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0:40

工程技术发展篇1

为适应结构体系的多样化,结构材料向多样性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高层建筑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2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

在桩基础施工技术方面,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桩基础的日益增多,其施工技术日趋完善。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为混凝土预制桩(预制方桩、项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灌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挖孔桩等)和钢桩(钢管桩、型钢桩)。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多用锤击(多为柴油锤)打入法和静力压入法,已可打入长70m以上的预制混凝土方桩,送桩深度亦达十多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这种桩由于壁薄和配筋的特点,在打设和挖土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或断桩,在这方面近年来已有不少处理技术。混凝土预制桩属于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会挤土振动并产生超静水压力,有时会对周围环境和已沉入的桩基产生危害,为防止或减轻这些危害,需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在这方面我国已有较成熟的技术。混凝土灌注桩由于是非挤土桩,对保护周围环境有利,因此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中应用较多,在施工机械、成孔工艺、水下混凝土浇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目前已可施工孔深104m、桩径达3m、承载力超过10000kn的大型混凝土灌注桩。为提高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力,还发展了桩底注浆、扩底和挤压分支技术等;为改善施工工艺,还研究成功了钻孔压浆成桩法,桩径达1m、深度可达50m以上。在锤击沉管灌注桩方面,过去施工的柱径较小,目前施工的校径已达700mm,而且还发展了沉管夯扩桩。钢桩目前应用较多的仍为钢管桩,造价虽然高,但由于其施工速度快、承载力大、可靠和挤土少,在一些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的桩基中仍应用不少,如上海的金茂大厦即采用直径914.4mm、长65m、送桩17.5m的钢管桩。钢桩施工在沉桩和土中钢桩切割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完善了桩的检测技术。桩的检测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柱后检测。对于后者主要是动力检测,我国桩基动力检测的软、硬件系统,已达到国际水平。已编制了《锤击贯入试柱法规程》、《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已大量应用于温凝土灌注桩的检测和验收。在用高应变动测方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技术方面,我国已在国际上领先。基坑工程技术包括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工程监测和环境保护等,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尤其在软土地区。在支护结构方面,为适应不同的坑深和环境要求,围护墙发展了水泥土墙、排桩、地下连续墙和土钉墙等多种形式;在内支撑方面,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布置形式有对撑、角撑、衍(框)架式、圆环式等。支护结构围护墙的计算理论方面,对排桩和地下连续墙已广泛应用弹性支点法,对水泥土墙、土钉墙亦有成熟的计算方法。对内支撑体系,由定型杆件组合成的钢支撑,多按单跨或多跨的压弯杆件计算,而对现浇的混凝土支撑(边衍架、边框架等),节点为刚接,多按平面封闭框架结构计算。支护结构计算目前多选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计算时模拟施工的各种工况分别进行计算。在支护结构方面,国家编有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LJl20———1999。有些省市还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经验编有地方性类似的规程、规定,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则对各种支护结构规定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基坑变形的监控制度。在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挖土技术和工程监测与环境保护,近年来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技术规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由于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大,桩基承台、箱基底板的厚度都较大,不少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近些年来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在裂缝控制和施工技术方面部有很大提高,上万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都能迅速的整体进行浇筑,而且保证不出现温度裂缝。在温度控制和监测方面也有一些新技术应用。高层建筑地下结构(地下室)的浇筑,施工技术与地上结构相近,但地下室为防水多采用实体结构,孔洞少,因此防止墙板裂缝问题突出,要从设计、材料和施工多方面来消除地下室墙板裂缝,通过工程实践,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经验。

3结论

工程技术发展篇2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研究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现代的电子技术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各种相关处理的一种工程形式。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的信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另外,电子信息工程在经过我国的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后,其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的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开始出现交叉和融台的趋势。所以,我们要想更好的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可以从其产品入手。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参与到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部分越来越多。

   二、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发展的还算比较迅速,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我国虽然对此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手段还是不够的。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信息工程和技术的发展体系,大部分的先进技术还是直接引进先进国家的成果。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改变,因为这样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长期发展,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是不会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立足的。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时代的推动者,对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三、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途径

   (一)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发展。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人才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发展的环境。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不断扩大网络平台交流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有利于人们网络交流。网上交友,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方便,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了科技工程信息作用。让世人进入网络世界。

   (四)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

   增强自主创新认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企业新经济增长点。

   要想使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推陈出新才是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企业就应该加强和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增强国内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五)着力培育人们自我维护

   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特别是在因特网上,除了要做到本人不攻击他人之外,还要学会预防来自外界的攻击。诸如教会人们应用防火墙和反黄软件来防毒和防黄。在网上聊天时留意激进身份机密,不要随意将电话告知对方等,更不能随意和网友见面。保管好本人上网时运用的各种密码,不要随便泄露给其别人等等。

