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4:28

医药行业趋势篇1

在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此次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逆势再创19年来新高,以158.8亿元收官。与食品、饮料、白酒等行业的争相豪赌相比,曾经作为投标“大户”的医药企业参与央视黄金广告的热情正在逐年减退。在参与招标的251家企业中,仅云南白药、北方医药和广州药业3家药企的中标金额进入前100位。药企中标金额共计3.7亿元,较之2012年的7.02亿元锐减了47.2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医改推进,医药市场格局不断调整,零售终端增长乏力,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在不断下降,这使得药企在营销战略上谋变,此外受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让药企更为谨慎。

“前段时间行业探讨otC药品广告禁令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且不论这个‘禁令’是否执行、如何执行,大家不免会对以后的营销策略和传播模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年来青睐于广告轰炸的otC药企会考虑得更多,比如说营销策略是否会向更务实的业务层面转型,营销传播是否会向专业媒体、新媒体方向转变等等。”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

“新媒体将是未来医药行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认为,但也不能盲目崇拜,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的属性、企业的资源等方面,来综合考量是否投放新媒体,或者说制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互补的策略。比如说,完全是处方药的企业在新媒体的选择上就要有所慎重,或者不选择,在他看来,otC企业选择新媒体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如对新媒体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可以尝试在继续投放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适当留一部分预算在新媒体上,通过实践检验新媒体在传播中的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医药企业探路者的身影,包括盘龙云海、滇虹药业、桂龙药业、葵花药业以及马应龙在内的药企都已经初尝了新媒体营销的甜头。例如在视频营销上,马应龙药业早在两年前就尝试通过UGC内容进行病毒视频、微电影营销,盘龙云海定制优酷土豆“金牌大剧”,滇虹药业的康王·娜么杰出“舞动中国”整合营销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牌开始尝试视频营销这一模式;在微博营销上,羚锐制药通络祛痛膏、小羚羊退热贴两个产品开通了新浪微博,借助微博平台,两个产品微博先后开展了线上的微博活动,并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形成“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在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均开展了“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吸引众多网友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海南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看来,新媒体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医药企业追捧,主要是由受众的变化比例所决定的,只要新媒体的受众增长,其重要性也必将增长,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而然会提高。

“新媒体营销是医药品牌传播大势所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医药企业特别是otC企业营销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改变:从关注到观望,从尝试到策略转型。这些改变在近两三年已经发生了,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有更大规模更实质性的改变。

医药电子商务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十二五”规划明确希望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推动国家医改的有力工具。“新医改”也将扶植网上卖药,将网上卖药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尤其是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

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网上购物日渐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医药电子商务在2012年取得突发猛进的发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目前,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质的企业为3739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为117家。具有资质且已上线的药企不超过70家,其余仍在搭建和完善中。在交易规模上,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医药B2C(商家对顾客)交易规模已达到10.9亿元。在2012年十分火爆的“双十一”的活动中,华源大药房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超过500万元,康爱多则达到300多万,销售排行第九和第十的开心人大药房和华佗大药房则分别为100万和54万。

“目前,日常用品、快消品通过淘宝等网站在互联网实现了线上销售,这是电子商务在其它行业上获得了成功,医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但其本质属性同样属于商品,所以其他行业在电子商务的成功的昨天就是医药行业的明天。同样期待医药产品(包括大健康产品)在电子商务渠道取得成功!”吴延兵表示。

孙辉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近年来网购盛行,这种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确实受到大家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通过网上买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医药电商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近年来也得到了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尤其在2012年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天猫、京东等大型专业电商平台的介入大大推动了医药电商的交易量和参与人群。他预计2012年医药电商的规模会突破15个亿。在他看来,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长,购物体验及信任度的逐步改善,其购买范围、购买频次及客单价都会持续增加。

“医药电子商务和其它行业的电商一样,是未来趋势之一,因为80-90后人群是网络一代,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对网络电商的模式是认同、接受、参与的,他们认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药品销售当然也不例外。”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otC事业部总经理李从选如是说。

与2011年医药B2C市场4亿元的规模相比,今年已增长近3倍,业内专家认为,医药电商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元。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37万家药店,1.5万家连锁药店。面对这个被业内认为是最大的蓝海市场,相信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及线下连锁药企涉足医药电商。

医药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小、散、乱、差"的格局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困扰医药行业,这既不利于集约化运营和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从国际上看,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药品批发整合快于零售,制药会相对滞后于批发。在新医改环境中,国家希望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级。

按照新修订的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

据统计,我国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线4462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摸底调查,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3%计划在2012年底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有60%计划在2013年底通过认证,另有17%在2013年底前不能通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有11%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等四部门已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Gmp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兼并重组、认证检查、审评审批、委托生产、价格调整、招标采购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明确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尽快实施新修订Gmp认证。

李从选表示,随着新版Gmp的强制实施,一些没有营销能力的企业,将会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医药行业趋势篇2

在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此次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逆势再创19年来新高,以158.8亿元收官。与食品、饮料、白酒等行业的争相豪赌相比,曾经作为投标“大户”的医药企业参与央视黄金广告的热情正在逐年减退。在参与招标的251家企业中,仅云南白药、北方医药和广州药业3家药企的中标金额进入前100位。药企中标金额共计3.7亿元,较之去年的7.02亿元锐减了47.2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医改推进,医药市场格局不断调整,零售终端增长乏力,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在不断下降,这使得药企在营销战略上谋变,此外受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让药企更为谨慎。

