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3:46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100-01

前言: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一直是互联网服务中的重点问题,以往都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来完成的,可能存在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如今,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复杂,传统的配置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基于防御策略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如何在防御策略中获得越来越高的精确性,求精关键技术即在探讨之列。

1.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中存在的问题

1.1网络防御策略中求精方法不完善

为了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管理,人们研制出各种防御策略的求精方法。但是从目前的形式来看,防御策略的求精方法大多数都集中在对访问的控制层面以及对Vpn策略进行求精,很少研究对保护手段、检测手段、响应手段等一类防御手段的求精,不能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整体安全防御[1]。

1.2没有求精策略的语义建模方式

要想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抵御能力,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求精策略,也就是要对求精策略的语义进行分析,保证语义的一致性,因此,要对求精策略的语义进行建模。目前还没有自动化的语义分析方法,对于求精策略的语义分析仍旧靠人工来实现,也没有一种建模方法能够对网络防御求精策略进行描述。

1.3没有方法能够对建模进行验证

建立策略的求精方法以后,要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网络的可生存模型有很多种,由于网络环境的不同,这些模型不能够在一个平台下进行验证,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对模型的可生存性进行抽象描述。如果能够将比较抽象的描述方式转换成对低层策略的描述方式,那么即使网络环境不同,也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对不同的网络生存模型进行检验[2]。

2.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分析

2.1建立防御策略求精模型

2.1.1模型的表达方式

计算机防御策略的求精模型简称为CnDpR,这种模型将防御求精规则和拓扑信息结合起来,能够把比较抽象的高层防御策略转变为比较容易操作的低层防御策略,就是要通过CnDpR来实现语义翻译,翻译的过程中CnDpR需要做出各种假设:首先,要假设输入网络中的高层策略没有错误,也就是假设策略的语义和语法都是正确的。其次,要假设各个高层策略之间是协调的,发挥抵御功能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冲突。第三,在对所有策略进行配置的时候,CnDpR能够控制整个区域中的所有机器。整个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表达:

这里,HpGoaL是高层策略的简称,包括了hencryption-communication,即保密通信,能够保护用户的通信内容不被窃取;hbackup,即数据备份,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处理,防治数据丢失;hintrudedet,即入侵检测,能够对入侵软件进行安全检测,防止恶意软件破坏电脑程序;haccess-control,即访问控制,能够对用户访问的地址进行监测和控制;hauthenticate,即用户身份验证,每位用户都会有专门进入网站的“钥匙”,如果不能通过身份验证,就没有权利进入该网络系统。LpopeRation是操作层策略的简称,该策略的具体分类与高层策略一一对应[3]。

2.1.2模型的元素构成

高层策略中,Domation表示域,指防御策略的适用范围,可以通过拓扑结构、配置方法等情况对域进行划分。域有三种运算方式: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域,那么“a+B”表示这两个域中的所有成员,“a-B”表示不在B中但是在a中的成员,“a*B”表示即在a中又在B中的成员。Role表示角色,指那些特点相同的用户集。activity表示活动,指那些有共同特点的动作集。target表示目标,指那些具有相同特点的资源集。means表示防御手段,即所有防御过程的集。Contexttype表示上下文类,指那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上下文集。

操作型策略中,node表示节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源节点,对应的是需要操作的资源,一种是目标节点,对应的是需要保护的资源。action表示动作,包括运算中的加减,活动中的发送、响应等。Defenseaction表示防御动作,能够将网络激发为防御状态。Defenseentity表示防御实体,在实行防御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其提供安全设备对整个防御系统进行保护。Context表示上下文,是对防御手段所对应的网络环境进行描述[4]。

2.2防御策略求精的具体算法

在对高层策略的解析中,通过lex/yacc对词法、语法以及语义进行解析和翻译,生成操作型策略并输出,达到对网络系统的防御目的。策略求精的具体转化过程分一下几步进行。

2.2.1扫描和匹配

对高层CnD策略所描述的文本进行逐项扫描,当系统对某一条CnD策略完成匹配以后,就会对该条策略进行大致分析,选取策略中的一部分,存储到操作层策略的数据结构中。如果高层策略不止一个,就需要重复以下步骤,获取全部的操作层策略[5]。

2.2.2转换过程

转换过程是通过策略求精规则来实现的,每一条策略求精规则都会与高层策略中的概念相对应,通过这些规则对元素进行映射,转换成操作层元素。如果需要转换手段的概念,就依据与手段对应的求精规则来获得防御的动作和实体。如果需要转换目标或者域的概念,就依据与目标和域对应的求精规则来获得节点集,值得注意的是,安装补丁的策略只对应目标域,身份验证的策略只对应备份、重启以及关机等基本领域。同样,如果要转换角色的概念,就要依据相应的求精规则来获得这个角色。

2.2.3求精过程的特殊要求

如果要求用户集的概念不能是空的,那么就要找到节点对应的信息,得到节点集,经过运算以后得到Snode,也就是源节点。如果要求资源集的概念不能是空的,同样需要找到对应的节点信息,获取和资源对应的节点集,结合第二步中获得的nDt,通过运算以后再得到tnode,也就是目标节点。

总结: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分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防御策略求精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对防御策略和操作层策略的表达,阐述了其中每个元素的含义。第二部分是防御策略求精的具体算法,包含了扫描、匹配和转换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昭.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2

关键词:网络小说;叙事时间

1.叙事时间

1.1叙事时间概念界定

1.1.1叙事时间的叙事学概念

叙事和时间的关系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叙事学家们对于这个关系的研究主要从“故事”和“话语(叙述)”入手,分析二者的关系,以及时间在这两个方面的结构,从而揭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恰恰能体现出叙事文本在时序、时距、频率上的特点,从而完整的概括出叙事文本的叙事时间形式。

