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十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十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2:44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 nim资产负债管理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7-04004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度量指标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aLm)是国外商业银行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具体指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约束下,为企业财务目标而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正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有关决策。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方法,它代表了当今国际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主要是指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实现其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的程度和效率。通常以两种方法来衡量:生产/成本边界法(production/CostFrontler,p/C-F)和净息差法(nim)。p/C-F方法以效率最高的银行作为效率前沿,其他银行以此为标准进行比较、衡量银行的效率水平。在nim法中,将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作为效率分析的核心。

根据产业组织的观点来看,净利息收入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一般来说,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的提高,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对资金来源和运用,资金期限、资金的利率结构等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产收益,使利差收入增加,从而增加银行的经营收入。Berger(1995)以及DemirguKuntandHuizinga(1999)指出,净息差法(nim)的优点不仅仅是简单方便,也包含着商业银行效率的许多重要信息。

银行收入结构从整体上可分为三部分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非营业收入。在早期,银行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和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利息收入所占比重不断缩小,非利息收八的比重不断扩大。即便如此,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前世界大银行利息收入约占60%左右,非利息收入可占到总收的40%左右。因此,可以认为,nim仍是决定大多数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变量。

当然,利用净息差(nim)来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规则来说明净息差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因为,一方面较高的净息差确实代表着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作为一个产业,较高的利差也同时说明了该产业市场结构存在垄断性、政府管制成本较高。因此,仅使用nim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效率,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全面。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净利息收入和非净利息收入占了银行净收入的绝大比重。在忽略营业外收入的前提下,总资产回报率(Roa)不仅衡量了银行最重要的存贷业务(表现为nim),同时也衡量了中间业务的管理状况。所以,在衡量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效率时,以Roa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在本文中,将以nim为核心,同时辅助参考Roa,来考察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效果。基于数据的获得的便利性,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已上市银行的nim指标,来研究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在时间上,则选择自2007年开始,因为2007年3月份中国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而2008年11月开始又迅速下调利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历完整的加息,降息周期,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4年起,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著名的大银行纷纷倒下,由于开放程度不足,中国银行业所受的影响非常有限,取得了独树一帜的好成绩。

2008年,14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达到3753.35亿元,同比增长30.5%。在14家上市银行大规模集体加大拨备的情况下,2008年资本回报率仍然高达17.6%。比2007年,2006年分别提高2.38和5.28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海啸造成的国内经济持续下滑,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放松,连续降息造成利差持续缩小,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业实现的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超过一成,使14家上市银行仅实现净利润1087.5亿元,同比下降8.9%。

从2008年一季报可以发现,14家上市银行的息差出现较为严重的分化,见表1。环比降幅最低的是深发展,其次是宁波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比降幅最低的是民生银行,其次是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总体上看大型银行nim更加平稳,这是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产和负债,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减少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银行的净息差。

nim的不同降幅直接导致利息净收入的不同表现,整体银行业净利息收入环比下降10.7%,只有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他银行均为负增长。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降幅在7%以内,个别银行超过10%,见图1。

Roa是对银行分配和管理资源效益的基本衡量指标,Roa的高低决定了银行对于息差变动的缓冲能力。Roa越高,同样程度的息差下降,对于业绩的影响就会越小,反之亦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Roa水平提升很快,尤其是在2007年度的加息周期中,商业银行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降息周期的到来,各银行盈利能力受到冲击,表现为Roa也开始下降,见表2。总体上看,大型银行Roa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中小银行,显示出良好的平稳性,表明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较高。

三、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国内外对比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主要银行业nim也呈现下滑态势,区间位于2%-5%之间。其中,富国银行历史净息差水平较高,在2000年2003年曾达到5%以上,美国银行和USB净息差的回落有限。而日本银行的整体nim水平较低,大体位于1%-2%之间,明显低于美国银行业水平,这主要是与“流动性陷阱”和“过度银行化”的特殊国情有关。香港各大银行的nim则基本上保持在2%3%之间,稳定率较高。

由于国外银行一般不受75%的存贷比限制,使国外银行业nim水平一直高于国内水平。不过由于发达国家在80年代初基本上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竞争激烈,存款的实际取得成本要高于中国,激烈的竞争也导致国外银行的nim不断收窄。

毫无疑问,金融危机给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相比之下,国外银行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国内银行。对比这些知名国际银行,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是2003年以来,平均nim水平开始大幅提升,这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进行注资并剥离不良资产,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在进行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改革密不可分。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美国银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发展受阻,国内银行业nim水平开始接近于国际一般水平,见图2(由于数据获得的限制和计算的简便,在计量中美银行业nlm平均值时,采用的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法,而没有使用资产加权平均法)。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使用nim指标,衡量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具体结论如下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海啸造成的中国经济快速下滑,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放松,造成利差持续缩小,对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总体上看,大型银行n『m更加平稳,抗冲击能力更强。如果从盈利能力来考察,大型银行显示出良好的平稳性,Roa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中小银行,也表明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较高。另外,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银行业资产负债效能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外银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使国内银行业在资产负债管理效能方面开始接近与国际水平。

如果对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做一个展望,笔者认为,未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效率提升空间较大。2008年度各商业银行nim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我国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密不可分。央行在短短4个月内下调5次基准利率,六个月至一年期贷款利率从7.47%下调至5.31%,一年期存款利率从4.14%下调至2.25%。经济环境的恶化使投资渠道更窄,造成银行存款回流和定期化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定期存款占比开始接近50%,出现抬头迹象,这些都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给资产负债管理增加了难度。出于谨慎的考虑,各银行纷纷增加了收益率偏低的票据贴现的比例,影响了生息资产的收益率,而信贷窗口指导的取消,带来了新一轮信贷投放井喷,充裕的资产供应进一步压低了银行业的溢价能力,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利息收入。

