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十篇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十篇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30:02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政策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崛起,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必需的协作服务、创新技术、带动中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成为了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目前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度大、社会负担重、政策支持力度小及其自身缺陷等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和措施,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力度上,都难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应有的扶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税收环境,加大税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

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主要限于税率和减免税上,无法适应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要求,而诸如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做法并不常见,程序又过于严格繁琐,并且优惠主要集中在企业开办之时,缺乏降低投资风险、筹集资金、引导人才流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忽视了对中小企业来说很重要的竞争能力的培育问题。具体而言,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如下:

(一)现行增值税制度对中小企业的限制

第一,增值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不合理,把中小企业大量地划为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现行增值税制度把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而且从1998年7月起,凡工业企业年销售额达不到100万元、商业企业年销售额达不到180万元的纳税人,不管企业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征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税时,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2009年增值税转型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这些规定没有变化),经营上必须开具专用发票的,要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开应纳税额,这些政策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第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使得二者之间的市场交易受到阻碍。一般纳税人发生购销业务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只能使用普通发票。与普通发票不同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是商事凭证,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抵扣税款的功能。一般纳税人作为销售方,发生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买方(一般纳税人)可以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抵扣本期的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作为购买方从销售方(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按税法规定以当期进项税额抵扣当期销项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大小与当期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而小规模纳税人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购买方时,即使取得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作为销售方时,不得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大多使用普通发票,而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在实际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符合一定条件,可以由税务所为其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多数小企业无法取得“正规”增值税专用发票,割断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经营链条。小规模纳税人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使占总纳税户80%甚至90%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阻断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

(二)现行所得税制度对中小企业的限制

1.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定的较低,优惠税率20%较高。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是: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这一优惠税率仍然较高,而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则定得较低,使得应予扶持的中小企业得不到照顾。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偏长。目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加快,加上中小企业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磨损快,采用直线折旧,年限偏长,但要加速折旧,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前扣除管理办法》,须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实际操作比较困难。

3.在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方面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税前列支,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势必对中小企业不利。

4.个人股东再投资还要交纳一道个人所得税。现行税法规定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如果中小企业股东为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将未分配利润全部转为实收资本,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就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加大了扩大投资的税负,从而影响到中小企业再投资的积极性。

(三)现行税收征收管理中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面

1.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规定: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所得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2.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存在不足。不少地方只重视对税源大户、大型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对中小企业要么管得过严,要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出了问题一味处罚,导致中小企业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依法纳税等方面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3.中小企业没有充分享有税收优惠的知情权。由于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不少中小企业对自己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知道或知之较少。尽管现在对新办中小型企业、对申办高科技企业、第三产业企业、资源利用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制定了若干税收优惠政策,但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这些政策或不清楚操作程序,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享受到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现行增值税制度

1.改革划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降低一般纳税人的“门槛”,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比重,适当缩小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范围,拓宽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覆盖面,才能真正消除增值税制度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对于从事工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生产资料的中小企业,处于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为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凡生产场所比较固定、产销环节便于控制、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都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对于从事商业经营中小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年销售额标准,对未达到销售额标准,但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视为一般纳税人。

2.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基标准,可考虑中小企业折旧部分免征增值税。

3.放宽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的限制。对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上的确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允许按17%或13%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开具发票并进行抵扣,以促进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使得中小企业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二)改革现行所得税制度

1.对中小企业实行较低税率的企业所得税。在当前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困难的条件下,主要应依赖其内部融资,而提高内部融资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强内部积累。所以,我国应降低现行中小企业所得税率。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率一般不及大企业的一半,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减免力度低于这一水平。根据我国国情,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利润没有达到一定额度的,可考虑只实行10%的优惠税率。

2.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很快,中小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3.允许中小企业定额列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可以给中小企业规定一个年利润额界限,界限之下,在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方面按营业收入的一定额度税前列支;界限之上,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方面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税前列支,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税负。

4.完善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保留对安置待业人员、安置下岗职工、安置残疾人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不要仅限于部分第三产业可以减免,对生产领域新办的中小企业也可给予定期减免税扶持;对于需要扶持的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自开办之日起先免税再减税,例如第1-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6-10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真正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为鼓励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不含本企业的利润作为注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对增加自有资金的中小企业,可在一定期间内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税或降低适用税率的照顾,以引导民间资本向企业注资。亏损结转。中小企业的亏损可以延长结转期,建议后转至10年;准许企业投资的净资产损失,从应税所得额中抵扣;对中小企业转让带来的损失,购买企业可在5年内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以促进资本的快速自由流动,使中小企业能够迅速增加资本,扩大规模。允许税种自由选择。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之间自主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不纳企业所得税,而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在中小企业及时、足额缴纳税收的前提下,允许其在增长额中提取一定比例创建中小企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对应用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同时,对企业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支出,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同时对中小企业之间转让科研成果,给予一定时期(如三年)免征所得税照顾。

(三)优化税收征收管理服务

优化服务主要体现在税务机关执法公平、方便中小企业纳税、节省中小企业纳税成本,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1.树立服务优先的理念。要树立服务意识,认真推行全程服务,改变目前税务机关为完成税收任务而存在的“抓大弃小”的错误做法,纠正在税收服务上的“重大轻小”倾向,将中小企业置于与大企业平等的地位。歧视和贬损中小企业的地位,限制和刁难其经营,不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会损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从中小企业不同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行分类管理,把优化服务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促使中小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税收贡献率。

2.加强税收宣传与纳税辅导,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税收知识,免费提供纳税指南等,让中小企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借鉴西方国家做法,在办税大厅免费提供纳税指南,利用媒体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提供优质的税务咨询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税收法规变动的可靠信息,以利其依法遵章纳税;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和建账建制等的辅导培训,以利扩大中小企业建账面。

3.简化办税程序。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处理复杂会计报表的专业技术人员,当前对大、中、小型企业按同一纳税期限、纳税程序进行管理,中小企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规模小、账簿不规范更增加了中小企业报税缴税的成本和难度。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程序和纳税申报时附送的资料,延长纳税期,以利节省其纳税时间和纳税成本。

4.扩大实行查账征收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对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调查核定准确,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建账和核算能力弱的中小企业,要按照市场化运作,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税务,认真搞好建账建证工作,使中小企业所得税符合其实际盈利水平,以兼顾不同层次纳税人税负公平的需要。

5.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纳税预约服务制度、定期纳税辅导制度、定期上门联系制度、税企联系卡制度,切实做好税前、税中、税后的全方位服务。

6.推行中小企业税收制度,充分发挥税务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尽量减少纳税人对纳税细则不了解而造成的纳税失误。

7.建立中小企业税收服务中心,设立税收网站和纳税信用专页,开通中小企业税收咨询热线,积极传播税收政策信息。税务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账证不全、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特点,充分利用其接触面广、信息快、人才多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税收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信息咨询、纳税辅导、会计指导等各种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杨,杜剑.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5(14)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2

一、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现行税收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优惠手段单一、优惠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管理服务等方面,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现行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歧视和限制

现行增值税税制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且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凡达不到销售额标准(工业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商业企业年销售额180万元)的纳税人,不管企业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征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规定是: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营上必须开具专用发票的,要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开应纳税额。这些政策不但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使占总纳税户80%甚至90%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阻断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增值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不合理,把中小企业大量地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再加上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偏高(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其税负远远超过一般纳税人。同时,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不到抵扣,又加重了其税收负担,降低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现行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仍实行内外两套税法,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负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负重;同属内资企业,又是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约12%左右,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约为25%左右,其中中小企业实际税负率则更高。这主要是以下税收政策规定造成的:

