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智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0:15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1

目前,在技术革新背景的影响下,对图书馆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顺应智慧化发展趋势。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这一问题,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大资产监督与管理力度,进而维护图书馆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智慧图书馆更好、更快地发展。

1智慧图书馆资产的特点分析

1.1资产的非营利性和无偿占用性

结合国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可以看出,通过分析图书馆国有资产的性能和特点,固定资产、设备资产以及文献资源等是智慧图书馆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图书馆的高效运转提供强大的保障。其中,图书馆资产的非营利性和无偿占用性比较明显,对于图书馆资产的使用,旨在实现读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各种资产的使用过程属于非生产性消费过程,其消耗难以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获取,在占有单位不断使用过程中[1],其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1.2文献资源资产管理与其他资产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是复合型图书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其中,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等是重要的馆藏资源的构成。

首先,文献中承载的信息内容是比较特殊的,其信息内容的传递速度比较快,也可以实现共享性。

其次,文献资源资产的管理内容也与企业资产有着极大的区别。对于以往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文献资产的管理仍然管理信息载体,目前还包括文献资源的采购、统计等全新的内容。

2图书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一些智慧图书馆缺少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薄弱点和空白点。具体来说,过于注重资产的采购环节,然而在验收完成之后,并不重视资产的交付使用环节,缺少第一责任人,使用人对资产的保管和保护过程较为漠视,在出现资产丢失和损坏现象以后,也缺少相关管理制度来予以惩处和赔偿。

2.2难以有效规范图书资产管理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量比较繁重,比如在文献流通、检索以及管理等方面,各个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构建了完善的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此来开展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上,图书馆管理系统以业务为主,与资产的管理相背离,虽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系统比较完整,然而很难将图书馆的资产状况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在流通、阅览等过程中[2],如果图书出现损坏、赔偿等资产变更问题,很难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处理,而且诸多高校图书馆有着较高的开放程度,难以不定时开展资产清点工作,进而造成高校图书资产账物不符现象。

2.3图书文献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对于文献资源来说,也在高校资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较为繁多的品种,也很难准确核算资产价值,其特殊性特征非常显著。所以在高校文献资产的日常监管工作中,资产监管部门交给图书馆来负责管理。然而在图书馆实际管理中,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图书馆与各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关系比较混乱,学院资料室在行政方面由学院管理,然而在具体文献资源购买和资产清查方面,又要接受图书馆的安排,存在着严重的多头管理现象。

其次,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文献资源总量极其重要,而一些图书馆缺少对图书资产更新、折旧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大增加了资产运营和管理的成本,进而严重影响着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构建。

3智慧图书馆资产管理的完善对策

3.1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智慧?D书馆要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等原则,确定第一责任人,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智慧图书馆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全面、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重点包括资产审批、购置以及验收等环节。同时,还要加快构建资产检查监督机制,定期清点和盘查各类资产,一旦发现问题,要究其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予以解决。

对于固定资产信息,要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3]。在使用大型设备仪器时,要确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实施晚上的固定资产检查和考核制度。如果存在长期闲置设备,馆领导和人员要对其进行合理调配与安排,将资源浪费率降至最低,并彰显服务读者的宗旨,进而充分发挥出智慧图书馆的现代化优势。

此外,在购买资产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实际情况,对于资产购买来说,旨在确保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提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能力。尤其在大型固定资产购买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加强可行性调研分析,并构建明确的招标制度,确保各项资产购置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3.2加强智慧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建设

3.2.1加强资产管理软件的应用

通过资产管理软件,可以实时监督与管理资产实物,处理好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账物不符现象,并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其中,在对账和盘点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可以简化整个对账过程中,财务人员可以在财务系统中导出需要对账的资产信息,形成电子账本,将其交给资产管理人员,然后资产管理人员会将电子账本上传到软件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对比和分析表格内容[4],进而可以顺利生成比对结果报表,大大提高对账工作效率,并避免出现人工误差。

3.2.2加强条形码的使用

通过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开展资产盘点。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并应用条形码,在单位或部门资产盘点?^程中,仅仅需要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制作一张盘点单即可,将盘点单导入到扫码poS机以后,可以通过poS机来实时进行现场实物盘点,进而可以充分了解本次盘点的资产实际情况,比如盘盈、盘亏等现象。

3.3加大各类文献资源的资产管理力度

在智慧图书馆资产管理中,图书文献类资产方面的问题不可忽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对于随书光盘的管理,要通过数据厂商实施iSo镜像借阅。

现阶段,外语类和计算机类书籍都有随书光盘,由于光盘与图书同时借出,极容易导致丢失、损坏光盘等现象。因此,要加强iSo镜像借阅模式的应用,读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下载随书光盘内容,为读者借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能够借阅管理成本,具有双重意义。

此外,还要进一步理顺电子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将资产监督与管理落实到位。

例如:上海某一智慧图书馆安装了本地镜像到图书馆服务器的电子资源,并将其作为资产,远程访问的电子资源可以按照租用产品使用权进行处理。所以大大明确了图书馆的权责范围,已经得到了该学校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2

固安产业新城位于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与北京大兴区隔永定河相望。

十多年前,固安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钓具、肠衣、滤芯、塑料是支撑县域工业的“四大金刚”,全县财政收入不足亿元。2002年6月28日,固安工业园区奠基,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固安创造性地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创新引入华夏幸福这一市场力量和其先进的产业新城业务模式,拉开了固安快速发展的序幕。十多年来,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理念,倾力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取得积极成效。固安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县,已建设成为智慧生态、宜居宜业、创新驱动的产业新城。

从2002年合作至2015年,固安县财政收入增长了42倍;2015固安县人均GDp达到36959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财政收入完成55.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7亿元,在全省各县市排名中位居第二。在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中,固安成功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并凭借突出的创新能力,跻身“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前三名,同时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第十。2015年7月,固安县作为全国唯一的产业新城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13个ppp示范案例,同年固安产业新城ppp模式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二、创新驱动,开启GtC战略实践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固安产业新城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定位自身,创造性地提出“全球技术商业化中心(GtC)”战略目标,以“全球技术、华夏加速、中国创造”的创新发展路径,构建从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到孵化加速、中试生产、规模生产的全体系创新链,形成京南科技成果转化枢纽。

固安把握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积极导入硅谷、以色列、德国等全球创新资源以及国内顶级科研力量,推动自身创新型产业体系持续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固安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下一代汽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顶级前沿创新方向的技术与项目不断汇聚,创新要素呈现加速集聚态势。

在创新载体方面,固安产业新城已经建成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卫星导航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创业大厦等一系列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未来将持续加大园区建设投入,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高科技科学园指日可待。

截至2016年9月底,华夏幸福已为固安产业新城累计引入企业超500家,包括德益光生物技术等生物医药类科技研发机构与企业,以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为核心的航天企业,以云谷、京东方为主导的新型显示企业,以京东为主导的电子商务企业,实现项目签约投资额超1200亿元,创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三、产城融合,全面对接北京世界城市

