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7:08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1

财政部于2004年10月25日了《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核算办法》),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会计制度》的各投资公司执行。该办法的颁布结束了投资公司诞生以来没有自己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标志着国家第一次在制度上对投资行业的认可,它对于规范投资公司的会计核算行为,统一加强会计核算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核算办法》的必要性

(一)《核算办法》的出台第一次从制度上确定了投资业的地位

从政府角度认同了投资控股行业作为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投资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对加强和规范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真实反映投资控股行业会计信息、促进投资公司的资本经营和健康,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进行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国有投资公司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省市级国有投资公司达到256家,资产总额6500亿元,投资项目总规模上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中坚力量。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可以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投资行业的会计制度,投资公司会计核算依据五花八门,很不规范。

(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的外商投资公司发展迅速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外商享受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一些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如西门子、日本neC、德国奔驰公司等为了管理他们在中国的投资业务,相继在我国成立投资公司,目前达到60多家。

(四)20世纪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实力大为增强

这些企业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建立了投资控股公司,目前已经成立了50多家。如:新希望集团公司已成为涉足银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东方集团也涉足银行、港口等多个行业,这些民营企业开始多方进行股权经营。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客观上也要求成立投资控股公司,将其作为母公司来管理股权,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必然要求有一个核算制度。

(五)随着我国加入wto,会计制度也要与国际接轨,投资公司过去执行的一直是自己制定的制度,以后也要统一到《企业会计制度》上来

但由于投资公司的特殊性,尤其政策性的投资公司,如经营投资股权的与经营实业的投资公司,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如果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投资公司将会普遍亏损,有些可能会无法持续经营,因此也迫切要求有一部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办法做补充完善。

(六)国有投资公司承担着经济与的双重职能

经济职能与其他企业是一致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社会职能就是要以本地区发展为目的,为实现政府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投资。鉴于投资公司在业务经营等方面具有与一般企业明显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投资公司的业务特点,制定一套专门的会计核算办法,规范其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投资公司行业的特点。

二、《核算办法》的主要特点

(一)体现了统一性原则

《核算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成立的专门从事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等活动的企业。即指没有取得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包括国有投资公司、外商投资公司、民营投资公司。

(二)体现了投资公司的特色

《核算办法》规定了一些投资公司特有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和运用、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9个科目:短(长)期委托贷款、待处置资产、政府委托投资、待转投资费用、利息收入、股权转让收益、委托管理收入、利息支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符合目前投资公司的现状。具体对以下方面作了调整:

1.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新办法增设了“定向投资”科目,用以核算投资公司按照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定进行的定向投资,或有关部门无偿划拨给投资公司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只强调社会效益,不强调企业效益。如果按照一般会计原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必然会对投资公司经营成果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而对这种影响,投资公司是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消除的。因此《核算办法》规定,“定向投资”采取成本法核算。设置“定向投资”科目后,能够区分政府定向投资与公司自筹投资,反映投资公司的资产结构状况和盈利水平,合理确定对投资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基数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投资公司来说是个非常符合实际的政策。

2.股权转让收益的核算

投资公司股权转让交易产生的收益,作为投资公司的一项主要经营业务收益,单独反映。增设“股权转让收益”科目核算投资公司股权转让所实现的净收益。增加“股权转让收益”科目并单独列示,反映投资公司资本运作的成果,更能清晰、合理地体现投资公司的会计信息。

3.投资公司的贷款

投资公司由于项目建设的特殊性需要,为了使项目尽快投产见效,有的项目不但有股权投资,还适当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负担了一定比例的股东贷款。对投资项目的委托贷款也是投资公司的一项主要经营业务。因此,《核算办法》增设了“短期委托贷款”和“长期委托贷款”科目,对委托贷款业务进行单独核算。并且还设置了明细科目:应计贷款本金、非应计贷款本金、减值准备。

4.抵债资产的核算问题

投资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股权交易、债务抵偿等经常取得各种非货币性资产。但存在产权变更的问题,包括:(1)无法取得产权证明;(2)取得产权证明的费用过高,且这些财产多数未作为投资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是不需用的财产物资,或是准备转让和折价出售的。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产构成。

《核算办法》增设了“待处置资产”科目,核算投资公司已接受的债务人作为抵债并计划进行处置的资产价值。入账时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抵账资产的入账价值。由于待处置资产不属于投资公司的经营资产,因此《核算办法》规定对待处置资产不进行摊销或计提折旧;取得的待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旦转为自用时,就要按照自身的资产进行核算,进行摊销或计提折旧。

5.明确了项期费用的核算问题

增设了“待转投资费用”科目,用于核算投资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与投资有关的各项前期费用。如果投资谈判成功,设立了项目公司,则转入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最终没有谈判成功,导致不能再进行股权投资的则转入管理费用。

6.利润表作了适当调整

投资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区别于一般企业,没有一般工商企业通常意义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现行《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投资公司现行的利润表上,“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前面的几个主要项目都是空的,而且,“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可能为“零”。而后,再加上“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也只能是负数。《核算办法》对“利润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主要是将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股权转让收益、委托管理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等作为投资公司的收益,从而解决了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零、营业利润为负数的问题。

三、《核算办法》对我公司的

《核算办法》体现了投资公司的特点,明确了投资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遇到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对政府委托投资等代行政府职能的业务办法规定可单设科目核算,并可以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尚未明确产权关系的股权性质的投资,增设“未确认股权投资”科目;对抵账物资单设“待处置资产”;将投资收益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等等。这些规定对我公司今后绩效考核十分有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现对这两方面的影响如下:

(一)有利的方面

1.解决了投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问题

原来我公司利润表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很小,每年只有2个亿左右的利息收入,而分红近7个亿只能作为资本利得列示在营业利润后边的投资收益项下。在现金流量表中,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和投资分红都作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次《核算办法》将投资收益作为投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其现金流量也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真实地反映投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

2.解决了政策性投资亏损对投资公司利润影响问题

《核算办法》根据国有投资公司的特点,专门增设了“定向投资”会计科目,用来核算政府拨付资本金或者指定的投资项目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无偿划转的投资项目。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可以不提减值准备。增设这个科目解决了国有投资公司由于政府行为造成的亏损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考核的问题。

3.有利于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提高集团化管理水平

参控股企业要按月向总公司报送财务报表,使参控股企业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按月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加强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公司的集团化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不利的方面

1.尽管“定向投资”为我们减少了许多亏损因素,但自主投资的亏损项目依然对我公司的利润有较大影响

过去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总公司只反映分红,不反映亏损,因此不管子公司亏损多少,与总公司的业绩没关系。而现在采用权益法核算以后,子公司每个月的盈亏都将直接并入总公司的账上。根据2005年的财务预算,采用权益法核算比成本法核算减少当年利润1.2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非政策性投资项目中的亏损企业,其亏损额按股比直接减少了我公司的利润;另一方面,过去实行成本法核算时,上年实现的利润在第二年实际收到时再确认收益。也就是说,2004年发电企业利润高,2005年收到的分红就多,相应地,我公司2005年的利润就高。而实行新制度以后,只有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利润才能计入我公司当年的利润,所收到的上年分红只能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发电企业2005年利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直接影响到我公司2005年的利润,与上年相比减少很多,预算利润仍比上年有所下降。

