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46:50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1

将成本核算在城司会计核算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求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能实现理想的并轨模式,即在城司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期阶段,就能将成本核算的各种信息并入到所有的核算科目中区,从而保障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根据相关的城司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城司的成本核算还与理想状态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问题有以下表现。(一)成本核算重视不够,出现核算不实或混合核算①一些城司不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如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没有真正落实《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明确要求,没有合理设置会计账簿,只是简单通过“暂付款”和“拨入经费”科目来反映项目资金来源情况。②项目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城司的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仅仅被动地依据图纸及现场指令,并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成本预测和分析,导致项目的成本核算流于形式。③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表现是项目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却缺少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惩罚机制。这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司本身忽视了成本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项目资金渠道引发的负面影响。通常来说,政府性的城市建设项目资金渠道结构复杂,既有国债资金、中央专项基金和财政拨款,又有公司自筹资金,往往出现因为缺少拨款手续导致公司无法进行账务处理的问题。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会计核算建设成本不完整,造成项目总投资的成本核算不清。(二)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无法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有失规范,一部分城司往往在同一会计科目名称下出现核算内容不一的现象。比如,一些城司将基建款挂账和变相贷款等科目置于“其他应收款”一栏,这种任意扩展核算内容的做法将严重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与城司的产生缘由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筹资障碍,比如地方政府预算不得列赤字,不得发债,在此背景下,城建公司应运而生,成为地方政府合法的人。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把相关基础设施的收费权授予城司。(三)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寻租动机从城司具体的会计政策选择中,不难发现其有特别强烈的会计政策寻租动机。虽然我国相关的税务征缴稽查部门,以及一些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比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必要的审计和监管,但是都不能有效阻止公司寻租活动的泛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司的出资人制度不健全及主体缺位。多数城司是以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注册的,政府财政拨付是其资本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司实际上承担“出纳”角色,而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经营者”。这就很太容易出现产权不明晰,监管不得力,债权债务管理混乱的现象。

二、完善城司成本核算的建议

城司的项目成本核算,需要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行业的特殊性,进行科学地会计成本核算,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重视成本核算,提升会计成本核算能力这是由成本核算管理重要性决定的,有以下具体要求。①要求城司从思想上重视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实现从公司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参与者全体树立成本核算的理念,将其全面贯彻于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中。②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做到各个基建项目的单独核算。③要求根据项目成本的具体构成,以项目的责任中心为主体,辅之以预算管理、现代财务管理的科学管理知识和技能,实现城建项目全过程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④不断加强对公司财务和核算人员的学习培训。鉴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复杂性及专业性,建议城司加大投入,对财务人员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培训,从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二)科学设置城司统一的会计科目基于城司项目建设的特点和需求,为了更好地提升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公司自身的财务工作透明度,进行合理的会计科目设置,并保持相对时期的稳定性。①通过“在建工程”和“工程施工”两个科目分别对政府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进行分别核算,具体可借鉴房地产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将成本类中的“制造费用”科目改为“开发间接费用”科目。②需要增设资产、负债等共同类科目。这也是真实反映城司内部资金往来的客观需求,比如设置“内部往账”和“内部来账”等,实现加强对该业务的细化,保证及时清算公司往来资金,有效降低“巧”用会计科目进行违规经营的可能性。③尽可能减少“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压力。④规范“工程施工”科目的设置。建议设置“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及“开发间接费”等成本项目,从而对各专项工程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有效核算。(三)不断加强审计及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审计和社会监督的方式,提高城司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性。①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严于律己,严格做出对城司的审计报告,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终生;②为了加强对工程项目投入成本的审计,考核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实现城建资金投入的效益最大化,要求我国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通过重点筛查的方式,推动城司规范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帮助其设置成本核算账册工作的具体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其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结语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2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形式,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机制上和体制上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经济环境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澄城县为例,对会计集中核算运行的具体情况作以分析探讨。[本文章来源于文秘站网-]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

__县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于20__年6月1日,为财政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统管对象是: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县级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资金范围包括:财政拨款、专项拨款、预算外资金、其他收入,按照单位收支自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权不变,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执行《会计法》、《预算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作法

1、撤销单位账户,设立会计核算账户。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各单位分户,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由财政局和县人民银行负责统一办理销户和存款余额划转手续。

2、会计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管理。纳入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统一保管、编目、立卷、归档。

3、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实施报账员制度。单位撤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专职报账员,负责向核算中心申请支款、经办单位财务收支具体业务。核算中心根据单位业务量的大小,分别核发了备用金,用于报账员支付单位零星费用。

4、办理工资直发。核算中心在对财政供养人员及工资标准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实施工资统发,核算中心为每位干部职工在银行设立工资账户,按月将审核后的工资打入工资卡。

5、统一财务公开。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向有关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统一办理财务公开。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对各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实行“一厅式办公,柜台式作业”。纳入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通过建立专职的会计核算机构,由专业化的会计人员,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科学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具体运作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解决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站不住,站得住顶不住”的问题,会计业务处理由各单位处理变为核算中心处理,制止了作假行为。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权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核算中心行使,具体审批人与实际操作人实行分离,形成双重制约机制。三是会计资料的存放管理与单位分离,进一步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四是会计业务处理实行公开,每项会计业务的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经手人、财务审批人、报账员、核算中心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总会计等六个环节,整个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扩大、运作过程公开,形成“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有效遏制了舞弊行为。[本文章来源于文秘站网-]

(三)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效果

1、强化了财政监督力度,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由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为各单位设立分户,并预留单位付款印鉴。预算内资金由财政拨入各单位的基本账户,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先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再按规定拨到各单位的账户上,使预算内外资金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有效解决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的问题,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通过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督,保证每笔资金按预算、按项目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夯实了会计基础,强化了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使财政监督的阵地前移。报账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许多报账员经常事先向核算中心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有关支出的开支标准,有效地杜绝了乱支滥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3、推动了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的

人事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改变了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被动局面,增强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使会计人员能够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大胆监督,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4、核算中心的成功运行为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核算中心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为政府采购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空间,凡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劳务,统管单位违规的,核算中心将予以拒付;凡部门预算中没有纳入的采购项目,单位自行办理的,核算中心也不予报销。核算中心使政府采购真正实现了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

