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2:03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施工原理与施工方法。熟悉现代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在项目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它与测量学、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1当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课程的认识,而且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还没有完全认识,对它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清楚,加上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繁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材部分内容落后于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实际工程过程中出现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但是这在教材中却没有体现。所以这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会给学生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使用不上;在实际操作中用到的知识,却没有了解。另外,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内容比较繁琐、复杂,教材中很多的内容与其它的课程都有重复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感觉多学一遍是在浪费时间,从而产生厌恶的心理。

(3)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相脱节。施工工艺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快的发展速度。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听老师讲解,看教材上的图片或是仅有的几次现场参观,但不能到施工现场实际观看体验,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脱离实际,对于一些设备、部件、施工工艺等本应该一看就明白,但是老师常常都努力解释了半天,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课程有消极的心态。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和科研改革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筑施工课程没有统一化,内容单一,从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性。随着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课程内容增加,要掌握的建筑信息量也逐渐的增多,而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黑板、粉笔教学,费时、费力,如果不进行改革将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变化和速度是比较快的,教导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必须更新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必须的,如土方机械施工、桩基施工、模板、试验工程等典型项目,可以录制视频教学或购买VCDCD-Rom,使学生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当视频或者CD录制下来,可以重复利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另一个例子是使用电子教案,这样能够省去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时间,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提高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室,图片、色彩、动画、视频等的效果,这样与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相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多,记住的东西也比较多,这就让很多的学生记感到无聊,不喜欢听这门课。如果在教学过程直接纯粹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学生,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仓库,忽视或是省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积极的思考,做到师生同步,一定能充分调动这门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到的土墙支撑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根据不同的条件要有具体的支撑方法,并且结合国外的技术,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这门课程。对于一些基本的施工工艺,如墙体施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教材讲解,学生无法消化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如果可以购买或现场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及动手能力,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技术上引起的质量问题可以使用一些工程实例和学生进行讨论,如墙体裂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启发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学生要学以致用,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能力,当学生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内部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让学生爱学习这一课,让他们学会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2.3课程内容系统,交叉科目内容整合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建设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架构。在这方面,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仍然分为两部分,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桩基工程、模板、钢结构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砌筑、防水和装饰工程、测试;应用技术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地下建筑设计、资料整理、项目案例等。很多的专业知识之间都有相似性,我们应该注意教师的总结。无论是房屋建筑,装饰或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设计原则和安装方法的基本要求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在结构和(下转第89页)(上接第60页)不同构造规格上。定向应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注重教学案例讲解,案例分析。例如:在建设工程活动,钢材加工,焊接,安装没有区别,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不同。从测试、准备、运输、安置,以及其他建设最终固化工艺混凝土,都在不同的项目现场相似的,并且可以结合不同的工程学科或不同项目的课程讲授,如果将这种相通或近似的施工过程进行统一的讲解,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时间将大大减少。

2.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要求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施工经验。为了学校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每年必须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每隔几年教师发送到建筑公司,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让先进的施工技术达到专业学科前沿。此外,可以聘请高级工程师,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注册监理工程师参加的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地区行业的条件。

3结语

除了上述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努力改革教材,将去除一些旧知识,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让学生及时更新所学到的知识,带施工技术的老师走出课堂,从而提升教师实践的能力。通过这些改革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学生们也加强了他们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吴瑜.谈如何突出职业化教学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地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李晶晶.浅谈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建筑工程中的很多课程都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地基与基础等课程。所以说要学好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先学好与之相关的一些基础课程。除此之外还应认真学习国家批准的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验收规范,是我国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建筑科学技术,也是全国建筑界所有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

但是,目前我国的施工技术水平,在整个世界中处于中等位置,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需要加倍的努力。那么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非常的被动,枯燥;对施工技术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了兴趣作为老师,学生就会慢慢的失去在这方面的努力,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力不从心,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且技术发展迅速,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除了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理解和掌握外,还应利用一些电化教学、以及实地参观的手段来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施工技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总而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过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来理解以及应用建筑施工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来解决单一的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学生兴趣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一、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课程教学项目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现代建筑施工特点,初步确定了7个教学项目,分别为: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砼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在7个项目中,各包含一定数量的子项目。其中,土方工程包含基坑开挖,基坑回填,基坑降水;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包含浅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砌筑工程包含砖砌体施工,石砌体施工,砌块砌体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包含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包含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外墙防水工程,厨卫间防水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包含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包含地面装饰工程,墙面装饰工程,顶棚装饰工程。每一个工种工程的施工,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以及不同的劳动组织和施工组织来完成。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检查方法。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量调整

