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4:53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1

【关键词】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规范设计

伴随着乡镇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很多的漏洞,具体表现为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财会人员无法很好地进行会计核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因此要对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中不规范的地方重新设计。

一、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县镇财政会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长期不受重视,财务制度不健全,对上级部门的拨款依赖性太强,不能按照财政管管理的内部规律办事。会计核算既没有严格的内控系统,也没有科学、严谨的核算制度。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财政会计核算体系无从谈起,规范化更是天方夜谭。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编制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是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编制,而是使用在上年的基数上进行增加的方式,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部分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超支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对支出进行控制的意识。三是不能做到专款专用,部分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挪用项目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最终导致项目经费和日常经费混乱不堪,增加财政管理的难度。四是部分预算单位重视预算的申报和审核,却忽视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缺少监督和考核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意识。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是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中的普遍现象。随着“一把手”负责制的特别强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特有监督职能。由于人事编制等因素,乡镇财政部门的会计、出纳有时会由一人兼任,并且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移交不规范,滋生了违法乱纪的土壤,继而赊账过多、过滥,对乡镇财政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了对国家的政策法律置若罔闻的现象,擅立收费项目,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挪用应上缴的财政收入。

4.债权和债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债权和债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规模越来越大,部分债权已造成损失,债务负担则越来越重。由于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管理控制不严,导致乡镇债权债务不断加大,特别是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潜在着一定的财政风险。一是对债权管理不善,财政对外单位和个人借款较多,但收回较少,其中部分借款已造成损失;二是由于支出较多和农村基金会兑付股金等原因,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不得不靠贷款、向职工集资和挪用专项资金等归还原来的借款和维持政府正常运转,走上了恶性循环的道路,从而又加大了债务的规模。

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设计

1.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得到完善,但其严谨性、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还有待加强,而完善齐备的法律法规能为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避免执行上的混乱,注重各相关法律的衔接,不断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使会计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会计核算的法律漏洞。

2.强化预算管理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管理的内容将更加的丰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会相应地有所增加,预算管理将成为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会计核算的方方面,所以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合理科学地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监督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随时反馈预算执行的效果。乡镇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要做到严格执行预算批复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批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预算申报可能与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有出入,要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会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财务状况,统筹规划,批复的收支规模一般会低于申报的收支预算,要及时对各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关于项目支出,要首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细化,保证经费支出和项目实施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三是要根据预算和项目计划办理资金拨付和日常收支业务,并结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明细进行调整。如果有必要调整整体的预算收支规模,可以按流程向上级部门报批。

3.建立乡镇政府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

引入成本核算是对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化设计的关键。尽管乡镇政府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控制乡镇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应逐步建立起乡镇政府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而乡镇政府的财政部门既有信息又有手段,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尽量压缩成本支出,对活动支出实现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继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并完善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释放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功能,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冒支乱花、贪污腐化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会计核算中心要承担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撤掉预算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并把其人事关系直接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财会人员在人事上相对独立,只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并支取薪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各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能和财务管理剥离开来。预算单位不再具有会计职权,只有报账员,没有出纳和会计岗位,只有会计核算中心有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权利,弱化会计的服务功能,增强对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的监督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取消了各预算单位的银行帐号,对收支进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为各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统一的基本帐号,使得每一笔的财务收支都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有理于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而财会人员由于在行政上、人事上相对比较独立,会勇于拒绝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减少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这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铲除了小金库生存的土壤,扭转冒支冒领、胡花乱花的风气,遏制腐败的发生,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的高效。

5.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结合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在乡镇财政部门建立一整套的内部监控制度。从制度上和组织上控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支出。不断规范各单位的业务流程,完善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确立各监控岗位和控制点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使财务管理与流程管理同步进行,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业务流程管理和财务管理,使得两者能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动态的对接,各项活动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的子系统,实现对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以计算机为核心,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使财会人员从大量的、繁琐的财务事物中解脱出来,加强对核心问题和事物的把控,把主要精力放在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设计上。