2.尽管《核算办法》给了投资公司一些宽松的会计政策,给投资公司留出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但不可能解决投资公司所有的问题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2

关键词: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改革

0 引言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是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是会计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活动.它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整理或汇总.把原始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形成供日常经济管理和决策使用的资源。因此.会计核算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总后勤部财务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2001]会字第762号《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于2003-01.01起正式施行。这对医院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实行统一和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全而、系统地反映对内、对外医疗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情况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兵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就会计核算管理方法实施模式、改革的意义、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几点思考作一阐述。

1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实施模式

2002年底,我院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设立了财务会计核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设软件研究开发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4个小组.成功搭建了会计核算局域网平台。2003年初.财务科己完成了新旧会计账务的结转.药品科完成了“军字一号”新药品软件的升级切换.营房、器材等部门完成了库存物资账务清理和新建工作.制定了会计核算流程,并对科室核算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逐步形成了医院核算的一级核算模式即院级核算和科级核算。院级核算是指医院的大财务部分.由财务科负责.在经济管理科、医学工程器材科、药品科、营房科、军需科等相关科室配合下实施的.是建立在科级核算的基础之上的;科级核算是由经济管理科根据有关规定.在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下对科室进行的全成本核算。实践证明.只有科级核算明细、清晰、准确.院级核算才能真实、科学、客观.这样就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推行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意义

2.1 改革核算原则与工作方式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更加立足于原始数据的采集,采集数据更加严谨,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在核算原则上,改革了医院以往预算外经费的收付实现制的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原则。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全而性的原则,实行军地分开、医药分开核算,合理划定医疗成本范围、实行资产计价核算等,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指标,规范和强化会计信息化,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医院会计核算将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管理模式。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从而确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益或己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相反,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己经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只有把会计记录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其核心是按照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同时严格核算的时间性,加强会计核算的明细性与准确性,从而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医院经济管理信、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有利于有关项日的论证和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拓。

2.2 加快医院信急化建设的进程军队会计核算管理是继“军字一号”工程后又一个新的医院管理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医院会计信急失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也为“军字一号”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信息化,支持,达到了资源信息化,共享,保证了会计信息化,的真实性、一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为医院领导决策层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数据。

2.3 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过程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全军医院管理人员长期的奋斗日标。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二个一”(一个财务机构、一个银行帐户、一套会计账簿),实现了预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结合;通过“二全一同”(全程、全员、全岗位,军地同等)核算模式,划定了医药成本核算范围,规范了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将医院管理由以往的定性和半定量管理推向定量管理的科学化管理轨道。我院实行财务集中统管模式,坚持审核、会计、出纳分工管理和坚持经费开支报销逐级审批和复核制度,把财务人员纳入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负责所有经费的划拨、收交、结算和报销,经费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一个机构管财务,一个账户管资金,一个科日管核算”,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2.4 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要求日前,事业性医院、合资医院、独资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服务竞争,私人诊所、专科诊所、独立化验室等中一功能医疗服务提供者凭借其灵活、便利等优势,抢占医疗市场的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医院如忽略医疗成本核算与管理,必将给医院建设带来致命的伤去;同时地方医院有政策活、则力强、发展规模大和速度快等特点,容易留住人才。我院采取把握自身优势,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医院原先的会计核算必须从核算原则上做出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

2.5 强化医院增收节支的意识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将进一步增强医院物资管理和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强化科学性和效益评价机制,严格流向管理,进一步减少跑、冒、滴、漏。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要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扩大对外医疗收容,多收快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成本,开源节流。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完善岗位责任制,减少浪费,增收节支,提高经费保障效益。落实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验收、登记制度,防止积压,堵塞漏洞,减少损失和浪费。

2.6 符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后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军队医疗改革将而临着新的形势,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而:一是实行分类保障,建立军人免费医疗、随军家属优惠医疗和职工保险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一是实行合理医疗,确定了合理诊疗、用药范围,规范就医程序;二是建立统筹与定额相结合的费用管理制度,实行干部单位门诊消费定额管理,建立院外大病区医疗统筹和优惠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四是逐步实行持卡就医;五是对小、散、远单位门急诊实行社会化保障。因此,加强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完全符合医疗改革工作的需要。

3 推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3.1 低质耗材领用的问题过去是“以领定支”.现在是“以耗定支”。由于奖励机制上的原因.过去有些临床科室往往在效益好、患者多的时候.多领一些耗材.弥补用j几所谓的收容淡季.达到科室奖金淡季与叶季差不多。医技科室把这个口r上用的一些试剂.算到另一个口r上去开支。实行现行的核算办法以后.就从客观上解决了人为因素。它是以网上实际发生的消耗为准.消耗在患者身上的才算支出.才能计入本期的成本.使其无法调剂。这样.科室医疗成本核算就得考虑叶季的时候.如何多收快治.加快周转;淡季如何不淡.让患者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影响指标完成.影响科室的奖金分配。

3.2 高质耗材领用的问题高质耗材的领用.过去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医院购买.科室到器材科领取.再为患者诊疗所用;第一种是因技术原因专科自行购买.器材科子以认可;第二种是科室购买.未经器材科认可;第四种是让患者自己购买.为患者使用。就医院高质耗材管理而言.后两种情况是“体外循环”.对于少数科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实际上一部分是医保患者.用高质耗材必须经医院办理.否则医保部门不愿多付这方而费用.如违规就罚医院的款.而医院和患者都不愿意承担此费用。另一部分是非医保患者.不经过医院器材科办理.是临床科室让患者自己去购买或为其代购买.这就存在着漏洞。现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对高质耗材的要求必须规范采购规范管理以防止发生问题。

3.3 科室收入计算方法的问题现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消耗的成本和收入均是按照实际发生和时间来结算的,网上自动生成,收多收少,当时生成,“日清月结”。患者出院均以当人消耗和收入累计结算。到川戊时,若当月的收容指标己完成,将患者拖到下个月初出院就没有意义。因为此时患者没有太多的治疗,仅付床位费而己,这就促使临床科室多收快治,设法创收增效。医院从调动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入手,从价值规律和经济的杠杆作用上来认识问题。

3.4 行政消耗开支的问题行政消耗开支范围种类繁多,涉及到全院机关、科室和后勤保障系统等方方而而。直接成本的多与少,行政消耗开支的多与少,反映了这个中一位的技术水平,反映了员工的节支意识,反映了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如果在完成同样任务的前提下,或者在创造同样产品的前提下.行政开支过高.管理成本高.医院效益就差.可用的经费就少.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弱。就现在nu言.我院的行政消耗性开支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的会计核算将医院的行政开支列得一清一楚.效益如何.哪些方而管理不到位.完全能够分析。同样.医院对科室的效益评价也是如此。因此全院均应紧缩行政开支。