在以往的教学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分上下两学期,总学时为160课时,每学期各80理论讲授课时。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适度,够用”,主要是以技能培训为主,在项目化教学中将每学期理论讲授调整为50课时,实践操作为30课时,总课时保持不变。旨在培养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如暂时条件不满足,可采用教室理论学习与实训室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学习方面,先经过项目知识的系统学习,由教师布置符合该项目的工作任务,预先分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确定初步方案,课后再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形成纸质版实施方案;实践操作方面,各小组结合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操作或模拟,过程中会对原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束后由小组长汇报和总结实训成果,递交最终的实施方案。

四、专周实习

专周实习集中安排在课程结课后的两周。第一周在工地进行认知实习,将之前在课堂学习、实训室操作及模拟等知识与实际现场进行对比、分析和记录;第二周分别以不同建筑施工项目内容为载体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方案。

五、师资水平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实践创新

一、课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进行建筑施工处理、施工组织等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并使学生认识施工员工作岗位,熟悉企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建筑施工技术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毕业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它在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整合前期各门课程中形成的单项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处理的通用职业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建构学生完整能力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策划学习过程,依据建筑岗位施工员职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设者。课程结构实现两个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融合。在理论知识的选择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课程内容上注意了四个衔接: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施工员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建筑施工为中心,适当安排建筑构造的内容,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2.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以施工员为主,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建筑施工为中心,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引导教学组织过程,使学生带着实际的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结合学习任务的具体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小组学习等多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3.强化实践实训项目教学。根据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施工员的任职要求,与施工企业合作开发实践实训项目,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以真实的施工现场作为实践教学的场地,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以真实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验收成果。教师通过每个实训项目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完整工作过程,并参照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监督及学习绩效的评估。

4.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作用,注重考核评价过程化,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养成,使考核评价成为完整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三、具体措施

1.本课程实行基于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该课程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每次课对应一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布置工作任务,引领学生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进行能力训练和能力拓展,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2.把真实的岗位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现已建立起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把课堂搬到了工地,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讲解。围绕实际工作流程安排实习地点,把学生分配在施工员等不同岗位,使学生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和技能。

3.进行顶岗实习,以真实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验收成果。本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有中南勘测设计院、湖南水利水电监理咨询工程公司、湖南水利水电总公司、湖南娄底建设公司、湖南广福建筑公司等单位。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真实的工程既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也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

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以处理真实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教学考试成绩。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法,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团队协作等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任务进行反思并进行改善的习惯,为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组根据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和学生的初始能力,剖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48-0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智能楼宇施工布线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对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能提高建筑水平,在保证施工布线效益的前提下,为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建筑工程中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概况分析

建筑工程中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我国的现代化智能家居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迅速推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楼宇工程施工已经非常普遍,与此同时,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从施工技术手段还是从工程的结构形式来看,智能楼宇与一般的工程施工建筑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智能楼宇的核心是通过5a系统将信息网络技术与不同的系统模块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使整个楼宇建筑系统的结构、服务以及综合管理等都实现智能化管理,不仅建筑更加节能、安全、高效,而且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不断促进整个楼宇建筑物的综合性。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与我国的建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所以随着人们对信息化时代的不断依赖,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布线施工方案来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生活需求。

二、建筑工程中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多样以及美观性、实用性需求,智能楼宇布线施工不仅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工程,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环节,与传统的施工工程布线技术相比,智能楼宇的布线具有先进性、兼容性以及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布线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布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布线网络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网络系统,在现代化的庞大智能楼宇系统中网络的作用已经十分重大,很多家电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因此,智能化家居中网络布线构成了重要的布线环境。在施工之前、施工工程阶段以及施工之后,都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三、建筑工程中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在施工之前,施工布线技术人员需要对采购和需要安装的布线设备进行科学分类,分别在线的两端粘贴不同的标签以示区分,在穿线时需要对线材的贯通性进行准确检查,对于线材接头的制作需要在穿线之后。例如,在对智能化楼宇的整体建筑结构进行系统化设计时,应事先考虑综合布线的要求。为达到相关的设计布线要求,应遵循以下技术施工。

