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43:48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1

一、领导率先垂范,狠抓整改工作

*司法所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把它作为确保活动取得成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环节来抓。所领导对在分析评议阶段查找到的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方案,用以统领所的整改工作。所长率先垂范,带头抓整改,带头落实该项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协调执行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实处,以模范行为推动全所整改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解决突出问题,强化整改成效

全所干警紧密联系实际一起,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把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解决当前迫切的、具体的问题与解决影响长远、影响大局的问题结合起来,把近期整改和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较淡薄,制度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坚持把开展转变干警作风教育活动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了"两不误、双促进"。

三、开展主题活动,深化整改工作

为深化本次教育活动的整改工作,我们响应县委号召,积极组织开展了整改活动,本所干警迅速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实务真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认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工作一、上半年工作总结还没搞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已经成文,随时接受各项任务的挑战。

效果:干警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树立了司法所的形象。

工作二、组织我所干警参加学习。

效果:此举必将提高干警的知识水平,推动干警普法水平的提高,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作三、协调执行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计为外来工人解决了拖欠工资问题。

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维护了司法所的良好形象。

工作四:建立了工作质量问责制,实行奖惩机制。

效果:促进了工作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工作五、建立了工作作风、部门职责、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效果:促进我所各项工作继续上档次。

工作六、建立了首问负责制。

效果:增强了干警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2

党风科学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的产生、发展及其建设规律的科学。它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及系统科学、教育科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风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党党风的外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党风建设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党风科学是通过对客观的党风现象和实际的党风建设(包括党风实验)的研究去揭示党风规律的。)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应透过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党风现象并论证这一现象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及其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运用。就我们党来说,党风有两条基本的规律:一是党风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党风与社会的经济(包括生产力)、政治、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党风与党的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党风与基层的组织生活、党纪活动、党员的党性修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规律。它们是制定党风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一切党风活动必须遵循的。版权所有

党风建设理论发轫于一百多年之前。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党风问题,并把党风研究作为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党风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研究这个世界观已经够忙了,单是这一点,我们党就不可能堕落到象流亡中的‘大人物’那样深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第页)恩格斯在这里最早提出了以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并努力研究世界观这个党风的内在本质,是共产党人免于腐败堕落的根本措施和保证的重要思想。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也指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有它们的历史根源,现在虽然不是占全党统治地位的东西,但是它们还在经常作怪,还在袭击我们,因此,有加以抵制之必要,有加以研究分析说明之必要。”(《选集》第卷,第页。)这就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进一步明确了把党风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必要性。随着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特别是目前我们党是一个拥有多万党员的大党,要解决的党风问题、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党风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党历来强调加强党风建设,并把党风问题视为“党的生命”。

尤其在当前,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繁重的国际国内任务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党风科学研究的时代价值,努力探讨党风建设的外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增强党风建设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时代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党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一把钥匙。

在党风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党风建设工作是建立在对特定党风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研究不是一般的研究,更不是思辨色彩甚浓的随意性定量的研究,而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以求实和资料为依据的严密论证。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作为党风实施者的每个成员——各级组织和各个党员。

(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有助于人类的文明的提高和发展。

从党风科学学科性质来说,它的创立和发展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一门先进学科的研究和建立,都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党风科学作为当代一门先进的学科,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人类文明学说的范畴。因此,我们评价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应仅仅限于党建理论这一方面,而应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文明史观来审视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从这个高度来评价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话,那就不难看出,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不仅在我国党的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而且在引导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的人类文明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党风观,建设好的党风。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党风科学的理论基础,党风科学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中获得总的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在分析和研究党风问题时,绝不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而是把党风看成具有专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事物。它也不是停滞不前、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党风建设的进程,优良党风的培植、继承、发扬和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出于矛盾对立和统一的过程之中的,是多种因素(社会、单位、家庭、学校)合力作用,并最终通过党自身努力的结果。因此,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风科学,有助于形成马克思主义党风观,建设好的党风。

(四)有助于遵循党风建设规律,提高党风建设水平。

党风建设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要做好它,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党建党风工作者应该学好党风科学,按党风建设规律办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党风建设水平。

(五)有助于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突出地位。

关于党风建设在党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尤其是同志在时期从党建的整体意义上提出了党风的概念,并阐明了整顿党风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建国以后,尤其是进入上世纪年代以来,我们在认识上常常把党风建设理解为是一项局部性工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决定》中指出,全党要“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这就说明了党风建设是关系党的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学习和研究党风科学,有助于科学分析和认识党风建设在党建体系中的整体性、全局性地位。党风科学认为,党的建设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分表里两个部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内在的各个方面,是党建本质的内容。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内容的外在反映、综合体现,是执政党的形象建设工程。因此,在党风建设中也必然存在加强党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组织作风、理论作风建设的问题。党风就是党的整体性风貌,是党的组织及其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组织、工作、生活等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综合反映党的建设诸方面内容并贯穿于其中。只有把党风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的高度,把党的内在的各项建设和党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从总体上、全局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综合治理党风的效果。这正是党风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

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又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把党风建设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党风”这个词是对党的整体性风貌的形象化认识和比喻,它反映党建的诸方面内容并且贯穿于其中。因此,党风建设不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局部性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性的大问题。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党风建设的实践迫切需要党风科学理论的指导,把党风建设理论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来研究,无论从我国的国情、党情还是从国际形势的发展来说,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党风科学理论研究是一个时代性的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限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明确提出过“党风科学”的概念,更没有写过关于党风科学的专门著作,但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却是非常丰富的,它象一根红线贯穿在革命导师的理论著作中,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史中。这为我们研究和创建党风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以及党建学说的发展和完善,党风科学理论才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这无疑为党建学说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因而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目前,根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大体上可以确定它的基本研究内容为:以党风实施者的党风体现即优良党风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及党风水平、党风质量不断提高为主线,考察党风与思想、政治、组织、制度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党风系统或党风领域的特殊矛盾中揭示党风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党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我们建议要通过关于党风的基础理论和党风建设理论两个方面,对党风科学基本原理(包括党风的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版权所有党风科学的分支学科(与部门党风学、边缘党风学、历史党风学、比较党风学),党风科学的应用等科学研究,来构建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党风科学理论体系。应该指出,党风领域中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作出新的概括,也有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待于深入探讨,这就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力求对我们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反腐斗争中的党风实践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党风科学基本原理,总结党风实践,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党制定有关党风建设的重要决策、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要依据我国有亿多人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时期等基本国情,依据我们党有多万党员,既以先进的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又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既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又长期存在理论不足的弱点;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又存在党员队伍文化科学知识和业务素质不平衡的状况等主要党情以及党和国家处于资本主义攻势的包围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国际国内环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党风模式,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3