6、监督效果显著。__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三年多来,共累计核算金额6.4亿元,纠正和完善不规范票据13084张,金额达577.3万元;拒绝不合理支出票据2120张,共涉及金额388.2万元(其中包括超标准会议费、差旅费、电话费,不符合规定的津〈补〉贴以及各种违规罚款等);拒付应列入政府采购而擅自办理的业务22笔,金额106.1万元;拒绝向不符合财政拨款规定的二级单位甚至无拨款关系的单位拨款15次,金额111.7万元;对非定点修车、超标准接待以及用途不明确的支出等也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既为财政把好了关,又为单位理好了财,维护了财经秩序。实践证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路子是正确的,对于强化会计监督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从__县会计集中核算三年来的运行情况看,会计集中核算相对于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无论从理论还是到实践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要做到有效的过渡和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与解决。

(一)认识不统一。由于部分单位领导存在着本位思想主义,至今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认识还不到位。有的认为设立核算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则认为财政部门争权,削弱了自己部门的权力;还有的认为只是资金支付程序的简单变更,自己落个“甩手掌柜”不用作账的清闲。这些认识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都存在着制约作用,尤其有些单位在某些账务无法报账时,采取行政、领导干预等手段,影响着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正常运作。

(二)监督主体职能弱化。监督职能是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职能,依据是国家设立的财政法律法规。由于集中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且相应条款只是原则性的,操作性不强,缺乏实施会计监督的程序性法规。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状况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在事后单位报账时以票据审核进行监督,而票据是否真实、合理,核算中心难以发现。核算中心也无处罚权,对不符合规定票据,只能按相关政策予以拒付,缺乏挖掘单位节支潜力,无法真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核算单位配合不力。核算中心作为“局外人”,对一些单位的经济活动不甚明了,而这些单位的报账员忽视财务管理,只留于报账形式,未能切实履行应负职责,对某些特殊资金运行不讲清说明,致使核算中心处理账务困难,留下账务漏洞。如某单位还下属款,本应冲销原挂账,因未向核算中心讲明,核算中心误作“拨出经费”形成多列支出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业务的真实、合理性,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核算中心应加强与各核算单位的联系,掌握单位正常业务活动情况,参与核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听取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报账员学习财经法规,促进财务报账员提高业务水平,最大程度地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误区。

(四)支出标准相对滞后和标准制定、执行中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过去缺乏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形成了各部门、各单位人员经费水平不一的状况,而当前的部门预算编制尚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法”。就__县执行情况来看,一些支出标准与现实相关较远。例如:差旅费、招待费问题。有关标准制定机关不明确,例如:单位发放的津(补)贴、奖金、车辆费用、通讯费用等。这些费用缺乏相关支出标准和依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尺度难以把握,无法实施有效监督,成为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的难点。

(五)集中核算不彻底,资金监管范围狭窄。目前__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仅纳入财政直接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83个(其中:行政单位45个,事业单位38个),一级单位占全县98,二级单位占全县26.5。纳入集中核算的资金仅包括除统发工资、政府采购、基本建设以外的部分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这部分资金在我县目前财政形势下占的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还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存在了许多资金转移的渠道和管理上的漏洞。

(六)专项资金管理混乱。专项资金是专项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近年来,由于县域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财政状况相对困难,各单位经费不同程度缺乏,于是有些单位、部门以各种名义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造成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尽管审计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但专项资金已挪用,追还原渠道很困难。因此,核算中心作为财政监督的首道关口,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扩大核算范围,将所有专项资金纳入集中核算,从严审核,并协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及时查处,防范于前,确保专款专用。

(七)国有资产管理困难。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结账,核算中心未参与管理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如某部门办公大楼已竣工使用多年,至今未登记固定资产;某部门小汽车早已更换,账面上却一直登记有原来的旧车。因此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定期与核算单位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

三、几点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面广,必然触及各方面利益,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首先,要加大宣传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和重要意义,让大家明白这是预防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其次,要加大财政形势、财经法规政策和《会计法》的宣传工作,转变思想,克服单位“甩手掌柜”的错误思想,使其真正认识到:单位行政领导人仍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对单位的会计行为负法律责任。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服务水平,将监管寄于服务中,多向核算单位做好政策宣传,加强沟通联系,理顺与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只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才能理解、配合和支持集中核算工作。

(二)强化监督,实现从单纯核算服务型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中心会计既要向核算单位负责,认真搞好日常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更要向政府财政和《会计法》负责。核算中心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掌握单位正常经济活动情况,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和预算编制,定期组织报账员学习财经法规,听取单位建议和意见,最大程度地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误区。另一方面要更新监督观念,建立一个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改善监督环境。加强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监督,重视社会监督作用,切实强化会计监督,真正发挥源头治腐作用。

(三)规范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约束力。一是要制定一个适应性强,便于操作的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使会计核算中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将业务招待费实行与公务费挂钩办法,控制在一定总额之内,超过部分征收政府调节基金;对于福利、补贴、奖金的控制,可以分两部分:⑴国家政策允许发放部分如防寒防暑费、国家公费员年度考核称职以上一个月基本工资奖、误餐费等,可按标准发放;⑵对于各单位制定了目标管理考

核办法,有合法收入来源可在一定标准内发放,超过部分征收政府调节基金。二是要强化预算约束力。过去单位预算外资金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约束力,不管收多收少,都有绝对自。要加强其约束力就是一方面将要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真正做到所有权属政府,使用权属单位,管理权属财政,从根本上限制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是单位财务收支必须依照《预算法》规定执行,不得随意超预算范围。三是要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建立层层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对于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不管任何理由均要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次是根据专项资金的性质,应适当安排一定的业务管理经费,以便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严格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扎实推进“零基预算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配套制度的建立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联合调研、制定、修订。标准的设计应根据单位对资金的客观需要和财力可能,同时兼顾单位的实际支出和目标任务的调整,接待标准及个人补助部分根据区域消费现状予以调整,以有效解决集中核算中的监督尺度问题。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3

目前,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方面,没能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引进成熟先进的核算方法;第二,国内的具体会计准则在出台和实施方面落后于经济发展;第三,会计核算性能较差,核算质量欠佳。因此,会计核算不能及时有效地配合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不能准确完整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思想,起不到应有的控制、反馈和监督作用。经营决策、预算编制、指标考核等管理行为,利用了虽然反映帐面所谓真实的会计数据,但因为这些会计数据不能完整准确反映事物的客观现实、发展规律和潜在危机,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因此,现行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管理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深入,而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显薄弱。必须尽快解决这一矛盾,进一步发挥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摈弃旧习,更新观念,接受新的会计核算办法

