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十篇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十篇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2:16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政府采购固定资产核算

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有较大的比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重视和逐步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逐渐扩大。但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多,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也在逐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这里我们重点研究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1.采购程序不符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的定义为:“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具体的采购限额在采购法中并没有做统一的规定,但采购法第八条指出,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也就是说,不同地域乃至不同物品的限额并不相同,例如广东省对于通用家具的采购限额为50万元,而上海市对家具用具的限额为20万元。事业单位超过限额的固定资产采购需要履行政府采购手续。但一些单位由于对政府采购限额的规定不熟悉,或对新颁布的规定没有把握,采用了直接购买的方式。尤其是,在许多省市的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标准的文件中,对不少类型的物品是零限额,例如广东省的摄影摄像器材、江苏省的打印设备等。

政府采购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等。与直接采购相比,政府采购程序复杂、交接期长、采买效率低。因此,出于节省时间及工作量或者急需购买物资等目的,一些单位会将本来只需要采买一次的设备物资分开购买,以避开政府采购流程。从短期看,这种拆分行为或许能够一解燃眉之急,却增加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破坏了财政资金的节约机制。

2.入账时原始凭证附件不齐全。许多单位在固定资产验收时没有严格按照《采购法》的规定办理入库手续,不注意保管相关单据和凭证。以公开招标方式为例,要求附有的原始凭证有:中标通知书、发票、合同、国库支付回单、开支申请单、验收入库手续等。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都出现了记账凭证附件不全、缺东少西的情况。

3.资产验收手续不完备。《采购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由采购人来组织进行,并且验收方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它并没有引起一些单位的足够重视,找不到验收书的情况屡见不鲜。

政府采购验收手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好验收工作。?采购人要指定验收人员,全权负责验收签字工作。二是采购人在组织验收时,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验收能力,开展验收工作。三是应明确验收方的权利与义务。?验收方对供应商要履约进行验收,最后要将验收情况在验收书上作如实说明并亲笔签字。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混淆固定资产的划分标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把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饰及动植物。六类固定资产中,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有时候被误当成普通物品,产生入账错误。

2.核算错误。最经常出现的核算错误:一是有的单位对租出的固定资产,将其从单位固定资产账户中注销,使得单位固定资产价值虚减,账实不符;二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而有些单位违背会计准则,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三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清理和处置存在常见问题。如有的单位不通过技术部门鉴定,将尚可使用的固定资产作报废处理,以低价转让给关系户;有的单位将国有重要设备低价或捐赠,以较低价投资给关系单位,损害了国家利益,肥了个人腰包;有的单位隐瞒固定资产清理收入,不入账或计入小金库,为贪污提供便利等等;四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有些工程项目投资金额较大,面临的风险也大,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未经论证而匆匆上马,半拉子工程给单位和国家带来的损失都十分重大。另外,在建工程核算中的常见错误如,有的单位未按规定对在建工程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有的单位工程竣工决算交付使用之后,未能及时结转,长期挂账;五是有些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基础工作不扎实,比如疏于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与核对,致使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实物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等。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出租出借或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时违背规定。如有些单位不进行可行性评估,就将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出借或者投资出去。按照规定,事业单位对外出租出借或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必须向主管部门提出审核申请,并报请财政局审批。有的单位在出租出售有土地时违背相关法律,涉及刑事诉讼。

2.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问题。有的单位擅自处置到期报废的固定资产,并未遵守规定进行必要的评估,或者对处置获得的收入随意坐支,私入小金库,违背“收支两条线”等规定。

3.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比如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都采取归口管理、账实分离模式。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后勤部门负责管理房屋、建筑物和家具,图书杂志由图书馆负责管理,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是由设备部门负责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全面协调管理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物,相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统计口径不统一、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问题

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固定资产,必须办理政府采购手续,采购所需资金通过财政直接支付。人们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没有使用自己单位的资金去买,政府给的钱多多益善,使得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现象严重。如高校中有些学院的实验室用设备本来可以通用,如生科院、环境学院、地理学院的实验室用设备,但各学院为避免沟通麻烦使用不便,纷纷申请自行配置,导致不少学院重复配置相同或类似的设备,浪费现象非常普遍。有些高校向上级或财政申请的专项经费只有购置设备才可以获得审批核准,财政批下来的指标因为怕用不完年底收回,匆匆购买大量不需要的设备,也是导致重复购买、闲置浪费的原因。

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上述有关固定资产政府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二是未按规定办理资产验收手续,采购档案信息缺失,影响政府采购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

应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管理,选择正确的政府采购方式。应在单位内部网站有关专栏及时宣传和转发最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协议供应采购和批量集中采购等规定。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要求,修订、完善本单位招标采购管理规定。另外,单位的财务部门、招标部门应加强沟通和配合,对商务服务、会议服务、印刷服务和公务机票采购等业务,加强经费支出审核,采用合理合法的采购方式。

财务部门负责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的汇总、政府采购资金的支付、政府采购业务的核算等。在办理政府采购支付申请复核手续时应强化专业管理,要求相关部门提交完整齐全的验收证明,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采取正确的会计核算。