(1)通过整体式的开放性配线系统将所有的监控设备、语音以及图像、数据设计在一套完整的标准化配线系统中,并将这些不同设备的末端接头与标准化的壁式插座相接。这样就可以将所有设备集中于整体式的开放性系统中,实现智能化楼宇的自动化以及信息管理、办公、网络通信等功能为一体。

(2)智能化楼宇的布线技术方案采用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技术人员可以将所有的楼宇系统分为多个不同子集的分系统,每一个分系统属于一个独立的自动化控制单元,这样在布线施工时一个线路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子系统。与此同时,将二次配线网络通过水平干线连接,将一次配线的网络主干线通过垂直干线相连接。为了有效保证智能化楼宇的线路设备信息网络的传输效率,可以通过光缆对一次干线的垂直网络进行模拟连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连接过程中的通信线路受电磁波干扰的情况发生。

(3)要通过标准化的转化器以及接插件、配线架将多种不同的线路中的网络接口进行有效连接,此时需要再将智能楼宇中的多种终端设备的数据端口通过标准化的壁式插座进行连接。如果终端设备的布线需要进一步调整时,只需将插头从原地拔起并置于新的插孔中,通过跳线连接就可以再次进行操作,并不需要安装新的插孔或者布置新的电缆。只要对所有的线缆进行系统化、集成化以及标准化的模块组结之后就可实现插座、插头以及配线架的相互兼容性、交互性以及系统性工作运行。经过上述智能化布线设计之后,施工单位或者用户需要对布线方案进行调整时,可以在原来的布线方案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并不会影响整个智能楼宇的其他设备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楼宇的布线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要采用的综合性施工技术。从实践的过程看,智能化楼宇建筑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不断进步的表现。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楼宇布线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升,职校教师要对此时行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勇.网络综合布线与组网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董茜,罗翼鹏.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5

一、全面分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建筑施工教学具有以下教学特点。

1.建筑施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建筑施工教学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和广泛,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宽阔。该课程中包含教学模块,这些模块中的每个知识又都比较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在教学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建筑施工的具体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学习施工的砌筑时,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基础就很难懂得教师传授的龙门板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和操作,如果学生没有过梁的知识概念就很难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进行钢筋砖的过梁。

2.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比较多。建筑施工会在不同的地点和季节进行,这就使得建筑施工的过程、质量和具体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方、季节和环境来进行具体的选择和确定。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因素中顺利开展工作之外,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

3.建筑施工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较强。建筑施工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之中,使我们的建筑过程更加安全和美观,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既然该课程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走进建筑施工工地之后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来进行安全周到的施工。而且,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头脑处于灵活的状态,不能够局限于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之中,也不能局限于课堂的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之中,要能够根据当时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灵活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实施恰当的、准确的、适宜的操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建筑施工效果事半功倍。

二、简述建筑施工课程的有效教学措施

1.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运用的教材虽然一定时间内就会进行修订,但是它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角度,没有实际生活中发展变化的速度快。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缺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中传统施工工艺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中最新的建筑施工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节,注意重点、难点的突出和分析,合理地安排和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

2.现代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筑施工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采取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不但费时费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就会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导致教师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利用其教学的优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机动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弥补传统教学的教学缺点,使得二者完美的结合和巧妙的融合,确保我们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增强学生的实物性。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模型,增强学生对实物的印象和感知。而且,这些简单的教学模型能够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开展的学习活动之中。同时,这些模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模型自己去动手制作。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实际建筑施工生产的训练。在这个教师营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现场的实际工作环节。同时,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和指点,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建筑施工的全部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体验到建筑成功的幸福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51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我国建筑业出现快速增长,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迅猛,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为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据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为159313亿元,同比增长16.1%;与2001年的15362亿相比,涨幅更是达到10.4倍。该数字占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是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1专业建设背景