“前段时间行业探讨otC药品广告禁令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且不论这个“禁令”是否执行、如何执行,大家不免会对以后的营销策略和传播模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年来青睐于广告轰炸的otC药企会考虑的更多,比如说营销策略是否会向更务实的业务层面转型,营销传播是否会向专业媒体、新媒体方向转变等等。”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

“新媒体将是未来医药行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认为,但也不能盲目崇拜,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的属性,企业的资源等方面,来综合考量是否投放新媒体,或者说制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互补的策略。比如说,完全是处方药的企业在新媒体的选择上就要有所慎重,或者不选择,在他看来,otC企业选择新媒体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如对新媒体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可以尝试在继续投放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适当留一部分预算在新媒体上,通过实践检验新媒体在传播中带来的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医药企业探路者的身影,包括盘龙云海、滇虹药业、桂龙药业、葵花药业以及马应龙在内的药企都已经初尝了新媒体营销的甜头。例如在视频营销上,马应龙药业早在两年前就尝试通过UGC内容进行病毒视频、微电影营销,盘龙云海定制优酷土豆“金牌大剧”,滇虹药业康王娜么杰出“舞动中国”整合营销活动,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牌开始尝试视频营销这一模式;在微博营销上,羚锐制药通络祛痛膏、小羚羊退热贴两个产品开通了新浪微博,借助微博平台,两个产品微博先后开展了线上的微博活动,并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形成“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在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均开展了“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吸引近上众多网友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看来,新媒体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医药企业追捧,主要是由受众的变化比例所决定的,只要新媒体的受众增长,其重要性也必将增长,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而然增长。

“新媒体营销是医药品牌传播大势所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医药企业特别是otC企业营销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改变:从关注到观望,从尝试到策略转型。这些改变在近两三年已经发生了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有更大规模更实质性的改变。

医药电子商务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十二五”规划明确希望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推动国家医改的有力工具。“新医改”也将扶植网上卖药,将网上卖药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尤其是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

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网上购物日渐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医药电子商务在2012年取得突发猛进的发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目前,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质的企业为3739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为117家。具有资质且已上线的药企不超过70家,其余仍在搭建和完善中。在交易规模上,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医药B2C(商家对顾客)交易规模已达到10.9亿元。在今年十分火爆的“双十一”的活动中,华源大药房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超过500万元,康爱多则达到300多万,销售排行第九和第十的开心人大药房和华佗大药房则分别为100万和54万。

“目前,日常用品、快消品通过淘宝等网站在互联网实现了线上销售,这是电子商务在其它行业上获得了成功,医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但其本质属性同样属于商品,所以其他行业在电子商务的成功的昨天就是医药行业的明天。同样期待医药产品(包括大健康产品)在电子商务渠道取得成功!”吴延兵表示。

孙辉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近年来网购盛行,这种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确实受到大家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通过网上买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医药电商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近年来也得到了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尤其在今年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天猫、京东等大型专业电商平台的介入大大推动了医药电商的交易量和参与人群。他预计2012年医药电商的规模会突破15个亿。在他看来,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长,购物体验及信任度的逐步改善,其购买范围、购买频次及客单价都会持续增加。

与2011年医药B2C市场4亿元的规模相比,今年已增长近3倍,业内专家认为,医药电商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元。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37万家药店,1.5万家连锁药店。面对这个被业内认为是最大的蓝海市场,相信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及线下连锁药企涉足医药电商。

医药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小、散、乱、差"的格局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困扰医药行业,既不利于集约化运营和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从国际上看,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药品批发整合快于零售,制药会相对滞后于批发。在新医改环境中,国家希望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级。

按照新修订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

据统计,我国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线4462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摸底调查情况,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3%计划在2012年底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有60%计划在2013年底通过认证,另有17%在2013年底前不能通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有11%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等四部门已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Gmp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兼并重组、认证检查、审评审批、委托生产、价格调整、招标采购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明确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尽快实施新修订Gmp认证。

医药行业趋势篇3

关键词:otC;现状;2015年

otC是英文overthe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指非处方药[1-3]。非处方药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本文对otC营销现状及2015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1otC产品概况

目前有otC产品4727个,中成药占百分之七十八点七,化学药占百分之二十一点三。近几年我国otC市场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一。

2otC产品及其发展趋势

由于基药政策的限价和招投标限制,部分企业的一部分产品会以otC渠道为主进行营销运作。大健康产品越来越多。“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保健养生到药店”的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崔进了大健康产品的发展。大健康产品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鸿茅药酒、江中健胃消食片、灵芝孢子油、甘麦大枣汤、龟龄集、龟苓膏、维C、维e等。最近国家政策鼓励扶持健康产业,大健康产品将成为药店最畅销的otC品类。

