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十篇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十篇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8:14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1

【关键词】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亦直线增涨,电力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和防御显得日益重要,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成为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电力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滞后,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与风险防御是一个新的课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在最近几年才被重视,所以存在不少的问题急待完善。

1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网络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不得不提高信息网络风险防控意识,重视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电力系统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意义体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促进电力企业不断完善电力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与提升,防范广大电力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为电力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电力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电力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也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也随之步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一般为安装防病毒软件、部署防火墙、进行入侵检测等基础性的安全防御,缺乏完整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风险量化评估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出电力信息网络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尽最大可能地协助防御电力系统安全威胁。

2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针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特别少。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讨论通过了《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因此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难题有待解决。

2.1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得杂性

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各电网单位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各不相同,加上相关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信息识别缺乏参考,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识别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对象难以确定,也给评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落后简单,其主要方式是组织专家、管理人员、用户代表根据一些相关的信息数据开会研讨,再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打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说明和统计表格来评定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这种评估方法十分模糊,缺乏科学的分析,给风险防范决策带来了极大风险,实在不可取。

2.3传统的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主观

目前用于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计算的传统方法很多,如层次分析、模糊理论等方法。可是因为电力网络安全信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人为干扰等原因,传统分析评估方法比较主观,影响评估结果。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如何排除干扰因素亦是一大难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简约数据简化评估流程是当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3电力信息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要搞好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分析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类别,然后才能各个突破,有效防范。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两面大类别:安全技术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

3.1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技术风险

3.1.1物理性安全风险

是指信息网络外界环境因素和物理因素,导致设备及线路故障使电力信息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电力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动作。如地震海啸、水患火灾,雷劈电击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人为信息泄露;电磁及静电干扰等,都能够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1.2网络安全风险

是指电力信息系统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防火墙不能有效隔离,网络安全设置的结构出现问题,关键设备处理业务的硬件空间不够用,通信线缆和信息处理硬件等级太低,电力信息网络速度跟不上等等。

3.1.3主机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

是指系统本身安全防御不够完善,存在系统漏洞,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都可以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盗取用户所有的权限,窃走或破坏电力信息网络相关数据。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有两种:一是因操作不当,安装了一些不良插件,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门户大开,被他人轻而易举地进行网络入侵和攻击;二是因为主机硬件出故障使数据丢失无法恢复,以及数据库本身存在不可修复的漏洞导致数据的丢失。

3.2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电力信息网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风险来源于电力企业的内部,可见其风险威胁性之大。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权责划分不清晰,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过关,工作人员责任心缺乏,最主要还是管理层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所致。

4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

4.1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

目前我国一般运用的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是: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该标准定义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对信息网络系统各个使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实施细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4.2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计算模型

学界认为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可能损失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所以电力信息系统总体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R(x)=f(p,c)

其中R(x)为系统风险总值,p代表概率,c为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

由此可知,利用科学的计算模式来量化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即可演算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总值。

4.3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

4.3.1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模糊数学进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一种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对风险的定性评估转化成定量评估,一般运用于复杂庞大的力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综全性评估。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时,要确定好因数集、评判集、权重系数,解出综合评估矩阵值。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线性分析数学方法,多用于化解风险量化评估中的不确定因素。

4.3.2层次分析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层次分析法起源于美国,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风险量化评估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把信息网络风险分成不同的层次等级,从最底层开始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各评估要素所占的权重,层层向上计算求解,直到计算出最终矩阵值,从而判断出信息网络风险终值。

4.3.3变精度粗糙集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变精度粗糙集法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利用问题的描述集合,用可辨关系与不可辨关系确定该问题的近似域,在数据中寻找出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风险量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分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变精度粗糙集法可以把这些干扰因素模糊化,具有强大的定性分析功能。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是运用数学工具把评估对象进行量化处理的一种过程。在现实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5总结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对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和电力企业的日常营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领导层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大科研投入,定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强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霞,谢清宇.浅议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07):28.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2

关键词:网络系统;安全测试;安全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019-04

1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简介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技术已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交叉学科领域,它要综合利用数学、物理、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系统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让决策者进行风险处置,即运用综合的策略来解决风险。信息系统可根据安全评估结果来定义安全需求,最终采用适当的安全控制策略来管理安全风险。

安全评估的结果就是对信息保护系统的某种程度上的确信,开展网络安全系统评估技术研究,可以对国防军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系统、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各类信息安全系统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阶段进行系统级的测试评估,找出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发现并修正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提出安全解决方案。

2网络安全评估理论体系和标准规范

2.1网络安全评估所要进行的工作是:

通过对实际网络的半实物仿真,进行测试和安全评估技术的研究,参考国际相关技术标准,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模型,归纳安全评估指标,研制可操作性强的信息系统安全评测准则,并形成网络信息安全的评估标准体系。

2.2当前在网络技术上主要的、通用的、主流的信息安全评估标准规范

2.2.1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通用安全标准准则

1)美国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tCSeC)

2)欧洲网络安全评价标准(itSeC)

3)国际网络安全通用准则(CC)

2.2.2我国制定的网络系统安全评估标准准则

1)《国家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的通用准则》GB/t18336标准

2)公安部《信息网络安全等级管理办法》

3)BmZ1-2000《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4)《GJB2646-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

5)《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等

3安全评估过程模型

目前比较通用的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的流程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资产(需保护的目标)识别、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安全措施分析、安全事件影响分析以及综合风险判定等。

对测评流程基本逻辑模型的构想如图1所示。

在这个测试评估模型中,主要包括6方面的内容:

1)系统分析: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

2)识别关键资产: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识别出系统的重要资产;

3)识别威胁:识别出系统主要的安全威胁以及威胁的途径和方式;

4)识别脆弱性:识别出系统在技术上的缺陷、漏洞、薄弱环节等;

5)分析影响:分析安全事件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6)风险评估:综合关键资产、威胁因素、脆弱性及控制措施,综合事件影响,评估系统面临的风险。

4网络系统安全态势评估

安全态势评估是进行网络系统级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安全态势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威胁级别不同的安全事件。对系统安全进行评估通常与攻击给网络带来的损失是相对应的,造成的损失越大,说明攻击越严重、网络安全状况越差。通过攻击的损失可以评估攻击的严重程度,从而评估网络安全状况。

结合网络资产安全价值进行评估的具体算法如下:

设SeRG为待评估安全事件关联图:

定义

iF(threatta){addSeRGttoHighighimpactSetandReport}

其中,SeRG表示安全事件关联,SeRGStatei表示攻击者获取的直接资源列表;aSV(a)表示对应资产a的资产安全价值;ta表示可以接受的威胁阀值;HighimpactSet表示高风险事件集合。

常用的对一个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态势评估的算法有如下几种。

4.1专家评估法(Delphi法)

专家法也称专家征询法(Delphi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专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应有网络安全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人以上参与评估,专家数目太少时则影响此方法的准确性;

2)确定出与网络系统安全相关的m个被评估指标,将这些指标以及统一的权数确定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由他们各自独立地给出自己所认为的对每一个指标的安全态势评价(Xi)以及每一个评价指标在网络系统整体安全态势评估中所占有的比重权值(wi);

3)回收专家们的评估结果并计算各安全态势指标及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估计值和平均估计值的偏差

4)将计算结果及补充材料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的专家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各指标安全态势及所占有的安全评价权重;

5)重复上面两步,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也就是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对该指标的安全评价作为系统最终安全评价,并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数。

归纳起来,专家法评估的核心思想就是采用匿名的方式,收集和征询该领域专家们的意见,将其答复作统计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领域专家,同时进一步就同一问题再次征询专家意见,如此反复多轮,使专家们的意见逐渐集中到某个有限的范围内,然后将此结果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来表示。对各个征询意见做统计分析和综合归纳时,如果发现专家的评价意见离散度太大,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时,可以再进行几轮征询,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直至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的场合,各指标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彼此没有什么影响。若评价指标之间不互相独立,专家们比较分析的结果必然导致信息的重复,就难以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综合评价值。

4.2基于“熵”的网络系统安全态势评估

网络安全性能评价指标选取后,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即可得到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度量,而可把网络系统受攻击前后的安全性差值作为攻击效果的一个测度。考虑到进行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时,我们关心的只是网络系统遭受攻击前后安全性能的变化,借鉴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可以提出评价网络性能的“网络熵”理论。“网络熵”是对网络安全性能的一种描述,“网络熵”值越小,表明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越好。对于网络系统的某一项性能指标来说,其熵值可以定义为:

Hi=-log2Vi

式中:Vi指网络第i项指标的归一化参数。

网络信息系统受到攻击后,其安全功能下降,系统稳定性变差,这些变化必然在某些网络性能指标上有所体现,相应的网络熵值也应该有所变化。因此,可以用攻击前后网络熵值的变化量对攻击效果进行描述。

网络熵的计算应该综合考虑影响网络安全性能的各项指标,其值为各单项指标熵的加权和:

式中:n-影响网络性能的指标个数;

?ai-第i项指标的权重;

Hi第i项指标的网络熵。

在如何设定各网络单项指标的权重以逼真地反映其对整个网络熵的贡献时,设定的普遍通用的原则是根据网络防护的目的和网络服务的类型确定?ai的值,在实际应用中,?ai值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逐层计算得出。一般而言,对网络熵的设定时主要考虑以下三项指标的网络熵:

1)网络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网络结点之间成功传送的无差错的数据量;

2)网络响应时间:网络服务请求和响应该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

3)网络延迟抖动:指平均延迟变化的时间量。

设网络攻击发生前,系统各指标的网络熵为H攻击发生后,系统各指标的网络熵为,则网络攻击的效果可以表示为:

eH=H'-H

则有:

利用上式,仅需测得攻击前后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Vi,Vi'),并设定好各指标的权重(?ai),即可计算出网络系统性能的损失,评估网络系统受攻击后的结果。eH是对网络攻击效果的定量描述,其值越大,表明网络遭受攻击后安全性能下降的越厉害,也就是说网络安全性能越差。

国际标准中较为通用的根据eH值对网络安全性能进行评估的参考标准值如表1所示。

4.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态势进行综合评判的方法,它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先选定被评估网络系统的各评估指标域,而后利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进行综合。

模糊综合评判法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U

U={u1,u2,…,un}

也就是首先确定被评估网络系统的n个网络安全领域的评价指标。

这一步主要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从哪些方面和用哪些因素来评价客观对象的问题。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

V={v1,v2,…,vm}

也就是对确定的各个评价指标的等级评定程度,即等级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正是由于这一论域的确定,才使得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一个模糊评判向量,被评价对象对评语等级隶属度的信息通过这个模糊向量表示出来,体现出评判的模糊性。

