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的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38:40

关于花的作文篇1

2、我们经常看到的桂花有3种,丹桂、金桂、银桂。我们小区随处可见的是金桂,那些桂花树从远处看,茂盛的枝叶犹如一把把蘑菇伞,只有在几处树叶稀少的地方才能看到满枝丫的鹅黄色的桂花。一阵风吹过,桂花纷纷从树上洒落,看来就像一场桂花雨。我轻轻地拾起一朵小桂花放在手心仔细看来,它有四片花瓣,它的花瓣十分脆弱,一碰就会掉。花蕊更是甚小,但却香味更浓。

3、你们知道桂花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吗?桂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顶端是尖的,叶子的两侧顺着中间的粗茎微微上扬,叶子的正面呈墨绿色,背面淡绿。起初我觉得桂花树这么香,我想叶子也应该有点香味吧,后来认真地闻了闻,发现原来叶子是没有香味的。

4、我常在桂花开得正旺时,叫上小伙伴们一同采集香香的桂花。我们拿着塑料袋,踩在石凳上踮着脚尖去够。后来发现这方法收集速度太慢了,就干脆铺张大大的广告纸在地上,另一个人去负责摇树,哇!那才叫爽,一下子的工夫洒满整张大纸,乐得我们围成圈儿活蹦乱跳!这时如果那场桂花雨继续下着,我们就像仙子般陶醉于那幻境中,久久不肯停下旋转的舞姿,任桂花雨洒在头上,落在衣服上......

关于花的作文篇2

大年三十晚上是最热闹的不夜城。

我一吃好年夜饭,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爸爸买好的各色烟花,准备热热闹闹地过除夕夜。

晚上六点整,“轰!”外面第一声烟花响了!我连忙跑到窗前,只见一颗绿色的火苗飞速地蹿上天空。又听到“蹦”的一声,这颗火苗分溅出许许多多的小火苗,五颜六色,就像天上的繁星,眨着眼在向人们打招呼。顿时,周围的房子,树木都被这烟花照得五彩缤纷,异常美丽。我再也坐不住了,连忙拿起我的烟花棒,跑出门去,点燃导火线。导火线“嗤嗤”地冒着烟。突然,不知一股什么力量从烟花棒底部冲出来,“扑”的一声,一颗彩色的火苗从烟花棒的顶端射了出去,火苗散开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然后,我又拿了个“莲花”,小心翼翼地点燃导火线,不一会儿,开出一朵金色的莲花,这花在地上转了起来,一会儿红色,一会儿黄色,真像一只变化多端的蝴蝶在飞舞。烟花在天空中越来越多,望着绚丽多彩的星空,我不禁赞叹道:“哇!好美啊”。

小区的居民们都沉浸在新年快乐的气氛中。

关于花的作文篇3

——题记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匆忙走远,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这是《感动中国》中的一段颁奖词,镜头转向了观众,哪一位观众不是泪水涟涟,哪一位观众不是正在为陈斌强的孝心而感动?

陈斌强,一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普普通通的抚养着老年痴呆的母亲。就是这普通的孝顺,却将这份爱与感动为我们彻底诠释了出来。他好像是一抹阳光,照亮了人性之善,温暖了鸟语花香。

我还记得视频中提到的时间表: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深夜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起,帮母亲打扫房间,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可我在视频中看到的,还有三回相同的话在那白纸上呈现:“记得照顾妈妈!”

关于花的作文篇4

我们采用“逻辑引读法”,在小学高年级讲读课教学中进行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以《养花》一课为试教课,说说“逻辑引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文是写作者老舍爱花,爱养花,并在养花过程中得到不少乐趣。课文训练的重点是围绕本组“文章的条理”这个重点训练项目看作者是如何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

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检查预习,学练字、词,引读1~3自然段。第二课时:引读4~6自然段;讨论第七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最后分段、分层,总结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审题、启发:(1)谁养花?(2)为什么养花?(3)养什么花?(4)怎样养花?

2.结合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循环、计较、调节、昙花(带“昙花一现”)、奇花异草、置之不理、三年五载。

3.让学生看课后第2题,引读1~3自然段。

师:“因为……所以……”“……因此……”“尽管……不是……”。

这些句式是什么样的关系,读时要注意。通过引读理解一、二自然段的因果关系,了解作者爱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所以,才养花;由于北京气候关系,因此,只养好种易活的花……再抓“不过”“尽管……还是……”,使学生懂得二、三自然段的转折关系。

4.设计问题引读:

师:只养好种易活的花,是不是可以不管呢?

生:读“不过,……会死的。”

师:怎么办呢?

生:读“我得每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

师:“摸着什么门道?”

生:读“一来二去,……就别多浇水。”

师:作者有什么体会?

生:读“摸着门道,……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师:这一段写了个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反复议论)

小结:摸着养花门道,感到养花有意思。

师:谁能把1~3自然段的内容梗概连续地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小结)作者爱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只养好种易活的花;摸到花的门道,感到养花有意思。

这一节引读1~3自然段,在教师主导下教给学生怎样读书;理解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句式在表达思想上的作用;段与段的衔接、概括段意等,并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像有意引导学生体会第二段开头的“花虽然多”,第三段的“不过”“尽管”“还是”指出:文章要结构严谨,既要内容连接紧密,又要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

第二节

师:继续学习下文(叫学生看课文第四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三题)。

引读:“我不是有腿病吗?……”

生:读“不但不利于行,……我可得感谢它们。”

师: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花草?

生:读“我工作的时候……胜于吃药。”

师: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读“要是赶上狂风暴雨……热汗直流。”

师:作者又有什么体会?