固安产业新城在关注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更关注城市生活品质的升级。按照规划,固安将打造百万人口中等规模高品质城市,建设功能聚集、层次健全、服务齐备、品质高尚的城市核心区,实现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截至2016年6月底,华夏幸福为固安累计投资330亿元,完成修建道路160条178.82公里,完成6座供水厂、4座热源厂、1座污水处理厂、22座换热站、2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在规划范围内实现了“十通一平”。

目前,固安产业新城已经完成或建设中的主要城市功能设施包括:以中央大道金融街区、锦绣大道SoHo办公街区和迎宾大道高端总部商务办公街区为载体,建设百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形成集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总部办公为一体的楼宇经济示范区。以中央公园为核心,集中布局国际品牌星级酒店、创业大厦、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幸福港湾、规划展馆、体育公园、单车运动中心、幸福医院等高品质城市配套,并形成“一核一环两廊多片”的城市景观体系,园区绿化面积约540万平方米,助力“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3

【关键词】发展机遇建设思路愿景

1概述

1.1智慧城市涵义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RFiD读写器、GpS等模块实现图像、声音、温度、湿度、风力、标签、地理位置等数据的识别、采集,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形成大数据的原始数据。

将人们为实现自身服务需求而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思路、路径、规则进行抽象,形成计算机能够完成的算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要完成任务、目标的思路、路径、规则,这类算法形成的软件形成基础功能模块,将这些基础功能模块进行整合,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

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上述所说的软件功能模块对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借助互联网共享技术,得以实现人们所需要的服务目标。因此,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工具,人们通过这个工具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和思路,是取决于人的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讲,各地建设的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智慧城市项目因各地实际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智慧城市不仅是城市智能化,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城市不是一个行业,而是能够带来社会深刻变革的一个引擎,它的内涵和涉及到的领域绝不是“智慧城市”这四个字能够代表的,“智慧城市”只是一个符号标志。

1.2智慧城市特征

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海量原始数据构成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数据处理规则;依托互联网完成信息传播、共享;构筑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泛在的、机会均等的生产、生活服务;全民参入,互动创新;跨域、跨界协同运作。

1.3智慧城市建设意义

全球都在推进信息化革命,智慧城市建设将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的变化都将对全球产生影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对各领域传统企业的深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将跨域、跨界技术和产品整合变成了现实,同时在管理思路、理念和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对传统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都将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转型。各类服务将更加完善和便捷,市民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服务态势将由“需求型”向“供给型”转变,情景消费将得到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智慧城市建设以其涉及范围和领域广的特点,将对消费、生产、管理等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继而影响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

2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机遇

2.1现状

2.1.1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次将智慧城市纳入部级战略规划,代表着“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旨在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们将抓住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梯度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会议决定,要积极支持云计算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强信息安全评估和防护。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1.2企业积极投入智慧城市建设

从互联网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经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各个领域企业都在积极参入,重视程度和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在不断加大,直至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和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引入eRp生产流程管理和基于大数据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等智能管理手段。技术的进步迫使企业由被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转变为目前的主动研究物联网、智能管理等技术。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研发、硬件开发等提供智能产品的企业和一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机构和解决方案咨询机构。现在,中国本土的软件研发能力、硬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存储技术等足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化技术网络的提供者一直跟踪、参入互联网、数字城市、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电信一直走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早在2004年就提出中国电信转型战略,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推进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在提升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

为充分发挥青岛良好的经济、产业优势和中国电信技术优势,2011年9月9日,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与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时任市长夏耕分别会晤,签订中国电信集团与青岛市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份协议是中国电信集团第一次与地市级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领域。为切实落实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同日,在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和时任青岛市市长夏耕的共同见证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三方签署《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合作建设协议》,协议约定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按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体规划,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提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云计算服务、灾备中心业务服务、软件研发和培训服务。于2012年1月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一亿元人民币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以落实三方签署的《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合作建设协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4月12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学习十会议精神省级公司总经理专题研修班上,集团董事长王晓初做了题为《坚持“一去两化”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开班授课,明确提出“去电信化、推进市场化、坚持差异化”,融合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创新思维,积极参入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与阿里巴巴合作,达成涉及天猫、虚拟运营商和阿里云oS的三项合作意向,通过跨域合作,共享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被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元年,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遥感遥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带来了研发、生产、管理、服务效率的提高,还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产业跨界、跨域合作、整合,使智慧城市建设向乡镇延伸和覆盖,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产业结构更加高效、城市发展更加均衡。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应的是,在国家层面缺失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智慧城市的战略定位,很多人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核心和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缺乏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致使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形成合力,打造不出全国乃至全球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产品、方案,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很难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有所作为。有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顾实际,盲目模仿,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形成粗狂的式推进现象,致使盲目投资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2发展机遇

2.2.1全国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纳入部级战略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各地相继出台系列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聚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譬如:上海市为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2015年2月6日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将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北京建设作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山东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制定《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总数居全国之首。在2015年2月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上,青岛市入选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建设优秀城市,位列全国智慧城市惠民评价指数第三名。

2.2.2中国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年来,采用的是“粗放型增长”模式,对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投资关注度很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对生产经营进行精细化管理,政府提出“调结构”,调结构就需要对产业、产业模式、人力资源、市场模式进行调整改革,智慧城市是一个抓手,创新思维,创造新的产品、产业、市场等,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各个领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聚力效益提升,才能实现经济高层次发展。迈向中高端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迈向中高端也是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环顾全球,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竞相向高新领域拓展,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说,谁抢占了发展制高点,谁就能主导世界发展格局。

我国区域、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巨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纵深空间。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将大大增强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2.2.3提升城市管理需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原有的交通、医疗、环保、安全、食品、金融、教育、养老和应急系统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不能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教育、智能环保、互联网金融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2.2.4企业发展需要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生产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然成为决定企业、产业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