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良好预期无疑给建筑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技术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建筑从业人员有4000多万,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而从事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员仅有350万,占整个从业人员比例的8.75%,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目前技术人员的缺口仍有400万,尤其是能为施工现场一线服务的基层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同时,在当前建筑业基层管理和技术岗位上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学历较低的中职毕业生以及大量短期培训人员组成,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层面都相应不足,难以胜任相应岗位,而学历较高的本科及以上的建筑工程人才,多以从事设计、研究等岗位为主。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仅占到了50%左右,学历层次比例极其不合理。建筑专业教育远落后于实际需求的现状为高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带动下,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就该专业的全国总体办学情况而言,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体现岗位需求。

(2)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化、雷同化,多数院校仍然带有浓重的本科教育的色彩,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而忽略实践能力的系统化。

(3)课程标准不能体现情境式、模块化,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真正参与的需求。

(5)没有真正实现双证融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2“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中,仍存在培养目标与岗位定位不准的问题,多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数为培养“会识图、会施工、会预算、懂设计、懂技术、能管理”的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的所谓“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实际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不符合现代建筑行业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分工的要求。

第二,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客观实际。

高职学源层次较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有限的学时数量的情况下,如果将培养目标定位成为培养建筑行业“样样通”的全才,其结果,肯定只能培养出业务能力“样样松”的庸才。那种模糊的宽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于高职教育显然是不科学的和不负责任的。

3基于“施工员”岗位标准的教学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兼顾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同时要兼顾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将“岗位、证书、课程”三合一的进行教学体系构建,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和通用知识,还应满足对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体系构建可按以下进行:

(1)以“施工员”岗位要求为基本要求。随着建筑业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人才在结构上的需求也日益专业化。为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最新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并对建筑业的各个技术与管理岗位做了明确的分工,这些岗位从低层次的制图员、测量员等,到中间层次的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再到高层次的注册建造师、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等。面对如此细化的岗位分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关键。而以“施工员”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目前还较为妥当。将学习过程与建筑施工工作过程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得到锻炼。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应加入足够多的实践性实训来保障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

(2)以行业基本要求为构建依据。建筑行业是支柱性产业是毫无疑问的,建筑行业的缺口岗位主要为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而这部门人才的来源主要为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成长后进行补充。所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构建就必须要注重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实现从“学生”到“施工员”的身份转换无死角,缩短企业新进人员的适应周期。

(3)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行业职业标准和建筑业行业特点,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应按照“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原则进行教学体系构建,以突出“施工员”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建筑实体、仿真软件、教学平台等载体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满足生产实训要求。通过综合业务训练,锻炼学生的专项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训基地,让学生完成顶岗实践任务,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工作流程。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人才

近些年,我国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与重点更加明确。职业教育的关键就是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毕业之后,很多学生是面向建筑施工行业,直接从事施工技术工艺质量检查验收、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的管理等非常重要的工作。工作岗位及工作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要让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迅速融入到工作中去,逐渐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1)建筑施工课程教学重视理论知识,往往忽略实践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重视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所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也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做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统一。现实中,情况有时是这样的:首先,老师受传统职业技术教学思想的影响,一堂课中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解一遍,就算大功告成,忽略了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其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相对差一些,特别是在动手能力方面,更加忽略了实习的重要性。再由于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扩招,实习场地也相对不足,总体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际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2)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沿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各校在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时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依据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特点,盲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不是否认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优越性,而是强调注重实际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若只单纯依靠多媒体播放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影像和图片,学生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施工机械的全部过程或者施工的整个流程很难把握与理解。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数是来源于高校毕业的学生,缺少在建筑施工工地实践的经验,对于建筑施工过程的讲解也不能做到深入细致。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的教材带有滞后性。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的建筑施工教材已经与时代的发展步伐不合节拍,教材中内容知识陈旧滞后。一方面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内容都为宽泛空洞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中的经典建筑施工案例的引用;另一方面,学校采用的教材大多介绍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与工艺,对新工艺和新的施工技术、新的设备的专业介绍相对少一些。

二、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通常采取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与参观实习互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以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又可以看出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率低。多媒体与黑板教学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它们都侧重于老师的“教”而忽略了“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来说已经严重脱节,势必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会沉闷无趣,教学效果明显不高。