从技术处理的角度来看,评语等级数m通常取3≤m≤7,若m过大会超过人的语义能力,不易判断对象的等级归属;若m过小又可能不符合模糊综合评判的质量要求,故其取值以适中为宜。取奇数的情况较多,因为这样可以有一个中间等级,便于判断被评事物的等级归属,具体等级可以依据评价内容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比如评价数据管理制度,可取V={号,较好,一般,较差,差};评价防黑客入侵设施,可取V={强,中,弱}等。

3)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就要逐个对各被评价指标ui确定其对各等级模糊子集vi的隶属程度。这样,可得到一个ui与vi间的模糊关系数据矩阵:

R=|r21r22…r2m|

式中:

rij表示U中因素ui对应V中等级vi的隶属关系,即因素ui隶属于vi的等级程度。

4)确定评判因素的模糊权向量集

一般说来,所确定的网络安全的n个评价指标对于网络整体的安全态势评估作用是不同的,各方面因素的表现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因此,定义了一个所谓模糊权向量集a的概念,该要素权向量集就是反映被评价指标的各因素相对于整体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权向量的确定与其他评估方法相同,可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获得。权向量集a可表示为:

a=(a1,a2,…,an)

并满足如下关系:

5)将a与R合成,得到被评估网络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B

B=a・R

B=a・R=(a1,a2,…,an)|r21r22…r2m|

式中:

rij表示的是模糊关系数据矩阵R经过与模糊权向量集a矩阵运算后,得到的修正关系向量。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用模糊权向量集a矩阵来对关系隶属矩阵R进行修正,使得到的综合评判向量更为客观准确。

6)对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的归一化处理

根据上一步的计算,得到了对网络各安全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向量集B=(b1,b2,…,bn)

由于对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都是一个模糊向量,不便于各评价指标间的排序评优,因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对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bj'=bj/n

从而得到各安全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向量,从而对各归一化向量进行相应。

5结束语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阐述了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和公式。通过本文的技术研究,基本上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下一步还将对安全评估的风险、安全评估中相关联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逮昭义.计算机通信网信息量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57-58.

[2]张义荣.计算机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5).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对策

保证信息安全不发生外泄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和其它先进国家相比,仍难望其项背,还有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着手解决:

中国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不用联网,只作用于单一电脑的查杀和防控病毒软件;第二个时期是独立的防止病毒产品向为保证信息安全采用的成套装备过渡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建设保证信息安全的系统时期。

1需要解决与注意的问题

信息安全保障的内容和深度不断得到扩展和加深,但依然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没有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和对待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信息安全保障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只依靠纯粹的技术,也不能靠简单的安全产品的堆砌,它要依赖于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安全工程(systemsecurityengineering);信息安全就是人们把利用工程的理论、定义、办法和技术进行信息安全的开发实施与维护的经过,是把通过岁月检验证明没有错误的工程实施步骤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由于国家8个重点信息系统和3个重点基础网络本身均为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因此必须采用系统化方法对其信息安全保障的效果和长效性进行评估。

2安全检测标准

2.1CC标准

1993年6月,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四国协商共同起草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公共标准CCitSe(commoncriteriaofinformationtechnicalsecurityevaluation)》,简称CC,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现有多种准则的结果。CC标准,一方面可以支持产品(最终已在系统中安装的产品)中安全特征的技术性要求评估,另一方面描述了用户对安全性的技术需求。然而,CC没有包括对物理安全、行政管理措施、密码机制等方面的评估,且未能体现动态的安全要求。因此,CC标准主要还是一套技术性标准。

2.2BS7799标准

BS7799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包括:BS7799-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是组织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指导性的准则;BS7799-2∶2002以BS7799-1∶1999为指南,详细说明按照pDCa模型,建立、实施及文件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要求。

2.3SSe-Cmm标准

SSe-Cmm(SystemSecurityengineeringCapabilitymaturitymodel)模型是Cmm在系统安全工程这个具体领域应用而产生的一个分支,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领导开发的,它专门用于系统安全工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

3网络安全框架考察的项目

对网络安全进行考察的项目包括:限制访问以及网络审核记录:对网络涉及的区域进行有效访问控制;对网络实施入侵检测和漏洞评估;进行网络日志审计并统一日志时间基准线;网络框架:设计适宜的拓扑结构;合乎系统需求的区域分界;对无线网接入方式进行选择方式;对周边网络接入进行安全控制和冗余设计;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对网络设备和链路进行冗余设计;网络安全管理:采用安全的网络管理协议;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响应体系;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网络设备是否进行了安全配置,并且验证设备没有已知的漏洞等。对网络设置密码:在网络运输过程中可以根据其特点对数字设置密码;在认证设备时对比较敏感的信息进行加密。

4安全信息检测办法

4.1调整材料和访问

调整材料和访问是对安全信息检测的手段。评估人员首先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图、安全运作记录、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文档、历史事件、日志等的研究和剖析,从更高的层次上发现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并找准信息资产体现为一个业务流时所流经的网络节点,查看关键网络节点的设备安全策略是否得当,利用技术手段验证安全策略是否有效。评估专家经验在安全顾问咨询服务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通过对客户访谈、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设备的安全性能,而且注意把自己的实际体会纳入网络安全的检测中。

4.2工具发现

工具发现是利用扫描器扫描设备上的缺陷,发现危险的地方和错误的配置。利用检测扫描数据库、应用程序和主机,利用已有的安全漏洞知识库,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检测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各主机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漏洞扫描主要依靠带有安全漏洞知识库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对信息资产进行基于网络层面安全扫描,其特点是能对被评估目标进行覆盖面广泛的安全漏洞查找,并且评估环境与被评估对象在线运行的环境完全一致,从而把主机、应用系统、网络设备中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的因素恰切地展现出来。

