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7:37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农政策”,更好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秩序,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和营运机制,切实加强全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保障全体社员合法权益,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精神,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所属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资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村级集体资产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各种形式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以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认定属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包括村级集体的各种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以及土地等资源。

第三条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归原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国家征用、拆迁集体资产,其补偿款一律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平调、肢解。

第四条涉及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按民主决策程序作出决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清产核资、产权登记、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资产报告、内部审计、收益分配等规范化管理制度。

第二章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及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产权改革,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由社区股份合作社替代原集体经济组织,行使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按章程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实行独立核算、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六条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1.依法维护村级集体资产合法权益,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

3.聘任所属公司、企业的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根据需要委派投资参股企业的有关管理人员;

4.制定村级集体资产营运收益的分配初步方案;

5.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的内部监管制度;

6.研究涉及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和运营的其他重大事项方案。

第七条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是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管单位,负责辖区内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协助、指导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集体资产的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是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机构,对本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协助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做好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开展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统计、年鉴和审计工作;

2.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和土地使用权流转等程序;

4.审核批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核销不实资产和债务;

5.负责牵头考核和评价村级集体资产的经营状况和成果;

6.参与调处产权纠纷;

7.调查核实侵占、平调、流失村级集体资产等事件;

8.对处置村级集体资产和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核;

9.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明细台账,强化动态监管核销不实资产。

第八条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是区政府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机构,对全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农办)。主要职责是:

1.负责指导本区域内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经营等资产管理工作;

2.研究和制定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3.协调处理村级集体产权纠纷和资产管理中重大问题;

4.对处置村级集体资产和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备案管理;

5.建立全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管明细库,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作实施动态监督。

第九条下列事项必须经区、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后,报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1.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2.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及预算调整方案;

3.村级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的重大改革;

4.重大的投资活动;

5.年度收益分配方案;

6.重大资产处置、不实资产或债务的核销、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

7.其他需要讨论通过的重大事项。

第三章村级集体资产的投资和资产处置

第十条村级集体资产的投资是指用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无形资产等实施投资的行为,包括设立全资子企业、收购兼并、合资合作、对出资企业追加投入等对外投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禁止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直接为参股、合作、合资企业以及任何外部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或质押。严格控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证券、期货、委托理财等金融投资,规范金融投资的操作和审批程序,建立金融投资台账,加强动态监督。

第十一条村级集体资产的投资关系到村级经济的发展和全体社员利益,必须建立投资管理制度,健全投资内控机制。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项目建设、资产租赁、物资购置等工作必须公开透明运行,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具体规定由区发展和改革局(农办)、区监察局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村级集体资产的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范围,并明确投资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所有投资都要由董事会讨论通过,防止盲目决策和个人专断。投资项目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重大项目要组织专家论证。董事会会议应形成规范的会议记录。1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投资项目须报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3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须报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第十三条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处置集体资产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转让产权应进入产权交易所等专门机构按规范的程序进行。评估价值超过净资产10%或100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项目必须逐级上报至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备案,递交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四章村级集体资产的财务和收益管理

第十四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集体资产财务核算。社区股份合作社,在上级有关部门未制定专门的会计核算制度前,暂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资金营运状况,必须定期向社员张榜公布。

第十五条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推行“村账街道”,由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服务中心提供财务与会计的服务。

第十六条每年年初,由董事会提供上年度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资料,由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名录库,随机确定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后,由所在街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董事长进行任期审计。

第十七条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董事长离任,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离任审计。

第十八条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董事会根据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和本社区股份合作社实际情况提出红利分配初步方案。股份合作社红利分配方案应报所属街道和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经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十九条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执行情况纳入街道对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现职干部年度的三个文明考核范围。现职村干部分配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年终三个文明考核批复为准,并报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街道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责令限期纠正、追回损失或依法追究责任:

1.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在评估中使用不正当手段压低资产评估价值的;

2.违反规定将集体资产低价出售、折股或者无偿处置、量化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

3.违反规定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投资、赊账经营的;

4.未经批准擅自实行产权激励制度,或者违反规定发放薪酬,侵蚀社员权益的;

5.违反规定隐瞒、截留、转移集体资产收益的;

