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十篇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十篇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5:33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特征

(一)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基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界定,所谓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为进行生产、提供服务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从而所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其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企人员日常工作及相关活动的必备物质基础,无论各个科室,固定资产都占据着各自资产结构的很大比重。国有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创建节约型企业单位,而且本身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从另外一方面讲,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选择有效资产管理模式,竭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能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保持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那么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个意义出发,国有企业必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管理及后期保养和处置制度,以保证国有企业得以健康、稳定和有序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资产管理部门要更加有效完善的进行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就必须要了解其所具备的特点。总体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可以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核算两个方面来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

考虑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到企业财务部门、基础建设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等多个部门,因此良好的资产管理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性,所以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不仅要了解操作流程,更需要具备相应的财务会计知识,责任心强,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的特性决定了一旦管理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出一般的流动资产。

2.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价值较大,且增减方式种类繁多,比如针对固定资产的增加,企业可以选择自行建造、购买、融资租赁、招标投资、更新改装、非货币交换以及接受组织或个人捐赠等方式。同时,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更为复杂,而折旧作为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的主要核算方式,其影响因素也颇多,主要需要考虑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以及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额等。一旦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就不可随意更改。

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及广泛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下面将主要探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及可行对策等。

二、现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足

长久以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重购置却轻管理的现象,忽略了对现有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却往往靠增加购置来弥补因使用或管理不当所产生的损失,由此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纵观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固定资产的配置审批方面,国有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事前监控,对企业的具体情况缺乏必要的决策分析,单纯侧重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对于购置和后期管理也缺乏重视,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未能实现最优配置,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财务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显得较为随意,整体把握性不强,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缺什么买什么,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审批过于流程化,对所购置物品缺乏事前规划决策与分析,不明确具体用途,从而显得常常过于盲目和随意。

(二)固定资产账务记录与实际有出入

国有企业未对固定资产设置专户账本,从而往往发生固定资产账务记录与实际有很大出入的现象。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部分国有企业也没有设立定期的资产盘点部门,不按期核查账。另外,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账务设置也过于片面,一些企业只记录总账,而缺乏明细记账记录和实物管理账本,从而使得那些具有使用价值但资产净值为零的固定资产漏出账本,另外一些资产本应做报废处理,却没有及时处置,这更进一步造成了账单与实物的不符。

(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过于落后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中,主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是资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很多的企业主要依赖一些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首先由资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的账务记录表,记录具体资产的使用状况,每月末将各个资产状态表上报财务部门,进而财务部基于基础数据对财务精细处理,在期末再组织固定资产的现场盘点。在这种资产管理模式下,首先加重了资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每次盘点时间较长,因此财务部门便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从而也就没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较为准确的相应会计信息。

(四)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好固定资产,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然而,在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针对固定资产的管控却很不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如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明晰,缺乏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等。第二,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往往各自为政,沟通缺乏,管理部门缺乏对固定资产具体使用的约束和监控,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不必要的闲置甚至遗失。同时,由于具体的使用管理制度缺乏,从而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较为随意,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处于攀比,从而随意报废和重置固定资产,这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人为浪费。

(五)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使得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如何计价、增加与转出、如何毁损和报废以及如何盘盈盘亏等具体的核算方法,却对固定资产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耗损怎样核算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当前,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技术和新型设备也不断投入使用,对已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期限也开始缩短,这就要求企业要强化成本意识和财务核算,在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思考

(一)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企业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尽可能做到账务与实物相符,明确资产管理各个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明确资产使用目的及使用动态,竭力提高资产使用率,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国有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将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联合起来,定期盘点,明确记录资产使用情况。

(三)建立信息化动态管理

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折旧及报废处理等做到明晰记录,使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

(四)加强固定资产后期保养,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规程

企业应根据定期盘点记录对固定资产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与保养,应分门别类的保存固定资产,尽力做到定期检查与维护,以进一步确保固定资产实现最高使用效益。同时,对性能落后、耗能高却效益低或者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国家能源政策具体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置,尽力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国企进行生产经营及各项职能的关键,然而固定资产管理自身的特点及现行的各种管理模式存在着不足,所以具体的分析资产管理的各种模式,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良建议,不仅必要而且也十分重要。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我们一定要提高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管理规程,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借鉴各个企业对资产管理中取得的成就,扬长避短,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另外,要不断加强资产管理的养护制度,以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切实取得有效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桂青.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企业论坛,2009(09).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途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保证企业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纷纷加大了对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力度,房地产企业自然如此。然而,当前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以下,本文就对如何加强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探分析,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可以说,房地产业作为人才密集型、投资风险大的行业,其业内竞争力也非常激烈。因此,各大房地产业想要在同行业间占有一定的优势,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此来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想要进入房地产领域工作的人员,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我建设,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修养,真正满足于企业对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就我国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仅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甚至还有部分房地产企业依旧在采用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内部专业性技术人员、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这也从很大程度上,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流失严重。其实,房地产业的总体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是近几年来才逐渐兴起的一个行业。因此,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无论是在管理工作上,还是人员培训管理方面,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更不能在短短的发展时间内累积大量高素质人才。此外,由于该行业具备高回报的特点,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出现在市场中,逐渐呈现了饱和的状态,这也就加剧了企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强度。与此同时,人员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也是当前房地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只注重“用人”,而忽视“育人”。在实际的房地产工作中,其主要是以项目为主的运作模式,具备周期短、效果明显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当前房地产人才火爆的局面就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可选人力资源非常多,可真正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这也是高素质高人才受到房地产企业重视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中,逐渐呈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这一类人员享受的薪资待遇也是相当高的。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