【摘要】在建设单位投资进行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如何防止施工单位违法、违规操作。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造成建设单位投资预算的严重超标,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从各方面严格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做到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全过程严格认真的管理与监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规范有序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

【关键词】建设工程;法律风险;防范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并且还要面临错综复杂的法律风险,通过恰当的分析和正确的预测来规避法律风险,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目标的实现,减少或避免风险的发生,对建筑施工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工程风险防范存在的法律问题

所谓风险防范,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也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损失或进而将风险为我所用。在实践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的调整、合同的履行、环保、企业环境、法律纠纷、知识产权、劳动关系等方面[1]。

(一)国家、地区政策、法规的调整,影响合同的实施。

(二)缺乏有效的调查渠道或对政策法规等调查不重视,使得因未能清晰掌握政策法规的调整而造成损失。

(三)迫于市场压力或自身失误,接受合同对方的不合理要求或部分合同条款不利于我方。

(四)迫于市场压力或自身失误,签订的合同中有部分条款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

(五)缺乏严格的公章管理流程或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公章使用不当。

(六)起草或修改的合同条款存在歧义。

(七)涉外合同存在语言障碍,造成合同条款存在歧义。

(八)缺乏严格的文件管理流程或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图纸、洽商、文书、信函等资料丢失或损毁。

在我国,不法的法律行为仍然有其大行其道的温床,但是,随着建设工程市场的有序化发展以及合同签订双方法律意识的提高,如若再不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必将为后续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埋下隐患。

二、建设工程风险防范的法律意义

如上所述,由于建设工程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决定了对其防范工作必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建设工程合同双方在建设工程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法律风险防范成果,有助于更新观念,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促使法律风险防范人员更为及时、敏感的把握国家的和地区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动,从事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做出及时地调整;也有助于督促建设单位法律工作人员提高法律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从而避免在签订合同条款等方面所造成的法律风险[2]。整个建设工程的风险防范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合同双方在风险决策、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为项目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我国建设项目多为国家投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往往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双重目标。风险防范系统目标是为达到与工程项目战略管理相结合的风险最优化,即将工程管理与风险防范结合起来。而做好法律风险防范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加强识别及评估风险的能力,提高建设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为企业的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3]。

再者,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系统也可以保障建设工程合同双方不致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更加有利于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第三,有助于国内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并培育长期风险防范战略和全面风险防范体系。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市场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合法的情形,自然地带给了建设单位很多的压力,而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减少企业风险的波动性。通过法律风险防范后的评价对法律风险的再认识,检验风险防范的效果,为完善风险防范系统和分析风险与评价风险提供经验依据。

第四,有利于中国大型工程建设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整体提升和我国风险防范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目前我国在世界建筑市场占据优势,大型工程建设企业尤其是公路、水电建设企业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市场。如果大型建设企业依据自身经验,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法律风险防范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更有利于中国建筑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结束语

法律风险在建设工程活动中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我国基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多年,在建设工程项目风险防范领域也做了多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由于政策、市场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从建设工程的立项到运营各个方面,风险防范工作任然存在着诸多漏洞和缺陷。因此,正确认识工程建设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在实践中指导风险防范的各项工作,在项目运营中创造合法有序的工作秩序和平静稳定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艳,刘贵秋.刍议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J].经济与法,2009(5).

[2]朱树英.工程合同实务问答(修订版)[m].法律出版社,2007.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贯彻落实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之中,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结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政系统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水平,为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民政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按照全县纠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座谈会以及全省民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的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政风行风建设成果,在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升建设水平上下功夫。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力争使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民本观念更加牢固、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机关整体建设实现新的发展,各类窗口单位建设更加规范,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范围不断扩大,典型示范作用明显,重点行业群众投诉明显减少;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不断加强,重要行政权力更加规范透明;民生政策有效落实,民政专项资金监管更加规范,便民利民措施更加完善到位;干部队伍整体作风有新的明显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有新的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和改进评议形式、方法,拓宽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和民主监督渠道,增强评议效果。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不断加强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以民政基层窗口单位为重点的评议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纠风部门组织的政风行风热线活动,进一步拓展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树立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继续深化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一是继续巩固殡葬服务专项治理成果,大力开展以“讲诚信、促服务、创示范”为主题的全省殡葬系统行风建设活动,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集中力量解决殡葬服务收费、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执行殡葬服务各项标准规程,不断推出方便群众治丧祭扫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努力建设“阳光殡葬”。二是继续深化治理行业协会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问题,巩固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四脱钩”工作成果;积极推行“三项评估”工作,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坚决查处和纠正行业协会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三是继续加强对救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滞留、浪费、违规使用资金问题,防止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四是积极配合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继续深入开展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扎实抓好12类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拓展,继续创建和培育一批作风优良、依法行政、服务优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面推进和深化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积极探索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考核评分体系,规范示范单位验收检查工作程序。市、县(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按照12类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标准,有计划地开展第二批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评选工作,并按省民政厅的要求及时推荐我市第二批全省、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四、评议范围

重点是抓好殡葬服务机构、城乡低保工作、社会福利机构(老年人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的民主评议工作。以参加属地评议为主,可适当增加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基层窗口单位作为评议范围。上一级民政部门负责对下一级民政部门的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评议,确保工作的落实。

五、评议内容

着重围绕依法行政、高效服务、便民利民和廉洁从政等情况进行评议,进一步提高全县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落实责任,完善机制。

