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基本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3:24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1

【关键字】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分散管理;集中管理

在很多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的分散管理显然不利于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集中管控,给资金的流失带来可能,从而给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将原来财务的分散管理改成集中管理模式。财务核算中心就是基于对集团内部成员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要求而建立的平台。它要求构建统一的系统平台、采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流程。在此,本文就如何在集团公司搭建财务核算中心,实现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一、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平台的构建背景

财务的分散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对成员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对于集团公司而言,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有利于搭建财务核算中心平台的条件。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统一的财务运营,提升核算质量、提高核算的标准化、一致性及信息的透明度。

一是集团下属成员企业比较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分布区域比较广;二是联合重组前各企业股权形式不一样,有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各种股权形式,管理模式也不一样;三是企业财务人员核算水平也有高低悬殊;四是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的产品比较单一;五是每个企业的财务核算都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有机结合,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六是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处理,将业务信息按照信息规则自动生成财务信息,从而保证财务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更好地为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七是集团公司总部都期望提升对成员企业的管控能力,追求“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二、集团公司构建财务核算中心的基本条件

从原理上来看,财务核算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构建财务核算中心,首先必需进行集团范围内的财务制度统一和财务处理流程统一。

1.制度统一

对财务制度与政策统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仍然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操作标准与流程,通过有效整合后,把制度政策嵌入到系统中去,保证各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要求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

制订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报账流程、审批权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实行三统一,一是使用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二是采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三是实行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印刷了相关报销凭证,规定了票据的粘贴要求,规范的会计凭证的整理和装订。

2.流程统一

核算中心平台的本质,是流程的共享。核算中心平台流程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建立流程管理机制,进而规划、优化这个机制,使之真正实现稳定高效。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财务业务审批流程,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在oa系统中设置财务事由审批的模版,设计电子化和手工审批相结合的流程。

三、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平台构建的具体操作

1.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立核算中心平台的前提就是以信息化为载体,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来强化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才能实现“财务协同、集中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成员企业把数据准确及时录入系统,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可以运用系统标准执行减少偏差,降低各种风险;可以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和预警;可以利用系统的开放性建立各数据共享服务,满足各方不同需求;可以通过系统定期生成不同管理要求的各类报表。

企业的财务信息平台是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财务集中核算才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因此,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关键环节。

2.搭建核算中心平台,提高成员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度

一方面在核算中心的平台统一支撑下,可以优化财务运营流程,将财务信息集中处理,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对所有的核算单位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对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的财务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单位整合数据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建立核算中心可以把各单位共有的、重复的会计职能分离出来,合并到核算中心,可以减少人员的数量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纳入核算中心的企业地域涵盖浙江、安徽、江苏、上海4个省市,最远的距离超过400多公里,在总部财务审计部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陆续完善了涉及集中核算各方面具体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包括会计单据审核制单权限的分配、原始单据传递整理流程、会计凭证稽核、装订流程、资金审核,总账月末结账的核对、报表的填报、上报等等,这些业务实施细则使会计集中核算趋于标准化、流程化。

3.集中核算人员的分工

集中核算人员不隶属于各核算单位,直接受上级业务领导部门领导,能够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财务核算中心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互相牵制、强化考核、管理规范。分成本费用组和资金核算组,成本费用组财务人员定位在“会计核算”及履行“会计监督”职责两个方面,包括本企业成本费用会计核算、交叉审核他单位资金业务并会计核算、月末各业务模块、总账结账、财务报表、管理报表填报、原始凭证整理、会计凭证装订等。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定期清理往来款项,避免长期挂账,定期核对往来账,督促业务部门进行对账,避免坏账的形成。资金核算组财务人员按总部下发的资金报表编制规范,审核上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依据审核批准的资金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认真履行资金会计监督职责,对不符合资金预算的事项不予核算。加强了预算管理,凡是没有计划或超预算计划的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如有临时性的资金支付的一定有追加计划后才可以支付。真正做到没有预算不得开支,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

4.成员企业财务职能发挥

纳入核算中心的各单位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这一原则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各成员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负责人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实行集中核算并不是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收权,也并不意味着对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就可以削弱,而是各单位企业财务部门不再履行会计核算职责,其部门职责要从目前的“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转变,将财务部门“有效管控、高效服务”的职责切实落实,“有效管控”主要体现在预算、资金、审核、协调等方面的管控,“高效服务”重点体现在定额管理、成本分析、成本节约等方面,成员企业财务部门要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纪录,转向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再加工、深加工,要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成员企业下设材料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主要职能,一是负责督促本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岗位角色人员完成业务数据及时录入及审核,并完成发票审核维护工作,材料出库核对、检查,检查收发类别、出库部门等是否正确,以保证月未能及时、准确对材料出库进行成本计算。二是单据整理,各单位传递至核算中心的原始单据必须整理好,保证原始单据的规范性、及时性传递。报销凭证必须使用核算中心统一单据。三是每月编制资金计划表,合理安排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5.检查与辅导两手抓,持续夯实财务基础

按照规范、统一的原则,以国家财经法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核算中心每月按财务检查规范自查,范围覆盖全部纳入集中核算的全部成员企业,这些问题小到会计单据粘贴的规范性、会计科目的运用,大到业务风险的管控。针对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技能“跟不上、不会做、做不好”的现象,核算中心建立了“辅导员帮扶”制度,以核算中心业务骨干为主,实行“传帮带”形式辅导、指导,“以人盯人、师傅带徒弟、一带二、二带四”,时时跟踪、月月检查的模式。制定岗位说明书,采用科学、标准的作业规范、流程,按照岗位要求、作业规范来培养财务核算人员,并进行评价。