生:读“可是,……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师: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启发、回答一阵后,小结)作者先写有腿病,要感谢花草,接着写浇花、搬花、抢救花,最后写体会:“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然后再齐读一遍)

师:作者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但为了抢救花,却弄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岂不是自找苦吃?

生:有的说:“……使腿得以活动”“作者爱花”。还有的说:“不劳动养不活花。”最后老师小结:先说浇花、搬花,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以适当调节……胜于吃药,由于通过管理花对他的腿有好处,所以,尽管……热汗直流也心甘情愿。作者感谢花草,就清楚了。

师:读文章要按顺序读,好记好背(练习读)。

通过第四自然段,着重进行读(写)文章,按叙述顺序,设疑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朗读、背诵等练习。

第五、六自然段,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引读前提示:注意这两小节写了几件事?(启发学生体会作者养花的感情。启发学生按花香、开放、分根、伤心的顺序口述这两段课文内容)

第七自然段,按以下顺序进行教学。

师:谈本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并总结全文)

师:“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果”,在文中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生:找寻,回答)

师:“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指什么?“乐趣”是什么意思?(学生议论回答后,师小结)这一小节是总结全文,“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是首尾对应的写法,“这”指作者记叙养花的几件事。

师:现在分段,看作者写养花的乐趣,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按作者写作思路分层。

最后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作者记叙养花的几件事,说明了什么?(反复启发,提问、回答,使学生懂得。)说明的就是课文最后一段。

关于花的作文篇5

关键词:海上剑痴;《仙侠五花剑》;海上漱石生;孙家振

中图分类号:1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6―0077―05

《仙侠五花剑》为清末沪上印行出版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武侠小说,作者署名海上剑痴。小说以宋代康王南渡之后宋、金对峙的历史为背景,叙述前朝传奇故事中仙侠人物公孙大娘练就五花宝剑,由虬髯公、聂隐娘、红线女、黄衫客、空空儿分别各携一把,到山东江南一带寻找合适传人,授之仙剑奇术,以图剑侠真传勿失。用小说叙述者的话说,此小说“单讲宋朝高宗年间,有十位剑仙在太元境高会,炼得五花宝剑,下界收徒,传授几个剑侠正宗,要使天下后世企慕剑侠之人,不致有错认门径的一段故事”(《仙侠五花剑》第一回)。故事内容主题倘再稍微展开一点,亦即小说第一回中所撰绝句一首及其演绎文字:

三尺霜锋神鬼惊,向人惯作不平呜;世间

只惜真传少,正气谁担侠士名。

这一首七言绝句诗,乃海上剑痴慕古来剑侠一流人,俱秉天地正气,能为人雪不平之事,霜锋怒吼,雨血横飞,最是世间第一快人,第一快事,只是真传甚少。世人偶然学得几路拳,舞得几路刀,便俨然自命为侠客起来,不是贻祸身家,便是行同盗贼,却把个侠字坏了,说来甚可慨然。这真正剑侠的一等人,世间虽少,却也不能说他竟是没有。

小说前有说部题词二,一者署名歙县周忠病鸳,二者署名鸳湖问业女弟子黄鞠贞;另有序一,作者署名古洲狎鸥子。

至于小说中所涉及秦桧专权、迫害忠良、党羽肆虐、荼毒百姓等情节内容,或可作小说另一条线索看,亦与仙侠故事虚实相间、彼此勾连,但并不同于稍后那种讲史类武侠小说。就出版时间而言,《仙侠五花剑》恰介于清中叶武侠公案小说与清末民初武侠小说之间,乃武侠小说史上之一过渡。

《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有“仙侠五花剑”一条,云:章回小说,题“海上剑痴”,30回。据序知作者剑痴为上海人。但海上剑痴究为何人,词条中未明示。另《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孙玉声”一条,罗列孙玉声小说作品凡四种,其中未提及《仙侠五花剑》。尽管两条目撰述人不同,但“孙玉声”一条中罗列其先后曾用之别号,提及漱石生、海上漱石生、警梦痴仙,但未提及“海上剑痴”。据此可以推测,这两个词条撰述人当时并不清楚“海上剑痴”与“孙玉声”或“海上漱石生”之间的关系。对于《仙侠五花剑》作者“海上剑痴”之真实姓名,当亦未知晓。

《晚清小说目录》“单行本小说目录”中,列《仙侠五花剑》三条,分别为:

《仙侠五花剑》6卷30回,海上剑痴撰,笑林报馆,1901年。

《仙侠五花剑》(绣像)4卷40回,上海书局,1904年。

《仙侠五花剑》4卷40回,无名氏著,文元书局,1910年。但词条中未注明上述三部《仙侠五花剑》究竟为同一作者之同一部小说,抑或不同作者之同名小说,或者同一作者之盗版滥印者,故暂存不论。另《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中“近代小说作者及其作品一览表”“海上剑痴”一条,列其作品为《仙侠五花剑》,但与后面“孙家振”一条元交集,孙家振作品栏中亦无《仙侠五花剑》。

不过,无论是《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抑或《晚清小说目录》,均未说明“海上剑痴”究为何人。此文旨在对此予以考证说明。

迄今所见最早一部《仙侠五花剑》单行本,为1901年由上海《笑林报》馆印行出版的6册4卷30回本。内题《绣像仙侠五花剑》,署“辛丑中秋狎鸥题”,辛丑八月仿聚珍版校印。而之前《仙侠五花剑》先在《笑林报》上每日登载一页,脱稿后以单行本印行。