4 推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几点思考

4.1 医院党委和各级领导要有经营理念现代医院管理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医院管理。加入wto后.军队医院同样要进入医疗市场参与竞争.如果不转变观念.将会失去市场。因此.要一手抓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一手抓投入与产出效益。医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党委和领导必须抓人才.抓技术.抓服务.抓质量.抓管理.抓医教研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抓理则。机关要当好参谋.提高“经营策划”能力;如缺乏经营理念.经济效益差.就谈不上发展。科室要在学科建设和专科技术上寻找新的医疗技术增长点。全院广大医务人员和各类保障人员均应适应市场条件下的竞争。

4.2 全而推行和完善军队医院政府采购制度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实施工程、物资(包括医疗、非医疗、各类保障)、服务采购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医院成立采购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物资采购服务供应办公室和各个管理办公室,明确职责,编制采购目录,制订有关实施细则,规范采购程序,实施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谈判、询价采购、中一来源等采购形式,同时加强审计、结算,防止“暗箱操作”、寻租行为,减少腐败浪费,实行“阳光采购”和“伴随采购”,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就我院而言,药品、大型设备、器材、建材、营房工程、军需物品等均实行了政府采购,能够按规章办事,集体决策,阳光操作,公开招标,审计监督,保证了公正、公开、公平。部分专用耗材和高质耗材采购亦正逐步完善。

4.3 实行行政消耗开支的限额管理为切实加强医院行政消耗性开支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结合医院实际,本着集中归口、分级管理、计划控制、勤俭节约、加强监督、提高效益的原则,根据年度工作任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行政消耗开支费用,列入预算管理,党委审批确定,严格执行,控制各行其是,随意报销的现象。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3

企业会计核算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于资金、资产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核算,通常就是指算账、记账、报账等工作。随着企业规范化管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治理模式的日益完善,现代意义的会计核算包括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对企业资金和资产进行系统、连续、动态的监测,以整体把握企业运营中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详细、完整的财务信息。会计核算的特点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全面性、连续性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会计核算有利于建立相关责任体系,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地明确、落实责任归属;其次,有利于管理者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范围不全,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由于利益的驱使和专业上的不足,企业只关注生产制造过程的会计核算,忽视产品设计、开发和后续服务等环节的会计核算。由于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造成企业后续发展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的生命力。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上。

(二)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选用的是分步法和品种法两种核算方法,而对于分批法则很少采用。首先,很多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大清楚各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没有进行充分详细的考虑,对于各种成本费用归集没有做到准确与完整。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

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仅仅对所存在的有形成本进行核算。而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投入和无形成本投入都属于企业的资源,对任何一部分缺少核算,都将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企业仅仅对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前期准备和后期运营都会产生成本,若单单只对某一阶段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核算总数据将会出现偏差。

三、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优化会计核算流程,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明确工作程序、执行方法、问题处理方式等,并建立财务支出核算、审批、监督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准确有效的会计报告体系。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认真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对各个科目做好明细管理,及时编制现金收支凭证,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并保存记账凭证,以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和信息精准度。要严控各项支出,明确规定会计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清晰记录资金使用的各项明细,让会计核算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循,保障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更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

企业在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企业现行的经济状况。企业的现行经济状况能反映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就能确定需要核算的具体内容。其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环节,以及企业的核算体系。例如,投资、市场经营等各个环节等。企业的核算体系是企业核算的一个大框架,规定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大概范围,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方向。以这两个方面为依据,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就不会出现片面性的特征。此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流程也需要进行优化。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岗位制衡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核算规范化的保证,也是财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经营状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并覆盖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以及岗位,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要加强资金流向控制,做到资金流向明确,资金流动可控;要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实力度,既要兼顾内容的创新,也要抓好落实工作,认真践行制度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确保内控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从而保障核算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四)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健全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将相关责任落到实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决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所以必须明确用人标准,加强会计人员的资格审查,引进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管理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财务软件、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力、基本技能等,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认识。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员制定相关激励奖惩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适当加大工作成果考核在会计人员绩效工资中的比例,激励会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工作的结合是很十分复杂的,包含了许多方面,但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行会计核算电算化,不能让其只浮于核算工作表面,要引入具体的核算工作中。要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向周边部门扩散,通过信息传递来使会计信息化发展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中。在其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是重中之重,没有管理的技术只能是一项技术。另外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人才的开发招聘与培养,可以组织会计单位人员去学习会计核算电算知识,定期举行讲座来讲解电算技术的基本操作使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要额外注意系统保护,防止未授权的人登录采用资源从而发生事故。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简易计税;会计核算

在简易计税方法下,工程项目会计核算面临二个问题,一是如何测算建造合同预计总收入及预计总成本,二是每期计量结算时增值税的核算。

根据《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关于销售额第9条“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的规定,可见在简易计税方法下,不存在税款的抵扣,而是应纳税销售额确认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成本测算时,应将含税的预计总收入扣减预计未来应交的增值税额作为项目的预计总收入,存在分包的情况下,应用预计总收入减去预计总分包款做为基数来测算应交增值税。预计总成本应包含各项进项税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货劳司《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培训讲义》第三部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解读第五章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政策解读中关于“如何理解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的解读,“签订了书面合同且书面合同确定了付款日期的,按照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发生”以及建筑服务预收款纳税时间的解读“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中有明确的条款确定支付时间,包括预付款的的支付与扣回、质量保证金等保留金在计量中的暂扣和实际支付日期,因此工程项目进行计量结算时要扣回预付款(预付款扣回一般是完成工程量的一定比例后开始扣回)和保留金以后的金额为当期的支付金额,根据上述的政策解读,预付款为前期已纳税部分,保留金的纳税时间为合同确定的付款时间,纳税义务时间在实际收款时。即计量结算金额中包括前期已纳税的部分,本期应纳税部分和应在后期纳税部分。要准确的将这三部分核算清楚,即能准确反映按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时间应交的增值税,又能体现会计在权责发生制下增值税与结算额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核算时应该对增值税进行预交和预提处理,对已缴纳未确认(相对于工程结算)的增值税视为预交,对已确认未到纳税义务时间的进行预提。

按以上观点,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一、会计科目设置

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待确认增值税”,用以核算按税法规定达到纳税义务时间已缴纳但未确定的增值税;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待结转增值税”,用以核算已确认但按税法未到纳税义务时间的增值税;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加明细科目“简易计税”,用以核算简易征收下应缴纳的增值税。

二、建造合同测算

建造合同测算时预计总收入为含税合同额减少应交增值税,预计总成本为含税成本。例如工程项目合同额为3330万元,合同约定工程开工预付1110万元,工程完工后结算,质保金150万元,2年后返还;增值税征收率为3%,项目实施时,对其中2060万元劳务进行分包,并签定劳务分包合同,预计可以全额按时收到分包商发票,预计自营成本940万元,合同测算时:

预计合同总收入=3330-(3330-2060)/(1+3%)*3%=3293.01万元

预计合同总成本=2060+940=3000万元

三、预收账款的核算

收到业主的预付款项并开具给业主发票时,以收款金额计入“预收账款”贷方,同时按本次开票时预缴的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待确认增值税”的借方,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

续上例:项目在20x6年5月1日,向业主收取工程预付款1110万元,并开具发票;同日支付分包商预付款412万元,并收到分包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①收到业主工程预付款时:

借:银行存款1110

贷:预收账款1110

②支付分包商预付款时:

借:预付账款412

贷:银行存款412

③计算5月应交增值税(1110-412)/(1+3%)*3%=20.33万,即当期应交增值税为20.33万元,

借:其他应收款―待确认增值税20.33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

20.33

四、计量结算的核算

与业主办理结算时,以不含增值税结算额计入“工程结算”科目贷方,以计算的本期及后期应交增值税额“其他应付款―待结转增值税”科目贷方,同时确认前期未确认的增值税额,并以含增值税金额计入“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预收账款”等科目的借方;缴纳本期应交增值税时将应交数从“其他应付款―待结转增值税”转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科目贷方。

续上例,20X6年9月1日,工程完工,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与业主办理结算,结算单注明本次结算的含税价款为3330万元,其中质保金为150万元(含税),并扣回预付款1110万元(含税),同时项目与劳务分包商进行结算,结算金额为2060万元,扣回预付款412万元,并扣质保金100万元,2年后支付。

①依据建造合同准则,按完工百分比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93.01

贷:主营业务收入3293.01

②20X6年9月1日,收到与业主结算单

计入待结转增值税的金额=[(3330-1110)―(2060-412)]/(1+3%)*3%=16.66万。

借:应收账款2070

长期应收款―质量保证金150

预收账款1110

贷:工程结算3293.01

其他应付款―待结转增值税16.66

其他应收款―待确认增值税20.33

③与分包商结算

借:工程施工2060

贷:应付账款1548

预付账款412

长期应付款-质保金100

④计算当期应交增值税

当期应交增值税=(2070-1548)/(1+3%)*3%=15.2

借:其他应付款―待结转增值税15.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

15.2

五、质保金到期的账务处理

质保金到期后,应根据收回的业主质保金与支付分包质保金的差额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同时将前期计入“其他应付款―待结转增值税”的金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如有质保金扣减的情况,应相应调整工程结算数与已确认的营业收入。

续上例,20x8年9月1日,达到工程质保期,收到业主返还的质保金150万元,并支付分包商质保金100万元,并取得分包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①收回业主返还质保金

借:长期应收款―质量保证金150

贷:银行存款150

②支付分包商质保金

借:长期应付款-质保金100

贷:银行存款100

③计算当期应缴纳增值税款

当期应交增值税=(150-100)/(1+3%)*3%=1.46万元

借:其他应付款―待结转增值税1.4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

1.46

六、预交税金的核算

预缴增值税时,以实际预缴的金额计入“应交税费―已交税金”借方,货记“银行存款”科目。

七、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处理

在简易计税方法下,“应交增值税”科目下的明细科目“简易计税”反映应交增值税额,“已交税金”反映已交金额;月末不做账务处理,但每年末,应将余额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结平“简易计税”和“已交税金”科目。

八、其他核算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5

为了规范和加强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转发所属各社会医疗保险事业机构,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各地区自行制定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同时废止。

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规范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社会医疗保险事业机构(以下简称医疗保险机构)经办的医疗保险基金。

三、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四、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各项收支业务为依据,记录和反映其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五、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

六、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应当一致,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以及对收支情况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书中说明。

七、医疗保险机构经办的医疗保险基金应按本办法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办法作必要的补充,并报财政部备案。

医疗保险机构在填制医疗保险基金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八、医疗保险机构编制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报表,必须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齐备、编报及时;并应按月、按季或按年报送当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5日内报出;季度会计报表应于季度终了后10日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15日内报出。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应注明:医疗保险机构名称、地址、成立年份、报表所属年度、季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医疗保险机构领导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九、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第二章、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

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

||一、资产类

1|101|现金

2|102|银行存款

3|103|国库内存款

4|104|财政专户存款

5|121|债券投资

6|131|暂付款

||

||二、负债类

7|201|暂收款

8|211|临时借款

||

||三、基金类

9|301|社会统筹医疗基金

10|302|个人帐户医疗基金

11|303|离休人员医疗基金

||

||四、收支类

12|401|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

13|402|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

14|403|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

15|407|待转收入

16|411|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

17|412|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

18|413|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

---------------------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101号科目: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医疗保险基金的库存现金。

二、收到医疗保险基金的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付医疗保险基金的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医疗保险基金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帐款相符。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存款

二、本科目应设置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两个明细科目。

1.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除缴付国库内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外,一般只收不支,其核算内容如下:

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收的城镇个体劳动者和个别单位缴纳的小额零星医疗保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待转收入?待转医疗基金收入”科目;由医疗保险机构汇总缴入国库的医疗保险费,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收到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由医疗保险机构缴入国库的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收到银行转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的计息通知,借记本科目,贷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将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的利息收入缴入国库时,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2.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除接受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转入的医疗保险基金外,一般只支不收,其核算内容如下:

财政部门根据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和收支进度及医疗保险机构的拨款申请,按期从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拨付款项到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医疗保险机构收到拨付通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专户存款”科目。

收到银行转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的计算通知,借记本科目,贷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

支付医疗保险基金及有关款项,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设置明细帐,在明细帐下按开户银行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医疗保险基金存款帐面结余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第103号科目:国库内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医疗保险基金在国库内的专户存款。

二、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和个人单位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根据核定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申报表”,填开“一般缴款书”(或“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缴款书”),直接上缴国库。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国库转来的“一般缴款书”(或“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缴款书”)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待转收入?待转医疗基金收入”科目。

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收的城镇个体劳动者和个别单位缴纳的小额零星医疗保险费,按期填开汇总缴款书,缴入国库。由医疗保险机构汇总缴入国库的医疗保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

由医疗保险机构缴入国库的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

将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和利息收入缴入国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

缴入国库的医疗保险基金,由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和收入缴库情况,按月(或季)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从国库内医疗保险基金专户拨至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保险基金转拨凭证,借记“财政专户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国库内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存款余额。

第104号科目:财政专户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款。

二、财政部门将国库内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存款拨到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时,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保险基金转拨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内存款”科目。

财政部门根据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和收支进度及医疗保险机构的拨款申请,按期从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款拨付到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时,借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按规定用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债券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国家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或按规定转让时,按本息合计,借记本科目,按债券本金部分,贷记“债券投资”科目,按债券利息部分,贷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

收到银行转来的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款计息通知,借记本科目,贷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款余额。

第121号科目:债券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用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的本金。

二、医疗保险机构按规定用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专户存款”科目。

国家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或按规定转让时,按本息合计,借记“财政专户存款”科目,按债券本金部分,贷记本科目,按债券利息部分,贷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国家债券的种类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31号科目:暂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预付制以及委托用人单位管理部分医疗保险费办法的,对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的预付款。

二、医疗保险机构根据职工医疗保险合同,将所需款项拨至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进,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保险享受人员的医疗费支出数额以及用人单位医疗保险费报销数额,借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201号科目:暂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过程中形成的暂收款项。

二、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现金”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暂收款的种类和对方单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211号科目:临时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为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周转困难,临时向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二、借入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三、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尚未归还的临时借款。

四、本科目应按金融机构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301号科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

