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7:37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1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数字化变电站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使变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其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其技术同常规变电站相比具有诸多优势,能为数字化电网以及广域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征

(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3)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

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迈进了数字化的新阶段。在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中,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他自动装置的i/o单元,如a/D变换、光隔离器件、控制操作回路等将隔离出来,作为智能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o部分;而中低压变电站则将保护、监控装置小型化、紧凑化,完整地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了变电站机电一体化设计。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3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次内部及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

2.1过程层功能

(1)电力运行的实时电气量检测:主要是电流、电压、相位以及谐波分量的检测,其他电气量如有功、无功、电能量可以通过间隔层的设备运算得出。与常规方式相比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被光电电流互感器、光电电压互感器取代;采集传统模拟量被直接采集数字量所取代,这样做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绝缘和抗饱和特性好,装置实现了小型化、紧凑化。

(2)运行设备状态参数在线检测与统计:进行状态参数检测的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开关、刀闸、母线、电容器、电抗器以及直流电源系统。在线检测的内容主要有温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状态等数据。

(3)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包括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控制,电容、电抗器投切控制、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分合控制,直流电源充放电控制。

2.2间隔层功能

间隔层是进行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实施操作同期及其它控制功能、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等六大功能。

2.3站控层功能

(1)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陆历史数据库;(2)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往调度或控制中心;(3)接受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4)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5)具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6)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7)具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总线通信,问隔层与变电站层之间串行通信方式称为站级总线通信。

3、数字化变电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光电/电子式互感器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导致互感器的角差、比差现场试验难以进行,甚至极性试验也无法开展,只能等到设备投运带电后,才能检验接线的准确性。另外,光电/电子式互感器的局放试验、伏安特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标准也与常规设备有很大的区别,这都需要设备厂家和运行主管单位专门制定。数字化变电站保护校验相对复杂,在变电站运行的条件下对部分间隔保护校验的难度很大,目前的常规继电保护校验装置无法提供数字化保护所需的电流量和电压量,因为电流量和电压量必须经过合并器才能进入保护装置,而要完成试验必须自带合并器提供模拟试验中的电流量和电压量,要完成母差保护这类需要大量电流电压量的保护校验便显得尤为困难。ieC61850通信协议本身并未对变电站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做任何规定,同时协议本身的开放性和标准性给变电站的网络安全带来重大隐患。要做到二次系统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确定性,符合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是自动化厂家仍需考虑和完善的技术环节。虽然目前已投运的变电站采取了防火墙、分层分区隔离等手段进行防护,但防护的效果仍有待时间的考验。

4、数字化变电站的未来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考虑与目前常规变电站技术的兼容性。(1)过程层常规设备接入方案。过程层常规设备主要指互感器和断路器设备,具体应用就是采取非常规互感器技术和智能断路器技术,或智能断路器控制器技术,常规设备的接人方式主要有3种基本模式: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常规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非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

(2)过程总线方案。在第二阶段中,前面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分离通信系统将合并到一起,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合并减少了间隔接线的复杂性,但间隔层ieD设备需要两个以太网口分别与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连接。由于传送了来自合并单元的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的瞬时值,此种通信方式比第一阶段中的通信方式更快。出于这个原因将使用100mbit/s以太网,通过过程总线保护装置的跳闸命令被发送到断路器。

(3)过程总线和站总线合并方案。由于第一,第二阶段中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都使用了基于mmS应用层通信堆栈的以太网,和以太网的不断发展,使得变电总线联接构成一个通信网,并且不会影响变电站内部站的通信。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2

关键词:数字化制图;地质测绘;应用

引言

地质测绘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的重要职责。高质量的地质测绘成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健康有序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制图技术成功应用于地质测绘领域。二者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地质测绘的发展,提高了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使得地质测绘工作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1数字化制图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1.1数字化制图技术的内涵

数字化制图技术通过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测绘领域,使信息数据化,并结合计算机图形和数学坐标系来体现测绘结果。借助图像,它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所需信息。同时,由于使用计算机工具,数字化制图所测绘出来的图比人工制图精确度更高,速度更快。

1.2数字化制图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制图技术与传统的制图技术相比,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精确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基于计算机的高速精密运算能力,数字化制图技术测绘的成果的精确度更高、图形编辑和修改更加方便,速度更加快捷、测绘出来的图形包含更多的信息量,并且通过计算机软件相关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化。这些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测绘作业效率并降低工作难度,从而推动了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广泛应用。

2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地质测绘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家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测绘方式中,细节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因地质测绘工作人员疏忽导致部分区域控制布网疏布,不仅降低了原网统一性,而且后期补布还会大幅增加地质测绘成本;还有的为了降低成本,无视分级布网原则,采用有一次性布网模式,由于缺乏校核,测绘结果往往误差较大,甚至无法满足相关的国家规法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再有因为缺乏整体布网的观念或者对测绘方案缺乏正确认识,使得所测绘出来的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数字化制图技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传统测绘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奠定了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今天的地质测绘领域,多数企业已经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完成了测绘业务的现代化升级改造。升级后的测绘体系是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体,涵盖了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测绘技术、数据的处理和编辑技术等,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应用多种先进技术使得地质测绘技术有了更加丰富广泛的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除了功能卓越外,数字化制图技术还和地质测绘的基本职能有着非常好的契合度。从地质测绘的最终目的上来看,地质测绘就是进行地质勘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最终以绘制图纸的方式将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而这些图纸保留储存,则为以后的查询需要提供数据支持。而数字化制图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功能需要。运用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方便地质测绘人员对信息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同时,运用数字化制图技术绘制的图纸和计算的结果精度更高,很大程度提高了地质测绘成功的可靠度和使用质量。特别是在煤矿的地质测绘工作中,应用数字化制图技术测绘出的地理位置信息更加准确,远远超过了传统仿真技术的能力范围。仿真技术必须借助诸如GiS技术等许多项技术才能做得这个地步。而数字化制图技术能够独立地完成这些,并且通过三维图像更加清楚准确地展示相关信息。以上这些优势,使得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3.1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步骤