1.优惠税率仍然过高。现行企业所得税制规定,对利润较低的企业可实行优惠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减按27%优惠税率征收,在3万元以下的减按18%优惠税率征收。这一优惠税率仍然过高,而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则定得太低,使得应予扶持的中小企业得不到照顾。

2.折旧年限规定不切实际。外资企业多是实行加速折旧,内资企业则限定过严,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磨损很快,折旧计算不予照顾,加重了税收负担。

3.扩大投资税负过重。外资企业获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可返还已缴纳的部分企业所得税,而内资企业股东权益转增资本金还要再缴纳一道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

(三)现行税收征管政策中存在有碍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第038号)中制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工业,商业为7%~20%,建筑安装为10%~20%),也不符合中小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所得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对税法已明确的“对乡镇企业征收所得税可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等优惠政策规定,也未能落实。这都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借鉴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在建立管理机构、加强政策指导、放宽金融政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扶持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一)美国

美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创造了近,5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50%以上的劳动就业机会。联邦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用了多种税收优惠措施:1.公司所得税最高税率已从46%降为33%,最低税率降为15%;2.美国《经济复苏税法》规定,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到25%,资本收益税税率下调到20%;3.雇员在25人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的利润,可选择一般的公司所得税法纳税,也可选择“合伙企业”办法将利润并入股东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4.购买新的设备.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购入价格的10%可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5.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企业可按科研经费增长额抵免税收;6.地方政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一定比例地方税。

(二)法国

法国是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较多的国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1.中小企业缴纳的公司所得税的附加税2003年起已全部取消;2.中小企业用一部分所得再投资,这部分所得可减按19%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3.新办小企业在经营的前4年非故意所犯错误,可减轻税收处罚,并可适当放宽缴纳的时间。

(三)日本

1963年日本制定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对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给予特别的税收优惠。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1.降低中小企业的法人所得税税率,对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而年度应税所得额在800万日元以下的,税率降为28%(大企业的税率为37.5%);2.对试验研究费用超出销售额3%的中小企业和创业未满5年的中小企业,实行设备投资减税;3.对中小企业机器、设备给予特别折旧,对工业用自动机械、数控制造机械等,可就购置成本的7%抵免所得税(但抵免金额最高不得超过当年应纳税额的20%),或采用初期折旧32%;4.准予中小企业设置“改善结构准备金”,不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四)英国

英国为了给利润少的小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2000年4月起,年利润不足1万英镑的公司,所得税适用10%的优惠税率。

(五)韩国

韩国于1996年颁布《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明确规定了若干促进中小业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1.新创办的中小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二减半”(前3年免税,后2年减半征税);2.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减免所得税、财产税及注册税;3.中小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按购进额的30%抵免所得税;4.中小企业因债务人的欠款而陷入困境的,政府为其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

各国对中小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虽不相同,但经过比较分析可总结出其具有的共同特点:

1.通过立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世界各国都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可观的生产总值。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来制定税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提高到法律层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税收优惠政策内容比较系统。多数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再投资、科技开发、甚至联合改组等各个环节,也涉及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多个税种,内容比较系统。

3.税收优惠手段灵活多样。多数国家采用定期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投资抵免、亏损抵补等多种税收优惠措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创办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企业,税收优惠很多很细,使不同类型的各种企业都能得到税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三、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应定位于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而且应定位于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同时通过完善税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改进税收征管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优”的方向发展,生产出更多的“新、精、特、优”产品;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经营,安排更多的社会就业人员;指导中小企业搞好社会化分工协作,实现市场功能互补、产业结构合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完善现行增值税税制,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完善现行增值税税制,改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规定和管理办法,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健全增值税运行机制急待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1.扩大一般纳税人征收范围的比重。从事工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生产资料的中小企业,处于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为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凡生产场所比较固定、产销环节便于控制、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都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中小企业从事商业经营年销售额未达到180万元标准的,如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批准也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型企业对会计核算暂不健全的,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税务部门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还可借鉴国外的通常做法,小型企业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允许其自行选择纳税办法,可改按一般纳税人计算纳税。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比重,适当缩小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范围,拓宽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覆盖面,才能真正革除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和限制。

2.进一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国家税务总局已采纳各地的调研建议,从2003年1月1日起提高了销售货物和服务业务的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照顾;但现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仍然显得过高。对部分确无记账能力仍需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的小型企业,也应该进一步调低增值税征收率,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以调低为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以调低为3%;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有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差距,促进小规模纳税人生产经营正常健康发展。

(二)改革现行所得税税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目前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或法人所得税法的条件已成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在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时,应充分体现税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1.降低中小企业的优惠税率。顺应国际上多数国家相继调低所得税税负的趋势,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应适度调低,可以降低到24%或25%,其中对困难较多、利润较少的中小企业,应继续制定优惠税率,并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所得额限额标准。具体建议是:年应税所得额未满10万元的中小企业,可适用10%的优惠税率;年应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未满20万元的中小企业,可适用15%的优惠税率,以扶持中小企业中积累较少、扩大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放宽税前费用列支标准。两税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法税前费用列支标准,原则上应向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税前费用列支标准靠拢,彻底消除对内资企业的限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改革的重点是:(1)取消“计税工资”的不合理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全额税前列支;(2)取消对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限额,准予税前列支;(3)取消只准按国家银行贷款利率标准列支利息的限制,对不违反现行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都应准予据实税前列支;(4)取消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只限于国有、集体企业的限制,民营中小企业也应同样享受,以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小企业也必须不断更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以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4.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税收优惠应改变现行的以地区优惠、经济性质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改为以产业倾斜为导向的优惠;优惠形式也要多样化,由单一的直接减免税,改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优惠形式,并应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范围。重点是采取以下税收优惠措施:(1)继续保留对安置待业人员、安置下岗职工、安置残疾人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不要仅限于部分第三产业可以减免,对生产领域新办的中小企业也可给予定期减免税扶持;(3)给予用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的中小企业按一定比例抵退税的支持;(4)准许企业投资的净资产损失,从应税所得额中抵扣;(5)准许个人独资和合伙经营的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选择一个税种纳税。选择按企业所得税纳税的,对其按规定支付给股东的股息,允许税前列支;选择按个人所得税纳税的,股东应得的股息、红利,并入股东个人所得征税,避免重复征税,以体现对小企业的关怀照顾;(6)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授权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定期减免税照顾。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3

“营改增”政策自2012年在上海进行试点以来,已经在企业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如今,这个政策已经在广东、厦门、福建、江苏等多地区进行推广。它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将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减少甚至消除重复征税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关乎企业自身发展的一方面,“营改增”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这是因为,“营改增”能够减少结构性税费的征收,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有着重大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的税收政策正在不断地完善,对于优化我国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的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营改增”政策概述

11“营改增”政策的含义

“营改增”政策实行范围为交通运输业,6个现代服务业,这也被称为6+1的模式。具体说来,“营改增”就是在现行增值税税率基础上(17%13%),新增两个11%和6%的税率类型,当然,针对不同产业,其执行标准也不同。其中,交通运输业适应11%的增值税率征收,而6个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创业,物流辅助,信息技术,研发与技术,鉴定咨询服务将适用于6%的税率。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购买增值税应税服务可做相应的抵扣来减少税收征收,对于出口的货物或者技术享受增值税零税率。

12“营改增”政策实行原因

“营改增”政策最早是由法国在1954年率先征收的,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营改增”能够破除原有营业税增收时重复征税的情况,原料税收、营业税劳务等都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扣。其次,原有的营业税征收模式下,企业没有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专业细分和服务外包难以充分实现。再次,这对我国进行外贸出口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高昂的税率使得产品定价过高,在国际竞争中也处于劣势。最后,营业税改征的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进行征收和管理将破除传统税收政策下的税收征管难题。