(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业务

分析上述固定资产核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有:一是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记录和清查盘点机制,存在帐外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信息失真;二是固定资产处置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审核审批程序,造成固定资产处置行为不合法不合规,处置收入流失;三是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违反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发生固定资产业务上的核算错误。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

1.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掌握新准则新制度,正确核算固定资产业务。

2.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定期进行财产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逐步实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化,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的对接,逐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三)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一是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报废处置等,应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编制科学的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按照采购预算采购资产。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必须遵守政府采购规定。将国有固定资产对外投Y、出租、出借或担保的,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对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收入要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处置收入。

二是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与清查工作,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调整总账、明细账和卡片,使得账表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三是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单位所有国有资产业务,除账务核算仍由财务部门负责外,其余固定资产业务包括预算、采购、实物保管、使用、维修、出租出借处置等,全部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打破目前这种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口径不一、多头统计的局面。

四是上级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应认真分析各下属事业单位的实际资金需求情况,调整专项资金内部结构,克服只有购置设备才给予资金支持、限制人员经费设备维修费的观念,从源头上解决当前这种重复采购不需用设备,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设备维修等切实急需的资金严重紧缺的局面。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和管理水平。

上述固定资产采购、核算及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够、会计人员财务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会计核算要求分不开。因此,应加强单位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会计人员等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识别能力,为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16.22.

[2]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2.22[S].

[3]财务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2[S].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而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不规范,采购管理混乱

2016年,河南省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限额标准为2万元,为刻意规避政府的采购规定,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单一来源采购的条件之一是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10%的,部分单位采用分次逐步添购的方法来使单一来源方式向供应商采购物品。另外,还有部分单位在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的撰写上不够规范,导致人为因素增大。固定资产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方面做得不够,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

(二)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务处理不规范

第一,领导不重视,未设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购买固定资产可以增加资产总额,是单位领导政绩的一种体现,许多单位领导看重向上级要来专项资金采购大项固定资产,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后,由使用部门直接领用,固定资产只有账务处理,没有专门的实物管理人员,固定资产被领用后,就无法跟踪管理。例如,在广播电视行业,单位专业的高配置电脑在一线制作部室使用,有的摄像设备,在购买初期的确满足了电视行业的需求,但随着技术要求的提高,这些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要,购置新的设备后,这些设备也会闲置,甚至去向不明。如果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单位统筹安排或者通过相关审批手续进行拍卖,既处理了闲置资产,也能发挥资产的有效性。

第二,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严重。例如,调拨、接受捐赠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形成账外资产。

第三,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改扩建固定资产按维护费用入账,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到位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只有占用和使用权,处置权归财政部门和相关资产管理部门。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其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处置流程,甚至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充满随意性,有的直接当废品处理掉。对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还有的单位存在以违规处置建造“小金库”的不良现象,通过报废处置、低价转租、无偿担保等形式把国有中的非盈利性固定资产转变为营销用途,通过不良的资产处置方法人为谋利。

(四)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时,缺乏发展远见,没有合理的购置计划和科学的配置方案,造成固定资产的配置进入一个追求短期利益的误区。还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环节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处理方面也缺乏监督审核,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使固定资产不合理的配置、使用、处置等不规范的现状无法得到及时的遏制。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加强采购管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的采购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制定自己的固定资产采购办法,规范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审批程序,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对于管理混乱、制度缺乏的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限制专项经费的批拨,加强对使用专项资金的审计。加强对固定采购人员的管理,特别是Ω呒壑祷虼蠊婺5墓潭ㄗ什采购,不但要严格执行竞价制度,更要成立由单位领导、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等多部门组成的采购委员会,提高采购的透明性和科学性,避免人情和腐弊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基础性作用。一是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占用和使用过程中,要对相关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分配、资产收益、资产处置等流程进行统一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二是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配套流程,如固定资产的配置评估、固定资产的使用监督等,进行一个制度化的建设,让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在一套健全完备的制度系统中有序进行。其次,要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制度。每个单位都要设置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审定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审批各项资产的处置手续,协调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工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机制,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设立专职人员,管理所辖范围的资产卡片,明晰分类账以及资产的详细资料,并负责与财务部门核对固定资产总账。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促进服务型、节约型、高效型政府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对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本市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很不规范,存在许多弊瑞。现结合本人近两年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处置手续不全,随意性大。一些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对需要更新和添置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困难;一些单位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出租、出借固定资产,仅经单位负责人同意,手续不完备,管理乏力,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准确。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完整,设备购置往往不包括运输、装卸、安装等费用;车辆购置不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对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所发生的增值费用,也不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中。

3.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造成账实不符。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开展,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所提高,但有些单位由于更换保管人或工作地点变化,造成财产物资交接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对出租的固定资产不进行备查登记,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入账,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如上级部门配置的手提式电脑、照相机等,若不予管理,则会变成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4.单位房屋出租不规范。房屋租赁合同签定不规范,有的不签定《租赁合同》,有的逾期不续签,有的条文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造成租赁费不能及时收取;有些单位对外招租不透明、不公开,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经办人从中谋取私利;单位出租公房,收入未全部入账,形成“小金库”;四是由于收支不入账的核算,造成出租、出借方偷逃房产税、营业税以及所得税等税款情况的发生。