32015年otC市场营销现状

尽管有人觉得基药在蚕食otC市场,但我国otC还在快速增长的,目前otC零售市场规模约在2000亿元左右。政府实施医改,提高底层居民医疗水平,但医改进行的较艰难,otC市场是非常乐观的。目前我国otC市场占医药市场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自我保健和自我医疗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对大健康常品的需求。城镇化带来大量的新增城镇人口,这个新增群体,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是刚性的。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2015年达到2.16亿,这给otC大健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otC市场的冲击主要有医保定点药店非药品的限售;产品变成基药后,最高售价被限制,导致被其他品种取代;零售终端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42015年otC市场发展趋势

4.1大连锁与品牌厂商的品牌药品的战略合作区域紧密趋势

品牌药企认识到主流连锁代表医药零售发展方向,因此开始正视和重视主流连锁,开始和连锁药店战略合作。工业不重视和让利连锁就会失去这部分零售的份额,连锁不重视品牌产品,不卖品牌产品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所以未来的工商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工商合作可以快速提升某一个品类在连锁中的销售份额,有利于做大。未来合作还会出现的合作模式有:请连锁高管到工业参观体验;工业建立服务连锁药店;工业做自己产品的专柜营销等。

4.2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趋势

以前那种“广告+商业渠道”运作的模式效率效果都越来越低,因此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工作:细分消费者需求和媒体接触习惯,多种方式塑造品牌;细分不同区域市场;细分不同终端类型;细分渠道与终端队伍,各种类型不同商业渠道零售终端都有队伍开拓与维护上量;细分产品及其合适的运作模式。

4.3终端推广取胜趋势

零售商要给患者建立档案,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节假日打折活动、定期的健康检查等。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出入口、老年活动中心、菜市场等地、写字楼、企事业单位等。会议活动可采取“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为活动参与者准备小礼品。会议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客户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4.4与连锁合作共建品类管理中心趋势

工商协作,做大做强,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各种品类管理中心。品类管理是药店真正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现。新品类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定义品类,提供一站式疾病解决方案,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4.5提高人员素质的趋势

和人员索质提高是医药营销的当务之急,日趋完善的otC分类管理办法正在实施,这一办法的实施对零售市场在人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配送质最、销售行为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提高人员素质是otC营销的发展趋势之一。

4.6重视大众健康宣传的趋势

根据国家“四进社区”的精神,利用强大的销售网络,宣传健康卫生知识,介绍企业的产品。老年人人均每年用药水平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好几倍。社区宣传有利于对老年人的直接服务,是一块非常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企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药品知识讲座,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拉近了销售代表与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并建立起忠诚度。同时,加强社区服务,企业可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市场变化的真实信息,及时作出营销策略的调整。

4.7做终端品牌趋势

大众媒体费用高,大部分企业转而寻求投入终端品牌。终端品牌:经常把连锁药店组织起来搞活动,通过药店行业媒体来做软硬广告投入,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常用的方式是:组织连锁药店老板参与各种文化之旅、高峰论坛等;组织店员、店长、药师的各种选秀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依靠终端品牌,产品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销售。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居民集中地、早夜市、菜市场等地等。活动需准备的工具主要包括桌子、顾客登记表、笔记本、椅子、条幅、展架、笔、Dm单等。

4.8基药对otC市场短期内的冲击趋势

基药品种增加以后几乎涵盖了各个治疗领域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买药可以按照比例报销,零售市场就无任何价格优势可言。医药分开进展缓慢,药店零售的生意越来越差。政府招投标垄断严重打击了第三终端零售市场。笔者认为对于独家品种可以通过提高中标价格,放量增涨,但对于已经在广告的品牌otC产品,限价后就很难运作,广告费可能都挣不回来。

参考文献

[1]杜业明,周海生.wto架构下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1).

医药行业趋势篇4

[关键词]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

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5个子行业。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达63%,为产值最高的行业。但研发经费与人员投入不足、新产品转换能力较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1发展过程与行业特征

1.1行业规模持续增大,占全国比重变化较为稳定医药制造业产值呈持续增长态势,2003-201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11.4%。2004年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2004年以后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在10%上下浮动。吉林省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05年降到最低点,近几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吉林省医药制造业行业规模在全国地位越来越高,而黑龙江省占全国比重呈现持续下滑状态,辽宁省比重变化较小。1.2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出整体呈上升趋势,占全国比重却略有下滑医药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12.6%。辽宁R&D经费内部支出总量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达21.8%,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8.1%,而吉林(8.3%)和黑龙江(10.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D经费内部支出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辽宁省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吉林省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黑龙江省所占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1.3区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吉林省行业规模较大医药制造业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明显,吉林的生产规模明显高于辽宁和黑龙江省,吉林省的从业人员数、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超过了两省的总量。2014年吉林省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全国排名第4位,位列山东、江苏和河南之后,在全国处于较前位置。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分别排名11、18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全国分别排名15、16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行业规模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内药材资源和医药企业分布密切相关,吉林省的修正药业、金宝药业、万通药业、敖东延边药业在全国医药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是科技部于2000年批准建设的国家第二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长白山地区有丰富的药材资源。1.4中成药生产优势明显,化学药品制药发展相对不足中成药生产和生物药品制造在医药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吉林省的中成药所占比重高达56.9%,远高于全国的19.2%,中药制药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所比重不足,说明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依旧是依靠丰富的医药资源发展中成药。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生物药品制造在全国处于较领先水平,吉林省中成药生产和生物药品制造发展水平较高,黑龙江省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发展相对具有优势。