6.加强学习,搞好队伍建设,促进财务团队可持续发展

人员的管理,先从态度管理开始,态度管理的目标就是雇佣军向志愿变,从被动工作向积极主动工作转变。企业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对符合态度的员工予以表彰及奖励。一个核算中心就相当于一个大团队,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心要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核算中心财务人员除积极参加集团内部举办的业务培训外,还争先参加各种后续教育、职称考试,财务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财务人员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职业化的培养,向尽心、尽智、尽职、尽责方向陪养。核算中心团队的每位人员都勇于奉献,辅导指导从不叫苦喊累,有非常强的执行力。

会计核算逐步走向规范、预算编制日趋合理、资金管理准确率逐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重在落实、执行,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如果不在实际工作中去落实执行,一切等于零,因此各成员企业财务负责人要把总部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区域公司财务部关于会计核算、资金、预算、税务等方面日常检查、审核出来的问题一一落实、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的分散管理削弱了集团公司对成员公司的管控力,给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隐患。在确保集团公司制度、和管理流程统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可以以网络财务信息平台为载体,集中核算人员,搭建核算中心平台。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精湛的财务管理团队,明确核算中心人员和成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采用检查与辅导两手抓的方法,促进集团公司财务的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胡瑜.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J].现代商业.2013(05).

[2]郝凤英.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建设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7).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2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方法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而做好财务方面的管理成为了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逐渐成为大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调整的重要策略。采取会计集中核算能在公共财政财务、资金收支、会计行为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让企业的财务活动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面对会计集核算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违规操作问题,企业必须加大管理力度进行严格调控。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失效

早期采用的核算模式中出现了“重核算、轻管理”的落后观念,造成很多企业将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了支撑单位管理需要的核算工作上,而财务管理力量难以充分发挥。因基层单位属于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财务政策的制定上多数集中在完成本单位预算指标这个目标,整体经济效益的追求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未能从整体上开展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了上级财务管理难以有效的开展。

2.缺乏宏观引导

有调查表明,在执行会计集中核算方案及执行计划过程中,常将工作重点集中到会计集中核算的业务流程方案、管理规章制度、电算化系统需求等方面,仅仅重视某一个层面的财务管理,而对于基层财务的组织规划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领导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常造成企业财务工作无法顺利运行,不利于企业内部的长期经营。

3.职责分工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将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人员解放出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从单纯的“事后”反映转变为“事前”参与决策、“事中”参与控制、“事后”参与评估和考核,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与支撑。但是,基层财务原来的职责分工不适合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财务辅助核算的定位。因为原来独立核算的基层财务部门在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上基本上是按照“一主管、一会计、一出纳”的原则确定的,核算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为2∶1。很显然,基层财务的这种职责分工和管理模式与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有矛盾的。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合理配置财务管理资源

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规划方案时,应该从多个方面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保证各个环节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率。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参照规模、工作量、管理成本等几个方面调整分配财务人员。一是规模,单位规模通常经过收入规模、业务量规模、区域规模等不同的标准参考分析。二是工作量,工作单位财务工作量要根据财务管理职能的而定,不仅要减轻核算职能工作量,还必须要关注财务管理职能的扩大建设工作,保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2.完善财务管理职责的定位

当制定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方案后,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规划,保证每项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对财务的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上转移到财务管理中,这样可以加快基层财务职能的转型。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企业财务的各个方加强管理调控,如:收支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内控管理税务管理、报账稽核等等。对于原有的上级单位与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架构需维持原样,各级基层单位现有的内控审批权限和处理流程、预算管理保持原来的状态,而核算职能需变成报账稽核职能。

3.构建财务管理的有效体系

创建良好的管理体系能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过效率,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必须要全面思考构建大财务模式。这样可以彻底摆脱原有基层财务的区域小集体的界限,引导基层财务与上级单位在会计政策、核算要求、财务管理等内容上协调运作。集中安排基层财务人员完成专项任务,包括:产品价值管理、收入资金稽核等,让财务管理体系在预算管控、节能减耗、闲置资产等方面起到有效作用。此外,还需要不断优化财务服务和支撑流程,让企业内部的整体运行效率得以提升。

4.更新财务报账流程

需要更新的内容主要是报账流程,这对于财务工作计划安排有指导作用。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状态下,企业每个层次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根据标准执行,上级对基层财务报账要求和管理规范需统一标准。参照会计集中核算的标准,对报账流程实施优化调整,在优化过程中要从财务信息传递、凭证附件等方面开展工作,对财务电算化及相配套的辅助系统实施变动。而财务信息传递需顾及到方便基层单位对报账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要求,在资金管控上要去除基层账户核算后的备用金管理、收入资金归集等方面。对企业财务报账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不仅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改革,让其它方面的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5.完善财务人员的考核机制

上级财务部门应结合基层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合理设置Kpi考核指标,实施对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确保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客观、准确地评价各级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设置Kpi考核指标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其基础指标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指标,具体包括预算管控、会计基础、资金管理、工作效率、加(扣)分指标等方面内容。这里,应对改善全局工作的关键指标予以侧重,例如将单位收入资金风险问题确定为进行改善的关键指标,则适当调整资金上交完成率、资金上交及时率的考核分值比重。

三、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企业面对这种新的核算方法应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处理好新模式运行的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对内部财务人员工作进行优化改革。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3