传统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大潮中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曾经的成功经验、对渠道的认识、产品的定位、生产的管理等等已经远远滞后或者已经开始落伍,已经阻碍企业的发展,在全球技术革命的大潮中,如不能迎头赶上,将在瞬间崩溃。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的是一个崭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新定位企业、产品和服务,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渠道,跨界整合,资源共享,才能使企业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3.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目前绝大部分人谈的还都是停留在智慧城市的概念、理念和愿景层面,一旦谈到实施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譬如:谈到智慧医疗,就会讲智慧医疗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解决医患矛盾,提高就医效率,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至于如何解决医患矛盾、提高就医效率和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采用什么解决方案了。因此,调研各领域社会服务诉求,将各领域的智慧城市概念转化成为可实施的一系列可实施的项目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落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须加强国家、地区、产业等诸多层面的统筹,统一各个层面人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培养中国新常态下各领域的信息化思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机制,以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公众需求为核心,推进“智慧城市”的整体布局,优先考虑、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采取急用先上、效益为本、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智慧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的诉求转化为一系列目标明确且可实施的项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譬如:首先考虑智慧医疗建设,以解决医患矛盾、方便就医、公平就医、专家资源共享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智慧医疗至少应考虑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个维度,其中: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应包括:患者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患病史等信息)、急救、辅导、咨询等;医疗机构应考虑的环节因素包括:急诊、挂号、电子病历、各种检查化验报告、缴费、取药、住院、咨询、提醒和涉及到医疗机构管理的财务、人力、后勤、仓库、药房、药品进销存、易耗品进销存等。医护人员应考虑的维度包括人员档案、值班、培训等。将以上三个维度综合在一起,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患者需要和医护人员的能力构筑智慧医疗的顶层设计,编制包含各个服务模块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确定智慧城市项目时,应考虑到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智慧城市的任何一个方案的实施都具有一定的覆盖规模,都将给国家和人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的社会价值是评价方案是否可行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譬如:目前,某公司花费巨额资金为其打车软件开拓市场,结果褒贬不一,成功与否尚无定论,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该公司的打车软件只是考虑到了方便叫车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还只是考虑到了会使用智能终端的年轻人一族,忽略了更需要提供便捷服务的老年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行业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改变是否有利于推进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服务完善,答案起码不是肯定的。这样的智慧城市项目方案如果不加以调整的话注定寿命是不会长久的。如果换个方案,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就可以为各年龄段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也可能推广到其他行业的车辆管理、调度等服务领域,解决了智能交通三要素中车、人和道路中的车的问题,其生存能力就不言而喻了。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搭建服务平台是基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更关键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内容服务,只有内容服务才能体现项目的服务价值和存在价值,因为市民真正感受到的是服务。譬如:对于一般人来讲,到互联网上看什么?答案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但是不聚焦,找不到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针对性的资源,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在互联网上主要是浏览新闻和一些信息,不是作为提高自己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的工具。电信行业4G开通了,通过智能终端做什么?对绝大部分人来讲,答案和互联网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增加了微信、淘宝和QQ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没有解决提供服务内容的核心问题。因此,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学习、生活、健康等内容服务是目前最紧迫的,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总理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针对社会关切的网速和网费问题明确要求有关负责人,““加快协调工作,研究如何将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总理还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总理的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内容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内容服务具有很大的空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维度来研究服务内容,譬如:①以年龄为划分维度,为婴幼儿提供哪些内容服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怎么引导,为青年人的学习提升、生活提供什么服务,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哪些服务内容。再上升一个层面就是如何以时间为轴,为人的一生提供连续的服务内容。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课题,都需要深入研究,继而提供出综合解方案。②以行业为维度,根据行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对行业提升、秩序优化会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化工行业为例,为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搭建的化工园区智能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即为园区管委会、平度市政府、青岛市环保局、应急办等提供实时数据、报表分析等服务;二是为园区管委会提供园区管理的实时数据、预警、应急指挥、园区管理等服务;三是为企业提供实时数据、预警、培训、危险品管理、仓库、材料等管理服务。该平台提供的不是一个仅限于园区基本管理的功能,而是更加注重的是内容服务,涉及到化工产业链管理的每个环节,达到智慧城市中智慧园区管理的物联、智能、高效的效果。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检查新河化工园区时对该化工园区管理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区智能管理”,并要求相关部门参观学习,以推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另外,从企业角度来讲,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细分(marketsegmentation),而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细分市场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指最终消费者和工业生产者)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是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即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并根据其多元性和差异性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的实现目标。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的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顶层设计的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因此,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服务能力高低取决于顶层设计的质量。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跨域、跨界进行资源高度整合、高度关联,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尤其重要,否则就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顶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业态,不是原有技术的改良,而是采用已经具备支撑能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现有技术、流程在进行整合、再造,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再生出来的业态与原来的业态不管是存在形式还是管理方式、运营模式都将有着天壤之别,就好像是乐高积木,在新搭建的模型中已找不到原来模型的影子,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这么可怕,又是这么刺激!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就是阿里淘宝,颠覆了传统的零售业流通模式、市场模式,颠覆的速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2)清晰的定位。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给项目一个清晰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其后续得到的结果将会是不同的,譬如:智慧养老项目,若给出两种不同的定位,其中定位一,搭建覆盖全国的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医疗卫生、情感和心理慰藉等方面全产业链服务,为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各年龄段老人诉求、建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老人的保健、医护需求等。定位二,搭建一个智慧养老平台,为某市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显而易见,这两种定位的覆盖区域、服务内容相差很大,一方面反映了这两个顶层方案设计者的格局,另一个方面决定了这两个顶层设计方案后续运作过程中资源整合的维度、深度和广度。

(3)明确的目标。在清晰的项目定位指导下,制定明确的可实施的项目目标,譬如:智慧农业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为政府监管提供的服务;二是为那些农业生产者(根据地域、农产品、生产规模等来划分)提供哪些服务内容,这些服务内容的服务方式、标准等;三是智慧农业平台,平台覆盖能力、提供的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技术功能、需要配套的电信运营商资源等。

3.3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明确项目目标后制定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完成项目各项目标的一整套方案,是一系列单项目标解决方案的汇总,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都应是综合解决方案。

(1)综合解决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立足实际:根据已有资源(包括市场、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实际编制综合解决方案;②适度超前:综合解决方案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的,切忌方案落后,但是更不能太超前,以免造成方案实施后达不到项目需要。③可操作性:综合解决方案是一系列方案的有机融合,确保方案的各个环节均可实施。④时效性:方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实施周期越短越好,因为我们正处在大力推进技术革命、万众创新的时代,时间较长的实施周期往往会导致方案由于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和服务需求,而致使项目失败。

(2)综合解决方案的组成要素。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项目建设背景、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提供的服务功能、技术模块功能、投资和成本预测、运营模式、实施保障和实施周期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勘察,编制设计文件和实施方案。

3.4技术实现方案

依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中的服务功能和技术模块功能编制技术实现方案,因为智慧城市项目的服务功能将不断增加,因此技术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模块化设计,功能扩展灵活;②采用云技术,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③结果输出,方式多样性。

技术方案的基础平台为大数据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通过这两个平成信息处理和服务功能。其中:

(1)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逻辑运算,即:①数据提取、识别:提取通过有线、无线途径传送来的感知设备产生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转换为大数据平台统一标准的数据模式,形成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②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处理规则编制的软件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需要输出相关处理结果到下一级,根据处理结果是否为最终需要结果,下一级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如果处理结果就是最终需要结果,则将该处理结果直接输出到客户端;二是如果处理结果不是最终处理结果,该处理结果被作为下一级的原始数据传送到下一级或触发下一级的处理流程,继续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直至处理结果为最终需要的结果。

(2)呼叫中心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是一个统一、高效的服务工作平台,是一个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云计算技术,现在的呼叫中心服务方式分人工话务人员服务和自动语音应答服务,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调查服务等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因项目提供的服务而不同。

譬如: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项目

(3)管理系统特点:①应用云技术,具有开放性、兼容性;②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对快捷;③模块化设计,扩容灵活;④人化数据分析报表管理。

(4)系统技术架构。系统技术架构包括应用层、逻辑层和物理层。其中:

应用层:包括门户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基础管理子系统、应急调度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分析管理子系统、呼叫平台子系统等,完成的功能包括:

①实时监控(传感器、视频)――环保、安全、生产流程、厂房、库房;

②预警――控制室告警、短信告警等;

③应急调度。

区域隔离:对讲、广播、视频调度、通报。

④基础管理:园区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区域管理、道路管理、危险品管理、应急物品管理产品(生产产品、库房内的原材料)识别、统计、使用等管理。管理流程、法律法规、操作流程、周期检查通报、应急预案、案例库、专家库、联系人等知识库。