3.1.1数据处理

同传统地质测绘方法一样,数字化制图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丰富和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对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采集的数据要录入到计算机中,并进行矢量化处理。数据矢量化具体包括点图元数据的处理、面图元数据的处理和线图元数据的处理等。

3.1.2图形处理

根据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完成矢量化的数据通过制图软件编辑成图形,进而汇总成图库。数据化制图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形编辑功能,能够灵活地调整图形属性并对图形信息进行编辑。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软件的功能一般分为点区域功能、线区域功能、面区域功能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图形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误差,比如应用误差、处理误差以及源误差等。这些误差一般是在数据的采集和输入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过程中图纸变形或比例大小改变也可能导致误差的出现。

3.1.3图形输出

数字化制图的输出结果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图形输出和数据输出。图形输出就是将软件绘制的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输出设备中,在由这个输出设备生成实物图纸。

3.2数据化制图的技术方法

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数据化制图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数字化仪输入法和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是用利用数字化制图软件,人工将数据信息录入后编辑。数字化仪输入法是使用数字化仪,人工辅助将数据转换成副图。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的特点是输入的速度较快,但由于处理的信息量很大,在图像识别方面难度较高。

4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数字化制图技术功能强大,但技术要求较高,使用条件比较严格。数字化制图要求使用的数据全部是可靠准确的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形成完整的数字模型。此外,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使用表面模型法建立模型,从而要求数据采集必须使用点测绘法。完成数字化制图技术在点测绘的数据完整之后就可以建立地表模型。在这个模型之中,两点成线,两线确定一个面,点、线、面逐步递进,把地质表面完整地表现出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制图技术符合地质测绘的使用要求,和其他制图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地质测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势必在地质测绘领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地质测绘工作人员要对数字化制图技术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总结,不断研究探索,改进缺陷不足,充分发挥其精确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优势,不断推动我国地质勘测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萍,刘建平,刘亚平.地测计算机数字化制图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67-68.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数字测绘技术;特点;应用;图形编辑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新型测绘技术。尤其是GpS技术、GiS技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等测量技术的发展,促使工程测量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推动工程测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测绘技术的应用,如数字技术。该技术在相应设备的辅助下,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电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进行转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算、加工、储存、传送等。数字测绘内包括采集内外业数据的设备和方式,是数字化成图的主要内容。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人工模拟测图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大量运用于工程测量内,可有效提升测量的自动化水平及精度。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地形测图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包含输入、输出与处理数据三个方面,也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处理取得的地形空间数据,并以此得到数字地形图。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更便捷、精确。

1、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电脑软件自动处理数字化测图可进行地形图的绘制。该地形图具备较高精度,误差率较小。数字测图还可进行相关测量数据的主动获取。

2、测图高精度。高精度是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主要特点。采集距离300米地物点数据时,其误差可控制在-2毫米到+2毫米之间,地形点高度差可控制在-18毫米到+18毫米的范围。并能自主完成记录、传输、存储、处理及成图等电子格式测量数据工作。该过程不会对原始数据的精确度造成任何影响,相比传统测图方式,该技术在视觉、方向等方面不会产生误差。

3、易于存储管理。目前,具有多种数字化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等,还可通过绘图仪在图纸上进行直接绘制。

4、便于图形编辑。分层存储图形为数字化测图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不受图面负载量的制约,易于编辑和修改,更能确保图形的真实性,是实现地形图使用性能及增加用户群的重要方式。

二、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原图数字化

数字化输入为原始图件数字化工作的基础,其最常见的方式为三种: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矢量化及GpS输入。计算机、数字化仪和有关软件为手扶跟踪数字化选取的仪器,作为早期数字化输入方式,该方式的缺点为输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

扫描矢量化内图象扫描可利用扫描仪输入,随后进行矢量跟踪,以此对实体空间位置进行确定。伴随扫描仪与矢量化软件的发展,该方式操作也越来越简化,其优点为节省时间,数据输入效率高等。

GpS输入,作为地球表面精确位置确定的重要方式,GpS可对三维空间位置数字进行准确测定,并在不进行转换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库的直接输入。并按照数字化图件的可用性、易用性等特点,进行矢量化方案的制定。在分析比较多种软件矢量化的基础上,可实现原图数字化。

在数字化应用中,根据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进行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数字化精度的确定。精度主要由人工跟踪精度、输出设备精度等进行确定。其中,外设精度易于满足,人工跟踪精度则由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所决定,为此,必须重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工程测量的精度。

根据国家标准及工程测量原定方案进行数据编码、数据分层,也可遵循GiS规定进行数据组织。在准确分析其拓扑关系的同时,应确保线状地物的长度统计符合工程测量确定。并根据GiS规定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进行整理、录入与建库,其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2、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法也被叫做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其核心为计算机,在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辅助下,可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与管理地形空间数据。

(1)数字测图的特点

作为现阶段我国各测绘单位最常用的一种数字测绘方式,数字测图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测多用。工程测量中,其布设范围如需大比例尺地形图施测,应考虑专业不同人员对用图范围、比例尺大小需求不同,为降低工作量,可选用数字化测图方式,以此进行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制。

