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筹筹划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34:43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1

税收筹划与相关概念的异同在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概念中,常见的有避税、节税、税负转嫁、偷税。

(一)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

1、概念不同。偷税是指纳税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拒不申报,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少列收入,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具有非法性。

2、法律后果不同。税收筹划则是各国政府都是默许,甚至是鼓励的,它是为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进行的某种合法的行为,是符合税法规定的经济行形式和事实。而偷税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为对于隐瞒纳税事实的偷逃税行为世界上各国税法都有处罚的规定,偷税在我国税法上也是明确禁止的行为。

3、性质与手段不同。税收筹划是利用现有税收法律的优惠规定,在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情况和尊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制订最有利的涉税方案。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性质中的首要一条。而偷税是与税法相对抗的行为,是一种公然违反税法规定。偷税的主要手段表现为纳税人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主动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骗性质。

4、社会影响不同。税收筹划的成功则需要纳税人及筹划人掌握必要的筹划技术同时熟悉税法条文,充分理解税法精神。而偷税因此,偷逃税是纳税人一种藐视法律的行为,是公然违反税法、利用虚假的申报减少纳税,各地税务机关均应进一步地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执法,防止纳税人的偷漏税,。

(二)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世界各国对于“偷税”认识比较一致,而对于区别“避税”和“税收筹划”难度较大,两者在概念和定义上各国法律界存在较大分歧。有的国家则规定、防范避税的条款较多,对避税比较严厉。有的国家认为只要合法行为一概是允许的,不谈钻不钻税法空子,也不必划避税和税收筹划。还有的国家主张把避税划分为“正当避税”和“不正当避税”,把“税收筹划”或“节税”称为正当的避税,在法律上不予反对,或者分为广义与狭义避税,广义避税包含税收筹划。避税是指纳税人钻税法漏洞,通过人为安排以改变应税事实而达到少缴或者免缴税款的行为。虽然它没有违反法律,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非违法性,但是却有悖于政府的立法意图,它利用立法的不足或欠缺,是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比如在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规定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10年的,“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开始享受。当时,有许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人为安排,在第10年且优惠措施结束后,注销原企业,重新登记,重新享受优惠措施,即属于典型的“避税”手段。显然,这种避税行为是不符合政府税收政策导向的,违背了税法优惠政策制定的精神和意图,也必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避税”与“税收筹划”的主要区别是:税收筹划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完全合法的行为,而避税属于钻税法的空子,虽然不违法,但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

(三)税收筹划与节税

节税是指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为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通过对筹资、投资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实施的行为。节税能够合理性体现在其行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精神,是合法而且合理的行为。对于节税国家是持完全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因为节税行为经常体现的是体现的是为国分忧和实实在在的强国富民,一般都是与扩大产品出口创汇、环境保护、高科技、引进国外资金投入及引进先进技术、下岗再就业等我国政府鼓励的项目相联系的。节税行为也完全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税收利益的最佳结合。准确地判定“避税”和“节税”对于立法者或政府税务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防范避税关系到法律漏洞的堵塞和税制的完善以及维护国家税收利益,执法部门对待这两种行为的态度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节税”这个重要的利益驱动器,能够运用税收杠杆对宏观调控进行有效的调控。而作为一个纳税人只要关注是否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采用的手段不违反税法的规定就行了,并不需要对“避税”、“节税”、和“税收筹划”进行清楚地辨别。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2

现代中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在不违反税法和会计制度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润呢?怎样在中国税制改革调整的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纳税筹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到胸中有数呢?这就需要每位投资者和企业家利用好税法中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纳税筹划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可是,由于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因此.有许多论文和专著中,把纳税筹划和税收筹划混为一谈,有些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笔者根据纳税筹划实践提出以下问题和业界人士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应该明确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

在许多论文和专著中把“纳税筹划”和“税收筹划”混为一谈,有些大中院校的教材中也分不清《税收会计》和《税务会计》,似乎两者都是讲税的,怎样讲都行。

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税收会计》中可以研究税收筹划问题,它是站在国家和地方税收部门的立场上,研究企业可能采取的避税方法与技巧,监督企业有无违法行为,尽可能多地完成税收任务。可见,《税收会计》中研究企业税务筹划是为了防止恶意避税。

相反,企业纳税筹划和企业《税务会计》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寻求在不违法的前提条件下尽量少地纳税或延期纳税的方法。

总之以上两种关于“税”的筹划是不同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两种筹划的概念不同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条件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和内容等,进行减轻税负的谋划的对策。

税收筹划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税收筹划是以税收为对象的筹划,包括税收立法、各种税收条例的确定;实施细则或补充条款的订立或修订,反避税条款的制定等等,为税收确定征税依据。狭义的税收筹划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能的税收机关,运用自己的权力,依据税法中的“不允许”、“不应该”的项目、内容等进行旨在增加税收的谋划和对策。纳税筹划属于税收管理的范畴。

(二)两种筹划的范围不同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针对本企业涉税事项进行谋划和对策。筹划范围仅限于企业本身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纳税事项。如企业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以及进口货物而进行的增值税纳税筹划;企业在从事交通运输、建筑工程、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等业务的情况下,而进行的营业税的纳税筹划等等。