4.3渗透评估

渗透评估是为了让使用的人员能够知道网络当前存在的危险以及会产生的后果,从而进行预防。渗透评估的关键是经过辨别业务产业,搭配一定手段进行探测,判断可能存在的攻击路径,并且利用技术手段技术实现。由于渗透测试偏重于黑盒测试,因此可能对被测试目标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此外对于性能比较敏感的测试目标,如一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系统,由于渗透测试的某些手段可能引起网络流量的增加,因此可能会引起被测试目标的服务质量降低。由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规范庞大,因此在渗透测试的难度也较大。因此,渗透层次上既包括了网络层的渗透测试,也包括了系统层的渗透测试及应用层的渗透测试。合法渗透测试的一般流程为两大步骤,即预攻击探测阶段、验证攻击阶段、渗透实施阶段。不涉及安装后门、远程控制等活动。

我国信息安全要想得到保证,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监测办法。依靠信息安全监测办法对中国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整体分析和多方面衡量,将对中国信息安全结论的量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给我国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实行保密,对中国筹划安全信息建设以及投入,甚至包括制定安全信息决策、探究与拓宽安全技术,都至关重要。因而,制定我国信息安全检测办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一家,姚欢,黄小庆,等.基于D-S证据理论的变电站通信系统信息安全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6):1-5.

[2]焦波,李辉,黄东,等.基于变权证据合成的信息安全评估[J].计算机工程,2012,38(21):126-128,132.

[3]张海霞,连一峰.基于测试床模拟的通用安全评估框架[J].信息网络安全,2013,(z1):13-16.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4

关键词: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我国已步入网络时代,人们十分依赖网络。21世纪我国网民已高达10亿人口,他们通过手机或者是电脑进行网络办公、网络购物。不法分子利用木马或者是后台软件盗取用户的计算机网络账户,从而盗窃用户的各种信息,造成用户的经济损失。网络安全小到影响个人的经济财产,大到威胁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网络安全风险研究及评估意义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在21世纪开始慢慢走入百姓的生活当中,人们当初对计算机网络仅仅是抱着一个好奇的心态,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逐步得到普及。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不同区域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pC计算机利用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从而使得各区域的计算机能够在某种线路的连接下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用户的各种实时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站点通过在计算机终端共享信息,从而保证各子端计算机能够通过浏览终端的信息系统获取各种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目前已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或者是电脑进行网络操作,在网络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学者开始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目前,我国有《层次化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研究》一书,该书中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条件,提出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问题更新网络设备和修复软件,及时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这极大保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使用户信任计算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的发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黑客将采用更加高级的手段攻击网络。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从中寻求适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2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黑客利用木马或者是后台软件盗取终端用户信息,从中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现象。2005年以来,我国计算机网络频繁遭受黑客和不法分子的攻击,导致全国高校和私人企业的用户信息大量丢失,计算机系统陷入严重瘫痪的状态,给国家的经济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现代网络的常见攻击手段主要有软件漏洞攻击、物理漏洞攻击和数据漏洞攻击。软件漏洞攻击主要是黑客利用用户手机和电脑终端的软件漏洞,通过个人电脑向手机终端软件发送程序信息代码,从而获取对方的系统软件破解信息密码。软件漏洞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个人软件系统不完善和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关注程度不高,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物理漏洞主要是黑客利用系统出现的物理漏洞进行大量的网络活动,从中发现用户的网络操作规律,从而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黑客最为常用的网络攻击手段就是利用口令进行攻击,从而破解对方用户的网络口令。这种网络口令的攻击原理主要是针对UniX系统进行口令攻击,从而入侵用户的网络系统。这时黑客就可以通过电脑破解盗窃系统数据。网络攻击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注重发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通过提高技术来降低计算机网络风险。

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

黑客利用各种网络漏洞窃取用户的私密信息,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为提高网络安全性,我国开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利用现代关键技术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3.1定性评估技术

定性评估技术在整个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定性评估,从中获取正确网络安全现状,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能。定性评估技术利用德尔菲法对用户的个人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全方面的分析,然后再通过推导演绎理论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状态的判断。当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隐患时,定性评估技术就能通过在终端显现出红色的代码信息警告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有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攻击。这时用户可以通过在计算机终端采用背对背通信方式,然后再利用匿名数据筛选对自己的计算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通过多次的加密与存储过程的改变来摆脱黑客对个人电脑的控制,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整体可靠程度。而且通过定性评估技术,还可以对用户计算机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处理,通过多次反馈查询,判断当前网络安全风险因素和网络安全系数,从而进行正确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3.2定量评估技术

定量评估技术能够通过对计算机终端进行综合性的安全风险评估,得出当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风险。这种评估技术在现代具有一定的发展局限性,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实现对计算机风险的直观展现。这种评估技术主要是利用数学理论中的熵权技术法对大量的数据指标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它主要是对整个计算机的数据进行权重分析,对度量系统进行不确定因素处理,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进行量化处理。从中求出网络量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加权平均值处理,从而得出现代网络的整体安全风险。定量评估得出的结果越大,这就表明当前网络安全风险也就越大,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也就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减小定量评估产生的最后结果的值,从而使整个网络安全风险因素降到最低,保障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能。

3.3综合性评估技术

网络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有时我们无法通过以上两种技术进行良好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关键技术处理。这时就可以结合以上两种技术,判断整体的网络安全系数,从而为整个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综合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威胁树法、障碍树法、层次分析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再以定性评估为核心进行进一步的安全风险处理。综合性评估技术对于保障整个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评估技术,以有效防范网络风险因素,促进现代网络安全发展。

4结语

网络已得到普及,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当前网络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通过综合提高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减少网络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215.