这里需要先界定一下“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概念。“故事时间”是指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实际时间,而“话语时间”则指的是用来讲述这个事件的时间,“话语时间”往往由文本的篇幅或者阅读时间来决定。在叙事文本中,这两个时间的区分,实质上点名了叙事时间的双重性,即一则是如同日常生活体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做事自然有一套时间顺序,比如体现在钟表的时间上;一则是我们的时间总是沿着钟表的时间在进行。两重叙事时间的性质,使叙事文本在时间上产生了一种序列,这种序列就是时序。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首次界定了“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概念和关系,并且提出了时序的几种模式,如插叙、倒叙、预叙,使叙事时间在叙事学角度上有了系统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热奈特还丰富了叙事时间的体系,提出了时距、频率等概念。时距简单来说,就是以秒、分、时、日、月、年计量的“故事时间”和以行、页计量的文本长度之间的长度之比,热奈特将其分为四种类型:“概述”、“场景”、“省略”、“停顿”。频率则是一个事件在叙事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和叙事文本给这个事件的叙述次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的确定,使分析叙事文本的叙事时间有了更全面的角度,使叙事时间成了叙事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叙事元素。

1.1.2小说叙事中的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事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就小说本身而言,小说叙事时间就是围绕“话语时间”和“故事时间”相互交织的时间线展开的。

小说叙事时间一般呈现为一种线性的轨迹,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故事时间”发展顺序同时进行“话语时间”的叙事。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例,它大体的故事脉络就是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的人物故事,展现四大家族的兴衰轨迹,从而揭露封建社会的本来面目。其中,真正的故事开端应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这时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拥有了自己的“故事时间”,这些“故事时间”穿插在作者建立的“话语时间”之中,按照一般的现实存在的时间向前发展,这就使“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在无形中融为了一条线,也就形成了一种流畅的线性叙事。而第一回出现的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看似与主体故事脱离,实则是用一种插叙的方式,在小说开头埋下伏笔,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这条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和主体故事仍然构成线性叙事。

这种线性的连贯性的叙事,很久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线性、统一而完整的叙事也被当做小说创作的规范遵循。但网络小说却恰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线性叙事,它的出现,使这种传统的、对于叙述者和读者而言都已成定式的模式发生了转变。

1.2以《此间的少年》和《步步惊心》为例分析叙事时间

1.2.1非线性、多方聚谈的时间策略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叙事作品完整性的论断,他把事件分为了头、身、尾三个能够组成完全整体的部分。事件的头、身、尾,本身就存在着因果的链接,事之头下有一身,身下有一尾,它代表的就是线性叙事的有机模式。但面对网络小说,这种单向的、统一的线性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事之头下可以有许多的身,身下之尾也可以有许多条,这种非线性、发散式的模式,就是多方聚谈叙事的表现。

简单来说,多方聚谈的叙事就是在叙述文本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规则,这些各自为体的规则形成了多个引力中心,从而使文本中组建起了多个不同的故事,而文本就成为了有多个故事的集合,也就是“事之头下可以有许多的身,身下之尾也可以有许多条”。按照亚里士多德“叙事作品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来分析,网络小说的叙事就不再表现线性、完整而统一的故事,而是打破了传统文本线性模式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实现了一个开端后有无限可能的下文的故事发展。

这种叙事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网络小说的叙事可以产生X(X>1)个故事,由于这种多方聚谈的属性,网络小说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上一个故事序列延伸的下文,也同样可以作为另外的故事的源头。网络作家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就有着明显的多方聚谈的特点。小说讲述了以宋代嘉佑年为背景,以北大为模版的“汴京大学”中,乔峰、郭靖、令狐冲、黄蓉这些人的大学生活。逃课、参加舞会,谈恋爱,他们在武侠小说中是大侠,但在大学里他们和当代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小说第一章“相逢”就让书中的所有人物都悉数登场。从傻乎乎的郭靖和杨康搭话,到老黄牛一样的乔峰等等,每个人物之间有的有联系有的完全没有交集,他们各自出现又各自做着属于自己的事情。人物出场不需要连接和转折,而是直接将下一个人物塞到前一个人物之后。书的开头就是郭靖刚刚进入校园的描写,他站在红旗招展,彩旗飘扬的林荫道上发呆,看着眼前新生入学的繁荣景象,才“终于明白,自己是离开家了。”这句话紧接着就是“乔峰咬着烟卷,心不在焉的站在那里。”其后就是对乔峰本人的外貌和信息描写,并且通过乔峰站在“国际政治系”的牌子前可以得知,他和郭靖应该是处在一个地方。但两者没有交集,叙述的视点也不同。

这样的写法,使整个故事有了一个放射性的开端,我们看不清到底谁是主要人物,哪段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后的每一章都以一个人物命名,主线是讲这个人物的故事,穿插其间的却又有其他人独立的故事。比如郭靖和乔峰虽然是亲密的师兄弟,但他们和黄蓉和康敏的故事却从没有交集,彼此的联系仿佛只有他们相互认识这个点,其自身的内容却是各自发展各自为主。也就形成了一个小说文本中有X(X>1)个故事的结果。

第二个方面就是这些故事都是平行于其他故事而存在的,每个故事不分轻重、不分主次,全都平等的出现在小说文本之中。而这种平行的叙事时间多少就有些跳脱,因为它完全区别于线性的、遵循事件发展时间的叙事,反而是有种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随意性。《此间的少年》中亦经常出现这种叙事:书中描写到郭靖在新生报到处犹豫了很久,准备上前问问人,结果刚抬脚,就“有人撞了他的背”,点明了撞人的是黄蓉后,故事叙述突然变成了“黄蓉家很有钱。”,并开始讲述黄蓉家的故事。

从郭靖想要去问老生问题,到郭靖被撞,再到突然提到黄蓉家很有钱,这种跳脱的叙事完全打乱了叙事时间的顺序,就是硬生生从郭靖的故事中扯到了黄蓉的故事。叙事时间已经从一条直线变成了放射状的网络,我们不知道哪条线是开始哪条线是结尾,它们盘根错节、枝枝蔓蔓的向前发展,又总有一些交叉的节点让我们知道它们是有一定的联系。