税收筹划则是以税收为对象的筹划,它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征税依据和范围.例如,建立税收制度,税收结构。开征哪些税种及税率等等。

(三)两种筹划的主体不同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企业,因此,纳税筹划是为纳税人服务的。

税收筹划的主体是税收机关,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征收税款的权利的。

征纳双方都是权利主体。对于纳税人而言,税负是强制性的。无偿的和固定的,是经营中的一种费用。对于征税机关来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内容。

总之,笔者以为,税收筹划是征税主体的职责;纳税筹划是纳税主体的研究课题。税收筹划和纳税筹划是一对矛盾,它们并存于征纳税金的活动中,两种筹划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现行税制的改革和发展。

(四)两种筹划的目标不同

纳税筹划的目标是节税。节税是纳税人在遵守现行税收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时,纳税人以减轻税负为目的,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纳税筹划所寻求的节税应该在合法性、事先性、适应性、综合性的原则上进行。

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增加税收,它是从税法的制定、完善,反避税条款的制定等等开始筹划。在税收管制中制定和采取措施,以防偷税漏税。

笔者以为:税收筹划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除了防止偷漏税之外,还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某些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本身也会带来税收的增长。

归纳以上四个不同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定义:纳税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应交税款的一种合法的经济行为。这就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

二、应该消除纳税筹划的两个误区

如上所述,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或延期纳税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两个误区。需要消除之。

(一)认为纳税筹划就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就是纳税人费尽心机将税负减到最少。为此,可以不择手段。例如,沈阳黎明服装公司通过与关联公司和非关联公司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拟购销业务,达到少缴增值税的目的。这就是明显的会计造假行为,并非纳税筹划。再如.有些工业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则不按17%的税率交纳增值税,而是按4%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计缴增值税。这也属于偷税行为,并非纳税筹划活动。

由此可见,有些纳税人对偷税和纳税筹划的区别认识不清,概念模糊,存在着思想误区。这有碍于我们的纳税筹划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消除这一纳税筹划的思想误区。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纳税筹划工作。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3

随着税务筹划逐渐被各大企业接受,各种税务筹划活动也得到了有效开展。税务筹划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企业产生可观的经济利润,但其蕴含的风险同样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及形象受到损害。本文首先就税务筹划风险进行简单概述,其次探究风险税务筹化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加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税务筹划风险;风险税务筹化;风险控制与管理

0引言

税务筹划不但是企业用来降低税率、提高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各项税务风险的来源。税务筹划这一理念最早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由于具有降低企业税务的特殊作用,税务筹划风险引起了企业界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税务筹划当中蕴含的风险对企业的经济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深入研究税务筹划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税务筹划风险概述

1.1税务筹划风险的含义

税务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的实现最小化的税负。而在筹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相关的税务筹划风险。其中,税务筹划风险指的是纳税人在开展税务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筹划到的收益同纳税人预期结果存在偏差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可度量性,以及主观相关性等特点。

1.2风险税务筹划的含义

风险税务筹划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与环境条件下,通过将遭受风险降至最低,从而获得超出一般筹划的节俭税额的一项谋划活动。风险税务筹划在设计过程中,将筹划风险价值充分考虑在内,在相对及绝对筹划方案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考虑。风险税务筹划的根源为税务筹划风险,同时,随着风险税务筹划的产生,税务筹划的有关决策方法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2风险税务筹化的决策方法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评估的目的便是为了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力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通过度量税务筹划风险,在采用风险决策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决策人员在决策模型中加入可量化处理的税务筹划风险因素,从而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全面考虑,也即开展风险税务筹划决策。以下对常用的风险税务筹化的决策方法展开分析。

2.1期望收益法

在决策过程中,期望收益法并未将决策者有关风险偏好问题考虑在内,实际上,此种方法假设未来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概率为均等的,在概率相同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收益期望值的方案即成为优选的方案。根据概率分析的相关计算方法,筹划收益期望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2.2期望效用法

效用理论为决策人员量化风险态度的方法之一,在风险情况下,应用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难以将决策人员的态度及筹划方案的风险反映出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多的是以方案对个体的满意程度为基准,并不是仅仅以最大化期望收益作为决策依据。利用效用指标对决策者风险态度进行处理,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可以给每个决策者测定其对风险态度的效用曲线。效用值一般为相对的指标值,可规定为对决策者最倾向的事物效用值为1,最不爱好的则为0。其中,根据效用曲线得到了效用值并无实际意义,仅起比较作用。

以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及决策风格为基准,可将效用曲线分为保守型、冒险型、中立型这三类。其中,保守型的曲线呈现出向上凸起的状态,且效应值的增速随着收益增大而变慢;冒险型的效用值曲线则呈现乡下凹的状态,且效应值的增速随着收益增大而变快。然而事实上,许多的决策人员并不严格根据理论的风格开展行动,而是两种决策态度相互混合。

运用期望效用法开展风险税务筹划决策的关键所在便是量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也即求出决策者的效用曲线。在确定效用曲线时,通常采用直接提问法与对比提问法。

2.3概率最大法

在概率最大理念中,认为在某次决策中,肯定会出现概率特别大的自然状态,因此,概率最大法指的是在此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个方案的条件收益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将最大收益值对应的风险税务筹划方案选为最后的决策性方案。