成图精确度高。在外业数据采集中,数字化成图系统可选取全站仪对现场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进行自动采集与存储。在处理内业数据时,可对外业测量精度进行完全保持,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同时外业工作还可对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流程取消,在降低工作强度的同时,还可提升外业工作效率。

(2)建立与管理地形图数据库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构成成分,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在获取数据中,可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与管理。在处理数据中,其不仅提供资料的主体,还是处理结果的归属点。同时,其还是绘图文件与多种地理数据形成的依据。拓扑数据库由图形数据库内的数据通过拓扑处理形成,并在多种空间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工程建设事业也加快了发展速度。作为一种新型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其优点为施工速度快、影响小等。作为工程测量的重要技术,相关单位必须充分了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提高技术水平,才能为工程测量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吾甫尔・艾比布拉.浅谈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2]江振,周雅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4

1.1创新建筑设计的思维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传统建筑设计的思维出现了巨大的质变,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建筑设计软件可以大大提升设计者的主观感知,同时也会丰富建筑设计人员的理性认知,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讲无疑是一场“思维革命”,将建筑设计人员固定的创作思维模式做到彻底粉碎,有力地帮助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创新思维的重构,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建筑设计坐标变得更加富于生命力和艺术性。

1.2确立了建筑设计人员的人格化特点

数字化技术的在建筑设计工作的应用有着鲜明的特色,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想象形成富于人格化的建筑设计形式,这样就可以使建筑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个人特点,并会凝集建筑设计人员的感情因素,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1.3创新建筑设计的方法

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建筑设计工作可以做到设计方法的创新,这会扩大建筑设计的空间,将虚拟制造与现实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建筑设计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不但使得建筑空间不单单具有几何形态,而且也会丰富建筑设计的六面体模式,还会以更加多维的曲线状态呈现建筑设计的要点,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大幅度的提高,使得建筑设计方案更加独特。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使设计空间不再是简单的静止画面,而变成了更加立体的动态结构,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筑设计效果等,这种新的设计创作方法增强了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含量,使得建筑物的物理特性及空间信息相互融合,使得人们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效果更趋于统一。

2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数字化技术主要有两个的应用方向,一是,传统建筑设计环节中简单重复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能力和加工能力,可以大大提高这些建筑设计环节的效率。二是,传统建筑设计工作难于处理的环节,这可发挥数字化技术和专业元件的优势,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当前数字化技术具体应用与建筑设计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2.1环境噪声分析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传统建筑设计对噪声往往采用忽略的方法,除了建筑行业和社会对噪声存在长期不重视的原因之外,没有对环境噪声的科学分析和计算手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噪声的污染,会导致人们产生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波动,而且会对人们从事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消极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噪声分析,进行建筑要素和关键环节的设计与规划,要在建筑设计中重点考虑噪声的消除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模拟功能,通过软件对噪声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重点地计算,得出关于噪声更为准确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利用声音反射装置、噪声控制装备来控制噪声的形成,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与影响。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根据噪声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从传播途径上入手解决噪声对建筑与人们的影响,采用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对噪声传播路径的检验,确定噪声传播的主要通道,这样就可以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阻隔装置,设置绿色“屏障”,以此来控制噪声的传播,消除噪声的影响。

2.2虚拟建筑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推出了虚拟建筑这一新型概念,虚拟建筑是通过数字化的模型来虚拟实际的建筑施工,以此来探寻建筑设计的缺陷,由于虚拟建筑只存在于计算和运行之中,因此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有重构和解析的功能。当前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虚拟建筑,以此来检验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完整性,这样使建筑设计的效率得到保障,同时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客观性,可以有效避免虚拟建筑中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了数字化技术的平台,虚拟建筑的方案可以得到全面调整和有针对性修改,并可以根据软件功能形成新型、综合的建筑设计方案,不但节约了建筑设计的人力成本,而且也可以形成较为系统、先进、科学的最佳方案,这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3结语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5

关键词:数字化;淮剧文化;保护

淮剧又名江淮戏,源于清代,是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区域的一种古老戏曲剧种。最初淮剧多为汉族人民的生活小戏,是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并配合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汉族区域流行的香火戏结合,再受到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最终形成了淮剧。近年由于淮剧文化因为受众市场下降,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着消亡的威胁,急需通过不同手段给予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数字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传播学理论和当代艺术理论为指导,以图、文、声、像为形式,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进行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应用的过程。淮剧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以研究淮剧这个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将极大地促进戏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可以积极促进我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原创产品的设计于应用。另一方面将促进数字化技术本身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在淮剧数字化文化保护上的实践与应用中取得的经验,让数字化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得到更好的更快速的发展,促进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淮剧的数字化保存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的数字化技术经历了从静态摄影、无声影像、数字摄像、动作采集、虚拟现实等不同历史阶段。传统的数字化主要以图片和视频为手段文件进行保存,都是有限的二维角度的保护,如果需要对其进行修改,需要演员重新进行表演,具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动作捕捉技术的完善,多种交互展示手段的开发,三维数字化淮剧文化产品,通过网络供人们学习研究,更进一步的发展了淮剧的数字化保存。为更好地进行淮剧数字化保护,必须克服现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保护理论匮乏。现存的数字化体系研究还没有构建起文化保护传承的数字化体系支持。数字化信息技术相关理论支持不足,使得文化保护数字化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字化采集与保护的流程、规范等方面还要更深的理论研究。