5.岗位职责不明确,账物一人管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和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应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6.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财产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发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政府有关部门重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由于人们片面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吃皇粮”的,一般不具有经营性,固定资产就不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因而,在核算上流于形式。

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看重政绩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资产的增值,脱离实际,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引进上,不进行科学预测和论证,盲目上项目,致使项目引进后,业务开展甚少,经济效益低下,投资成本无法收回,给单位背上了经济负担,给国家造成了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没有真正起到制约事业单位按预算采购的作用,尽管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但实际采购中单位提出购买申请,只要零余额账户有额度,就可以购买该资产。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

4.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财务规则》仅对资产作出原则规定,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缺乏统一、有效、规范、责权利明确一致的管理办法和系统的制度,这给资产流失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对策与建议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

2.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对资产购置的监管。随着《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科学制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完善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办法,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新建固定资产时,一律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使固定资产的增加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3.政府采购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沟通。政府采购部门把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信息及时通报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便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将对单位日常管理以及报废、拍卖固定资产的情况通报给政府采购部门,便于审查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及实施采购时予以参考。

4.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局限于数据统计,传递资料,还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5.各监督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审计、财政部门以及车辆、房产、土地管理部门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加强监督,形成健全的监督网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4

摘要: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乡镇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乡镇管理模式分析,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比较混乱,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资产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国必须对当前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实行改革。

关键词:乡镇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经济发展与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乡镇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家底不清,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资产管理与使用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立足于我国国情并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经济建设经验,乡镇经济的发展在依靠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凝聚融合新农村的基础上,更需要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推动。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采取行动,加强对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弊端

(一)固定资产登记不完整,管理的权力过于分散

乡镇固定资产登记不完整现象在乡镇普遍存在,我国大部分乡镇都经历了多次撤并后,诸多资产没有进行清理合并,原始资产账务没有很好地合并到现在乡镇,使部分资产游离于管理之外,存在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现象。有的乡镇对改制的原国营商店、国营商场等土地不入账,对撤并后停办的学校的土地、资产不入账等等,资产账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具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管理权的分配上,大致有三种管理分配形式:乡镇直接管理、上级委派管理以及双方共同管理,这使得各单位之间在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分工,管理职能方面趋于相同。举个例子来说,在众多的固定资产中必然存在当地政府统一购置和上级单位专门配备等情况,双方都在行驶它们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然而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全部会有相应的记录,这使资产管理变得分散而混乱。

(二)资产管理人员力量单薄,财务人员频繁变动,使得对固定资产的变成被动管理

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是乡镇财政所,而乡镇财政所人员本来就少,又担负着整个乡镇财政的方方面面,所以对资产的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只是在新配置时进行登记,只是在当时做了一个被谁领用的明细账,以后该资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无人问津,形成了资产账物不符。加之现在财务人员频繁调动、固定资产账目疏漏繁多,使得对固定资产管理变成更加被动。

(三)领导管理观念淡薄,无专人跟踪管理,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长期无人问津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和单位都存在着“看重金钱、忽略物资、重在采购、无须管理”的错误观念,如今的乡镇领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凝聚融合新农村等方面,而没有认识到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乡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诸多资产购置后无人问津,比如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活动的开展,为配合这些大型会议活动的开展,乡镇购置许多资产,但等这些活动一结束,配置的资产就无人再去理会,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四)固定资产的采购包含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采购程序不够完善,单位无规范的采购配置计划

部门和单位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大多都出于自身的需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单位无规范的采购配置计划,这使得各种数额超支、物资超标的问题不断加剧,形成严重的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且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合理有效规划,比如部门与部门之间资产配制没有统一计划,编制内人员调动与新进人员之间的资产无专人协调管理,形成大量资产的闲置。在很多时候,各个部门和单位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批示的情况下,就以自身的需求为由购进资产,事后再到财务处申报,此外,政府在采购商品时,部分商品出现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其市场价格的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政府不愿意通过政府这个平台来采购固定资产,而是通过其他市场途径,这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固定资产采购的混乱化,不利于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现存的财政政策,将固定资产管理归入具体的结算机制

首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的清查,并将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备案和记录,使现有的固定资产变成以后核定的基数。然后,在财政预算的编制范围中加入每一年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并核对当年固定资产的采购金额以及采购数量,将当年的核定基数和财务预算进行一个对比,通过这种方式,乡镇政府和单位可以根据每一年的采购量按照不同的比例对财政预算进行相应的财力扣减。

(二)落实明确的资产管理结构和管理人员,强化资产管理的意识

随着乡镇经济的飞快发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乡镇工作的一个重点,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可在乡镇资产管理上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单位或部门,由财政部门负责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专门的管理部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都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性,在做好实物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财务核算,从而带动乡镇政府对关于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按照产权界定,对应属乡镇的资产,无论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资产,还是停办的学校资产,以及国营企业破产清算后的资产等等,都要按规定的程序纳入管理,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全面登记的同时,科学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的编制预算、购置、使用管理、定期盘点清查、报废、处置等均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全面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四)注重在管理固定资产信息方面的规范化和严谨化