1、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风行风工作任务目标,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领导机构,把政风行风建设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解决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情况;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责任措施。坚持把政风行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3、建立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并举的工作机制和政风行风建设考核、激励、惩戒等监督管理制度。

(二)依法办事,勤政为民。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民政业务政策规定,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2、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标准,规范行为,改进作风;

3、完善服务运行程序,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高效、为民的工作机制;

4、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按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反馈结果;

5、坚决纠正具体服务和工作落实中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

(三)规范程序,严格公开。

1、推进和完善民政系统办事公开制度,按规定及时公开有关民政政策法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服务范围、监督办法、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重要信息;

2、政务公开、事务公开方式及手段科学、合理、直观,便于群众知晓;建立高效、透明、方便的查询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监督,确保监督投诉渠道畅通。

(四)简化程序,优质服务。

1、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2、民政基层窗口单位按照行业建设规范化标准和行业规定标准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规范、兑现服务承诺,为群众排忧解难;

3、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活动,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的投诉举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六、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6月-9月)

全县民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采取“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加强指导、综合评议”的方法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采取组织评议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公开评议与代表评议相结合、自查自评与抽查评议相结合、问卷测评与明察暗访相结合。总体上分为动员部署(6月上旬-6月中旬)、查找问题(6月下旬)、落实整改(7月-9月中旬)、总结提高(9月下旬)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持续时间与工作内容,各单位可根据实际作出具体安排,内容可穿行,做到有机结合、相互衔接、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七、措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政风行风建设放在民政工作总体规划中谋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搞好任务分解,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相互促进。各级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管辖范围内的政风行风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政风行风工作,为深入推进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二)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解决问题。要切实把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创新评议方式,坚持开门纳谏、群众参与,采取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汇报会、组织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对本单位民主评议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通过听民声、察民意、访民情,深入细致地查摆和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主动与当地纠风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争取指导,不断拓展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民主评议代表的作用,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制度,邀请民主评议代表参与民主评议工作的具体活动,提升评议效果。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逐条梳理分类,认真分析原因,及时研究措施,督促抓好整改,以民主评议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结合民政业务,推动工作落实。要坚持抓机关带基层,进一步把政风行风建设寓于民政业务和管理之中,以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果推进各项民政业务开展,以民政业务落实效果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真正上水平、上台阶。要把民主评议工作与完成民政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推进,以评议活动促进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工作成果检验评议活动效果。同时,有关涉及政风行风评议和专项治理的业务部门和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深入开展。要建立和完善结果运用机制,将评议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负责、有关问题不及时整改、群众满意度低、社会影响差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警告、劝诫,直至追究责任。

(四)坚持纠建并举,构建长效机制。要把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作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载体,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结合,把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贯穿民评工作全过程,并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要坚持把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完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着力在完善监管制度和内控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努力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要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不断提高现有制度的执行力,体现到民政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社会行政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促进民政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5

一、组织领导

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由局统一部署,局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计划安排,各科、各中队具体组织实施。

二、评议内容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检查考评年局政风行风建设落实情况,着重就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接受社会公众的评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发展方面。是否全面落实科学发现观,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服从大局,全力服务和保障区城市项目建设,制定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新成效。

(二)公开透明方面。是否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建立公示、承诺等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规范公开内容,创新公开载体,接受公众监督。

(三)执行力建设方面。是否有全局意识,执行上级的重大决策坚决,按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不滥用行政权力和特权强制有偿服务,主动、及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妨碍民生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四)服务和效率方面。是否履行职能,转变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正确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真心实意为管理对象解决和协助解决合法、合理的实际问题。

(五)问题整改方面。是否畅通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对损害群众利益和妨碍民生行为的诉求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和反馈;是否建立健全查纠问题整改的各项制度,取得明显效果。

三、评议方法和时间区分

采取自评和上级考评相结合、公开评议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

(一)组织自评

由局组织自下而上自查自评,认真查找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每半年组织1次。结合半年和年终总结,各科、各中队组织自评,在此基础上,局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逐科、中队组织考评,结合平时检查掌握的情况和科、中队自评情况,综合计算半年和年度政风行风建设考评成绩。实行百分制,平时检查占40%,科、中队自评占20%,局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考评占40%。

(二)公开评议

通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投诉电话、发放征求意见与建议函、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以及借助新闻媒体、网络等宣传舆论平台,多途径、多渠道争取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城管执法,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城管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局每年将组织召开10以上局行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镇(街)和村(社区)代表、区机关各部门代表、管理相对人代表座谈会,听取和征求意见与建设,并适时组织局行评代表下中队检查、督导;每半年组织1次问卷调查;各科、各中队每年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召开3-5次镇(街)机关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村(居)代表和管理相对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设,改进作风。

(三)迎接考评

9月底前,按照区纠风办《市区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纠风办[]12号)文件明确的标准要求,做好迎接上级考评的准备工作。上级考评分2个项目,一是年度问卷测评,主是征求社会公众对参评单位工作作风和风气的评价;二是实地检查,包括组织领导、选题评议、明查暗访、投诉处理、工作配合、其它、纠风专项治理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详见附件市属、区直参评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日常工作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对我局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风气的总体评价,事关集体荣誉和个人形象,各科、各中队和全体干部要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局的统一安排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评议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前抓,各科、各中队负责人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扩大宣传,创造良好评议环境。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层层组织动员教育,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参与政风行风建设与评议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局现有的宣传舆论阵地和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城管执法工作动态、好人好事和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的典型事迹,提升城管执法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三)明确标准,全面落实评议工作。各中队要按照基层中队正规化建设的标准要求,在去年市局检查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尤其要重视制度建设,约束干部职工的言行,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各科、各中队要按照市属、区直参评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日常工作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和基层群众满意单位创建考评标准,注意收集相关文字和影像资料,并建立专项工作档案资料盒。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6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在上级党委、法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之后,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及时召开院党组会议对我院今年的党风廉政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党组一班人首先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保障司法廉洁的重要手段。院党组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与审判业务工作一起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并且狠抓落实。