3加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过程中,其各个活动环节均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便是预测、规避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此,正确度量、控制风险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3.1树立风险意识

在企业中,接收筹划的纳税人及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均应正视税务筹划风险的存在,同时在开展各项涉税事务的过程中,时刻对筹划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税务筹划的特殊目的,应当意识到税务筹划风险一直都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3.2加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企业应加大现代化网络设备的利用力度,建立其一套科学、完善的税务筹划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发出警示。此项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三项主要功能。其一,收集信息功能。大量收集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市场竞争状况、税收政策、税务行政执法情况等信息,通过进行比较与分析,再决定是否进行预警;其二,预知危机功能。当出现可能造成风险相关因素时,此系统应当可以预先示警,提醒经营者或税务筹划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三,控制风险功能。当发潜在的税务筹划时,此系统还应可以将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及时找出,为筹划人员防止风险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3.3依法对税务进行筹划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此为税务筹划得以继续生存的前提,同时也是税务筹划能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企业及筹划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应懂法、守法,对税收法律的相关内涵进行充分把握,同时对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实时关注,确保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符合法律要求。

3.4对各种筹划方案进行综合衡量,充分降低风险的发生

良好的税务筹划方案具备合理合法,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条件。然而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因一个小问题对全局造成影响,因此,需对整体税负受到方案的影响进行密切注意。在实施方案时,还用增加纳税人的管理成本,并充分考虑到税收环境、战略规划等隐藏的风险因素。

4结语

综上所述,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制定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对策时,企业及有关筹划人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尽可能地将税务筹划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盖地,周宇飞.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的衡量与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8(05):365-366.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82-01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节税为目的,依照税法的具体要求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运营等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事先安排和运筹,使企业既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有税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优惠政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具有合法性、目的性和筹划性等特点。税收筹划在实际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税收筹划问题还存在许多误区,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误区

(一)观念方面

1.混淆税收筹划与偷逃税。由于种种因素,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财会人员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逃税,他们不顾税法规定,想尽办法将税收减少到最低。如一部分中小企业有意识地利用收入划分不清违反税收法规,以此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种方法并非税收筹划,而是虚假的纳税申报。事实上,税收筹划与偷逃税最大的区别是合法性。偷逃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是非法行为;而税收筹划是合法的,是“智慧者的文明行为”,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允许。

2.认为税收筹划是在会计核算出来的利润基础上计算税收义务。很多纳税单位认为,税收筹划是会计核算的任务,税收仅仅是在利润的基础上计算纳税义务,尽管税务员和会计核算员掌握着税收方面最全面、最及时的资料,然而仅仅依靠他们也无法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原因在于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它对筹划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还要了解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在很多中小企业里,财务人员这方面的素质是不达标的,因为单单的依靠会计核算是无法完成税收筹划任务的,它需要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税收筹划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的,但还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仅依靠会计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3.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如今,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它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企业能够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但是,往往税负最轻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因为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很可能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也就是说,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一味的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忽略该方案的实施带来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就无法实现企业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操作方面

除了存在思维上的误区,在实际的筹划中,往往会出现操作误区,例如利用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此筹划方法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相关人员对税法理解不深,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自行改变纳税人身份、追求赋税最低化便可达成目的,殊不知国家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并非完全认可自由变换身份的行为。再如,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筹划。从理论上讲,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进行存货计价,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影响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这是因为,在盈利相同的情况下,若企业的存货成本高,利润会下降;反之,则利润升高。因此,单从方法的选择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筹划者恰恰忽略了税法的相关限制,即存货计价方法一旦选择,至少在一年内使用,不得随意变动。这意味着企业若随意改变计价方法,便存在偷逃税款之嫌。除此之外,利用转让定价、筹资方式等进行筹划的失败案例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均源于对税法的一知半解,未深刻理解其精髓。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误区的原因浅析

(一)外部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政策也在进行着积极地调整,然而,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很多企业和个人对政策的变化无从了解,对一些新兴事物十分陌生;另一方面是由于税收建设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税收筹划的法律概念还未确定,而且由于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税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职权过大,使得征纳关系异化,引起企业和个人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误区。

(二)内部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很多中小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策划水平有限,他们大都按照税收筹划的相关专业书籍按部就班,缺乏对于筹划知识的深入理解,所以无法灵活运用相关技能;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不够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要想正常开展,就必须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拥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和账证,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税收筹划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可能还会产生反作用。

三、避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误区的对策

(一)从外部环境着手

1.加大税收筹划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税收筹划,重点介绍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原则,介绍税收筹划与偷逃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介绍税收筹划可能带来的收益及存在的风险。税收征管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让纳税人了解其享有的税收筹划的权利。税务中介机构要通过对企业税收筹划成功方案的介绍,对比筹划与不筹划的区别,从而使企业管理人员税收筹划意识到位。

2.完善税收建设,确定税收筹划的法律概念。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偷税、漏税和逃税的法律概念,然而税收筹划的法律概念一直没有确定。其实,税收筹划应该包括避税,避税本身没有违反税法,纳税人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以获取更多利益。此外,要对税收征管人员要加强管理,规范其行为,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二)从内部环境着手

1.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一个企业要想进行税收筹划,就必须多组织财务部门进行税收方面的学习,多加强与税收筹划专业服务部门的合作,以提高本企业财务人员实施税收筹划的能力。一方面要做到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为此,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作用,通过税收筹划有效实施对企业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当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筹划意识。另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税收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损失和成本,且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定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2.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税务机关对中小企业的税务检查,是从会计凭证和记录开始的,如果企业没有依法取得相关会计凭证或者说记录不健全的话,税收筹划就可能会认为是无效的。同时,中小企业应纳税额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收政策为依据进行缴纳的。在实践中,有些经济事项可能会有很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由此造成的税收负担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合理选择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水平。

税收筹划作为现代企业理财的全新思路,其操作过程必须依章行事,企业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使自身的纳税行为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陈建伟,刘飞.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问题刍议[J].财政监督,2010(8).