采用专人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管理固定资产信息方面的规范化和严谨化。乡镇政府和单位应该设立能够配合财务部门的信息管理专员,建立相应的资产登记卡,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分类和收录,落实到相应的维护与保管,确保能够对每一件物品进行及时的处理。合理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将这项工作纳入对乡镇领导财政考核中的一部分,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这样的一个财政机制的限制下,乡镇政府及单位的领导才会给予固定资产管理足够的关注,才能使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一定的进展。

三、结论

良好的管理理念对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乡镇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如固定资产的购买、核实等方面的问题时,应该完善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为乡镇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5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调拨手续不规范。突出表现在上下级之间调拨资产的口子多,如稽查、税政、人事、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有些是由上级对口部门直接调拨,其中,绝大部分的调拨设备无相关调拨手续。下级对口单位接到实物后未向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申报,导致该资产无法入账,因此造成资产管理家底不清,给工作上造成被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对资产的使用者、保管者的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即使将责任进行了落实,但有些部门的财产保管者也只是虚设,没有真正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监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等,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

(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高。表现在一方面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公家的资产只要自己不带走,不有意破坏,就没有其他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购买后审批、先处置后报批、新分配后报告等现象还时有存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实行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是从开始的,由于当时对资产的估价不准,虽然有些可以查找原始凭证,但更多的则无法查起(如国地机构分设前的资产、调拨资产),造成了资产计价价格千差万别。同时,随着机构、部门的多次改革,资产的频繁调动,也给资产的账实核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有些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处置不及时,处置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国地税分家时遗留的资产闲置;二是在进行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分局(所)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三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了防止系统内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加强监管、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一是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行为规范、手续简化。三是要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监督机制贯彻始终,以确保采购质量。四是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归口管理,统一购买,统一调配。

(二)加大资产日常管理力度。一是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省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成“申报-审批-购置-核算-管理-处置”基本程序进行分段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环节重点监督需求部门是否做出购置计划和安排相应的预算;审批环节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分别审批,有无擅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核算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及时登记有关账册,并侧重于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管理环节重点监督有无固定资产流失。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和卡片对应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是否依照规定权限审批后合法处置。二是资产调拨应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并做到先开单、后提货,统一凭财务的调拨手续办理,不得由多部门分配、调拨。三是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财务,监察、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四是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五是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三)完善资产核算软件。由于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6

关键词:基层完善机构;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随着国家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迅速、强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建、改造房屋,基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升级换代,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合理有效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

一、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的现状

本次调查的黔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和洗片机、黑白B超机、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尿机,大部分是在2008年以前利用卫生八项目配置的,使用年限已经达到5~10年,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的开展。

(一)陈旧老化

在调查的10种基本医疗设备中,能够正常使用的占8.9%,反复维修使用的占59.3%,因失去维修价值或无法维修已停用未报废的占22.4%,已报废的占9.4%。

(二)相对落后

现有基本医疗设备是5~10年前按照部颁标准配置的,除极少数为半自动设备外,大部分为手动设备,精度差、档次低。

(三)使用频繁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加强,尤其是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的开展,基本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不仅加速了设备老化,档次较低的设备配置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部分资产购置不规范

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归到集中采购所列的目录的物品、工程以及提供的服务当中,需要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单位规模、提供服务能力、区域位置不一致,固定资产采购品规繁多、功能不一,难以形成规模采购。设备采购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如果采购程序不当、措施不力、监管不严,就可能滋生腐败现象。从目前各地司法机关查处的案件看,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资产采购过程中搞暗箱操作,规避审批程序采取化整为零、私下交易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购置不规范,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从源头上就存在弊端和困难。

(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及流失

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中疏于管理和考核,造成资产闲置,利用率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来规范管理资产购置及日常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有的设备使用很少,甚至多年闲置,缺乏保养,损毁严重。由于资产在处置过程中不规范,没有执行国家资产处置的规定,把占用的国有资产随意变卖、擅自处理,资产流失严重。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重缺乏和滞后,是造成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首先,单位审批制度不健全,未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各个程序做的管理实施相关的约束,致使对资产进行盲目的购进、管理上不严格、任意进行处置的现象出现。其次,没有很强的资产管理的相关意识,监督方面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健全,为构建相关的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入库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以及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方面的制度,甚至没有企业资产管理相关的责任制度。再次,资产管理考核制度空白,单位缺乏资产管理责任相关的考核制度,对固定资产所具有的完整性以及效益型没有一个公正的考核相关的标准与方法,也没有构建相关的考核方面的激励和评价制度。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认真学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财政部于2006年6月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下面简称《办法》),才办法于当年7月1日开始执行。认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全员学习《办法》,进一步提高职工参与国有资产管理所具有的责任。刚颁布的《办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有效的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规范,所以,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员培训工作,详细解读《办法》,特别是单位的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信息人员。