“网络小说文本没有规范的顺序。每条路径定义了同样令人信服和恰当的读物,而在这一简单的事实上,读者和文本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网络的文本不再有单一的明确的意思;它是多样的,没有什么领域的原理强制人们接受。”叙事时间的线性原则不再束缚网络小说的叙事时间,这种自由的时间线索给了网络小说文本无限的发展可能。

1.2.2“概述”性的叙事时距

“概述”是热奈特给叙事时距的一种分类,指的是叙事时间中,“话语时间”所代表的文本长度短于“故事时间”文本长度的一种叙述运动。这种叙述运动在传统小说中非常普遍,它可以作为故事开端来引出故事人物和事件,也可以作为补充信息插入叙述的过程。概述在传统小说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协调小说文本的节奏,使文本的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阅读的协调性。

但概述在网络小说中的应用不再只占据文本的角落,而是作为一种安排叙事时间的普遍方式遍布全文。网络小说不论是言情、武侠、玄幻、灵异等,其故事内容的高度虚构性使得它必须在书中完整的呈现出故事的世界观,一些异于现实生活中的设定还需要着重笔墨交代,因此围绕主人公的一生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表达在小说文本中。但如果按部就班的叙述,小说就会像流水账似的又长又枯燥,因此必须不断的在全文各处情节进行省略,“概述”性的安排叙事时间。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3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4

论文摘要:作为专业性及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何开设能同步当前市场及网络环境的课程内容,给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阐述了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规划,并对课程实施提出了相关看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讲解以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局域网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等内容,学会跟踪目前成熟的网络实用新技术,了解网络发展前沿,为日后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伴随着当前教学以实用性、市场导向为目的的改革趋势,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构建及规划极其重要。

一、当前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完整

就目前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很完整,受到课程的限制,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仅仅作为一门72学时的理论课程开设,部分学校开设了实验课程,可是也非常短暂。部分学校仅仅以突出理论引导为中心,而部分学校淡化了理论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开设中对于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模块、网络维护和管理模块、网络编程模块基本上很少问津,这样的教学体系很难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要求。

2.教材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就目前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用书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一整套的教学体系教材,一方面,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课时具体规划难以满足,是开设1个学期,按照72学时走,还是按照128学时走?实验教学的比例占多少?实验和理论是同步开设还是分开?是否要开设2学期,是否按照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管理这个步骤开设?这样做需要多少课时?这些都是问题。

3.实验课程的教学平台存在落后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时代性很强,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和新技术的同步,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要求很高,比如路由器和交换机,可能要使用相对较新颖的设备型号,这样才能同步教学,过老的设备可能不支持新的技术,另外学生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升级软件系统可以做到一定的扩充,但是部分硬件系统用软件还是难以替代的。所以这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更新提出了要求。

4.相关网络平台及其软件的选择问题

由于存在学生的就业选择及其就业导向问题,需要面对如下问题进行选择: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是基于微软的.net平台作为网络编程开发还是基于SUn的JaVa进行?基于UniX构建服务器还是windowsServer服务器来构建平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构建怎么做等等?

5.相关新技术的引入滞后和过时技术未能及时淘汰之间存在问题

“计算机网络”实际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新技术往往不能很快引入实际教学环境,而已经过时的技术依然占用大量的篇幅,这样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导向性造成了障碍,目前本着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实际上没有做到同步。

该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以tCp/ip网络模型进行组织,涉及的内容广泛,部分知识点跟随internet上出现的新技术展开,如无线局域网等相关技术。另外,随着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技术目前已不再使用,例如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网、无盘工作站等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讲述,基本上已经没有意义。组网模块中的平台问题也需要跟随市场潮流进行更换。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不再以windows2000Server或者netware为中心,客户机平台如果再以windows98为核心进行阐述,明显则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要求。部分软件在后续版本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增加了更多先进的网络和管理功能,例如数据库服务器等。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

为此,笔者认为重新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体现先进性和市场的同步性,体现结构的完整性就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中,基于tCp/ip模型为主线,以oSi模型为理论向导,重新规划的教学内容从如下几个模块展开。

1.概论模块

阐述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模型,相关体系结构如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方式,网络的现状和展望,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权威组织机构和论坛等。

本模块附带的实验模块包括对相关网络组织站点的查询,掌握查询相关资料的方式,如查询RFC文档,itU-t相关技术标准,实际网络的考察等。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模块

以tCp/ip模型的主机至互联网层和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为核心实现展开,描述物理层的基本功能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阐述ieee802.3关于数据链路层划分为maC层和LLC的基本要求。阐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型和一般方式。常见的数字数据数据编码方式,常见的频带传输技术及其编码方式,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如FDm、wDm、tDm等。

本模块附带的实验模块包括数据帧的分析,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一般算法及其语言代码实现。

3.局域网和以太网技术模块

在阐述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探讨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特点、拓扑结构等。阐述局域网的基本组网技术,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以太网的常见技术标准,ieee802模型及其相关标准。

实验模块包括相关物理层设备概述,如网卡等,相关数据链路层设备功能描述,如交换机——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交换机的使用、分类,交换机的配置途径及其方法。交换机构建以太网的基本过程,虚拟局域网的基本划分,trunk技术的使用等。

常见的传输媒介及其分类:有线传输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的基本分类:Utp,Stp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如交叉线,直通线,反转线等。同轴电缆的基本结构,同轴电缆的分类,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及其测试等。

光纤的通信原理,光纤的分类,多模和单模光纤,光纤的基本认识,打磨和焊接等。无线传输媒介如红外线,无线电波,激光等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4.网络层模块