   (六)合理、适时指导学生应用资源

工程技术发展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专业性、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测绘学应用较多的分支结构;实际上,工程测量在我国已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测量技术也面临更多发展机遇,并取得了良好成就。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与国民的生产实践有紧密的联系的,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这个学科是有着很久的历史历程的,近年来,工程测量的发展速度非常的迅猛,其技术水平也随着变化,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般建筑工程,通常先布设施工控制网,以施工控制网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进行建筑物细部放样􀀁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对已知长度的测设􀀁已知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及倾斜线的测设􀀁

2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2.1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2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

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向,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

2.4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1500。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豆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21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9n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4结语

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给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

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明.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2]马志勇,许久明.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科技信息,2006/16(9):5-6

[3]徐进军.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测绘通报,2005/40(8)1-4

工程技术发展篇4

1.1开发新的厚油层采油技术

第一,开发高效深度调剖剂,将成胶时间延长至30天左右,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将其控制在每立方米80元以内。第二,细分开发环节,进行单项采油技术的整合,努力挖摘要掘新技术,利用油水井分层注采的方式,在水井中可以直接获得相关的流量值以及单层的压力值。此外,在油井中获得含水量、产液以及各种流量、压力等相关资料。通过对获得的各种数据以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获得油水井的整体信息及数据资料。这在水驱开发以及油藏分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对油水井还可以实现动态以及快速的调整。

1.2薄差储层细分挖潜技术薄差

油层其表层内部与外部储层之间由于小层数很多,厚度很薄,隔层较小等特点,油层多为零散且纵向分布。针对这一现状,为了能够提升小油层出液能力,应广泛使用细分控制压裂采油技术。通过对地层环境的综合分析,在采油过程中,适当进行工艺套件及地质条件的限制,就可以提升小油层的出液效率,相对来说,也提升了单井的生产能力。对于开采时间较长的油水井,最好进行采油方式的更新改造,通过对限流法压裂采油方式进行二次改造,及有关工艺条件及技术条件的研究,对其压裂井进行测绘、压开等难度进行分析,建立并完善重复限流细分控制压裂工艺的详细规范及相关控制执行标准,来提升油水井的出液能力。

2三次采油

2.1三次采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采油过程中,有关油品聚合物的驱替对象已经转向了二、三类油层的开发。同时,地层纵向与平面非均质性效果更为严重。加之油层厚度越来越薄,油的物理性质越来越差,使得油层配注量也发生着显著变化。对三种分子量同时注水的情况时有发生,极大提升了分层注聚工艺的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2)强碱三元复合驱采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油井明显的结垢现象,和聚驱和水驱的开采方式相比机采井检泵周期变短,很多生产井检泵在周期还不到50天,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机泵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油井的采油成本。

2.2三次采油工程的技术发展方向

针对于聚驱二、三类油层的层间矛盾的解决,在三次采油工程实施中,使用了分层注入的技术,此相关技术及方式已经开始向平面分质及纵向注入的方向延伸。特别是聚合物驱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的普及,使得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及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平面分质注入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及完善,其使用范围及应用条件不断扩展及增加,电动测量调试技术也开始在油水井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三元驱注技术及聚驱在油水井中的实际意义。

3油田的经济开采

3.1油田的经济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油田的开发,完全可以依据其自身特点,针对产量的递减速度以及产油能力而言,采用的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明显。对单井实施改造后,使用了压裂方式其压开率依旧无法得到提升。(2)在油田中,有很多未能及时探明的储量,由于其渗透很低,开采难度很大,在使用注水措施过程中,很难建立驱动体系,对储油层来说,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开发也就很难得以实现。(3)对于低渗透油田而言,由于其物性很差,油层变薄,如果是水平油井,需要经过压裂改造之后才可以进行工业开采。

3.2油田的经济开采的技术发展方向

3.2.1新型压裂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油田的开采,会依据储油层的特点及地质条件,垂直缝薄层进行细分的压裂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不仅可以提升储油层的出液效率,也提升了单井压开率。另外,由于在储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微观伤害,针对其机理开发出了无伤害或者减轻伤害的油层开采压裂技术。此外,在储油层中针对油井的压裂液以及层间岩体、砂体以及裂缝而言,气分布以及导流能力、储层渗透率等进行研究,用人工的方式来提升裂缝效率。

3.2.2开发与水平井相配套的工艺和技术对于油水井的开采,为了经济性需要,应考虑地质情况以及实际压裂技术对于实际是否存在针对性要求,是否可以形成与水平井相配套的压裂技术,扶杨油层分段压裂技术已经在油田的开采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使得一些低效区及地段复杂的油层的不断开发及探索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整体压裂模式。同时,针对水平井完井、控水以及分段注水、堵水等方面进行探索及研究,所形成的配套模式已经可以与水平井实现规模化开采模式。