1.加强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房地产企业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体系,紧跟时展的步伐,对原有陈旧的管理观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才应更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其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首要发展目标,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策略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从而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2.建立完善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再对人员进行选拔时,要加大拓宽多种招聘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安排,切实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并给予个人能力较强的人才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效激发起创造性和主观性,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收益。此外,企业还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知识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员工整体专业能力水平,使其真正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3.加强培育企业文化,提升凝聚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一个企业精神理念的标志,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宣传普及,并将企业文化理念应用与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形成有特色性的管理模式,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辱感,尽量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本条件,促使广大员工都能够体会到归属感,积极配合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房地产行业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运营特点。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动态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体系,增强体系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摆脱资金困境,在发展中赢得主动,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员工培训与开发、改革薪酬福利与绩效管理体制,增强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师慧萍.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建泌.中国房地信息,2007(9).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一、引言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矿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由原来的30万吨/年300万吨/年,到现在多达200万吨,年~1000万吨/年甚至更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占矿井建设、生产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我国目前大型、特大型煤矿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固定资产多占企业总资产的50%-70%,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占吨煤生产成本16%-17%。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闲置、流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

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是煤炭固定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内部使用过程中,固定成本一般不作考核。因此,资产使用部门缺乏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进而表现为重购置、轻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过剩。而且,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没有有效的控制,也存在不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或者没有有效执行等问题。现归纳为以下四项:

(一)企业管理者对使用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

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增加产量、掘进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等变动成本及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忽视了固定成本也有可降空间。煤炭企业因其作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困难,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方面未纳八考核范围.使用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重视程度不强,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资产清查出现“年年清年年不清”的情况等。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格执行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即便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等各岗位责任制,但不能有效执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是解决其现状的根本途径

针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源头解决,必须加强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固定资产业务循环具体分为固定资产预算、增加、验收移交、日常维护、装修、转移使用、处置及盘点等业务环节。除此以外,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上,还包含折旧和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业务,它也将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企业法人负责制 公司法人是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企业法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应将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集团公司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公司法人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二)固定资产的控制程序与业务程序紧密相关,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业务程序,建立相应的具体控制点

1 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控制: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固定资产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资金运转,巨额的折旧费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利润减少,同时也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价值使用年限长,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可能被提前淘汰,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的预算管理。首先企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盘点、审核资产现有存量,计划部门应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确定战略性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生产使用部门根据生产任务的计划安排、采掘工艺、运输方式等来确定日常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的需求计划,把两种需求计划报资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将现有资产盘活,避免重复购置、库存积压.通过充分论证后核定固定资产实际需要量,编制资本预算,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集团公司根据全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生产任务.盘活全集团公司的现有资产,避免有的公司没有资金来源无法购置固定资产而延误生产.有的公司由于生产条件、工艺变更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积压。通过调拨、租赁方式,使集团公司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达到最小化。

2 购建控制:固定资产必须根据固定资产预算购建。按购建方式不同分以下三类:不需安装直接使用的机器设备;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建造的工程项目。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经过生产急需、基建项目按工期筛选(避免生产急需的年底才到货,基建用设备年初到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统一由集团公司采购部门经过招投标。在固定资产预算资金范围内,建立购销合同,集中采购。若有超出预算资金的机器设备.集团公司采购部门应会同各子公司经过充分论证后签订购销合同,机器设备的安装费用应经过技术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测算、论证后确定由企业自行安装或生产厂家负责安装。建造的工程项目经过多方论证确定建造方式,由集团公司组织招投标,签订合同,工程负责部门按进度报批,开票结算;财务部门按资金预算、建造合同控制工程成本。工程竣工决算要经过中介机构出具工程报告。

3 验收控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外单位调入等),将实物与资金预算、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单)。财会人员根据验收单及时登记入账,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对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备查登记簿专门登记,验收时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如检查房屋产权证、车辆行车(运营)证等权属证明文件,对于权属不清的固定资产需及时补办相关手续或专门提供依据,经明确后方可验收入账。

4 保险控制:为了减少损失发生,单位应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以防范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意外风险。进行固定资产保险时。企业需要支出一部分成本,如果选择的保险种类不合适,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选择保险的原则:一是保险种类,建筑物宜投保火险或综合险,运输设备宜投保盗窃险、意外险、综合险(视个案

情况而定).其他视实际情况办理;二是投保金额应该与投保的固定资产相适应;三是投保时间长度应该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相匹配。因此。单位必须首先明确投保固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等拟定投保方案,经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办理投保手续。投保期间若投保资产遭受损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会同资产使用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资产保险期满.如需续保,应及时办理续保手续。

5 转移使用控制: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价值又高,通常是一台设备或一组设备各个业务部门共同使用,这就形成管理上的交叉,增加了控制难度。首先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存放在仓库.各个业务部门必须获得使用固定资产的授权材料,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出固定资产转移申请,之后才能办理有关的固定资产出库业务。管理人员耍把握好核对环节,即将准备出库的固定资产和审批材料中的数量、规格、使用部门等要素进行核对,防止出现错误。其次固定资产出库登记制度,即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出库业务都要登记使用部门名称、固定资产转移时间等要素,同时还要和有关的记录控制点相结合。最后仓库管理的监控环节,即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转移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的状况,防止出现未受审批的使用或不规范的使用。而固定资产移交完毕后,控制点重在使用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交接固定资产的有关记录。以及固定资产转移入库的记录和责任人交接记录,最后将已办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出库单传到财务部门变更卡片登记。已办理出库的固定资产转移使用权,使用部门应提出申请,填制转移单,管理部门进行监交,各部门簦章后传到财务部门,变更固定资产卡片登记。