培训管理:三维动画场景培训;应急演练;考试认证。

逻辑层:呼叫语音工作流管理、数据分析比对管理、报表生成管理、紧急呼叫管理、服务闭环管理、培训管理等。

物理层:硬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设备、云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语音终端设备等)、基础数据(老人信息库、服务机构数据库、体征参考数据库、GiS地图、知识库等)。

(5)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实现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项目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根据项目需提供的功能确定项目所采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②适当考虑项目的性价比,未必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都是国内顶级的或世界顶级的;③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项目的实施周期。

3.5项目实施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传统单一功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施工组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综合性很高的项目,设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比较多,是一种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施工组织尤其重要;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优化的过程,项目建设采用的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因此,在整体框架搭建完成,某些功能一旦实施完成,经验收后就要投入使用,循序渐进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3.6推广、复制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都是为某一领域或某个产业解决一系列服务问题或提升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运营效率等而实施的,由于相同领域或产业遇到的服务问题或提升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均可以在相同环境下进行复制推广。

譬如: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在新河化工产业园成功上线运行,提供的功能能够满足园区生产和管理需要,表明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化工产业园管理需求,其他的化工产业园在管理和生产上与新河化工产业园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新河化工产业园的智慧化工园区综合解决方案复制到其他化工园区。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复制。

①建模: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进行简化,提炼为能够满足某领域或某产业最基本服务需求、管理提升、生产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基本方案,将该基本方案作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模型。②试点:将抽象、提炼出来的模型运用到某领域或某产业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一要对模型设计的功能进行验证、测试;二是查找模型存在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缺陷。③优化: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缺陷,对模型进行优化,直至达到综合解决方案设计的功能要求。④固化:将优化后的模型固化为该领域或该产业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模型。⑤个性化:因为同一领域或同一产业所处的地域或企业不同,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会产生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将这些个性化的需求提炼为相应的服务或提升管理、生产能力的功能,将这些功能添加到固化了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中,这样得到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⑥复制:以修改完善后的个性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依据,编制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实施,完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复制工作。严格意义上,复制的是该领域或该产业固化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

3.7培训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来讲,培训对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是非常关键的,对智慧城市建设这个新生事物来讲,培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智慧城市的培训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智慧城市相关知识培训,譬如: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智慧城市涉及到哪些技术?什么是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对智慧城市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

一类是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培训,通过培训有利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使用。譬如:大家都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食品追溯项目的建设目的、提供的服务和如何读取溯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培训,该项目就会在社会上迅速推开,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产业、各个年龄阶段、等等,总的来讲,涉及到了每一个角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人员的事情了,而是关乎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因为它与全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对智慧城市的培训不能局限在传统的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培训,使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有所了解,从而,促进和推进全民创新、万众创新。

4智慧城市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近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建成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础网络、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革命中也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人才,支撑、推进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智慧城市建设与以前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革命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几乎涵盖了以往我们知道的所有信息化技术;②时间窗口短,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壮大的时间窗口不会长于五年,在五年之后将会迎来新一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升级,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变着这个世界的生活形态和产业形态。③涉及范围广,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衣、食、住、行生活形态,在改变着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流程,将我们的生活全球化,将全球连成了一个整体。

鉴于以上差异,为能够接应、发展这一轮智慧城市信息化革命,人才队伍的整合、梳理和建设是必不可少和刻不容缓的。中国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化技术人才,适应了以往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而这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与以往需要的人才有着天壤之别,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是项目架构师,可以说,目前中国现在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将这些技术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并可操作解决方案的架构师,我中华泱泱大国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政府关注、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谓不多,而在互联网、物联网革命中只是跟随,而没有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我想就在于此吧。

这个项目架构师不是指传统的软件架构师,而是综合硬件、软件以及管理、生产、运营流程等于一体的架构师。这个架构师能够解决上述所讲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当下智慧城市信息化革命需求,引领中国智慧城市在这一轮信息革命中有所建树,实现国务院总理的“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师需要对智慧城市有着系统的、体系化的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智慧城市的核心。各级架构师队伍建设将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决定着这一轮信息化革命的成败。

5传统企业面临的危机和机遇

5.1传统企业现状

管理粗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型的,导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粗放和有些野蛮的,前期,在足够的利润空间下只是考虑到了规模扩张,而没有像关注企业规模扩张那样关注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目前,传统企业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导致成本浪费、人力浪费、投资失误等问题的出现,致使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运营、人力、市场渠道等掌控力越来越弱。生产组织效率低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缺乏互联网思维,流程陈旧,信息传递缓慢,致使生产组织的效率远远低于市场的风云变幻。产品开发没有做到极致:传统企业的产品开发往往是由企业技术人员闭门造车,没有关注客户需求和感受,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够引发用户尖叫,市场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个方面,美国苹果公司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倾心于苹果手机?究其原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将手机在现阶段做到了极致。苹果手机的成功还带给我们另一个启示,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壮大未必需要很多产品,在某一个阶段,一个产品就可以打遍全球,抢得先机。市场渠道单一:传统企业往往依靠的还是直销渠道,对电商、微商等网络渠道可能还不屑一顾,但是,互联网提供的线上销售渠道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用户需求不清晰:传统企业还沉湎于以往的成功经验里,自认为对用户需求很清晰,但是往往知道的只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概念或产品概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出引发尖叫的产品,更不能引导用户的消费。市场策略滞后:由于传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引领消费的力量越来越弱,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策略落后于市场发展,更何况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缺失,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极易导致市场误判,给企业造成或大或少的损失。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推进大潮中无所适从,传统企业也是为社会、人民提供服务的,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推进也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企业、如何融入信息化革命的大潮、如何在大潮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尚未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只能在焦虑中无所适从或者是学习模仿其他企业进行一些信息化项目建设,而往往由于对自己的需求不明晰、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到位,而致使项目建设失败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2传统企业的危机

由于无法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渠道效率低下,管理粗放,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产品和服务不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形成的大环境下,传统企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向崩溃。对照一下在互联网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的阿里巴巴,就可能明白传统企业面临的处境有多么危机。

5.3传统企业的优势

资源优势:传统企业经过多少年的经营发展,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资源优势。文化沉淀:企业文化形成传统企业很强的凝聚力,便于生产组织。产品和服务:传统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很短的实践进行整合和优化。

5.4传统企业的机遇

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以其覆盖范围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的特点,对产业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就是重塑产业秩序的过程,传统企业在智慧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重新定位,完善或调整企业顶层设计,调整企业管理思维,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新打造生产、管理、运营和市场、渠道等流程和理念,传统企业就会变腐朽为神奇,成功转型,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6电信运营商的机遇与发展

电信运营商在近二十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着通信和信息服务,建成全球最大的基础通信网络和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运营商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思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国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运营商的发展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往?在考验着电信企业驾驭市场经济的智慧和本领。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还主要集中在语音业务和宽带业务,其中,语音业务包括固话语音和移动语音两大类;宽带业务主要是提供流量服务。尽管三个运营商还开展诸如:iCt业务、号码百事通、短信、彩信、飞信等增值业务,但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集中在语音和宽带两大业务。