2主要存在的问题

2.1生产总量在全国占有较高比重,但经济效益相对不高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447.48亿元,占GDp总量的4.5%,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从业人员数和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10%,而利润总额却不高,人均利润创造值和利润占收入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R&D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2014年医药制造业R&D人员13642人,占全国7.5%,R&D经费内部支出20.7亿元,仅占全国的5.3%,R&D人员和经费投入在全国所占比重均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11%)。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不高,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0.9%、0.5%和1.5%,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7%,尤其是吉林省的研发投入强度与行业规模严重不匹配。吉林省医药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不足,吉林省企业总数占全国的4.5%,而有R&D活动的企业数却仅占2.8%,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全国0.5%。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在全国排名分别为15、21、19,而企业总数排名为12、9、19,东北三省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在全国的排名要低于企业数排名,企业研发能力不足。2.3创新产出不足,新产品生产转换能力较低2014年东北三省医药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4.75%,低于行业产值在全国的比重。而吉林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482件,远远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东部省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的有效专利数在全国排名分别为19、16、22位,均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的排名,行业创新产出不足。东北三省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占全国6.9%,在全国占有比重较低,而且新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4.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新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排名分别为22、13、24位,新产品转化能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不足,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仅占全国的6.0%,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17、11、19位。

3对策建议

3.1加快体制创新,优化竞争环境东北三省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创新市场体系及相关制度,创新医药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政府职能及管理手法,强化“监”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行政机构的“帮、促”作用;应进一步激发民营制药企业的创业热情,营造鼓励创业的宽松环境,探索有效的新型分配方式,建立正当的利益导向机制,保护和尊重民营医药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新观念、新技术。3.2增强技术创新,抢占医药发展先机发展医药制造业,必须提升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的资金、人才投入力度,建立有序的投人机制、制定鼓励创新的切实措施、促成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等多种途径,特别是要在增强核心技术占有份额、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开发能力上加大投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3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东北三省尤其是长白山丰富的药材资源、较强的医药研发基础以及修正、哈药等一批大型医药企业的带动作用等比较优势,重新确立企业的产品、品牌、营销、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药制造业在健康产业中的份额。

[参考文献]

[1]金凤君等.东北三省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赵玉林.高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医药行业趋势篇5

受药品价格不断下滑的影响,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长乏力。2005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剔除马应龙(没有披露200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和重组股三精制药(数据前后不可比)后,114家医药上市公司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61万元,同比增长了12%,而2004年和2003年同期98只医药股票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为23.24%和27.20%,收入增幅逐年缩小。三年来医药上市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增幅呈现下滑态势。从子行业来看,化学药的收入增长幅度处于一种波动状态;中药的收入增幅逐年增大;而生物药公司数目少规模小,收入增幅的波动很大,震荡向下;医药商业收入的增幅也处在波动状态,但增幅都在12%以上。

净利出现萎缩趋势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价格下跌和费用增长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中期以来,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今年第一季度依然是负增长:114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1,270万元,同比下降了6.47%。而2004年和2003年同期98家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2.13%和14.20%,净利润增幅也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仅中药行业的净利润增幅逐年增大,200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幅高达26.27%;其它如化学制药的净利润增幅处于下滑状态;生物药的净利润增幅则震荡向下;而医药商业的净利润增幅相对比较稳定,处于小幅增长状态。

盈利空间不断挤压

毛利空间变小。2005年第一季度114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7,892万元,同比小幅增长了7.41%,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12%的增幅。加权平均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从2004年第一季度的26.49%下降到2005年第一季度的25.41%,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4.08%。近三年来医药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趋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比较类似,不过主营业务利润增幅的下降速度更快,增幅从2003年的25.79%下降到2005年的7.41%。从子行业来看,化学药和医药商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增幅震荡向下;中药板块的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处于水平波动状态,而生物制药的主营业务利润增幅明显逐年下滑。

销售净利润率不断走低。2005年第一季度,114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净利率为4.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53%。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的销售净利率逐年下滑,中药的销售净利率则震荡向下,而医药商业的销售净利率相对稳定。

整体净利预降6%-10%

从医药上市公司销售净利润率和净利润下滑的态势来看,今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由于第二季度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环境并没有明显变化,我们估计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仍将延续第一季度的运行态势,整体净利润预计可能下降6%-10%左右。

在子行业中,中药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可能相对乐观一些,化学药和生物药上市公司相对悲观,医药商业波动幅度可能不大。近期药品降价传闻不断,可能由于降幅过大导致该降价政策难产。从药品降价的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可能依次会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实施全面降价,不过专利药品和品牌药品可望通过申请单独定价来躲过“一劫”。

医药行业趋势篇6

一、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获得医药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总数与网上药店总数呈现高速增加趋势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国共有353家企业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比上年同期增加154家,开创了历史新高。从业务形式来看,B2C(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发展最为迅猛,全国累计共有264家企业拥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127家;B2B(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的发展比较缓慢,全国累计共有73家企业具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22家。从我国第一张医药电商牌照发放开始,到2010年获得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数增加到23家,网上药店增加到10家,中国医药电商发展一度十分缓慢;但是截止到2015年7月,我国获得医药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为442家,网上药店329家,获得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和中国网上药店数量呈现高速增加状态。