(2)数字化技术手段有待提高。数字化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开发方式。虽然三维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设备昂贵、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我国现阶段数字化层次还比较低。因此,需要积极完善技术的弊端,把多种多样的数字化保存技术和手段实践应用。

(3)文化内涵知识未体现。数字化文化保护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再现,运用图像、视频、三维等技术可以得知文化的表演形式及其内容,但是我国文化中很多知识是隐形、系统的。面对不同文化的不同区域特点、时间特点、无法完整地反映文化中深厚的知识联系,其应该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得不到充分的挖掘。

面对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中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淮剧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研究,需要根据淮剧的特点进行重点的保护,有些是以舞蹈动作为主,有些是需要耍道具配合、有些是需要耍乐器伴奏、有些是需要耍伴奏与音乐结合。这要求我们在数字化保护中提取角色、服饰、道具、动作、器乐等不同信息,以计算机能识别的格式分别进行编码。因此,在数字化过程中,可从模型、动作、声音、视频四方面进行研究:

(1)模型数字化技术。淮剧的数字化保护包括与其相关的人物角色、场景环境、道具等物质性资源。为了满足对淮剧形式真实的再现,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其形象进行三维虚拟还原再现。参考数字化技术队中模型数据的要求,建立模型数据的规范化采集和保存。三维建模包括模型建立,材质处理。模型是需要按照真实作品建立,材质需要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把真实物品的颜色取下来了,最后贴图到三维模型上。

(2)动作数字化技术。戏剧演员动作语言在淮剧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和展示。尤其对于以舞为主的淮剧曲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动作数据的采集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最重要部分。动作的保存主要通过运动捕捉技术来实现动作数字化的真实性。淮剧的运动作捕捉技术是通过在淮剧演员的关键部位放置跟踪器或者标记点,在运动的场地周边放置很多用于动作捕捉的摄像头,在演员进行淮剧动作表演的同时,摄像头捕捉标记点的空间位置和运动轨迹,电脑通过运动处理软件将数据记录,并在三维空间中对虚拟的淮剧演员角色模型进行关联,实现动作还原,最后完成淮剧等动作的数字化集。

(3)声音数字化技术。声音是戏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淮剧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现在对戏剧文化的声音保护中,有一大批伴奏音乐和淮剧现场表演的音频包资料,这是一种成功的方式,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格式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数字化声音保护应该更加注意音频资源采集规范和元数据规范。而且应该根据淮剧表演主要是在室内表演的特点,结合淮剧对乐器伴奏、唱词唱腔的表演需求,参考更标准的数字化音乐相关技术,指导淮剧音频资源的数字化保护。

(4)视频数字化技术。视频是现在戏剧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最主要形式,但数字化视频技术仍然需要改进,其中存在着视频格式、清晰度、视频压缩、视频编码等方面的差异,阻碍了淮剧资源的保存和信息的共享。因此,如何在淮剧数字化视频采集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操作性技术规范十分重要。提出淮剧的视频数字化保存是应该坚持多机位多角度拍摄,从多方面还原淮剧文化的真实性原则。根据这个核心原则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拍摄技巧,以满足淮剧文化数字化保存的需要。

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不规范统一、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借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不断提升,淮剧文化的保护更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数字化采集技术和保存规范来实现。文章从四个方面,将研究指导完善淮剧文化数字化技术规范的建设,促进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升淮剧保护的技术水平,促进淮剧文化知识的学习交流与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02).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日前,它已广泛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在实际运用中与电气技术相辅相成,拥有可操作性、可靠性等特征,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风险。因此本文就针对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

近些年来,该项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本文围绕该项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阐述了数字技术及其基本特点,着重分析其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特点,并提出推动该应用的措施,最后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推动数字技术长远发展。

1数字技术的基本概述

简单来说,数字技术也叫数字控制技术,其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用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像等信息转化成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编码,之后对此进行运算、加工、存储等处理,后期操作更加简便及易于管理。数字技术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准确性

数字技术一般采用的是二进制,可通过增加二进制的位数提高精度。

1.2保密性

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进行一些加密处理使重要的信息材料不外泄,保证资源私密性。

1.3通用性

数字技术可采用标准化的逻辑部件来构成多种多样的系统。除此之外,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相关,操作简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数字信号便于存储,不易丢失。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中,数字技术主要是利用本身逻辑性强、准确性高等优势,通过改进完善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使整个操作更加便捷,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2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

2.1可操作性

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快捷,而且它还有很强的逻辑性,既可进行模拟化操作,也可以进行数字化操作,其识别功能极强,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将信息的正误准确判断出来。数字技术是通过网络、电缆或者光纤进行传输的。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基础使用代码是标准化和开放式平台下的编程接口,这种编程接口有较长使用期限,而且编程的周期并不是很长,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传达命令,其他步骤机器便可自动化进行。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速度较快,数字化技术的改进需要依靠电气自动化系统,让工业电气自动化变的更加便捷,更加实用,从而提升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2.2可靠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数字技术可以使整个操作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简捷,除了这些,它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大的提升了准确率。以前就有工作人员曾对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中,不仅可以促进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提升电气自动化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加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并扩大应用领域。并且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它是由网络系统和电气系统这两个系统构成的,它在电气自动化中还应用了数字化互感器和光纤网络,它们的加入不但提升了电气自动化的功能,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使其变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2.3性价比高