6.对投资项目和资产处置项目进行肢解的。

第二十一条对贪污、挪用、平调、私分、无偿占用及挥霍浪费村级集体资产等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或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被侵占的村级集体资产必须如数归还;不能归还的,应作价赔偿;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措施;成效;问题;对策;浙江云和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349-01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对于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根据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查情况,对如何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及制度创新等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1主要措施及成效

1.1推行村级财务“双”,有效解决监督滞后问题

云和县于2003年开始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实行以来村级财务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由于会计委托制仅对会计业务进行,出纳仍由村级管理,因此对资金监管往往存在滞后的问题。为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解决监督滞后问题,促使监督关口前移。2008年云和县在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金由乡镇统一工作,即“钱账双”。在县纪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县14个乡镇全部实行了村级财务“双”。并且14个乡镇均建立了村级财务中心,配备了专(兼)职人员28名。通过“双”制度的推行,进一步规范了收支行为和流程,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1-3]。

1.2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农村“三资”管理向科技化、信息化管理转变,2010年云和县在村级财务“双”的基础上,将工作职能向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延伸。同时在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投入逾80万元资金,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工作,到2010年10月底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工作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计算机系统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管理系统网络平台,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1.3开展清产核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通过近2年来的运行,各乡镇(街道)已基本全部实行网上记账和票据扫描上传,资金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滞后。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012年5月以来云和县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再次进行清产核资,通过逾3个月的努力,全县10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资产、资源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了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和信息管理平台。

1.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为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云和县制定出台了《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重点抓好“四规范”。一是规范财会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财会人员工作职责。二是规范财务审批。明确财务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按规定审批;对于重大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提交成员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审批。三是规范民主管理。全县17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村级各项收支都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后入账,村级重大财务事项自觉接受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四是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公开内容上,严格审核把关,做到全面真实;公开形式上,全县170个村都设有固定的公开栏;公开时间上,坚持每年4次以上财务公开。五是规范报账程序和会计核算。村内每张支出票据必须写明用途,并由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和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及时向乡镇财务管理中心报账,各项收支做到日清月结[4-6]。

1.5抓好审计监督,严格“三资”管理

近几年云和县按照“三年一轮审”的要求,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对村级集体收入多、征地补偿费多、来信来访多和村级主要干部离任的实行重点审计,解决农民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强化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的审计监督。到2013年全县已基本完成第二轮的“三年一轮审”。

2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产、资源管理松懈。实行村级财务“双”制度后,全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更趋规范、严格,但资产、资源的管理尤其是资源管理方面相对松懈。二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村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不按规定操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一些乡镇(街道)农经人员配备不足或兼任他职,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滞后。乡镇服务中心均未核定人员编制,多数会计出纳身份不明确,有的是乡镇聘用人员、有的是临时用工人员,工作经费无法有效落实,工资待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三资”管理。四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云和县地处山区,县域经济总量小,村集体缺乏增收渠道,全县8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均没有经济收入,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村级组织运转十分困难,举债上项目现象仍有发生[7-8]。

3建议

3.1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每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使用1个银行存款账户。规范非生产性支出制度,实行村行政事务“零招待”。完善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级集体工程项目所需经费由村、乡镇公开招投标,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

3.2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依照自主自愿的原则,以经济收入较稳定的村为中心,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已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应积极探索创新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机制,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3.3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

一是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事项必须由社员会议表决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认真履行民主理财职责,加强管理监督。定期通过公开栏等形式公开“三资”情况,公开程序规范严格,并定期进行公开。二是强化审计监督。按照《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促进审计经常化、制度化,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4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并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增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对乡镇会计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素质。

4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J].新农村,2012(3):5-6.

[2]徐见月,沈虹.关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一点意见[J].中国农业会计,2010(10):18-20.

[3]王臣.均衡与失衡:惠农政策背景下的乡村干部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刘军.山东省村干部经济违法违纪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5]王忠.“三三”模式规范“三资”监管[J].农村财务会计,2010(2):21-23.