(二)按照《办法》,构建适合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为了保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把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切实的贯彻起来,应该构建适合自己单位的有关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与办法,进一步使资产管理各个机构所具有的责任以及权限给明确出来,预防内部管理部门之间指责的交叉。各单位根据其规模的大小,成立资产管理部门或落实专(兼)职人员,承担本企业的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财务机构跟资产管理的相关机构应该进行有效的协作,把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做好,明确职能,明确两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程序。把相关的资产管理放慢的相关配置标准,配置方法、配置程序等方面的机制给构建起来。构建并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制度和使用人责任制度,各种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规操作损坏设备。要形成资产的购置申请、购置、使用、调配、日常管理、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且要将其细致的划分到实际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分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三)绩效管理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把资产绩效方面的相关管理给重视起来,达到把资产、预算以及政府采购方面的管理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1.把预算方面的管理给严格起来,应该将资产的相关配置归到企业的预算管理当中,对资产进行采购的规模以及质量要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重复购置或购置暂不需要资产。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控制,增强预算控制的严肃性。

2.对政府在采购方面的管理要强化其阿里。需要构建把政府采购机制当做根本的资产构建的途径,把政府相关的采购预算方面的编制给有效的完善起来,对那些归到政府采购领域的资产,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采购,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每个单位必须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以此,那些存在盘盈盘亏的资产,应该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4.做好产权登记工作。事业单位产权登记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管理的起点和重要手段,也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方法。通过产权登记,强化对资产的产权意识,能够明晰产权关系、明确责任和权利,做到各尽其力、各负其责。

(四)完善资产处置程序

1.构建淄川处理方面的审批机制。对于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来说,其资产方面的处置应该通过财政部门的相关审批处理,没有通过审批的,就没有权利对资产实施处置。

2.把对资产处置的相关形式给规范起来。如果资产要出售必须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交易,禁止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手段来实施;对于那些报废的资产,做相关的报审处理,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严格按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并特别注意相关技术机构的审核,避免“暗箱操作”。

3.处置收入统一管理。那些通过对资产进行处理而获取的资金收入应该根据政府非税收方面的相关规定,统一缴存财政专户,贯彻收支2条线进行管理,且将其归到企业预算管理当中去。

(五)把财务会计基础方面的相关工作给强化起来

对于所有的经济管理来说,最关机的是有一个规范的会计基础是,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标准和管理要求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通过会计报表明晰反应单位的固定资产存量、购进和损毁报废情况。单位资产管理信息人员应该设置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台账,及时登记资产的增减、变动、处置等情况,定期编制单位资产管理信息报告。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及维修维护信息工作,并在固定资产实物上粘贴标签,落实使用科室和具体使用人员,在此基础上做好《全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先关工作,按时把资产发生变动方面的资料输到信息系统里面,达到国有资产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各个程序都有动态的呈现,及时的进行管理,对企业资产所体现的使用效益进行有效的分析,把资产具有的潜能给有效的发掘出来,杜绝资产出现闲置情况。通过会计提供的固定资产编号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固定资产台账、资产实物四者结合起来,保证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真正把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员,认真选择好资产管理信息人员。资产管理信息人员要参加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和学习,逐步改善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并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好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严格实行设备操作上岗证制度,无证人员限制接触并操作设备。

四、结束语

在国家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管理体制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证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写作论文事业计划的实现,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地方在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的撰写上不够规范,导致人为因素加大;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但在具体执行时力度不够。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资产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二)资产使用问题较多。由于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缺失,往往出现购非所需,且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出租资产管理不规范,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极易形成“小金库”,诱发腐败行为。(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1、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2、会计核算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峻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峻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却记入其他收入甚至记入账外账。应据实入账的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本应按评估价或合同价,借记对“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账面价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而有的单位对资产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记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3、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和维护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关制度规定:应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省事,根本不提取修购基金,购置固定资产,不论何种资金来源,都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支付费用时也直接列支“事业支出”科目。造成固定资产增加盲目无序,减少没有手续,资产猛增猛减,极不平衡。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1、管理机制仍不完善。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资产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的查处违规违纪。2、管理体制仍需理顺。在管理机构上,有的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3、管理过程亟待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单一的垂直化部门监管存在较多弊病,社会化监督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全社会的认识有待提高。必须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倾向,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必须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一)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衽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三)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一年一次,这远远不够。提倡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调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将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四)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将问题消灭于萌芽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五)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分明。1.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恰当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单纯核算型向企业的管理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其独立于其它职能部门,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否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是否有效实施的关健因素。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审核公司会计帐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公司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指定职能和效率,监督公司经营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更完善的内部控制、纠正错误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帮助审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和干扰和压力,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四)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危害。我们应责无旁贷的遵循“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为经营者与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苏文胜,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

2.刘晓北;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年03期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3.4文i标识码:B

Risk-orientedconstructionoftheframeworkoftheinternalcontrolsystemoffixedassets

Suhong(aViCResearchinstituteforSpecialStructuresofaeronauticalComposites,ShandongJinan250023)

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corporateassets,fixedassetshasanimportantimpactonbusinessperformance.inthispaper,undertheidentificationoftheriskmanagementoffixedassetsmanagement,wecanidentifythekeyareaoftheriskmanagementandbuildthewholeprocessofinternalcontrolsystemframeworkto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enterprisefixedassetsmanagementandfixedassetmanagementperformanceandachievefullcoverageoffixedassetmanagement.