三、结束语

规范的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对政府及构成主体的资产负债、运行效果、资金流量等情况实行整体核算、监督以及反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落实国家的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1]王保华.浅析会计电算化在乡镇财政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29):249,248

[2]张莹莹.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1,(29):400

[3]王宇.乡镇财务监督管理研究――以陕西省高陵、周至两县为例[D].陕西科技大学,2008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

1.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意义

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会计对企业已经完成或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事后进行核算,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快速发展、制订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对企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如企业管理层等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二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业绩考核、决策所需参考信息,以便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同时,企业还必须对会计准则等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变化调整自身的会计工作,使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岗位设置时不合理,或企业资产被私人占用,导致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分清企业资产和私人财产的明确分界。二是企业不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账户。一些企业建账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企业账止,或者因避税等动机设置多套账止,会计信息被造假。三是受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等影响,导致没有严格按照财会制度管理会计信息,存在造假、篡改等现象。四是监管系统不完善。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的影响校大,存在有规不循、有章不依现象。

2.2会计核算内控机制薄弱

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完善,或建立了内控机制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无法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也导致了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状况,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3会计信息不准确

企业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一方面,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随着企业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项目也更多元化,不仅使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等难度加大,也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变得严重,导致其无法满足会计核算的需求。

2.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够做好会计工作。但当前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达不到标准,不仅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发展情况等都不够熟悉,达不到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给企业发展和会计核算都造成了负责影响。

2.5不重视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虽然已经实行多年,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但仍然有一些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或出于某些目的而仍然采用传统的记账方法。因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更方便于共享、账目更加清晰,更有利于税务等监管部门检查。还有的企业不重视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财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用法制化来规范和管理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法律法规及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及时完善管理制度,约束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减少甚至杜绝会计人员舞弊、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3.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有内部控制的支撑。企业应强化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形成全面有效的内控机制,为会计核算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3.3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企业应严格根据规范化的程序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要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制度的约束、管理职能,及时发现会计工作及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

3.4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业务技能

企业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强化会计信息化培训,真正落实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作者单位:大连旅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天姿,高金岩.浅谈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2]刘献普.刘更生.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中州煤炭,2007(04).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3

一、宏观方面的影响

1.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关私营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备。我国现在的私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产生的,法制建设滞后,有关的法律法规少,基至不规范。如公司法、税法等有关私营企业部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而在执行中能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则更少,这样就不便于依法规范管理。

2.国家行政机关存在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严的现象。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不力的情况;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达到政绩上的目标,如希望多开办一些企业,盈利企业多一些,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作假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所有这些更是使私营企业老板不重视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进而也助长部分违法行为,这其实也阻碍了私营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包括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做强做大。

二、私营企业自身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私营企业主不重视会计核算,或受利益驱使有意阻碍会计规范核算。我国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采取带有血缘关系或家族关系的亲友独办或合办的形式,实践证明这类私营企业往往管理滞后,私营企业主大部分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会认为企业是其个人的企业,自己可以说了算,自己想怎么做就要怎么做,根本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于不顾,使企业会计核算流于形式或会计核算混乱。另外有些私营企业老板为达到偷漏税等不法的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任意调整增减账面利润,而且想方设法为这些不法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这种行为对规范会计核算最具有破坏性。

2.私营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操作水准不高,独立性差。私营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企业中有些做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根本不是会计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更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实务操作能力差,这也决定了他们即使想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很难做到。另外一方面,在私营企业中会计人员独立地位差,会计监督功能很难起到作用,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在老板的示意下任意造假账、隐瞒收入、减少利润等,这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损失。