(二)我国医药电子商务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当前国内的医药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规模已经呈现逐年上升的迅猛发展趋势。2014年之前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处方药品,但是自2014年颁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初步放开处方药网上售卖以来,大大刺激了医药企业开展互联网经营的积极性,医药电商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据工信部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4亿元,2012年增至16亿元,2014年达到68亿元,逐年呈现高速上升趋势。此外,目前我国医药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发展速度也在加速,2014年全国共计有16家平台拥有交易证照,在上年基础上增加了5家,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形势。

(三)目前医药电商以B2C模式发展为主

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从2009年开始急剧增长,到2012年增速逐渐放缓,并呈平稳增长趋势,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0.6亿,年增长率58.9%。2015年医药电商交易额增长率也将接近60%,增速高出网络购物市场整体40%左右,由此看出我国医药电商B2C模式发展较快。对于企业来说,获得C证即可开展B2C业务,大多数企业获取网售牌照不是难题,难在盈利模式的突破。自营式B2C盈利模式是以销售价差为主,可以攫取产业链利润;平台式B2C盈利模式以收取流量佣金为主。目前,由于医疗领域市场规模大,涉及消费者购药的应用场景、服务承接者、服务内容、盈利模式等相关问题,短时间内社会企业难以解决,而且这个行业本身需要长期策划、研究、准备,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商业模式才能立足市场,获得资本的青睐,所以o2o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可见,B2B,o2o模式虽是未来医药电商发展趋势,但目前仍以B2C模式为主。

二、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医药电商行业信息化建设时间短,企业内部实现计算机统一管理仍难以实现。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已建设电商平台的医药企业用作“宣传本公司医药产品”的占3%,“网络销售药品”仅占1.8%,“其它方面”占0.6%,由此看出医药企业建设电商平台用于实际交易方面规模较小。而且目前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尚未建立,技术发展缓慢,对外信息化低,医药电商企业总体发展较慢。此外,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现今我国尚未出现一家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综合性企业。但国外如美国沃尔格林是一家高度集中的食品、药品大型零售企业,其信息化综合水平高,发展迅猛,规模巨大。截至2015年5月,该公司净盈利从上年同期7.14亿美元增至13亿美元。

(二)医药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却对运行中医药电商最核心问题的规定少之又少,如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电子交易安全性等问题,均缺少法律依据。2014年8月,安徽省食药监局联合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药监网剑”的活动,以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网上销售假药与违法售药的行为。2015年1月,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查处了21家不法医药网站,公开了这些网站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散布虚假广告信息,以低价和夸大宣传效果的方式诱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网上购药,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目前,已关闭了违法售药网站3家;涉嫌虚假药品信息的网站4家;移交市局调查核实的网站2家;被曝光警告的网站43家。安徽大量无良商家在网络售药被查处说明,我国相关医药电商网络市场的政策法规存在巨大漏洞,急需出台相应的政策治理。

(三)医药电商领域的信息、资金、物流等方面未有效集成

我国医药电商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还未能实行有效集成,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交易双方对网上支付心存顾虑,加之目前缺乏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制度,导致交易时出现“网上谈判,网下付款”的怪圈;另一方面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流通领域尚处于建设阶段,因而很多医药商业公司不得不在医药物流层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济上难以承受。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有商康医药网,它既能提供直接可靠的交易信息,又能提供招商、药品交易等服务,使社区的小药店能够从国际大品牌药厂直接进货,购药变得像“淘宝”一样轻松。然而,医药流通是利润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分散的医药电商公司都自建物流,会让不少电商觉得“入不敷出”,从而抑制了医药电商的发展。鉴于上述原因,我国医药电商交易中常常会出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间不连贯的现象,降低了实际利用价值,难以保证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四)消费主体群的电子商务意识薄弱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消费主体群电子商务意识薄弱,直接影响了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当下网民数量较多的是年轻群体,他们的医药消费数量少,而老年患者对医药购买力度大,数量众多,却对网络购药了解程度不高,习惯于通过医院或药店的渠道购买。据中国食品药品行业协会调查显示,传统购药主体主要集中在50岁到70岁的人群,而老年患者网络购药只占到购药总人数的8.6%,由此看出消费者电子商务意识的淡薄,加上部分医药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在互联网中虚假宣传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严重制约了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如2015年4月,顾客王先生在网上1号店买的云牌破壁灵芝孢子粉,产品外包装上注明(产品具有)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内容,生产单位为绵阳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标准为GB/t293442012,并注明为Gmp达标企业、“军工级”等字样。但王先生服用后身体发热,头痛,发虚汗等现象出现,随即就医发现,该药品生产厂商并未取得食品、保健食品及药品生产许可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不到认证信息,涉嫌虚假宣传。此外,网络售药是众多患者对自己身体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购买,在无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也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完善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改进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提高发展标准。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把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审查开展B2C医药电商企业的资格,并对流通的相关医药产品,要通过GSp的资格认证。要尽快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制度和清晰的监管流程。事前监督主要包括网上销售企业资质、产品类型和质量以及医疗电商企业硬件环境监控和网络安全等监管,向企业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来确定;事中监管是跟踪管理网络医药电子产品的质量、网络电子的交易情况,并根据电子商务平台了解企业及其产品的动态,尽快对相关的产品进行清理、核对;事后监管主要结合电子商务用户监督和消费者,通过政府监管、企业自我检查和接受用户实现事后监督报告的目标,最终形成整个跟踪系统。