首先,我们在“一把手”负总责的基础上,分层级签订了《××人民法院2006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本文转载自[,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每个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全面贯彻落实我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做到党风廉政工作与审判业务的“一岗双责”。

其次,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完成,我们把党风廉政建设与队伍建设、岗位目标管理相结合,公正司法与抓“六个严禁”、“六条高压线”的贯彻落实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专项教育整顿与勤政廉政教育相结合,坚持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同法院各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扎实做到“一岗双责”、“四个一起”。

二、以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法官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今年我们紧密结合中央政法委组织的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组织全院干警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通过学习教育使全院干警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观。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此外,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始终把学习,遵守,贯彻,维护,作为我院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来进行落实。通过各种形式来组织对的学习教育,今年在六月初我们还积极组织党员干警参加了“红船杯”学习贯彻知识竞答活动。通过知识竞答,检查学习效果。

三、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实现。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7

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三增强、三服务、三提高”为目标,做到“六个结合”,即机关作风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机关作风建设与机关党建工作相结合、机关作风建设与城区综合整治相结合、机关作风建设与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相结合、机关作风建设与万众评公务相结合、机关作风建设与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加快建设平安和谐*提供优良的作风保障。

二、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目标要求

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倡导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求真务实、顾全大局的作风,创造投资营商和文明法治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为政清廉的机关干部队伍。切实把能够做的事做好,把经过努力能做成的事做好,把最急的事做好,把最实的事做好,把人民群众最迫切的事做好,把全局的事做好,并且做到“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真正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具体要做到:

(一)做到“三个增强”。要增强凝聚力,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要增强内动力,以促进*的发展为己任,强化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增强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把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转为行动、落到实处。

(二)强化“三项服务”。要服务大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落实稳定是第一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服务基层,进一步形成机关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普遍建立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急基层之所急,想基层之所想,为基层排忧解难;要服务群众,努力当好人民满意的公仆,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三)实现“三个提高”。要提高理论水平,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工作实践;要提高领导水平,增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提高工作效率,现在能办的事立即办,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

三、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范围

机关副科以上单位(含垂直管理部门);

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整改内容

“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开展整改工作。整改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

(一)工作意识和工作态度方面:是否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是否做到努力克服、形式主义;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机制;是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投诉等问题;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现象;是否因受本位主义利益驱动的影响,存在顾小家而舍大家,顾小集体而弃大局的现象;是否存在只考虑到眼前,没有考虑到长远的现象;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强不强,等等。

(二)依法行政方面: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否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有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能否顾全大局,真正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有无因小团体利益或部门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是否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无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问题;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依法依章办事,公正执法执纪、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

(三)工作效率方面:是否做到重视机关单位作风建设、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是否明确责任,加强干部和工作人员政治及业务素质的学习培训,提高机关单位工作效率;是否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有无存在今天能办的事拖到明天才办的问题;有无存在有利争干,无利推诿问题;有无存在办事程序繁琐,承诺不兑现问题;有无存在因工作不落实、工作失职损害集体或群众利益,造成群众意见较大,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

(四)遵纪守法方面:是否做到纪律严明,自觉遵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纪律;在政治、经济、人事、群众工作等方面是否存在违纪问题;工作中是否存在迟到、早退、上班脱岗、办私事、打扑克、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是否存在公款吃喝玩乐,等违反纪律的现象。

(五)会风和会纪方面:是否存在不按要求参加会议,擅自安排他人顶替参会;有事不请假,随意缺席会议;不遵守会议纪律,迟到或早退;开会时接打电话,交头接耳等现象。

(六)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是否做到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否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本单位的工作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是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做到检查考核情况与工作绩效挂钩;是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等制度;是否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是否存在、执法不公、商业贿赂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方面的问题。

五、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对机关作风建设的认识。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年”的主题,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关系到执政能力建设”、“作风就是政风,公仆就是服务”等专题讨论,找准问题,深挖根源,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转变。已经建立网站(网页)的单位要开设专栏,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学习讨论。

(二)通过配合区委开展“六个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积极参与“六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建立一批“三纪”(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基地,举办一场作风建设专题报告会、举办一场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文艺晚会,开展一次“百佳”评选活动,编印一本廉洁自律手册,开展一次廉政教育进公交车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纪国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洁自律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促进良好作风的形成。

(三)通过开展争取“红旗科(股)室”和末位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要大力抓好科(股)室和窗口建设,开设素质教育讲座,组织岗位业务练兵,进行知识技能竞赛,积极参与危机应急处理演练,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要注意选拔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使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成为锻炼提高干部素质的平台。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同进,党委拟在机关各单位开展争取“红旗科(股)室”和末位评比活动。即在本单位内每星期或每月对科(股)室和窗进行一次评经,奖励流动红旗;同时,也评出本周或本月表现最差的个人,予以公示。(具体方案待后出台)

(四)通过深入开展“四项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机关作风建设的力度。一是开展机关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以推动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入治理机关作风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达到“两好两高一满意”,即政治思想好、组织纪律好、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高、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要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对行政执法中的、执法违法、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将查纠问题与源头治理相结合,建立行政效能考核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开展学风、会风、文风专项整治。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严肃会议各项纪律,大力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注重会议实际效果;严格执行公文处理规定,规范公文收发和报送工作,严把办文审核和质量关。四是开展行政效能专项整治。要不断深化机关行政效能监察,加大明查暗访和效能问责力度,重点整治办理行政许可、行政事业性收费、执法检查、实施行政处罚、服务态度及办事效率、廉洁从政、招商引资等七个方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通过推行“五项”制度,进一步推进机关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推行首问责任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挂牌办公,熟悉业务流程,热情接待服务对象,履行首问责任。二是推行服务承诺制。要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承担违诺责任。三是推行限时办结制。要提供“菜单式”服务指引,一次性向服务对象明示办文办事所需的资料,明确办结时限。要推进服务规范化,建立高效、协调、公正、透明的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进出,进一步完善服务硬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四是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五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认真贯彻《*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促进依法行政。同时,要结合公务员年度考核,将工作业绩、违纪、投诉等进行量化绩效考核。凡投诉较多、意见较大、满意率不高的单位,经查实,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一把手”进行问责,依据问题严重程度,做出通报批评、组织处理。

