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权利。党员民主意识体现的载体是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一个党员如果他的民主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即使他的民主意识再强,也毫无意义。因此,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基本的就是要确保实现党员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因此,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党内民主监督氛围,使广大党员在平等参与党内事务中强化民主意识、提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四、关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这个根本要求。现阶段,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是以三级联创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总抓手,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4

学风即学校的风气,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态度、方法、精神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贯穿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它依据不同学校的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学生的意志与行动,逐步的形成一种传统和风格。一般来讲,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它既包括学校的学风,也包括学术界的学风,还包括其他一切与学习活动有关的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习惯。总之,学风作为大学建设的灵魂和气质,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熏陶和感染学生。

二、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刻苦努力,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存在学风不正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大学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学习动机和目标功利化;有的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么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旷课、迟到早退、上网打游戏、考试作弊等等。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十分迫切,意义重大。

(一)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学风不正,学校声誉难以维持。大学要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进步,人才的竞争才是各国之间竞争的根本。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高校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高精尖人才的重任,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质量。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价值观引领的需要

大学生已基本具备成熟的思想和想法,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知识积累的快速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广大学生渴望成才,希望能有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同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校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的质量,帮助学生塑造一种正确的求学品格和价值观,使其树立积极争取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理解学习的真谛,养成良好的求学、治学、读书、做人的品质。

(三)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手段,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方向一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而且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只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加强优良学风建设的措施

目前各高校在学风建设上下大力气、出重拳,通过紧抓教风带学风、抓学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学风建设,为高校的教书育人环境作出了一定贡献。

(一)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理念,做好学风建设规划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每一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所高校所特有的求学、治学和善学的风格,是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高校学风的形成时时刻刻都有着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影子,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彰显。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必须要以大学精神和理念为基础,制定适合与本校实际发展情况相符的学风建设理念,并以此来指导开展学风建设工作。高校学风建设应该动员全校师生,集思广益,通过公开争取意见的形式,探索学风建设的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方案。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作为高校学生辅导员,从自己肩负的使命、工作职责和能够发挥的作用来讲,指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进行理想信念、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其次,要完善和严格各类奖罚制度,树立典型和优秀,加大评将、评优、评助工作制度的宣传,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最后,要严格淘汰制度,对于一学期或者一学年没有达到规定学分的学生,予以退学;增加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紧张感和压力感,改变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体现“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思想。

(三)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将强学风建设的核心。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教风建设,高校的教风和学风是密不可分的,优良的教风在无形中就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一种示范作用。良好的教风才能衍生出好的学风,因此,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升课堂质量,整顿教学秩序,对于优秀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力度。其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引导教风和学风的良性循环,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最后,学校应该开展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通过一些高质量的比赛,让学生走出校园,开拓视野,同时能够与专家和学者能够零距离的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

(四)强化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诚信考试的考风建设,考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要大力提倡和宣传诚信考试,同时要建立完善考试惩罚机制和监控体系,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充分发挥考风在学风建设中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宿舍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丰富大学生的文化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风建设。

四、总结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5

1.1校风建设的意义

校风是学校所有成员共同的理想、精神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集中反映,是一把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对于高校来说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这种良好的校风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及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能使人在安定和谐、互相支持的环境中不断进步,拖沓懒散的校风会使整个学校处于松松垮垮的状态;其次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道德风貌,就会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和鼓舞力量,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精神道德。可见学校的校风是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在建设良好校风的同时也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思想与业务的统一,校风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既要遵循思想教育规律又要遵循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规律。其次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校风建设一方面要继承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能够适应新形势,建立适合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体系;最后是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在坚持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校风建设会朝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发展。