此外,市面上亦可见如下印本:(1)民国十八年冬月上海沈鹤记书局印行之《绘图仙侠五花剑》,封内有怡云题署《绣像仙侠五花剑》,内中亦署《飞仙剑侠奇缘》,4卷30回,为线装竹纸石印,其回目与1901年《笑林报》馆6卷30回本回目一致;(2)《绣像绘图仙侠五花剑传》(侠义小说),上海进步书局印行,4卷30回,印行时间不详;(3)上海广益书局线装一函四册《绘图仙侠五花剑》(又名《飞仙剑侠奇缘》),民国七年冬月印行,4卷30回;另各种盗版翻印本众多,多为4卷30回,无出版社,亦无印行时间。且书中插图人物绘图多不伦不类,与小说中之文字形象多有距离。

《仙侠五花剑》之作者海上剑痴究竟为何人,其实早已有文献提及。

严芙孙等人编撰《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中“海上漱石生”一条,列举其所著小说,即有《仙侠五花剑》,“他生平的著作,自以《海上繁华梦》一种,为最脍炙人口。此外,如《仙侠五花剑》、《十姊妹》、《指迷》、《一粒珠》等作,亦得嘉誉州”。另漱石生著《如此官场》第十三回“三岔口县宰施威,十字坡都司耀武”中有一女侠名花木兰者,练得一身好本领,“善使一柄仙侠五花剑,有神出鬼没之奇。

而有关《仙侠五花剑》说部题词者周病鸳,在海上漱石生所撰《报海前尘录》中,有“病鸳词人轶事”专条述及,其云:

病鸳词人周品珊君忠,皖之歙县人,一署韫宝楼主。初习钱肄业,以不惯持筹握算、日与市侩为伍,毅然从师研习诗文,谓虽不欲猎取科名,期不失为风雅士,乃执习于《申报》馆何桂笙先生之门,与高太痴君同笔砚,时为其师襄理馆务。嗣太痴入《同文沪报》,即携之往,为《同文消闲录》主任。……后应余《笑林报》之招,为编辑主任……余与之为肝胆交……

可见周病鸳与海上漱石生不仅为旧交,且为《笑林报》同事。而《仙侠五花剑》最初正是在《笑林报》以日登一页的方式首刊,周病鸳自然亦当为该小说最早的读者之一。后《仙侠五花剑》由《笑林报》馆印行单行本,由周病鸳题词,于公于私,皆在情理之中。

而有关小说序之作者张康甫(狎鸥子),在《报海前尘录》中亦有“澹定室主狎鸥子瘦蝶词人轶事”一条述及。其中有关狎鸥子者云:

狎鸥子张康甫君锡藩,古人,为《新闻报》校对,博学多能,胸中书卷甚富,且工书善画。书饶金石气,画则长于山水,笔意苍古,以气运胜,非沾沽于轻描淡写一派者。且善弈棋,暇时辄与同事梅幼泉君一枰相对,胜则不以为喜,败亦处之泰然,足徵涵养功深。余创办《笑林报》时,尝屡蒙作稿贻赠,颇多未经人道之语,为篇幅增光不少。

从海上漱石生所述与狎鸥子之间的关系看,两人不仅曾同事于《新闻报》时期,而且后来海上漱石生主编《笑林报》之时,亦曾向狎鸥子约稿,而后者亦屡有贻赠。至于为什么海上漱石生出《仙侠五花剑》单行本之时未曾邀请《申报》、《新闻报》馆中声名更为显赫者为之题词作序,推测大概与当时白话小说之社会地位及文化价值认同等因素有关。尽管当时《申报》、《新闻报》等报馆已经开始有文学副刊,《申报》馆丛书中亦有古代小说之重印,且亦颇为关注时人之文学著述,但总体上《仙侠五花剑》印行时期,沪上文人对于白话小说的认识,依然存在着矛盾纠结,他们对于白话小说的认知上,亦不是一种具有高度认同度的不可逆转的正面肯定。这一点其实从《仙侠五花剑》作者自己不署真名之行为方式即可明了。

如果说《仙侠五花剑》题词作者及序作者与海上漱石生之间的关系,已将海上剑痴直指海上漱石生,狎鸥子在《仙侠五花剑》序中,其实已经暗示过海上剑痴与海上漱石生之间的关系,其序曰,“仆友剑痴,闭户沪滨,枕流海上。胸罗星宿,身到嫘,下笔成文,声协金石,拔剑地,气薄云霄”。文中不仅将海上漱石生名字之典故来历予以说明,而且也对海上剑痴与海上漱石生实为同一人之事实作了说明。

当然,最能说明《仙侠五花剑》为孙家振(玉声,别署漱石生、海上漱石生、警梦仙痴、玉玲珑馆主、海上剑痴等)所作者,为其《退醒庐著书谈》中一段文字:

余所作小说,始终抱定警世主义,值此风俗浇海时代,惟恨不能多得作品,以期有俾于世道人心。故迄今犹手不停挥,未若崔君苗之欲焚笔砚,惟是日设遏不惬意事,或觉精神萎顿、则宁不着一字,盖虑勉强而成,必至疵病百出也。余作《仙侠五花剑》,彼时海上之武侠小说,尚只《七侠五义》及《小五义》、《七剑十三侠》等寥寥数部。而间有思想鄙陋、笔墨芜杂,误以好勇斗狠,竞为武侠正宗之人,亦居然搦管行文,续续出版不已。余因欲力而纠正之,乃作是书。以虬髯公黄衫客聂隐娘红线空空儿等授徒为经、以雷一鸣文云龙白素云薛飞霞花珊珊从师为纬,而故设一似侠非侠之燕子飞,因空空儿误授剑术,横行于时,以彰盗贼之于侠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上述文字不仅提及海上漱石生创作小说之宗旨――抱定警世主义――这与《仙侠五花剑》的主题亦大体一致,更关键的是,其中直接提到了《仙侠五花剑》,包括创作这部小说之时沪上武侠小说创作与发行的一般状况。这段说明不仅澄清了海上漱石生就是《仙侠五花剑》的作者,也就是海上剑痴,同时亦指出,《仙侠五花剑》创作出版之时,沪上武侠小说不过《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寥寥数部侠义小说,且另有其他若干滥竽充数之作,而这些作品“思想鄙陋、笔墨芜杂,误以好勇斗狠,竞为武侠正宗之人,亦居然搦管行文,续续出版不已”。由此观之,《仙侠五花剑》之创作,既是对传统侠义小说写作的一种延续,寄托了作者对于侠义精神的理解、认同与传承发扬之情感与理想,亦是对清末沪上此种小说寥落惨淡、滥竽充数者却大行于世现状的一种批判性回应。