一、本科目核算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全部收入扣除全部支出后滚存结余。

二、期末,将“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为历年积存的个人帐户医疗保险基金结余。

四、本科目应按用人单位设置明细帐,在明细帐下按职工个人设置帐面进行明细核算。

第303号科目:离休人员医疗基金

一、本科目核算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保险基金全部收入扣除全部支出后的滚存结余。

期末,将“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为历年积存的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

四、本科目应按用人单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401号科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各项收入,包括:

(一)医疗保险费收入,指医疗保险机构向用人单位收缴的、按规定比例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医疗保险费部分。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上级医疗保险机构拨入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

(三)下级上解收入,指下级医疗保险机构上缴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

(四)利息收入,指按规定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利息收入。

(五)财政补贴收入,指按规定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医疗保险基金的补贴。

(六)其他收入,指滞纳金及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滞纳金是指因用人单位拖欠缴纳医疗保险费而近规定收取的费用。

二、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国库转来的“一般缴款书”(或“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缴款书”)凭证,将其中按规定比例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医疗保险费记入本科目,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收的城镇个体劳动者和个别单位缴纳的小额零星医疗保险费,将其中按规定比例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医疗保险费记入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对于已分清归属于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待转医疗基金收入,自“待转收入?待转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待转收入?待转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对于按规定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利息收入,借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收到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部转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收入的类别(如医疗保险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等)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402号科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记入个人医疗保险基金帐户的各项收入,包括:

(一)医疗保险费收入,指用人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

(二)转移收入,指职工调入本地区,其个人医疗保险基金随同转入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指按规定记入个人帐户的利息收入。

二、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国库转来的“一般缴款书”(或“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缴款书”)凭证,将其中按规定应记入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费记入本科目,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收的城镇个体劳动者和个别单位缴纳的小额零星医疗保险费,将其中按规定应记入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费记入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随异地职工调入本地而由异地医疗保险机构转入的收入(含本金和利息),借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按规定记入个人医疗保险基金帐户的利息收入。由“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待转收入?待转利息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个人帐户医疗基金”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用人单位设置明细帐,在明细帐下按职工个人设置帐面进行明细核算。

第403号科目: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纳入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范围的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保险基金收入。

二、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国库转来的“一般缴款书”(或“职工上缴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缴款书”)凭证,将其中按规定从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中划出的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部分记入本科目,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收的城镇个体劳动者和个别单位缴纳的小额零星医疗保险费,将其中按规定从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中划出的部分记入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部转入“离休人员医疗基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离休人员医疗基金”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用人单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407号科目:待转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待转医疗基金收入和待转利息收入。

二、本科目应设置“待转医疗基金收入”和“待转利息收入”两个明细科目。

1.“待转医疗基金收入”明细科目核算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尚未分清应记入社会统筹、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其核算内容如下:

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国库转来的“一般缴款书”(或“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缴款书”)凭证,将其中尚未分清应计入社会统筹、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暂记入本科目,借记“国库内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收的城镇个体劳动和个别单位缴纳的小额零星医疗保险费,将其中尚未分清应计入社会统筹、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暂记入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收入户”科目,贷记本科目。

已分清归属于社会统筹、个人帐户的待转医疗基金收入,自本科目转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

2.“待转利息收入”明细科目核算已经收到但尚未记入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利息收入,其核算内容如下:

收到银行转来的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计算通知,借记“财政专户存款”科目,按债券本金部分,贷记“国家债券”科目,按利息部分,贷记本科目。

按规定应记入个人帐户的利息,自本科目转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贷记“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取得的各项利息收入扣除应计入个人帐户的利息,剩余部分自本科目全部转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如为借余额作相反分录)。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为尚未分清的待转医疗基金收入和尚未分配的待转利息收入。

第411号科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应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开支的各项支出,包括:

(一)社会统筹医疗费支出,指按规定应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开支的医疗费支出。

(二)利息支出,指临时借款的利息支出。

(三)上解上级支出,指上解上级医疗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四)补助下级支出。指拨付下级医疗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二、按规定实际支付应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开支的医疗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预付制和委托用人单位管理部分医疗保险费办法的,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经审核的医疗保险享受人员的医疗费支出数额以及用人单位医疗保险费报销数额,应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开支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暂付款”科目。

采用其他结算方式支付的医疗保险费,根据经审核的医疗费报销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支出户”等科目。

支付临时借款的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上解上级医疗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拨付下级医疗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部转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科目,借记“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支出种类(如社会统筹医疗费支出、利息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412号科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应由个人帐户医疗基金开支的各项支出,包括:

(一)个人帐户医疗费支出,指按规定应由个人帐户支付的职工个人医疗保险费支出。

(二)转移支出,指职工调离本地区,人帐户医疗基金随同转出的支出。

二、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预付制或委托用人单位管理部分医疗保险费办法的,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经审核的医疗保险享受人员的医疗费支出数额以及用人单位医疗保险费报销数额,应由个人帐户负担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暂付款”科目。

采用其他结算方式支付个人医疗保险费的,根据经审核的医疗费报销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支出户”等科目。

支付职工调离本地区、个人帐户医疗基金随同转出的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支出户”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部转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科目,借记“个人帐户医疗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用人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帐,在明细帐下按职工个人设置帐面进行明细核算。

第413号科目: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应由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基金开支的医疗费支出。

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保险基金超支,由原资金渠道解决,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医疗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应由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基金开支的医疗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支出户”等科目。

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机构实行预付制或委托用人单位管理部分医疗保险费办法的,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经审核的医疗保险享受人员的医疗费支出数额以及用人单位医疗保险费报销数额,应由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基金开支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暂付款”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部转入“离休人员医疗基金”科目,借记“离休人员医疗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用人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三章、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

报表编号|会计报表名称|编报期

------|-----------|-------

会医险01表|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月、季、年报

------|-----------|-------

会医险02表资产负债表月、季、年报

--------------------------

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

会医险01表

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

项目|行次|本月数|本年累计数

---------------|--|---|------

一、医疗基金收入|1||

(一)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2||

1.医疗保险收入|3||

2.上级补助收入|4||

3.下级上解收入|5||

4.利息收入|6||

5.财政补贴收入|7||

6.其他收入|8||

(二)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10||

1.医疗保险费收入|11||

2.转移收入|12||

3.利息收入|13||

(三)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15||

(四)待转收入|16||

1.待转医疗基金收入|17||

2.待转利息收入|18||

-----------------------------

续表

-----------------------------

项目|行次|本月数|本年累计数

---------------|--|---|------

二、医疗基金支出|21||

(一)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22||

1.社会统筹医疗支出|23||

2.利息支出|24||

3.上解上级支出|25||

4.补助下级支出|26||

(二)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28||

1.个人帐户医疗支出|29||

2.转移支出|30||

(三)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32||

三、医疗基金结余|34||

-----------------------------

补充资:1.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元;

2.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元;

3.利息收入元

资产负债表

会医险02表

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

资产|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债及基金|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

资产:||||负债:|||

现金|1|||暂收款|16||

银行存款|2|||临时借款|17||

国库内存款|3|||负债合计|19||

财政专户存款|4|||基金:|||

||||社会统筹医疗|||

债券投资|5||||20||

||||基金|||

--------------------------------------

续表

--------------------------------------

资产|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债及基金|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