阐述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基本数据单位,分组的基本概念,路由的基本概念,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其算法步骤,如oSpF,Rip等。网络层的拥塞控制算法,如漏桶技术和令牌桶技术等。网络层的核心协议如ip,aRp,icmp,RaRp,iGmp等。ip地址的规划方式,ipV4的地址构成方式,位数,ipV4地址的分类。ipV4地址的分配,子网划分和超网聚合,相关的VLSm和CiDR技术。ip数据包的结构及其特点分析。ipV6地址的构成及其特点等。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配置方式等。

实验模块包括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如端口的ip配置,速率配置等,基本路由协议的配置,如静态路由的配置,浮动静态路由的配置,Rip路由协议的配置,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iGRp、BGp、eiGRp等相关路由协议的配置等。

5.广域网模块

阐述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的基本构成,atm异步传输模式及其特点,atm的信元,ppp网络,FR帧中继网络,X.25分组交换网络,基本的数据格式等。广域网的构造,广域网的基本配置,广域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广域网相关协议的配置,ppp协议的使用,atm网络的基本配置,X.25的基本配置,FR的基本配置等。转贴于

本模块涉及的实验部分应该以相关的模拟器软件进行演示,例如基于boson或者cisco的tracer或者华为的相关模拟器进行,实际模拟器的选择以当前采用的实验硬件系统为准进行。另外考虑到和当前市场流行技术和硬件产品同步的特征,采用的模拟器要体现先进性、真实性。另外实际的试验系统能升级的考虑升级或者扩充。

6.网络服务的配置模块

作为网络服务的终结点,服务的配置十分关键,作为应用层服务的最高体现,构建相关的网络服务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网络服务的配置主要涉及相关服务器平台的构建。

实验模块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基本构件、安装、基本的系统配置,如unix,windowsserver2008等,系统平台的服务使用,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远程登录和打印服务器,还有诸如域和活动目录服务,文件服务等相关服务的构建,群集服务的构建,相关的磁盘管理和文件管理服务,视频点播VoD,流媒体服务器的构建等。由于涉及到的平台不一,比如weB服务器可能在不同版本下的服务特征不同,例如构建iis6.0和iiS7.0搭建asp.net站点环境的配置,比如在linux平台下,构建apache服务器平台,或者搭建相关的php,jsp等服务环境,这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讲授。

考虑到实际教学环境的要求,本模块的构建应该在虚拟机平台进行,这样可以方便构建,减少实际教学环境的投资和管理成本。目前采用vmware或者virtualpc均可方便进行。

7.无线网络技术模块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增加,无线网络技术增加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是大势所趋。介绍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无线局域网的相关协议标准,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等。无线局域网的相关设备,如无线ap,无线路由器,天线等。实验模块,包括无线网络的组网技术,常见的组网方案等。

8.网络编程技术

编程是网络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随着市场技术的发展变化,网络编程的范围在不断产生变化,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编程方向和编程方式极其关键。本模块应该介绍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网络软件的基本模型,C/S和B/S的基本架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方式面向应用的网络编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面向应用的网络编程。编程语言的选择,相关技术的选择,如c,c++,java,c#,vb,delphi,python等,应该以当前市场趋势详细阐述技术的选择。一般说来当前c++,c#,java较为流行,另外关于面向手机等微终端平台的开发,一般选择J2me;面向游戏的开发,选择adobe的flex等;面向浏览器的站点类应用开发格式就更多了,基本的HtmL,xml,xhtml,p+css、javascript,vbscript必不可少,相关的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概念及其数据库软件SQLSeRVeR、oracle、mysql等也在介绍的范围内。网页类开发的asp,asp.net,jsp,php,cgi等也要适当介绍。

笔者认为,实际上本章节并不是杂乱无章,以市场流行平台和语言出发,以客户端方式,浏览器方式,手机等微平台方式,游戏等处理出发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容易理顺。

网络编程的模块非常庞大,应该作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课程来介绍,相对说来,目前缺少一门概论式的网络编程教材来介绍相关内容,学生很难明白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编程平台,什么是网络编程,选择什么平台,该章节就是要起这样一个抛砖引玉的功能。

9.网络安全模块

本模块应该以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出发,涉及的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架构,相关安全框架,密码学和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防火墙,黑客,病毒及其处理技术,攻击及其防范技术,vpn,数字证书,签名,SSL,SSH等。涉及的硬件系统及其配置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基本配置,nat地址转换,aCL的配置,Vpn及其配置等。实际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后续课程中可能涉及,作为知识点的扩充和延伸,应该附带该模块。

10.网络维护和管理模块

网络维护和管理是网络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涉及网络维护和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模型,管理的基本内容,Snmp网络管理协议,网络故障及其派出技术,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设备故障,相关的网络管理软件,路由器,交换机的网络管理功能的配置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及其实验教学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规划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规划课时和课程设置安排,便于课程的详细展开;完善该课程的实验室整改,做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步,做到新颖性、实用性、真实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相林.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6).

[2]刘东梅.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3]庞周.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内江科技,2010,(12).

[4]肖建良,敖磊.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5

关键词:5G网络技术;移动通信;互联网

1.前言

从目前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来看,4G是现阶段使用最多的技术,但是整个业界已经开始了对5G的研讨和研发,5G简单的来说是形成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实现整个网络,终端,无线和业务的进一步融合。5G可以说是人在感知方面的获取和控制能力更强,5G的服务对象是将公众用户向行业用户拓展,网络也将更智能和更加的广泛。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欧盟于2012年启动metiS项目,正式开始研究5G技术,现阶段metiS共有8个工作组进行相应横向课题研究,目标是为建立5G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奠定基础,为未移动通信和无线技术达成共识,目前已经在5G的概念和关键技术上获得了较为统一的认识。韩国从2013年开始研发5G技术,成立了5GForum,积极推动6GHz以上频段为未来imt频段,韩国计划以2020年实现该技术的商用为目标,全面研发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日本于2013年成立了aRiB研究所,开始正式对5G进行研究,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推出5G服务,日本研究者认为5G代表着接入网容量增加1000倍,通过使用大量高频频谱,再加上大规模mimo技术来实现容量的增加,可以说未来5G将会是人们通信生活的核心。