性价比处于较高位置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性价比非常高,处于较高的位置,并且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数字技术的确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中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能够有效地去应用了电气自动化中自用自查的步骤,这样来提高了通信水平,而且扩大了输送信息、交换信息的领域,使它能够达到自动化水平;另一个是,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都更加全面完善,电气自动化程度更加标准,并且减少了在生产上的开销,其品质与安全性能也都有所保证。

3促进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措施

3.1利用数字技术识别真伪

近些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识别信息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技术本身技术含量高、逻辑性强,能够对所传输信息进行准确识别与分析,判断真伪,减少工作失误。给予数字技术的工作原理,赋予一个命令程序,编写相关代码,即可实现自动识别真伪,进行相关操作。

3.2检测并改正错误

安全可靠智能化是数字技术的一大特点,所以可以借此改正电气自动化中出现的失误。连接智能化系统设备与现场可以使操作作人员更加明确现场情况,并且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从而保障其安全性。在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可借助数字技术的通信能力,及时检测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准确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3应用光纤技术,实现智能安装

在各种连接材料中,光纤是传输最快、可靠性强极强的,光纤技术与工业电气自动化相结合是实现智能安装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可充分利用智能终端与间隔层,有效采集控制相关数据,使得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更加可靠。除此之外,规范的程序接口在电气自动化运行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还需注重pC平台自动化的改良。可见在未来发展中,智能安装是推动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措施。

3.4GooSe虚端子应用

使用虚端子是当前创新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的主要任务之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进行调试工作时易操作。目前国内在工业生产中所采用的虚端子大多数是GooSe,能够保护装置,保证智能终端间信息交流通畅,远程控制遥控装置。除此之外,GooSe还能通过自身系统设置完善传统的二次回路,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信号进行管理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虚端子技术已经取代传统二次回路,在操作信息效率上有很大进步。

4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数字技术要想适应新的要求,就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并结合现状研究更多项目,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满足电气自动化的需求,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霞.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6(02):164+166.

[2]马建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制造业自动化,2012(06):142-144.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7

对地质测绘新技术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技术改良。

关键词:

测绘新技术;地质测绘;特点;工程应用

地质测绘技术在社会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森林工程、煤矿工程、石油工程、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中都有广泛的适用性,可见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测绘技术是否先进也能够间接的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

1现代测绘技术的特点

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是在现代化的社会需求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也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无论是在实际的矿产资源的测绘应用中,还是在道路交通的使用上,随着浅层资源应用殆尽,需要更加紧密和准确的测绘仪器和勘探技术进行信息的搜集,以便对深层次和复杂环境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在道路交通中,随着人口适量的增加,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就促进了测绘技术与时俱进的研究,在较高的精确度使用上提高工程质量。其次自动化与数字化的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较多的应用设备通过计算机的连接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实现了数字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更加智能的测绘设备的应用,减少了人力的操作,通过简单的专业造作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同时现代测绘技术还具有高效性的特点。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现代测绘技术不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力操作进行工程实施,只要借鉴高智能的技术设施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还极大的节省了工程的时间,高准确度的信息采集,也结成了工程设计与审核的时间,从总体上提高了测绘施工的效率。

2现代测绘新技术

2.1GpS测量。

运用GpS测量可以实时、精确的取得地质管理的基本数据。GpS测量虽然有很多优越性,但在实际的地质测绘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足。GpS系统能够精确定位是因为能对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的计算,在地质测绘中,信号要通过地质层,地质层不是真空状态,信号就会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定位的精确度。在地质测绘的工程测量控制点上,受到地质坐标的影响GpS测量的精确度也会出现误差。

2.2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像以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卫星遥感就是根据不同地物的光谱响应特征不同,区分不同的物质。利用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对地质进行测绘,可以使所采集的数据图像更有丰富性和实时性。

2.3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在地质勘探中是经常应用到的一种测绘测量方法。同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一样,工程测量通常也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常规工程测量,这种常规工程测量作业的程序复杂繁琐,对于一般的测量技术人员,特别是专业技能不是很强的测量人员都是力所不及的,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测量方法程序复杂不说,精确度还很差。另一种为GpS工程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相对于常规的工程测量方法从操作方法和手段上要简单、快捷的多,从精确度上来讲,也要比常规的测量方法要精确几倍。运用GpS工程测量时,一个基准点可以进行多个移动站进行测量,更为先进的是RtK测量方法,使得GpS工程测量方法更为的先进、快捷。

3地质测绘中运用现代测绘技术

3.1GpS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运用到地质勘测中的测绘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实现的。通过该测量技术,在已知点上安装上一台GpS接收机,通过实时监测等几个专业操作方法,计算出可精确到厘米级的流动站位里。简而言之,通过GpS测量,测量人员无需在辛辛苦苦的设盆各级控制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测量人员的辛苦劳动。而更为重要的是GpS在地质勘探中的运用,使得地质勘探的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3.2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的运用。

数字地图在测绘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特别是在野外地形的勘测中,通过数字分析还原成地理礼貌的图片信息,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查看环境分布,便于后续工程的实施,也可以通过信息的变更,组件新的地理形势,便于研究者对工程进行多个方案的建立。自输出图像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通过比例参数的输入就可以瞬时的输出成品图,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我国的众多工程项目中,野外的勘探施工内容较多,环境也是比较复杂,通过数字地图的应用,与卫星系统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通过专业自动化的应用,解决了较多的工程难题,提供了完善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过程。

3.3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

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其中的航空影像的技术不断进步,获取影像分辨率和光谱度都很高,获取方式多花样化。数字摄影的采集对象为比例偏大的航空相片,在航空相片上利用数字影像技术采集数据,再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做处理。数字影像测量的数据和图像清晰、全面、实时性和直观性强,因为地质测量工作要求准确的数据,数字化摄影能较好地满足这个要求。