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颁布和实施,制度上已为会计核算在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主导的情况下,逐步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核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首先,具体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重置价或公允价作为资产计价的备选方案,如期末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短期投资以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表述等,缩短了会计核算价值与财务管理价值的差距,为企业实施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

其次,具体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和“会计估计变更更正”条款,允许企业在两个具体条件下将“或有事项”主要是“或有损失”进行核算和披露,同时也允许因会计基础变化或取得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营活动而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以往会计估计进行纠正,使企业会计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对潜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三,现金流量表于1998年正式使用,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意识,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它不但展示了企业更切合实际的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现金流转梗塞所在,为企业合理规划资金、增强资金的流转速度和支付能力提供了保障。

 第四,具体会计准则其他一些符合经济形势的条款,如关于资本经营的“投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和“清算”等条款,对企业资本经营等及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增强了企业的资本经营意识和资本运作能力;又如,“期货”条款,针对商品期货交易,分别对期货结算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投资公司作了规定,规范了企业正常的投机交易行为及其会计处理等。

以上条款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会计核算本身存在的弊端和具体会计准则各项条款的实际作用认识不够,以及某些条款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只有少数条款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为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研究和推行具有广泛使用意义的具体会计准则;其次,企业尤其是广大会计核算人员,应摈弃旧习,更新概念,善于发现问题,学习和利用新的知识和方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二、从多方面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核算体系。

企业应根据本身的特点,依据国家具体会计准则,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流程,确保会计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变动频繁和减少主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同时,要建立健全与会计核算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定额制度、计量制度、内部价格制度、预算制度、经济考核制度等,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有效性。

为此,企业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建立一个能以最佳方式处理数据资料和达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为实现管理目标提供有效的保证。

 2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现代企业管理,已发展为以规划所有资源的信息为基础,保证企业在市场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提出的改善内部和联系外部的新型管理模式,简称erp(enterpris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把企业的内外部各环节紧密的联系起来,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企业管理的各种技术,其共性就是用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以达到管理的目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规划好这些技术,使管理者在这些管理技术平行活动中完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为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监控者,应该成为也有条件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核心,与其他技术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处理体。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4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管理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5

[关键词]集中核算会计监督作用

会计行业在近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更专业也更具有监督的作用,在社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实现会计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主要改个措施和方法。全国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积极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功能和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财务管理新形势的完善,这种体制的运作是监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要求。在集中核算体系的运行之中,将机制上和体质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

会计核算体系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财政体系深化改革的关键和主要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对服务项目和监督有着重要的应用要求。服务管理与监督可以说是集中核算的主要生命线,在几种核算的实际工作中把握好会计工作质量与服务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1)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在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应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核心逐步朝着集中核算靠拢,但是财产物资确认是由原来的单位进行管理,之中财产物资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直接制约着财产集中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对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在工作中不及时的加强和解决预决算问题的物资管理,更容易产生新的腐败现象。

(2)无法满足现代化科学发展需求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传统的核算体系和物资管理措施逐步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造成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产生。在现阶段的集中核算体系中,将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都进行了几种处理,而对相应的实物、资产和合同等概念在经济事项的反应中却未曾集中处理,这就造成了会计管理制度无法合理的实现,使得在管理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隐患,市场会出现没有数量和单价的计量措施和方式。

(3)核算人员少、工作量大

在核算体系的应用之中,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之后,各企业在工作中逐步的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都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核算账户来进行集中工作,集中办理资金的运转和收支付情况,在计算的过程中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账制度,这是由于各个单位之间工作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在工作中各种数据的重视力度不合理和不完善,这就形成了在工作中工作量大,核算工作人员少的隐患问题,所以在工作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尽量弥补人员少,工作量大这一弊端,让核算体系能更具有市场效力。

二、监督作用的发挥

(1)转变会计职能、统一执行标准会计核算中心最能全方位、第一时间地实施会计监督,只要在控制的过程中实现一套系统化的控制标准,就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控制模式。而现今,很多财务行为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在现行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中,受到相关实际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在财务控制和核算中的支费不统一缺陷,致使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隐患。

(2)上下联动,构筑会计监督体系会计核算中心要经常同财政部门各科室及其他财经纪律监督部门要经常沟通,使得财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得到迅速传递,并及时的解决,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内外结合,营造会计监督氛围

(1)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中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仅关系着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还影响着工作进展程度。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及时的宣传党的教育和监督工作,以此在工作中实现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和监督控制力度。其次在工作中的各方面具体操作业务平台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难操作性、政治性较强的工作流程对知识更新有着重要的难点和难题。

(2)及时公正,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中心公平公正地处理每笔报账业务是实施有效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积极效应和现实意义是肯定的,在会计监督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要不断研究探索,创出新的工作思路,以便在工作之中取得较大的工作成果和效益。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应当把会计集中核算作为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补充,作为国家和政府集中处理财务问题的有效措施,使这一新生事物在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促进财政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6

关键词:会计会计核算使用效益

面对当前企业在社会当中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企业需要能够通过各种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以此才能够在竞争当中占据有利地位。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够在竞争当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呢?无疑这就需要做好产、供、销三个环节的协作进行,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会计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通过会计核算实现资金运转甚至是让企业整个经济发展处于灵活的计量状态下,如此则能够更好的反应一个企业的会计能力和经营状况,由此可见,做好快捷核算工作将会对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产生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1.会计核算存在的客观条件

在今天的经济范畴领域当中,始终存在着经济效益这样的追求。追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会计核算存在的客观条件。随着人们观念和认识的转变,需要能够对商品进行更为数量化的表现。这样就给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让人们对经济效益相关的概念越来越明晰,此时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追求提升经济效益,会计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需求,会计核算也就成为必然存在的过程。

2.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而会计的另一项职能则是会计监督,所以说有效的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将会促使企业资金效益的最佳配置。会计核算就是企业通过对自己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行和结果进行核算,从而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以此能够掌握企业的收支情况,一旦企业发展遇到问题就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需要会计监督职责的支持,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财产安全。尤其是在今天国内市场经济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更是需要如此,会计能够通过及时的核算,做好理财,保证国家一级企业的发展不受损失。