第二,建立健全医药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深化电商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目前,我国传统医药流通每年平均周转4次,流通费用为12.6%,最高为30%,而美国医药行业每年平均周转15次,费用率为2.6%。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对我国医药电商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此,首先应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借助药品零售店,依靠物流运输设施,支持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完善GSp体系;其次要利用已取得医药物流配送资格及设施进行配送,对不具备自主配送条件的,可与第三方医药流通企业联手,或与具备医药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再次要加速现有物流的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效率,高效地融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进而提高订单处理能力,缩短配送过程中的时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最终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

第三,建立第三方企业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医药电子商务提供良机。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专业意义上的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基于此,将我国存在由多渠道、多环节、“人人接触”的方式转向单一渠道、单一环节、“人机对话”方式,使医药购买决策更集中。这样,既可以降低药品成本、缩减中间环节、降低药品流通成本,也使得购买药品更方便,药品的库存率降低等,最终为决策提供有力数据。通过第三方的电子商务为我国众多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引导我国分散及信息化基础不高的企业会员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使制药企业能更好地规划生产、降低库存,进而使下游流通环节分享公共平台的医药信息资源,并能获得更为稳定的货源保障,价格更低的货品供应。尽管目前国内缺少较成功的案例,但它依然是是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如九州通、海虹医药、民生医药等已经探索出一些发展路径,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发展成为影响力较大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更不能发展成真正具有专业意义上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只有建立真正具有专业意义上的第三方企业间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才能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入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创造良机。

医药行业趋势篇7

关键词: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57-03

一、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全部来自2002―2007年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数据库》;公司财务数据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

(二)样本选择

选取样本是2003―2006年四年中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并购事件的中国医药上市公司,选取并购前两年,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以及并购重组后的两年至少四年的年报数据。

(三)并购绩效方法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12项财务指标作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内容。

(四)实证研究分析

1.中国上市公司绩效变化情况。(1)盈利和发展能力变化不稳定,长期呈增长趋势,如净资产收益率从2002年5.8%到2007年19.3%;(2)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高于50%的理论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总体趋势上升,2006年最好;(3)除了主营业务财务费用比呈下降趋势外。

2.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绩效变化情况。(1)盈利能力水平上升趋势,但较全部上市公司低,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四年负值;(2)资产负债率水平较全部上市公司低,但比理论水平50%高;(3)资本运营良好,发展能力虽呈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4)主营业务期间费用比较全部上市公司低很多,除主营业务管理费用比稳步增长外,另外两个指标变化极不稳定;(5)单位利润所得税和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指标变化不明显。

3.各年份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变化情况。(1)盈利能力:并购当年,公司经营业绩随并购样本不同而不同,无明显规律,从长期看,总体盈利水平上升;(2)营运能力:并购后大幅度提升,并购后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3)偿债能力: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基本维持在50%的较好水平,特别是在并购后来的年份中,保持一个低于50%的水平;(4)发展能力:三个发展能力的指标表现很不稳定,2003、2004、2005年样本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并购当年都下降,总资产增长率都上升。(5)协同能力:三项主营业务收入期间费用比中,并购后每元管理费用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每元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却是下降。(6)从单位利润所得税看,除2006年并购样本公司上升外,其他年份的并购样本公司并购当年的单位利润所得税都呈下降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得到了延续。

4.2002―2007年上市公司、医药上市公司、医药并购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均值比较分析。(1)指标纵向比较,中国医药并购上市公司处于中上水平,指标情况比全国上市公司稍差,比全国医药上市公司好。如表,前三项指标中国医药并购上市公司处于低水平,而中间四项指标处于高水平,最后五项指标处于中间水平。(2)横向指标来看,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单位利润所得税三个指标处于三类上市公司最低水平;而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处于三类上市公司的最高水平;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管理费用比、主营业务销售费用比、主营业务财务费用比、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五个指标处于三类上市公司的中间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二、研究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1)并购是实现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规模化多元化,提高股东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2)并购提高了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资产的运营能力。(3)并购后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增值不大,带来的长期效益需经整合后才能凸显。(4)通过财务性并购实现中国医药上市公司避税效应。

2.研究建议。(1)加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后的整合,提高医药并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2)通过并购,扩大避税效益。(3)利用并购带来营运和资本结构优势,在并购整合后期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后并购阶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J.弗雷德・威斯通,等.接管、重组与公司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医药行业趋势篇8

关键词:药品;营销;现状

药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均大于百分之五[1-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均大于百分之十,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意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药品营销,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药学、市场营销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医药工商企业及相关机构从事药品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国家医药制度改革,竞争公平激烈化,市场最终将成熟、稳定、规范起来。本文对药品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1国内药品营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1产品时代

改革开放以前,整个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了传统的计划、集约的模式,国家主导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计划将药品调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