2.5G网络关键技术概述

2.1超密集异构网络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为应对未来持续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密集异构网络部署将会成为当前无线通信发展所面临挑战的一种解决方案。超密集异构网络的出现能够解决5G中提出的无线数据速率提高1000倍的问题,提高空间谱利用率及增强室内覆盖等问题,在超密集异构网络中,网络的密集化使得网络节点离终端更近,带来了功率效率,频谱效率的提升,大幅度提高了系统容量,以及业务在各种接入技术和各覆盖层次间分担的灵活性。

2.2大规模mimo

mimo系统简单的来说是即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均放置多个天线,从而形成mimo通信链路,因此对于5G技术来说可以通过添加多个天线,为无线信道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以容纳更多的信息数据。mimo可以在不增加带宽或总发送功率耗损的情况下大幅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及传送距离,使得此技术近几年颇受瞩目,而且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天线数量越多,频谱效率和可靠性提升越明显,因此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量很大时,mim0信道容量将随收发天线数中的最小值近似线性增长。

2.3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利用该技术可以再在相同的频谱上,通信的收发双方同时发射和接收信号,与传统的tDD和FDD双工方式相比,从理论上可使空口频谱效率提高一倍。全双工技术能够突破FDD和tDD方式的频谱资源使用限制,使得频谱资源的使用更加灵活,然而全双工技术需要具备极高的干扰消除能力,这对干扰消除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还存在相邻小区同频干扰问题,特别是在多天线及组网场景下,全双工技术的应用难度更大。

2.4D2D技术

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是以基站为中心实现小区覆盖,而基站及中继站无法移动,其网络结构在灵活度上有一定的限制。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不断增多,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业务提供方式已无法满足海量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业务需求。D2D技术无需借助基站的帮助就能够实现通信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拓展网络连接和接入方式,由于短距离直接通信,信道质量高,D2D能够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通过广泛分布的终端,能够改善覆盖,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支持更灵活的网络架构和连接方法,提升链路灵活性和网络可靠性。从现阶段来看,D2D采用广播,组播和单播技术方案,未来将发展其增强技术,包括基于D2D的中继技术,多天线技术和联合编码技术等。

2.5钠光技术

纳米技术指的是将纳米科学运用在操作控制上,将精度控制在0.1-100nm的范围之内,纳米技术将成为通信行业迅速转向下一代的里程碑技术。在5G通信中,移动终端将被植入纳米技术的芯片,称为纳米终端,将具有前所未有的计算和通信等能力。对于无线领域来说,环境智能的概念将作为中心理念之一被广泛应用,纳米终端将以智能的方式随时给用户提供完美的计算和通信。当然这些纳米终端将被人们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运用,因此纳米终端将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

2.6云计算

云计算简单的来说是一种运用于中央控制服务器上的技术,主要是在中央服务器上储存数据和执行应用,可以说是运用云计算做到不在任何一个终端上储存文件和安装应用软件,而是通过互联网的网络连接来进行读取与应用。同样的概念也被应用于纳米核心技术,纳米核心技术运用于云端储存技术中,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隐私账户来管理全球性云端储存服务器中的文件,云计算的发展孕育了极大的潜力,由于云计算要依靠网络,所以它将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促使网络不断发展。

3.结论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5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但是随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5G必然成为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5G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提供一个更好安全的网络,更多地是带来全球化网络的无缝连接,可以说给各国通信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平等的条件下,中国的营运商如何提高服务,如何合理地建设网络形成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邬贺铨.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05:551-563.

[2]曹越.移动通信网络中5G技术的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9:52.

[3]夏威,刘冰华.5G概述及关键技术简介[J].电脑与电信,2014,08:51-52+55.

[4]熊必成.5G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的前瞻性思考[J].信息通信,2014,11:230.

[5]月球,王晓周,杨小乐.5G网络新技术及核心网架构探讨[J].现代电信科技,2014,12:27-31.

[6]肖清华.蓄势待发、万物互连的5G技术[J].移动通信,2015,01:33-36.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异构的复杂程度增加以及网络设备种类增多,如何保证网络高效、可靠、经济、安全的运行已成为网络系统的重要内容,这也成为网络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网络管理系统的能力和质量关联着网络系统的各种性能及状态质量。因此,人们认识到网络管理的研究、开发建设成为目前网络管理建设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网络管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的原理、协议及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及评估,网络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及系统恢复等方面的能力。

二、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课程是我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工程专业高素质、实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目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网络管理的大部分教材都很大篇幅介绍基于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的oSi系统管理模型以及电信管理网tmn,由于互联网规模不断变大,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络管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该课程教学内容上应以Snmp协议为主。实验实践环节中,由于网络设备以及网管设备等条件限制,该课程实验比较单一简单,多为基础性实验以及验证性实验。在教学模式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网络管理的内容较抽象,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网络管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网络管理教学中,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网络管理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网络管理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网络管理的概念、管理模型、管理信息库(miB)、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以及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价等。