4结语

工程技术发展篇5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地下空间建设的发展,我国地下工程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加,而且都是大的工程项目。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其中,像隧道工程等在其中不计少数。我国西部属山区,所以建设中会出现冗长的隧道群。近年来,我国不但在地下隧道有研究,还对海底以及跨江通道等工程项目上也有很多的考察研究。不但如此,我国的空间开发网络体系大多建在地表以下30m的地方,可见,地下工程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将进入到蓬勃发展时期。

一、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顶管法施工技术

水下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法是在地下水位以下直接长距离顶进管道,该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需在水下开挖土方或挖槽、无需任何降低水位的辅助措施、造价低、施工速度快、降低特殊环境中的施工难度系数等。现阶段,水下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国外多个国家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地下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及施工要求的提高,我国钢质管道长距离顶进施工方法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取得了成功。

2、沉井法施工技术

沉井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时间较长,但就现代地下工程建设中,沉井法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依然较广。沉井法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技术简单、占地面积小、挖土量少、造价低等。此外,沉井结构可用作地下构筑物的围护结构,这样一来,沉井结构的内部空间亦可被利用。钻吸法沉井新工艺是传统沉井法施工技术的创新,其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首创。中心岛式槽挖法也是基于传统沉井法发展而来,其亦是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首创。实践证明,钻吸法沉井新工艺及中心岛式槽挖法在地下工程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3、明挖技术(基挖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工程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工程,因而各种基坑维护及开挖技术也逐步被发展个完善起来。从支持技术方面来看,形成了重力式、土钉式、土锚式、支撑式等多种技术;从维护方法方面看形成了简易围护墙法、钢板桩法、木板桩法、钢管桩法、地下连续法、逆作法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法、设计方法、计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近年来,基挖技术的发展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基挖技术的设计及施工水平也相应的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1]。

4、暗挖技术

4.1盾构法

盾构法在我国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已经被多次成功地运用到地下工程的施工中,这些地下工程以水工隧道和车行隧道为主。从机械装备方面来看,盾构机械装备已经从最初的网格挤压式盾构、机械式盾构发展到今天的压平衡盾构以及泥水加压式平衡盾构法;从隧道衬的设计以及计算机设计的发展阶段来看,已经由最初的起步阶段,发展为今天的探索和发展阶段。

4.2从矿山法到新奥法

在硬岩的开挖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山岭隧道,这说明我国在硬岩开发地下空间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设计方法来看,我国的硬岩开发设计方法已经从最初的矿山法发展到今天的新奥法,控制重点也已经从岩体疏散压力的控制转移到岩体变形压力的控制上来,而随着计算机数值法的运用,我们对岩体的受力形变机理的分析也变得越来越准确;从施工工艺上来说,已经由最初的钻孔爆破法发展为今天的tmB机施工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设备的开发,硬岩开挖的施工呈现出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5、托换技术

在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新旧设施冲突、空间交叉等问题,托换技术由此应运而生。托换技术的产生,不但有效解决了原有建筑设施与新施工的地下工程之间的矛盾,还实现了对原有建筑设施的地基或者其他需要处理的部分进行加固和修缮。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的托换技术,其中包括:基础扩大托换、预式桩托换、坑式托换、压入桩托换、树根桩托换、打入桩或灌注桩托换、错杆静压桩托换、基础减压和加强刚度托换、地下铁道穿越托换、化学加固法托换等等。根据地下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或组合不同的托换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对原有建筑设施的保护和对新的地下工程的科学施工[2]。

二、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探究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大国,城市地下工程技术是不会趋于落后趋势的。从我国现有实际情况出发,城市地下工程的主流趋势是: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建设和需求,要加大tBm和盾构机的引进、应用和开发。并且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上,开发的方向该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及没有污染等。除此之外,盾构技术还要在其它各个方面有所提高,像创新,如何省时省力,并且还要提高效率。还要对隧道掘进机和混合型盾构掘进机加大研制开发和利用。通过研发,发现新的功能,并把创新的功能很好地应用到地质条件差的地方去,还要使掘进机向着自动化,高科技的创新化和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机器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异行断面盾构掘进机的开发研究,它是地下工程开挖的高科技设备,具有挖掘快、安全经济等特点,现今有一些双圆盾构、自由断面盾构、局部扩大盾构、mmSF盾构等施工技术。采用异形断面盾构技术能大大的减少开挖面积,减少切削土量等,从而提高了开挖效率和空间的利用率。不但如此,还要加大发展浅埋暗挖技术、沉管技术、沉井技术、非开挖技术,促进中小口径顶管掘进机的标准化、系列化和推广应用[3]。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对大量的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解和分类处理,通过信息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施工监测技术也对施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像三“S”技术,对地下施工环境及地表和地下产生位移数据进行监测,然后开发自动监测分析系统;地下空间的仿真模拟实验,更好地诠释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通过实验,积极探索施工时地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好的为地下施工的安全提供依据。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对经验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及时作出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修订。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规章制度,不能胡乱的进行,所以要制定城市地下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规则,这样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按照规则来进行;虽然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国际上水平很高,仍然要虚心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管路技术和经验,对自身进行改造和自主创新。技术不能一蹴而就,要灵活运用,努力适应现在的城市地下工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按照牢固树立和坚持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原则,开发新的、高效的技术,努力实现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新材料、新机械、新工艺)及规划勘察技术、设计计算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灾与管理技术等的配套化应用、系列化应用、规范化应用和国际化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施工安全、经济应用合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从而才能确保地下工程施工达到安全施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逐渐体现出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大自然是人类共同家园,故在施工时要因地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法,达到不破坏环境的目的。并且,地下工程是一项重大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要努力开发出新的技术来改变和美化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张成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12):59.