6 维护维修控制:日常维修由使用部门提出,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大修指房屋建筑物翻修、改建、改造,机器设备全面拆卸更换主要部件,应先由使用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大修预算,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通过,财会部门按预算计划严格控制开支。如超出计划,应及时调整预算,追加计划报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由财会部门执行控制。使用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以明确责任,并要与本部门工资挂钩,进行考核。

7 处置控制:处置固定资产是指固定资产退出生产经营的业务活动,它主要包括出售、报废、意外损失、出租出借、抵押、调拨等业务。加强这一环节的控制,可以保证处置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资产不流失。(1)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出售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生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企业负责人审核同意.上报集团公司审批。财务部门对经过审批后的固定资产在处置业务发生时进行账务核算。并在财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2)固定资产报损: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若有因损毁、经检验失去原有功能而无修复价值或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因技术淘汰不适用或耗损等因素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因特定事故,没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毁损或废弃的固定资产,有确实的证明文件等情形可以经企业负责人同意后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并报税务机关备案予以报废,但必须查明原因。如果是由于人为使用不当或保管失职,耍责令直接责任人赔偿损失;如果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投保情况获取保险公司的赔偿;损坏或丢失固定资产的部门要及时评估其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8 清查盘点控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组成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盘点报告表,并与盘点账簿和卡片相核对。发现账实不符的,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及时作出报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查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多,使用环境恶劣,可考虑引入条码技术。(1)将带有条码信息的标签粘贴在固定资产上,其标签纸需防水、防油污、防撕裂,保证固定资产标签长期保存和清晰。(2)固定资产分布地面、井下等各个生产管理场所.固定资产管理员若配备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可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信息录入,包括状态的改变、使用部门的改变等,并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同时,也可将系统中更新以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数据终端,以便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4

由于施工企业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设备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的特点,因而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管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怎么样才能使得对于设备和资产的管理更加有效,使得设备的使用率得以大幅度的增强,提升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合理使用,既可以保证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又使企业更有效地管理好资产。本文就施工企业在设备资产的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同各位探讨。

一、当前施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备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普遍实行公司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这样的一个三个层次构成的管理系统。而设备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管理机制是这个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故经常会发生分公司或项目部把购置电脑、拌和机、推土机等设备的开销都当成收益性开销,这无疑会造成资产和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监管不到位,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

(二)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企业中的对于设备管理和综合管理的各方面的主要负责人还不具备足够的责任意识,没有弄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机械管理部门,对于自身的职能和权限的认识不够,很难发挥应该有的作用,职责不明,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是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盲目加大对设备的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施工企业处于想要达到保证本企业的投标能够顺利中标的目的,在并没有工程需要进行的时候就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希望这样可以使得企业的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升级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用这样的方式当然有利于投标,且有利于投标成功之后工程的顺利开展,可是确实风险太大了,若是投标没有成功,投入的大量资金就很难回转。此外,有些工程需要的相当一部分的设备都是比较特殊的,一般情况下只有这个工程中才能够使用,因此这个工程竣工后,这些设备在下一个项目中可能根本用不到或者转场费用很高,难以投入到其他的项目施工中去。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盘活闲置设备

管理手段落后,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很多时候,由于设备存放地点的改变和有关项目的休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施工企业由于前期项目工期完工,而后期项目无法跟上,项目部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大量设备资产闲置,若是有时候不得不露天存放的话还需要专门抽调人员进行看管,这就需要大量额外的人力物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设备的使用效益大大降低,而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施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对策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有据可循

企业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整个企业的管理及奖惩系统,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及奖惩制度、设备管理办法等,建立科学的保管、维护、使用及必要的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设备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工程项目法管理的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企业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不断联系各有关部门对其展开严格的修订,使得该制度可以与本企业更加的契合,以促进企业的管理和高效运作。

(二)确立责任制,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消灭无人负责现象

企业有关负责人应该正确对企业进行管理,细化每个负责人所管理的部分管理,进而领导各部门分别对自己管辖下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再根据每一个设备经常被使用的地点,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应的部门对其进行管辖。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应该切实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或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于设备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力度,最大程度上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切实地把每个管理的细节都落实到实处。此外,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培养负责人员对设备的管理意识,且在很大程度上的增强有关工作人员对有关设备维护的责任感,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维护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得设备的使用年限得以变得更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需先培训再上岗。设备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和管理水平的好坏都决定于此。加强设备资产源头保养,大大提高培养有关工作人员对于维护企业有关设备的意识。

(三)优化设备资产投资,规范设备物资采购工作

施工企业需谨慎对待设备的投资,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适度控制设备资金投入的多少,使得对于设备投入资金和投资之间可以相对均衡,提高设备资产使用效率,确保投资最快收回,规避投资风险。项目初期,为了顺利的完成项目,如计算机、打印机等小型的办公设备的配备可由项目部门按照需求采购。对项目确需的大型机械设备,比如拌和楼、摊铺机,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议案,上报统一进行决策。购置设备需提高成本评估的能力,特别是应该加强对一些最为重要的设备的成本的评估能力,经过科学的成本研究来决策在设备方面资金投入的多少。升级改革项目流程,着重思考设备是否能够再次回收利用,有多少回报,在未来这些设备又能产生多少价值等等。如果某一类的设备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工程项目中被使用则应该思考这些设备的折旧成本增加的幅度是否会造成过大的亏损等。设备资产作为是施工企业资产比例中分量最大的部分,正是因为这样,当企业有关负责人员在添置设备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思考和研究,不可因偶然情况下承接一个大工程,即不加核算地购置一些较大型的设备,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没有得到一些较大型项目而使这些设备长时间闲置不用产生的浪费,即是必须在购置设备时思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的使用情况。同时企业应始终坚持招标采购和比质比价采购,密切落实采购审核和领导审批制度。严格掌控购置设备的整个过程,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对整个购置过程来达到减少购置设备的资金投入且保证设备质量的目的。