关键词: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一、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其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当前基建发展要求,在诸多方面存在空白或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常常面临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其二,监督约束机制失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将过多的精力投之于项目的建设上,而忽略了对财务的监管,使得财经法规无法贯彻执行,甚至部分企业滋生了腐败现象;其三,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基建项目管理部门疏于费用支出管理,致使费用支出远远超过预算编制的数额,甚至存在违规使用管理费的现象,从而导致基建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其四,会计核算不规范,部分企业基建会计在处理业务时存在建账规范性差、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成本核算不连续和不完整等问题;其五,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层对基建项目的会计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为其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致使财会人员的岗位安排随意性较大。加之,所配备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处理好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从而导致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加强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应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涉及概算编制审核、工程成本控制、资金筹集、竣工据算等各个环节,并以概算编制为指导依据,确保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相一致。企业还应健全财务管理流程,保证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评价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准确计算融资成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数据,从经济性评价的角度为基建管理层提供建议资料。此外,基建工作人员要与财务工作人员保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的关系,通过建立例会制度,使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在基建项目建设前期,以财务的角度审核相关项目,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资金来源以及现金流量等因素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同时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的概算进行严格审核,防止立项审批后出现随意修改项目基础指标的情况;在基建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审核资金筹措方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时刻监督投资预算计划的落实情况。

3.强化资金管理。首先,实施银行账户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均在可监控的范围内。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开设银行存款专户,由财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核算,严禁发生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其次,企业应根据基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资金申请和拨付制度。按照投资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及时了解工程施工进度、投资情况以及资金到位情况,将用款计划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再次,制定规范的基建项目资金审核程序;最后,落实基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信息反馈制度和报告制度,财务部门应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挤占、人为滞留等违法违规的行为。

三、加强企业基建会计核算的措施。

1.规范会计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基建核算在会计科目设置、“在建工程”核算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资金结转以及竣工决算等方面的变化;建立新的会计核算流程,摒弃传统的全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投资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处理好项目概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设立完善的明细账和辅助账,以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投资的实时监控;规范竣工决算编制方法,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应出项目资金投入产出情况。

2.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由于企业基建项目的内容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其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较为广泛,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应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工程造价学、税法、会计学等。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以减少会计的流动,使会计能够很好地完成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此外,财会人员还应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认真做好各项基建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同时向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如实地报送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确保基建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决策风险降至最低。

总而言之,企业应当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措施完善现有工作中的不足,以达到控制基建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维护财经纪律的目的,从而为确保基建项目的顺利完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4

一、当前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造成高校会计主体不完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的延续以及国家预算在高校会计的延伸,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政策,将高校这一完整的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高校事业单位会计和高校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两个会计主体。从而造成:一方面事业财务不反映财政对学校的基建投入,只按有关部门批复的自筹基建投资计划转出自筹基建经费,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资产前不清楚工程项目资金动态流转情况,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基建财务按照其独立的会计财务体系和与事业财务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成资金收付过程。造成基建项目已完工,而财务账上没有反映,使得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两个会计主体的存在,使得会计机构有可能相互独立,各行其事,缺乏有效的会计信息反馈与沟通。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4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组成部分的高校会计也应以其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经济活动,同时也应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开展的基本建设活动。

第二,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造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高校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提供高校教学科研等事业活动的会计信息,高校基建会计则主要提供高校基本建设活动的会计信息。高校基建会计核算独立于学校事业会计核算之外,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资产、负债和收支全貌。如要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就需要把高校财务事业会计信息和基建会计信息合并。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基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筹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一些项目的资金要由学校利用银行贷款得以解决,银行贷款在基建会计中核算,而贷款及利息的偿还由学校财务负责,在学校会计中核算,这样一方面造成基建项目成本的核算不准确,固定资产价值偏低;另一方面造成学校负债状况不实,单独提供哪一套财务报表都无法反映学校的收支、负债全貌,导致信息失真,不利于财务风险分析。随着负责机制的引入,高校赤字预算成为必然。“借入款项”与“结转自筹基建”的增加,巨额的支出使得学校历年积累的“事业基金”不足以弥补,形成的缺口部分按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因为“事业基金”项不能为负数,就必然会再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第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造成高校会计监督弱化。由于目前高校的事业财务会计核算与基建财务会计核算分别由学校财务部门和学校基建部门来进行。尽管学校财务部门对学校基建部门的财务工作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关系,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学校财务部门对基建财务的监督并未真正发挥作用,甚至基建财务人员以行政管理范围的差别、基建财务的独立性等理由拒绝学校财务部门的监督,将学校财务仅仅看作基建资金的保管者,至于基建资金如何使用和使用的合理与否是基建部门,学校财务无权过问,这就必然造成高校会计监督的弱化。而且在当前的高校会计管理中,有些学校一个领导既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工作,又负责学校的基建财务工作。这极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如此的管理势必会使高校的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二、实行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性。财政拨给高校的基建投资一直是以建设单位为主体,分别对立项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自从实行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了部门预算的细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对高校资金运作方式及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日常核算和决算报表的数据应同一口径,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与报表项目相对应,而现行高校会计决算报表与基建决算报表分开填报,高校会计科目和决算报告仍然使用“结转自筹基建”,无法与年度部门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为了全面、完整反映一个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建立统一财务核算的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

二是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是提高会计信息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保障。长期以来,基建会计一直游离于高校事业会计核算之外,在核算基建项目工程成本时,单位自筹基建资金在高校事业会计账反映,在基建会计账没有全面反映;预算内财政性投资资金则在基建会计账户进行核算,在事业会计账不反映。对于与基建有关的费用直接在高校事业会计账列入“经费支出”,没有进行费用归集,整个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不完整,造成基建决算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既有脱节又有重复,无法真实、全面反映资产的状况。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必要把基建会计纳入高校事业会计进行一体化核算。