(六)通过打造群众监督平台,进一步扩大社会评议机关作风的参与面。在机关党委网站开设“机关作风建设年”专栏,进行机关作风网络民意调查,定期公布各单位“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意见数”。开展“群众最满意的一件实事”,“群众最希望办的一件实事”的调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参与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同时,各单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主要街道路口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七)通过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的效果。要学习借鉴外地外单位机关作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组织情况汇报与经验交流,组织专题督查,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与区委举办的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技能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举办论坛等活动,充分展示机关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方法步骤

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从*年3月开始,至*年12月底结束。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将按以下四个阶段来实施。

(一)学习动员阶段(3月)。3月中旬,召开动员大会,由党委书记作动员报告,对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做出部署,提出要求。各单位要及时学习动员,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市“三会”文件的学习教育,提高对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学习《文选》特别是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指示,促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和其他党内法规。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简报、专栏、标语等,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大宣传、大讨论,营造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4-9月)

1、征求意见。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己找、群众提、组织点的方法查找各部门各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

2、对照检查。各单位要根据职责职能要求,认真对照这次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整顿的主要内容进行检查,要对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差距和根源,明确努力方向。

3、开展批评。各单位要开展好“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积极搞好交心谈心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强团结、促进工作。

4、搞好服务。各单位要大力开展服务礼仪、业务知识技能教育培训,促进机关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各种为民便民利民活动,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要进一步抓好科(股)室和窗口建设,优化办事流程,积极推出服务新举措,转变作风。

(三)整改提高阶段(10-11月)

1、制订整改方案。各单位要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并予以公布。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建立健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党务政务公开、党内监督、依法行政、生活作风、组织人事、行政效能监察等制度,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开展民主测评。认真开展对机关作风建设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各单位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测评。

(四)总结整顿阶段(12月)。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在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成效,形成专题书面材料上报区经贸机关机关作风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党委将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在争优评比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根据各单位开展活动取得的成效,向区委推荐一批优秀单位和个人,参加区的“百佳党支部”、“百佳窗口”、“百佳科长”、“百佳党员”、“百佳公务员”评选。对群众投诉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单位,要对相关责任人、单位一把手进行问责,限期整改;对群众投诉经查实2宗以上(含2宗)的单位,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在民主测评中群众满意度低的末三位的单位进行通报,问题特别严重的,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组织处理。

七、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领导。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党委成立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部署、组织、协调和指导。组长、副组长由党委主要领导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了解情况、交流信息、具体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编印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情况简报,及时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二)突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各单位要大力营造“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舆论氛围,充分运用会议、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开展活动中的好做法、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广大干部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作风。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8

关键词:文化建筑设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1?34;tm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6)07?0107?05

abstract:Sincethepotentialrisksandprojectriskmanagementoftheculturalbuildingdesignprojectareignoredfrequently,theriskmanagementofbuildingdesignprojectforCculturalcenteristakenastheresearchobject,andstudiedbymeansofprojectmanagementandriskmanagementtheoriesincombinationwiththe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onthebasisofDelphimethodandexpertinterviewmethod,the39riskfactorsoftheprojectareperfectedanddeterminedbycollection,inductionandmodification.theriskevaluationgradingtableofriskinfluencedegreeandriskpossibilitywasdesignedandquanti?fiablygradedwithexpertgradingmethod.theprobabilityinfluencematrixisusedtoquantitfiablyevaluatethegradingdataafterreliabilityverification.theprojectwassuccessfullycarriedonandrun.theoccurrenceofrisksisavoided,andtheprojectmanagementlevelisimproved.

Keywords:culturalbuildingdesign;riskidentification;riskevaluation;risk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城市对内在文化的迫切追求,而文化建筑正是可以承载历史、人文精神的一个载体,展现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的精神文化,备受各界关注。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激烈的设计竞争,公司内部为了实现利润的稳步增长和保持行业的领军地位,往往忽视了潜在的风险,项目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1]。

在目前国外的研究中,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风险列举法,系统分析法,德尔菲法(Delphimethod),表格与问卷调查识别法,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影响图法和其他图形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等这几种[2]。通过大量文献对国内外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分类、指标体系构建及风险评价理论总结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愈趋透彻和详细,总体呈现出三个发展趋势:从工程整体风险研究逐步转入工程各阶段风险研究、从定性研究逐步倾向定量研究、从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到实证研究[3]。

国内外目前对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偏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大部分偏重于对工程项目整体的研究,对建筑项目设计环节的研究不多,尤其对某一类型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如文化建筑)的研究更为稀少,对于风险管理策略方面,大部分偏重站在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分析建筑设计风险问题,以设计企业(乙方)角度上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理论的学习,借鉴一定的方法,以设计企业的角度,根据实际经验,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识别出C文化中心建筑项目各个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量化评价,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法[4]。

就以上问题,从建筑设计公司角度出发,以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识别项目的风险因素,评价出项目的风险等级,针对其中的关键风险,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通过加强风险控制、规避风险等手段,优化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风险管理,降低项目运行过程风险的发生,提高项目组对项目的管理水平[5]。

1管理理论及项目背景分析

文化类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了文化品位和历史的内涵,承载着城市精神理想和城市历史渊源,属于高雅建筑的范畴,是一座城市的地标。

本文站在乙方(设计公司的角度上),将完整的文化建筑设计阶段作为一个项目整体,按照设计的内容和时间进度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文化建筑设计阶段内容如图1所示。

1.1文化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现状和特点

文化类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的设计类型,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艺术性、特定功能性以及文化的承载性。因此与一般的建筑设计相比,文化建筑设计无论是在前期招投标还是后续的设计阶段都相对谨慎和复杂,文化建筑设计风险除了具有一般建筑项目的风险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6]:不具备同质性,对设计师的要求更高;对企业名誉影响重大;社会性较强,公众接受度风险不确定性大;利益方更为复杂,风险因素来源众多。