运营商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传送通道,是互联网业务的承载者。随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智慧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消费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面对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这样的大势和机遇,电信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电信运营商具有以下优势:

网络优势:全国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企业的业务通道都是由运营商提供的。

技术优势:电信运营商的技术人员掌握着信息化领域的基础和根本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乃至“互联网+”技术都是以这些基本技术为基础的的技术延伸或嫁接。

科研优势:邮电部期间建立的三大研究院: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和广东研究院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协调优势: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服务覆盖全国,业务组织、拓展全国一盘棋。

实施能力优势: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邮电部时期的中国通信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就组织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八纵八横”网络。目前,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年收入超过700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项目施工和维护能力不仅覆盖全国,而且在积极进行企业转型,成立集团客户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电信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具有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必将大有作为。至于如何抓住机遇,我想是否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定位:既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运营商具有上述所说的那么多优势,三大运营商又是国资委管控下的企业,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定位应该是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而不是跟随。现在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不引领或将失去发展机遇。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作用:既然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的业务通道都是由运营商提供的,就意味着运营商掌握着信息化领域的核心、基础技术,这种情况下,运营商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用心研究在这轮信息革命大潮中,运营商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认为至少应该起到架构和发动机的作用,为现在万众创新、全民创新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为互联网和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在此基础上,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有针对性的推出附加产品或业务。

整合资源,广开合作渠道,主导合作:整合资源包括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三大运营商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打破旧的产业秩序形成新的产业秩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须放空我们的大脑,丢掉原来的思维,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个产业模式与原来的产业模式相比注定是面目全非的,在新的产业模式指导下拓展我们的企业。用开放的心态,主动合作就可以引导合作,被动合作就失去了先机。

体制创新: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业态,需要新的体制和机制。这次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将对产业秩序进行重塑,对企业来说将是生死攸关的,因此,需要挑选企业精英,组建专业团队来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对这个团队的管理应该与原来的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这个团队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案研究、支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中的方案有别于以往的方案,它具有综合性强、技术涵盖面广、服务功能丰富等特点,因此,需要组织能够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核心及理念的人员研究、编制适合于该轮信息革命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支撑运营商企业参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

7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7.1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都是长期的,经过一阶段的成长壮大,虽然将不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但一定是以后国家其他发展重点的基础,因此,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长期和短期兼顾,在综合解决方案设计格局和设计框架上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7.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分工协作,政府起到定方向、引导、把关的作用,确定顶层设计、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企业在政府的整体顶层设计框架下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确定的目标、方向指导下参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政企联动、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的合力,才能使中国在这一轮信息革命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7.3国企与私企的关系

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目前推进万众创新、全民创新的新形势下,国企和私企都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企和私企各自优势和特点,合作推进,共同发展,在推进过程中,两者的定位用一台红旗轿车来做比喻进行说明,发动机、车架子等部件基本由国企来负责生产,方向盘、车门、车灯等部件基本由私企来负责生产,国企和私企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生产出高质量的红旗轿车。

7.4先进技术与现实需要的关系

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这轮技术革命中,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先进还是在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技术的适度超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信息化建设二十年,无论从基础、研发和技术还是推进环境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譬如:德国、英国、美国等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不能被德国工业革命4.0等干扰和迷惑,要立足实际,不能去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当然,先进技术的研发是必须的,但是要取决于条件、环境和需求等因素。

7.5标准与认证的关系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4

通过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从总体方案设计上解决城市发展的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问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1—数据集成是城市运行运营数据集成平台建设的核心、规划和设计运行运营集成数据的管理,实现能将供水、供热、供气等专项业务运行运营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提取等数据管理。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2—智慧教育: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3—智慧医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4—智慧物流: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国家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日趋成熟。面对物流企业需求多样化、灵活多变、快速响应等需求,传统的物流行业业务系统对客户关系管理,车辆调度、定位、跟踪等工作很难做到定向有效。随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pC终端的应用托管和平台服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信息化服务。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5—智慧社区: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不间断监视各部位的情况;小区内部环境的监控,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及时发现非小区业主长期无故滞留;周边防范对人员的非法进入及时报警;可视对讲提供住宅小区住户与来访者的音像通讯。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6—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应用解决方案依托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7—智慧家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环境,其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5

关键词:智慧社区认识体制;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对策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兴未艾,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自古以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建设智慧城市必先从智慧社区开始,并且铁杵尚未磨成针,推进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克服。

一、智慧社区问题的提出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总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智慧社区立足于智慧城市建设细部,让互联网与家务、政务、商务聚合,解决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的难题,避免办事难、手续繁、跑断腿、磨破嘴、门难进、脸难看的实务办理,让生活方式更简单、更快捷,打造幸福生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建设智慧社区的问题

中国的南海之滨——茂名,是著名的南方油城、果菜之乡,是广东经济强市,经济总量位居前位,陆地总面积达11459平方公里,下辖茂南区、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全市户籍人口757.7万人。2012年就已开始启动建设滨海新区,打造智慧型、生态型、集约型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城市,时过5年,成效甚微,是什么制约了其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1.认识问题

在茂名施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可能存在对智慧社区内涵认识的错误和不足。干部层面会存在在总体认识不够准确,定位出现错误,单一的把智慧社区的建设当做表面的简单升级,或者脱离了社区,没有树立服务意识忽视了居民主观性,一味地发展技术。群众层面,容易对领导阶层传达的信息理解有误,把智慧社区建设理解为政府的工作,离自己很远不相干的事情,而忽视了自己的建设主体地位。茂名随着2017年深茂铁路的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开通,即将融入珠三角2.5小时生活圈,与此同时随着智慧城市的逐步试点推广,茂名智慧社区建设的条件日趋成熟,建设趋势愈渐明显,但茂名还没有相关的系统具体的规划方案,缺少科学的指导规划。茂名本身的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滞后的问题,办事效率低下,存在权责不清缺位、错位的问题。社区建设不足,公共服务得不到满足,社区居民参与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不能适应智慧社区的管理模式,制约智慧社区建设。据调查,以茂南区官渡街道为例,居民对本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源不了解,当地户籍居民和当地非户籍居民的比例分别是39%和58%。在“居民参加社区活动情况”的调查中,没有参加过社区活动的本地户籍居民和非本地户籍居民分别占33%和49%,居民对社区建设情况不了解参与冷漠,社区管理出现脱节,与受众主体脱离,与建设自发力量脱离。此外,茂名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也很突出,据官渡街道的情况了解,居民对社区的需求已经由生存阶段上升到发展阶段,对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很迫切,培训咨询、网络社交、社区养老、幼教服务等发展型服务越来越符合居民生活的发展趋势。要全面满足居民需求,必须发展数字信息化的社区。茂名的社区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位于茂名中部和西部,养殖业、种植业、林业较发达,社区建设整体相对较落后,一些山区交通十分落后,镇级公路穿街而过,缺乏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位于茂名市中南部,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产业相对集中,社区建设较发达。但也存在新老城区并存的状况,茂南官渡街道拥有湖泊环境幽美的高等豪华小区有国际花城、碧桂园等,海印集团•茂名“森邻四季”是在茂名布局的第一个地产项目,但也存在很多基础设施老旧、医疗卫生落后的单位社区和聚集大量外来务工居民的城中村。