[6]中共松江区委,松江区人民政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J].上海农村经济,2011(5):11-12.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3

(一)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及业务培训全县25个乡镇,共有乡级代管员46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8人,取得会计资格证的仅2人,审核会计、账管会计全部由一人兼任;每个乡镇都建有台帐系统,但更新率不高。全县有27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社区),无专职报帐员,资产管理员全部由村文书、村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兼任,且异动频繁;133个村没有村镇资产监督委员会或同等职能的组织。三年内,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组织了4期乡镇服务中心代管员培训,共212人次参加培训,村级管理员培训7期,但参加培训的大多是村主任。25个乡镇共开展127期村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时间在1~2天,参训人员共503人次。

(二)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

截止2013年底,全县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总额为2614.37万元,但大多数是无效债权。债务总额3319.17万元,其中短期借款1413.22万元,应付款项1907.31万元,应付工资303.81万元,应付福利41.09万元,长期借款及应付款663.74万元。债务主要是:基础教育负债1227.49万元,村级公路建设负债2017.34万元,水利设施负债448.17万元,卫生设施负债121.19万元。

二、现行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方式及效果

当前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依据的是湘政办发〔2011〕135号和怀化市委办〔2010〕13号)文件,总的来说,该文件对村镇集体资产的界定、管理的程序、管理制度的要求、管理体系的设定是明确而可行的。

1.管理范围包括了农村村镇村级集体资金、村级集体资产、村级集体资源。

2.管理程序上要求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简称村级组织,下同)组织召开党员、村民(社员、股东)代表会议,充分征求意见,拟订管理方案,经由乡镇审核、民主决策,管理过程中要求全程监督、公开公示。

3.由县农廉办组织专人对村镇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包括银行开户制度、村级招待费制度、村外出考察学习制度、项目工程结算兑现管理制度等。并建立了资产台账,规范了资产处置,如对于各村在盘点清理中发现集体资产盘亏和不实且金额较大,需进行资产帐面核销的,应逐一查明原因,由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拟定处理方案,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备案,各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调帐和销帐;对大额集体资产拍卖、转让、联营等对外处置的,必须经过资产评估,确定市场基准价格,根据以上程序进行报审和报批,最后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处置。

4.建有相对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一是每个乡村设立有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至少一名管理人员;二是对部分村级台帐管理员进行简短的培训;三是大部分村镇有监督的机构,如村财务资产监督委员会。这些工作,对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到2013年底,全县村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其次,资产的交易市场化,公开公示,透明度提高,群众反映良好。第三监督管理的不断强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资产违规处置。

三、当前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市、县、乡(镇)各级都加大了村镇集体资产的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管理人员不稳定

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变动幅度大,2013年底全县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由2009年的68人减少到39人,村级管理人员有的外出务工,有的不干了;另一方面,现有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县本级培训没有完全覆盖,培训粗略简短,乡值管理人员中有21人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管理尚欠规范

一是对资产的台帐登记不够完善、全面,调查的结果来看,有部分村镇登记项目不细、不全,分类有些混乱;二是集体资产的发包或处置不够规范,一些村组在集体的山林、果园、土地、房屋设施等发包出租时,不向上级申报,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而村干部擅自签订长期合同,一些不合理的的承包承租引起群众不满。

(三)监督监管还有些不到位

如村级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规范,有的没有明细,有的在村干部家中墙壁上公布,多数人看不到;又如对集体资产承包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四、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设想与对策

1.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农村基础组织要深刻认识到村镇集体资产管理是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是构建法制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让村民放心,监管有力,是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基础乡镇要指导村级选派素质可靠、年富力强的人担任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服务中心要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于特殊情况缺员要及时补充。落实并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人员的任用考核与奖惩机制。

2.健全资产台帐,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彻底摸清资产,建立电子台帐,具备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建立资产管理网络,一方面使资产信息详尽且更新便捷,另一方面又方便村发查阅、反馈。

3.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在乡镇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完善各相关管理制度,如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项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财务预决算管理、定期清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任何资产行为有理有据。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4

1、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一是个别地方村集体土地、资产、资源发包、出售、出租,不公开、不透明,个别村干部暗箱操作,从中渔利,群众监督和部门监管不到位,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二是土地征占中被征地农民要求将大部分或全部征地补偿款分配给被征地农民,否则就到处上访,致使村集体应当得到的补偿费得不到,造成集体资产损失;三是在国家极力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的部分职能将逐步被专业合作社所取代,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面临撤销或解体,村民(成员)要求分掉全部集体资产。