3.做好会计核算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3.1保证资金的平衡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调度作用

资金短缺是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很多企业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的使用资金,以及让有限的资金能够充分的被使用起来,将会给企业带来更为合理的效果。而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第一,企业需要采取会计统一管理,实现资金的统一安排,并且能够严格用款计划,并且做好每周一次的会计会议,做好资金的平衡使用。第二,企业应当让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定期从各部门收取财务情况报表,从而根据情况采取适合的用款方式。第三,为了能够解决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可以采取内部银行结算的方式,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3.2有效处理呆滞资金,从而加快资金流动性

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参加例行的研究会,从而将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做好分类,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通过做好有效的分配,从而能够在采购、储备等方面上做好统筹,如此能够使得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占据有效的位置,使得资金流动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3促使企业加强货款回笼

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看到企业的货款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实现货款回笼。为此,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严密的应收款项管理系统,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相关部门,既要有会计部门人员的参与,又要能够有销售部门的参与,如此能够让企业内部对当前货款的情况拥有更为直接的了解,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回收货款。

3.4提高企业购进材料以及设备方面的价格管理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仅仅能够从销售方面促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同样在企业采购原材料以及相关设备方面也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通过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内部能够清晰的看到在采购方面什么样的方式以及配置能够有效的节约公司的成本,为企业省下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为此,企业完全可以建立相应的价格管理部门,针对会计核算的结果,有效的找到可利用或者更适合当前企业发展需要的采购价格。

3.5实现生产资金有效管理

企业的会计核算部门是对企业在生产工艺和生产制造方面有着清晰了解和认识的部门,如此一来能够帮助企业生产部门做好更为合理的生产计划。同时,企业当中的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可以一起进行研讨,合理布局。而会计核算部门能够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有效生产方面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企业同样能够加强成本方面的管理,减少企业损失。

3.6调整资本结构,提供成本更低的筹资渠道

当前,我国市场当中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往往局限在直接吸引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形式,根据当前所筹资的资金性质可以看到包括权益资金以及负债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让企业更为清晰了解到资金的来源,从而在各种资金筹集渠道当中找到最为符合自身需要的筹集资金方式。

3.7企业利用国家政策,实现资金周转

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进行了改革,实施增值税成为了重点内容。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内市场当中很多领域都受到了转变。而这些领域的企业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利用国家政策。税收改革不仅仅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而且还缓解了企业的资金情况,能够让企业更好的腾出资金用于发展。

3.8实现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节约资金

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为企业做好费用支出工作。作为核算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借鉴当前市场当中比较先进的经验以及技术,从而能够在工作当中及时的改正,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在部门费用方面能够实现跟领导利益的挂钩。这需要各部门能够及时的转变观念,并且能够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做好和制定合理的费用和计划。如此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

3.9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自我学习,适应新情况

会计核算在企业的发展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拥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会计核算工作当中,会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进行解决,同时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愿意进行学习和提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以此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核算工作人员能够不断的提升和创新,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今天的发展节奏。

4.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如今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充分重视和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将会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而且将会在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今天广大的企业来说,需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在资金管理当中的重要性。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让资金真正地成为企业运作和发展的血液,实现企业资金运行的良性循环,促使企业更为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德明、陈文铭、孙国光.基础会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7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分析

一、引言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8个配套指引,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而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引起了会计核算工作环境的变化,那么只有在新的环境下强化会计核算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内控控制能力。

二、会计核算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核算也被叫做会计反映,它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主要实现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的目的。它可以对会计主体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类进行事后核算,也就是指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总称。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并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不断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

   企业的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者的组织系统对内部所实施的控制。他的具体内涵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CoSo委员在1992年提出,在1994年又进行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所实施的,为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以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共同达成的可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引用的这个定义。前motoRoLa总裁加利·吐克曾说: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2]。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是填写会计凭证,第二是登记会计账簿,第三是编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三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基本上把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覆盖。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了会计计量的属性之一。如今,会计核算的作用主要有:(1)新会计准则可以在期末对企业的存货和可变现净值进行低法计价和短期投资,这就缩短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距离,使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2)另外,新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以及“会计估计变更”条款,并且允许企业在具体条件下把两项条款进行核算和披露,这样是在企业核算在对潜在问题的处理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样会计核算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3)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核算,为企业展示更切实际的财务状况,可以对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和现金流转梗塞进一步的进行揭示,可以促进企业资金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会计核算的这些功能,可以说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方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所以说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想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就必须先强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措施有:(1)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来说,企业的会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偷税漏税、隐瞒收益、乱补滥发钱物、损公肥私、贪污侵占企业财务等,这都是因为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的,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的遏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并可以有效的实现财政的监督作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可以根据《合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制定: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进行,都必须填制原始凭证,并要填写规范,记录正确;记账凭证一定要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并要准确的填写日期、编号、金额、摘要和附件张数。(2)提高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会计核算智能化可以和各种信息进行连接,可以会计的获取各种会计信息,有效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增加了科学性,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现今就是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才会导致众多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使会计核算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首先要因才用人,因事设岗,加大会计核算工作和其他各部门的合作协调性;其次,要注重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可以让主管人员及时的掌握会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加以推广;最后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调换,可以有效的杜绝业务技术垄断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茹彩云,浅谈医院会计核算[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0,96——97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8

【关键词】高校;基建会计;工程核算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扩招的深入,高校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规模也逐年增大,基建筹资的渠道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变为财政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这种多样化的款项来源,对高校工程项目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建会计不仅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以反映高校各项基建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而且还要对高校的基建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核算,以便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充分发挥基建资金的利用效率。可见新形势下,基建会计在高校基建工程核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基建会计核算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果不加以克服将难以提高基建基金的利用效率,不利于高校基建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本文分析了制约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充分发挥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有效发挥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基建会计是一种专业会计,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完整的、系统的核算,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监督。所以,从概念上来看,高校若想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建会计在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中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基建会计与其他会计相比有其特有的性质――会计主体特殊性。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一般为法人单位,而基建会计的会计主体则是一个独立会计核算的建设项目,反映和监督投资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运用和形成项目资产情况。所以说,基建会计核算反映的是基本建设投资,即基建会计核算的只是高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其作用是要对基建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和监督。目前,高校基建会计在基建工程的核算中应发挥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重记账轻监管的现状。