1.2教风建设的意义

教风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风格,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的教风是“严谨、求实、爱生、进取”,优秀的教风能引导并促进积极向上、严谨务实、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1.3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的生活学习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等。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的学风“勤学、善思、精技、向上”,优良的学风能促进班集体积极向上,调节班级成员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生本人及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他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以最大的成长和发挥。一个班集体若有了良好的学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外调动班干部力量也很重要,只有这小部分学生各尽其职才能促进班级的班风,带动全班整体积极向上。挖掘各个学生的闪光点,将其进行鼓励和放大,激发班级的正能量。如目前我所担任的11服装设计(2)班的班主任时,有很多情况都可以适当、适量的交给班委干部,学生也都能积极配合,这也是锻炼的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又促进学生间相互配合、协调、接触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1.4学校人际关系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之间、领导与普通教职工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处和合作。比如我们班有位学生干部,办事能力很出众,但是平时不太注意与同学间的相处,再加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身子女,大部分人都敢于展现自我,以致有段时间有些同学都不愿意配合该干部工作甚至逆反与其唱反调,事后我就同学间人际关系做了一次主题班会,也与该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深谈,在这之后就明显能感受到班级同学间相互团结关心的氛围,也正是这股良好的氛围带动班集体团结向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跟同学交往主要以手机、网络为手段,走在校园路上随处可见边走边玩手机的“低头族”,有时甚至在专业实践练习课都会看到偷偷抽空玩手机的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中不可自拔。作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这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加以引导,多组织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良好的相处模式,学会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校园制度文化是在校园内需认真遵守并执行,包括校园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北认为是学校基本的管理方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因此校园内教职工有职工手册,学生会有学生手册,它渗透在学校各个组织部门,明确记载着各种注意事项,如学生每学期如何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正如人们常说的文化无好坏区别,学校制度也是如此,各个学校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本身学校发展历史不同,必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制度文化。比如苏高职在学校制度里德育学分的记录、使用和实施就是一特色、一亮点,在班级实际管理工作中可适当的利用德育学分给学生奖励和惩处,相应的加减德育学分,也会给学生之间一定的竞争力,学生会默默较劲,形成良好的班风。随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也极为重视。因此学校的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在高职院校文化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其他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更是学校的教育资源,若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就无法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更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及其场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培养人才起着尤为关键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的影响起关键性作用,可以说物质文化建设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便是环境的感染作用,举例说明,在一个激情演说会的现场人们也会心情澎湃激动,在一个整洁庄重的环境中,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严肃的心境,不文明行为会相对减少。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感染给校园内的每一位成员。良好的校园文化像温暖的阳光遍布校园每个角落,积极创建和谐、平等、自由、向上的校园氛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

4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人们往往忽视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意义,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理解和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过多重视,未能发挥良好的学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会产生消极作用。相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大投入,重视各种教学实施手段的设施建设,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思想,还要不断更新扩充教学设备,是教学环境更具现代化和专业化。精神文化作为内在核心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注意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修养,还要注意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5结语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6

>一、以制度建设保证和促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60年前的运动,开党的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之先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及其严重危害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理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根源,而且注重从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研究问题,总结主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制度根源,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在全党的形成。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高度统一,合全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仍然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文集》第8卷第291页)他认为,只有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才能调动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健全的制度确保优良的作风,可以说是从到执政初期我们党在党风建设的探索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50年代后期直至“”的十年浩劫,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关键也是由于制度方面出了漏洞。“”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总结,特别注重于制度层面。他深刻指出,党内存僚主义等等不良风气,以至使党的优良传统破坏殆尽,“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切产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革履,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有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改革对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可以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了新的境界。

>在新历史条件下,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注重制度建设的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他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今年5月31日,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精辟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即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针。

>二、党风建设的任务和现状警示我们,关键在于制度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核心问题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都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但是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现实问题、指导新的实践的水平和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获得制度保障,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受到制度制约。否则,某些制度和体制中的惰性和漏洞,就有可能阻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切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党遵循的准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的权力动作制度。权力运作制度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漏洞,就会直接诱发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也直接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活活动局面,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上来。

>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也迫切要求在作风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客观地讲,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上的弊端密切相关的。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过程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平庸者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可以说,这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作风蔓延的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也与现行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有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任领导干部的民主程序形同虚设,甚至根本不讲民主规则和程序,欠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很难贯彻到干部选任过程中去,这样,就容易导致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作风和自由主义,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较突出,这也与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贪图享乐等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就更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寻找原因,推动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腐败,就对的权力绝对地滋生腐败。以上分析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相联系的,党风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

>三、切实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以制度建设促进党风建设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在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包括:(1)民主原则。即人民群众按照民主程序对从事政治和社会管理理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督。(2)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同社会进步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科学民主程序。(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用的形成和发展。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7