2.资源问题

据快报数字,2011年茂名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12亿元,据快报数字,比上年增长27.3%,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为11.47亿元,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茂名缺乏集成智慧社区建设的商企,企业投资不足,智慧社区建设资金不足。茂名本土化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弱,很多技术依靠外来,技术引入和技术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3.人才问题

智慧社区建设将会产生一大批相关的就业岗位,就业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科技创新力和应用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茂名市产业主要以石化、对外贸易为主,人才培养主要针对专业技能和对外交流,不能适应智慧社区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

4.宣传问题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茂名市常住人口5817494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759686人,65岁及以上人口550522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13.06%和9.46%,分别比国际认可的老龄化标准高出3.06%、2.46%。茂名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比重大,不利于智慧社区的宣传推广。茂名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约为341万,人均拥有量约为0.586,移动电话普及率较低,不便于智慧社区手机端服务。茂名新媒体宣传手段在社区宣传的运用较少,宣传效率低、方式单一,不能满足智慧社区建设推广宣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6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04元,增长12.6%。茂名居民可支配收入虽有增长但是仍然不高,且农村城市差距较大,居民收入还有待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也较低,居民收入不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思想意识不到位,传统不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易改变。

三、建设智慧社区的对策

2011年,茂名提出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和城市发展新格局,以片区规划为单元,形成“一核双轴五带,多节点放射状”的城市发展模式。像市民片区,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公共活动、时尚居住、生态居住、观赏旅游等。公共设施占12.11%,绿地占28.91%,道路广场占10.71%。配置小学3个,中学、综合医院、体育中心、邮政局等各1个,垃圾中转站2个。而站南片区,居民地较集中,绿化较少,脏乱现象较明显;7所中小学,学校规模小分布散,宿舍紧缺,班额超编;医疗设施数量水平都存在不足,没有卫生监督所,未成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河东主城区的联系道路集中在天桥路,主次干道贯通性不够,时常拥挤造成公路损坏,停车位预留不足,严重影响交通和居民出行。此外也有具体规划建设一批新社区,如牛岭小区、福地小区、粤华小区、吉祥小区等等。现基于茂名社区建设规划情况,以茂名市为例分析智慧社区建设解决的解决对策:

1.认识上,提高到战略地位,科学规划

领导干部阶层要起好带头作用,深刻领悟智慧社区建设要领。从建设大局出发,做好系统全面的上层建筑理念设计工作,总体与阶段现结合,完善好相关的标准条例、评价体系、规划目标。建设智慧社区不仅重视科技互联网的运用,也要关注社区管理的新理念,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必须明确社区职能,分工明确,职责划分清晰,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主动服务群众。同时做好茂名市居民相关概念普及工作,让居民认识到自己的定位,发挥主体的作用。更新社区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居民主体地位,利用移动互联网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让社区管理融入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增设新的体育健身器材、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充分保证基本的公共服务供给。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克服原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引进互联网技术,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居民生活的智能化信息化,实现物流信息、家具维修、外出旅行、政务办理、社区养老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服务的数字化、智慧化、人性化。重视社区文化建设,融合方便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展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形成专业的社区文化工作室、文化站,以现代化手段满足居民发展需求,拓宽公共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协调体制,发展社区建设。一方面继续扎实推进较发达的市区的经济建设,对老旧社区进行翻新改造,进行综合治理,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如茂名官渡二路官渡北社区。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茂名欠发达地区信宜、高州等地的社区建设,给予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倾斜支持,先从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入手,在基础设施完善成熟后加强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2.资源上,政策支持优安排,落实到位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财政资金上都给予倾斜优惠,一方面,加大改善社区基础建设、公共设施、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上发展智慧社区的企业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一切有利因素发展智慧社区,采用政府+社会+商企协同驱动模式,既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也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培育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营造全民融入智慧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尽量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减少技术上对外的依赖,同时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的技术,在学习外来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技术,实现技术的升级和换代,从而更快更好地自主掌握核心科技。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的维护,制定信息安全条例,保证技术引进和运行中的信息安全,对边界管理、访问权限、安全监控、云服务安全事件等技术环节都要加强安全维护。

3.人才上,外引内培促催化,以人为本

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对学生技术水平、管理才能和人文素养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就业适应到智慧社区建设当中来。制定定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已经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技能的训练和人文知识的普及,对于管理阶层的工作人员加强信息技术的技能培训,了解跟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智慧社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工作。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从外部引进智慧人才,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满足社区建设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利用他们的成果技术实践经验更好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4.宣传上,线上线下造舆论,营造环境

创新多种宣传方式,注意运用现代新媒体手段,采用符合社会发展、大众潮流的宣传方式。线上,利用论坛、博客、社交、Seo等手段推广,普及相关概念知识,营造智慧环境。线下,针对从老人到小孩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案,如老人的养老服务、小孩的幼教服务等,重点对青壮年进行推广,再由青壮年作为主力辐射连带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推进智慧社区的服务推广;宣传的同时推进移动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加强思想宣传教育,促进居民传统思想观念转变。

作者:吴莺莺梁家维梁沛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6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专业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3]王永.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机[J].福建电脑,2007.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7

为进一步提升施工工地智慧化程度,巩固扬尘污染防治效果,根据市控尘工作要求,结合智慧化城市建设需要,为推进施工工地智慧化建设,我办制定了《中牟县2021年智慧化工地建设及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实施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管建并举、以建为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理念,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减少现场的巡查检查,全面加强各类工地、渣土运输、建筑垃圾消纳场(弃土场)、道路保洁、已建成楼院、裸露黄土、物料堆场、非道路移动机械、物料运输等扬尘污染治理,遏制扬尘污染,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二、组织领导

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成立中牟县2021年智慧化工地建设及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单纪谦县控尘办常务副主任

常务副组长:王万锋县控尘办副主任

副组长:彭彦辉住建局控尘办主任

成员:高尚住建局控尘办副主任

陆明住建局控尘办副主任

闫雨住建局控尘办副主任

冉凤楠控尘办综合组代组长

张月航控尘办督导一组代组长

鲁永涛控尘办督导二组代组长

蔡壮壮控尘办督导三组代组长

李易峰控尘办督导四组代组长

张衡控尘办督导五组代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办公地点设在房产大厦1822房间,彭彦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目标及完成标准

符合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及智慧化建设要求的扬尘污染源,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建设任务。

(一)智慧化建设

6月25日前,符合要求的房屋建筑工程,全部完成智慧化建设前端设备安装和联网工作,并实时传输数据;6月1日后注册“控尘系统”的新建项目,于注册之日起30日内完成。

完成标准:通过“控尘系统”完成项目智慧化建设方案上报和审核;通过区县(市)控尘办现场验收;视频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全数实时上传到“控尘系统”;完成日期为数据全数上传到“控尘系统”当日。

(二)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

9月25日前,凡符合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要求又达不到智慧化建设要求的污染源,全部完成监控监测前端设备安装和联网,已有的前端设备须完成数据联网;9月1日后注册“控尘系统”的,于注册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完成标准:通过区县(市)控尘办现场验收;在线监控监测数据全数实时上传到“控尘系统”;完成日期为数据全数上传到“控尘系统”当日。