那么,《仙侠五花剑》刊行情况又如何呢?海上漱石生在其《退醒庐著书谭》一文中亦有交代:

初在大新街迎春坊,余创办之《笑林报》上,每日出版一页,脱稿后即在《笑林报》馆出版,风行于时。然以初次试笔,窃虑贻讥大雅,故署名曰海上剑痴。初版印三千部,未三月而即罄。

既然《仙侠五花剑》以单行本形式印行出版之后受到如此欢迎,为什么海上漱石生又放弃了海上剑痴这样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作者品牌”,后来改以警梦仙痴、漱石生或海上漱石生甚至直署孙玉声的方式来重新发表出版作品呢?对此,海上漱石生声言此乃与《仙侠五花剑》印行之后即遭盗版且翻印盛行的“惨况”有关:

(《仙侠五花剑》)正欲再版,而市中已有翻版书出现,查即青莲阁小书贩所为。乃以原本之铅印照成石印。经余向之交涉,其人匍匐求宥,自愿悉献其未售之书,请免控办,并求理文轩书房主戎君文彬向余缓颊,并言此书外间尚有翻版。广东多至二家。余向戎君索阅,果然又得一书,乃思究不胜究,不如放弃版权,使此书得以畅行。爰徇戎君之请,释放小贩,且讲交出之各书发还,惟订以后余再有他书出版,不得复萌故智。经戎君力保改过,此小贩再三称谢而去。其事乃寝。此书翻版而见其多,石印铅板,满街皆是。而余则反终止再版,不与若辈争蝇头之利焉。《仙侠五花剑》既放弃版权,余乃不复置意,改作社会小说,从事于《海上繁华梦》,亦在《笑林报》按日出书,是书篇帙较繁,多至七十万字,故刊至二年余始竣。然全书共凡三集。初集为三十回,作一结束,二集又三十回,再结束之;三集则四十回,乃作一总结束。盖初意仅作一集,嗣以阅者赞许,纷纷函请续著,乃又一再续成,故每集皆经收结,非故弄狡狯也。然余仍为藏拙计,署名著者为海上警梦痴仙。逮至全书告成,在《笑林报》馆印行,因鉴于《仙侠五花剑》翻版故,始于警梦痴仙下署入孙漱石三字,而余之真名,乃自此披露矣。上述文字既可以作为前述文字之补充,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仙侠五花剑》出版之后会有那么多不同版本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海上漱石生在《仙侠五花剑》之后,放弃使用海上剑痴这一笔名,甚至暂时性地停止武侠小说写作,转而改写社会小说。不仅如此,上述说明亦粗略勾勒出清末民初沪上小说出版业在一片繁荣的表象之下,社会市民著作权版权意识薄弱、盗版翻印甚嚣尘上、政府疏于管理的真实图景。

此外,在《退醒庐著书谭》一文中,还曾提到多年后有关《仙侠五花剑》一书被改头换面盗版印行的一段故事:

不谓十余年后,忽发生一奇事,缘有装订美丽之《飞仙剑侠大观》一书,由海左书局出版,登报发行。时大世界尚未翻造,大世界报社设于二层楼之对梯,兼售各种新书。一日,有以此书托社中寄售者,余固无暇审视,由至友徐君行素检阅之。设书中无淫邪笔墨及离经背道之谈,不妨允予代售。徐君阅而大笑,则是书赫然为《仙侠五花剑》化名也,而著者之署名,则已为孙某(姑隐),且首页有一序文,竟将全书窃为己作,满纸狂言,见而欲呕。徐君告之于余,余愤然曰:《仙侠五花剑》余放弃版权,未尝放弃作者之名。今何来伧夫,档胆敢窃取他人著作,易以已名,其卑劣行为,堪谓达于极点。著作界有此斯文败类,是宜有以惩之……海左书局大惧,急请余友俞幼甫君解围,陈述此书非局中出版,乃某学徒出资一百元,向孙某购得是稿,托局印行。原稿系孙某亲笔缮写,故不疑其为《仙侠五花剑》。今事已若此,当由局中设法转圜,一方面向孙交涉,索还原洋,并议罚儆。一方面请勿涉讼公庭,愿备价五百元,购此《仙侠五花剑》版权,易名《飞仙剑侠大观》出书,登报声明事实,并将未经售出之书拆钉,撕去第一页之孙序,恳请余作一序补入,证明易名原委,再将书中之首尾两页署列作者姓名之处,重新排印一过,改正为海上漱石生云云。余初犹豫未允,且以学徒无此大胆,疑为书局饰词……(后)余始勉诺其请,登报申明收回《仙侠五花剑》版权,移让于海左书局,并为特作一序,载明此事崖略,弁诸简端,其事始寝。……而得暇拟撰《九仙剑》之念,因是以起,夫以放弃十数年之《仙侠五花剑》,卒以被人易名出版,愤而收回。斯事殊诸意外。至于孙某之胆敢易名据为己作,则因原书署名海上剑痴,并非漱石,以为事越多年,其人已死之故。不知海外东坡,固犹健在,乃致图冒不成,徒留奇耻,是诚著作界之笑谈,亦足予剿袭者以棒喝也。