未来随着银行业资产和负债重定价的进行,nim下降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国内银行业净息差最坏的时刻已经到来。一般来说,当预测市场利率上升时,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将利率敏感缺口调整为正,同时主动增加负债比重,以控制综合成本,也可以转移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随着宽松货币政策开始收紧,未来银行业的nim也会随之提升。另外,相关研究指出,贷款增速见顶之后息差即会改善,而息差见顶后贷款增速会再度上升。由于本轮贷款增速自2008年11月开始回升,由此推算,净息差有望在半年后企稳回升。

从国外经验分析,美国银行业nim水平与GDp增速相关程度很高,如果将这个规律推广到中国,在2009年经济成功实现“保8”,实现“V”字型反转,则未来银行业nim也将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而步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2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随机规划;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68-02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学者将随机规划模型应用到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即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下,根据测算出来的风险值来管理资产和负债,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分配经济资本。mulvey和Valdimirou(1989,1992)在金融计划问题中开发了网络结构模型。但是,由于他们的模型规模过小,这种方法和模型很难用来处理实际规模的金融问题。Kusy和Ziemba(1986)提出了简单补偿的多期随机线性规划模型。他们的模型被视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里程碑。该模型应用于温哥华城市储蓄信贷协会的5年资金计划期内,并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这种模型中,提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构思模型的结构是该方法的难点,并且该类型模型同时也面临着大量计算的问题。然而,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今大量随机线性模型被提出,并且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oguzsoy和Guven(1997)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是多期随机线性规划模型成功运用的一个典范,该模型被应用于土耳其的某商业银行,但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适合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不适合对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负债管理只是对单个银行或局部地区的研究,并没有从一个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缺乏对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的分析和了解,缺乏制定相关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依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多期随机线性规划模型,结合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监管约束,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通过实际数据和优化结果的比较,发现我国银行业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投资目标的同时,能偿还未来债务的最佳投资策略,即通过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贷款、库存现金、证券及投资等。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各项存款、借款、金融机构资金往来等。由于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额主要来源,在银行的负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可以认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为各项存款。假定模型计划期为t,在t=0时刻,银行把3种资产组成投资组合,并在之后的t-1个离散时间点调整其投资组合。为了模型描述方便,给出如下记号:

(1)模型的风险控制体现在惩罚参数的选取上。因为在每个时期的机会成本可能是不同的,所以相对应的惩罚参数就会发生变化。

(2)随机参数包括储蓄存款和库存现金,随机参数的确定采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实现。根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计划期内的随机参数,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就为相应随机参数的偏差值。

(3)在这个模型中,没有加入存款流约束和资本充足率约束,因为我们假定整个银行业的存款流是相对稳定的,资本是充足的。模型中的两项政策性约束可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要求。

3实证结果及政策建议

选取2005年1月到2005年12月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库存现金、证券投资、存款准备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资产的流动性不足,我国银行业的贷款结构比较合理。为了改变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在积极学习外国先进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同时,还应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步伐。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1)金融监管方面

1)逐步放松对银行业投资的管制,降低运行成本,确保投资的多样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政府禁止银行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也不能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样,极大地限制了银行投资变现的能力,必然导致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不足。

2)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让银行真正成为利率市场的“定价者”。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距离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的改革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银行管理实质上是对利率的管理,银行利润的大部分是通过利息差的控制实现的,因此,只有在银行成为利率市场的“定价者”时才能更注重对自身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2)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

1)拓展业务渠道,降低流动性风险。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业务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明显不足,具有很高流动性风险,其根源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单一,并未实现世界上主流的混业经营,而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的单一业务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很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进行多样化的业务渠道安排,以增加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适当增加短期贷款的数量,限制中长期贷款数量的增加,增加投资流动性强的证券品种,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同时,积极开展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尽可能地实现双方的互惠合作,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2)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纲目齐全、层次清晰、易于操作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建立相应的预警、预报和分析系统,把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与现代化的操作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3)引入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决策模型。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防止市场风险。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日益加剧,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日趋严重。银行迫切需要一种协调不同经营风险,并进行前瞻性策略选择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基于情景分析的优化决策模型是目前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思想在于将盈利性指标、不同风险指标以及银行业绩和市场占有率指标集成为不同目标级数的多目标规划函数,在内外部环境约束下进行多情景优化。

参考文献:

[1]mulveyJm,VladimirouH.StochasticnetworkprogrammingforFinancialplanningproblems.managementScience1992,

38:1642-1664.

[2]Kusymi,Ziembawt.aBankassetandLiabilitymanagementmodel.operationsResearch,1986,35:356-376.

[3]CemalBerkoguzsoy,SibelGuven.Bankassetandliabilitymanagementunderuncertainty.europeanJournalof

operationalResearch,1997,102:575-600.

[4]威廉・t.津巴,约翰.m.马尔维.全球资产与负债管理建模[m].顾娟,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30-565.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3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 典型相关系数 金融脱媒 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12-026-05

一、引言

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management,aLm)是商业银行按一定策略进行资金配置,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组合的一种全方位管理过程,其实质在于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各账户包括各种资产、负债以及资本的余额、变化和相互之间的组合进行规划、支配和控制,以实现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1990年代中后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方法,目前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心,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源于其业务特征。与一般行业的公司不同,商业银行业务的典型特征是借短贷长,通过负债业务集中各资金盈余主体的资金,经由资产业务加以运用,形成贷款、证券投资等不同形式和属性的资产并从中获利,因而必须同时兼顾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在资产负债期限和结构不匹配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然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收益、流动性和风险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一致,经济形势波动等因素常常使得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当银行大量过度利用短期资金来源(活期存款等)为长期资产(如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等)提供资金时更为严重。美国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严重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开始并蔓延至今且不断恶化的次贷危机皆源于此。由此,商业银行日益强调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一般要求商业银行保持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在到期日、久期等方面的完全匹配,以达到控制风险前提下的收益最大化。不过这一要求限制了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且成本极高。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加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利用金融市场提供的便利和衍生产品以及开辟新市场等来分散和管理风险,大大弱化了资产负债表的限制。