[2]王维.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6(4):66.

[3]徐学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21):81-82.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5

第一条为加强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相关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下列情形:

(一)开办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讯群组、公众账号、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务或者附设相应功能;

(二)开办提供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者具有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的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本规定自行开展安全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一)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上线,或者信息服务增设相关功能的;

(二)使用新技术新应用,使信息服务的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等发生重大变更,导致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用户规模显著增加,导致信息服务的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发生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表明已有安全措施难以有效防控网络安全风险的;

(五)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书面通知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自行实施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实施。

第五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安全评估,应当对信息服务和新技术新应用的合法性,落实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防控安全风险的有效性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重点评估下列内容:

(一)确定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负责人、信息审核人员或者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情况;

(二)用户真实身份核验以及注册信息留存措施;

(三)对用户的账号、操作时间、操作类型、网络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网络源端口、客户端硬件特征等日志信息,以及用户信息记录的留存措施;

(四)对用户账号和通讯群组名称、昵称、简介、备注、标识,信息、转发、评论和通讯群组等服务功能中违法有害信息的防范处置和有关记录保存措施;

(五)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防范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社会动员功能失控风险的技术措施;

(六)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投诉和举报的情况;

(七)建立为网信部门依法履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职责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协助的工作机制的情况;

(八)建立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查处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协助的工作机制的情况。

第六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安全评估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整改,直至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经过安全评估,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的,应当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功能、服务范围、软硬件设施、部署位置等基本情况和相关证照获取情况;

(二)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及风险防控效果;

(三)安全评估结论;

(四)其他应当说明的相关情况。

第七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将安全评估报告通过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提交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

具有本规定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上线或者功能增设前提交安全评估报告;具有本规定第三条第三、四、五项情形的,应当自相关情形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安全评估报告。

第八条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安全评估报告进行书面审查。

发现安全评估报告内容、项目缺失,或者安全评估方法明显不当的,应当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限期重新评估。

发现安全评估报告内容不清的,可以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补充说明。

第九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根据对安全评估报告的书面审查情况,认为有必要的,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现场检查。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检查原则上应当联合实施,不得干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正常的业务活动。

第十条对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以会同属地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检查。

第十一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检查,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

第十二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督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依法履行网络安全义务。

发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按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的,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其按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第十三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发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拒不按照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的,应当通过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向公众提示该互联网信息服务存在安全风险,并依照各自职责对该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公安机关的安全评估工作情况定期通报网信部门。

第十五条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6

关键词:Bp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303-05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看是网络的信息安全。而从广义来说,涉及到的范围就较大,凡是有关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方面,都是网络安全需要考虑与研究的领域。

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互联网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网络和网络用户也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互联网正引领着我们的生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由此,网络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1网络安全评估的重要性

由于现阶段的计算机系统,其网络设备存在不完善的因素,包括设计的缺陷、漏洞及网络协议等,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就潜在各种可能的安全风险。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受到的侵害越来越多,网络漏洞各种各样,计算机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具体表现为:

1)网络病毒更加多样、智能与隐蔽。

2)随着网络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方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服务商、管理部门和运营商都十分重视网络的安全,并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3)网络安全脆弱的根源是漏洞。

目前,针对网络安全进行的恶意活动越来越多,如何有效保证网络安全正常运行已经成为各方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事先对系统与网络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估,分析现有网络是否安全可靠,并且对于检测出的问题,提出并实施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将风险扼杀在潜伏期。

2Bp神经网络技术

2.1Bp神经网络技术介绍

2.1.1神经网络技术概要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这一算法是由Rumelhart和mcCelland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它的主要思想是按照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多层前馈网络,它可以解决多层的网络里所隐含的单元连接的学习问题。这一方法的提出,为此后打开了重要的一片领域,它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Bp神经网络一般分为三层结构,包括输入层、输出层以及隐含层。

2.1.2输入层、输出层变量及预处理

Bp神经网络输入层变量属于自变量,是需要通过专业的知识来确定的,如果说增加输入层的变量的数量,那么还要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对所有的变量进行缩减,使得数量与增加前的输入层数量相当,然后再对输入变量前与缩减变量后的系统误差进行比较,通过比值的大小达到缩减输入层变量的目的。

输入层变量属于因变量,一般系统不对输入层变量的数量进行具体要求,但是为了网络模型得到更好的训练,系统对于Bp神经网络应要进行转换。即把具有多个输入变量的模型转换成多个具有一个输出的模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预处理有很多的方法,一般笔者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喜好,会采用各不相同的方式。但是殊途同归,进行完数据的处理之后,对网络神经输出的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变换,最后得到的数据才是所需数据。并且,与处理后,数据值要控制在0.2~0.8之间,使得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外推能力。

2.1.3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包含隐含层层数、隐含层结点数、动量因子、初始权值、学习率、误差精度等。

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最应注意的是隐含层结点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产生问题,或者使得网络训练时间过长、无法找到最优点,或者使得网络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应合理优化隐含点的节点数,同时考虑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误差的大小,综合各方情况确定节点数。

2.2Bp神经网络技术算法

2.2.1Bp神经网络算法学习过程

1)工作信号的正向传播:工作信号的正向传播指的是输入信号经由输入层传向输出层,最终在输出端产生输出信号。

2)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工作信号的反向传播指的是误差信号由输出端向后传播,误差信号指的是网络实际输出信号和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差值。