2“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

21“营改增”对不同行业中企业的影响

(1)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从我国进行大范围的“营改增”政策试点的情况来看,物流相关企业的成本有一定小幅度的上升,但是固定资产更换周期税改政策实行后,却能帮助企业降低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生产成本。这表现为,首先,“营改增”政策将提高仓储和装卸两大类的税负成本,这直接导致了物流企业的现金流在短期内的税费增加情况下面临较大的压力。其次,即便政府出台了购置设备能够进行抵扣的相关优惠政策,大部分企业也不会因此大量购置器械设备,这就在无形中导致了物流企业的成本的升高。因为“营改增”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传统税收征收局面下营业税重复征收的情况,但是这也让税收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了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影响。

(2)对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我国从2012年开展“营改增”政策的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政策被推广到多个地区,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行业也完成了新旧税制的转换。道路运输行业受到“营改增”政策影响较大,从原有的3%营业税的征收转变为11%的增值税,大大加重了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成本,同时因为受到增值税发票的限制,很多费用都不能得到抵扣。总体看来,交通运输业在新的税务改革下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就需要企业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结合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3)对广告企业的影响。营改增对于广告业的影响区别于小规模企业和一般纳税人企业,对于小规模企业可能会导致税赋增加,具体是否会造成增加取决于你的成本来源,如果成本都来自于营改增的试点地区,税赋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成本来源于非营改增地区,税赋也不一定会增大,因为非试点地区的成本票可以执行差额征税,而来自于试点地区的成本是不能差额征税的。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只要成本能取得增值税专用票都是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的,税赋是否增加取决于你取得的进项票的多少。

22“营改增”对不同纳税人企业的影响(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

(1)“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影响:在进行改革前,小规模纳税企业应该缴纳3%的销售额作为营业税,而在新的政策下,缴纳的增值税额度与原有税率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营改增”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影响较小。而在进行“营改增”后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后(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其税负将得到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销售额较低且会计制度不是很健全,也不能交出相关的税务资料,在进行征收时会降低一定的税收额度,从原有的营业税的5%降为现在增值税的3%,整整2个百分点的下调将能够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2)“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的影响。“营改增”税收改革对一般纳税人企业表现为对现金流的影响。首先,如果一般纳税人企业也进行增值税改革的企业有较多的业务往来,那么一般纳税人企业就能通过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获得一定的抵扣进项税额,但是因为相较于营业税的税率,增值税的税率较高且在进行抵扣进项税额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俗称的滞后性),这就需要一般纳税人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其次,如果一般纳税人在选择供应商或者零售商时避开进行增值税改革的企业,那么就会拥有更多的现金流。值得注意的是,在购置产品或者设备时利用增值税种的进项税进行抵扣能够降低企业购置时所花成本。同时,经过税改后,交通运输业要缴纳11%的增值税,而部分现代行业也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率,就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负成本的减少或增加与增值税的额度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需要更新设备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进行进项抵扣后税率成本将得到大大的降低。改革试点区的企业因为能够开具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所有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营改增”带给一般纳税人企业较大的好处之一。

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具体影响

31对企业营业成本的影响

整体来看,企业的营业成本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营改增”政策将价税从原有税收征收体系下抽离出来,一部分被纳入成本中去,另一部分作为进项税额存在。更直观地看,增值税将对原来营业成本进行再次切割,假设政策改革前的抵扣进项税额采购成本为a,那么在增值税率为B的情况下,“营改增”下的营业成本就是a/(1+B)。

32“营改增”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

之所以说“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是因为税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营业收入作为营业税的来源与依据(税基)的传统,也就是说企业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包含于对营业税的征收比例中去。企业的营业收入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可以用一个公式进行具体表达,C作为未发生改变的产品销售价格,d作为增值税的征收额度,在未进行税改前,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产品销售价格一样为C,但是改革后企业的营业收入就变成了C/(1+d),如果要在保持原有营业收入不变,企业就需要适当调整产品价格,但是在调整价格之前还需要对行业整体情况、消费者的心理接受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预估。

33“营改增”对企业税收成本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所涉及的部分现代服务业中最大的开销莫过于在人力资源资金花费。即便是在税改的大前提下这部分的成本消耗也不能通过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因此,“营改增”对于现代服务业并没有较大的减赋作用,相反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当然,这是对于规模较大,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来说的,对于销售额低于50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企业,虽然不能获得进行税额抵扣的优惠政策,但是在税率下降的影响下,其整体企业税收成本是有较大下降的。但是对于非单纯提供服务的企业如制造,制造服务混合企业,“营改增”能够在购买设备、更新器械时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这对于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4在“营改增”的大前提下,企业如何获得发展

41研究税收走向,规避潜在税收变化产生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地方财政都是由当地的税收支撑,而当地企业的营业税是地方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自然也是我国地方财政的命脉所在。但是在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后,我国的增值税又得到了再次划分,1/4属于地方政府,3/4属于中央财政。因此,企业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如果地方政府要保持原有财政收入不变就需要增加土地增值税,资源税或者其他税收的征收额度入手,企业在研究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之时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规避或者减少其他税收增多带来的风险。

42对于试点区保持关注,注意总结经验

对于试点区保持关注,注意总结经验是针对非试点区来说的。我国的“营改增”税收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虽然在近年来已经扩大了试点区域,但是还没有进行全国普遍推行。因此,非试点区应该保持甚至加大对试点区的关注力度,明白怎么改,企业应该怎么做,从试点区企业的应对措施中找寻经验与教训,针对企业与地区实际,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适应税收改革的方案以应对改革的深入推进。

43更新财务管理办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新的税改背景下原有的企业财政管理办法与计税方式已经不能为企业进行有效的服务。比如,首先,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营业成本已经将营业税包含其中,但是“营改增”政策出台后,增值税并不包含在营业成本中,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整理时需要对增值税进行单独整理。这就需要企业在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适应税改。其次,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开讲座、公派学习、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使员工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让他们对新税改政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才能得到有效的运作与管理。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4

[关键词]水电开发;增值税转型;税负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22-03

我国在近些年做出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文章的研究即是在2009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增值税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将消除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存在的重复征税情况,企业购进用于生产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额将可以抵扣,这样便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此次研究重点针对于水电行业建设和效益的特点,针对性的探讨了我国水电行业应对增值税转型的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4年,法国用增值税代替营业税,影响非常广泛。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具有避免重复征税、稳定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投资需求等优点,其迅速被大多数增值税国家所采用,成为各国的第一大税。在这50多年的实践中,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外对消费型增值税问题做了很多研究,例如:GrahamBannock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在欧洲尽管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小企业负担,但是,增值税制度仍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管理负担。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取消注册商户之间的增值税费,实质上就是将它转换为营业税,这就要对欧盟增值税第六号指令进行必要的修改。另一种是给小企业采取免税政策。