根据modiglianiandmiller(1958)提出的mm定理(modigliano-millertheorem),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如无所得税、无破产成本、资本市场完善且无交易成本等),公司价值与融资结构无关,从而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可以相互独立。在一个mm场景下。投资决策可以更大程度上摆脱融资的束缚从而更有效率。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满足mm定理的某些要求,那么其资产负债管理就可以具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资产账户对负债账户的依赖性,如果资产账户对负债账户的依赖较小。那么商业银行在运用资产时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摆脱负债的限制,并拥有更大的风险与收益权衡空间。

在当前中国银行业扩大开放、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金融脱媒趋势日渐显现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实施战略转型、走综合经营之路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转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世界各大银行纷纷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防范各种风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仍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初级阶段,风险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严格的说,1994年以来普遍实施的、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本质上是-_种基于管理层视角的监管模式,而不是从商业银行利益出发为实现风险控制和价值最大化而实施的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所以,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根本任务首先是建立真正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然后才是如何加强和改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和绩效。作为基础,我们首先需要把握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账户与负债账户的相关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nonicalCorreiatonanalysis对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1997-2007年间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基础。论文第二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是实证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典型相关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计分析方法。由Hotelling(1935)最早提出,Cooley以及Lohnes等推动了它的应用。典型相关是多个变量(Y1,Y2,…,Ym)和另一组变量(x1,X2,…xn)之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性,通过对线性组合权重的选择以使这种相关性最大。典型相关非常适应于对商业银行之类的金融中介机构的研究,这些机构的主要业务是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各类负债(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主动负债)转化为特征各异的各类资产(例如短期贷款,按揭贷款、投资债券以及现金和流动性的储备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账户与负债(权益)账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比如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不仅取决于为这些贷款提供资金的负债账户的余额,而且还要依赖于预期收益率与按揭贷款收益率存在联动关系的其他资产账户,更进一步,甚至还要考虑为这些资产账户提供资金的负债账户的余额情况。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复杂关系。不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资产负债关系的文献并不多见。Simonsonetal(1983)对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obbenandShanmugam(1993)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商业银行。金融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的期限匹配率。DeYoungandYom(2008)则运用这一方法对1995-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相关性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

为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令X-[x1,x2,xp],Y=[Y1,Y2,Yq]分别表示资产向量和负债向量。根据这些变量,我们可以分别构造一个资产x和负债Y的线性组合(称之为典型变量)

a=BX=β1x1+β2X2+β3x3+……βpxp

L=CX=Y1Y1+Y2Y2+r3r3+……rprp

其中,B=[β1,β2……βp]和c=[r1,r2……rq]是需要估计的常数向量,线性组合和a'a、b'L为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应该

使得典型变量和之间的典型相关最大化。典型相关分析通过采用主成分降维思想寻找第i对典型{相关)变量(ai,Li),通过典型变量系数或典型权重和的选择得到最大化的典型相关系数:

CanRi=Corr(ai,Li)

假设存在p组典型相关变量,并分别记其典型相关系数为CanR1=Corr(U1,v1)(使u1与V1间线性相关最大相关),CanR2=Corr(U2,v2)(与u1、V1无关,使u2与V2间线性相关最大相关)等,则有:

0≤CanRp≤……≤CanR≤CanR≤1

(二)研究样本

为了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关系及其变动趋势,我们以中国的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9家主要商业银行,为样本,并以其1998~2007年期间的年度资产负债数据为研究基础。这14家商业银行的资产、存款以及利润规模的市场份额都在80%以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选择以1998-2007为样本区间涵盖了中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代表性事件,包括商业银行法正式实施、银监会成立、成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并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公开上市等。上述事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1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以此为样本区间同样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在研究中,我们对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逐年进行了研究,除2007年的分析不包含农业银行的数据外。其他年份涵盖了所有样本银行。研究在两个层次上逐步展开,首先我们以全部14家银行作为完整的样本检验了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其次我们以2007年资产总额为依据将14家银行分为2组,分别对其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检验,以期发现规模不同银行在资产负债关系上可能存在的差异。

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根据资产和负债账户的期限特征,并兼顾分类标准的一贯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对资产和负债账户各项目进行了合并。具体的说,将资产账户项目分为贷款(loan),其他收益资产(othera,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以及其他证券投资)固定资产(fixa)和非收益资产(nana主要是现金和存放同业款项),将负债账户也分为四个大项,即存款和短期负债融资(dep,其中短期负债融资主要是基于回购协议的证券卖出)、其他主动负债(otherf),非生息负债(nonf)以及所有者权益(equity)。

(三)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本文全部原始数据来自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表1是对上述项目的历年的平均值,均以其占当年总资产的比重衡量。

表1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依然呈现出显著的传统银行特征,即存款仍然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贷款是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渠道。从全部银行的角度看,1998年到2007年存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均在84%以上,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也都在50%以上。从不同规模银行对比的角度看,小型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上对贷款的依赖也经历过一个逐步加强的趋势,2003年后虽趋于下降,但目前仍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而在对存款的依赖方面则正好相反,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远高于小型商业银行,小型银行的优势主要在于扩大了非生息负债作为资金来源的比重。图一显示了这一趋势。不过这种差异显然并不是根本性的,而且两类银行存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上涨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实证结果及主要建议

本文利用SpSS11.0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问的典型相关系数进行了测算。表2分三组汇报了1998年到2007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典型相关系数的情况,对于每一组银行,我们列出了前4个典型相关系数,这些相关系数的解释能力依次下降。

从表2列示的资产负债典型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各层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资产账户对负债业务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比如,从全体银行的角度看,1998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86,这说明第一组典型变量a1和L1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886。

从趋势上来看,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相关性近年来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003年以来典型相关系数出现了明显下降(图二)。不过,这一趋势在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小型银行间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相关性1998年~2007年间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上并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趋势,一段时期的下降之后往往会连续提高。而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典型相关系数在2005后则出现了持续的下降。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做出这样的判断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传统特征仍很明显,存款和贷款比重依然很高的情况下,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这主要可以归结为资产业务对负债业务的依赖。从趋势上来看,近几年这一相关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型银行下降尤其明显。