(四)建立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强项目完工富余设备的管理

在整个对于设备的统一维护和管辖的过程都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应该着手建立并且完善一个良好的设备信息化平台,以达到展开动态管理的目的,各部门之间加强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合理有效的沟通途径,以便使用单位能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设备存量信息。在一方面,企业应该完成其用于内部设备信息传递的平台的创建工作,这个平台应该要能够接收并传递关于企业中全部设备的包括本身属性以及使用情况等所有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做到物尽所用,同时缓解新项目部购置大量设备物资的资金压力。在另一个方面是要应该使用这个平台来与外界展开联系,和其他一些已经比较完善的资源单位网络展开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仅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和方法租赁到一些设备,减少资金的投入,而且可以把自己企业不用的一些设备租出去,使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增加设备的经济效益。

(五)做好设备资产的清查,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要想使设备不损坏并且提高其使用的年限,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设备检查方案,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所有设备展开检查和维护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核实设备的数量的多少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最大程度的使设备可以发挥出所有的生产能力,另外,还应该对帐外设备也进行核查,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设备资产。对设备资产的大检查,应该坚持每年进行一次以上,尽可能把资产的清查和机械设备的大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企业控制资金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70-02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发展,企业投资规模的日趋扩大,市场经济在我们中国的日渐昌盛,外商投资规模的增加与扩大,企业在生存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之一便是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的问题。毫无疑问,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同资金打交道。而在市场经济逐步扩大、日趋昌盛的今天,许多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便是资金管理混乱,缺乏优越的资金管理结构,最终导致破产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企业增强了财力,保障了企业理财自,然而到底如何去运用这个权,如何用好这种权,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企业处于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就如同身在大海一样,不仅要运用市场法则,要扩大生产投资规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也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优化生产结构,而且还需要合理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的管理。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筹集的成本也不断增加,这就逼着企业去用好和管理好这些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率,创造出高于其几倍乃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否则,企业在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会被越来越多的负债所压倒,最终趋于破产的境地。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例如以破产的青岛毛纺织厂为例,其所欠债务比现有资产高出两倍多。其中损失最大的第一是国家,第二是银行。纺织厂在破产以前,也享受了各种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仅市财政局两年中给予补贴和贷款就分别高达300万和221万元,但结果还是资不抵债,落得个破产的结局。毛纺织厂的破产,固然是经营不善,领导不力,机制不适用,还在于其资金管理不善。所以,加强资金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搞好资金管理呢?笔者认为,应该适应市场,顺应市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管理资金,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以有限的资金创造最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主要的,也是我们力求做到的。

一、如何筹集资金

企业在原有发展规模的基础上,要扩大再生产,除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以外,所缺资金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筹集资金。然而在筹集资金时,应注意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资金成本日益增高。因此,筹资时需要谨慎、小心。笔者认为企业在筹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搞好预备工作,进行充分有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投资以前,无论是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要认真细致加以论证,看其是否适宜,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预测、分析该工程的资金需要量,及该投资项目的获利大小,研究该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能否赢得顾客欢迎。现在有的企业盲目追求产值,拼命上项目,结果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导致亏损,资不抵债。如济南的一家皮鞋厂引进一个项目,在引进之前,未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未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结果生产线投入运转以后,一因职工素质低下,不能适应需要;二因国内原材料不适应国外环境,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三因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的需求矛盾较大,只好开一歇二。总之,种种因素迫使该企业停产,数百万元的银行贷款填不平亏损之穴。所以,筹资前的预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就筹资渠道而言,主要有银行借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以及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等形式。但笔者认为,企业要取得资金,不一定非依靠这些渠道,我们不妨在销售方面下点功夫。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是不是需要向购贷单位签订一个预收货款的合同呢?笔者认为是大有必要的。预收货款,不仅能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而且还不需要付出利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企业筹资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做的仅是如何选择的问题。

3.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如何去获得资金,如何以低廉的成本来获取呢?上面讲过,企业筹资的形式和渠道是多方面的,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渠道,都必须首先考虑资金成本这一因素。资金成本,说的明确一点,就是利率。很明显,利率越低,企业筹资时所付出的利息就越低;反之,则越多。现实生活中,利率的高低取决于投资单位,筹资单位所能起到的影响并不太大,甚至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于筹资企业而言,关键在于一个“选”的问题。就好像放在我们面前几样东西一样,自己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这就需要企业的财会部门加强其核算职能,选择一种可行性方案,尽量减少利息支出。

另外,笔者认为,企业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对借款以后的还本利息工作应该极为重视,做好全面安排,到期付息,信守合约。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应一如既往,不应耽误。

上面论述了企业在资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应该仔细认真、小心谨慎。然而,企业不仅仅注重应如何筹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运用、去管理,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因为企业筹资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创收益。如果不会或不善于运用资金,那么即使利息再低,也不能挽救企业亏损的恶运。因此,如何去运用和管理资金是至关重要的。