工程技术发展篇6

关键词:电子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分析;研究

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电子工程技术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对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是上,可以使得信息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因此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成果都显得比较好,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其实也可以对某些产品的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说,在我国科学技术措施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一定需要予以电子信息工程充分的重视。电子工程是一门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专业型技术措施,所以在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当使得各项技术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此为基础才可以使得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发展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使其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1.首先对现阶段我国电子工程技术措施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创新性水平较为低下,电子工程行业隶属于新兴产业包含的范围之内,它对科学技术措施提出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是创业意识水平较为低下,电子工程技术行业自然也不会例外,真正是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自主开发出来的电子工程技术产品的数量非常少,电子工程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之下是国外引进。市场秩序规范性水平较为低下,现阶段我国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较为缓慢。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展开分析工作,我国范围之内针对知识产权施行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难以予以产权保护措施充分的重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难以对知识产权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从而也就会使得我国范围之内盗版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幅度提升,计算机软件其实也是这样。除此之外,我国范围之内电子工程起步时间比较晚,与之相关的技术措施发展速度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差异性比较强,从而也就使得人们在电子工程技术领域中难以兴起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对市场需求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使得我国电子工程技术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水平较为低下,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难以展现出来相应的活力,最终也就会对我国电子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进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电子工程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较为重要,与此同时也可以对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工作结果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相关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最终促使我国经济具体构成结构向着优化充足的方向转变,因此也就会得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崭新的时展背景之下,现代化逐渐演变为时展的客观要求,并且也演变为了电子工程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范围之内的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在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更新速度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身较为独特的电子工程理论体系,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电子工程技术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出来的作用都较为重要,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是我国时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我们需要将社会整体作为出发点,将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作为抓手,以此为基础来使得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电子工程技术的创新又和企业的支持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出来完整的创新机制,促使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予以相关的技术措施充分的重视,除此之外,也应当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电子信息行业内部衍生出来的客观发展规律,只有予以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两项内容充分的重视的基础上,才可以使得产业主导性明确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之间都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只有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措施逐渐完善起来,才可以使得我国社会各个行业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志宽

参考文献

[1]闫斌.电子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3):16+18.

工程技术发展篇7

目前国家工程中心总数达到264个,包含分中心在内为277个,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东部地区173个,中部地区52个,西部地区52个[2]。北京、山东和江苏组建中心数量最多,共建设中心97个,占工程中心组建数量的35%;西部地区中高校、科研院所较集中的四川、陕西和重庆建设数量最多,共建设24个,占西部地区的46%;除这三个地区外,西部的工程中心仅占全国总量的1%,四川和云南、贵州、海南和内蒙各2个,青海组建1个,共计11个,不到全国总数的4%,地区差异十分悬殊。另外,和山西省工程中心组建数量还没有实现零突破。鉴于西部地区总体科技实力薄弱,工程中心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可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观。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民生科技需求,工程中心在高新技术、社会发展和农业领域中9个主要技术领域进行布局,其中高新技术、社会发展和农业领域工程中心组建比例大致为2∶1∶1。其中,农业、制造业和新材料领域组建数量较多,共建155个,占总量的59%;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工程中心数量较少,共建29个,占总量的11%,这与我国在行业、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科技资源集聚现状相仿。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4],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也在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相关工程中心的培育和组建工作。2007年之前,工程中心组建主要是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公益类工程中心。随着科研院所转制和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2008年开始,依托具有高成长性的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的企业类工程中心纳入国家工程中心组建序列,并且组建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包含分中心在内的277个工程中心,具有企业属性的有148个、事业属性的有122个、企事业双重属性的有7个。其中随依托单位转企的46个,依托民企的32个,依托院校的83个。组建企业类工程中心将会是未来几年新的发展趋势。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的成就