1.2营销时代

随着竞争愈来愈激烈,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忠诚的顾客群才被日益重视。国内许多企业逐步尝试建立产品管理体系。

1.3整合时代

物流平台的发展,缩减了生产企业与终端药店之间的供货环节,再加平价药店的出现,药品价格下调。随着国家医药制度改革,竞争公平激烈化,市场最终将成熟、稳定、规范起来。

2我国药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营销,就以知道市场需求,抓住市场需求欲望,营造需求氛围,并进行目标销售。中国医药市场虽然总量较小,但高于世界主要制药国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十大医药生产国和原料药出口国之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人条件的放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其分布不合理。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医院,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推销药物的不良后果则导致滥用药物和药价的上涨。药品营销方面的基础人才奇缺,要么有药学知识没营销技能,要么有营销技能没有药学知识。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落后,没有整体战略、缺乏团队精神。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管理,但是仍有一部分医生见利忘义,依然顶风作案。

3药品营销发展趋势

3.1知识营销

知识营销不是单纯的给回扣和打广告,而是建立专业化的学术服务体系。企业应充分的调动销售方面的优势,把与消费者的沟通作为推广的重点,更加准确地锁定目标消费者。我们必须清理极少数低素质医药代表,避免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加强学术营销并树立公司形象。

3.2市场更规范化

在药品营销中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打击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的力度,治理商业贿赂。药品销售行业也在逐步恢复秩序和理性。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都应迅速调整策略和状态,找到适合本企业的营销办法。药品营销市场会更规范化。

3.3重视大众健康宣传,开发社区医疗市场

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四进社区”的精神,利用强大的销售网络,在社区内直接面对消费者,宣传企业的产品,有利于药品的营销。社区宣传有利于对老年人的直接服务,是一块非常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企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药品知识讲座,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拉近了销售代表与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企业代表与消费者之间的人际传播效率立起消费者的忠诚度。社区服务有利于了解市场变化,能及时了市场信息并且能够完整的保存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3.4开发新市场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全世界各国卫生工作的方向,我国新医改的规划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农村医改已经起步,医药市场将不断增长。预计2016年新农合筹资金额有望翻两番。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开发农村市场,满足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3.5微博促进医药营销

采用微博与消费者互动,通过制造引人入胜的话题讨论、与粉丝有奖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改进产品性能和服务,缩短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3.6从营销的“点”、“面”创新到营销系统创新

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多独特的营销手段和方法。中国企业也正是靠独特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在短时期内超越了跨国公司。但是企业的营销竞争不再是靠一个点子,需要从整个营销模式出发。只有整个营销模式的创新,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营销竞争力。中国企业不缺营销新概念,缺的是对整个营销模式的管理。首先,企业的营销理念要和企业的文化要求相适应。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团队要建立大营销思维,企业家团队和企业营销团队要在营销理念上达成共识。企业从上至下要认识到营销不再是营销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再次,要把营销理念上升到管理层次。

3.7营销体系系统创新

营销体系系统创新并不不是否定原有的营销模式,而是对营销体系不断的改进。原有的营销模式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东西,要继承它合理的成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创新是涉及到营销模式、营销组织与流程、营销运行机制等方面,并把营销的创新提升到管理层次。

未来的国内医药市场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朝阳市场,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调整各自的战略思路,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医药行业的面前。大多数企业将力求规范运作,但一些企业仍会利用政府管理的盲点。在营销环境发生质变的时代,唯有与时俱进、提升品质、严格自律、规范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建立优势。

参考文献

[1]徐爱军,陈传明.制药企业药品营销模式比较及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药房,2006(12).

医药行业趋势篇9

摘要药品会计作为会计行业中的一个特殊岗位,在医院药品资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医院药品会计的基本职责出发,分析医院药品会计目前工作情况,尝试探讨药品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院药品会计现状及趋势

长久以来医院通过药品经营盈利的方式受到广大民众的长久诟病,但这种盈利方式也有其历史性和制度性的原因,只能通过逐步的医疗体制改革,实现不断进步。因此,在现阶段通过做好医院药品的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药品资产运营过程中造成的医患矛盾就显得特别重要,药品会计工作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一、药品会计职能介绍

医院为加强对药品资产的统一管理,加强对药品采购、存储、售卖、使用等整个药品环节的管控,往往会建立一套适用于本医院的药品会计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完善的内部管控体制和程序,实现对药品资产的有效管理。药品会计的具体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采购的监督

药品采购是医院药品管理中非常关键的源头,医院对于采购药品的选择,往往会直接决定患者用药的成本和药物疗效,关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药品会计的首要职责就是监督药品采购的整个过程,通过对药品种类、疗效、价格、生产厂商等监督审核,确定在药品选择时的透明性和明确性。通过对采购药品的账目清单、实际存储费用、损耗和周转效率等的监督,实现对医院药品采购资金使用的实时监督和掌控。

2.药品库存的监督

药品采购进医院之后,药品会计通过对药品库存实际情况的梳理,强化对药品使用、售出环节的管理,避免在药品储存过程中出现私拿私卖、以好换次等恶性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药品库房进行实时监督,切实维护好医院的药品财产。