3.4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技术的运用。

这种技术不是对地质情况做原始测绘,而是一种电脑技术分析技术。具体说是把现有的地质测绘目标的数据输入电脑或者是将以两种测量技术采集的数据综合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运用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软件进行处理,得出地质图像和地质表册。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准地质测量”,按照现有地质图上的地质点记录簿坐标,划分地质类型、地质编号、地质区域,绘制地质体。这是在正式勘查地质前的准备,可以在正式勘测时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和完善。

4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中改良应用

4.1GpS测量。

GpS测量具有全球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等优点。我们要充分的利用GpS测量的优点,根据不同的地区,进行准确的定位测量。

4.2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测量。

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具有多平台、多时向、多传感器的特点,获取的影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光谱的特点,采集的数据丰富且具有实时性。要充分的利用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的这些优点,获得直观的数字,封号的线划地质的几何特点。

4.3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模式。

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把现代的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结合起来,确定好地质分布的区域,地质的测量和地质的编绘。选择合适的测绘工具,确保测绘的科学运作,保证测绘的质量。地质测绘工程中运用现代测绘技术,能增加测绘工作的准确程度,提高地质测绘工作的整体效益,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等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质测绘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改进地质测绘技术和仪器,能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改良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地质勘探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作者:李光单位:齐齐哈尔地质测绘院

参考文献

[1]李同乾.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信息周刊,2014(12):12.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8

【关键词】大比例尺;全数字;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应用

近十几年来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城市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测绘科技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今后,城市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RS、GiS等3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印前系统技术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城市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数字测图概述

1、数字测图(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2、特点

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它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

3、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以及电子全站仪、GpS-RtK技术等先进测量仪器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地形测量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数字测图与图解法测图相比,以其特有的高自动化、全数字、高精度的显著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全数字地形测图的基本原理

1、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地物、地貌测量两大内容。传统的平板仪测图和经纬仪(或测距经纬仪)测图通称白纸测图,它主要采用解析法和极坐标法,其成果为模拟式的图解图。借助计算机技术形成的全数字地形测图凭借其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取代了白纸测图法。全数字地形测图借助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如电子全站仪、GpS接收机等,然后使用绘图软件让计算机自动绘制相关地形测图,这种测图技术灵活使用了各种定位方法,使用数字信息来记录和存储地图信息,它的成果表现形式为模型化的数字图。具体讲就是,以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为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及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编辑修改和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白纸测图相比,全数字地形测图不仅仅是方法的改进,也就实现了数字地形测图技术在技术上的突破。

2、优点

(1)打破了内外业的界线,从首级控制到最终成图,实行一体化作业,并且大大减轻了室外作业的强度,缩短了成图周期。

(2)打破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一个测区可一次性整体布网、整体平差,控制网可以是任意混合,所需控制点数目比传统白纸测图大大减少,图根控制的加密可与碎部测量同时进行。

(3)图幅边界得到了扩大。碎部点的记录需要严格遵照相关的规定和格式才能被数字测土软件识别。如果记录没有满足格式的要求,就会导致数据库不能储存,从而导致了数据的遗漏。由于数字地形测图技术是在计算机中进行绘图的,在一般情况下存储空间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图幅边界得到了很大提升,碎部量测不再被图幅所限。

三、全数字地形测图的工作过程

1、GpS首级平面控制、

2、Ⅰ、Ⅱ等导线控制

3、等水准首级高级控制

4、图根导线控制

5、等水准网控制

6、野外碎部测量

7、点位信息

8、特征信息

9、细部丈量信息

10、数据传输

11、数据处理

12、地物模型

13、地貌模型

15、图形文件

16、地形图,转绘进入aotCaD,同时生成批处理文件CaD.Bat。

四、应用

1、100千分之一数字地形图图库,是整个城市基本地表景观的缩微。它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只要针对特殊的用途进行一些改动和转换,或者辅补一些专题信息,那么它的应用前景就非常广阔,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简单的探讨:可以全自动地转换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可宏观可微观,比例尺的变换不影响数学精度。略加编辑,可以转换为地籍用图,具有选择面积自动量算,自动载图等诸多功能。略加编辑,辅助一些专题信息,可以转换为房产地籍图,可以自动计算各类建筑面积及展绘地下、地面管线网图等。通过缩编和渲染,可制成中远期规划图,交通旅游图、文物古迹分布图等,不仅为示意图,而且有可靠的精度保证。是建立城市GiS及其他专题系统的基础数据,这些成果图不仅是电子地图,而且还具有基本的属性信息,是进入GiS的基础数据,辅以专题性信息,可建立各种专题系统。

2、高科技数字产品在今后的应用、管理、更新、维护、交换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精度永远保持不变,可谓“一劳永逸”,充分体现出一图多用的优势,避免了重复测绘,节约了资金。由于这项工程采用与国家平面与高程系统统一的基础控制系统,1:1000的大比例尺具有足够的表现粒度,因而其成果为以后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可随时更新,修改方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进行交换和共享,是一笔宝贵的技术、资源“财

富”。

3、现阶段能够获取数字地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地面数字测图和全数字地形测图。其实这三种方法的主要工作过程还是大致相同,都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字地形图输出,在本次测绘中,使用了全数字地形测图技术,在碎部测量时与GpS技术结合共同使用,而在卫星信号较强的地区则直接利用GpS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在GpS无法准确覆盖采集的居民区和植被密集处则采用全站仪进行作业,实际效率相当高。全数字地形测绘技术在矿山的测绘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矿山的地貌一般不规则,因此对于按照比例规则建构的矿井,如果使用全数字地形测图技术就能避免第四点的测量,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同时在测量时,点的测量一般是进行实测的,因此避免了钢尺或者皮尺测量导致的误差。全站仪的测量速度也是传统工作无法比拟的。