2、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全县村级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是好的,但仍有个别村财务混乱。主要表现在:村干部独断专行,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资金管理混乱,核算不及时;建设项目不招投标、集体资产出售、发包暗箱操作,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大额开支不透明,弄虚作假;管理不民主,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等等。

3、村财务会计委托制工作仍不完善,方式尚不够规范。部分乡镇根本没有实行村财务会计委托制;多数乡镇只是对村转移支付资金核算,没有村级的全部会计业务,存在会计核算“两层皮”的现象;乡镇机构的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部分乡镇经管中心人员配备不齐,缺少专业人员,致使无法开展制工作;财务工作流程、账务处理还不够规范。

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建设的措施

解决农村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方法,严格实行纪检监督下的村级集体“三资”委托工作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即村级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委托即把村级“三资”以书面形式委托给乡镇成立的“三资”服务中心管理,实行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严格按照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模式运作同时有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这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服务制,是指在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对“三资”实行统一管理。

1、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乡(镇)成立一个“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以乡(镇)农村经管中心为依托,成立由乡(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的“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乡(镇)农村经管中心,内设专职总会计、总出纳员各1名,记账员若干名,负责办理各村会计业务和“三资”管理业务。这样村级财务统一在乡(镇),有利于形成一个模式的业务规范化效果。

2、健全“两套”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统一的农村集体资金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流程。一是健全农村集体资金流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存入村集体设在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的资金收入专户,统一管理。对村级支出实行预决算审核审批制度,根据年初预算或临时性支出,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报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审核审批,在村务公开栏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及时入帐核算。二是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流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和资源出售、转让、承包、租赁时,由乡、村两级制定处置方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报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审核,对资产资源价值进行现场核实评估,实行严格的招投标,签订规范的制式合同,同时将相关的会议记录、合同文书归档管理。按照相同条件本村村民优先的原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竞价方式进行公开发包或招标。资产处置和资源经营结果必须在村务公开栏内及时公开。

3、推行“三种”管理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三种管理方式。一是实行资金委托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委托乡(镇)“三资”服务中心代管,以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由“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帐户进行核算、管理。二是实行资产统一监管。村集体资产在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置台帐,并按照统一的标准、程序,对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处置、收益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三是实行资源联合协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承包、出售、租赁、转让等由村制定方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审核,县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监管组织复核,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合管理。通过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委托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程序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相统一。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5

一、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组建意义和工作目标

(一)组建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减少因集体资产交易不够公平、公开而造成群众上访事件发生,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资产管理力度,引导集体资产逐步走向市场化管理;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实现收益最大化,不断提高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以中心为依托,以信息化为载体,丰富和创新网络服务手段,提供各种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及时了解掌握资产动态,以促进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资产增值、群众增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资产交易制度,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将街道、各村(社区)集体资产纳入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交易,实现民主议事程序规范化、合法化、透明化,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纳入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管理和交易的资产范围

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在资产所有权不变,信息、招租主体不变,签订合同主体不变,追收投包款、租赁款责任不变,收益分配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所有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管理和交易。包括:街道、村(社区)两级所有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

三、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功能

(一)台帐动态管理;

(二)交易信息;

(三)资格审查与组织交易;

(四)组织合同鉴证;

(五)审核监督;

(六)档案管理。

四、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动态管理台帐。指导督促各集体经济资产信息录入电脑系统与资产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建立镇村两级资产登记台帐,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实时反映资产变动情况。

(二)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交易信息机制。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将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在公示栏公示,也可在媒体、网站上。

(三)资产交易工作。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制定集体资产交易方式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交易工作。街道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审核集体资产交易方案、资产交易方的资格和条件,监督交易程序与执行步骤是否依法依规,确保集体资产交易按民主议事程序公平、公开、公正进行。

(四)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交易档案管理。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各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站要做好相关文件、方案、表格、电子文档等建档立册工作。

五、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实施步骤

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

(一)准备发动阶段(4月上旬—4月中旬)

1.准备阶段(4月上旬—4月中旬)