2.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的总称。根据网络管理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讲授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结合本课程,教师在讲述内容之前,要首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必须将计算机网络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学,然后再将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遇到的问题尽可能铺展开讲,让学生“起疑”我们该如何管理这么复杂的网络呢?网络管理究竟该管理些什么?如何管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必定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第二,采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网络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很多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往往感到困惑,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可以先给出一个具体实例,再抽象出基本概念,使得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到概念就想起当时讲的实例,容易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例如,“对象”与“对象实例”就比较抽象,有了对象和对象实例有什么区别?在讲解过程,通过一个集线器的实例就很容易能理解这两个概念了。还有,管理信息库中的“被管对象”,什么是对象?这个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如果能够结合一个路由器,就很容易说明被管设备与被管对象了。再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v1引入了一个共同体的概念,本身是很难理解其作用的,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利用snmpuitl工具获取miB变量的具体过程,就会让学生清楚明白,原来共同体名就是双方通信的一个“口令”。第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网络管理是跟网络技术相关的教学,所以应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丰富课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将视频和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借助于自行开发的基于android的教学互动系统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获取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如课件、实验指导资料以及网络管理的一些标准文档等,还可以通过即时消息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传统的网络管理课程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本课程增加了综合性与设计性题目,将实验内容设置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通过对SiteViewnnm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主机与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上安装Snmp服务与配置Snmp服务属性,另外对软件的使用,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网络管理功能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为miB变量的读取,通过snmputil工具查看网络管理设备的miB信息,加深对miB结构、对象实例等重要概念的理解;第三部分为Snmp数据包的捕获以及Snmp协议分析。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SnmppDU的结构以及BeR基本编码规则,理解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7

利用云变换得到的仅是相关的原子概念,因未能关注原子云模型间存在的相应关系,由此也导致了两个云之间易发生一些真空地带,或模型间的距离过近,所以需要对原子概念采取概念提升,以便能获得较粗粒度的概念,以避免所提取的定性概念无法可靠地对原始数据进行准确的描述。文中选择距离最近的两个正态云概念,然后将其合并成更高层次的正态云概念,最终达到概念个数能满足指定个数的目的。研究中为了产生不合理的合并,引入了距离阈值,从而生成了一种新定性概念提升算法,即maQC算法,具体情况如下所示:输入。用CLoUDS来表示云变换生成的原子概念集合,利用σ来表示距离阈值。

2实验分析

2.1概念提取安全事件的获取可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也是确保物联网安全属性概念提取的基本前提。为了对上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选择DaRpa的入侵检测数据集来实施试验网络的训练,对于安全事件及日志信息的采集方面,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如文件方式、Syslog及Snmptrap等。此外,还综合应用了系统运行日志及数据库等,在matlab程序设计实现方面则选择了数据的概念划分算法。在概念提取方面选择了属性CpU利用率作为案例,其中涵盖了系统运行48过程中产生的2880条数据。图1为CpU利用率频率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看出,大多数时间系统的CpU利用率相对较低,但当CpU利用率达到60%以上时,随着CpU利用率的逐渐升高,数据分布也表现出了越来越稀疏的状态,数据分布情况和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之间保持一致。借助eaQC算法对系统中CpU利用率情况采取概念提取的方式进行评估,为尽可能简化计算,研究中假定梯形云的左右半云熵及超熵相同,借助云变换算法所得到的对应数字特征情况如表1所示。

2.2概念合并根据maQC算法,对上述9个不确定性概念实施了合并,假设σ=2.5,则再通过两次合并后,就可获得5个不确定性概念,而这几个概念所对应数字特征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最终得到的5个定性概念能够相对准确地表现出CpU利用率的具体分布情况。同时,这些合并后的概念云中涵盖了原子概念云的取值区间,即使在进行概念提升后的云模型概念集合无法完全客观表现出原始数据的具体分布情况,但这些合并后的云模型概念集合相对更符合人的思维,因此可被接受并加以有效应用。其中属性值借助逆向云发生器的作用,就能有效判断其对概念的隶属度,只需根据极大判别法便可得到属性值所属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物联网安全要素数值型数据的有效软化分。

3结束语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0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1],并且重理论、轻实践。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笔者选择了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ZigBee/Z-Stack技术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课程除了介?B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ieee802.15.4规范及ZigBee的相关概念)外,主要向学生讲授ZigBee编程技术。ZigBee编程以C语言编程、单片机编程为基础,但与一般的C语言编程或单片机编程不同。ZigBee编程是在某个ZigBee协议栈上的C语言编程,需要遵循相应的ZigBee协议栈的编程思想和编程方法。对初学者来说,ZigBee编程思想及编程方法是全新的,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为此,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ZigBee编程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在每一次课上,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的知识点,然后演示与本次知识点有关的项目,在演示过程中进一步阐述、解释有关概念,最后学生练习刚刚演示的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需独立完成几个实验项目,这也属于学生练习的内容。

1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先修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因此,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时,可以少考虑单片机、传感器、网络通信等内容,紧紧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及ZigBee编程技术展开。无线传感器网络以ZigBee/Z-Stack编程技术为重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该课程共46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表1给出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知识单元(1)是本课程第一次课讲授的内容,仅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不涉及任何实际操练,因此没有安排演示和练习项目。

Z-Stack中的任务(即事件处理程序)概念以及任务的管理和调度,是理解ZigBee/Z-Stack工作原理、掌握Z-Stack编程技术的基础和关键。学生必须理解这些内容,才能理解Z-Stack的流程,掌握Z-Stack项目开发技能。所以,知识单元(6)用了较多的学时,而6个实验项目中的5个也都安排在此后进行。

另外,讲、演通常是一体的,因此,表1中各知识单元中的讲、演部分的学时分配并不是严格的,而是视实际情况,有时候讲多一点,有时候演多一些。

2演示及练习项目设计

表2列出了本课程的演示及练习项目。从知识单元(2)开始,表2中每一行的演示、练习项目分别与表1中的一个知识单元对应。也就是说,第一行的演示和练习项目对应于知识单元(2),第二行对应于知识单元(3),其他依次类推。

项目演示通常在讲解相关概念后进行。演示一方面是进一步阐述相关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讲解ZigBee编程技术规范和编程技巧。教师演示完毕,学生开始模仿练习。学生的练习项目,基本都在演示项目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修改了演示项目中少量关键代码。演示项目程序已事先准备好,可以直接编译、链接和运行。

要掌握ZigBee编程技术,仅靠简单模仿是不够的。为此,笔者设计了6个ZigBee实验项目,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本质上,它们也是学生练习的一部分,见表3。