(二)基建会计对基建项目信息知情权没有得到重视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必须实行招投标和质量监理制度,基建会计可以按照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付款,而高校的基本建设任务一般由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负责,基建部门直接担负着基建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负责协调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施工企业等多方的关系,办理各种立项、报建手续,但是高校由于缺乏对基建核算的重要性认识,没有考虑让基建会计参与这些活动,从而导致基建会计对工程的情况知之甚少,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例如,有一些工程财务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批复、设计批复、施工合同等还未曾谋面,却要求基建会计支付首期工程款,使得工程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造成基建会计信息失真,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的现象。

(三)基建贷款的利息以及工程前期费用的相关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贷款本金在基建会计账中进行了支付核算,可是贷款利息却在学校的财务账上,由学校负责偿还,这就造成在建基建项目的成本降低,学校基建项目的负债不真实;另一方面,有的项目在筹建时,就发生了前期可行性研究费和勘察设计等费用,而等到项目正式开工设置科目时,这部分支出却没有列入该工程的项目成本,造成所核算该工程的总成本不能全面反映在建工程的财务信息,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内部管理机制不严,造成基建项目决算不及时。会计准则及内控的风险设计控制措施都对项目结算的及时性提出了要求,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高校基建项目结算进度严重滞后。目前,有的高校基建项目建成使用多年,而校财务账却没办理交付使用资产手续,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不相符,资产信息严重失真。这些都不利于高校信息使用者对基建工程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从而不利于高校对基建资金的统筹安排。

(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部分会计人员未能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对新预算会计制度还不甚了解,知识面还不够宽,不能正确进行工程项目的会计处理,不了解工程建设相关知识,比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一系列的程序等。没有打破长期形成的心理定势和思维定势,不能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这样就很难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责,对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无法作出判断,对于加强投资利用、提高投资效益是不利的。

二、发挥基建会计作用的对策

(一)发挥基建会计管理和监督作用,改变重记账轻监管现状

在工程建计划前期,基建会计人员应参与招、投标工作,做好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的管理和监督,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这就要求基建会计必须参加有关的各种会议,了解招、投标的全过程,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对于结算办法以及与财务有关的条款,利用自己掌握的比较齐全的各项基本建设指标数据的特点,加上必要的调查研究,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把好决策、设计和计划关。

(二)基建会计必须清楚基建项目的批准程序

在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及各种经济合同后,工程项目进入施工实施阶段。基建会计人员在付新建项目的工程款时,要了解这项工程首先应有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然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呈报给有权批准的政府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再委托设计部门编制初扩设计任务书,再报政府管理部门批准,由设计部门编制施工设计图,申请开工报告,由上级批准后,基建前期程序完成,才能进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基建会计部门必须掌握这一程序中各个批准文件及明细附表,特别是要将最后批准确认的基建投资计划作为基建财务筹资、使用资金、会计核算的依据,如没有合规、合法的计划,基建会计就要进行监督,督促有关部门争取计划下达,如确没有正式计划,则应停止支用基建款项,绝不能搞先斩后奏。

(三)根据投资项目制订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准确核算成本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强度远高于其他阶段,这样就要求既要保证工程建筑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减少资金筹措困难,并把应该由工程项目负担的利息和前期费用分摊到该工程的成本上,这是基建会计在施工阶段工程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会计人员在工程施工中应做到: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做好算账、记账的日常核算工作,同时要将反映和监督结合起来。日常一切开支均以计划和合同为依据,对确实需要而不违反财经纪律的超预算支出,一律补办审批手续,对影响投资效益和违反制度的开支坚持严格把关。

(四)严格进行竣工核算,主动配合审计部门进行工程结算

每一个基建项目竣工后都必须要有决算,都要经过有关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后,再通过会计人员结算。对于未决算但已经使用的在建工程应及时按照预算金额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切忌最后决算结果出来时调整账面数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积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提供必要的财会数据,正确划分建设费用和其他费用的界限,保证交付使用资产建设成本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从而降低建设项目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五)提高基建会计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

基建会计在工作中,一定要爱岗敬业、大胆进言,不随众、不刻意附和领导,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返工成本高的特点,因而在设计方案的确定和施工阶段付款问题上,作为基建会计对于不合理的支出,不要人云亦云,不应为讨领导喜欢而违心附和。笔者认为,人非圣贤,领导也不可能事事精通,如果明知不妥而不指出,那就不是一名好会计,更不是领导的好助手,其结果不仅不能维护领导的威望,反而会使国家、学校的利益受到损害;作为一名基建会计,要转变观念,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科学知识,如政策、法律、经济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财会工作逐步转向对建设投资全过程的决策、控制、核算、反映和监督;同时,还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计算机应用常识、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等。加强会计日常核算和管理,为完善基本建设资金核算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建会计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基建会计的作用,促进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提高。

三、结论

“十二五规划”为广大财务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科学定位基建会计的角色,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做一名“业务精、思想好、会管理”的财会人员,充分发挥自己在高校基建核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壮大“当好家,理好财”。所以说作为一位基建会计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即一方面要熟悉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要熟练掌握有关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但要掌握基建的账面数字,而且要掌握预算项目、在建项目、竣工项目、交付使用等方面的准确情况;另一方面要求高校的基建财会人员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前提下,走出办公室、深入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并在基建投资严重不足时,尽可能地进行资本运作,配合内部审计部门搞好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2]周菊芳,宗建岳.当前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76-79.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9

沈绍桢,交通银行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顾郁枫,交通银行总行营业部主管200120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被套期产品外延和内涵,判断被套期产品和套期工具相关性的标准,规范了三种类型的套期,计有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对境外企业净投资的套期,提出了套期会计核算的三条原则和二个重要概念即套期有效性和套期文件,同时列举了目前衍生产品核算的实例,根据套期会计的规定重新作了分类判断和会计处理,指出了异同之处。国际会计准则39号体现了配比原则,可以规避非管理性的损益波动,特别是能帮助上市公司在公允性的前提下保持稳定上升的每股收益。同时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金融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电子化应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准则衍生产品核算套期