五、结束语

我国城市测量科技发展还很不平衡,跟不上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积极促进城市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换代,大力推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传统的图件和资料生产向信息产业转化。全数字地形测图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同测绘绘图技术结合产生的高新技术,它在测绘速度和精度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白纸测图法。充分利用GpS定位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与地面测量新技术等手段获取多种信息,把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乃发.全数字地形测图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

[2]韩艳荣.大比例尺全数字地形测图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9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传输;调试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主要有地面、有线、卫星三大类,并通过制高点发射无线电波来满足用户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在传输过程中,数字电视信号比较稳定,不会受到地理因素、噪声等干扰,且覆盖范围广,传输频道数量多,特别是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可以实现用户对电视节目的自主选择。现就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及调试技术展开探讨如下。

1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的特点

数字电视不同于模拟电视的信号调制,而是基于光纤、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实现的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其特点主要有:一是采用网络ip技术,具有较高的编码载噪比。数字电视信号编码,通过对原模拟信号进行重新量化、取样,再进行传输信道编码,得到数字调制信号进行传输。同时,在Qam调制技术中,不同的测量指标,能够实现更高的载噪比,从而降低了数字信号误码率,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电视服务奠定基础。二是数字电视对传输网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数字电视在信号传输频道建设中,各频道之间的数据会影响网络传输效率,特别是某些网络器件一旦出现故障,接触不良等问题,将直接影响信噪比,使得前端机顶盒无法获得视频信号,带来视频输出马赛克。因此,对于数字网络系统,必须要从高标准的网络设备传输规范上,来保障整个传输层的信噪比,来提升电视收视效果。

2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关键技术

2.1基于ip网络的传输技术

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到ip技术与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融合,ip技术实现了不需要预先设置网络连接,而是依赖于ip数据分组信息,来选择和优化网络传输路径。ip技术在数字电视网络传输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ip数据格式优势,从分组、转发路径、传输等各个环节来完成电视信号的完整传输。同时,在ip网络中,电视信号与计算机网络通信信号可以一起进行传输,依照相关协议来实现网络交互式通信,从而推动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发展。

2.2基于SDH网络的传输技术

SDH网络是同步数字体系的缩写,由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制定,作为新一代宽度网络传输网络标准协议。该网络的特点是采用同步复用方式和复用映射技术,具有统一的光接口、网络管理功能,能够实现数字信号在多种不同传输介质网络中互联互通。SDH技术与数字电视网络的融合,可以从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编码等处理上,实现有效传输。同时,SDH网络具有下传、回传两种形式,下传是将电视制作信息发送给电视台,再由电视台发送给用户;回传是将电视台的信息传回电视制作中心,为电视制作提供资料。当然,SDH技术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信号传输的同步性问题,还影响了收视质量。

2.3基于HFC的网络传输技术

从现有多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来看,多采用DVB-C标准,对于中等质量的网络,以64Qam调制技术较为合适,也能够增强数字信号的传输效果。数字信号本身对传输指标要求不高、抗干扰能力强,利用数字机顶盒即可满足数字电视节目。从技术上,HFC网络以星型结构为主,每个光节点服务用户500,放大器级联数≤3,能够满足未来服务区用户的升级需要。干线与楼栋采用物理发泡75-12铝管电缆,楼栋与用户采用物理发泡75-7或75-5四屏蔽电缆,降低了用户间的信号干扰。

2.4iptV传输技术

从HFC与ip技术的融合上,iptV实现了家庭宽带用户多种交互方式的数字电视服务需求,特别是利用计算机或者“机顶盒+电视机”模式,来享受iptV数字电视服务。iptV技术能够解决原有技术瓶颈,降低建设成本,特别是在交互电视服务中,可以实现用户个性化VoD点播,满足家庭信息化娱乐服务,也将成为未来高效利用数字广播、交互电视带宽资源的发展方向。

3数字电视调试关键技术

数字电视需要具备稳定的信号传输质量才能确保良好的收视效果,而整个数字电视网络传输与调试技术是确保数字化电视业务有序展开的关键。现就相关调试技术展开分析。(1)做好解调器的摄入电平控制,输入电平是保障信号输入质量的基本要求,只有达到70dBuV时,所呈现的视频图像才是最佳,如果发现干扰信号,要通过滤波器进行排除。(2)对视频输出幅度进行调制,对于电视机在进行视频输出时,它所输出的视频明暗度应该适中,要对人眼不造成危害。(3)对音频调制器进行设置,音频毫伏表所接收的音频幅度为0.775V,低于该值,则需要进行调制加强,高于该值,则应该降低音频幅度。四是对调制器的输出电平进行设置,从技术上,输出电平应小于最大输出电平,由于混合器自身采用的输出电平具有差异性,因此,在进行调试时要进行规整,适当预留输出电平余量。对于同轴网络的调试,需要注意几点。(1)对光节点调试时,要采用合适的光信号。考虑到数字电视输入光信号控制在0-4dBm,如果超出信号控制范围,则需要进行调试。当光节点输出点平不达标时,应该从调制光节点输出功率上来改进,避免出现信号质量下降。另外,在光节点拆换时,也要关注光节点尾纤不受折断,要确保插入到光节点的内光接收模块。(2)做好光节点各支路供电管理,良好的供电配置是保障光节点稳定的前提,如果供电配置出现差错,将给后期运行带来更多麻烦。从供电方法上,要保障正向供电,如果反向供电则难以获得信号。另外,在光节点供电支路,需要去掉过电片,避免通电后造成分支器烧毁。(3)对光节点各级设置电平衰减量,针对数字电视网络传输中电平衰减量的控制,通过逐级设置来满足电平设计要求,每一级都不能过高、过低,避免对数字电视信号带来干扰。当衰减量过高时,可能引发线性失真;当衰减量过低时,可能增加降噪比,同样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四是做好桥放、延长的调试。在按照时,要对540针的长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长度不合格引发传输难题。对于需要过电的支路,需要加设支电片,而需要过电的需要去除支电片,优化各级电平衰减量,实现高效、准确、稳定传输。对于楼头放大器的调试,主要从控制连接器的针长,使其满足要求,避免供电短路;在楼头放大器进行集中供电时,需要插入输入过电片,拆除输出过电片。