二、合理地运用和管理、控制资金

企业为了更合理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发挥资金的作用。企业应如何管好用好既得资金呢?笔者认为企业在这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进货管理,组织市场适销货源。企业要扩大销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求变化和价格变化很大,要组织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正确分析预测所经营商品的市场变化,利用有限资金,组织市场适销货源。要注重组织名、优、新、特商品,做到勤进快销,少留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批发企业要改变大批量、大库存、慢周转、低效益的传统观念,注重搞好名优产品系列开发,做到小批量、多批次组织货源,减少存货数量,发挥专业批发的优势,占领市场阵地。对于经营生产企业,应随时根据市场特点,瞄准市场动态,在产品品种、质量方面狠下功夫,靠新产品、新品种增加竞争力。力求做到资金的高速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在这方面,山东省即墨第六印染厂做得较为出色。他们根据市场特点和消费者心理,开发设计新产品,扩大了销售。同时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2009年以来,全厂平均资金周转速度70天,最快的只有43天。

2.努力扩大销货,及时回笼货款,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工业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扩大销货并能及时收回货款,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市场竞争实际上是商品质量、价格与综合服务的竞争,同等商品同等质量,价格的高低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要在不断降低商品价格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客户。同时要扩大商品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商品的宣传,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这样才能够扩大销货量。同时,要及时回笼资金。销货的同时,可以预收一部分货款。或者规定一个现金折扣信用期限,以强制购货单位尽快在折扣期内付款。企业产品应尽量减少库存量,宁肯略微降低,也不能使存货长期存在下去。山东省即墨针织三厂的办法的确值得借鉴。针织三厂原是个仅有75人的小厂,在当前市场变化大,企业相互拖欠资金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宁愿低价出卖,也不赊账,及时回收货款。这样既保证了生产所需资金,又占据了市场。如他们生产的涤盖棉产品进入冬季以来,由于服装厂家转销冬装,从而使产品销路受到影响。这时他们断然将每公斤33元的涤盖棉降为32元出售,使产品保持淡季不淡。最近,他们又采取了降价、让利的办法,来多吸收资金。通过产品降价让利,厂里共借用现金共达10万余元,占全厂流动资金的1/5。该厂通过采取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资金周转速度,2009年最快时仅20天。

3.堵塞漏洞,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商业企业及工业企业难免出现各种管理上的漏洞,很多企业出现了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成了某些人谋取私利的温床,滋生和助长了少数人的腐败行为,也使一些人走出了犯罪的道路,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削弱了国家金融调控能力。从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经济犯罪案件中,恰恰反映了这一点。另外,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极不健全,有的甚至会计与出纳由一个会计人员兼职,造成了犯罪的可趁之机。因此,企业要健全各项与资金有关的手续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各种牵制制度,尤其是加强对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和控制,堵塞漏洞,做到各项收入及时入账,各项款项必须及时存入银行企业存款账户,严格执行国务院的《现金管理条例》。按照资金运动及其价值规律,管好用活资金,算好经济效益账,严格各项开支,节约用费支出,各种用费事先作出预测,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开支。同时要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堵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资金管理。采取各种奖惩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有功则奖,有失则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总之,要充分提高资金的增收能力,挖掘资金潜力,发挥资金的最佳作用。

4.建立内部银行,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用率。内部银行是把国家银行中信贷、结算、利率等资金管理办法应用到企业内部中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切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过程,实行控制、调节、监督管理,从而使企业资金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服务,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资金供求矛盾的加剧,加之企业之间三角债的困扰,企业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出现了企业综合银行存款经常达100多万而各单位账户余额不多,难以支付必需的开支。因此,集中可用资金,增强企业支付能力,又能维护各经营单位的自主经营积极性,防止吃大锅饭,已经成为企业改变资金管理方式的一个突出难题,而企业内部联合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此,设立企业内部银行,集中企业财力,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势在必行。

内部银行是企业资金的管理中心。内部银行实行两权分离,即对于内部银行中的资金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分别由公司、企业集中控制和开户单位使用。(1)各开户银行只具有使用权,而资金的管理大权由公司独揽。这样可以防止资金的滥用,实现资金的集中使用;而各开户单位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这样使可以发挥其积极性。(2)内部银行是企业资金的核算中心。企业的内部一切资金核算都通过内部银行来进行。而内部银行又可以同国家挂钩。因此,企业外部的资金核算只需在内部银行核算即可。(3)内部银行是企业资金的信贷中心,内部银行集中了企业的一部分闲置资金,它可以通过银行信贷的办法,调整使用这一部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利用率,而单靠财务管理是办不到这点的。

在企业实行内部银行制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理想的、最佳的资金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层可以居高临下,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效果,防止资金的积压闲置,以及资金的滥占滥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资金的拖欠、浪费。

近年来,这种资金管理形式,在部分企业得到推广使用,而且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适合了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其发展前途之广是可想而知的。

企业要生产经营,要发展,要扩大规模,就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否则只能导致企业理财上的混乱,也就不可能使企业进一步良好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加强资金管理,适应市场,顺应市场,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管理资金,这是势在必行的。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6

试论如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的同时,由于客观体制上还存着一些漏洞,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维护企业的国有资产,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企业的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加快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既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探索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与经营的有效途径,深化企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到底有什么途径?以下主要从二方面进行探讨就是:一、政府宏观促进,就是政府给支持;二、企业微观做,就是企业在具体实施。

1.政府宏观促进

1.1思想上“保值增值”