针对水电建设的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水电建设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支持,以扶持和加速水电的开发。如美国为了鼓励国内外资金到本国不发达地区投资,各级政府对投资企业采取减免所得税、房地产税、退还销售税和公司税等种种措施。美国联邦政府对水电站的还贷期规定为50年,国营电站免征某些税种,除政府贷款外,还采用发行免税债券、有限合股、出售产权并长期租用、发行股票等措施来促进水电开发。德国规定外国投资到其东部地区投资,其增值税可优先退税,生产设备加速折旧等。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开发的大型水电,政府贷款占80%,国内银行贷款占20%,其中政府贷款占工程总投资5%-10%部分为无息贷款,70%-75%部分为年息62%的低息贷款,还款期为30年。巴西的水电发展迅速,与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金供应充足是分不开的。加拿大、挪威等国都有类似的政策支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增值税转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前后开始出现,不同的学者主要从增值税类型的选择、增值税转型对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及各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在增值税类型的选择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转型的目标。周继良等认为从根本上说,中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财政经济目标是缓解财政困难、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不够科学,消费型增值税是增值税类型中的理想模式,生产型增值税的现实可行性和消费型增值税的理想可行性应逐步协调,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可先在这些地区试行。陆炜等综合之前若干年国内理论界的经验,从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中国增值税的现状和转型的影响、相关问题的对策各个方面,认为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具有可行性。也有学者表达了不同的意见。陈晓等指出对增值税转型存在若干误区,如过分强调税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忽视生产型增值税对投资方向的调节作用,不恰当地假定资本密集型企业等于高科技企业,而且实践表明在增值税和研究开发投入水平之间、增值税与投资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带来负面作用。另外,蔡德发等考虑到增值税转型对财政和投资的影响,认为应实行收入型增值税作为过渡。2004年下半年,三省一市成为转型试点,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已无悬念,此后学术讨论集中在增值税转型的影响上。关于增值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杨震等通过对2000~2002年数十个省、市的增值税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进行分析,认为增值税转型带来的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局部危机将长期存在,中央财政应当适时设立短期财政周转专项基金提供有效资助;至于为配合增值税转型而实行的配套政策,事关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应慎重考虑。而马辉等对吉林省1989~2005的财政收入和增值税进行研究后则提出,局部转型不会给中央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冲击,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存在减少的因素、但影响并不大,对个别以单一产业结构为主的市县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增值税对财政收入变化产生的影响效应需要滞后4年才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仓勇涛则在经济学意义上指出,当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大到一定程度时,政府税收不但没有因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征收模式而减少,反而会增加,因此政府在税改方案向全国推广时,应把企业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作为政策制定的一个变量来考虑。

二、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执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选择适用的增值税类型与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国家而言,这无疑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次的税制改革无疑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项证明。而对于企业而言,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其中受益最普遍的几点也是增值税税制新旧变化最明显的部分:

(一)允许企业购买、自制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额

这就是此次增值税转型地关键所在:我国增值税税收实现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即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这一点的实现可以说是我国增值税税负历史上的一个突破。允许抵扣政策的出台,解决了问题,把企业从税收负担中解放出来,为企业减少了经营成本,也从另一方面打消了企业不敢新购设备或自建设备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疑虑。

旧增值税税收体系(生产型增值税)规定:企业新购、自建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在会计处理上合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

新增值税税收体系(消费型增值税)规定: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用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

因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增值税转型直接受益的应当是高新技术企业与基础产业。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按目前生产型增值税征税,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他们所承担的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企业。这样的税负结构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限制了其发展。而实施消费型增值税,通过对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所含税金进行抵扣,可以刺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以带动国有经济的产业升级;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还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负,将有助于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启动投资和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企业的税负降低了,还会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与利润的增加。

(二)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

旧增值税税收体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使用适用增值税征收率的税率为-商业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征收率为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征收率为6%。

新增值税税收体系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至3%。

对于本身基础就薄弱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来说,旧增值税税收体制规定的分类型纳税的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混淆不利于理解,同时税率的定位显得偏高,使一部分小规模纳税人难以维持。借此次增值税改革的契机,小规模纳税人的赋税压力大幅下调,其有利于小规模纳税企业重拾信心对抗经济危机。对于一些小规模水电企业,税赋直接减到原来的一半有效的缓解日常现金流不足的难题,给予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三)取消外商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

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是在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主要是为了鼓励相关产业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有:进口免税设备范围较宽,不利于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内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免税范围小于外资企业,税负不公。

转型改革后,企业购买设备,不管是进口是的还是国产的,其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原有政策已经可以用新的方法替代,对进口设备免征税的必要行已不复存在,这一政策应予以停止执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是在生产型增值税和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由于转型改革后,这部分设备一样能够得到抵扣,因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相应停止执行。

三、水电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实施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根据此次增值税转型的特点,水电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采购固定资产一般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

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应避免小规模纳税人,除非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即使供应固定资产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还是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假设某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当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100×17%=17万元,而当供货商是小规模纳税人时(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0×3%=3万元,经比较,17万元远大于3万元,所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可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固定资产的速度和规模

当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由于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一般来说,购进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购进固定资产时间,避免出现销项税额有的时期不够减,有的时期剩得多的情况,要保持投资固定资产的平稳性,分批分期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四、小结

综合上述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往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考验。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应注意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决策失误,盲目推进电力投资。当前,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换代升级、更新改造的高潮已经来临。滥用固定投资的税收优惠,不经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和严格的投资程序盲目投资给电力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尤其应该注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以充分的流动资金作保证。尽管增值税转型后能够减少一部分资金的流出,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现阶段,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资金稀缺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某些电力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推动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造成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沉淀,而且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增大了经营风险。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5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税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60

“营改增”政策自2012年在上海进行试点以来,已经在企业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如今,这个政策已经在广东、厦门、福建、江苏等多地区进行推广。它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将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减少甚至消除重复征税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关乎企业自身发展的一方面,“营改增”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这是因为,“营改增”能够减少结构性税费的征收,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有着重大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的税收政策正在不断地完善,对于优化我国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的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营改增”政策概述

11“营改增”政策的含义

“营改增”政策实行范围为交通运输业,6个现代服务业,这也被称为6+1的模式。具体说来,“营改增”就是在现行增值税税率基础上(17%13%),新增两个11%和6%的税率类型,当然,针对不同产业,其执行标准也不同。其中,交通运输业适应11%的增值税率征收,而6个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创业,物流辅助,信息技术,研发与技术,鉴定咨询服务将适用于6%的税率。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购买增值税应税服务可做相应的抵扣来减少税收征收,对于出口的货物或者技术享受增值税零税率。

12“营改增”政策实行原因

“营改增”政策最早是由法国在1954年率先征收的,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营改增”能够破除原有营业税增收时重复征税的情况,原料税收、营业税劳务等都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扣。其次,原有的营业税征收模式下,企业没有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专业细分和服务外包难以充分实现。再次,这对我国进行外贸出口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高昂的税率使得产品定价过高,在国际竞争中也处于劣势。最后,营业税改征的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进行征收和管理将破除传统税收政策下的税收征管难题。

2“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

21“营改增”对不同行业中企业的影响

(1)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从我国进行大范围的“营改增”政策试点的情况来看,物流相关企业的成本有一定小幅度的上升,但是固定资产更换周期税改政策实行后,却能帮助企业降低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生产成本。这表现为,首先,“营改增”政策将提高仓储和装卸两大类的税负成本,这直接导致了物流企业的现金流在短期内的税费增加情况下面临较大的压力。其次,即便政府出台了购置设备能够进行抵扣的相关优惠政策,大部分企业也不会因此大量购置器械设备,这就在无形中导致了物流企业的成本的升高。因为“营改增”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传统税收征收局面下营业税重复征收的情况,但是这也让税收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了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影响。

(2)对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我国从2012年开展“营改增”政策的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政策被推广到多个地区,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行业也完成了新旧税制的转换。道路运输行业受到“营改增”政策影响较大,从原有的3%营业税的征收转变为11%的增值税,大大加重了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成本,同时因为受到增值税发票的限制,很多费用都不能得到抵扣。总体看来,交通运输业在新的税务改革下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就需要企业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结合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3)对广告企业的影响。营改增对于广告业的影响区别于小规模企业和一般纳税人企业,对于小规模企业可能会导致税赋增加,具体是否会造成增加取决于你的成本来源,如果成本都来自于营改增的试点地区,税赋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成本来源于非营改增地区,税赋也不一定会增大,因为非试点地区的成本票可以执行差额征税,而来自于试点地区的成本是不能差额征税的。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只要成本能取得增值税专用票都是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的,税赋是否增加取决于你取得的进项票的多少。