成立街道、村(社区)二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街道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制定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方案;组建香山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拟定和完善交易管理办法及纳入管理交易的通知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指导街道开展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

2.宣传发动(4月中旬—下旬)

街道顺序召开书记恳谈会、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动员、监管交易服务平台信息员培训大会,各村(社区)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座谈会或动员会,传达上级推行组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实施流程,组织部署工作。此外,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6月上旬)

1.4月中旬—5月上旬,完善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人员配备到位。各村(社区)相应组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站,作为主持本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工作的常设工作机构。制定相关表格,开展调查摸底研究和清产核资工作,对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进行归类汇总。

2.5月上旬—5月中旬,指导督促各集体经济资产信息录入相关电子文档,建立镇村两级集体资产登记台帐,进行动态管理。

3.5月下旬—6月上旬试运行相关信息平台,交易信息,指导集体资产按相关规则和程序通过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进行交易,完善集体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交易档案管理;建立交易信息公开制度,将交易完成后签订的合同信息在村务公开栏公开。

(三)验收总结阶段(6月中旬—6月下旬)

街道镇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归档工作,以备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并将工作总结上报区领导小组。

六、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组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工作是街道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充分保障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认识,做好监督

提高组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的思想认识,规范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监督交易程序与执行步骤的依法依规;指导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公平、公开、公正进行交易。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6

【关键词】村级组织村级财务产生界定

一、村级组织的演变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1]。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2]。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政治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3]:1.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投资、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公共管理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4]。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p>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5]。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公司或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似乎是比较久远的,但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从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的普遍实施为开端,所以,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而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界定是建立在把村民委员会看作一个处于行政性政治组织和盈利性组织之间的特殊组织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介于市场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之间的中介组织,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从而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本文意旨的村级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泽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理论和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2]游祥斌,彭磊.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起源、发展与问题探析[Z].2009.

[3]王观楚.完善村民自治下村级财务管理机制[Z].2009.

[4]张双文,何新民.相关利益者理论与财务绩效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3(2):11-15.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7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我国村级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相应的在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村级资产管理也逐步趋于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予以加强。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村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村级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村级资产资产管理农村问题措施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格局,村级资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那么在对村级资产进行管理时,要针对当前村级资产的特点,找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优化配置农村集体资产,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村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文件

当前在村级资产管理上,相关部门和组织还没有制定出规范、科学且具备可操作的管理文件。在进行村级资产管理时,没有相应的制度、方法和程序来作为依据,使得管理难以操作。而且也没有相关的相关的责任制度来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人,使得村级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出现问题没有人解决,也无法追溯问题的责任人,资产损失无人承担,给农村经济带来损害。在进行村级资产的重大投资和决策时,没有规范的程序和方法来指导操作,很容易给资产管理带来风险。或者有些农村制定了资产管理制度,但却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资产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当前有些村级资产在管理没有做到有效监管和制约,在管理时不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进行,不遵循规范的管理流程,没有按照相关手续来履行,给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或者在进行村级资产处置时,盲目性随意性强,没有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常常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还有少数农村在处置完集体资产后不按照规定及时入账,而是挂在账外违规使用[2]。不仅危害了集体利益,也影响了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还有些在村级资产的发包和租赁中,在招投标时没有按照正规程序来进行,签订合同时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制作,任意变更合同,或者不按照规定私自对集体资产违规发包。这些都是缺乏监管和约束的表现,损害了集体资产和集体利益,需要严格规范和制止。

二、加强村级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管理文件,明确主体职责

针对当前这种现状,各级应该制定出规范合理的村级资产管理相关文件和制度,指出进行村级资产管理的程序和方法,使村级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建立起村级资产管理的相关台账,对于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要在账面中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做到账面数据信息与实物情况相符。另一方面,在进行村级资产管理时,要严格按照农村财务会计相关制度来执行。从当前农村管理体制和村级财产管理体制来看,村级资产的管理部门一般就是该村所属乡镇里的乡镇财务部门。当前,在大部分乡(镇)中,成立有农村财务中心来进行农村的财务管理[3],因此,对于农村资产,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明细账目来统一对其管理和核算。对销售出去或已确定报废的固定村级资产,要及时规范的对其进行财务处理;如有外部捐赠的资产,接受的同时也要及时入账。再次,要建立起健全的村级资产内控制度,还要在制度和文件中明确规定出资产管理主体的职责,为了确实保证管理人按照制度和规定来执行,可成立村级资产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将资产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个人。根据村级资产规模的大小和类型,来确定管理人员的多少和划分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二)对村级资产进行清理和核实