(2)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统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现场实习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来说一直是难点。即使教学期间安排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一两次,学习效果也不明显。这样的实践方式也不会让学生对建筑施工的全部过程有所了解。

(3)考核形式及内容单一化。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考试大多采用闭卷书面考试形式,一些主观性试题与计算题只是以传统的简答题等题型出现。这样的考核,让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能做到全面了解。

三、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达到教与学的互动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合理确定该课程的教学起点,通过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老师要掌握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对教学方案作出合理调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不断地汲取知识。

(2)课堂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涉及的很多施工技术、施工经验和原理,都是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完善才形成的,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经常会感到很难完全理解。所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期间,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事先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任务,特别是强调参观学习的重点内容,然后按照传统的实习方法,带领学生去施工工地进行参观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学习后完成观察日志,促使学生在思考总结中学习。此外,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或者放假期间,亲自去工地,参与工地上的一些简单的建筑施工,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3)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考核内容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的就是了解学生对施工的流程、原理和措施掌握的情况,既要考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考试形式可以采取闭卷与实习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实习成绩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实结和实习日志等。

参考文献:

[1]于波.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改革[J].内

蒙古教育,2012(5).

[2]冯云.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8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50-02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实践要求高、专业性强、内容多等特征,该课程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单纯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导致学生对施工中涉及的各项流程难以理解,仍然无法掌握建筑施工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Bim技术,该技术能模拟建筑施工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掌握施工技巧。

一、Bim技术概述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缩写,它具备动态仿真、信息处理能力,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价值较高。Bim技术可使书面信息变成立体施工场景,防止出现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现象,该技术应用能使建筑工程集成化程度提升,促使其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Bim技术源于美国,它能分析建筑结构构件及其所在位置是否合理,便于提前发现建筑施工设计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设计方案,防止出现设备安装难、结构开孔等现象。该技术能通过计算机软件达到虚拟施工目的,直观把控施工过程,可重复操作,不存在风险性、破坏性,能将施工安全隐患消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便于施工团队调整施工进度,降低成本。虚拟施工能模拟各种类型的施工环境,例如生活区域、办公区域、道路施工等,便于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规范、动态图纸完成整个施工过程,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科目,是一门专业课程,所涉及知识点复杂、知识面广,具有较强实践性,且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建筑物建设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如混凝土结构、结构吊装、土方工程等,均属于建筑分项工程,所有工程项目需根据先后顺序完成,建筑施工技术也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教学。目前,社会对建筑施工人才需求量较大,与此同时,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建筑人才提出了更严格要求,不仅需要建筑人才掌握施工技能,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然而,从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情况上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我国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听课为主,虽然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施工内容,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对实际建筑工程接触少,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在具体教学中,教育人员需引入工程实例,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促使师生互动性增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其将施工方法掌握。

(二)缺乏实践机会

部分院校与施工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实践机会,不过实践机会有限,学生数量较多,施工实习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在实习时,学校主要按照班级为单位实习,一般以2-3周为实习期限,实践时间较短,学生并不能深入了解每个施工环节,无法将实践与理论结合。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院校师资结构上看,大部分为青年教师,缺乏施工实践经验,仅将施工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教学内容设计与实际工程出现脱节,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所讲内容。

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筑识图中Bim技术的应用

建筑识图属于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基本内容,建筑院校对建筑识图教学非常重视,不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原因在于教学项目与实际工程无法结合。部分院校使用二维形态施工图纸讲课,要求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将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联系起来,然而学生想象力有限,尤其对初学者而言难度极大,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学习积极性。

Bim技术能使平面施工图纸变成三维模型,重新设置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模式。首先,老师通过Bim技术,建立钢筋、土建模型,模型可任意切剖,或对旋转角度进行调整。其次,学生可按照三维角度解读建筑工程,并将其与二维图纸相结合,采用二维图纸与三维施工图对照模式进行学习,更易于理解所学内容。最后,老师可指导学生应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施工模型,这实际上是一种模拟实践方式,有利于对学生图纸检验能力、识图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