上述引文,不仅再次说明了《仙侠五花剑》的作者海上剑痴即为海上漱石生,亦即孙家振(玉声),而且还揭开了围绕着《仙侠五花剑》所发生的那段冒名著作抄袭公案的前前后后所有细节,包括因为署名海上剑痴而后放弃此别号不用所带来的又一烦恼。

此外,海上漱石生还在其他一些地方提及自己这部早年的武侠小说。在“《笑林报》馆之回忆”一文中,他有这样一段相关文字:

余创设《笑林报》,为魁期促成小说及晚间会友起见,故于数年之中,先后成《五花剑》三十回、《海上繁华梦》一百回、《优孟衣冠》三十回(后改名《如此官场》)。盖苟无日报以督促之,则此各小说必致有头无尾,今日工作,可至来日,今则日报中每日需用,不得不逐日下笔,以底于成也。

上文中所述及《五花剑》,即《仙侠五花剑》之别称。

参考文献:

[1]孙文光.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1840―1919)[m].合肥:黄山书社,1995.

[2]刘永文.晚清小说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史料部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关于花的作文篇6

西红花又名藏红花或番红花,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就西红花在对肿瘤、炎症、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心血管、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西红花的i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红花;药理作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45-02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主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现我国已有栽培,常于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文献表明西红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治疗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肾、抗炎镇痛、保护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西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西红花的抗癌机理可能与其活性成分具有破坏肿瘤细胞中Dna、Rna的合成及其抗氧化功能的作用有关。冀慧莹等研究发现西红花素可以显著抑制人膀胱移行细胞株BiU-87细胞生长,抑制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表达。西红花素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生长,诱导HL-60细胞凋亡,但两者分子作用机制不同。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与血脂和血浆脂蛋白密切相关。邓远雄等研究发现西红花酸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水平。赵博华等发现西红花酸能降低大鼠血浆胆固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及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及排泄。

2.2 对心脏的作用

西红花水提液能增强实验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西红花酸可以有效抑制因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引发的心肌梗死。程齐来等研究发现西红花酸有明显的抗大鼠心律失常作用,与其抑制na+内流或ca2+内流等因素有关。韩潇嫒等发现西红花酸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而西红花苷不具有该作用。

2.3 对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系统被激活有关。西红花总苷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对4,5-腺苷二磷酸二钠盐和凝血酶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西红花酸对由凝血酶诱导和由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

2.4 对出血性休克治疗的作用

西红花酸能增加细胞内氧的扩散,提高细胞内外能量的储存,降低细胞凋亡和提高其存活率,其钠盐也有相似的作用,从而提高休克病人的存活率。

3、对肝脏的作用

研究发现西红花能降低CCl4引起的小鼠aLt、aSt、mDa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汪云等研究发现高浓度西红花具有肝毒性,线粒体失能可能为其发病机制,此研究为西红花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4、对肾脏的作用

研究证实西红花能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使肾毛细血管通畅,从而增加肾血流量。夏雪雁等通过建立西红花红0肾损模型来观察其对尿谷胱甘肽s一转移酶(GSt)及亚型α、μ、π活性的影响,表明GSt可作为早期诊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5、对炎症和疼痛的作用

西红花总苷灌胃给药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蛋清、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且有一定的镇痛效应。朱昱等发现其顶芽和侧芽对于抗炎镇痛作用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西红花资源的扩大应用提供了参考。

6、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ahamad等研究表明西红花酸能增强大鼠大脑黑质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谷胱甘肽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损伤。papandreou等研究了二甲基西红花酸及西红花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西红花素对其抑制作用更强。

7、其他作用

关于花的作文篇7

一、关注词语的推敲

语言学认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单位是词。所以文章中词是否用得好、用得妙,就能显示出作者的文学功底。自古就有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改动,使其成为千古绝句;贾岛对“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也已成为千古佳话。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得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推敲,知道为什么这个词好,好在哪儿,今后自己也要学会准确运用一字一词。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虽然课文不是原文的直接节选,但在语言表现上保留了名著的风貌――用词非常考究、精当,将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我以为这就是这篇课文“用词”的秘妙。

师:名著经久不衰,自有它的魅力所在。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我们来看这个句子:悟空跳上云端,去南山给师傅摘桃去了。句中描写悟空动作的词是――跳,这个“跳”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悟空的什么?

生:这个“跳”字让我感到了孙悟空的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生:这个“跳”字让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机灵敏捷,轻轻一跳,就跳上了云端,一点儿也不费力。

师:是呀,一个简单的“跳”字就让孙悟空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文中像这样的用词还有吗?

生:八戒夺过罐子……这里的“夺”字让我感受到了他贪吃的本性,已经迫不及待了。

生:山坡上闪出一位老妇人……老妇人都已经老了,怎么可能闪出来呢?肯定是白骨精,只有妖精动作才会这么快。

生:唐僧摔下马来……唐僧出家之人,慈悲为怀。他看见悟空将人打死,吓得摔下马来,可见唐僧非常善良,但也非常胆小。

师:你们分析得非常准确,看看这些都是什么词?

生:这些都是描写人物动作的动词。

师:是的,作者通过简单的动词的使用,将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名著的魅力之一,你说是吗?