最近,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中国金融业正面临来自巴

塞尔新协议,国际会计准则iaS39号和美国《塞班斯法案》颁布实施带来的三大挑战。国际会计准则39号认为,对于金融资产按照金融成本计价可以更快反映金融企业的金融价值。这对于我国银行业、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我国衍生品交易应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将会影响到企业和银行的损益、资本金、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和损失拨备。其次,现在正在酝酿资产证券化的活动在会计法则上没有给予支持。此外,还会影响所有企业的拨备水平和损益表,产生大量的非管理性的波动。”国际会计准则的确对我国银行业的会计计量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特别是那些已经或将要在香港或海外上市的银行来说更是如此。国内银行业更应仔细研究国际会计准则39号的具体内容,趋利避害,逐渐与国际接轨。

一、套期会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衍生产品产生并发展的背景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来稳定的汇率和利率格局被打破,金融资产的价格产生了大规模的波动。正是从规避风险的目的出发,衍生产品应运而生。衍生产品从一出现,它的用途就是用来抵消各种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自衍生产品一出生,它就打上了避险的烙印,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另一些特征具有以小博大的可投机性,20世纪90年代后,从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到中航油危机,人们似乎提起衍生产品就有谈虎色变的感觉,这其实是大大冤枉了它。纵观现代金融史,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衍生产品无论是从市场份额还是从产品深度和广度都已经超过了传统的金融产品。究其原因,从投资者角度,由于金融要素价格的波动,使得企业或个人对于资产的保值和升值更为关注,需要衍生产品来取得稳定而可以预见的利润和回报,这就带来了对于衍生产品的需求。从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的角度,不但自身的资产有同样的需求,而且他们熟悉市场秉性,了解金融要素变化的内因,加之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较复杂的衍生产品的定价变得迅捷和方便,科技也推动了衍生产品市场的形成。金融界的专业人士又不断发现和验证了各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这就又推动了衍生产品供给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正是衍生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二方面相辅相成,使得这一市场越来越蓬勃兴旺。由于衍生产品具有多样化的显著特征,它定价的基础可以是各种基本金融要素如利率、汇率、信用、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等等,也可以是其中各产品的组合,它较之传统金融产品更有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它必将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间金融产品创新竞争的主战场。

2、套期会计产生的原因

衍生产品产生的初衷是为了套期保值,是用于与现持有或未来准备持有金融工具用于对冲锁定金融工具的价值,同时投资者也可单独交易衍生产品从金融要素的变动中牟取投机利润或承担投机损失。衍生产品从交易的初衷就可大致分为投机型和套期保值型,作为银行来说,由于其本身对稳健经营的偏好,一般来说对于纯投机型的衍生产品的交易是非常慎重或者可以说是不符合稳健经营的策略而受到严格控制的。特别是对于一家国际公众上市银行而言,它需要稳定的资产回报率。因此在银行所从事的大量衍生产品交易实务中,绝大部分是属于套期保值类型的。从现有的银行衍生产品会计实务来看,后台核算往往滞后于前台交易的发展步伐,后台的会计记录难以体现交易的属性,难以从形式上反映交易实质,难以从各种交易数据中作出产品的绩效评估,前后台不能和谐均衡发展而有所脱节,没有后台的实时有效监管和数据汇总反馈也会大大制约了前台产品创新的能力和信心。鉴于现状,我们更需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特别是32号“金融工具的披露与分类”和39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关于套期会计的规定,它可以有效地规避非管理性波动,显著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国际会计准则39号套期会计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39号套期会计的学习理解,分析比较国内现行的会计核

算办法,发现套期会计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规定套期的三种类型

国际会计准则32号对衍生产品的披露与分类作出了明确规范,为了更准确地披露衍生产品,国际会计准则39号对衍生产品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也作了界定,其中针对用于套期保值的衍生产品,提出了套期会计的概念。它定义了被套期项目的外延,包括非常有希望实现的预计交易、肯定的承诺、可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和在境外营运的净投资。除此之外,如未来的利润流、拥有的股份、持有至到期日的资产、衍生工具本身和净头寸则不可以被套期。

套期会计处理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属于自愿的选择,并且只有有限的机会去修改计量方式,如果不采用套期会计处理,那么损益就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同时要采取套期会计的处理方法,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国际会计准则39号主要是规范了三种类型的套期,即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对境外企业净投资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企业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确定承诺的公允价值的变化进行的套期行为。

现金流量套期:企业对与一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可能发生的预计交易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的套期行为。

对境外企业净投资的套期:企业对于在境外投资项目可能的现金流量变化进行的套期行为。

就这三种套期类型而言,属于公允价值套期,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损益。而属于现金流量套期和对境外企业净投资的套期,则在被套期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前,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应先确认为权益,待未来现金流量发生时再计入同期损益。

2、套期会计处理的三条原则

对于套期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39号规定必须确保不会随意确认有关盈亏,为此规定了以下三条原则:

(1)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对应关系须以书面明确界定。

(2)套期关系要及时作套期有效性评估,如果套期有效性达不到规定范围,视作无效套期,无效套期的公允价值须即时于损益账确认。

(3)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的项目方可相应于资产负债表确认。

3、套期会计处理的二个重要概念

从上述原则,可以看出套期会计的处理提出了套期有效性和套期文件二个重要概念。

(1)套期有效性

套期有效性一般从二个层次进行评估,第一个层次是预期的套期有效性评估,它是对有效套期关系的预期,采用基准点、风险价值和回归的方法来评估,主要从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的大体内容如金额、期限和条款等方面作出,且在开始时和每一个报告日都要作出评估。第二个层次是追溯的套期有效性评估,它主要采取dollar-offset和回归的方法,并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评估。下文我们将简单介绍以定量评估的dollar-offset方法。

Dollar-offset的计算方法的思路是通过计算在经过同一时间段后,套期工具的价值变化与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化之比来得出结果。当1.25>│结果值即套期有效性│>0.8时,认定该套期保值是有效的。例1:单位:万美元

时间点被套期项目套期工具

t(0)时值10020

t(1)时价值变化量+2-1.8

t(2)时价值变化量-1+0.7

计算结果:

t(1)时套期有效性=-1.8/2=-0.9

t(2)时套期有效性=(-1.8+0.7)/(2-1)=-1.1/1=-1.1

本例中计算套期有效性的变化量假定是累积计算的,那么由于-0.9和-1.1都处于(-1.25,-0.8)范围内,故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该套期保值是有效的。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方法易于计算,但有时结果会失真。