1.1.1政府在思想上重视、观念上转变是保障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因素,是内因。认清和适应企业的国有资产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理清思路,抓住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和巩固企业的国有资产基础地位、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一主要矛盾,才能保持头脑清醒,看清方向,做到提纲挚领,有的放矢。思想指引着行动,一切工作最后的结果如何,都要看政府官员对工作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做好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把该项工作当作政府的工作重点来抓。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并付之以具体有效的行动,促使企业的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1.2法律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更需要一个全面的、完善的、细化的法制的约束,而我国现在的法律不是没有建,是建得不完善,要与时并进。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2.1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规范重大决策责任的追究程序、办法;要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制度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清产核资政策和资产损失认定的标准,规范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要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

1.2.2强化监督制约,增强责任意识。

(1)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制约机制;强化投资决策监督制约,坚持民主集中制,即要通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方式,来对某一投资决策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合理,从而避免投资失误。

(2)建立与完善国有资本的监督体系,是提升资本运营水平、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随着国家与地方国资委的相继建立,国有资本监管主体缺位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依法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的法制建设,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仍然面临严重的挑战。在牢牢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定位这个根本,促进国企改革由政府主导向出资人主导转变的前提下,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享有的各项权利,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的财产权,按照市场化原则配置企业各项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1.2.3建立和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每年检查一次。财政部门要搞好企业年度决算检查,要评出优劣,分清责任,对损失巨大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1.2.4强化政府对中介市场的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的准确评估。政府加强国有资产评估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应该严把资产评估关,明确界分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确保资产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公平、合理。

1.3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1.3.1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具体指标实行逐步考核的办法。

1.3.2建立科学的、可量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指标体系,由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主要内容组成。

1.3.3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在认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并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

1.3.4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选拔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组建好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

1.3.5建立一个严格、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法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根据经济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目标分解,使项目部的每个管理人员都承担相应的指标,并与奖罚挂钩。2.企业微观做

2.1强化民主监督。强化企业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职代会要把资产保值与增值列入重要的议事内容,并通过选举产生监事会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监督活动,以便强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民主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2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产权制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记录,实行国有资产增加、减少的报批制度。企业应对其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同时,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2.3改革分配制度。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方法、程度进行,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对于股份制企业,不能以各种借口,对国家股不配股或少配股,不分利或少分利。

2.4财务指标考核体系。建立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财务指标包括经济增加值、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考核采取企业自查、重点抽查与年终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主管部门与企业经营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企业要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自查结果及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重点抽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根据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2.5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能直接有效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61-02

一、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发展历程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出现,它仅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没有自己独立的职能,缺乏理论与实践经验处在萌芽状态。到了19世纪50年代,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以适应各种需求产生专业的财务管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收益按劳分配成为虚谈,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备受重视。财务管理区别于其它管理,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坚持现代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为基础、为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企业的命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要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更应注重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成功,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21世纪是创新发展的时代,是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首当其冲成为企业的管理核心。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1.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新形势下,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决策是企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它是有成本的。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为企业赢得效益,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或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企业成本就会翻番。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损失,足以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决策必须讲成本控制,所以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任何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1)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经济行为关。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据资料分析,有很多企业存在不少的投资失误,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按经济规律科学决策,而是轻率地从政治、人际关系中作出决策。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从上级领导的“暗示”,给上级领导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200万元,结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又如一个很成功的企业经理,为了回报他的家乡,强行主张在故乡投资3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根本不具备办厂的条件,结果厂子办成功了,却连年亏损,成了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这种方式严重违背了投资决策的正确方向,造成了严重的投资失误,所以要严格把好经济行为关。(2)财务管理要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依法办事。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方面要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法律手续,不留后患。(3)为企业把好投资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的投资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4)为企业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要有明确的目的,投资要有效益,投资要赚钱,必须实行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量规避风险,及时回笼资金,确保投资成功。

2.要为企业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都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核算、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流动”,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企业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如果企业资金不流通,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与增值。目前,常见的资金问题有:(1)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2)资金被挪用、挤占;(3)标准的“三角债”。要解决好此问题,首先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增收节支;其次对资金进行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畅通。

3.财务管理要掌握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当今时代,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形势好,适当地提高员工收入,在福利、待遇等方面酌情考虑,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依赖员工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更加有利于企业健康生存、发展,所以利润分配起到杠杆作用。在计划经济下按劳分配成为空谈,挫伤员工积极性,使不少企业处于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利润分配奠定了基础。目前,按劳分配体制日趋完善,新形势下,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和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三、如何搞好成本管理与控制

1.推行全员目标管理,强化事前预测。全员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近年来推行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财务部门积极参与企业全员管理目标,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重点抓好分厂及车间班组核算为切入点,深入基层,详细调查情况,制定班组核算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并模拟市场核算,进一步完善指标、责任、考核三大体系,协助厂、车间和班组完成层层分解、细化成本指标等具体工作。由于车间、班组、个人对自己承担的成本、费用、消耗等指标如何核算、如何考核、如何与自己的收入挂钩,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能够边干边算,大大促进了公司员工目标管理工作的深化,并使降低成本为主线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落到实处。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诸如赫赫有名的“春都集团”等,现在已不见了踪影。而同样是现代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通过调查发现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勇于并敢于创新,创立了一套独有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邯钢经验经总结有两点:一是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指标都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有账可查,有人控制。邯钢经验的“成本控制”是从现代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细分出来的,是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既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也包括人工成本核算等。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增强员工成本意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指标。

2.企业要发展,只有从源头做起。说起源头,自然就想到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条腿走路,使项目的净现金流最大化。开源是增大项目现金流入,节流是控制项目的现金流出。在我国,项目的成本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弱项,“开源”和“节流”总是说得多、做得少。成本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应控制产品售后服务成本,同时兼顾新产品的不断创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不能简单分配,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就应该从提高作业效率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使成本降到最低点,减少浪费。