22“营改增”对不同纳税人企业的影响(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

(1)“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影响:在进行改革前,小规模纳税企业应该缴纳3%的销售额作为营业税,而在新的政策下,缴纳的增值税额度与原有税率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营改增”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影响较小。而在进行“营改增”后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后(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其税负将得到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销售额较低且会计制度不是很健全,也不能交出相关的税务资料,在进行征收时会降低一定的税收额度,从原有的营业税的5%降为现在增值税的3%,整整2个百分点的下调将能够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2)“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的影响。“营改增”税收改革对一般纳税人企业表现为对现金流的影响。首先,如果一般纳税人企业也进行增值税改革的企业有较多的业务往来,那么一般纳税人企业就能通过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获得一定的抵扣进项税额,但是因为相较于营业税的税率,增值税的税率较高且在进行抵扣进项税额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俗称的滞后性),这就需要一般纳税人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其次,如果一般纳税人在选择供应商或者零售商时避开进行增值税改革的企业,那么就会拥有更多的现金流。值得注意的是,在购置产品或者设备时利用增值税种的进项税进行抵扣能够降低企业购置时所花成本。同时,经过税改后,交通运输业要缴纳11%的增值税,而部分现代行业也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率,就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负成本的减少或增加与增值税的额度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需要更新设备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进行进项抵扣后税率成本将得到大大的降低。改革试点区的企业因为能够开具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所有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营改增”带给一般纳税人企业较大的好处之一。

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具体影响

31对企业营业成本的影响

整体来看,企业的营业成本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营改增”政策将价税从原有税收征收体系下抽离出来,一部分被纳入成本中去,另一部分作为进项税额存在。更直观地看,增值税将对原来营业成本进行再次切割,假设政策改革前的抵扣进项税额采购成本为a,那么在增值税率为B的情况下,“营改增”下的营业成本就是a/(1+B)。

32“营改增”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

之所以说“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是因为税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营业收入作为营业税的来源与依据(税基)的传统,也就是说企业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包含于对营业税的征收比例中去。企业的营业收入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可以用一个公式进行具体表达,C作为未发生改变的产品销售价格,d作为增值税的征收额度,在未进行税改前,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产品销售价格一样为C,但是改革后企业的营业收入就变成了C/(1+d),如果要在保持原有营业收入不变,企业就需要适当调整产品价格,但是在调整价格之前还需要对行业整体情况、消费者的心理接受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预估。

33“营改增”对企业税收成本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所涉及的部分现代服务业中最大的开销莫过于在人力资源资金花费。即便是在税改的大前提下这部分的成本消耗也不能通过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因此,“营改增”对于现代服务业并没有较大的减赋作用,相反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当然,这是对于规模较大,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来说的,对于销售额低于50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企业,虽然不能获得进行税额抵扣的优惠政策,但是在税率下降的影响下,其整体企业税收成本是有较大下降的。但是对于非单纯提供服务的企业如制造,制造服务混合企业,“营改增”能够在购买设备、更新器械时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这对于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4在“营改增”的大前提下,企业如何获得发展

41研究税收走向,规避潜在税收变化产生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地方财政都是由当地的税收支撑,而当地企业的营业税是地方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自然也是我国地方财政的命脉所在。但是在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后,我国的增值税又得到了再次划分,1/4属于地方政府,3/4属于中央财政。因此,企业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如果地方政府要保持原有财政收入不变就需要增加土地增值税,资源税或者其他税收的征收额度入手,企业在研究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之时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规避或者减少其他税收增多带来的风险。

42对于试点区保持关注,注意总结经验

对于试点区保持关注,注意总结经验是针对非试点区来说的。我国的“营改增”税收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虽然在近年来已经扩大了试点区域,但是还没有进行全国普遍推行。因此,非试点区应该保持甚至加大对试点区的关注力度,明白怎么改,企业应该怎么做,从试点区企业的应对措施中找寻经验与教训,针对企业与地区实际,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适应税收改革的方案以应对改革的深入推进。

43更新财务管理办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新的税改背景下原有的企业财政管理办法与计税方式已经不能为企业进行有效的服务。比如,首先,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营业成本已经将营业税包含其中,但是“营改增”政策出台后,增值税并不包含在营业成本中,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整理时需要对增值税进行单独整理。这就需要企业在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适应税改。其次,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开讲座、公派学习、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使员工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让他们对新税改政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才能得到有效的运作与管理。

5结论

“营改增”是我国优化税收政策,减少企业重复征税的大举措,从2012年只有上海一处试点变为现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十几座城市共同推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该项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显著。各个企业也需要凭借此次税改,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提高技术含量,向产业链中的环节延伸,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利好绝不仅仅是减点税收,而是促使企业扩大了市场,提升了能级,这比减税更重要。在新的税收背景下,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具体说来,首先,企业应该深入研究税收走向,规避潜在税收变化产生的影响;其次,加大对试点区关注力度,从其他企业的成败中注意总结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快更新财务管理办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映红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9-30

[2]田志伟,胡怡建“营改增”对财政经济的动态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4(2):4-18

[3]宋伟,朱福兴营改增对二三产业分离的影响研究――以常熟市部分“营改增”试点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4(15):126-127

[4]吴晓梦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5]黄煜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公司的影响分析[D].衡阳:南华大学,2014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6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营改”定义:营业税改增值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至此,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改革拉开序幕。

一、交通运输行业“营改增”政策主要变化

(一)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变化

“营改增”之后,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均为3%,且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虽然政策变化对税率的大小未发生改变,但由于计税依据的变化(原营业税为价内税,而增值税按照运输收入折算为不含税价格后作为计税依据)而对小规模纳税人造成了影响。案例分析:2016年1-6月期间,某小规模纳税人运输业企业取得运输收入200万元,按照原营业税3%税率计算,该企业应缴纳营业税6万元,而按照“营改增”政策计算,该企业应缴纳增值税5.82万元,计算过程为200÷(1+3%)×3%=5.82万元,较原营业税政策少缴纳0.18万元税款,实际税负由原来3%降为2.91%。由此可见,“营改增”政策降低了小规模运输企业实际税负,为中小运输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一般纳税人政策变化

按照“营改增”政策规定,交通运输行业适用税率从原营业税3%提高到现行增值税11%,为弥补税率较大幅度提高给交通运输企业造成的税负增加影响,政策规定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可将取得的购置交通工具、燃油消耗等增值税专用发票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影响

(一)通过案例说明“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业税负影响

以一般纳税人交通运输企业为例,在不考虑进项税抵扣假设条件下,该企业2016年上半年运输收入实现200万元,从缴税绝对额方面看,按以往政策该企业应缴纳营业税6万元,而按照“营改增”政策计算,应缴纳增值税22万元(200×11%=22万元),较改革前增加16万元,增幅266%。从税率上涨方面看,新政策名义税负为11%,考虑折算为不含税价格实际利率为=1/(1+11%)×11%=9.91%,较原政策税负提高6.91%,增幅达到233%。

由此可见,“营改增”政策在不考虑进项税抵扣情况下,大大增加了一般纳税人运输企业税负。同时,由于多数运输企业无资金进行运输设备更新、未能取得正规的路桥费、燃油费发票,导致运输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较低,无法弥补税率提高给运输企业造成的税负影响。

(二)抵扣销项税促使运输行业不断更新设备

购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可以在计算销项税前抵扣是“营改增”政策对于缓解税率上涨给运输企业带来税负压力的最要手段之一,因此,大多数运输企业为了享受增值税抵扣优惠政策,纷纷集中对运输车辆进行更新,同时,由于运输设备更新换代,也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及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并降低了运输企业运输、车辆保养等成本开支,提升了运输行业综合竞争力。