本文以含有三个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为例,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9)输入下一个学习样本,返回步骤(3),直至全部z个模式对训练完毕;

10)进入下一轮学习。

2.2.1Bp神经网络算法工作过程

Bp神经网络算法的工作工程并不复杂,具体如下:

1)对神经网络参数初始化。

2)计算隐藏层单元的个数、输出层单元的输出个数、输出层单元误差,若误差在误差范围内,可输出结果。

1)若2)中的误差不在误差范围内,则重新调整中间层到输出层连接的权值和输出层单元,再调整输入层到中间层的连接权值和输出单元,更新学习次数。

1)反复步骤3),当学习次数大于上限或满足误差要求,结束学习输出结果。

2)输出最终结果。

3Bp神经网络算法的优越性

3.1网络安全评估方法

虽然关于网络安全评估的研究在国内仅十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评估方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是故障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Fta)、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FCe)和基于贝叶斯、Bp神经网络、D_S证据理论等方法。

3.2网络安全评估方法比较

不同的网络安全评估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针对网络安全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个方法具体优缺点如下表。

2.该方法要求大量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基于Bp神经的网络安全评估方法具有良好的优越性,特别是针对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基于贝叶斯、模糊综合评判法等主观性较强、方法繁复的方法,基于Bp神经评估方法的客观性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过程

4.1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指标集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能够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较多,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网络安全评价指标将关系到评价的作用和功能。本文通过归纳网络安全的各个影响因素,以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管理安全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并进行逐层细化,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网络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4.2各评价指标的取值和标准化

在本文设计的各个指标集中,因为所描述的因素各不相同,既有定量的评价指标,也有定性的评价指标,因此在评价时所选择的取值规则也是不一样的。

4.2.1定量指标

对于定量指标,由于其衡量的单位不同,因此必须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并将最终取值范围控制在0~1之间,方法如表1所示。

4.2.2定性指标

对于定性指标,该文采用的是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较为抽象,可采用配值标准化处理,保持与定量指标的一致性。

4.3Bp神经网络结构的设定与训练

确定Bp神经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估的层数。主要利用试凑法,根据输入层输出层神经元个数,确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

与此同时,设定误差精度与训练次数,当训练的精度或训练次数达到要求后,即停止训练,保存数据。

4.4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估

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评估等级分为四种,分别是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与很不安全。其中,安全等级的评估值大于或等于0.8、基本安全等级的评估值大于或等于0.7且小于0.8、不安全等级的评估值大于或等于0.6且小于0.7、、很不安全等级的评估值小于0.6。根据网络评估的具体数值,对网络安全进行四种等级的判定。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实例

5.1实例探究

本文通过实例对以上的阐述进行探究:设计Bp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节点为5,输出层节的点为1,隐含层的节点为19,学习精度e设为01001,权值调整参数、网络阈值均设为011,最大迭代次数为1000次,输入层与隐含层之间采用Logsig传递函数,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采用purelin转递函数。

本文收集了40份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数据样本,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根据前文所表述的评估步骤,对各网络进行了安全评估,具体数据见下图。

5.2实例分析

结合调查获得的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模型精准性较好,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许多网络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多数网络的安全等级属于基本安全与很不安全之间,少有安全性很高、评估值大于0.9的网络系统。

另外,应用Bp神经网络计算方法还可以对同一等级内的网络进行不同安全程度的惊喜评定,因此,Bp模型能够精确地对改造后的网络安全进行重新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高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6结论

当前,网络安全是网络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网络安全评估作为有效防护网络安全的手段之一,是一项技术要求复杂的工作。而Bp神经网络算法既有神经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的特点,同时还兼有专家的知识经验,因此成为了非线性映射能力较强的综合评价模型之一。Bp神经网络算法在网络安全评估中的应用,减少了主观因素,提高了检测评估的客观性,有利于用户发现网络安全的漏洞与薄弱,做好安全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本文介绍了Bp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与其他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其优越性,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评估过程。最后以实例验证了Bp神经网络算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的应用。但本文亦有不足之处,第一,在实例中缺少其他评估方法的应用,无法突出Bp神经网络算法的优越性;第二,缺少对实例结果精确性的检验,这些工作应在将来予以补正。

参考文献:

[1]Leew.adataminingframeworkforconstructingfeaturesandmodelsforintrusiondetectionsystems[D].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1999.

[2]LvHY,CaoYD.Researchonnetworkrisksituationassessmentbasedonthreatanalysis[C].2008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2008:252-257.

[3]Biswajeetpradhan,SaroLee.Regionallandslidesusceptibilityanalysisusing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modelatCameronHighland,malaysia[J].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2010,7(1):13-30.