三、解决措施

1.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为私营企业规范经营包括会计核算规范化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目前,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及健全针对私营企业整体规范经营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涉及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要增加对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处理的具体内容,要做到定性准确、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宏观上管理、监督和约束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应着力营造一种适合私营企业发展的比较宽松的及有法可依的客观环境。改革对私营企业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平等地对待私营企业,使私营业主愿意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此项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私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种让私营企业不得不严格规范本企业会计核算的宏观氛围,进而也有利于我国私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2.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特别要对会计作假舞弊的私营企业老板严厉处罚。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按会计法的规定进行,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已成为单位会计执法的第一责任人,而在私营企业中老板就是企业的负责人,也就是会计责任第一人,因此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是私营企业老板的责任。在这里笔者想首先强调执法部门必须冲破种种阻力,从会计舞弊作假的这种引起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主要根源处抓起,特别严肃追究私营企业老板的造假法律责任,只要单位出现违法会计行为,不论是何人所为,即使是会计人员的问题,也要首先追究企业老板的法律责任。对严重违法的行为,特别是针对私营业主违法乱纪,授意会计人员篡改数据、编造假账、披露假信息,给国家以及社会其他方面造成损害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督促私营企业老板建立起规范本企业会计核算的法律意识。

3.认真贯彻企业会计制度特别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我国的私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5年1月1日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这个制度较简便易行,通用易懂,是专门为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便于行业监督,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很有助于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在这一方面特别是我国财政部门一定做好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力争使会计制度的执行落实到位。

4.切实推行会计持证上岗,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按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单位会计岗位的会计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私营企业必须严格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这样有利于提高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排除在私营企业会计岗位之外。还要针对我国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加大现行会计制度特别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全面推进私营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环节。培训可以多种形式,如各级地方会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等等。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和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确保私营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顺利进行。

5.政府的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社会监督作用。国家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各企业单位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严格追究企业主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使其重视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国家税务机关则必须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指导,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按国家税法及相关法规建账,履行纳税义务,对企业偷漏税的行为严惩不贷,从国家税收管理的角度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进行引导和管理。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咨询中介机构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功能和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社会监督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审计机关的作用其实有很多的局限性,一方面监督范围有限,力量有限;另一方面也易受政府其他部门的干扰。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备受重视,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市场经济正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必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全面推行私营企业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签制度,使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及时得到发现和纠正。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将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结语

历史的发展总是向前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规范制度,重视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严厉打击会计作假行为,切实推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其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意识教育,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创造条件,那么私营企业会计核算就一定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葛家澍,1988),使私营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4

关键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规范

基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需要给予自身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以充分重视,针对当前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问题加以完善,以在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力度的基础上,以真实且透明的财务会计信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流失以及问题的发展,并为迎合市场经济发展之需、全面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提供保障。

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在管理理念上。在这一改革之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来展开的,预算执行不规范,资金难以实现优化配置,而在推行这一改革之后,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落实,并规范预算执行,才能够以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第二,在支付方式上。在改革之前,事业单位资金是由财政统一下拨给预算单位,打入银行账户,然后再经由银行转账支付给事业单位;而在改革之后,则以国库集中支付来实现,去除了支付环节,进而改变了支付方式。第三,管理目标与职能上。在管理目标上,由之前的事前与事中监管过渡到了全过程监管,为实现预算的科学性、提高预算的执行能力奠定了基础;在管理职能上,实现了管理职责的有效划分,要求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的力度。

(二)对会计核算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在入账依据上。基于这一改革后,财政入账依据发生了改变,收入以及支出确认都是按照转账通知单等为凭证,来实现对相应财务工作的落实;第二,在科目设置上,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执行,并增加了一个会计科目,改变了银行存款科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与汇总方式;第三,在核算方法与账户设置上。首先,在核算方法上,针对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以及相应结算内容,实现了相应核算方法的优化与完善,并且在固定资产处置收入上实现了核算方法的变更,以避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其次,在账户设置上,在改革之前,账户设置混乱,对资金难以实现宏观上的有效把握,且“小金库”现象严重,而在改革之后,要求不允许私自开设其他账户,经过批准实现单一账户的设置,而未经批准则不允许私自开户,以规范对资金的管理。