关键词交付主义;建设工程;风险负担

经济学上的“风险”指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偏离的综合。1合同法上的“风险”是指在买卖过程中,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使标的物遭受毁损、灭失的情形。引致风险发生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以及当事人不能预见的第三人的原因等。它仅存在于双务合同中,发生的时间应当在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履行之中,风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外界力量而产生,产生的后果是不利益,表现为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法律意义上风险的内涵与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风险涵义有所不同。后者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能够预见的但不能确定的因素。其中既包括了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使标的物遭受毁损、灭失的情形,也包括了应该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使标的物遭受毁损、灭失的情形。由此可见,在建设工程领域,法律意义上的风险与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相去甚远。本文从法理分析的角度研究风险,因此取前者义,将风险定义为在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不可归责于业主、承包商双方的事由而使标的物遭受毁损、灭失的情形。

一、合同风险负担原则

对于风险负担的承担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所有权说;另一种是交付说。所有权说认为标的物的风险应与所有权一致,谁享有标的物的所有权,谁就承担该标的物的风险。交付说认为标的物的风险负担应与标的物的交付相一致,交付前由交付人承担,交付后由受领人承担。所有权说是基于风险与利益一致原则,体现公平;交付说是根据占有原则,体现简便。我国民法通则虽没有对风险负担做出规定,但实践中长期适用的是所有权说。对于承揽合同中的风险负担,我国合同法中也没有直接的规定。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第142条的规定,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负担采“交付”主义,即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因此,买卖合同规定的是交付说。依据上述同样的道理,承揽合同也应采用相同的标准,即以标的物交付为标准。具体说承揽合同风险负担的确定以工作成果和原材料的交付作为风险负担的标准。2由于合同是合同缔结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所以建设工程风险负担依据的是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即对不动产的承揽合同。业主与承包商作为合同双方当事人,其风险负担方式依据“交付”主义原则进行。

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辨析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履行合同债务或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时,对另一方当事人所应承担的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继续履行等民事责任。由于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具有一定的共性,即两者都是合同在订立以后不能正常履行,都是分配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所致损害的法律制度,所以对两者予以区分从法律角度看很有必要。

1.两者功能不同

风险负担制度的功能在于在双方都不承担违约责任时,对不幸损害进行合理分配而不在于制裁不法行为。违约责任的主要功能在于制裁违约行为,督促可归责的一方赔偿对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如果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是由可归责的事由所致,则由违约责任制度来解决;如果是由不可归责的事由所致,则由风险负担制度来解决。3

2.两者发生的事由不同

风险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当事人不能预见的第三人的原因。而违约则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既有品质违约,又有给付迟延违约,凡是一切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事由均可构成违约事由。

3.当事人对损失发生有无过错表现不一

风险发生系因当事人所不能左右的事由,当事人对此无能为力,毫无过错。而违约损害的违约方有无过错,对其承担损害赔偿毫无意义。即在承担违约损害赔偿时,对当事人的过错在所不问,只要其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即可。除非当事人以免责事由抗辩。

4.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失事实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表现不一

风险是非因当事人的过错所遭受的损失,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失事实之间没有丝毫的牵连。在违约中,因果关系是归责的重要前提,是违约损害赔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构成条件,没有因果关系就没有违约责任。

5.两者损失的范围不同

风险损失的范围仅限于遭受风险的货物所丧失的利益“即从货物原有价值减去风险发生后残存的价值,决不可能包括可得利益”。4而违约损害的赔偿是违约责任的一种,其目的是补救遭到破坏的合同关系,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恢复到合同得以履行的状态,在计算损失时,不仅包括违约行为导致的现实的损失,还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害,且这种计算方式也是我国《合同法》第113条应有之义。

在双方均未违约的情况下,只存在风险负担不存在违约责任问题,因而也就无所谓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的关系问题。然在违约的情况下,不仅会产生违约责任,而且亦可能影响到风险负担。本文侧重从不存在违约责任的角度研究法律意义上的风险负担问题。

三、基于交付主义的建设工程合同风险负担

作为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起于承包商中标后,与业主签订了建设工程合同时,止于竣工验收时。因此,可将其风险承担阶段依据不同的建设时期分为施工建设阶段风险负担、竣工验收阶段风险负担两方面。