要使村子资产在管理上得以规范,其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要做到底子清、实情明[4]。因此必须要对村级资产就行核实,清算集体资产总额,查明集体资产的家底,明确其权属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来执行。清理核实完毕后,由村民代表大会来确认结果,之后要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由其再次审核并签证。全面清理核查后,要制作相关账册,按村级资产的类别来登记入册,当有资产增加或减少时,要按照规定程序来上报,并登记备案,资产账户账目也要做相应调整。

(三)完善村级资产的处置办法

当对村级集体资产有重大投资或财产处置的事项时,如资产出租、资产经营或项目发包等,须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上报乡镇主管部门,经讨论决定审批后用招投标的形式来进行。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公正、公开、公平的进行,来确定最终的承包者,并要求承包者用资产抵押或者其他担保方式来担保,认真做好合同的管理,在承包合同中要纳入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指标,还要做好合同的签证和兑现,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来进行,禁止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资产的发包或出租,强化资产的合同管理,避免各种风险的出现。如果承包商或租赁者不按照合同及时结账,并且不存在其他正当理由的,要及时追缴账款并索赔违约金以免造成损失,必要时候可报审相关部门取消其承包资格。在处置村级资产时,可以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的方法和程序,按照它们的规定方法来操作[5]。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在资产管理上也逐渐规范,尤其是较为发达和开放的开发区,已经运用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村级资产管理,但是总体来看,在村级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加强。加强农村资产管理,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有助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能够使群众与群众、群众与干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希君,王前.完善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的思考.淮海文汇.2006(04):88.

[2]常树春,陈顺达.在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1):52.

[3]喻国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3):102-103.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8

为了巩固和扩大我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成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省、市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决定2013年全区开展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和省农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县创建的通知》精神,以健全制度为基础,加强监督为手段,创新机制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信息化。形成一批制度健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手段先进的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的典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制

各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贯彻省纪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机构健全、运转正常、操作规范、服务高效”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制度。

1、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工作开展。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服务,镇(街道、园区)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指导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各级农经部门要依据职能,切实做好对委托服务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受村集体委托,进行会计核算,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统计、台账建立和日常监管工作。

2、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保障措施。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应选配3-5名具备省农经部门《上岗证》和会计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按照便民、实用的原则,在镇(街道、园区)政府所在地设置服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配置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信息查询和网络监控等设备。同时,服务中心应设立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档案室或专柜。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3、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账务处理。农经站(服务中心)人员要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分村(居)设置银行账户,分村(居)建立会计账簿,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各项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严禁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规范财务开支审批程序,集体资金支出实行联签会审,加强票据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加强对村级大额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备用金制度,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收支公布表。实行村级举债问责制,对年底前形成的村级债务进行清理核实,全面建立债务台账,加强对村级债务的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实施细则,明确范围,规范服务流程。要加强对委托工作的管理,制定服务工作规范,建立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善委托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的有效载体。区农委、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村(居)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管理,以区为单位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居)实行组账村,以市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为平台,实现组级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监管。

1、明确建设目标。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原则。以市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为基础,统一建立数据库,统一软件标准,统一模块设计、信息采集。实现实时传递、数据分析、业务处理、查询汇总、监控指导、网络预警一体化。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

2、加强权限管理。在网络化监管系统中,针对不同层级,实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市、区、镇主管部门主要对所辖范围的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和预警;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主要对受委托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和“三资”公开等业务通过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监理;村(居)主要对本集体“三资”情况实行实时查询,并采用触摸屏等方式进行公开,有条件的村(居)实行组账村并对受委托的组级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和“三资”公开等主要通过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监理。