三是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有利于防止资产流失和防范财务风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对未列入基建计划的更新改造项目或附属项目,资金来源由单一的财政拨款形式,转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如高校创收性企业自筹资金、财政拨款等。该部分资金来源和运用没有统一的核算要求,造成高校事业会计账户和基建账户分支,事业会计账户支出的费用直接列支,不能完整反映新增固定资产的情况,有关基建项目一旦形成固定资产,便脱离了会计监督的视线,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再者,基建资金在事业会计账户和基建会计账户两头挂帐,为套取、转移或挪用基建资金提供便利,基建资金若有缺口,有关管理部门难于审定,导致存在财政资金风险。所以,高校事业会计有必要把基建会计并轨核算,以防资产流失和防范财务风险。

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的具体设想

第一,推行权责发生制,取消收付实现制。现行高校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由于某些会计事项不能在当期确认,按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难以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事项,甚至会出现虚假结余,使会计期间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比l生。高校事业会计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履行受托责任,重视经济效果,对高校的经济业务要进行全面、合理地确认、计量和报告,尤其是有的基建项目需跨年度建设,资金经常跨年度使用,采用收付实现制

进行核算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整个经济事项。因此必须改进会计核算原则,引人权责发生制,即只要收支项目已实际发生,无论资金是否收付,都应及时入账,以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往来情况。

第二,增设相关的会计科目。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后,必然会引起高校财政资金流入、流出的变化,为了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全面性,应增加一些相关的会计科目。在高校收入类科目经费拨款下设置“基本建设拨款”明细科目,核算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其中“基建收入――财政基建拨款收入”核算国家财政部门为学校拨入的基本建设专款,“基建收入――上级基建补助收入”核算上级主管部门拨入基建补助款,“基建收入――事业结余基建资金”核算高校利用事业结余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

在“借入款项”科目下设置“基建借款”和“周转借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并按贷款银行进行三级明细核算。借款的利息支出本着“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高校取得基建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贷记本科目;偿还基建期间借款利息时,借记“工程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贷记本科目;偿还基建项目完工后借款利息时,借记“基建支出”,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偿还基建借款本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本科目贷方余额表示未偿还的基建借款。

在资产类科目下,增设一级会计科目“在建工程”,核算高校进行基本建设(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支出,对于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的无形资产直接记入相应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在建工程”科目下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个二级科目。本科目按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建设支出”,“在建工程”年末数表示尚未完工的工程投入。

将支出类“结转自筹基建”改为“基本建设支出”,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核算在本年度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全部支出。借方反映项目完工结算时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数,贷方反映年末转入“基建节余”数,本科目年末一般无余额。

在净资产类增设“基建节余”科目,本科目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年末如为贷方余额,则表示完工工程拨款的累计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完工工程学校自筹资金数额。年终,根据明细账记录的内容把已完工的项目“基建节余”的借方余额转入“事业基金”的借方,若某项目完工后出现贷方余额,则按相关规定处理,该返还的返还,经批准留用的,则转入“事业基金”贷方。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5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随着新形势下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各个企业中激烈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企业长久生存的基本原则就是对财务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掌控。在公共财政财务、资金收支、会计行为等各个领域应用会计集中核算,将会使其得到有效发挥,使企业的财务活动理想的运营起来。企业务必将会计集中核算运行过程中不符合规范的财务操作问题进行严格调控,加大对违规操作的管理力度。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现状

1.宏观引导不完善

在对会计集中核算方案及执行计划过程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并不太关注基层财务的组织规划,而重视的只是对于某一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大多在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方案、电算化系统需求等一部分中。由于领导人员在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经常阻碍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营,从而使企业无法长期顺利的生存。

2.财务管理失效

由于“重核算、轻管理”的落后观念存在于早期使用的核算模式,所以支撑单位管理需要的核算工作,成为现在的大多企业财务工作的常见模式,这就无法有效发挥利用财务管理力量。因基层单位属于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财务政策的制定上多数集中在完成本单位预算指标这个目标,上级财务管理无法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是,整体上合理的管理方案未得到全面开展,追求全局经济效益停留在某一个阶段的局限性。

3.职责分工不明确

解放主要职责为核算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意识进行强化管理,把简单的“事后”反映转变为“事前”进行计划、“事中”进行调控、“事后”进行考核与评定,服务并支持企业经营管理,是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要求。但是,原来独立核算的基层财务部门中,核算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为2∶1,以“一主管、一会计、一出纳”的原则对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进行定位,所以,原始基层财务的职责分工对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财务辅助核算的定位已不再适应。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基层财务的原始职责分工和管理模式显然自相矛盾。

二、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对强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1.有效的建立财务管理体系

要想对大财务模式进行构建,企业必须全方位地考虑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建设好优异的管理体系,从而使财务工作从整体上得以提升。这样可以彻底摆脱原有基层财务的区域小集体的界限,引导基层财务与上级单位在会计政策、核算要求、财务管理等内容上协调运作。集中安排基层财务人员完成专项任务,包括:产品价值管理、收入资金稽核等,让财务管理体系在预算管控、节能减耗、闲置资产等方面起到有效作用。最后,为了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要对财务服务和支撑流程进行不断优化。

2.对财务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对财务规划方案进行制定时,为了使各个环节的相关效应得到有效发挥,企业财务人员应注意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应从多个方面着手。资源配置过程中,对调整分配财务人员要以规模、工作量、管理成本等一些方面为依据。一是规模,单位规模通常经过收入规模、业务量规模、区域规模等不同的标准参考分析。二是工作量,工作单位财务工作量要根据财务管理职能的而定,不仅要减轻核算职能工作量,还必须要关注财务管理职能的扩大建设工作,保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3.对财务管理职责的有效定位