(二)施工技能学习中Bim技术的应用

施工技能学习是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部分,从传统教学模式上看,大多首先由老师对理论知识(如施工技术、施工流程等)进行讲述,然后向学生播放建筑施工视频,使学生了解基本施工环节和内容。然而,施工视频内容并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运用ppt展示学习内容,不过施工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难以用语言表述。

Bim技术能融合数字三维建模、虚拟现实、Bim三种技术,可数字化模拟建筑建造过程,将施工顺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建筑施工顺序,了解施工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犹如置身于施工现场,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建筑施工技能教学效果。

(三)土方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土方工程施工学习难点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明挖法施工流程等,老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包括地质勘探报告、工程概况等,然后引入问题,如:“土方工程包括哪几个施工环节?”通过提问引入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完成书本内容讲解后,老师可进行案例分析,于地图上指出工程位置,结合地质勘查报告、地形图,明确现场地层情况。当学生对工程性质有所了解后,老师需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现场。

模m施工现场流程:将工程信息导入Civi13D中,设置放坡曲面,使原始地形曲面、放坡曲面两者融合,获取三维效果、二维图纸。设置放坡场地,对放坡投影轮廓线进行绘制,完成放坡绘制操作后,利用对象查看器对放坡曲面进行观察,获取三维模拟效果。利用Bim技术虚拟建筑施工后,老师需布置课后作业,如要求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对土方工程量进行计算,并对比计算结果准确度。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所谓混凝土工程施工,就是指根据建筑施工要求,采用模板浇筑将混凝土、钢筋材料制作成各类构件的施工过程,具有工艺复杂、施工内容多等特点。在学习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教师首先要把施工图导入Bim软件内,从而得到混凝土三维结构,并对其透明度进行调整,显露隐蔽钢筋,将各种钢筋构造展示出来,如门框墙、框架梁、框架柱等。学生可利用Bim技术观察钢筋节点构造情况,便于将钢筋混凝土施工环节与技巧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五)基坑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基坑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它涉及土力学稳定性、典型强度、支护结构等知识点,若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并无法理解透彻。基坑工程施工就是指锚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支护方案施工,是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实践性较强,采用Bim技术对学生进行基坑施工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施工过程。

在上课之前,老师需将基坑施工图纸导入Bim软件内,对三维模型进行构建,向学生讲述各种基坑工程的适用条件以及结构类型。Bim技术能完成动画、渲染、建模等功能,便于师生从直观角度观察基坑施工环节。除此之外,老师还可对基坑支护形式进行更换,补充混凝土标号、土层容重等教学内容。基坑施工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在该课时上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有条件情况下,可结合工程实践辅助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单纯讲述抽象理论知识,学生无法理解所讲内容,教学效果较差。Bim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可模拟建筑施工过程,获取三维图像,使抽象知识更具体化,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质量与水平,使学生将施工技能掌握,为日后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占省,赵明,徐瑞龙.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3(3)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9

摘要: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是中职建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为了培养建筑施工专业人才。文章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学;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55-01

随着教育体制和理念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实践型学科,其内容主要涉及建筑施工的相关领域,包括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材料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学校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加强建筑施工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将建筑施工理论知识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实现现代化施工管理,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本文探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

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逐渐被淘汰,各种管理理念也逐渐更新。因此,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也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专业化教育。当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有时比较陈旧。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有时还比较陈旧。教师授课时以传授建筑施工专业知识为主,主要是照本宣科式地讲解一些常规的建筑施工技术,不重视与实践相结合,也不重视与学生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对建筑施工专业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有时比较单一。在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很多建筑施工专业课只是机械地对大纲中的教材进行讲解,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不重视灵活运用,也不重视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导致建筑施工专业课十分乏味。

(3)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很多中职生选择了建筑施工专业,认为建筑施工行业有很好的前途。但是,部分中职生自身基础比较差,对很多知识理解能力不高,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建筑专业知识难以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二、提高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

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也要积极创新,尽快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中的相关技术及原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关注中职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给中职生传授更多有用的学习技巧,给他们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得他们可以学会自主学习。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就业形势、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灵活地进行教学,使得建筑施工专业教育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多媒体教学。建筑施工是实践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进。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有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竣工验收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涵盖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及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教师可以将建筑项目展示在幻灯片中,结合相应的绘图软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比如,讲解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方案设计时,可以通过三维立体技术将建筑结构模型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建筑整体结构及结构细节设计有更好的了解。

(3)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在建筑施工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太合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认知存在偏差,很容易出现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学习的现象。因此,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以综合考核为主,着重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张二雄(1983-),男,陕西神木人,二级教师,从事建筑材料类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珊珊.中职建筑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09).