资产负债账户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和策略选择的基础。同样,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账户关系的上述特征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以及实施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控制风险,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我们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的决策上目前应着重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历了负债管理一资产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或称资金管理)的演变过程,主导这一过程的因素除了金融监管政策变迁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特征和依赖关系的变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产负债管理阶段,按照对投资业务和负债业务侧重点的不同,有以资产为主导和以负债为主导的两种管理模式。在资产主导的aLm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首先要决定资产的投资渠道、比例,收益率和期限结构,再根据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属性以及对金融市场的预期决定和调整负债规模及结构,使负债结构从属和服务于资产配置及收益最大化的需要。而负债主导的aLm管理模式下,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以及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被置于管理目标的首位,通常需要依据负债的特征来进行资产最优配置,资产结构从属于维护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显然,两种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路,同时也依托于不同的资产负债关系,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也有不同要求。资产主导的aLm管理模式直接服务于商业银行收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负债控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一面负债主导的aLm管理模式体现的是稳健经营,优先考虑流动性和安全性,对资产配置能力的要求不高。一般地说,商业银行应根据资金来源特征和经营宗旨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归根结底,资产主导的aLm管理模式应该成为商业银行aLm

模式转变的目标,以适应高度竞争情形下的盈利要求。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受资产负债的高度依赖关系所限,中国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依然是负债主导的aLm管理模式,根据负债特点来进行资产配置,在维系流动性。安全性目标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性。在实施负债主导aLm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管理策略和负债管理实施,积极向资产主导aLm管理模式转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4

关键词:银行负债;商业银行;负债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负债经营作为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其业务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负债经营应当弊大于利,可是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企业,负债业务是其吸收存款的主要途径,决定了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必然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利用负债业务管理开展贷款业务的效率和能力,文中扼要分析了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中问题及对策,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负债管理理论。

一、银行负责含义及作用

(一)银行负债含义

银行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有存款性负债和非存款性负债之分。某位著名经济学家曾将银行负债比喻中企业经营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的企业无法经营,没有负债业务的银行无法进行信用活动”。

(二)银行负债作用

1.负载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负债业务之所以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关键在于负债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资产规模的大小,并为银行提供了96%的资金,成为银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

2.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

负债业务能够为银行聚集大量资金,满足合理贷款、提现、支付的需要,成为保持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3.负债水平决定了银行的盈利水平

理论上讲,银行利息收入只是工商企业利润的分割。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想获取平均利润必须尽量扩大负债规模,使资产总额高于自有资产千万倍才能到达目的。

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及管理目的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非存款性借款等几种形式。经过上段内容分析,我们可知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目的关键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利用负债管理弥补存款准备金缺口。银行经营应具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保持提现、支付等活动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开展负债业务吸收大量现金,弥补存款准备金缺口;二是满足贷款需求并推动业务发展。当有价值的客户也提出的贷款申请不在商业银行原有贷款计划之内时,商务银行就可以通过负债业务管理筹措资金,满足这类计划外的贷款需要;三是利用或有负债满足客户需求,与此同时增加收入。在这里需要指明“或有负债”是指可能意义上的负债,比如贷款担保。当客户违约时,商业银行向其提出赔偿,以增加收入;四是匹配资产和负债期限,降低市场利率风险。从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角度来讲,负债业务能够吸收大量现金资产,能够在流动性中实现巨大赢利,进而成为商业银行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有效降低了市场利率风险。

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一)负债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负债管理认识不全面

在我国,商务银行负债业务管理正逐渐趋于完善,取得了重大发展。然而,实际工作中仍然将负债管理片面地认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并以事后反映监督为主,严重把业务操作与管理分割开来,不能满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要求。

2.负债管理内容不合理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开展了多个项目,但其负债业务管理仍然集中于贷款和存款两个项目,导致负债业务管理内容单调、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严重违反了“三性”原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融资渠道单一,致使企业过分依赖于商业银行加重了银行负担,导致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化较慢。

3.负债管理组织功能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子啊风险管理基础上实行了“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管理体制。其中,比例管理重视优化负债结构、防范风险及提高流动性。鉴于“三性”原则的重要性,使得负债管理侧重于比例管理。这种片面行为仅能够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并不能为其带来一定程度的盈利。

(二)解决负债业务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1.不断提高认识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负债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学习与宣传力度,不断健全员工对负债管理认识,增强负债管理意识。比如,不定期地提供教育培训、交流机会,开展负债管理调查与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切实提高商业银行负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负债管理工作。

2.调整与创新负债管理内容

要想不断扩充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开发和发展消费信贷品种,创新贷款形式,适当扩大债券持有量,扩大非贷款业务比重,进而改变比较单调的业务内容。另外,还应不断创新存款工具和负债业务手段。比如,进一步发展教育账户、扩大银行卡业务等。

3.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

实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和谐统一是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终极目标。不能一味地强调比例管理,确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却没有实现盈利。因此,应当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争取走上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之路,利用缺口管理进而持续期管理手段控制与管理利率风险,进而实现盈利。

四、结束语

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是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要想可持续发展经营下去,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尽可能实现三性和谐统一。除了文中提出的提高意识、创新内容与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管理措施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体系,确保实现负债业务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郁配华,韩华溢.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09(1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一、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情况综述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资产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第四阶段是20世界70年代后的资本充足率的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

在资产风险管理时期,主要强调的是通过过度控制资产业务来防范风险。由于过度强调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银行的盈利水平非常低。即资产风险管理时期主要是以牺牲银行盈利性为代价换来银行的低风险。

在负债风险管理时期,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来扩充资本,防范风险。在此种理论下,银行由被动的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变成了主动加大资产的来源,使得银行对资金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在此时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Stigler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监管规则理论:已过的监管过犹不及。可以看出,在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经济发展对资金量的需求十分大,商业银行普遍需要政府适度的监管,需要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好的扩充资金来源,防范风险。