1.施工建设阶段

施工建设阶段,基于“交付”主义的合同风险可以大致分为原材料风险、工程价款风险、质量风险、进度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这些风险可以统称为内部风险。

(1)原材料风险

依据交付主义,若原材料由业主提供,承包商在保管期间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因素致原材料毁损的,由承包商承担风险;若原材料由承包商提供,则有承包商承担风险;若已完成的建设工程项目毁损的,适用交付主义,交付之前由承包商承担。

(2)工程价款风险

工程价款支付前由业主承担风险;支付后由承包商自负风险。这也是“交付”主义原则的体现。

(3)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是指工程质量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的或第三人的原因致工程质量遭受毁坏的风险,承包商可能会对此有保管不当的责任。由于在施工期间,建设项目的实际占有者是承包商,尚未交付给业主。因此,承包商就工程项目的质量(包括施工质量、保管责任引发的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4)进度风险

进度风险是指因不可预见或第三人的原因致工程进度难以按期完成的风险。依据“交付”主义在项目建设期间,进度风险由承包商负担。

(5)技术、人才风险

技术、人才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变化,技术人员不足和流失对项目建设的不利因素。承包商因该负担此风险。

2.竣工验收阶段

总体而言,若已完成的建设工程项目毁损的,适用交付主义,交付之后由业主承担。交付的依据是业主验收合格,并颁发竣工证书。

类似于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对标的物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当保证其交付的标的物在质量上应符合双方约定的标的物的质量要求或法定质量要求。与出卖人的质量瑕疵担保责任相对应,买受人承担验货责任。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承包商应对建设工程项目承担质量瑕疵担保风险。业主也要要承担验收风险。

(1)质量瑕疵担保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第34.1条规定:承包人应按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关于工程质量保修的在关规定,对交付发包人使用的工程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质量保修责任。

(2)验收风险

类似于买受人的验货风险,业主也应承担工程质量验收风险。

四、交付主义原则的例外

建设工程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有不同于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之处,体现在它的风险负担原则有例外原则,即存在不适用“交付主义”原则的风险负担方式。

1.例外情形

建设工程风险负担的例外情形主要指工程羡慕的外部风险。它包括政策规章变化、通货膨胀、市场环境变化和不可抗力。其中不可抗力包括因战争、动乱、空中飞行物体坠落或其他非发包人承包人责任造成的爆炸、火灾,以及专用条款约定的风雨、雪、洪、震等自然灾害。

一般而言,政策、规章变化,通货膨胀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由业主承担。当然,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以此约定作为风险负担的依据。对于不可抗力的风险负担问题相对特殊,以下做以简要分析。

2.不可抗力适用的风险负担方式

不可抗力适用的风险负担原则不是“交付”原则,而是公平原则。即当不可抗力风险出现时,合同双方应依据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负担风险,分担损失。具体负担方式可以依据《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39.3条,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及延误的工期由双方按以下方法分别承担:①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②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③承包人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④停工期间,承包人应工程师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⑤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⑥延误的工期相应顺延。

此外,《示范文本》第39.4条中指出,因合同一方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迟延履行方的相应责任。是对“公平”原则的补充,强调了过错方的违约责任不可免。

可见,在建设工程领域,使用“交付”主义分析建设工程风险负担问题时,不能犯教条主义,对于“交付”主义的例外情形应当适用“公平”主义。这样才能更为科学的运用法理分析问题,更为合理的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民法60讲[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

[2]何佰洲,工程合同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张东平,浅谈建设工程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07(12):231-232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8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抓住了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创造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领导干部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制定了行为规范。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能否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去,很重要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扎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谐。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的迫切需要。良好的作风是具有较强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委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全省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对照同志的要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领导干部学习抓得不紧,工作作风漂浮,缺乏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措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存在不少差距,部分党员干部、形式主义还比较突出,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同志的重要讲话,把解决作风方面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在抓好落实取得实效

在改进思想作风和学风上抓落实。领导干部要担当起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必须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问题。省委高度重视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省委常委集体学习制度,把领导干部的学习作为考核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抓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实际相结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提出的新要求,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重点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业、县域经济发展不放松,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21846.7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分别增长13.5%和11.1%。