1.2文化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理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准确识别出项目潜在的风险,才能进一步展开后续的评价和应对工作。目前风险识别最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和事故树法等。其中使用德尔菲法的好处是能发挥出专家们的作用,充分表明自己的意见,集思广益,准确击中问题,同时又避免了集体会议中碍于情面不好发表不同看法的情形发生。建筑设计项目的风险评价主要有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决策树法等几种。

1.3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的项目背景

本文研究的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建筑设计项目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面对日趋激烈的建筑设计竞争市场,公司确立了规范的经营利润考核机制,开始现代化企业管理。公司建筑设计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一般采用“平衡矩阵型组织结构”。C文化中心是某市近两年的省级重点项目,自立项前就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通过优中选优的建筑设计,彰显C市的历史底蕴、时代精神和现代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世界水平的前瞻性及独创性,创造一个功能合理、设施完善、国内一流、面向世界的高雅艺术殿堂。

1.4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针对公司是否继续参加C文化中心投标进行部门讨论。经过会议分析,关于C文化中心项目得出了如下几条看法:业主要求高,公众接受度难掌握;招标竞争残酷;投标成本难负担;自负盈亏经营模式恐没有优秀设计师参与;时间紧,任务重。

在以上初步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决定采取一些方式和手段,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从初始投标到设计结束各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出的项目风险程度决策是否参与投标,如可以参与投标,则对投标准备工作及假设中标后设计深化后续阶段的开展初步筹划一些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稳扎稳打,争取一举夺标,承接项目顺利完成。

2项目风险识别

2.1项目风险识别

专家调查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Swot技术、访谈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德尔菲和访谈法。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各个专家只能与调查者联系,专家横向之间不得讨论,通过反复的填写问卷,收集、归纳、整理、修改的循环过程,最终使专家们的意见达成共识,形成风险识别结果。在本文的研究中,尝试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第一阶段采用德尔菲法,形成初步风险识别结果,第二阶段进行专家访谈,对识别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筛选确定。

2.2德尔菲风险识别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含性别、职称与从业年限,用于宏观掌握问卷填写者们的个人情况和层次分类,了解大致的范围,降低被调查人自身原因带来的主观影响;第二部分是调查的问题。考虑到德尔菲法的工作量、公司的忙碌程度以及不同职务岗位对调查问题的认知程度,问卷主要发放给公司中对经营业务参与较多的相关部门领导层20人,如项目部的专家主要选取各个项目部中的正副职,即项目经理;专业院的专家主要是各专业工作室的中层领导或优秀设计主持人。依此类推进行逐轮收集意见,最终使各专家对问题的看法趋同。

2.3项目风险识别成果

经过第一阶段的德尔菲专家意见调查以及第二阶段的专家访谈工作,最终形成的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素一共有39个,部分清单如表1所示。

表1中:编号栏中,S代表方案阶段(SchematicDesign),p代表初步设计阶段(preliminaryDesign),C代表施工图设计阶段(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确定方法栏中,a代表通过德尔菲问卷和访谈确定的风险因素信息,B代表根据文献资料以及自身工作经验确定的风险因素信息。

通过风险因素清单可看出:

(1)按照识别方式划分:通过德尔菲问卷和访谈确定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素信息30个;根据文献资料以及自身工作经验确定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素信息9个。

(2)按照设计阶段划分: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方案阶段存在风险因素17个;初步设计阶段存在风险因素11个;施工图设计阶段存在风险因素11个。这初步表明在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过程中,方案阶段的风险远多于其他设计阶段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3)按照风险源划分: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客观环境存在风险因素2个;业主方存在风险因素11个;设计方存在风险因素25个;其他方存在风险因素1个。初步表明在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过程中,项目团队自身的风险因素远多于其他项目相关方,因此对自身的风险管理要高度重视。

3项目风险评价

3.1项目风险评分表

本次评估的风险因素清单为了便于受访者思考和填写,按照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的三个设计阶段予以了划分,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每项风险进行评分。可能性代表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代表风险对项目经济效益、持续运营、企业形象等方面带来的损失。评分采取了Likert5级量表形式,分值越大,风险越高,如表2所示。

为了验证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素评分表的可信和可靠性,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评分表样本数据的总体Cronbach[α]值为0.948,超过0.9,可信度极高;局部Cronbach[α]值也均超过了0.6的最低限,证明评分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水平,对于39个文化建筑设计风险因素变量度量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各个因素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皆为影响文化建筑设计的风险因素,满足研究的需要。

在确认了评分表风险因素的一致性之后,由于评分表采取的是专家五级量表打分方式,存在着个人主观性,因此为了判断评分数据的客观性,本文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法验证多位专家评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评分表中风险影响程度总体、发生可能性总体及各设计阶段二维度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析结果[p]均小于0.05,可认为各个专家对风险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评定结果具有较大的一致性。

3.3项目风险因素的量化评价

概率影响矩阵将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维度作为判断标准,通过专家对这两个维度的五级量化打分,将风险发生可能性与风险影响程度的乘积作为风险值,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划分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根据行业风险评估的一般规律,在专家评分权重为1的情况下,设置风险值>12为高风险,[12≥]风险值>8为中风险,风险值≤8为低风险。

经过数学计算以及风险值等级的设定,整理出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素风险值评级表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统计结果,可得到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地图。风险地图如图2所示,其中高风险10个,中风险20个,低风险9个。

由图2可见,左下角偏蓝绿区域为低风险区域,此部分风险可由项目部承担,继续进行观察,暂不增加控制措施;中间黄橙色区域为中风险区域,此区域的风险可以适当采取控制并补充制定各项控制措施;右上角偏红紫区域为高风险区域,要重点控制并补充制定各项控制措施,确保控制和预防此类风险并优先安排实施各项防范措施。