[2]张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09(3).

[3]王延敏.税收筹划之我谈[J].公共事业财会,2004(2):74-75.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5

关键词:税收筹划;非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具体地说,就是经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从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理性的,总是以最小成本去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这项假设应用到企业纳税中就是说企业具有“纳税理性”,总是在特定的税收环境下进行自利的、主动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小投入(纳税成本等)和最大产出(税后利润)的均衡。正是因为企业具有这种理性的行为选择以及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导致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少纳税。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打击偷、逃、漏税的税收行为力度的加强,税收筹划就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诚信纳税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是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是指纳税人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不违反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依据政府的税收政策,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事项进行事先筹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选择,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博弈论研究的是一些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以选择的行动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论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的一场革命,199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博弈论专家,可以看作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许多经济现象现在都能用博弈论来解释,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成为一种普通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在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选择,而且也依赖于其他相关人的行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弈论研究的是存在相互外部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博弈论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如此,本文对税收筹划领域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税收筹划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和研究思路。

一、博弈论相关概念

1、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由美国数学家纳什提出的,现已成为博弈论中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是博弈论的基础和核心。纳什均衡是具有如下特征的策略组合:每一个局中人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最佳反应。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在给定你的策略,我选择的策略是最好的;在给定我的策略,你选择的策略也是最好的,即双方在对方给定策略下不愿意调整自己的策略,这种最佳策略组合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它体现了双方博弈行动的一种稳定状态。

2、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纯策略就是给定每一个局中人具体明确的非随机性的行动计划,而且各个局中人的支付也是明确的。而混合策略是与纯策略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博弈方根据一组选定的概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行为中随机选择的策略。注意混合策略包括纯策略,而且有时在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却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3、非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是一个与对称信息相对的概念,非对称信息又叫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参与博弈的各方中某方拥有的信息其他方并不拥有,即有一方对其他方的信息所知不完全。

二、税收筹划博弈行为描述

税收筹划的过程就是在不违反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企业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行为选择的过程。企业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发展战略和筹划意图有着完全的信息,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企业对其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发展战略不可能都完全了解,因此他们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在市场竞争中彼此直接就构成了一个博弈中的两个局中人。同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无法准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时间、方向以及如何变化。同样,就外部市场环境来说,它由无数的企业组成,其定企业的信息对它来说也是不对称的,所以企业和外部市场环境也构成一个博弈的双方参与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时,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是公开、透明的,企业是完全了解的。但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却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税务机关对企业信息的了解是不完全的,且税务稽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都将导致税务行政执行的偏差。因此,即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的,也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是偷税或恶意的避税而加以查处。所有的这些信息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对称的,企业无法判断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的界定和税务人员的素质,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和税务机关又构成税收筹划博弈的双方。

三、企业税收筹划博弈模型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考虑竞争对手采用的策略对自己的影响;二是要考虑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三是要考虑代表国家的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活动是否认定为合法税收筹划的影响。下面将通过建立对应的博弈模型来分析这三个因素对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决策的影响:

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企业之间作为市场竞争博弈的主体是理性的,总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来选择最优的策略行动。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的是在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本文假设在同一行业中存在两家实力相当的大型企业a和B,都面临着是否要进行税收筹划的选择。他们经过测算得出:如果两家企业都进行税收筹划,各自获得正的节税收益为X单位,而都不进行税收筹划各自获得的节税收益为零。如果a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而B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a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为Y且Y>X,而B企业的节税收益为零(因为此时a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能够抢占B企业原来的市场份额),反之亦然。

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是a企业,局中人(2)是B企业;行动策略:a、B企业都是筹划或不筹划。假设a、B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分别为p1和p2。节税收益的支付矩阵如下:

表格中每格的两个数字代表对应策略下两个企业的节税收益,第一个数字是a企业的节税收益,第二个数字是B企业的节税收益。

先站在a企业的角度看,筹划的期望收益:eU1=Xp2+Y(1-p2)>0;不筹划的期望收益:eU2=0。从分析可知,不管B企业采用什么策略,税收筹划都是a企业的严格优势策略,因而理性的a企业会选择税收筹划。同样的道理,站在B企业的角度看,无论a企业采用何种策略,税收筹划也是B企业的严格优势策略,因而理性的B企业也会采用税收筹划策略。所以,(筹划,筹划)的策略组合不仅是这个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解,而且还是一个混合占优策略均衡的解。企业选择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且也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收益。因此,理性的企业都会选择税收筹划来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企业与外部环境博弈分析。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税收环境,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控的因素。其中市场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税收环境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外部条件。尽管博弈主体外部环境在形态上不是一个具体客观实体,但却时刻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花费的筹划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是企业为取得税收筹划收益而发生的直接费用,是一种显性成本,筹划者一般都会在筹划方案中予以考虑;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采用特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风险成本是指税收筹划方案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筹划目标落空和筹划方式选择的不妥导致要承担法律责任所造成的损失。