[2]李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

建筑施工技术教程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39-02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指出,实践教学要“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简单地说,职业教育要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就要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实践教学课题。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零乱、分散,没有很好地基于工作过程,缺乏一条主线,结合笔者2009年度院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hbsy2009sf01),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仅仅理解为施工实习,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建筑施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要将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将课堂理论教学的课间实训与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融合一体[1]。为此,我们制定了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将“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技能模块、单项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四个有机的层次,使整个实践教学形成从基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贯通动脉。

二、“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容

(一)基础技能模块

基础技能模块由职业基础实验实训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纸、测量仪器操作、建筑材料、土工实验等基础实践技能。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建筑材料综合实训、土工实验、专业认识实习、识图与房屋构造综合练习、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实训。这些实训项目都是单独的实训环节,与“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都是“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

这些实训项目一般都是在“建筑施工技术”开课之前完成,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中,也可以再次开展,如专业认识实习,它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获取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是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体系组成和布置以及建筑施工工艺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将课堂讲授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将认识实习更深入化,融于课程教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在讲述模板工程前,带领学生参观支模施工现场,让学生先直观地了解模板系统的构件、支模的施工过程等,再回到课程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单项技能模块

单项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各个章节的教学或相应的实训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学生进行单项工作的能力,如土方量计算、模板配板设计、钢筋下料计算、单层厂房吊装设计等。基于建筑施工的工作过程,可以将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分为土方工程实训、基坑降水施工方案设计、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实训、砌筑工程实训、模板工程实训、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程实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训、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实训、防水工程实训、装饰工程实训等11个环节来进行[2]。

单项技能模块主要是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章节讲解完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课堂学习中忽视的细节问题,然后可以通过实训进行解决。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训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提高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各个实训项目的安排要融“教、学、做”为一体,理实融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项目要实际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实训中“做中学、学中做”。例如,土方工程土方量计算实训,可以先在校园内划定一个合适的区域,画出方格网,结合前期测量实训,测量各角点的标高,然后再计算土方量。通过这样具体实际的操作,接近施工现场,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实训过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专项技能模块

专项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工种操作实训完成,培养学生进行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抹灰工等工种实践操作的技能。学生掌握上述技能,到施工单位能以相应工种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能综合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专项技能模块的实训是“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单项技能实践教学的提炼与升华,是一种生产性实习[3]。专项技能模块主要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结业后进行,学生通过“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施工工艺,然后对其进行单项工种的操作实训,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工种的施工操作程序、步骤,掌握操作本领,通过参加工种操作实训,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工种的工艺过程,与其他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劳动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能力,培养职业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和毕业前实习及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专项技能模块的实训最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但是要避免将实践教学安排在现场施工工人放假、工地施工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时,要采用“分段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即要灵活调整专项技能实训模块的安排计划,同施工现场的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

要极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要积极与施工企业合作,创办“厂中校”,使学生能够参与企业施工,进行工种操作实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样企业也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校中厂”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指导,把企业生产引入学校,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将学校建成为开放的育人平台,不仅解决办学难题,为教学提供了支撑,还增强了学院服务社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综合技能模块

综合技能模块主要依靠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三个层面技能的基础上,到施工现场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达到毕业即可直接上岗的要求。

通过综合技能模块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建设项目所经历的各个阶段,重点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的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了解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内容,熟悉施工图纸的设计原理,参加施工图会审,按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进行施工放线、进场原材料取样送检、现场质量检查等技术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整理工程竣工资料等。

以上是笔者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浅尝辄止和一些粗略体会,部分已付诸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单凭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远远不够,还要以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即师资队伍保障、实训基地保障、课程标准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评价体系保障等,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继续做好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3]钟汉华,郑玲.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