以上实验项目,项目①②基本上来自相应的演示或练习项目,目的是让刚刚接触Z-Stack编程的学生熟悉基本的Z-Stack编程思想及编程技巧。其他项目虽然与演示或练习项目有一定的关系,但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设计或者做较多的修改。这样做是有原因的:ZigBee网络的通信功能是由ZigBee协议栈软件(比如Z-Stack)维护的,因此ZigBee项目中包含了大量的协议栈代码,而不像单片机程序开发那样只有用户的代码。所以,ZigBee项目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3]。

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Z-Stack编程思想及编程技术,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给出各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说明及重要代码分析。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9

关键词:网络迷途;概念图;网页导航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0986-02

1网络迷途与导航

随着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难以分开一部分,每天人们都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里畅游,当浏览在不熟悉的、复杂的信息空间时,往往会有迷航的经历,常常会发出“我位置在那里?”“当前的信息点周围还有些什么东西”“如何到达我想要的信息点位置”这样的疑问。构成网页内容的超媒体允许浏览者可以在多个页面之间自由跳转,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然而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太大,内容形式多样,关系复杂,用户自由的非线性浏览极其容易迷失或偏离方向,找不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网络浏览者的网络迷途。

网络迷途会浪费浏览者的时间,产生迷惑、烦躁、不安的负面心态,影响浏览的效果。对网站的设计者来说就是达不到传播的效果,因此在设计网站时要对浏览者提供适当的引导,也就是设计网站导航。网站导航的作用告诉浏览者当前所在的位置,您是从哪里来的?您将要去哪里?如何去?等定位问题。

概念图作为描述认识结构和内容结构的方式,能以图示的方式向浏览者提供网站网页的整体结构,让浏览者具有从上往下的全局观,对整个网站结构清晰了然,能快速而简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将概念图用于网站导航是超媒体研究的一个可行方向。

2概念图简介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教授将概念图表述为:概念图就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图形化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命题或命题网络,并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概念图由概念节点(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交叉连线(links)、层次结构(hierarchyframe-work)四部分组成。节点表示概念,通常用文字、图形来表示;连线用于连接节点,表示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连接词是指连线上的文字,用于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节点、连线和连接词,按一定的结构将概念关联起来,便形成了命题,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箭头和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箭头表示方向,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层级关系是概念的展现方式,它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在同一个知识领域内的概念根据其概括程度进行层次排列,一般性、概括性强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上层,特殊的、从属的概念在其下;二是不同领域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超链接来展示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背景知识。

研究表明概念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层级结构特征。在概念图中,概念是用层级结构的方式来呈现的,含义最广最具概括性的主题概念在顶层或中心,更多的明细的概括性不强的概念依次排列在下方或,体现了一种纵向的知识结构特征。第二,交叉结构特征。在概念图中,运用交叉连接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命题),交叉连接表明了概念图上的某些领域知识相互联系的方式,体现出一种横向的知识结构特征。第三,概念图式化特征。概念节点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图形符号来定义,同时整张概念图本身就是个结构清晰的图片,以图式化的形式来呈现知识,直观明了。

概念图三个特征表明它既有知识表达的多维性又有表达的知识可视化的效果,以图示的形式,多维度的呈现概念与知识点相互间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层层展开,展示了概念图在表征知识方面形神兼备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网页导航的过程中能恰当的表达网页主题的路径及关系,从而清晰的引导浏览者。

3概念图的导航方式

利用概念图进行网页导航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概念图描述网站内容,直接做导航地图,另一种是跟踪用户浏览历史生成路径概念图。

3.1使用概念图描述网站内容,直接做导航地图

使用概念图描述网站的内容结构,可以分整体导航与局部导航两部分。整体导航指的是全局的概念点指引,首先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概念图呈现给用户,概念图里面概括了网站的整体概况,包括网站所涉及的关键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关键概念点的位置布局与各个概念点之间的交叉连接给用户一个初步的、总体的印象。如下所示是Cmaptools软件网站的首页,该软件是概念图发明人诺瓦克教授所在西佛罗里达大学人机认知研究所开发的一款概念图软件,该软件网站就采用了概念图作为网站的导航,主页首页包括软件的支持文档、软件下载、示范应用等内容链接入口,每个概念间的关系用有效的连接词与线条表明,构成了一系列的网站主题,每个概念词的图标上有扩展链接,相应图标后可以展示该概念点的下级资料。

整体导航从宏观视角概述性的传递信息,局部导航这就是在微观上阐述细节。局部导航概念图展示了某一概念的详细知识点,使用概念图来提炼所有该概念的知识点,知识点的表达可以恰当的运用文字、图示或图像等表达方式展示,同时运用合理的图形关系来提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流程图描述事物发展的阶段、线性流程的步骤,鱼骨图描述一个复杂事件或复杂现象的因果互动,对比图描述对比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与独特性等等。查看了某一局部导航概念图,浏览用户可以在进一步深入浏览网页前可以有对该概念的初步认识,建立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思维结构,然后再有目的的逐步浏览每一个知识点页面。

3.2通过概念图跟踪用户浏览路径,定位所在网站位置

在地图导航中,可以通过GpS技术确定车辆的移动位置,概念图网站导航技术也可以参考类似的方法,为浏览用户提供一个可视的网站定位途径。在每个页面的主题中给一个特定关键词,该关键词是唯一的,并将该关键词映射到预先设定好的概念图中,预先根据每个页面在站点中的位置,设计一张列出所有关键词的概念图,使得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楚,建立网站的网络概念图。当用户页面发生切换,切换页面的关键词同时映射到对应的概念图中,并用特殊颜色描述该概念词,使得用户清晰看到当前页面在概念图中的位置。

4总结

网络迷途是网络发展到一个高度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如何做好网络导航的研究工作是当前及今后网页设计人员必须直面的课题。概念图作为知识表示与知识显性化的工具,在适网站导航研究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应性适应性超媒体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它当前的局限性,如概念图导航应用范围问题,在研究中发现在小型的专业性较强的网站中应用概念图作为导航效果较佳,如具体的教育教学、企业某一的产品介绍等网站。而大型的综合性网站由于信息的层次、关系不清晰,无法有效的用概念图概括站点所有的主题概念图,因此对这一类型的网站采用概念图导航时存在问题的。如何更好的发挥概念图在导航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继续探究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翔.网络交互性与用户迷失问题探讨[J].科技传播,2009(3):18-20.