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为企业,局中人(2)为外部环境;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为筹划或不筹划;外部环境为变化或不变化;模型中变量的含义:C1表示税收筹划的直接成本;C2表示税收筹划的机会成本;C3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t表示税收筹划的收益;p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企业节税利益矩阵如下:

表格中每格的数字都是企业在对应的策略组合下所能得到的支付。由于企业所获得的是不完全信息,所以企业不能确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设企业假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为p,外部环境不变化的概率为1-p,可求出这个混合策略博弈的结果。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eU1=p(-C1-C2-C3)+(1-p)(t-C1-C2);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eU2=0。只有当eU1>0,即p

3、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分析。在企业和税务机关的博弈模型中,虽然双方都是博弈的主体,但企业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企业作为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而税务机关则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在企业的税收筹划已成为事实的情况下,具体执行税务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可能承认企业税收筹划的行为是合法的,也可能认为企业税收筹划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在以企业与税务机关为博弈主体的这种序贯博弈中,也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个局中人的最优混合策略的组合,这里的最优混合策略是指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混合策略。

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为企业,局中人(2)为税务机关;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的行动选择是筹划或不筹划,税务机关的行动选择是认定企业的税收筹划为合法或不合法;模型中变量的含义:Y为企业扣除应纳税额后的净收入;t为税务机关征收的净税款(即扣除征收成本);C为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F为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对企业的罚款;m为企业税收筹划的收益;p为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

(1)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支付矩阵:

(2)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的树型表达式见图1。(图1)

在假定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为p时,企业选择税收筹划和不筹划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U1=(1-p)(Y-C+m)+p(Y-C-F)

eU2=(1-p)Y+p(Y-F)

令:eU1=eU2,得到均衡概率为p*=(m-C)/m=1-C/m,即:当pp*时,企业的最优化策略是不进行税收筹划;当p=p*时,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相同。

从以上分析可知:

1、企业税收筹划的收益m越大,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大;

2、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C越高,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小。

四、结论

任何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税收法律环境下进行,以企业所获的现有信息为基础制定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由于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可能使企业的筹划目标不能实现而且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税收筹划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高智商专业化的活动,需要筹划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在思维方式上不拘一格。而这种创造性不是想当然,它需要筹划者相当熟悉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精通财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企业不可能获得充分而又完美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在已有的信息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以求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1.广东培正学院;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则可,李杰.博弈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2]马丁.J.奥斯本,阿里尔.鲁宾斯坦.博弈论教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6

一、概念界定

(一)税务筹划的涵义。税务筹划是税务会计的两大基本任务之一,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税务筹划的关注与日俱增,可谓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税务筹划的基本涵义存在较大争议,仍未达成共识。从基本层面上,税务筹划被简单定义为合法避税。这种观点虽然突破了避税理论的大门,但却不利于在实务中把持合理与不合理、避税和逃税的界限,从而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带来困难,也不利于税务机关实施反避税措施。实际上,税务筹划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竞争机制已经彻底打破计划制度的束缚,反映在税收领域,即传统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也已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财政体制所取代。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为自己争取一个最佳的纳税环境,税务筹划正是为创造这一最佳环境而服务的。要搞好税务筹划,企业首先应转变观念,即由对税法的畏惧、略知、抵触转变为对税法的亲近、精通和崇尚。

笔者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实际纳税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即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税收利益。

(二)内部控制的涵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把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供合理的保证。②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③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及程序。

二、税务筹划与内部控制结合可行性分析

表面上看,二者涵义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却存在许多相似相融之处:

(一)终极目标一致,即都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关于税务筹划的具体目标,目前有各种表述:税后利润最大化、纳税成本最低化、涉税风险最小化等。笔者认为,由于各个企业的产权结构、规模大小、组织形式、管理水平等存在差异,其税务筹划的具体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但终极目标应该具有一致性,即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内部控制目标是指通过内部控制约束与激励功能作用的发挥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目标定位明确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的内容范围与控制方式才能确定。在多元利益主体结构中,不同利害关系者对企业权利和经济利益要求及所承担责任的不同,使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也不同。但是,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过程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特点看,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却是相同的,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基于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内部控制目标定位。由此可见,税务筹划与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一致。

(二)实施原则相似

1、要遵循守法原则。税务筹划的守法原则包括合法与不违法两层含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应该以国家现行的税法及相关法规等为法律依据,在熟知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制构成要素中的税负弹性等进行税务筹划,从中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内部控制的制定也要遵守法律要求。

2、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筹划要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税务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筹划要保证筹划取得的效益大于其筹划成本,即体现经济有效。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