在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全部风险因素风险值评级表的基础上,将各项风险因素按照设计阶段和风险源两种属性分类,利用平均数统计法,将不同分类的风险因素风险值合计进行算数平均,求得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表5可知,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整体风险存在两个特点:第一,从项目不同设计阶段看,方案设计阶段的风险值大于其他两个设计阶段,并且在三个设计阶段中,风险值的大小随着设计进程推进逐渐减小,即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第二,从风险源分类看,设计方因素占25项,风险值平均分为第三位,其他方存在风险因素1项,风险值平均分为第四位,业主方因素占11项,风险值平均分为第二位,客观环境因素占2项,风险值平均分为第一位。这种结果表明,风险数量多的风险源,平均风险值不一定是最高的,风险数量少的风险源,风险值不一定是最小的,需要结合企业内外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从表6十大高风险因素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宏观来讲,目前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高风险(即关键风险)存在三个特点:

(1)从风险因素看,前十大高风险因素的风险值得分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可以作为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控的重点研究对象。

(2)从设计阶段看,前十大高风险因素中方案阶段占5项,初步设计阶段占3项,施工图设计阶段占2项,方案阶段因素数量>初步设计阶段因素数量>施工图设计阶段因素数量,且风险值得分最高的因素也是方案设计阶段。

(3)从风险源来看,设计方因素占5项,业主方因素占4项,客观环境因素占1项。设计方因素数量>业主方因素数量>客观环境因素数量。

3.5项目的风险分析结论

通过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关键风险评价情况宏观和微观综合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1)对风险防控要有重点,有侧重性。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风险因素繁多,在经营工作无法对所有风险都给予同等程度重视的条件下,公司应着重关注其高风险部分,将最重要的前几位关键风险进行预警,做出正确的判断,放入项目管理的重心,有侧重点的对存在的关键风险进行防控,改善项目管理,降低风险发生。

(2)方案设计阶段是风险防控关键阶段。方案设计阶段不论在风险因素数量还是平均风险值上都大于其他两个设计阶段,说明方案阶段是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最多发且风险级别最高的阶段,是全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这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

(3)外界市场环境和业主风险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影响较大,但设计团队对项目的管理漏洞也较多,要认真重视。

4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

在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之后,可直观的确定出C文化中心项目关键风险的内容和排序、普遍分布于何设计阶段、风险最大来源方等信息。但项目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只能尽可能通过施行一些应对手段来防范和控制。针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出的结果,项目部有倾向性的在项目重点风险领域采取策略控制风险,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这也是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

依据实际工作经验以及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特点和经营管理现状,利用重点项目扶持金和公司鼓励政策、谨慎打造团队成员,杜绝外包,组织专家进行投标前综合会审、进行全面合同评估、实行高层领导对项目严格管理,严控图纸审核审定质量、全程应用Bim技术、上线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设立方案沟通制和定期内部协调会等风险自留、风险预防的手段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关键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对项目风险进行防范应对,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

5结论

本文以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文化类建筑设计项目的现状和特点,将文化建筑设计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背景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运用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风险进行了识别、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识别出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39个风险因素;其次,在专家打分的数据基础上,利用概率影响矩阵对评分数据进行量化评估,评价出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前十大高风险;最后,运用风险自留和风险预防等手段对C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项目的关键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春浩.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12(14):149.

[2]李海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研究[J].四川水泥,2015(2):322.

[3]聂东伟.浅析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J].才智,2011(26):31.

[4]陈双.关于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J].群文天地,2013(2):231.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9

近年来XX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八个良好风气,抓好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建设,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着力解决在作风方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作风,不断提高审判效能和法院公信力,主要对我院的作风建设作了专题调研,剖析问题所在,提出合理解决对策和意见。

一、新河法院开展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新河法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风与廉政建设、学、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活动、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树新风正气促廉洁从政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法院干警政治素质和司法能力。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作风与廉政建设和法院文化建设等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倡导两个务必和八种作风,按照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要求,以务实高效为主线,进一步改进法院的工作作风。

一是规范司法行为。

把司法公正体现在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以及司法人员形象公正上。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学习、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作风纪律、规范司法行为巡查活动,制订了规范司法行为、端正审判作风和庭审作风等具体措施,严格按照《庭审运作规程》,抓好案件的开庭审理,促进庭审的全面规范。扩大民主司法、公开审判力度,增加审判透明度。通过树立效率就是法院工作生命线的观念,落实案件流程管理,对久拖未结案件进行跟踪、督办和追究责任。

二是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认真处理重信重访案件,开展法官下访活动。对排查出的四类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处理,院领导分别带队对群信群访、重信重访案件进行下访,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院领导参加县联合大接访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杜绝冷、横、硬、推现象。并做好释明、听证和判后答疑工作,有效降低上访、申诉率。

三是主动与外界沟通。

坚持服务大局和支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经常汇报法院重大工作和案件情况,主动接受党委领导。建立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制度,进一步疏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增加群众对法院的信赖,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主动走进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二、当前新河法院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河法院以作风效能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学,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狠抓教育预防和队伍的管理,全面加强了作风效能建设,广大干警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司法作风有明显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人民的司法需求和期待还有一些差距:

一是有些干警对司法的人民性理解不透,服务意识不强,贯彻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对社情民意了解不深,缺乏化解矛盾纠纷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脱离群众,不深入基层,坐堂办案。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对法院工作的出发点、根本点没有掌握好。

二是有些干警对政治方向把握不好,大局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识不深,就案办案,不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只单纯考虑完成任务,对审判工作怎样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思考不多。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审判工作放在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这盘棋去思考、去谋划。

三是个别干警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

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工作热情,责任心不够强,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工作中屡有差错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到司法形象和法院的公信力。如个别法律文书和文件公文出现严重错误,错漏字多,甚至引起当事人的投诉;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不扎实,工作拖拉,该为群众和干警尽快解决的事没有及时解决。主要原因是一些干警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细心;时间观念不强,不讲实效。

四是有些干警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能力不强。

与新时期法院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如有些干警知识更新不快,对法律理解不透,凭老经验办案,造成有些案件因为理解和适用法律不当而被改判和发回重审;有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这与能力司法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干警不重视学习提高,没有把握好时代的脉搏。