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时期,强调的是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同等重要。此时期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带来的。这个时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来实现资产来源去向的总量平衡,以此应对风险。即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时期是对资产风险管理时期和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的综合考虑得出的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措施。

在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时期,主要是强调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简称CaR)来确保防范商业银行的风险。在此时期,国际上统一了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即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协议中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定为8%,且核心资本不得少于4%。此阶段比较著名的学者观点有minsky(1985)提出的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假说,RobertC.merton(1990)提出的功能性监管的概念,即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保证金融因素对经济起到稳定且持续的促进作用,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mausser(1999)提出的“三角风险分解法”,以及allen,Franklin(2001)强调的加强金融创新、完善内部风险隔离与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时期提出的观点相比于前三个时期理论更为完善,考虑的更为全面,通过控制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风险更加科学的同时顾及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的防范以及全面的风险整合。

二、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情况综述

中国国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进行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研究。目前主要体现在风险价值(VaR)、风险资本(CaR)、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等理论工具的解释上。纵观我国的研究情况,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可以归结为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观点的提出,现代银行风险也开始受到重视。1985年,中国国有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作为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观点被提出后,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中国企业破产法》,该法案中明确指出:银行也要当成企业来对待,关于中国银行业是否面临风险、为什么具有风险,具有什么风险,经济金融界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此时期开始逐步建立了现代银行风险观。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最初是以化解已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为中心内容,主要强调不良资产的化解办法,是一种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后来开始把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来研究,分别从经济体制转轨、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等角度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研究从各个方面逐渐深化。此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陆晓明(1999)提出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他认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集中化的数据库、分析、监督与评估和决策的特点。赵佳敏等(2005)通过引入一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设计了基于RaRoC的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现代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与流程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较大的代表性。

就目前而言,研究主要注重于银行风险的防范,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监测和预警、管理策略等,已经超越了之前单纯针对于什么事银行风险以及什么是银行风险管理和其产生的原因,研究较为成熟。但是还没有提出一套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政策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足之处

我国现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商业银行的内控缺陷、风险识别缺陷、风险信息沟通缺陷和风险管理人才方面的缺乏。

(一)内部控制缺陷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大都已根据国际标准建立了风险管理构架。同时分配了一定的管理层级专门进行管理和监督。但通过各家银行每年风险案件的数量来看,银行高级管理层设立的企业目标与实际还是存在差距,所以很多工作都只是在于行使,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内部控制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风险识别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现今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事先目标管理制。而风险有时是偶然发生的。预先设立的目标并不能很好解决随机发生的风险,所以在风险识别上仍然缺乏及时性。

(三)风险信息沟通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信息是从总行到各分行一层层传递下来的,很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都流失了,上下问题的反馈不及时,交流不够充分,这样风险通常不能及时暴露。

(四)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现今我国银行业相关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十分匮乏,金融工程师或者金融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现代银行需要风险管理知识含量高、技术强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3(7):25-3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行业特征;面板数据

一、引言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银行业是国有资本的天下,是执行政府财政政策的“隐性机构”。改革开放后,这样的经济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过几轮的股份制改造后,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形成了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初步具备了混合所有制的形式特征,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不少银行已经成为了公众参与持股的上市公司。然而相比成就弊端显得更为突出,国有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绝对优势,政府仍然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与准入限制。在行政的干预下,金融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谭劲松,2012)。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业是新一轮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这样的形式要求下,我国银行业必须首先改革,建立起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造就能够自主经营、独自承担经营风险的银行主体,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本文主要是从资本结构角度对商业银行进行分析。自从modigliani和miller于1958年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提出了mm不相关理论。此后,国内外学者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逐步放松假设,最先形成的是权衡理论,主张在债务税收优惠和预期破产成本之间存在权衡(KrausandLitzenberger(1973))。随后Ross于1977年提出资本结构信号传递模型,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界的企业资本结构决定因素问题。啄食顺序理论(myers1984)又指出,企业融资顺序原则为先内部后外部。1996年Stein提出市场择时假,其主要观点就是,当股票市场价格被过分高估时,为了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心态,企业管理层可能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票。随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学界也开始关注影响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一系列的实证研究相继展开。以上的研究成果大都基于全体上市公司或者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虽然对于某些特殊行业学者们也有所研究,并且得出了和总体研究相似或者不同的结论,但是对于银行业的实证研究却较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从银行资本结构特性的视角,探讨目前银行业的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制造业进行比较以期得出两者区别,从而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第二节包括变量设置、样本选取、实证检验以及结果分析;第三节是本文的结论。

二、实证分析

1.变量设置与数据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取了可抵押资产比例、市场比账面价值比、净资产收益率Roe、规模、流动比率、非负债税盾、总资产增长率,共7个不同变量,通过对商业银行和传统制造业企业财务数据的整理分析,建立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到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获取性,本研究选取了中国证监会新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和上市商业银行为本文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样本。

2.结果分析

实证分析部分,出于研究的严谨性,本文收集了制造业和商业银行的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对同行业上市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抵押资产比例=(存货+固定资产)/总资产,是衡量企业有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指标。一方面,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比重越高,企业的信用级别越高,就可以以越低的成本通过资产担保筹集资金更多的资金,企业的负债比率也随之增大。故一般认为有形资产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此变量对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正(+)影响,而对传统制造业企业则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陆正飞和辛宇(1998)的结论相反。

市场与账面价值比=(总负债+非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流通股数*股价)/(总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般来说由于潜在投资不足,成长型公司通常愿意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成本和债务成本(myers,1977)。因此,权衡理论认为,市场对账面的比例和企业资产负债率之间是负相关的。然而,洪锡熙、沈艺峰(2000)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公司成长性对企业资本结构没有显著作用。对于这一变量,银行业和传统制造业对资产负债率影响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盈利能力(Roe)对银行业的市场资产负债率影响为正(+),和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为显著的负(-)影响。优序理论认为公司在进行融资时,优先考虑使用其内部留存收益,其次才是负债和股权融资(myers1984)。因此,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处于比较低的资产负债水平。但是国内学者洪锡熙,沈艺峰(200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成正相关,他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能够承受的负债水平就更高,这和本文对于银行业的研究结果一致。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时,企业可以保留足够多的收益,其负债水平自然就会下降(陆正飞,辛宇1998)。