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2010年,工程中心共获得科技成果4434项,同比增长96.37%[3]。其中,工程中心自行研发成果3354项,吸收依托单位成果738项,吸收外单位成果144项,吸收其它成果98项,引进国外技术100项;申请专利619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716项,授予专利3510项,授予发明专利1450项;出版科技著作246部;发表科技论文12920篇,均较2009年有大幅度提高。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工程化研究试验基地2010年,工程中心新增大型设备(设备原值在50万元以上)953台/套,总金额152.99亿元,同比增长89.09%和464.54%;共建成中试基地344个,中试生产线292条,同比增长6.50%和6.18%;建立技术服务网点733个;建成农作物示范基地1255个,示范面积达21278万亩;建成畜牧繁育基地46个,育种35518万头/万只,畜牧出栏规模24273万头/万只。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动行业产业发展2010年,工程中心共转化科技成果17233项,同比增长177.38%。其中:以技术入股方式转化112项,以技术转让方式转化6596项,以技术承包方式转化628项,以技术服务方式转化9897项;累计推广科技成果18962项,同比增长36.45%。其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1930项,推广新产品14601个,推广新设备2431台/套。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截至2010年底,工程中心共拥有职工61544人,同比增长18.99%。其中:固定人员49804人,客座人员11740人,共培养研究生6618人,其中硕士占21%,博士占8.17%,科技人员占58.68%,生产经营人员占28.45%,管理人员占8.13%。在人员培训方面,2010年,工程中心为科研机构、企业等培养各类急需人才749325人,同比增长33.77%;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566期,包括远程培训教育等形式,参加人数640257人,同比增长55.66%和81.45%。开展广泛产学研合作和学术交流2010年,工程中心与9474家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其中:大专院校1863家,科研机构1515家,企业6096家。主要采取共同研究开发、委托生产加工、咨询服务等合作方式。其中:共同研发4224家,委托生产加工1750家,咨询服务2219家;对外开放实验室(试验室)801个,开放设备9598台/套,开放生产线349条;举办国内外学术报告会与专题讲座3227期;召开国内技术交流会与展销会2894次,成交项目676项,成交金额7.60亿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994次,签订合作项目438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2010年,工程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13350项,同比增长28.90%,其中承包大型成套工程项目1081项,较上年增长30.40%。完成科研项目6769项,完成项目占承担项目总数的50.70%;承担部级项目2726项,同比增长12.92%,占承担项目总数的20.42%。其中:“863”计划项目501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619项,“973”计划项目122项,星火计划项目29项,火炬计划项目23项,其他部级项目1432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0年底,工程中心总资产达555.86亿元,同比增长43.41%,是2001年总资产69.57亿元的近10倍。其中固定资产177.26亿元,流动资产319.14亿元,对外投资28.46亿元,其他资产31亿元;工程中心年末负债233.80亿元,年末净资产310.46亿元,同比增长34.85%;工程中心总收入681.11亿元,同比增长150.82%,是2001年总收入64.84亿元的10倍多。其中:产品销售收入545.99亿元,技术转让收入62.04亿元,承包工程收入61.94亿元,其他收入11.14亿元;创造利税105.94亿元,出口创汇7.87亿美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成功经验

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系,坚持严格的遴选程序多年来,工程中心建立了一套从遴选、同行可行性专家论证、综合评审、验收、运行评估的管理程序,严格坚持由政府决策、专家咨询、运行评估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随着工程中心组建数量的增多,技术领域内工程中心数量接近饱和,以建设管理为主向以定期运行评估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是工程中心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工程中心已经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总体运行评估,评价重点主要包括持续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行业作用、对外开放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4]。遵循科技创新规律,长期坚持工程中心定位在科学问题发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四大阶段中,我国在工程化和产业化阶段的科技投入最为薄弱,按照国际惯例,工程化阶段经费投入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10倍。多年来,工程中心一直秉承促进我国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带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宗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未来新一轮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工程中心应在坚持建设宗旨和定位基础上,丰富系统功能和建设内容,发挥工程中心在创新链、产业链中,不同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的重要作用,展现出工程中心独特的战略价值。创新管理体制,探索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作为工程中心体系中的微观个体,各个工程中心在长期运行管理过程中心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采用独立型、相对独立型(依托单位二级机构)、整建制挂牌型和多依托单位联合组建等多种运作模式,逐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协调国家、行业目标与依托单位目标,实现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宗旨。另外,采取“网络制”、“股份制”、“会员制”、“联合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模式[5],建立了与上、下游单位合作网络和国际合作交流渠道,积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学术交流等活动,在对外开放与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发挥行业带动作用的建设理念工程中心作为具有准公益性质的科研开发实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科研开发活动的最好载体。不论是公益类还是企业类的工程中心,都通过积极实施“专利战”与“标准战略”[5],培育行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以适用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工程化成果扩散、辐射机制[6],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工程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向行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引导、带动和示范作用逐步增强。