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后,为了合理处理好各项资源,企业管理人员务必将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规划得到落实。对财务的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上转移到财务管理中,这样可以加快基层财务职能的转型。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企业财务的各个方加强管理调控,如:收支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内控管理税务管理、报账稽核等等。保持原来的上级单位与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架构不变,恢复现有的各级基层单位内控审批权限和处理流程、预算管理的原有状态,用报账稽核职能代替核算职能。

4.对财务人员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

结合基层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上级财务部门应Kpi考核指标进行合理设定,对各级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应持客观、准确的态度予以评定。以企业运营的主要特征为依据,对Kpi考核指标进行设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指标(包括预算管控、会计基础、资金管理、工作效率、加(扣)分指标等方面)为其主要指标。其中,应着重强调全局工作的关键指标的改善,以改善单位收入资金风险问题的关键指标为例,需要对资金上交完成率、资金上交及时率的考核分值比重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5.对财务保障流程进行不断更新

必须规范执行企业每个层次的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状态下,应统一上级对基层财务报账规定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参照会计集中核算的标准,对报账流程实施优化调整,在优化过程中要从财务信息传递、凭证附件等方面开展工作,对财务电算化及相配套的辅助系统实施变动。为了迎合对基层单位报账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需求,财务信息传递在资金管控上,要对基层账户核算后的备用金管理、收入资金集结等方面进行扣除。

三、总结

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而言,会计集中核算是一向有效的新模式,对于这种新的核算方法,企业对此应积极准备迎接这种模式。一方面,要对新模式存在的现状进行整治,另一方面,应提升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继红.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标准规范全书[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标准化实践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之路。经过近五年的艰苦努力,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较为粗放的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精细化管理迈进,建立了较为实用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了财务管理职能的“三个转变”,即财务管理从审批向管理转变、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手工作业向信息化、程序化管理转变。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以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财务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确立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实现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具体包括:(1)进一步完善公司预算管理体系,抓好预算编制、审核、报批、执行、分析、评价与激励各环节的工作。(2)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把预算控制和资金收支审批相结合,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降低资金成本。(3)建立健全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经营管理,不断促进企业提高资产收益水平。(4)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会计核算有关规定,确保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重点。(1)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完善,进行分类整理并辑录成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2)从审批、执行、分析、控制、考核等环节,对公司内部控制能力、监督管理机制运行进行全面评估,对关键控制节点的制度和流程进行完善和版本升级,如资金管理控制、成本管理控制等。(3)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定额和开支标准规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国家和行业无统一规定,根据日常发生频率和金额大小,结合实际制订定额和开支标准。(4)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和充分利用。完善会计核算平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it平台,健全财务预警分析控制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管控效果,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it平台,加强资产管理;建立统一的财务分析平台,进一步完善财务分析体系。(5)对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等建立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统一的考核评价分析平台。

(三)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阶段。(1)前期准备:组建工作机构。由财务部门负责抽调人员组建财务管理体系推行小组,明确推行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职责。(2)调研:编制调研计划、调研提纲,开展项目调研,系统收集财务管理的基本信息,全面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编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经财务管理体系推行小组讨论、确认。(3)流程梳理和优化:按《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要求进行流程识别、流程结构分析、流程描述、流程分析、流程优化,确定《财务管理体系流程文件结构清单》。(4)文件编制:由推行小组根据《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文件清单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5)文件评审和:采用会议方式对财务管理手册、流程文件、工作文件及记录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修订完善,增强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文件。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行小组将审批通过的文件交公司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文件。(6)体系运行:组织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单位(部门),做好新旧制度运行的衔接协调,解决财务管理体系文件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统一按新体系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并建立体系运行记录。(7)运行检查:由财务部门实施日常自我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责任岗位、人员及时进行改进。由企业管理相关人员实施现场综合检查,并保持检查记录,由责任部门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8)体系评价:自我评价由财务部门负责,评价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效率、成熟程度。体系评审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分析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和现状,发现改进体系的机会,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9)持续改进:财务部门负责对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系统策划、实施、检查和评价。

(四)工作机构及职责。由财务部门牵头,成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行小组,并制定推行小组及相关责任部门工作职责。

二、财务标准化管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如:《内部牵制制度》、《资金开支管理规定》、《财产清查制度》、《原始记录管理规定》、《现金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权证管理规定》、《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每项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财务管理流程,如《会计核算管理流程》、《发票管理流程》、《资金开支管理流程》、《财务收款管理流程》等,把每一个业务环节都进行流程固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节点控制,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得到规范执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显现。通过几年的不断磨合,结合企业管理需要及运行情况,前后几次组织修订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形成了较为适用的预算管理体系,具体做法是:各职能部门先制定工作计划,经公司审批后形成公司级计划,由公司预算委员会根据计划配套预算,项目计划和预算一一对应,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基础。公司专门开发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的申报、执行、汇总、控制等功能实现信息化管理,没有预算或超过预算的项目不能在信息系统中打印出纸质审批单据,也就不能支付款项。通过每月资金开支计划可以合理确定预算开支进度,对暂时不使用的资金合理运用理财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收益,每年的财务费用均为利息净收入。公司制定了合理的预算考核办法,从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三个环节进行考核,从而确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三)会计核算较为规范,税收管理风险降至最低。我们认真对照会计基础规范标准,从会计人员配备、培训和轮换,岗位职责制定、内控制度建立完善、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标准,组织编写财务知识查询手册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不断加强与税务机构的联系,及时咨询有关涉税事项,对潜在税收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诚信纳税,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税收风险。