3、加快实施进程。各镇(街道、园区)、村(居)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分步组织实施。在推行委托制的基础上,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培训指导,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1、推行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包括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和变更等,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即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要求,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关集体财务活动和村集体“三资”运营情况,要按月或按季进行公示,并做到公示形式多样化,公示内容明细化。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或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职能、完善规则,对集体资金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要构建新型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以区为单位,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率达到100%。

2、加强业务监管,深化会计监督。镇(街道、园区)委托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电算化和网络化手段,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业务监管。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严把凭证审核关,村集体收入和内部往来必须统一使用省规定的内部结算凭证,并办理领用登记和实行定期收缴核销制度。对不符合制度规定、记载不准确不完整和审批手续不完备的收支凭证要予以退回,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对不真实、不合法和违反政策的村级财务收支凭证不予受理入账。要定期与银行核对账目,盘点库存现金,加强收入管理,严禁坐收坐支和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年检制度,掌握增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3、把握重点环节,加强审计监督。区农委、镇(街道、园区)等部门要组织对集体资金使用和财务预决算进行定期审计,对集体资产资源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进行重点审计。认真做好村干部任期责任和离任审计工作,对村干部任期内集体财务收支、资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项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公布,对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三资”问题的,要进行责任追究,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建立督查制度,加强检查督促。区农委、区纪检监察等部门、各镇(街道、园区)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督查制度,坚持抽查与巡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检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委托工作的落实情况,网络监管平台的建设情况,资产资源的运营情况以及群众反映问题的查处情况等。对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四)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管理

各镇(街道、园区)、村(居)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民主程序,确定经营方式,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1、认真清理和规范资产资源承包合同。对过去签订的有关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各地要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清理。对于内容不规范、事项不具体的合同,可与当事人协商,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加以完善。对于价格有失公允、标的明显过低,且承包租赁期过长,农民群众有意见的,可采取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予以纠正。对于违反政策法规的合同,要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在清理完善已签合同的基础上,把合同管理和监督纳入委托范围,加强合同签订指导,统一合同格式文本,建立合同管理档案,清收拖欠的承包租赁金,做好合同履行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2、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方式创新。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以及集体投入的工程项目建设,都要制定相关方案,在履行民主程序后,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投标方式进行。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利用“三资”,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专业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与合作,共兴共建农业农村发展项目,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有条件的镇(街道、园区),应积极引导集体资产资源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公平交易,以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提高资产资源的收益率。对于经营性资产较多、收益比较稳定的村,可根据农民意愿,推行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直接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严格规范资产评估和招投标程序。村集体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或以资产参股、联营、合作以及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等,应对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资产评估应由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必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招投标经营的,应事先制定招投标文件,提出招投标方案,提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由镇(街道、园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机构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并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结果应及时公开,中标方和招标方要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报镇(街道、园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机构备案。以区为单位,年内必须全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到2014年,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量年增长6%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12%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为推进全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的开展,区农委、区纪检监察等部门、镇(街道、园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注意总结经验,确保全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把规范年建设活动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紧密结合省农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区创建的通知》(农经〔〕2号)要求,联系本部门、本地实际,针对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活动的重点和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逐级进行分解落实,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有关单位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标语、横幅、宣传栏、印发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的重要意义以及活动的内容与要求,让广大干部群众家喻户晓,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业务培训。各有关单位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做到统一管理、材、统一培训。今年,对镇“村账”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9

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目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管理的原则,按照“登记造册、立项评估、公告、公开拍卖”的程序,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综合治理、分类清理村级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

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工作的目标任务: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明晰,台账齐全,由农经站公开发包、拍卖,变现,把能利用的资产全部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偿还集体债务,缓和干群关系。遏制村级暗箱操作,擅自发包、拍卖集体资产的不良做法,使我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及其职能

国务院通知明确规定,省市县农村工作办公室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农经站具体负责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对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登记造册、立项评估、公告、公开招标发包、拍卖等方式有偿转让其使用权,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拍卖资金由农经站统一管理,入村有资金帐户。

三、发拍、卖村级集体资产的范围

发包、拍卖村级集体资产的范围包括:

1、机地田;

2、渔池;

3、集体林木;

4、房屋、电站;

5、村集体的闲置厂房、机电设备;

6、闲置的学校;