政策建议

工程技术发展篇8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能化;新技术;机电一体化

一、工程机械新技术发展现状

1、系列化、小型化、微型化、特大型化

系列化是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外著名大公司逐步实现其产品系列化进程,形成了从微型到特大型不同规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明显缩短。当前世界工程机械向两极方向发展,开发小型化的工程机械与大型化的工程机械,以方便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体现出凡能用机器代替人力的设备均为工程机械的开发方向。向小型化及微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明显。世界上通常把746kw(100Hp)以下的工程机械称为小型工程机械。为了尽可能地用机器作业替代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城市狭窄施工场所以及在货栈、码头、仓库、舱位、农舍、建筑物层内和地下工程作业环境的使用要求,小型及微型工程机械有了用武之地。世界上近10年来,746kw~298kw之间的中等型号工程机械基本上没有大的发展,近几年来还有下降趋势。但小型工程机械一直呈快速发展之势,特别是在欧美发展很快。在日本发展也特别明显,近几年日本的整个工程机械市场下降很严重,但小型工程机械仍呈上升趋势。小型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有小型挖掘机、小型装载机、滑移转向装载机、挖掘装载机、小型伸缩臂装卸机、小型推土机、压路机等。

所谓特大型工程机械,是指其装备的发动机额定功率超过746kw(近1000Hp)。它们主要用于大型露天矿山或大型水电工程工地。产品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研制与生产周期较长,投资大,市场容量有限,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以装载机为例,目前仅有马拉松、勒图尔勒、卡特彼勒和小松、德雷塞这三家公司能够生产特大型装载机[2]。

2、信息化的起步式展

工程机械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工作位置进行远程监控,其主要有车载计算机及机械工作状态检测系统、卫星定位模块(GpS)、无线数据通讯系统、监控中心和用户接口等组成。Leica公司采用基于GpS技术与数字地图技术的Dozer2000导航系统,在无需勘察标桩的情况下,允许司机精确地控制推土机的推土板和机器的位置,实现虚拟推土作业。trimble公司的产品是SiteVisionGpS,可实现坡度的精确控制,驾驶室内可视化显示系统指导驾驶员精确作业,精度可达厘米级。工程机械信息化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功能强大的工程机械维修服务体系,包括保修服务机构、产品技术数据库、用户档案等。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交流,及时对设备故障现象及状态检测参数作出判断,指出故障的起因、排除方法、具体拆装及调整步骤、所需的配件及应用工具等。

二、对于工程机械研发技术展望

1、电子化、智能化与信息化互动

工程机械产品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在计算机管理及故障诊断、远程监控系统、精确定位与作业、发动机燃料燃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集液压、微电子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的产品设计,使工程机械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大步前进,提高了工程机械的高科技含量,促进了工程机械的发展。

2、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

要保持真正的竞争优势,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必须突破以往产品开发的模式,企业的研发管理和研发人员必须致力于产品规划、设计、采购、制造、营销和服务六大关键,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跨部门、跨企业的协同设计。这种开放产品开发设计协作过程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客户、供应商、生产伙伴、采购及销售和市场开拓等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专门技术,从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已基本锁定产品的成本和竞争力。现代设计软件可以保证所有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都在第一时间得到所需的、一致的产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展开实时的协同工作,从而减少设计变更,降低设计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并推出高质量、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面向产品生产周期的协同设计使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机会产生更大的创新,并成为工程机械设计中的一个新动向。

3、安全、舒适、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化

近几年来国外装载机的设计和制造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司机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以达到全自动化型的工作环境。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了座椅、操纵台、环保型的低噪声发动机,赏心悦目的流线型驾驶室。大中型装载机驾驶室普遍采用翻车保护机构(RopS)和落物撞击保护机构(FopS)。室内安装有空调装置,采用了防尘、减振和隔音材料,按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座椅右侧设计有摆放常用物品的地方。司机台上安装的am/Fm立体声盒式磁带收录机为司机安全作业提供音频和视频信号。有的还安装有网络电话等,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舒适性。

在作业的安全性方面,大型工程机械安装有闭路监视系统以及超声波后障碍探测系统,为司机安全作业提供音频和视频信号。微机监控和自动报警的集中系统,大大简化了机器的维修程序,缩短了维修时间。如卡特彼勒公司的F系列装载机日常维修时间只需3.45min。目前,大型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达2.05万小时,最高可达2.5万小时[3]。

为提高产品的节能效果和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国外工程机械公司主要从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液压系统效率和减振、降噪等方面入手。目前,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功率为15kw~150kw的柴油发动机中,6缸、7.2L、自重588Kg、功率为131kw~205kw的3126B型环保指标最好,满足了epatier和eUStage排放标准。卡特彼勒3516B型发动机装有电子喷射装置及aDem模块,可提高22%的喷射压力,便于燃油完全高效的燃烧,燃烧效率可提高5%,noX下降40%,扭矩增加35%。有些厂家生产的工程机械产品,机外噪声已降至72dB(a)。绿色环保型工程机械理念已经显露。

三、结论

通过本文对国内外工程机械新技术的概述性研究及展望,对工程机械的研发及应用都有一定的把握作用,也只有如此,让科学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逐步走上机械制造强国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启君.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J].建筑机械化,2004,(3).