(2)套期会计文件

它是第二个重要概念,文件一般由企业会计部门起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战略

涉及到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描述。

2)套期关系的种类

按定义确定属于何种类型,公允价值的套期或现金流量的套期或净投资的套期。

3)被套期风险的性质

确定被套期风险类型,利率风险或外汇汇率风险或信用风险或其他风险。

4)被套期项目的鉴别

被套期项目是否是一个预期的交易。

5)若是一个预期的交易,需要说明下列情况

预期被套期金额、预期交易的性质、预期交易发生的预计时间、预期交易的预计价格、预期交易可能发生的根据和从权益账到损益账的方法。

6)套期工具的鉴别

编制可识别的交易号码及套期的详细内容。

7)预期的有效性测试

测试方法: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主要内容的比较。

测试的频率:交易一开始及每个报告期。

8)追溯的有效性测试

测试方法:Dollaroffset方法。

测试频率:每一个报告期。

追溯的有效性测试是以累计数为基础。

9)其他信息

帮助了解套期关系以及交易结构图表等等。

通过套期会计文件的制作,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存续期内风险对冲的程度,也有助于会计部门与内部或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更有效地计量分析风险程度。

三.衍生产品会计处理的现状和采用套期会计

处理的比较

1、目前衍生产品处理的实例

关于衍生产品,在我们的实务中一般采取表外科目记录合同金额,此外根据实际收支情况计算损益的方法。以下是外汇理财产品核算实例:

某银行2000年10月20日推出美元理财产品,期限二年,客户可存入一定金额以上的美元,三个月付息一次,利息为3.5%,每次付息期满,银行有权中止并还本付息了结,客户在期限内不得提前中止,丧失流动性。至2000年11月1日共募集1,000万美元。

目前美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在1%左右,该款产品有超过3%的回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客户则丧失了二年的流动性,换来较高的收益。其实银行在内部做了一个利率互换期权交易,2000年11月1日交易开始时,前台将1,000万美元以即日三个月libor利率3%拆出,同时在衍生品市场上与对手作一个利率互换期权调期业务,也就是每到付息期,支付对手前三个月叙做拆放所收回的以libor利率计的利息,同时可收到对手支付的以固定利率4%支付的利息。对手可在每个付息期满前5日选择是否叙做下三个月的利率互换业务。如果对手不再叙做,银行也就与客户中止合约并还本付息。

(1)2000年11月1日交易开始时,银行记表外科目

收表外科目:利率掉期协议-外部协议1000万美元

收取客户存款,存入专户

借:客户存款1000万美元

贷:其他保证金--客户理财产品本金专户1000万美元对外拆借

借:拆放国外同业1000万美元

贷:存放国外同业1000万美元

(2)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的账务处理

预提应付给客户的利息1000万×3.5%×2/12=5.83万

借:利息支出5.83万美元

贷:应付利息-客户账5.83万美元

预提拆借应收利息1000万×3%×2/12=5万

借:应收利息5万美元

贷:利息收入5万美元

(3)2001年2月1日三个月满,假定2000年11月1日时libor=3%,付浮动利率3%,收固定利率4%,计算利率互换共实现利息收入1000万×(4%-3%)/4=2.5万美元,

借:存放国外同业2.5万美元

贷:利息收入2.5万美元

付给客户利息1000万×3.5%/4=8.75万美元

借:利息支出2.92万美元

应付利息-客户账5.83万美元

贷:客户存款8.75万美元

收取拆借利息1000万×3%/4=7.5万美元

借:存放国外同业7.5万美元

贷:利息收入2.5万美元

应收利息5万美元

从第一期可以看出,利息收支相抵,银行的利息总收入为1.25万美元,交易的实质是通过利率调期后,无论libor如何变化,最后的盈利是按照3.5%固定利率付给客户和4%固定利率取得利息收入之间的差额为年利率0.5%,按1000万美元本金计3个月的利息。以后各期最终结果类似。

(4)如果对手一直叙做二年共8个付息期,那么最终付给客户利息总额为1000×3.5%×2=70万美元。

到期还本

借:其他保证金--客户理财产品本金专户1000万美元

贷:客户存款1000万美元

同时收回对外拆借本金

借:存放国外同业1000万美元

贷:拆放国外同业1000万美元

表外科目付出

付表外科目:利率掉期协议-外部协议1000万美元

2、按国际会计准则39号套期会计处理上述实例

如果按照套期会计的原则处理,那么首先要制作套期文件,从上例可以看出,将发行1,000万美元理财产品每期支付给客户的固定回报3.5%剥离后,被套期项目是募集资金后对外拆出这1,000万美元的浮息收入,利率为3个月libor套期工具是一个带选择权的利率互换,每三个月将期初libor年率计的利息支出与以4%年率计的利息收入互换。套期风险是利率风险,类别是现金流量套期,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是规避利率风险,获得稳定收益。有效性为1,因为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名义金额一致。套期工具的损益先进入权益帐,待被套期项目产生现金流影响损益后再转入损益帐。除此以外要给出交易大致描述;如利率调期交易对手等情况。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产品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要计量公允价值并记入表内,在具体会计处理时,仍以第一期为例,除了表外科目不计之外,其余基本类似,但是在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必须对利率互换协议计算公允价值,利率互换公允价值的计算依据是将以后各期预计利率互换后的净现金流折至当期计算而出,如果没有选择权,那么该利率互换的公允价值可以根据对以后七期libor的估计进而计算出各期利率互换的现金流,如该例中2001年2月1日第一期利率互换的现金流即为2.5万美元,然后将各期折至2000年12月31日得出。由于选择权的出现需要计算对手选择叙做与否的概率,所以计算较为复杂,需要专业模型,实务中会计人员一般以交易系统如Kondor+提供的测算数据为准,故本例中暂估公允价值为0.5万美元收益。

交易发生日(对外拆出)

2000年11月1日对外拆出1000万美元

借:拆放国外同业1000万美元

贷:存放国外同业1000万美元

预核利息日(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1000×3%×2/12)5万美元

贷:利息收入(假设Libor%为3%)5万美元

计提2个月拆借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1000×4%×2/12)6.67万美元

贷:利息收入6.67万美元

借:利息支出(1000×3%×2/12)5万美元

贷:应付利息5万美元

计提2个月利率互换收入及支出

重价日(公允值变化-资产负债表日)