3.会计职能的行使

药品会计的工作职能除以上的监督职能外,最主要的工作是会计职能的行使。药品会计的所有工作都包涵于广义的会计工作当中,同时,又设计到药品价格核算、药品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性业务。这就要求药品会计不只掌握会计工作的所有职能,还应对药品领域的各项计算性工作非常熟练。

二、药品会计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药品会计的大量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完成,既导致了效率低下,增加了工作量的积累,又容易出现各种严重性的错误,给医院造成巨大财产损失。随着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也被应用到医院药品会计的日常工作当中,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设备等成本。但由于药品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医院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的药品会计工作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让人满意。

1.账款核算问题

目前,药品赊销现象在医院的药品管理中比较常见,药品赊销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用药和医院管理提供了便利,但也常常会因为账款拖欠时间长、单位复杂、赊销方式各异等原因,大大增加医院药品会计在账款核算方面的工作量,进而容易导致核算出错等问题的发生,更严重的是,容易给一些不负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以可乘之机,滋生腐败贪污等现象的放生。

2.药品采购问题

虽然国家已多次对于药品市场采购价格的管理规定或相关政策,但在现实的医院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营业绩、利润考核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影响,还是会在药品采购环节通过各种灰色手段降低药品采购价格,甚至不惜以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为代价采购假冒伪劣药品,带来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

3.从业人员能力问题

由于药品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药品和会计工作都非常熟悉乃至精通。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一方面这类的专业型人才目前比较缺乏,学校专业设置和社会的专业培训方面都还没有专门针对药品会计人员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医院在现实管理过程中出于人工成本和短期工作成效方面考虑,往往简单的雇佣非药品类的会计专业人员或直接让一部分医护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后上岗,根本无法满足药品会计工作的需要,也容易带来实际工作中因业务技能不熟练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的发生。

三、解决措施及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院已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看病、开药、住院等方面的职能发展阶段,还应重视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建设,通过一些列现代化、体制化手段加强医院管理工作,从世界其他国家医院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些手段也是药品会计在下一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1.加强药品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医院药品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医院药品会计工作整个业务流程的科学分解,实现对每个工作环节的精细管理,从而避免传统管理工作中利用各种管理漏洞进行牟利的现象。

2.加强系统化会计工作梳理

在实现药品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基础上,还需要建立统一的、系统性的药品会计工作板块,通过系统性统筹协调实现对药品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整,有利于加强医院药品工作的整体管理。

3.加强工作方式的规范化建设

现代化的工作模式还应以规范化的实践操作为特征,通过对参与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行为规范的必要约束,从而实现对工作流程的彻底掌控,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各种问题发生。

结语:医院药品会计工作在现代化医院管理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解决好目前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合理分析药品工作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早日实现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郭红宇,曾建军.浅谈医院药品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企业教育.2013(4).

[2]刘妍.医院药品会计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2(29).

[3]隋晓宁,王志强.探讨医院药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2).

医药行业趋势篇10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医药经济 发展

2011年8月1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2.21亿,占全国人口16%。由于过去特殊的人口政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呈加速增长状态。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激增,老龄化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将成立社会焦点问题,同时,这将推动老龄化产业特别是给医药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人口老龄化与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1年6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较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较2000年上升6.29个百分点;与1999~2000年对比,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分别上升了1.77个和1.45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加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2025年将超过3亿、到2045年将达到4亿人。

二、老龄化人口疾病特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降低,患病几率也逐渐增高。在人一生中,大约80%的医药消费是在最后20年产生的,在医药市场,老龄化人口医药消费占了医药消费总额的50%以上。

据调查,我国老龄健康人口(无重大脏器疾病)占老龄总人口的20%~25%,约82%的老龄化人口均患有慢性疾病。老龄化人口所患疾病大多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所患疾病常不只一种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甚至有的患病多达七八种之多。老龄化人口所患疾病多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抑郁症等。这些疾病都具有疗程长、费用大、难以痊愈等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降脂减肥、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但是我国的医疗保健品市场发展并不规范,很多保健品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国家规范保健品市场,同时医药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更多高品质的医疗保健品。

三、人口老龄化给医药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老龄化人口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医药经济的发展规模。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超过老龄化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致死率已超过恶性肿瘤位居第一,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老龄化人口第一杀手,其治疗药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销售规模约占全国药品总销售的15%。

老龄化人口的第二杀手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约在500亿美元左右。中国抗肿瘤药物的消费也有500亿元的市场份额。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是如此,其它老龄人口用药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地高。

过去几年,生物医药连续实现了超过4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并且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未来医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生物制药领域,特别是新特药,如多肽蛋白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心脑血管病药物,预防和治疗类的疫苗等,都具有不可想象的空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逐年增加,医药消费也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给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将有力地促进医药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医药经济腾飞之路

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理念

以老龄化人口数量激增为契机,改变过去那种只顾生产、不顾研发,只管销售、不管服务的传统观念,打造研发、生产、流通、消费、服务一条龙的医药经济新理念,从整体上把握市场,发展特色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中国医药经济快发展。

2 重视新产品研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性疾病正逐步被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症所代替,这给我国传统医药也提出了挑战。我国医药行业生产药品很多都是仿制品,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使企业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避免同质化价格竞争。

3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