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5:51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1

关键词税务筹划税务会计师

一、税务筹划的涵义及注意事项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这个概念说明了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税务筹划的方向应当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税务筹划的发生必须是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之前;税务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所谓“税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内涵,而不仅仅是指的税负最轻。这里所说的税务筹划并不仅指表面意义上的节税行为,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应是企业利益最大化。

税务筹划是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税务筹划应注意以下事项:

(1)税务筹划应当以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税务筹划要全面了解各项税收法律规定,特别要熟悉并研究各种税收法令制度,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构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税务筹划是否合法,必须通过税务机关的检查,纳税人应依法取得并保存会计凭证或记录,使其完整、正确,并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及时足额地缴纳各项税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纳税方案为税收主管机关所认可,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2)税务筹划应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安排和谋划。税务筹划是一种经济规划,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如果纳税事实已经形成,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为定局以后,就不存在税务筹划的问题了。否则不可避免地要沦为避税甚至逃税。税务筹划应在应税经济行为之前进行,并指导经济活动的运行。

(3)税务筹划应在经营活动整体的权衡下加以考虑。税务筹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合法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不仅要使企业整体税负最低,还要避免在税负降低的同时带来的由于销售与利润的下降超过节税收益。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所有的经营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与周围密切联系的整体来考虑,去选择有助于企业发展,能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方案。

(4)税务筹划应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任何一项税务筹划都有其两面性,即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收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支付额外的费用,以及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只有当后者小于前者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一项成功的税务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

(5)税务筹划应适应税收政策导向,不断调整或制定。社会经济环境、税收法律环境等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必须灵活应对,不断调整或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确保企业长久地获得税务筹划带来的收益。

二、正确认识企业税务会计

(1)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务筹划的作用。企业税务会计是对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并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企业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实际上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法规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从不同角度找出筹划点,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合理合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立出来的,同财务会计一样属于会计学范畴。税务会计的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收法规不符的会计事项,或进行税务筹划需要调整的会计事项,按税务会计的方法计算、调整,并做出账务处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如下:1)目标不同。税务会计按照税法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税金,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财务会计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企业的经济业务,为相关利益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便于做出相关决策。2)服务对象不同。税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国家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以及债权人。3)核算依据不同。税务会计核算主要依据国家税法,财务会计却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处理各项经济业务。4)核算原则不同。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变动,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3)设立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企业有自觉履行纳税的义务,同时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要想实现这种权利,应做到熟知税收法规,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还必须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既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法规,还要站在纳税人角度掌握税收法规,合理合法地进行各种税务事项的筹划,并进行有关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符合企业经济利益的正确决策。

三、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依据税收规定进行税务筹划,达到节税的目的。税务会计师根据国家税收规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全面地记录和核算企业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内容,以价值形式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纳税活动,并合理合法地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方向。

(2)有助于企业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税务会计师熟知税法和财经制度,了解企业的涉税资金运动,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从而提高纳税意识,养成自觉纳税的良好习惯。

(3)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任何违反税法的规定,少纳或不纳税款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作为一名合格的税务会计师应在企业依法足额纳税的同时,运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充分考虑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有助于应对税务机关的稽查。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税务稽查直接影响到企业,税务会计师既熟悉税法,又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能够更好地做好应对税务稽查的工作。

(作者单位为建投能源定州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盖地.纳税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2

[关键词]企业并购;会计及税务处理;税务筹划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084-01

前言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企业并购,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企业并购的动因很多,可以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可以是为了实现多样化经营,也可以是企业并购为了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但其目标只有一个,即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税收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实现,如果在并购前没有准确审查企业的纳税情况,则会使并购后的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问题是并购各方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处理

2006年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下的介绍就将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方面展开。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在同一方控制下,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股权或净资产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并且不是暂时性的。如母公司将全资子公司的净资产转移至母公司并注销子公司;母公司将其拥有的对一个子公司的权益转移至另一子公司等。一般情况下,同一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总体原则―采用类似权益联合法的处理方法:即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际是一种购买行为!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采取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方的购买成本与取得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负债均按公允价值计量。购买方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合并成本与取得被合并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分两种情况处理,前者大于后者时确认为商誉,前者小于后者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二、企业并购中的税务处理

“财税59号文”对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处理做了明确规定,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一般性税务处理就是“应税合并”;特殊性税务处理即为“免税合并”。

1、一般性税务处理

一般性税务处理就是指应税合并的税务处理,应税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对被并企业转移的整体资产视作销售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合并企业并入该部分资产的计税成本可以其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会计处理上的购买法。其税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被并企业的税务处理

计税时要求对被并企业计算财产转让所得,就是以合并企业为合并而支付的现金及其他代价减去被并企业合并基准日净资产的计税成本,并将该财产转让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果被并企业合并前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可以该财产转让所得抵补,余额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足弥补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

(2)被并企业股东的税务处理

被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收购价款和其他利益后,应视为对原股权的清算分配,计算其股权投资所得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3)合并企业的税务处理

合并企业支付的合并价款中如果包含非现金资产,则应对这部分非现金资产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除此之外,不发生所得税纳税义务。同时,合并企业接受被并企业的有关资产,计税时可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

2、特殊性税务处理

(1)被并企业的税务处理

被并企业不计算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其合并以前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担,未弥补完的以前年度亏损可由合并企业继续弥补。③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2)被并企业股东的税务处理

被并企业股东的换股行为不被视同销售处理,不缴所得税,被并企业股东换得新股的成本,须以其所持旧股的成本为基础确定。但未交换新股的被并企业的股东取得的全部非股权支付额,以及采取换股形式的股东在获取合并企业股权的同时取得的少数非股权支付额,都应视为其持有的全部或对应比例的旧股的转让收入,按规定计算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依法缴纳所得税。

(3)合并企业的税务处理

合并企业除需对其少数非货币性质的非股权支付额按照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外,基本上无须纳税。合并企业接受被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须以被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实际上应当等于这些资产在被并企业的原计税成本。

三、税务筹划

而税收作为宏观经济中影响任何一个微观企业的重要经济因素,是企业在并购的决策及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划对象。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降低企业并购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笔者试图寻找企业并购行为中可能作出税务筹划的环节及筹划原则,以实现企业并购的最大经济效益。2008年的新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并降低了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标准及范围;统一并规范了所得税优惠政策。新税法的实施使企业并购的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税法弱化了企业并购时利用地域优惠进行税务筹划的方式;使纳税人利用外资企业身份进行并购税务筹划不再可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总体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减轻了企业并购中的所得税负担,增加了企业并购的热情,体现了鼓励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趋向;新企业所得税法首次引入了反避税的条款,对企业并购中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合理与合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企业合并必然伴随着资产的转移,同时也涉及营业税、增值税等税费的缴纳问题。企业在合并过程中,伴随而来的问题很多,但从市场竞争、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的角度来看企业合并对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出了好合并中纯在的问题对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行业的长久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成银、张红燕等.企业并购会计与税务处理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2(04):65-67.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3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税务筹划先进先出法