[2]冯忠绪.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J].工程机械,2003,(10).

工程技术发展篇9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探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建筑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这造成了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出行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地下工程技术应运而生,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了到逐步的发展和创新。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可追溯到90年代,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和规范,其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明挖技术(基挖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工程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工程,因而各种基坑维护及开挖技术也逐步被发展个完善起来。从支持技术方面来看,形成了重力式、土钉式、土锚式、支撑式等多种技术;从维护方法方面看形成了简易围护墙法、钢板桩法、木板桩法、钢管桩法、地下连续法、逆作法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法、设计方法、计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近年来,基挖技术的发展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基挖技术的设计及施工水平也相应的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1.2暗挖技术

1.2.1盾构法

盾构法在我国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已经被多次成功地运用到地下工程的施工中,这些地下工程以水工隧道和车行隧道为主。从机械装备方面来看,盾构机械装备已经从最初的网格挤压式盾构、机械式盾构发展到今天的压平衡盾构以及泥水加压式平衡盾构法;从隧道衬的设计以及计算机设计的发展阶段来看,已经由最初的起步阶段,发展为今天的探索和发展阶段。

1.2.2从矿山法到新奥法

在硬岩的开挖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山岭隧道,这说明我国在硬岩开发地下空间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设计方法来看,我国的硬岩开发设计方法已经从最初的矿山法发展到今天的新奥法,控制重点也已经从岩体疏散压力的控制转移到岩体变形压力的控制上来,而随着计算机数值法的运用,我们对岩体的受力形变机理的分析也变得越来越准确;从施工工艺上来说,已经由最初的钻孔爆破法发展为今天的tmB机施工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设备的开发,硬岩开挖的施工呈现出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1.3托换技术

在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新旧设施冲突、空间交叉等问题,托换技术由此应运而生。托换技术的产生,不但有效解决了原有建筑设施与新施工的地下工程之间的矛盾,还实现了对原有建筑设施的地基或者其他需要处理的部分进行加固和修缮。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的托换技术,其中包括:基础扩大托换、预式桩托换、坑式托换、压入桩托换、树根桩托换、打入桩或灌注桩托换、错杆静压桩托换、基础减压和加强刚度托换、地下铁道穿越托换、化学加固法托换等等。根据地下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或组合不同的托换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对原有建筑设施的保护和对新的地下工程的科学施工。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活动和地下工程施工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以下发展趋势:

2.1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

近年来,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到,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陈旧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因而,我们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这使得地下工程施工材料向着更经济、更可靠的方向不断发展,地下工程施工工艺也向着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2.2设计理论的发展

数量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以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我国地下施工设计理论的发展。而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的施工设计理论,也对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反作用。

2.3综合开发利用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整体要求和多功能要求,我们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从单一项目的开发转化为多项目综合的开发利用。对需要施工的地下工程种类进行整合并进行科学的综合设计,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整体,不但消除了不同项目的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还能实现不同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2.4环保要求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工程的施工也要符合这一要求。而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是成熟的施工工艺和可靠的工程施工质量,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也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因而,我们在开发新技术,研发新材料,使用新方法,不断提高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

总而言之,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今天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大量的实践经验,又促进了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材料的研发,施工技术的创新、设计理论的发展。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数量和越来越紧张的城市空间,要求我们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因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就成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我们应该在认清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在地下工程施工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实现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实现地下工程施工在施工规模和施工质量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皮安文.浅谈地下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63

[2]刘文刚.浅谈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展望.[J].

[3]梁波、洪开荣、梁庆国.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分类及其发展趋势.[J].公路隧道.2008(4):1

工程技术发展篇10

[关键字]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5-274-2

岩土工程施工,是岩土工程全过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中,将对岩土工程勘察获取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检验,将对岩土工程设计的内容予以实施,将纠正岩土工程设计阶段出现的失误,所以岩土工程施工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与进步,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极其不均衡。随着现代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与新材料层出不穷,其需要施工企业以科学的态度积极进行应用,以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进步。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主要特点及选用原则

1.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主要特点

首先,各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其所预计达到的目的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比如,工程勘察报告不太可能对场地岩土的全部性能都了解清楚;还有施工时改变了岩土的环境条件,所以施工依据的技术数据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各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地区性的特点。比如,上海规范的特点是平原的软土施工技术;重庆规范的特点是由区域岩石的施工技术。第三,各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都具有经验性的特点,这是由不确定性和地区性决定的。第四,多样化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依赖于众多相关学科的发展,使信息化施工成为可能。第五,许多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都是超前于其设计计算理论的,这也是学科发展的特点。