参考文献

[1]左宏睿.数字电视的网络传输与前期调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1):256.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篇10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我们的艺术创作形式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艺术创作者们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过渡,他们的艺术创作手段也开始渐渐具有了数字化的特征。这样一种新生代的艺术风格样式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

1关于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指的是传统艺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新一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包括传统的影视、广播、电视媒体向数字视音频、数字电影方向的快速发展,也包括日益普及的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形和图像进行的创作、设计和制作,从而产生能让人们感到无比真实的立体动画和场景。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它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主体涉及到了三维虚拟场景、动态构图、角色形象、运动规律、音效、灯光照明等多个方面,这些审美主体所包含的内容比传统艺术要多很多。具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包括着以下的领域:数字图像(数字图形图像艺术创作、数字二维绘画);数字动画(数字影视后期艺术创作、数字三维动画);数字音频艺术(电脑合成音乐、声波艺术、数字音乐创作等);网络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虚拟现实艺术;电影、舞蹈、戏剧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看来,即使是同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果不同的艺术家来赋予它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了。

2数字媒体艺术审美

在来谈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审美的概念。审美,指的是领悟和感受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本身呈现出来的美,它是人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构建起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审美成为了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理智与情感的具体统一,从而能够追求发展,追求真理。具体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指的是人们通过观赏艺术家们根据数字媒体艺术理念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式创造出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从而感受到和领悟到数字媒体所带来的一种别样的艺术之美。它的审美对象便是动态的或者静态的二、三维数字化图像作品。在高度的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对当前的艺术审美产生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深远的影响。在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先要看到它们的差异性。由于审美对象的不同,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感受,审美对象为现实的自然物和社会物,它们并不是专门为了审美而存在的。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对象为艺术作品,它们的存在则以审美价值为体现。不过数字媒体审美艺术和一般审美在实质上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审美都归根结底的指向了人类的审美精神,都归根结底的来源于现实。

3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3.1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技术之美

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最大特点,技术与艺术作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技能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技术环境为审美价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一次新技术的采用,都造成了新的视觉上的冲击。因此,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价值更多表现为技术之美。如著名导演卡梅隆创作的热播影片《阿凡达》,从它惊人的票房业绩就可以看出此片高超的艺术与科技价值。在全新的3D数字特效的支撑下,人们在影院中享受到了漂浮在云中的山峦、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一落千丈的飞流瀑布,这些拍摄手法和特技效果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些真实而脱俗的美妙视觉的背后,有着众多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他们搭配着全新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给电影增添了巨大的震撼力。另外,先进的动作捕捉设备、自主研发的数字拍摄系统和强大的CG制作团队都支撑了这一完美艺术作品的出现。

3.2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动态之美

数字媒体艺术体现着视觉元素在空间中的不断变化和运动,与传统艺术的静态画面相比,它不仅包含了光影、构图、色彩等要素,而且还具有空间、时间、运动等数字媒体所特有的艺术特点。它的艺术元素并不是固定某点,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的在移动,时而加速运动,时而减速运动,有着丰富的变速运动,这就构成了一种动态的秩序,表现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之美。

3.3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互动之美

数字化的艺术作品,在作者和观众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共同参与、沟通互动、角色换位、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在网络艺术的互动性数字平台上,不管你是任何人,处在何地,只要进入到数字网络系统中,就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惊醒补充、修改和再创造,他们可以对这些“开放式”的作品进行多次的再创造,不断注入新的想法和内容,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原创者和艺术家们扮演者向导的服务角色,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尝着艺术参与的快感和艺术家的荣耀,在此,每一个观众都能够找到与自己有着共同点的艺术作品,他们享有更大的修改权和选择权,形成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使艺术创作得到了换位思考和真诚的对话机会,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互动之美,人们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陶冶和满足。

3.4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未完成之美

在传统意义上,一件艺术作品,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创作者的目的,作者就会对作品进行收笔,而数字媒体艺术正在改变着这一局限,开放式的作品结构使得作品在共同参与和互动中可以随时删改、剪切和复制,这样就无限延续了它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期盼,在这种大众化的创作链接中,你很难看到终结,只要有人欣赏和接受,作品就会在互联网中无限创作,无限传播,永不会结束和停息,艺术家们永远在期待着意想不到的艺术奇观的产生。

4结语

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无比广阔的延伸,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也被重新定义和诠释着。只有力图把握住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对现代艺术进行正确和科学的定位。

参考文献:

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022.

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

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湖北社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