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税务筹划的内涵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既定的选择范围内,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地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选择纳税支出最小和资本收益最大的综合方案,从而获得最大税收收益。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目前,我国会计政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不属于税务筹划的范围。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此类会计政策较多,下面仅从三个方面说明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的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数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也不同(但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并不受影响,因而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以及总的税负并无影响)。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由于在折旧方法上存有差异,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2.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产品成本、利润及所得税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各项存货的发生和领用,按实际成本计算,计算的方法可以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由于运用以上不同计价方法所确定的存货发出成本不同,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必然产生不同的影响。

3.外币折算方法选择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在月份(或季度、年度)终了时,将各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照期末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其与对应的记账本位币账户期末余额之间的差额,则确认为汇兑损益。而汇兑损益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汇率经常发生变化,致使同一外币数额在不同时点会对应于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数额。汇兑损益,最终都会分次或一次地在计征所得税之前以各种费用的形式扣除或是增加计税所得,从而影响到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三、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正确选择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正确选择

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作用,就固定资产折旧而言可进行如下税务筹划:

如果预期今后所得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为优。这是因为这种方法使企业前期的成本费用加大,从而把前期利润推至后期,无疑延缓了纳税时间。

如果预期未来税率呈上升趋势,以直线法为优。这是因为加速折旧法延缓了纳税的利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在未来所得税率越来越高时,以后纳税年度的税负增加往往大于延缓纳税的利益。使得直线折旧法比加速折旧方法更为有利。

另外我们在选择折旧方法时还要考虑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因为物价的持续变动,会使一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企业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很大制约。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折旧政策以规避物价变动的风险。在通货膨胀下企业可选择加速折旧法,在通货紧缩下可选择平均年限法。

2.存货计价方法的正确选择

不同的计价方法不仅影响了存货与销货成本的分摊,同时也影响了本期销货收益,进而影响了本期所得税水平。在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时,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通常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相对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的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安排资金的难度。

3.外币折算方法的正确选择

从企业纳税的角度看,如果汇兑损益是汇兑净收益,则予以资本化更为有利;如果汇兑损益为汇兑净损失,则直接计入企业当期损益更为有利。由于企业日常发生的汇兑损益一般都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纳税筹划的关键就是通过选取适当的记账汇率,使得计算出来的汇兑净损失最大化或汇兑净收益最小化,从而使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最小化。

一般说来,如果本期的外币债权发生额大于本期的外币债务发生额,在汇率持续上升时,选取当日汇率更为有利,而在汇率持续下降时,则是选取当月1日汇率更有利;如果本期的外币债权发生额小于本期的外币债务发生额,则在汇率持续上升时,选取当月1日汇率更有利,而在汇率持续下降时,选取当日汇率更有利。

例:某企业有美元应付账款账户,当月1日汇率为1美元=8.1元,月底汇率为1美元=8.4元,10日进口材料一批15万美元(货款未付),当日汇率为1美元=8.3元。

如果用业务发生当日汇率为记账汇率,则相应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8.3×150000)1245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150000美元)1245000

当期期末确认汇兑损失为:汇兑损失=15×8.4-15×8.3=1.5(万元)

如果用业务发生期初汇率为记账汇率,则相应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8.1×150000)1215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150000美元)1215000

当期期末确认汇兑损失为:汇兑损失=15×8.4-15×8.1=4.5(万元)

通过上例可以看出对于外币债务账户,当汇率上升时,取当月1日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较小,对企业更有利;当汇率下降时,取当日汇率为记账汇率,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较小,对企业更有利。

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税务筹划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方法选择、债券折价溢价的摊销方法的选择、低值易耗品及包装物摊销方法选择等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理性的纳税人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进行税务筹划,以节约税收成本。

参考文献:

[1]柳小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务筹划.现代经济,2007,6.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4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201108)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对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非常重要。会计政策选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密切。本文探讨了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政策的选择等,对于合理合法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会计政策 税务筹划 税收负担

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

(一)相关法规概述

1.关于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即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理费用后的金额。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房屋、建筑物为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夹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电子设备为3年。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上述相关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2.关于折旧方法。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税法规定除特别规定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外,一律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扣除。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法只能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二)税务筹划思路

1.运用不同折旧年限进行税务筹划。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本身是一个预计值,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也只规定了一个范围,使得折旧年限的确定容纳了一些人为的因素,为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递延缴纳所得税。

企业盈利时,可以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收回,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在企业处于享受税收优惠期时,可以选择较长的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获得节税的效果;处于亏损期时,不能得到弥补的亏损年度,折旧年限应选较长的。

2.运用不同折旧方法进行税务筹划。税法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权。特别是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少计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寿命内加快得到补偿,从而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3.注意事项。企业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一是充分关注法律规定。企业在进行折旧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否则会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关注通货膨胀。存在通货膨胀时,企业应当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缩短成本的回收期,取得更多的前期折旧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税收抵税额,获得延缓纳税的效果。三是要充分考虑企业盈利状况。企业盈利时,折旧费越多越好;处于享受优惠期、减免税期折旧费应尽量少,非减免税期折旧费应尽量多;处于亏损时,不能得到弥补的亏损年度,折旧费越少越好。四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不同时点上,同一单位资金,因为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其价值含量是不相等的。企业在选择不同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应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贴现,计算出现值总和,比较后再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

二、无形资产摊销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

(一)相关法规概述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协议、合同或者有关法律中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税法同时规定,如果协议、合同或者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摊销期不得少于10年。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二)税务筹划思路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摊销期限越短,摊销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费用的抵税作用越大。尽量在较短的年限内将无形资产摊销完毕,可以使前期的抵扣额增加,使税款推迟到后期,相当于依法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企业处于正常纳税期下,应选择较短的摊销期限,这样可以加速成本收回,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取得延期纳税的效果;企业处于优惠期时,选择延长折旧期限,将资产摊销额递延至减免期满后计入企业成本费用,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三、存货计价方法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

(一)相关法规概述

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采用个别计价法一般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

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计价方法。每次发出存货时,都是假定发出的是最先入库的存货,其发出存货的单价也就是最先入库的存货单价。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起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计算发出存货单价的一种方法。

4.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二)税务筹划思路

在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企业存货发出的单位成本是确定的,而存货销货成本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不同的利润,必然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为企业进项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市场价格。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企业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应选择加权平均法,企业发出商品的成本比较高,当期利润就会相应减少,可以将利润和纳税递延到以后年度,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在物价持续下降时,可以适当降低企业当期利润,一般选择先进先出法或个别计价法。企业销货成本比较高,期末存货成本较低,可以将净利润延至以后年度,达到节税的目的;在物价持续上下波动时,加权平均单位与现行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应选择加权平均法。企业可以避免销货成本的波动,使企业纳税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税负期。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当企业处于免税期时,应选择先进先出法,减少成本的目前摊入,企业得到的免征额也就越多;当企业处于征税期时,应选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尽量扩大当期的成本摊入,从而使企业达到节税的目的。