[4]赵冬梅,刘海峰,刘晨光.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

[5]金峤,方帅,阎石.Bp网络模型改进方法综述[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3):197-199.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7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脆弱性;威胁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4—0000—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保障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安全的目标主要体现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技术驱动为导向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及详细安全方案的制定,以成本一效益平衡的原则,通过评估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重要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化业务和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或者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和主要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的安全”从狭义的字面上来讲就是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安全,而从广义的角度考虑,还包括整个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使用过程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如下5个特征:1.保密性。即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2.完整性。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3.可用性。即能保证合法的用户正常访问相关的信息。4.可控性。即信息的内容及传播过程能够被有效地合法控制。5.可审查性。即信息的使用过程都有相关的记录可供事后查询核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而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就能够为此复杂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量化,同时,也为能通过其他方法如人工智能网络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基础。

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6大类:1.自然界因素,如地震、火灾、风灾、水灾、雷电等;2.社会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如暴力、战争、盗窃等;3.网络硬件的因素,如机房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受电力、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4.软件的因素,包括机房设备的管理软件、机房服务器与用户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各种服务器的数据库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工具软件等;5.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使用者和参与者的各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操作失误、数据泄露、恶意代码、拒绝服务、骗取口令、木马攻击等;6.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因素、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因素、教育部门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因素、宣传部门对相关安全内容的宣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均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一)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

虽然已经有许多标准评估方法和流程,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只是这些方法的套用和拷贝,而是以他们作为参考,根据企业的特点及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进行“基因”重组,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服务具有可裁剪性和灵活性。评估种类一般有整体评估、it安全评估、渗透测试、边界评估、网络结构评估、脆弱性扫描、策略评估、应用风险评估等。

(二)安全整体框架的设计

风险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风险,更重要的是为管理风险提供基础和依据。作为评估直接输出,用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安全整体框架。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环境差异、需求差异,加上在操作层面可参考的模板很少,使得整体框架应用较少。但是,企业至少应该完成近期1~2年内框架,这样才能做到有律可依。

(三)多用户决策评估

不同层面的用户能看到不同的问题,要全面了解风险,必须进行多用户沟通评估。将评估过程作为多用户“决策”过程,对于了解风险、理解风险、管理风险、落实行动,具有极大的意义。事实证明,多用户参与的效果非常明显。多用户“决策”评估,也需要一个具体的流程和方法。

(四)敏感性分析

由于企业的系统越发复杂且互相关联,使得风险越来越隐蔽。要提高评估效果,必须进行深入关联分析,比如对一个老漏洞,不是简单地分析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而是要推断出可能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管理漏洞,找出病“根”,开出有效的“处方”。这需要强大的评估经验知识库支撑,同时要求评估者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

(五)集中化决策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具有多种知识和能力的人参与,对这些能力和知识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评估的效果。集中化决策管理,是评估项目成功的保障条件之一,它不仅是项目管理问题,而且是知识、能力等“基因”的组合运用。必须选用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去执行相应的关键任务。如控制台审计和渗透性测试,由不具备攻防经验和知识的人执行,就达不到任何效果。

(六)评估结果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的输出,不应是文档的堆砌,而是一套能够进行记录、管理的系统。它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但至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管理的风险表述系统。企业需要这样的评估管理系统,使用它来指导评估过程,管理评估结果,以便在管理层面提高评估效果。

四、风险评估的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签署相关合同及协议,接收被评估对象已存在的相关资料。展开对被评估对象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中期现场阶段

编写测评方案,准备现场测试表、管理问卷,展开现场阶段的测试和调查研究阶段。

(三)后期评估阶段

撰写系统测试报告。进行补充调查研究,评估组依据系统测试报告和补充调研结果形成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五、风险评估的错误理解

1.不能把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认为是结果唯一。

2.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发现所有的安全问题。

3.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安全问题。

4.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漏洞扫描。

5.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it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无关。

6.不能认为风险评估是对所有信息资产都进行评估。

六、结语

总之,风险评估可以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主要安全风险。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案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当前信息安全工作的客观需要和紧迫需求,但是,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难题,涉及信息安全评估的行业或系统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评估方法都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或开发适合于某一特定行业或系统的特定评估方法,是当前很现实的问题,也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刚,吴昌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策划[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09

[2]贾颖禾.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24

[3]杨洁.层次化的企业信息系统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2007,03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8

关键词: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9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态势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333-01

outlineofnetworkSecuritySituationSystem

CHenLiu-wei,ZHaoLei,CHenYing-qi

(Computeroffice,aviationUniversityofairForce,Changchun130022,China)

abstract:mission-criticalnetworksystem(mCnS),asaspecialkindofnetworkinformationsystem,hasbeenwidelyappliedinmanyfieldsthataffectpeople'slivesandsocialdevelopment.However,networkenvironmentworseningmakessecurityproblemsfacingbythesystembecomemoreandmoreobvious.Underthecircumstancesthattraditionalnetworksecuritytechnologiescannotsatisfypeople'ssecurityrequirementsanylonger,researchonnetworksecuritysituationalawareness(nSSa)emergesasthetimesrequire.thesummarizationofstudyingsituationinnSSaSallovertheworldwaspresentedfirstly.Basicprinciplesandda-taformatsofnetflowweregiven.

Keywords:networksecurity;situationawareness;situationassess-ment

1概述

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壮大,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网络病毒、Dos/DDos攻击等构成的威胁和损失越来越大,传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仅仅依靠防火墙、防病毒、iDS等单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来实现被动的网络安全管理,已满足不了目前网络安全的要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便应运而生。当前,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我国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领域,并作为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支持课题,2001年8月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信息安全的部级规划,统管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建立。

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基本构成

网络态势感知系统通常是融合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入侵监测系统(iDS)、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措施的数据信息,对整个网络的当前状况进行评估,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整个系统基本可以分为四部分:数据信息搜集,特征提取,态势评估,网络安全状态预警。