企业规模=ln(总资产),与银行资产负债率以及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均为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其信息不对称程度会明显减少,从而企业就能更加容易地获得债务融资(童勇2004)。这显然与啄食顺序理论的观点相悖,该理论认为,随着规模的逐步增大,企业会更倾向于内部融资,这使得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myers1984)。然而,这与陆正飞,辛宇(1998)的研究分析不同,他们认为企业规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本文的分析结论则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在我国财务分析领域,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分析来进行。此变量对银行业资产负债率显示为显著正(+)关系,与传统制造业上市企业资产负债率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司的流动比率对资本结构有着多重的影响,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支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因此,公司可以增加负债水平;然而,公司具有越多的流动资产可作为投资资金,则其负债需求会减少(童勇2004)。李婷婷,程利敏(2013)表示,流动性差的企业通常不能做到在短期内扩大生产资金的需要,故其只能通过外部融资解决资金要求。这与本文得出的企业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的研究结论相反,这是因为银行业的负债构成和其他行业不同。

非负债税盾=(折旧+摊销)/总资产。它对银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则显示为显著负(-)相关。Deangelo,masulis曾构建了一个资本结构模型,在模型中,非负债税盾抵消了公司的部分税收,他们认为拥有越多非债务税盾的公司应该使用越少的债务。但另有研究得出,非负债税盾与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这和本文结论一致,可能原因是折旧费用不但是非负债税盾变量,也可能是其他变量的,这便使得折旧费用对负债水平的正反作用相互抵消。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年初总资产,总资产增长率是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对银行业资本结构有负(-)影响,对制造业影响不显著。优序理论表明,成长性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少的问题,内部融资比较困难,所以他们的融资手段一般倾向于债务融资。即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公司成长性为正相关关系。吕长江,韩慧博(2001)发现,公司的成长速度越快,负债水平越高,他们分析,公司的资金需求大,但配股审批通常时间很长,故公司不得不依靠较快的债务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这也就是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的主要原因。但是,均衡理论则认为,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破产成本,因此他们会进行股权融资而非借债。银行业得出的结论和后者一致,显然银行业的融资主要是通过股权方式。

三、总结

当前,新一轮的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中央也为这一轮的改革指明了“混合所有制”的演进方向和道路。但,在道路上如何前行,便是摆在执行者和学者们面前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性。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目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的906家上市制造业企业和16家上市商业银行企业作为样本,考察中国商业银行财务决策特征。为进一步说明商业银行融资决策机理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差异,本文又进一步加入了制造业企业的检验数据加以比较研究。

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结构确立方面,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及总资产增长率的检验检验结果与制造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差别。这表现出商业银行在融资结构确立方面尤其独特性。

虽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依旧存在着研究不足:(1)当前大多资本结构研究针对的是最佳资本结构,而事实上,由于调整成本或交易成本的存在,公司不可能一直维持最佳状态的资本结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对于动态调整的分析;(2)由于数据获取及完整性的原因,仅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接下来的研究可以利用非上市银行的数据,对本文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0(5):59-66.

[2]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8):34-37.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7

【关键词】资本结构;现金持有量;财务杠杆

一、引言

现金持有量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金持有较多,企业的流动性较强,但是盈利性较差。企业应该持有多少现金量,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这是学者所关心的问题。现金持有量和企业的筹资活动密切相关,而企业筹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本文将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联系起来具体研究财务杠杆,资本内部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量。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已有文献研究现金持有量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杨兴全、孙杰(2007)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资产负债率、银行性债务、净营运资本负相关。而刘小雨和孙玉甫(2011)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黄唯怡(2013)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资产负债率总体上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较高和较低的公司,其现金持有量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中等资产负债率水平的公司,其现金持有量随杠杆率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持有量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

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

此外,本文还具体研究了资本内部结构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企业在日常交易活动中占用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的资金而形成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负债。商业信用负债的资金成本低,财务风险小。企业商业信用负债的比例越高,表明企业能够占用利益相关者的资金越多,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也就越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2:

假设2:商业信用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银行长短期借款和发行债券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这类资金的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较高。企业如有较多该类负债,还款压力较大,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较低。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3:

假设3:银行借款和债券类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样本选取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至2015年数据,剔除金融业和综合类行业。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

2.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表1列示了本文所用的变量。本文的因变量是现金持有量。对现金持有量的度量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现金的相对指标,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的比例;二是用现金的绝对指标,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取自然对数,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负值的数据予以剔除。

本文的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资产负债率、商业信用债比例、银行借款比例、券类负值比例。商业负债指的是企业在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交易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资金占用,主要包括赊购原材料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以及预售产品所形成的预收账款。银行借款包含借款期限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和借款期限在一年之内的短期借款。债券类负债主要指发行公司债券所形成的应付债券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

此外,本文在模型中还加入了一些控制变量,包括:净营运资本、资产规模、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等。

本文的实证检验模型如下所示:

模型的变量定义详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是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由表2可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的比例均值约为19%,来自银行借款的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15%。a股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均值约为46%,在总负债中,商业信用负债的比例约为41%,债券类负债的比例约为3%。净营运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4%。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约为4%。各个变量的标准差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多元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为t值,*代表p<0.10,**代表p<0.05,***代表p<0.01

表3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由表3可知,Lev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Lev平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其现金持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即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现金持有量呈下降趋势,但当资产负债率达到某一水平时,现金持有量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

商业信用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具有较好的商业信用时,可以适当占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资金,形成较高的现金持有量。银行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企业向银行的负债较多时,企业的现金需要偿还银行借款的利息和本金,导致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较低。债券类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发行债券的公司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这类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强,现金持有量较高。

净营运资本与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当企业日常运营占用的资金较多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较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盈利水平较高时,现金持有量较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但结果并不显著。

五、结语

本文实证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现金持有量呈U型关系。信用负债比例和债券类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银行借款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负相关。本文的结论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现状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翩翩.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4.