(四)资产管理更为规范、高效。每年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实物资产盘点,做到见物就点,见账就查,通过清查发现资产实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建立完善资产从申报、采购、领用管理、报废、移交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及流程,达到账实一致、管理规范,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

三、持续改进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虽然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在财务标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对财务工作不了解;财务人员的主动性不强;财务工作标准不够明确;一些管理流程不尽合理,考核不够严格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们按照标准化管理及精益管理的思路进行持续改进,重新梳理和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定位。由财务管理部门代表公司来制定和财务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代表公司行使财务管理职能,对公司财务管理规范达标负责。

(二)对财务标准化管理流程进行再造。重新梳理财务管理流程,将财务管理主要职能定位为:预算管理、核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并对应建立预算管理流程(预算编制、调整―预算审批下达―预算控制―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流程(财务工作标准执行审核―账务处理―税收管理―报表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流程(财务规范性检查―资产账实监管―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针对每个部门都会涉及的预算申报和资金开支单独制定子流程,并将每个节点涉及的部门及岗位进行明确,从而形成了较为明晰的财务管理流程。

(三)对财务工作标准进行明确。针对每项财务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财务工作标准,主要包括物资采购类支出财务标准、工程投资类支出财务标准、服务类支出财务标准、维修类支出财务标准、日常费用类支出财务标准、各类生产数据类财务标准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标准。

(四)制定更为严格的考核办法并进行严格考核。财务考核采用100分制,按月进行考核,考核采取扣分制,每出现一项不能达到财务工作标准的扣2-5分,根据部门业务量大小规定不同的合格标准,业务量大的部门90分以上为合格,业务量小的部门95分为合格,达不到合格分数的相应扣减绩效工资。

(五)做好相关人员培训。正式实施前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分采购及工程类、日常费用类、资产管理类分别组织培训,让相关人员做到懂标准、识流程、明考核。

四、财务标准化管理达到的效果

(一)思路更为清晰。通过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思路更为清晰明了,责任更加明确,财务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

(二)工作流程更为顺畅。将财务主要职能进行明确,形成了一个财务管理总流程及配套的子流程,只要是公司员工都知道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流程节点涉及到本人的地方是哪些,工作标准、考核办法是什么,保证了流程的顺畅。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7

   1.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工具

   财政部1994年6月下发的《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步骤,且必须符合国家会计法律、制度和规定,会计软件具备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软件采用的总分类会计科目名称、编号方法、凭证格式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软件应提供记账凭证输出打印功能,以提供原始凭证的输出;必须提供会计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输出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2)安全性:防止操作失误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数据篡改行为,对于数据程序和文件,具备基本加密功能以防止非法篡改,且只有相应权限人员查阅不同密级的财务数据;防止计算机故障或强行关机造成的数据破坏,应该具备实时备份或利用现有数据尽快回复到破坏前状态。(3)正确性:主要包含核算正确性和输入正确性,如对于基本字段的规范性、记账凭证重号、借贷金额不等应作出提醒并拒绝核算,机内账目对比功能、对比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汇总对比、核算周期内累计记账汇总对比等,且在规定区间内进行结账功能。

   2.主要会计核算软件比较

   (1)金蝶。金蝶的eRp系统目前主要财务、HR、进销售存的专业模块业务开发,对于生产经营的其他模块尚需进行第三方软件进行对接,在会计核算上,凭证处理支持两行分录平衡,报表模板较单一,无选择性,固定资产处理上采用动态平衡法,在薪酬核算处理上的功能较弱,产品集成性有待提高,二次开发的难度较大,但金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表单较亲切,界面较美观,比较符合国内从业人员操作习惯。(2)用友。用友的eRp系统目前较明显的进步在于包含经营管理环节较完善,价值流上如采购、生产、库存、财务、销售、HR等,凭证分录具有自动平衡功能、提供图表处理、数据处理、初始设置、薪酬处理、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允许进行折旧方法的自行设置,但模块设置较呆板、对于维护的要求较高,否则影响稳定性;初始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较大。(3)Sap。Sap的eRp系统首先基于德国较为先进的的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开发,涵盖企业全价值流业务:尤其在财务数据与物流、销售数据的集成性上功能强大,提供财务分析的在线预警功能和eXCeL、woRD等多样性的数据输出支持;在首次开发时一般基于Sap基本框架,套入适用企业实际的财务核算模式、业务流程模式,对参与开发的业务需求描述要求较为细致,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但产品初次投入成本及二次开发成本较高,一般在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商业物流企业Sap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二、会计核算信息化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企业财务信息需求的变化,产生了新的会计核算业务需要,对于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新特点和模式如下:

   1.零级核算模式

   零级核算模式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数据需要,将现有一级科目进行随机分类和概括,形成若干层次更高的会计科目,称为零级科目。特点在于:(1)一般采用随机核算制,即随机进行各种零级核算;(2)同时采用汇总核算和序时核算的方法。现有一级科目一般为总账科目,如按流动性将一级会计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从而进行会计核算;如资金来往科目中,将“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合并为“往来票据”;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合并为“购销往来”,从而在进行会计核算,给公司财务、营销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大类以及科目会计指标的整体数据。