1.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选用原则

岩土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的正确应用,是对岩土工程技术性质的正确认识及对岩土工程设计原理的正确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每类岩土工程问题的施工往往有几种技术方法供选择,而每种技术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几类岩土工程问题,需通过经济、工期、技术、安全等方面对比才能选定。在这里,施工技术的经济性占第一位,这既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也是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应采取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具体反映。其次,没有经验的施工方法还需首先在现场小范围试验,取得了可靠数据,才能全面使用。再次,各种施工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成为选用与否的重要参考。可以预计,随着各地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许多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更多的“绿色”施工技术将成为主角。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是作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当天然地基不能承受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或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当对天然地基进行人工处理。地基处理是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方法。比如,常用的有换填垫层法以及强夯置换法等。还有成孔挤密桩法,采用挤土成孔工艺(沉管、冲击、水冲)或非挤土成孔工艺(洛阳铲、螺旋钻冲击)成孔,再将填充材料挤压入孔中或在孔中夯实形成密实桩体,并与原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运用这种地基就可以使桩间土所承受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土以及桩共同来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进而实现对建筑物沉降的有效控制。

2.2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作为建筑实体和地基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实体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基的作用。比如,处理软弱地基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旋喷法:将固化的水泥浆,利用特殊形状和材料的旋喷机注入和需要改善的土壤当中搅拌融合后改变土壤的密度和凝结度,固化后渗水量大大减少,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二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三是加筋法:加筋法类似为人体添加了骨骼一样的原理。总全局构造上加固,较少变形。筋一般是土合成质地,它具有韧度较强,坚硬耐腐蚀的特征。其材质本身和土壤形成摩擦而融为一体,支撑地基更加坚实可靠。四是打桩法:打桩法针对淤积泥层较深,面积较大,程度较深,渗水严重的土壤,平常方式处理达不到要求或过于浪费,这时候打桩是一个非常有效又较省工序的方法,但是对于程度较浅者则没有必要。我国的民用以及工业建筑中广泛应用了沉管灌注桩,由于该方法的造价比较低廉,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边坡加固施工技术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岩土锚固应用技术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深基坑支护以及边坡稳定等许多城市、道路、铁路、水利建设等重大工程中均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其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机具以及施工设备等完全是依靠我国自主生产。比如,预应力锚索是一种主要承受拉力的杆状构件,通过钻孔将钢绞线固定于深部稳定的地层中,并在被加固体表面通过张拉产生预应力,从而达到使被加固体稳定和限制其变形的目的。再比如,路基边坡加固主要是设置支挡结构,维持和恢复其自然力学平衡,常用有重力式挡土墙、抗滑桩、锚杆挡土墙、土钉墙、锚喷网、板桩式挡土墙、预应力锚索、加筋挡墙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多种加固措施的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改善支挡结构的受力条件,节约投资,提高边坡治理的可靠性。常见的有预应力锚索与抗滑桩的组合简称锚拉抗滑桩、预应力锚索与绿化结合简称格构地梁锚索等。

另外,对于重点工程或i级边坡施工需采用信息施工法,在边坡施工同时建立相应的监测方案和信息反馈制度,按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对边坡和支护结构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及时分析验算,并对原设计方案给予相应调整。

2.4非开挖技术

非开挖技术(trenchlesstechnology)是指在地表无需挖槽或以最小开挖量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地下管线的铺设、更换或修复的一种施工新技术,同时包括一些有关的技术,例如:现场勘察、现有地下的探测和检测等。非开挖技术是近30年来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极为良好的高新技术,随着非开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开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面不断拓展,反过来,非开挖技术本身也得到更大的发展。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3.1地下施工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

我国现代化的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人们更加注重对新的生存空间的拓展,地下空间的开发逐渐向江湖、海洋延伸,我国修建了高速铁路、海底隧道、跨海大桥以及通过人工对沙漠改造来修建高速公路等,与此同时,和这些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出现以及完善,使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范围更加广阔。

3.2原有技术的适用条件不断拓宽

随着我国岩土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项技术规范出台的过程中某些原有技术的参数以及原则也逐渐被淘汰。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原有的技术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反思发现:振冲法的应用地层可以供原来的砂性土逐渐拓展到软土的应用中,过去的深层搅拌法也从原来的软土逐渐拓展到了现在的湿陷性黄土,由此可以看出,反思在岩土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绿色施工技术

运用绿色施工技术措施,通过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减小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达到施工环境的美化,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达到环保要求,而且确保工程成为绿色建筑,创建“绿色现场”,建设“绿色工程”。岩土工程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发展以及运用绿色施工技术,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