(三)纳税申报需要网上认证

一是纳税申报方面。改革后,交通运输企业应将当月增值税发票开具情况通过iC卡报送给当地国税部门,以便税务部门将iC卡信息与申报数据进行详细核对。同时,交通运输企业除填写、报送申报表主表外,另增加《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等报表。二是较改革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人员还需将当月取得的专用发票、运输费用单据等拟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发票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并且应于该发票开具起6个月内认证完毕,对于未认证或起超过6个月期限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律不得抵扣进项税。

(四)会计处理更加细致

执行原政策前,交通运输企业只需每月按照“主营业务收入”发生额乘以相应税率计算出当期应交营业税额(假设企业对于每期运输服务均向承运人开具发票),而改革后,运输企业需将运输收入还原为不含税价格,以该价格再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当期销项税额,最后,运输企业还应考虑当期购置资产、办公用品及汽油燃料所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而进行相应的进项抵扣,在综合计算后得出当期应缴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且应在“应交税费”一级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销项)、应交增值税(进项)、已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等二级会计科目,增加了财务人员核算工作量。

三、交通运输行业面对“营改增”政策变化应采取的对主要措施

(一)加强财务人员税收政策培训,科学对接会计处理

一是新政策执行后,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收法律要求设置相应会计科目,并对增值税发票申领、使用、保管情况进行备查登记,同时,建立、完善运输企业财务核算、发票领用、税收申报等管理制度,积极实现会计核算与纳税工作衔接。二是交通运输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参加当地税务部门组织的“营改增”专题培训会,以便本单位财务人员尽快适应新政策对税收法律、相关专业技术的要求,以所学知识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税收筹划出谋划策,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企业业务流程,改变服务定价策略及营销方式

“营改增”政策的出台,不但在避免重复征税、规范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应抓住“营改增”政策出台的机遇,通过设备更新提升企业承载能力;通过降低过路费、交警罚款重新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通过提高驾驶人员技术水平及安全行车意识,降低运输企业人力成本,提升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积极适应税收政策变化,及时关注国家财政扶持政策

除上海、广州等首批试点省份外,全国其他省份均于2016年5月,将交通运输业纳入“营改增”范围,从政策执行过程看,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降低税负起到了扶持作用,而对于一搬纳税人运输业企业而言,由于税率大幅度提高,尽管税法规定运输企业可以在购置运输车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但对于一些资金压力大,无能力重新购置运输设备的运输企业仍无法弥补税率提高而造成税负增加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应及时关注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出台的过渡性政策,积极申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以顺利渡过税收转型期。同时,交通运输企业也应通过自身努力,适应、改变税率变化对企业的各种影响,争取将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7

(一)我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1.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税费政策

(1)自2011年11月1日起,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月销售额(营业额)统一提高到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日)销售额(营业额)提高到300~500元。自2013年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含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中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2)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

(3)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享受三年营业税减免政策期限已满的担保机构,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继续申请减免。

2.企业所得税政策。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且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0年1月1日起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12年将年应纳税所得额标准提高到6万元,2014年再次提高到10万元,同时扩大税收优惠范围,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也享受该政策。

(2)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3)金融企业按照规定条件及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规定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个人所得税政策

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将计征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42000元/年(3500元/月)。

4.印花税政策

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该政策的适用范围不仅是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包括与其签订借款合同的小型微型企业,其实质是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5.进口环节税

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中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2015年12月31日前,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国内产品性能尚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此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创业投资、鼓励研发创新、改善融资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同样适用。

(二)现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概念不统一

2011年,国家出台新的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但是目前在税收政策上,直接提及并使用小微企业这一概念的仅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而企业所得税政策使用的是小型微利企业,增值税政策使用的是小规模纳税人,这使得主管税务机关在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时需要对三个概念进行把握,从而产生一些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

2.相关税法体系不尽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整套系统的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法体系,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大多数都分散在各条例、通知、办法中。这种零散的税收政策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小微企业不能快速地了解其所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因自身财务核算能力有限、信息获得渠道不畅等原因,往往很难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

3.税制结构复杂制约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多,且有些税种的计税依据计算复杂。以所得税为例,企业所得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扣除的项目繁多,且扣除比例不同,容易出现多次计算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且存在加成征收和减征的政策,计算过程繁琐。税制结构复杂造成小微企业难以准确计算其应纳的各项税额。

4.税收优惠门槛较高

我国鼓励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小微企业因人员、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技术研发上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满足税收优惠条件。比如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六个标准才能被相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而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条件,也就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5.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有待改善

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因为销售额未达一般纳税人标准而被视为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纳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只能以3%征收率来计算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若小微企业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或者已经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则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如果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就必然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此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再销售或者销售以免税农产品为原材料生产加工的产品时则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增加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税收负担。例如广西2013年蚕茧和生丝产量分别达32.24万吨和3.54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2%和26%,由于增值税“高征低扣”,全区每吨生丝需多负担1.15万元的增值税,全区缫丝企业每年将要多负担4亿元的税收,加重了企业负担,不利于广西丝绸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统一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由多部门共同制定,规范了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因此,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尽量采用现有的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政策目标附加相应的限制条件。

(二)提高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法律层次

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我国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特别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协调性。通过对现有税收政策的整合,按照公平竞争、税负从轻、促进发展的原则,清理、完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从科技创新、促进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建立规范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三)注重对小微企业生存能力的保护

对新设立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免除其非生产经营收入需要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保障创建初期的小微企业能顺利地生存下来。对于处在发展上升期的小微企业,着力从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其再投资、促进企业安置就业等方面给予税收政策支持。

(四)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

1.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增值税和营业税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承担的,降低税负有利于促进消费,进而刺激企业投资和生产。建议适当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可提高到月销售额(或营业额)5万元。

2.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待“营改增”完成后,在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的基础上,可考虑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同时取消小规模纳税人的规定,只区分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和不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两类经营主体,对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的企业实行查账征收,而对不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的企业免税。

3.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所得税制度。一是实行小微企业所得税全额累进税率,具体可设置三档税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税率为0;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至20万元的,税率为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至30万元的税率为10%。二是提高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扣除标准,提升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同时批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提取一定数额的科研开发准备金;为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适当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的扣除标准。三是允许小微企业购进新设备的投入可按照一定比例冲抵应纳税所得额;适当提高小微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比例,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放宽小微企业亏损结转期限,在企业现有的亏损弥补向后结转5年的基础上,允许小微企业同时向前结转2年。四是赋予小微企业一定的纳税选择权。我国现行税法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其他企业的投资者在企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后进行利润分红时,还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加重企业和投资者的税负。为促进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建议给予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微企业一定的纳税方式选择权,可由企业自主决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

(五)完善小微企业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

1.简并纳税期限。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对小微企业实行按季度申报,降低其纳税成本。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8

摘要:我国在前年首先在上海实行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这是我国又一次大的税制改革变动,交通运输业身在其中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影响。本文就营改增给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业;影响

2012年1月1日,国家首先在上海实行了营改增的试点推行,针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进行营改增改革,并在2012年的8月将试点推行范围扩大。下文将会对营改增给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1.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交通运输业税务的影响

所谓增值税,是指商品或者应税劳务在经济交易流转中形成了增值额,国家以这种增值额作为计税对象进行税务征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应收税种。国家根据这条公式来进行增值税的征收:应纳税额=(销项额-进项额)×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给企业带来的税收压力不仅仅与其营业额有关,更与其成本中中所有产生(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后税率为11%)的增值额有关。