   2.实时核算模式

   实时核算是指会计核算周期内及时响应的或者必须进行的核算,并约束随机核算的结果围绕并形成中心核算数据;会计核算追求的理想的目标在于经营持续发生的财务信息情况应该持续的进行核算和展示,这在传统的核算模式下受核算手段和从业人员人工效率的影响,但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对于关键财务指标的发生和审批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使财务数据实时的进入系统并核算。一般大型的集团企业或集团控股型企业对财务数据的获取实时性期望较高,在连锁性商业企业、制造型企业尤为明显,将数据获取的初端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基层,系统自动实现数据的审核、汇总和核算,虽然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但是符合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小企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目前国内eRp管理软件如金蝶、用友在财务模块与其他业务流程对接上尚有广阔的业务空间,虽然在界面的亲切性和流程的适应性、维护成本上有较多优势,但在功能的完善性、二次开发的空间上与国际软件巨头有差距,从而影响财务实时核算的实现。

   3.分组核算模式

   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对现有会计科目进行重组核算,形成新的分组会计科目以核算新的会计指标,以为企业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支持。分组核算的主要特点为(1)核算指标是随机选定的,在系统中的会计科目中无响应科目,一般需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自我运算功能;(2)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而非汇总核算法;(3)对于系统内的会计科目重新组合核算的,可以提供明细核算指标;(4)分组核算要受账账相符的原理制约,是基本的核算原则。如在薪酬及福利费用的会计核算中,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将薪酬按人员基本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分组。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8

关键词:核电;转型升级;人才;全面预算管理

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做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到加入wto之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转型。这些发展路程一方面充满了惨痛的失败,另一方面也饱含了成功的艰苦。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国有企业,核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是必需和紧要的。本文将就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切实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转型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预算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反映,但是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预算管理却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条件。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战略、宏观角度上的管理系统,采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更好地安排各种资源,有利于企业决策方案的贯彻实施,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1]。对于核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来说,为推进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正确、合理地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预算情况进行有效的规划,从理念、制度、组织、内容、流程、方法、信息、定额、指标、考核等十大方面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思想和方式进行深化,详实具体地阐述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体系,描摹真正意义全面预算管理的理想蓝图,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有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对于核电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对其发展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只有合理的预算管理才能够保证各项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核电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首先,搭建新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通过一层层的分解,得到有效的实施,设置预算委员会和预算办公室,增加相应的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地适应公司内部管理需要,为后续工作的铺开奠定组织基础;其次,对预算的制度和程序进行了重新梳理,为预算的编制、上报、下达、考核等工作提供了纲领指导和制度指引,预算工作需要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通过制度将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应的岗位协调等内容进行明确,能够很好地保证企业计划的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涵盖了销售、计划、采购、生产、科研、开发、成本、费用、筹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预算按年编制,分解到月,定期编报滚动预算,各成本中心的成本开支必经“预算--立项―支出”的控制环节,确保正常生产活动按计划和预定目标严格开展,可以做到时时有计划,事事有预算,有效的完成成本控制、投资控制的需求。并设置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实施做了有效的保障。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专项管理提升工作,不断优化预算流程,深化预算监督和控制,细化预算执行分析,强化预算执行考核和效力,管理水平逐年显著提高且初具成果。

二、构建深入业务前端并面向未来的扩建财务管理平台

部分核电企业通过选择优化基础制度规范应用解决方案,通过细化规则推导,强化系统管控。基于eRp系统,在满足财务核算、预算管理和投资控制多维度管控前提下,创设以财务管理模块为核心的多系统集成平台。在系统集成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界定财务系统与系统的功能定位、流程界面,制定系统之间的衔接方案、策略和规范,有效贯通财务与工程计划、合同管理、采购仓储、工程系统等前端业务环节的信息流转;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力度,支撑财务管理幅度向业务上下游拓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更好规避经营风险,提高财务对业务的支持,并辅助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系统平台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满足财务精细化管控要求。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立足于实现项目全过程管控和实时有序竣工决算资产移交管理要求。基于eRp系统搭建基建财务成本管理平台,逐步优化工程会计核算体系,通过与工程概算、采购、合同、仓储及资金管理等的衔接集成,实时反映工程进展,有效满足会计核算、投资控制、工程物资核算、电价测算、资产交付、竣工决算等管控要求。通过推行重要基础数据的规范和标准,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财务核算体系和决算报告体系,设置规范限制规则,显著削减需人工完成基础会计核算,凸显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立足于基建项目成本分解结构、融资情况、构成费用分析等决策控制需求,生成相应的报表报告,搭建财务数据向决策信息转化的系统支撑平台,确保成本信息流转完整和精确,实现成本管理由建设期向运营期的顺畅过渡,同时满足绩效评价和财务分析需要。

三、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基于多数核电企业目前处在生产、基建、前期厂址开发阶段,即多机组、多阶段、多项目并存阶段,在财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既从事基础会计核算,又从事财务管理和分析,财务人员无法摆脱海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缺乏时间加工、分析和报告,难以在管理分析、业务创新、财务流程再造、财务价值和公司价值提升、财务战略管理方面突破提升。由此,多数核电企业在领导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次培训、多次调研,积极筹建共享中心项目。

财务共享中心,旨在:搭建统一的核心信息系统平台,使财务触角向业务前端和经营决策支持两个方向延伸,做到数据录入简化、信息全程共享、前端业务点的零散数据向主数据转型、强化内部控制的信息一体化;通过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系统、核算流程和数据标准,保证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遵循统一的逻辑规则,做到数据标准化;将与决策成功相关性较低、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的会计核算工作合并,通过高效、高质的财务作业,降低产出成本,实现成本节约化;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从会计核算到管理决策支持的财务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管理基础和组织基础,助推核电企业财务转型升级。