四、低值易耗品摊销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

(一)相关法规概述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现行税法对低值易耗品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标准来判断的,即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为低值易耗品,未列出低值易耗品的具体品种。对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和期限也没有具体规定。因此企业低值易耗品摊销按会计准则进行,不需纳税调整。

(二)税务筹划思路

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低值易耗品的使用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税务筹划是必要的。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摊销,无论采用一次摊销法,还是五五摊销法,都会影响企业的资产状况、费用水平、当期利润,进而影响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企业应采用一次转销法,以达到延缓纳税的效果,获得纳税利益的目的。

五、收入确认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

(一)相关法规概述

收入确认时即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方面都有规定。在采用以下结算方式、销售方式情况下,增值税、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基本一致: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销售额的凭据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当天。另外,增值税实施条件规定,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而消费税实施条例无此规定。

营业税实施条例规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以预收款方式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预收账款的当天。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有些经营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按合同给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时间超过一年的,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对外加工节省的原料,按合同履行完毕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二)税务筹划思路

收入的确认直接影响到流转税以及所得税税基的计算,因此企业比较重视收入的筹划。应税收入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由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要求,可以在收入确认的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尽量推迟应税收入的时间,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货币时间价值,从而达到税务筹划的目标。(1)未收到的货款,不开发票也不确认收入,可以延迟纳税的效果。(2)尽量做到销售结算方式是预收货款或直接收款,可以避免提前确认收入而纳税。(3)不能及时收到货款时,采用赊销或分期收款的方式。(4)采用委托代销方式,根据其实际收到的货款分期计算销项税额,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

六、充分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税收筹划,是基于税收政策的整体性的税收筹划,即制定企业税务政策和税务战略。企业整体税务政策的选择,应遵循成本孰低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原则。成本孰低性原则,指的是以企业享受税收成本最低为税务政策制定原则;可行性原则,指的是企业基于税收成本孰低性原则选取的各方案可达成的难易程度,企业应选择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高的方案;可持续性原则,指的是企业选择税收政策在成本孰低性、方案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兼顾可持续性原则,即税收政策的选择应具有延续性,不应为短期行为。例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10%的优惠;建立在西部区域并符合鼓励发展的产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10年税率15%的政策。假定企业在不同地区的运营成本相同,根据上述政策,首先企业应对标产业类型,产品的技术状态,对于属于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选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对于技术领先优势不明显、技术投入较低,但符合国家产业扶持范围的企业,可以选择于西部地区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进而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的优惠。同时,对于技术领先且符合西部产业扶持范围的企业,考虑可行性原则。由于申请和认定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较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高、手续复杂,企业应考虑于西部地区设立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另外,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企业应于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间,布局10年内的高新技术工作,并于税收优惠期结束前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税收优惠的批准,以保证企业成本控制的顺利延续,实现企业回报最大化。

七、企业税务筹划的注意事项

1.合法、合规。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必须首先符合我国的税法、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

2.企业应当以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长期经营目标为导向,选择适合的财税政策。政策一旦确定后,一定的时期内不得随意变更,否则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3.税务筹划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税务筹划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企业应该考虑到其本身成本约束的问题。所以,只有综合考虑成本、可行性、可持续性,从总体状况出发,合理进行税务筹划,才能使企业科学、合理、长久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董海涛.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J].北方经贸,2013(4).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5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经济

一、税务会计的含义和职能

税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主要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纳税的情况,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税法为标准,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它是会计和税务相结合的产物。税务工作的职能主要是操作企业的税务管理。该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运行的全过程,首先,税务工作要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税法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发展运行机制,对企业的税务缴纳情况和基本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归纳和总结;其次,对税务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然后对不同部门和企业的经营项目进行相应的报表申报、报表制定和报表填写,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最后,对企业的内部税务操作进行及时的监督,对发现的税务缴纳问题及时纠正,并制定正确的发展计划。由于税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资金和国家的税法,因此,要求该项工作必须在企业的内部由专项负责人员进行操作。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具体差别

(1)税务会计具有确定性。它与企业的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运行而自行变化和调整的,但是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则是在国家的税法前提之下进行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基本税法进行操作,同时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参考企业的运行趋势,以便使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达到真正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税务会计工作具有调节性。税务会计工作在符合国家的基本税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结合企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项目,确定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方向,并在众多的税务会计工作方法中,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3)税务会计工作具有真实性。由于税务会计工作是企业进行税务缴纳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必须保证其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税务缴纳不遗漏,为国家的税收提供相应的科学参考数据。

三、税务会计的主要利用优势

(1)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税务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一个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个、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国家对于企业征收的各种税务资金占有企业资本的很大比例,通过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的税务缴纳资金降低,经济成本也随之降低。这将促进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2)合理的税务会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是在操作者对企业的完全了解形势下而进行的,在税务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清晰的了解企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劣势,它不仅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税务计划提供参考数据,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新项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3)合理的税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税务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利于税务工作的深入展开。同时随着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合理的税务管理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形象,也加深了政府建设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好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相对宽松的税务制约,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合理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筹划行为

(1)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合理合法地减少税收成本,取得税收收益。要着眼于企业长期利益的稳定增长,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增强企业的涉税核算能力,对企业的各类纳税事宜事先做出合理按排,有助于企业开展更多的、有成效的纳税筹划,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并且在企业面临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2)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纳税意识和竞争能力。现在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并且都认同了他的积极作用,认为他是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符合目前的经济发展,且合法合理值得大力提倡;同时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了税负,收入利润自然就多了,税也随之增加,所以纳税筹划站到一定高度上来看,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反而还会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4章

[2]《企业会计准则》第1~9章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税务管理与筹划;影响及措施

1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受新会计准则的各方面影响

1.1有利影响。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执行现状和成果来分析,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受新会计准则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新会计准则的实行,逐步统一了企业损益的确定口径,比如债务重组的新规定就能在一定范围了降低企业成本核算的风险,同时,不断地调整和精简纳税的流程,从而减少了纳税过程的时间周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务风险。二是在新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加强了对我国的制造业和创新类企业的扶持。即将无形资产所包含的费用细分为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两部分,那么研究支出的费用直接算入到当期的损益,相反,对于开发支出费用如果能够达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推行摊销的原则,对于一些无法确定寿命的无形资产可以不实行摊销的原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税负压力。三是新会计准则重新规定了借款费用,和原先的准则相比,拓宽了可资本化的范围,包含固定资产如飞机、轮船、房地产等资产。而且将可予以资本化的款项从专项借款转变为一般借款,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使得企业降低赋税压力成为可能。四是新会计准则推行了“先进先出”的存货管理办法。这就降低了企业的赋税压力,如果物价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一最新的管理方法就能够通过延缓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赋税压力。1.2不利影响。随着一系列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压力和风险,主要体现如下:首先,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一些超前税务,但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税法和相关的制度还不够统一和一致,那么企业在完成纳税任务、纳税时间和纳税法则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观念的引入为部分采取成本计量法进行纳税的企业,带去了更加巨大的压力,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量,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税务筹划的成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引起了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损失,使得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