3、适时调整原则。税务筹划是在一定法律环境下,在既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下进行的,有着明显的针对性、特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环境、税收法律环境等方面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必须把握时机,灵活应对、适时调整,以适应税收的政策导向,确保企业持久地获得税务筹划带来的收益。内部控制也应该讲求时效性,针对一段时间内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结果不理想,应该迅速做出调整,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更正。由于内部控制是控制错弊的,所以更要注重内控自身的完善性,因此,适时调整显得格外重要。

三、税务筹划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

(一)税务筹划能够推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1、税务筹划可以降低企业税收不遵从成本,为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基础。与税收遵从成本相对立,税收不遵从成本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简言之,即企业不遵守税法规定所发生的成本。因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法、学法、用法的过程,正如前面税务筹划的涵义所言,它以法律为行为准绳,这就大大降低了不遵守税法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不遵从成本。同时,这也为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合法、合规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法制化水平高的企业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执行效果上,都是符合法律规范的,并且也必然是有效的。从这一角度来讲,税收筹划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

2、税务筹划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在一个较低的成本水平之上。企业的成本中包含纳税成本项目,而且这还是一个大项。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获利能力,获利能力的外显是利润,而制约利润的是成本,可见纳税成本与企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如何降低纳税成本是关键,税收筹划起到了这一作用,为企业内部运营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旨在约束内部运营的内部控制自然获得了这种“优惠”,可以在较低的成本水平上得以实施。从这个层面上讲,税务筹划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基于一个较低的成本水平之上。

3、税务筹划的前提要求有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税务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企业有着熟悉法律知识的会计人员,需要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完整的会计资料。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会计账表健全、会计行为规范,企业税务筹划才有更大的弹性,为以后提高税务筹划效率提供依据。而这些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种合理保证,这一保证包含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企业财务体系的健全性,这些都与税务筹划的前提要求交相辉映。

4、税务筹划事先安排的特征是值得内部控制借鉴的。从税务筹划的概念入手,我们不难发现,税务筹划着重强调事先的筹划,即应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谋划、设计、安排;虽然内部控制理应如此,但反映在现实中,内部控制往往成为查错补救的事后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有违内部控制的主旨。内部控制的制定者应从税务筹划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将内部控制真正用于事先控制之中,以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效用。

(二)内部控制为税务筹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1、内部控制保证财务资料真实可靠,为税务筹划提供切实依据。内部控制目标在于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这也是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有效的内部控制必然会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税务筹划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资料才能保证其筹划的科学合理,尤其是税务筹划涉及预先估计应纳税款、应税额的正确计算,直接有赖于财务会计资料的质量。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7

本文以纳税筹划在企业投资、筹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从合理应用纳税筹划可为企业带来的税收减免入手,通过大量实例,对比论证了纳税筹划在投资、筹资决策中的的可行性、重要性。本文在参考了大量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对纳税筹划的概念、我国纳税筹划的现状、如何在投资筹资决策中的合理运用纳税筹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并针对其中某些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在我国顺利地加入wto,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这样一个经济背景下,本文力求能对我国企业在投资、筹资决策中通过合理应用纳税筹划,顺应国家税收政策导向,达到减少税负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有所裨益。

关键词:纳税筹划,投资,筹资

abstract

thearticleisbasedupontheimportantfunctionoftaxplanninginacompany’sinvestmentandfinancingdecision-makings,usesadealofillustrationstoshowthattaxplanningcanrelievethetaxburdenoftheenterprises,andinthemeantimethearticleemphasizesthefeasibility,importanceandlegitimacyoftaxplanning.byreferringtoalotofchineseandenglishliteratures,thearticlediscussestheconceptoftaxplanning,thecurrentsituationinourcountry,theapplicationsin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decision-makingandindicatessomeaffairsthat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to.ourcountryhasjoinedwto,sothebusinesscompetitionwillbecomemuchseverer.thisarticleofferssomeusefultaxplanningmethodstoimprovethebenefitsof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decision-makingthroughloweringthecompanytaxburden,andtorealizethelargestvaluationofenterprises.

keywords:taxplanning,investment,financing

目录

前言…………………………………………………………………………………1

1纳税筹划基本理论………………………………………………………………2

1.1纳税筹划的意义………………………………………………………………2

1.2纳税筹划的基本含义…………………………………………………………2

1.3相关概念辨析…………………………………………………………………3

2投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5

2.1选择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纳税筹划……………………………………………5

2.2投资地点的选择………………………………………………………………7

2.3投资行业的选择………………………………………………………………7

2.4投资方式的选择………………………………………………………………8

2.5投资结构的纳税筹划…………………………………………………………9

3筹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11

3.1长期借款筹资的纳税筹划……………………………………………………11

3.2通过发行债券筹资的纳税筹划………………………………………………12

3.3融资租赁的纳税筹划…………………………………………………………14

4我国发展纳税筹划的几点建议…………………………………………………17

4.1明确纳税筹划的最终目标……………………………………………………17

4.2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17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8

关键词:新税法制造企业税收筹划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缴纳税收是其应尽义务之一,但是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支出额,为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是实际税负,各个企业都需要实施合理、合法的筹划税收。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制造型企业为例,探讨我国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并深入剖析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税收筹划现状及新税法下的税收筹划策略,力争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

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是企业在基于国家相关税务法律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的投资、筹资以及经营活动等其它理财活动,从而实现节约税款或者降低税务损失的一种综合。