二、基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问题

第一,财务管理理念薄弱。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滞后,尚未具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模式落后,相应财务管理侧重于收入的管理,且对于这一改革的认识不全面,执行力度弱,致使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有效的更新与完善。第二,在预算执行力度弱。存在着随意性的问题,对相应预算支付程序认识不全,相应预算资金缺乏明细,进而降低了预算的执行能力,同时相应资金使用不规范,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支付环节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资金范围划分不合理,存在灰色收入问题,直接支付的比例较低且授权支付下产生了套现问题,在支付的过程中,通过主管局转拨使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大大折扣,支付程序、手续以及资金使用上都存在不规范问题。

(二)会计核算规范性问题

第一,入账依据问题凸显。在支付票据上,尚未实现票据的规范与统一性,同时也不具备通用性,致使不仅加大了该项工作的复杂度,同时也难以实现对收入的有效控制,同时会计凭证不符合要求,致使相应会计工作难以实现有效落实。第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基于这一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的不熟练,且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实现会计科目的完善设置,相应会计核算不规范,此外,对于自身的账户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把握与合理配置,并在结余资金的管理上方法不当。第三,账户设置尚未按照规定实现规范化的落实。多开户、重复开户以及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尤为凸显,整个资金支付不规范,相应监管落实不到位,管理失控,进而致使资金流失、问题不断发生。

三、基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规范原则

基于这一改革的背景下,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利于规范操作与管理监督的原则以及便于用款与分类实施的原则。

(二)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落实的对策

第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提高相关人员能力素质。要针对该项改革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在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搭建全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以信息化管理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加大培训力度,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且高效落实。第二,强化预算管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要基于这一改革下,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编制改革的同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并强化预算的执行能力,确保二者的相协调,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避免资金流失。第三,规范资金支付。要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并提高财政支付的比例,深化预算编制变革,以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中的监管,进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单位的稳步前行奠定基础。

(三)会计核算规范落实的对策

第一,要统一并规范票据。确保票据集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手中,进而为从源头上实现对收入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并通过通用票据的使用来降低该项工作的繁复度;第二,健全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要基于这一改革下,根据相应的规定实现会计明细科目的完善设置,按照相应的会计科目内容来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落实,并融入自身需求的具体会计科目,通过灵活的设置来确保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落实。第三,实现对银行账户的全面清理。要进一步将违规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实现对银行账户的规范,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避免贪腐问题的发生,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第四,要完善落实会计报表工作。在强化编审工作落实程度的基础上,实现对相应软件的科学引用,并对新增科目进行有效调整。

(四)其他问题的规范与解决

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这一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还需要在建立相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管并实现相应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构建,并强化执行力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总结综上所述,基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这一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在强化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该项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针对性解决对策的落实,以确保实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落实,进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提供保障。

作者:林志伟单位:广东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易郁兰.浅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J].财经界(学术版),2009,03:99-100.

[2]任萍.浅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86-87.

[3]张雷.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12:60-61.

[4]吕宏艳.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64-65+58.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5

[关键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3)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已经与国际接轨,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由于组织灵活,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迅速转变的消费者需求,中小企业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来迎合市场需求。在创新方面可以足够大胆,更容易突破固有局限从一群传统的大型企业中脱颖而出。但是,不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

一、中小型企业的特点

要想成立一个企业,首先要融资,由于不能像大型企业发行债券或者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中小企业一般会选择像银行贷款,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诚信度并不高,经常拖欠款项致使银行不愿意为他们提供贷款,因此注定了中小企业由于总资产的限制而经营单一,仅仅只依赖于经营一种产品亏损的风险远远大于产品多样化的大型企业,如果没有顺应市场需求,产品成本没有控制好等,中小型企业很容易亏损并因此受到重大创伤,而大型企业由于还经营着其他可以盈利的产品而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中小型企业勇于创新,顺应潮流,开发出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