四、加强培训学习,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通过对人才的有效引进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是有赖于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作为主体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这对于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人员的素质水平对于预算管理的效果产生的作用是直接而又明显的。一般来说,财务管理部门要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查、上报和统计,同时还要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可行性分析和报告,其明显的特征就是数据量大、环节多,而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一些毕业生和社会上的专业人员。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受到过专业的学习,对于预算的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掌握,但是由于学校学习的知识在企业中的真正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可能会马上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转嫁和应用,因此,这些人才的会计实务方面的能力往往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对于社会上的专业会计人员,由于在会计预算方面得到过训练,对于知识和实务方面的掌握比较娴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中。但是,这种人才的成本往往比较高,对于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也要不前一种的毕业生要高,所以企业的人才使用成本比较高。

核电企业为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鼓励多数财务人员参加Cma考试,核电企业通过与外专局合作以及在网校购买网校课程,鼓励财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现核电企业已有多数人员通过Cma全科考试,另外还有一些人员已经通过部分科目考试。为财务转型升级储备管理型人才。

同时对于人才的聘用和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人才引进来并不等于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才能了,需要企业为其提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环境和条件。对于会计人才来说,要建立一定的考核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对会计人员你的预算情况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对于表现比较优秀的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鼓励其再接再厉;而对于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员工,要帮助其分析问题的真正所在。同时,对于考核指标的确定要与被考核者进行协商,从预算的精细度和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改进策略方面来积极吸纳,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此外,核电企业还在作业成本法、业务财务、资金管理、战略、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效。

五、结语

作为国有企业,核电企业的财务转型升级是一项艰巨而又富有创新的工作,需要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财务管理方式、体系和财务管理的人才方面加强对于核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旭.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2):11-12.

[2]刘明辉.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J].河北企业,2016(04):89-91.

[3]欧阳骞.谈谈现代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转型[J].会计师,2013(13):25-26.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9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收益;思考

abstract:alongwithourcountry'ssocialistmarketeconomysystemdevelopmentandperfectionofChina'saccountingsystemreformandtaxsystemreformandhavemadegreatachievements,atthesametimeasfiscal,taxationsystemandaccountingfunctiontransition,changeandperfect,taxaccountingandenterprisefinancialandaccounting,managementaccountingofthegapbetweenmoreandmorebig.witheconomicdevelopment,ourcountryrelateddepartmentsinreflectthefinancialaccountingandtaxaccounting'sindependenceandtheseparationprinciple,andonthebasisofthefinancialaccountingandtaxaccountingtoacertainreform.thispaperintroducedinfinancialaccountingandtaxaccountingdifference,andonthebasisoftheanalysisalsofinancialaccountingandtaxaccountingseparationofcosteffectiveness.

Keywords:financialaccounting;taxaccounting;Costbenefit;thinking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会计体系的改革意味着我国企业经营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然而任何一个新兴改革必然有其两面性,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践行。不仅是从理论上,更应该从实际上辩证的思考相关改革是否符合自身长远利益。只有符合发展的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关企业在进行会计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自身实际情况,随后再实施相关措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企业中融合或者分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企业中的定位原则、关系以及模式分析对比对我们理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对企业收本收益造成的客观影响有一定意义所在。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在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下对己发生或己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由此形成财务信息,对企业和外部有利益关系的各方面提供报告,以满足其经济决策的需要为目标的会计。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会计。

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的差异性

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两者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核算的结果会影响税务会计核算结果,税务会计核算结果也会影响财务会计核算结果,当企业中两者没有分离的时候,最后进行制定财务报表为两套。企业中财务和税务同为会计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税法导向原则使税务会计首先要遵从税法;第二,税务会计核算必须如实纳税,不能偷税,不能引起风险,数据真实,调整要真实,财务会计进行企业成本核算要根据税务真实的数据而进行;第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时候,税务会计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程序,这样有助于增加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最后,企业中财务和税务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一是纳税活动,应纳的税额进行全面核算,形成准确的纳税申报表。二是在核算基础上,依据税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业务产生的成本基础上进行真实的财务数据和报表以协助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决策。二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目标的差异

企业财务会计是给投资者报告信息,为投资者服务。税务会计是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服务,目标不同。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依据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企业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以税法为依据。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对象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资金投入周转循环产生的一个过程,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反映税款用的过程以及税款从征集、上交到退还的过程。

4.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原则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肩负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企业税务会计是以税务为导向原则,两者侧重点不同。

5.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程序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做报表、记账的程序,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是按照在会计核算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形成纳税申报表这样一个方式运作。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的职能分析

财务核算基本流程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适应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并发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机融合,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于一体,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四流合一”,从而达到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目标。近年来中国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3%。中国的电子商务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成为继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内部审计制度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可以协同处理,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消除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特征,传统财务管理的主要缺陷,提出了如何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特征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资料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财务资料也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资料、磁盘资料发展到网页数据。作为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会计的未来。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特点如下:

(一)网络计算

互联网的核心动力是网络计算,即从pC时代的桌面计算走向网络时代的网络计算。这一核心动力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桌面走向网络,即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从桌面财务到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空间上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财务管理时空的改变也带来财会工作介质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的改变,本质上都极大地延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

(二)协同业务

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互联网之前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诸多困难。网络财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内部协同业务包括对企业全程业务的协同,从网上采购、到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考勤等。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网上询价、网上催帐等。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

(三)远程处理

在互联网之前对异地机构的财务管理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其技术难度或管理成本都是高昂的。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轻易实现,特别对于集团型等多分支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动态核算

如果说pC时代的财务系统主要解决了工作量的问题,那么网络财务将在此基础上显著突破速度的问题。网络财务下的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网络财务系统将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可以即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