因停工、停产等原因,暂不具备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条件或智慧化建设条件的污染源,通过“控尘系统”系统报备,在开工、复工、复产前必须完成建设任务。

四、工作职责

(一)县控尘办

负责全县范围内污染源智慧化建设的总体筹划和组织实施;督促全县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推动工作落地实施;负责项目信息审核;负责智慧化建设现场验收;负责辖区内施工工地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和智慧化建设的检查和督促,对不能按期完成、拒不配合的施工工地,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控尘办全体人员不得推销、介绍相关产品、业务,不得趁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各乡(镇)、街道办、园区管委会

负责所辖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和智慧化建设的具体组织工作;负责本辖区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智慧化建设等信息化建设筛查,指导各责任主体对污染源信息进行更正、补全,督促其对掉线、损坏设备进行修复;组织对遗漏注册污染源进行补注册。

(三)扬尘污染源责任主体

负责本项目智慧化建设,编制智慧化建设方案,通过“控尘系统”按程序报批后,完成智慧化建设;已完成建设的施工工地,指定专人负责设备运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实时在线。不满足智慧化建设要求的项目,按要求安装在线视频监控监测设备并联网,对已安装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实时在线。

(四)第三方服务商

根据市控尘办《关于施工工地智慧化建设第三方服务商评选结果的通知》(郑控尘办〔2021〕34号)要求,按照落实智慧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标准要求,为工地提供良好的设备安装、联网和售后服务及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设备完好、实时在线。

五、智慧化工地建设范围及标准

(一)建设范围

1.单体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及以上或群体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及以上,且工期(含剩余工期,下同)在3个月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

2.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轨道交通工程。

3.工程投资总额3000万元以上,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园林绿化工程。

4.工期在6个月以上的水利工程。

(二)建设标准

1.远程视频监控摄像头。能够覆盖施工场区大门口、洗车机、施工作业面、场区主要环境,实现对施工场区的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能够甄别管控时段施工、黄土裸露等场景。

2.信息公示牌。实时显示施工工地综合信息,包括项目三方、施工人员、施工车辆、施工阶段、施工状态、调度信息、管控信息、现场视频监控、现场空气质量数值、扬尘污染防控二维码等。

3.车辆出入口抓拍及冲洗监测设备。抓拍设备对进出施工工地的所有车辆和冲洗车辆进行抓拍,通过对抓拍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出未冲洗车辆信息,并实现所有车辆数据的实时上报。

4.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及远程喷淋监控。监控施工工地内pm10、pm2.5和喷淋开启状态等数据变化,对数值较高的施工工地实时预警,并实现所有环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上报。

5.预拌砂浆储存罐监控。通过对砂浆罐的监控,强化施工工地日常施工管理,对违反管控进行施工和物料运输等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6.智慧工地集成终端。实现对施工工地内相关感知设备的统一管理,并通过集成终端实现数据的上行与下发。

六、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范围及标准

(一)建设范围

1.长度500米以上且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线性道路工程。

2.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市政公用设施类工程。

3.工期在3个月以上且不满足智慧化建设要求的房屋建筑类工程。

(二)建设标准

1.远程视频监控摄像头。覆盖施工场区大门口、洗车机、施工作业面、场区主要环境,实现对施工场区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能够甄别管控时段施工、黄土裸露等场景。

2.车辆出入口抓拍设备。对进出施工工地的所有车辆进行抓拍,实现所有车辆数据的实时上报;

3.车辆冲洗监测设备。按照有关要求须安装固定车辆冲洗设备的,同时安装车辆冲洗监测设备。

4.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及远程喷淋监控。监控施工工地内pm10、pm2.5和喷淋开启状态等数据变化,对数值较高的施工工地实时预警,并实现所有环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上报。

5月10日前,全县所有在建项目,通过“控尘系统”下载本项目扬尘污染防控二维码,制作成公示牌张贴至项目大门处,规格为60cm×90cm;已完成智慧化建设的施工工地,在项目现场智能信息公示牌内展示即可。

七、奖惩措施

根据工作完成进度,对扬尘污染源及关联单位采取相应奖励或惩罚措施。

(一)信用加分

在以下时限内完成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联网或智慧化建设的,由县控尘办通过《郑州市施工扬尘信用评价信息审核及管理平台》对相关项目进行信用加分:

1.5月15日前完成的,加10分;

2.5月16日至6月5日之间完成的,加8分;

3.本方案所述须于1个月内完成建设任务的新注册污染源,于注册之日起10日内完成的,加5分。

(二)信用扣分

在以下时限内不能完成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联网或智慧化建设的,依据《郑州市大气环境信用评价计分办法》(郑环攻坚〔2020〕8号)(以下简称《计分办法》),由郑州市控尘办通过《郑州市施工扬尘信用评价信息审核及管理平台》对相关项目进行信用扣分:

1.在本方案限定的固定日期前不能完成的,扣5分,同时责令限期整改和采取相应处罚措施,拒不整改和到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据《计分办法》扣除相应分值。

2.须于30日内完成建设任务的新注册污染源,于注册之日起,30日内不能完成的,扣5分,同时限期整改和采取相应处罚措施,拒不整改和到期整改不到位的,扣除相应分值。

3.自发文之日起,剩余工期不满足建设要求的已有项目,于5月1日前通过“控尘系统”上传相应资料和承诺书,逾期未上传又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建设的视为未完成,扣5分,同时限期整改和采取相应处罚措施,拒不整改和到期整改不到位的,扣除相应分值;未能在承诺期限内完工并提供相应资料的,视为提供虚假信息,扣除相应分值。

4.已完成智慧化建设的污染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在6月25日前不能全数上传数据到“控尘系统”的,视为未完成,扣5分,同时责令限期整改和采取相应处罚措施,拒不整改的和到期整改不到位的,扣除相应分值。

(三)暂停或取消资格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8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先行先试,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中关村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今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运用RFiD、云服务等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

一、软件谷打造智慧园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软件谷而言,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部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将南京打造成为“人文绿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软件谷的建设初期,法国凯捷公司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高端策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将软件谷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软件谷综合竞争力。

2.智慧园区的建设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打造必须建立在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上,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将会构建起园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园区形态。同时,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将会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今后软件谷的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智慧园区建设是软件谷“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对于软件园区而言,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优美的生态、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体制机制等优势条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第二次创业需要以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核心是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走在前列,才能够更好地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管理手段与措施,减少运营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契机,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内外诸多软件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和现状

1.建设规划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南京)软件谷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软件谷;以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引领发展,加快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超级云计算服务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

2.建设目标

以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园区为目标,优化顶层架构设计,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化建设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实现“政务工作公开化、园区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共享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建成“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3.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软件谷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有iBm润和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北大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虚拟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紫金(雨花)科创特区云端虚拟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4.正在搭建的体系架构

软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专业园区,并积极搭建“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架构,即: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设的“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等三大平台。

(1)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软件谷的基础云平台,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未来将承担为谷内各类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也是软件谷建设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依托。该中心主要建设云服务和云应用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一期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200万亿次、存储规模将达pB级,后续超算性能指标还将扩展到千万亿次以上计算能力和eB级别海量存储规模。云应用平台则提供创业孵化应用云、培训应用云、研发测试应用云、政务应用云、治安应用云、环保应用云、交通应用云、教育应用云、医疗应用云等业务。