1.会计制度的约束力监督力不够

在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还不够完善,在许多方面并没有落到实处,比如,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中小企业的权益还是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在融资方面仍然没有很多渠道,信用担保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等等。没有一个全面的统一的标准,问题就很容易出现,然而,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又无具体的法律条文可供参考,这就使会计人员更不会注重合理合规的会计核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监管方面,无论是从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来讲,很多时候都缺少一个公开透明的机构来监管。

2.会计机构设置过于简单,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为了节约成本,很难像大型企业那样建立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会计机构,而且会计人员大多由亲戚朋友组成,可能会出现会计兼任出纳,甚至会计人员连最基础的会计资格证都没有。因为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薄弱经验又少,在填制原始凭证的时候,不符合国家法律要求而造成少填漏错填现象,使原始凭证没有真实的反应相关业务。在建账时,会计人员很难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3.会计核算电算化薄弱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计算机逐渐取代了手工记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然而中小企业还在采取最传统的记账方式,对会计电算化没有很高的重视,当然也缺少技术过硬的操作人员。

4.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好坏,会计年度末出具的财务报表是否让人信服,各部门之间能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很大程度上与内控有关。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有效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但是中小企业很多时候内控是失效的,没有履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于会计记录的真实性,数据资料的正确性没有合理保证,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财产没有合理的保管与使用;缺乏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等。

三、相应的解决方案

1.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监督

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并且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对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有更细致的应对措施,使其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会计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因此,国家应加强会计监督,规范监管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服务水平,并应制定合适的收费标准。

2.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应该积极开展委托外部机构记账。因为许多小型企业没有条件自己设立会计机构、招纳会计人员,此时就应按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记账机构进行记账。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真实性中小企业必须提供真实的原始凭证来反映业务,机构必须认真检查,从两方面确保准确性,使其核算尽可能的不出现差错。如果中小企业有能力雇佣会计人员,应雇佣有会计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会计,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养学习,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并在他们的思想层面有更深刻的认识,会计人员应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对于每笔业务都如实记录。

3.提高电算化水平

中小企业应该意识到手工记账的弊端,应积极引进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合算的准确性。公司也应该有能够熟练操作电算化软件的相关人员,对于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财务软件也应该适当升级。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应对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比如,仓库管理员与会计人员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企业在记录文件的时候,应建立职能图来反映机构并授权审批权限一览表,完善对各个成员的介绍,一个完整的业务程序的说明,使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科目。预算控制应当全面,出现预算差异及时分析和调整。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还应及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对。除此之外,职工素质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算化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控制也必不可少。

总之,政府应根据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特点,对症下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和完善其会计核算制度。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还有可以不断完善,需要中小企业耐心的解决,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意识到有一个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性,敢于迎接挑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久的将来,中小企业一定能很好的发展,为我们的市场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常少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10).

[2]王津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1(4).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7

1.职工薪酬的概念、范围、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支出,是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在尚未支付给职工之前,它是企业当期应偿付的一种债务。为确保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企业要严格对职工薪酬各项目进行确认和计量的综合考虑。

职工薪酬核算的主要内容,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计件工资超额劳动报酬,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高温津贴、夜班津贴等),以及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

1.2职工福利费主要是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内设医务室、职工浴室、幼儿园、食堂对集体福利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及其他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1.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各地方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并向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五项费用。对企业给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也属于职工薪酬范围。

1.4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缴存的公积金。

1.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工会活动等相关支出。

1.6非货币利是指除货币以外以自己产品、外购商品、发放的福利,以及给予职工无偿使用,或低于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等。

1.7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1.8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职工薪酬对企业实现年金基金和以股份制为基础的薪酬不适应。[1]