企业要被征收的营业税是以企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所有营业费用作为征税对象的,要被征收的税额与成本费用并没有直接关联,从公式可以一目了然:应纳税额=营业额×营业税税率(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前为3%)。国家在对企业征收增值税时,可以根据其中的成本费用进行扣税的抵扣。

综上所述,在营改增之后,交通运输业的税务征收税率明显提高了,对于普通纳税人来说,税率是有所提高,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交通运输业纳税人而言,税率其实并没有变更过,进项税额不能做抵扣,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变化发生。而在交通运输业中,能够产生可以用做抵扣的进项税额的费用项目主要是器材的采购费用、日常护理维护费用或者是燃油费等。然而交通运输业在实际运营工作中是无法产生大量的进项税额抵扣的,即便是对一般纳税人而言,进项税额抵扣能起到的抵扣作用也不大,实际上这项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增值税额的政策优惠,交通运输业中并没有普遍享受到,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了税率,必然会增加交通运输业的税收。

在交通运输业的日常运营中,最常产生的费用是过路、桥费、保险费等,而这些费用都不包括在进行税额抵扣的内容之中,间接地增加了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压力。

2.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

(1)营改增后对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影响

营改增后,国家重新调整规定了,年销售额低于五百万元的企业被认为是小规模的增值税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依旧是采用过去的征收税率,也就算百分之三的税率进行征收,计税公式为“应缴纳营业税=含税收入×3%”。

相较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只能算是编外的税款,对于交通运输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计税公式是“应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的含税收入/(1+3%)×3%”。从公式上也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前后所采用的计税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了改革前后的税负差。

以上海某交通运输企业为例,该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类型,在该月该企业(以下简称甲方)为一般纳税人类型的另一企业(以下简称乙方)提供了交通运输业务服务,盈利一千万(含税),并从乙方手中获得了可做抵扣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抵扣金额为七十万元。综上可知甲方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款税额为:

改革前应缴纳的营业税额:1000×3%=30(万)

改革后应缴纳的增值税额:1000/(1+3%)×3%=29.13(万)

通过两条式子可以看出,营增改归根究底还是对交通运输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起了正面作用,减轻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压力的。

(2)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税负的影响

一般纳税人的营业规模和营业销售收入相较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是相对要较大较高的,因此日常在设备采购、劳务费用中会产生可用做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享受到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由于税率增长幅度大,进项税额可以用做抵扣的内容少以及一些外部原因,一般纳税人并没有充分享受到抵扣政策的优惠,一般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压力依然是不断上升的。

同样是以例子来做直观分析:上海某甲企业,一直从事着陆路运输服务工作,属于一般纳税人类型,某月,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了运输服务,盈利一千一百万元,同样是获得了可用作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金额七十万元。已知以上条件,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得知:

改革前甲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额为:1110×3%=33.3(万)

改革后甲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1110/(1+11%)×11%-70×11%=102.3(万)

从以上两条式子中,可以清晰看出改革后一般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比改革前明显增重了。而且进项税额抵扣的内容项目实在有限,尽管能够享受到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但实际上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压力依然是有增无减。

二、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相关建议

1.企业要根据新政进行纳税筹划

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是有利有弊的,这是一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交通运输企业自身要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稳固的地位,获取更大的市场利益,扩大自身的利润空间,是当前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首先,交通运输企业要迎合新式的财政政策,调整现有的企业内部运作模式,革新财务管理、核算模式和方法,关于涉税方面的会计核算要与时俱进更新核算方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其次,根据新改革的营改增的相关规定,精细化企业内部结构,优化税务征收管理工作的流程环节。

最后,加强对相关财会人员的实时培训,加强有关营改增的相关知识点的普及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让财会人员尽快熟悉新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筹划处理工作效率和能力。

2.政府应当出台更有利的新政

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实行时间尚短,肯定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和漏洞还未完善,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新政,补足现行的营改增政策,减轻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压力,增加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抵扣内容项目,使一般纳税人能够充分享受到进项税额抵扣的优惠政策,提高交通运输业中一般纳税人对于国家税收事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交通运输企业的税收制度的良好转型。

三、结语

营改增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行动,其存在必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代意义,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交通运输业要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从自身条件出发,掌握好国家政策的尺度,不断调整革新自身的税收筹划处理工作模式,以此来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减低自身的税负压力,实现企业税制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贾康.为什么要“营改增”[J].上海国资,2012(01).

[2]王蕴.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9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和税负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流转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具有税负转嫁属性质的间接税。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增值税。增值税自1983年在我国实施以来,在国家财政、经济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1994年和2009年的税制改革以来,基本消除了传统流转税的弊端。但是,我国现行增值税,无论是在征税范围上,还是在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方面,与理想的成熟型增值税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小规模纳税人制度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也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还需继续完善。

二、增值税转型后产生积极效应

1、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明显下降;增值税的降低也减少了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的税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的税收负担也随之下降;企业的税收负担的下降,特别有利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据以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下降,提取折旧也相应地减少,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净额会相应地增加,也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3、刺激了投资需求。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加快了企业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投资利润率,鼓励了民间投资,刺激了投资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

4、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2009年的税制改革前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税率分别为6%和4%,改革后小规模纳税人统一适用3%的征收率,相应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二、现行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1、税制结构和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过窄。从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行业、建筑安装行业、邮电通讯行业、娱乐行业征收营业税而没有开征增值税,其实质是对增值税制体系和增值税链条的割裂。从纳税人来看,无论是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都比营业税纳税人的税负重,而且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收征管分别由国税和地税两套机构分别实施,使国税和地税两个税务执法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相互推诿的问题,乍看是国税、地税两家的协调问题,实质却是一个税制问题,只有进行彻底的税制改革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2、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问题。第一,在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中,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者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财务核算与销售额标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款计算不是以增值额计算的税额,无论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一律按3%计征税款,购入商品或劳务不能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生产不同的商品或提供不同的应税劳务,其购进的商品或应税劳务也不同,成本中所含的税金额也不相同,而且小规模纳税人的生产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都按3%征收税款,这与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的产品税、营业税一样存在多次征、多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这在实质上已不再符合增值税的特征,而变成传统意义上的流转税,这制约了增值税的优越性的充分体现。第二,税率和征收率不同导致了增值税不含税价格的扭曲,同样的货物,同样的价格(指含税价,也是消费者见面价),而在计征税款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不含税价)却不同,如对100元收入(含税收入)征税时,一般纳税人计算的不含税价为85.47元,而小规模纳税人计算的不含税价为97.09元。增值税采用的是进项发票扣税制的办法,一般纳税人购买100元的商品或劳务,应负担的成本为85.47元,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是14.53元,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100元的货物或劳务,成本则应负担94.34元,只能抵扣5.66无的税款,同样的投入,成本会增加8.87元,购进货物成本提高10.38%(8.87/85.47)。购进货物或劳务成本的提高,相对降低了增值额,而生产的产品或劳务在销售时还要多交税款10.38元,这就使得一般纳税人尽量少购买或不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这在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小规模纳税人很难向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及应税劳务,更难以通过达到销售标准来取得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种纳税人双方的业务范围,这无形中成为阻隔经济交往的障碍,阻碍了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业务往来,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统一市场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3、税负之间的关系以及免税货物的税收处理问题。我国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由于纳税人购进货物的交叉,则产生了高征低扣和低征高扣的问题。在这两种情况下,销售产品和劳务后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和自身的增值额相比,都不是国家规定的税收负担。如在100元的收入额中:以基本税率17%的购进货物所占比例为33%,以低税率13%的购进货物所占比例为33%,增值额所占比例为34%,如果在该纳税人生产销售的货物适用17%的基本税率的情况下,增值税应纳税额等于7.10元(100?鄢17%-100?鄢33%?鄢17%-100?鄢33%?鄢13%)。在这种的情况下,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为21%(7.1/(34%?鄢100)),反过来说,如果在该纳税人生产销售的货物适用13%的低税率的情况下,其应征增值税就等于3.10元(100?鄢13%-100?鄢33%?鄢17%-100?鄢33%?鄢13%)。在这种的情况下,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为9%。在这两种情况下,二者的税收负担存在12个百分点的差异。这样企业可以通过人为地调节适用基本税率17%的和适用低税率13%的购进货物的比例,从而人为地改变销项与进项配比和拖延应纳增值税的实现,不同月份间实现的增值税税款严重不均衡,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方法,将平时的应纳增值税降到最低限度,而当企业停业或其他原因税款大量实现时,才缴纳增值税,这使得税款不能够均衡地实现,也给税务机关的收入计划编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4、优惠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中,税收优惠办法包括:直接减免、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国家对部分货物和部分行业实行低税率,体现了国家给予这些货物和这些行业的税收优惠,因此应彻底处理在适用低税率环节的税收负担转移的问题,而不应该把因实行低税率而减少的税收负担的向下一个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转移,这样就不会影响下一个生产环节或者销售环节。即:为了避免税收负担向下一个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的转移,国家可以只规定一档基本税率17%,而对于应该适用低税率的货物和行业设置一个照顾扣除比例。同时,优惠政策增加了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操作难度。