2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实行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工作的可行性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企业实行税务管理和筹划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如下:一是随着我国法治力度的逐渐加强和不断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确保了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我国税收法制环境逐渐改善的前提下,实行税收筹划是可行的。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也在逐年增多,我国通过组织的大型的考试选拔了一大批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人才,这就提高了企业完成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能力和效率。三是从市场经济活动来分析,大多数的行业都涉及一定的财务会计活动,同时在新会计准则的实行过程中,企业的涉税事项也逐渐趋于更多样化、严谨化和法制化。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效益,企业应强化税收管理和筹划工作的开展。

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实行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税务管理的措施。(1)提高纳税人的税务管理和筹划意识。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的绩效,就得提高税务管理和筹划的意识,加大对税务管理和筹划的投入力度。一是增加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二是税务筹划的每一细节都应该注意规避税务风险,筹划人在制定筹划方案时需全面地考虑和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税务筹划的收益。(2)着重对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加强对企业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主要步骤如下,一是着重对企业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的收益高于税收管理成本;二是选取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三是做到企业全员都参与到税务筹划的工作中,达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共同商议和共同决策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3)保持和税务机关的沟通。为了强化企业同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应先树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随时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联系,逐步取得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同;同时,企业还应随时主动咨询税务部门,及时了解和学习新会计准则的一系列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企业应增加监督和管控的力度,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随时保持联系和沟通,不断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积极性。3.2完善税收筹划的措施。(1)对增值税进行税务筹划。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主要采用:一是通过赠送促销品的销售方式来减少一定的产品税务压力;二是对产品的存储与运输方式进行改变,以此达到降低赋税的目的;三是通过不一样的结算方法来减少企业的税负;第四,对购货方式进行创新,从而通过增加进项税来降低企业的税负。(2)对所得税进行税务筹划。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可以通过改变销售结算方式、改变存货计价方式等方法来实行税务筹划。其目的就是在确保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减少自身的税务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林伟雄单位:漳州国泰合伙税务师事务所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7

一、税务筹划概述

税务筹划,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纳税人尽可能的减少缴税金额或者递延税款。一般包括了合法和非法两种形式,此处所说的税务筹划是指合法的税务筹划在企业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本文中的税务筹划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手段,或者通过对企业业务及其他方面的安排,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纳税额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国税法的科学性、对国家税收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减轻企业税务负担,促进企业经济科学发展的作用。税收对于国家的财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税务筹划必须要在保证国家税收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调节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税收的增加。

二、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应用的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

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应用,需要坚持经济性原则。企业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如果税务筹划不能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便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对企业近几年以及未来一年的税务进行统计和估算,保证税务筹划能够使企业的收益大于筹划成本,能够为企业减轻税务负担或者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

(二)遵守法律原则

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应用,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一般来说,企业运用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税务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然而目前有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惜通过偷税漏税骗税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对政府税收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坚持整体性原则

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应用,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企业会计人员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制定整体性的税务计划。一般来说,企业实行税务筹划,主要目的在于在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使企业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此处的经济利益和税务负担,不应当只包括企业的经济收入或者企业每年或每季度的缴税额。而应当是在企业整体经济的基础上计算出的企业的净利润,或者企业的整体经济收入减去缴税额、开展税务筹划的开支等等。这样才能最为客观的评价企业的税务筹划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三、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投资核算

要在企业中进行税务筹划,需要进行投资核算。这样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进行分类,将投资的项目的税务情况、政府政策、市场前景等等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般来说,核算的方法有两种,权益法和成本法。如果企业的该项投资所占比重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五十,就使用权益法进行企业投资核算;如果投资的比重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下,就使用成本法进行企业投资核算。而在企业先亏损后收益的特殊状况中,无论投资比重多少,都应当使用成本法进行企业投资核算。

(二)收入结算

收入结算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又一个关键所在。在企业的收入结算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法。一般来说,企业收入结算的方法是根据确认时间不同来划分的。具体分为三种结算方法。第一,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确定结算方法,并且将具体的收款时间作为企业的收入时间;第二,依据税法中的法律条款确定收入结算的方法,以销售方收取货款的时间作为收入时间,并且在收入的同时将提货单交付给货物的买受方,完成收入和结算;第三,如果双方约定以银行委托的方式完成结算,则在销售方完成各项委托手续,并且发货后,就完成了交易,而收入结算的时间便是发货的时间。

(三)存货计价

存货计价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具体经济情况以及当时商品的前景以及市场情况来决定的。存货计价的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务筹划的效能。一般来说,具体有以下几种计价方法,加权平衡、先进后出、计算毛利率、个别计算这几种计价方法。而要用哪一种计价方法进行计价,则需要考虑具体情况。比如,在企业投资的某种货物的市场价格普遍下跌后,需要采用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如果某种货物的市场价格上升,则需要采用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延缓缴税的时间,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缴税额度较高的企业,更是相当于获得了较大数目的无息贷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

(四)列支费用

要在企业中实行税务筹划,需要将企业的费用列支出来,这样能够一目了然的找出企业经营中的损益,并且列出可能出现的亏损。这样在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暂缓缴费的时间。在列支费用时,要对发生额的费用以及损失进行入账,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估算,必须要预留出相应的款项。比如企业的公益费用、企业经营中的招待费用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企业本期内已经产生的各项开支进行列支,并且进行核算,以便查明企业的经验状况、是否有亏损、是否有坏账等等;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摊销时间。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缴税额,并且延缓企业缴税的时间,从而发挥税务筹划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五)折旧和摊销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需要扣除企业的无形资产、资产摊销、资产折旧等等。因此,如果企业的无形资产、资产摊销、资产折旧的数额越大,企业所得税就越少。而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摊销和资产折旧的方法能够自己选择,这边为企业的减税提供了机会。一般企业使用的是折旧加速法。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方式主要是加速企业资产的折旧。但是这里所说的加速不是指将企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缩短,而是在统计中,将企业部分资产的理论使用寿命缩短。对于一些有固定使用寿命的资产,不能运用这一方法;我们的折旧加速法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弹性的资产,如企业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折旧年限或使用年限的资产,可以使用折旧加速的方法实现资产的理论使用寿命的缩短。这样能够将企业的前期折旧额增加,从而拖延企业的税款,进而能够让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为企业的资金周转提供帮助。

(六)亏盈抵补

企业的亏盈抵补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税务筹划也较为重要。企业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亏盈抵补,尽可能的实现企业的收支平衡,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上一年度的亏损抵补。如果企业连续五年亏损,便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要尽快获得盈余,用以抵补上一年度的亏损。企业的经营本身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亏盈本是常事,但是要想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尽可能的控制企业的亏损,实现企业的盈利。如果在实在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比如因投资失误、市场情况的变化、政府政策的改变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这一年度出现亏损,企业便需要做好亏盈抵补计划,尽可能在下一年度将亏损抵补回来,如果不能抵补,就需要做一个几年的抵补计划实现企业的亏盈抵补。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最好企业的会计处理。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8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