2.应付职工薪酬的结算分配与发放核算

2.1应付职工薪酬的结算分配

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的计量上,应按照企业实际发生的应付金额来进行结算,其基本流程是各部门将员工当期的考勤表于月末送交企业人事部门,由人事部门提供各个部门职工应付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变动情况;后勤部门提供代扣的房租、水电费等情况;会计部门提供代扣托儿费、职工家属医疗费、逾期未结算的各项借款需从工资中扣除名单。人事部门最后编制员工当期应付工资数和应扣款项、实发工资金额的“工资结算汇总表”送有关领导审核签字后,再送会计部门进行复核,且数据准确无误后,按当地政府确认标准从应付工资额中计提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并按照员工劳动服务对象和部门进行分配并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2]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按照其内容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辞退福利”等进行明细核算。

2.1.1工资分配、计提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计提比例是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计算的。另外对应由于职工福利费开支的人员工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1.2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教育经费计提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2.1.3扣除代垫付款项的账务处理

在工资结算汇总表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应付工资后面有各种代扣款项,反映是职员中的房租、个人所得税、托儿费、家属医药费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代垫房租等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家属医药费)

2.1.4应付职工薪酬计提比例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8

中小企业是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企业,因为国家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未能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我国而言,在工业企业的中小企业进行划分时,从业人员的人数在20-300范围内,营业收入为300万-2000万范围内,称之为小型企业;而从业人员是人数为300-1000人之间,营业收入为2000万-4000万之间称之为中小企业。从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看出,其具有如下等特点: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普遍产品单一或者人员较少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偏低,因而核心竞争力较差。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匮乏,融资途径单一,而且经营管理不规范,营业能力不足,年净资产收益率低。此外,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财务核算不规范、管理力度不足,所以对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有赖与会计核算信息,只有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管理,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资料不完整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未能有充分的认知,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会计资料的保管不合理,存在着未能严格按照规范保管资料的情况,因而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等信息毁损或者是不完整的状况频繁发生。因此,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时,由于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核算质量偏低。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常存在核算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并且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投资者和企业的财产以及日常发生的费用未能相互分离,而是混淆在一起,这种情况造成会计核算主体不明晰,个人的产权和企业产权没有得到区分,会计核算不规范,严重的影响了中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不利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活动单一、规模较小等诸多因素的独特的特点,因此限制诸多,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内部牵制制度和财务收支审批等制度缺乏,因而企业容易存在财务管理不当的状况,所以在会计核算时质量偏低,中小企业的根本利益容易受到损失。

三、中小企业规范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的管理资产

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有能力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应当加大会计核算力度,通过合理的管理资金,从而使得会计核算更加具有规范性。中小企业为了提升资金的运用率,应当将资金筹集和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筹集到的资金予以科学运用,预测资金的支付和收回时间,合理分配资金,确保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能够充分的利用,为会计核算提供有利依据。同时,中小企业还要加大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力度,进而有效降低坏账损失发生几率,缩短资金周转率,减少资金的积压,为会计核算提供有利保障。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水平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与会计人员的水平息息相关,所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是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明确会计核算范围、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等特点,然后对会计核算进行全面管理,保证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需求。由于会计核算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分配,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中小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应当对会计核算管理予以高度认知,为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需要加强对财务队伍的构建,通过聘请具有先进经验的财务人员,并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为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提供有利保障。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从而有助于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想更加规范,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外部监督,进而为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符合规范奠定良好基础。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缺少监督机制和内部牵制等制度,所以导致会计核算难以满足目标。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规范会计核算,必须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核算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对会计核算的规范。

中小企业结合发展和经营情况,建立健全的账簿体系,财务人员根据管理制度,展开会计核算,确保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同时,在监督机制的作用下,相关人员对会计核算监督,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总之,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作用下,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9

关键词:会计核算体系;概述;重要性;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企业缺乏规范、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会计核算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会计核算体系