Keywords:fixedassetsriskmanagementConstructionofinternalcontrolframework

CLCnumber:F273.4Documentcode:B

一、构建固定资产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加强实物资产控制是财政部、国资委的要求

201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条“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第四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国资委于2012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条“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固定资产作为实物资产,是科研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物资产控制是科研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面广、企业内部部门多、管理环节多,经常会因管理不善、相互协调对接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效能低下,以至于造成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固定资产非正常贬值或损耗,从而蒙受各种损失。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诠释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全面实现固定资产规范、高效管理,合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舞弊风险和廉洁风险,就应当系统地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投资决策、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核算等环节,将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规范、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固化到相应管理制度中去,形成固定资产全链条的从头至尾的闭环管理。

三、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辩识与分析,识别出基础管控风险、核算风险、投资论证风险、投资决策风险、采购风险、周期检定和维护保养风险、设备故障风险共七大风险类别、12种风险描述和41个风险点,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基础管控风险

(1)风险描述。第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比较关心固定资产能否保证生产所需,即固定资产的前期购进,在固定资产管理能否给企业带来绩效等方面比较忽视;二是重视资金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职责不明确或职责划分不清,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位或推诿扯皮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相关环节中,存在管理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操作性,未全面做到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保管不到位,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所需。

(2)风险点。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三是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不清、不全;五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不健全;七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八是建筑物、设备档案不全,不能为今后固定资产维修及管理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宣贯,提高固定资产重视程度及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水平;三是根据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在单位文件或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的部门职责及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全覆盖;五是针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订固定资产各环节内控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六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措施,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并纳入内控制度;七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内控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八是明确建筑物、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二)核算风险

(1)风险描述。因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设备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财务核算管理问题,导致资产状态不清,资产信息不实等现象。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二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对接,固定资产对账不到位;三是固定资产计价、折旧不到位,账务处理有误;四是未及时对报废、毁损的不良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明确盘点工作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二是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管理,明确对账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三是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计价、折旧标准等要求,做好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四是明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申报、处理流程,及时做好不良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三)投资论证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未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评估,风险分析不全面、不到位,或论证报告(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论证的依据和结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论证的结论缺乏相关材料和数据的支撑等原因,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依据等投资论证风险。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制度不健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三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制度不健全;四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对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证论证报告的科学、合理、合规。二是对于添置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四)投资决策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不合规、决策执行过程不规范、决策后发现问题不及时等,存在导致资产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以及资产利用率低或资产闲置的投资决策风险。

(2)风险点。一是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流程不完善;二是决策执行不到位。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将超过××万元(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纳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范畴;二是规范决策流程,明确决策主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防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风险;三是明确并追究决策执行不到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采购风险

(1)风险描述。一是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合同评审及签订、验收、入库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二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法人授权、合同评审及签订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三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验收、入库、付款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

(2)风险点,主要有16项内容。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不完善;违反计划采购;固定资产招标比价制度不健全,招标比价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缺乏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违反招标比价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存在规避招恕⒎纸獠晒旱刃形;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合同条款不齐全、不规范;合同未经专业或相关人员审核等;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不健全;违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比如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盖章流程不明确;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财务未按合同付款约定支付合同款;未按规定保管合同。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16种办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计划采购的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明确并追究违反招标比价规定及工作流程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根据合同类别,制定相应的合同模版,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履行合同审核的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建立健全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法人授权委托规定的责任,追究未经授权签订合同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合同专用章制度;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合同管理考核。

(六)周期检定、维修、保养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仪器等)、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因未按期进行必要的检定、保养、维修,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功能下降、不能正常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一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二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设备(含仪器)定期检定要求和工作程序,按要求制定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明确规定设备维修、保养要求,按要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七)设备故障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发生故障或因未定期进行设备大中修,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设备功能下降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共有5项。未进行设备周期定检;未进行设备保养、维修;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违规使用;设备使用寿命到期。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5项。对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明确设备使用规则,并严格考核;明确设备报废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

结合企业实际,将上述固定资产辩识的风险点和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一套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框架,至少包括如下18个管理制度,见表1。

在制度编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产业务内容存在交叉、业务量大小等情况,结合工作流程对制度进行统筹设计,例如可将防范设备投资论证风险和设备采购风险融合在一个“设备购置管理办法”中,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融合在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

五、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的,只有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覆盖,才能提高固定资产整体管理绩效,防范固定资产各类风险。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得到提高,实现固定资产管控全覆盖。

⒖嘉南祝

[1]吴建华,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航空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13(12):16-18

[2]蒋芳,杨翠萍,关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23):116-118

[3]朱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4):38-39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9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开展临床、教学、科研等活动的主要资源,是其反映经济实力、规模和医疗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才能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公立医院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目前的管理现状

下面从管理宗旨、管理范畴、管理方式、岗位设置、岗位权限这五个方面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说明。