在新《所得税法》(2008年)下,企业若能够实施合理、科学的税收筹划活动,在降低企业的税务支出的同时,有助于促进企业改进经营方式,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增加税务提升及是后续税源,最终将有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新税法环境中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的筹划管理。

二、我国制造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一)税务筹划概念认识不足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方式,针对税务筹划的基本定义等问题对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税务筹划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是片面认为税务筹划性质与逃税基本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税务支出。

(二)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忽视税收筹划风险

我国的税务法律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模糊的部分,导致人们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无法准确实施税收筹划行为,从而导致企业的税收筹划失效;企业在实施税务筹划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风险意识不足、缺乏规避风险措施等等),若不能有效避免上述不确定因素,则可能导致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失。

三、新税法下制造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一)加强制造企业物资采购环节中的税收筹划

1、物资采购的税收筹划

制造型企业在采购生产材料时,采购的实际成本主要涵盖采购价格、采购资金及税务支出,其中计入存货成本的税务支出主要指在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费税、关税以及增值税等等。如果在采购初期企业并没有确定材料的用途而统一将其列为采购物资,在采购过程中企业会计则将其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核算。但是在我国增值税条例中明确规定:进项税额不能够从企业的销项税中进行抵扣,也就是说在使用时应该将其转出进项税。实际上企业的采购物资在购进与领用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时间差,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可利用这个时间差调整企业的税收核算,则可以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物资采购结算时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的结算中物资采购结算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的支付采购款项时,首先可以取得销售方的增值税发票并采取委托收款或者托收承付的结算方式,利用这两种结算方式可以让企业可根据销售方的增值税中的金额来核算成本,并将其抵扣为当期的进项税,若此时企业并未支付采购款项,而销售方已确认销售收入并缴纳了增值税,也就是说销售企业垫付了采购的增值税,从而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赊账等方式,这样让销售企业预先垫付税款,从而让企业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

(二)企业生产环节上的税收筹划

1、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税收筹划

实现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的税收筹划,一方面需要选择合法的折旧方法,也就是说企业对固定资产选择折旧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税制因素,根据不同税制所核算出来的折旧金额在企业的经济利润及税负上都具有一定差异性。例如:在比例税制情况下,如果企业每年所得税的税率保持不变,则可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从而让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机会。延期纳税的经济效益与税率高低是呈正比的,企业在采取这样折旧方式时必须考虑未来的所得税变化情况。因此,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时需比较分析未来税率变化趋势而做出最佳选择。

2、企业存货计价方面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货计价一般分为存货发生时、发货时以及结存时的计价,不同的存货环节其相对应的计价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存货发出环节与税收筹划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根据目前税法及会计制度,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货发货和领用时的计价方式,即: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以及先进先出法。在物价快速上升情况下,建议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来对发出存货的成本按照存货加权之后以平均价格来实施核算,这样在货物销售成本中便已经包含了后期进货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数额,但是降低了货物末期结存时的成本,因此便可延后将企业的利润及纳税,最终便实现延迟缴纳所得税的目的。

(三)市场销售环节上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纳税筹划主要实现应税利润最小化以及如何实现期间费用摊入最大化。目前,应用较多的分摊法主要为:实际费用摊销法以及平均分摊法,由于这两种分摊法在企业利润冲减程度及纳税等方面具体一定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这两种分摊法之间的差异来合理选分摊方法。在长期实践中笔者认为,平均分摊法可最大限度低效企业的利润并减少企业纳税额,只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长期行为,则可将某段时间内的所有费用(如: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从而可减少部分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9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及其风险概述

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日益完善,中国税种和税目繁多、税负较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对税收进行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实际纳税行为发生前,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一切可选择性条款,实现节税、减税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但现实中,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只片面追求降低税负,而忽视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这就极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最终得不偿失,甚至给企业带来名誉上的损失。具体而言,税收筹划风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其未来的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指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及时识别风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型

(一)企业自身因素带来的风险

1、对税收筹划概念认识偏差的风险

目前我国部分公司对税收筹划的认知尚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为了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偷税、骗税等不法手段,违背了税收筹划是以遵循税法为前提的实质。另外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如果不能全面及时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就会失去很多应享的待遇,增加企机会成本。比如,某企业的分公司属高新技术产业,则该公司可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将总公司的部分收入转入该分公司,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对税收政策操作不到位,也会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失败,从而产生风险。

2、税收筹划实施者能力水平有限的风险

制定、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及其最后的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认知与能力水平,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对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会、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有较透彻的了解,那么其税收筹划成功的可能性会相对较高。反之,失败的可能性也会较大。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会、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因此,税收筹划的风险较大。

3、税收筹划方案不科学导致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现实,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性把握不够,缺少全局观念,政策理解不准确,导致税收筹划的成本大于收益,违背了成本收益原则。如在企业改制、分立、合并过程中涉及多种税收优惠的操作问题,是选择总分机构的形式还是母子公司的形式,需要企业进行分析。如果不能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就容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1、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

我国的税法尚不完善,国家常通过企业的税收筹划了解税法的缺陷所在,制定一系列的反避税措施。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或为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税收政策也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如果纳税人无法正确的理解新调整的税收政策,并及时针对这些调整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案,就有可能使原来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为违法,这样不但不能给公司减轻税负,甚至使企业的纳税信誉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税收筹划风险。