[2]杨兴全,孙杰.企业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7(6):47-54.

[3]孙进军,顾乃康.现金持有量决策具有战略效应吗?――基于现金持有量的平均效应与区间效应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3):85-96.

[4]乔发栋,刘博研,韩立岩.现金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71-79.

[5]刘小雨,孙玉甫.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9-10.

[6]刘义娟,彭丽,兰茹佳.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现金持有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17-2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8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理财化

一、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理财化的现状考察

(一)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年激增,市场地位尚处于弱势

截止2011年底,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超过73家,发行机构远远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和(20家),但其市场份额仅占19.46%。一方面,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说明城市商业银行与资产规模、资本规模、理财产品研发能力远强于自己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理财业务仍处于弱势地位。主要特点如下:(1)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经营模式开始转型;(2)尽管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增速较快,但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的市场占比均没有显著提高,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源的约束下,其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下降;(3)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下降速度超过其发行数量的下降速度,表明单款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降。

(二)稳健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较高,主流客户集中于低风险人群

总体上看,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设计方面明显趋向于稳健,有超过50%的理财产品集中于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等低风险理财产品上。主要特点如下:(1)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保本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均超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表明其理财产品偏于稳健,产品风险相对较小,基础资产多是债券、货币市场和信托贷款等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2)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方面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趋于稳健,另一方面表明其产品研发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较弱。

(三)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数据显示,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但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信贷资产类、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领域,收益优势较为明显,其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同类型理财产品。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受历史、资本和人员等因素约束,采用理财产品价格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对利润指标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仍不失为是扩张其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且成本最小化的路径选择;另一方面,在信用水平、品牌影响、网点分布均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展业的初期,发行预期收益率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仍不失为是风险与收益权衡的“突围”方式。

二、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理财化的主要动因分析

(一)负债业务理财化是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

在严格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下,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利率差,资产规模大小直接决定其利润的多寡。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有资产规模扩张的冲动。但是,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要受到两个因素的约束:(1)核心资本充足率约束。中国银监会全面借鉴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框架,颁布实施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一方面大幅提高了表内资产风险权重;另一方面对计入资本的项目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剔除了专项拨备、其他准备金及当年未分配利润,导致资本净额下降。在此情形之下,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主要途径无非有两种:第一,增加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数额。一般说来,增加核心资本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我国商业银行在补充资本上存在诸多困难,并非短期内可以办到,资本补充能力有限和资本缺口巨大之间的矛盾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可能会长期存在;第二,通过一些安排将未到期的资产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减少表内资产数额,从而间接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因此,商业银行发行诸如资产担保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和抵押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mBS)之类的理财产品,多是出于此种目的。(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束。作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约束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的功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影响利率水平的作用。因此,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不计入其负债的情况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不仅可以达成资产规模扩张之目的,而且还可以获得发行规模20.5%(法定准备金率)的资产收益与法定准备金利率之差的收益。

(二)负债业务理财化是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扩张的价格竞争手段

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使用价格,发挥着调节资金市场供求均衡的功能,按照价高者得的竞争准则,货币资金的使用最终落到了出价最高的使用者手中,被认为是符合效率原则的。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无可避免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普遍存在妨碍着利率作为货币价格手段调节货币资金市场均衡的功能,资金出借者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利率水平的高低,而是追求资金收益与风险水平的最优组合。因此,在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存在差异而且可识别的环境下,资金出借者或储蓄者除了要求高利率之外,还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较低或信用水平较高,储蓄者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所储蓄的商业银行。而在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下,储蓄者只能按照其风险偏好在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进行组合,即在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产品间进行资产组合,银行也就失去了运用价格(利率)手段进行竞争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信用作支撑或隐性担保的金融体系内,银行储蓄存款基本上可视为无风险金融资产,甚至于与国家债券具有相同的信用水平。在金融产品极度匮乏的前提下,银行存款作为储蓄者的无奈选择,银行体系基本上无竞争对手。但是,随着平行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银行存款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价格管制的前提下,中资银行维护市场份额或防止客户流失的主要手段也只能是突破利率管制,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因此,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是在局限下利润最大化假说下的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是存款利率管制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没有政府的利率管制,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就不会出现,最起码不会这么快和大规模出现。

三、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理财化的展业路径选择

(一)塑造理财业务品牌,推动负债业务扩张

1.储蓄存款利率无差异约束商业银行的品牌价值创造。一般地说,一家银行的品牌区别于其他银行品牌的主要标志是其信用水平的高低,是要向市场传递其经营业绩优劣的市场信号,信用水平较高的银行,其融资的成本就会较低,反之,融资成本就相对较高。在一个国家信用为隐性担保和缺乏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的情形下,银行信用水平的高低则无法识别,存款利率整齐划一。因此,在利率非市场化的前提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尚无法利用其存款类金融资产来创造自己的品牌价值。

2.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是城市商业银行实现金融产品产异化的有效途径。理财产品差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1)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的差异化。风险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收益水平较高的理财产品被视为占优的金融产品;收益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风险水平较低的理财产品被认为是占优的金融产品。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基本原理,可以说理财品不存在优劣的严格区分,只能说是否与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偏好相匹配,关键是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要对称,这就部分解释了为何目前中国的银行存款利率整齐划一,银行存款收益水平无差异,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的信用水平无差异。因此,目前情形下,中国的银行机构品牌塑造的最优选择是开展理财业务,发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从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最优组合的角度打造自己的品牌。(2)理财产品名称差异化。诸如,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花旗银行的“贵宾理财”、渣打银行的“优先理财”,以及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等等。