(一)管理宗旨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宗旨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院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医院发展建设服务。通过对医院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清核和实物资产计量和核算等工作,加强内部监督控制,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害;把所有的国有资产纳入医院管理范围;通过适时而准确地掌握国有资产的资源情况,充分发挥效能,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合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医院成本,促使医院资产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管理范畴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针对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机构;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比率;拟定固定资产的购买、改扩建和清理方案;年终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损耗进行评估;编制大型医疗设备维修计划,按经常性修理和定期修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延长非医疗用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时处理闲置的和报废的固定资产。

(三)管理方式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使用地点分散。为此,公立医院大多釆用归口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资产进行管理。把管理与使用结合起来,划分管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与使用科室。专用医疗设备由设备科管理,其他各类非医疗设备归后勤办、基建科、信息科分管。同时根据使用地点,由各医疗科室负责具体管理;同时使用信息化手段对医院资产进行分类,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不断完善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计费、处理等情况。

(四)岗位设置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设立单独的管理机构,由院领导及医院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医院仪器设备政策性或全局性问题,负责审核、审批医院专项、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等。设备科具体负责医院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计划、组织、协调、采购、监督管理等工作,临床、医技科室及仪器设备相关使用部门,根据医院有关管理制度,具体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的申报、使用、管理等工作。

(五)岗位权限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医院统一领导下涉及到财务、设备、后勤、基建、信息和各临床科室。各部门按具体权限划分为:财务部负责拟定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总分类账核算和按部门、类别进行的明细分类账核算,审核固定资产增减凭证,计提设备折旧等日常核算,指导和监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备科根据医院战略发展的需要,对临床科室购置计划进行分析、评估和汇总;拟定设备购置计划;调剂、优化配置医疗设备,提高医院资产使用效率;监督使用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固定资产淘汰、报废的处理方案及报废资产的定价。后勤部对现有非医疗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和管理。基建办针对维修、在建工程和计划新建的房屋及建筑物等工作进行分管。使用科室主要负责按规定要求使用并保管各项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登记薄或固定资产卡片,详细反映各项技术指标和使用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

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虽然编制了采购预算,但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公立医院存在竞相购买新设备、进口设备等情况,购入后相关部门没有对设备使用效益和效率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存在使用率不高或闲置不用的情况;对重大项目的投资缺乏有效的可行性论证,凭主观臆想和应急需求盲目决策,致使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同时在大型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亦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造成资金的浪费,给医院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规范,内容不完整

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制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偏低,造成医院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管理任务繁重;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基本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进行分类,其标准常年不变,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在对于调拨、基建项目、融资租赁的核算账务处理过程中,往往内容不完整,造成账实不符;医院新建房屋及建筑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由于财政配套的经费没有足额到位,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决算,致使建筑物不能及时入账。在建工程核算不规范,设备的安装费未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直接列入“维修费”;改扩建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既不不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又不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转增固定资产,这就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账账核对困难,账实不相符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应结合使用情况分类设置账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固定资产按需分配到各个使用科室,管理难度增大;同时使用科室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配合,多头管理和管理盲区依然存在,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目前来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簿设置不尽规范,损坏报废和丢失的固定资产没有办理相关的报废手续,长期挂账;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的不恰当,盘亏的入账,盘盈的不入账,账和账之间很难衔接,账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管理职责不到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由财务部门管理,实物由各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实物管理部门按资产的属性分别归属职能科室管理。各资产管理部门无明细帐或明细帐不全,资产的使用状况亦不明确,就会出现固定资产已经被变卖、捐赠,或因特殊原因提前报废但财务部帐面依然存在的情况。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各部门很难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后续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出现了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的局面。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没有统一的报废论证部门,处置资产过于随意,固定资产清理时不按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执行,自行处置,任意报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改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的管理

积极做好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一是在编制医院采购预算时,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大型医疗设备的购建和租赁,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有专家论证意见或项目可行性报告,按国家相关制度、规定报经主管部门、上级部门批准,否则医疗设备采购预算不予通过。采购预算编制细化到品名,数量,规格,价格,资金来源,具体实施的时间等项目,在购置过程中必须以预算项目为依据,不允许擅自改变项目内容和超标准采购。二是健立和完善医院预算调整制度,减少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追加和调整事项,采购预算数量、金额不宜更改,确有所需才可适度调整;对调高必须进行严格控制,除国家特殊政策规定,一般不予调整。三是维护资产采购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操作、验收、监督相分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

(二)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各级领导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医院资产的管理,改变重购轻管的思想,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核算、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用有效地管理机制保障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第二,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切实管理好使用好医院固定资产,将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落实到人,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营运效益。第三,医院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审计科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清理过程抽查、监督,不定期对医疗设备效益性进行审计,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核实清查机制,提高资产的使用率,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账外固定资产的存在,发现并及时纠正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现象。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医院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引入先进的智能管理手段,购买适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在2007年全面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以清查数据为依据,将资产情况分类逐条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信息档案,使资产管理动态化,实现医院资产从购入到处置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各部门的终端衔接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通,为院领导对医院整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布情况全面知晓。将日常的实物管理工作与资产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效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迅速提高,是保证医院发展、决策的基础。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管理

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相关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其实,依据相关制度要求,有条件的医院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应该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医疗成本核算会更科学、合理,符合谨慎性原则。年终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进行复核,有差异的,分级分类进行调整,当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变化的,则要改变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严格控制建筑物建设成本,严格执行在建工程概预算,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将其折旧和维修费纳入科室成本核算,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有偿占用。

(五)建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绩效考评体系

通过开展医院医疗成本核算促使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制定公平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医院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使用率、维修率、收益率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实时考核、实时反馈,有效地改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通过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完善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是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和促进医院发展战略顺利实现的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姜念旭.改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147-148.