2、税务执法不规范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需经税务机关的认可,因为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企业与税务机关间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税务机关与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税法理解存在差异。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首先,企业应进行税收政策的全面学习,了解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的,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缩小税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不能通过违反税法的手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者,应加强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特定条件、空间和时间的界定条件的理解,以免错过了递延纳税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

2、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管理,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及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不但要求掌握当前的税收法律法规,还要随时关注国家对相关税法条例的补充修改,因而税收筹划对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应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须积极组织筹划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样才能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3、遵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原则。首先,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纵观全局,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避免产生筹划风险;其次,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成本小于收益,筹划方案才有意义。

4、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调整。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人员都应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加强税收筹划信息的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对税收政策变动的及时了解,合理预测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并及时制定出合理的税收筹划调整方案以预防风险损失的产生。

5、要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筹划人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联系,熟悉税务执法机关的工作程序,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没有分歧,培养良好的税企关系,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合理防范风险。

总之,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正视风险的存在,逐步完善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机制,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将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企业应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保证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蔡昌.蔡博士谈税收筹划[m].东方出版社,2007

[2]王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分析研究[J].现代商业,2010(05)

税筹筹划的概念篇10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针对税收缴纳而进行的一种筹划行为,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或者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范围内,纳税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筹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最大限度的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税收筹划的这个概念说明了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是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或者不违反法律及税收法规规定;从税收筹划的方向应当以符合税收法律法规为导向;税收筹划的发生一定是在经营、投资、筹资、理财活动之前;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存在的必然性

首先基于?收筹划概念的分析,税收筹划的前提是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立法原理来说,在法律中必然会有“允许、应该”和“不允许、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表述等内容,税法也如此。纳税人经过对经营、投资、筹资、理财等活动进行仔细的分析判断,主动的找到能够减轻自己税负的谋划和对策就形成了纳税筹划。在纳税实践中也是有不少的案例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说税收筹划是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的,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多种纳税方案中,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纳税的决策方案。在广泛的市场条件下获得利益是经营的驱动力,既然在不违法前提下可以获得利益,那么这样的驱动力必然促使税收筹划的开展,这是一种和节税相关的筹划。

二、税款缴纳规避性的案例分析

从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角度看,逻辑上似乎都很无懈可击,其实恰恰不然。就像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和税收相关的法律也是不能解决所有的税务问题的,从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金额范围等条件下,纳税人对税款的缴纳就必然的会出现依法少缴税款和依法迟缴税款的情况。虽然从法律层面和法律条文层面来说,不会有明文规定依法进行税收筹划,但是事实和实际情况却是可以通过筹划,确确实实能做到了纳税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少缴或迟缴税款。

三、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

(一)税收筹划的意义

通过前面的实际例子可以看出税收筹划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来看,节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税收筹划的可操作性也是客观存在的。税收筹划的可操作性成为了纳税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有效选择,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增加纳税人可支配收入;有利于纳税人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有利于纳税人在进行经营、投资、筹资、理财等决策时充分发挥既不违法还能从税收方面获得筹划利益的能动性;增强纳税人竞争能力。然而由于税收筹划的节税作用,税收筹划对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必然存在着不利影响,在纳税人积极开展税收筹划的触动下,税收筹划也能为国家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供推动力。

(二)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国家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为此税收的征缴是存在法律刚性的。从法律关系的层面来说,征税和纳税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既然是矛盾中的两个方面,针对此消彼长的逻辑关系,作为纳税人通过恰当的筹划做到少缴税款或者迟缴税款的目的,使税收筹划成为必然,充分利用税款缴纳的可规避性,实现了收益最大化。但是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是何种筹划组合,必须是不违法为前提,不能为了筹划而筹划,为了节税而筹划,一旦出现违法行为,法律风险带给纳税人的损失轻则补税罚款,重则犯罪坐牢。

四、税收筹划陷阱的规避

(一)认识税收筹划陷阱

税收筹划是节税行为,节税从广泛意义上说是减少税款的付出,是对纳税人有利的行为,但是如果为了节税而节税,纳税人不是站在合法,至少是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筹划,这样的筹划就是税收筹划陷阱,主要表现就可能是偷税、漏税、逃税,虽然有时也会套着一个“合理避税”的面纱,但是仔细的分析还是违法的,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税收筹划、偷税、漏税,逃税,甚至所谓的“合理避税”都是以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为目的,其行为也都表现为纳税人的故意,但它们在法律性质和行为方式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区别有:从法律角度看,偷税、漏税、逃税显然是违法的,从表面上看,可能会暂时的给纳税人带来税收利益,最终毕竟是对税法的蔑视与挑战,因而一旦被发现,必然要受到严厉的打击和惩罚。“合理避税”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再仔细想想,合理的不一定就是合法的,避税是纳税人在没有直接违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漏洞与缺陷,通过人为安排交易行为,来达到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歪曲了经济运动的规律,违背了“税负公平”的原则。“合理避税”只是在形式上看似不违法,本质上还是与立法意图、立法精神是相悖离的。这种行为本身是税法必然要加以规范和约束的,一旦这些缺陷得到弥补,“合理避税”的行为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税收法律法规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