暂付款|10|||个人帐户医疗|||

 |||||21||

||||基金|||

||||离休人员医疗|||

|||||22||

||||基金|||

||||待转收入|24||

||||基金合计|26||

资产总计|15|||负债及基金总计|30||

--------------------------------------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

(一)本表反映医疗保险基金在月份、季度、年度内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二)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会计报表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累计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三)本表“本月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1.“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项目,反映医疗保险机构已征集的按规定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2.“医疗保险费收入”项目,反映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中按规定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部分。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医疗保险费收入”明细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3.“上级补助收入”项目,反映上级医疗保险机构拨入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上级补助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4.“利息收入”项目,反映按规定记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的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利息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如为借方发生额以“-”号反映)。

5.“财政补贴收入”项目,反映同级财政部门给予医疗保险基金的补贴。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财政补贴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6.“其他收入”项目,反映滞纳金及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其他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7.“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项目,反映医疗保险机构已征集的按规定记入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8.“医疗保险费收入”项目,反映用人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医疗保险费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9.“转移收入”项目,反映职工调入本地区,其个人医疗保险基金随同转入的收入。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转移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10.“利息收入”项目,反映按规定记入个人医疗保险基金帐户的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利息收入”明细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11.“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项目,反映医疗保险机构已征集的按规定记入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基金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12.“待转收入”项目,反映待转医疗基金收入和待转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待转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填列。

13.“待转医疗基金收入”项目,反映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尚未分清应计入社会统筹、个人帐户、离休人员和老红军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待转收入”科目所属“待转医疗基金收入”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填列。

14.“待转利息收入”项目,反映已经收到但尚未计入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医疗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待转收入”科目所属“待转利息收入”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

15.“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项目,反映应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开支的各项支出总额,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16.“社会统筹医疗费支出”项目,反映按规定应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报销的医疗费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所属“社会统筹医疗费支出”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17.“利息支出”项目,反映临时借款的利息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所属“利息支出”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18.“上解上级支出”项目,反映上交上级医疗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所属“上解上级支出”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19.“补助下级支出”项目,反映拨付下级医疗保险机构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科目所属“补助下级支出”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20.“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项目,反映按规定应由个人帐户医疗基金开支的各项支出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21.“个人帐户医疗费支出”项目,反映按规定应由个人帐户支付的职工个人医疗保险费支出,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科目所属“个人帐户医疗费支出”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22.“转移支出”项目,反映职工调离本地区,个人帐户医疗基金随同转出的支出。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支出”科目所属“个人帐户医疗费支出”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23.“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项目,反映按规定应由离休人员和老红军医疗基金开支的各项支出总额,本项目应根据“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本表补充资料的填列方法:

1.“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项目,反映用人单位按规定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收入”“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医疗保险费收入”明细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2.“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项目,反映职工个人近规定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收入”科目所属“医疗保险费收入”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3.“利息收入”项目,反映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存款”的利息收入和用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取得和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待转收入”科目所属“待转利息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

一、本表反映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基金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本表“期末数”栏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现金”项目,反映期末库存现金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现金”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反映期末银行存余额。本项目应根据“银行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3.“国库内存款”项目反映期末国库内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存款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国库内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4.“财政专户存款”项目,反映期末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款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财政专户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5.“债券投资”项目,反映按规定用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债券投资”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6.“暂付款”项目,反映对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的暂付款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暂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7.“暂收款”项目,反映暂收的各种款项期末数。本项目应根据“暂收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8.“临时借款”项目,反映期末尚未归还的临时借款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临时借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9.“社会统筹医疗基金”项目,反映截止本期末止历年积存的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结余。本项目应根据“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10.“个人帐户医疗基金”项目,反映截止本期末止历年积存的个人帐户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本项目应根据“个人帐户医疗基金”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6

【关键词】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

一、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现状

(一)信息统一性较低

首先,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存在,给统一口径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带来了难度。财政部门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管理,而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出让收入该如何纳入管理进行了回避。这必然导致不同口径的计算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会计差异。割裂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在同一参考体系中进行比较和核算,为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也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对土地进行监控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该地财政部门采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遵循的会计假设不同,造成信息最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也给该地财政部门了解一手信息带来一定难度。

(二)难以反映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

国家出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目的是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把握我国土地储备状况。但是,当前由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储备资金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综合反映。首先,根据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土地储备机构既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会计核算,也不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而只是通过最后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通过财政预算的会计核算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并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反映土地储备的供求阶段,而只是简单反映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和开发及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

(三)对政策全面实行困难

当前虽然我国出台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在进行土地储备时存在一些客观难题,造成我国土地储备机构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给我国全面把控土地储备资金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我国部分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收入的利息难以有效分摊。这主要是于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利息收入的分摊规定不够全面造成的,造成不同的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利息分摊手段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对于土地储备机构而言,其自身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和其自身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因此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基本会计信息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与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必然给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面。

二、改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现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

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已经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了一定限制和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这就需要将当期未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会计核算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中,造成土地储备过程中采购土地、开发土地和最终销售交付土地出现分离,难以完整反映每一土地储备项目的基本会计信息状况发展。这样也便于我国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换,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必然会促使土地储备资金的信息可靠性上升,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过程中原先存在的差异得以消除,降低了之前国家通过土地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和难度,也使得国家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于土地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二)通过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及税费扣除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由于我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只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资金收入利息分摊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未进行详细说明,造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利息处理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而税费扣除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一定需要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和税费扣除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贷款利息支出应通过分摊方式计入储备土地的成本项目中,不可直接在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当期费用扣除。同时,对于利息支出的分摊时点也需要进行有关明确,其分摊时点应为土地购入直至土地开采结束交付供出。其次,对于某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多个通过外部贷款融资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项目后分多次将土地交付的情况,应先将已经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和后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进行相应比例的配比分摊,减少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土地因交付时间短期不同而造成的巨大成本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扣除的税费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减小机构的纳税风险,也可以使得机构进行会计项目扣除时有规则可循。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有关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也出现了巨大改革。我国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便对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说明。这也促进了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业务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之前土地储备金核算方法众说纷纭,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存在的口径不一的问题。但是,如何有效落实《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从实务方面对于土地储备金会计核算方方面面内容进行规范成为土地储备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熟悉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同时,了解现存制度中存在的缺失与问题,为我国未来土地储备资金方面的会计核算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

二、当前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土地储备机构对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时信息统一性较低

随着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方面的决心,也可以发现我国为了规范土地储备金管理下的巨大力气。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用的情况,因此必然使得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信息统一性较低的问题存在。而信息统一性较低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核算科目反映出来。首先,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存在,给统一口径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带来了难度。财政部门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管理,而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出让收入该如何纳入管理进行了回避。这必然导致不同口径的计算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会计差异。割裂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在同一参考体系中进行比较和核算,为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也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对土地进行监控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该地财政部门采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遵循的会计假设不同,造成信息最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也给该地财政部门了解一手信息带来一定难度。