1以债务重组的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存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以放弃债权的方式来进行的,根据会计准则,可以按照债务重组的方式来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在以往的旧会计准则中,主要是通过非现金的资产方式清还债务,在进行债务汇总时需要把其作为非现金资金入账。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债务重组方面,要考虑到现金、非现金、公允价值和应收金额之间的差异,在债务重组时应考虑损益,然后用非现金的形式根据公允价值记账,以下举例说明以债务重组方式存货金额确定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2016年5月4日,上海某材料公司要销售一批材料给双蝶公司,含税价为115000元。2016年11月10日,双蝶公司出现了财务状况,没有办法清还债务,通过协商,可以用产品来进行抵押清还债务。双蝶公司的产品为90000元,增值税率为15%,该产品的成本为80000元,不考虑其他税费。根据旧准则材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101500应交增值税13500元贷:应收账为115000,材料公司核算没有涉及利润,根据债务重组所得税规定,材料公司发生了亏损11500(115000-13500-90000)元,该公司在缴纳所得税时要扣除这部分。债务重组时,材料公司获得的抵债存货账面应该为101500元,存货计税成本应为90000元,二者存在的差会在售出时转换。新准则下材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90000,应交增值税135000营业外支出:债务损失11500贷:应收账款115000。由于材料公司会计核算发生了11500元的营业外支出,对利润产生了11500元的影响。根据债务重组所得税的条例,建筑材料公司损失了11500元,在纳税时要扣除。材料公司的抵债存货金额为90000元,而税法认定的存货计税成本90000元,根据新准则,当债权方受到抵债存货时可以消除存货入账与计算成本的差异。通过新会计准则可以减少纳税的计算量,能够帮助企业的会计人员减少计算量提高工作效率。

2新旧准则下以非货币易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对企业税务的影响

企业有一部分存货有时是通过实物资产置换的,根据会计准则,企业要通过准则来确定存入金额。跟在旧准则下比,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入账金额在资产换入与换出的差异,保证资产的账面计价,不产生非货币易的补价。当出现补价的情况时,要明确自身的损益,然后弥补其中的差价。在新准则下换入资产要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非货币交易要保证换出资产的公允值。当出现没有商业性质的交易时,就要通过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论是采用什么计价方式,都要考虑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然后归入损益。新准则下,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公允价值计量要满足商业性质;换入或换出资产的计量其中一项要有可靠的计量。如出现不能同时满足的情况,要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举例说明,甲公司以自产品账面成本为90000元铅笔置换乙公司账面成本为105000元的石墨为原材料,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照100000元互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旧准则下甲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采购石墨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贷:库存商品铅笔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甲公司会计在计算中没有出现损益的情况,但该年度的纳税所得额应为15000元,甲公司会计核算的石墨账面成本为90000元,但税法计算中的成本为105000,存在15000元的差值,只有在出售石墨时差异才能消除。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石墨105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贷:库存商品石墨105000元,应交增值税13000元,乙公司会计核算无损益,但当年度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乙公司会计核算石墨成本为105000,但税法合计成本为100000,产生了5000元差异,只有公司在销售石墨时才能消除差异。新准则下当两个公司的交易具有商业性质时,铅笔和石墨的公允价值为100000元,则甲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物资采购石墨100000元,应交增值税为13000元,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0元,应交增值税13000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90000,贷:库存商品铅笔90000,由此可以看出甲公司利润与税收不存在差异,新准则在纳税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量。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铅笔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借:105000,贷:库存商品石墨105000,乙公司会计利润与计税成本没有差异。当没有商业性质时,两个公司的资产也就不具备公允值,甲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物资采购石墨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贷:库存商品铅笔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在处理上与旧准则一样。乙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库存商品石墨105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贷:库存商品木头105000元,应交税金:13000,方法依旧与旧准则一样。通过新旧准则对比,根据新准则下的非货币易能够使资产与税法之间的差距变小,能够减少税务工作,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信息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换入资产入账金额的可靠性。

3以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

企业加工制造的存货按照旧准则,所承担的利息要包含在财务费用中,在新准则下,企业的借款费用在汇总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构或生产的,要把其资本化并计入到资产成本中。一些加工制造业,由于制造产品的周期长,所以在筹集制造费用时用的借款应对其进行资本化,在汇总时要考虑到这一时期内的利息并计入生产成本。企业在计税时,要考虑到在生产经营期需向银行借款要付的利息,在实际金额中扣除这一部分。根据企业所得税扣除条例规定,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所借的款项要符合相关条例的要根据利息,扣除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可知新准则下存货入账金额和缴税方面有差异。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税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确定存货入账金额方面就可以看出,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要更加精准,保证在递交税务机关时,保证企业能够依法缴纳税费。通过新会计准则,防止企业少交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爱明.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3,32:25.

[2]王学军,董继华.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4,11:201-203.

[3]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25:39.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9

[关键词]税务筹划;租金属性;市场均衡;价值拓展;会计能力;契约定价

引言

税务筹划的正式提出始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在sfasl09(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中提出了“税务筹划战略(tax-planningstrategy)”。sfas109的《附录e:术语表》中将“税务筹划战略”表述为:“一项目满足某种标准,其执行会使一项纳税利益或营业亏损或税款移后扣减在到期之前得以实现的举措。在评估是否需要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估价准备及所需要的金额时,要考虑税务筹划策略”。sfas109的表述较为准确地说明了税务筹划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尽管现代税务筹划的边界远远超出了sfas109所定义的范围,但税务筹划始终是税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学者认为,现代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遵循税收惯例、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所做的减轻税负、有利财务目标实现的谋划与对策。税务筹划的直接功能是为纳税人节约税收现金流量,但现代税务筹划的目标却远远超越了“节约税收现金流量”这一直接功能。美国经济学者斯科尔斯等将税务筹划提高到与企业战略相关的理论高度,斯科尔斯等不仅认为“税收筹划是一种节税活动”,而且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有效税收筹划”,认为“传统的税收筹划方法没有认识到有效税收筹划和税负最小化之间的显著差异”,强调“契约观点”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也相应提出了“整体性原则”的税务筹划观点。

税务筹划拓展了现代企业经营收益的含义。传统企业收益主要在私人契约关系中产生,包括两种经营收益源泉,即产品经营收益和资本运作收益,且这两种利润主要表现为绝对收益;税务筹划收益则是在公共契约关系中产生,是一种相对收益——节约税收支付,可以称为“第三种收益源泉”。因而税务筹划也同时拓展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空间,丰富了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函数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

一、税务筹划的经济学性质

(一)税务筹划收益的租金属性

作为企业特殊的制度收益,税务筹划存在一个是“寻利”行为还是“寻租”行为的经济学界定。寻利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租金,寻利行为是一种生产性活动;而寻租是一种人为产生的租金,寻租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一方面,税收法律制度为所有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提供了无差别的约束规则,似乎税务筹划是由于纳税人的税收支付而获得的对“公共租金”的追逐权;另一方面,在无差别的约束规则下,不同的税务筹划人具有不同的筹划能力,从而获得不同的税务筹划收益,税务筹划又体现为一种差别化的经营能力。