(2)“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该平台主要引进智慧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企业,聚集智慧产业上下游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智慧产业进行顶层方案规划和分模块设计,研究适应软件谷产业特点的智慧园区架构和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警务、智慧环境、智慧电子商务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完整的智慧产业链条。位于软件谷a8地块的楚翘城项目是软件谷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与南京电信的合作,楚翘城从设计、建设到管理、运营、服务都贯穿了智能化、宽带化、无线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本,达到商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

(3)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整合谷内现有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孕育孵化载体,从软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软件产品和应用的产业化促进等三个层次开展软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谷内企业在大数据、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尝试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强大专业的后台支持。

(4)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该平台汇聚谷内所有行政资源,负责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分解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组织人才培训、交流发展经验、开展绩效评估等工作。软件谷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软件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任务跟踪和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行政管理、企业服务、企业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特点,全面负责“管委会—职能局或专业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与指导工作。

三、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三大策略推动智慧园区发展

一是抓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通讯、移动互联、游戏动漫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抓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科创特区、创业创新城和中以智慧园等一批载体,大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三是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储备一批新的合作企业,逐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行业应用领域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建立惠及企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针对园区的网络解决方案,建设简洁、可靠、高性能的园区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各类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宽带互联网省际、国际的出口能力,建设全市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监管与网络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3.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企业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库,定向各类扶持企业的政策、信息、资源,实现从项目准入手续办理、专项申报材料评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块建设,将谷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楼宇资源和招商条件等信息全部入库联网,根据招商对象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找符合条件的落户资源。三是加快企业与园区的社区媒体交流平台建设,及时汇总谷内企业对园区发展和政策服务的具体诉求建议,及时有效准确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

4.丰富业务支撑平台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9

常州中了彩。十几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复函常州,同意将其列为“智慧城市”试点,武进区同步开展“智慧城区”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常州市成为全国第二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被广泛认为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契机。5月,常州市市长姚晓东主持召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到2015年将常州初步建成“智慧城市”。他认为,加快信息化进程,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需要。

2010年,iBm正式在中国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2011年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元年。国内一线城市百分百提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或发展纲要,80%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构想,甚至有些三四线城市也喊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有26个城市把“智慧城市”列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常州也在其中。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潘仁贤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常州最早于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了“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建成‘智慧城市’”的目标要求。2012年5月30日,常州市政府正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将其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一个半月之后,申请获批。

“较早提出并展开战略部署是常州迅速被列入试点的主要原因。”常州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苏英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前后两任市长均对这项工作尤为重视。

另一个原因是,常州市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潘仁贤介绍,2010年,常州市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为0.757,高于全省平均,列全省第四。2011年,常州市被江苏省认定为唯一城乡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同年入围全国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名单。今年5月,常州市又被认定为部级“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另外,常州市的两化融合、管道集约建设等方面工作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随之而来的是与运营商展开的合作。苏英说,三大运营商已经与常州市政府签署“十二五”框架合作协议,到2015年,三大运营商在常州总投入将达100亿元以上。据她透露,目前首期合作项目三大云计算平台一期工程均已竣工,分别承担政府信息化、文化创意渲染和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和服务,集约整合资源,降低社会信息化成本。

常州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在于,“区别于周边城市,寻求差异化发展。”潘仁贤如是说,为规避区域同质化竞争,同时结合常州产业基础和省政府对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常州市将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基础装备和智能机器人”等特色产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名城”。

除此之外,在苏英看来,“把握社会应用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实行信息化惠民、应用服务民生的模式也是常州建设‘智慧城市’的亮点所在。”

较为直接的一个体现是,到2015年底前,常州的有线宽带通达率将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计算机普及率每百人80台,市民的基础信息获取几乎无所不在。苏英介绍,“到那时,市民卡可以与手机绑定,市民出门,可以用手机到处‘刷’。”

另一个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是“智能医疗”。苏英说,至“十二五”期末,常州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将超过70%,任何在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其电子健康档案可被其他任何一家联网机构调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孩子出生后领取了市民卡,整个求学过程、档案也都能记录在里面。

而眼下,“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常州‘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展开。”潘仁贤说,常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方位加速推进。

但是,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建设智慧城市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智慧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整座城市发达的物联网和云计算中心等智慧网络支撑的,整个系统涉及社会管理、人的素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而不是每个城市都能达到这些基础条件。”上述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林型新也坦承,“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先行一步,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探索阶段。”他表示,常州在推进首批试点项目的同时,还将着手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启动智慧企业培育等工作。

固定资产智慧管理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建设建议

一、背景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怎样克服并解决这些难题是世界各国在城市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种大环境下,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覆盖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社区、环保、农业等等,它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基础上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的智慧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并且可以立足于长远,有效的进行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成为现在城市建设的重点,中国特色城市之路正在进行,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3年的8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确定了103个城市和区域,到目前为止,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近年来,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赣州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十二五”以来,赣州市通过实施“数字赣州”建设使得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在智能交通、绿色农业、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智慧医疗等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使得赣州市数字化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截止到2010年,赣州市通信光缆线路总长5万多公里,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3G网络覆盖率县城以上城镇达到100%,农村乡镇达到80%以上;全市电话用户51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106万户,移动电话413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42.7万户,网民150万;有线电视用户64.2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到0.5%。赣州市通过加快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大力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基本建成有线与无线广泛覆盖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并成功入选2015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2、软件和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近年来,赣州市抓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和两化融合的机遇,重点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目前产业规模已达10亿元,有本土软件企业20余家,并建有赣州市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赣州市专门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企业入驻软件产业孵化园,形成软件产业集群,并对进驻孵化园区发展的企业在孵化启动资金、办公场地租金、人才吸引与技术进步等方面予以资金与服务上的扶持。

3、电子政务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赣州市建设了赣州市政务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政务网的互联互通,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统一网络平台。全市建立了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如启动了“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建立了“公安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开展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部署了土地供应备案、土地交易动态监测监管、执法监察信息管理、建设用地审批等系统;建设了“金财工程”,构建了财政政务信息专网,实现了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

4、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

赣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赣州市还全面开展了数字园区建设,16个工业园区全部接入了省数字园区平台。建立了“赣州中小企业网”,为中小企业初步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

三、赣州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有待加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准确认识,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赣州、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能解决什么问题,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2、基础技术力量薄弱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能否掌握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对赣州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赣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和信息产业基础,但是在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起步较晚,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多,这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3、信息应用整合力度不够

在“数字赣州”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各个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这些都限制了“数字赣州”整体效益的发挥。

4、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要做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精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人才、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研究人才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产业人才这三种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四、赣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

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要充分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要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赣州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前沿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并根据赣州的实际情况,全面统筹建设各个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避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共享、数据资源共享、信息孤岛等问题。

2、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特色个性

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赣州特色,应紧紧围绕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赣州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将智慧旅游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3、加强人才培养

赣州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人才。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注重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再教育,派人员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其他城市进行参观学习,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王震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共识与我国的提振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1,(5).

[2]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12).

[3]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