5、发票及增值税的征管问题。专用发票的稽核抵扣问题。实现专用发票的稽核抵扣,需要配备既有税收征管经验又有计算机操作经验的人才和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网络。而目前税务机关这两方面还不够完善,这使得经过多环节转手的增值税发票无法稽核其源头,造成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和“代开”,造成了增值税链条的断裂和混乱,造成了大量的偷税、逃税、骗税,造成了增值税的大量流失。

三、完善增值税政策的意见

1、分阶段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对目前实行营业税的行业分阶段改为实行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可以解决已缴纳增值税税的货物进入营业税应税劳务的征税环节而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等税款抵扣凭证不规范而造成的税收流失问题。为减轻或避免因税制改革而使某些行业税负大幅度变化而对这些行业的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因此而带来的宏观经济增长的大幅度波动,可以先在交通运输业实行增值税,再将增值税范围扩大到邮电通讯业、建筑安装业及娱乐等其它服务业实行增值税,最后在把经济领域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规范增值税优惠政策。增值税减免优惠原则上应对于那些确需要照顾而又不涉及增加下道环节税负的流通经营环节,可直接减征、免征。对那些需要照顾又影响下道环节税负的,应采取“先征后返”的形式。增值税优惠减免的数量应控制在最小范围。特别对于众多的校办企业、民政福利企业,应从财政政策或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上去解决其困难,避免用增值税减免这一负面影响较大的优惠政策。也可考虑对这些确需优惠的企业采取实行收入型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降低实际税负来解决。使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对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创造良好的纳税、治税环境。国际经验表明,良好的治税、纳税环境是实施增值税的有效保障。首先,加强税收舆论宣传和税收监督工作。利用群众参与立法讨论、税收温情广告、网络媒介宣传等社会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增值税改革内容。其次,树立全局观念,共同打击跨地区的偷逃骗税款案件。第三,进一步加强税务机关和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征纳双方共同创造依法纳税、依法治税、依法用税的环境。

4、加强发票管理。第一,各级税务机关要运用各种新闻媒介积极宣传涉及到专用发票的相关知识,帮助一般纳税人企业加强专用发票的控管工作,加强一般纳税人企业对专用发票的认识,帮助一般纳税人企业规范使用专用发票的行为。第二,建立专用发票的严格的控管制度,对利用专用发票进行偷逃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视情节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曝光”,以起到教育全社会的作用。第三,各级税务机关还要积极与当地的党政机关,与工商部门、公安部门、金融部门、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对违反专用发票管理办法的企业加大打击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

【参考文献】

[1]胡怡建:税收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董树奎:对增值税转型中财政减收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04(11).

[3]陆炜、张震:中国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00(9).

[4]蒋金法、陈春霞:充分发挥增值税在积极财政政策中的效能[J].税务研究,2009(12).

[5]郑备军、夏海舟:增值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9).

[6]杨斌:西方模式增值税的不可行性和中国式增值税的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3).

[7]中国税务学会《税制改革》课题组: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当适当扩大[J].财政与税务,2000(10).

[8]chinatax.省略/data.jsp[eB/oL].

[9]张文春:增值税的全球化趋势与问题[J].税务研究,2000(9).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建议

abstract:Fromallaspectsstronglysupportthedevelopment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tpresentinourcountrythegovernmentisanimportantpolicy,andallofthesupportingmeans,taxpolicyisthemosteffective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measures.thisarticle,startingfromthedefinitionofSmes,analyzestheshortcomingofexistingtaxpoliciesofSmes,andmakesrecommendationsonhowtoreformandimprovetaxpolicies.

Keywords:Smestaxpolicy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在促进税收增长、带动城乡建设、提供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总量占全国的60%,缴纳税款占全国税收的50%,并且为80%的城乡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资金投入、资源利用、人才吸纳等方面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因此国家的扶持政策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但任何方法都替代不了税收政策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增值税方面

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同时销售货物也不得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若企业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必须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而且只能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率计算填开应纳税额。这样不仅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增加了时间成本,还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降低了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所得税方面

现行税法规定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设定为25%,同时“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是:“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可以看到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形式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使得一部分需要国家扶持的中小企业得不到照顾。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单一,年限偏长。现行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生产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事实上近年来科技迅猛发展,企业设备不断更新,单一的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但若要采取加速法计提折旧或缩短折旧年限,按规定又必须“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程序繁杂,实际操作比较困难。

现行税法规定对于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以及将企业未分配利润直接转增资本的部分,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就加重了扩大投资的税负,影响中小企业股东再投资的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没有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

尽管目前对新办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源优化型企业等已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税务机关、相关媒体对税收政策宣传落实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企业对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知道或知之较少,更不清楚办理流程,因此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现有的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

二、完善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税法体系,同时加大宣传、贯彻的力度

消除现行税法中条例、细则以及补充文件不断的弊病,确保税法的稳定性。另外政府每推行一项新的税收政策,都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讲解,同时税务机关可以考虑定期组织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集中学习,以确保税收优惠落实到户。

(二)完善增值税制度

1、适当放宽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制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在贸易往来中确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对于能够提供完整、准确纳税资料的这部分中小企业应允许其参照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开具发票,取得发票的购货方也允许抵扣进项税,以保证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

2、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差异,授权各地适当调整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

我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考虑到这一特点,政府可授权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定的一定幅度内自行决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以减轻其税收负担。

(三)改革所得税制度

1、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缩短折旧年限,促进技术改造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小企业若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更新机器设备,以满足市场需要。同样作为新兴经济大国的日本,对于其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允许实行特别折旧法,即第一年可计提30%的折旧,且对新兴产业的设备折旧期限允许缩短到4―5年。参考国外的先进做法,我国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集中型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允许直接采用加速折旧,或者缩短折旧年限,以促进中小企业设备更替和技术创新。

2、为促使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税收政策方面应对增加自有资金投入的这部分中小企业,允许在某个时间段内享受一定的减免税或低税率的优惠。

(四)完善税收征管,优化服务体系

优化纳税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简化中小企业申报流程,灵活设定税收征管期限,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等方面。具体措施可以考虑根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账务管理水平混乱、账证不全等特点,建立中小企业纳税辅导中心,为其提供建账建制、纳税咨询、财务辅导等服务。

参考文献:

[1]杜亚.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

[2]张丽英.对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问题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