7、荒山、荒地,沟、渠、路、堤;

8、其它一切属于村组的资产。

四、发包、拍卖农村集体资产程序

1、由村委会向农经站提出拍卖资产申请,经农经站审核,报镇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2、由农经站会同镇司法所、村委会处理原资产纠纷。调查清楚债权、债务、土地范围,确权后实施。

3、由农经站发包、拍卖资产公告。

4、竞标者到农经站报名并交押金。

5、召开发包、拍卖会,司法所或者派出所现场监督、公正,公开竟标。

6、中标者交清承包金。

7、农经站签订并鉴证合同,合同一式三份,农经站、合同双方各执一份。

五、发包、拍卖农村集体资产有关规定

1、由农经站、村委会制定发包、拍卖办法。

2、渔池、水面、沟渠路道树木的承包期最长不超过十五年。

3、机动地承包期可一至三年。

4、对荒山、荒地、荒滩承包期可订立50年。

5、对房屋、闲置厂房等不得超过30年。

6、农经站负责发包、拍卖村级集体资产。

7、对不按程序操作,暗箱操作、擅自发包、拍卖集体资产的村,将取消此次发包、拍卖并按作废处理,情节严重的上交纪委追究当事人责任,并没收违规发包、拍卖的资金。

8、农经站根据发包、拍卖农村集体资产的难易程度及相关程序收取3—5%服务费。

六、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纠纷处理

根据《省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纠纷的,除法律法规已有规定外,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对集体土地、林地以及水面、滩涂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的处理,分别适用于土地管理、森林、渔业、水利等法律法规。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篇10

一、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制约和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政社不分,其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主体不明、责权不清,其管理缺乏相应的法理依据,再加上经费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管理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

(二)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宽松,村级负担较重。有的地方随意转嫁行政事务,甚至仍然向村民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了村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管理法规,管理约束乏力,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费、租车费有增无减,村干部人数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将专职支委、村民委员会委员也列入误工补助干部行列,加重了集体负担。

(三)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不宽广。

目前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资产经营方式以承包经营为主,经营方式单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增长,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集体增收越来越难。

(四)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到位。

近年来,尽管中央及省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财政、信贷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相关政策、要求难以落实到位,个别地方截留挪用上级扶持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惠农政策执行中缩水走样的问题依然存在,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持。(五)村干部队伍素质与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求不适应。由于待遇偏低,上交任务沉重,村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换负责人。村干部普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等、靠、要”思想严重。守摊子、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大有人在,村级缺乏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创新的领头人,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迫切性。笔者认为,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利因素,解决发展瓶颈,完善创新相关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顺应形势,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政社分离,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市场主体地位,成为经营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集体现有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盘活,变“死资产”为“活资金”,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要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农经中心)职权,树立管理权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改变目前职能部门有职无权,都管都不管的状态,把农村集体经济纳入依法管理、正常有序的轨道。切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来源,调动人员积极性,提升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选优配强,完善经济发展“带头人”培育机制。

要在能人、大户、致富能手、企业主中选优配强村“带头人”,实行能人治村,发挥其聪明才智,借助其经营管理经验,找准发展路子,解决发展无方的问题。要加强村干部培训,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三)开拓创新,健全发展集体经济多重机制。

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强化领导,严格奖惩,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对镇、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奖罚分明,使基层有压力,有动力,上下一体,共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积极拓宽发展路径,探索集体经济实现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体收入。进一步规范村级合同发包,坚持民主议标,公开招标,使集体资源、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搞好为农服务,增加集体劳务与服务收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有效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带头领办如土地股份、农机等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服务合作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健全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采取区、镇部门结对帮扶的形式,派员到村,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化解发展难题,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输血”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同时要坚决取消一切向集体的乱收费、乱摊派,不能让村集体经济再因“抽血”而“贫血”,切实保护集体经济利益。四是健全村级债务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新增债务申报制度和新增不良债务追究制度。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超前消费。对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确需举债的,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审批后方可实施。对擅自举债、增加村集体不良债务的,谁举债,谁负责。遏制村级不良债务上升的势头。同时要千方百计通过债权债务互抵、盘活闲置资产、对上争取等方式,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使村集体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多措并举,强化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