1.1会计核算体系概述

会计核算体系也被称为会计方法体系,是由各种具有独立性、联系性的会计计算方法统一组成的有机整体,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任务规划、配置资源及业绩考核系统,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以会计核算数据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信息采集、汇总、加工、分析系统,构建健全、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1.2构建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能有效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的落实,有效科学的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保障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能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各项经济政策提供准确关键的基础信息,也是实现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性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

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检查方法,及时准确采集会计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企业资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费用管理、投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决策,为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借款决策,商业客户进行商业决策,同时能将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对生产经营信息及时的管理、规范,企业决策目标科学化开展,企业生产、营销有效的开展都离不开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高效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分析、会计控制、会计决策。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直接影响到企业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增量预算对会计核算历史数据依赖程度最深,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使用增量编制法进行预算编制,如果作为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个经营年度之间难以总结历史规律缺乏可比性,则意味着增量编制法不适用,同时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取决于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零基预算对会计历史核算数据的依赖程度相对较轻,但是依赖也难以避免,零基预算立足未来,遵循因素分析理念编制预算的同时,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使编制预算更合理。

2.企业构建规范、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的相应对策

2.1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企业会计人员工作规范的制度,它主要是对会计岗位的划分以及对应的岗位职责的制定规范。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则主要规范于会计相关人员的招聘、培训和具体岗位职责范围的确定。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主要是会计知识和会计资料的交接,我国就业人员流动性低的就业特点影响了企业对会计工作交接管理的重视程度,造成大多数企业历史的会计信息记录不详细完善,也影响了企业会计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会计档案的管理主要针对日常会计材料的完善和归档,将相关的会计材料有效的分类、排列,便于日常的管理。会计的检查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检查的项目以及相关的内容、检查周期、检查结果的汇总与反馈等作出规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则主要是规范对会计适用软件的选择、会计信息秘密管理于系统的维护工作。

2.2制定规范的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好坏,关系着企业能否长期稳定的发展。如果会计政策制定的不够科学合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开展得不顺利,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失真,这样就不能为企业制定相关的财务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当前,由于部分企业不注重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使得企业的会计政策也不够完善,会计政策的不完善也导致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开展得不够规范和科学,长期以往,会给企业的财会工作健康稳定带来严重的隐患,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施。

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般企业所在的行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在整个集团内部只存在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我国的电信行业、供电行业等,集团公司可以从整个集团立场出发,制定全面系统的会计制度体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不同的业务范围,这类企业一般资产雄厚,涉足的领域也颇为广泛,涉足行业多为大型的项目周期长的工程建设一类的,如,我国的建筑行业、制作业等。集团公司需要其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同时集团公司在制定会计政策时,需要保证预算考核信息数据真实有效,就一定要做好会计相关的管理工作。

2.3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

部分企业各部门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科目和预算科目不统一,核算数据与预算指标无法匹配致使数据难以汇总考核难以实施,由于缺乏有效的核算数据,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由此可知企业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统一是企业强化业绩考核和管理的有效办法。统一的会计科目制定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监管,在企业内部实行的会计政策体系中,一般都遵循上级领导确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并明确到适用的一定层级;如果会计科目已经明确且使用的层级也已经确定了则相关的下级核算单位不能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增加或减少,如果确有需要则只能在最末级下面设置对应科目,从而确保数据完整。各级企业需把满足本级企业预算管理作为设置会计科目明细程度的最低原则,集团公司在进行预算管理考核时,可以对“营业收入”科目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来满足集团公司单独考核下级企业收入实现情况的会计核算需求。

2.4建立系统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体系,固定的报告体系

提高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体系的地位,可以加强会计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的职能。另外系统的报告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会计报告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在企业实施预算制度管理,需要事先制定分析报告和风险防范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深入分析,并及时报告企业管理者。完整准确的会计报告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和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和管理报告会计体系。

3.总结

现代企业构建规范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经营管理意义重大,能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还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企业可以通过规范会计制度,制定规范的会计政策,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建立系统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体系,建立固定的会计报告体系来构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作者单位:露天煤业古风有限公司北露天煤矿)

参考文献:

[1]姜宏宇.规范构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相关思考[J].管理学家,2011,(7):86

[2]孔庆根.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J];商业会计;2013年04期

[3]徐晓亮.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与完善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3,(33):105-105.