3.狠抓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重要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是价格,而决定价格高低的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能降低产品的价格。传统降低成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主要有节能降耗、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等成本支出,但治标不治本。现代企业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发生,把成本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有据可查,那么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控制的企业管理方法被广为推崇。同时,要加强购进材料与设备的价格管理。企业资金使用大部分用在购进材料及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一个企业需购进的材料品种多、量大,合理使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知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明确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4.成本控制应受到管理者重视。一个良性循环的企业,都有一套成功的成本控制体制,体制是否落实到位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邯钢的成本控制经验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企业负责人能够坚定不移地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一成本控制制度在全邯钢加以贯彻实施,从而使邯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不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现金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敢于迎接挑战。

四、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为核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的职能,据有关方面对我国2000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政策性亏损占亏损企业的9.9%,客观原因占9.2%,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80.9%。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应解决以下问题:(1)提升财务管理地位,以抓财务管理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2)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强财务管理献计献策,发挥好财务人员的管理参谋作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3)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策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信息反馈,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4)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所有者权益。(5)强化合同管理职能,提升企业信用度。(6)以强化成本核算为手段,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努力降本增效,促进效益提高,以资金运营为主动脉,合理筹集资金,合理分配运用资金,真正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7)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但不是纯粹地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收入最大化”构成企业竞争力,因为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成本控制,就不可能完成财务管理目标,成本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

总之,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懂得财务管理,抓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中良性循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使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道明.财务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2.邓向荣.投资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8

关键词:物资

资金流

保值

增值

损失

1.加强物资管理对电力企业的现实意义

1.1加强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现实需要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其首要任务是要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物资作为电力企业总资产的构成部分,如果物资管理不恰当,则会产生资产被盗、损坏风险,进而产生资产损失,相应会减少其净利润,即使物资不产生被盗、损坏风险,由于长期得不到利用而占用企业资金,由于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物资会逐渐丧失利用价值,按会计制度要求需计提减值准备,也会减少企业净利润;如果采取措施加强物资管理,将能够利用的库存工程物资、原材料、资产报废形成的废旧物资在未来的工程项目中使用上,继续发生此类物资的使用价值及剩余价值,将会增加企业效益。因此,不恰当的物资管理会对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任务形成挑战,恰当的物资管理会增加企业价值,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1.2加强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加速资金流周转的现实需要

物资本质上是将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类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转化为非现金类流动性较弱的资产,可以说削弱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但企业转换为流动性较差的物资本质目的是希望通过物资的转换去制造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而达到实现资本增值;因此,如果企业物资管理恰当,将会加快物资利用进程与速度,将物资尽快转化为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进一步最终转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实现企业资金流的循环周转;因此,良好的物资管理是企业加速资金流周转的基础。

1.3加强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降低电力资产建设成本的现实需要

大部分电力企业的电力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依靠银行贷款解决的,如果项目购买的物资长期得不到利用,会长期占用银行贷款,进而会加大项目建设期间资本化利息,即使项目投产后也会加大企业财务费用;同时,在电力资产建设过程中,如果物资管理不恰当,会出现领用出去的物资与真正用在施工现场的物资数量不符现象,也即领用的物资数量多过真正最终形成的资产数量,最终会虚大资产建设成本。因此,良好的物资管理会相应降低电力资产建设成本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2.现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

现行电力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对物资管理存在如下弊端:

2.1部门与条块分割管理存在的弊端

现行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进行实物管理,财务部门对物资进行价值管理,形成对物资分割管理模式,此模式对加强物资管理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财务部门没有像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资产卡片一样建立物资台账,对物资名称、种类、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价值予以详细登记,仅仅凭物资管理部门提交的收料单、领料单对物资的总价值进行记录,对库存物资的名称、数量或重量、规格型号等详细信息一时难以及时掌握,因此缺乏对物资管理部门的牵制与监督作用。

2.2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仅针对项目进行物资采购而没有从整体角度平衡使用存在的弊端

由于电力企业因为客户需求及科技进步等原因,需新建电力项目或对已有的电力资产进行扩建、改建、修理,而资产的新建、扩建、改建与修理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同时由于缺乏与物资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及时横向沟通,导致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仅仅从本身所管辖项目需要的物资进行采购,没有从已有库存物资整体角度出发对项目物资进行差额采购,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项目设计变更等原因,以前已采购回来的物资在施工现场难以用上,如此形成库存物资,形成库存物资逐渐增多现状的产生,进而产生物资的闲置和浪费。

3.加强物资管理的应用探讨

3.1结合库存物资现状,对工程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及其需要物资进行差额采购,从源头加大物资材料利用力度,加快资金周转

利用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支撑作用,由物资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提交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对采购计划中反映的目前库存已有物资从采购计划中进行相应删减,进而相应减少工程管理部门申报的物资采购计划,以此将库存物资利用上;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对形成的库存物资后续再利用责任,督促相关部门结合项目现状从源头针对库存未利用物资开展项目设计,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争取将能够利用的物资尽量利用上,逐步消化以前累积下来的库存物资。

3.2从源头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确保资产余值尽量回收

建立固定资产报废形成的废旧物资过程跟踪机制,固定资产报废后,对形成的废旧物资,即刻测量以重量、数量计量的废旧物资,建立相关表格详细登记废旧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重量等相关信息,以此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形成的废旧物资移交环节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废旧物资移交物资管理部门前、移交物资管理部门时和移交物资管理部门后的管理。