二、关注句子的承接

文章的构造,包括段、句、词等三个成分,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我们平日教学时比较关注对句子的赏析、体会,而对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即如何承接却关注得还不够,以至于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写出来的一段话里,句子还是混乱、杂乱无章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里,如果我们常常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为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考虑好哪个句子应该先写,哪个句子应该后写,真正做到“言之有序”,更好地为表达主旨服务。

课文《夹竹桃》是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文中的语言质朴典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汉语的魅力。课文中要求学生背诵的一段是描写夹竹桃的花开三季、韧性可贵的特点的。这段文字中第一句先写花开得旺,第二、三句写花开得长,第四句用反问来肯定花的韧性与可贵。句子之间的承接清楚明白,易懂易学。教学时,我以读带讲,通过朗读来体会语言大师在“造句上的秘妙”。

师:请大家来读读这段话,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师:你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韧性可贵吗?

生:因为前面说了夹竹桃开得旺盛,花期又那么长,所以说它韧性可贵。

师:你说得真好,找到了这几个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要给这段话加上关联词就可以用――因为……所以。

生:不但这几个句子之间的顺序不能改变,就是同一个句子里的顺序也不能改变,不信你看。

师:出示三个句子,分别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1.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2.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

3.开出一朵,/一朵花败了,/长出一嘟噜,/一嘟噜花黄了。

生:我感到第一句中的夹竹桃开得越来越茂盛,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

生:我感到第二句中的夹竹桃越开越少了。

生:我觉得第三句中的夹竹桃快凋谢了,生命快结束了。

生:我觉得第三句中的夹竹桃到了凋谢的时候。

师:是呀,你看国学大师是多么厉害,他文章中句子的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的,否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关注段落的联系

在中段的训练中,三年级侧重于自然段的训练,即连句成段的训练;四年级则侧重于逻辑段的训练,即理解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连段成篇打下基础。我认为后者――逻辑段的训练更为重要,这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这就是我所认为要关注的“构段秘妙”。

在课文《广玉兰》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描写了广玉兰花的美,但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不同,因为作者的观察对象不同。所以我在分别教完这两段文字后,又引导学生寻找了这两段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逻辑段的构成。

师:第二自然段是写花美,第三自然段也是写花美,有何不同之处呢?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一朵花的美,第三自然段写了一树花的美。

师:是呀,一朵花有一朵花的美,是那么的洁净高雅;一树花有一树花的美,数世同堂、生生不息。

生:这一朵花是一树花中的一朵。

师:作者先写了其中的一朵――着眼于部分,后写了一树花、一个大家族――这是着眼于整体,所以这两段同是写花的美,但作者先写部分,后写整体,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内在联系。所以广玉兰花的美给人的印象深刻而全面。

四、关注篇章的构成

对于篇章构成中的“秘妙”,这要根据课文的文体来发掘。不同的文体在材料选择和构思精巧上都有各自固有的规定与特点。这里以散文《烟台的海》为例,谈谈散文的构成。

《烟台的海》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的四季景观,以及依海而生的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了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文章的“秘妙”在于精巧的构思,写“海”又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艺术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于海与人的内在关系的处理,虽然笔墨多少不均,但我们在教学时不应厚“海”而薄“人”。

关于花的作文篇8

关键词:花卉文化;“双国花”;象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61-01

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人们赏花,除了赏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感悟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表达了对花卉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蕴含着文化,花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中华民族对于花卉的崇拜,有几个比较集中的历史时期,东晋便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陶渊明爱菊,并且创作了大量与有关的诗歌。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系。东晋时期,政局动荡,官场黑暗。而开在寒秋,不与百花争名逐利的,便成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说是东晋的国花,应不为过。

除了东晋,唐朝对花的崇拜亦十分明显。唐朝气度恢宏,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便成了唐朝文化的代表。唐朝的政治经济,可以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唐朝开放的商业制度,和开放的“朝贡”制度,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朝的文人便有足够的理由和时间醉心于功名利禄。高贵华美的牡丹,恰好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气魄和姿态。若论唐朝的国花,毫无争议,必是牡丹。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是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可以通过花文化表现出来。在当今时代的中国,究竟什么样的花,适合做中国的国花呢?这个问题一直没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现在看来,呼声最高的,当属牡丹。然而牡丹,真的适合单独作为国花,搬上中国的史册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依笔者之见,或许最适合做国花的,应为牡丹、梅花两种花。

国花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象征民族团结的精神,高贵精华的人格美德,反映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很多国家以自己国内独具特色的花作为国花,并具有深刻的含义。一种花能成为国花,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中国是牡丹之乡,牡丹原产于洛阳。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浙江杭州、山东曹州等地相继引种栽培。牡丹可以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然而,和牡丹一样,原产于中国,品相美好的花卉数不胜数,我们有什么理由单单认定牡丹为国花呢?

的确,牡丹的花语是富贵和雍容。有人因此认为牡丹所代表的含义甚为美好。可笔者觉得,在当代的中国,世人观念里最不缺少的就是追求富贵和雍荣。但在浮夸之风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是可以做些什么来给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降降温的?梅花生于初春,长于雪地。严峻的气候赋予了她坚贞不屈的个性、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她鄙视功名的决心。不正是我们在发展中所需要的吗?且论知名度,她并不亚于牡丹。

国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代表,她不仅仅是展现给国人看的,更是展现给全世界人看的。或许,端庄艳丽的牡丹,可以代表中国的大国形象,然而,最重要的内涵,亦是不能忽视的。个人认为,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妨实行“双国花”。梅花是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代表精神文明;牡丹意味富贵,代表经济繁荣。一南一北双国花,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质文明。

也许有人会说,曾经中华民国的国花就是梅花,一直到现在台湾还在沿用,并将梅花看做“区花”。那我们怎么还能用梅花做国花呢?可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国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为国人高度重视,反映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梅花为国花,恰恰证明了两岸文化血脉的同根同源,同宗同祖。而“双国花”,从另一方面又可以看作是“一国两制”在文化上的体现。对于推进两岸交流,倡导和平,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中国花卉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蕴含其中,通过对“双国花”的探讨,对牡丹和梅花分别代表的精神的诠释,我们不仅能窥见祖国的历史,也深含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参考文献:

[1]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

关于花的作文篇9

关键词:《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动词研究

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研究背景及价值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发掘了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编号为91花东H3。从1991年底开始挖掘到2002年底为止,历时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一曼和曹定云教授历经了10余年的精心整理和研究,终于在2003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花东H3坑中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字甲骨689片,以大版和完整者居多。是继1936年小屯北地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要发现。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的出版为甲骨文的研究提供了新鲜资料,同时引起了包括史学界、甲骨学界和古文字学界的广泛关注。《花东》作为新出土的甲骨材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体现了内容丰富、完整、集中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田猎、祭祀、饮食、天象、征伐、农事、疾病等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见字词、新的语法现象,这些都是对殷墟甲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的丰富和补充。

二、《花东》动词研究概况

花东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又掀起了一股学界对甲骨文研究的热潮,为甲骨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自《花东》发现至今,关于它的研究文章百余篇。《花东》出版后,学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花东卜辞的时代,花东的编纂体例,花东卜辞的行款,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等,这些方面都研究出很多新成果,此处不赘述。目前的研究则较多针对《花东》卜辞考释、语法现象等方面,不断出现新成果。

《花东》的词汇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动词系统研究的文章也很少,其中一部分是对文字的考释。我们将与《花东》动词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这些研究包括:

孟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词汇研究》(2006),对《花东》的词汇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包括动词等的所有词类进行了综合研究,限于篇幅有限和研究角的不同,并没有对每一类词做详尽的研究。她从词义角度出发,对《花东》中所出现的词进行分类,按照词义的多少,划分出单义词和多义词;将《花东》卜辞与旧有卜辞进行对比,考察了本义与引申义;分析了《花东》词汇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形成关系的原因等。

曾晓鹏《〈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词类研究》(2006),主要是从语法角度出发,抓住了词类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区分词类主要标准是语法功能这一基础观点,将《花东》词类系统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部分,共八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量词构成了实词部分;副词、介词和连词为虚词部分。又根据意义将每一小类具体划分类别,并分析其语法功能。以词类划分为基础,从而促进句法分析的研究。这对《花东》词类的语法功能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邱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新见文字现象研究》(2008),在对《花东》已有的关于文字研究的基础上,以《花东》新出现的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与其他甲骨材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新结论。文中按照字频和部件的新见现象将花东的文字系统进行分级、分层,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花东》出现的新字用进行调查,总结出旧字新字用73例,新字字用70例。其中和动词有关的旧字新字用的有30例;新字字用的有18例。

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2006),对《花东》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从多个角度来考察这批新材料。姚萱在文中专设一章对《花东》中的22个字词做了考释,其中有一些是与动词相关的考释,如:对“及、c、(来)”等词,对原考释未释出的字做出了新的论证。这些考释成果对本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相关研究会在正文中体现。

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2004),对《花东》中第183、266、277、366片被释为“”的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认为当释为“及”字,用作动词,文中援引了《甲骨文合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中的例证,并考察了其语法功能,详细分析了《花东》中所有该字的字形,结合释文例句将每种字形的用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认为该字当为“及”字。

陈剑《说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丁”――附:释“速”》(2004),主要考察了《花东》中出现的“丁”这一重要人物的身份。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论证了《花东》整理者隶定为“”的字,他认为该字应释为“速”,意为“召”、“召请”,对此字被释为是“贡献”、“给予”的意思认为不可信,他引用古代文献和以《花东》卜辞中所出现的释文作为例证来论说观点。

喻遂生《〈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疾”字》(2009),从字形、词义和语法三个方面来考察“疾”字及其用法。“疾”用作动词,义为“生病”,即常用义。通过“疾”的常用义来考察它的特殊用法。喻遂生先生以典籍为论据,归纳了“疾”字的全部用例,得出“疾”可以做及物动词的结论,分析了“疾”的及物动词用法,并分析了“器官+疾(病)”式的用法。指出了《花东》中“疾”的特殊之处和罕见用法,从而可以补充以往甲骨卜辞用法的不足之处。

孟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终”字小议》(2005),通过跟已有材料进行对比,考察了“终”字的新用法和意义。根据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对“终”的解释:分别用作形容词、动词、还有义不明者。从异同两方面来讨论“终”的新用法:分别用作形容词、副词和动词。而用作动词时,表示“祭祀”之意,通过卜辞论证,得出了“终”字可以用作副词和做祭名的新结论,以往未见此用法,《花东》中为首见。

时兵《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三则》(2004),文中考释了《花东》中的三个字,他认为新见字“”被隶定为“”字不妥,提出了新的观点,应当隶定为“搿保用作动词,在卜辞中假借为“虐”,为不及物动词,在《花东》卜辞中有表示“作虐”或“(程度很重地)伤害”之意。通过引用相关甲骨卜辞分析了“虐”的语法功能,归纳了“虐”的用法,指出《花东》中“虐”的用法均见于传世文献,同时也列出了具体例证。

章秀霞《花东田猎卜辞的初步整理与研究》(2007),文章涉及了田猎日、田猎地、田猎用词、猎获物、狩猎参加者等几个方面。《花东》中出现的田猎词有田、狩、逐、擒、、、、、等,文章侧重讨论了“”、“”、“”等几个田猎动词的用法。对“射”作了特殊说明,未将“射”列入田猎动词是因为它并非田猎活动中的动作,主要指被程式化或仪式化的动作,当与射礼有关。并以宋镇豪先生曾将其作为反映晚商射礼的珍贵史料为论据。

李冬鸽《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所见之动词同义词》(2007),归纳了《花东》中出现的10组动词的同义词,通过归纳词的义项来判定是否是同义词。具体分析了每组同义词的词义,列举典型句子,结合典籍文献来分析每组同义词的词义。这对具体划分动词的类别提供了帮助。

齐航福《花东卜辞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句试析》(2010),通过整理《花东》中的双宾语句,归纳出了有24个动词后面可以带有双宾语,用例达346处之多,其中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就占90%以上,而且这种句型的格式有很多都是新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其对句式的分析来考察《花东》中部分动词的词义。

邓统湘《〈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研究》(2011),主要从语法角度出发,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的原理来研究《花东》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逐一分析了每种句型的语用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型的研究来考察祭祀动词的用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确定祭祀动词的词义,为甲骨文祭祀动词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J].汉字文化,2004.