会计核算的规范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解决措施

现在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建设,但是事业单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问题,会计核算涉及到财务问题,财务与资金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因此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足够的重视力度,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会计与企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要想使事业单位建设的更好,就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只有建立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才能对核算过程有约束,让会计核算更加的合理、公平。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健全的,因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并不是民族企业,因此在运行上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遵循的是拨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样的事业单位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中,会计的核算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尽管事业单位对核算有制度,但是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制度与没有并没有区别,根本不能做到按规距办事,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一些单位没有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核算是遵循传统的算法,根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也不严谨,存在很多的漏洞,使人们有迹可循,让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成为了摆设,这样的制度根本没有约束力,为财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2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部门在对预算进行汇编时,只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数上增长,但都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按照零基预算进行报表的编制,这样就使部门报表的准确性收到了影响;二是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支出方面没有严格的支墩措施,有时会存在账目对不上的问题,收入和支出不一致,这时就会使超支的现象时常发生,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时间的存在超支现象,就会影响国家的预算,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力的影响;三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支出资金的管理上,因为资金的支出是为了公干,但是实际上指出的资金却并不只是为了公干,这样就使支出的资金去向不明,使基本项目与项目支出的界限模糊不清,这就是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在这种现象是常见的,很多时候都是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这样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不明确,仅是在资金的平衡上进行弥补,却不重视制度上的约束,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资金的下发,而不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核算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只要将资金拨出、记账,会计人员的工作就结束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会计人员仅重视预算的审核,只要审核通过就完成任务了,这就是事业单位会计的思想,对实际的账目并不重视,因此,在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账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否则就是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督。

1.3会计核算不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已经颁布了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颁布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不同的,但都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就是按照企业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这样的跨级核算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核算时还存在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现象,还有一些会计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会计,仅起到兼职的作用,这样的会计对会计科目根本就不了解,就会存在账目乱编的现象,例如结余的处理,就会由于前一任会计处理的不全面或者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导致结余的数目不正确。还有就是对财务专项资金能的处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拨款处理,就会导致财政拨款数量发生问题,例如,如果将本是在事业支出的资金记录在应交税金上,就会导致财政拨款减少,发生数目短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马虎,因为这是关系着财政的问题,国家的预算总结就会不准确,对国家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1.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的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的制度,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形同虚设,例如单位出纳与会计应该是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担任,但是很多的单位出纳与会计都是一个人,容易在账目方面出现问题,存在内部管理问题,这样的裙带关系是不允许产生的,容易产生违法现象。还有就是账目过多,管理上不统一,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视国家与法律不顾,滥收费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民众对国家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合理的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单位的应交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建设造成问题,不合理的会计预算使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取钱捷径。

2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核算想要合理化就要有合理的法规进行约束,只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令核算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才能够使核算更加的科学合法,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这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一定要健全会计法规,将混乱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这样使会计部门有法可依,将单位的负责人意识提高上去,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及时对账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弥补会计法规存在的漏洞,让会计法规更加完善。

2.2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全民的变革,将支出分类,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部门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效仿国库的管理制度,让公共财政管理更加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2.3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使用效益的目的。

2.3.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3.2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3.3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4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另外,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3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财政改革不断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步的要求,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方法、会计处理上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进行研究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的相关知识,对规范的原则和思路以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对于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乔元芳.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八项主要突破与创新[J].新会计,2013(2).

[2]芦戟,汤悦.关于非经营性公路航道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3(2).

[3]王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