[2]孙军.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22:65.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篇10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在近年来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了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对各项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和程序不明确、不细化,导致一些重大经济事项未经集体决策即执行,或虽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但决策的依据不够充分或经济事项执行完后再来补相关的手续。另外,有些高校的重大经济决策内容违反国家有关的规定,部分重大事项因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高校预算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定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但在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常常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超预算支出或未完成预算支出等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执行预算过程中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实际支出与预算核定的开支标准和用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预算起不到应有的刚性和权威的作用。

(三)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不透明,科研经费的收支明细没有完全公开,出现了很多科研人员拿非科研项目的发票来进行冲账的现象。科研经费使用的违规成本过低,科研人员强化科研经费合理合法使用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不符合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都有其特定的开支范围,但审计中经常发现超范围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如将项目经费转化为个人家庭消费或支出其他与项目无关的开支问题,使用经费购买日用品、手提包、衣服、保健品、酒水等,甚至使用经费旅游、美容等;二是冒领劳务费或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审计中发现部分劳务费签领单上的签名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或经调查发现所列劳务费名单的人员并没有领取过该劳务费等;三是部分大额项目报销手续不全。对于大额报销学校一般有规章制度要求有一定的审批与招投标程序等,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大额报销只有一张发票,而无其他相关的证明手续完备的附件。

(四)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一般都会对物资采购制定出各种专门的管理规定,比如招投标管理办法、招标采购工作程序、科研设备管理办法、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大额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二是一定金额以上的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有些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由学校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四是有些采购项目先实施后进行形式上的补审批或补验收。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建的部分物资未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增,形成账外资产;二是管理权分散,职责不清。高校实行的是账物分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采购和固定资产的报增,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固定资产实物的使用与管理,而对各大类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重复、交叉,相互间又缺乏沟通,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报废和清查等常常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导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难以落实,固定资产流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等问题严重;三是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高校固定资产的投资缺乏统筹安排和可行性的论证,没有形成资产共享的机制,不同院系常常重复购置相同的设备且长期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投资过于盲目,资源浪费严重。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有关要求,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等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运用制度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严格高校各项制度的执行力。特别要注重完善高校重大经济决策机制的建立,并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贯彻落实到位。

(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使得高校预算执行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完善预算调整机制,控制预算执行进度与开支金额;规范预算执行,将预算执行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执行预算。同时,为了激励各单位或各部门更好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考虑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以考核促进预算管理的完善。

(三)严格执行科研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科研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项目经费包干制是国外通行的做法,我国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该做法,科研项目研究质量或研究成果只要达到了预期要求,课题组成员就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或者明确总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偿课题组成员的劳动支出,从而避免科研人员过多依赖发票进行报销现象的发生。

建立成果绩效拨款机制的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方式,即启动经费拨款相同,但要根据项目研究质量的情况预留一部分经费,质量优秀的追加经费,质量低下的就要扣减经费,以此激励科研人员努力提高科研研究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减少重立项轻研究质量现象的出现。同时,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分批拨款同步,可以有效对科研项目进行调控,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高校要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科研经费报销的审批。科研处要严格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相关科研经费补充规定和项目经费支出管理计划等严格审批经费报销。财务处要依据相关财务报销管理规定,结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或手续不全的支出不予以报销。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劳务费支出的管理,以防出现冒领劳务费或以劳务费的名义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另外,要发挥高校财务、科研、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加大滥用科研经费的查处力度,发现滥用或挪用科研经费的问题,应及时依法处置,严格追查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行为

要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物资采购的审批和验收工作管理,严格执行物资采购报销和相关招投标的规定。各高校要针对物资采购各环节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一是物资采购审计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单件物资或批量物资需要经审计后方可进行采购,特别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督促实行公开招标,审计全程跟踪监督;二是对物资采购项目审批表、采购项目验收报告、招投标采购申请表和相关合同书等证明相关采购项目手续完备的报销附件不齐全者,财务部门一律不能给予报销。同时要明确物资采购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一旦采购工作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可以明确归责相关部门及人员,从而增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管理采购行为,以制度管理人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对物资采购行为进行全程的控制。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清查盘点管理

一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核算管理,对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报增的,在未进行固定资产报增前不予以报销。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各职能部门负责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要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最后,各教研室或实验室等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负责人、故障发生和维修等日常登记和维护保管工作,并且接受归口职能部门的监督。三是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统筹全校的固定资产投资,做好全校固定资产的整合工作,鼓励各院系之间互相租借固定资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盲目投资固定资产和重复投资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晓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2]潘云霞.高校往来款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2,10.

[3]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