2.1数据信息搜集

整个系统通过对当前网络的状态进行分析,而反应这些状态的信息,也就是网络状态数据需要系统自己获取,在信息搜集这个问题上有多种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基于netflow的方法。netflow流量统计技术是由Cisco公司s在1996年开发的一套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目前已内嵌在大部分Cisco路由器上,正逐渐成为业界标准。netflow工作原理是,在到达的数据包中按照流量采样间隔采样数据包,把所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包过滤并汇聚成很多数据流,然后把这些数据流按照流记录(flowrecord)格式存入缓存中,满足导出条件后再把它们通过UDp协议导出。对于信息的采集,我们采取间隔采样的办法,依据信道的繁忙程度而设定相应的采样间隔,减少采集器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频度,提高路由器的利用率。目前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两种,即固定时间间隔采样和随机附加采样。前者虽然周期采样简单,但是很可能导致采样结果不全面、不真实;而后者样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采样间隔是通过一个函数随机产生。如果选用泊松函数,则该样本将满足无偏的,且泊松采样不易引起同步,它能精确地进行周期采样,也不易被预先控制。

2.2特征提取

经过第一步的数据搜集,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冗余的信息,不能直接用于安全评估和预测。特征提取和预处理技术即从这些大量数据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工作,为接下来的安全评估、态势感知、安全预警做好准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处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底层。

2.3态势评估

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很多,大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分为四大类: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集成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事件关联与目标识别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多源流数据从时间、空间、协议等多个方面进行关联和识别。态势评估包括态势元素提取、当前态势分析和态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形成态势分析报告和网络综合态势图,为网络安全管理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单纯的采用定性评估方法或者单纯的采用定量评估方法都不能完整地描述整个评估过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克服了两者的缺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4网络安全状态预警

通过前几个步骤的分析,取得了大量的网络状态数据,根据制定的标准,对网络当前的状态,以及未来的状态有一定的预知,可以大概清楚网络未来的安全趋势,而网络的安全状态具体是什么,是安全还是有风险,这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仅仅给出网络当前的安全状态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网络规模很大,影响网络安全的事件很多,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安全等级,用可视化的方法展现给用户,如果分析出的结果网络安全状态不是很乐观,还要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这些方案的实行也是一个重要的的技术手段,比如说现在正在研究的微重启技术,微重启是一种新型的针对大型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的低损耗、快速恢复技术。

3总结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任务关键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大,其关键任务/服务一旦中断,将造成生命、财产等的重大影响和损失。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研究焦点所在。作为网络安全新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将改变以往以被动安全防护手段为主的局面,开创主动安全保障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篇10

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活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所称互联网新业务,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通过互联网新开展其已取得经营许可的电信业务,或者通过互联网运用新技术试办未列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的新型电信业务。

本办法所称安全评估,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对其互联网新业务可能引发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工作原则】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应当遵循及时、真实、有效的原则。

第五条【管理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统称电信管理机构。

第六条【鼓励创新】国家鼓励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互联网技术和业务创新,依法开展互联网新业务,提升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

第七条【行业自律】国家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自律性管理制度,指导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展安全评估,提高安全评估的能力和水平。

第八条【评估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制定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标准。

第九条【评估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电信管理机构有关规定和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标准,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防护、网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

第十条【评估启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对所开展的互联网新业务进行安全评估,形成书面评估报告:

(一)拟将互联网新业务面向社会公众上线的(含合作推广、试点、商用试验);

(二)电信管理机构书面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安全评估的。

按照前款第一项规定进行安全评估的,应当在互联网新业务面向社会公众上线前完成评估。

第十一条【评估方式】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可以采取自行评估的方式,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实施评估。

第十二条【风险控制】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发现存在重大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当及时改正。

第十三条【评估报告】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在互联网新业务面向社会公众上线后45日内,向准予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或者试办新型电信业务备案的电信管理机构告知评估情况。

第十四条【报告材料】电信业务经营者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向电信管理机构告知评估情况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评估报告,包括业务情况、技术实现方式、安全评估内容和结论、安全管理措施等;

(二)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安全责任人、应急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

(三)电信管理机构依法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纠正措施】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材料不齐全的,电信管理机构应当指导电信业务经营者补正。电信管理机构发现评估报告不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应当要求电信业经营者限期改正或者重新评估,并在30日内提交评估材料。

第十六条【应急保障】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互联网新业务的,应当按照电信管理机构的要求,建立互联网新业务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七条【内部制度】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互联网新业务的,应当建立并实施企业内部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

第十八条【员工培训】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互联网新业务的,应当对有关工作人员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电信管理机构应当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建立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开展安全评估、防范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等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电信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可以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相关资料,对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进入其经营场所检查、调查、取证。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二十条【监测】电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互联网新业务进行监测。在监测中发现互联网新业务存在重大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当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限期改正。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进行改正。

第二十一条【约谈改正】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信管理机构可以约谈其主要负责人:

(一)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电信管理机构告知评估情况,情节严重的;

(三)企业内部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不健全或者未实施,情节严重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电信管理机构认为可能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其他情形。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电信管理机构在约谈中提出的要求进行改正。

第二十二条【行业通报】电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公布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情况。

第二十三条【监督检查】电信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不得妨碍电信业务经营者正常的经营或者服务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四条【保密要求】电信管理机构、实施安全评估的专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二十五条【社会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电信业务经营者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的,有权向电信管理机构举报。电信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十六条【罚则一】电信业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有关规定记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罚则二】电信业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的,由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有关规定记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罚则三】电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参照执行】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的互联网新业务,在技术实现方式、业务功能或者用户规模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重大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参照本办法进行安全评估。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至少每六个月对其开展的互联网新业务是否存在前款规定的情形进行自查,保留自查记录;发现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45日内完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