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抓落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山东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每年都确定一批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公平公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全省治安、、安全生产等案件和事故逐年下降,社会保持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抓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中央要求,我们以建设群众满意工程为目标,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坚持落实各项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带动和促进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团结。根据中央的部署,认真做好地方党委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上抓落实。加强反腐倡廉,是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重点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了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和分工方案,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省委特别加强了与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党内监督制度。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抓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体制机制,是加强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既要抓思想道德教育,又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使各级干部切实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对全省17个市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进行现场检查,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工作。致力于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制定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作出表率。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严守党的纪律,不断增强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常思贪欲之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贪恋和追逐权力、金钱、美色,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上作出表率。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和政府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自觉接受监督。要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虚心听取意见,团结班子其他同志,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工作,搞好配合和监督,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要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认真执行和严格遵守中央一系列廉洁自律规定,自觉做到严于律己,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要求,着重加强教育、提醒和约束,防止利用权力和影响谋取私利。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公开作出廉政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带头廉洁自律,以实际行动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

要在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上作出表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防微杜渐,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时刻检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9

注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高度重视确立并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工人阶级政党一贯坚持并鲜明地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特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强调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的同时,特别指出了“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他们要求,共产党人要把实事求是、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当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来思考、来认识、来遵行,从而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重大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缔造者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胆魄和丰富智慧,带领我们党在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优良的思想作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又作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论述。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落实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要求,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突出强调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同志突出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

工人阶级政党创立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问题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跨入新世纪,对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只有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把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置于首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才能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把广大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永葆党的先进性。

思想作风建设在工人阶级执政党党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6400多万党员、执政半个多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确实有着不同凡响的重要意义。对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这一科学论断,人们耳熟能详,它直观、明确地告诉我们,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命运。执政党的党风问题,首先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思想作风是否端正的问题,这更是党生死攸关的问题。恰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直接与党的生机与活力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生命线,是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在党风建设的诸方面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思想作风体现学风。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具备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学风,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学到手,牢牢把握思想武器,用以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党所坚持的思想作风与学风,其核心和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与建设之的。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作风:一种是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学风。这就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态度与学风,就是完整、准确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我们的全部实践活动的态度和学风。另一种是错误的态度、不好的学风。表现为把革命理论教条化、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个别论述和观点凝固化、抽象化,并且无所针对地生吞活剥,甚至拿来作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依据。这种不正确的态度和学风,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

思想作风决定领导作风。在党风建设上,党员干部的领导作风问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领导作风端正了,可以带动全党,影响全社会。当前,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一是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追根究底,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和存在,莫不与思想作风不端正有着直接的联系。抓住思想作风建设这个第一位的东西,荡涤错误的思想观念,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化走群众路线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身体力行、带头反对搞“一言堂”和“家长制”;才能认真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善于听取与自己的看法相左的意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坚持民主集中制。

思想作风主导工作作风。我们党所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体现在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方面,应该是:不受旧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永不自满,奋发进取,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努力做到如同同志所要求的,“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表里如一,心口如一。不跟风,不搞花架子。只有在良好的思想作风主导下,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作风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是鲜明对立,水火不容的。狠刹形式主义的歪风,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这就需要我们从党风建设的全局出发,抓住思想作风建设这个关键,使我们的同志确实认清形式主义的危害,同时通过推动思想作风建设,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扫除各种错误观念,不给形式主义以可能生存的空间。

思想作风影响生活作风。实践表明,良好的思想作风,总是以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为基础的。我们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并为实践这个宗旨而不懈奋斗,因此能够在思想观念上登临新境界,就会从一个小“我”中解放出来,从各种旧思想、旧观念的尘网中冲脱出来,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抵御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良好的生活作风树立起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尤其要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以此影响、带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转变。只有注重解决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转变观念入手,才能彻底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从根子上认识各种不良作风的巨大危害,从而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与形形的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做一个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澄清一种论调。有人把近些年一些党员干部的消极腐败行为归咎于“思想解放”,这是一种违背基本事实的错误看法。追名逐利、贪图享乐、、沉湎女色等歪风邪气和腐败行为,是剥削阶级世界观和生活作风对少数党员干部侵蚀的结果。一个是包括封建思想在内的腐朽人生观,一个是外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两根无形的“绳索”把少数党员干部“拉下水”,使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得以滋生、蔓延。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非但风马牛不相及,而恰恰是根本对立的。