税务筹划是一种特殊的寻利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寻租行为。税务筹划是在既定的无差别性制度供给之下进行的,纳税人不需要在税收支付之外再行支付以获得税收法律制度给予的有差别性的税务筹划特权。在税收法律面前,税务筹划权利人人平等,与垄断、特权、管制没有关联。在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上,尽管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业性质、经营规模差异很大,但是理性人的驱动促使每个企业都会把税收支付视为一种交易成本,即不同的企业在税收支付问题上具有相同的交易成本管理偏好——降低税收支付成本、追求税务筹划利益。但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税务筹划能力,因而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经营能力的体现,具有生产性。为进行税务筹划,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税务筹划资源;以税务筹划利益抵减投入的税务筹划成本,便是企业税务筹划的净收益。

同时应该看到,税务筹划节约税收现金流量、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也意味着公共税收的减少,而且从社会总体上来衡量,如果社会总产值不变——总生产价值不增加,那么纳税人税务筹划的投入便成为一种类似寻租的资源价值的浪费;如果社会总价值增加,并且足以抵消税务筹划投入成本与公共税收损失,那么税务筹划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寻租行为。从理论上来看,税务筹划使公共税收发生转移,成为私人收益,实现私人的财务价值,私人对之进行价值最大化使用,在微观上会产生产值增加的效果。按照斯科尔斯的“有效税收筹划”理论,税务筹划除了可以实现节约现金流量的财务价值,还会帮助企业实现有效契约管理,改善市场交易关系,获得更大的长期利益,这对微观私人产值的增加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税务筹划便具有社会总体上的价值生产动力,而不是单纯寻租引起的个别性微观利益的增加。

因此,与产品经营、资本运作等经营收益相比,税务筹划是一种特殊的制度收益;既不是纯粹的生产性收益,也不是单纯的寻租,而是一种通过微观经营减少税收支付、增加私人利益或实现有效契约管理的企业市场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寻利行为。正如斯科尔斯将税收筹划视为企业经营战略一样,税务筹划作为制度收益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中,因此,税务筹划同产品经营、资本经营一样具有独特的经营属性与市场均衡特征。

(二)税务筹划的市场均衡特征

税务筹划与产品经营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但与产品市场相比较,税务筹划的市场均衡过程及均衡条件具有特殊性。

产品市场的经营是典型的竞争关系,需求决定供给,对应的是竞争效应,均衡价格一般情况下是由高到低,直至经济利润为0。而税务筹划市场的经营是非竞争关系,供给决定需求,对应的主要是一种供给管制效应,均衡价格是由低到高,直至税务筹划条件消失。税务筹划市场的供给者是税收法律制度(或者执行税法的征收机关),需求者是纳税人。税务筹划的税收法律制度供给包括税收优惠、税收法律漏洞、税收法律空白等,纳税人的税务筹划需求包括非税、减免、低税等直接现金流利益和有效契约管理等间接利益。税收法律制度的设立是源自于国家征税的需要,纳税人依据税收法律向国家缴纳税收,同时也被赋予税务筹划产权,可以说税收法律在为国家取得税收的同时也为纳税人提供了税务筹划的制度条件。因此,纳税人的税收支付既是税务筹划的需求价格,又是税务筹划的供给价格。税务筹划的制度供给条件处于不断变动状态,例如从较多优惠政策到较少优惠政策、从较多税法漏洞到较少税法漏洞、从较多法律空白到较少法律空白,或者相反;税务筹划的制度供给变动又引起纳税人税务筹划收益的变动,进而引起纳税人最终税收支付的变动。因此不论在何种税务筹划制度供给状况下,纳税支付都表征为税务筹划需求方与供给方共同接受的价格。税收制度变迁的经验表明,税务筹划需求与供给的短期均衡价格较低,长期均衡价格较高。税务筹划的“预见性”和“提前量”起着重要作用。当一种新的税务筹划制度供给出现时,常常只有较少的纳税人能够发现可以进行税务筹划的“知识”,因此最早进入税务筹划“市场”的人将获得较多的税务筹划收益,纳税人的税收支付相对较少;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税务筹划需求与供给将以较低的价格达到均衡。经济学者斯蒂格里茨也认为,从短期看,有许多税务筹划利益为这样一些企业所得——因为总有一些企业能敏锐地看出税法所提供的各种机会,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意味着这将是一个市场经济利润较高的阶段。但税务筹划“知识”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从长期而言,更多的纳税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逐渐掌握这种既定制度供给下的税务筹划“知识”,进而会有更多的纳税人进入税务筹划“市场”,从而使相同税务筹划“知识”的使用成为普遍性的经营行为,并最终达到“规模效应”。尽管税务筹划“市场”上的纳税人之间是一种非竞争关系,然而经验说明,税务筹划的“规模效应”最终将引起政府在税收管制上的“注意力”,其结果是税务筹划的制度供给条件发生变动——减少制度供给或停止制度供给,这样所有纳税人的税务筹划利益将随之减少,税收支付随之相对增多,此时税务筹划需求与供给将在较高的价格上达到均衡,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税务筹划的市场经济利润便趋近于0。

在某一时刻,一些漏洞被堵上时,另一些漏洞又出现了。每当新的税收制度或条款出现时,就意味着新的税务筹划均衡过程的开始。我国自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针对企业转让定价等经营行为的税收制度和征管解释的不断修正、调整,就反映了税务筹划“市场”均衡的这些特点。斯蒂格里茨认为,尽管税法在变,但政府和税务律师之间的斗争从未间断,几乎在政府堵上旧的税收漏洞的同时,税务律师就会又找到新的漏洞。美国的税制改革经验也较为典型地验证了税务筹划的“市场”均衡特点。在税制改革与避税问题上,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共有四次重要的税改。1981年的第一次税改,开启了范围广泛的多种税收漏洞,市场的反映是欣喜若狂,税收庇护行业繁荣,这带来了税制改革的需求。虽然1986年税改旨在采取重大措施以减少避税,但接下来的1993年税改和1997年税改,“却提供了避税的新机会,同时它们也明显增加了避税激励”。

(三)税务筹划的边界

税务筹划的最大边界是避税。避税是不违法的经济行为,是税收法律既不提倡又没有明确禁止的税务筹划行为。法无明文不为罪,避税是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即纳税人有权依据法律的“非不允许”进行选择和决策。尽管对避税是否属于税务筹划有所争议,但毫无疑问,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避税应归属于纳税人的市场产权——为纳税人所用并为纳税人服务、由纳税人支付成本并由纳税人承担收益。斯蒂格里茨也认为,避税与逃税不同,逃税是非法的,避税需要充分利用税法的诸项规定,以达到减少纳税义务的目的,避税要求遵守税法——认识到税法对不同形式的收入课征不同的税,税法中容许“逃避”纳税或减少纳税义务的规定称为“漏洞”。税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公平、提高效率、降低征管成本。斯蒂格里茨认为,尽管各种税收漏洞和税收庇护有非常大的负面后果——无效率和不公平,进而成为税制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不同行业对设法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特殊待遇有着强烈的动机,而且对于这种特殊待遇,常常有微不足道的理由。这说明避税动机来自于纳税人的一种市场本性——经济人的趋利本能,正如斯蒂格里茨所指出的“公平,象美景一样,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大部分纳税人觉得他们的纳税份额要高于他们的应有份额,很少有纳税人感到纳税太少”。斯蒂格里茨还指出,避税激励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何时,只要政府对一些所得按与其他所得不同的税率征税,就激励纳税人取得税收利益。