(二)当前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反映

国家出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目的是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把握我国土地储备状况。但是,当前由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储备资金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综合反映。首先,根据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土地储备机构既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会计核算,也不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而只是通过最后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通过财政预算的会计核算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并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反映土地储备的供求阶段,而只是简单反映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和开发及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这使得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对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但是却对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带来了一定约束,使得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信息难以全面铺开使用,缺乏可用度。

(三)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进行全面有效执行存在客观难度

当前虽然我国出台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在进行土地储备时存在一些客观难题,造成我国土地储备机构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给我国全面把控土地储备资金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我国部分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收入的利息难以有效分摊。这主要是于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利息收入的分摊规定不够全面造成的,造成不同的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利息分摊手段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对于土地储备机构而言,其自身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和其自身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因此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基本会计信息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与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必然给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面。

三、当前改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现状的举措

(一)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

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已经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了一定限制和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这就需要将当期未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会计核算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中,造成土地储备过程中采购土地、开发土地和最终销售交付土地出现分离,难以完整反映每一土地储备项目的基本会计信息状况发展。这样也便于我国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换,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必然会促使土地储备资金的信息可靠性上升,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过程中原先存在的差异得以消除,降低了之前国家通过土地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和难度,也使得国家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于土地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二)通过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及税费扣除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由于我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只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资金收入利息分摊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未进行详细说明,造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利息处理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而税费扣除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一定需要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和税费扣除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贷款利息支出应通过分摊方式计入储备土地的成本项目中,不可直接在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当期费用扣除。同时,对于利息支出的分摊时点也需要进行有关明确,其分摊时点应为土地购入直至土地开采结束交付供出。其次,对于某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多个通过外部贷款融资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项目后分多次将土地交付的情况,应先将已经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和后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进行相应比例的配比分摊,减少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土地因交付时间短期不同而造成的巨大成本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扣除的税费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减小机构的纳税风险,也可以使得机构进行会计项目扣除时有规则可循。

(三)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核算能力,有效执行《核算办法》

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仍然存在着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目前为止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仍然指引着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因此,有必要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效执行当前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首先,土地储备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机制,严格执行《核算办法》,其次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出现的难以判断如何处理的会计核算项目可以通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方式探讨处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来对土地储备机构存在问题进行了解,降低土地储备机构风险。

四、结语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8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控制现状;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目标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42-02

关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学界大多倾向于:高校在一定时间内,为培养一定种类、层次和数量的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它是高校教育的实支成本,不包含高校学生的个人教育成本和教育机会成本两部分。这是目前学界对高校教育成本较为普遍的认识。在针对高校教育成本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学者还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归集以及高校教育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及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控制教育成本支出,提高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益。

一、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对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缺乏内在动力

我国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正因为我国高校的非赢利性,决定了我国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不计算盈亏,不对办学成本加以核算和控制,不去注重高校办学本身的经济效益。作为高校自身关心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规模、社会声望及社会影响力,而忽视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一些高校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充足生源,片面追求社会效益,也不会去考虑控制和降低教育成本,反而不断加大投入,甚至表现出教育成本最大化倾向。国家对高校没有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要求,导致高校对加强内部的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缺乏内在动力。此外,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是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重要途径,高校决策者关心的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后,如何尽快的使用出去,而不关心教育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而我国高校的会计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报告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教育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不是高校会计的工作职责,他们关心的只是预算收支平衡,因此,对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高校的会计工作者也对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缺乏内在动力。

(二)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方法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高校会计核算的基础,但两项制度都未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项目、方法等作具体规定,仅设置了可供高校参考的教育成本科目,没有要求高校对教育成本作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列支的范围以及高校教育成本的归集,目前依旧是理论界探讨的话题,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阶段。建立在预算管理体制下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学界对于高校教育成本的计量方法研究中的数理统计法、会计调整法、原始凭证法以及会计核算法,虽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归集、核算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但没有相应的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作保证,对于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还只能看做是理论探讨,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还缺乏科学的方法。

(三)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缺乏有效机制

200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严格说来是针对高等学校制定学费标准及价格监督而制定的。该《办法》规定“为合理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提高教育收费的科学性”,表明了制定该《办法》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高校的合理收费,突出的是提高教育收费的科学性。“本办法适用于价格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进行调查,审核和核算价格成本的活动”。这说明,该《办法》事实上是要达到对高校教育收费进行监管的目的。对于高校成本的具体核算,该办法虽规定了核算的相关原则和项目,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项目过于笼统,不便于高校对高校的教育成本进行归集、核算。《办法》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控制、监管未列出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因此,高校在教育成本的核算过程中还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对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二、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基本思路

我国现行的对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理论体系及会计方法尚需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方法有待于确立,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应形成一整套理论方法体系,形成对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监管网络,保证教育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以及成本控制理论的构建

国家相关部门应着手修订完善《高等教育财务制度》、《高等教育会计制度》,明确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原则、项目和方法,确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地位。

1.修订完善的《高等教育财务制度》、《高等教育会计制度》应将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内容纳入其中。改变高校单一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制度,准确反映高校当期的实际收入、费用和成本,将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高校会计核算原则的基础。对于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归集应体现相关性原则,凡是应纳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都应归集在高校教育成本项目中,凡与高校教育无关的收支活动则一律不列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9

一、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县级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我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稳步推进,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办、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县人事劳动局、县物价局、县人民银行、县审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是:县委办、县府办负责对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的审核和下达工作;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对收费及票据清理、核算中心人员选调的监督检查工作和牵头做好银行账户的清理工作;县财政局牵头制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落实核算中心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清理收费票据等工作;县人事劳动局牵头与财政部门共同做好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选调工作;县物价局牵头做好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县人民银行配合做好银行账户的清理工作;县审计局协助做好清理票据、清理银行账户的监督工作。

二、宣传发动,统一认识

会计集中核算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防止资金流失和挪用;有利于强化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基层单位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政府财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也符合财政改革方向。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要按照“收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派遣、分配统一标准”的原则,将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及所属社会团体的各项财务收支,包括预算内、预算外、上级拨入经费、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等,均纳入统一核算范围,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制度。

2、核算中心在银行为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各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各单位原有账户一律取消,不再办理新的银行开户,各单位的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的拨入,支出、往来款的收付等由核算中心统一办理。

3、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岗位,仅保留一名出纳(报账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报销凭证的初审,报指定领导签批后,负责备用金额度内现金支付,向核算中心办理报销。核算中心经审核无误后,通知银行办理资金结算,并办理登记入账,编制会计报表。

4、建立备用金制度。核算中心根据单位对现金需求的大小,确定单位备用金定额,建立备用金制度。

5、核算中心必须定期向单位通报经费报销和财务收支情况,各单位可以随时向核算中心查询任何有关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6、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后,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年度收入计划和支出预算仍由各单位编制并逐级上报财政部门。单位理财机制不变,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审批及管理等仍由单位负责。单位仍是接受财务审计的主体,对各项收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管部门纳入核算中心后,对下属单位仍有财务管理职能,行业报表仍由各部门财务人员(报账员)负责汇总编报。