五是一些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抓落实和监督还不够到位。

如考评激励机制还不能把干警的工作全面反映出来,不利于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交流机制还不够健全,还不能形成能出能进、能上能下的机制。案件管理和统计机制不科学,造成不能客观反映工作量。在制度执行上,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加强新河法院作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法院干警是法院队伍的主体,抓好司法能力建设和干警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就抓住了法院队伍作风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改进作风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法院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根本,也是法院作风建设的根本。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好坏决定其行为是否正确,行为是否正确就表现其作风良好与否。我们要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思想为指导,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方针,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现代社会活动方式和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而多元化又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张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法官的心灵,稍有不慎就会被腐朽思想侵蚀,成为腐败的俘虏。因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改进司法作风的根本,是加强新时期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的关键,我们要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地位观、权力观及价值观,切实加强求真务实的作风建设,努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培育法官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明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合格法官。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警的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努力提高司法能力,进一步改进法院作风建设,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促进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法院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搞好法院作风建设,重在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不仅是教育出来的,更是领导带出来的。领导就是向导,班子就是样子。要求干警做到的班子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做好,凡是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班子要讲民主、讲大局。民主是和谐发展的动力,是凝聚人心的有效手段。对法院重大事项,院党组应做到公开透明,努力实现法院内部多层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监督。班子应不断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使班子成员在处理问题上认识一致,行动上步调一致,成为团结和谐的领路人,积极推进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司法能力教育培训。

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要对在职法官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政治、业务、综合知识方面的强化培训,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业务精通、作风正派,言行端正、德才兼备,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法官。做到司法能力培训与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培训、共同促进,以司法能力提高来改进作风建设,以改进作风来促进司法能力不断提高。注重培训实效,注重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提高,增强法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法官容易产生作风问题的地方着重分析原因,坚持作风问题无大小、无轻重的原则,完善司法作风的行为规范,培养法官的良好形象。

四、完善法院作风建设考评机制。

根据我市法院年初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制定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程序,突出把法院作风作为考核的重点,包括出勤纪律、会风、庭审作风、裁判文书质量、接待效果等,完善具体的量化考评标准。探索建立法官司法作风档案,将考核结果与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直接挂钩。通过对司法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考评,提高法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法官的忧患意识和职业危机感。对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树立法院良好形象的干警要表彰,要树立先进典型,要提拨重用,确保法官队伍的纯洁性。

五、加强对良好作风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认同度

树立了良好的法院作风,就树立了法律尊严,就有了司法公信力。司法活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职能定位的关系。坚持依法独立审判、适当延伸司法职能、以卓有成效的服务保障工作赢得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同;做好涉诉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态度必须坚决;正确处理自觉接受监督与依法独立办案的关系。在审理案件中畅通新闻舆论监督渠道、充分吸收舆情民意,适当宣传先进法官典型,特别是法官良好的司法形象。我们在宣传大案要案时,社会群众关心的是案情,当事人关心的是裁判结果,党委政府关心的是社会效果,而我们法院关心的是上述的全部。在宣传过程中,若能将法官在庭审时依法裁判的威严与进行诉讼调解时的亲民形象进行宣传,就能进一步促进审判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获得群众的赞誉,赢得社会的认同。

作风建设的方法篇10

一、党风建设理论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关于党风建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一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考验的党,这为搞好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的运动是党风建设史上的重要阶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作风的形成。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觉人在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坚持和发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作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理论。

第一,确立了党风概念。我们党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1941年9月10日,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中首次使用了“党风”概念,说现在“党风存在主观主义”。这里说的“党风”是指一种思想作风。1942年2月1日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又阐明了党风的含义,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也就是说,党的作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是党的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这样就从两个方面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思想、工作等各个方面。

第二,强调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党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9页)。党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贯彻党的纲领需要好的作风。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党的作风则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重要依据。

第三,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并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这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所独有并有特定含义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强调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的过程。这两种机会主义思想都是以理论和实践相割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都是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思想,都曾给中国革命造成过严重危害。因此,要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刘少奇在《关于修改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共产党人在群众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应该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引导者和向导,而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众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

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另一显著标志。指出:“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我们党在奋斗历程中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的重要性,总是自觉地将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把党风问题提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是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经过多年磨练形成的优良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成功的保证,同样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

二、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关于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历史上提出_了整党整风的途径。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成功进行了两次整党整风: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保证了的顺利进行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强调,整风要注重从党性和世界观上加强党风建设,要端正党风,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在改造世界观和增强党性上下工夫。为了保证整风运动的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在运动中,在党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7页)后来又把这一方针概括为“团结一批评一团结”,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一向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建党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一整套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在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大环境下,邓小平指出:在历史事件、历史变迁或历史性错误中,领袖个人作用或责任与制度或体制问题的关系,制度或体制是决定性的;就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来说,固然二者都很重要,但后者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他强调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并在干部选拔、党内生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化措施。党的作风建设也不能例外。此后,中国其产党的作风建设逐步探索制度化的道路。

三、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党的十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明确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这个关于作风建设的全新论断,对加强与改进作风建设,使作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还决定,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警卫、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

2013年11月4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就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今天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既要传承历史上阶段性整风精神,更要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方法抓作风建设,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就是把作风建设的要求上升为制度。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看到,这些年来我们花了很大气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某些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成效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端正党风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巩固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实践表明,党风建设的基础是立章建制,必须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完善制度给优良作风提供可靠保障。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要靠制度来坚持。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新鲜经验、新鲜做法,也要靠制度来坚持。

实现作风建设的规范化,就是把作风建设的要求细化为规则。制度是党员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制度如果过于模糊,就不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因此,在作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党的制度细化为全党的一种行为规范,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严格按照具体的制度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比如,领导干部对权力的行使,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要针对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具体体制、制度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不被滥用。也就是说,只有把作风建设的要求上升为制度,制度细化为规则,才能以制度规范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才能使作风建设体现出严肃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