(二)整合外部资源,提高理财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理财产品研究与设计能力的约束,导致发行的理财产品类型单一化,一方面,无法完全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类型客户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在强势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同类理财产品的竞争下,城市商业银行便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可能会导致储蓄存款搬家和客户流失的现象。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自身实际状况及该地区顾客群投资特点为基础,在市场细分上进行深入研究,向本地区特定顾客群提供最具自身特点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金融高端人才引进,提升理财产品研发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搜集和分析理财产品的市场信息,学习和借鉴同行业优势金融机构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具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或销售其他金融机构的优质理财产品。(2)聘请专业理财研究机构为其理财产品进行风险与收益测评,借助独立第三方理财研究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影响,达到品牌效应叠加和信用增级之目的。(3)开发理财产品营销管理的智能化设备和软件平台,提高营销效率并组建理财产品营销合作联盟(利用区域优势相互营销合作伙伴的理财产品,或者是组团营销)等,借助外部资源进行理财产品的市场推广。

参考文献:

[1]翟立宏,孙从海,李勇.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机制与投资选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2]孙从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供给行为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8.

[3]余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8.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一、模型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不良贷款、GDp增长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贷款总额6各指标。

二、数据的来源

在模型中,4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数据均选取自2007年至2014年4家大型商业银行及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年报中公布的数据统计整理统计;GDp增长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Y―不良贷款率;X1―GDp增长率;X2―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X4―资产负债率;X5―贷款总额。

三、单位根检验

各变量通过显著性水平,则拒绝原假设H0,因此最终变量LnBLR、LnGDp、LnCHp、LnCSR、LnaBR、LnLa数据平稳,可用于模型估计。

四、面板模型

若建立面板模型,首先做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Hausman检验可知,p值为1.0000,接受原假设,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根据表3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模型中GDp增长率变化1%,不良贷款率变化-0.102176%,即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GDp增长率越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沉淀越低,不良贷款率越低;

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变化1%,不良贷款率变化-1.761254%,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越高,不良贷款率越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年增长率变化1%,不良贷款率变-0.2878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年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价格越高,不良贷款率越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价格越低,不良贷款率越高;模型中资产负债率变化1%,不良贷款率变化10.94969%,资产负债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是负债同资产之比,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银行的负债越少或资产越多,反之亦然,根据附表中的数据,出现了负债总额相比较高和资产总额相比较少,因而最后的计量结果出现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模型中贷款总额变化1%,不良贷款率变化0.323023%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越高,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贷款总额越低,不良贷款率越低。

五、对策建议

1.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环境

(1)培育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

(2)完善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

(3)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4)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注重人才培养。

2.结合实际、区别分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风险管控

(1)将宏观环境与微观实际相结合;

(2)对风险分类管理并区分对待;

(3)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3.定性定量、高度关注信贷风险影响因素,警惕潜在风险

(1)定性定量、及时更新风险监控模型;

(2)密切关注影响信贷风险的因素,监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3)警惕潜在风险因素,竭力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4.贯彻落实信贷活动规范,管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5.加强信息交流,保证银行沟通顺畅

6.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部审计

(1)健全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2)完善银行内部审计体系。

六、结论

本文分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从实际出发,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从五个大方向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篇10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分析缺口管理

巴塞尔协议iii把市场风险作为金融风险三大来源之一,其中利率风险是市场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不断加大变快,但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政策和较低的对外接轨程度,国内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利率管理暴露在高风险之下。由于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和外部竞争环境不公等因素,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比大型商业银行更严峻的金融风险。在城商行有望重启ipo大潮的背景下,上市对城商行的金融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我国城商行的利率敏感性和如何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国外对利率风险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1983年,J.pmorgan公司在年报中提出利率敏感性缺口。morganandsmith(1987)建立了一个动态规划模型,认为由于未来短期借款不确定性的存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缺口,承受某些风险来规避另外一些风险。VanSonlaiandKabirHassan(1997)发现,敏感性缺口分析对美国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有显著作用。1990年后,利率风险管理的任务是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以及资本净值的影响。银行通过逐步地掌握如何模拟利率变动对银行净收入的影响,开始把银行的资产负债看成是由一套固定利率的负债组合向一套固定利率的资产组合提供资金,各种旨在计算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以确定其实际资本净值的计算模型应运而生,主要包括VaR分析法和动态模拟分析法,商业银行开始应用各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去评估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利率变动对其利息收入及资本净值的影响。JamesH.Gilkeson等人检验了当时常用的利率风险模型的有效性,结论是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的缺口计量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利率风险的暴露情况。

(二)国内文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业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不断加大变快。国内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开始关注银行的利率风险,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相继被引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中。戴国强(2005)综合运用VaR方法、随机分析方法和期权定价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基准利率的选择对象,还对利率走势的预测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商业银行各种利率风险衡量方法的应用,为我国当前银行管理利率风险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模型和方法。李弦(2007)研究了如何将利率波动引起的利率风险降到最低。徐秋洁(2009),陈昆、高昊(2010)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可以发现针对城商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公司治理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对城商行风险管理的探讨则主要集中在跨区域经营和发展战略定位方面。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多数研究都涉及到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利率风险控制模型的选择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风险之间的关系等。尽管利率风险管理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城商行经营中有重要影响,城商行的金融风险管理特别是利率风险管理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利率敏感性分析实证研究城商行的利率风险,以期为城商行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发展提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建立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以原始成本会计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与我国银行自身的会计核算原则相一致。同时,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主要反映利率变化对利息收入的影响,与城商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一致。因此本文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分析利率风险状况。利率敏感缺口模型是针对因利率变动而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息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化,对收益成本不确定的利率风险敞口进行测定的方法。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缺口的度量和管理,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组合,用以控制利率风险。公式(1)表示利率敏感性缺口,公式(2)表示短期利率变化、利率敏感性缺口、银行净利息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Gapi=iRSai-iRSLi(1)

?驻niii=?驻Gapi*?驻Ri=(iRSai-iRSLi)*?驻R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