为确保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9月初召开全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全县会计集中核算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搞好清理,摸清底子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搞好清理、摸底是关键。清理收费票据,主要是摸清使用票据种类、使用范围和领购渠道等情况,对使用不合规的收费票据要予以收缴,并积极推行罚缴分离和票款分离工作。清理收费项目,主要是摸清收费文件、收费标准等情况,按照保留、取消、归并、转为经营性收入、注销等性质进行分类。清理银行账户(包括基建账户、贷款专户、工会账户、职工技协账户、食堂账户、学会协会及职称评审机构账户等),主要是摸清银行账户数量、沉淀资金状况。清理、摸底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各部门、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清理摸底工作于10月底前完成。

四、精心筹备,扎实工作

鉴于会计集中核算改革要求高、涉及面广,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会计核算中心机构设置。设立“*县会计核算中心”,为科(股)级全额事业单位,由县财政局管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选调(招考)人员,暂定20名。会计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遵守《会计法》,热爱会计工作;坚持原则,廉洁奉公,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具有较全面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有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财务会计工作4年以上;持有《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身体健康,年龄男性在40周岁以下、女性在35周岁以下。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现有行政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在职在编会计人员中考核选拔,不足部分再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的选调(招考)工作于11月底前完成,12月份组织会计人员上岗培训。

3、会计核算中心结算银行,由县政府采购办公室组织各专业银行以公开竞争方式产生。并由县委办、县府办、县监察局等部门监督。

五、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财政资金“四统一”分步实施到位。第一步,可先将党政机关和参(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三统一”,即收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派遣,并于20*年1月1日正式实行。第二步,结合我县的财政状况,待条件成熟后,实行分配统一标准。

为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分期分批地将县级机关事业单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核算的办法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核算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我国高等教育自90年代末期实行全面收费政策,高校教育成本从此备受社会关注。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会计改革中部门预算和绩效考核的不断推进,以及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已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主体。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核算,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成为摆在高校和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一、高校开展办学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1.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对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高校产业正从公益化逐步过度到社会化、产业化,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高校的最主要产品,在校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积累等一系列活动,对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其价值,积累这种内在价值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高校需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争取以最少、最合理的教育资源耗费,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人才。

2.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是教育体制改革考核高校管理的重要指标

高校已逐渐从政府举办向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转变,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在办学模式、招生与就业、引进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已逐步与市场接轨,办学风险也相应产生。由于传统的“报账式”核算已不能满足各方对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

3.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着经费不足、资源浪费的问题。大部分高校仅注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忽视怎样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没有意识到分析办学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如一些院校管理人员数量过多、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重复购置、实验设备利用率低等。只有客观、准确的对办学成本数据进行核算,高校才能准确、科学的计算出培养学生的财务成本,进而对办学成本进行控制。

4.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面临的瓶颈问题需要一个全面、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

当前,高校成本核算的对象和周期不统一、运行成本概念模糊,不便于进行实际操作;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管理监督不够,出现混乱;教育投入和资源分配还存在矛盾,体现出高等教育有失公平;另外,一些高校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体系

1.明确高校办学成本会计核算前提

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不同,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之前需要重新确认会计主体和会计分期。整个学校应该作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应采用学生培养周期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高校会计期间应确定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另外,高校应强调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综合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等。

2.确定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的内容框架

(1)人员性成本。人员性成本主要是教学、教研一线人员的工资和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工资,还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非社保)。教学、教研人员工资可以分为基础工资、课时津贴、实验经费、实习指导经费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可以分为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和后勤保障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工资等。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属于高校经常性成本中的人员性成本。

(2)日常运行成本。为了保障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必须的日常运行经费来协调、保障和指引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最优化完成各项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运行经费包含教学业务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管理经费、后勤保障经费等与教学、科研、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公用支出”属于高校经常性支出中日常运行成本。

(3)资本成本。作为办学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基本建设经费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校通过征地形成的无形资产,构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基本建设,购买教学、科研实验仪器和辅助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这些都是高等教育中货币性资金的物质体现。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等可以正常有序运行,高校需要发生的维修(护)费用也属于基本建设经费。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其他资本性支出”应该归属于资本成本范畴。

(4)可持续发展经费。高校最重要的职能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类高层次、有用的人才,此外高校也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校企结合模式的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工作与本身的教学活动、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可持续发展经费包含高校承办科研项目所需经费、教师队伍的培训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费用等。

3.设置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

财政部2013年颁布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其他支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会计科目,用于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费用支出,这充分考虑到高校支出结构呈现多样化的实际,会计科目的设置结构便于进行成本分析,为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管理和政府拨款提供了充分的决策依据。依据“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还设置了“累计折旧”和“待摊费用”科目,来核算支付期与归属期不一致的支出项目,增强了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教育事业支出”科目,核算高校办学过程中各类教学活动及教学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研事业费用”科目,核算高校开展各项科研及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目,核算高校校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含各类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科目,核算高校后勤部门为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上述科目下设“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三个明细科目,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离退休支出”科目,核算高校负担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等基本支出;“其他支出”科目,核算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等支出以外的所有支出。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高校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核算高校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策略

作业成本法(aBC)是以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为费用归集分配路径的一种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特点是按成本动因归集费用,按作业用量分配费用;分配的标准多样化,核算与分析一体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成本核算适用于aBC的核算管理理念。

1.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高校的运作有明显的周期性和稳定性。每届学生都从招生开始始,毕业分配结束,周而复始。虽然高校也属于多元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所需的硬件设施要求、技术水平、时间精力不尽相同,但是高校具有符合作业成本法核算特点的职能明显、相对稳定等多个作业。鉴于作业成本法对于间接成本的有效核算,而高校成本核算又具有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的特点,所以作业成本法的多动因分析使得高校成本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和客观,从源头上节约支出,提高经费的实用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类似于企业生产对产品的纵向转移,而由相互平行的职能单位进行辅助工作。需加注意的是,如果教学活动或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则需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或交互分配原则对交叉发生的成本进行归类,防止成本重复计算以保障核算结果准确。

首先通过作业分析、归集作业成本,对耗费的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根据性质和用途等因素归集到资源库;再确定作业中心与成本动因,将资源库价值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中;最后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按照对象分配成本,将成本支出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综合考虑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别计入最终产出,形成最终产出成本,及办学成本。

2.以a校为例设计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1)明确a校办学成本要素。详细罗列办学成本支出项目。假定a校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

(2)归集作业资源。假设a校专职教师1000人,其中助教及讲师为550人,教授(含副教授)350人,正高级以上100人,则约当专职教师人数为550+350×2+100×3=1550人。同理再计算出学生、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的约当数。分别归集专属与非专属作业资源费用,分配各实际消耗资源(如图书资料费等)和仪表测量资源(如水电汽费),最后将这些资源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3)测算最终办学成本。根据作业动因分配率,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系统中直接分配作业,按照数据分析,编制a校办学成本核算报告,分别为学院层面办学成本汇总表(见表1)和学校层面办学成本核算表(见表2)。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等会计核算手段,准确对高校办学成本进行测算和分析,确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拨款和收费政策、社会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强,王竹凤.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的创新探析[J].经济师,2013(1).

[2]王润.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可行性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2(8).

[3]于莉萍.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探析.大连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