[2]黄华升.协作建构概念图在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0

[3]JosephD.novak,D.BobGowin.LearningHowtoLearn[m].newYorkand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4]叶鹏松.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p6-7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篇10

关键词:简介特性与应用模拟创新

第一章:多媒体简介

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个载体并行衍生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拥有图形动感、网络传输指令快、操作简单、直观表达性强等多方面的优点。

1.1多媒体技术的历史

1984年,美国苹果(apple)公司开创了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先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位图(Bitmap)概念对图像进行了描述,从而实现了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存储以及传送等。苹果公司对图像进行处理的计算机是该公司自行研制和开发的“苹果计算机”(apple),其操作系统名为macintosh,所以也有人把“苹果”计算机直接叫做macintosh计算机。

1.2多媒体定义概述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核心词是媒体(medium)。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为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媒体”的概念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媒体”有下列五大类:

1)感觉媒体(perceptionmedium)。

2)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medium)。

3)显示媒体(presentationmedium)。

4)存储媒体(Storagemedium)。

5)传输媒体(transmission,medium)。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特性与应用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几乎成为了主流媒体技术,小到手机的网络视频,大到航天飞机空中拍摄传输,每时每刻网络多媒体技术都增加着我们发现、探索、创新的能力。

2.1基本特性

1)信息载体的多样性――相对于计算机而言的,即指信息媒体的多样性。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

2)多媒体的交互性――用户可以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

3)集成性――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而不是借助CD-Rom等存储载体来传递的。

4)数字化――媒体以数字形式存在。

5)实时性――声音、动态图像(视频)随时间变化。

2.2应用领域

1.教育(形象教学、模拟展示):电子教案、形象教学、模拟交互过程、网络多媒体教学、仿真工艺过程。

2.商业广告(特技合成、大型演示):影视商业广告、公共招贴广告、大型显示屏广告、平面印刷广告。

3.影视娱乐业(电影特技、变形效果):电视/电影/卡通混编特技、演艺界mtV特技制作、三维成像模拟特技、仿真游戏。

4.医疗(远程诊断、远程手术):网络远程诊断、网络远程操作(手术)。

5.旅游(景点介绍):风光重现、风土人情介绍、服务项目。

6.人工智能模拟(生物、人类智能模拟):生物形态模拟、生物智能模拟、人类行为智能模拟。

2.3多媒体技术衍生的产品

市场上的多媒体产品较多,硬件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多媒体电话、语音合成卡、视频卡、视频编码卡、静态、动态图像压缩卡等,软件产品包括多媒体应用系统制作工具、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等。

第三章:多媒体模拟创新

创新意味着改变,气象万新,焕然一新,多媒体技术仅仅在数年间,从单一化的图形和声音的简面,发展成多元化、集成化、一体化动感图像、模拟声控的立体、动感的成熟品。LeD(LightemittingDiode简称发光二极管)、可视电话、多媒体会议等都增加了周围的色彩,使学习、工作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笔者带着美好的憧憬,结合在工作和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经验,假象出了模拟创新实例,仅供读者参考。

3.1现代化多功能加油站

众所周知,目前觉大多数加油站在加油的过程中服务的质量和速度、操作空间、安全流程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只有自主式加油才是最人性化、最安全的、最便捷的加油方式。

3.2自主加油采用的技术

自主式加油的主体是以加油站的局域网为基础,控制台通过计算机操作把指令、音频信号、报警、拍照等传输到每个部位,把单一的多媒体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主式的、现代化、人性化的自主加油站。

LeD(发光二极管)接收器――可显示数据的电子屏幕。(LeD的特点非常明显,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

网络感控板接收器――感触重量来判断物体是否加载。

网络报警接收器――提示和警告是否安全。

网络监控接收器――监控一定范围内的环境。

网络拍摄接收器――拍摄照片,并传输。

网络多媒体信号线――包括音频、视频、电源、网线、静电接地线等集合体。

3.3模拟自主加油的使用

理想中的自主加油全过程应该是并行且达到一定化的自动程度多媒体操作。人性化、便捷化的方式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管理上的缺陷。

3.3.1车辆入站

车辆入站时,网络拍摄接收器,拍摄下入站车辆的自然情况(车牌、车型等),传输的控制台,计算机进行备份。

3.3.2选择加油位置

进站后,映入眼帘的是行车道上的指示标,控制台通过网络发出视频信号引导车辆行驶,再根据加油机上LeD显示屏的提示来停车,加油。

3.3.3加油

车辆停放在网络感控板接收器上,司机将磁卡插放在加油机上,等待加油。

3.3.4检查与报警

加完油后,LeD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会提示顾客到营业室交款。(如果意外发生“跑单”,控制台通过传输指令给网络报警)

3.3.5非油商品

加油岛中心的LeD电子屏幕通过控制传输指令,向顾客宣传非油商

3.3.6监控

控制台发出指令,实时监控油罐。

3.3.7概述与示意图

主式加油站简单步骤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不仅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主要的是便于企业高管“垂直化”管理。

结论

时至今日,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远程教育、多媒体会议、电视广告、电影特技等大众熟悉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制造出无限的便捷和全身心愉悦。

多媒体技术无疑将是今后企业现代化办公的根本之源,学习好、想象好、使用好多媒体技术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强国”的理念。

参考资料

[1]靳敏《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晓燕刘振霞马志强《网络多媒体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