二、税务筹划对财务价值管理、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使用的价值拓展

(一)税务筹划的经营属性税金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与企业在私人市场进行私人品交易同时发生的公共品支出,其运动的方式与财务会计资金不同。财务会计资金运动是“货币,——商品——货币:”形式,而且是双向对流;而税务会计资金运动始终是“企业利益——实际现金”的单向流出,其运动的依据是企业的应税生产经营活动,其运动的环节包括所有经营环节,即从采购供应、生产加工制造,到市场销售,还包括利润分割的财务环节(计交所得税)。税金运动的原理、方式、依据、环节必然导致作为理性人的企业,把“单向流出”的税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预期模型中的一个产生抵减效应的变量。正因为如此,经营现金流量最大化假设驱使理性人必须设计一个能够整合所有现金流量信息的经营模型,纳税筹划便应运而生。

纳税筹划天然不是税务会计,而税务会计必然衍生出纳税筹划。现代税收离不开现代会计,税收征管依据企业的税务会计信息进行,进而也导致纳税筹划对遵从税法的税务会计产生依赖;不以税务会计为依据,纳税筹划是无法进行的。纳税筹划是税务会计系统中的管理系统,是税务管理型会计,是税务会计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经营收益相比,纳税利益是“软利益”,但其单向性又表现为“硬利益”,是不可由私人契约变更的“硬流出”。

作为税务会计的组成部分,税务筹划带来的价值是可见、可计量的,因而税务筹划具有确定性价值。税务筹划拓展了传统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价值功能,并体现了“实用主义”特点,增加了现代会计的实用性,极大的提升了现代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

(二)税务筹划对财务价值管理、管理会计应用的拓展

现代企业较为认同的财务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及其计量的重要变量是现金流,而税务筹划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现金流的管理,包括节约现金流、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等,并为财务安排与规划增加了新的参考因素。税务筹划与企业价值具有相关性,从而使税务筹划成为现代财务管理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税务筹划具有经营属性,为企业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增加了税收支付或税收节约这个决策变量,管理会计的分析、预测、计划、执行、控制等经营理念与操作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现代企业经营能力重要体现之一,进而也成为现代管理会计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税务筹划对会计信息使用的拓展

尽管税务筹划技术与方法并不局限于会计手段,但税务会计无疑是现代税务筹划的基石。现代税收是建立在现代会计基础之上的,现代会计为税收提供了最主要的纳税依据,不管通过会计手段还是其他技术与方法,企业的纳税信息最终都要反映在税务会计报告中。税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成为企业提供税收信息的最重要来源,是继财务会计之后的又一个企业对外报告会计。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收征收管理当局通过纳税人的税务会计信息实现了征税信息对称。税务会计信息不但能够满足税收征收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还可以使企业在多次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积累”——对征收管理当局相对稳定的税法判断偏好与惯例得以熟悉,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税务筹划决策。

作为对外会计报告,税务会计信息具有直接的“信息反馈机制”——税务会计师与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征收管理当局)针对企业提供的税务会计信息,进行直接接触、对话的机制。这种机制会给企业带来税务筹划的决策价值。斯蒂格里茨的“避税经济学”间接地论述了这种“信息反馈”作用:对纳税情况复杂的人而言,往往存在灰色区域,即不知如何进行除当的税务处理。公司和他们的会计师要进行风险分析,他们要对采取“挑衅性”姿态而被抓的风险(即用对公司最有利的方式解释税法)与后果进行权衡,通常,只要纳税人对自己的立场有合理的解释理由,就不会受处罚,即使国内收入署否决了纳税人的做法。因此,除了争论成本,企业采取挑衅性姿态是划算的。另一方面,irs也确实会对它认为是不合理的行动进行处罚,会计师在决定要费多大力来增加企业的纳税利益时,常常面临棘手的权衡,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界限经常是模糊的。由此可见,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不仅需要对税收法律进行单方面的制度理解,还需要对另一方——征收管理当局单方面的制度理解进行“理解”。税务会计人员利用税务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不仅对一般情况下的企业税务筹划决策具有价值,对于复杂、“灰色”区域的避税筹划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可以说,在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上,企业税务会计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获得的“知识积累”,是一种制定税务筹划战略所需要的特殊的“经验曲线”。

三、税务筹划对组织中会计能力定价方式与契约机制的拓展

(一)组织中会计能力的产品属性与非产品属性

从组织视角来看,会计能力是具有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契约关系被企业雇佣、在组织内会计或财务部门从事专业服务的会计人员所具有的职业服务能力。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系统,组织内部分工是为创造价值对组织人员与资源进行分配,分化成不同的职能部门。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价值创造的评价上,会产生“隧道效应”:每个职能部门在“隧道”中只看到自己的价值创造作用,过度强调自己的价值贡献,而对其他部门的作用视而不见,会计或财务部门也不例外。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来看,各不相同而又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造了价值创造的价值链。价值链分为主体价值活动和支持价值活动。主体价值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支持价值活动是一种辅助性价值活动。因此,“隧道”之外,如果在价值链意义上做客观评价,那么会计或财务活动不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性活动,而是企业中的辅助性价值活动。

会计或财务活动在组织中的价值定位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会计能力的产品属性与非产品属性。会计能力的产品属性是指在所有会计专业能力中存在这样一部分知识结构——不因人而异的专业技能:这些专业技能是以遵循某种会计标准规范的培养而获得的,具有标准化属性,如同按照同样工艺程序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因而这些会计能力与产品一样具有可替代性,如传统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这些具有反复性、重复性的会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标准化属性与可替代性。会计能力的非产品属性是指会计专业能力中的一些因人而异的、具有创造性的知识结构,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不依据某种会计标准规范,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专业能力,不同的会计专业人员往往差异较大,因而不具有可替代性,如税务筹划、财务融资、证券投资、资本运作、盈余管理等财务或会计专业能力。

(二)税务筹划对组织中会计的直接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拓展

尽管组织中的会计职能是不可替代的,但会计或财务活动的价值创造角色与会计能力的可替代性对提升组织中的会计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利的。财务会计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对交易或事项的反映——“记忆”功能,以及对企业各个交易、生产环节在财务层面上的控制功能,即这种控制职能对交易、生产诸环节不具有实质性的业务层面控制,因而这种控制职能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由于组织内分工边界与专业边界限制,会计不具有基本价值活动的实质性的决策权,由此导致会计活动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即会计活动缺乏实现直接的现金流能力。管理会计一直存在“理论与实用错位”的困境,管理会计的“曾经没落”也说明会计直接参与组织实质性价值活动、创造直接现金流的脆弱性。