借:利率互换公允价值0.5万美元

贷:权益-利率互换合约损益0.5万美元

计提当期“利率互换合约”之公允值变化

(因付浮息Libor(3%)低於收定息4%,故此“利率互换合约”应为正值正资产)

支付给客户的以3.5%计的定息回报被剥离在该套期会计核算外,其记账分录与目前作法相同。

2001年2月1日实际收到拆借息后,根据当时利率互换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并从权益帐结转入损益帐。

本例中衍生产品公允价值实际上是按照将来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确定的,对将来利率的估算和折现的计算实质上综合反映了当前经济状况和市场期望二方面的因素,而被套期项目的核算则仍然用历史成本的方法,只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彰响。国际会计准则广泛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使各个会计期间的业绩不会发生历史成本计价时通过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处置时机选择而纵的现象。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又考虑到了套期交易中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之间的特殊关系,引入套期会计修正了被套期项目的历史成本核算与套期工具公允价值核算之间的不匹配,尤其反映在现金流量套期和对境外企业净投资套期的核算上,更体现了公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思想。此外套期会计由于有了套期文件,使得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相关关系一目了然。对冲风险程度根据有效性来判断,如果有效性被认定后,属于现金流量套期和对境外企业净投资套期范畴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就可以先计入权益,降低了风险资本占比,减少了非管理性盈利波动,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套期的衍生品与被套期项目挂钩盯住,有利于管理层对即有的衍生品风险有更全面和宏观的掌握,能更有的放矢的确定总体风险管理战略。

四.国内商业银行借鉴套期会计核算金融衍生产品

1、提高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按照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进行规范管理。

如果我们采用了套期会计的处理方法,那么从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方面就有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保障,从产品特征定义分类,套期文件的撰写,有效性的追溯测试到最终的会计处理。这一整套的标准化流程就可以从所有主要方面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这样对于银行在市场上推行新产品和金融创新是大有裨益的。显而易见传统的产品因其易于模仿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在市场上如果想要推出新的有特色的金融产品,肯定是和衍生产品有关联的。而对于衍生产品,因为其风险较大,所以各国的监管部门都制定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条件,那么谁能提供更规范的风险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谁就能得到准入资格,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谁就有资格不断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进而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使对手难以超越。

2、对后台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

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与复杂性,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有本质的区别,对于现有会计制度,需要专家型会计人才按照财政部的会计准则作出修订,同时也需要大量人员从事套期会计和风险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中套期会计处理和风险管理人才极为匮乏,迫切需要加大此类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熟悉理解套期会计的实质,能分析比较与现行会计核算的差异,确保银行能健康开展套期业务。套期会计处理还要求后台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套期工具(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知识,加强对套期工具的风险识别、度量和控制的研究,运用预期有效性测试和追溯有效性测试度量风险抵消的有效性范围。套期会计处理还要求后台人员能写出会计文件,描述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整个业务过程,使用的测试方法,控制的风险种类,提供有效和全面的风险管理及评估,真正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作用,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使股东利益

最大化。

3、套期会计处理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损益情况

套期会计的运用将使国内商业银行衍生产品的交易引发的损益帐波动趋于平缓。它着重体现了配比的原则,只要套期被判定有效,就能使损益数字较平稳。一家国际的公众化银行,尤其是上市后的股份制银行,Roe(股权收益率)无疑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只有一个在同业中领先的Roe指标,一个保持平稳上升态势的Roe指标才能给投资者信心,才能显示银行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银行在市场上的商誉。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从监管的层面看,国内的监管机构必然对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实施更严谨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也会要求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中引入国外会计准则先进的理念。从资本市场的层面看,市场不会同情弱者,不会相信眼泪,只会看好强者,只会承认各项符合公允性与真实性的财务数据。对于一家国际化公众持股上市银行,更应对广大股东心怀感恩勤勉之情,敬畏惶恐之心,给股东一份稳定的回报是我们的当然使命,所以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39号套期会计处理的研究并且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予以细化将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aS39》

会计核算的作用篇10

关键词:会计集中合算 国库集中收付

一、什么是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行使了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同时对国库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银行账号,其各项资金的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收入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要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具体讲,就是要达到一个目标即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实现一个基础即改革传统账户体系。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抓好两项改革即支出支付方式改革和收入收缴方式改革。

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关系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项制度改革的管理主体相同,都是财政部门;

2、两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都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3、两项制度改革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要求取消单位账户,建立集中管理的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4、两项制度改革的前提基本一致,两者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主体资格。并在此前提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

5、两项改革的作用相同,即两项改革在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作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区别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虽然有以上联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核算主体不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只设报帐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主体资格“三权”没有改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

2、账户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

3、财政资金停留的位置不同。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也就是国库,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由会计集中核算——过渡到国库集中收付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扩充。从职能上讲,后者包含了前者,核算中心可以变化为国库集中收付中心。

三、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相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从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的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单纯的会计核算中心,更多的是从为单位记帐的角度进行运作。单纯的国库集中收付解决不了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问题,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解决不了少数单位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问题:解决不了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从站在整个政府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政府公共会计的发展使传统的财政与会计呈现相互包融的新特征。直接或间接的融入会计集中核算功能已是国际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发展趋势。同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分开,使内部监督机制弱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削弱。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收付能保障和促进国库集中收付的有效运作和取得最大效益:能对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规范收支行为和提高使用效率;能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强对财政预算的执行监督。

其次,从会计核算中心成立运作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在广大报帐会计及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不但运转协调,而且由于始终执行“三权”不变政策,使收款人及付款单位都感觉到与未实行集中核算时一样方便。此时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若推倒重来,将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否定或撤掉,从节省行政运行成本的角度考虑也是得不偿人的,这本身也不符合效益财政的初衷。

四、怎样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进行融合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进行融合。那么,怎样将两者融合起来?以下是粗浅看法。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衔接融合,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的内设机构可以达到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将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造成立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它的一个内设机构,也可以说将原来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作为国库收付中心若干职能中的一个存在。同时,将原来财政各职能股室的相关职能进行统合综效,达到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保证高效运转,使财政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为单位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