3.3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加强库存及废旧物资管理

为发挥对物资管理部门对实物的跟踪与监督机制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实物盘点,不定期盘点过程中可以随机抽取部分物资进行盘点,定期盘点过程中对全部物资进行盘点;在盘点过程中,发挥单位所属财务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管理作用,与物资管理部门一起盘点,或单独盘点,将盘点结果与上述物资管理系统自动生产的库存物资以及废旧物资专门台账进行核对,对盘点发现的不符现象发挥考核机制作用,对物资管理部门予以惩罚;以物资的盘点机制、各部门的联合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的联合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总之,电力企业物资是指其库存的工程物资、原材料(即企业存货)和原有固定资产报废形成的废旧物资(包括废旧设备)。电力企业电源及输、变、配电网络建设需采购工程物资及原材料;同时为保证其原有固定资产的稳定运行也需储备一定的企业存货以对资产进行技术改造或修理;另外电力企业资产设备因大风、雷电等自然事故所致的毁损以及自然损耗、技术进步等原因需将原有固定资产报废拆除,进而产生废旧物资。上述环节产生的工程物资、原材料、废旧物资如何加强管理,以确保物资再利用以及不产生浪费、毁损、盘亏,对电力企业而言是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我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加强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想要回避财务风险,获得顺利发展,必须要搞好财务预算。一般而言,财务预算所考虑的不是利润,而是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应尽量通过预算安排好资金的使用,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通过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算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同时可以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在公司的各种资产中,流动性资产过多,流动性虽相对较好,但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公司财务结构中,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要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现金预算的具体作用体现在:1.解释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用到哪些地方;2.企业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如何筹集用于到期支付的现金;3.如何通过现金预算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4.如何抑制现金流量的滥用。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篇10

关键词:企业;运营效率;资金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很长一段的低迷期,长时间低速增长的时候,我国的国民经济却保持8%左右的高速发展。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和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企业能否良好运转和经营,资金的合理运营是关键环节,资金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关系着企业集团如何充分利用集团内各企业闲散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发挥集团公司整体资金优势,加速资金周转,满足生产建设等资金的需要,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实现企业的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对国有企业的业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时至今日,随着国际企业间竞争的家居,市场环境的相对恶化,有些企业的资金运营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1]-[2]。

一、企业资金运营现状

目前企业资金运营出现的主要问题是[3]:企业长期投资缺乏战略性;有些企业的资金回笼比较困难;企业短期投资回报率较低。

1.企业长期投资缺乏战略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对长期资金的投资和筹集十分重视,但在长期项目的投资管理和控制方面,却依然沿袭着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导致资金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收益不尽人意。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理性的投资分析、科学的论证以及相应的监控机制。同时,在长期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方面,没有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完善的监督体系,导致投资回报率低。一些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决策上失误,导致企业亏损,乃至资金的严重浪费。

2.有些企业的资金回笼比较困难。企业中仍然存在应收账款过高的现象,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并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对因信用政策、客户信誉、结算、管理、金融工具等因素,没有认真分析并制订相应政策,因此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和规避应收账款的产生。一些企业,由于库存原材料存量过大,产成品积压严重,也是资金回笼过慢的原因之一。

3.企业短期投资回报率较低。大多企业对短期资金的运作缺乏深层次的控制和分析,既没有及时制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短期投资管理较为混乱,致使资金的使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途径探究

针对目前企业资金运营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通过认真研究总结了一下几点改进的途径:强化企业资金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的使用程序;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的潜力,盘活闲置资产。

1.强化企业资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及其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资金,上交财政收入的问题,而转变为如何科学的管理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少的占用而尽可能多的收益的问题。要做好财务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财务管理必须认真研究用财之道,提高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要做到认真研究筹资方式,及时组织资金供应,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自我平衡机制;(2)坚持财务的集中管理,加大理财力度,以合理的方式理财;要做到统一认识,强化管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适应时展的能力,树立资金管理的中心地位,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要编制收支计划,使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的过程控制。

2.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的使用程序。企业的经营资金在使用时要求具有三种特性,即:安全性、周期性和增值性。这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没有资金的安全就淡不上周转和增值,而加速资金周转则能促进回收的安全,既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又能保证资金的增值。资金的增值则反过来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即形成一个资金的良性循环。如何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周转加速和增值,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要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审核、事后控制、最终有考核。具体的做法有:(1)对重大的资金购置、高风险的业务、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事项必须高度负责、严格把关;(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付款审核程序;(3)从资金的投入到回流,财会人员应自始至终进行监控。对逾期账款要及时反映、及时检查、及时督促、及时监督,从而保证资金完全、加快资金回笼。(4)对重大的资金购置、高风险的业务、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事项必须高度负责、严格把关。

3.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的潜力,盘活闲置资产。在企业内部,一方面子公司、分公司不断派生,另一方面又有子公司、分公司关、停、并、转;一方面子公司、分公司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库存材料等资产,另一方面又有子公司、分公司有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各种物资、库存材料等资产。这种库存需求的不平衡,造成了企业资金的严重浪费,集企业要建立闲置资产统计与利用制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现闲置资产、物资上网登记,做到先内部横向融通,后外部购买,物尽其用,节约资金。二是优化重组,为盘活闲置资产开拓途径,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转让等形式进行重组,盘活闲置资产,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组合,节约投资资金。

三、小结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管好用好企业每一分钱是企业的责任。虽然每一个企业对资金管理取的方法基本相同,但反映到财务状况的最终结果大不一样。但愿我们的企业对待有限的资金要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精打细算,为企业当家理财,出谋划策,企业必将能够有效率的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解红梅.论国有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对策[J].经济论坛,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