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定》,切实把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搞好

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这既是党中央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紧迫任务,也是提高我们执政党党风建设总体水平的实际需要。当前把这项重要任务完成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不断提高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把这项建设摆在党风建设的首位。要认真学好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这篇重要讲话的“灵魂”。从我们所处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出发,从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出发,从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出发,深刻认识进一步搞好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教育中,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尤其要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尤其需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入研究、正确回答改革和发展中前所未遇而又亟待回答的新问题;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决克服“左”和右等错误思想倾向,坚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篇10

一、狠抓司法行政机关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一)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抓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武装工作。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发展眼界,增强发展意识,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效服务中心工作。

(二)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加强对新时期如何提高机关党组织工作能力的研究。一是贯彻落实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遵守、贯彻、维护与研究新的形势下机关党组织的定位、职能、工作方法和如何把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等结合起来,增强全局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围绕提高服从服务大局的能力、服务基层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我局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研究;三是及时总结、推广研究实践成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年”等中心工作进行了调研,全年完成了四篇调研文章和经验材料。

(三)积极推进机关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使每一个支部成为战斗力强、党员信赖、发挥作用好、活力和凝聚力强的坚强堡垒。按照的要求,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党员的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把对党员的要求作为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改进组织生活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因局领导班子变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总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保证局党总支工作的连续性。

我局总支所属的机关支部在规范化建设中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党员学习室”等硬件设施和软件台帐,做到了硬件设施完善,软件资料规范整齐。使党员活动有场所、学习有场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区直机关工委对我局机关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检查中,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积极参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自觉的公仆意识、主动的服务意识、真诚的助人意识,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机关角色心理转变;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品质,全面提高机关效能和工作水平。

(二)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八项规范》,坚持开展“双深入”工作。重点是完善和落实“双深入”工作机制,推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特别是对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实施监督,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以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抓住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在党员干部中培育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政为民的风气和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发挥、高效率工作、高质量完成任务的观念,把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到推动工作和发展中。

(三)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纲要》和两个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协助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责任分解,强化责任考核,落实责任追究;结合政法系统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争创一流”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全区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和“创建优质服务单位活动”。加强法纪教育,让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做违纪违规的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作用。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我局党员、干部、职工中全年无违纪情况发生,单位无重大违规事件和案件发生。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局党总支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和分层次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职工文娱体育活动,增强先进文化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力、感染力,提升机关文化品质,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努力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机关工作局面。继续在局机关开展了文明科室、文明职工、“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大力塑造先进典型,形成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风尚。

(二)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有关文件、资料。以职工卡拉oK演唱会的形式学习、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局干部职工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五个专题中,学习了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的讲话、司法部长吴爱英的讲话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每人都写了一万多字的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围绕“三创”目标,创新精神文明宣传教育

的形式,挖掘城市精神深刻内涵,开展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创文明单位,做人民满意公仆”等活动,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扎实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和“创建优质服务单位”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牛敏书记5月10日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区委关于“创建优质服务单位活动”的通知及有关资料。对照5个方面问题和6个重点,结合实际,从思想道德、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学习态度、遵章守纪、完成任务等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地写出了剖析材料并进行自查自纠,自查自纠面达100%,经民主测评满意率达100%。通过学习,自查自纠,相互沟通,干部职工之间增进了解,增强了团结,为促进工作打下了基础,达到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目的。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活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新鲜感、真实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建设,完善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分析机制,形成党组织和群团组织齐参与的多形式思想教育格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坚持用先进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机关工作每个环节,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开展《公务员法》学习宣传和以“做文明、诚实、守信公务员”为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政令畅通、心齐气顺风正、团结友善、务实创新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单位与单位之间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连通的创业氛围,推动司法行政整体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

以增强领导班子“五种能力”为重点,深化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总体思想,坚持以增强领导班子“五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成都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领导班子“四好”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创“四好”(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活动。增添、完善了创“四好”活动的措施,落实了创“四好”活动内容,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