税务会计具有直接为组织创造现金流量的会计能力,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有利于实现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拓展,提升会计在组织中的地位。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实用性,税务会计必须无条件接受税收法律的刚性约束,因此,考量税务会计价值的因素之一是税收法律制度的遵从成本。税务会计的遵从成本是刚性规则成本,是一种确定的、可验证的损失——确定性的机会成本与精确的货币性成本,比如违背税收法律制度而遭受的停业、吊销执照等营业损失与惩罚性货币支付。因此,税务会计的目标之一是降低遵从成本。税务会计活动本身具有实现直接的现金流能力,增加了会计活动直接产生价值的途径。有效税务筹划不仅可以节约税收支付的现金流量,还能够实现对各种契约关系的有效管理;税务筹划既使会计活动具有直接创造现金流能力,又增强了会计的创造性能力,丰富了会计能力的非产品属性——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见,税务会计在某种意义上使会计活动超越了价值链中的辅助性角色,增强了会计活动直接进行价值创造的“生产”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会计职能在组织中的地位。

(三)税务筹划对组织中会计能力定价方式与契约机制的拓展

如上所述,会计能力的产品属性意味着可替代性,非产品属性则强调创造性能力亦即不可替代性,这两种属性表明,会计能力作为服务资源而成为组织契约对象时,将被组织采用不同的契约定价方式。

杨小凯等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发展了科斯产权理论、张五常的契约理论与格罗斯曼、哈特的不完全合约理论。其在著名的“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企业的出现与谁来当老板”理论中指出,科斯的“交易费用”并非是企业出现的唯一必要条件,仅有“交易费用”还不足以使企业出现,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是,劳动的交易效率高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企业在分工的市场中会按照交易效率的高低选择不同的交易结构。一般情况下,由于产

品的度量比劳动的度量更容易,因此产品的交易效率要高于劳动的交易效率;而在劳动的交易中,生产性劳动比管理性劳动更具有产品属性,生产性劳动的交易效率要高于管理性劳动的交易效率。

杨小凯的企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劳动能力交易的本质问题。的确,产品的极易度量性使产品可以采用直接的市场交易价格的契约定价方式。而劳动,尤其是管理能力是一种创造性能力,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跳跃性,正如杨小凯指出的,管理是一种不可触摸的知识财产,生产它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质量和数量极难测度。管理能力如果采用直接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会给企业或管理能力所有者带来交易的风险或不公平,直接买卖管理知识的效率是低下的。杨小凯认为,企业的非对称剩余控制权和收益权,可用来将最低交易效率的活动卷入分工,同时又避免对这类活动的产出和投入直接定价,而剩余收益就是这类动的间接价格。因此,管理能力可以采用间接价格的契约定价方式——剩余定价。传统会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产品属性,对应的会计能力报酬往往是相对固定的、类似产品的交易价格,是一种直接市场价格的契约定价方式。这也意味着增加会计能力的非产品属性—创造性,不仅可以增加会计直接的创造现金流能力,体现会计对组织的价值,提升会计在组织的地位,还能够使会计能力象其他创造性的管理能力一样,采用剩余收益这样间接的契约定价方式,丰富会计能力的契约定价机制。专业能力报酬的契约定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组织对不同专业职能在组织中的价值与地位的认同。

作为社会经济职能与企业微观经济职能,会计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作为组织中的职能分工,会计专、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资产专用性。经济学理论认为,一旦某一资源确定了用途被安置以后,迁移费用过于昂贵,或者对某一特定的使用者专用性太强,以致如果减少资源所有者的报酬未必会减少资源对该使用者的服务,这种对资源特定使用者的专用性便可产生准租金。准租金是资产的次佳用途的价值与其价值之差,潜在的准租金,就在其价值与次优用途的价值的差额之中,专用性可挤占准租金是上述准租金的一部分。在会计服务的市场交易中,会计服务供给面临无限增加的现实,这就意味着组织中具有产品属性与可替代性的那部分会计能力具有较弱的契约能力——讨价还价能力。在会计服务无限的市场供给条件下,会计服务的资产专用性使得会计服务可能存在专用资产的可挤占准租金。在会计能力所有者与组织的市场契约关系中,对于会计能力所有者而言,专用性的可挤占租金是一种机会主义威胁,会产生会计契约成本。诺斯早在1981年就指出,在使用专用性的实物或人力资本的情况下,掠夺和攫取机会主义利润的事情时有发生。资产专用性强调了一种特殊环境——由于与专用性有关的准租金的存在,它很可能带来严重的违约威胁,当准租金产生以后,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而经济学经常从“纵向一体化和契约”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对会计服务专用性而言,纵向一体化与契约无疑是不适用的,除非会计人员为自己的效用函数进行一体化的专业服务,否则,或者成本极其昂贵,或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减弱或消除会计服务的资产专用性及由此引发的机会主义威胁与契约成本,增加税务筹划等财务或会计专业能力,强化会计能力的不可替代性,提高会计的市场契约能力,就具有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世定,李海军,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37号:中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美]斯科尔斯,沃尔夫森,税收与企业战略[m],北京:网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篇10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着极其独特作用,如企业经营管理、融资、投资、税收成本和纳税筹划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经济贸易金额也在日益增加,作为影响财务管理的主要因素的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避税、节税、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是现今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的前提。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是企业一种直接的降低税负的方法,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节约税收成本、维护自身权益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筹资、经营、投资、理财、收益分配等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对其纳税情况进行优化选择后,确定经济活动方案的过程,实质就是企业通过合理的方式减少自身税收成本来提高经营利润,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纳税筹划是企业合理降低税负的合法行为,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企业的统筹规范包括节税、避税、转嫁筹划、规避“税收陷阱”和涉税风险等五个方面。

二、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现今所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考虑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经济法律环境的综合影响。在现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得到更多的利益,实现优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大力节约税收成本。受国家法律法规的影响,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等活动都会受到相应的制约,此基础上要想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者就要高度重视并扎实开展纳税筹划工作。

三、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和评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都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不仅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设法合理降低税收成本。同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实现长期盈利,保证在市场中的地位,就必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而且还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纳税筹划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其贯穿于企业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进行财务上的决策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优越的纳税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的节约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满足于经营活动,还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大的筹划空间。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现实的影响

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纳税状况进行监管。目前企业的纳税意识都增强了,许多企业设立了专职人员或机构来负责纳税工作,其不仅对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非常了解,能够通过优越的纳税筹划,提高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规避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检查和督促企业按时缴纳税费,防止由于未及时纳税使企业受到处罚而导致企业纳税成本增加等现象的发生。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贯穿于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规范了经营管理行为,节约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可利用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纳税统筹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真实、精确的会计信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管理打造了一个良好基础。

(三)对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纳税筹划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纳税筹划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之上。而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主要依靠两种方法来实现:遵照我国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调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或者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减少无形资产的推销年限等方法来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从而推迟纳税时间,使企业纳税延迟到具有优惠纳税政策年限中来;二是企业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的免税、退税和低税率等各项优惠政策,来直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从而减少现金的流出。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房地产、无形资产等计价方法来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四)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等三方面。而纳税筹划主要从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两方面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产生影响。