[2]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3]陈剑.说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丁”――附:释“速”[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

[4]孟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词汇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5]曾晓鹏.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词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6]邱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新见文字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8]喻遂生.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疾”字[J].兰州学刊,2009.

[7]孟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终”字小议[J].巢湖学院学报,2005.

[7]时兵.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三则[J].东南文化,2004.

[8]章秀霞.花东田猎卜辞的初步整理与研究[J].殷都学刊,2007.

[9]李冬鸽.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所见之动词同义词[J].河北学刊,2007,(9).

[10]齐航福.花东卜辞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句试析[J].古汉语研究,2010.

[11]邓统湘.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关于花的作文篇10

关键词:樱花;日本文化;多元;象征意义;探析

樱花自平安时代就得到广大日本人的钟爱,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一提到“樱花”,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它和日本联系起来,这种看法在日本江户时代就应经开始普遍了。不同的民族都会有自身独特的民族特点,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念,日本把樱花作为“国花”,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对樱花的爱恋之情以及樱花的独特地位。樱花除了是自然美的载体以外,还集中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底蕴,是日本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数千年的日本历时发展长河中,樱花在日本文化中具有多元的象征意义。

一、樱花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观

樱花的花期比较短,一般情况下可以持续七天,花期时候花团锦簇,十分的壮美,但是若突然来了一阵风,满树的樱花就会向下雪一样簌簌落下。樱花在经历了短暂的七天之后凋落,给人们视觉上带来很大的冲击,自然而然的引发出人们的哀愁和怜惜。樱花瞬间的飘落之美与佛教提倡的生死轮回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并与日本传统文化中“哀”的思想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日本民族对于大自然的“物哀美”意识,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二、樱花与日本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日本民族的法院源自于遥远的农耕文明,当时的劳动能力和生产力都比较低下,人们的生活都是靠天生存,如果自然条件发生恶劣的变化,人们就会面临可怕的灭顶之灾,所以,日本人对自然有很深的敬畏之情。樱花盛开的季节有无风雨等天气现象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一年收成的好坏,樱花就成为了一种占卜农业生产的手段。日本对樱花有着独特的感情,从而衍生出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观念,日本人将自然和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希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另外,花开有期,又会凋落,日本人就把樱花和人生活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感叹青春短暂,生命有限,也是自然与人事方面的写照。

三、樱花是跟神话、土俗信仰、宗教等有关的符号

日本关于樱花的记载要追溯到8世纪编纂的《故事记》一书这是一本关于历史典籍的神话传说,后来在《日本书记》等书中陆续出现。与神话故事联系较为密切的要数原始时代的“浅见信仰”,就是把富士山奉为神山、把樱花奉为神花的自然崇拜,在日本民间,还修建了数量众多的浅间神社,供奉山神和花神,人们祈求他们能够保护平安。除了神话以外,日本人还把樱花看作是与谷物神灵相关,樱花盛开的季节就是谷物神灵降临到大地的象征,这种信仰早在弥生时代就在日本农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四、樱花与日本武士精神

日本对武士精神的推崇,忽而对不亚于对樱花的喜爱程度,所以才有了“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这句谚语,就像樱花是国花一样,武士也是日本人的典范,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樱花因此也成为了代表武士道精神的没学符号。在日本的很多著作中,都是把樱花和武士放在一起,用樱花的自然之美,映衬武士精神的雄浑和伟大。例如,日本作家新渡户稻造在其作品《武士道》一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武士道,如同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它不是保留在我国历时上的植物标本集里的应经干枯了的标本,它仍然是我们中间的力量与美的活生生的对象。”

五、樱花与日本人的道德意识

日本人自古就把樱花视为高洁的象征,品德高尚的人都会以樱花自喻,既表达出对樱花的喜爱,又能突出自身高尚的品格。樱花的盛开与凋落,分别显露出生机与死亡两种象征意义,人们从而也就给樱花赋予了双重性的性格,这就是日本人主观观念在樱花身上的体现。日本人自身性格也具有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有善良、高尚的一面,当然也有罪恶、丑陋的一面,日本人生性好斗又不缺乏温和,勇敢而又胆怯,保守而又十分开放,这就与樱花性格的双重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人们通过对樱花美的方面的赞扬,突出人性中存在的美,也希望以此来促进人们之间真、善、美的传播。

六、樱花与日本人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樱花和日本人性格都具有双重性,从而造成日本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表现较为明显的要数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个方面。日本文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渗透,他们本着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种信念,只要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带来好处的东西,都可以为其所用。在日本现代的市场经济中,日本人利用人们对樱花的热爱,推出许多与樱花有关联的产品,将文化元素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与实利的结合。在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往来中,樱花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樱花作为友好和和平的载体,促进了日本外交的发展,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多元象征意义的探讨,樱花是日本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本身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了解和学习樱花的象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从一定层面上讲,了解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能促进我国文化去粗取精,吸取日本文化中的精粹,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